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6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6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6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6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

(卷面共有50题,总分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每小题标号后有小分)

一、填充题(50小题,共100分)

[2分](1)对处于高温低压下的真实气体,因其分子间的距离较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较________,分子本身的体积相对于气体体积________忽略不计,因此,可将真实气体看作________。

[2分](2)温度为300.0K、压力为101kPa,体积为10.0L的O

2

(g),其物质的量为

________mol,质量为________kg;若是F

2

(g),则n(F2)=________mol,质量为

________kg(F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

[2分](3)辛烷(C

8H

18

)是汽油的主要成分,其燃烧反应方程式为:

C 8H

18

(l)+12.5O

2

(g)→8CO

2

(g)+9H

2

O(l),在298K、101.325kPa下,使114g辛烷完全

燃烧生成CO

2与H

2

O。则需要n(O2)=________mol,n(空气)=________mol,V(空

气)=________m3,生成的n(CO2)=________mol。

[2分](4)当温度为T(K)时,向容积为V(L)的真空容器中充入N2(g)和Ar(g),容器内压力为a(kPa),已知N

2

(g)的分压为b(kPa),则Ar(g)的分压为____________kPa,Ar(g)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2分](5)在恒温条件下,将33.3kPa、50.0mLN

2和46.7kPa、75.0mLO

2

充入250.0mL

的真空瓶中,则p(N2)=______________kPa,p(O2)=______________kPa。

[2分](6)在25℃和相同的初始压力下,将5.00LN

2(g)和15.0LO

2

(g)充入容积为

10.0L的真空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152kPa,则p(N2)=__________kPa,

p(O

2

)=__________kPa,当温度升至250℃时,保持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__________kPa,25℃时N

2

(g)的起始压力为__________kPa。

[2分](7)在容积为50.0L的容器中,含有140gN

2和320gO

2

。温度为30℃,则

p(N

2

)=__________kPa,混合气体总压为__________kPa。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氮气,则p(N2)将________,p(O2)=__________kPa。

[2分](8)20.0℃、202kPa、2.00LA气体,n A=__________mol,20.0℃、303kPa、3.00LB气体,

n B=__________mol,将两者混合充入30℃、6.00L的真空容器中,则

p A=__________kPa,p B=__________kPa。

[2分](9)已知29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2.33kPa。在293K、101.325kPa的条件下,

有1.00L干燥空气(体积组成为:O

221%,N

2

79%〕缓慢通过盛水的气瓶后,饱和湿

空气的总体积为________L,湿空气中O

2的分压为________kPa,N

2

的分压为

________kPa,H

2

O的分压为________kPa。

[2分](10)27℃时,将电解水所得到的含氢、氧混合气体干燥后贮于60.0L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6.0g,则p(H2)=________kPa,p(O2)=________kPa,

p(总)=________kPa,氢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2分](11)在20.0℃、101kPa下,将H

2和N

2

混合气体120.0mL缓缓通入装有灼热

氧化铜的瓷管中,待反应完全并干燥后,恢复到原来的压力和温度,测得体积为30.7mL,则原来混合气体中氢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反应后生成_______g铜(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6〕。

[2分](12)在25℃、101kPa压力下,某丁烷气中含有1.00%(质量分数〕的H

2

S(S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1),则p(H2S)=________kPa,p(C4H10)=________kPa。

[2分](13)写出四个状态函数(以符号表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4)NaOH(s)溶解在水中,这一过程是____热,△H____0;硫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这一过程是____热,△H____0。

[2分](15)当KBr(s)溶解在水中,溶液的温度降低;这一溶解过程是____热,△

H____0。浓硫酸加到水中,这一过程是____热,△H____0。

[2分](16)某系统吸收了1.00×103J热量,并对环境做了5.4×102J的功,则系统的热力学能变化△U=___________J,若系统吸收了2.8×102J的热量,同时环境对系统做了4.6×102J的功,则系统的热力学能的变化△U=____________J。

