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IFC国金平面图

上海IFC国金平面图

上海IFC国金平面图
上海IFC国金平面图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展、困境和优势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国际金融货币研究中心工作论文》 No.WP09-0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展、困境和优势 周宇 内容提要:2006年以来,随着天津滨海金融中心建设的起步,一些学者认为,天津有可能取代上海成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首选城市。本文认为,从我国政府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长期战略、上海金融中心的实力以及上海的优劣势比较来看,上海成为中国代表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态势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关键词金融中心金融市场人民币金融产品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心中的战略构想。从那时起,在短暂的十几年里,上海已发展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尽管如此,2006年以来,天津滨海金融中心建设的起步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一变化,一些人甚至认为天津有可能取代上海成为中国代表性金融中心。针对以上认识,本文立足于历史发展、现状评估和优劣势比较这三个视点,重新确认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景和未来。 一、上海金融中心的崛起 (一)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 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上,一个值得强调的重要事实是,这是国家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鉴于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贯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中央政府不会随意改变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既定战略目标。 从这一战略的实施历程来看,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明确提出了要在201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构想。为了保证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后,中央政府、上海市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植和促进上海金融业发展的政策,表1纪录了其中的一部分具体措施。中央和上海政府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确立和落实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1991年年初,邓小

典型项目研究——新鸿基上海国金中心(20110609)

目 录 一、项目概况 2 二、项目区位 3 三、项目定位及业态规划 5 1、整体定位 5 2、整体技术指标 5 3、建筑理念 6 4、项目团队 6 四、各部分分析 6 1、国金中心商场 6 2、写字楼 14 3、酒店及服务式公寓 18 电话:(010)58677851/2/3 邮箱:gt@https://www.doczj.com/doc/fb9512418.html, 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fb9512418.html, 高通智库是一家房地产研究综合服务商,简报产品是在分析师长期对房地产行业进行系统研究和监测基础上,形成的房地产策略顾问信息产品。目前高通智库提供十一种房地产定期研究产品,成系统的为行业内企业服务。 《典型项目案例研究》每月一次。客户如果需要更为详细的专项研究报告,请与研究主管联系。 高通智库 2011年6月9日(月报) 典型项目案例研究 ——新鸿基上海国金中心(IFC) 高通智库

新鸿基上海国金中心(IFC) 一、项目概况 上海国金中心总楼面面积逾 37 万平方米,集世界级水平的超甲级现代高科技办公楼、高尚购物商场 ifc mall、国际顶级超豪华酒店上海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五星级豪华服务式公寓酒店国金汇于一体,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休闲及生活新体验。其中商场总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分为两期,第一期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第二期约为1万平方米。第一期设有超过180多间国际顶级品牌店及享誉世界的顶级餐厅。商场云集最多国际一线品牌旗舰店,开创国内先河,当中约一成半是首次登陆内地,四成则是首度进驻上海。是陆家嘴首屈一指的综合发展项目,地标优质综合商业项目。

