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一.单选

1.景别的作用:①景别的变化带来的是视点的变化,它能通过摄像造型达到满足观众从不同视距、不同视角全面观看被摄体的心理要求。

②景别的变化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因素之一。

③景别的变化使画面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

划分景别主要应把握以下两点:

①是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是被摄主体;

②是景别划分通常做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景别的标准。

2.视觉暂留:利用物象在人的视网膜上停留0.1—0.4秒这个现象,电影胶片以24画格/秒的匀速度运动时,高速运动的胶片让观众视网膜上的物像彼此交替似乎没有间隙,给观众造成一种连续不断的视觉印象,从而产生逼真的运动感。

公元前65年,罗马人留克里修斯发现了类似现象。1824年,罗格特发现每个形象在消失后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秒—0.4秒。1829年,约瑟夫?普拉托正式提出“视觉暂留”原理。

3. 远景的作用:A、展现空间环境和表现活动场面

B、表现人物的孤独

C、抒发情感

全景的主要作用:A、表现一个事物或场景的全貌

B、完整的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

C、提示人物内心与情感和心理状态

D、表现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物

4.镜头类型:①按照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的距离:分为远景镜头、全景镜头、中景镜头、近景镜头和特写镜头等。

②按照摄影机拍摄的角度来划分:分为平视镜头、仰视镜头、俯视镜头、倾斜镜头、正面镜头、侧面镜头、背面镜头等。

③按照摄影机拍摄的视点来划分:分为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

④按照镜头叙事功能来划分:分为关系镜头、动作镜头和渲染镜头

⑤按照镜头的运动方式划分为:分为固定镜头、移动镜头、推拉镜头、升降镜头、晃动镜头、变形镜头等。

5.声音对白:又称对话,是影视作品中人物进行交流的语言,是使用最多,也是最为重要的语言内容。

旁白:指的是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具有叙述性质的人物语言。

一种是剧中人物的主观叙述;一种是完全独立的局外人的客观叙述。

独白:独白是指剧中人物对内心活动进行的自我表述。

一是以自我为交流对象的独白;二是有其他交流对象的大段述说。

6.色彩:即色的属相,指色与色之间的主要区别,这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又称色别。

7.色调:指色彩外观的基本倾向。

(1)整部影片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整部影片,例如《黄土地》。

(2)一个段落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段落,如《英雄》。

8.光线作用:1、曝光作用2、造型作用3、构图作用4、戏剧作用

二.多选

1.景别作用全景:①表现一个事物或场景的全貌

②完整的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

③提示人物内心与情感和心理状态

④表现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物

特写:①突出事物的细部特征

②揭示人物复杂多样的心灵世界

③将画内情绪向画外推出的画面

④表现物体的质感

⑤表现特殊意义的细节

2.蒙太奇:含义:①是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即蒙太奇思维;

②是作为电视创作的基本结构方式和叙述手段;

③是作为后期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3.长镜头的作用、含义:

作用:1、保证事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连续性

2、通过镜头调度,展现空间的连续性叙事

3、使时间保持了延续和不间断

4、把多种元素有机地统一在起来

5、能够增加观众的参与意识

6、长镜头体现导演的个人风格

含义:长镜头是指用比较长的时间,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连续地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

4.镜头类型、作用:

类型:1、按照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的距离:

分为远景镜头、全景镜头、中景镜头、近景镜头和特写镜头等。

2、按照摄影机拍摄的角度来划分:

分为平视镜头、仰视镜头、俯视镜头、倾斜镜头、正面镜头、侧面镜头、背面镜头等。

3、按照摄影机拍摄的视点来划分

分为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

4、按照镜头叙事功能来划分

分为关系镜头、动作镜头和渲染镜头

5、按照镜头的运动方式划分为

固定镜头、移动镜头、推拉镜头、升降镜头、晃动镜头、变形镜头。

(拉、推、摇、移的作用)

推镜头的作用:A、造成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接近;

B、把被摄主体(人或者物)从众多的被摄对象中凸显出来;

C、突出强调局部细节;

D、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

拉镜头的作用:A、是一种从生理到心理的远离;

B、从一个被摄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

C、结束一个段落或者全篇的结尾;

D、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

摇镜头的作用:A、介绍环境;

B、同一镜头中形成多个构图,扩大视野;

C、从一个被摄主体转向另一个被摄主体;

D、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

三.简答

1.视听语言的本质:

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将各种艺术元素和艺术种类相综合,以传播技术构成为平台进行呈现。定义:视听语言就是在现代影视技术基础上,传播信息与表达情感的艺术化符号系统。

2.视觉暂留:利用物象在人的视网膜上停留0.1—0.4秒这个现象,电影胶片以24画格/秒的匀速度运动时,高速运动的胶片让观众视网膜上的物像彼此交替似乎没有间隙,给观众造成一种连续不断的视觉印象,从而产生逼真的运动感。

公元前65年,罗马人留克里修斯发现了类似现象。

1824年,罗格特发现每个形象在消失后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秒—0.4秒。1829年,约瑟夫?普拉托正式提出“视觉暂留”原理。

3.拍摄景别时注意的的问题:A、特写的构图一定要饱满

B、严格控制曝光量

C、不要随意孤立的使用

4.什么叫似动:从原理上讲,似动当我们的眼睛从一个刺激转向另外一个刺激时,相关肌肉的动觉线索解释为物体的运动。似动现象也构成了动画影视的基础。

5.光线作用:1、曝光作用2、造型作用3、构图作用4、戏剧作用

侧逆: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拍摄方向成135度角左右

有利于表现多层景物和大气透视,使画面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在造型上能使画面增加一块亮斑,使画面生动活泼

侧顺: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拍摄方向成45度角左右。

既能看到物体的全貌又具有一定的立体感,景物会产生投影,可以丰富画面构图。

6.声音作用:1、声音使影视作品更具有真实感。

2、声音为创作者发挥才华提供了更大空间。

3、声音可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人物内心。

4、声音可以刻画扩展镜头表现的范围。

7.固定镜头作用:①固定镜头的画面特征固定镜头的画面既能表现静态的被摄对象,也能表现动态的被摄对象。

②固定镜头的功能作用固定镜头既能表现静态的被摄对象,也能表现动态的被摄对象。(网上的)

特点:①是有利于客观冷静的表现被拍摄对象;

②是构图具有灵活性,被摄对象本身发生运动可以改变构图。

运动镜头作用:1、使影片形成一种“动”的美感;

