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创新能力教案

高校创新能力教案

高校创新能力教案
高校创新能力教案

《创新能力》教学大纲

本课属系级必修课,共28学时,每周2课时,共14周。

(第1次课)

引言

介绍开设本门课程的主要宗旨、本门课程与人才培养的相互关系、本门课程的总体框架结构,重点讲授知识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地位。(20分钟)

第1章创新与思维的发展

1.1 创新——时代前进的主旋律

介绍创新与人类社会文明史的关系,简述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及提高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15分钟)

1.2 科技思维的发展

1.2.1 古代的科技与思维

介绍古代科技的主要成就及其思维方式的特点(25分钟)。

1.2.2 近代科学革命与科学思维方式

介绍近代科学革命与科学思维方式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近代科学革命的主要标志性成果(20钟)。

1.2.3 近代科技的发展与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讲授近代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科学思维基础(20分钟)。

(第2次课)

1.2.4 现代的自然科学与现代科学的哲学问题

介绍现代的自然科学标志性成果及其发展趋势,重点讲解与现代科学相关的思维方法的主要特征和现代科学的哲学问题(30分钟)

第2章知识创新与知识经济

2.1 知识创新的内涵

2.1.1 知识创新的科学活动结构

论述知识创新与科学研究的关系,介绍科学研究的分类及特点(20分钟)

2.1.2 知识创新所属现代科学结构

讲授知识创新所属的现代科学结构,重点介绍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的辩证关系及其对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技术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20分钟)。

2.1.3 基础研究中的原始创新

介绍原始创新的特点及其意义(10分钟)

2.2 知识经济

讲授知识经济的内涵和特征,介绍相关的概念术语,重点突出知识创新与知识经济的关系(20分钟)。

(第3次课)

2.3 知识经济可能出现的前提与条件

介绍知识创新可能出现的前提与条件,论述网络技术、国家保障体系、知识创新和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关系(20分钟)。

2.4 从技术创新理论到国家创新体系

介绍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技术创新能力对国家贸易地位及其工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15分钟)

第3章知识创新能力理论框架

3.1 国家创新能力

介绍国家创新能力的内涵、核心和构成要素,讲授知识创新能力与国家创新能力的关系(15分钟)

3.1.1 我国现行创新政策与措施

介绍我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政策与措施;

介绍“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工程”的主要内容和实质;

介绍与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知识应用系统相关的各类攻关计划、发展规划及各类建设工程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性质(50分钟)。

(第4次课)

3.1.2 加强和完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新举措

探讨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25分钟)

3.2知识创新能力构成系统图

通过知识创新能力系统图介绍知识创新能力的理论框架;

简介创新基础、创新智能、创新意识、创新方法以及创新环境与创新能力的关系(20分钟)。

3.3 知识创新能力的特殊性

介绍知识创新能力的特殊性,探讨创新能力与介绍知识、传授知识所需能力的区别(20分钟)

第4章创新基础

4.1 基础理论知识

论述基础理论知识在知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知识创新中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突出数学与物理等基础科学的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对知识创新的主要意义(10分钟)

4.2 专业知识

论述专业知识在所属学科领域中知识创新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实例强调掌握高起点的最新前沿知识的重要性(8分钟)

4.3 交叉学科知识

通过实例论述交叉学科知识对于在边缘学科中获取机遇的意义,唤起学生掌握交叉学科知识的意识和主动性(7分钟)

4.4 发展知识

讨乱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及交叉学科领域中最新研究成果与知识创新的关系及掌握发展知识的重要意义(5分钟)。

第4章小结,布置思考题创新基础中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以前常说的基础理论课有何异同点(5分钟)?

(第5次课)

第 5章创新智能

5.1 观察能力

介绍科学观察方法的类型、特点和作用,重点强调观察的基本原则,提出培养提高观察能力的方法(20分钟)。

5.2 思维能力

介绍思维方法的分类和优秀的科学思维品质的特点,说明科学思维的问题性、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的内涵(15分钟)

5.3 想象能力

讨论想象在科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与作用,介绍想象的产生与检验(15分钟)。

5.4 实际操作能力

讨论实际操作能力与获得知识创新成果的关系,提高实例说明突出实验技能在知识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5分钟)

5.5 信息收集与加工能力

讨论如何获取进行知识创新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以及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如何信息面前透过现象看本质,实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遴选(10分钟)。

5.6 外语能力

强调外语能力在掌握国际知识以及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10分钟)

5.7总结、概括与正确描述科研成果的能力

讨论“善于应用科学术语、,严格遵循严密的逻辑(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关系在成果描述、总结、和概括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0分钟)。

第5章小节,布置思考题:运用观察方法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人们有时候做不到?优秀的思维品质包括哪些?为什么人们有时候做不到(5分钟)?

(第6次课)

第6章创新意识

6.1 渴求创新

讨论如何从渴求创新的三个重要内容(热爱祖国与科学、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建立起进行知识创新的强烈欲望,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12分钟)。

6.2 足够的自信

讨论如何克服面对科学进步、技术发展和知识创新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和自卑感,建立起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的强烈的自信心(13分钟)。

6.3 顽强的意志

讨论顽强的意志品质在知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强调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等因素对意志品质的影响(8分钟)。

6.4 善于发现与勇于纠正自己的不足于错误

讨论如何对待科学研究工作中的失败与错误,正确认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内涵,如何发现和正确认识失误与错误的萌芽(12分钟)。

6.5 六分把握与四分冒险

介绍科研劳动的特点,正确看待科研劳动中的分析、失败和险阻,适度把握科研劳动把握与风险的比例关系(10分钟)。

6.6 求是的态度

论述知识创新活动的真理性,用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他人与自己的科研成果,介绍科研成果的评价指标(40分钟)。

本章小节,布置思考题:科学研究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意志品质是哪些?你觉得

自己欠缺的是哪些方面?准备如何加强锻炼(5分钟)?

(第7次课)

第7章创新方法

7.1 科学归纳法

介绍科学归纳法的内容、特点和应用条件,讲授运用科学归纳法时的注意事项,重点认识科学归纳法对科学认识的指导意义(30分钟)

7.2 统计法

介绍统计法的内涵和统计规律在科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15分钟)。

7.3类比法

介绍类比法的数学模型,类比法的应用基础、应用条件和局限性,探讨类比法在科学认识中的重要作用(15分钟)

7.4 演绎法

介绍演绎法的内容和具体应用(10分钟)

7.5 综合分析与概括

讨论综合、分析与概括之间的辩证关系,综合分析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10分钟)。

7.6 反问

介绍反问的方法和应用模式(5分钟)。

7.7 用手去想

介绍“用手去想”的方法、应用场合及其作用(5分钟)。

7.8 有意识与无意识相结合

介绍科学思维中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特点、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5分钟)。

本章小结,布置思考题:为什么说科学归纳法为合理安排实验提供了逻辑(5分钟)?

(第8次课)

第8章知识创新规律的理论框架

8.1 知识创新与科学研究

探讨知识创新与科学研究的关系,科学研究的分类和根本任务(15分钟)

8.2 知识创新系统工程

讲授知识创新系统的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5分钟)

8.3 知识创新规律概说

介绍知识创新系统工程图,讲解图中各项内容的逻辑关系及其代表的思维过程(25分钟)。

本章小结,根据你自己的观察、了解与体会,来阐述知识创新规律的理论框架其社会意义与理论价值(5分钟)。

第9章课题来源于三大信息

9.1 生产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讨论如何从生产工程中发现获取科研课题的相关信息和注意事项(8分钟)。9.2 国内外科技动态

介绍从国内外科技动态获取科研课题相关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介绍科技文献的种类(20分钟)。

9.3 著作

探讨如何从著作中获取科研课题的相关信息,指出阅读科技著作时忌讳的两大毛病和阅读著作的正确方法(7分钟)。

本章小结,布置思考题:你从著作中发现过有值得研究的科研课题吗?何谓“死读书”何谓读“死”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吗?准备如何克服(5分钟)?

(第9次课)

第10章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科学划分

10.1发现问题

探讨科学问题发现的实质和过程、发现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特点(15分钟)。10.2 科研立题

介绍科研立题子系统图,讨论选题的科学依据以及选题的思维基础,详细论述课题获得的途径(15分钟)

10.3 解决问题

介绍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讨论假说上升为理论的解释性条件与预见性条件,论证实践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25分钟)

10.4 科学结论得出

介绍科学结论得出子系统图,论述科学结论得出的关键,介绍科学结论的表达方式及写作技巧(40分钟)。

本章小结,布置思考题:何谓发现问题?何谓解决问题?科研立题的5种类型是根据什么而归纳出来的(5分钟)?