[2分](17)298K,反应2K(s)+2O

2(g)→2KO

2

(s)的△

r

Θ

m

H=-569.8kJ·mol-1,则△fΘ

m

H

(KO

2,s)=_________kJ·mol-1;△

f

Θ

m

H (K,s)=__________kJ·mol-1。

[2分](18)298K时,反应2HCl(g)→Cl

2(g)+H

2

(g)的△

r

Θ

m

H=184.6kJ·mol-1,则该反

应的逆反应的△

r

Θ

m

H=________kJ·mol-1,△fΘ

m

H (HCl,g)=________kJ·mol-1。

[2分](19)已知298K时,反应:2HgO(s)→2Hg(l)+O

2(g)的△

r

Θ

m

H=181.6kJ·mol-1,

则△

f

Θ

m

H (HgO,s)=________kJ·mol-1,△fΘ

m

H (Hg,l)=________kJ·mol-1。

[2分](20)已知298K时,△

f

Θ

m

H(C2H4,g)=52.3kJ·mol-1,△fΘ

m

H

(C

2H

6

,g)=-84.7kJ·mol-1,△

f

Θ

m

H(HF,g)=-271.0kJ·mol-1,则反应C2H6(g)+F2(g)→

C 2H

4

(g)+2HF(g)的△

r

Θ

m

H=____________

kJ·mol-1,逆反应的△

r

Θ

m

H=____________kJ·mol-1。

[2分](21)已知298K时,反应

(1)PH

3(g)+2O

2

(g)→H

3

PO

4

(aq)的△

r

Θ

m

H (1)=-1311.3kJ·mol-1,

(2)P

4(s)+8O

2

(g)+6H

2

(g)→4H

3

PO

4

(aq)的△

r

Θ

m

H (2)=-5153.2kJ·mol-1,

则△

f

Θ

m

H(H3PO4,aq)=________kJ·mol-1,△fΘ

m

H (PH3,g)=________kJ·mol-1。

[2分](22)已知反应4H

2(g)+2N

2

(g)→2N

2

H

4

(l)的△

r

Θ

m

H (1)=101.2kJ·mol-1,

2H

2(g)+O

2

(g)→2H

2

O(g)的△

r

Θ

m

H (2)=-483.6kJ·mol-1,

则反应N

2H

4

(l)+O

2

(g)→N

2

(g)+2H

2

O(g)的△

r

Θ

m

H=________________kJ·mol-1,

f

Θ

m

H(N2H4,l)=________kJ·mol-1。

[2分](23)已知298K时,反应2NaO

2(s)→Na

2

O(s)+1.5 O

2

(g)的△

r

Θ

m

H=607.6kJ·mol-1,

4Na(s)+O

2(g)→2Na

2

O(s)的△

r

Θ

m

H=-828.4kJ·mol-1。

则△

f

Θ

m

H (Na2O,s)=________kJ·mol-1,△

f

Θ

m

H NaO2,s)=________kJ·mol-1。

[2分](24)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按下式进行的:

6CO

2(g)+6H

2

O(l)C

6

H

12

O

6

(s)+6O

2

(g)

如果要计算该反应的热效应,应从热力学数据表上查出________________的标准摩

尔生成焓。估计该反应的△

r

Θ

m

H________0kJ·mol-1(〉或〈)。

[2分](25)已知△

f

Θ

m

H(Al2O3)=-1657.0kJ·mol-1,△fΘ

m

H(Fe3O4)=-1118.0kJ·mol-1。

在焊接铁轨时常应用铝热法,其反应式为:8Al(s)+3Fe

3O

4

(s)→4Al

2

O

3

(s)+9Fe(s),

则该反应的△r Θ

m H =__________kJ ·mol -1

,用去267.0g 铝时所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kJ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2分](26)已知298K 时,△f Θm H (CO 2,g)=-393.5kJ ·mol -1,△f Θ

m H (H 2O ,l)=-285.8kJ ·mol -1,△f Θm H (C 2H 5OH ,g)=-277.7kJ ·mol -1,则反应C 2H 5OH(l)+3O 2(g)

→2CO 2(g)+3H 2O(l)的△r Θm H =__________kJ ·mol -1,1.00molC 2H 5OH 完全燃烧生成CO 2

和H 2O(l)时可放出__________kJ 热量。

[2分](27)已知1.00molCH 4(g)完全燃烧生成CO 2(g)和H 2O(l)时放出890.2kJ 热量。其燃烧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25℃、100kPa 下燃烧5.00molCH 4(g)需消耗__________LO 2,产生__________LCO 2,并放出__________kJ 热量。

[2分](28)已知298K 时,2O 3(g)→3O 2(g)△r Θ

m H =-286.0kJ ·mol -1 O 2(g)→2O(g)△r Θm H =498.3kJ ·mol -1

NO(g)+O 3(g)→NO 2(g)+O 2(g)△r Θm H =-200.1kJ ·mol -1

则反应NO(g)+O(g)→NO 2(g)的△r Θm H =__________kJ ·mol -1,△f Θm H

(O 3,g)=_________kJ ·mol -1。

[2分](29)已知298K 时,反应CaS(s)+2O 2(g)+2H 2O(l)→CaSO 4·2H 2O(s)的

△r Θm H =-967.8kJ ·mol -1,△f Θm H (H 2O,l)=-285.8kJ ·mol -1,△f Θ

m H

(CaSO 4·2H 2O,s)=-2021.3kJ ·mol -1,则反应2H 2O(l)→2H 2(g)+O 2(g)的△r Θm H =__________kJ ·mol -1,△f Θm H (CaS,s)=__________kJ ·mol -1。

[2分](30)铝热法可用来制取金属锰。已知下列反应的热效应:2Al(s)+1.5O 2(g)→

Al 2O 3(s);△r Θm H =-1676.0kJ ·mol -1;Mn(s)+O 2(g)→MnO 2(s);△r Θ

m H =-521.0kJ ·mol -1。

推断反应4Al(s)+3MnO 2(s)→2Al 2O 3(s)+3Mn(s)的△r Θm H =________kJ ·mol -1。

A r (Mn)=54.94,则生成1.0kgMn 能放出________kJ 的能量。 [2分](31)比较下列各对物质的熵值(用<或>表示):

Θm

S (O 3,g,298K)______________Θ

m S (O 2,g,298K); Θm S (H 2,g,298K)_____________ Θm S (Cl 2,g,298K);

Θm S (F 2,g,298K)______________ Θm S (F 2,g,400K); Θm S (K 2CO 3,s,298K)______________ Θm S (K 2SO 4,s,298K)。

[2分](32)判断下列反应的标准熵变(用<或>填空)。

2NO 2(g)→N 2O 4(g),△r Θm S __________0; 2SO 2(g)+O 2(g)→2SO 3(g),△r Θm S __________0。

