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种基于名誉的P2P网络信任管理模型

一种基于名誉的P2P网络信任管理模型

一种基于名誉的P2P网络信任管理模型
一种基于名誉的P2P网络信任管理模型

 CN4321258/TP ISSN10072130X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OMPU TER EN GIN EERIN G&SCIENCE

2008年第30卷第1期 

 Vol130,No11,2008 

文章编号:10072130X(2008)0120041204

一种基于名誉的P2P网络信任管理模型3

A Rep utatio n2Based Peer2to2Peer Trust

Managment Model

胡和平,刘海坤,黄保华,李瑞轩

HU H e2ping,L IU H ai2kun,HUANG B ao2hu a,L I Rui2xu an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 echnology,H u azhong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Wuhan430074,China)

摘 要:由于P2P系统的开放、匿名等特点,节点间的信任关系往往很难通过客观的信任关系建立。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实体间交易历史和推荐的信任模型,提出了依据历史交易记录来计算直接信任值的方法,定义了信任推荐和信任聚合两种运算,运用分布式哈希表来处理信任值的存储和查询,并给出了信任咨询和更新的算法。实验表明,该模型可以提供较可靠的信任推荐服务,同时能较好地消除诋毁、恶意推荐等安全问题。

Abstract:The features of peer2to2peer systems such as user anonymity and openness make it hard to establish the trust among participants by the objective trust mechanism.This paper sets up a trust model based on bartering history and rec2 ommendation.At first,a new method to convert the historical bartering score to the direct trust value is proposed,and then we define two operations of trust recommendation and trust coalition.Finally,we give an algorithm of trust query and upda2 ting based on distributed hash tables.Analyses and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provide a recommendation service robustly,and eliminate the secure problems such as slandering,venomous recommendation.

关键词:P2P网络;直接信任值;推荐信任值;全局信誉值;诋毁;哈希表

K ey w ords:P2P network;direct trust;recommendation trust;global trust;slandering;hash table

中图分类号:TP393108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对等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环境,其中的实体可以动态地加入和退出,可自主决定其在系统中的行为。实体无法保证协作方行为的可靠性,所以信任关系在对等网络安全研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等网络中的信任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搜集、分析网络中实体的信任信息,以指导实体间的协作决策,从而实现与可靠实体的协作,并隔离不可信的实体。

目前,对信任的研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客观信任关系,比如P KI中的证书、访问控制中的ACL等。这些客体规定了严格的信任关系,但需要集中化的管理,不够灵活,如果系统失效则后果难以控制,如Blaze等人较早提出的Policy2Maker、key2note[1]以及Ellison提出的SP KI[2]。另一种是主观信任关系,主观信任通过数学模型模拟了人类社会网络中的信任关系,应用灵活,如Beth信任度评估模型[3]、J sang信任度评估模型[4]、Hou Mengshu等的基于Confirmation理论的信任模型[5]。但是,这几种模型都无法有效地消除诋毁、恶意推荐带来的影响。窦文等提出的基于推荐的信任模型[6]虽然较好地解决了以上安全问题,但系统不易实现,通讯开销大。本文提出的基于声誉的信任模型给出了一种易于实现的方法,并能较好地消除诋毁、恶意推荐等安全问题。

2 信任的量化

为了着重于本文的研究内容,我们假设通过采用相应

3收稿日期:2006206214;修订日期:20062102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403027);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5ABA258)

作者简介:胡和平(1952),男,湖北武汉人,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智能决策系统、信息安全等;刘海坤,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分布式系统安全、对等计算等;黄保华,博士生,研究方向为Web Services和Peer2to2Peer的安全与应用等;李瑞轩,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分布式异构系统集成与安全、Web数据管理、语义网与本体论、对等计算等。

通讯地址:430074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Tel:(027)62190308;E2mail:lhk518@https://www.doczj.com/doc/fd8627658.html,

Address: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Hubei430074, P1R1China

的安全技术,信任管理模型中主体的身份鉴别、信任信息的完整性和机密性都已得到了保障,即系统可以抵御冒名、篡改等常规攻击行为。

在社会网络中,决定一个实体信誉如何取决于两个方面:首先是自身根据历史经验的判断,即直接信任值;此外,还要受其它实体(推荐者)判断的影响,即推荐信任值,同时作为推荐者的信誉也决定其被推荐个体的可信度。综合这两方面,我们给出信任度的公式化表示:

T(i,j)=λD T(i,j)+(1-λ)RT(i,j),(0≤λ≤1)(1)其中,T(i,j)表示实体i决定对实体j的信任程度,简称信任度;D T(i,j)表示实体i对实体j的直接信任值;R T(i,j)表示实体i从其他节点处获得的对实体j的推荐信任值;λ表示直接信任值在信任决定中的权值。

211 直接信任值DT的计算

传统的信任模型通过一段时间实体i与实体j(在下面的描述中,我们用P2P网络中的节点来代表实体的概念)之间交易成功和失败的次数来量化直接信任值[4,5]。这段时间内,每次交易结果对最终信任值的计算影响都是等效的,这不符合社会网络中信任随时间衰退的特性。此外,网络交互中(以文件共享系统为例)提供信息的价值、文件传输的速度以及传输内容的真实性等因素将直接影响交易满意程度。所以,单纯以成功和失败来描述交易结果也是不贴切的。为此,我们使用下面的方法来计算直接信任值。

节点i和节点j的交易结果按照满意程度评分,值区间定义为[0,1],0表示i和j交易失败并且i认为j是有恶意的,1表示i与j交易成功并且对j完全信任,0.5表示i

对j一无所知。节点i与节点j在第k次交易结束后,对j 做出评价,得到直接信任值V(i,j

)(k),结合历史直接信任值D T(i,j)(k-1),可得如下公式:

D T(i,j)(k)=V(i,j)(k),k=1

9D T(i,j)(k-1)+(1-9)V(i,j)(k),k≥2

(2)

其中,D T(i,j)(k)表示第k次交易结束后计算得到的直接信任值。参数9(0≤9≤1)为信任的时间衰减系数,反映了历史交易记录在信任决定中的影响程度降低的快慢,9越小则表示最近的评分记录对信任值的计算影响权值越大。在历史交易次数很少或等于零时,直接信任值D T(i,j)(k)可能很快就达到较高的值。这样,恶意节点就可以在一开始伪装成诚实的节点,在积累到一定名誉后就开始进行破坏。为此,公式(2)中引入了随交易次数k递增的参数β= k/(k+1),修正如式(3):

D T(i,j)(k)=βV(i,j)(k),k=1

β(9D T(i,j)(k-1)+(1-9)V(i,j)(k)),k≥2

(3)

通过修正,节点如果要获得较高的信誉值,必须多次获得好的评价(见后面实验图4),这也使得实体在获得较好的信誉后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口碑而做不诚实的交易;同时使恶意节点为积累名誉付出更大的代价。

212 推荐信任值R T的计算

定义以下两种运算:信任推荐和信任聚合。

(1)信任推荐。在图1a中,节点A经过B的推荐建立和节点C之间的信任关系,A称为Trustor,B称为Recom2 mender,C称为Trustee。如果节点A对节点B的直接信任度的大小为D T(A,B),节点B对节点C的直接信任度大小为D T(B,C),那么A和C之间的推荐信任值为R T B (A,C):

R T B(A,C)=0.5+(Min(D T(A,B),D T(B,C))-0.5)

×Max(D T(A,B),D T(B,C))(4) (2)信任聚合。在图1b中,从节点A到节点D存在两条独立的推荐路径,这两条推荐路径分别给出了它们的信任值R T B(A,D)和R T C(A,D)。我们采用权重最大化算法(WNA),如图1b所示,将节点A对B的直接信任值在节点A的所有Recommender中的权重作为推荐路径(A, B,D)的权值,由此定义A和D之间的推荐信任值:

R T(A,D)=

D T(A,B)×R T B(A,D)

D T(A,B)+D T(A,C)

+

D T(A,C)×R T C(A,D)

D T(A,B)+D T(A,C)

(5) 当有m多个推荐节点N k(k=1,2,…,m)时,上式可以扩展为:

R T(A,D)=∑

m

k=1

w k R T N

k

(A,D)=

∑m

k=1

D T(A,N k)

∑m

k=1

D T(A,N k)

3R T N

k

(A,D)(6)

其中,ωk为节点N k在A的所有推荐节点中直接信任值总和中所占的比例。

图1 信息推荐和信任聚合

213 全局信誉值的计算

节点i的全局信誉值C(i)是指域内的所有与i有过交易的节点对i的信任度的综合。我们沿用B eth信任度评估模型[3]的信任度综合计算公式:

C(i)=

1

n

∑n

k=1

T(N k,i)(7)其中,N k为所有和节点i有不定期交易的节点。

3 信任值及相关数据的存储

本模型把节点i对j的直接信任值D T(i,j)保存在本地节点中,而把对j的信任度T(i,j)如同Trustme[7]和Managing Trust[8]一样存放于其他节点上,这些节点称为j 的信誉存档节点。信任度T(i,j)放置在i节点本地或者让节点i自己选择放置节点是不可取的,这可能导致欺诈行为。而把直接信任值D T(i,j)也放到j的信誉存档节点也是不可取的,因为j的信誉存档节点一旦都失效了,i对j 的访问将失去系统信任管理的支持,造成安全隐患。本文

通过一个虚拟二叉查找树来构造对等网的逻辑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首先把全局唯一的节点I D 用二进制表示:1=001,2=010,…,6=110。001的前缀为00,…,6的前缀为11。每一个对等点都唯一地分布在二叉查找树的叶子节点上,这些对等点保存所有前缀为该叶子路径的节点的全局信誉值,如图2所示。节点2在路径10上,它保存前缀为10(节点4和5)的节点的全局信誉值;节点3的前缀为01,所以它的全局信誉值保存在节点3和4上。图2中的拓扑结构不是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并不能反映节点的实际位置,需要通过函数H ash (I D )来定位和查询。但是,综合考虑到网络流量和系统响应时间等因素,实际应用中每个叶子路径上节点的数目不宜过多,一般情况下八个较为合适

图2 全局信誉值保存方法

在本模型中,我们用三张表来实现其存储结构,表1

为系统参数表,表2为历史交易结果表,表3为其他节点全局信誉值存档表。

表1 系统参数表

数据项

说明

默认值

λ

直接信任值的权值0.6L T 信任的下界阈值

0.65R N

信任咨询时需响应的最少推荐节点数49

衰减系数

0.4T

全局信誉值更新间隔(天)

1 

表2 历史交易结果表

数据项

说明

I D 和本主机交易的节点ID 号k 交易次数D T

直接信任值

表3 其他节点全局信誉值存档表数据项

说明

I D 1Trustor 的I D 号I D 2Trustee 的I D 号

TV Trustor 对Trustee 的信任值Ti me

更新时间

系统中各节点都扮演两种角色,既是用户节点,又是某

(几)个节点的信誉存档点。节点i 在和节点j 交易结束后立即更新对j 的直接信任值,并保存到表2中,而把对j 的全局信任度保存到通过函数H ash (I D j )获得的信誉存档节点中。这样不仅避免了可能的欺诈行为,而且对于任何一个节点,甚至不需要任何推荐信息,仅通过H ash (I D j )就可以获得j 的全局信誉值。

4 信任咨询和信任更新算法

在节点i 与节点j 交易之前,执行以下信任咨询算法:(1)在本地数据库中查询节点j 的直接信任值记录,如果没有则把对j 的直接信任值D T (i ,j )设为0.5,表示自己对该节点一无

所知。

(2)通过Hash (I D j )获得保存j 的全局信誉值的所有节点集合E ={Hash 1(I D j ),H ash 2(I D j ),…}并发送询问请求,把响应节点返回的j 的全局信誉值保存到数组T []。如果响应的信誉存档节点数小于R N ,转(3);否则把数组T[]中的全局信誉值取平均值赋给R T (i ,j ),转(4)。

(3)查询本地数据库中直接信任值大于等于L T 的节点,向它们发出关于j 的推荐请求,把响应节点返回的对j 的直接信任值使用公式(4)和(6)计算推荐信任值,把结果和数组T[]中的全局信誉值相加取平均值赋给R T (i ,j )。如果没有响应节点,数组T[]也为空,则结束信任咨询,咨询失败,R T (i ,j )=0.5。

(4)使用公式(1)计算T (i ,j ),结束咨询。

在节点i 和节点j 交易之后,执行以下信任更新算法:

(1)用交易后的评价结果按照公式(3)更新对j 的直接信任

D T (i ,j )。

(2)用公式(1)把交易之前咨询获得的R T (i ,j )和更新后的D T (i ,j )来更新T (i ,j ),通过Hash (I D j )获得j 的信誉存档节点集E 并向这些节点发送更新消息。

(3)集合E 中的节点获得更新消息,把i 对j 的信任度保存到本地的表3中,然后在表3中查询出Trustee 的I D 号为j 的所有记录。若某记录和大多数记录表述的都不相同,则认为该记录为恶意诽谤并清除之,用公式(10)更新节点j 的全局信誉值并保存到表3(注:该条记录Trustor 的I D 号为ALL )。

(4)各节点定时检测表(3)中的记录,若在全局信誉值更新间隔T 内尚未更新,则主动向Trustor 发出对Trustee 的信任更新请求,Trustor 收到请求查询本地数据库把D T (T rustor ,T rustee )返回给请求节点,转(3)。

由于对等网络具有高动态性的特点,节点可以随意加

入和退出,但节点的信誉存档节点有多个,只要其中一个在运行中,就可以为所有希望知道该节点信誉值的节点提供推荐服务。节点的全局信誉值是通过综合网络中所有与之交易节点的信任度得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诋毁和协同作弊,这在后面的实验二中进一步讨论。上述算法可保证在强震荡的网络环境下有较好的容错性,提供稳定可靠的推荐服务,并且时空复杂度很小,实现容易,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5 实验仿真

本文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模拟实验,交易方式为文件下载。实验节点个数为100,每个节点中默认有不同的文件50个,每个节点有选择地从其他节点下载文件20次,系统参数都按表1中默认值设置。

在实验一中,我们比较了Peer 2to 2Peer 文件共享系统中在是否加入我们的信任管理系统的情况下坏节点比例不断增加对交易成功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

图3 坏节点对系统交易成功率的影响

这里,坏节点仅仅是指提供的所有文件都不符合其申

明的或文件带有病毒,并不包括提供恶意推荐的节点,下载成功率是指可以获得满意评价的比例。这里并不存在由于

网络故障而不能提供下载的节点。我们可以看到,随坏节点的增加,在无信任管理系统的情况下由于节点对其他节点一无所知,所以和它们都至少交易一次,下载成功率基本符合经典概率分布;而我们的信任管理系统在系统达到稳定后则可以为节点提供较可靠的推荐,下载成功率大大提高,从而可以抑制坏节点在系统中的存在。