(第10次课)

第11章正确进行知识创新的四大要素

11.1 要善于分析主要矛盾

分析主要矛盾在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介绍分析主要矛盾的具体做法(35分钟)11.2 建立正确的蛇行或理论模型或新概念或假说是知识创新的关键

介绍科学抽象的内涵、科学抽象的必要环节,介绍科学抽象子系统图,讨论科学抽象的过程,重点介绍设想、理论模型、新概念与假说的特征及其在知识创新过程中所表征的重要意义(30钟)

11.3 基础理论与知识创新的关系

探讨基础理论与科学抽象的关系、基础理论与提出科学问题的关系,、基础理论与解决问题的关系,论述基础理论在知识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5分钟)

(第11次课)

11.4 科学实践是检验科学理论的唯一标准

介绍科学实验的内涵,介绍科学实验子系统图(30分钟)

介绍科学实验方法的基本特点、实验方法的基本类型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技术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与程序(25分钟)。

11.4.2观察实验中的机遇问题

介绍机遇的类型、机遇产生的根源,讲授补捉机遇的方法和条件等(40分钟)。本章小结,布置思考题:为什么说科学抽象更深刻、更生动、更完全地反映着自

然?

为什么说科学抽象是通向理论道路上的主要环节(5分钟)?

(第12次课)

第12章知识创新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及其模式

12.1 知识创新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讲授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认识对实践的相对独立性、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45分钟)。

12.2 知识创新认识发展总过程的模式

介绍一项课题研究的认识过程模式、科学研究深入发展及其认识过程模式,对知识创新认识发展过程进行解析(50分钟)。

本章小结,布置思考题:如何描述知识创新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认识对实践的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钟)?

(第13次课)

第13章知识创新教育理论框架

13.1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困境与出路

剖析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典型特征,探讨教育改革的出路在于实施创新教育(15分钟)。

13.2 知识创新教育系统工程图

介绍知识创新教育系统工程图,重点讲授图中各项内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阐述创新基础教育、创新智能教育、创新意识教育、创新方法教育的实质(40分钟)。

第14章创新教育的实施

14.1 名师出高徒,教育者先受教育

从创新教育的目标出发,探讨对教育者的基本要求(20分钟)。

14.2 大学创新教育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

强调大学创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前沿性、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索性(20分钟)本章小结,布置思考题:大学创新教育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通过知识创新学课程的学习较以前有更深刻的认识吗?(5分钟)

(第14次课)

第 15 章院士思维选例

通过23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思维特色形成背景以及相应的科学成就,论述知识创新中科学思维方法形成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95分钟)。

本章小结,布置思考题:从思维科学来看,增加中国科学家的事例对培养中国年轻的科学家有何益处(5分钟)?

(第15次课)

第 16 章理学和工学知识创新的规律

16.1 共同的社会实践活动要素

讲述理学与工学具有共同的知识创新主体、共同的知识创新客体和知识创新工具

(10分钟)。

16.2 相同的知识创新能力与规律的内涵

从众多的院士思维选例中归纳概括出理学与工学的知识创新思维特色形成背景的相同点(40分钟)。

16.3 理学和工学知识创新的相异点

从科学认识对象、科学认识过程论述理学和工学知识创新的不同之处(10分钟)课程总结,布置思考题(20分钟):

①通过《知识创新学》课程的学习,你认为:从发展的视角来看,知识创新学应成为一门什么样的课:选修课、必修课、主课、“纲”上的课还是“目”上的课?为什么?

②《知识创新学》给你的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③本书的学习,你认为:哪些内容值得看?哪些内容有错误?哪些内容应增加或删减?(欢迎坦诚相见)

④《知识创新学》主要阐述了三个基本理论问题,你认为这三个基本理论对当前创新发展有何意义?

机动时间(30分钟)

(第16次课)考试(120分钟)

绪论

本部分共讲三个问题

教学目的:通过本部分的讲授,使学生从创新能力培训项目的推出、我国党和国家领导对创新的重视、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几方面理解创新的意义。

一、创新能力测评项目的推出

1、创新能力测评项目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向社

会推出的、旨在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从业能力和工作效率的培训项目。

2、人的能力分三个层次:

(1)职业特有能力;

(2)行业通用能力;

(3)核心能力。

理论与实践都证明,八大核心能力是一切从业者或将要从业者,面对社会挑战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个人成功生涯必备的基本能力。

OSTA简介:

OSTA是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英文缩写(OCCUPATIONAL SKILL TESTING AUTHORITY)。OSTA是我国劳动就业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机构。中心专门设置国外职业证书引进协调办公室专门负责外国先进职业证书方面的协调、管理工作。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署办公)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全国就业、职业培训的技术指导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的技术指导和组织实施工作。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现有员工102人,设立11个处室和2个办事机构,并负责联系2个协会。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业务上接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的指导。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中国人应具有的

八大核心能力体系,即:交流表达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提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

创新能力是核心能力之首,具有内核的作用

3、创新能力测评项目的内容是:

《创新能力测评大纲―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培训教程》、《创新能力培训复习参考资料》。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应用创新是主要内容。

4、通过创新能力培样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欲望、训练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从而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形势

(一)创新是党的十六大伟大号召

1、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全面讲述了创新意义和作用,并指出:理论创新要带动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号召大家勇于实践,锐意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源泉。”

2、党的十六大以后,全国掀起了创新的热潮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会议上讲:“努力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伟大呼唤

1、知识经济

指人类历史上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以知识创新为主要动力,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劳动者,以知识产权为主要资产,以电脑信息网络和知识库为主要工具,以知识产业为主要产业,以知识的创造、传播、交流、学习、应用为主要生产流程的社会经济形态。

2、知识经济的到来使21世纪的世界经济呈现出新情况、新问题、新难点、新热点,也是新机遇、新挑战、新的生长点。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很好的生存和发展。

三、学习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

第二部分创新的基本知识

第三部分创新思维

第四部分创新技法

第五部分课堂教学研讨

第六部分结业测试

四、作用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学生进行树立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本课程后,学生能学会从新的视角用新的思维方法观察问题,进行一定的创新设想。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可以在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或学习、科学研究中有新的提高,甚至产生发明、创造、创新成果。

创新的基本知识

本部分从例题入手,使学生感受创新,然后介绍3个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1、从感受创新的例题初步了解创新思维中发散思维的特点和应用;初步了解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思维定势影响创新。

2、通过基本概念的介绍,了解创造学的两个基本观点,懂得创造、创新并不神秘,任何人都具有创新能力,而且这种能力通过训练可以开发,增强学生开发自己创新能力的信心。

3、掌握创造、创新的概念,从熊彼特理论中懂得创新的经济学基础。

4、掌握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心。

5、了解构成创新能力的4个组成部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构成,了解创新活动来自于人的需要。

6、理解动机、意志、个性品质对创新活动的影响。特别注意培养良好的有利于创新的个性品质。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创新活动。

7、掌握不同气质的人如何在创新活动中扬长避短,组成团队创新时注意不同气质人员的搭配。

8、通过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测试初步了解自己的状况,有目的的进行改善与训练。

感受创新

例1:连接请大家想一想各种将A与B连

例2:现在解决下面的问题:

有个装满了水的杯子,请你在不倾斜杯子、不准破坏杯子的前提下取出杯中

全部的水。这是创新思考方法的非常著名的一个问题。英国学者德波诺也提到过。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Edward de Bono)

例3:下面的图是一座新建的大厦,大家看到,它的台阶是设在北面的,当然门也就开在北面了。一般大厦台阶都是设在南面的,请你说出其中尽可能多的原因(包含地理、经济、位置、外加因素等)请看一看为什么大门开在北边

例4:架桥请大家快速回答如下问题:如图河宽100米,在河的两岸有A、B两点,距离300米问在河的哪一部分架桥才可使A到B的距离最短? 当然桥不可斜着架

例5:锯木块下图是木工师傅锯下来的一块废木块,尺寸如图问其体积比1000cm3 10cm多还是少?

从以上练习中看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我们学习后有什么不同?

请大家思考:你面前有一张很大很大的正方形薄纸,你把它从中对折,厚度就增加1倍,这样折50次厚度是多少?

创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经济、政治、军事等竞争越演越烈。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不再是“地大、物

博”而是蕴藏在人们身上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那么,什么是创造、创新?人人都有创新能力吗?