[2分](33)判断下列反应的标准熵变(用<或>填空)。

2NaOH(s)+CO 2(g)→Na 2CO 3(s)+H 2O(l),△r Θm S __________0; CaCO 3(s)+2H +(aq)→Ca 2+(aq)+H 2O(l)+CO 2(g),△r Θm S __________0。

[2分](34)已知反应3H 2(g)+N 2(g)→2NH 3(g)的△r Θm G =-33.0kJ ·mol -1,则△f Θm G

(NH 3,g)=__________kJ ·mol -1,△f Θm G (N 2,g)=___________kJ ·mol -1。 [2分](35)已知反应2CuO(s)→2Cu(s)+O 2(g)的△r Θm G =260kJ ·mol -1,则△f Θm G (CuO,s)=__________kJ ·mol -1,△f Θm G (Cu,s)=___________kJ ·mol -1。 [2分](36)△f Θm G (298K)表示在温度为__________、压力为__________Pa 时,由

____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mol 纯物质时,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2分](37)某反应的△r Θm G =△f Θm G (H 2O ,l),则所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反应的△r Θm G =

-△f Θm G (H 2O ,l),则所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38)某反应的△r Θm G =△f Θ

m G (HBr ,g),则所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反应的△r Θm G = -△f Θm G (HI ,g),则在所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39)已知298K 时,△f Θm G (CO ,g)=-137.3kJ ·mol -1,△f Θm G (CO 2,g)=-394.4kJ ·mol -1,则反应

2CO(g)+O

2(s)→2CO

2

(g)的△

r

Θ

m

G=____________kJ·mol-1,在标准态下该反应向

__________方向进行。

[2分](40)已知298K时,△

f (SnO

2

,s)=-519.7kJ·mol-1,△

f

(H

2

O,g)=-228.6kJ·mol-1,

则反应SnO

2(s)+2H

2

(g)→Sn(s)+2H

2

O(g)的△

r

Θ

m

G=____________kJ·mol-1,在298K、

标准态下,反应可向__________方向自发进行。

[2分](41)已知298K时反应3F

2(g)+O

3

(g)→3OF

2

(g)的△

r

Θ

m

G=-41.2kJ·mol-1,△fΘ

m

G

(OF

2

,g)=40.6kJ·mol-1。推断在标准态、298K时,上述反应向__________方向自发进行;

f

Θ

m

G(O3,g)=__________kJ·mol-1。

[2分](42)已知反应CH

4(g)+2O

2

(g)→CO

2

(g)+2H

2

O(l)的△

r

Θ

m

G=-818.0kJ·mol-1,

f

Θ

m

G (CO2,g)=

-394.4kJ·mol-1,△

f (H

2

O,l)=-237.2kJ·mol-1,则该反应在标准态下可向__________

方向自发进行;△

f (CH

4

,g)=__________kJ·mol-1。

[2分](43)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已知在298K时,反应CO(g)+NO(g)→CO

2

(g)+0.5

N 2(g)的△

r

Θ

m

G=-343.7kJ·mol-1,反应CO(g)+0.5 O2(g)→CO2(g)的

r

Θ

m

G=-257.1kJ·mol-1,则

f

Θ

m

G (N2,g)=__________kJ·mol-1,△fΘ

m

G (NO,g)=__________kJ·mol-1。

[2分](44)已知298K时,反应Br

2(l)+Cl

2

(g)2BrCl(g)的△

r

Θ

m

G=-1.76kJ·mol-1,

则△

f

Θ

m

G(BrCl,g)=______________kJ·mol-1,反应的θK=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5)在等压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只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r H

m

________0,△

r

S

m

________0。

[2分](46)某反应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而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可推断该反应

的△

r

Θ

m

H________0,△rΘ

m

S________0。

[2分](47)反应CaO(s)+H

2O(l)→Ca(OH)

2

(s),在298K、100kPa下是自发反应,高

温时其逆反应变成自发,则可推断该反应的△

r

Θ

m

H________0,△rΘ

m

S________0。

[2分](48)298K时,NaCl(s)的溶解度为36.2g/(100gH

2

O),在1.0L水中加入

10.0gNaCl(s),则此溶解过程的△

r S

m

________0,△

r

G

m

________0。

[2分](49)298K时,反应(1)N

2(g)+O

2

(g)→2NO(g)的△

r

Θ

m

H>0,△rΘ

m

S>0;

(2)Mg(g)+Cl

2(g)→MgCl

2

(s)的△

r

Θ

m

H<0,△rΘ

m

S<0;

(3)H

2(g)+S(s)→H

2

S(g)的△

r

Θ

m

H<0,△rΘ

m

S>0。

则只有高温时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________;只有低温或常温时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________。

[2分](50)已知298K时,Cl

2(g)O

2

(g)Cl

2

O(g)△

r

Θ

m

H/(kJ·mol-1)

76.1Θ

m

S/(J·mol-1·K-1)222.9205.0266.5则该温度下反应Cl2(g)+0.5 O2(g)→Cl2O(g)

的△

r

Θ

m

H=___________kJ·mol-1,△rΘ

m

S=__________kJ·mol-1·K-1,△rΘ

m

S

=______________kJ·mol-1。在任一温度下该反应________自发进行。

======================================================================== ===============================答案===================================== 一、03(50小题,共100分)