2、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

3、运动能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

4、摄影机的运动是实现“长镜头”效果的重要手段。

8. 拍摄特写注意的问题:特写是摄取人的脸部或者放大局部的影视画面,可以表达人物的情感状态和内心活动。

特写的主要作用:A、突出事物的细部特征

B、揭示人物复杂多样的心灵世界

C、将画内情绪向画外推出的画面

D、表现物体的质感

E、表现特殊意义的细节

拍摄特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特写的构图一定要饱满

B、严格控制曝光量

C、不要随意孤立的使用

9. 空镜头的作用:渲染镜头,是从表意功能来界定的,特指那些具有抒情写意和强调渲染作用的景物镜头或环境镜头(也称空镜头)。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空镜头有写景与写物之分,前者通称风景镜头,往往用全景或远景表现;后者又称“细节描写”,一般采用近景或特写。空镜头的运用,已不只是单纯描写景物,而成为影片创作者将抒情手法与叙事手法相结合,加强影片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四.论述

1.场面调度:它泛指在固定舞台上一切视觉元素的安排。由于影视和戏剧在艺术处理上具有某些共性,所以场面调度也被引入影视创作中来,指导演对画框内一切内容的安排。

A.舞台戏剧与影视剧作的区别:舞台戏剧场面调度只局限在舞台这一有限的空间内;影视剧作场面调度把镜头调度和演员调度两者作为不可分割的创作手段统一起来加以运用.

B.镜头调度:镜头调度是指导演根据环境气氛和造型需要用变化摄影机方位,如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各种运动方法,平、俯、仰、斜等各种不同视角和远、全、中、近、特等各种不同景别的变换,

C.演员调度:演员调度是场面调度的组成因素之一,是导演通过演员的活动造成镜头画面的不同类型、不同景别,以展示人物情绪以及人物之间和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变化的调度方法。包括横向调度、纵深调度、垂直调度、环形调度等。

方式:①纵深场面调度②重复性场面调度③对比性场面调度④象征性场面调度2.后期剪辑:

类型:①表现连续时空的剪辑:连贯性剪辑

(一)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机械保持动作连续性。运用观众心理补偿机制实现时间省略

(二)保持空间上的完整性,轴线原则。

用全景表明空间关系,创造上下镜头在空间上逻辑关系

②表现非连续时空的剪辑:非连贯剪辑

(一)打破时间的连续性

非连续时空的表现方式通常采用延长、缩短或打乱等方式。

(二)打破空间的完整性

在一般情况下,交代任务空间关系需要遵循轴线原则,但是很多导演就不信这条,偏偏频繁的违法轴线原则。

但是这种情况毕竟属于少数,而且是建立在导演对电影特有的理解和超强的表意功能上而言的。

③与时空关系无关的剪辑:剪辑的形式感

图形匹配色彩对比剪辑节奏

3.视听语言的记录功能:

①传播信息:现代人通过主要通过电视获取新闻信息。最明显的现象是电视新闻部分取代了报纸新闻成为人们了解世界的新窗口。

②娱乐休闲:以家庭为单位的现代人更多的将闲暇时间打发在电视、电影上,部分取代了朋友聚会、集体狂欢等传统娱乐休闲方式。

③文化传承:影视可以更有效的传达文化习俗,但是感性的信息接受使年青一代的思维方式、个体心理、知识结构明显不同于父辈,文化断裂现象突出。

④促进民主:影视使得信息垄断、文化优越等逐渐解体,人们要求平等、权利、自由等意识增强,有利于民主社会的形成。

4.焦点机制:视听语言,捕捉并放大焦点

“焦点”实际上是视听语言的具体体现,是创作者凭感觉经验找到的拍摄注意点,是心理活动在视觉和听觉上的反映。

在非虚构视听作品中,“焦点”的捕捉和放大实际上就是寻找拍摄对象(事件或人物)身上潜在的、值得人们关注的重点,并利用一切艺术手段使之得到强化,在吸引观众观看的同时,引导观众不知不觉地注意到视听片段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在虚构视听作品中对“焦点”的强调尤为突出。例如好莱坞电影制作体系中有一条与中国不同,那就是在正式发片前要检查观影者对影片的反应,实际上对电影焦点设计的考核。

整理:编导 视听语言学习笔记

编导视听语言学习笔记 光线 理论部分 第一节光的特性 一、光的形态:直射光、散射光、混合光 1、直射光(又称硬光):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没有中介遮挡,景物和物体表面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并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a、有明显的投射方向 b、能在被摄物体上面构成明亮的受光部分、背光的阴影部分以及投影。从而形成画面的明暗反差,也可增强物体的立体感。 c、能显示出被摄物体的外部形状、轮廓形式、表面结构和质感。 d、能显示时间性。 e、光源投向集中。 2、散射光(又称软光):是指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有中介遮挡,光线间接的投射到被摄物体上,在被摄物体上不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a、光线柔和,照明均匀。 b、没有明确的投射方向,物体受光面、阴影面及投影的区分不明显。 c、物体表面受光均匀,亮暗反差较小,影调接近。 d、自然光中的散射光色温偏高,画面呈现的色调偏冷。 二、光线的方向:是指光源位置与拍摄方向之间形成的光线照射角度。分类:顺光、侧光、逆光 1、顺光: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一致时所呈现的光效 2、侧光:当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方向成左右90度时,一个立体的被摄体就会形成由亮面、次亮面、明暗交界线、暗面、次暗面等一系列极为丰富的影调变化。 3、逆光:当光源照明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方向相对,并处在被摄对象后面时,被摄体成为逆光状态。 室外光线的处理

一、室外光线的照明特点 1、照明亮度统一 2、三种照明光线并存 3、季节、地域特征明显 4、一天中的光线变化巨大 二、一天中的光线变化规律 1、黎明和黄昏:光线大量散射,物体受光较少,普遍亮度较低。不利于表现物体的细部层次,适合拍摄剪影效果。 2、早晨与傍晚:明暗对比反差较强,地面物体投影较长;光照时间较短,变化较大;光线色温低,色调偏暖;近浓远淡透视效果好; 3、上午和下午:光线稳定,均匀,明暗反差正常,较好的表现出物体的立体形状和表面结构。 4、中午:光照强烈,散射光少,景物明暗反差显著增大。不利于拍摄任务面部,不利于造型。 第三节室内光线的处理 一、人工光的特点 1、光源不同 2、场景空间的不同 二、影视拍摄中常见的几种光源和灯具 1、聚光灯 2、散光灯 3、回光灯 4、便携式电平灯 三、人工光线的基本布光方法 1、主光:又称塑形光,影视摄像中的主要光源。 布光方法: (1)放在摄影机左右某个顺侧光的位置上,勾勒出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形成主要阴影,表现出表面结构和质感。 (2)放置在接近于顺光的位置上,与摄影机视轴成15度夹角。 (3)放置在接近于顺光的位置上,与摄影机视轴成75度夹角。 2、辅助光:又称“副光”,是用来补充主光照明,帮助主光造型的光线。 布光方法: (1)不能强于主光

凤凰艺考视听语言试题题库(含答案)