二、基本概念

了解创新的原理概念,有助于遵循创新的规律提升我们每个人的创新能力。创造学有两个基本观点:

1)创造力(创新能力)人皆有之

2)创造力(创新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开发、提高。

美国创造学家所做的实验:创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创造力、记忆力与年龄的关系

(一)创造(creation)

1、定义:个体或群体根据一定的目标运用一切已知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的认知和行为的活动。(教程)

辞海中定义为: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

新华词典定义为:创立新事物。

(1)狭义:前所未有的创造,对社会有价值

(2)广义:对个人生活、学习、工作有价值,无论前人古今中外是否有过,都可以看作广义的创造。

2、创造的基本特性

1)主体性:创造的主体是人,不是神

2)新颖性任何一种创造活动都会产生(前所未有的)新成果。

3)价值性任何一种创造都是有价值的。根据价值影响的范围,可有历史性的创造、一般的创造和低层次的创造。

因此可以分为

(1)世界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计算机的发明。

(2)国家级:中国自己的卫星、原子弹、氢弹等。

(3)地区、群体级:如河北地区、北京地区的创造发明。

(4)个人:请结合学生自己的经历和实践讨论有否广义的创造成果。(二)、创新(innovation)

1、定义:创新是由人、新成果、实施过程、更高效益四个要素构成的综合

过程。是创新主体为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创造性的活动

新华词典中说创新是抛弃旧的,创立新的。创新的英语的意思是革新、创新、改革,新方法,新奇事物等。

2、熊彼特创新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美籍奥地利人)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创新的概念。他提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引进一种新产品或产品的新特性;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一个新市场;

—控制原材料的一种新来源;

—实现企业的一种新组织。

在熊彼特看来,一个正常、健康的经济,不是处于平衡状态,而是不断受到新技术的“干扰”。创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每个经济活动的长周期,都是独特的受完全不同的产业群的推动。如图

熊彼特创新浪潮加速图

3、创新与创造的共同点(教程)

4、创新与创造的差异点(教程)

创新强调人(包括科学家、企业家、发明家等);实施过程、新成果、更高效益(社会的和经济的)4个要素。创新更有目的性,通过各种要素的创造和组合产生新的有用的东西。创新有深刻的经济学基础。

创新、创造的关系

1 创新

2 创造

(三)创新能力的定义

1、定义: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强调的是:

1)创新活动是在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2)通过自己的努力。

3)创造性地提出有经济(社会)效益的改进、革新方案。

2、创新能力的特征

1)综合性(教程6页)

2)深度结合性(7页)

3、创新能力的构成(补充)

1)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2)创新技能

3)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包括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9页)

①智力包括

◆观察力智力的门户、源泉

◆想象力智力的翅膀

◆记忆力智力的仓库、

基础

◆注意力智力的警卫

组织、维持者

◆思维力智力的核心

智力与创新的关系

有关但不是完全正相关。高智高创、高智低创、低智高创、低智低创都是的。

一般的说,智力是在已知的知识范围内表现出来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在已知的基础上,探索未知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②培养创新能力应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把知识划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类知道是什么的知识(关于事实发现的知识)(know what)

第二类知道为什么的知识(关于原理规律的知识(know why)

第三类知道怎么做的知识(关于操作、控制(包括技能、诀窍、技法、方法、能力)的知识) (know how)

第四类知道是谁的知识(关于谁知道和谁知道怎样做某些事情的信息,是指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know who)

③非智力因素一般地说,除智力因素外的心理过程都可以称为非智力因素

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也有的学者把它列为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三个短语);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三感);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三心);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三性)。

如果说智力因素是创新活动的认知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是创新活动得到保证的动力系统。

◆需要与创新马斯洛需要理论

◆动机与创新

●动机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机能始发、选择、强化机能

●个体活动成效与动机的关系

一般的说:活动成效=能力×动机如龟兔赛跑的例子

●动机的产生: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等诱因效果动机与创新课题的关系

◆兴趣与创新

◆意志与创新

●定义: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和执行的心理过程。

●涵义:人的意志活动一般分为五个阶段:意向、需要、愿望、目的、行为。

●意志的表现

目的性、顽强性、果断性、自制性

◆气质与创新

创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

●气质

高级神经系统类型与气质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

强不平衡不可遏制型胆汁质

平灵活性高(活泼型)多血质

衡灵活性低(安静型)黏液质

弱抑制型抑郁质

●气质类型

●气质类型与创新

◆个性品质与创新

品质是指人的素质。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所谓创新个性品质是创新者在进行创新活动中,在能力、情操、智力、意志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创新素质。

创新者应具备的重要个性品质

●坚韧性指在行动中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努力达到即定的目标。

●探索性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都不满足于已有的认识和现成的结论。他们对蕴藏着无穷无尽奥妙的客观世界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大胆的探索精神。一般人认为很平常的现象,他们都会产生疑问。对公认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满足,喜欢寻根问底。他们不受传统文化的约束,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他们常常抓住一般人容易忽视的线索而做出重大发现。

●独立性独立性的实质就是独立思考,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立思考是优秀科学家与发明家的共同素质。

●自主性按照自己的意志,积极行动的倾向,有自信心,不迷信权威。培根说:“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爱迪生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很简单,不管怎样,我决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灰心丧气。”

●自控性这是人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的性格及意志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善于促使自己去执行已经采取的决定,并能战胜与执行决定相对抗的一切因素。二是善于克服盲目的冲动和消极的情绪。自控性还表现在不怕失败、不屈不挠。

●无私性主要表现为献身精神。无私才能冲破束缚,开拓创新。怕担风险、患得患失,任何才干都不能上升到创新的水平。

◆影响创新的不良个性品质

●从众性是指内在信念与外在言行之间的冲突。是受他人影响而使自己在认识上独立思考的能力降低。在行动上自我控制能力减弱的一种心理现象。具体表现为盲目地服从权威、盲目地服从多数、人云亦云、随大溜。

●保守性保守就是守旧,对新奇的反抗。往往表现为刻板、狭隘、固执、偏见,偏见比无知对创新的危害更大。

●胆怯、懒惰、嫉妒

胆怯熄灭人的创造动机,丧失创新热情和意志,阻碍创新想象发挥。懒惰使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古今中外一切创新的成功,都是勤奋的结晶。嫉妒对人对己都不好,破坏集体心理协调,降低集体效率。不良的个性品质都不利于创新。总之非智力因素对创新活动具有动力功能、定向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强化功能,每一位创新者,都应注意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注意克服不良的个性品质。创新是一项艰苦的探索性劳动,人们在进行创新活动时,经常会受到各种内在心理和外在环境的障碍及压力。因此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进行创造的前提。

创新思维

本部分是课程的重点,教学目的:

1、了解思维定势的各种情况,并在创新活动中有意识的努力克服形形色色

的思维定势

2、了解发散思维的概念与特征;理解流畅性是发散思维的基本特性,通过训练能在流畅的基础上培养自己发散思维的变通性与独特性。

3、了解发散思维的各种形式,熟练掌握其中的2—3种并能有意识地用于创新活动。

4、了解收敛思维的特点、作用

5、通过案例分析及训练学会准确的提出问题。

收敛思维与逻辑思维有相似之处,使学生懂得经常在问题似是而非的状况下进行学习与创新,常常产生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错误。只有弄清问题才能准确地进行创新课题的研究,才能事半功倍。

6、掌握非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实例、测试与训练初步能够运用非逻辑思维进行创新思考。

7、通过讲解与练习理解逻辑思维对创新的作用,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创新

活动。

8、掌握思维的奇妙性,只有经常把自己的思维置于有意识、自觉、不胜任的状态才能不断提出创新课题,开展创新活动。

创新思维—突破思维障碍

一、突破思维障碍

1、思维定势:思考同类或相似问题的惯性轨道,来自于心理定势。过去的思维影响当前的思维。

思维定势是一种按常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可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定势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碰到的90%以上的问题。但是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思考,不利于创造。

2、突破思维定势

在思考有待创新的问题时,要有意识地抛开头脑中思考类似问题所形成的思维程序和模式敢于开发新思路。我们在进行创造活动时,要有意识地抛开以往思考这些问题时的习惯(思维程序和模式),警惕和排除它对寻求新的设想所可能产生的束缚作用。思维定势有习惯定势、经验定势、权威定势、书本定势等。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我们通过实例及练习来了解。

二、思维定势类型

1、经验(习惯)定势

请以最快的速度最简便的方法用给出的容器量出水的数量

序号空量杯的容量ml 要求量出的水的数量

A B C D 公式

1 21 127 3 100 B-2C-A=D

2 14 16

3 25 99 B-2C-A=D

3 18 43 10 5 B-2C-A=D

4 9 42 6 21 ?

5 20 59 4 31 ?

6 23 49 3 20 ?

7 15 39 3 18 ?