[2分](1)远;弱;可;理想气体。

[2分](2)0.405;1.30×10-2;0.405;1.54×10-2。

[2分](3)12.5;59.5;1.46;8.00。

[2分](4)a-b;(a-b)V/RT。

[2分](5)6.66;14.0。

[2分](6)38.0;114;267;76.0。

[2分](7)252;756;增大;504。

[2分](8)0.166;0.373;69.6;1.57×102。

[2分](9)1.02;20.8;78.2;2.33。

[2分](10)83.1;41.6;124.7;66.7。

[2分](11)74.4;0.235。

[2分](12)1.70;99.3。

[2分](13)p,U,H,T,S,G。[2分](14)放,〈,放,〈。[2分](15)吸,〉,放,〈。[2分](16)4.6×102,7.4×102。[2分](17)-284.9;0。

[2分](18)-184.6;-92.3。

[2分](19)-90.8;0。

[2分](20)-405.0;405.0。

[2分](21)-1288.3;23.0。

[2分](22)-534.2;50.6。

[2分](23)-414.2;-510.9。

[2分](24)CO

2(g)、H

2

O(l)、C

6

H

12

O

6

(s);〉。

[2分](25)-3274;4050。[2分](26)-1366.7;1366.7。

[2分](27)CH

4(g)+2O

2

(g)→CO

2

(g)+2H

2

O(l); 248;124;4451。

[2分](28)-306.3,143.0。

[2分](29)571.6,-481.9。

[2分](30)-1789.0;10854.3。[2分](31)>;<;<;<。

[2分](32)<,<。

[2分](33)<,>。

[2分](34)-16.5;0。

[2分](35)-130;0。

[2分](36)298K ;100kPa ;指定单质;1。

[2分](37)H 2(g)+ 21O 2(g)→H 2O(l);H 2O(l)→H 2(g)+ 21

O 2(g)。

[2分](38) 21 H 2(g)+ 21Br 2(l)→HBr(g);HI(g)→21H 2(g)+ 2

1

I 2(g)。

[2分](39)-514.2;右。 [2分](40)62.5;左。 [2分](41)右;163.0。 [2分](42)右;-50.8。 [2分](43)0;86.6。 [2分](44)-0.88;2.03。 [2分](45)>;>。 [2分](46)<;<。 [2分](47)<;<。 [2分](48)>;<。 [2分](49)(1);(2)。

[2分](50)76.1,-58.9,93.7,均不能。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1.化学键 1)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2)类型: Ⅰ离子键:由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Ⅱ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①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一方,因而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一方相对的显正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举例:HCl分子中的H-Cl键属于极性键。 ②非极性键:由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同种原子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相等,成键电子对匀称地分布在两核之间,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非极性键可存在于单质分子中(如H2中H—H键、O2中O=O键、N2中N≡N键),也可以存在于化合物分子中(如C2H2中的C—C 键)。以非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中的键并非都是非极性键,如果一个多原子分子在空间结构上的正电荷几何中心和负电荷几何中心重合,那么即使它由极性键组成,那么它也是非极性分子。由非极性键结合形成的晶体可以是原子晶体,也可以是混合型晶体或分子晶体。例如,碳单质有三类同素异形体:依靠C—C非极性键可以形成正四面体骨架型金刚石(原子晶体)、层型石墨(混合型晶体),也可以形成球型碳分子富勒烯C60(分子晶体)。 举例:Cl2分子中的Cl-Cl键属于非极性键 Ⅲ金属键:化学键的一种,主要在金属中存在。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由于电子的自由运动,金属键没有固定的方向,因而是非极性键。金属键有金属的很多特性。例如一般金属的熔点、沸点随金属键的强度而升高。其强弱通常与金属离子半径成逆相关,与金属内部自由电子密度成正相关。 3)化学反应本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①①①①①①①②5① 2.1)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大部分盐(包括所有铵盐),强碱,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金属氢化物。 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一定都是以离子键结合的,如AICI3不是通过离子键结合的。非金属元素之间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主要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非金属氧化物,酸,弱碱,少部分盐,非金属氢化物。 3)在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3.几组概念的对比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1 4、规定:吸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放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燃料的燃烧C+CO2 , H2+CuO 酸碱中和反应C+H2O 金属与酸Ba(OH)2.8H2O+NH4Cl 大多数化合反应CaCO3高温分解 大多数分解反应 小结: 1、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 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 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H为“-”或小于0 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为“+”或大于0 3、反应热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 5、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 (2)注①对物质的量限制:必须是1mol:②1mol纯物质是指1mol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 ③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CO2(g);H→H2O(l);N→N2(g);P→P2O5(s);S→SO2(g)等;④物质的燃烧热都是放热反应,所以表示物质燃烧热的△H均为负值,即△H<0 (3)表示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以燃烧1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股灾热化学方程式中常出现分数。有关燃烧热计算:Q(放)=n(可燃物)×△Hc。Q(放)为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n(可燃物)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Hc为可燃物的燃烧热。 6、中和热 (1)定义: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 二、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总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 (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2)方程式右端用△H 标明恒压条件下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吸热为正。(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4)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与计量数成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注意利用图示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师生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参与教学过程,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程序:

