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复习题

社会学复习题

社会学复习题
社会学复习题

社会分层与流动复习题

一、填空

社会流动概念是(索罗金)首先提出来的。

韦伯的社会分层标准是 ( )、()和()。

基尼系数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近五十年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出现过两次重大变化,第一次是(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二次是(改革开放之后)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的社会阶层分为( )和()。

根据社会流动的向度,可以把社会流动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根据社会流动的参照系不同,可以把社会流动分为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合理社会流动的一般标准( )、()和()三个原则。

代内流动通常以(职业地位)作为社会地位特征,以个人(最初职业)为参照基点,以(最后的职业地位)作为终点,比较处于这两个时点之间的职业变动,从中找出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二、名称解释

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代际流动结构性流动水平流动垂直流动

社会分层:指的是一种有等级的结构,通过这种结构,财富、权力和声望在不同社会地位的拥有者之间被不平等地分配。

社会流动也称为“社会位移”,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社会位置向另一个社会位置的移动。

代际流动,指同一家庭中两代人之间在社会地位方面的变化。通常也以职业地位为标准。

结构性流动是指在某些社会结构层面上发生的社会流动。可能是有组织的,也可能是无组织的,可能是向上流动也可能是向下流动。

垂直流动(上下流动):指人们社会地位的升降变化。

水平流动:指人们处于同一等级社会地位间的流动。

三、

1、如何理解社会流动:(社会流动特点)

第一,社会流动是不同社会地位之间的变动。虽然社会流动可以是同等级社会地位之间的移动,也可以是不同等级社会地位间的变动,但必须发生社会地位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发生在不同的社会结构层次之间,也可以同一社会结构层次之内。

第二,社会流动是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对于个人或群体来说,社会流动是社会地位的变化;而对于社会来讲,社会流动则是个人或群体争取社会资源再分配的方式。社会根据一定的标准把社会资源分配到特定的社会位置上,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个人或群体通过自己社会地位的变化经来改变原有的社会资源分配状况,努力获得更多、更满意的社会资源。

2、举例说明社会流动的开放模式与封闭模式

1.印度的种姓等级制度、2.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

韦伯的分层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被称为“三位一体”分层模式,由财富、地位、权力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即“名、权、利”三个标准,他强调了社会分层的多维性。

1.财富——经济标准2.权力——政治标准3.声望——社会标准

韦伯认为,财富、权力和声望这三种东西在任何社会都是有价值的和稀缺的,因此,在各种社会中,人们总要逐利、争权和追名,社会分层结构就是用等级秩序把上述活动纳入制度化的轨道。韦伯还认为,财富、权力和声望三者是相对独立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或者把某一方面推到突出的位置。

3、合理社会流动的一般标准

机会平等原则: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有社会流动的机会,而非仅仅有部分成员有机会流动,有的成员没有机会流动。

普遍性原则:普遍性原则用来衡量社会地位开放性质是否合理的标准。一是社会地位开放范围的普遍性;二是筛选标准的普遍适用性;三是实现标准的普遍可能性。

自致性原则:自致性原则用来衡量个人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是否合理的标准。

4、合理社会流动的基本功能

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取代封闭固定的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社会整合程度。

有效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行。

三、问答

1、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论对社会分层的解释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人们为了求生存,就要找寻社会职业,各种职业对社会生存的价值是不等的,因此社会对他们的报酬也不平等,一种职业的社会报酬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这种职业对社会的重要程度,二是这种职业本身的技术水平和所必需的培训。报酬和分配的不平等导致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促使个人与社会的功能处于最佳状态,社会分层是不可避免的,是社会进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社会分层对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积极功能,主要体现在社会分层可以通过各种社会报酬,如财富、权力和名望等,激励人们更加勤奋地工作。

功能理论强调社会分层的积极作用,功能论观点在崇尚个人成就的社会中会得到较多的拥护,但是,这种理论也有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它难以对某些先赋地位现象作出合理解释。例如,美国黑人的低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先赋的,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致。

冲突论认为认为只有权力才是社会分层的决定因素;

社会不平等不是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而是有权者对无权者的统治和控制;

社会分层并不总是有益的、有功能的,分层只对统治阶级而言是有利的、有功能的,对整个社会来说则未必如此,社会等级的存在阻碍着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

不平等的报酬分配制度必然在社会中造成利益冲突现象,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和混乱。

2.举例说明什么是开放式、封闭式、混合式的社会流动模式?

开放式流动是社会成员在各阶层、职业间流动不受制度性限制的流动模式。一般而言,开放式流动是开放型社会或者文明社会的产物,而它反过来又推动了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和文明的发展。如****

封闭式流动是社会成员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流动的社会流动模式。这种流动模式常常是把社会成员分为几大类别,在类别之间建立壁垒。毫无疑问,这种流动模式限制了社会成员能力的最大发挥,也会积累社会矛盾和冲突。如****

混合流动模式是在一个社会中既有开放式流动,又有封闭式流动的状况。社会成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甚至是在一些社会阶层之间进行流动,但是他们不能进入另一个封闭的领域,这就是混合流动模式。

比如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平民可以由仕途或者军功而为将相,但他们一般不能封王,除非他们造反而自立为王。

3、联系实际谈谈教育在社会的垂直流动中的作用。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转变。垂直流动:个人的地位向上或向下移动;具体而言是指一个人从下层社会地位和职业向上层社会地位和职业的流动或者相反,所以可以分为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垂直流动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很重要。它影响社会的阶级和阶层、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如果一个时期内向上流动地频率超过向下流动,说明社会在进步,反之则退步。每个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分布是不均匀的,只有那些具备条件的人才有可能上升,包括才干、机遇等。对社会来说,关键是要有合理地流通渠道。教育就是一条社会流动的渠道,也是实现社会垂直流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从封建社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到计划经济时代通过读书跳农门无不有力地说明了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对于社会地位的提高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而在现代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变命运是一种鼓舞人奋进的口号,更是现实生活中无数人成功的真实写照。举例****

四、材料分析:1912年4月15日清晨,世界上最大的客轮在其首航冰山林立的北大西洋途中沉没。

一丝安慰:人们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注意遵守“优先救助妇女儿童”的社会规范。乘客中69%的妇女和儿童活了下来,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还。

