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剂学复习提纲(处方设计各种剂型的辅料可以在里面找)

药剂学复习提纲(处方设计各种剂型的辅料可以在里面找)

药剂学复习提纲(处方设计各种剂型的辅料可以在里面找)
药剂学复习提纲(处方设计各种剂型的辅料可以在里面找)

1、熟悉药剂学的一些概念

药物(drugs): 用以防治人类和动物疾病以及对机体生理功能有影响的物质。

药品(drugs):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剂型(Dosage form):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药物制剂(Preparations):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

●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新剂型

●药剂学(Pharmaceutics):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悉P6)

①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②剂型能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③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④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⑤剂型可影响疗效

3、剂型的分类(熟悉)

●(一)按给药途径分类经胃肠道给药——口服制剂——溶液> 混悬液> 散剂> 颗粒剂> 胶囊剂> 片剂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三) 按制法分类;(四)按形态分类

4、药剂学的任务与发展(了解)

(1)、任务

①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②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③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P9);④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⑤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⑥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⑦医药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2)、分支学科

工业药剂学(industrial pharmaceutics);物理药剂学(physical pharmaceutics);药用高分子材料学(polymers in pharmaceutics);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临床药剂学(clinical pharmaceutics);医药情报学(Drug informatics)

(3)、发展

格林制剂(汉代、张仲景);第一代:丸、丹、膏、散等;第二代:片剂、胶囊、注射剂等;第三代:缓释、控释、靶向;第四代:自调节

5、药典与药品标准(掌握)

(1)、药典(Pharmacopoeia)——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

●特点: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收载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品及其制剂,明确规定其质量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药品生产和医药科技的水平。

《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是:医疗必需、临床常用、疗效肯定、副作用小、我国能工业化生产并能有效控制(或检验)其质量的品种。现行版本:2005:一部:中药;二部:化药;三部:生物制品

(2)、标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原部颁及现由国家SFDA新批准生产的药物及制剂的质量标准

外国药典:P12——美国药典(USP31版);英国药典(BP2007版);日本药局方(JP,第15版);欧洲药典(EP,第5版);国际药典(Ph.Int.)

(3)、处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处方

●法定处方

●医师处方: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

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协定处方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处方药(Prescription /Ethical Drug)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Nonprescription Drug /Over The Counter,OTC)是由专家遴选的、不需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被认为患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并能保证安全的药品。

(4)相关管理规范(熟悉)

●GAP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CP (Good Clinic Practice)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SP (Good Supplying Practice);GUP (Good Utility Practice)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液体制剂的概念、分类及应用特点。

概念: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分类:1)按分散系统分——A、溶液剂:r < 1 nm

B、高分子溶液剂、溶胶剂:1 < r < 100 nm

C、乳剂:r > 100 nm

D、混悬剂:r > 500 nm

2)按应用方法分——A、内服液体制剂——如合剂、混悬剂、芳香水剂、糖浆剂、溶液剂、滴剂、醑剂。

B、外用液体制剂——(1)皮肤用,如洗剂、搽剂。红药水,紫药水

(2)五官科用,如洗耳剂、滴耳剂、洗鼻剂、滴鼻剂、含濑剂、滴

牙剂。

(3)直肠、阴道、尿道,如灌肠剂、灌洗剂。

C、注射用液体制剂

应用特点:优点:1、药物的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

2、引湿性药物或对胃有刺激性药物制成溶液较为适宜(如KI口服液)。

3、给药途径广泛,可用于内服,也可用

于皮肤和粘膜。

4、便于分取剂量,服用方便。

5、某些药物制成液体更能合理地发挥作用。

缺点:稳定性差、易发霉、包装要求较为严格、不易携带和运输、非水溶剂均有药理作用、成本高、易产生配伍变化等。

?2、掌握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方法:a、制成盐类;b、更换溶媒或选用复合溶媒;c、加入助溶剂;d、添加增溶剂。

?3、掌握表面活性剂概念、分类、基本性质和应用(第10章)

3.1概念: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 :能使表面张力急剧下降的物质。如肥皂水溶液。

?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分子向内收缩至最小面积的这种力。

?界面吸附:表面活性剂溶于液体中时,被吸附于液体的表面,使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大于溶液内部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界面吸附。

?正吸附:表面活性剂在溶液的表面层聚集的现象。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由于其分子结构大都是长链的有机化合物,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当被溶于水中时,在低浓度时几乎被吸附于液体表面,其亲水基团插入水中,亲油基团向空中,从而改变了液体的表面张力。

3.2分类:①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活性剂& 阳离子型活性剂;②两性离子型;③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A)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起表面活性作用部分是阴离子,即带负电荷。

?1、肥皂类:

○1通式:(RCOO)n-M n+脂肪酸盐

②分类:一价金属皂(钾、钠皂);二价或多价皂(铅、钙、铝皂);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

③性质: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易被酸及多价盐破坏,电解质使之盐析。

④应用: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只供外用。

?2、硫酸化物:

①通式:R·O·SO3-M+硫酸化油,高级脂肪醇硫酸脂类。

②分类:硫酸化油(硫酸化蓖麻油称土耳其红油);硫酸化脂肪醇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SLS) 。

③性质:可与水混溶,为无刺激的去污剂和润湿剂;乳化性很强,稳定、耐酸、钙,易与一此大子阳离子药发生沉淀。

④应用:代替肥皂洗涤皮肤;有一定刺激性,用于外用软膏的乳化剂。

?3、磺酸化物:

○1通式:R·SO3-M+;

②分类:脂肪族磺酸化物,如二辛玻珀酸脂磺的钠;烷基芳基磺酸化物,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常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化物;胆酸盐,如牛磺胆酸钠。

③性质:水溶性, 耐酸、钙、镁盐性比硫酸化物差, 不易水解。

④应用:用作胃肠脂肪的乳化剂和单脂肪酸甘油酸的增溶剂;较好的洗涤剂。

?(B)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起作用的是阳离子称阳性皂。

1、结构:含有一个五价氮原子;

2、特点: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3、应用:杀菌、防腐、皮肤、粘膜手术器械的消毒。

4、常用药物:①苯扎氯铵(洁尔灭):常用浓度0.01-0.02%杀菌力强稳定可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②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C)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分子上同时具有正负电荷的表面活性剂,随介质的PH可成阳或阴离子型。

①分类及常用品种: 天然活性剂:阴离子部分—磷酸型;阳离子部分—季胺盐类。

合成活性剂:阴离子部分—羟酸盐型、硫酸脂、磺酸盐、磷酸脂。阳离子部分—胺酸、季胺盐;

常用品种:卵磷脂、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最大优点:适用于任何PH溶液,在等电点时也无沉淀。

?②性质: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性质,起泡性良好、去污力亦强;酸性水溶液中呈阳离子性质,杀菌力很强,毒性小。

?(D)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不是解离状态故称之。

?1、结构组成:①亲水基团(甘油、聚乙二醇、山梨醇);②亲油基团(长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醇、烷基或芳基);③酯键、醚健。

?2、性质:毒性,溶血作用较小,化学上不解离,不易受电解质,pH值的影响;能与大多数药物配伍,应用广泛(外用、内服、注射)。

?3、常用品种

?①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有脂肪酸单甘油酯和脂肪酸二甘油酯。

性质:不溶于水,在水、热、酸、碱及酶等作用下易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应用:HLB3~4,表面活性弱,主要用作W/O型辅助乳化剂。

?②蔗糖脂肪酸酯:简称蔗糖酯简称蔗糖酯,是蔗糖和脂肪酸反应生成的一大类化合物,属于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根据脂肪酸取代数不同分为:单酯、二酯、三酯及多酯。

性质:溶于丙二醇、乙醇,但不溶于水和油;在酸、碱及酶等作用下易水解成蔗糖和脂肪酸。

应用:HLB5~13,表面活性弱,主要用作O/W型乳化剂、分散剂。

?③脂肪酸山梨坦:司盘类[Spans] 即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山梨糖醇及其单酐和二酐+各种脂肪酸→Spans(混合

物)

根据脂肪酸品种数量不同分为:span20/40/60/65/80/85

应用:HLB1.8~3.8,因其亲油性较强,一般用作水/油乳剂的乳化剂。用于搽剂,软膏,亦可作为乳剂的辅助乳化剂。

?④聚山梨酯(polysorbate):吐温[Tweens] ,即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环氧乙烷→Tweens(亲水性化合物)

因也有一次和二次脱水,故为混合物。应用:亲水性大大增加,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用作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润湿剂。

?⑤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类[Myrj] 系聚乙二醇与长链脂肪酸缩合而成的酯。通式:R·COO·CH2(CH2O CH2)n CH2·OH 因n不同,产品常用的有:Myri-45 -49 -51 -52 -53

应用:具有较强水溶性,乳化能力强,作增溶剂和油/水型乳化剂。常用的有polyoxyethylene 40 stearate(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

?⑥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系聚乙二醇与脂肪醇缩合而成的醚。通式:R·O·(CH2O CH2)n H

产品有: 1)苄泽类(Brij),如Brij-30 和-35分别为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与月桂醇的缩合物,n为10-20时作油/水乳化剂。

2)西土马哥(Cetomacrogol)为聚乙二醇与十六醇的缩合物。

3)平平加O(Peregal O)为15单位氧乙烯与油醇的缩合物。

4)埃莫尔弗(Emlphor)为一类聚氧乙烯蓖麻油化合物,由20个单位以上的氧乙烯与油醇缩合而成。

Emlphor易溶于水和醇及多种有机溶剂,HLB12~18,具有较强亲水性,乳化能力强,作增溶剂和油/水型乳化剂。

如Cremophore EL为聚氧乙烯蓖麻油甘油醚,氧乙烯单位为35~40,HLB12~14。

?⑦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即泊洛沙姆(poloxamer),商品名普流罗尼克类(Pluronic)。通式:HO(C2H4O)a-(C3H6O)b-(C2H4O)cH

性质:为淡黄色液体或固体;分子量1000~14000;HBL0.5~30;随聚氧丙烯比例增加,则亲油性增强;

随聚氧乙烯比例增加,则亲水性增强;具有乳化、润湿、分散、起泡和消泡等多种优良性能,但增溶能力较弱。

特点:对皮肤无刺激和过敏性,对粘膜刺激性很大,毒性中较小,Poloxamer118 (pluronic68)可作为o/w型乳化剂,是目前用于静脉乳剂少数合成的乳化剂之一,用本品制备的乳剂能耐受热压灭菌和低温冰冻而不

改变其物理稳定性。(P236 tab 10-1)。

3.3基本性质:

一、物理化学性质

(一)表面活性:液体表面上的分子并不像其内部分子一样完全被其他同样的分子所包围,因此溶液内部的分子对表面的分子施加一个向液体内部的净作用力,这种力使表面有收缩的趋势,即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

在较低浓度时,几乎完全吸附在溶液表面形成单分子层,可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

(二)表面活性剂胶束

胶束(micelles):当溶液内表面活性剂分子数目不断增加时,其疏水部分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亲水部分向着水,几十个或更多分子缔合在一起形成缔合的粒子,称为胶束。

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开始形成胶束的浓度,与物质的结构、组成有关。

缔合胶体:由于胶束的大小约在30-80A,在胶体分散范围并且有胶体溶液的一些特性,故称为缔合胶体。(三)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HLB系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强弱的数值。数值范围:HLB0~40,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0~20,即石蜡为0,聚氧乙烯为20。

HLB值计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具有加和性。

?(1) 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可能过经验式求得: HLBab=(HLBa×Wa+HLBb×Wb)/(Wa+Wb)

?(2)理论计算法:如果HLB值是由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各种结构基团贡献的总和,则每个基团对HLB值的贡献可用数值表示,此数

值称为HLB基团数(group number)。HLB=∑(亲水基团HLB)+∑(亲油基团HLB)+7

(四)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1、胶束增溶:

状胶束—层状胶束) →双分子层/微乳→反相胶束→表面活性剂浓溶液

润湿→(增溶→乳化→微乳化→缓释) →二次增溶→溶剂

2 、温度对增溶的影响

1)温度对增溶存在三方面的影响:影响胶束的形成;影响增溶质的溶解;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溶质的溶解。

2)Krafft点:对于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上升主要是增加增溶质在胶束中的溶解度以及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

当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时,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相对应的溶解度即为该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krafft点是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

krafft点亦是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温度的下限,即只有高于krafft点,表面活性剂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

3)浊点或昙点(cloud point) :对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可导致聚氧乙烯链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当温

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聚氧乙烯链可发生强烈的脱水和收缩,使增溶空间减小,增溶能力下降,表面活剂溶解度急剧下降和析出,溶液出现混浊,此现象称为起昙,此时温度称为昙点。举出常见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卖泽类、苄泽类、伯咯沙姆等。

二、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一)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可能增加药物吸收,也可能降低药物的吸收。

若药物系被增溶在胶束内,且能顺利从胶束内扩散或胶束本身迅速与胃肠粘膜融合,则可增加吸收,如吐温80促进螺内酯口服吸收。

?溶解生物膜脂质增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吸收,如SDS改进头孢菌素钠、四环素、磺胺脒、氨基苯磺酸等的吸收。

?形成高粘度团块,降低胃空速率,增加药物吸收,如吐温80 和吐温85能增加一些难溶性药物的吸收。但聚氧乙烯类和纤维类表面活性剂增加胃液粘度而阻止药物向膜面扩散,药物吸收随粘度上升而下降。

?浓度亦有重要影响,如0.01%吐温80可增加司可巴妥吸收,而1%吐温80反而降低了司可巴妥吸收。

(二)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反应

(三)表面活性剂的毒性(P268 tab 10-7)

1、表面活性剂毒性大小:一般是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

2、口服给药呈慢性毒性:大小顺序也是阳>阴>非,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口服相对是设有毒性的。

3、静脉给药与口服比较具有较大的毒性。

4、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仅毒性较大,而且有溶血作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也有溶血作用,但一般较小。

吐温类的溶血作用常比其它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小,溶血作用的顺序: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芳香醚>聚氧乙烯脂肪酸类>吐温类