2、权威型

案例:以亚里士多德的话为权威木星的卫星

3、从众型

案例:1999年5月16日下午,深圳赛格广场摩天大厦事件。

5月16日下午3时许,在建中的深圳赛格广场摩天大楼下,不知谁突然惊呼一声:“大楼要倒了!”顿时,大街上数千行人,商场中的店员顾客,纷纷争相奔逃。马路上的各类车辆慌忙冲闯,乘客跳车翻越栏杆而逃,交通秩序乱作一团,有人当场被撞倒受伤——数千人狂奔,始因何在?第二天,深圳的报纸发表消息说:这决不是因为“豆腐渣工程”作怪,而是因近两天深圳天气格外晴朗且风大,空中云彩快速飘移,290多米高的赛格大楼周围又无其他参照物,在飞驰的云彩背景中给人造成了大厦将倾的错觉。行人中有突见此情状者,不假思索,脱口发出了这一惊天动地的呼声。其他行人莫辨真假,随同逃奔者如织如流。

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国人的地震知识太贫乏了。蓝光闪过之后,有压在废墟中的群众得救后,第一句话便是:“解放军同志,要给我们报仇啊!北极熊扔原子弹了!”这显然是把不同性质的能量释放混为一谈了。

练习:毛虫实验

法国的自然科学家们曾经把一群毛虫放在一个盘子的边缘,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头尾相连,沿着盘子排成一圈。于是,这些毛虫开始沿着盘子爬行,每一只都紧跟着自己前边的那一只,既不敢掉队,也不敢独自走新路。他们连续爬了七天七夜,终于因饥饿而死去,而在那个盘子中央就摆着它们喜欢吃的食物。

你也许会讥笑毛虫的呆板与愚蠢,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有时也会犯同样的错误。 大家一起讨论问题,当你的观点与其它人不同时,即使自己是对的,是否也感觉不妥,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随大流”;参加活动,为了和大家保持一致,你是否选择了“委曲求全”;周围的许多同学都在谈恋爱,你是否认为自己如果不找个异性朋友谈谈,就显得没有魅力……

当我们个人的感觉与大多数人不一致时,为了使自己不被别人认为“标新立异”,常常放弃自己的看法而接受大多数人的看法,这种个人在群体的压力下,心理与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从众。

不是这样吗?我们总是倾向于相信多数,认为多数人的行为和意见是正确的而怀疑自己的判断。

这种从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遵从一定的规范,形成一致的行为,完成群体目标。但它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它倾向于形成标准统一的行为模式,排斥与众不同,因此,有时会窒息我们创新精神,也不利于我们个性的发展。

试想一下,如果你遇事缺乏主见,总是人云亦云,表现出过分的从众倾向,那就必然会阻碍自己的发展。

4、书本型

案例:书52页关于“人的大腿骨是弯的”的例子

在西方是盖仑,他的威望是强盛了近1500年,以至当他的解剖书描述与尸体实际情况不一样时,人们就解释说是因为现在的人与盖仑时不一样了,如盖仑说人的大腿骨是弯的,可尸体解剖却发现是直的,于是人们解释说是后人穿裤子把大腿骨穿直了。那时的医学教授干的最大的事是把盖仑的书抠到海枯石烂、山穿水尽;最经典的是两个著名教授分别在学术刊物大打论战,引用盖仑的话来证明马有几颗牙————却没有人会想要找一匹马去数一下!

练习:请同学自己举例说明破除书本型定势

5、自我中心型

案例:书53页张飞和诸葛亮的故事

练习:讲解军令在传递中,请同学传一句比较复杂、模糊的话看最后结果。6、其他类型(自卑型麻木型偏执型等)

(书54—55页)

突破思维障碍综合举例

例:①狐假虎威

②某市友谊商店卖翡翠戒指

在某友谊商店里,一对外商夫妇对1只标价8万元的翡翠戒指很感兴趣。售货员作了些介绍后说:某国总统夫人也曾对它爱不释手,只因价钱太贵,没买。

这对夫妇听了此言,欣然买下。顾客的购买动机不尽相同:有讲究“实惠”的,有追求“奇特”,还有出于“炫耀”、“斗胜”的。显然,在售货员的刺激下,这对夫妇以此表明自己比总统夫人更阔气。

③国外某机场乘客取行李

④日本东芝公司卖电扇

比尔·盖茨说:“好的创意如原子裂变,每一盎司的创意都会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润。”前几年,有个人卖一块铜,喊价28万美元,好奇的记者一打听,方知此人是个

艺术家。不过,对于一块只值9美元的铜来说,他的价格是个天价。他被请进电视台,讲述了他的道理:一块铜价值9美元,如果制成门柄,价值就增值为21美元,如果制成工艺品,价值就变成300美元,如果制成纪念品碑,价值就应该值28万美元。他的创意打动了华尔街一位金融家,结果那块铜最终制成了一尊优美的胸像——也就是一位成功人士的纪念碑,最终价值为30万美元。从9美元到30万美元之间的差距就是创造力的价格。

打破常规,不按常理出牌,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创意,也会产生非凡的效果。

日本东芝电气公司的一个小职员一个不太起眼的创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实例。日本的东芝电气公司1952年前后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尽了办法,依然进展不大。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当时的董事长石板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在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自然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成为浅色。这一建议引起了石板董事长的重视。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几十万台,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都是一副统一的黑色面孔了。

此实例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只是改变了一下颜色,大量积压滞销的电扇,几个月之内,就销售了几十万台。这一改变颜色的设想,效益竟如此巨大。

创造力是最珍贵的财富,如果一个人具有这种能力,就能把握生活的最佳时机,从而缔造出伟大的奇迹。

⑤苏美火箭上天竞争

⑥李嘉诚经商

练习:

一个人用600元买了一匹马,以700元卖了出去,又用800元买了回来,以900元卖了出去,请问他赚了多少钱?

如果他身上本来就有800元

他拿出600元买马他就剩下200元和马

他以700元卖出他身上就有900元

再拿出800元买马他就剩下100元和马

再以900元卖出他身上有1000元

最后他赚了200元

创新思维—发散思维

一、发散思维(75—79)

(一)定义、特征、形式

1、定义:从一个问题(信息)出发,突破原有的圈,充分发挥想象力,经不同途径,以的视角去探索,重组眼前的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信息,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请想象风吹散沙的情景。

2、特征

1、流畅性发散思维“量”的指标

2)变通性发散思维“质”的指标

3)独创性发散思维的本质

下面请思考一个问题:

如何在一块土地上种4棵树,使每两棵树之间距离都相等?

3、发散思维形式举例

1)立体思维

思考问题时跳出点、线、面的限制,立体式进行思维。

立体绿化屋顶花园增加绿化面积、减少占地改善环境、净化空气。

立体农业间作如玉米地种绿豆、高粱地里种花生等

立体森林高大乔木下种灌木、灌木下种草,草下种食用菌

立体思维和平面思维

立体渔业网箱养鱼充分利用水面、水体立体开发资源煤、石头、开发产品你还能想出什么样的立体思维形式?

2)平面思维以构思二维平面图形为特点的发散思维形式如用一支笔一张纸一笔画出圆心和圆周.这种不连续的图形是难以一笔画出的。

逆向思维

3)逆向思维(56—58)

背逆通常思考问题方法的一种思维方式。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叫做反向思维。因为客观世界上许多事物之间是可逆的。

如:化学能能产生电能据此意大利科学家伏特1800年发明了伏打电池。反过来电能也能产生化学能,通过电解,英国化学家戴维1807年发现了钾、钠、钙、镁、锶、钡、硼等七种元素。

逆向思维

如说话声音高低能引起金属片相应的振动,相反金属片的振动也可以引起声音高低的变化。爱迪生在对电话的改进中,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

逆向思维

社会科学方面,在新技术革命以前,生产的需要带动技术与科学的发展,而现在科学技术占领先地位,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决定生产的发展。再比如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实行计划经济的体制,各企业生产与销售的关系是以产定销,产品决定市场,生产什么卖什么。而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企业以销定产,市场决定产品。需要什么生产什么。

逆向思维举例

毛姆宣传自己的小说

尼加拉瓜首都美洲银行大厦抗震

有“预应力混凝土先生”美誉的林同炎创立的“预应力混凝土”理论,开创了世界工程建筑新的里程碑。他于1967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第一位亚裔院士;199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72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是国际建筑界公认的同时代最伟大的结构工程师之一。1972年12月23日,尼加拉瓜首都马拉瓜发生强烈地震市中心511个街区成为一片废墟,惟独屹立着林同炎建造的一座18层、61m高、四筒相连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美洲银行大厦。如今这座建筑被认为是抗风抗震设计的典范,因为它非常好地兼顾了地震和风对结构作用时的相互影响。他设计的莫斯康会议中心,被誉为是“结构计算的奇迹,也是视觉的奇迹。”

那么如何进行逆向思维呢?