在实验二中,我们构造了一个场景来测试系统抗攻击能力。从某个节点i 刚加入系统开始观察,它一直从另一个特定的可信节点j 下载文件。设j 的全局信誉值为0.8,j 的存档节点保存的记录中有4个其他节点对j 的信任度都是0.8。i 在前16次下载结束后都给予j 公正的评分,评分分布在[0.78,0.82]区间内。然而,在此后的5次下载结束后,它开始诋毁节点j ,每次给予的评分分布在[0.18,0.22]上。图4显示了节点i 对节点j 直接信任值和信任度曲线以及j 的全局信誉值曲线的变化情况。节点i 对节点j 直接信任值在第9次下载以前几乎以线形关系一直增加,而信任度由于参考了j 的全局信誉值所以比直接信任值稍大,i 更新了对j 的信任度继而又影响j 的全局信誉值。在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第9和第16次下载这一段三条曲线的信任值几乎都保持在0.8不变。第16次下载由于i 给予的评价为0.2,而且由于最近的评价对j 的直接信任值影响大,所以i 对j 的直接信任值锐减到0.4,信任度也降到信任下界阈值0.65以下,但j 的全局信誉值由于还参考其他4个节点对j 的信任度,所以下降得很少。如果这一次节点i 反映的是事实即j 突然变成恶意节点,那么i 根据对j 的信任度以后就可能不再下载j 的文件了;如果i 从第16次下载以后就开始对j 恶意诋毁,可以看到j 的全局信誉值下降得很慢,可以有效抵御恶意诋毁的攻击,同样也可以抵御提供过高评价的协同作弊行为。但是,全局信誉值的缓慢改变不会造成系统的安全隐患。按照本文设置的系统参数及提出的算法,若一个节点访问其完全陌生的节点,则通过计算可知被访问节点的全局信誉值必须达到0.88才会达到信任下界阈值。这对被访问节点的要求普遍过高,何况拥有如此高的全局信誉值的节点其突然变为恶意节点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而对于有直接交易记录的节点,从图4可以看出信任度也是敏感的,而它才是访问决策的依据。由此可见,系统具备了较强的抗攻击能力

图4 节点i 对j 的不同评价对信任值的影响

6 结束语

本文从信任的定义和量化、信任咨询和更新、信任值的

存储等方面出发,给出了一个较完整的信任评估模型,并强

调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模拟实验显示,模型能有效隔离恶意节点,提供可靠的推荐服务,同时可以抵御诋毁和协同作弊的攻击,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Blaze M ,Feigenbaum J ,Ioannidis J ,et al.The K eyNote T rust 2

Management.Version 2[S].RFC 2704,1999.

[2] Ellison C ,Frantz B ,Lampson B ,et al.SP KI Certificate Theo 2

ry[S].RFC 2693,1999.

[3] Yahalom R ,K lein B ,Bet h T.Trust Relationships in Secure

Systems —A Distributed Aut hentication Perspective [C ]∥Proc of t he 1993IEEE Symp on Research in Security and Pri 2vacy ,1993:1502164.

[4] J sang A.The Right Type of Trust for Distributed Systems

[C]∥Proc of t he 1996New Security Paradigms Workshop ,1996.

[5] Hou Mengshu ,L u Xianliang ,Zhou Xu ,et al.A Trust Model

of P2P System Based on Confirmation Theory [J ].ACM SIGOPS Operating Systems Review ,2005,39(1):56262.[6] Dou Wen ,Wang Huaiming ,Jia Yan ,et al.A Recommenda 2

tion 2Based Peer 2to 2Peer Trust Model [J ].Journal of Soft 2ware ,2004,15(4):5712583.

[7] Singh A ,Liu L.Trust Me :Anonymous Management of Trust

Relationships in Decentralized P2P Systems[C]∥Proc of t he 3rd Int ’l IEEE Conf on Peer 2to 2Peer Computing ,2003:1422149.

[8] Aberer K ,Despotovic Z.Managing Trust in a Peer 222Peer In 2

formation System [C]∥Proc of t he 10t h Int ’l Conf on Infor 2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1:3102317.

(上接第40页)

以TCP 连接。本文通过对各种传输情景进行分析,证实了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独立于应用的网络转接器XIPSwitch 。它可以接入信息共享系统中,为其他应用协调网络传输,穿透内外网防火墙,以及完成路由选择、网络性能统计工作。

但是,XIPSwitch 还存在效率、安全性的不足。下一步将对这些方面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 Egevang K B ,Francis P.The IP Network Address Transla 2

tion (NA T )[S].RFC 1631,1994.

[2] 赖滇.基于UDP 的防火墙穿透技术研究与实现[J ].信息安

全与通信保密,2006(8):75277.

[3] 谢镇宇,夏清国.在NA T 后的主机之间建立TCP 连接的研

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8):109021094.

[4] 李乐,侯整风.高速防火墙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安全,

2006(11):20221.

[5] 胡浩,代兆军,孙乐昌.防火墙防护能力检测技术[J ].计算

机应用,2004,24(7):992101.

[6] Srisuresh P ,Holdrege M.IP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

(NA T )Terminology and Considerations [S ].RFC 2663,1999.

[7] 王庆庆,杜旭.穿越NA T 建立TCP 连接[J ].计算机与数字

工程,2006,34(12):63265.

集中式网络管理和分布式网络管理的区别及优缺点

集中式网络管理和分布式网络管理的区别及优缺点 集中式网络管理模式是在网络系统中设置专门的网络管理节点。管理软件和管理功能主要集中在网络管理节点上,网络管理节点与被管理节点是主从关系。 优点:便于集中管理 缺点: (1)管理信息集中汇总到管理节点上,信息流拥挤 (2)管理节点发生故障会影响全网的工作 分布式网络管理模式是将地理上分布的网络管理客户机与一组网络管理服务器交互作用,共同完成网络管理的功能。 优点: (1)可以实现分部门管理:即限制每个哭户籍只能访问和管理本部门的部分网络资源,而由一个中心管理站实施全局管理。 (2)中心管理站还能对客户机发送指令,实现更高级的管理 (3)灵活性和可伸缩性 缺点: 不利于集中管理 所以说采取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是网络管理的基本方向 snmp安装信息刺探以及安全策略 一、SNMP的概念,功能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是被广泛接受并投入使用的工业标准,它的目标是保证管理信息在任意两点中传送,便于网络管理员在网络上的任何节点检索信息,进行修改,寻找故障;完成故障诊断,容量规划和报告生成。它采用轮询机制,提供最基本的功能集。最适合小型、快速、低价格的环境使用。它只要求无证实的传输层协议UDP,受到许多产品的广泛支持。 本文将讨论如何在Win2K安装使支持SNMP功能,SNMP技术对于提升整体安全水准是有益的,但也可能存在风险,本文将同时检验这两个方面。另外,除了介绍一些开发工具外,还将图解通过SNMP收集信息的可能用法,以及如何提高安全性。 二、在Win2K中安装SNMP 提供一个支持SNMP的Win2K设备与增加一个额外的Windows组件同样简单,只需要进入"开始/设置/控制面板/", 选择"添加/删除程序",然后选择"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随之出现一个对话框,在其中选择"管理和监视工具", 最后点击"下一步",依照提示安装: OK,现在Win2K就可以通过SNMP来访问了. 三、对snmp信息的刺探方法 1、Snmputil get 下面我们在命令行状态下使用Win2K资源工具箱中的程序 来获取安装了SNMP的Win2K机器的网络接口数目,命令参数是get: 前提是对方snmp口令是public 提供基本的、低级的SNMP功能,通过使用不同的参数和变量,可以显示设备情况以及管理设备。