吐温类的溶血作用是:Tween-20>Tween-60>Tween-40>Tween-80 。

5、外用:对表面活性剂毒性方面产要求可以降低,都可采用,仍以非离子型的对皮肤,糊膜的刺激性为最小。(四)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虽然各类表面活性剂都可以用于外用制剂,但长期应用或高浓度使用可能出现皮肤或黏膜损害。

3.4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一)、增溶剂:

?①增溶:系指物质由于界面活性剂胶团的作用,而增大溶解度的过程。

?②增溶剂:用于增溶的表面活性剂,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增溶剂的最适HLB值为15-18。

?③增溶作用举例:煤酚皂溶液:煤酚+水-----煤酚

(二)、乳化剂(Emulsifiers)

?在油、水混合液中,加入界面活性剂后,界面活性剂分子定向排列在油与水的界面上,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并在分散相液滴的周围形成了一层保护膜,防止了分散相相互碰撞时的聚结合并,这一过程称为乳化,加入的表面活性剂叫作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可决定乳浊液的类型,通常选用HLB值为3~8的表面活性剂作为水/油型乳化剂;选用HLB 值8~16的表面活性剂作为油/水型乳化剂.。

?每种被乳化的油,均有最适宜的HLB值,欲制成最稳定的乳浊液,应选择该油相所需的HLB值所对应的表面活性剂作用乳化剂。

(三)、润湿剂(Wetters)

?①润湿:表面活性剂可降低疏水性固体药物和润湿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使液体能粘附在固体表面,改善其润湿作用。

?②HLB值7~9,并有适宜溶解度的表面活性剂,可作润湿剂使用。

(四)、起泡剂与消泡剂

?起泡剂(foaming agent):表面活性物质降低了液体的表面张力,增加了液体的粘度,并使泡沫稳定之故。

?消泡剂(antifoaming agent):用来消除泡沫的物质,因其表面活性大,可吸附在泡沫的表面上,取代原来的起泡剂,由于本身碳链短不能形成坚固的液膜,使泡沫破坏。如:C5-6醇或醚,硅酮以及其它HLB值在1.5-3的表面活性剂。(五)、去垢剂(detergent):用于去除洗垢的表面活性剂。

?去垢作用:开始→润湿→反絮凝、分散、混悬、乳化、增溶、起泡→洗垢洗去。

?HLB 13~16 的表面活性,可用作去垢剂或洗涤剂。

(六)、消毒剂和杀菌剂

?大多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苯扎氯胺、苯扎溴胺] 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如Tego MHG (十二烷基双(氨乙基) -甘氨酸盐酸盐),又称Dodecin HCl] ,以及少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甲酚皂、甲酚磺酸钠]可用作消毒剂。

?原理:与细菌生物膜蛋白质作用使之变性。

?应用:皮肤、伤口、粘膜、器械和环境消毒。

4、掌握混悬剂与乳剂的处方、制法与稳定性。

A、混悬剂

(1)混悬剂的定义: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干混悬剂:按混悬剂的要求将难溶性固体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粉状物或粒状物,临用前加水振摇,即迅速分散成混悬剂。

(2)处方:

1)制备应满足条件:○1难溶性药物制成液体制剂;○2剂量超过溶解度;○3使药物产生缓释;○4毒、刺激性药物不宜制成。

2)特点:分散度大,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用于需缓释的药物,如挥发油、亲水性粉末

3)质量要求:

○1粒子的沉降速度应缓慢;○2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轻摇后应;○3迅速均匀分散;○4应有一定的粘度;○5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

例:○1磺胺嘧啶:100g;NaOH:16g;○2枸橼酸钠:50g;枸橼酸:29g ;○3单糖浆:400ml;4%尼泊金:10ml;

○4蒸馏水:适量共制成1000ml。写出各成分的作用,并简述制备过程。

主药:磺胺嘧啶和NaOH,二者成盐(因为磺胺嘧啶难溶);枸橼酸钠是絮凝剂,枸橼酸钠和枸橼酸构成缓冲体系,属pH调节剂,二者混合后有结晶出现,所以需过滤。○1和○2反应后又能生成极细粉末。单糖浆是助悬剂和矫味剂,尼铂金是防腐剂,蒸馏水是分散剂。

???

?

??-M =1212112log r r RT S S ρσ1)原则:a)使粒度均匀,不易沉降,即使沉降,易再分散; b)控制絮凝 加入适量絮凝剂; c)加入助悬剂,保证助悬

剂与絮凝剂无禁忌

2)方法: a)分散法:“水飞法”; b)凝聚法:物理凝聚法 & 化学凝聚法 3)质量评价:○1微粒大小的测定:a)显微镜法;b)coulter 计数法;

○2沉降容积比:比较两种混悬剂的稳定性或预测混悬剂的稳定性;

○3絮凝度β:评价絮凝剂的效果,预测混悬剂的稳定性。F 值在0~1之间,F 值愈大,混悬剂越不稳定。 口服混悬剂(包括干混悬剂)沉降体积比应不低于0.90。

○4重新分散试验:优良混悬剂经贮存后再振摇,沉降物应能很快重新分散,以保证服用时的均一性与分剂量的准确性。 ○5ζ电位 ζ电位测定仪; <25mv ,混悬剂呈絮凝状态;50~60V ,混悬剂呈反絮凝状态。

○6流变学:具有触变性的助悬剂对混悬剂的稳定十分有利,或者选用塑性或假塑性流动的混合高分子化合物。在未超

过粒子絮凝作用力和粒子间摩擦力之前,不产生流动。只有当切应力达到S0,微粒作相对运动,流动开始(切变稀化),使用时用力振摇,可倾倒。

6)流变学:具有触变性的助悬剂对混悬剂的稳定十分有利,或者选用塑性或假塑性流动的混合高分子化合物。在未超

过粒子絮凝作用力和粒子间摩擦力之前,不产生流动。只有当切应力达到S0,微粒作相对运动,流动开始(切变稀化),使用时用力振摇,可倾倒。

(4)混悬剂的稳定性:

1沉降速度:越小越稳定,Stokes 定律: 可采取措施增加稳定性:V 沉降速度,r 微粒半径,ρ1 ρ2微粒、介质密度,η介质粘度 ○

2微粒荷电与水化:微粒荷电与水化阻止了微粒间的相互凝结,使混悬剂稳定。 具有双电层和水化膜,加入少量电解质,破坏双电层和水化膜,亲水药物受此因素影响小,因本身具水化作用;疏

水性药物微粒水化作

用很弱,对电解质更敏感。

3 絮凝flocculation 与反絮凝:可降低混悬剂的沉降速度和程度,易再分散,微粒由于分散度大而具有很大的总表面积,因而具有高的自由能。这种自由能总有向低能状态转变的趋势;根据△G =σs,l △A ,△G

的降低的途径:a) 降低

界面张力(σs,l );b) 降低表面积(△A ).

使ζ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约-25mv )松聚集体。此过程称为絮凝,此电解质称絮凝剂。

为得到稳定的混悬剂,一般应控制ζ-电势在20~25mV 生絮凝作用。

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变为非絮凝状态称反絮凝,称反絮凝剂。

离子

4 结晶增长与转型 [结晶增长]O -F 方程描述(r2< r1)

s 为药物溶度解;σ表面张力;ρ固体药物密度;M 分子量。

即在放置过程中小的微粒不断溶解,大的微粒不断长大。会造成整个微粒分布向右移。 B 、乳剂

(1)乳剂的定义: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η

ρρ92212g

r V -=

=

F F

β

1)乳剂类型的确定(O/W ,W/O ):看药物性质,若做成水凝胶,则用O/W ,若做成缓释制剂,则用W/O (油包水) 2)油相的选择:考虑所配制乳剂的成本和用途(注射、口服、外用) 3)乳化剂选择:a 、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

b 、根据乳剂的给药途径选择:①口服乳剂;②外用乳剂;③注射用乳剂

c 、混合乳化剂的选择:○

1 最适HLB 值——使用混合乳化剂。○

2 混合乳化剂的HLB 有加合性。 注: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乳化剂不能混合使用——反应!

1)分层:放置——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也叫乳析,分层的主要原因:密度差(由重力产生)

分层特点:轻轻振摇即能恢复成乳剂原来状态,(界面膜、乳滴大小没有变)-可逆过程,分层容易引起絮凝和破坏。 2)絮凝:乳滴聚集形成疏松的聚集体,经振摇即能恢复成均匀乳剂现象。——乳剂合并的前奏。

絮凝的主要原因: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 (乳滴间的相互作用力)

絮凝特点:轻微振摇能恢复乳剂原来状态;液滴大小保持不变,但表示着合并的危险性。加速分层速度,暗示着稳

定性降低。

3)转相:O/W 型乳剂 W/O 型乳剂

转相的原因:乳化剂的性质:O/W 型乳剂中加入氯化钙 W/O 型;

相容积比的变化: W/O 型乳剂——ф50%~60%时易转相;O/W 型乳剂——ф90%时易转相。 4)合并和破坏(不可逆的过程)合并和破裂是不可逆过程(乳化膜被破坏) 合并(coalescence)—— 乳滴周围的乳化膜破坏,液滴合并成大液滴。

乳剂的破裂(breaking or creaking )——乳滴的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的现象。 5)酸败:光、热、空气、微生物等 变质乳剂,可用防腐剂和抗氧剂进行防护。

5、熟悉溶解度的测定方法和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1)溶解度(solubility):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溶质最大量。 (2)测定方法:

(3)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1、药物的极性:药物的极性取决于药物的结构,药物的极性与溶剂的极性相似者相溶。

2、溶剂:溶剂能使药物分子或离子间的引力降低,能使药物分子或离子溶剂化而溶解。 以下内容供参考

(1)极性溶剂能切断盐类药物的离子结合,使药物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产生离子-偶极子结合(ion-dipole bonding) ,而溶剂化。

(2)极性药物与极性溶剂之间可形成永久偶极-永久偶极结合(permanent dipole-permanent dipole bonding),而溶剂化。

(3)非极性药物溶于非极性溶剂中,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可形成诱导偶极-诱导偶极结合(induced dipole-induced dipole bonding)。

(4)半极性药物能溶于非极性溶剂中,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可形成永久偶极-诱导偶极结合(permanent dipole-induced

dipole bonding)。 ①溶解过程具有负的溶解热时(吸热)。 ②有正的溶解热时,为放热

○3、温度: X-溶解度(摩尔分数),Tf-药物熔点,T-溶解时温度,△Hf-摩尔溶解热,R-气体常数。

4、粒度:在振摇及温度相同条件下,固体药物和溶剂表面的接触表面积与溶解速度成正比。P248 式9-4 ○

5、同离子效应:对电解质药物,当水溶液中含有其解离产物相同的离子时,溶解度会降低。 ○

6、晶型:晶型不同溶解度及溶解速度可能不同,主要是因为具有不同的晶格能。 ○

7、搅拌:受扩散限制的溶解过程在强烈搅拌下能减少薄饱和层而加速溶解。

?6、熟悉低分子溶液剂的定义和性质

(1) 低分子溶液剂的定义:系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

剂。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甘油剂、酊剂、醑剂和涂剂等。

(2) 低分子溶液的性质:溶液中药物的分散度大,能较快地吸收,溶液为澄明液体。

?7、熟悉高分子溶液与溶胶型液体制剂的性质、结构和稳定性。

7.1.1高分子溶液: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高分子溶液剂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 高分子溶液剂以水为溶剂,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或胶浆剂。以非水溶剂制备则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 7.1.2、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1)电性:高分子溶液中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的某些基团因解离而带电。某些高分子化合物所带电荷受溶液pH 值的影响。 2)高分子的渗透压:高分子的渗透压大小与高分子溶液的浓度有关:

π/C = RT/M = BC (注射剂渗透压高低与红细胞稳定性影响?)

π — 渗透压;C — 高分子的浓度;R —气体常数;T — 绝对温度;M — 分子量;B — 特定常数

3)高分子溶液的粘度(P254)与分子量。高分子溶液是粘稠性流体,粘稠性大小用粘度表示。粘度与分子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η] =KM α, K 、α——分别为高分子化合物与溶剂之间的特有常数。 4)聚结特性 因素

1、 盐析:向溶液中加入大量的电解质,由于电解质的强烈水化作用破坏高分子的水化膜,使高分子凝结而沉淀。

2、向溶液中加入脱水剂,如乙醇、丙酮等。

3、絮凝,如盐类、pH 值、絮凝剂、射线等的影响使高分子化合物凝结沉淀。

4、带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溶液混合时,由于相反电荷中和而产生凝结沉淀。

5、胶凝性:有些亲水胶体溶液,如明胶水溶液,阿胶、鹿角胶等水溶液,在温热条件下为粘稠性流动的液体。但当温度降低时,呈链状分散的高分子形成网状结构,分散介质水被全部包含在网状结构之中,形成了不流动的半固体状物,称为凝胶,形成凝胶的过程称为胶凝 (Gelatinization)。

影响胶凝的因素:主要有浓度、温度和电解质。每种高分子溶液都有一形成凝胶的最小浓度,小于这个浓度则不能

形成凝胶,大于这

个浓度可加速胶凝。2%明胶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便可形成凝胶;而阿胶等水溶液,则需要在较大的浓度时才能形

成凝胶,主要是因

为部分胶原蛋白被水解的缘故。凝胶在适当温度下放置,失去了网状结构内部的水分,形成固体胶块称为干凝胶。 干凝胶遇水又可以溶化形成亲水胶体溶液,如果将干凝胶粉碎,则胶溶变快,在温热的水中很快形成亲水胶体溶液。 7.1.3、高分子溶液的结构

高分子化合物的溶解与低分子化合物的溶解不同,其过程缓慢,首先要经过溶胀,一般存在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溶性高分子刚与溶剂相接触时,溶剂分子开始扩散进入高分子固体颗粒,颗粒的体积慢慢地膨胀,称为有限溶胀过程;

)11(ln T

T f R H f X -?=

第二阶段,溶胀的颗粒表面的水化高分子开始互相拆开,解脱分子间的缠绕,高分子化合物完全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称为无限溶胀过程。

7.1.4、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高分子溶液剂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和动力学稳定体系。

7.2.1溶胶型液体制剂:系指固体药物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状态的液体分散体系,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溶胶剂中分散的微粒粒子在1~100nm之间,胶粒是多分子聚集体,有极大的分散度,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将药物分散成溶胶状态,它们的药效会出现显著的变化。目前溶胶很少使用,但他们的性质对药剂学却十分重要。