其中:头等舱:有钱人——60%生还。

二等舱: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44%生还。

三等舱(及更低):贫穷移民——26%生还。

头等舱中男乘客生还率比三等舱中儿童的生还率还要稍高一点。

确切说: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和儿童优先。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材料揭示了什么问题?(2)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1)上述材料揭示了由社会分层所导致的严重的社会不平等现象

(2)由于穷人和富人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不同,导致他们的社会地位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社会分层。这种由社会地位带来的社会分层意味着不同阶层的人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的不同。在同样的条件下,社会地位高的人拥有更多的权利。

这种社会分层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是有助于社会发展的。但是这种分层应该有个适度的界限,即应该倡导现代社会的自致性的社会分层制度,而不是那种建立在出身等先赋地位上的地位获得或社会分层制度。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需要建立一种机会平等的制度。不合理的、过分的不平等蕴含着社会冲突。社会分层中应保持适度不平等。另外,社会还应有一种平衡过分不平等的制约和补偿机制。最后,社会还应尽量缩小下层社会的规模,同时扩大中、上层社会的规模,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

社会化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

1.米德把自我分为()和()。

2.“镜中我”是()提出的。

3.社会化的主体(影响社会化的因素)主要包括()()()()()。

4.社会化分为(基本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再社会化)三种类型。

下列属于再社会的例子是:()。

A 新兵入伍

B 大学生刚参加工作后的适应学习

C 罪犯接受改造 D移民进入新国家后的适应

二、名词解释

“镜中我”:是我们对于被人如何看待和评价我们的理解和解释。换句话说,一个人大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或者说这个人认为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等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的社会文化的过程。

“主我”和“客我”

主我是自我中不含任何符号的那部分直接经验,即感到饥饿、感到痛苦、感到压抑、感到快活和陶醉、感到需要满足自己的种种欲望的那部分。

客我是自我的社会方面,是受到他人的行为和态度、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和组织制度制约的那部分。

三、简答

1.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技能社会化(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

(二)政治社会化

(三)行为社会化(接受和内化社会行为规范)

(四)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认识和培养自己所属文化所规定或认可的性别角色的过程就是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2.生命历程理论的主要观点:“一定时空中的生活”原理。他告诉我们,个体在哪一年出生( 出生组效应) ,属于哪一同龄群体,以及在什么地方出生( 地理效应) ,基本上将人与某种历史力量联系起来;

“相互联系的生活”原理。他告诉我们人总是生活在由亲戚和朋友所构成的社会关系之中,个人正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被整合入特定的群体的,每代人注定要受到在别人的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巨大影响;

“生活的时间性”原理。生活的时间性指的是在生命历程中变迁所发生的社会性时间,他还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生命历程的协调发展。这一原理认为,某一生活事件发生的时间甚至比事件本身更具意义,强调了人与环境的匹配;

“个人能动性”原理。他告诉我们,人总是在一定社会建制之中有计划、有选择地推进自己的生命历程。即使在有约束的环境下,个体仍具有主动性。人在社会中所做出的选择除了受到社会情景的影响外,还受到个人经历和个人性格特征的影响。(

四、问答

你认为在大学里社会化是什么类型的社会化?其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更好地完成大学阶段的社会化任务?

大学阶段是预期社会化,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目前的角色和预期未来扮演的角色,确定切合实际的社会角色期望值,培养社会角色变迁的适应能力,学习、掌握承担一定社会角色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生存于社会生活。

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1.努力学习:大学生的基本角色是“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进行自主学习仍是大学生的基本任务。大学生更应该建立学习的责任意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拓展知识,从组

织或社团中汲取有效信息,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2.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全方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大学四年是走入社会前的最后准备,社会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跨入社会后的成败。而不少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接触少,走上工作岗位后处理不好各种复杂的关系,容易脱离实际,一旦碰壁就一蹶不振。社团组织作为一种独特的场所和基地,影响着大学生成员的社会化。学生社团则是在其成员相互认同的基础上,自发自愿地结成的。社团组织无疑是为大学生社会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场所和基地。在社团的天地里大学生施展才干、锻炼能力,学习知识、愉悦身心。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在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无疑起到一种“模拟”作用,大学生们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可视为他们将来所充当的社会角色的“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定向”。

社会本章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

社会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滕尼斯把社会分为()()。

罗伯逊从基本生存方式的角度把社会划分为:(狩猎采集社会、畜牧社会、园艺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五种基本类型。

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群体、社会制度)

按照社会角色的获得方式可分为()和()。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的概念是()提出的。

按照群体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差序格局),西方社会关系结构是()。

社会的基本要素包括()()()。

二、名称解释:

社会、社会地位、先赋地位(角色)、自致地位(角色)、社会角色、规定性角色、开放性角色

社会是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着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方式为基础的、相互作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环境、人口和文化。

社会地位: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规定性角色: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即对此种角色的权利与义务、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

开放性角色: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这类角色的承担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

先赋角色指由遗传、血缘等先天因素决定的角色。

自致角色:也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初级(首属)群体、次级(次属)群体、内群体

首属群体: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来的,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群体,如家庭、邻里及游戏群体等。

次级群体(次属群体、间接群体)它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内群体: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群体中人们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和较强的同类意识。

外群体、工具型关系、情感型关系、六度分隔现象(小世界现象)

外群体(outgroups):泛指内群体之外的其他任何“别人”的结合。两群体间最直白的语言

划分是他们和我们。

工具型关系是利用社会关系达到与这些关系不相关的目的。关系是工具型的,是实现目的的手段。

情感型关系是满足情感需要而建立的社会关系。

所谓“六度分隔”,用最简单的话描述就是:在人际脉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六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

三、简答:

1、社会唯实派和社会唯名的主要观点。

社会唯实论:代表人物是孔德、迪尔凯姆等,认为社会由各种规范和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社会唯名论:代表人物是韦伯,认为个人和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个人及其行动相对于社会来说是先在的,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形式,对社会的认识是以个人为基础的,认识社会的目的也是为了认识个人。

2、“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的主要特点

3、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的关系:当一个人进入某一社会关系体系,即同他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之后,他便获得了一个社会地位。同时,这个地位要靠他与相关者的共同活动或交往表现出来,即靠与这个地位相关的一套行为模式表现出来,这就是社会角色。