五、板书设计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或kJmol-1 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 <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教师提问或学生互相交流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由此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和合作的愉悦。既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我认为本节最大的亮点是通过恰当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习兴趣,并轻松的获得知识,还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认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实现了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 .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 B .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 .利用潮汐能发电 D .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2007年3月,温家宝指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你认为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是 A.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轩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B. 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C. 研制开发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化工涂料 D. 将煤转化成气体燃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的气体产生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 4.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⑧ 5.炽热的炉膛内有反应:C(s)+O 2(g)==CO 2(g);△H = -392KJ/mol ,往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有如下反应:C(s)+H 2O(g)==H 2(g)+CO(g);△H = +131KJ/mol ,CO(g)+1/2O 2(g)==CO 2(g);△H = -282KJ/mol ,H 2(g)+1/2O 2(g)==H 2O(g);△H =-241KJ/mol ,由以上反应推断往炽热的的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 A .不能节省燃料,但能使炉火瞬间更旺 B .虽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但可以节省燃料 C .既能使炉火瞬间更旺又可以节省燃料D .既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又不能节省燃料 6.分析右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确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2 A (g )+ B(g) 2 C (g );△H <0 B. 2 A (g )+ B(g) 2 C (g ); △H >0 C. 2A + B 2 C ;△H <0 D. 2C 2 A +B ;△H <0 7.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判断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正确的是 21N 2(g)+ 2 3 H 2 (g) =NH 3(g) ;ΔH =-46.19kJ ·mol —1 21H 2(g)+ 21 Cl 2(g)=HCl (g) ;ΔH =-92.36kJ ·mol —1 21I 2(g)+ 2 1 H 2 (g) =HI (g) ;ΔH =+25.96kJ ·mol —1 A. HCl>NH 3>HI B.HI > HCl > NH 3 C.HCl> HI > NH 3 D.NH 3> HI > HCl 8.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 2(g)+1/2O 2(g)=H 2O(l) △H =-285.8kJ/mol CO(g)+1/2O 2(g)=CO 2(g) △H =-283.0kJ/mol 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l) △H =-5518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H =-89.3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 H 2(g) B . CO(g) C . C 8H 18(l) D . CH 4(g) 9.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 2S(g)+3O 2(g)=2SO 2(g)+2H 2O(l) △H =―Q 1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l) △H =―Q 2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g) △H =―Q 3 kJ/mol 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 . Q 1>Q 2>Q 3 B . Q 1>Q 3>Q 2 C . Q 3>Q 2>Q 1 D . Q 2>Q 1>Q 3 10.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 2O(g)=H 2(g) + 1/2O 2(g) △H = +241.8kJ /mol H 2(g)+ 1/2O 2(g) = H 2O(1) △H = -285.8kJ /mol 当1g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A .吸热88kJ B . 吸热2.44KJ C .放热44kJ D . 吸热44KJ 11.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数值最小的是 A 、2A ( l ) + B ( l ) = 2 C (g ) △H 1 B 、2A ( g ) + B ( g ) = 2C (g ) △H 2 C 、2A ( g ) + B ( g ) = 2C ( l ) △H 3 D 、2A ( l ) + B ( l ) = 2C ( l ) △H 4 1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 1 2 O 2(g) SO 3(g) △H = ―98.32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 和1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低 高 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 2 A (g) + B(g) 2 C (g)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检测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检测题和答案 1.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分子拆成原子 D.原子组成分子 解析: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原子结合成分子放出能量,化合、分解反应有可能是放热反应,也有可能是吸热反应。 答案: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焓变是指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吸热时ΔH<0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解析:焓变是指恒压条件下的热效应;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是否加热没有直接关系,ΔH<0,放热反应,ΔH>0,吸热反应。 答案:D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 A.固体NaOH B.生石灰 C.无水乙醇 D.固体NH4NO3 解析:初中阶段已知NaOH固体、浓H2SO4溶于水会放热,生石灰加入水中发生反应:CaO+H2O===Ca(O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NH4NO3固体溶于水会吸热,乙醇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显著变化。

答案:A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有能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B.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C.放热反应可能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D.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其化学能将全部转化为热能 解析: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NaOH(s)溶于水,两过程都属于物理变化,但前者吸热,后者放热, A不正确;吸热反应不一定加热才能进行,放热反应也不一定不需要 加热才能进行,B不正确,C正确;天然气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与热能,D不正确。 答案:C 5.由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 B.A―→B+C是放热反应 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 D.A―→B+C是吸热反应,B+C―→A是放热反应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B+C的能量高于A的能量,则反应 B+C―→A一定是放热反应,反之A―→B+C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两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一定相等。 答案:D 6.(2011?临沂高二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干冰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反应 B.酒精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1. 下列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A.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B.铁和稀硫酸的反应 C.氢氧化钡晶体的粉末和氯化铵晶体混合 D.钢铁制品生锈的反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酒精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 C.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 3. 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 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2b kJ / mol B. C 2H 2(g)+5/2O 2(g)=2CO 2(g)+H 2O(l); ΔH =2b kJ / mol C.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4b kJ / mol D.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b kJ / mol 4. 下列变化过程中,是吸热过程的是( ) A .H+H→H 2 B .H+Cl→HCl C .I 2→I+I D .S+O 2→SO 2 5. 已知: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 +(aq)+OH -(aq) H 2O(1);△H=-57.3kJ/mol 。且有: A .CH 3COOH(aq)+NaOH(aq)=CH 3COONa(aq)+H 2O(1);△H=-Q 1kJ/mol B .1/2H 2SO 4(浓)+NaOH(aq)=1/2Na 2SO 4(aq)+H 2O(1); △H=-Q 2kJ/mol C .HNO 3(aq)+NaOH(aq)=NaNO 3(aq)+H 2O(1); △H=-Q 3kJ/mol 则Q 1、Q 2、Q 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Q 3>Q 2>Q 1 B .Q 1>Q 3>Q 2 C .Q 1=Q 2=Q 3 D .Q 2>Q 3>Q 1 6. 120℃,已知2g 氢气点燃后生成水放热235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g (O 2 1)g (H 22+=H 2O (g ) △H 1=235 kJ·1mol - B.)g (O )g (H 222+=2H 2O (g ) △H 2=-235 kJ·1mol - C.)g (O 21)g (H 22+=H 2O (g ) △H 3=-235 kJ·1mol - D.)g (O )g (H 222+=2H 2O (l ) △H 4=-470 kJ·1mol -

