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曾奇峰先生我们精神生活的六个忠告

曾奇峰先生我们精神生活的六个忠告

曾奇峰先生我们精神生活的六个忠告
曾奇峰先生我们精神生活的六个忠告

曾奇峰先生关于我们精神生活的六个忠告

一、这个世些东西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理解他人的困难自不消说,即使我们本身的事情,有许多也是我们自己都不容易知道的。人们往往都喜欢相信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想、这样感觉和行动,但精神分析却坚持说,我们所想、所感觉、所做的事,有许多时候是我们所不知道、不理解的,它们受着潜意识的指挥和控制。比如(这也是曾老师在讲课中讲到的事例),做父母的拼命督促孩子刻苦学习,不厌其烦的给孩子讲学不好将来没,做父母的是希望孩子好,但他们的真实思想是害怕孩子将来学不好,考不上好大学,自己没有面子,满足不了自己的虚荣心。是做父母的不愿意承受失败的焦虑,就借督促孩子学习,将这种焦虑推卸给了孩子。这是虽曰爱之,实则害之”的典型事例。

要了解自己的内心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文明和社会的要求下,我们必然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当内心的想法与这些规则冲突时,我们习惯上的做法是将其压抑下去,以致后来连自己也不认识或不承认了。

一个人见了异性脸红,不自在,他(她)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内心里对异性产生了爱慕之情。

一位女性,总是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心,虽经过观察、考验并无实据,但却摆脱不了这种想法,实际上是她自己对某位丈夫以外的男性有强烈的爱慕,内心接受和抵抗两种情感的冲突,投射到了丈夫身

一位强迫症患者,是摆脱不了对于童年时代性游戏的内疚。

一对婚姻不和的年轻夫妇,潜意识里,女性总有着男方家庭等各方面条件不如自己而产生对丈夫的轻视,而做丈夫的也总有很强的自卑感,他

的潜意识里试图通过对妻子全部的征服来摆脱自卑。于是他们总是争吵不断。

一个年轻女孩,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挥之不去。她害怕自己的想法,感到不可思议。她不知道,这是她生活中压力过大而在潜意识里想逃避的象征性的表达。

每一位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尤其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师),都有许许多多案例,充分说明着这一点。即使心理咨询师自己,有时也不免跌入潜意识的泥淖。我们也必须时时儆醒自己,当对来访者产生了过于强烈的爱恨等情感时,是不是我们将过去对于生活中某人的印象,投射到来访者身上

弗洛伊德曾说过,人类的自负心理遭受过科学的三次重大打击。一次是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让我们知道了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是达尔文创立进化论”,证明我们人类仅是动物界的物种之一,是由低等生物进化而来。第三就是精神分析,它告诉我们即使我们自己,有时也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

二、我们内成就和幸福。

先从动机方面说。人生的目的在于物质、精神两方面的追求。但何者为先,何者为重,个个人却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人对于物质(除精神分外的东西,包括权势、地位等)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沿着这条道路想找到人生的幸福是不可能的。唯有将精神的追求置于物质之上,沿着追求精神和道德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这条道路,才能领会到人生的真谛。不论你的命运如何、成就大小,就会上不愧于天,下不柞于人”,就会活

得充实和幸福。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虽与致力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同,不以说教为自己的工作目的和方法。但却不是不关心人的人生观。它是要将一种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于潜移默化中,通过心理咨询师的言语和行动,影响来访者。从这个方面来讲,心理咨询师正是以自己对他人的广大的爱心,发挥着治疗的终极作用。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说过,心理治疗是一种爱的教育”,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个人更喜欢用人文主义”来定义心理咨询师的道德操守和对来访者所持的态度。无论你持一种什么样的世界观,但只要尊重生命(自己的和他人的),尊重生命的价值,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永远保持着兴趣和谦虚的态度,生活就会幸福。

人的一生,时时处处摆脱不了个人的欲望与社会的要求、与道德标准要求的冲突。用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来说,就是本我、自我、超我如何保持平衡的问题。本我代表了人的本能要求,自我代表现实性,超我代表我们内心中良心和道德。在这三者之中,自我是最辛苦的,它要适当地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接受超我严厉的监督,还要衡量现实世界的形势,然后决定采取何种行动。

心理咨询的对象,往往是自我产生了问题,它不够坚定,不够宽广,以至在本我或超我,或二者的联合作用下,失去了工作的能力, 不能再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就是援助自我,使它通过调整,坚强起来,在各种要求和困难面前,勇于发挥主动性和适应性,在生活的诸多种选择中,拣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来走。

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而哀莫大于心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会更加认识到精神充实、心理健康在人的幸福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我们对他人的态度是自己对自己态度的投射。

中国古代的孔子讲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话。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人们往往并不自知何以会常常将自己的想法投射” 于他人。

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在人的潜意识中自动发挥着作用的保护自己心理不受过大伤害的措施。

投射”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分为外投射”和内投射”两种。

夕卜投射”指的是当自己无法接受自己内心的某种欲望、冲动或意念时,就把它投射到别人的身上,认为是别人有这种欲望、冲动或想法。比如一个人自己很迷恋别人的妻子,但是无法接受这样不该有的情欲,心里就(改变)现实认为是某同事有这样想入非非的情形,对同事责骂谴责,实际上是通过这样的行动来抵御自己内心里无法接受的欲望。

自己的超我过于强大,则对他人也往往不能宽容。明明自己总是怀着对他人很强的攻击欲,那么,他(她)也总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攻击。反过来说,当一个人善意地对待同事、朋友时,他(她)也总是得到相同的回报。

外投射”严重起来就是一种妄想,属于精神病的范畴,当比较轻微时,自己不觉察,就容易形成对他人的偏见。明白了这个道理,则当我们对某人有一种情绪很重的判断时,总应该想一想这是否自己内心想法的一种投

射,而不要为假象所迷惑。

四、只有保持了恰当的人际距离,才能够拥有和享受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没有人愿意成为一个孤岛,也没有人愿意成为被人群淹没的一员。

这一条是讲与人交往的。包括与亲人、朋友、同事等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把别人作为一个参照,才会发现和调整自我的。这样说,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说一个人不能离群索居,如果不是他精神有问题的话。二是说与人应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能失掉自己的独立性。若即若离,不远不近,也可以说这就叫中庸之道。

心理咨询中,常常发现一些年轻人为不善于与人交往而苦恼,他们缺少朋友,缺少爱情,感到十分寂寞和孤独,可又不知道如何摆脱这种局面。

不善于与人交往,有素质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在过去的生活中,没有向周围的人学到这种技能。比如很可能他们的父母就不喜欢结交朋友,他们的性格过于内向和孤僻,容易看到人与人之间具有的竞争的一面,没有或极少看到人们之间的合作,在这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不会学得热情好客,广泛交游。他们见了人不知道如何说话,不适应别人与自己在性格、处事方法、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内心里有强烈的对别人的拒绝心理,不愿意接纳别人的想法和行为。这样朋友只能越来越少。这也用得着上一条忠告,对他人的态度是对自己态度的投射。他们自己就是封闭的,不向别人开放,也不向自己开放。他们也不承认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尽力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缺点掩盖起来,在幻想中麻醉自己、欺骗自己,而不愿到现实的生活中锻炼成长。