7.2.2、溶胶的性质:光学、电学、动力学、稳定性

7.2.3、溶胶的构造:双电层由紧密层和扩散层构成。

Gouty和Chapman认为,由于正、负离子静电吸引和热运动两种效应的结果,溶液中的反离子只有一部分紧密地排在固体表面附近,相距约一、二个离子厚度称为紧密层;另一部分离子按一定的浓度梯度扩散到本体溶液中,离子的分布可用玻兹曼公式表示,称为扩散层。

7.2.4、溶剂的稳定性: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

8、熟悉其它给药途径的液体制剂的定义和性质

1)内服液体药剂如合剂、混悬剂、芳香水剂、糖浆剂、溶液剂、滴剂、醑剂。如氨基酸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 2)外用液体药剂 (1)皮肤用,如洗剂、搽剂。红药水,紫药水

(2)五官科用,如洗耳剂、滴耳剂、洗鼻剂、滴鼻剂、含濑剂、滴牙剂。

(3)直肠、阴道、尿道,如灌肠剂、灌洗剂。

3)注射用液体药剂

1、掌握灭菌的概念和物理灭菌法。了解物理灭菌法的常用设备(见本题物理灭菌法)。

1.1灭菌(sterilization):应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将物体上或介质中所有微生物繁殖体及其芽孢全部杀灭或除去的手段。

1.2物理灭菌法:

a)干热灭菌法(热穿透力较差) 火焰——物品与用具;干热空气——耐高温玻璃与金属制品及药品

b)过滤灭菌法(机械除菌):0.22μm或0.3μm的微孔滤膜滤器, G6号垂熔玻璃漏斗(芽胞>0.5μm);适于对热不稳定的溶液、气体、水等.

c)射线灭菌法辐射灭菌不耐热;微波灭菌不耐热;紫外线灭菌(紫外线和臭氧)表面/空气/蒸馏水

d)湿热灭菌法:蒸气比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变性,同时还有作用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

流通蒸汽灭菌——消毒、不耐热制剂

煮沸灭菌——消毒

低温间歇式灭菌——对热敏感制剂

热压灭菌**

热压灭菌的定义:用大于常压的饱和水蒸气进行灭菌的方法。

热压灭菌所需的温度及与温度相当的压力及时间如下:湿热灭菌一般要求F0=1-12分。

○1115℃,1.7atm(67kPa,7.1kg/cm2),30min;○2121℃,2.0atm(97kPa,11kg/cm2),20min;○3126℃,2.4atm(139kPa,14.1kg/cm2),。

适宜的对象:热压灭菌适用于耐高温和耐高压蒸气的所有药物制剂、玻璃容器、金属容器、瓷器、橡皮塞、滤膜过滤器等。

影响热压灭菌的因素: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芽胞>繁殖体>衰老体

蒸气性质饱和蒸气(湿、过) 除去空气

药品稳定性和灭菌时间

其他pH环境、介质营养成分

了解化学灭菌法和无菌操作法。

1) 化学灭菌法:指用化学药品直接作用于微生物而将其杀死,同时不应损害制品的质量,常用的方法有: A 、气体灭菌法

(1) 环氧乙烷 :沸点为10.9℃,室温下为气体, 在水中溶解度很大,1ml 水中可溶195ml(20℃,760mmHg),易穿透塑料,纸板及固体粉末,暴露于空气中环氧乙烷就可从这些物质消散,环氧乙烷对大多数固体呈惰性。

可用于塑料容器、对热敏感的固体药物、纸或塑料包装的药物、橡胶制品、注射筒、注射针头、衣着敷料及器械等。

但是,一些塑料、皮革及橡胶与环氧乙烷有强亲和力,故需长达12-24小时通空气驱除。

(2) 甲醛 : 甲醛溶液加热熏蒸,每立方米空间用40%甲醛溶液30 m1室内相对湿度宜高,以增进甲醛气体灭菌效果。

(3)丙二醇 丙二醇用于室内空气灭菌具有不挥发性和无引火性等特点,灭菌用量为1ml/m3,将丙二醇置蒸发器中加热,使蒸气弥漫全室。

(4)过氧乙酸:用于车间灭菌,效力比相同浓度的甲醛大两倍半,对粘膜,眼部无剌激性,对木制品、金属制品、医疗器械均无影响。

B 、化学杀菌剂:化学杀菌剂并不能杀死芽孢,仅对繁殖体有效。

化学杀菌剂的效果,依赖于微生物的种类及数目,物体表面光滑或多孔与否,以及化学杀菌剂的性质。

常用的有

0.1%-0.2%新洁尔灭溶液,75%酒精、1%聚维酮碘等。 由于化学杀菌剂常施用于物体表面,也要注意其浓度不要过

高,以防其化学腐蚀作用。

化学灭菌的小结:在制剂工业上应用化学杀菌剂,其目的在于减少微生物的数目,以控制无菌状况至一定水平。 2) 无菌操作法: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步骤--- 操作室的灭菌 无菌操作 物品、器具、环境(无菌操作室、层流洁净台、无菌操作柜 )、人

2、熟悉D 、Z 、F 、Of 值的含义。

a) D 值意义: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即使之下降一个对数单位)所需时间。 D 值因微生物种类、环境、灭菌

温度不同而异。 b)Z 值

意义: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0%,所需要升高的温度。在不同温度下对特定微生物在特定介质或环境中测得D 值后,用log 对T 图。 c) F 值 干热灭菌

在一定灭菌温度T 下,给定Z 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在参比温度T 0下给定Z 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

d) F 0值 湿热灭菌 F 0值 物理意义: F 0值为在一定灭菌温度(T)、Z 值为10℃所产生的湿热灭菌效果与121℃,Z 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

的时间(min)。

也就是说F 0是将各种灭菌温度使微生物的致死力转换为灭菌物品完全暴露于121℃使微生物致死效力。

影响F0值测定的因素:○1温度 由于温度的微小差别将使F 0值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首先应保证温度测量的准确计算F 0时,应适当考虑增加安全因素,一般增加50% 、熟悉空气滤过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了解空气滤过的常用设备。 过滤方式:表面过滤——拦截作用;深层过滤——吸附作用; 2

11

2lg lg D D T T Z --=

Z

T T D D 21101

2

-=Z

T

T t F 0

10

-∑?=10

121

010

-∑?=T t F 10 000级洁净度级别尘粒最大允许数/m 3微生物最大允许数≥0.5μm ≥5μm 浮游菌/ m 3

沉降菌/ m 3

3 500051350 000 2 0001003100 000级 3 500 00020 00050010300 000级

10 500 000

60 000

1 000

15

1999年8月1日实施的新GMP 洁净度标准

5Pa,10Pa,18-26℃,40-60%

4、熟悉空气净化的标准、测定方法及洁净室的设计。

4.1空气净化标准与测定方法:一般净化:温度湿度,初效过滤器;

中等净化:温度湿度,含尘量,初中效二级过滤器;

超净净化:温度湿度,含尘量(严格),初中高

一般生产区无洁净度要求,控制区要求达到10万级,洁净区要求达到10000级,无菌区达到100级。

为消除人为污染,降低成本,可在10000级洁净室内放置100级超净工作台。

4.2洁净室的设计:a)净化系统设计初中高三级过滤,正压状态。

b)洁净区的气流要求:层流 100级;乱流 1000-10000级

c)洁净区的基本布局:为满足制剂要求,生产厂区被分为一般生产区、控制区、洁净区、无菌区。

在生产中的应用:空气净化以创造洁净空气为目的的空气调节措施。

工业净化除去尘埃

生物净化除去尘埃、微生物----制药工业

5、熟悉冷冻干燥的基本原理。

5.1冷冻干燥技术:把含有大量水分的物料预先进行降温(预冻),冻结成

冰点

以下的固体,再在低温与真空条件下使冰直接升华,以水蒸气形式除去的

干燥技术。

5.2干燥原理:当压力低于4.597mmHg时,不管温度如何变化,水只以固态或气固存在。

6、掌握注射剂的概念、分类、特点及质量要求。

A、概念与分类:注射剂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和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B、特点:1、剂量准确,作用快。(无吸收过程);2、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PG);3、适用于不能口服用药的病人。

4、发挥局部作用。(局麻药);

5、定向作用。(动脉或局部给药);

缺点:注射给药不方便,且产生疼痛。安全性低于口服制剂;

制剂要求严格,生产过程复杂,费用高,需要有特殊的给药器械(注射器等),严格无菌以及不同的注射技术。

C、质量要求:1、无菌:不得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和芽孢。2、无热原:鲎试剂法和家兔法。3、澄明度: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浑浊或异物。

4、安全性:不引起对组织的刺激性和发生毒性反应。 5.渗透压:输液要求等渗、等张性。6、pH: 4~9。

7、稳定性:具有必要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以确保产品在储存期内安全有效。

8、降压物质:符合规定,确保用药安全,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05版新增9、澄清度;10、不溶性微粒。

7、熟悉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7.1、皮内注射(intracutaneous injection,ID) 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一次剂量为0.2ml以内,常用于过敏试验或疾病诊断。

7.2、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SC) 注射于真皮与肌肉之间的松软组织内,适用于剂量为2ml以内,而没有刺

激性的注射剂,

比口服给药吸收快而完全。注射后5-15分钟即生效。常用于疫苗和菌苗的预防接种、局部麻醉及某些药物的注射。

7.3、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 注射于肌肉组织中,药量在5ml以内。

由于肌肉血管丰富,药物的吸收比皮下更迅速完全。臀大肌,一般进针2.5~3cm

7.4、静脉注射(intravenous route,IV)或静脉滴注对注射用药物要求澄明,无浑浊、沉淀,无异物和热原。

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1.注射剂、无菌冲洗剂配料

2.注射剂、无菌冲洗剂洗瓶(经0.45μm 滤膜过滤后使用)

3.无菌原料药精制

注射用水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1.溶媒

2.口服制剂、外用药配料

3.非无菌原料药精制

4.制备注射用水的水源

蒸馏水

参照中国药典电阻率>0.5Ω?m 1.口服制剂配料、洗瓶

2.注射剂、无菌冲洗剂瓶子的初洗

3.非无菌原料药精制

4.制备注射用水的水源去离子水纯化水

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851.口服制剂容器初洗2.制备纯化水的水源

3.中药材、饮片清洗、浸润、提取用水饮用水

水质要求用

水质类别油溶液和混悬液或乳浊液会引起毛血细管栓塞,一般不宜采用静脉给药,但粒径 <1 m 的乳浊液可静脉给药。凡能导致红细胞溶解或使蛋白质沉淀的药液,均不宜静脉给药。 为了使药液在血液中维持较长时间或不断补充大量液体,可采用静脉滴注法 7.5、脊椎腔注射(vertebra caval route) 注射于脊椎四周蜘蛛膜下腔内,药量在10ml 以内。 由于神经组织比较敏感,且脊椎液缓冲容量小、循环慢,对注射药液要求必须等渗,pH5.0-8.0,注射要缓慢。 7.6、动脉内注射(intra-arterial route) 注入靶区动脉末端,如诊断动脉造影剂、肝动脉栓塞剂。

7.7、其他:此外还有心内注射、穴位注射、鞘内注射、滑膜

腔内注射和关节腔内注射(封闭针)。

8、掌握注射用水的概念及质量要求。

注射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经蒸馏所得,又称为重蒸馏水。 质量要求: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重金属等项应符合药典规定,pH 应为5.0-7.0,氨含量不超过0.00002%,热原检查应符合规定,并规定应于制备后12h 内使用。 附:

(1)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蒸馏水(无热原水;配制注射剂);

(2)灭菌注射用水((3)纯化水为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等制得的供药用的水,

不含任何附加剂(配制普通药剂的溶剂或试验用)。

9、掌握注射剂的附加剂。

A 、注射剂附加剂的主要作用:增加药物的理化稳定性;增加主药的溶解度;抑制微生物生长;减轻疼痛或对组织的刺激性等。

B 、常用附加剂(P69表3-4)pH 和等渗调节剂、增溶剂、局麻剂、抑菌剂、抗氧剂等。

(1)缓冲剂:醋酸(0.22%),醋酸钠(0.8%);枸橼酸(0.5%),枸橼酸钠(4.0%);酒石酸(0.65%),酒石酸钠(1.2%);

磷酸氢二钠(1.7%),磷酸二氢钠(0.71%);碳酸氢钠(0.005%),碳酸钠(0.06%);乳酸(0.1%)。

(2)抑菌剂:苯甲醇(1-2%)、羟丙丁酯和羟丙甲酯(0.01-0.015%)、苯酚(0.5-1.0%)、三氯叔丁醇(0.25-0.5%)、硫柳汞(0.001-0.02%)。

(3)局麻剂:利多卡因(0.5-1.0%)、盐酸普鲁卡因(1.0%) 、苯甲醇(1-2%)、三氯叔丁醇(0.3-0.5%)。 (4)等渗调节剂:氯化钠(0.5-0.9%)、葡萄糖(4-5%)、甘油(2.25%)。

(5)抗氧剂:亚硫酸钠(0.1-0.2%)、亚硫酸氢钠(0.1-0.2%)、焦亚硫酸钠(0.1-0.2%)、硫代硫酸钠(0.1%)。 (6)螯合剂:-2Na(0.01-0.05%)。

(7)增溶剂,润湿剂,乳化剂:聚氧乙烯蓖麻油(1-65%)、聚山梨酯20(0.01%)、聚山梨酯40(0.05%)、聚山梨酯

80(0.04-4.0%) 、聚维酮(0.2-1.0%)、聚乙二醇-蓖麻油(7.0-11.5%)、卵磷脂(0.5-2.3%)、Pluronic F-68(0.21%)。

(8)助悬剂:明胶(2.0%)、甲基纤维素(0.03-1.05%)、羧甲基纤维素(0.05-0.75%)、果胶(0.2%)。 (9)填充剂:乳糖(1-8%);甘氨酸(1-10%);甘露醇(1-10%)。

(10)稳定剂:肌酐(0.5-0.8%);甘氨酸(1.5-2.25%);烟酰胺(1.25-2.5%);辛酸钠(0.4%)。 (11)保护剂:乳糖(2-5%);蔗糖(2-5%);麦芽糖(2-5%);人血白蛋白(0.2-2%)。

