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 9 加减法的应用-人教版

8 9 加减法的应用-人教版

8 9 加减法的应用-人教版
8 9 加减法的应用-人教版

8 9 加减法的应用

观察主题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8和9加减法练习题

8和9加减法练习题 姓名: 一、填空。 1、 2、 的前面是8, 的后面是8。5的后面是 ,4的前面是 。 3、7和9的中间是 ,与6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4、比10小的数有 。 二、填数 6 1 2 3 1 4 7 6 4 2 3 1 8 3 6 7 5 4 1 2 三、看图计算 3 +□=□ 6-□= □ □+□=□ □-□=□ 四、在○里填>或< 6○7 5○6 7○3 4+ 3○ 6 7+2○ 8 9-3○3 9-3○7 5+4 ○5 3+4○ 9-2 6-6 ○0 1+6○7 8-3 ○6 五、 1、把右边的4个圈起来。 2、给从左边数起第4个涂上颜色。 3、从右边数起,第7个是( )。 4、 一共有( )个,( )和( )同样多。 3 5 1 3 8 5 9 3 4 5 2 5 7 8 1

六、计算。 5+4= 6+2= 7-3= 8-5= 9-6= 5+3= 4-4= 2+5= 6-4= 8-6= 9-7= 4+5= 9-3= 4+5= 8-7= 6+3= 3+3+2= 1+0+8= 9-3-2= 8-0-5= 1+6-4= 5-3+6= 七、看图列算式。 1、 2、 □○□=□( ) □○□=□( ) 3、看图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 ○□=□ □○□=□ □○□=□ □○□=□ 八、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10 □—2=4 10+□ =10 3+□ =7 5— □ =2 □+8=9 4+□ =8 □+□=9 10 □ □ □ □ 2 □ □ □ □ +5 —1 —9 +8 —7 +3 +2 —6

《8和9加减法的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8和9加减法的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茅箭区实验学校陈琼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的“用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喜欢)大森林什么样子呀? 学生:有很多大树,有……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大森林里转一转,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什么?(梅花鹿﹑天鹅﹑大树﹑小河﹑蘑菇)美丽的大森林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需要大家解答,你们能行吗?(板书课题:8和9加减法的应用) 学生:能!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梅花鹿的问题 出示草坪课件 教师:在这块大草坪上会有什么小动物呢?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它是谁?身穿梅花袍,头上顶双角,窜山又越岭,全身都是宝。(梅花鹿) 教师:好了,大家看草坪上出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大括号和9只) 教师: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一共有9只小鹿。 教师:很好,大家再看,又会出现什么呢? (课件出示:奔跑地3只小鹿) 教师:你又看懂了什么? 学生:有3只小梅花鹿跑掉了。 教师:谁能说得更全面一些?(教师用手指一下大括号和9只) 学生:草坪上一共有9只小鹿,跑掉了3只。 教师:说得很好,你们猜,这道题会让我们求什么? 学生:还剩几只? 教师:这个问题图画中告诉我们了,大家看画面出现什么了?(课件出示:草地上站着不动的6只小鹿,上面标有?号) 教师:谁再把这3部分内容合起来,完整地说一下图意?(教师用手指一下2个条件和问题) 教师: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下面小组研究一下,然后把算式写在本子上,最后进行汇报和订正。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9的加减法]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9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 第56、57页的内容,练习八的第7、8、9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圆片(7个红的、2个白的);7个红色圆片、3个白色圆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的确定,立足双基,注重发展,力求创新。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计算,有效地发掘了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为学习8、9的加减法计算做好了铺垫。] 1.看图说话。 (课件:出示恐龙图画) 师:漂亮吗?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 (让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 [“看图说话”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搜集数据的能力和想象能力。并为下一步“尝试计算”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情境。] 2.让学生看图写算式。 要求:小组分工合作。 3人写算式,1人记录。 [这里要求小组合作活动,旨在通过合作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同时,学生对8的加减法的尝试计算,有利于学生再现已有的计算经验,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活动(1人记录算式) A、摆9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 师:摆一摆你们的圆片,计算以下题目: (老师边写算式边叙述) 7个添上2个是几个?(7+2) 2个添上7个是几个?(2+7) 从9个里面去掉2个剩几个?(9-2) 从9个里面去掉7个剩几个?(9-7) (板书:7+2=9-2= 2+7=9-7=) [操作学具对学生的计算很有启发,但初入学的学生独立操作学具还有一定难度,故适当进行操作性指导是必要的。] B、摆6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计算:6+2=8-2= 2+6=8-6= C、小组汇报计算结果(说明:以上计算都不要求学生说算法)。 [创造空间,将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和恰当运用数学知识相结合。这种梯形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发掘计算的方法。 想一想: 5+3=()8-3=() 3+5=()8-5=()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的方法很多,可能会用数数的方法,也可能想到组成,可能用到调换加数位置和