二、项目区位 上海国金中心位于世纪大道8号,东临金茂大厦,西接正大广场,北面为轨交2号线陆家嘴站和陆家嘴中心绿地,是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核心位置,接延安东路隧道浦东首个出口;ifc 商场地下二层 (LG2) 直驳地铁 2 号线陆家嘴站,往西连接虹桥机场,往东通过磁悬浮连接浦东国际机场,并与规划中的轨道交通 14 号线陆家嘴站实现零换乘。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经验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经验及其对广州建设区域 性金融中心的启示 近年来,上海市按照中央提出的“四个率先”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经验做法 (一)发挥金融要素市场优势,全面提升金融创新效应。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最大的优势就是具备相对比较齐全的金融要素市场。目前,上海已基本建成了以金融市场为特征的国内金融中心,通过市场配臵金融资源的金融体系基本形成。金融市场的集聚,为上海构建人民币金融产品中心和开展各类金融产品交易提供了平台,从而使上海成为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和金融交易十分活跃的中心。近年来,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深入推进,上海的金融开放、金融发展、金融创新效应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进一步显现。 (二)依托长三角城市群,立足发展国内经济。与离岸型国际金融中心不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依托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并为国内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将广阔的经济腹地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国内迅速成长的经济体系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和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周边乃至全国的集聚与辐射效应都已十分明显。特别是在长三角地区,跨区域资金流动尤其频繁,其规模、流向已对该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三)坚持制度创新,大胆“先行先试”。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代表的我国金融领域的许多改革措施都放在上海先行先试,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新的活力。上海目前是我国金融产品创新和交易的主要场所,可转债、短期融资券、债券远期、人民币外汇远期、燃料油期货、刚刚上市的黄金期货以及即将面世的股指期货等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基础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都诞生在上海。 (四)实施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1990年,上海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上海浦东新区鼓励外商投资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一税的规定》,对在浦东新区开办的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分行、中外合资银行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实施优惠政策,并对新设金融机构注册、子女入学、升学,员工因公出入境等方面作了非常细致周到的安排。今年7月《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基本完成。根据《条例》,上海将设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发展资金”,奖励金融创新,扶持新设金融机构,奖励金融人才等。 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上海已有十大类银行机构,银行机构总数突破3100家,成为中国银行业机构门类最齐全的地区。截至2008年初,上海主要的中外资金融法人机构数量达到858家,比2002年翻了一番。外资机构纷纷落户上海,其中外资法人银行数量已达16家,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外资研发中心也分别达到184家、165家和244家。 (二)金融市场体系日趋健全。上海是全国金融市场最集中的地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债券交易、外汇交易、黄金交易市场均设

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

亚农任厮一,?比较研究? 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 王倩薛波★ I内窖摘要】本文以金融中m的功能定叉为基准,Ⅸ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d金融系统功能分析为思路,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上海的比较优势和劣 势。得出结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系统功能的诸多方面都超越上 海,上海只是在商品期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上海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它和伦敦、纽约、东 京一样有着强太的国家经济体作为后盾,近几年发展态势赴好,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能 力;开放型、多功能是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o的趋势和方向。 K关键词J国际全融中m金融发展金融系统功能国际银行服务 E中图分类号jF831《文献标识码月A《文章编号】1000—6052(2007)06--0102-04 许多学者对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和网络布局进行r卓有成效的研究。太多数研究认为,东京属于“Big--3”的层级,香港与新加坡在20世纪中后期先后发展成为颇具影响的亚太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台北、上海、马尼拉、曼谷、汉城等属于第三层次(胡坚,1997)。poon(2003)指出,国际金融体系从空间角度看是由众多层级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组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80年到1998年间,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迅速崛起。这一点也是与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投资领域开放程度最高的事实相符台的。他运用股票市场的1998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处于第一层级的是纽约、伦敦,其次是法兰克福、东京,香港、新加坡与汉城位于第四层级。 本文将基于一个基本假设: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分层为:东京第一层次;香港、新加坡第二层次;上海第三层次,并在构建一个创新分析框架基础上.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功能表现进行比较分析。 一、基本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 (一)金融中口的功能定艾 根据Kinderbcrg(1974)关于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义,众多学者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般来说,国际金融中心在国际方面具有以下六大功能(曾康霖,2003): 第一,融资功能,主要表现为有能力参与国际性的同业拆借和外汇买卖。第二,筹资功能,主要表现 ’王倩:上海财经太学金融学院博士研览生 ‘薛波: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博士 ?墟?AlIA-iDAcnlic|COMOMIC|RYlRW为有条件发行债券和股票。第三,投资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该地区金融机构融人与融出资金进行投资。第四,交易功能,主要表现为金融产品的交易活跃。第五。创新功能,主要表现为能够不时推出新的金融产品。第六,综合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基础漫施完善和服务质量上乘。这六大功能最终表现为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金融发展理论 1969年,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出版了《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一书。他认为,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和构成该国的金融结构。所谓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涉及到金融工具的多样化和金融机构的多元化。金融结构优化主要是指金融工具的数量、种类、先进程度以及金融机构的数量、种类、效率的综合井形成不同程度的金融发展。合理的金融结构对于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金融结构优化改善了经济的运行,为资本的快建有效转移提供了便利,提高了资本的利用效率。在此之后.金融发展理论又不断发展深化,主要代表是Mckinnon(1973)和Shaw(1973)的“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理论、Hellman等(1996)提出的金融约束论等。20世纪80年代。内生增长理论的兴起拓展了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角度。经济金融学家开始把内生经济增长和内生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纳人金融发展模型中,解释金融中介体和市场是如何内生形成以及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谈儒勇,2000,P.40)。 但金融发展理论并未对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引起足够重视i只有Shaw(1973)提到了一些金融业空间分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国金中心商场Shanghai ifc mall