了解注射用油及非水溶剂。

1) 注射用油(P67)油性注射剂只能供肌内注射。酸值、碘值、皂化值是评定注射用油的重要指标

(1)植物油:麻油(最适合用的注射用油,含天然的抗氧剂,是最稳定的植物油)、茶油、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棉籽

油、豆油、蓖麻油及桃仁油等。

(2)油酸乙酯(aethylis oleas):能与脂肪油混溶,贮藏会变色,加抗氧剂,如含37.5%没食子丙酯、37.5% BHT(二叔丁对

甲酚)及25%BHA(二叔丁对甲氧酚)的混合抗氧剂用量为0.03%(v/v)效果最佳,可于150℃、

1h灭菌。

(3)苯甲酸苄酯(ascabin):能与乙醇、脂肪油混溶。

2)其他注射用溶剂

(1)乙醇:能与水、甘油、挥发油等混溶,作注射溶剂浓度可达50%,但10%时可能会有溶血作用或疼痛感。

(2)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 PG):能与水、乙醇、甘油混溶,常用量10%-60%,皮下或肌注时有局部刺激性,可供静注或肌注。

(3)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能与水、乙醇混溶,PEG300和PEG400均可做注射溶剂,由于PEG300的降解产物可能会致肾病变,因而PEG400更常用。

(4)甘油(glycerin):能与水、乙醇混溶,但在挥发油和脂肪油中不溶,由于粘度和剌激性较大,不能单独做注射溶剂用,常用浓度1%-50%。

(5)二甲基乙酰胺(dimethylacetamide, DMA):能与水、乙醇混溶,对药物的溶解范围大,为澄明中性溶液。连续使用时,应注意其慢性毒性。

10、掌握热原的概念、性质、污染途径及除去方法。

10.1、定义注射后能引起人体特殊致热反应的物质,称热原(pyrogen)。

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热原,大致可认为热原=内毒素=脂多糖,分子量一般为1 106左右。

热原反应:发冷、寒战、体温升高、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昏迷、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

10.2、热原的性质:(1)水溶性:脂多糖,能溶于水。

(2)耐热性:60℃,1h不受影响,100℃也不分解,但在250℃,30-45min;200℃,60min;或180℃,3-4h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在通常注射剂的热压灭菌中热原不易被破坏。

(3)过滤性:热原体积小,约1-5nm,一般滤器均可通过,即使微孔滤膜,也不能截留,但可被活性碳吸附。

(4)不挥发性:本身不挥发,但可随水蒸气中的雾滴带入蒸馏水。

(5)其他:能被强酸强碱破坏,也能被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等破坏,超声波及某些表面活性剂如去氧胆酸钠也能使之破坏。

3、热原的主要污染途径

(1)注射用水:是热原污染的主要来源;原辅料;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等;制备过程与生产环境;输液器具。

4、热原的去除方法:

(1)高温法;250℃,30min以上。(2)酸碱法;重铬酸钾硫酸清洗液或稀氢氧化钠液。

(3)吸附法:活性碳用量0.05-0.5%(w/v),针用活性炭。

(4)离子交换;10%的#301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和8% #122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丙球注射液中热原。

(5)凝胶过滤法;二乙氨基乙基葡聚糖凝胶(分子筛)。(6)反渗透法;通过三醋酸纤维膜除去热原。

(7)超滤法;3.0~15nm超滤膜。(8)其他方法如二次以上湿热灭菌,或适当提高灭菌温度和时间,以及微波等。

11、掌握滤过的概念。

滤过是指将固液混合物强制通过多孔性介质,使固体沉积或截留在多孔性介质上而使液体通过,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操作过程。

12、熟悉滤过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及滤过器。

12.1原理:靠介质的拦截作用

12.2方法:(1)表面过滤:过滤介质孔道小于滤浆中颗粒的大小,过滤时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表面,如滤纸与微孔滤膜的过滤作用。

(2)深层过滤:介质的孔道大于滤浆中颗粒的大小,但当颗粒随液体流入介质孔道时,靠惯性碰撞、扩散

沉积及静电效应被沉积在孔道和孔壁上,使颗粒被截留在孔道内

12.3影响过滤的因素液体的流动遵循Poiseuile公式:V=Pπr4t/8ηL

-过滤容量;P-操作压力;r-流过层中毛细管半径;t-过滤时间;η-液体粘度;L-毛细管长度;V/t-过滤速度。

12.4常用过滤介质:①滤纸(普通和分析用);②脱脂棉(口服液体过滤);③织物(精滤前的预滤,或注射剂脱碳过滤);

④烧结金属(注射剂初滤);⑤多孔塑料(1、5、7μm,其中1μm可用于注射剂过滤);⑥垂熔玻璃(广泛用于注射剂过滤);

⑦多孔陶瓷(主要用于注射剂精滤);⑧微孔滤膜(主要用于注射剂精滤和除菌过滤) 。

常用的助滤剂:①硅藻土(主要成分二氧化硅);②活性碳(有较强的吸附热原和微生物的能力,能吸附生物碱类药物);

③滑石粉(吸附性小,能吸附溶液中过量不溶性的挥发油和色素,适用于含粘液、树胶较多的液体);

④纸浆(有助滤和脱色作用,中药注射剂中应用较多)。

12.4过滤装置

①普通漏斗(玻璃和布氏)

②垂熔玻璃滤器(垂熔玻璃漏斗、滤器和滤棒,口服液体过滤) 垂熔漏斗使用后要用水抽洗,并以1%-2%硝酸钠硫酸液浸泡处理。

分别对应:号和G2号常压过滤;号和G3号减压或加压过滤;号以及G5、G6号用于无菌过滤;

③砂滤棒(硅藻土滤棒和多孔素瓷滤棒)

④板框式压滤机(多用于注射剂预滤)

⑤微孔滤膜过滤器:理化性质:热稳定性;化学性能稳定。纤维酯膜不适于酮类、酯类、乙醚-乙醇混合溶液以及强酸

强碱;尼龙膜或聚四氟乙烯膜化学稳定性好。主要用于注射剂精滤和除菌过滤。优点:微

孔孔径小,截留能力强;孔径大小均匀;滤速快;滤膜无介质的迁移;无交叉污染。缺点:

易堵塞,有些滤膜化学性质不理想。

13、掌握注射剂的制备过程。了解注射剂新产品试制的主要工作。

注射剂的工艺流程注射剂一般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和容器的前处理、称量、配制、过滤、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

总流程由制水、安瓿前处理、配料及成品四个部分组成,其中环境区域划分为控制区与洁净区。

14、掌握渗透压的调节。

常用的渗透压调节方法:冰点降低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1) 冰点降低数据法一般情况下,血浆冰点值为-0.52℃,根据物理化学原理,任何溶液的冰点降到-0.52℃,即与血浆等渗。

W=(0.52-a)/b

式中,W为配制等渗溶液需加入等渗调节的百分含量;为药物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为用以调节的等渗剂1%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

例配制2%的盐酸普鲁卡因溶液100ml,用氯化钠调节等渗,求所需氯化钠的加入量。

查表可知,2%的盐酸普鲁卡因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a=0.12×2=0.24℃;1%氯化钠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b=0.58℃,代入上式得:

-即配制2%的盐酸普鲁卡因溶液100ml,需加入氯化钠0.48g调节等渗。

(2)氯化钠等渗当量法:氯化钠等渗当量系指与1g药物呈等渗的氯化钠的质量。

例配制2%的盐酸麻黄碱溶液200ml,欲使其等渗,求需加入的氯化钠或葡萄糖的量。

查表可知,1g盐酸麻黄碱的氯化钠等渗当量0.28;无水葡萄糖的氯化钠等渗当量0.18 ,则:

氯化钠的量=(0.9-0.28×2) ×200/100=0.68g 葡萄糖的量=0.68/0.18=3.78g, 或=(5%/0.9%) ×0.68=3.78g

即配制2%的的盐酸麻黄碱溶液200ml,需加入氯化钠0.68g或无水葡萄糖3.78g调节等渗。

15、掌握输液的概念和质量要求。

A、概念:输液(infusion solution)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

B、质量要求:输液的质量要求与注射剂基本一致,但由于注射剂量较大,与小剂量注射剂相比:

(1)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应特别注意;(2)含量、色泽、pH符合要求。pH应力求接近人体血液的pH,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酸碱中毒。

(3)渗透压应调为等渗或偏高渗,以免引起血象的异常变化。

(4)不得含有引起过敏反应的异性蛋白与降压物质,以免引起血象变化,损害肝肾。(5)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剂,并在贮存过程中稳定。

输液的质量检查:1、澄明度与微粒检查;、热原与无菌检查;、含量测定;、pH检查;、渗透压检查。

16、掌握营养输液和血浆代用液的概念、种类、质量要求。

16.1营养输液:用于不能口服吸收营养的患者。种类有糖类输液、氨基酸输液、脂肪乳输液等。

16.2血浆代用液:与血浆具有同样的胶体特性,可提高血浆渗透压,增加血浆容量,维持血压。如右旋糖酐输液。

质量要求见上。

17、掌握注射用无菌粉末、冻干制品的概念和质量要求。

17.1注射用无菌粉末概念:又称粉针,适用于在水中不稳定性药物,特别是湿热敏感的抗生素及生物技术药物。

分类:冷冻干燥制品和无菌分装产品。

17.2质量要求:粉末无异物,配制后澄明度合格;粉末细度和结晶适宜,便于分装;无菌、无热原。

18、掌握滴眼剂的概念和质量要求。

A、概念:滴眼剂(eye drop)系指供滴眼用的澄明溶液或混悬剂。

B、质量要求:(1) pH(耐受pH5.0-9.0);(2) 渗透压(适应相当于0.6-1.5%氯化钠的渗透压);(3) 无菌;

(4) 澄明度(混悬剂颗粒细度检查,15μm以下不得少于90%,50 μm的不得超过10%);(5) 粘度(合适4.0-5.0cpa·s);

(6)稳定性。

附:1)、无菌分装产品测定物料的理化性质的主要内容:热稳定性;临界相对湿度;粉末的晶型与松密度等。

一)无菌粉末的分装及主要设备

、原材料的准备无菌原料可用灭菌结晶法或喷雾干燥法制备。

2、分装在高度洁净的无菌室中按无菌操作法进行;青霉素分装车间不得与其他抗生素车间轮换生产,以防交叉污染。

、灭菌和异物检查

、设备插管分装机、螺旋自动分装机、真空吸粉分装机等。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装量差异:改善流动性。

2、澄明度问题:防止污染。

3、无菌度问题:采用层流净化装置。

4、吸潮变质:防止水气透入。

2)、冻干制品

(一)冻干无菌粉末的制备工艺

、流程图药液→预冻→升华干燥→再干燥

、制备工艺

预冻:恒压降温过程,在共熔点以下10-20℃。

(2)升华干燥恒温减压过程→恒压升温过程

升华干燥:①一次升华法:适用于共熔点为-10??£-20℃,且溶液粘度不大的制品。

②反复冷冻升华法:只是在预冻过程须在共熔点与共熔点以下20℃之间反复升降预冻。适用于结构较

复杂、稠度大和溶点低的制品,如蜂蜜、蜂王浆等。

(二)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1、含水量偏高——采用旋转式冷冻机及其相应的方法。

、喷瓶——必须控制预冻温度在共熔点以下10-20℃,同时加热升华,温度不宜超过共熔点。

、产品外形不饱满或萎缩——加甘露醇、葡萄糖、乳糖、氯化钠等冷冻保护剂,并采取反复预冻法,以改善制品的通气性。

19、熟悉滴眼剂的附加剂和制备过程。

19.1滴眼剂的附加剂:(1)渗透压调节剂:NaCl;(2)抑菌剂:羟苯甲酯、羟苯丙酯、硝酸苯汞;(3)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

(4)助悬剂:羧甲基纤维素钠;(5)缓冲对:硼酸、硼砂。

C、工艺流程:1、容器及附件处理;2、配制与过滤;3、无菌灌装(减压灌装);4、质检;5、印字包装。

了解滴眼剂的药物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

眼用液体制剂:凡是供洗眼、滴眼用以治疗或诊断眼部疾病的液体制剂。

1)、吸收途径经角膜和结膜两条途径吸收。

2)、影响吸收的因素:(1)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损失(50-70μl,70%,眨眼90%);(2)药物从外周血管消除;(3)pH值和pKa值;(4)刺激性;

(5)表面张力(愈小愈有利于泪液与滴眼剂的充分混合;(6)适量的表面活性剂有促进吸收作用);(7)粘度(增加粘度有利于药物吸收)。

颗粒剂

1.熟悉固体制剂的主要制备工艺及吸收途径↗↖

主要制备工艺:药物→粉碎→过筛→混合(制散剂)→制粒(制颗粒剂)→压片(制片剂)

吸收途径:固体制剂→崩解→溶出→血液循环

药物→口腔→喉部→食道→贲门→胃→幽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门

2.掌握Noyes-Whitney方程

Noyes-Whitney方程:dc/dt=DS /vδ×(Cs-C),K=D /v δ。

参数:dc/dt—药物的溶出速度;D—药物的扩散系数;S-溶出界面面积;V-溶出介质的量;δ-扩散边界层厚;

Cs-药物的溶解度;

C-介质中药物的浓度;K-溶出速度常数。应用:在漏槽条件下,Cs》C,dc/dt=KSCs,

1)增大药物溶出面积S——粉碎减少粒径、崩解等,P109图4-4;

2)增大溶解常数K——提高搅拌速度,降低介质的粘度,以减少药物扩散边界层厚度或提高药物的扩散系数;

3)提高药物的溶解度CS: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制成固体分散体。对于难溶性药物,溶出过程是药物吸收的限速过程,故提高其溶出速度的有效方法是增大药物的溶出表面积或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缓控释

制剂设计中的运用

3.了解散剂、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常用设备、质量标准、包装与贮存;掌握基本理论、常用术语及剂型特点。

3.1.1、散剂的制备过程

3.1.2常用设备:

粉碎机械:球磨机、滚压机、冲击式粉碎机、胶体磨、气流、推动磨

混合机械:容器旋转型混合机:水平圆筒型混合机;V型混合机;双锥

型混合机

容器固定型混合机:搅拌槽型混合机、锥型垂直螺旋混合机

分剂量:容量法

3.1.3、质量要求:1) 粒度:细粉、最细粉;2) 外观均匀度;

3) 干燥失重:2.0%(化药) 水分9.0%(中药)

4) 装量差异;5) 吸湿性; 6) 微生物限度; 7) 无菌检查

3.1.4包装与贮存(略) 3.1.5、散剂的概念:

散剂: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倍散”系指在小剂量的剧毒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稀释散。

“目” 3.1.6

3.2.1、颗粒剂的制备:

3.2.2 常用设备(略) 3.2.3A 、外观:颗粒应干燥、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

B 、粒度

C 、水分: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2.0%(化药)、6.0%(中药)。

D 、溶化性:取颗粒10g ,加热水200ml ,搅拌5分钟,可溶性颗粒,应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混浊);混悬性颗粒剂,应能混悬均匀,并均不得有焦屑等异物。

E 、重量差异:取颗粒剂10份,除去包装,分别称定重量,每份重量与标示重量相比较,重量差异限度不得过规定,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份,并不得有1份超出重量差异限度一倍。

F 、 微生物限度检查 符合要求。

G 、

3.2.4 包装与贮存——颗粒剂在生产与储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 1、供制备用的辅料蔗糖、糊精、淀粉或乳糖等,均应符合凡例规定。

? 2、除另有规定外,药材应加工成片或段,按具体品种规定的方法提取滤过,滤液浓缩至规定相对密度的清膏,

加定量辅料或药物细粉, 混匀,制粒或压制成块,干燥。加辅料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5倍,。 ? 3、挥发油应均匀喷入干燥颗粒中,混匀,密闭至规定时间。 ? 4、冲剂应干燥、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等现象。 ? 5、除加有规定外,冲剂宜密封储藏。 ?