对这样的朋友的劝告是自己要有决心与过去的自我决裂,重新学习与人交往的技能,忍受学习过程的失败和痛苦,一步一步地成长成熟起来。想让别人理解自己、帮助自己、接纳自己,应该先去理解帮助接纳别人,这样才能尽快融入集体中。

另外一方面,人也要有恰当的自信和自知。在原则问题上,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能够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从众”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现象,越是具有较强独立性的人在从众这个问题上对时局的前瞻性判断,他们能够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各个关键时刻,常常能超出一般人的判断,做出重要的决策。从当时看,可能赞成的人不一定很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决策的正确性就显现出来。这虽然与人际交往是不同的范围的事,但用于说明一个人的独立自主的判断和自我的坚定性,还是适合的。

伟大人物的内心常常是孤独的。所以一定程度上的忍受孤独的能力也是一个人成熟和内心坚定的表现。孤独会令人伤感,但它同时为人的独立思考提供了合适的情境。他使人能够远离尘嚣,更加注重自己和他人的精神世界。唯这样才能够将这个世界看的更清楚、更深刻。

五、培养细腻的情感。任何简单的情感都可能会是针对自己和他人的暴力。

情感是发于中而形于外的一种心理过程。它无比复杂。从心理学上看,没有一种感情是纯而又纯的。多种感情往往互相交叉、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对个人及他人的情感,做一个复杂的估计,才不至于落入简单化的看法中。用曾老师的话来说,情感应该是一个谱系。不能只有两

端,更多的是中间的部分。

比如爱这种情感。当我们说着爱、产生爱的时候。首先是内心里调动起了一种激动或力量,它急于得到释放和保证。它必须指向一个对象。我们向对方投射这种能量,我们期望将全部自我都消失在与对方的认同和统一中。这时我们可能失掉了自我。留下的可能就是空虚与无助。这个时候我们的自我很难说是坚强了还是软弱了。而且当我们向别人投射着爱的时候,可能还同时具有一种力图控制对方、掌握对方的欲望。我爱你”背后的潜台词是我要控制你,你必须属于我”。在听到别人说我爱你”的时候,我们无疑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压力。这也就是爱为什么常常或说很容易转变成恨的原因吧。

当我们能对一种感情做细腻的把握和理解时,就不再简单地对待它了。看一看人类创造的关于爱的一组词就可以知道它的丰富和复杂了。喜欢、好感、羡慕、爱恋、留恋、爱情、性爱、友谊、友情、吸引、思念、相思、伤感、痛苦、遗憾等。

在这些情感面前我们需要思索、辨认、体味、理解、接受或改变。

一个没有细腻情感的人,好象一具只雕出了轮廓的石像,没有精神,没有光泽,没有生气。相反,一个能产生、感受、理解并对他人的情感会做出合适反应的人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一个对人有吸引力的人。

从这个角度说,多愁善感也没有什么不好。当然,感情是一回事,而采取何种行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六、活在当下。在时间的坐标上,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好好地活

曾奇峰-第七讲-移情与反移情

第七讲:移情与反移情 曾氏语录: 1.移情即人类唯一的情感,因为人类的一切情感均可以归结为它; 2.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3.精神分析不是一个智力游戏,越是勇敢地接受自己情感的人,越适合搞精神分析;如果一个人过于聪明,逻辑思维很发达,这本身就表明这个人更倾向于隔离自己的情感; 4.作为一个好的治疗师,就越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自己;即有专业的之态,更是一个充分感受生活和他人的人; Note: (移情,也跟所谓的宿命论决定论有关。) 1.学不好外语是因为移情,忠诚于(自己的)过去,通过对自己早期学习语言环境的忠诚,对背叛之后所可能有的惩罚的恐惧,让自己跟早年的关系保持链接;这是移情,表示我们还生活在过去的生活当中。 2.精神分析的目的就是打破自己的过去对自己的限制(“切断跟过去的链接”); 3.移情(transference):即“过去在现在的重现”;潜意识里伴随对背叛自己的过去之后所可能有的惩罚的恐惧;,德语译作转移,台湾译作“转移关系”。这么翻译,视野就会开阔很多,移情就是我们跟

现在的人打交道,只不过是照搬了以前的关系模式而已;狭义:来访者在童年时对一个客体(特指则是父母)的情感,在治疗过程中转移给了治疗师;移的是关系,而不只是情感,情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4.因为transference有时间上的跨越,所以精神分析好比一门关于时间的学问;移情等于时间的错误; 5.心理学的曾经的三大思潮: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文主义;现存的心理学治疗有约250种学派; (不要太在乎学派之争。任何一个学派都有它的强项,比如说精神分析的强项就在于了解人的潜意识,行为主义的强项就是能够导致在短时间里面的行为的那种改变,这是精神分析所做不到的。哪怕我们有相反的观点,也不防碍我们各自都掌握真理。) 6.理智是对情感的防御,就是说一个人内心情感过于丰富的人,因他害怕这类情感,所以把自己搞的很理智;如果内心情感上就是迟钝的,那么也就不需要要理智的防御了; 7.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即“逆转移”; (举例:一个年轻小伙子到我这来做咨询,我在跟他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越来越瞧不起他,我都瞧不起他就是反移情。作为一个好的治疗师就越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自己,我有专业的状态,但是我更是一个充分感受生活和他人的人。我作为一个男人来感受这个小伙子的时候,我会觉得瞧不起他,这就是反移情。我怎么针对他工作,就是我给自己这样说,我对他的瞧不起,是他“勾”引我瞧不起他的,然后我就知道他的移情是什么,或者他整个人格特点是什么。就是他曾经被他

曾奇峰 第六讲 神经症的动力性解释

第六讲:神经症的动力性解释 曾氏语录: 1. 所谓个性就是,总是犯同样的错误,直到别人不再认为那是错误的一种境界; 2. 一个人早年的时候被不喜欢,成年后就勾引别人不喜欢; Note: 1. “青少年”:某香港心理学家:“青少年是工业社会制造的怪物,古代没有青少年这个说法”; 2. 曾奇峰:学习中能够享受攻击性和性驱力的满足,学习对个人来说就不是一种虐待,否则学习就是浪费或者虐待; (青少年的同一性,现在翻译成认同,认同涉及到很多方面:身体认同、性别认同、文化认同等几十种) 3. 肥胖既是力比多的压抑,也是攻击性的压抑的后果; 4. 对只跟女孩玩的男孩的分析:这也是性压抑;也只有在精神上把自己完全阉割的人才可以出入女孩堆里面而没有焦虑;也是攻击性的压抑,刻意回避与男孩相处时不可避免的一些竞争;但一个正常的男孩,因为对自己的性的欲望的焦虑,而会有意回避女孩;(关于性别认同) (青春期有好多孩子都认为自己不应该是这个性别,比方说好多女孩认为自己应该是男孩,有好多男孩,因为父亲的缺失或者其他什么问题,让自己不要变得太男人的人。