社会地位是社会角色的基础,社会角色则是社会地位的表现。社会角色表现社会地位是靠一套行为模式来实现的。

4、什么是角色失败:角色失败是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它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比如父母因为教育不当导致孩子犯罪或学生因成绩不合格而退学。

5、举例说明什么是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角色。这种角色行为的价值就在于实际利益的获得。如商人、企业家、经理等。表现性角色:指不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为目的的社会角色。如党政干部、法官、教授、艺术家等。6、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主要有:(1)初级社会群体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一般来说,个人首先在家庭、邻里、伙伴等初级群体中生活。人们在初级群体中形成的规范、态度、性格、兴趣等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极大的,有时甚至

其决定性的作用。

(2)初级社会群体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研究表明:当人们的情绪、心理、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偏离常态时,往往也是人们所在的初级群体发生变故时。

(3)、初级社会群体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级社会群体通过对其成员的吸引和群体成员对它的依赖和归属限制了他们不利于社会的行为的产生,从而达到了社会控制的效果。

7、分析学生干部的角色冲突,如何解决学生干部面临的角色冲突?

是学生干部是一种值得琢磨的角色。他首先是学生,这是主要角色,他得接受学校教育,得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那么,他必须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但在执行其作为学生干部分管的职责时,他又起着帮助学校、老师管理、教育学生的作用,所以,作为一个学生干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何解决学生干部的角色冲突:要点:学会放弃;不要追求“人人都说好”的境界;合理安排时间;以身作则

8、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一下为什么同学关系一般胜过同事关系?同事关系主要是一种角色关系,它往往体现了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其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尤其是利益需要,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因此这种关系包含了很大的变数。

同学关系是一种相对单纯的人际关系,决定其关系的主要因素是情感与心理需要,相互间没有政治、经济等根本利害冲突。

9、初级群体的特征:群体成员数量有限;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经常的面对面互动;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具有情感性;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难以取代;群体整合程度高且多依靠非正式控制。(每条1分)

10、初级群体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初级群体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初级群体可以看做社会的雏形;初级群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三、问答:联系实际谈谈当今社会初级群体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影响。

答: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初级群体的功能出现了衰退和外移的现象。人们参与初级群体活动越来越少,初级群体成员之间发生的联系减少,彼此的依赖程度降低,交往的时间缩短,造成初级群体成员间的关系变得松散。

初级群体的这些变化,有历史的进步意义,积极作用表现为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群体活动的效率加强了社会整合的程度,使现代社会成为一种高度组织起来的社会。但是初级群体的衰落也对社会生活造成某些消极影响,带来了人际关系的疏远与冷漠;这些消极影响突出表现在:对老年人的赡养与照顾问题;出现“破损家庭”中儿童的社会化问题;对人们的感情需要等方面带来的困难。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存在孤独感,精神病患病率增长,酒精中毒与吸毒现象增多,社会上人情淡漠等等,这些社会不良现象的滋长,与初级群体的衰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一些社会学家呼吁,在现代化进程中,要加强初级群体建设,重视其功能的发挥。我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也应该警惕这种现象的发生。

社会问题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

社会解组论的代表人物是()。

二.名词解释

社会问题:是指威胁社会秩序、阻碍社会发展、影响到社会多数成员的公共生活、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社会病态论:代表人物:查理斯·汉德森

认为社会像一个生物有机体,社会问题就是社会这个生物有机体的病态现象。必须按照病理学给予诊断治疗。社会关系不协调,社会出现问题是社会的一种病态。

社会解组论:代表人物:涂尔干

基本观点:把关注点由人转向社会规则。认为社会问题源于由社会变迁而失去规则和乱了规矩。社会是一个组织起来的体系,社会规范是其维护者,社会剧烈变动使原来的社会规范失效,社会松散,于是发生社

会问题。社会问题是社会变迁引起的社会失去规则或失控的现象。

价值冲突论:认为社会问题源于社会冲突,社会冲突的本质是人们的价值观和实际利益的不同。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这些不同的利益群体各自持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当这些价值观念互相对立和冲突时,就会产生社会问题。这里的价值冲突并不是局部的价值观念

的冲突,而是指不同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系的冲突。这种尖锐的对立使社会处于非整合状态,导致社会问题产生。

三.简答

4、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

郑杭生: (1) 与社会常态不符,造成社会失调;

(2) 影响到社会多数成员的公共生活;

(3) 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

(4) 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

2、社会问题的认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某一事件对某一群体的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利益受损群体对此表示不满并进行呼吁;

②、社会上的敏感群体及有识之士认同了利益受损群体的呼吁并在更广阔、更能引起人们关注的范围内进行呼吁;

③、社会舆论对此关注并进行宣传、评论,推进广大社会对问题的严重性的认识;

④、公众普遍认识了上述事件并接受了对它的负面评价,认为应该予以解决;

⑤、社会上的权力集团对问题予以重视,在一定的程度上认同了公众和舆论对问题的看法,并予以支持。

社区乡村、城市与社会复习思考题

1.填空:

最早提出社区概念的是(藤尼斯)。他区别了社区与社会

社区的概念所谓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家庭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通常认为家庭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四种形态。

社会学家将人类传统的家庭模式分为()()()三类

二、简答:家庭的功能:1、满足性生活的功能;2、繁衍和抚育后代的功能;3、生产和消费功能;4、赡养老人的功能 5、休息和娱乐功能。

三、问答:材料分析题:在中国,家庭养老既是一种悠久的传统,也是一个古老的制度。“父母在,不远游”。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是合二为一的。据中国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全国城乡老年人口家庭类型均以三代户所占比例最大,大约占全部老年人口家庭的50%。1987年的调查还表明,老年人与子女共居的比例高达80%。而据90年代初中国年龄科研中心有关“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中国约有70%的老年人与子女及配偶或其他亲属同住。1990年四普时城乡合计60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在单身户和一代户中所占比例为25.6%。据1992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12个省市的一份调查,老人中一代户的比例,城市达到41%,农村达到43%。

另外,中国家庭结构正趋向核心化和小型化。1982年到1990年两次普查之间,家庭户规模从4.3人/户降到3.97人/户,到199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平均家庭户规模降到3.9人/户。1990年核心家庭占家庭总数的67.31%,其中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完全核心家庭占57.81%,比1982年增长4.92个百分点。1982-1990年核心家庭的主要变化趋势就是向父母双亲核心家庭靠拢。三代与三代以上的直系家庭占家庭总数的17%,是仅次于核心家庭的重要家庭类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的家庭还出现了以下两种现象:一是许多家庭有人口外流或外迁现象,子女不在身边,出现了空巢家庭;二是大多数家庭子女婚后不与父母同住。对我国14省市的一项调查表明,2/3的农村青年婚后一二年都要建立自己的小家庭。生育率下降使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

代际分离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家庭?