3.2.5 常用概念:颗粒剂(granules):颗粒剂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粒度:180 μm

分类 :1. 可溶性 、混悬性、泡腾性 ;2. 肠溶颗粒、缓释颗粒、控释颗粒

3.2.6特点(同散剂比较) 1、飞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吸湿性等均较小;

2、服用方便,根据需要可制成色、香、味俱全的颗粒剂;

手握成团,

轻压即散

干法制粒压片干法压片空白颗粒压片法

粉末直接压片

结晶直接压片

湿法压片制粒,适于对湿热稳定的药物。3、必要时可对颗粒包衣,使颗粒具有防潮性、缓释性或肠溶性等;

4、注意多种颗粒的混合物,可能因颗粒大小或粒密度差异较大产生离析现象,导致剂量不准确。

4.了解片剂的特点、分类、质量要求、常用设备、包装材料与贮存等。

4.1概念: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经制粒或不经制粒压制而成的片状或异型片状的固体制剂。

是在散剂和丸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临床上引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辅料和机械的发展促进了片剂的发展. 4.2 特点:○1优点:(1)片剂剂量准确,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较小;

(2)体积小,携带便利,服用方便;

(3)利用包衣技术可避免或保护有不良臭味、对胃肠道有刺激,与外界环境不稳定的药物; (4)机械化生产, 产量大, 成本低, “卫生标准”也容易达到; (5)便于运输和贮藏。

○2缺点:(1)片剂中药物的溶出速率较散剂及胶囊剂为慢,其生物利用度稍差些;

(2)儿童和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3)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贮存较久时含量下降。

4.3分类: ○1口服片:普通片(compressed tablets); 包衣片( coated tablets):糖衣、薄膜衣、肠溶衣;

泡腾片(effervescent tablets); 咀嚼片(chewable tablets); 分散片(dispersible tablets)(纠正教材的错误);

缓、控释片(sustained/controlled release tablets) ; 多层片(multilayer tablets); 口崩片(rapid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2min

○2口腔用片剂:口含片(troche tablets);口颊片(buccal tablets);舌下片(sublingual tablets); ○3皮下给药片剂:植入片剂(implant tablets) ○4外用片剂:溶液片(solution tablets);阴道片(vaginal tablets) 4.4质量要求:1、外观; 2、硬度(hardness ):国产四用仪;估测。; 3、崩解度; 4、溶出度; 5、片重差异;

6、含量均匀度;

7、卫生学检查;

8、包衣片的质量评价

4.5常用设备——压片机:单冲压片机,旋转压片机 4.6 包装材料(略) 4.7贮存(略)

5.掌握片剂常用的辅料的特点与应用;片剂制备工艺过程;包衣过程、种类、目的;片剂制备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术语。 5.1片剂辅料的分类及作用及常用辅料种类

辅料:又称赋形剂,指片剂中除主药以外的一切其他成分的统称。 (1)分类:

1)稀释剂(diluents or fillers) 增加片重和体积,片重≥100mg;直径≥6mm ;改善药物的压缩成形性。如淀粉(淀粉是集吸

收、稀释、粘合剂、崩解剂于一身的良好赋形剂)、糊精、乳糖、微晶纤维素、PVP

2)吸收剂(absorbents )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或其它液体成分时,须加入适当的吸收剂将其吸收后再加入其它成分压片 。 如硫酸钙、磷酸氢钙、轻质氧化镁、碳酸钙、淀粉、干燥氢氧化铝。注意与主药的配伍禁忌

3)润湿剂(moistening agents ) 指可使物料润湿以产生足够强度的粘性以利于制成颗粒的液体。水、乙醇

4)粘合剂(adhesives )能使无粘性或粘性小的物料聚集粘结成颗粒固体粉末或粘稠液体。如淀粉浆、糊精糖粉与糖浆、

胶浆

5)崩解剂(disintegrants )机理:毛细管作用、膨胀作用、产气作用、润湿热等。

如干淀粉、CMS-Na 、CC-Na 、MCC 、CCNa 、CMC-Ca 、6)润滑剂 (lubricants )包括三类:助流剂(glidants )

如硬脂酸、硬脂酸镁、滑石粉、微粉硅胶、PEG 、SDS 。

5.2、片剂的制备方法与分类:

压片过程的三大要素是流动性、压缩成形性、润滑性。 按制备工艺分为

5.3包衣:5.3.1包衣过程:

糖衣包衣过程:隔离层(sealing ):玉米朊、Ⅳ号丙烯酸树脂等;防潮,衣层牢固。 ↓

粉衣层(sub-coating ):滑石粉等。 ↓ 糖衣层(smoothing and rounding ):蔗糖 ↓ 色糖衣层(coloring ):适宜色素的蔗糖溶液 ↓ 光亮层(polishing ):虫蜡等

5.3.2包衣种类:糖衣、薄膜衣,其中薄膜衣又可分为胃溶性、肠溶性及不溶性三类。 1)、糖衣(sugar coating ):蔗糖为主要包衣材料的包衣。

2)薄膜衣:指在片心之外包一层薄的高分子聚合物,形成薄膜。

包衣材料:成膜材料、增塑剂、溶剂及其它材料。成膜材料的要求:成膜性、溶解性、稳定性。 成膜材料的种类 (1)、 胃溶性成膜材料:在水或胃液中可以溶解的材料(胃液pH2~3)。

纤维素衍生物:HPMC 、HPC 、CMC-Na ;特别是低粘度的HPMC ,既有HPMC ,也有将HPMC 与色素、遮光剂TiO 2及增塑剂等

制成复合包衣材料,用前加溶剂溶解(混悬)后包衣。

PVP :成膜坚固,但吸湿,宜与其它的材料合用。 丙烯酸树脂类:Eudragit E 型(进口)、Ⅳ号丙烯酸树脂(国产) PEG :4000~6000;常与CAP 等合用。 AEA :聚乙烯缩乙醛二乙胺醋酸酯 (2)、肠溶性成膜材料:在胃液中不溶,但可在pH 较高的水中及肠液中溶解的成膜材料(十二指肠pH6,小肠最高pH7.4)。 虫胶(shellac ):应用渐少。

CAP :醋酸纤维素酞酸酯:国际上应用较广泛的肠溶衣材料。

丙烯酸树脂:Ⅱ号(Eudragit L100型)和Ⅲ号(Eudragit S100型) HPMCP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酞酸酯:收载于U.S.P

HPMCAS :醋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为优良的肠溶成膜材料,稳定性较CAP 及HPMCP 好。 (3)增塑剂:指能增加包衣材料塑性的物料。水溶性增塑剂:丙二醇、甘油、PEG 等。

非水溶性增塑剂:甘油三醋酸酯、蓖麻油、乙酰化甘油酸酯、邻苯二甲酸酯、硅油和司盘等。 溶剂:将成膜材料和增塑剂溶解并均匀地分散到片剂的表面,溶剂挥发,在片剂上成膜。 常用的溶剂:乙醇、甲醇、异丙醇、丙酮、氯仿等;水分散体的应用 。

5.3.3 包衣目的:掩盖片剂的不良嗅味;防潮、避光、隔绝空气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控制药物的释放部位(如肠溶

衣片剂、结肠靶向包衣等);可将两种有配伍变化的药物成分分别置于片心和衣层,以免发生变化;改善片剂的外观等。

5.4 片剂制备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术语(见名词解释部分) 6、掌握胶囊剂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1)概念:胶囊剂系指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2) 特点:A 、能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

B 、药物在体内起效快;

C 、液态药物的固体剂型化;

D 、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

一般服后3~10min ,即可崩解释放药物,呈效较丸、片剂快,吸收好。 3)、分类:硬胶囊剂(hard capsules)和软胶囊剂(soft capsules);

另外,还有根据用途命名:例如缓释胶囊(sustained-released capsules) 、控释胶囊(controlled-released capsules)?¢肠溶胶囊剂 (enteric capsules)、结肠靶向胶囊剂(colon-targeted capsules)等。 必需注意:①凡药物的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因易使胶囊溶化而不宜填充于胶囊中;

②易溶性药物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因胶囊剂在胃中溶化时,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刺激胃粘膜而不宜制成

软、硬胶囊)、质量检查与包装储存。

、胶囊剂和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0.15

0.250.300.400.550.75体积(ml)543210号数

药剂学处方分析

处方分析及工艺设计 1.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分析处方) [处方]肾上腺素1g 主药 依地酸二钠0.3g 金属离子络合剂 1mol/L盐酸适量pH 调节剂 氯化钠8g 等渗调节剂 焦亚硫酸钠1g 抗氧剂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 制法:将氯化钠、焦亚硫酸钠、依地酸二钠溶于通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的适量注射 用水中。另取少量注射用水用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加盐酸搅匀后,加肾上腺素搅拌使完全 溶解。将两液合并,以水用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的注射用水加至全量。用盐酸(1mol/L )或氢氧化钠(1mol/L )调整pH值至3.0-3.2。在二氧化碳或氮气流下过滤,分装于安瓿中,安瓿空间填充二氧化碳或氮气,封口。以100C流通蒸汽灭菌15分钟即得。 2. 布洛芬片剂:(每片) [处方]布洛芬0.2g 乳糖o.ig PVP Q.S 乙醇(70%)Q.S 低取代羟丙甲纤维素0.02g 硬脂酸镁0.004g 制法:将布洛芬、乳糖、低取代羟丙甲纤维素混合均匀,另将PVP溶解于适量乙醇 中作粘合剂,将该粘合剂与前述混合物搅拌均匀制备软材,过筛,制颗粒,干燥,整粒,将硬脂酸镁加入干颗粒中,混合均匀后,压片,即得。 3. 指出下列处方制成的制品属于什么类型的软膏基质,分析处方中 各组分的作用,设计一种制备方法。 处方:①单硬脂酸甘油酯120g 油相 ②硬脂酸200g 油相,与三乙醇胺反应生成三乙醇胺硬脂酸皂,做乳 化剂 ③白凡士林200g 油相 ④液体石蜡250g 油相 ⑤甘油100g 保湿剂,水相 ⑥十二烷基硫酸钠1g 乳化剂 ⑦三乙醇胺5g 与硬脂酸反应生成三乙醇胺硬脂酸皂,做乳化剂 ⑧羟苯乙酯0.5g 防腐剂 ⑨蒸馏水加至2000g 水相 制法:将①②③④混合后,加热至80C,另将⑤⑥⑦⑧⑨混合后,加热至80C,将以上 两种混合液在80 C左右混合,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即得。 4、处方分析:复方乙酰水杨酸片(1000片)的制备 处方乙酰水杨酸268g 对乙酰氨基酚136g

药剂处方分析制备

例:复方碘溶液 【处方】碘50g 碘化钾100g 蒸馏水适量至1000ml 【制备】取碘﹑碘化钾,加蒸馏水100ml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000ml即得。 碘化钾为助溶剂,溶解碘化钾时尽量少加水,以增大其浓度,有利于碘的溶解。例:复方硫磺洗剂 【处方】沉降硫磺30g 硫酸锌30g 樟脑醑250 ml 羧甲基纤维素钠5g 甘油100ml蒸馏水加至1000ml 【制备】取沉降硫磺置乳钵中,加甘油研磨成细糊状,硫酸锌溶于200ml水中,另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用200ml水制成胶浆,在搅拌下缓缓加入乳钵中,移入量器中,搅拌下加入硫酸锌溶液,搅匀,在搅拌下以细流加入樟脑醑,加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例:磷酸可待因糖浆 【处方】磷酸可待因5g 蒸馏水15ml 单糖浆加至1000ml 【制备】取磷酸可待因溶于蒸馏水中,加单糖浆至全量,即得。 【作用与用法】镇咳药,用于剧烈咳嗽。口服,一次2~10ml,1日10~15ml。极量一次20ml,l日50ml。 例:鱼肝油乳剂: 【处方】鱼肝油500ml阿拉伯胶细粉125g 西黄蓍胶细粉7g 糖精钠0.1g 挥发杏仁油1ml尼泊金乙酯0.5g 蒸馏水加至1000ml