凤凰艺考考前集训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在( B )中,导演往往借助场面调度寄托某种寓意或象征某种事物的内涵。 A、重复场景调度 B、象征场景调度 C、分切场景调度 D、平面场景调度 2、远景的定义是( D )。 A.表现人物的全身或相对完整的场景全貌 B.表现广泛空间 C. 能容下一群人的场景 D.以上都对 3、关于场景的说法,一下错误的是( B )。 A.所谓场景,是指具有远近空间层次感的场面构图 B.从故事题材来看,动画场景包括显示生活类、古代生活类 C.从所要表现的内容来看,动画场景包括城市建筑类、自然风景类 D.好的场景能够烘托整体动画气氛,因此在动画的各个分工画场景是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 4、以下那种是蒙太奇的叙事方法( B ) A.分割式 B. 重复式 C.平行式 D.以上都不对 5、摄影机镜头与画面逐渐的远离,画面的外框逐渐变大,画面内的景物逐渐增多,这种镜头运用的方法叫做( B )。 A .推镜头 B、拉镜头 C.摇镜头 D.跟镜头 6、当被摄对象静止不动时,通过其目光看向某一物体的视线之间形成的虚拟线就是(D)。 A.关系轴线 B.光线轴线 C.运动轴线 D.方向轴线 7、摇镜的定义是( B )。 A.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进行扇形拍摄 B.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六面空间进行扇形或环形拍摄 C.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空间进行环形拍摄 D.以上都不对 8、一束平行光通过镜头时,在光轴上汇聚一点,称为( B ) A.焦距 B.焦点 C.主体 D.焦点距离 9、动态构图是影视作品所特有的一种构图类别,根据画面中拍摄对象和摄像机的运动情况可以把动态构图分为(D) A.被摄对象运动构图 B.摄像机运动构图 C.被摄对象和摄像机同时运动的构图 D.以上都是 10、以下类型不属于画面拍摄角度的是(d)。 A、几何角度 B、客观角度 C、主观角度 D、拍摄角度 11、看到人物顶部摄像机( b )所在的位置。 A.仰视 B.俯视 C.侧视 D.后视 12、( C )是指镜头的机位不变,景物会有上下左右移动位置。 A.移动镜头 B.推动镜头 C.移动背景 D.推动背景 13、能看到物体顶部的角度是( a ) A.俯视 B.仰视 C.平视 D.侧视 14、下面哪个不是画面构图得基本元素( C ) A.背景 B.均衡 C.镜头 D.主体 15、一组固定镜头的组接,应设法寻找画面因素外在的相似性的组接方式是(A) A 静接静 B动接静 C静接动 D蒙太奇手法

《惊魂记》视听语言分析

《惊魂记》是日本著名惊悚片导演希区柯克执导的,其中《惊魂记》是被公认为希区柯克最好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巅峰。这部影片是1960年的作品,相对于现在来说是一部比较老的作品,可是在今天我们看来还是很富有韵味,完全没有与时代脱轨的感觉,影片虽然是属于惊悚片,可是导演却将这部影片拍出了文艺范,灯光的布置、镜头的运用、角度的拍摄等等,运用到了极致,可以说这部影片是视听语言的一本重要教材。 镜头语言 希区柯克所做的一切,都让观众认同玛丽恩。他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偷窥视点与主观镜头。除了开场段落的偷窥镜头,玛丽恩准备偷窃客户的四万块美金出逃的段落,则尽显了希区柯克利用主观镜头使观众认同玛丽恩的能力,虽然人物的道德是有问题的。其中玛丽昂出逃的段落也是运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玛丽恩房间,玛丽恩从左边入画,已经将日间穿的白色服装换成了黑色,内衣也换成了黑色,并且玛丽恩的上身只穿了黑色内衣她走向衣柜,在柜子停下来,眼睛看了一下床,摄影机跟随玛丽恩的视线推到床上一大包钱的特写,接着镜头摇向左边正在收拾的行李箱。玛丽恩从柜子里拿出衣服,转回头来,一边穿裙子一边又看了一眼钱,钱的特写。玛丽恩穿外套,近景。行李箱特写,玛丽恩收拾行李箱。玛丽恩继续穿衣,走向镜子前整理腰带,回头看床,床上的钱,玛丽恩继续收拾东西,玛丽恩检查证件是否带齐,装进黑色手提挎包,玛丽恩收拾完毕,在行李箱前停下来,看着床上的钱,钱的特写,玛丽恩坐在床上想了一会,将钱装在黑色挎包里,提着行李箱走出门。总共十二个镜头的段落里,玛丽恩看钱的主观镜头出现了四次,占所有镜头的三分之一,钱的出现是让我们通过玛丽恩的眼睛看到的,所有这些都是让观众陷入玛丽恩的境遇中去,从而使我们可以继续认同玛丽恩,我们就这样卷入她的罪恶之中,从此以后,这个决定控制了她,也控制了我们——观众,将观众带入戏里。 在浴室谋杀的段落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导演在景别的运用上,多次运用近景和特写,在镜头的转化上也是速度快,剪切的非常之快,让人感到压迫和紧张,惊悚的感觉,但是画面并没有出现直白的画面,这也是导演最成功的地方,运用高超的蒙太奇手法,带给观众视觉的冲击。画面并没有表现刀子是如何刺进去的,

视听语言题目整理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一)景别 (二)景深和焦距 1.近景系列景别和全景系列景别具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力?为什么? 2.怎样看待景别的情感表现特点,哪类景别的情感表现强? 3.找出一部景别运用有特点的影片,试分析其中大量运用了哪类景别及其 原因。 4.景深镜头在何种情况下适合使用?景深镜头对故事有怎样的帮助? (三)角度 1.电影中常用什么视点和角度? 2.分析《公民凯恩》中的仰拍、俯拍、倾斜等非正常角度。 (四)视点 (五)构图 1.如何通过构图强调被摄主体? 2.构图原则中的均衡、对称、对比、集中分别指什么?它们在电影电视创 作中有什么表现功能? (六)光线 1.光线是如何决定影片的整体气氛和情感基调的?试举例描述下列光线特 征:正面硬光、中等平光、软光源散射光。 2.假设一个场景中需要用硬光源实现特殊的效果,试分析使用硬光源的原 因并设计如何实现。 (七)色彩色调 1.冷暖色调的情绪效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影片中如何运用?试举例 说明。 2.什么是你所理解的电影语言中的色彩运用?请找出一部你认为色彩印象 突出的影片,试分析它运用了哪些色彩手段。 3.试分析一场电影文艺晚会的色彩节奏。 第二章镜头形式 (一)固定镜头 (二)运动镜头 (三)长镜头 1.请分析影片《好家伙》中叙事长镜头的主要拍摄方式和镜头表现功能是 什么? 2.请分析《童年往事》中时间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3.请分析纪录片《人造风景》开场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四)场面调度