(2)简述家庭的功能,并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目前家庭功能的变化。

分析:(1)家庭是指以婚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联系起来的、有共同经济关系的生活共同体。简言之,“家庭=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2分)

(2)家庭功能:家庭功能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变化的。不过,从家庭所具有的众多功能来看,如下几种功能是最主要的:生育功能、生产功能、消费功能、教育和抚养功能、赡养功能和精神慰藉功能。(3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我国家庭的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结构简单化,逐渐向核心家庭转变。家庭的功能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生育和消费功能仍然是家庭的最基本的功能。家庭的生产功能正在被企业组织所取代。家庭的生产功能呈逐渐弱化甚至灭亡之势。家庭教育的功能已呈弱化之势。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城市的家庭养老方式逐渐弱化;而在农村,家庭养老仍将是重要的养老方式。最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家庭所具有的精神慰藉职能应越来越被有所看重。但是我国目前出现的空巢家庭和代际居住分离现象,使得部分老人的精神得不到应有的慰藉,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5分)

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出现这些变化?(教材第三节)

绪论第一章复习题:

一、填空:

“社会学”一词,通常认为是法国社会学家()在1839年出版的()提出的。

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这类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有(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等人。

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或“理解社会学”的路线,主要代表有(韦伯)等人。

韦伯把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理想类型即

和。目的合理性行动价值合理性行动情感行动传统行动

孔德把社会学划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两部分。

孔德认为社会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孔德主张用()()()的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自杀论》是()的社会学著作。

()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

“社会学想象力”是()提出的。

迪尔凯姆把社会团结分为()和()两种类型。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的著作。

韦伯将权威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是科层制组织的基础。

标志着结构功能主要产生的是1937年()的著作()。

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霍曼斯和布劳,霍曼斯提出了五个命题:()()()()()。

二、多项选择题:

1.给予社会学以具体的研究范围和方法,使社会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学科的是()。

⑴孔德⑵韦伯⑶马克思⑷迪尔凯姆。

2.早期的社会学代表人物有()

⑴斯宾塞⑵帕森斯⑶马克思⑷米德。

3.下列哪些是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观点:()。

⑴社会应当有一系列规范化的制度手段⑵所有的社会的资源分配都是不平等的⑶社会必需有多种多样的分工和阶层差别⑷人们对符号的共同理解形成了社会和文化

4.科层制是()的最纯粹、最适合的形式。

⑴合法统治⑵传统统治⑶宗法家长制

三、名词:社会学、社会学想象力、社会事实

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特有的心智素质,它思考人们实际上需要的是什么以及人们感到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它能帮助人们运用所了解的情况发展理性,以清醒地总结世界上正在进行和将要发生的事情。

一切行为方式,无论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四、简答:简述社会学的三个发展阶段,每个时期的主要社会学学派?各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会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考察)

1.初创时期:奥古斯特·孔德(August Comte)

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最先提出了“社会学”的名称,公认为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

孔德从秩序、进步的原则出发提出他的社会学构想,围绕秩序问题,发展出了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和规律,围绕进步问题,发展出了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规律。

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孔德开启了社会学实证主义传统的先河,他的一些思想为E.涂尔干等人从不同方面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 100多年来西方社会学发展中的主流。

?(一)古典社会学时期(19世纪30年代-20世纪30年代)

? 1.西方社会学的中心在欧洲

? 2.社会学舞台上唱主角的是社会学家个人

?初创阶段:法国社会学家孔德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

?形成阶段:法国社会学迪尔凯姆(涂尔干)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马克思、齐美尔、腾尼斯

?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

? 3.形成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大传统

?实证主义方法论:迪尔凯姆

?人文主义方法论:韦伯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马克思

?

(二)现代社会学时期

?现代社会学时期(20世纪40年代-70年代)的主要特点:

? 1.西方社会学的中心由欧洲转移到了美国,西方现代社会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美国社会学”。

? 2.在社会学舞台上唱主角的是理论流派。

? 3.各种社会学理论流派之间既相互对立批评,相互补充。

?结构功能主义: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抽象功能主义”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经验功能主义”

?社会冲突论: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辨证冲突论”

?美国社会学家科塞——“功能冲突论”

?社会交换论: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行为主义交换论”

?美国社会学家布劳——“结构主义交换论”

?社会互动论: 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符号互动论”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表演互动论”(“拟剧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常人方法论”(本土方法论)

(三)后现代社会学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后现代社会学或当代社会学是西方社会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该阶段有三个特点:

? 1.社会学家个人的作用再次显现,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世界级社会学理论思想家。

? 2.欧洲的社会学家重新崛起,与美国社会学分庭抗礼。

? 3.社会学的理论大师们试图综合实证主义社会学与人文主义社会学,实现两种社会学传统的统一。

?美国社会学家亚历山大——新功能主义;

?美国社会学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

?德国社会学家贝克——风险社会理论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现代性理论与结构化理论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实践社会学

2.社会学形成时期:涂尔干

涂尔干(1858—1917),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西方社会学史上称他为“第一个为社会学确定了具体的研究范围和特定的研究方法的人”。

主要著作:《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

五、问答:迪尔凯姆对于社会学的贡献。

他把孔德关于社会学体系的构想加以详细的规定,明确地界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因此,西方社会学史上称他为“第一个为社会学确定了具体的研究范围和特定的研究方法的人”。可以说,社会学发展到迪尔凯姆阶段,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迪尔凯姆认为应该是社会事实。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一书中,迪尔凯姆指出,所谓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发生在社会集体层次上的现象,是“个人每时每刻都遵守的,存在于个人之外的集体行为和思维方式之现实。”社会事实由两大类构成:一是地理环境、人口、交通状况、住房样式等物质性的社会事实;二是宗教、道德、法律、风俗等非物质性的社会事实。这两类社会事实都