(1)就事物依存的条件逆向思考,如小孩掉进水里,把人从水中救起,是使人脱离水,司马光救人是打破缸,使水脱离人,这就是逆向思维。

(2)就事物发展的过程逆向思考

如人上楼梯是人走路不动,而电梯是路走,人不动。

(3)就事物的位置逆向思考如开展假如“我是某某”活动

(4)就事物的结果逆向思考

据说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从前有个农夫,死后留下了一些牛,他在遗书中写道:妻子得全部牛的半数加半头;长子得剩下的牛的半数加半头,正好是妻子所得的一半;次子得还剩下的牛的半数加半头,正好是长子的一半;长女分给最后剩下的半数加半头正好等于次子所得牛的一半。结果一头牛也没杀,也没剩下,问农夫总共留下多少头牛?长女既然得到的是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结果一头都没杀,也没有剩下,那么,她必然得的是:1头。

次子:长女得的牛是次子的一半,那么,次子得的牛就是长女的二倍,2头。

长子:次子得的牛是长子的一半,那么,长子得的牛就是次子的二倍,4头。

妻子:长子得的牛是妻子的一半,那么,妻子得的牛就是长子的二倍,8头。

把4个人得的牛的头数相加:“2+4+8=15可见,农夫留下的牛是15头。

在商业营销运作中,也常有逆向思维应用:

如做钟表生意的都喜欢说自己的表准,而一个表厂却说他们的表不够准每天会有1秒的误差,不但没有失去顾客,反而大家非常认可,踊跃购买;

用8根火柴作2个正方形和4个三角形(火柴不能弯曲和折断)。

侧向思维

4)侧向思维(旁通思维)

当思考主路受阻时,从与问题相距较远的事物中受到启示,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当一个人为某一问题苦苦思索时,大脑里形成了一种优势灶,一旦受到其他事物的启发,就很容易与这个优势灶产生相联系的反映,从而解决问题。

例1 法国农学家安瑞·帕尔曼切把土豆从德国引种到法国时,采用的就是侧向思维侧向思维

1587年,奥地利植物学家C·克劳萨斯从意大利得到马铃薯块茎,次年将其种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植物园,作为观赏花卉。17世纪初,欧洲人渐渐注意到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并把它作为宫廷内的美味珍馐。直至1756年,马铃薯才开始成为平民食品。

雷诺兹圆珠笔

我们所用的圆珠笔最早是由一对匈牙利兄弟拉德依斯拉奥·丁·拜罗和奥尔发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产品在南美的阿根廷正式生产。战后,一位叫雷诺兹的美国商人从阿根廷带回了这种圆珠笔。雷诺兹也想制造、销售这种圆珠笔,但又怕侵犯拜罗的专利权,于是想在拜罗发明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研制出更新颖的圆珠笔,也避免与拜罗的专利发生冲突。在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分析后,雷诺兹发现拜罗的圆珠笔并不是纯粹的新东西。早在1888年,美国人丁·劳德就提出了这种笔的构造,还获得了相应的专利。拜罗兄弟的圆珠笔只不过是对劳德圆珠笔的深化和完善。雷诺兹则想在拜罗的基础上再来一次飞跃。他没有简单地机械地模仿,而是找到了精于专利的律师,经他同律师研究分析后,发现拜罗的专利权项主要是保护活塞式笔芯,这种结构也易导致墨水外漏,这就给雷诺兹的想法提供了新的思路。他克服了拜罗专利的缺点,成功地搞出了靠重力输送墨水的圆珠笔。可见,“人无压力轻飘飘”,雷诺兹在担有侵权风险的情况下为自已设置背水之阵,促成自己必须研制出有别于原专利、更具创造性、新颖性的圆珠笔,最终如愿以偿获得成功

狄更斯钓鱼

狄更斯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他喜欢钓鱼,钓鱼对他来说是最好的休息。

有一次,狄更斯正在聚精会神地垂钓。忽然一位陌生人走到他的身边问道:“怎么,你在钓

鱼呀?”狄更斯直了直腰点头回答:“是的,今天钓了半天没钓到一条鱼,可昨天也是在这个地方,却钓了15条鱼啊!”“真的?”陌生人说:“你可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这里管鱼的,这里禁止钓鱼!”说完陌生人掏出纸要写罚款单。狄更斯连忙反问:“那么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作家狄更斯,我说我钓了15条鱼你不能罚我的款,因为虚构是我的职业。”陌生人耸了耸肩很无奈。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强盗面前

热闹非凡的生日晚宴,直到凌晨两点才结束。“夜深了,你这么孤身一人赶回家,我们可不放心。要不,让我们送你回去吧。”朋友夫妇热情地招呼车辆,要一起送阿加莎·克里斯蒂回家。

“谢谢,你们也很累了,不用送了。况且,我本就是个侦探小说家嘛,难道还会怕盗贼吗?”阿加莎-克里斯蒂笑着拦住朋友夫妇,匆匆地上路了,这位英国女作家确实写过数十部长篇侦探小说,如《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等,塑造了跟著名侦探福尔摩斯一样驰名全球的侦探英雄的形象。可是,谁会料到,这天晚上,她本人也真地遇到了抢劫案。

她独自一人走到那条又长又冷清的大街上,突然,从一幢大楼的阴影处,直冲出一个高大的男子,那人手持一把寒气逼人的尖刀,向阿加莎·克里斯蒂扑了过来。阿加莎-克里斯蒂知道逃是逃不了了,就索性站住,等那人冲上来。

“你,你想要什么?”阿加莎·克里斯蒂显出了一副极害怕的样子问。

“把你的耳环摘下。”强盗倒也十分干脆。

一听到强盗说要耳环,阿加莎·克里斯蒂紧锁的眉头舒展了。只见她努力用大衣的领子护住自己的脖子,同时,她用另一只手摘下自己的耳环,又一下子把它们扔到地上说:“你拿去吧!那么,现在我可以走了吗?”

强盗看到她对耳环毫不在乎,而只是力图用衣领遮掩住自己的颈脖。显然,她的脖子上有一条值钱的项链。他没有弯下身子去拾地上的耳环,而是重新下达了命令:“把你的项链给我!”

“噢,先生,只是它一点也不值钱,给我留下吧。”

“少废话,动作快点!”

阿加莎·克里斯蒂用颤抖的手,极不情愿地摘下了自己的项链。强盗一把抢过项链,飞也似地跑了。阿加莎-克里斯蒂深深地舒了口气,高兴地拾起了刚才扔在地上的耳环。

原来,阿加莎·克里斯蒂保护项链是假,保护耳环是真,她刚才的表演不过是为了把强盗的注意力从耳环上引开而已。因为,她的钻石耳环价值480英镑,而强盗抢走的项链,是玻璃制品,仅值6英镑10先令。

【活学活用】克里斯蒂的勇敢和机智成功地保护了自己。这里,她运用神态、语言、动作逼真地演了一出好戏,让人不得不佩服她。

人这一生。谁能不说说呢?尤其在一些非常时刻,善意的说谎“使诈”可以让自己和他人免于被伤害,绞尽脑汁“使诈”有时真地很必要。

5)横向思维

相对于纵向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形式。纵向思维是按逻辑推理的方法直上直下的收敛性思维。而横向思维是当纵向思维受挫时,从横向寻找问题答案。正象时间是一维的,空间是多维的一样,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则代表了一维与多维的互补。最早提出横向思维概念的是英国学者德博诺。他创立横向思维概念的目的是针对纵向思维的缺陷提出与之互补的对立的思维方法。在他所写的《新型的思维》一书中,用一个虚拟的故事阐述了横向思维产生的新设想、新效果的作用。

例1我国茅台酒参展的例子

例2利用黛安娜和查尔斯王子结婚盛典的机会赚钱的例子。

例3竹禅和尚画观音《艺苑趣谈录》,

一位名叫竹禅的和尚游北京,被召到宫中作画。慈禧太后下了一道圣旨,让画家用一张5尺长的宣纸画一幅身高9尺的观音菩萨像。这下难坏了宫里的画家们,只有竹禅和尚画出的观音符合慈禧的要求。原来他画的是观音在弯腰拾净水瓶中柳枝的像,观音如果直起腰来恰

好是9尺。

材料中的宫廷画家用固定的模式思维,自己限制住了自己。而竹禅和尚能突破定势,从而获得了成功。

请以“突破定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晚清一位和尚画家竹禅被召进宫作画。那时宫里画家众多,各有所长。慈禧命在五尺宣纸上画一幅九尺高的观世音菩萨站像,画家中无一人敢出来接旨。只见竹禅磨墨展纸,一挥而就。众人一看,无不惊奇叹绝,心悦诚服。原来,竹禅画的观音和大家常画的并无多大差异,只是把观音画成了弯腰在拾净水瓶中的柳枝,如果观音直起腰来则正合九尺。此画传到了慈禧手中,连连称善,自愿受法出家。据说后来李莲英等称呼慈禧为“老佛爷”,就是由此开始的。