举例:一个单亲家庭的妈妈,带着儿子相依为命。爸爸基本上不出现,妈妈给医生说这个孩子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太肥胖,身高1米65,体重是200多斤。第二个问题就是学习成绩永远是倒数第一名。第三个问题就是只跟女孩子玩,不跟男孩子玩。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让自己长那么多脂肪,实际上女孩子在青春期为生孩子做准备的,然而如果一个男人长这种无效的肉,实际上是相当于向女性认同,就是我不是男人,也是一种性压抑,相当于用自己一身的脂肪告诉女孩说,我跟你是一样的我没有肌肉,我没办法保护你,你就不要来找我吧。这就是性压抑,力比多的压抑,同时也是攻击性的压抑。因为他这个时候要用很多的肌肉来承受自己的重量,要是跟别的男孩子打架就差一些,被别人打倒比较容易。 第二个问题是,他的学习成绩永远倒数第一。这也是性压抑,因为一个男人要吸引女性的注意,他需要让自己变得优秀,女人会本能的要找优秀的,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很好的适应的种子,在自己的身体里面生根发芽,但是这个男孩显然在用这种方式说,你不要找我,我的种子不好,因为我在跟别人的竞争中间永远都是失败的。同时也是攻击性的压抑,如果每一次考试我都是正数第一的话,就相当于把全班人都攻击了,但是如果我永远都是倒数第一名,相当于我永远都在被别人攻击。 第三个问题,他只跟女孩玩,这也是性压抑。也只有在精神上把自己完全阉割的男人,才可以出入女孩堆里面,而没有焦虑,但是一个正常的男人,他因为对自己的性的欲望的焦虑,他会有意的回避女孩,

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

2008.01.29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第一天 1、需要:{a性,广义快乐、b攻击,动力学理论} 2、精神分析的历史:经典精神分析(三元,三角关系)--客体关系(自我和我的关系)--自体心理学 3、精神分析的特点:{a宿命论,强迫性重复,6岁以后无新鲜事,20%人格弹力的部分可作为。b意识的分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4、人格层面的骄傲是让人进步的-赏识教育。 5、研究潜意识的技术:自由联想、口误、笔误、成功与失败、语言的模式。 6、道德绑架-满足自恋、双重勒索。 7、精神分析是一门观察的学科,看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告诉别人。 8、精神分析的满与病人要求的快的矛盾? 病人要求的快是父母的否定、不接纳自己和内化的父母,把父母的关系移情至治疗师,想让医生尽快的改变自己。 9、一个器官的压抑会致使另一个器官的过渡使用。 10、一个女人的性得到满足后,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宽容的。 11、压抑:在潜意识层面里,意识不到的需要。 12、压制:在意识层面不能得到满足的需要。 13、一个人的人格是父母塑造的,所有的问题是关系的问题。 2008.01.30曾奇峰经典精神分析--第二天

1、初始访谈所占精神分析全程的20%。 2、遵守设置即保护了病人又保护了咨询师。 3、初始访谈; a目前的求医动机、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缓解、诱因、求医经过、为什么是现在、事件地点......以症状和问题为核心和平台提问。 b回到过去的事件进行收集。 c过去和现在串联。 d把治疗目标拉到将来的平面。 4、在治疗中治疗师要有抱持的态度,使用节制的技术(医生学会倾听、病人学会说话)。 5、精神化的层次:a躯体化-低级的表达方式 b行动-初低级的表达方式 c图象-次高级的表达方式 d语言-高级的表达方式 6、躯体化:头-对父的不满乳-对母的不满 脖子、颈椎-关系的问题 糖尿病-对爱的持疑 晕车晕船-控制强度大 7、自卑的本质是自己瞧不起自己。 8、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部分是我们自己教会了他们。 9、不能表扬孩子的父母人格不完整,批评孩子是父母满足自恋的

曾棋峰语录

曾奇峰精神分析经典语录 1、酒精这种精神活性物质可以解除顽固的防御,使灵魂柔软通透,可以融化突出的自我,使个性酥软滑嫩。 2、如今做人难,做俗人难,做个精神分析的俗人就相当的难。 3、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与这个世界无关,而与你愿意把它制造成什么样子有关。 4、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任何人都不必用对自己不好的方式来对他人好。 5、我们是人,我们都注定要带着人的全部优点和弱点活着。 6、父母打孩子,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而不是为了孩子好。明显地是为了掩盖自己潜意识里的恶毒。 7、我们与其问有多少人需要心理医生,还不如看看每一天烟和酒的消耗量有多大,就知道这个需求有多大了。 8、精神科的诊断应该是供同行之间交流的,而不应该是用来吓唬患者的。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医生是不会随便给病人一个诊断的。我宁可冒着被认为基本诊断都弄不清楚的风险,也决不给人下诊断。 9、在有钱、有闲的情形下,找个人做做精神分析,实在是一种明智而高雅的选择。因为它可以使你了解自己,因为它可以使你活得缓慢而从容。 10、人的最大的消耗,不是来自智力或者体力的透支,也不是来自跟大自然或者同类的争斗,而是来自自己对自己的战争。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敌我双方”的战士、枪支、弹药甚至战术,都是这个人自己提供的,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支撑下去。 11、人有两种:一种是在出门之前把自己“暴揍”一顿的人,一种是在出门之前对着镜子把自己猛吹一顿的人。 12、那些出门前和出门后疯了的人,恰恰是那种在出门前“揍”自己的人。这个世界上没有被吹疯的人,只有自我攻击才会让人发疯。 13、丰衣足食之后,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大约可以分成三个类别:①艺术类的喜好;②科学上的探寻;③自我探索,以了解自己为目标,更好地活着,是这些人的最高理想。 14、现在社会的生活,简直在制造“抢劫犯”,似乎每个人都在“抢劫”着一切可抢之物,不可有丝毫的停歇,因为停歇就意味着放弃和失败。 15、名人们购豪宅、找情人或者剃发出家,其共同点就是追求“享乐”。 16、沉溺声色的人和出家的人相互看着对方时,都会觉得对方可怜。前者认为后者受了过度的刺激疯了,放下那么多好玩的享乐的事情不玩了;后者却觉得前者还没发现以及还不能欣赏更加好玩的享乐的东西。流浪汉与工作狂相互看着对方时,都会觉得对方可怜。 17、别人不理解自己的四大原因: ①你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或者你告诉了却没有说清楚; ②你想让别人理解自己,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想法相反; ③你自己不理解自己的原因是你自己都不理解自己; ④别人已理解了你或你的一些东西,但你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还在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而伤心。 18、没有人会自愿地和愉快地处于被他人帮助的地位,因为被帮助意味着自己的无能、弱小和卑微。人的内心里,有一种天然的追求平等、甚至追求卓越的力量,在被帮助的时候,这种力量就被隐藏在内心深处,并变成一种对助人者的敌意。 19、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不被察觉的仇恨更具有毁灭性了。