1.什么是场面调度?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试分析电影《好家伙》的场面调度中人物调度、镜头调度和综合调度的 表现形式及其在影片中的表现功能。 第三章剪辑和蒙太奇 (一)剪辑工作的意义 1.剪辑如何通过时间造型强化戏剧性? (二)电影叙事的剪辑形式——经典剪辑 (三)苏联蒙太奇理论 (四)风格化剪辑 (五)匹配的剪辑 1.如何实现剪辑的匹配? ◆为什么电影可以通过剪辑讲故事,用什么样的手段可以把故事讲得更加跌宕 起伏? ◆剪辑如何有效地在画面连接中引导我们思考、联想和情感反应而使得影片连 续和流畅? 第四章声音与音画关系 (一)电影声音的特性 1.电影音效的功能。 2.电影音乐的功能。 (二)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1.声音的情绪性。 2.声音的叙事能力。 3.声音塑造空间的能力。 (三)声画关系 ◆哪类声音能有效地表达现实感? ◆什么样的音效能建立电影的三维空间感? ◆为什么不可见的声音可以扩展视觉并创造情绪与气氛? ◆声音转场有那些形式?为什么声音可以实现转场? ◆试分析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电影配乐有哪些类型。 第五章视听语言的修辞功能 (一)视觉隐喻 (二)强调

视听语言试题库完整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 1.特写2.场面调度3.对比调度 4.人声5.声画同步6.理性蒙太奇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基本原则。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3.镜头运动的作用。 4.拍摄角度有哪些及其拍摄角度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声画同步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 2.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哪几大类,试举例分析。 视听语言课程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特写:特写指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细部特征的一个景别。有时候特写被应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2.场面调度:本义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活动、空间位置的安排与调度。引申到影视艺术中,场面调度获得了更丰富的可能性:它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还涉及摄影机以及拍摄现场各部门、各元素的调度。 3.对比调度: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等等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4.人声:指人在声音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按表现方式不同,电影中的人声主要分成对话、独白和旁白三部分。 5.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幕上与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6.理性蒙太奇:爱森斯坦对杂耍蒙太奇进一步发展,提出理性电影的观念,追求电影富于激情的叙述和理性思想的传达。“理性蒙太奇理论的意义在于:理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之间的不协调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辩证法的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在是故事的电影,也不是轶闻的电影。更改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它将是整个思想体系的直接表现。”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重要原则。 ①平衡原则。根据人眼观察真实世界的的正常视觉经验,我们在构图时,需要尽量遵循平衡原则。画框内的构图,基本需要保持地平线的水平,各元素的重心基本能够位于画框中央或接近中央,各元素对比要让人感觉协调,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需要依照情况而定。 ②变化原则。相对而言,人眼对不平衡的、富于变化与动态的构图更为敏感,如在一片相对静态的物体中,个别动态的物体就会首先吸引人的注意,平衡的构图中,如果重心突然发生改变,也会吸引人的注意,所以,有时候,我们利用变化原则,可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③动态构图的原则。因为影像是活动的,相对于静态构图而言,动态构图在通常的点线面色光等要素之外,又加入运动这个因素。动态构图中,各元素在时刻发生变化,这与剪辑有很大的关联。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视听语言笔记整理

第一章基础概念 第一节景别与构图 景别:画面得景别就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得范围。景别就是一种最重要得最外在得视觉语言形式。 景别得特性与影响因素: 1.景别得强制性 就是指摄影者与剪辑者对客观世界与观众得双重强制,对景,对人取景范围得强制性。 叫人瞧什么就瞧什么得强制性。 2.距离与景别 1)首先表现在直接影响画面间得景别及其内容含量 2)其次通过改变距离与换用不同焦距得镜头获得不同景别,不同构图结构以至能改变画面内容含义。 景别得五分法。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远景:广阔空间,开阔场面 作用:被摄主体只占用画面很小得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位于远处或深处 相比大远景,远景得景别在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得具体感与人在其中得位置感。 全景: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 1.展现场景全貌 2.场景段落得总角度,具有定位得作用 3.完整地表现人物得形体动作 4.表现特定环境中得特定人物 5.场景段落得开始或结尾镜头 中景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 1.以描写为主,兼顾叙述与描写双重功能得构图景别 在叙事作品中,中景多用于展开情节,能完美地显示人物手势动作与面部情绪,可以清楚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得特定关系。有利于表现人物间得感情交流,展开故事与矛盾冲突。 近景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 1.一般就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 2.人物面部神态,头部形态居于画面得主导位置 3.人物得细微神态动作成为表现得主要部分,通过神态反映人物得内心世界 中近景 1.介于中景与近景之间,一般对主体人物得取景到腰部以上。 2.近景与中近景主要用来突出主体,强调细节,表现相对得物体或人物表情。暗示物 体或人物表情得意义。 特写:局部以上被摄对象细节 特写镜头就是将演员细微得表情与某一瞬间得心灵信息强调出来,因而增加其重要 性。常具有象征意义。 大特写则更进一步,甚至只表现某人得局部,具有极强得渗透力,直接影响暗示观 众心理。 1.展现人物神情,揭示内心世界 2.表现人体某一部位与突出物体得细部特征

视听语言考试汇总

《视听语言》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0 个小题) 二、名词解释( 4 个小题) 简答题( 4 个小题) 第一章 影像 &1.1 景别 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直观上看也就是取景区域、画面范 围大小的不同。 2、划分景别的标准:画框中所截取的人物身体部分的多少 大景别 远景:情绪性景别 ,是涵盖广阔空间的的画面 ,以表现环境气势 ,画面中没有明确主体 ,人物 所占比例很小, 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用于影片的开场和结尾;是一种概括性镜头 全景:基本的 介绍性景别,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主要用来介绍环境和 事物发 展的整体面貌 , 又称为“定位性镜头 ”; 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景别越小,环境占的越小,人物表现的越突出 小景别 中景:最常用的 叙述性景别 ,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胸部以下、膝盖以上部分可以看到人物的 动作的景别。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行动、交流,生动展现人物的 动作和姿态 可以看清人物的表情,是电视媒体的常用景别 近景:具有较强 交流性的景别 ,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用于刻画人物性格, 环境次要,主要突出人物面部表情。 特写: 主观性强的景别 ,起到强调,制造悬念作用 常被用来弱化剪辑上的失误,也称为 “万能镜头 ” 特写指以细腻来表现人物或被拍摄物体细部特征 时常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景别越小,动感越强,主观性越强,剪辑节奏越快 大景别 远景、全景 表现人物形体关系 空间环境描写 重在 环境景物的表现 小景别 中、近、特 表现人物神态关系 空间环境虚写 重在人物的表现