宋代画院有一次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叫画家们作画。许多人都考虑如何表现酒家,在画面上画出楼阁、人物,唯独一名叫李唐的画家不然。他根本没有花很多功夫去画那个酒家,只是画出桥头竹丛中挑出书一“酒”字的帘子,结果其画胜人一筹。他把酒家“藏”在竹丛之中,不仅在表现手法上以简胜繁、以拙藏巧,而且十分扣题,深得诗句中“竹锁”的意趣,也使欣赏者收到“见丹井而如逢羽客,望浮屠而知隐高僧”的艺术效果。

再如,以“踏花归去马蹄香”诗句为题的画。这句诗重点是花香。绘画本是诉之于视觉的造型艺术,而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花香通过画面表现出来,当然是很困难的事。因此,这幅画的难度显然要比第一幅大得多。一个高明的画家超越一般人所画的达官显贵、文人仕女骑马在花丛中穿行的构思,只是通过一匹奔马,几只追逐马蹄的蝴蝶,就使人感到春风拂面,花香袭人,诗句的意境全面托出。

再看齐白石的名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这是齐老九十一岁高龄时,作家老舍来拜访,引用清人查初白的一句诗“蛙声十里出山泉”作为画题,请老人作画。这句诗虽然明白晓畅,但它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它不仅描绘了环境和季节,还录制了声音。要表现出规定好了的“山泉”的背景,要在尺幅纸上表现出“十里”的巨大空间,特别是还用视觉艺术的绘画来表现观众听觉感受的“蛙声”,这无疑比前两幅画难度更大。

可是,大师毕竟是大师,齐老思考了几天,终于匠心独运地创作了一幅杰作:一幅四尺长的立轴,画面上一片急流,从长满青苔的乱石中泻出,几只逗人喜爱的小蝌蚪在流水嬉戏,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高处抹上几笔远山。这远山、乱石、流水、蝌蚪,蕴含着画家巧妙而深湛的构思——画面上虽没有半只青蛙,但人们从这生气勃勃的蝌蚪想象得出,蛙声正伴着泉声奏出了迷人的交响乐,这沛然而下的山泉,蜿蜒流转,流到哪里就把蛙声带到哪里,这岂止是表现了“十里蛙声”,人们完全可以想象到二十里、三十里……

宋代画院的考试中,类似上述“竹锁桥边卖酒家”的巧思还有不少:

“野渡无人舟自横”——有的画一只空船系在岸边,有的画一只鸬鹚站在船头,有的画一只乌鸦栖在船蓬上张口刮叫。唯有一人与众不同,他画的是一个船工坐在船尾正吹着横笛,任小船在水中漂游。以撑船之人的“有”来强调渡河之人的“无”,又以渡河之人的“无”来烘托撑船之人的寂寞与闲适,不惟有景,而且有情,自是他人之构思所无法匹敌。

“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取第一名者也与众人争画明月栖鸟,他只画了人:草木荒凉之地,月影朦胧之时,身陷胡地的苏武,梦想归汉。此画含意深长,正暗合杜鹃啼血之意。

横向思维的几种方式

(1)横向移入如电报信号衰减问题,把其他领域的好方法(驿站)移到本领域来。如越南人阿汉开饭馆的例子。

(2)横向移出把本领域的成功方法移到其他领域去。如法国细菌学家巴斯德消灭或隔离细菌,就可以防止酒、肉汤变质。李斯特把巴斯德的理论用于医学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因素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粗浅探析。【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方式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

高校协同创新研究(3篇)

高校协同创新研究(3篇) 第一篇: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摘要: 本文结合云技术深入发展的科技背景,主要以高校视角探讨目前协同创新存有的问题,并研究云服务环境下协同创新过程中高校对于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的整合优势,形成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从而为实现多方深度合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云服务;高校;协同创新 1引言

协同创新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其价值核心是 知识增值,是以协调融合高校、科研单位、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 构等多方主体的资源优势,从而共同创造价值的过程。随着云技术的 出现与发展,诸多领域都建立了基于云计算的优势平台和应用服务, 并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将云计算技术引入产学研领域也是势在必行。 基于云服务环境下的协同创新可以提供加速资源汇聚、提炼创新要素 的高效整合平台,进而突破协同创新多主体间的原有壁垒,充分激发 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潜能与活力,实现多方的有益深度合作。因此,随着基础实施环境发生的根本改变,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内容 延展性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协同创新中高校作为协 作主体所存有的问题,探讨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协同创新给高校参与方 所带来的机遇与优势,并就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形式与内容 展开研究。 2研究现状 在美国,SIMtone特意推出了“通用云计算服务”,专业面向教 育领域,学生通过瘦客户端、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终端可以接入云服务,计算资源和硬件设施维护由云服务供应商提供。Google公司从经 济性出发,为学生提供软件定制SaaS服务,部分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电子邮件等学生可免费使用1。在国内,基于云技术的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也是当前教育科研领域的热点。鲁若愚、朱卫杰对云服务环境下 的协同创新形式进行了界定及比较,总结了基于云技术的创新模式特点:依靠云创新环境,整合云创新资源和产生云创新成果2。叶伟巍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我国产学研的协同静态机制和动态演进机制,并研究 相对应的政策激励效果3。陈劲提出基于整合维度、互动强度探索构建

最新 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分析-精品

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分析 一、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机制问题 (一)缺乏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目前高校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主要以高校为主,尽管高校的科研人员有将学术成果转化成产品的愿望,但由于高校自身缺乏成果转化的资金实力,而且也不具备开拓市场的优势,加上高校的评价体制也没有为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开展协同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因而以高校为主的协同创新模式难以提供有效的资源。另一方面,对于协同发展的又一重要主体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由于高新技术创新需要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因而在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和勇气开展科研创新,再加上我国风险投资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企业主动开展协同创新的意识与动力不足。因此,当前高校与产业集群中各类主体普遍缺乏协同创新的动力,急需解决协同创新动力机制问题[2]。 (二)缺乏有效的人才供给机制当前,协同创新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人才培养的梯度、层次及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各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难以培养出行业需要的各种创新型人才,对产业集群人才支撑力度孱弱。另外,由于大学、政府、企业之间缺乏完善的公共信息交流平台,信息交流和共享的机制不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供给客观上存在产学脱离的问题。 (三)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尽管高校与产业集群都认为需要开展协同创新,实现互动共赢,但目前的合作还处于技术转让、合作开发等较低层面,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不能够根据双方的投入程度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影响了双方共同合作的积极性。这是导致协同合作难以持续开展的重要原因。 (四)缺乏政策及法律法规保障机制由于国人重情感轻制度的传统习俗,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缺乏科学、详细的政策、法规、制度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高校习惯了被动服从,产学研合作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活动迈入深度合作和发展阶段的时候,还会涉及风险投资、风险分担、利益分配等问题,这方面的体制机制也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 (五)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高校与产业集群开展协同创新活动,二者合作的目标、层次、效果及收益都很少得到相关部门的科学评价,没有科学的评价,就难以进行有效的激励,协同合作的持续和深入开展便存在诸多潜在的问题。 (六)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机制政府部门的介入是协同创新顺利开展的重要维度,是影响自组织系统运动发展的重要序参量,加强政府的有效监管是提高高校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效能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政府管理两极化现象严重,要么管得过死,使各类机构都不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意愿开展自由合作;要么疏于管理,不能及时有效地协调和解决高校与企业之间由于利益分配、风险分担