关于信任模型的介绍及讨论

关于信任模型的介绍及讨论 刘升平 19901044 shpliu@https://www.doczj.com/doc/fd8627658.html, 摘要 鉴于信任或信任关系在安全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本文介绍近年来提出的信任模型,重点介绍了BBK-Scheme,因它能较好地解决世纪问题,并已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举例说明了它的应用,并分析了它的缺点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信任,信任模型,BAN-Logic, BBK-Scheme, 一,引言 在基于Internet的分布式安全系统中,信任和信任关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 作为分发公钥的KDC(Key Distribution Center) 的用户必须完全信任KDC,相信他是公正和正确的,不会与特殊用户勾结,也不会犯错误.有时,一个被用户信任的实体可以向用户推荐他所信任的实体,而这个实体又可以推荐其他的,从而形成一条信任路径.直观地讲,路径上的节点越远,越不值得信任. 所以,有必要引进信任模型。 二.信任的定义 假设在一个组织中,有两个系统管理员,各自管理自己的系统,也相互尊重个人的技能.每个管理员都信任自己的和对方的系统,尽管信任程度可能相同,但信任机制完全不同.前者是基于对自己系统的完全控制,这是理性的;后者是基于对对方的相信,这是感性的. 据此,我们定义感性信任某个实体是指相信它不会有恶意的行为,理性信任某个实体是指相信它能抵抗任意恶意的攻击。 三,理性信任模型 BAN-Logic 和安全评价标准(Security Evaluation Criteria)是两种常用的模型,本文不打算详细介绍,有兴趣的读者请分别参考文献[BAN89],EC[92]. 四.感性信任模型 1.背景: 目前大多数安全系统需要一个实体完全信任或不信任另一个实体,而不能限制在某一能力或程度上。而且,信任关系使用层次模型,例如,实体A需要信任一个远程的认证服务器D,它可以请求已经信任的服务器B来推荐D,如果B 不信任D,它可以请求另一个服务器,直到建立此信任关系。但是,如果在通往D的路径中,有个实体是A不信任的,则D永远得不到A的信任。 为了克服这问题, Yahalom, Klein ,and Beth[Yah93] 定义了几种信任类,考虑了实体之间的信任关系,并放弃实体之间的固定层次关系,而采用了信任继承的算法。本文要介绍的BBK-Scheme采用类似的方法。 另外,信任程度是有差别的,在PGP中,对一个公钥的信任值可以是不认识(Unknown),不信任(Untrusted),接近信任(Marginally Trusted),完全信任(Complete Trusted),对自己的公钥是最高信任(Ultimate Trust).但这非常粗糙. BBK-Scheme 首先由T.Beth,M.Borcherding,B.Klein三人在1994年提出的,它赋与信任一个实数值v (v∈[0,1]),

基于“淘宝网”信任评价模型的研究

基于“淘宝网”信任评价模型的研究 杨欣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系,北京(100044) E-mail:qwzhxyangxin@https://www.doczj.com/doc/fd8627658.html, 摘要:随着经济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C2C模式的电子商务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是缺乏消费者信任给目前电子商务发展所带来的障碍是不容我们忽视的。如何建立起消费者对网站的信任并将其不断维持下去成为当今C2C网站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对于电子商务信任领域的相关研究,提出了有关C2C电子商务网站信任的综合模型,重点针对淘宝网进行分析验证,并通过研究,对淘宝网目前信任模型建立过程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淘宝;信任模型;评价 中图分类号:F062.5-43 1.引 言 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浪潮,其中C2C交易的发展尤为迅猛,其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涌现出了不少的问题。 众所周知,从看货付款的“直接交换”过渡到以信用工具和信用体系为中介的“间接交换”是电子商务交换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而这种间接交换的普遍性依赖于消费者与网站之间的信任关系。因而,电子商务网站的成功就在于使人们传统的交易习惯和行为规范发生转变,形成一种在制度支持下的普遍信任。显然,提高交易双方的信任程度,也就成为了提升交易成功次数的重要因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7月发布的统计报告称,截止到2008年6月,中国参与网络购物的总人数为6329万,约占网民总数的25%,远小于韩国的57.3%和美国的66% [1]。因此,网上电子商务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研究也表明,缺乏信任是消费者不在网上购买商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2]。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于国内C2C网站进行信誉、信任的相关研究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淘宝网是由阿里巴巴于2003年4月建立一个C2C交易平台,目前已成为国内C2C的第一网站。2008年9月,北京正望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2008中国网上购物调查报告》[3]调研结果显示,2007年度八个城市额网上购物消费者中,有70.4%的用户曾在淘宝上有过购物经历,足以证明淘宝在市场用户占有率方面的绝对优势。所以本文选取了“淘宝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适用于评价C2C网站的信任模型,重点针对淘宝目前所建立的信任体系进行评价研究,以期对国内其他C2C网站的信任的建立有所借鉴价值。 2.国内外研究综述 2.1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电子商务中的信任问题所进行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对于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的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的研究与电子商务信任模型的构建的研究。 对于网上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方面,朱红涛[4]做了相关的分析研究,将电子商务活动中影响网络信任的因素分为两类:提示性因素和经验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电子商务企业创建网络信任的具体策略。宋光兴等人[5]对电子商务中的信任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信

网管系统功能分析

1.网强网络管理系统简介 网强网络管理系统(简称:Netmaster )是针对解决各行业中、大型企事业单位,目前在IT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3个挑战以及所需要克服的1个矛盾(即、外部客户满意度、成本控制与系统安全之间的挑战;IT系统日益增长的复杂性与运维人数、专业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的第五代专家智能型综合网管系统。1.1系统简介 Netmaster涵盖了网络管理、服务器管理、数据库管理、中间件管理、通讯管理、安全管理、机房环境管理及运维管理等,它结合了大型定制型网管以用户的管理要求为导向以及第三代网管的简单易用这两方面的特点,并以非编程扩展的方法,满足了用户不断增加的IT资源管理的要求。同时系统能兼容整合第三代网管和其它工具,专注于企业用户各种设备、应用及服务等资源的健康度、可用率和服务水平的管理,保证IT部门用户的满意度,同时通过智能专家模型解决了用户日益复杂的IT资源与运维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并将各种复杂的网络管理工作简易化、便捷化与自动化,有效帮助网络管理人员轻松驾驭网络,提高网络管理效率与水平。 1.2系统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发展以及各行各业信息化的普及与应用,各行业开始大规模的建立网络来推动电子商务和政务的发展,不论是政府、金融、教育、医疗等单位都逐渐将核心业务移值到电子化和网络上。而这些行业用户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网络、IT基础设施以及应用系统来满足其核心业务需要。故此,网络管理与维护对企业的发展也就变得至关重要。而在企业网络管理这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不仅影响了网络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妨碍

了企业的发展:缺少智能分析过滤与自动化处理,导致故障告警泛滥,无法准确定位故障根源;运维人员数量与技术能力有限,面对大量告警堆砌,故障无法及时恢复和解决·网络规模庞大、设备分散,没有规性的分级管理,运维效率低下及流程混乱;IP地址分配与使用不明,员工随意更改IP地址,造成IP使用冲突及网络异常;无法实时了解与监控集中在机房的网络设备,大大拖延了设备故障恢复的时间;网络环境复杂化与分散化,无法做到集中监控以及实时掌握网络整体运行情况;对IT资源的配置、分布以及性能缺乏了解,造成IT管理与投资方面的盲目性;传统IT管理工具相互不能兼容,造成信息孤岛,网络扩展与升级难、成本高。 1.3系统架构 系统要求全部采用JAVA结构开发,能在Windows,Linux,Unix不同平台下顺利移植。可以应用户要求提供Windows、Unix或Linux版本。全中文界面,软件代码完全由国开发。采用先进且成熟的MVC模式,三层架构,显示层、逻辑层和业务逻辑层完全分离。分布式架构:数据库、采集平台和Web服务三个部分可以分布在任意的三台服务器上。系统采用三层管理平台,三层体系架构为:展示层、业务层、采集层。 2.网强网络管理系统主要功能介绍 2.1功能优势 (1)智能化故障管理 网强网络管理系统智能化故障管理功能建立了及时响应的资源预警、告警机制。系统通过告警敏感度、告警合并、告警过滤以及异常依赖、根源分析等多种高端技术手段,能够避免大量的无谓重复告警信息,防止告警泛滥。并能在众多的告