【制法】将阿拉伯胶与鱼肝油研匀,一次加入250ml蒸馏水,用力沿一个方向研磨制成初乳,加糖精钠水溶液﹑挥发杏仁油﹑尼泊金乙酯醇液,再缓缓加入西黄蓍胶胶浆,加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例1.Vc注射液(抗坏血酸)(Vitamin C Injection) 临床上用于预防及治疗坏血病,并用于出血性素质,鼻、肺、肾、子宫及其他器官的出血。肌注或静脉注射,一次0.1~0.25g,一日0.25~0.5g。【处方】维生素C(主药)104g 依地酸二钠(络合剂)0.05g 碳酸氢钠(pH调节剂)49.0g 亚硫酸氢钠(抗氧剂)2.0g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制备】在配制容器中,加处方量80%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至饱和,加维生素C溶解后,分次缓缓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使完全溶解,加入预先配制好的依地酸二钠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搅拌均匀,调节药液pH6.0~6.2,添加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用垂熔玻璃漏斗与膜滤器过滤,溶液二氧化碳,并在二氧化碳气流下灌封,最后于100℃流通蒸气15min灭菌。 例2.VB2注射液(riboflavin Injection) 本品为维生素类药,参与体生物氧化作用,用于预防和治疗口角炎、舌炎、结膜炎、脂溢性皮炎等维生素B2缺乏症。【处方】维生素B2(主药) 2.575g 烟酰胺(助溶剂)77.25g 乌拉坦(局麻剂)38.625g 苯甲醇(抑菌剂)7.5ml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药剂学7处方分析题

处方分析:复方乙酰水杨酸片(1000片)的制备 (1)乙酰水杨酸 268g 主药 对乙酰氨基酚 136g 主药 咖啡因 33.4g 主药 淀粉 266g 填充剂和崩解剂 淀粉浆(17%) 适量 黏合剂 滑石粉 15g 润滑剂 轻质液状石蜡 0.25g 润滑剂 制法:①将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与约1/3淀粉混匀,制软材,制粒,干燥, 整粒;②将晶型乙酰水杨酸与上述颗粒混合,加入剩余的淀粉(预干燥),混匀;③将吸附有液状石蜡的滑石粉与上述混合物混匀,过12目筛,压片即得。 湿法制粒压片的生产工艺流程(2)药物、辅料 →粉碎、过筛 ??→?加辅料混合→制软材→制湿颗粒→湿粒干燥→整粒?????→?加润滑剂和崩解剂 混合→压片→(包衣)→质量检查→包装 (3)三主药混合制粒易产生低共熔现象,且可避免乙酰水杨酸与水直接接触防止水解。 (4)崩解剂的加入方法:内外加法 (5)为什么滑石粉中要喷入液状石蜡? 滑石粉在压片时易因振动而脱落,加入液状石蜡可使滑石粉更易于黏附在颗粒的表面,防止脱落。 分析鱼肝油乳的制备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 解题过程与步骤: 处方中鱼肝油为主药,吐温80为12.5g 乳化剂,西黄蓍胶为辅助乳化剂,甘油为稳定剂,苯甲酸为防腐剂,糖精为甜味剂,杏仁油香精、香蕉油香精为芳香矫味剂。 题目:复方硫洗剂 处方 沉降硫 30g 硫酸锌 30g 樟脑醑 250ml 甘油 100ml 聚山梨酯80 2.5ml 纯化水 加至 1000ml 根据处方回答问题: (1)本品属于哪种分散系统?制备要点是什么? (2)为提高本品稳定性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题过程与步骤: (1)本品系混悬剂。制备要点:取沉降硫置乳钵中加甘油和聚山梨酯80研匀,缓缓加入硫酸锌水溶液,研匀,然后缓缓加入樟脑醑,边加边研,最后加适量纯化水至全量,研匀即得。 (2)提高稳定性措施:硫有升华硫、精制硫和沉降硫三种,以沉降硫的颗粒最细,为减慢沉降速度,选用沉降硫;硫为典型的疏水性药物,不被水润湿但能被甘油润湿,故

药剂学处方总结

第一部分:处方分析 1.分析下列软膏基质的处方并写出制备方法。 硬脂醇 250g 油相,同时起辅助乳化及稳定作用 白凡士林 250g 油相,同时防止水分蒸发留下油膜利于角质层水合而产生润滑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10g 乳化剂丙二醇 120g 保湿剂 尼泊金甲酯 0.25g 防腐剂尼泊金丙酯 0.15g 防腐剂蒸馏水加至 1000g 制备:取硬脂醇和白凡士林在水浴上融化,加热至75℃,加入预先溶在水中并加热至 75℃的其他成分,搅拌至冷凝即得。 2.写出10%Vc注射液(抗坏血酸)的处方组成并分析? 维生素C 104g 主药碳酸氢钠 49g pH调节剂亚硫酸氢钠 0.05g 抗氧剂 依地酸二钠 2g 金属络合剂注射用水加至 1000ml 溶剂 3. 分析下列处方并写出下列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 硬脂酸甘油酯 35g 油相硬脂酸 120g 油相 液体石蜡 60g 油相,调节稠度白凡士林 10g 油相 羊毛脂 50g 油相,调节吸湿性 三乙醇胺 4g 水相,部分与硬脂酸形成有机皂其乳化作用 尼泊金乙酯 1g 防腐剂蒸馏水加之 1000g 将油相成分(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羊毛脂)与水相成分(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溶于蒸馏水中)分别加热至80℃,将熔融的油相加入水中,搅拌,制成O/W型乳剂基质。 4.处方分析,并写出制备小体积注射剂的工艺流程 肾上腺素 1g 主药依地酸二钠0.3g 金属络合剂盐酸 pH调节剂 氯化钠8g 渗透压调节剂焦亚硫酸钠1g 抗氧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 工艺流程:主药+附加剂+注射用溶剂配液滤过 灌封灭菌 安瓿洗涤干燥(灭菌) 成品包装印字质量检查检漏 5.分析处方,并指出采用何种方法制片?并简要写出其制备方法。 处方:呋喃妥因 50g 糊精 3g 淀粉 30g 淀粉(冲浆10%) 4g 硬脂酸镁 0.85g 根据上述处方,选用湿法制粒制片。 制备:取呋喃妥因过100目筛然后与糊精、1/3淀粉混匀,加入淀粉浆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粒,湿粒在60℃下干燥,干粒再过12目筛整粒。将此颗粒与剩余的淀粉、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含量测定合格后计算片重。 6.处方分析并简述制备过程 Rx1 维生素C 104g 主药碳酸氢钠 49g pH 调节剂亚硫酸氢钠 0.05g 抗氧剂 依地酸二钠 2g 金属络合剂注射用水加至 1000ml 溶剂 制备:在配置容器中,加处方量80%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至饱和,加维生素C 溶解后,分次加碳酸氢钠,溶解后加入已配好的依地酸二钠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调节pH6.0-6.2,添加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过滤,通二氧化碳气流下灌封。7.写出板蓝根注射液处方中各物质的作用。 处方用量作用板蓝根 500g 主药苯甲醇 10ml 抑菌剂 吐温 80 5ml 增溶剂注射用水适量溶剂共制 1000ml 8. 写出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处方中各物质的作用。 磺胺甲基异噁唑(SMZ) 400g 主药甲氧苄啶(TMP) 800g 主药(抗菌增效剂) 淀粉/120目80g 填充剂,内加崩解剂 3%HPMC 180~200g 润湿剂,黏合剂硬脂酸镁3g 润滑剂制成1000片

药剂学教学习题

《药剂学》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 药剂学 2. 药典 3. 处方 4. GMP 5. GLP 6. DDS 7. OTC 8. USP 9. 制剂 10. 剂型 11. 溶液型分散系统 12. 乳剂型分散系统13. 混悬型分散系统 14. 非胃肠道给药制剂 15. 固体型分散系统 16. 气体型分散系统 二、思考题 1.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试分别解释各学科的定义。 2. 药剂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 药剂学总体发展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 4. 现代药剂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5. 目前颁布的中国药典和国外药典有哪些?最新版本是哪一版? 6. 简述药剂学的进展。 7. 药物剂型可分为几类?试分别叙述。 8. 剂型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哪些? 9. 药物制剂和剂型的发展可分为哪四个时代?试分别叙述。 10. 药物制剂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1. 试述药物制剂与多学科的关系。 12. 试述片剂在制备与贮存期间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液体制剂 一、名词解释 1.液体药剂 2.流变性 3.溶解、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4.潜溶和助溶 5.增溶和胶束 6.HLB值、CMC、cloud point 7.乳剂和混悬剂 8.凝胶和胶凝 9.絮凝和反絮凝 10.微乳和复乳 11.Zeta 电位 12. 娇味剂 13. 芳香剂 14. 着色剂 15. 掩蔽剂 二、思考题

1.液体制剂的特点及其分类方法有哪些?简述均相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特征。试述分散度与疗效、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牛顿流体的特点是什么?非牛顿流动流动曲线有哪几种类型? 2.流变学在药剂学中的有何应用? 3.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哪几种? 4.根据 Noyes-Whitney 方程,简述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5.试述表面活性剂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 6.影响表面活性剂增溶的因素有哪些? 7.试举例简述各类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和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8.简述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9.何谓胶体溶液?有哪两类? 10.试述分子胶体和微粒胶体在结构、性质和稳定性方面的异同点。 11.热溶法冷溶法制备糖浆剂的优缺点有哪些? 12.试述乳化剂定义、种类及其乳化作用机理。 13.试述决定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及其转相方法。 14.简述微乳和普通乳剂的主要区别及其制备方法。 15.混悬剂处方中常用的稳定剂有哪几类? 16.何谓絮凝和反絮凝剂?其作用机理如何? 17.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其质量评价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无菌制剂和灭菌制剂 一、名词解释 1.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 2. 注射剂和输液 3. 等渗和等张 4. 热原和反渗透 5. 原水、纯化水和注射用水 6. 滴眼剂和洗眼剂 7. 海绵剂和冻干制剂 8. 灭菌法 9. 无菌 10. 防腐和消毒 11. 湿热灭菌法 12. 低温间歇式灭菌法 13. F 值和 Fo 值 14. 工业净化和生物净化 15. 层流和紊流 二、思考题 1.药剂学中灭菌法可分为哪几类?物理灭菌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法? 2.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使用热压灭菌设备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药剂学处方讲解--实用.docx

处方分析及工艺设计 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分析处方) [ 处方 ]肾上腺素1g主药 依地酸二钠0.3g金属离子络合剂 1mol/L 盐酸适量pH调节剂 氯化钠8g等渗调节剂 焦亚硫酸钠1g抗氧剂 注射用水加至 1000ml溶剂 制法:将氯化钠、焦亚硫酸钠、依地酸二钠溶于通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的适量注射 用水中。另取少量注射用水用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加盐酸搅匀后,加肾上腺素搅拌使完全 溶解。将两液合并,以水用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的注射用水加至全量。用盐酸(1mol/L )或氢氧化钠( 1mol/L )调整 pH 值至 3.0-3.2。在二氧化碳或氮气流下过滤,分装于安瓿中, 安瓿空间填充二氧化碳或氮气,封口。以100℃流通蒸汽灭菌15 分钟即得。 2.布洛芬片剂:(每片) [ 处方 ]布洛芬0.2g 乳糖0.1g PVP Q.S 乙醇 (70%)Q.S 低取代羟丙甲纤维素0.02g 硬脂酸镁0.004g 制法:将布洛芬、乳糖、低取代羟丙甲纤维素混合均匀,另将PVP溶解于适量乙醇 中作粘合剂,将该粘合剂与前述混合物搅拌均匀制备软材,过筛,制颗粒,干燥,整粒,将 硬脂酸镁加入干颗粒中,混合均匀后,压片,即得。 3.指出下列处方制成的制品属于什么类型的软膏基质,分析处方中 各组分的作用,设计一种制备方法。 处方:①单硬脂酸甘油酯120g油相 ②硬脂酸200g油相,与三乙醇胺反应生成三乙醇胺硬脂酸皂, 做乳化剂 ③白凡士林200g油相 ④液体石蜡250g油相 ⑤甘油100g保湿剂,水相 ⑥十二烷基硫酸钠1g乳化剂 ⑦三乙醇胺5g与硬脂酸反应生成三乙醇胺硬脂酸皂,做乳化剂 ⑧羟苯乙酯0.5g防腐剂 ⑨蒸馏水加至2000g水相 制法:将①②③④混合后,加热至80℃,另将⑤⑥⑦⑧⑨混合后,加热至80℃,将以上两种混合液在80℃左右混合,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即得。 4、处方分析:复方乙酰水杨酸片(1000 片)的制备 处方乙酰水杨酸268g 对乙酰氨基酚 136g 咖啡因33.4g 淀粉266g

药剂学处方总结

第一部分:处方分析 1. 分析下列软膏基质的处方并写出制备方法。硬脂醇250g 油相,同时起辅助乳化及稳定作用白凡士林250g 油相,同时防止水分蒸发留下油膜利于角质层水合而产生润滑作用 十二烷基硫酸钠10g 乳化剂丙二醇120g 保湿剂 尼泊金甲酯0.25g 防腐剂尼泊金丙酯0.15g 防腐剂蒸馏水加至1000g 制备:取硬脂醇和白凡士林在水浴上融化,加热至75 ℃,加入预先溶在水中并加 热至 75 ℃的其他成分,搅拌至冷凝即得。 2. 写出10%Vc 注射液(抗坏血酸)的处方组成并分析? 维生素C 104g 主药碳酸氢钠49g pH 调节剂亚硫酸氢钠0.05g 抗氧剂依地酸二钠2g 金属络合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 3. 分析下列处方并写出下列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硬脂酸甘油酯35g 油相硬脂酸120g 油相液体石蜡60g 油相,调节稠度白凡士林10g 油相羊毛脂50g 油相,调节吸湿性三乙醇胺4g 水相,部分与硬脂酸形成有机皂其乳化作用尼泊金乙酯1g 防腐剂蒸馏水加之1000g 将油相成分(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羊毛脂)与水相成分(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溶于蒸馏水中)分别加热至80 ℃,将熔融的油相加入水中, 搅拌,制成O/W 型乳剂基质。 4. 处方分析,并写出制备小体积注射剂的工艺流程肾上腺素1g 主药依地酸二钠0.3g 金属络合剂盐酸pH 调节剂氯化钠8g 渗透压调节剂焦亚硫酸钠1g 抗氧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 工艺流程:主药+附加剂+注射用溶剂配液滤过 灌封灭菌 安瓿洗涤干燥(灭菌) 成品包装印字质量检查检漏 5. 分析处方,并指出采用何种方法制片?并简要写出其制备方法。 处方:呋喃妥因50g 糊精3g 淀粉30g 淀粉(冲浆10%) 4g 硬脂酸镁0.85g 根据上述处方,选用湿法制粒制片。 制备:取呋喃妥因过100 目筛然后与糊精、1/3 淀粉混匀,加入淀粉浆制成软材,过14 目筛制粒,湿粒在60℃下干燥,干粒再过12 目筛整粒。将此颗粒与剩余的淀粉、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含量测定合格后计算片重。 6. 处方分析并简述制备过程 Rx1 维生素C 104g 主药碳酸氢钠49g pH 调节剂亚硫酸氢钠0.05g 抗氧剂 依地酸二钠2g 金属络合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制备:在配置容器中,加处方量80% 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至饱和,加维生素C 溶解后,分次加碳酸氢钠,溶解后加入已配好的依地酸二钠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调节pH6.0-6.2, 添加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过滤,通二氧化碳气流下灌封。 7.写出板蓝根注射液处方中各物质的作用。 处方用量作用板蓝根500g 主药苯甲醇10ml 抑菌剂 吐温80 5ml 增溶剂注射用水适量溶剂共制1000ml 8. 写出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处方中各物质的作用。 磺胺甲基异恶唑(SMZ )400g 主药甲氧苄啶(TMP )800g 主药(抗菌增效剂) 淀粉/120 目80g 填充剂,内加崩解剂3%HPMC 180 ~200g 润湿剂,黏合剂硬脂酸镁