8、9的加减法教案

一年级数学8、9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用8、9的组成,正确计算得数是8和9的加减法算式与8减几和9减几的算式。 2、通过看一幅图列四道算式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能够正确计算得数是8、9的加减法,掌握计算方法。 2、难点与关键: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用8、9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教具准备:主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8、9的组成以及7以内加减法口算题。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8和9,现在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8和9的加减法。 三、探索新知: 1、有关8的加减法教学。 (1)、想一想,这幅图可以求什么?该怎样列式? 6 +2 = 8 (为什么) 还有没有不同的列式? 2 +6 = 8 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 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就写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 (2)、用书遮住左边的6个苹果,现在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 8 -6 = 2 老师遮住右边的2个苹果,又该怎样列式?8 -2 = 6 (3)、这一幅图表示6个苹果和2个苹果合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2道加法算式;也可以从8个苹果里去掉6个或2个,也得到2道不同的减法算式。这样看一幅图可以得到4道算式。

(4)、 你们想一想,这一幅图是什么意思? 你们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6 +3 = 9 3 +6 = 9 9 -6 = 3 9 -3 = 6 (5)、观察这四道算式都用了哪些数?都用了8的哪一个组成? 2、有关9的加减法教学。 (1)、让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 7 +2 = 9 9 -7 = 2 2 +7 = 9 9 -2 = 7 (2)、老师拿走左边的,谁来说一下,怎样列式? 9 -7 = 2 (3)、如果拿走右边的,哪位同学来说一下,怎样列式? 9 -2 = 7 (4)、让学生观察这四个算式都用了哪些数。这四道题都用了9的哪一个组成? 3、小结: 同学们,我们发现无论是苹果图还是摆小棒,我们都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它们同用一个组成算得数,这四个算式实际上是有联系的。四、巩固练习: P61. 7、8 五、P57.生活中的数。 六、全课小结。 七、布置作业。

《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沿滩第二小学胡燕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35--36页中例1、例2及练习六的第1题。 【教材分析】 有关8、9的加减法,与6、7的加减法相比较,在编排上有较大的区别:首先,从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教材提供一幅小棒图,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这样安排由学生自己去发现2、6、8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不仅让学生写出了四个算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关于9的加、减法是在8的加减法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进一步强化一种摆法列出四个算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8、9的认识。学生在学习6、7的加减法时就会根据一副图列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为本课的一图四式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教学准备】 挂图、小红花、圆片等。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师谈话激趣:孩子们,在前面的数学旅途中老师带着大家去数学王国学习了好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要用学到的知识去闯关,有没有信心挑战? 2、闯关练习: (1)第一关: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卡片: 6+1 4+2 7-1 6-4 3+2 2+2 4+3 6-3 (2)第二关:填一填。(8、9的组成练习) 3、揭示并板书课题:8、9的加减法 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学会了这么多本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8、9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小棒图,师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根小棒?小手举起来,一起数一数。(8根)(2)师提问:如果把8根小棒分成2堆,可以怎么分?(1,7)、(2,6)、(3,5)、(4,4)。 (3)师:选择你喜欢的分法来说一说怎样列算式?(指名汇报,师板书。) 1+7=8 2+6=8 3+5=8 4+4=8 7+1=8 6+2=8 5+3=8 8-4=4 8-1=7 8-6=2 8-3=5 8-7=1 8-2=6 8-5=3 (4)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5)师小结一图4式的方法:一种分法可以列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列减法算的时候用加起来的得数减去相加的其中一个数,就得到另一个数。 设计意图:

学前班数学教案复习89的加减法

学前班数学教案复习8、9的加减法 目的: 1、复习8和9的组成,要求熟练掌握。 2、复习8和9的加法和减法,使幼儿较熟练地进行8和9的加减 运算。 3、能看图、看试、看数正确地自编8和9的加减法应用题并列式 计算。 准备:8和9的数字卡 过程: 1、玩“报数”的游戏,复习8的组成。 “报数”游戏复习8的组成:教师先报一个数,幼儿再报一个数,两人报的数合起来应为8,教师依次请幼儿,报数的速度越来越快。 2、玩“拍手”或“出手指”的游戏,复习9的组成 “拍手”游戏复习9的组成:教师先拍一个数,幼儿再拍几下,两人拍手的次数合起来应为9,教师依次请幼儿,拍手的速度逐渐加快。 3、算题比赛。练习8和9的加减运算。 教师在黑板的两边各写8和9的加减法算式若干,请幼儿一个接一个来写出每题的得数。一人算一题,写完得数将粉笔交给下一个幼儿上来算。比哪一组算得又快又正确。 4、教师任意出示8和9的加减法算式卡,幼儿回答得数,或教师 口说算式,幼儿回答得数。 5、教师口述8和9的加减法的应用题,幼儿按题意列式算题。

6、教师板书8和9的加减法式,幼儿按式编应用题。 7、指导幼儿做《数学》26—27页练习,提高幼儿运算能力及逻辑 思维能力。 复习5、6、7的加减法 目的: 1、复习5、6和7的组成,要求熟练掌握。 2、复习5、6和7的加法和减法,使幼儿较熟练地进行5、6和7 的加减运算。 3、能看图、看试、看数正确地自编5、6和7的加减法应用题并 列式计算。 准备:5、6和7的数字卡 过程: 1、玩“报数”的游戏,复习5的组成。 “报数”游戏复习5的组成:教师先报一个数,幼儿再报一个数,两人报的数合起来应为5,教师依次请幼儿,报数的速度越来越快。 2、玩“拍手”或“出手指”的游戏,复习6的组成 “拍手”游戏复习6的组成:教师先拍一个数,幼儿再拍几下,两人拍手的次数合起来应为6,教师依次请幼儿,拍手的速度逐渐加快。 3、算题比赛。练习5、6和7的加减运算。 教师在黑板的两边各写5、6和7的加减法算式若干,请幼儿一个

加减法的应用

加减法的应用 例1:动物园上午有游客587人,中午有239人离去,下午又来了122位游客.这时园内大约有多少位游客? 例2:三、四年级共有学生180人,其中三年级有87人,三年级比四年级少多少人? 例3 乐乐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十位上的3看成了5,结果得到的差是340。你知道这道题正确的结果是多少吗? 例4:把两块一样长的木板像下图这样钉在一起成了一块木板.如果这块钉在一起的木板长75厘米,中间重叠部分是15厘米,每块木板的长是多少厘米? 练习; 1.哥哥给弟弟40块糖后,哥哥与弟弟的糖一样多,哥哥原来比弟弟多()块糖。 2.三年级一共有98人去动物园参观,三(1)班去了32人,三(2)班去了35人,三(3)班去了多少人? 3.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3错写成了8,把减数十位上的1写成了2,这样算得的差是78,那么正确的答案是多少?

4.操场上有28面绿旗,76面红旗,黄旗和绿旗的总数比红旗少28面。操场上有多少面黄旗? 5.两块各长50厘米的木板钉在一起,成了一块长80厘米的长木板,中间重叠的部分是多少厘米? 本讲内容的补充习题及答案: 1、人民公园里有杨树48棵,梨树89课,柳树和杨树的总棵数比梨树少13棵,公园里有柳树多少棵? 2、小马虎在计算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7写成了1,十位上的3写成了8,结果最后的和是116.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答案吗? 3、小明在计算一道减法时,错把被减数个位上的8抄成3,减数十位上的3抄成8,结果差是111.正确的差应该是多少? 4、一块木板长40厘米,另一块木板长50厘米,把它们的中间钉在一起成一块大木板,中间钉在一起的部分长是10厘米,钉成的大木板长是多少厘米?