景别的剪辑规则1.在相同的时间长度中,小景物的剪辑长度短于大景别。(常规叙事的情况下,特写用2 秒左右,中景用3~4秒左右,全景则用5~6 秒左右) 2. 同一运动主体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 3. 同一主体(或相似物体)在角度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前后镜头的景别变化过小,会致使视觉跳动感增强。(例如采访断点) 4. 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实现有层次描述事件的目的。 5. 利用镜头连接中景别的积累和对比效应,营造情绪氛围 (1)同类景别的镜头组合 (2)两级景别的对比连接 &1.2 角度角度:正面、前侧、侧面、后侧、背面正面角度:镜头正对被摄主体功能:用于介绍人或物的全貌,表现面部表情,也称“表情角度”。画面对称且稳定,能够保持和观众正面交流的关系,但缺点是画面形式呆板,缺乏立体感前侧角度:表达空间透视感或物体立体感,充分利用画面对角线容量、扩展和延伸空间侧面角度:表现运动、动作,具有方向感,表现动势和事物的轮廓,是正面拍摄的补充。后侧角度:显示运动前方的内容,显示另一种空降感,有较强的参与感背面角度:表现人与景的关系,引发关注想象,制造悬念,具有极强的参与感,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平视:表达平等,客观,公正态度,符合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仰视: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表示某种赞颂,敬仰;有淡化背景的作用俯视:指镜头高于被摄对象功能:被摄物体显得低矮、渺小、猥琐、受压迫,表示蔑视,贬义态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能表现出阴郁、压抑的情绪 顶角:表现形式感长焦镜头:景深小,视野窄,空间的纵深感被压缩,适合呈现远处的主体细微状态,适合人物从环境中突出出来,塑造人物形象 短焦镜头(广角镜头):景深大,视野宽表现较大范围的区域焦距的作用:形成特殊的美学效果和风格灯光的作用:作为摄影部门的助手,服从整个场面调度的需求曝光,人物造型,画面结构,强调,抒情 &1.3 景深与焦距 1、焦距:指从镜头镜片的中间点到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2、短焦镜头:俗称“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景深较大,视野较宽,常用于表达较大范围的视线。 突出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夸张前景与后景之间的空间距离感,但前景的物体往往容易变形。 3、长焦镜头:又称望远镜头,景深较小,视野窄空间的纵深感被压缩,合呈现远处主体的细微状态 4、焦距的作用: ①有助于叙事。长焦距镜头一一用于指向性明确的叙事;短焦距镜头一一可以同时呈现空间内更多的讯息,应用于表现复杂、丰富的叙事内涵。 ②有助于抒情。比如长焦距镜头,可以认为压缩景深,如果用于主观镜头,可以表现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感。 ③形式特殊的美学效果和风格 &1.4灯光与色彩 光的性质: 硬光:明暗反差较大,用于表现男性的有力的形象;(1)有明显的投射方向(2)被摄物体上形

视听语言题

浙江省2005年4月自学考试视听语言试题 课程代码:0718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5分) 1.视觉暂留原理是比利时科学家()于1829年命名。 A.爱森斯坦 B.罗格特 C.普拉托 D.牛顿 2.胶片的技术性能中,感光性能可以通过()表现出来。 A.颗粒粗细 B.清晰度 C.逼真度 D.色彩感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摄象机和录音机都是仿生机器 B.摄影机的保真性要高于录音机 C.声音具有客观性和纪录性 D.高保真录音机还原的声音,依然能保持它的三维性 4.跟拍镜头是将运动的拍摄对象保持在一个()画框内。 A.距离不变 B.景深不变 C.景别不变 D.焦距不变 5.()的出现是视听媒介的直接结果。 A.新新人类 B.广播新人类 C.电视新人类 D.网虫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6.在电视解说词中,为了适应观众对信息的要求,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加快语速;二是_______________。 7.19世纪,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_______________。 8.心理学上的似动现象又叫做_______________。 9.电影电视的语言本质上就是_______________和隐喻。 10.观众对影象的感知,存在着两个层面:感官性感知和_______________。 11.影视空间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_______________。 12.电影电视中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摄影机的运动、声音的运动和镜头间的运动。 13.费穆1948年拍摄的_______________是中国早期电影史上少有的倾向于空间调度的影片。 14.摄影师在选择胶片时,一般从三个方面考察胶片的技术性能:_______________;感光性能;以及色彩性能。 15.声音构成一般分为线性和_______________两种。 16.电影电视中的声音分为(1)人声(2)自然音响(3)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的出现,和造纸术、印刷术一道,构成了人类传播史上第二次大革命。 18.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是_______________。 19.1927年左右,美国华纳公司推出的有声电影_______________标志着默片时代的结束。 20.在电影制作中,是否重视和运用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封闭和开放两种不同的空间概念。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21.再现性媒介22.多普勒效应23.电影视点24.空间调度25.心理补偿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6.简述电影幻觉的基本特点。 27.为什么说声音是塑造空间的基本手段? 28.简述观众对单镜头内空间的感知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 29.简述视听媒介的纪录功能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30.简述视听语言的基本特点。 31.简述电影叙事艺术中,对话的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视听语言复习题三套题及参考答案[1]

名词解释: 1.特写:特写指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细部特征的一个景别。有时候特写被应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2.场面调度:本义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活动、空间位置的安排与调度。引申到影视艺术中,场面调度获得了更丰富的可能性:它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还涉及摄影机以及拍摄现场各部门、各元素的调度。 3.对比调度: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等等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4.人声:指人在声音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按表现方式不同,电影中的人声主要分成对话、独白和旁白三部分。 5.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幕上与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6.理性蒙太奇:爱森斯坦对杂耍蒙太奇进一步发展,提出理性电影的观念,追求电影富于激情的叙述和理性思想的传达。“理性蒙太奇理论的意义在于:理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之间的不协调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辩证法的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在是故事的电影,也不是轶闻的电影。更改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它将是整个思想体系的直接表现。”7.三点布光法:经典的好莱坞电影制作,每个镜头内至少有三个光源——主光、补光及逆光,这样的布光系统就是“三点布光”。主光,首先把光源放在被摄主体的前面,与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补光,在主光源造成的阴影一侧位置布置补光,部分地清除主光投射下的阴影。逆光,把光源放在被摄主体的后面,使主体看起来轮廓清晰、富有立体感。 8.纵深调度:在多层次的空间中,充分运用演员调度的多种形式,使演员的运动在透视关系上具有或近、或远的动态感。 9.旁白:是指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人物语言。旁白的发出者比较自由,可以是影片中的某一个人物,也可以是跟剧情完全没有关系或影片完全没有出现过的局外人。 10. 音响:音响是指电影中除了人声、音乐之外,在电影时空关系中所出现的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所有声音的统称。 11.后期录音:摄影机拍摄影像的时候录音机同步运行,录下影像内容所发出的声音。由于它具有真实地再现影像内容所发出声音的能力,能增强影片的真实感。所以纪实风格的影片多采用此方法。 12.声画分立:又称声画分离,是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匹配、不同步、不相吻合、互相剥离,即声音和发声体不在同一画面内,声音通常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声画分立意味着声音和形象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它们通过分离形式,在新的基础上求得和谐统一。 13.重复调度: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重复出现。在一部影片中,这种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重复出现,具有叙事母题的意义,会引发观众联想,使他们在比较之中,领会其中内涵,从而增强作品的叙事、表意、抒情的力量。 14.内心独白:是影视艺术中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剧中人物的内心自白。内心独白是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所要传达的不是外部世界所看得见和听得见的东西,而是人物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心理体验。 15.同期录音:摄影机拍摄影像的时候录音机同步运行,录下影像内容所发出的声音。由于它具有真实地再现影像内容所发出声音的能力,能增强影片的真实感。所以纪实风格的影片多采用此方法。 16.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