网络管理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管理》第二版(雷震甲著)课后习题答案免费下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01网络管理对于网络的正常运行有什么意义? 答:1、减少停机时间,2、改进响应时间,3、提高设备的利用率4、减少运行费用5、减少网络瓶颈6、提高运行效率 1.02局域网管理与本书所讲的网络管理有什么不同结合你使用的局域网操作系统试举出几种管理功能。 答: 1.03被管理的网络设备有哪些? 答:主机,网桥,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 被管理网络资源:网络硬件(物理介质和连网设备、计算机设备)、网络软件(操作系统软件、通信软件、应用软件) 1.04网络管理系统分为哪些层次网络管理框架的主要内容是哪些? 答:1、OSI/RM2、管理站3、代理系统 网络管理框架内容:各种网络管理应用工作的基础结构,1、管理功能分为管理站和代理2、为存储管理信息提供数据库支持3、提供用户接口和用户视图功能4、提供基本的管理操作 1.05在管理站和代理中应配置哪些软件实体? 答:管理站:1、OS 2、通信3、NME(网络管理实体) 4、应用5、NMA(网络管理应用) 代理:1、OS 2、通信3、NME(网络管理实体) 4、应用 1.06集中式网络管理和分布式网络管理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区别:集中式的网络中,至少有一个结点(主机或路由器)担当管理站角色,所有代理都在管理站监视和控制下协同工作,实现集成的网络管理。

而分布式的网络,是地理上分布的多台网络管理客户机与一网络管理服务器交互作用,共同完成网络管理功能。 集中式优点:管理人员可以有效的控制整个网络资源,根据需要平衡网络负载,优化网络性能。缺点:网络通信消耗大,管理站失效,将导致网络管理中断;对于大型网络则力不从心。 分布式优点:灵活性和可伸缩性,善于控制大型网络。缺点:不便于统一控制。 1.07什么是委托代理? 答:有些设备不支持当前的网络管理标准,或无法完整实现NME全部功能,或不能运行附加软件,用来管理这些非标准设备的标准设备,称为委托代理。 1.08网络管理软件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答:1、用户接口软件:对网络资源实施本地配置、测试和排错,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实现异构型网络连接2、管理专用软件:支持多种网络管理应用,如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3、管理支持软件:保留管理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具有基本文件管理功能,支持节点之间的通信。 1.09对网络监控有用的管理信息有哪些代理怎样把管理信息发送给监视器? 答:1、静态信息2、动态信息3、统计信息 管理站和代理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过协议数据单位(PDU)进行。通常是管理站向代理发送请求PDU,代理以响应PDU回答,而管理信息包含在PDU参数中。 1.10系统响应时间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1、入口终端延迟2、入口排队时间3、入口服务时间4、CPU处理延迟5、出口排队时间6、出口服务时间7、出口终端延迟 1.11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是合理的负载分布? 答:负载和数据速率有关。各链路的相对负载/相对容量(相对利用率),都比较平衡。 1.12性能测试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

管理人员8大素质模型

管理人员素质模型 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主要反映在以下八大方面: 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开拓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 1 沟通能力 编号有效行为特征无效行为特征 1-1 仔细聆听别人的意见,让别人把话说出来;忽略他人的意见,打断别人,滔滔不绝 1-2 正确传播各种信息;传播信息有困难; 1-3 能说服别人,并能获得理解;不能说服并造成对方反感; 1-4 为他人也为谈话留出时间;偶尔交谈且浅尝辄止; 1-5 恰当且及时沟通;阻断重要信息; 1-6 能够被整个队伍及环境所接受;扮演局外人的角色; 1-7 待人以友好恰当的方式;表现出灵活性;不易接近,不热情; 1-8 欣赏他人的有效劳动;不愿承认他人的劳动; 2创新能力 编号有效行为特征无效行为特征 2-1 以队伍绩效激励他人强烈表现自己的利益 2-2 支持自主性;只注意依赖和提出问题; 2-3 激励处于困境中的项目成员;在关键时刻退出; 2-4 提出解决方案;等待他人建议; 坚持熟悉方法,且对新事物犹豫不决; 2-5 关注新闻,富于创新性,且喜欢决定新的建 议,采纳首创精神; 缺乏民主作风,表现迟缓,无耐性,勿忙放弃;2-6 有协商的态度,有坚持到底的潜力、精力和 毅力; 2-7 创造激情,鼓励他人的积极热情;多批评,无能力激励; 2-8 坚持有效的合作,寻求不同意见的协调;阻碍、拖延,冻结建设性合作,回避不同分歧 间的协调; 编号有效行为特征无效行为特征 3-1 态度开放、积极、乐观向上;悲观,对别人紧闭双眼; 3-2 自信,激发良好愿望;表达出不信任; 3-3 积极主动接触他人;等待他人主动,行为保守; 3-4 与涉及的团体经常保持联系;避免与相关团体接触; 3-5 为队伍中的积极的环境作出贡献;给他人和队伍中制造压力; 使别人感到他的反感,只知道自我概念, 3-6 接受其他成员且具忍耐力,容纳、促进队伍 中的其他观点,且促进接受的观点; 3-7 接受和尊敬少数派;将自已定位于现存的位置; 3-8 使他人成功;阻碍他人成功; 编号有效行为特征无效行为特征

网络管理五大功能分类

网络管理五大功能分类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网络管理有五大功能: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对网络管理软件产品功能的不同,又可细分为五类,即网络故障管理软件,网络配置管理软件,网络性能管理软件,网络服务/安全管理软件,网络计费管理软件。 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大家熟悉的网络故障管理、网络配置管理、网络性能管理、网络计费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五个方面网络管理功能: ISO在ISO/IEC 7498-4文档中定义了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并被广泛接受。这五大功能是: ⑴故障管理(Fault Management) 故障管理是网络管理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用户都希望有一个可靠的计算机网络。当网络中某个组成失效时,网络管理器必须迅速查找到故障并及时排除。通常不大可能迅速隔离某个故障,因为网络故障的产生原因往往相当复杂,特别是当故障是由多个网络组成共同引起的。在此情况下,一般先将网络修复,然后再分析网络故障的原因。分析故障原因对于防止类似故障的再发生相当重要。网络故障管理包括故障检测、隔离和纠正三方面,应包括以下典型功能: 网络管理 ⑴故障监测:主动探测或被动接收网络上的各种事件信息,并识别出其中与网络和系统故障相关的内容,对其中的关键部分保持跟踪,生成网络故障事件记录。 (1)故障报警:接收故障监测模块传来的报警信息,根据报警策略驱动不同的报警程序,以报警窗口/振铃(通知一线网络管理人员)或电子邮件(通知决策管理人员)发出网络严重故障警报。 (2)故障信息管理:依靠对事件记录的分析,定义网络故障并生成故障卡片,记录排除故障的步骤和与故障相关的值班员日志,构造排错行动记录,将事件-故障-日志构成逻辑上相互关联的整体,以反映故障产生、变化、消除的整个过程的各个方面。 (3)排错支持工具:向管理人员提供一系列的实时检测工具,对被管设备的状况进行测试并记录下测试结果以供技术人员分析和排错;根据已有的排错经验和管理员对故障状态的描述给出对排错行动的提示。 (4)检索/分析故障信息:浏阅并且以关键字检索查询故障管理系统中所有的数据库记录,定期收集故障记录数据,在此基础上给出被管网络系统、被管线路设备的可靠性参数。