1. 商场简介 汇聚全球超过100家国际奢侈品牌旗舰店 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核心地段- 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世纪大道8号 商场分两期,第一期楼面面积逾100万平方呎,第二期楼面面积为10万平方呎 商场第一期180多个国际顶级品牌店及享誉世界的顶级餐厅进驻,上海国金中心商场开创国内商场云集最多国际一线品牌旗舰店的先河 商场定位成为上海殿堂级国际购物商场,以国际级旗舰店为卖点,打造国际级尊贵的购物商场,营造高贵的购物环境,让顾客感受不一样的尊贵购物享受。

2. 亮点 引入首次登陆中国市场品牌 商场引入的众多国际品牌中,当中约1成半为首次登陆中国市场,4成首度进驻上海 首次登陆中国市场的品牌包括Carat、citysuper「超?生活」、Isola、正斗、Jean Paul Havin、太和殿、Morton's of Chicago, Bar & The Steakhouse、Enoteca、SPORTMAX 国际顶级餐厅亦相继进驻商场三层及四层,包括米芝莲星级食肆利苑、正斗、 首次进驻国内的美国著名扒房Morton's of Chicago, Bar & The Steakhouse、台湾备受名人推荐的太和殿、享誉香港的星级意大利菜餐厅Isola以及驰名中外的苏浙公馆和兰.俏江南等等

3. 店铺 汇聚国际级高端品牌,流露高贵气派 上海国金中心商场欲打造成为国际高端品牌入驻数量最高的国内商场,商场首层已汇聚了25家世界级品牌旗舰店,包括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香奈儿(CHANEL)、爱马仕(HERMES)、古驰(GUCCI)、普拉达(Prada)、卡地亚(Cartier)、杰尼亚(Ermenegildo Zegna)、萨尔瓦多?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蒂凡尼(Tiffany & Co.) 、登喜路(Alfred Dunhill) 、博柏利(BURBERRY)及多喜佳伴納(DOLCE & GABBANA)等,这些钻石级的商户组合,加上独具精心的门店设计,将为顾客带来尊贵的购物惊喜。 愈20家享誉世界级的珠宝饰物品牌 享誉全球的豪华腕表、珠宝及饰物品牌包括Bvlgari(宝格丽)、Carat、Cartier(卡地亚)、Chopard(萧邦)、GEORG JENSEN、FRANCK MULLER(法兰穆勒)、IWC、Links of London、Masterpiece by King Fook(景福珠寶鐘錶)、OFFICINE PANERAI(沛纳海)、Piaget(伯爵)、Puyi Optical(溥仪眼镜)、Tiffany & Co.(蒂芙尼)、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宝) and VERTU 等等。

对上海金融机构集聚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思考(发表)