电影的发明的目的是记录运动。运动是电影的本义。西方不管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运动成为其表达的最基本的习惯。 电影节奏感(外在)《后天》 行为,动作是电影的基本,形成情节,情节造就故事。看电影最吸引的不是思想,而是动作和行为。 节奏(节:休、停;奏:动)有规律的停动交替,按照一定方式衔接形成悬念。 《致命弯道》:音乐节奏感,细节,特写镜头造成紧张效果。 做电影要绷得住,张弛有度。穿帮镜头 《刺杀据点》电影的结构是可以松散的 《暗袭》视觉、听觉(通过色彩、镜头(数量和类型)以及景别的变化准确捕捉到导演的意图) 信息层次:前景、中景、后景的安排。 《惊声尖叫3》:警车增加现实感,很少是随机遇到的,进入电影里的任何画面都是有意而为之的。 舞台的演出的艺术质量永远在演出的过程当中。和电影有很大的差别。 当对话多的时候,利用多角度多镜头来表现,以免观众认为视频冗长。 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周传基网站:) 电影发明的目的,就是发明一种可以记录运动的机器。Cinema 人的眼睛喜欢看运动的东西,好莱坞运用各种方式缩短冗长感。失败例子:《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 《日落黄沙》:节奏感,快切镜头,连续动作切分。 1、人的眼睛喜欢看“动”的事物。摄影机模拟人的眼睛,使用者会用它来捕捉运动。运动,就必须要要一个立体的空间。而实验也证明:人喜欢看立体的事物。制作者必须会设置,为各种运动提供一个立体的空间。我们必须研究观众是怎样“看”的,喜欢“看”什么? (舞台演出,左右横移,观众只有固定视角,相当于一个平面,电影是立体的)

2、运动,可以分为外部的运动,比如车追车等;内部的变化,比如:光、天气、色彩、空间大小、声音(空间感)、人物关系、线条等。 《浪人》《致命武器》《越狱》《捉迷藏》 (商业电影:看运动,还要考虑摄影机运动的动机,也就是所谓的调度,要自然流畅) 《士兵之歌》真实自然的感觉。通过细节动作,如敲门拿钥匙,不额外占用荧幕的时间。和文学的叙事时间是有些区别的,文学思维是线性的。它在描述时,时间就被搁置了需要合理去安排。(摄影机的运动是创造含义的) 判断电影好坏的标准:一个是是否是立体的,有空间感,二是看能不能处理好运动。 《菊豆》在狭小的空间上捕捉到了丰富的运动,处理长宽高的空间感。 《染印厂印染机》解析:摄影师会拍,狭小的空间中捕捉到了三个纬度的运动:横向,垂直纵向(深)。即长宽高。他们构成了电影运动的特征:立体空间里的运动。 电影的幻觉:运动幻觉和立体幻觉;两者的关系,用运动幻觉来体现立体的幻觉。 声音也是间歇性的。 《非常嫌疑犯》1、人物动,镜头跟。2、运动的价值和作用。(转场,颜色影调,镜头运动可以交待人物出场。环境音响为摄影机的运动做了引导,这就是运动的动机,摄影机的运动带有一定的悬念性。自然合理的为摄影机运动提供了目的,有了新信息,才能动。车子跑是为了给摄影机提供动机,电影味道十足!) 3、剪辑。构图、色彩匹配,使影片流畅无缝;视线的匹配,静态的方式和静态的内容相结合。 电影不存在于胶片上,甚至不存在于荧幕上,而只存在于把它实现的思想之中。--蒙斯特堡 《云水谣》一个镜头第一格与最后一格最吸引人,动作一定要最精彩。影片开始交代场景设计的运动丰富,如景别变化,运动方向的变化 ,动机设计的特别好。高超的艺术! 《黄飞鸿之英雄有梦》:摄影机运动的动力变化将场景交代特别好。 《人类之子》(客观视点/上帝视点,主观视点) 我国影片中的运动状况 1、漂亮的长宽高运动。 2、看不懂的电影的“评论家”。 3、创造含义的“黄土地”运动。

北电学生拉片作业

视听语言学期作业导演系×× 《辛德勒名单》舞厅一场镜头分析 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博格完成于1993年的影片《辛德勒名单》描绘了德国工厂主辛德勒从一个投机商人演变成犹太人保护者的真实故事。荡气回肠的时代背景、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都使影片为广大观众所铭记。而这部影片成功之处还不仅仅在于此,作为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剪辑大奖的影片,其视听语言处理相当优秀。本文重点分析辛德勒在舞厅请德国人喝酒这一场戏的前半部分的视听语言。 这一场戏着重描绘了辛德勒作为投机商的一面,共计24个镜头:

1.第一个镜头的画面起幅是辛德勒的近景背影(图1),影片至此尚未出现其正面形象,斯坦尼康跟,引出招待和舞厅环境,观众可以看到门里的大致情况。辛德勒俯身对招待说话,低头的同时变焦虚掉后面酒吧的背景,使视线集中到人物对话上面来。前景的辛德勒着深色服装,后景的舞厅内这时也是暗的,给招待打顶光,突出他的白发和面部表情,画面构图虽然是强烈的明暗对比,但是非常和谐。(图2)这时就使招待拿钱的动作变成画面的焦点,这个动作交代了辛德勒的经济实力,对人物性格同样有提示作用。 摄影机肩高,平拍。 音乐起,画外群杂。 图1 图2 接着镜头继续跟随招待和辛德勒进入房间内,辛德勒脚步放慢,近景,画右出画(图3),镜头跟招待拉开凳子。前景依然是暗调,后景用舞台幕布制造一个亮的区域使画面明暗平衡。这里基本交代了舞厅的空间环境。 低角度平拍。 音乐继续。脚步声,画内画外群杂。 图3 辛德勒从画右入画,坐下(图4)。镜头跟摇招待,停在桌边,向下摇出辛德勒侧面,仰拍(图5)。主光从演员正面靠右打亮脸部,背后基本黑掉,凸现人物表情。辛德勒的面部形象第一次在影片中出现。这个人物出场的画面相当的讲究。可以看到从画幅左下到右上的对角线上依次出现的几个亮的区域是一个德国军官的脸、招待的脸、窗,最终递进式的在黄金分割位置出现辛德勒的脸,而辛德勒脑后用柱子形成类似于画框的构图,辛德勒身后由画左向画右走过一个女人,再次把视觉中心集中到辛德勒。这样,后景的烘托就使人物的出场既好看又有英雄主义的隐喻性。