育儿心理学

曾奇峰先生的六个忠告 一、这个世界,他人,还有我们自己,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理解他人的困难自不消说,即使我们本身的事情,有许多也是我们自己都不容易知道的。人们往往都喜欢相信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想、这样感觉和行动,但精神分析却坚持说,我们所想、所感觉、所做的事,有许多时候是我们所不知道、不理解的,它们受着潜意识的指挥和控制。比如(这也是曾老师在讲课中讲到的事例),做父母的拼命督促孩子刻苦学习,不厌其烦的给孩子讲学不好将来没有工作云云,以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更加不好,还产生了诸如强迫等神经症的症状。表面上看,做父母的是希望孩子好,但他们的真实思想是害怕孩子将来学不好,考不上好大学,自己没有面子,满足不了自己的虚荣心。是做父母的不愿意承受失败的焦虑,就借督促孩子学习,将这种焦虑推卸给了孩子。这是“虽曰爱之,实则害之”的典型事例。 要了解自己的内心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文明和社会的要求下,我们必然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当内心的想法与这些规则冲突时,我们习惯上的做法是将其压抑下去,以致后来连自己也不认识或不承认了。 一个人见了异性脸红,不自在,他(她)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内心里对异性产生了爱慕之情。

一位女性,总是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心,虽经过观察、考验并无实据,但却摆脱不了这种想法,实际上是她自己对某位丈夫以外的男性有强烈的爱慕,内心接受和抵抗两种情感的冲突,投射到了丈夫身上。 一位强迫症患者,是摆脱不了对于童年时代性游戏的内疚。 一对婚姻不和的年轻夫妇,潜意识里,女性总有着男方家庭等各方面条件不如自己而产生对丈夫的轻视,而做丈夫的也总有很强的自卑感,他的潜意识里试图通过对妻子全部的征服来摆脱自卑。于是他们总是争吵不断。 一个年轻女孩,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挥之不去。她害怕自己的想法,感到不可思议。她不知道,这是她生活中压力过大而在潜意识里想逃避的象征性的表达。 每一位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尤其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师),都有许许多多案例,充分说明着这一点。即使心理咨询师自己,有时也不免跌入潜意识的泥淖。我们也必须时时儆醒自己,当对来访者产生了过于强烈的爱恨等情感时,是不是我们将过去对于生活中某人的印象,投射到来访者身上? 弗洛伊德曾说过,人类的自负心理遭受过科学的三次重大打击。一次是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让我们知道了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是达尔文创立“进化论”,证明我们人类仅是动物界的物种之一,

精神分析初级50讲讲义

精神分析初级50讲 第一讲:精神分析是什么 曾氏语录: 1. 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2. 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 3. 经典精分与新精分是平行的,两者可整合为精分理论的整体,而不是互为表里,一深一浅;或者说―力比多和攻击性的指向是关系‖; 4. 精神分析的价值:育儿学&人格鉴赏学; 5. 老天对人是不公平的,它给我们的时间,不够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管是从生物学角度还是从心理学角度。但是有一点好的地方,就是我们活在21世纪初叶,在这之前,已经有无数的勇敢的和智慧的人,他们已经为我们了解更多的人性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知道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然后我们自己也保留一些探索的好奇心和能量;Note: 1:精神分析是一门怎样的学问: 1.1它研究一个人在早年跟父母亲的关系之间是怎样形成自己的人格,以及这个人格对他成年以后有什么影响;——关于移情 1.2 在两个人的关系之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部分是由那另一个人教会的;——关于反移情 1.3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以后,都需要学会很多自我保护机制;关于阻抗 1.4 与其他心理学派相比,精神分析的特点:

1.4.1决定论的观点;——移情、强迫性重复;早年的经历和关系决定了潜意识的活动方式,潜意识决定了人的绝大部分行为方式; 1.4.2意识―三分法‖——意识、前意识(preconsiousness)、潜意识(unconsciousness);——三者相互渐变,界限模糊,不截然可分——精分是唯一研究潜意识的学问; 前意识——活动时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稍加思考后可意识到; 潜意识——活动时和思考时都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精神分析方法引导下可被意识到; 1.5与进化论及有关演化的理论相比 进化论、进化心理学:时间跨度——数量级大(万年或百万年);关注群体;精分:时间跨度——人的一生(几十年);关注个体;涉及治疗方法;也涉及进化心理学理论; 2:流派: 2.1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 经典精分创始人和初学者;生物还原论倾向较强; 贡献:内驱力理论(力比多&攻击性); Special Note: 力比多:即性欲或性驱力,这里的―性‖不是指(或不仅指)生殖意义的―性‖,而是泛指创造、愉快、亲密、温暖等等美好―感受‖。 攻击性:即攻击驱力或攻击欲望,指具有对他人有意挑衅、侵犯,对事物的有意损毁、破坏等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泛指竞争、追求卓越、自我攻击、攻击他人、破坏社会等等。