网络管理期末复习

第1章网络管理概论 1.网络管理的定义: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网络管理是指规划、 监督、设计和控制网络资源的使用和网络的各种活动,以使网络的性能达到最优。 2.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有关资源的管理信息由代理进程控制,代理进程通 过网络管理协议与管理站对话。 3.各种网络管理框架的共同特点:①管理功能分为管理站和代理两部分;②为 存储管理信息提供数据库支持;③提供用户接口和用户视图功能;④提供基本的管理操作。 4.网络监控:网络管理功能可分为网络监视和网络控制两大部分,统称网络监控 (Network Monitoring)。 5.网络监控系统的通信机制:有两种技术可用于代理和监视器之间的通信。一 种叫做轮询(Polling),一种叫做事件报告(Event Reporting)。 6.面向对象的概念:多继承性,是指一个子类有多个超类;多态性源于继承性, 子类继承超类操作,同时又对继承的操作做了特别的个性,这样不同的对象类对于同一操作会做出不同的响应;同质异晶性是指它可以是多个对象类的实例。 7.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一般划分为五个功能域(功能类),每一类分别执行 不同的网络管理任务,合称FCPAS,即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 8.性能监视:就是指针对网络的工作状态,收集、统计、分析相关的数据,根 据性能监测的结果可以改进性能评价的标准,调整性能监测模型,为网络控制提供依据。对网络管理有用的两类性能指标:即面向服务的性能指标(可用性、响应时间、正确性)和面向效率的性能指标(吞吐率、利用率)。9.例1.1 计算双链路并联系统的处理能力。假定一个多路器通过两条链路连接 到主机。在主机业务的峰值时段,一条链路只能处理总业务量的80%,因而需要两条链路同时工作,才能处理主机的全部传送请求。非峰值时段大约占整个工作时间的40%,只需要一条链路工作就可以处理全部业务。假定一条链路的可用性为A=0.9。整个系统的可用性Af可表示如下: Af=(一条链路的处理能力)×(一条链路工作的概率)+(两条链路的处理能力)×(两条链路工作的概率) 两条链路同时工作的概率为A2=0.81,而恰好有一条链路工作的概率为A (1-A)+(1-A)A=2A-2A2=0.18。则有 Af(非峰值时段)=1.0×0.18+1.0×0.81=0.99 Af(峰值时段) =0.8×0.18+1.0×0.81=0.954 于是系统的平均可用性为 Af =0.6×Af(峰值时段)+0.4×Af(非峰值时段)=0.9684 10.相对利用率:计算出各个链路的负载占网络总负载的百分率(相对负载),以 及各个链路的容量占网络总容量的百分率(相对容量),最后得到相对负载与相对容量的比值。这个比值反映了网络资源的相对利用率。 表1.1 网络负载和容量分析

网络管理及配置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综合技能实践项目——“网络管理与配置”实验指导书 李海(编) 网络管理与配置 网络管理是提高网络安全性、可靠性的技术保证,也是提高网络效益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增加网络的安全可用时间,提高网络各单元的利用率、性能、服务质量、安全性和效益,简化混合网络环境下的管理,降低网络运行成本,提供网络建设的依据。网络管理采用高级的网络技术,分析整个网络以及网络节点的运行状况,可以集成更多厂商的网络管理软件和技术,同时支持多方面厂商的软件和硬件。 第1节网络管理的原理及协议 学习网络管理首先应对网络管理的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和认识,下面分别就网络管理的原理和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进行介绍。 一、网络管理原理 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网络上各个节点在地理位置上是彼此独立的,同时又共同存在于一个互联的网络上。网络上的各个节点就是网络管理的对象,例如网络上的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和客户机等。对于上述的网络节点,可以通过网络管理工作站收集网路节点的运行数据,在管理工作站上对它们进行管理。网络管理工作站上安装有基于图形的网络管理程序,这些程序可以收集网络上的数据、发现网络上的节点、控制网络节点上相关的应用等功能。网络节点是网络管理中被管理的对象,网络节点上可以安装有向网络管理工作站提供数据的地理程序以及网络标准组织定义的网络管理服务。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ISO/IEC7498-4中定义并描述了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的术语和概念,提出了一个基于OSI的管理结构并描述了OSI管理应有的行为。OSI管理框架(OSI Management Framework)中对网络管理的功能进行了定义,要求网络管理厂商提供五种功能,这些功能经常称为特定管理功能域(Specific Management Functional Areas,SMFA)。

网络管理软件功能描述

网络管理软件 Industrial HiVision网络管理软件 随着网络规模的日益扩大,网络结构的日益复杂,网络中所发生的故障类型也将千变万化,因此,对网络的监控及管理问题将会越来越重要。一个完善的网络,应该在拥有可靠的硬件保证的同时,具有很好的管理、监控及故障诊断能力。 网络管理软件对所有网络上的交换机执行监视、管理的功能。 网络管理软件安装在主控制室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远程记录各层网络交换机设备或连接链路的一切变化和报警状态,监测网络各端口的负载和流量大小,发现网络系统的故障隐患及时通报维护人员进行处理。网络管理软件的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对网络上大量的网络设备进行通讯设置,例如VLAN的设置、三层路由的设置,组播的设置。这些设置由于都会同时牵涉多台网络设备,采用集中网络管理设置可以节省网管人员大量繁复的工作。 网络管理软件主要用于网络设备的管理及监控功能。它提供图形设备显示和交互的用户界面,能帮助网络管理人员快速的了解网络信息,方便地对网络设备进行管理。.网络管理软件应能实现如下主要功能: ●可以同时发现在网络上的所有具有SNMP/ICMP代理结构的网络设备 (交换机或PC机等); ●以定时扫描或事件触发的方式监控网络组成设备的状态; ●可以图形化地真实显示系统中所安装的网络交换机的设备外型、设备端 口连接状态、网络交换机上主要部件的运行状态(风扇、机架、电源部 件)、报警继电器接点状态以及各种LED指示灯的状态; ●可以同时监视一个交换机上多个通讯端口的运行参数,重要通讯数据可 以曲线化表示; ●可以记录来自网络设备的多种事件。这些事件包括:报警信息、运行状 态变化、组态参数变化; ●可以设置对设备事件的应对方式:短信通知、e-mail通知、在管理站上 打开信息窗口; ●可以将相同的端口设置参数设置到大量的端口上;

集中管理互联网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集中管理互联网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V1.2 深圳市天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3) 2.系统特点:(解决关注的问题) (3) 3.组网应用: (3) 3.1.应用系统架构: (4) 4.主要组件功能: (5) 4.1.中心平台子系统VM6000服务器的主要功能: (5) 4.2.(aUC)移动监控客户端的主要功能: (5) 4.3.(IPC)网络摄像机的主要功能: (5) 5.主要产品技术规格书和典型配置清单 (5) 6.典型案例:详见“附件H:典型案例列表”。 (5)