视听语言大一考题

一、简答题: 1、影视画面的构图特点: 画面的运动特性 画面的整体效果性 画面的时空限制性 画面的多视点、多角度 画面处理的现场性 画面的幅式比例固定性(后有示例) 2、景别的作用: 暗示、描绘电影空间及人物关系 建立影片与观众、人物间的情感距离 建构整体视觉风格和导演风格 影响画面视觉节奏 3、运动镜头的意义: ·作为电影叙事手段的运动镜头 对空间自由呈现;模仿人在观察世界的种种视线特征(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意味着发现和强调的过程——这类镜头运动必须有叙事的目的或者视点依据及运动依据)。 ·运动镜头的美学表现 以“运动”建立结构(有关漂泊、寻找、追逐的故事,主题与运动相关的故事);通过运动调节和建立视觉节奏感等 4、影视音乐主要的表现功能是: 抒发情感,挖掘人物内心世界; 渲染场面气氛,烘托情绪; 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主体; 提示段落,过渡转换流畅自然; 描绘自然景物,交待环境; 激发联想,引发观众时空改变; 5、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一、声画同步 是指声音与画面按照现实的逻辑相互匹配的效果,几乎是每一部影视剧中大量存在的声画关系类型。 视听同步,听到的声源即在画面中。 强调真实感和现场性。 二、声画分离 我们的听觉在任何时候都容纳着我们周围的空间,而我们的视觉只能波及60度,甚至在我们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只有30度,即使没看到,听觉也会帮助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信息。这是声画分离的心理原理。 声画分离有不同的形式:第一种是指画面内没有出现声源,如很多环境音响,不需要画面展示具体声源;第二种是指同一空间中,以声音作为铺垫,与画面内的人或物产生某种联系;第三种是指画面的景别和声音的距离感并不一致。 三、声画对位 这一说法来自音乐的对位法,在视听语言中是指声音和画面不是按照现实逻辑配合,而是意念上相呼应的关系,或是现实与心理的呼应关系,这种手法往往能表达出更深的内涵,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声画措置——声画的时空处理技巧 声音与画面独立为两个时间、两个空间,观众可以根据给出的信息建立联系。画面所表现的是在叙事时空中正在进行的动作,声音所表现的是另一时空中所发生的动作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反之。 6、视听语言的作用: 叙事 抒情:体现创作者或者角色对客观世界的情绪感觉 象征:用具体的视听形象象征某种抽象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7、构图的原则:1、位置原则。 中央——通常留给最重要的视觉形象; 顶部——可以表现权力、威望和雄心壮志; 边缘——表现受到挤压和排斥之后的渺小和无力; 下方——具有从属和脆弱的特性。 2、面积原则。 视觉重量是衡量画面内容在视觉注意力上的一种说法,它不能完全量化,在画面中人眼首先观察或者着重观察的内容视觉重量较重,反之较轻。 除了画左和画面上方重量重外,在影视作品的实际创作中,还存在下列的规律:画面内视线关注的内容视觉重量较重;占有更大面积的部分视觉重量重于小面积的内容。 8、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第一重假定性——电视工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剪裁; 第二重假定性——摄像(影)机、编辑机、特技机等对素材的处理加工; 第三重假定性——通过不同类型、不同传输效果的电视荧屏; 第四重假定性——具有不同身份、教养、种族、国度、地域以及各自自身的不同生理心理状况所处不同观赏环境与社会历史背景中 的观念的不同理解。 9、技巧剪辑常用方式: A、淡出淡入——一个画面逐渐暗下去,下—个画面逐渐亮起来。一般用作大的段落间隔用。 B、叠化——上下两个画面有几秒钟时间的重合,一般用来表现空间的转换和明显的时间过渡。 C、翻页——第—个画面象翻书一样翻过去,第二个画面随之显露出来。 D、划像——前一画面从一个方向退出面面,第二个画面随之出现,开始另一段落。 E、圈出圈入——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段落转换技巧,第一个段落结束后,用圆圈和方框等图形把下一个画面团出来开始第二个段落。 F、定格——第一段的结尾画面作定格处理,使人产生瞬间的视觉停顿,接着出现下—个画面,这比较适合于不同主题段落间的转换。 另外还有闪白、闪黑、黑场等 10、构图的概念及意义: 一、概念 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元素(线条、光线、影调及色调等)有机地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 二、意义 提供故事发生的场景的基本形状,同时发挥更为积极的戏剧性作用,是导演对动态场景空间的安排和组织。 11、三点布光及其作用: 1、主光源放在被摄主体前面,与被摄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 2、在被摄主体的一侧布置副光,以部分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摄主体形成的阴影; 3、布置逆光,把光源放在被摄主体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主体的四周边缘有一个光环,使主体富有立体感。 12、角度划分及其特点: 从摄影机的位置即人的视线基点来划分,可分为三种角度:平角度(平摄)、仰角度(低角度、仰拍)、俯角度(高角度、俯拍)

《视听语言》重点整理模板

题型: 1、单选15题(15分) 2、填空10题(10分) 3、名词解释5题(15分) 4、简答5题(30分) 5、论述题2题(20分) 6、案例分析1题(10分) 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 (第一节——第三节:填空选择为主,注意年代、发展史、起源) 第一节 1、视听语言定义:(P2) 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其主要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第二节 2、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P2) ①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仿人的视听感知经验。 ②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的。 ③视听语言中的元素与文字或词语语言系统中的元素是不同的。 ④视听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18世纪产生了“记录媒介”,20世纪产生“视听媒介”(属于记录媒介) 第三节 3、19世纪之前,传播媒介从媒介材料上分为两类:(P5) ⑴身体媒介;⑵再现性媒介。 4、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光波与声波。 5、动画电影的起源——17世纪阿塔纳斯·珂雪发明“魔术幻灯”(P6) 6、动画电影的发展:(P6) ⑴1824年。彼得·罗杰提出“视觉暂留”现象。 ⑵法国人艾米儿·科尔是第一位将通俗漫画家的乔治·马努斯的漫画制作成动画。 ⑶温瑟·麦凯 1914年,电影史上著名代表作《恐龙葛蒂》; 电影史上第一部长达20分钟的动画纪录片《路斯坦尼亚号之沉没》。 ⑷①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卡通片——1928年《蒸汽船威力》(主角米老鼠) ②1932年第一部彩色卡通片,第一部奥斯卡动画短片奖——《花与树》 ③《老磨坊》——1937年,首次采用多层摄影台营造视觉深度,这一年,迪士尼进入:美国卡通黄金时代”。