上海金融机构集聚与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研究 张望 摘要:文章分析了近年来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特点及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从有利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金融机构金融中心 近年来,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化扩大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海金融机构不断集聚。以银行业为例,越来越多的中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机构数量、类型、创新和竞争发展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国务院2009年3月25日召开的常务会原则通过《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未来进入上海的金融机构速度将明显加快,未来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对自身及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影响是目前需要关注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近年来上海金融机构集聚与发展特点 1.机构集聚效应明显增强,机构类型更趋多样化,中小银行进入上海的数量明显提速。尽管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但上海机构集聚效应仍持续增强。2008年,新增分行级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13家,其中,股份制银行分行2家,外资法人银行分行及外国银行分行9家。机构类型多样化方面取得新突破,除了在国内唯一设立的货币经纪公司外,还成立1家私人银行业务部,村镇银行也获准筹建,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取得新进展。截至12月底,上海银行业营业性金融机构达到3167家,机构类型方面突出表现为“三多”,即外资银行多,外

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已达164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多,共26家;商业银行营运中心多,共计43家,其中持牌11家。 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市场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吸引,自2007年以来,进入上海的机构数量明显增加,2007年下半年2008年末,有6家中资城市商业银行和中小银行上海分行设立,预计未来进入上海的异地城市商业银行数量还将增加。 2.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运营水平再上新台阶。据监管部门统计,2008年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账面利润811.5亿元,同比增长26.7%。盈利结构持续改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12.2%;成本收入比为27.3%。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资产质量总体较好基础上,不良贷款余额与比率持续7年“双降”。截至2009年12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47%。 3.金融创新不断丰富并日趋活跃,国内示范效应不断显现。从银行业战略转型、优化经营模式、改善盈利结构和提升综合竞争力出发,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推进经营转型,优化业务结构,转变经营管理方式和盈利模式,加快业务创新,在公司治理、经营理念、风险管理、流程再造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在个人理财、电子银行、衍生交易、银行卡、消费信贷、中间业务等领域创新活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是理财产品成为银行主要创新领域。理财业务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宽。人民币理财产品从以债券投资为主的债券型,逐步延伸拓展,信托计划、信贷资产、货币市场、票据市场和资本市场等也已成为理财产品的载体。从挂钩境内资本市场发展到境外股票、基金等市场。理财产品从固定收益型,发展到保本浮动收益和不保本浮动收益型。

“十三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基本思路

十三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基本思路 一、“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背景 一是世界经济金融格局步入“调整期”。世界经济发展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经济发展重心继续东移,亚太地区经济整体性崛起的态势不断凸显,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提高。美国推动的TTIP、TPP等谈判,正在力图重构全球新的经贸投资规则和全球经济治理框架。 二是新科技、新业态步入“变革期”。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渗透,将带来新的技术和产业变革,对金融业也会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三是我国经济发展步入“转型期”。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两位数高速增长期,面临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呈现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金融发展的经济基础出现新变化,对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是我国金融改革开放步入“深水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金融改革开放做出了新部署,国务院陆续出台了资本市场发展“新国九条”和保险业发展“新国十条”,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些深层次改革有望取得重要突破。 五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步入“加速期”。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币作为计价、投资和储备货币的职能不断显现。 综上判断,“十三五”时期仍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进入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挑战和机遇并存。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所处的阶段看,目前,上海已基本确立了以金融市场为核心的国内金融中心地位,初步形成了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力,但是国际化程度还不高、辐射能力有限、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处在由内向外的开放创新期,由扩大规模到注重质量的结构转型期,以及由集聚资源到提升功能的发展升级期。 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和自身的发展阶段,市金融办认为,“十三五”基本思路要做到三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在发展思路上的转变与创新。从上世纪9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以“十三五”为节点进入历史性的重大转折发展阶段,需要在战略思路上有突破性的转变与创新。更加注重对重大机遇、重大变革的把握与应对。如全球经济金融重心东移,人民币国际化加速,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落沪,上海自贸试验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金融业态带来的机遇,等等。更加注重做好与中国各项改革的衔接与呼应。如资本市场发展“新国九条”、保险业发展“新国十条”的内容,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内容,在基本思路中都要做好衔接,更好地服务改革开放,服务国家战略。 二、“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指标