具有外在性、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都不可能是单独个体的属性,而只能是一种集体的属性。迪尔凯姆找到了社会学的独特对象,从而使社会学成为具有坚实基础的独立学科。

关于社会学研究的侧重点,迪尔凯姆认为应该是社会结构,而非社会中的个人。他对社会结构的组合形式作了分析,社会团结,是指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维系和控制社会成员的力量,是建立社会秩序的保证。认为社会各部分依靠两种团结或联系组合在一起而保持一种正常的秩序,即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在传统的、简单的社会中,社会的整合、社会秩序的维持依靠的就是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的“机械团结”。在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城市中,社会的整合秩序是建立在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有机联系”之上。

迪尔凯姆继承和发扬了孔德的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思想,主张以自然科学为榜样,通过对经验材料进行观察、归纳、分析、预测和检验这样一些步骤,对社会现象作出客观的说明和解释。《自杀论》则是他运用其方法论研究社会现象的代表作。被西方社会学界奉为社会学研究的典范。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作者:————————————————————————————————日期: 2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填空题 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教育社会学概论》___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_实证研究范式___和__人文研究范式__两类。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_和_学生群体__的结合体。 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6、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 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8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 9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评价手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 10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11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12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传递功能。 1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两类。 1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1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18.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规范性研究和证验性研究的区别。 19.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结合体。 20.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家庭,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集体。 21.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22.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的影响。 23.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24.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 25.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选题、计划、实施和总结_四个阶段。 26.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教科书选用权、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评价手段使用权。 2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28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29.1949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 30.1922年(陶孟)和出版的《社会与教育》是我国教育社会学形成标志 31.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具体方法论)。 32.在教育社会学中依据研究方法为基本特征,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 33、教育社会学研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现场法、隐蔽法、人种学研究)四大类。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3.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6.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7.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8.前排中间效应: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各方面表现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最新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完整word版)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学科地位?概念: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性质与地位: 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 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团体力量对教育的影响甚巨(教育就是一种社会关系)教育必須呼应社会发展与社会的需求(适合社会目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着重于公共议题的解决:教育问题不能个人化,而是属于公共的议题。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事实判断、解释功能) 1)质的研究: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一种活动。 2)量的研究: 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种活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分别代表着教育研究方法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质的研究代表着研究者以整体、深入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量的研究代表着以客观、精确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4、孔德的相关理论⑴社会学之父:孔德 ⑵孔德的重要理念: 实证主义和社会有机体论 ①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万事万物,必须历经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②社会有机体论:孔德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社会秩序论、社会进步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下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 5、韦伯科层体制 科层制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将成员的职位按等级制原则依次排列,并明文规定每个人的岗位权限与职责;将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等;运用技术知识,以法令、条例、民主参与等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这样的现代科层制组织就像地球绕着 太阳运转那样,既要围绕外部环境运转(外适应),又要自身不停地自转(内适应,或内协调)。宇宙,社会,同样都是一个系统科学。现代科层制组织就是这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小动

社会学考试复习题

《社会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文化: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 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人和技巧与习惯。 3.代差: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 4.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与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个性和人格及生物人变成社会人并通 过社会文化的同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在社会化的过程中, 社会文化得以延续和积累,社会机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社 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5.社会地位:具有社会意义社会属性就叫做社会地位,指的是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 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6.什么是社会: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茶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7.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 为模式,它是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8.文化坠距:又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 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就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 位,由此造成社会问题。 9.社会互动:一般老说,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 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二简答 1.文化的特点:(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2)文化的复合性。(3)文化的象征性。 (4)文化的传递性。(5)文化的变迁性与文化坠距。 2.如何正确理解社会角色:(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 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 们行为的期待。(4)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3.斯梅尔塞的集合形为基本条件说:(1)环境条件(2)结构性压力(3)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 同信念的形成(4)诱发因素(5)行为动员(6)社会控 制能力 4.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社会分层: 5文化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文化中心主义将本民族、本

打印版《教育社会学》试题库(新)

《教育社会学》试题库(更改后的) 一、填空题 1.作为教育社会学母学科的社会学,其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组织和个体、社会不平等__、主要社会设置、社会环境和_社会变迁__。其中,社会不平等主要研究__社会分层_、社会阶级与_贫困问题、年龄与健康问题、性别;社会变迁主要研究城市变迁、城市化和_社区变迁__。 2.教育社会学的制度化历程始自于1907年,因为在这一年,_苏扎罗__在美国__哥伦比亚大学_首开教育社会学讲座。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冠名为“教育社会学”的讲座。 3.社会差异是__教育机会不均_的主要根源,其可以分为地区差异;阶层差异;性别差异等。 4.根据组织为其成员服从并参与组织而采取的手段的区别,社会组织可以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与规范性组织。对于教师而言,学校是兼具___的组织;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___兼而有之的组织。规范性和功利性;规范性与强制性 5.社会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有___、个案法、___和问卷法。各种方法经常是互相交叉使用。观察法;访谈法 6.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一书。涂尔干;《教育社会学概论》 7.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___、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___。教科书选用权;评价手段使用权 8.就所属社会群体而言,学生主要生活在由___、___及___构成的三重社会之中。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9.1982年2月,___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揭开了我国重建教育社会学学科制度的序幕;1989年4月,我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___在杭州成立。南京师范大学;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10.教师权威的源泉:教师的法定权威、___、知识权威、人格权威分别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法定性影响、___、知识性影响及___的主要载体。传统权威;传统性影响;人格性影响11.社会变迁分为___和___、社会混变;其中社会渐变可分为系统和因素水平的渐变;社会剧变可分为___和振荡式剧变;社会混变可分为体制混变和___。社会渐变;社会剧变;观念混变 12.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向的二次大调整中,第一次是由验证的研究取向取代了___的垄断地位,第二次是___打破了宏观的研究取向的垄断地位。规范的研究取向;微观的研究取向 13.在西方国家,通常以声望、_财富_及_权威_作为评价与分析教师地位的三条主要标准。 14.同辈群体的功能主要是___和“发展功能”。学生同辈群体的发展与形成主要受制于学生的年龄阶段、__、__及学校内部教育结构等多种因素。“保护功能”;家庭背景;社会地位15.班级是作为一种学生组织,具有明显区别于其它社会组织的两个重要特性:___和___。自功能性;半自治性 16.学生同辈文化的类型可以分为___、___和___。玩乐型文化;学术型文化;违规型文化 17.教育的社会背景极为复杂,其复杂性至少可概括为三点。第一,它包罗万象;第二,它因受教育者而异;第三,它不断变化。而这三点分别主要地体现于教育的三种社会背景之中,即社会结构、___、___。社会差异;社会变迁 二、名词解释 1.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2.文化: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之总和。中义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之总和。狭义文化是指生活于一定的文化共同体中的人们长期积淀而成的一套文化心理系统,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民族性格等,而价值观念的系统是其核心。 3.教育机会均等:有多种解释:一是起点均等(包括就学机会及学校条件的均等),二是过程均等(包括教育内容及师生关系互动的均等),三是结果均等(包括学业成就,最终所获学历及教育对日后社会生活机会影响的均等)。 4.验证性研究:所谓证验性研究,是实证主义社会学者提倡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研究