药剂学问答题(1)

1.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的异同 潜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而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潜溶剂能提高药物溶解度的机制一般认为是两种溶剂间发生氢键缔合,改变了混合溶剂的极性,即降低了溶剂的介电常数,从而有利于难溶性药物的溶解。 助溶剂: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增溶剂:指某些表面活性剂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作用。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原理: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束的结果。 处方因素:pH值的影响、广义酸碱催化的影响、溶剂的影响、离子强度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的影响 外界因素:温度的影响、光线的影响、氧的影响、金属离子的影响、湿度和水分的影响、包装材料的影响 增加稳定性的方法:1.改变药物结构(1)、制成难溶性盐(2)、制成复合物(3)、制成前体药物2.制成固体制剂3.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或包衣工艺4.制成微囊、微球或包合物 4.片剂制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裂片:处方因素和工艺因素导致片剂内部的压力分布不均匀 2.松片:片剂硬度不够 3.粘冲:干燥不够、 4.片重差异超限:物料的流动性差、物料中细分太多或粒度大小相差悬殊、料 斗内的物料时多时少、刮粉器与模孔吻合性差 5.崩解迟缓:压缩力过大、可溶性成分溶解、片剂的结合力过强、崩解剂的吸 水膨胀能力差或对结合力的瓦解能力差 6.溶出超限:片剂不崩解、颗粒过硬、药物的溶解度差 7.含量不均匀:片重差异超限 5.片剂的质量检查 外观性状;片重差异;硬度和脆碎度;崩解度;溶出度和释放度;含量均匀度

药剂学处方分析 (1)

药剂学处方分析 1、复方碘溶液 【处方】 碘 50g 碘化钾 100g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取碘化钾,加蒸馏水100ml溶解后,加入碘搅拌使之溶解,再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成1000ml即得。 2、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 【处方】 浓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25%)100ml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取浓过氧化氢溶液100ml,加蒸馏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本品为无色澄清液体,无臭或有类似臭氧的臭气。相对密度1.01(25°C),过氧化物遇还原物迅速分解并产生泡沫,遇光更易分解,配制所用器具应充分洗净。 浓的过氧化氢有强腐蚀性,接触后皮肤变白,并有剧烈痛感,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直接接触。过氧化氢溶液有消毒防腐作用。 3、浓薄荷水 【处方】 薄荷油 20ml 95%乙醇 600ml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先将薄荷油溶于乙醇,分次加入蒸馏水至足量(每次加入水后用力振摇),再加入50g滑石粉,充分振摇,放置适当时间后进行过滤,自滤器上添加适量蒸馏水至全量。本品为薄荷水的40倍浓溶液,(薄荷油于水中溶解度(体积分数)为0.05%)加入的滑石粉为分散剂,其作用是使挥发油吸附于滑石粉颗粒表面,以增大油在水中的分散度,改善溶解速度,同时由于滑石粉吸附过量的油,有利于通过过滤将油除去。但滑石粉不宜过细,以免通过滤纸,使溶液浑浊。 4、单糖浆 【处方】 蔗糖 850g 蒸馏水适量共制成1000ml 【制法】 取蒸馏水煮沸,加入蔗糖搅拌溶解后继续加热至100 O C,趁热保温过滤,并自滤器上添加适量热蒸馏水,使之成1000ml搅拌均匀即得。糖浆浓度通过相对密度控制,故煮沸过 程中应随时抽样测定相对密度。热糖浆在90 O C以上,其相对密度在1.280时为合格,冷却 至25 O C时,相对密度应为1.313。 5、枸橼酸哌嗪糖浆

药剂学实验思考题

药剂学实验考试试卷 思考题 1.乳剂的制备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体系,由于分散体系及外界条件的影响,常常导致乳剂分层、絮凝、转相、破裂或酸败。 .影响乳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①乳化剂的性质;②乳化剂的用量,一般应控制在0.5%~10%;③分散相的浓度,一般宜在50%左右;④分散介质的黏度;⑤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一般认为适宜的乳化温度为50~70℃;⑥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⑦微生物的污染等。 2、石灰搽剂的制备原理是什么?属何种类型乳剂? 乳剂(也称乳浊液)是指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经乳化而形成的非均匀相液体分散体系。分散的液滴称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直径一般在0.1~100μm;包在液滴外面的另一液相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乳剂分为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常采用稀释法和染色镜检法鉴别; 由于乳剂中液滴具有很大的分散度,总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很高,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因此,除分散相和连续相外,还必需加入乳化剂,并在一定机械力作用下制备乳剂。 乳化剂的作用机理是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并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防止液滴合并。 3、分析液体石蜡乳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液体石蜡60g 油相,调节稠度 尼泊金乙酯1g 防腐剂 蒸馏水 4、干胶法和湿胶法的特点是什么? 干胶法系先将胶粉与油混合,应注意容器的干燥。湿胶法则是胶粉先与水进行混合。但两法初乳中油、水、胶三者均应有一定比例,即:若用植物油,其比例为4:2:1,若用挥发油其比例为2:2:1,液状石蜡比例为3:2:1。 2.注射剂的制备 1、影响注射剂澄明度的因素有哪些? 原料药材质量的优劣、提取工艺的选择、配伍不当、配药环境、溶液PH的改变、辅料的质量与配伍情况、灌封的工作状况、灭菌条件的影响、安瓿的质量和前处理、其它影响因素。 2、影响Vc注射液质量的因素是什么?应如何控制工艺过程?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它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因维生素C缺乏而致的各种坏血病。维生素C注射液在生产中因配制工艺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常出现药液外观发黄,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影响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3、制备Vc注射液时为什么要通入二氧化碳?不同可以吗? 防止维生素C被氧化。维生素C还原性很强的 4、Vc注射液时为什么可以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查颜色?目的是什么?

黑龙江大学2011级药剂学实验思考题及处方分析

药剂学实验二思考题 1、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几种?实验室常用哪种方法?优点是什么?鱼肝油乳剂制备属于哪 类制备方法? 解: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干胶法、湿胶法和机械法。实验室常用干胶法和湿胶法。优点是适宜小剂量制备。干胶法系先将胶粉与油混合,应注意容器的干燥。湿胶法则是胶粉先与水进行混合。鱼肝油乳剂属于干胶法。 2、为什么制备乳剂是经常要将阿拉伯胶和西黄蓍胶合用?为什么含有阿拉伯胶的乳剂不 宜作外用制剂? 解:阿拉伯胶单独使用往往会使形成的乳剂分层,所以常与西黄蓍胶等合用,有利于乳剂的稳定。因为阿拉伯胶黏度较大,附着在皮肤上会形成一层膜而导致不适感,所以不宜作外用制剂。 3、石灰搽剂的制备类型及形成乳剂的类型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解:石油搽剂的制备类型是新生皂法,形成乳剂的类型是油包水型乳剂。原因是氢氧化钙与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等反应生成钙肥皂,由于是二价皂,所以形成的是油包水乳剂。 4、测定植物油乳化时所需HLB值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解:对于评价和选择恰当适合的乳化剂和稳定效果有着重要意义,也可以指导生产实践。 5、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解: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体系,由于分散体系及外界条件的影响,常常导致乳剂分层、絮凝、转相、破裂或酸败。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1.乳化剂的性质 2.乳化剂的用量3.分散相的浓度4.分散介质的黏度5.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6.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7.其他微生物的污染等 6、有哪些方法可判断乳剂类型? 解:稀释法和染色法。 药剂学实验一思考题 1、通过本实验总结制备比较稳定的混悬型液体药剂所需条件及可采取的措施。 解:1.尽量减少微粒半径,将药物粉碎得愈细愈好。2.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减少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向混悬剂中加入高分子助悬剂。 2、分析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解:炉甘石(主药)氧化锌(主药)甘油(润湿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助悬剂)三氯化铝(絮凝剂)吐温-80(稳定剂,形成电性保护膜)枸橼酸钠(反絮凝剂)水(溶媒) 药剂学实验六思考题 1、乙酰水杨酸片处方中为何要加入酒石酸? 解:因为乙酰水杨酸遇湿热不稳定,湿法制粒可加入酒石酸,以防乙酰水杨酸水解。 2、湿法制粒历史悠久,为什么至今还在应用? 解:湿法制成的颗粒经过表面润湿,具有颗粒质量好,外形美观、耐磨性较强、压缩成型性好等优点,故虽历史悠久仍在应用。 3、制备中药浸膏片与制备化学药片有什么不同? 解:一般中药的剂量比较大,所以中药片的大小比化学药片大。中药通常容易吸潮,压片时会粘冲,所以加的辅料中需要增加一些改善流动性的辅料。中药由于成片后不容易崩解,所以辅料还有增加崩解剂。中药外观不好看,或味苦,需要包衣。主要是成分上不一样,中药片剂多是复方,成分复杂,不像一般化学药品成分明确且单一。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因素? 解: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因素:1、原材料特性的符合性 2、药用赋形剂的使用比例,辅料的不一致性 3、不合理的配方关系4、不合理的混合工艺,制粒工艺 5、压片时使用的模具

药剂学7处方分析题

题目编号: 0201 第2章2节 页码 难度系数: C (A B C 三级,A 简 单,C 最难) 题目:处方分析:复方乙酰水杨酸片( 1000片)的制备 处方 乙酰水杨酸 268g 对乙酰氨基酚 136g 咖啡因 33.4g 淀粉 266g 淀粉浆(17%) q.s 滑石粉 15g 轻质液状石蜡 0.25g 制法:①将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与约 1/3淀粉混匀,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② 将晶型乙酰水杨酸与上述颗粒混合,加入剩余的淀粉(预干燥) ,混匀;③将吸附有液状石 蜡的滑石粉与上述混合物混匀,过 12目筛,压片即得。 (1) 分析处方,说明处方中各成份的作用。 (2) 参照本处方,写出湿法制粒压片的生产工艺流程。 (3) 说明本处方的三主药为什么要分别制粒? (4) 说明本处方中崩解剂的加入方法。 (5) 为什么滑石粉中要喷入液状石蜡? 解题过程与步骤: 主药 主药 主药 填充剂和崩解剂 黏合剂 润滑剂 润滑剂 加润滑剂和崩解剂 整粒 混合T 压片T (包衣)T 质量检查T 包装 (3) 三主药混合制粒易产生低共熔现象,且可避免乙酰水杨酸与水直接接触防止水 解。 (4) 内外加法 (5) 滑石粉在压片时易因振动而脱落,加入液状石蜡可使滑石粉更易于黏附在颗粒 的表面,防止脱落。 (1)乙酰水杨酸 268g 对乙酰氨基酚 136g 咖啡因 33.4g 淀粉 266g 淀粉浆(17%) 适量 滑石粉 15g 轻质液状石蜡 0.25g (2)药物、辅料 T 粉碎、过筛 加辅料混合T 制软材T 制湿颗粒T 湿粒干燥T

单,C 最难) 题目:分析鱼肝油乳的制备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 处方 鱼肝油 368ml 吐温80 12.5g 西黄蓍胶 9g 甘油 19g 苯甲酸 1.5g 糖精 0.3g 杏仁油香精 2.8g 香蕉油香精 0.9g 纯化水 共制1000ml 解题过程与步骤: 处方中鱼肝油为主药,吐温 80为12.5g 乳化剂,西黄蓍胶为辅助乳化剂,甘油为稳定 剂,苯甲酸为防腐剂,糖精为甜味剂,杏仁油香精、香蕉油香精为芳香矫味剂。 题目编号: 0302 第3章_6节 页码 单,C 最难) 题目:复方硫洗剂 处方 沉降硫 硫酸锌 樟脑醑 甘油 聚山梨酯80 纯化水 加至 根据处方回答问题: (1) 本品属于哪种分散系统?制备要点是什么? (2) 为提高本品稳定性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题过程与步骤: (1) 本品系混悬剂。制备 要点:取沉降硫置乳钵中加甘油和聚山梨酯 80研匀,缓缓 加入 硫酸锌水溶液,研匀,然后缓缓加入樟脑醑,边加边研,最后加适量纯化水至全量, 研匀即得。 (2) 提高稳定性措施:硫有升华硫、精制硫和沉降硫三种,以沉降硫的颗粒最细, 为减慢沉降速度,选用沉降硫; 硫为典型的疏水性药物, 不被水润湿但能被甘油润湿, 故 先加入甘油及表面活性剂吐温 80作润湿剂使之充分分散,便于与其他药物混悬均匀;若 加入适量高分子化合物如羧甲基纤维素钠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其助悬作用, 制剂会更稳定 些。 难度系数: C (A B C 三级,A 简 30g 30g 250ml 100ml 2.5ml 1000ml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20200625135839)