拉片模板

固定镜头 平角拍摄 光线 昏时的夕阳的余晖,湖面反射的余光。 昏暗, 在黄昏的光影里, 轮廓清晰的剪影。 色彩: 色为主色调。 镜头分为三部分, 氏梳妆时,镜头固定,镜头缓慢的向左摇,家来报,镜头再向右摇,回到聂田氏的身上。 光线 光, 中心人物为聂田氏,景的烛台设置出景深,突出层次。

移镜头,向右缓缓摇动, 拍摄。 光线 前景明亮的烛台与隐娘的黑衣产生较为明显的反差, 烛台呼应,加深层次,突出景深。 色彩 色和明黄色为主色调。 移镜头, 行礼先下降后上升,又跟随道姑公主的离开而缓缓向左移。 光线: 为明亮, 温的灯光, 色温的自然光源。 色彩:冷暖色的对比,产生浓郁的华丽风格。

固定镜头, 摄。 光线 屏风出投过来, 前景中的桌子最为明亮,人物出光线暗。色彩:主要以黑色为主, 分明, 感。 固定镜头, 面拍摄, 过来的光线。 为清晰的轮廓。 画面左侧较为明亮,侧昏暗,前景明亮,景人物暗,后景明亮。营造出空间感,层次感。

移镜头, 有直接对准远处出现的人物, 棵静止的树木, 让观者的视线逐渐被后景中出现的队伍所吸引。 光线:采用自然光源色彩: 色和花朵的粉白色,景的蓝色自其中最吸引注意力。 固定镜头, 摄。 光线: 风处投射过来, 物的轮廓。

固定镜头 光从右打,轮廓清晰,线条明显 色彩 显人物身份高贵, 高雅。 色彩: 色和后景牡丹白色为主, 燥点, 效果。 固定镜头 主观镜头, 色彩: 色和后景牡丹白色为主, 燥点, 效果。

固定镜头 光线:利用自然光源,光线从左侧进入, 左侧光线明亮, 色彩: 主要以浅紫色系列为主,整体环境略显冷静。 固定镜头 光线:侧面光 光从侧面打, 象刻画的更生动, 摄物富有层次感。 色彩: 主要以浅紫色系列为主,整体环境略显冷静。

视听语言试题库

视听语言试题库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 1.特写2 ?场面调度3.对比调度 4.人声 5.声画同步 6.理性蒙太奇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基本原则。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3.镜头运动的作用。 4?拍摄角度有哪些及其拍摄角度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声画同步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 2.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哪几大类,试举例分析。 视听语言课程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 特写:特写指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 细部特征的一个景别。有时候特写被应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2.场面调度:本义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的 表演活动、空间位置的安排与调度。引申到影视艺术中,场面调度获得了更丰富的可能性:它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还涉及摄影机以及拍摄现场各部门、各元素的调度。 3.对比调度: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等等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4.人声:指人在声音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按表现方式不同,电影中的人声主要分成对话、独白和旁白三部分。 5.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幕上与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6.理性蒙太奇:爱森斯坦对杂耍蒙太奇 进一步发展,提出理性电影的观念,追求电影富于激情的叙述和理性思想的传达。“理 性蒙太奇理论的意义在于:理性电影是能够 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之间的不协调的唯一手 段。在电影辩证法的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在是 故事的电影,也不是轶闻的电影。更改电影将是 概念的电影。它将是整个思想体系的直接表 现。”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重要原则。 ①平衡原则。根据人眼观察真实世界的的正常视觉经验,我们在构图时,需要尽量遵循平衡原则。画框内的构图,基本需要保持地平线的水平,各元素的重心基本能够位于画框中央或接近中央,各元素对比要让人感觉协调,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需要依照情况而定。 ②变化原则。相对而言,人眼对不平衡的、富于变化与动态的构图更为敏感,如在一片相对静态的物体中,个别动态的物体就会首先吸引人的注意,平衡的构图中,如果重心突然发生改变,也会吸引人的注意,所以,有时候,我们利用变化原则,可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③动态构图的原则。因为影像是活动的,相对于静态构

《视听语言》学习笔记

第一讲视听语言的形成史 视听语言=蒙太奇(镜头、剪接) 电影:1、是造型和叙事2、是空间和时间 一、单镜头时期 1889 乔治.伊斯曼50英尺/ 1895 卢米埃尔技术主义——爱迪生 基本特征:1、抓住了物体运动这个特征; 2、摄影选择的角度是电影化的; 3、出现了故事片(事件片)——来自生活,有头有尾的事件; 4、全部是单镜头。 电影的最大特征:记实性(人为的参与降到最低——选择) 二、戏剧性分镜头的时期 梅里爱1896 把杂耍、魔术与电影结合,把戏剧引入电影/ 镜头分切(技术上的失误)/ 电影特技 基本特征: 1、发明了电影特技(停机再拍、慢动作、快动作、倒放、叠化);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假定性; 2、乐队指挥式的机位、死板的全景; 3、开始拍摄长故事片,开始戏剧式分场、分镜头; 4、题材广泛(科幻、神话)审美上酷爱人工环境;依靠外来的艺术形式创造审美——“表现美学”——二十年代高潮《卡里加里博士》、《水手奎赖尔》; 5、有系统地把绝大部分舞台的东西搬到银幕上来(剧本、演员、化妆、布景、分场、分幕、字幕); 6、开始商业操作; 7、电影的另一大特征出现:假定性和故事性(不是事件) 三、电影的结构方式出现 1904 鲍特《火车大劫案》分场景十四场戏出现了分镜头、特写 特征: 1、多个空间、多场景完成了叙事; 2、平行蒙太奇; 3、出现了类型片(西部片) 四、完整的视觉语言的形成 格里菲斯出现系统的镜头《一个国家的诞生》制作10万美元、12本、1200多镜头(中国现今故事片9本600-800镜头) 特征: 1、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把戏剧化的矛盾因素融入到平行中)/ “最后一分钟营救”——最电影化的一种手段/ 《党同伐异》; 2、景别作为一种电影手段被广泛采用(广泛而交叉使用); 3、社会问题进入电影的讨论范畴《一个国家的诞生》种族歧视电影的本体(文本)与泛文本/ 泛文本——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哲学、政治、经济等; 4、哲学问题进入电影的讨论范畴《党同伐异》/ 传达理念的方式比较机械和理性、对概念的抽象理解、情感的介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