教育社会学试题

教育社会学试题 一、每小题1分,共25分) 1.帕森斯的学生K·默顿创立了() A.交换理论 B.冲突理论 C.中程理论 D.宏观理论 2.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 B.生物人 C.动物人 D.非社会人 3.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4.阶级产生的根源是() A.社会经济 B.剥削压迫 C.私有制 D.社会不平等 5.由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的多种角色构成个人的()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集 6.在孔德之前,()创造了“社会物理学”这一名词。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圣西门 D.卢梭 7.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 A.功能主义 B.社会唯实论 C.冲突理论 D.社会唯名论 8.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断代家庭 9.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称为() A.合作 B.交换 C.竞争 D.冲突 10.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在() —10人—20人 —30人—40人 11.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12.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13.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形成一个(?)。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集 14.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A.社区? B.群体 C.家庭 D.法律 15.具有规模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等特征的群体是(?) A.内群体 B.成员群体 C.首属群体 D.大群体 16.(?)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 A.竞争 B.战争 C.冲突 D.调适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稿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稿 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P24 2,迟发展效应: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因其现代化的起步较晚而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在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而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具有不同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发展优势与劣势,这就是所谓的“迟发展效应”。P13 3,现代化:在发展社会学中,现代化是指近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全面社会变革过程,或者说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整体性社会变迁过程。 4,二元经济:是这样一种经济结构,即整个经济体系分为“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的工业部门两大经济部门。(其原因在于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造成的压力)P90 5,逆城市化:是指在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城市中心地带生存空间日益狭小,交通条件日益拥挤以及地价日益上涨等原因,中心城区居民向城市边缘、郊区及乡村地带迁移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口空心化和产业空心化。P114 6, 世俗化主要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在科学与理性精神日益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过程中,与前现代的宗教处世观相比,民众日益关注世俗社会现实切身利益,越来越重视对社会事物参与的过程。P130 世俗化是与宗教化相对应的概念,一般是指人们关注现实生活的取向。 附:世俗化的基本特征是:现实性(注重现实的日常生活,注重现实生活质量等) 、理性化、个人主义倾向、社会参与性。 7,社会植被:主要是指凝聚社会个体并维护社会良性运行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各种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P248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强调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相和谐,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第二、强调当代人在谋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代际公平问题,当代人在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同时不应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第三、强调代内平等的观念,即要实现当代人在发展机会、享受发展成果上的平等权利。 二、迟发外生型的社会发展特点: ①发展条件的劣质性。(这些国家开始现代化发展时,其内部现代化因素或远未成熟,或根本缺失。这些国家大都遭受过长期的殖民统治,在进行现代化时,往往有资金严重匮乏的许多问题和困扰。) ②发展动力的外缘性。(现代化的最初动因和最初的现代化因素是来自于外部的刺激与压力、挑战。) ③发展进程的跳跃性。(在社会内部缺乏现代性因素的积累的情况下,强行启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1、简述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有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就用性、多样性、开放性、阶级性、敏感性、国度性、宏观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2、简述社会学研究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 首先,社会学这门学科还比较年轻,资料的积聚和理论的概括都未达到成熟阶段。各国大都在从事“本土社会学”的研究。因此,社会学家在解决社会学研究什么的问题时,不得不受其影响,产生各种“独特”的意见。再次,社会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各派社会学家往往只能涉猎其中某些领域,如此各种意见表达各异,甚至有很大的分歧。最后,由于学科的深化,学者们的认识发生变化,会不断地对前人的研究加以修正,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述。 3、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但二者又不是对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起着指导作用,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社会学的积极发展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将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源泉。 4、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所提供的科学的社会知识,实际上是现代国家的公共常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有: (1)了解自己。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2)职业准备。社会学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和性能。 (3)日常决策。社会学观点和知识能够帮助人们对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机遇,作出比较合理的决定,使个人在事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4)正确对待变革中的世界。社会学从社会整体角度观察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人们树立整体观念,把变革中的世界的脉搏,保持清醒的头脑。 5、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各自的社会学思想是什么? (1)孔德,其思想主要包括研究方法,认为必需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三阶段法则;科学层次;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2)斯宾塞:其主要理论有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3)涂尔干: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并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求。并注重功能分析。 (4)韦伯:他主张解释性社会学,合理性是其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并提出了理想类型和科层制。 (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6、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1)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与经验事实不同。 (2)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概括和抽象,因此它具有使自己离开现实而又以此起到认识现实的作用。 7、论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有分析地借鉴西方社会学合理的范畴、概念、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开展社会研究,为中国革命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2、你是怎样来理解教育社会学的?如学科性质、意义方面(同上) 性质: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 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 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意义:教育社会学乃是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教育社会学的历史遗产,总结当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从宏观方面研究教育与整体社会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从中观方面研究教育与区域社会之间的功能性关系及学科内部的社会关系;从微观方面研究教育过程中的有关社会学问题。 3、教育社会学在欧美的发展(课件加工) 一、规范的教育社会学阶段 1、①史密斯《教育社会学概论》,是此方面最早的著作; ②华勒《教学社会学》,是当时此方面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2、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特征:①研究者绝大多数是教育学者;②研究方法偏向于哲理性 和规范性的研究方法;③在研究范围上,凡是与教育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都在其研究范围之内。 二、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时期 1、概况的描述: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又称为“新兴”的教育社会学,或“社会学的”教育社会学,其时期始于1940-1960年,当时美国的社会学领袖人物由芝加哥扩散到其它各大学,研究的旨趣也由解决现有的特殊社会问题转为理论的建立与研究技术的改良。教育社会学已由过去的实用取向转为理论的取向了,或者说,姓“教”的教育社会学,已经成为姓“社”的教育社会学了。 2、代表人物:①帕深斯:强调建立社会行动的系统理论。 ②墨顿:也认为理论与研究的相互发展才是社会学成长的动力。 3、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贡献:①教育社会学由过去的以教育学者为中心,转换为由教育 学者和社会学者共同参与;②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看,已从规范的学科转化成一门严谨的学科,并且建立了许多有关教育的理论,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已可与教育心理学相抗衡;③在研究范围和领域上,研究的领域开始缩小,只关注于可用实证主义方法研究的那一部分。 三、批判的教育社会学时期 1、概况:这一时期的教育社会学又称为“新的”教育社会学,或“诠释学的”教育社会学,“现象学的”教育社会学,“微观的”的教育社会学等。