曾奇峰--《你不知道的自己》

曾奇峰--《你不知道的自己》 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困惑也许并非是生和死,而是男和女。生死是上帝独玩的游戏,人类在其中只是被操纵的对象;而男女之间发生的故事,人类自己是主角。只要你不跟胆小的人一起去冒险,不和小气的人谈钱,不在好嫉妒的人面前自我表现,不和偏执的人发生争论,不跟老板比谁说了算,那就是很好地避开了别人的不美好了。人际交流的目的,就是要愉悦别人和愉悦自己。 希望不是物质的存在,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力量。 内心有希望的人会心情愉快,看待事物乐观,行为从容而有条理。 要做一个绝顶高手,心理状态可能比武功本身更重要。 父母可能犯的另一个错误是,跟孩子距离过近,给了孩子过多的关注和关爱。 所有的人都会在轻视他人时很迟钝,被他人轻视时很敏感。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就是这样产生的。聪明易,厚道难,既聪明又厚道更难。对一个已经很聪明的人来说,努力做一个厚道的聪明人,应该是一种更加聪明的聪明。让我们近一点吧,因为我们都互相需要,但也不要太近,近得分不清哪个是你哪个是我;或者我们互相离远一点吧,但不要远得在我们彼此需要爱的时候,听不到对方的声音。点评:关键是个度。过度接近必然导致过度排斥,这可从很多家庭成员的关系看出来:爱,爱得死去活来;恨,恨得死去活来。两者病态地纠缠在一起。 任何一个人,不管他过去和现在有什么痛苦的经历,只要他打败了曾经控制了他的强迫性重复的力量,或者说命运的力量,那他的未来也会是一部讲述英雄的故事的史诗。 从深层的动机上看,过度热衷于减肥或者患了神经性厌食症,可以是下意识地拒绝成长的表现。 一个女孩如果不希望自己“丰满”,可以被理解为拒绝在自己身上出现第二性征,也可以进一步被理解为不愿意成为母亲。 照镜子是女人自恋的铁证,追逐更高的权威、更大的成功则是男人自恋的典型表现。 小时候,我们生了病,就能够得到父母更多的关心,长大以后,我们自己不会允许自己装病,但潜意识里会留下一些希望自己生病的想法,以获得病人的“特权”。善良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能力。一种洞察人性中的恶的能力,一种把他人的痛苦完整地理解为痛苦的能力。 规则本来是应该为人类的幸福服务的,但遗憾的是,人类经常会把规则看得比人类自己都重要。点评:日本、德国是最遵守规则的,二战却是他们挑起的。遵守了某种规则,往往意味着其他规则会遭到破坏。遵守了做事的规则,就可能破坏做人的规则;遵守了做人的规则,不定就破坏了做事的规则。兼顾不容易。 父母爱孩子,这从来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该如何去爱。 人是关系的动物,关系越多,养分也就越多,成长得就会越好。但是,持久的、深入的关系却只能有一种,太多了,养分就可能变成毒药。 学任何东西,最重要的是心存高远。高远的心会覆盖人力能及的一切领域,并指引你所向披靡。 “我在活着”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还需要有人来提醒,那大约是因为自己在很多时候是在为自己之外的某些东西活着。点评:仔细思考《心经》开始五个字:观…自…在…菩萨…。自,自己;在,存在;观,观照。观自在,时时处处观照自己的存在,那他就是菩萨了。

曾奇峰精神分析 第一讲 精神分析是什么

第一讲:精神分析是什么 曾氏语录: 1. 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2. 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 3. 经典精分与新精分是平行的,两者可整合为精分理论的整体,而不是互为表里,一深一浅;或者说“力比多和攻击性的指向是关系”; 4. 精神分析的价值:育儿学&人格鉴赏学; 5. 老天对人是不公平的,它给我们的时间,不够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管是从生物学角度还是从心理学角度。但是有一点好的地方,就是我们活在21世纪初叶,在这之前,已经有无数的勇敢的和智慧的人,他们已经为我们了解更多的人性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知道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然后我们自己也保留一些探索的好奇心和能量; Note: 1:精神分析是一门怎样的学问: 三句话说清精神分析(移情、反移情、阻抗) 1.1它研究一个人在早年跟父母亲的关系之间是怎样形成自己的人格,以及这个人格对他成年以后有什么影响;——关于移情 1.2 在两个人的关系之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部分是由那另一个人教会的;——关于反移情 1.3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自我保护系统――自我防御机制(阻抗) 1.4 与其他心理学派相比,精神分析的特点: 1.4.1决定论的观点;——移情、强迫性重复;早年的经历和关系决定了潜意识的活动方式,潜意识决定了人的绝大部分行为方式; 1.4.2意识“三分法”——意识、前意识(preconsiousness)、潜意识(unconsciousness);——三者相互渐变,界限模糊,不截然可分——精分是唯一研究潜意识的学问; 前意识——活动时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稍加思考后可意识到; 潜意识——活动时和思考时都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精神分析方法引导下可被意识到; 1.5与进化论及有关演化的理论相比 进化论、进化心理学:时间跨度——数量级大(万年或百万年);关注群体; 精分:时间跨度——人的一生(几十年);关注个体;涉及治疗方法;也涉及进化心理学理论; 2:流派: 2.1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 经典精分创始人和初学者;生物还原论倾向较强; 贡献:内驱力理论(力比多&攻击性); Special Note: 力比多:即性欲或性驱力,这里的“性”不是指(或不仅指)生殖意义的“性”,而是泛指创造、愉快、亲密、温暖等等美好“感受”。 攻击性:即攻击驱力或攻击欲望,指具有对他人有意挑衅、侵犯,对事物的有意损毁、破坏等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泛指竞争、追求卓越、自我攻击、攻击他人、破坏社会等等。

精神分析145句话-曾奇峰语录

精神分析145句话 (曾奇峰语录) 1.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2.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 3.心理治疗不是治疗一个人,而是治疗一个家族链。 4.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天然的心理治疗师。 5.逆反心理是父母亲的问题而非孩子。 6.催眠是给治疗者以暗示,精神分析是挖掘潜意识的东西。 7.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使西方国家集体意识发作率降低。 8.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如果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 9.精神分析可改为与育儿学。 10.精神分析揭示了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残杀的关系。 11.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心世界向外投射的结果,而他的内心世界又是在早年的时候与其父母亲的关系中形成的。 12.人在六岁之前形成人格,六岁之后的经历是六岁前的强迫性重复。 13.移情就是一个人把他早年与父母亲的关系转移到与咨询师的关系上来。14.弗洛伊德是把神经症变为移情神经症进行治疗,而自恋性人格障碍不能移情,所以不能用精神分析进行治疗。 15.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16.永远不分析别人,只说自己的感觉。 17.越是本能的越可靠。 18.女人让自己漂亮是吸引男人的,女人让自己皮下脂肪增厚是准备生孩子的,女人让自己肥胖是对性的拒绝。 19.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20.贫穷的实质是受虐。 21.一个人早年的时候被不喜欢,就在后来勾引别人不喜欢。 22.父母对孩子不好,孩子就越来越离不开父母。 23.移情是过去的重复,是时间上的错误。

24.高考焦虑不是怕考不好而是怕考好,是害怕成功。 25.胃溃疡是内心有孤独和依赖的冲突,是“吃不消了”。 26.晕车船是因为控制性过高。 27.哮喘是内心孤独和依赖的严重冲突。 28.鼻炎是家庭控制太强。 29.乳腺癌是因为与妈妈关系不好,是对妈妈的报复。 30.在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起了很大作用。 31.回避自己的很多想法,可能是成病的原因。 32.精神化表达是从躯体-行动-图象-语言发展。 33.解释无所谓对和错,只要能整合病人的经验就是对的。 34.心理治疗是一种人造的非自然的关系。 35.说出对病人的诊断就是对病人进行贴标签暗示。 36.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 37.性的需要是追求快乐和繁殖,攻击的需要是证明比别人优秀,这是内驱力理论的两个基本点。 38.人活着就是为了寻求 39.一个人宁可在心理装一个对自己的迫害者,也不愿意自己没有关系。40.一切心理障碍都是关系的障碍。 41.每个人都倾向于活在过去,精神分析是要人们活在当下。 42.性交是用女人的存在证明自己的存在。 43.看到父母做爱留下的创伤是嫉妒和孤独。 44.性行为合理性三要素是成人、私密、自愿。(李银河) 45.自我防御机制的失败带来心理症状。 46.人一生都是超我和本我的斗争。 47.健康的人是在现实层面能够满足自己欲望的人。 48.总是让自己不平衡就容易让自己生病。 49.心理治疗就是帮助病人找个合适的理由骗自己。 50.如果一个女人叫床不好的话,她在生活中就乱叫。 51.女性的性冷淡是性压抑。 52.欲望得不到宣泄叫憋着,应该有的欲望而没有叫压抑。