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1 / 6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S 3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能是二次能源 B. 水力是二次能源 C .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D.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 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⑧ 4.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 ①C(s)+O 2(g)===CO 2(g) △H 1 C(s)+12 O 2(g)===CO(g) △H 2 ②S(s)+O 2(g)===SO 2(g) △H 1 S(g)+O 2(g)===SO 2(g) △H 2 ③H 2(g)+12 O 2(g)===H 2O(l) △H 1 2H 2(g)+O 2(g)===2H 2O(l) △H 2 ④CaCO 3(s)===CaO(s)+CO 2(g) △H 1 CaO(s)+H 2O(l)===Ca(OH)2(s) △H 2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5.已知H 2(g)+Cl 2(g)=2HCl(g) △H =―184.6kJ·mol -1,则反应HCl(g)=12H 2(g)+12 Cl 2(g)的△H 为 A .+184.6kJ·mol -1B .―92.3kJ·mol -1 C .―369.2kJ·mol -1 D .+92.3kJ·mol -1 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乙醇燃烧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氧化钙溶于水 7.25℃、101 kPa 下,2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H 2(g)+O 2(g)==2H 2O(1)△H =―285.8kJ /mol B .2H 2(g)+ O 2(g)==2H 2O(1) △H = +571.6 kJ /mol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 总结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必修二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1.化学键 1)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2)类型: Ⅰ离子键:由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Ⅱ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①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一方,因而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一方相对的显正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简称极性键。举例:HCl分子中的H-Cl键属于极性键。 ②非极性键:由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同种原子吸引的能力相等,成键电子对匀称地分布在两核之间,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都不显电性。非极性键可存在于中(如H2中H—H键、O2中O=O键、N2中N≡N键),也可以存在于化合物分子中(如C2H2中的C—C键)。以非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分子都是。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中的键并非都是非极性键,如果一个多原子分子在空间结构上的正电荷几何中心和几何中心重合,那么即使它由极性键组成,那么它也是非极性分子。由非极性键结合形成的晶体可以是原子晶体,也可以是混合型晶体或。例如,碳单质有三类同素异形体:依靠C—C非极性键可以形成正四面体骨架型金刚石(原子晶体)、层型(混合型晶体),也可以形成球型碳分子富勒烯C60(分子晶体)。 举例:Cl2分子中的Cl-Cl键属于非极性键 Ⅲ金属键:化学键的一种,主要在金属中存在。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吸引力组合而成。由于电子的自由运动,金属键没有固定的方向,因而是。金属键有金属的很多特性。例如一般金属的、沸点随金属键的强度而升高。其强弱通常与金属离子半径成逆相关,与金属内部成正相关。 3)化学反应本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①①①①①①①②5①2.1):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大部分盐(包括所有铵盐),强碱,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金属。 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一定都是以离子键结合的,如 AICI3不是通过离子键结合的。非金属元素之间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主要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酸,弱碱,少部分盐,非金属氢化物。 3)在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3.几组概念的对比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总结 一、“串联电池”两大题型的解题攻略 原电池和电解池统称为电池,将多个电池串联在一起,综合考查电化学知识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该类题目能够考查考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需要考生具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及巧妙的数据处理能力。 这类题目对知识点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电极名称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实验现象的描述、溶液中离子的移动、pH的变化、电解后电解质溶液的恢复及运用电子守恒处理相关数据等。正确判断电池种类和灵活运用整个电路中各个电池工作时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目相等是解决多池“串联”试题相关问题的关键。 二、“串联”类电池的解题流程 题型一:电解池与电解池的“串联”——有外接电源型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根据“电解池串联时阴、阳极交替出现”原则正推电极,也可以通过装置中某极的变化、现象反推电极。 下图装置中a、b、c、d均为Pt电极。电解过程中,电极b和d上没有气体逸出,但质量均增大,且增重b>d。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盐溶液是( )。