发展社会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题:试述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材P12-13) 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一般与早发内生型发展相对应,其主要特点如下: (1)发展条件的劣质性:迟发外生型国家多历经殖民与奴役,这一过程使其人民饱受灾难,经济和资源遭受巨大损失,恶劣的发展条件成为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障碍。 (2)发展动力的外缘性:该型发展国家的发展动力一般来自于其社会外部的刺激与压力,其现代化进程的实质是国家应对外部挑战与压力的一种被迫回应,而不是内部现代化因素的主动要求。 (3)发展进程的跳跃性:由于迟发外生型发展是在其内部条件不成熟的前提下强行启动的,并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目标,因此必须在短时间内兼顾许多问题,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跳跃性赶超(或称跨越式发展)的特征。 第二题:如何评价现代化理论(P35-37) 现代化理论的实质是一种以“传统-现代”为核心概念的发展理论。它既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又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1)现代化理论的可取之处主要有: ?强调发展的整体性:即社会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人格等多方面共同进步的总体进程。 ?强调发展的渐进性:即由传统到现代的过渡需要逐步进行。 ?重视发展的内因分析:认为社会是否能实现现代化,在于其内部是否具有体现现代性的因素。 ?重视发展主体: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现代化是为了人的现代化,又取决于人的现代化水平。 (2)现代化理论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较为单一和片面,主要有: ?持“西方文化中心论”,忽视文化的相对性和多样性。 ?持“发展道路同一论”,忽视社会发展的特殊性。 ?持“克服传统束缚论”,片面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立。 ?忽视了先发展国家给落后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三题:世界体系论与依附理论的区别(P53) 世界体系论和依附理论都属于以“核心-边陲”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发展理论,但两者仍有一定区别: (1)两者的创始者不同:世界体系论主要是华勒斯坦的个人成果,而依附理论则是一批拉美学者的集体成果。 (2)两者的分析单位不同:世界体系论的分析单位是整个世界体系,而依附理论的单位则是国家。

大学《教育社会学》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问题特征不包括: 收藏 A. 变异性 B. 普遍性 C. 潜伏性 D. 单一性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年成立中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全国教育社会学学术委员会。收藏 A. 1990 B. 1989 C. 1992 D. 1991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不属于课堂上“中性力量”学生表现的是: 收藏 A. 张开双眼出神地望别处 B. 既不吸引别人也不使其他人分心的乱涂乱画 C. 不在听课,并大声喧哗 D. 在桌上睡觉但无鼾声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属于地方分权政治结构的国家是: 收藏 A. 日本 B. 中国 C. 美国

朝鲜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意大利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是下列哪种失范行为的类型学解释的代表?收藏 A. 生物学解释 B. 控制说解释 C. 心理学解释 D. 社会学解释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1892年,( )大学第一个创办了社会学系。 收藏 A. 哈佛 B. 耶鲁 C. 芝加哥 D. 剑桥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班级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收藏 A. 班级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 B. 班级不具有选择功能 C. 班级具有诊断和矫正的功能 D. 班级具有角色社会化的功能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社会体制转型对教育的影响不包括: 收藏 A. 会导致“违规型”的教育失范