89加减法口算练习题400题

8、 9加减法练习题( 2) 6+2= 9- 6= 9- 7= 2+ 6= ( )+5=9 ( )+4=8 ( )-3=6 ( )-5=4 9-( )=2 3+( )=8 8-( )=2 ( )-4=4 ( )+2=9 6+( )=8 ( )-2=6 8-( )=2 4+( )=9 9-( )=6 ( )-3=5 ( )+7=9 9-( )=2 ( )-5=3 ( )+6=9 2+( )=8 8-( )=7 6+( )=9 ( )+2=8 ( )-3=5 3+( )=8 3+ 5= 8- 7= 5+ 2= 5+ 4 = 3+ 6= 6+ 2= 5+ 3= 9- 3= 8- 3= 8-4= 8- 2= 2+ 6= 3+ 5= 6+ 3 = 4+ 4= 8- 2= 9- 2= 8-4= 7- 2 = 8-6= 5+ 4= 6 + 2= 9 - 7= 5+ 8、 9加减法练习题( 1) 姓名: 时间: 做对了 共 50 题) 题 3 姓名: 时间: 做对了 题(共 50题) 6+ 3 4+ 2= 8- 3= 2+ 6 5+ 4= 8- 5= 5+ 3= 9-8 6+ 2= 8- 6= 3+ 5

7- 5 = 3 + 4= 8- 4=8- 6= 3+6= 5 + 1 = 3+4= 7- 3= 8- 3 2+5= 8- 7= 5+2= 3+4 = 4+4= 8-( )=0 ( )+6=9 4+( )=8 ( )-5=4 ( )-3=5 ( )+2=6 ( )-4=3 ( )+2=6 7-( )=4 ( )-5=8 4+( )=6 ( )+5=7 ( )-2=8 6-( )=2 ( )-3=4 ( )-4=5 9- ( )=2 6-( )=3 ( )+3=8 5+( )=7 8、 9加减法练习题( 3) 姓名: 时间: 做对了 共 50 题) 题 = 9-4= ( )+3=8 2+( )=9 ( )-5=4 ( )-3=3 8-( )=2 7-( )=2 6-( )=4 ( )-1=6 7+( )=7 ( )+3=7 5+( )=9 ( )+5=8 7-( )=3 ( )-2=4 8-( )=5 ( )+3=8 4+( )=7 ( )-6=3 ( )-3=5 6-( )=2 8- 2= 5 + 3 = 8- 3= 2+6 3+4= 3+3= 4+3= 8-3= 3= 6- 2= 8- 4= 9 -6 5+3= 5+2= 9- 4= 6+2 4+3= 2+5= 8- 5= 4+3

《8和9加减法的应用》教案新部编本及教学反思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8 和9 加减法的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茅箭区实验学校陈琼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的“用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喜欢)大森林什么样子呀?学生:有很多大树,有……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大森林里转一转,好不好? 学生:好!教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什么?(梅花鹿、天鹅、大树、小河、蘑菇)美丽的大森林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需要大家解答,你们能行吗?(板书课题:8 和9 加减法的应用)学生:能!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梅花鹿的问题出示草坪课件教师:在这块大