药剂学习题 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A 型题】 1. 药剂学概念正确的表述是() A、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B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C、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技术科学 D、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E、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 既可以经胃肠道给药又可以经非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是() A. 合剂 B. 胶囊剂 C. 气雾剂 D. 溶液剂 E. 注射剂 3. 靶向制剂属于() . 第一代制剂B. 第二代制剂C. 第三代制剂 D. 第四代制剂 E.第五代制剂 4. 药剂学的研究不涉及的学科() A. 数学 B. 化学 C.经济学 D.生物学 E. 微生物学 5. 注射剂中不属于处方设计的有() A. 加水量 B. 是否加入抗氧剂 C. pH如何调节 D.药物水溶性好坏 E. 药物的粉碎方法 6. 哪一项不属于胃肠道给药剂型() A. 溶液剂 B. 气雾剂 C. 片剂 D.乳剂 E.散剂 7. 关于临床药学研究内容不正确的是() A. 临床用制剂和处方的研究 B. 指导制剂设 计、剂型改革 C.药物制剂的临床研究和评价 D. 药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E. 药剂质量的临床监控 8. 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 A. 药品 B. 方剂 C. 制剂 D. 成药 E. 以上均不是 9. 下列关于剂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剂型系指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B、同一种剂型可以有不同的药物 C、同一药物也可制成多种剂型 D、剂型系指某一药物的具体品种 E、阿司匹林片、扑热息痛片、麦迪霉素片、尼莫地平片等均为片剂剂型 10. 关于剂型的分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胶剂为液体剂型B C、栓剂为半固体剂型D E、气雾剂、吸入粉雾剂为经呼吸道给药剂型) 、软膏剂为半固体剂型 、气雾剂为气体分散型

药剂学处方分析 (3)

处方分析题答案 1.分析下列软膏基质的处方并写出制备方法。 处方:硬脂醇250g油相,同时起辅助乳化及稳定作用 白凡士林250g油相,同时防止水分蒸发并留下油膜,利于角质层水合而产生润滑作用 十二烷基硫酸钠10g乳化剂 丙二醇120g保湿剂 尼泊金甲酯0.25g防腐剂 尼泊金丙酯0.15g防腐剂 蒸馏水加至1000g 制备:取硬脂醇和白凡士林在水浴上融化,加热至75℃,加入预先溶在水中并加热至75℃的其他成分,搅拌至冷凝即得。 2.写出10%V c注射液(抗坏血酸)的处方组成并分析? 维生素C104g主药 碳酸氢钠49g p H调节剂 亚硫酸氢钠0.05g抗氧剂 依地酸二钠2g金属络合剂 注射用水加至1000m l溶剂 3.分析下列处方并写出下列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 处方:硬脂酸甘油酯35g油相 硬脂酸120g油相 液体石蜡60g油相,调节稠度 白凡士林10g油相 羊毛脂50g油相,调节吸湿性

尼泊金乙酯1g防腐剂 蒸馏水加之1000g 将油相成分(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羊毛脂)与水相成分(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溶于蒸馏水中)分别加热至80℃,将熔融的油相加入水中,搅拌,制成O/W型乳剂基质。 4.处方分析,并写出制备小体积注射剂的工艺流程 肾上腺素1g主药 依地酸二钠0.3g金属络合剂 盐酸p H调节剂 氯化钠8g渗透压调节剂 焦亚硫酸钠1g抗氧剂 注射用水加至1000m l溶剂 工艺流程:主药+附加剂+注射用溶剂配液滤过 灌封灭菌 安瓿洗涤干燥(灭菌) 成品包装印字质量检查检漏 5.分析处方,并指出采用何种方法制片?并简要写出其制备方法。 处方:呋喃妥因50g糊精3g淀粉30g淀粉(冲浆10%)4g 硬脂酸镁0.85g(9分) 根据上述处方,选用湿法制粒制片。 制备方法: 取呋喃妥因过100目筛然后与糊精、1/3淀粉混匀,加入淀粉浆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粒,湿粒在60℃下干燥,干粒再过12目筛整粒。将此颗粒与剩余的淀粉、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含量测定合格后计算片重。

药剂学处方分析题

1.处方分析:复方乙酰水杨酸片(1000片)的制备 处方乙酰水杨酸 268g 对乙酰氨基酚 136g 咖啡因 淀粉 266g 淀粉浆(17%) 滑石粉 15g 轻质液状石蜡 制法:①将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与约1/3淀粉混匀,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②将晶型乙酰水杨酸与上述颗粒混合,加入剩余的淀粉(预干燥),混匀;③将吸附有液状石蜡的滑石粉与上述混合物混匀,过12目筛,压片即得。 (1)分析处方,说明处方中各成份的作用。 (2)参照本处方,写出湿法制粒压片的生产工艺流程。 (3)说明本处方的三主药为什么要分别制粒? (4)说明本处方中崩解剂的加入方法。 (5)为什么滑石粉中要喷入液状石蜡? 解题过程与步骤: (1)乙酰水杨酸268g 主药 对乙酰氨基酚136g 主药 咖啡因主药 淀粉266g 填充剂和崩解剂 淀粉浆(17%) 适量黏合剂 滑石粉15g 润滑剂 轻质液状石蜡润滑剂 (2)药物、辅料→粉碎、过筛 ? ?→ ?加辅料混合→制软材→制湿颗粒→湿粒干燥→整粒 ? ? ? ? ?→ ?加润滑剂和崩解剂混合→压片→(包衣)→质量检查→包装 (3)三主药混合制粒易产生低共熔现象,且可避免乙酰水杨酸与水直接接触防止水解。 (4)内外加法 (5)滑石粉在压片时易因振动而脱落,加入液状石蜡可使滑石粉更易于黏附在颗粒的表面,防止脱落。 2.分析鱼肝油乳的制备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 处方鱼肝油368ml 吐温80 西黄蓍胶9g 甘油19g 苯甲酸 糖精 杏仁油香精 香蕉油香精 纯化水共制1000ml 解题过程与步骤: 处方中鱼肝油为主药,吐温80为乳化剂,西黄蓍胶为辅助乳化剂,甘油为稳定剂,苯甲酸为防腐剂,糖精为甜味剂,杏仁油香精、香蕉油香精为芳香矫味剂。

药剂学二处方分析题

处方分析题答案 1. 分析下列软膏基质的处方并写出制备方法。 处方:硬脂醇250g 油相,同时起辅助乳化及稳定作用 白凡士林250g 油相,同时防止水分蒸发并留下油膜,利于角质层水合而产生 润滑作用 十二烷基硫酸钠10g 乳化剂 丙二醇120g 保湿剂 尼泊金甲酯0.25g 防腐剂 尼泊金丙酯0.15g 防腐剂 蒸馏水加至1000g 制备:取硬脂醇和白凡士林在水浴上融化,加热至75 °C,加入预先溶在水中并加热至75 C的其他成分,搅拌至冷凝即得。 2. 写出10%Vc 注射液(抗坏血酸)的处方组成并分析? 维生素 C 104g 主药 碳酸氢钠49g pH 调节剂 亚硫酸氢钠0.05g 抗氧剂 依地酸二钠2g 金属络合剂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 3. 分析下列处方并写出下列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 处方:硬脂酸甘油酯35g 油相 硬脂酸120g 油相液体石蜡60g 油相,调节稠度 白凡士林10g 油相羊毛脂50g 油相,调节吸湿性 三乙醇胺4g 水相,部分与硬脂酸形成有机皂其乳化作用

尼泊金乙酯1g 防腐剂 蒸馏水加之1000g 将油相成分(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羊毛脂)与水相成 分(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溶于蒸馏水中)分别加热至80 C,将熔融的油相加入水中,搅拌,制成O/W 型乳剂基质。 4. 处方分析,并写出制备小体积注射剂的工艺流程 肾上腺素1g 主药 依地酸二钠0.3g 金属络合剂 盐酸pH 调节剂 氯化钠8g 渗透压调节剂 焦亚硫酸钠1g 抗氧剂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 工艺流程:主药+附加剂+注射用溶剂配液滤过 灌封灭菌 安瓿洗涤干燥(灭菌) 成品包装印字质量检查检漏 5. 分析处方,并指出采用何种方法制片?并简要写出其制备方法。 处方:呋喃妥因50g 糊精3g 淀粉30g 淀粉(冲浆10%) 4g 硬脂酸镁0.85g (9 分)根据上述处方,选用湿法制粒制片。 制备方法:取呋喃妥因过100 目筛然后与糊精、1/3 淀粉混匀,加入淀粉浆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粒,湿粒在60 C下干燥,干粒再过12目筛整粒。将此颗粒与剩余

药剂学处方分析

处方分析及工艺设计 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分析处方) [处方]肾上腺素lg主药 依地酸二钠0. 3g金属离子络合剂 lmol/L盐酸适量pH调节剂 氯化钠8g等渗调节剂 焦亚硫酸钠lg抗氧剂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溶剂 制法:将氯化钠、焦亚硫酸钠、依地酸二钠溶于通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的适量注射 用水中。另取少量注射用水用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加盐酸搅匀后,加肾上腺素搅拌使完全 溶解。将两液合并,以水用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的注射用水加至全量。用盐酸(lmol/L )或氢氧化钠(lmol/L )调整pH值至3.0-3.2。在二氧化碳或氮气流下过滤,分装于安甑中,安甑空间填充二氧化碳或氮气,封口。以100C流通蒸汽灭菌15分钟即得。 2.布洛芬片剂:(每片) [处方]布洛芬0.2g 乳糖o. ig PVP Q. S 乙醇(70%)Q. S 低取代疑丙甲纤维素0. 02g 硬脂酸镁0. 004g 制法:将布洛芬、乳糖、低取代疑丙甲纤维素混合均匀,另将PVP溶解于适量乙醇 中作粘合剂,将该粘合剂与前述混合物搅拌均匀制备软材,过筛,制颗粒,干燥,整粒,将硬脂酸镁加入干颗粒中,混合均匀后,压片,即得。 3.指出下列处方制成的制品属于什么类型的软膏基质,分析处方中 处方: ①单硬脂酸甘油酯120g油相 ②硬脂酸200g油相,与三乙醇胺反应生成三乙醇胺硬脂酸皂,做乳 化剂 ③口凡士林200g油相 ④液体石蜡250g油相 ⑤甘油lOOg保湿剂,水相 ⑥十二烷基硫酸钠lg乳化剂 ⑦三乙醇胺5g与硬脂酸反应生成三乙醇胺硬脂酸皂,做乳化剂 ⑧疑苯乙酯0. 5g防腐剂 ⑨蒸懈水加至2000g水相 制法:将①②③④混合后,加热至80C,另将⑤⑥⑦⑧⑨混合后,加热至80C,将以上 两种混合液在80 C左右混合, 搅拌均匀后, 冷却至室温,即得。 4、处方分析:复方乙酰水杨酸片(1000片)的制备 各组分的作用, 设计一种制备方法。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 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 一、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给药途径及剂型确定后,针对药物的基本性质及制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重要的工作就是选择适宜辅料和工艺将其制备成质量可靠和病人应用方便的药物制剂。药物制剂直接用于病人,无论经哪个途径用药,都应把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稍有不慎,轻则迨误疾病治疗,重则给病人将带来生命危害,同时也将给生产厂家带来不可估量的信誉损失和经济损失。药品的质量构成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顺应性。此外,对于制剂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制剂的生产成本和药品的价格也应是考虑的因素之一。 1、安全性 药物制剂的安全性问题来源于药物本身,也与药物剂型与制剂的设计有关。任何药物在对疾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有些药物在口服给药时毒副作用不明显,但在注射给药时可能产生剌激性或毒副作用。例如布洛芬、诺氟沙星的口服制剂安全有效,但在设计成肌肉注射液时却出现了严重剌激性。一些药物在规定的剂量范围内的毒副作用不明显,但在超剂量用药或制剂设计不合理使药物吸收过快时产生严重后果,这类情况对于象茶碱、洋地黄、地高辛、苯妥英钠等治疗指数较小、药理作用及毒副作用都很强的药物更需要引起注意,临床上要求对这类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就是为了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对于药物制剂的设计者来说,必须充分了解用药目的、药物的药理、药效、毒理和药动学性质以确定给药途径、剂型及剂量。应该注意,在某些药物的新剂型及新制剂设计过程中,由于改变了剂型、采用新辅料或新工艺而提高了药物的吸收及生

物利用度时,需要对制剂的剂量以及适应症予以重新审查或修正,对于毒性很大的药物或治疗指数小的药物一般不制备成缓释制剂、也不采用微粉化工艺加速其溶解。 2、有效性 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药物制剂的有效性是设计的重要考虑。药品的有效性与给药途径有关,也与剂型及剂量有关。第一节已经强调了给药途径对药效的影响,如硝酸甘油通过透皮、舌下粘膜吸收以及颊粘贴等取得不同的治疗或预防效果。又如硫酸镁在口服时是有效的泻药,而在制备成静脉注射液时则起到了解痉镇静的作用。即使在同一给药途径,不同的剂型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溶液剂、分散片、口溶片等制剂能够较快地起效,迅速地起到抗菌、镇痛、退热、止咳等作用,但往往维持时间较短,需要频繁用药,如布洛芬分散片、布洛芬颗粒剂等。将其设计成缓释制剂时则能够维持更长的作用时间,每天1-2次即可维持全天的镇痛作用。象高血压、精神焦虑等慢性、长期性疾病的治疗以及预防性治疗等选择缓释剂型具有优越性。 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制剂处方及工艺设计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对于某些口服难溶性药物、胃肠道吸收差的药物,使用高效崩解剂、增溶剂、固体分散技术或微粉化技术等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速度及吸收,提高其治疗有效性。将一些药物制备成脂质体、微球、乳剂等剂型,不仅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性,还能减少毒副作用。前列腺素E1具有强烈血管扩张作用,在制备成乳状型注射液后,其有效性比溶液型注射液有数倍的提高,剂量降低至原来的1/10~1/5,同时还减小了药物对血管的剌激性。 3、稳定性 稳定性是保证药物制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不仅要考虑在处方配伍及工艺过程中的药物稳定性,而且还要考虑在贮存期以及使用期间的稳定性。药物的化学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