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成效、问题及协同创新

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成效、问题及协同创新 摘要:高校与企业、工程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是协同创新的重要路径,是大幅度提高国家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文章旨在阶段性地总结中国高校实施联合培养研究生以及培养研究生所取得的成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挑战,为今后如何更好推进协同创新与发展提出了参考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博士生;联合培养;协同创新 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同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体现了科技、人才和教育三方面的发展与改革,推动双方的强强联合、深度合作和协同创新,是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了及时了解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发展状况,“高校与冶金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研究”课题组在钢铁研究总院、有色金属研究院等42家研究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7份。现将高校与企业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高校与企业协调创新提出建议。 一、联合培养博士生的主要成效 (一)我国当前博士生联合培养的背景及规模 为推动工程研究院所和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探索高层次创新型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在中国工程院研究生教育委员会的组织、推动下,2010年教育部开展了工程研究院所与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和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发﹝2010﹞4号)。2011年,教育部将“完善高等院校和工程研究院所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列为年度主要工作之一, 13家单位加入联合培养的试点范围,当年度专项招生计划为210名,是2010年的2.4倍。2012年,专项招生指标达到412名,是2011年的将近两倍。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参与联合培养试点工作的工程科院所和高校的数量在稳步增长,学科专业的范围随之逐步扩大,同一单位的合作方也实现适度增加,联合培养总体上体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 (二)联合培养博士生呈现出的特点 对于理工科特别是工程科学领域的研究生而言,研究生培养包括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实践环节应贯穿于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之中,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其培养的核心,其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培养过程以实践操作为主要方式,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研究生,以产学研结合形式牵头承担了大量国家课题和企业课题,这些课题往往涉及企业生产设计、流程优化改造、产品品种品质等诸多领域。研究生论文选题基本来源于这些科研课题,论文内容往往就是科研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学术性和实用价值;第二,所授专业知识与工作领域的对应性很强,在行业内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承担了大量国家课题和企业课题,经费充足。这些课题往往都是以市场为导向,具有前沿性、战略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特点,用于解决行业关键性、共性的技术问题或企业生产工艺、产品品种质量等实际问题,科研成果直接面向市场,应用性较强,转化速度较快;第三,很多定量研究的内容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求更高。通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请表-仲鹏飞-高校协同创新战略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与共享研究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武汉理工大学 成果科类:教育学(0401) 申报等次:二等奖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 (一)体育教学体系创新 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出协同创新的教育理念,在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技术应用与网络平台建设、管理创新、质量保障与监控等方面进行共建共享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大学体育课程鲜明的身心健康教育特色,推出了教育理念、制度创新、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学习方式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普通高校具有良好的引领和示范效应,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二)体育教学资源创新 实现了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课程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五大共享,延长了学习时间、跨越了地理空间,争取了优势教学资源,用互联网搭建大学体育网络教育平台,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健康、保健与健身处方大学体育教学体系;建立并实施动态模式的大学体育课程评估体系与监督机制,从教材建设、教学效果、场地条件等方面入手,由学生、同行和专家进行量化评价,对大学体育校本教程的开发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体育文化传承创新 成果名称: 高校协同创新战略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与共享研究 完成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仲鹏飞 副教授 体育部 580 总体规划、项目设计 刘忆湘 教授 体育部 320 计划实施、教学实验 胡启林 副教授 体育部 320 项目指导、搜集资料 王 玲 教授 体育部 450 政策咨询、审定报告 张 伟 副教授 体育部 480 教学实验、数据分析 樊晓东 副教授 体育部 450 资料搜集、数据分析 张君梅 副教授 体育部 440 教学实验、搜集资料 熊米娜 讲师 体育部 460 教学实验、资料查询

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类型: XXXX协同创新中心 实施方案(试行) 主管部门(公章): 牵头单位(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二O一年月日

信息表

概述(2000字内) 1.建设背景 2.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3.前期培育组建情况 4.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 5.预期成效与社会贡献 一、建设依据、背景与意义 1.1协同创新方向选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2该方向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1.3我国在该方向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 1.4开展协同创新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二、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2.1近中期发展目标 2.2整体发展思路 2.3重点建设任务 三、申报基础与培育组建情况 3.1牵头和主要参与单位的已有基础与影响力 注:在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基础和代表性工作 3.2协同创新体的基本形式、主要构成与任务分工 3.3已开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主要措施 3.4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3.5创新要素的汇聚情况 注:包括国家级或教育部重点平台、基地整合,现有用房、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后勤保障等基础条件 3.6已获得的相关支持情况 3.7前期培育取得的其他主要成效 四、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 4.1新的机制体制改革计划与措施 4.2拟开展的主要研究计划与重点任务安排

4.3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计划 4.4新的资源汇聚计划与措施 4.5实施周期与年度计划安排 五、中心组织管理保障与政策支持 5.1组织机构与职责 5.2管理运行方式 5.3骨干人员介绍 六、政策支持与保障 6.1已建立和落实的相关配套政策与措施 注:包括部门、行业、地方、高校等已给予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以及已有的各类国家级基地和教育部平台等 6.2希望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 七、经费需求与筹措方案 7.1总体经费需求与测算依据 7.2经费筹措及落实情况 注:部门、行业、地方、企业、985工程、211工程以及高校自筹和其他方面的投入等 表1: 7.3专项经费总体使用计划 注:须扣除筹措经费中可解决的部分后,详细说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总需求和使用计划、年度需求和使用计划以及协同创 新体间的分配计划等。 八、预期成效 8.1科技产出 8.2人才培养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e9109944.html,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田雪 来源:《教育界·下旬》2016年第09期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成为提高高校竞 争力与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高校的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也彰显着高校的发展生机。高校是培养高端专业人才的基础,更是各个领域创新成果的产生地。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用丰富的科技创新成果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让技术转变成为生产力,为社会进步而服务。 【关键词】高校创新力科技现状发展 一、引言 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就是高校师生的整体创造力。积极利用高校内的各项教育资源创造新的技术与成果,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与研发创新型技术、成果的重任。我国大部分科技研究人员都工作于高校,产生于高校,高校是创新型人才的聚集地。明确高校的创新优势,认清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前景,才能让高校的教育作用呈现出来。 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状分析 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无论是创新性论文还是创新性科技成果,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存在问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成果不佳,主要受以下几点原因影响。 (一)高校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不优 目前,社会上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聘难两大问题,两大问题同时出现证明高层次人才数量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科技人力资源的配置有问题。高端人才的流失,影响了高校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的配置。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只有极少部分留学之后选择回国,回国发展的高端人才数量更少。高校中缺少关于创新的高端科技人才,会影响高校的科技创新教育质量。除了人力资源,我国高校的科技研究设备配置也存在一些问题。教育条件的改善,让大部分高校都有充足且先进的科学仪器,但部分高校没有正确使用科技创新仪器,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二)高校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有待优化 在传统科研理念的影响下,SCI核心论文是评价科研人才科研能力的重要依据。在这一标准的要求下,很多高校的科研人员过于重视短期科研利益,希望在短时间内写出核心论文,以此获得个人级别调整与工资待遇提高的福利,也就是说,科研创新成果与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

军工科研院所与高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模式研究

军工科研院所与高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模式研究 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驱动力,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在当今时代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一种新的组织范式。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军工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协同创新作用,本文就军工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协同创新理论基础、驱动因素及理论体系分析和研究,提出模式设置的一般规则、结构及运行基本规则等。 标签:军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协同创新;模式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1912年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概念,经过世界范围内生产关系的变化和生产力的革新与进步,已经证明科技创新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整体水平的战略支撑。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焦点就是科技水平的竞争,因此国家发展必须要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地位。 较多的科技创新研究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内部通过各自设立的研究机构、依靠自身资源和能力独立完成,推动了20世纪整个世界科技的变革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创新机构和组织逐渐增多,创新资源也分散在不同的社会创新组织中,导致任何一个创新组织都不具备进行重大科技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全部资源。故步自封的创新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技创新发展的较多可能性。所以,要以创新科技目标为导向和以创新效率为指标,组织生产力要素并构建和调整生产关系,打通科技创新全流程并提高创新能力,集中科技创新资源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立足。 目前,国际上科学与技术进步和迭代日益加速,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制约和决定我国综合国力发展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因素。我国科技创新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组织壁垒较强、系统集成较弱、互动及协同较少。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创新组织体制机制固化、闭塞,严重影响了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创新组织的合作与协同,以国家科技创新目标为导向,整合创新资源,推动协同创新,提高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了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国家整体能力提升等各方面对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新的科技创新模式不断涌现。纵观科学将技术发展历史,科技创新开展经历了五种代表性模式:科技推行型、市场拉动型、技术与市场的耦合互动型、一体化模式、系统集成与网络化模式。协同创新正是在科技创新逐步走向集成、网络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是科技創新的一种范式。协同创新与原始科技创新的协调合作不同,是一种管理创新,其本质是促进创新资源的有机结合,完成创新目标,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目标的实现。

高校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

高校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 高校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 王燕 (广东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高校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创新执行的主体,在技术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灵魂,也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变成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很多高校并不能承担此重任,未能发挥协同创新的核心作用,其原因主要有缺乏协同创新环境氛围以及缺乏有效的创新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普通存在的影响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的因素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高校;协同创新;影响因素;解决途径 多年来,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一直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也相对匮乏,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通过创新来提供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的转型升级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已变得越来越紧迫。 科技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来自创新。协同创新是一种新的创新组织模式,是围绕着创新目标,在多主体和多种创新资源的相互补充、协作配合下共同完成既定创新目标的一种协作方式。这种组织模式是以高等院校、企业、科研院所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科技平台和中介机构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一体的动态网络创新模式。通过知识创造主体、技术创新主体和辅助要素间的资源整合和深入合作,形成系统的效用叠加。 一、高校协同创新的内容及意义 1.高校协同创新的内容。长期以来,由于机制体制障碍,我国的教育、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各成体系,创新力量和创新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导致创新效率极低,为推进社会各类创新力量的整合,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教育部、财政部于2012年联合发布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旨在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紧密结合,探索促

加强高校协同创新,推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

加强高校协同创新,推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创新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是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政策选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高校尚未完全实现其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科学,服务于地方,服务于行业,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效率不高。因此,亟需加强协同创新,推动高校科技管理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管理,不断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字:协同创新高校 第一章高校协同创新的内涵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着重阐述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思想及其重要性,强调“创新能力提升”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灵魂和关键。指出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