上海国金中心介绍

?上海国金中心商场Shanghai ifc mall

1. 商场简介 汇聚全球超过100家国际奢侈品牌旗舰店 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核心地段- 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世纪大道8号 商场分两期,第一期楼面面积逾100万平方呎,第二期楼面面积为10万平方呎 商场第一期180多个国际顶级品牌店及享誉世界的顶级餐厅进驻,上海国金中心商场开创国内商场云集最多国际一线品牌旗舰店的先河 商场定位成为上海最殿堂级国际购物商场,以国际级旗舰店为卖点,打造国际级尊贵的购物商场,营造高贵的购物环境,让顾客感受不一样的尊贵购物享受。

2. 亮点 引入首次登陆中国市场品牌 商场引入的众多国际品牌中,当中约1成半为首次登陆中国市场,4成首度进驻上海 首次登陆中国市场的品牌包括Carat、citysuper「超?生活」、Isola、正斗、Jean Paul Havin、太和殿、Morton's of Chicago, Bar & The Steakhouse、Enoteca、SPORTMAX 国际顶级餐厅亦相继进驻商场三层及四层,包括米芝莲星级食肆利苑、正斗、 首次进驻国内的美国著名扒房Morton's of Chicago, Bar & The Steakhouse、台湾备受名人推荐的太和殿、享誉香港的星级意大利菜餐厅Isola以及驰名中外的苏浙公馆和兰.俏江南等等

3. 店铺 汇聚国际级高端品牌,流露高贵气派 上海国金中心商场欲打造成为国际高端品牌入驻数量最高的国内商场,商场首层已汇聚了25家世界级品牌旗舰店,包括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香奈儿(CHANEL)、爱马仕(HERMES)、古驰(GUCCI)、普拉达(Prada)、卡地亚(Cartier)、杰尼亚(Ermenegildo Zegna)、萨尔瓦多?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蒂凡尼(Tiffany & Co.) 、登喜路(Alfred Dunhill) 、博柏利(BURBERRY)及多喜佳伴納(DOLCE & GABBANA)等,这些钻石级的商户组合,加上独具精心的门店设计,将为顾客带来尊贵的购物惊喜。 愈20家享誉世界级的珠宝饰物品牌 享誉全球的豪华腕表、珠宝及饰物品牌包括Bvlgari(宝格丽)、Carat、Cartier(卡地亚)、Chopard(萧邦)、GEORG JENSEN、FRANCK MULLER(法兰穆勒)、IWC、Links of London、Masterpiece by King Fook(景福珠寶鐘錶)、OFFICINE PANERAI(沛纳海)、Piaget(伯爵)、Puyi Optical(溥仪眼镜)、Tiffany & Co.(蒂芙尼)、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宝) and VERTU 等等。