选项X Y A MgSO4CuSO4 B AgNO3Pb(NO3)2 C FeSO4Al2(SO4)3 D CuSO4AgNO3 A项中当X为MgSO4时,b极上生成H2,电极质量不增加,错误;C项中,X为FeSO4,Y为Al2(SO4)3,b、d极上均产生气体,错误;D项中,b极上析出Cu,d极上析出Ag,其中d极质量大于b极质量,错误。 B 题型二: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串联”——无外接电源型 多个电池“串联”在一起,但没有外接直流电源,其中一个装置是原电池,装置中两个电极活泼性差异较大的装置为原电池,较活泼的作负极,其余均为电解池。 烧杯甲中盛有0.1 mol·L-1的H2SO4溶液,烧杯乙中盛有0.1 mol·L-1的CuCl2溶液(两种溶液均足量),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甲中Fe极质量减少,C极有气体产生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能源分类相关图”如下图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A.煤炭、石油、潮汐能B.水能、生物能、天然气 C.太阳能、风能、沼气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 2.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倍受青睐。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①原料来源广②易燃烧、热值高③储存方便④制备工艺廉价易行()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下列有关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贮着大量的能量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 C.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为人类所利用 D.化学反应不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已知:H2(g)+F2(g) 2HF(g) ΔH=-270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 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6.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1/2O2(g)====H2O(g) ΔH1 ②H2(g)+1/2O2(g)====H2O(l) ΔH2 ③2H2(g)+O2(g)====2H2O(g) ΔH3 ④H2O(l)====H2O(g) ΔH4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ΔH4=ΔH1-ΔH2 B.ΔH1、ΔH2、ΔH3、ΔH4均为负值 C.ΔH1=ΔH2 D.ΔH1=2ΔH3 7.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C6H12O6(葡萄糖aq)+6O2 6CO2+6H2O B. CH3COOH+KOH CH3COOK+H2O C.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大于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 8.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1 mol H2与0.5 mol 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2.下列氧化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 A .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 .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C .锌粒与稀H 2SO 4反应制取H 2 D .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 3.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 A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 B .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C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但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D .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4.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数值最小的是( ) A. 2A ( l ) + B ( l ) = 2C (g ) △H 1 B. 2A ( g ) + B ( g ) = 2C (g ) △H 2 C. 2A ( g ) + B ( g ) = 2C ( l ) △H 3 D. 2A ( l ) + B ( l ) = 2C ( l ) △H 4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 代表燃烧热的是 A. CH 4 ( g ) + 3/2O 2 ( g ) = 2H 2O ( l ) + CO ( g ) △H 1 B. S ( s ) + 3/2O 2 ( g ) = SO 3 ( s ) △H 2 C. C 6H 12O 6 ( s ) + 6O 2 ( g ) = 6CO 2 (g) + 6H 2O ( l ) △H 3 D. 2CO ( g ) + O 2 ( g ) = 2CO 2 ( g ) △H 4 6.已知(l ))g (O 2 1)g (H 22+ =H 2O (g ) △H 1=a kJ·1mol - (2))g (O )g (H 222+ =2H 2O (g ) △H 2=b kJ·1mol - (3))g (O 2 1 )g (H 22+=H 2O (l ) △H 3=c kJ·1mol - (4))g (O )g (H 222+ =2H 2O (l ) △H 4=d kJ·1mol - 下列关系式中准确的是 ( ) A . a <c <0 B .b >d >0 C .2a =b <0 D .2c =d >0 7.已知299 K 时,合成氨反应 N 2 (g ) + 3H 2 3 ( g ) △H = -92.0 kJ/mol ,将此温度下 的1 mol N 2 和3 mol H 2 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有时实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 略能量损失) ( ) A .一定大于92.0 kJ B. 一定等于92.0 kJ C. 一定小于92.0 kJ D. 不能确定 8.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 -2804 kJ/mol ,当它氧化生成1 g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 ) A. 26.0 kJ B. 51.9 kJ C. 155.8 kJ D. 467.3 kJ 9.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 )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已知H —H 键能为436 KJ/mol ,H —N 键能为391KJ/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N 2 + 3H 2 = 2NH 3 ΔH=—92.4 KJ/mol ,则 N≡N 键的键能是 ( ) A .431 KJ/mol B .946 KJ/mol C .649 KJ/mol D .869 KJ/mol 11.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能够由自然界中大量存有的水来制取: 2H 2O ( g ) = 2H 2 ( g ) + O 2 ( g ) △H = +517.6 kJ/mol 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准确.. 的是 A. 构成水的氢气和氧气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所以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能成为 二级能源 B. 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12.燃烧a g 乙醇(液态),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 ,经测定,a g 乙醇与足量钠反应,能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5.6L,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准确的是( ) A. C 2H 5OH(1)+3O 2(g)=2CO 2(g)+3H 2O(1) △H = -Q B. C 2H 5OH(1)+3O 2(g)=2CO 2(g)+3H 2O(1) △H = - Q / 2 C. 1/2 C 2H 5OH(1)+3/2O 2(g)=CO 2(g)+3/2H 2O(1) △H = -Q D. C 2H 5OH(1)+3O 2(g)=2CO 2(g)+3H 2O(1) △H = -2Q 13.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 2(g)+O 2(g)=2H 2O(1) △H= -571.6KJ/mol C 3H 8(g)+5O 2(g)=3CO 2(g)+4H 2O(1) △H=-2220.0kJ/mol 实验测得,5mo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 ,则混合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 ) A .1:3 B .3:1 C .1:4 D .1:1 1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 △H 1>△H 2的是 ( )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及计算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及计算}} 一、有关概念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探讨化学反应放热、吸热的本质时,要注意四点:①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的总能量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各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而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不同导致发生了能量的变化);②反应中能量守恒实质是生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大于旧化学键断裂的能量而转化成其他能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⑴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⑵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 (3)反应热,通常是指:当一个化学反应在恒压以及不作非膨胀功的情况下发生后,若使生成物的温度回到反应物的起始温度,这时体系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符号ΔH ,单位kJ/mol (4)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的总能量,则在反应中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的形式释放,这就是放热反应,反之则是吸热反应; (5)盖斯定律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而这可以看出,盖斯定律实际上是“内能和焓是状态函数”这一结论的进一步体现。利用这一定律可以从已经精确测定的反应热效应来计算难于测量或不能测量的反应的热效应。尽管盖斯定律出现在热力学第一定律提出前,但亦可通过热力学第一定律推导出。 由于热力学能(U)和焓(H)都是状态函数,所以ΔU和ΔH只与体系的始、末状态有关而与“历程”无关。 可见,对于恒容或恒压化学反应来说,只要反应物和产物的状态确定了,反应的热效应Qv或Qp也就确定了,反应是否有中间步骤或有无催化剂介入等均对Qv或Qp数值没有影响。 … 使用该定律要注意: 1、盖斯定律只适用于等温等压或等温等容过程,各步反应的温度应相同; 2、热效应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本性、聚集状态、完成反应的物质数量,反应进行的方式、温度、压力等因素均有关,这就要求涉及的各个反应式必须是严格完整的热化学方程式。 3、各步反应均不做非体积功。 4、各个涉及的同一物质应具有相同的聚集状态。 5、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或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盖斯定律的本质:方程式按一定系数比加和时其反应热也按该系数比加和。 盖斯定律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通过实验测定有困难,可以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出