2021年总经理新年贺词

2021年总经理新年贺词 仰首是春、俯首成秋,我们一起迎来2018年。值此元旦佳节之际,我谨代表九州心理的全体工作人员向一直以来支持九州心理的家人们,致以新年的问候和最诚挚的祝福!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深知,在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您的支持与鼓励,所取得的成果也都源于您的信任和参与。我们愿与您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一起期许美好的明天。 轻轻回首,九州心理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两个春秋。在过去的2018年里,九州心理陪您走过了美丽浪漫的三亚、自由辽阔的内蒙草原、神秘多彩湘西以及婉约优雅的苏州等城市的游学活动,与您一起感受心灵之旅;在过去的2018年里,九州心理举办抗挫力、nlp 学习效能、情商训练等多场青少年训练营,在过去的2018年里,九州心理开办了许多心理学界知名老师的工作坊,陪众多心理学爱好者一起成长;在过去的2018年里,九州心理成为曾奇峰精神分析网络初级班的一级代理商,在过去的2018年里,九州心理还承办了全国首条生命热线——希望24热线,和几百名湖南志愿者一同守护生命,走在生命教育的前端。在过去的2018年里,九州心理总部长沙的地面工作正如春笋般破土而出,蒸蒸日上。

一直以来,九州心理充分履行着“促进心理咨询师成长,推动心理咨询职业化,提升大众心理健康”的职责,为心理学工作者、学习者、爱好者、来访者打造共同的心灵家园而不懈努力。过去的点点滴滴都在见证九州心理的成长,每一步每一个脚印我们都用心在走。 仰首展望,2018年九州心理将与希望和爱同行,与大家共成长共荣耀。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陪您开展幸福成长之旅。在2018年,九州心理继续在yy教育频道邀请名家名师每天为心理学的学习者和爱好者提供网络公益课程。2018年1月,九州心理新的网站上线;在2018年1月,九州心理将举办台湾林昆辉老师的小团体 ___培训班;在阳春二月,九州心理陪您一路“心花路放”到活力深圳,青少年抗挫力训练营福州行,九州心理为您和孩子开启成长之 路;2018年 3月,九州心理将举办第二期希望24热线志愿者公益培训;在2018年4月,九州心理将举办童玉娟绘画和艺术表达公开课程,以及刘军(慈航)导师自由之路中级班,2018年月,九州心理将举办台湾林昆辉导师超大型团体训练营初级和中级班,2018年 6月,九州心理将举办曾奇峰精神分析地面班,以及童玉娟绘画治疗工作坊;在2018年暑假,九州心理与您同在长沙、大连、烟台、丽江、湘西等魅力城市举办游学活动和青少年训练营, 2018年9月,九州心理将举办千排手严成刚导师家排应用于生活家排工作坊;2018年10月,九州心理将举办魏广东老师的沙盘游戏认证中级

精神分析三阶段

精神分析:内驱力、客体关系和主体化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曾奇峰 造神活动是人类精神进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表面上看来,造神是制造了一个有别于人自身的客体,而实际上是人通过造神把自己作为主体从一切对象中分离了出来。人类因此获得了自我意识,因为“自我意识只有在一个别的自我意识里才获得它的满足”(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这个“别的自我意识”就是上帝或者神的自我意识。或者换句话说,造神是人类试图摆脱完全自然状态的一种努力,这一努力还为人类精神的进一步进化,也就是无神论的出现留下了伏笔。 在基督教中,神是无所不能的上帝,上帝不仅制造了人,而且还关注着人的一切活动,控制着人类发展的一些极重要的方面。对这些内容,我们可以进行另一种心理学上的解读。 所造之神的特征反映了造神者的潜意识的愿望。每一个民族的神话里都有无所不能的神,潜意识里,人是希望自己无所不能,以便能对抗自然界里无处不在的危险与灾难。但在对神的实际态度上,东西方人有着根本的不同:西方人心中的神是人永远不能企及的,没有人信基督教或天主教是为了成为上帝;而东方人的某些神则只是人的榜样,可以通过修炼把自己变成神或仙或精。 人与神的分离或者说主体与客体的分离为控制提供了条件。这类控制包括:似是而非的上帝对人类的控制;人类对环境的控制;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控制;等等。 人与神的关系就是人与自身的关系。 精神分析从根本上来说是反宗教的。但在其最基础的结构和方法层面却使用了西方的造神式的心理模型,这个模型我们称之为客体化--控制模型,亦即通过制造和分离客体的方法来凸显主体,从而达到主体控制客体的目的。精神分析在这一新的参照背景下的过程是这样的:弗洛依德试图把人的一部分精神活动从人的整体精神活动中分离出来,以便实现整体对部分的控制;他所做的主要工作是把人的部分情感客体化,为此他创造了一系列的词汇,来描述那一部分需要分离出来的情感的特征:俄底浦斯情结是人类情感的胚胎形态,人类一切情感的发端。这一发端的确定还为情感发展的线索提供了起点,从而使情感发展的全过程都置于被观察对象的地位,最终实现理性对情感的控制;潜意识也许被称为潜情感要更合适一些,弗洛依德天纵神明,连冬眠了的情感都不放过,为它取好了一个名子,以便在它从冬眠中醒来后的瞬间就用理性牢牢地抓住它。 被命名了的非理性的客体便不再仅仅是非理性的客体。因为名子是在对客体的属性进行基本的、理性的判断以后产生的,而且命名活动本身也是理性的。非理性的客体有了一个名子,就等于它有了几分理性。精神分析产生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的接纳。 在弗洛依德时代,命名活动还仅停留在针对每个个体的情感内容上,如内驱力等,这就是精神分析学说早期发展阶段的所谓内驱力理论。由内驱力理论发展到客体关系理论,是精神分析史上划时代的进步。也就是说,在客体关系理论的框架中,人际间的情感活动被命名了。如客体分离、客体丧失等等。 从弗洛依德造词的那一刻起,那些词所代表的情感就已经从我们的整体精神活动中独立了出来,变成了我们可以观察、分析和控制的对象。这就是西方人的造神模式的翻版:把自己的一部分意识活动取名为上帝,然后让这一部分监督另外一部分;表面看起来,是上帝在控制人类,而实际上是人类在借他的制造物----上帝----自己控制自己。那些被命名了的情感