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MIT Sloan's Center for Collective Intelligence)的研究员彼得·葛洛(Peter Gloor)最早给出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内部各学科之间、不同高校各学科之间以及高校与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研究者、企业生产者以及管理者之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技项目、解决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以及生产实际中的重大问题,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合作攻关,从而力求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具体来说,在学科上,更注重多学科交叉荣融合;在社会发展上,科技界与经济界的互动更加密切;在国际科技形式上,国际科技合作日益紧密与频繁。 第二章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 在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

北科大考研复试班-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机械工程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北科大考研复试班-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机械工 程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由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延庆分校组成。现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MBA(含EMBA)、MPA、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和工程硕士等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本科专业。学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2017年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第四轮学科评估,冶金工程、科学技术史获评A+,材料科学与工程获评A),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力学、物理学、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器件、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等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 专业介绍

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

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蝎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新的环境下,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党和国家大力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科技创新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和灵魂。所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关键在于要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更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石。科技创新教育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科技创新能力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科技创新能力是指通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智慧升华的表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创新教育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新精神的培养、潜能

的开发、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加学生就业机会有重要意义。在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科研设备、全新的知识和高新技术的高等学校,对新世纪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和实践,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素质、有创新意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要求;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 第二,培养大学生科技创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当代大学生是将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力军,高等教育必须尽快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历史责任,把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而对于肩负振兴中华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培养高度的科技创新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大胆创新,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第三,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学内在规律的体现和学生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创造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可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为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完善知

高校协同创新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协同创新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创新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是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政策选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高校尚未完全实现其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科学,服务于地方,服务于行业,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效率不高。因此,亟需加强协同创新,推动高校科技管理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管理,不断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第一章高校协同创新的内涵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着重阐述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思想及其重要性,强调“创新能力提升”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灵魂和关键。指出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MIT Sloan's Center for Collective Intelligence)的研究员彼得·葛洛(Peter Gloor)最早给出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内部各学科之间、不同高校各学科之间以及高校与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研究者、企业生产者以及管理者之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技项目、解决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以及生产实际中的重大问题,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合作攻关,从而力求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具体来说,在学科上,更注重多学科交叉荣融合;在社会发展上,科

高校协同创新要把握好四个维度

热点思考 高校协同创新要把握好四个维度 李素矿《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30日 14 版) 资料图片 高校协同创新是党和国家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校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高校面临的又一重大机遇和挑战。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校拥有天然的多学科优势、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多功能特性,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独特作用,必须在协同创新中有所担当。高校要科学把握协同创新的四个维度,积极推进高校内涵发展和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 协同创新的要求在于高校内涵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融合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大科学时代特征,决定了协同创新必将成为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全新组织模式,也是创新型高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全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要求,是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破解现实发展难题的战略选择,是实现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要求。高校必须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全新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将“协同创新”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之中,突出“创新”在办学理念中的重要位置,强调“协同”是办学思路的重要方面。高校只有协同创新,才能促进创新要素有机融合,推进地区性及全球性的资源共享,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校人才创新精神,提升学科创造能力,提升科研成果创新水平,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协同创新的本质属性在于大力彰显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办学以人为本,教师是主体;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使命,必须紧紧依靠并牢牢抓住两个“主体”,注重发挥自身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中的独特作用,按照大科学、大工程、大项目的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

18、协同创新中心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更好地支持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有效汇集资源,搭建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平台,提高资源集约使用效率和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心按照“统筹规划、同等待遇、成本分担”的原则开展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努力实现资源的科学使用、开放共享的持续运行、资源效益的有效提升。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资源”是指支撑中心开展一切学术科研活动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基础要素的统称,包括教师队伍、学生资源、科研基地、科研平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等资源。 第二章运行管理 第四条中心依托资产、人力资源,成果转化相应的管理,完善中心资源的共享机制,建立资源档案,随时记录各项资源的运行状态和实时动态,进行“规范化、高效化、动态化”管理。 第五条中心各协同单位将本单位可开放共享的资源纳入中心统筹,资源所有权仍归属原单位,统一对协同体各单位开放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使用。 第六条中心根据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需要,统一规划,统一投入,进行设备购置以及资源引进,避免重复、高档抵用、闲置不用。 第七条中心统筹规划科研平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等的建设,依托协同体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第三章人员共享 第八条中心开展学生协同培养,鼓励实行研究生跨单位双导师制。根据课程中心设置情况,实现互派相关专业课程教师。 第九条中心科研技术人员实行项目短期借用机制,及时了解科研技术人员的工作动态,科研技术人员需要优先满足中心科研课题的需要。

第十条中心应加强人才资源管理的技术力量建设,建立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建立并完善管理和服务工作相对应的考核评价标准,确保人才资源的管理和开放共享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章科学仪器共享 第十一条协同中心理事会设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协调小组(简称“协调小组”),作为协同中心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工作的协调机构。协调小组由成员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领域专家及协同中心分管领导组成。 第十二条协调小组负责制定成员单位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有关管理实施办法,指导、组织共享工作的实施、绩效考评,协调收费政策,向理事会及成员单位通报工作开展情况、考核评价结果。 第十三条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建设“协同中心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督促成员单位发布、更新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目录。 第十四条成员单位负责共享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成员单位应结合协同中心统筹使用管理的要求制定相衔接的具体办法。 第十五条成员单位的权利: (一)共享协同中心的优惠政策。 (二)免费享受协同中心仪器设备信息资源; (三)获得“共享基金”使用、补助及奖励。 (四)免费接受协同中心组织的技术、人员培训和指导。 (五)有偿服务按规定收取有关费用。 第十六条成员单位的义务: (一)及时将仪器设备加入“协同中心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向成员单位完全开放,优先提供优质服务,为用户提供技术保障和准确可靠的分析测试结果。 (二)妥善保管对外服务获得的实验数据,遵守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为用户保守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三)保持仪器设备完好正常,保证用户随时使用;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用户使用共享仪器设备要求。 (四)向协同中心公开提供各自的优惠收费标准。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 “创新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就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就是实施科教兴国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就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创新意识就是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与创造新事物的意识。它就是创新思维与创新活动的基本前提与条件。它直接决定创新活动的产生与创新能力的发挥。创新意识,就就是求佳意识。马斯洛说:“创造性首先强调的就是人格,而不就是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就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东西,或者说就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 创新能力一般就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提出新理论、新构想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岁左右,正处于人思维创造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就是比较低的,具体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 大学生对知识、经验的积累与掌握非常快捷,已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规律性探索越来越感兴趣,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开始逐步地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往往只就是在单纯的好奇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或者不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为解决新问题与创造新事物而努力。 (二)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 大学生随着知识与经验的不断积累,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思维能力,尤其就是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也较敏捷。但由于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思维方式往往就是单一的与直线式的,致使我们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与全面性。 (三)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

2018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考研复试通知复试时间复试分数线复试经验

2018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考研复试通 知复试时间复试分数线复试经验 启道考研网快讯:2018年考研复试即将开始,启道教育小编根据根据考生需要,整理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考研复试细则,仅供参考: 一、复试科目(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 二、复试通知(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 一、复试分数线及差额比例 2017年中心复试分数线实行学校基本复试分数线,实行差额复试,差额复试比例为200%。 二、复试方法、内容及复试分值

复试采用笔试+面试的方式进行,主要考察考生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素养、外语水平及个人综合素质。复试满分值300分,其中笔试100分,面试200分,研究生入学考试总成绩为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直接相加。 三、复试时间及地点 报到时间:2017年3月18日08:00 报到地点:京师学堂304B(所有考生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往届毕业生仍须携带毕业证书原件) 笔试时间:2017年3月18日08:20-09:50 面试时间:2017年3月18日10:00-12:00 复试地点:京师学堂第六会议室 四、准备材料 1.本科成绩单(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提供由就读学校教务部门加盖公章的成绩单,往届考生成绩单须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或毕业学校教务部门公章) 2.本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原件或复印件均可) 3.开题报告或毕业论文(应届毕业生提交开题报告,往届毕业生提交毕业论文) 4.英语成绩证明 5.个人简历 五、录取办法 1.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 2.调剂考生初试成绩不计入总成绩; 3.考生录取名次按总成绩由高到低排序; 4.凡复试总成绩及复试单科成绩不及格者(即未达复试满分值的60%)一律不得录取。 六、复试费用 考生复试费100元,报到时收取。 三、复试分数线(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05010158吴礼健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突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的学习,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3.重视认知发展,忽视情感教育 大学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了较大作用,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忽视了最丰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将教育过程变成了枯燥的发展智力过程,这种过程对培养创新人才极为不利。 4.心理失衡,阻碍了成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