会导致“反文化”的教育失范。 C. 能够导致“反教育的”失范行为 D. 不会导致“违法型”的教育失范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1922年,()出版了其代表作《社会与教育》,标志着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形成。收藏 A. 鲁迅 B. 毛泽东 C. 胡适 D. 陶孟和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属于社会规范、规则意义上的制度的是: 收藏 A. 奴隶制度 B. 社会内部的家庭、经济、政治、教育、宗教制度 C. 考试制度、学习制度 D. 原始公社制度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不符合我国小学课堂语言互动师生角色的是: 收藏 A. 教师是协调者 B. 教师是真正的启动者 C. 学生是主导者 D. 教师是指挥者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单选题: 1.自1838年(D)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孔德 年孔德提出(D)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社会形式 B.工具理性 C.有机团结 D.社会学 3.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 B.秩序与进步 C.效率与公平 D.个人与社会 4.从客观的个人主义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B)。 A.社会主义 B.自然主义 C.主观主义 D.唯物主义 5.从客观的(B)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自然主义。 A.社会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唯物主义 6.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军事社会 7.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现象 B.社会规律 C.社会组织 D.社会事实 8.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A.物理学 B.几何学 C.心理学 D.动力学 9.齐美尔曾提出要建立正确研究社会的社会(C)。 A.物理学 B.生物学 C.几何学 D.动力学 10.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 B.社会形式 C.社会规律 D.社会行动 二、填空 1、帕累托将人类行为分为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 2、孔德人道宗教基本教义是爱是原则,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的。 3、涂尔干社会团结的类型是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4、斯宾塞社会学理论两大支柱是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 5、斯宾塞将社会分为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两种类型。 6、韦伯关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做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7、个人与社会关系上存在两种对立观点社会唯识论和社会唯名论。 8、托克维尔的主要代表作是《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 9、米德将人类心智分为和两种类型。 10、西方社会学理论三大流派马克思主义学派、韦伯学派、孔德学派。 11、戈夫曼分析框架的两种类型喜剧分析和印象管理。 12、齐美尔纯粹社会学基本认为是纯粹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互动和交往的纯粹形式,社会形式是由活生生的纯粹总和构建起来的,形式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将这种纯粹形式进行归纳,并在心理学上与非社会学的内容和目的区分开来。 三、不定项选择 1、孔德认为人类智力发展的阶段是什么? 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 2、帕累托对政治精英的分类是什么? 狐狸,狮子 3、古典社会学理论有哪三大传统?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 B.社会流动 C.人才流动 D.社会迁移 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 A.提高行为性成本 B.提高物质性成本 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功能主义范式 B.解释论范式 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结构主义范式 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群体化形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形式主义阶段 D.瓦解阶段 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 B.文化革命 C.教育革命 D.经济革命 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教育规范系统 B.教育设备 C.象征的标识 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社会化过程说 B.相互关系说 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特殊社会现象说 10.(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11.学校主要成员(B)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老师划的重点在练习册上,如果有漏掉的各位补充一下!) 第一章P6 名词解释: 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 简答: 简要指出职业和行业之间的异同:职业作为人的一种标志,是劳动专门代和劳动分工的结果。行业是社会劳动者在从事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的集团概念。职业与行业都是劳动者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功能要件;不同点是,职业是从个人活动出发产生的概念。行业是从社会经济活动出发产生的概念。 第二章P18 名词解释: 劳动社会化: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包括企业)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而采取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统称。 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指个体在客观上体验到的对他人的依存关系,是个体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与亲和的表现。 群体结构:群体结构是对群体组成秩序的研究,指群体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简答:1. 简述劳动社会化的内容和发展过程? 答:劳动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资料单个人分散使用变为许多人共同使用,从而导致生产资料使用方面的节约。(2)劳动操作过程的社会化:劳动操作过程日益分解,每个人只完成总操作过程的极小部分。从而使最终产品成为许多人共同完成的、名副其实的社会产品。(3)劳动成果的社会化。劳动的目的已不直接满足劳动者个人的需要,而是满足他人的、市场的、社会的需要。 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简单协作阶段,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工业阶段,机器和大工业阶段和以微电子为主角的新的技术革命阶段。 2. 为什么说劳动力的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试简要回答。答:性别是劳动者的自然持征,但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状。劳动者的性别结构是男、女劳动者占总劳动者的比例。首先,女性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其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生产装备的先进程度,只有当机械化和自动化在相当程度上消灭了重体力劳动,妇女才能大规模地参与工业生产劳动。再次,男女劳动者在各行各业中的比例,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程度。另外,妇女素质的高低,就业意识的强弱,家务劳动负担的多少,也可能影响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的比重。 3. 简述年龄结构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答:(1)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而导致劳动力的不足。劳动力是构成劳动生产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力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人口老龄化会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3)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的,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教育社会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社会角色 2.角色扮演 3.同辈集体 4.课堂控制 5.过分社会化 二、判断对错,并对错误的加以改正(每题4分共20分) 1.在教育社会学史上,孔德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2.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个体事实作为研究路径,并偏重社会事实的是韦伯。 3.教育习俗是一种非正式规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非制约性。 4.角色期待越强烈,越会产生期待效应。 5.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显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简述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差异交往说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你是如何看待学生崇拜明星这一现象的? 2.试析大众媒介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参考答案: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A1 2.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3.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B5 4.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 5.过分社会化:是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B4 二、判断对错,并对错误的加以改正(每题4分共20分) 1.在教育社会学史上,孔德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错。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2.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个体事实作为研究路径,并偏重社会事实的是韦伯。 错,孔德、涂尔干等人 3.教育习俗是一种非正式规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非制约性。 错。教育习俗依靠个体对群体的认同与自觉尊重并通过舆论的力量起着控制、协调个体行为的作用,具有制约性。 4.角色期待越强烈,越会产生期待效应。 错。未必。角色期待可以影响教师的角色行为,但必须通过被期待者的内化过程。 5.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显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错。隐性知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社会学试题库

社会学 一、判断题 1、社会援助是指由社会向那些生活上处于困境的社会组织提供物质性的救助和支持。( × ) 2、测量就是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 ) 3、定量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双变量分析及多变量分析两大部分。( × ) 4、强制的核心是一种力量对另一种力量的统治成制约。( √ ) 5、社会越轨包括违法行为、违章行为、违规行为几种类型。( × ) 6、初级群体的功能是单方面的,只有正功能而没有负功能。( × ) 7、社会问题的理论主要有迪尔克姆的社会整合理论、奥格本的文化失调理论,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和冲突与派的社会冲突理论。( × ) 8、边际文化指文化的核心地带,或两种文化核心的交界地带。( × ) 9、个人角色分化是指个人所扮演或承担的社会角色的分离。( √ ) 10、政治设置是人类社会中最早的一类社会组织设置形式,是人类本身历史的一种直接写照。( × ) 11、收入、职业、教育程度、权力是常用的社会分层的标准。( √ ) 12、价值冲突理论是冲突与派的与者运用冲突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研究现代社会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理论观点。( √ ) 13、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外部非正式规定的较为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 × ) 14、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人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互相斗争的方式与过程。( × ) 15、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 √ )

16、“社会需要”是社会运行的动力源。(√) 17、社会政策根据层次可划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三类。(√ ) 18、社会与组织关系及组织与个人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 ) 19、文化中心主义即是民族主义。(×) 20、社会整合简而言之就是人类社会一体化的过程。( √ ) 二、填空题 21、(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 22、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包括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 23、我国社会问题的主要特征:(社会问题的交织性)、(社会问题的突发性)、(社会问题的多面性); 24、(定题研究)和(定性研究)是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划分; 25、社会的功能包括:(整合的功能)、交通的功能、(导向的功能); 26、社会运行动力机制由(动力结构)、(运作过程)、(运作方法与手段)三个部分组成。 27、(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28、社会与关于环境问题的阐释主要有三种模式:结构功能主义模式、(社会冲突论模式)和(建构主义模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