草坪上会有什么小动物呢?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它是谁?身穿梅花袍,头上顶双角,窜山又越岭,全身都是宝。(梅花鹿)教师:好了,大家看草坪上出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大括号和9 只)教师: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一共有9 只小鹿。 教师:很好,大家再看,又会出现什么呢?(课件出示:奔跑地3 只小鹿)教师:你又看懂了什么?学生:有3 只小梅花鹿跑掉了。教师:谁能说得更全面一些?(教师用手指一下大括号和9 只)学生:草坪上一共有9 只小鹿,跑掉了3 只。教师:说得很好,你们猜,这道题会让我们求什么? 学生:还剩几只?教师:这个问题图画中告诉我们了,大家看画面出现什么了?(课件出示:草地上站着不动的6 只小鹿,上面标有?号)教师:谁再把这3 部分内容合起来,完整地说一下图意?(教师用手指一下2 个条件和问题)教师: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下面小组研究一下,然后把算式写在本子上,最后进行汇报和订正。教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学生:我们列的算式是:9-3=6 教师:你们算出的6 只,是什么?学生:草地上还剩的小鹿。 教师:你们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学生:因为原来草地上有9 只小鹿,跑了3 只,求草地上还有几只,就是求剩下的,3只小鹿是从9只里面跑掉的,所以要从9 只里面减去3 只,就是剩下的6 只了。 小结:你们太聪明了,这么快就帮助小鹿解决了问题,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2、蘑菇的问题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谜语,不知道大家能猜出谜底来吗?一顶小伞,落在林中,一旦撑开,再难收拢。(蘑菇)教师:好了,大家看草地上长出了什么?(课件出示:右面的2 个蘑菇)大家再接着看,看谁能

《89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案

三、走进花果山 第五课时《8、9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案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45-4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运用减法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和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 3.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和计算被减数是8、9的减法,初步体会0的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木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卡片 5+0= 3+2= 3+6= 2+4= 6-5= 5-3= 4-1= 3-2= 6+1= 2+3= 4+4= 1+6= 4-2= 1-1= 8-6= 5-5= 2、复习7、8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故事导入:猴子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走着走着发现了水帘洞。2.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信息窗5,

提问: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提问: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题目?引导学生提出题目:山上还剩几只猴子?(板书题目) 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题目?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信息图提出更多题目。 三、自主尝试,合作探究 1.师问: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学生独立解答:5+3=8(只) 全班交流算法,教师适时补充和归纳。 A一个一个地加。 B可以想8的组成。 C可以想3+5=8。 2.还剩几只猴子? (2)小组合作,操纵学具,动手摆一摆,理解减法的意义。 B可以想8的组成。 C可以想3+5=8。用加法来计算减法。 3.拓展练习,联系实际 一共有多少朵花? 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清理过关,挑战自我: 1.计算 9-1= 4-4= 4-2= 1-1= 8-0= 5-5=

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89

10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 86-54= 54+28= 27+36= 65-36= 54-45= 35+27= 84-48= 40-29= 48+48= 60+25= 72-45= 46-38= 56-28= 78-69= 72-37= 53+28= 96-59= 75+17= 54+37= 59+19= 55-47= 73+29= 56-27= 92-59= 98-56= 35+17= 60-38= 36-25= 86-58= 42-16= 42-19= 75-59= 24+38= 42-23= 52+23= 63-37= 44+39= 70+19= 16+23= 57-16= 35+17= 50+22= 62+12= 22+55= 46-28= 48-26= 86-45= 70-42= 72-54= 16+27= 43-27= 63+25= 40-12= 83-56= 76-37= 54-29= 79-64= 98-48= 64+24= 75-55= 56-36= 67-60= 85-50= 42-32= 55+38= 15+56= 69-31= 93-56= 23+32= 42-19= 71-15= 62-56= 37-25= 50+22= 62-48= 22+55= 46-28= 48-26= 86-45= 70-42= 72-54= 16+27= 43-27= 75-33= 40-12= 83-56= 76-37= 54-29= 79-64= 48+35= 64+36= 71-55= 56-36= 67-60= 85-50= 38+46= 55+38= 15+57= 39+38= 93-56= 23+32= 42-19= 12+29-19= 69+10-36= 27+12-28= 67+27-37= 33-17+15= 75-36+10= 72-54+12= 65-39-15= 62-18+24= 54+21+18= 53-29+19= 35+12-28= 86-12-15= 57-33+31= 36-27+9= 77-19-16=