曾奇峰先生依据我们精神生活的六个忠告

曾奇峰先生关于我们精神生活的六个忠告 一、这个世界,他人,还有我们自己,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理解他人的困难自不消说,即使我们本身的事情,有许多也是我们自己都不容易知道的。人们往往都喜欢相信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想、这样感觉和行动,但精神分析却坚持说,我们所想、所感觉、所做的事,有许多时候是我们所不知道、不理解的,它们受着潜意识的指挥和控制。比如(这也是曾老师在讲课中讲到的事例),做父母的拼命督促孩子刻苦学习,不厌其烦的给孩子讲学不好将来没有工作云云,以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更加不好,还产生了诸如强迫等神经症的症状。表面上看,做父母的是希望孩子好,但他们的真实思想是害怕孩子将来学不好,考不上好大学,自己没有面子,满足不了自己的虚荣心。是做父母的不愿意承受失败的焦虑,就借督促孩子学习,将这种焦虑推卸给了孩子。这是“虽曰爱之,实则害之”的典型事例。 要了解自己的内心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文明和社会的要求下,我们必然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当内心的想法与这些规则冲突时,我们习惯上的做法是将其压抑下去,以致后来连自己也不认识或不承认了。 一个人见了异性脸红,不自在,他(她)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内心里对异性产生了爱慕之情。

一位女性,总是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心,虽经过观察、考验并无实据,但却摆脱不了这种想法,实际上是她自己对某位丈夫以外的男性有强烈的爱慕,内心接受和抵抗两种情感的冲突,投射到了丈夫身上。 一位强迫症患者,是摆脱不了对于童年时代性游戏的内疚。 一对婚姻不和的年轻夫妇,潜意识里,女性总有着男方家庭等各方面条件不如自己而产生对丈夫的轻视,而做丈夫的也总有很强的自卑感,他的潜意识里试图通过对妻子全部的征服来摆脱自卑。于是他们总是争吵不断。 一个年轻女孩,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挥之不去。她害怕自己的想法,感到不可思议。她不知道,这是她生活中压力过大而在潜意识里想逃避的象征性的表达。 每一位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尤其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师),都有许许多多案例,充分说明着这一点。即使心理咨询师自己,有时也不免跌入潜意识的泥淖。我们也必须时时儆醒自己,当对来访者产生了过于强烈的爱恨等情感时,是不是我们将过去对于生活中某人的印象,投射到来访者身上? 弗洛伊德曾说过,人类的自负心理遭受过科学的三次重大打击。一次是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让我们知道了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是达尔文创立“进化论”,证明我们人类仅是动物界的物种之一,是由低等生物进化而来。第三就是精神分析,它告诉我们即使我们自己,有时也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

曾奇峰--客体关系精神分析学习笔记

曾奇峰--客体关系精神分析学习笔记 1.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2.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 3.心理治疗不是治疗一个人,而是治疗一个家族链。 4.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天然的心理治疗师。 5.逆反心理是父母亲的问题而非孩子。 6.催眠是给治疗者以暗示,精神分析是挖掘潜意识的东西。 7.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使西方国家集体意识发作率降低。 8.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如果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 9.精神分析可改为与育儿学。 10.精神分析揭示了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残杀的关系。 11.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心世界向外投射的结果,而他的内心世界又是在早年的时候与其父母亲的关系中形成的。 12.人在六岁之前形成人格,六岁之后的经历是六岁前的强迫性重复。 13.移情就是一个人把他早年与父母亲的关系转移到与咨询师的关系上来。 14.弗洛伊德是把神经症变为移情神经症进行治疗,而自恋性人格障碍不能移情,所以不能用精神分析进行治疗。 15.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16.永远不分析别人,只说自己的感觉。 17.越是本能的越可靠。 18.女人让自己漂亮是吸引男人的,女人让自己皮下脂肪增厚是准备生孩子的,女人让自己肥胖是对性的拒绝。 19.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20.贫穷的实质是受虐。

21.一个人早年的时候不被人喜欢,就在后来勾引别人不喜欢自己。 22.父母对孩子不好,孩子就越来越离不开父母。 23.移情是过去的重复,是时间上的错误。 24.高考焦虑不是怕考不好而是怕考好,是害怕成功。 25.胃溃疡是内心有孤独和依赖的冲突,是“吃不消了”。 26.晕车船是因为控制性过高。 27.哮喘是内心孤独和依赖的严重冲突。 28.鼻炎是家庭控制太强。 29.乳腺癌是因为与妈妈关系不好,是对妈妈的报复。 30.在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起了很大作用。 31.回避自己的很多想法,可能是成病的原因。 32.精神化的表达是从躯体-行动-图象-语言的发展。 33.解释无所谓对和错,只要能整合病人的经验就是对的。 34.心理治疗是一种人造的非自然的关系。 35.说出对病人的诊断就是对病人进行贴标签暗示。 36.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 37.性的需要是追求快乐和繁殖,攻击的需要是证明比别人优秀,这是内驱力理论的两个基本点。38.人活着就是为了寻求关系,是客体关系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39.一个人宁可在心理装一个对自己的迫害者,也不愿意自己没有关系。 40.一切心理障碍都是关系的障碍。 41.每个人都倾向于活在过去,精神分析是要人们活在当下。 42.性交是用女人的存在证明自己的存在。 43.看到父母做爱留下的创伤是嫉妒和孤独。

心理咨询应用理论与技术18法

油田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应用 理论与技术18法 2DVD光盘目录 1精神分析疗法 2行为疗法 3认知疗法 4家庭治疗 5团体心理咨询 6咨询心理学 7人本主义疗法 8意象对话疗法 9TA沟通分析疗法 10短期咨询 11森田心理疗法 12 NLP心理疗法 13艺术治疗 14积极心理治疗 15现实疗法 16叙事疗法 17内观疗法 18催眠暗示疗法 目录 1精神分析 曾奇峰精神分析培训-- 6天录音 丛中教授昆明精神分析培训--6小时录音 精神分析理论与个案--杨风池5小时录象 精神分析系统课程--西南师大陈安涛--19讲16小时录象弗洛伊德文集1卷--癔症研究.pdf 弗洛伊德文集2卷--性学三论.pdf 弗洛伊德文集3卷--精神分析引论.pdf 弗洛伊德文集4卷--超越快乐原则.pdf 弗洛伊德文集5卷--精神分析新论.pdf 弗洛伊德文集6卷--自我与本我.pdf 弗洛伊德文集7卷--达·芬奇对童年的回忆.pdf 弗洛姆--爱的艺术.doc 弗洛姆--逃避自由.txt 卡伦·荷妮--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pdf 卡伦·荷妮--神经症与人的成长.pdf 卡伦·荷妮--讲叙我们的内心冲突 .pdf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pdf