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一、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外界的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会向外界释放出能量,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①当化学键键能越大,断开时所需的能量就越多,形成时所释放出的能量也越多。 ②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总键能E1)断裂时,吸收能量E1,在形成化学键变成生成物(总键能E2)时,放出能量E2。整个过程中,反应体系从外界吸收的能量为 ΔE=E1-E2 . 2、有的化学反应会吸收能量,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能量。 据图可知,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 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总能量 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3、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遵循能量守恒。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或吸热反应(热能转化成化学能)。 (E反:反应物具有的能量;E生:生成物具有的能量): 4、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表现形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键能变化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小于反应物总键能 由1、2联系得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反之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图示

5、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注意:有热量放出未必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必须是化学变化。某些常见的热效应:放热:①浓硫酸溶于水②NaOH溶于水③CaO溶于水,其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③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C(s)+H2O(g)△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二、化学反应中化学能除了可以转化为热能,还可以转化为电能,因此,可以将化学反应用于电池中电能的生产源,由此制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 1、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做原电池的内电路,并参与反应)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④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检测(附答案)

化学苏教版选修4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2.(2011福建厦门湖滨中学期中,2)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3.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Zn(s)+CuSO4(aq)===ZnSO4(aq)+Cu(s) ΔH=-216 kJ·mol-1,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B.CaCO3(s)===CaO(s)+CO2(g) ΔH=+178. 5 kJ·mol-1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C.101 kPa时,2H2(g)+O2(g)===2H2O(l) ΔH=-571. 6 kJ·mol-1, H2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 D.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含1 mol NaOH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57.3 kJ的热量 4.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电解总反应为2Cu+H2O Cu2O+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反应式为2Cu-2e-+2OH-===Cu2O+H2O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D.当有0.1 mol电子转移时,有0.1 mol Cu2O生成 5.如图?为直流电源,?为浸透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的滤纸,?为电镀槽。接通电路后发现?上的c点显红色。为实现铁上镀锌,接通○K后,使c、d两点短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B.f电极作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7989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能力过关测试题

《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能力过关测试题 【试卷说明】既然是能力过关题,题目的难度也有所提高,但是绝对没有超过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习的深度,只是引导同学们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思考。例如,学到干电池时,你是否考虑过把干电池中的所有成分分离开来?学到制Cl2时,你是否想过漂白粉的制备问题?这就是设计16、17题的缘由。关于反应的快慢和限度,教材中讲的较少,但是给你诸多数据,你能不能找出些规律性的东西来?这是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所必需的能力,看一下18、19两题吧。这就是新教材、新理念,学习基础知识,然后提高能力,要能发现问题,并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间120min,满分100分。祝你考出优异成绩。 卷I(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痕检是公安机关提取犯罪嫌疑人指纹的一种重要的方法,AgNO3显现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人的手上有汗渍,用手动过白纸后,手指纹线就留在纸上。如果将溶液①小心地涂到纸上,溶液①中的溶质就跟汗渍中的物质②作用,生成物质③,物质③在光照下,分解出的银粒呈灰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由棕色变成黑色的指纹线。用下列化学式表示这三种物质都正确的是() A、①AgNO3②NaBr③AgBr B、①AgNO3②NaCl③AgCl C、①AgCl②AgNO3③NaCl D、①AgNO3②NaI③AgI 2.1999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AbmedH·ZeWapl,开创了“飞秒化学10-15S)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3.x、y均为短周期元素,且x为ⅠA族元素,y为VIA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 B.由x、y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C.x2y既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D.由x、y组成的化合物中,x、y的原子个数比不可能是1:1 4.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H2SO4,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下列图表示产生H2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5.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mA+nB=pC+q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