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

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 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建立在多种资源条件的综合优势之上的,是在一系列供给和需求因素的推动下形成和巩固的。根据历史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可将这些条件概括如下:(1)强大繁荣的经济基础。(2)安定和平的政治环境。(3)高效健全的金融制度。(4)分布集中的金融机构。(5)鼓励扶持的政策取向。(6)低廉合理的税费成本。(7)完备齐全的基础设施。吴连烽:香港有成为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条件 星岛环球网https://www.doczj.com/doc/fb9512418.html,2010-09-15 [ 打印] [ 大中小] [ 关闭] 亚洲国际品牌战略主题论坛演讲稿 亚洲品牌─香港具备问鼎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条件 国际宝峰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连烽 2010年9月9日 感谢亚洲国际品牌战略主题论坛组委会邀请我出席今天的盛会,有机会与来自亚洲各国品牌企业、跨国公司、品牌代言人、国际品牌专家等嘉宾和品牌领袖一道共同探讨亚洲品牌价值、展示亚洲品牌风采、交流亚洲品牌理念、塑造亚洲品牌国际形象,获益良多。组委会还邀请我在金融领域作主题演讲,我作为在香港从事银行金融业四十多年,见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也是追随启蒙领导南洋商业银行庄世平董事长最早参予中国改革开放中有关金融改革实践的其中一员。我想谈谈对亚洲品牌─亚洲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未来发展关系的个人浅见,如有不妥的地方请大家多加指导。 众所周知,最新一次以美国经济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中国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移向亚洲,亚洲的经济品牌受全球瞩目,尤其作为经济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业在全球的地位更受关注。亚洲目前最具潜力的有名列全球10大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新加坡、东京以及正在崛起的上海四大城市,他们未来的发展动向成为焦点。从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看,亚洲区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出现一个与伦敦和纽约并驾齐驱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花落谁家是一个敏感和颇受关注的话题,我个人认为香港具备的综合比较优势,最有机会领先其它三个城市成为亚洲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城市。 香港提升为名符其实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比较优势表现在下列方面: 一、香港具备了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法律基础。中英联合声明第7条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09条,都明确规定香港将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奠定法律基础,也是中国政府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香港政府也把巩固和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作为最重要的施政核心之一。 二、香港优越地理位置与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与西半球伦敦和东半球纽约两大国际金融中心互相配合,保证全球金融业24小时的运行。由于特殊的政治和地缘关系,香港和深圳及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形成的具有巨大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城市群,大大有利于香港金融业的配套和延伸。而且香港社会稳定,是全球治安指数最佳的城市之一,对金融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三、香港坚实的法律基础和国际认可的法律制度。香港实行普通法,司法独立、执法严明、社会普遍守法。香港的法治环境,使各种金融活动、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都能够平等的享受法律保障,得到国际金融界的信赖和认同。 四、香港资讯科技发达和讯息自由流通。奉行新闻自由、出版自由、言论自由的开放政策,十分有利金融机构了解瞬息万变的国际讯息,及时制定应对策略、增强金融机构应付突发事变的能力。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的不足与改革建议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的不足与改革建议 摘要:建立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几十年来,由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导致一些地区性性和国际性的金融中心的出现。金融中心的出现对地区和国家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我国也在上世纪末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本文主要是从上海发展和建立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提出一些相关措施,以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更好建立与转型。 前言: 国际竞争的根本,在于对国际金融主导权的竞争,在于对全球资本的控制权、支配权的争夺。拥有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对一个大国的长远发展和金融安全至关重要。上海作为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首选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其框架雏形已经基本形成。上海通过在过去的十多年中的建设和发展,现在已经到了可以进入跨越性发展的时期,即中国金融中心、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和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建设同步进行。但是,上海同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通过找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不足之处,将有助于找到影响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制约,从而制定出应对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一:上海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不足 1.金融机构集聚度不够。虽然上海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外资金融机构聚集地,但是与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如美国、英国、日本),上海的外国金融机构数和金融中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数量与质量存在明显的不足。据统计,英国、美国、日本在1996 年时单离岸金融中心商业银行数就分别达:493.47 2.219家,其中外国银行分别为347.328.92家,远远高于在上海的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另外,质量上差距也较明显。在上海本地的金融咨询机构中,目前还没有一家像麦肯锡、普华永道一样有国际影响的咨询服务机构,这种状况不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 2 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例如,证券交易量、交易品种较少,幅射能力差、资源配置效果不佳。货币与外汇市场也有待进一步改善。 3.金融监管环境的建设与金融监管机构间关系的协调。传统意义上,主要应从三个角度来考察金融监管环境,即监管广度、监管深度以及监管频度。然而,我们发现伦敦、纽约在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时,并不是一味地管制,而是采取了更先进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比如,“服务优于管制”和“有所为,有所不为”。上海作为非监管总部所在地,既面临总部的监管,又面临跨业的监管。所以,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好各种监管机构间的关系,使得监管变得更合理、更有效率。 4.金融体制还有待改善,金融法规还不健全。首先,我国的商业金融机构从计划体制转变而来,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形成,商业金融机构仍未按现代商业金融体制建立,仍不是真正的“企业”。其次,中小金融机构比较分散、风险大,需要进一步整合、治理。其三,改革后的央行体制仍不尽如人意之外,分业监管模式中存在“空白点”。 5.(1)从市场参与者方看,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过分注重业务扩张,弱化了功能开发;过分注重争取优惠条件,相对轻视了自身创新能力和内控水平的提高;过分注重办公条件完善等硬件优势,对金融中心软件基础设施的投入明显不足。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探究 【摘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家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是与国际大的金融中心相比,还存在很明显的差距。然而,上海毕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经济优势,如果能按照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继续努力,那么,终有一天,上海将成为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 【关键词】上海;国际金融;贸易 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发生了巨大转变,由区域经济大国变成了在全球有重要地位的经济大国,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外汇储备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必须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要有国际化的货币和强大金融影响力,可以对国际金融规划起决定性作用。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国金融强国战略中极其重要的一步。 一、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非常必要 1、我国迅速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完备的经济体系,它由生产要素流通、商品流通和资金流通三个方面组成,这三个要素中,资金流通和商品流通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矛盾统一。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同时对资金流通和商品流通进行改革。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完全转变了经营机制;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增加,几乎达到了整个国民经济的一半左右。与此同时,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完全取决于市场需求,商品流通领域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是,资金流通和金融体制方面的改革还处于非常落后的水平。国家仍然是金融机构的主要控制者,金融机构的发展已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资金的流通主要采取国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方式实现,而金融市场的调整也是由国家一手操作。金融市场无法体现它应有的功能。这样,就不能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从而造成许多产业的资金缺口较大,严重影响其正常发展。资金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国家迫切需要对资金流通领域和金融体制进行一次根本性改革,而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就是最为重要的步骤。 2、上海要成为经济中心,就必须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一直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也将在以后的国家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上海及其长三角经济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长江流域经济以及全国经济的发展;另外,在环太平洋经济带上,上海占有重要地位,这就使上海成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一个桥头堡。然而上海要想真正成为经济中心,成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就迫在眉睫。在现代经济体制中,金融不仅是社会生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再生产的重要力量,引导着整个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金融中心可以引导资金资源的流向,现代化的金融中心配合先进的社会和金融系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调集大规模的资金流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调整与推动的作用;因此,上海要想成为真正的经济中心,要想成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窗口,就必须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 3、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需要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进出口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在全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对外贸易的比重已经增加到38%。这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绝对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最近几年,在世界贸易中,我国的对外贸易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进出口大国之一。但是我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发展严重制约了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仍然处于非常封闭的状态,即使是国际上一个发展中小国,金融市场发展也比我们强。