荣格心理学入门.pdf 阿德勒--理解人性.pd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txt 发展中的精神分析学--从荣格、霍妮到拉康.pdf 从中国精神分析年会看精神分析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苏永生 .doc 你不知道的自己--曾奇峰.txt 儿童精神分析讲座--法国教授.doc 当代精神分析治疗概念的新进展--徐钧.ppt 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申荷永教授.pdf 心理防御机制对建立信任机制的影响分析H.doc 撩开精神分析心理疗法的面纱--苏晓波.doc 李鸣教授"精神分析系统培训与督导"精彩演说.flv 精神分析145句话概要.doc 精神分析-一个面对哀伤的过程--贾晓明 .doc 精神分析案例失眠的深层原因--案例孟宪璋.doc 精神分析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苏晓波H.doc 2行为疗法 行为矫正--北京师范大学伍新春讲座13小时 行为治疗--北医:胡佩诚.ppt 行为疗法.doc 行为矫正--北京师范大学伍新春教授在线交流精彩回顾.doc 外放松训练指导语-王瑾译 .doc 放松训练引导语.doc 用橡皮筋来练习思考中断法.doc 系统脱敏法有哪些变式.doc 3认知疗法 认知心理疗法系统课程--西南师大--11讲7小时科件及录象 认知治疗举例与评论.txt 认知行为治疗.doc 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新进展.doc 合理情绪疗法.doc REBT:理性情绪行为疗法.ppt 一例抑郁症的认知疗法个案报告.doc 人格障碍的认知治疗--(美国)贝克..pdf 从外控到内控-论认知-行为疗法的形成.pdf 心理咨询中应用理性情绪治疗的案例分析.doc 怎样帮助来访者实现认知的领悟和情绪的领悟.doc 揭开认知疗法的神秘面纱.doc 理性情绪治疗法的理论与实务--_张进上.pdf 4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培训--龙迪2天录音

曾奇峰精神分析145句话

精神分析145句话-曾奇峰语录 (2012-01-30 12:09:29) 转载▼ 标签: 分类:精神分析 杂谈 1.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2.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 3.心理治疗不是治疗一个人,而是治疗一个家族链。 4.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天然的心理治疗师。 5.逆反心理是父母亲的问题而非孩子。 6.催眠是给治疗者以暗示,精神分析是挖掘潜意识的东西。 7.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使西方国家集体意识发作率降低。 8.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如果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 9.精神分析可改为与育儿学。 10.精神分析揭示了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残杀的关系。 11.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心世界向外投射的结果,而他的内心世界又是在早年的时候与其父母亲的关系中形成的。 12.人在六岁之前形成人格,六岁之后的经历是六岁前的强迫性重复。 13.移情就是一个人把他早年与父母亲的关系转移到与咨询师的关系上来。 14.弗洛伊德是把神经症变为移情神经症进行治疗,而自恋性人格障碍不能移情,所以不能用精神分析进行治疗。 15.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16.永远不分析别人,只说自己的感觉。 17.越是本能的越可靠。 18.女人让自己漂亮是吸引男人的,女人让自己皮下脂肪增厚是准备生孩子的,女人让自己肥胖是对性的拒绝。

19.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20.贫穷的实质是受虐。 21.一个人早年的时候被不喜欢,就在后来勾引别人不喜欢。 22.父母对孩子不好,孩子就越来越离不开父母。 23.移情是过去的重复,是时间上的错误。 24.高考焦虑不是怕考不好而是怕考好,是害怕成功。 25.胃溃疡是内心有孤独和依赖的冲突,是“吃不消了”。 26.晕车船是因为控制性过高。 27.哮喘是内心孤独和依赖的严重冲突。 28.鼻炎是家庭控制太强。 29.乳腺癌是因为与妈妈关系不好,是对妈妈的报复。 30.在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起了很大作用。 31.回避自己的很多想法,可能是成病的原因。 32.精神化表达是从躯体-行动-图象-语言发展。 33.解释无所谓对和错,只要能整合病人的经验就是对的。 34.心理治疗是一种人造的非自然的关系。 35.说出对病人的诊断就是对病人进行贴标签暗示。 36.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 37.性的需要是追求快乐和繁殖,攻击的需要是证明比别人优秀,这是内驱力理论的两个基本点。 38.人活着就是为了寻求 39.一个人宁可在心理装一个对自己的迫害者,也不愿意自己没有关系。 40.一切心理障碍都是关系的障碍。 41.每个人都倾向于活在过去,精神分析是要人们活在当下。 42.性交是用女人的存在证明自己的存在。

听曾奇峰面授培训心得.芳小.王雪艳

重新定义好老师的标准 --------听曾奇峰老师面授课心得体会 芳小王雪艳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家长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温柔的老师好,有人认为严格的老师更棒,有人认为知识丰富的老师是好老师……这些年,我一直认为心中有爱,教学有方法的老师是好老师。我也努力这样修炼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这两天听曾奇峰老师讲精神分析,听到童年的创伤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听到要耐心对待孩子的行为,他们行为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心理原因,耐心对待孩子才能使他们有安全感,才能使他们有时间和机会按自己的方向和速度成长。 曾奇峰老师说:“如果要给好老师一个标准的话,那只有一个,就是耐心。耐心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这句话乍听起来好像有点儿偏颇,仔细琢磨方才决得就是如此。耐心的老师会听孩子把话说完,让孩子感觉自己受到了真正的尊重;耐心的老师会允许孩子慢慢按自己的思路探索,让孩子享受到生命体验的快乐;耐心的老师会等待孩子按自己的节奏成长,让孩子的身心感受到安全和自由。这样的老师,有一颗接纳孩子的爱心,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身上的问题,处理问题不急躁。在耐心的老师面前,孩子们愿意诉说心声,能够在自己的精神胚胎指引下成长,发展和修复自己,形成完整的人格。有什么比发展完整的人格更重要呢?所以说,耐心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耐心的老师用行动诠释着内心对孩子真诚的爱,充分给予孩子爱和自由,

使孩子在被尊重的安全环境中成长。 通过这三天的学习,我反思我以往对孩子们的做法,曾经自以为运用了一些良好的教育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让孩子按照我的意愿做练习题来提高成绩。如今再回想起来,感觉自己虽然很爱孩子们,但所用的方法深深地伤害了孩子,我用自己的思想绑架了孩子们的思想。对孩子们的成绩的提升,我不应该急于求成,要耐心一些,让孩子按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自我教育,那样,才不至于给孩子们造成创伤,才有助于孩子终身的发展! 今后,我要努力做一个耐心的老师,充分尊重孩子们,让他们犹如花园中的花草树木,按照自己的生命特征开出不同的花朵,结出不同的果实,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我也已经开始踏上心灵成长之旅,追寻着幸福快乐之源,提升着生命体验的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