1.概述 总部集中管理互联网视频监控解决方案,是基于IP架构,是针对有总部、分部概念,有用户权限管理和级别的概念,通过互联网传输图像,总部有专线(固定IP)接入Internet,分部有非专线接入到Internet的网络环境,总部多人同时看任何摄像点,分部用户只看本部的摄像点的商用行业的应用。在分部安装网络摄像机,将分散、独立的视频采集点进行联网,满足在中心多人同时实时视频监控,实现跨区域的统一监控、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等功效。适用于有分部的企业、集团等场景的视频监控系统。为各行各业的管理决策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直观的扩大视觉和听觉范围工具,成为一种对各行各业都较为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和管理资源。 2.系统特点:(解决关注的问题) ?快速搭建分散摄像点的统一监控系统:该系统能把跨区、分散、离城市较远的摄像点,快速搭建成总部统一的实时监控系统。 ?总部多人实时监控系统:该系统能解决Internet传输带宽瓶颈,满足某摄像点处于焦点时,多用户同时浏览,没有带宽瓶颈。 ?节省网络传输资源的监控系统:与同类产品相比,该监控系统的前端存储、按客户端的需求勾流。在按需勾流机制下,系统中的网络摄像机、平台服务器、客户端等组件之间不产生多余视频流的传输,能够控制接收实时流的总入口网络带宽,可根据用户优先级勾流,这种机制大大节省通讯带宽。 ?强大统一的WEB客户端:VM6000集成WEB服务器,对外提供统一的Web访问界面,与用户PC建立B/S架构。通过VM6000提供的Web管理界面,用户可以在任何一台带有网络浏览器的终端上,轻松实现系统的业务配置、用户管理、设备管理、音视频实况预览、实况轮切、历史图像的点播回放、云台控制、告警联动、Web客户端抓拍和录像、录像下载。 3.组网应用: 该系统主要由前端网络摄像机、中心监控平台、监控客户等组件组成。中心监控平台是1台VM6000集成监控平台服务器,总部的监控中心采用C/S架构的统一客户端7×24小时监控,管理型用户采用B/S架构,通过办公PC的IE根据职能要求监视,前端摄像机前端移动侦测储存,前端在紧急按钮、固定时间、移动侦测上传VM6000中心录像备份。总部中心监控平台VM6000采用固定IP地址的有线/光纤宽带接入Internet,分部的摄像机统采用ADSL或宽带接入Internet。摄像机前端D1存储,总部、分控中心、WEB用户远程调用,而且随时实时CIF@25F实时监控和双向对讲。单台VM6000最多可管理1000个

网络管理员、高级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师三者区别

网络管理员是指向社会公众开放的营业性上网服务提供场所里的管理员。“网管”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可以简单划分为: 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架构设计、安装、配置,主要人员为大多数系统集成公司的员工。 系统管理员:负责网络服务器的安装、配置、运行,主要人员为大型公司IT总部系统管理员。 客户端管理员(桌面支持):负责解决最终用户的问题,比如客户端重装,解决不能上网,机器有病毒等问题,主要人员为小型公司IT管理员和网吧网管 网络管理员的能力 1:了解网络设计拥有丰富的网络设计知识,熟悉网络布线规范和施工规范,了解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网络设备,掌握局域网基本技术和相关技术,规划设计包含路由的局域网络和广域网络,为中小型网络提供完全的解决方案。 2:掌握网络施工掌握充分的网络基本知识,深入了解TCP/IP网络协议,独立完成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安装、连接、配置和操作,搭建多层交换的企业网络,实现网络互联和Internet连接。掌握网络软件工具的使用,迅速诊断、定位和排除网络故障,正确使用、保养和维护硬件设备。 3:熟悉网络安全设计并实施完整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以降低损失和被攻击风险。在Internet和局域网络中,路由器、交换机和应用程序,乃至管理不严格的安全设备,都可能成为遭受攻击的目标。网络必须全力以赴,加强戒备,以防止来自黑客、外来者甚至心怀不满的员工对信息安全、信息完整性以及日常业务操作的威胁。 4:熟悉网络操作系统熟悉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具备使用高级的Windows和Linux平台,为企业提供成功的设计、实施和管理商业解决方案的能力。 5:了解Web数据库了解Web数据库的基本原理,能够围绕Web数据库系统开展实施与管理工作,实现对企业数据的综合应用。 6:素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且能自学的能力,相关的计算机专业词汇英文阅读能力,动手能力,较强的应变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出色的分析判断能力。

计算机安全信任模型

一、信任模型 1.信任模型的基本概念 (1)信任 实体A认定实体B将严格地按A所期望的那样行动,则A信任B(ITU-T推荐标准X.509的定义)。 称A是信任者,B是被信任者。信任涉及对某种事件、情况的预测、期望和行为。信任是信任者对被信任者的一种态度,是对被信任者的一种预期,相信被信任者的行为能够符合自己的愿望。 (2)信任域 人所处的环境会影响对其他人的信任。例如在一个公司里,很可能你对公司同事比对外部人员会有更高的信任水平。如果集体中所有的个体都遵循同样的规则,那么称集体在单信任域中运作。所以信任域就是公共控制下或服从一组公共策略的系统集。(策略可以明确地规定,也可以由操作过程指定)。 识别信任域及其边界对构建PKI很重要。使用其它信任域中的CA签发的证书通常比使用与你同信任域的CA签发的证书复杂得多。 (3)信任锚 在下面将要讨论的信任模型中,当可以确定一个身份或者有一个足够可信的身份签发者证明其签发的身份时,我们才能作出信任那个身份的决定。这个可信的实体称为信任锚(trust anchor)。 (4)信任关系 证书用户找到一条从证书颁发者到信任锚的路径,可能需要建立一系列的信任关系。在公钥基础设施中,当两个认证中心中的一方给对方的公钥或双方给对方的公钥颁发证书时,二者之间就建立了这种信任关系。用户在验证实体身份时,沿这条路径就可以追溯到他的信任关系的信任锚。 信任模型描述了建立信任关系的方法,寻找和遍历信任路径的规则。信任关系可以是双向的或单向的。多数情况下是双向的。信任关系只在一个方向上延续,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形。例如,从绝密信任域转到开放信任域时,恰当的做法是信任应该在绝密域内的认证中心范围里。 2.PKI信任模型介绍 一个PKI内所有的实体即形成一个独立的信任域。PKI内CA与CA、CA与用户实体之间组成的结构组成PKI体系,称为PKI的信任模型。选择信任模型(Trust Model)是构筑和运作PKI所必需的一个环节。选择正确的信任模型以及与它相应的安全级别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部署PKI 所要做的较早和基本的决策之一。 信任模型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一个PKI用户能够信任的证书是怎样被确定的

网络管理概念

网络知识—网络管理概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发展,企业和政府部门开始大规模的建立网络来推动电子商务和政务的发展,伴随着网络的业务和应用的丰富,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也就变得至关重要。人们普遍认为,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尤其在大型计算机网络中更是如此。网络管理就是指监督、组织和控制网络通信服务以及信息处理所必需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其目标是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持续正常运行,并在计算机网络运行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响应和排除故障。 关于网络管理的定义目前很多,但都不够权威。一般来说,网络管理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对网络进行管理,使网络能正常高效地运行。其目的很明确,就是使网络中的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它应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能及时报告和处理,并协调、保持网络系统的高效运行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ISO/IEC7498-4中定义并描述了开放系统互连(OSI)管理的术语和概念,提出了一个OSI管理的结构并描述了OSI管理应有的行为。它认为,开放系统互连管理是指这样一些功能,它们控制、协调、监视OSI环境下的一些资源,这些资源保证OS I环境下的通信。通常对一个网络管理系统需要定义以下内容: ○ 系统的功能。即一个网络管理系统应具有哪些功能。 ○ 网络资源的表示。网络管理很大一部分是对网络中资源的管理。网络中的资源就是指网络中的硬件、软件以及所提供的服务等。而一个网络管理系统必须在系统中将它们表示出来,才能对其进行管理。 ○ 网络管理信息的表示。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的管理主要靠系统中网络管理信息的传递来实现。网络管理信息应如何表示、怎样传递、传送的协议是什么?这都是一个网络管理系统必须考虑的问题。 ○ 系统的结构。即网络管理系统的结构是怎样的。 二、网络管理分类及功能 事实上,网络管理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二者相辅相成。从网络管理范畴来分类,可分为对网“路”的管理。即针对交换机、路由器等主干网络进行管理;对接入设备的管理,即对内部PC、服务器、交换机等进行管理;对行为的管理。即针对用户的使用进行管理;对资产的管理,即统计IT软硬件的信息等。根据网管软件的发展历史,可以将网管软件划分为三代: 第一代网管软件就是最常用的命令行方式,并结合一些简单的网络监测工具,它不仅要求使用者精通网络的原理及概念,还要求使用者了解不