案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案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经过二十年来的建设,上海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同业拆借市场、外汇交易市场、票据贴现市场、证券和保险市场;同时,住房抵押市场、商品期货市场、白银市场(甚至黄金市场)等也已经成为全国最规范的交易中心。 严格地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目标的提出还只是二十年前的事。然而,在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系列重大政策的支持下,经过四个五年计划的奋斗,上海国内金融中心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表现在上海市金融改革与发展已远远走在全国前列,金融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这主要体现在: 1、金融机构加速凝聚,机构体系不断完善。截止至2010年,各类中外金融机构加速集聚上海,上海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资金和资产管理中心,对外辐射和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高。 2、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健全,规模明显扩大,功能逐步增强。“十一五”时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货币与债券市场、上海黄金交易所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银行间清算所也先后落户上海,贷款转让市场启动运行、股权托管交易机构挂牌成立,上海金融市场体系正趋向健全,金融市场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宽,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少数几个金融市场较为完备的城市之一。 3、金融业融通资本,服务经济的功能进一步体现。“十一五”时期,上海企业通过贷款和直接融资筹集的资金总量超过2.3万亿元,较好地满足了上海经济平稳发展的需要。其中,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新增额为1.74万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86.5%,在金融业融资总量中所占比重约为七成。 根据上海市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上海市金融办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了“十二五”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的研究和编制,经过未来几年的努力,预计到“十二五”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实现以下指标: 1、金融市场规模显著扩大。预计到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额达到1000万亿元左右;主要金融市场规模保持或进入世界同类市场前列,其中:股票交易额和市值进入全球前3位,商品期货交易量保持全球前2位,债券市场余额进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