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所需要技能

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所需要技能 一、网络工程师: (一)网络工程师简介: 网络工程师是指基于硬、软件两方面的工程师,根据硬件和软件的不同、认证的不同,将网络工程师划分成很多种类。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是软件方面的网络工程师。 (二)职位定义 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的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 (三)基础知识 深刻理解网络基本概念,例如>ISO/OSI、TCP/IP、VLAN、各种LAN、WAN协议、各种路由协议、NAT等等各大网络公司对网络工程师的要求。 Cisco:熟悉Cisco产品线;会配置主要型号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不熟悉的设备能够独立查资料配置;熟悉Cisco一些主要的技术例如VOLP、Qos、ACL、HSRP等; Nortel:熟悉Nortel产品线;会配置主要型号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不熟悉的设备能够独立查资料配置; H3C:熟悉H3C产品线;会配置主要型号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不熟悉的设备能够独立查资料配置; Foundry:熟悉Foundry产品线;分配置主要型号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不熟悉的设备能够独立查资料配置;

(四)系统的技能要求 通过等级考试的合格人员能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进行网络 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能高效、可靠、安全地管理网络资源,作为网络专业人员对系统开发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能指导助理工程师从事网络系统的构建和管理工作。一般具有以下能力:1.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2.熟悉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3.理解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4. 熟悉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5.熟悉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基础知识;6. 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和主要的安全协议与安全系统;7.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8.掌握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标准化知识;9.掌握局域网组网技术,理解城域网和广域网基本技术;10.掌握计算机网络互联技术;11.掌握TCP/IP协议网络的联网方法和网络应用服务技术;12. 理解接入网与接入技术;13. 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14.熟悉网络系统的性能测试和优化技术,以及可靠性设计技术;15.理解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6. 理解网络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17. 了解有关知识产权和互联网的法律法规;18. 正确阅读和理解本领域的英文资料。 二、网络管理员: (一)什么时候使用多路由协议? 当两种不同的路由协议要交换路由信息时,就要用到多路由协

基于蚁群算法的加强型可抵御攻击信任管理模型

基于蚁群算法的加强型可抵御攻击信任管理模型 摘要:通过将网络节点推荐行为分析和网络恶意节点密度的自适应机制纳入信誉度评价过程,提出了基于蚁群算法的加强型可抵御攻击信任管理模型――EAraTRM,以解决传统信任模型因较少考虑节点的推荐欺骗行为而导致容易 在恶意节点的合谋攻击影响下失准的问题。在对比研究中发现,EAraTRM可以在网络中恶意节点密度达到90%,其他传统信任模型已经失效的情况下,仍保持较高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表明,EAraTRM能提高节点评价其他节点信誉度时的精度,并降低整个网络中恶意节点间进行合谋攻击的成功率。 关键词:信任管理;蚁群算法;异常检测;信誉度评估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Traditional trust and reputation models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nodes’deceit in recommendation,so their reputation evaluation may be affected by malicious nodes’collusion. A trust and reputation model named Enhanced Attack Resistible Antbased Trust and Reputation Model (EAraTRM)was proposed,which is based on ant colony algorithm. Node

recommendation behaviors analysis and adaptive mechanism to malicious nodes density were added into reputation evaluation of EAraTRM to overcome the shortage of traditional models. Simula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EAraTRM can restrain the collusion of malicious nodes,and give more accurate reputation evaluation results,even when 90% nodes in a network are malicious and the comparison models have failed. 英文关键词Key words:trust and reputation management;ant colony algorithm;anomaly detection;reputation evaluation 0 引言 信任管理系统是为了解决在电商网络、对等(PeertoPeer,P2P)网络、AdHoc网络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网络环境中,服务消费方、服务请求节点常常对于服务提供方和服务提供节点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的这个问题而设计的,它可以计算并提供网络中其他节点作为服务提供方的可信程度,从而向网络中服务请求方提供决策辅助,以便其寻求到更良好的服务。信任管理系统的基本思想是:首先,网络中节点在完成一次网络上多节点协同处理的事务后,对协同节点进行评价,如果该事务的处理结果良好,则评价节点对协同节点给出高分评价,反之则给低分评价;然后,信任管理系统利用自身的信任管理模型来计算出特定节点的可信任度的值,也

神经网络的信任模型及评估

2011.11 50 基于神经网络的信任模型及评估研究 陈琼 谭敏生 赵慧 高斌 赵治国 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湖南 421001 摘要:目前,可信网络是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其已然成为热点研究,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可信网络无法完全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它对于信任关系准确度量与预测的需求还不能满足,因此还需要加大对于动态信任关系量化以及信任模型的研究。本文对目前信任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一种基于Hopfield 神经网络的信任模型以及网络可信度的评估方法。 关键词:可信网络;神经网络;信任模型;信任度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攻击以及破坏行为日渐增多, 并且攻击更加多样化,隐蔽性更高,传播速度更快,网络的 脆弱性显而易见,网络也因此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安全挑战, 如何保障系统自身的安全并且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成为目 前网络发展的一个严峻问题。我们需要由以往附加的、被动 的防御转换为积极的、主动的,可以监测并且预知的防御, 由此催生了网络可信的研究。而由于可信网络发展的前沿 性,对其依然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并且有很多关键性问题 待解决。并且随着各种大规模的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出现,网 络系统的安全评估缺乏定量的评估模型,因此,信任关系、 信任模型以及信任管理逐渐成为信息安全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许多学者对动态信任关系以及信任模型进行了研究,使用不 同的数学方法和工作,建立了信任关系度量与预测模型。但信任 关系的不确定性依然是信任评估以及信任预测的最大障碍。 由于独立的网络节点会与不同的节点进行数据交换、资 源索取等交易,并且节点在交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恶意攻 击,那么,如何用最少的网络资源验证其信任度成为一个关 键问题。并且,随着网络中高可信度的节点个数的增加或者 减少,整个网络的信任度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本文对于可信网络以及可信模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 绍,提出了对于信任模型的一些思考,以及一种基于神经网 络的网络可信度评估方法。 1 可信网络 虽然可信系统的概念被提出已经有一段历史,但是目前,业界对于可信网络仍然没有对很多相关的理论以及技术性问题形成共识。 目前,可信网络方面的学者对于可信网络有以下几种不同理解: (1) 认为可信网络是基于认证的可信; (2) 认为可信网络是基于现有安全技术的整合; (3) 认为所谓可信网络,是指网络内容的可信; (4) 认为可信网络是网络本身的可信; (5) 认为可信是网络中,所提供的服务的可信。 林闯等提出了可信网络的基本描述,认为一个可信的网络应该是网络系统的行为及其结果是可以预期的,能够做到行为状态可监测,行为结果可评估,异常行为可控制的,并且提出可信网络主要从服务提供者的可信、网络信息传输者的可信、终端用户的可信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可信计算工作组(Trusted Computing Group ,TCG)把可信定义为:可信是一种期望,在这种期望下设备按照特定的目的以特定的方式运转。 美国工程院院士David Patterson 教授指出:“过去的研究以追求高效行为为目标,而今天计算机系统需要建立高可信的网络服务,可信性必须成为可以衡量和验证的性能”。而在网络领域中,正式提出以建立“高可信网络”为目标的计划则来自中国,旨在以高可信网络满足“高可信”质量水准的应用服务需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