89的加减法应用说课教学设计

8、9的加减法应用说课稿 龚群敏 一、说教材及学情 这一节的内容包括8,9的认识,有关8,9的加减法以及8,9加减法的应用三部分,共5课时 "用数学"是第三课时,其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通过同一情境反映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是让学生学会看已知数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三.让学生能看图提出简单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内容对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既有现实性,趣味性,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另外,咯市还通过结合"用数学"的教学过程来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二、说目标 1、通过观察情景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能够根据一副图写出几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能较好的说出解题过程。 3、体会用数学的过程,感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三、说重难点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法 首先,从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或两个减法算式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出四个算式。教材提供一幅画有8条恐龙的图,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最后由五个小朋友合作共同写出四个算式。这样让学生去发现他们的关系,不仅让学生写出出了四个算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设计理念和思路: 五、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它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符合其水平的思维情景和条件,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结算出结果.在教学中还应让学生寻找问号的数量时侧重通过计算的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所以本节的设计意图是在指导学生找出求"一共有几个蘑菇"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有几只小象休息"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求部分用减法,再通过加减法两个题目的对比,引导学生总结出口诀:求总数,用加法,部分相加是答案;求部分,用减法.总数减另部分是答案.再让学生运用这个口诀,看图提数学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理解接受.8、9的加减法

三位数加减法竖式大全 (89)

392 639 873 + 186 - 121 - 135 ————————— 180 944 534 + 743 - 449 + 400 ————————— 323 628 664 + 109 - 242 + 235 ————————— 653 587 557 + 148 - 314 - 257 ————————— 101 667 799 + 678 - 524 - 242 ————————— 288 838 789 + 572 - 522 - 135 —————————

710 980 568 + 910 - 122 + 296 ————————— 578 609 691 + 475 - 348 - 447 ————————— 309 709 780 + 301 - 226 + 230 ————————— 474 745 684 + 191 - 392 + 299 ————————— 910 720 779 + 247 - 116 - 368 ————————— 171 764 874 + 447 - 538 - 121 —————————

895 659 722 + 533 - 335 + 199 ————————— 477 806 778 + 149 - 346 - 266 ————————— 503 756 620 + 662 - 155 + 325 ————————— 671 832 509 + 411 - 495 - 319 ————————— 944 942 637 + 693 - 393 + 118 ————————— 874 919 840 + 286 - 399 + 193 —————————

《8和9加减法的应用》教学设计

《8和9加减法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是新大纲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给学生以用数学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6和7的问题解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即: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材用“图里有什么”或者“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提示)一一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并解决问题(教材用“怎样解答”提示)一一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回顾与反思(教材用“解答正确吗”提示),引导学生体会到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学习的动机还不够明确,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也很欠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从点点滴滴入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 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学习方法的指导,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并逐步内化为学习策略。 精选word范本! 教学内容:教材58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8和9的加减计算以及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初步技能(用8和9 的加减计算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根据同一的情境图反映多个数学问题,并用不同方法解决)。(重难点) 3、使学生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用8和9的加减计算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根据同一的情境图反映多个数学问题,并用不同方法解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教师出示口算题题组,学生口算(个别答、抢答) (师出示练习卡片,指名回答) 9—1= 7+ 1= 8—5= 4 + 4= 9—6= 8 — 3 = 9—4= 5 + 4= 2+ 7= 6 + 2= 8 —7 = 9 —8 = 【设计意图:安排并用好这组练习非常重要,计算技能上,要求学生从数数得到得数向用数量关系计算出得数过渡,扫除下一环节的计算障碍。】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旧知师:①6和7的图画应用题;②大括号的名称和 表示的意义表示合起来一共有多少。 板书:「一严产还剩多少 合起来6 5+2=7 6-3=3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 6和7加减法的应用”,强化理解大括号和问号表示的意义,为新课做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3、教师强调:通过看一看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写一写算式这样的方法,解决6和7的简图应用题 精选word范本!

8和9的加减法

《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有关8、9的加减法,与6、7的加减法相比较,在编排上有较大的区别:首先,从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教材提供一幅画有8条恐龙的图,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最后由五个小朋友合作共同写出“6+2=8”、“2+6=8”、“8-2=6”、“8-6=2”四个算式。这样安排由学生自己去发现2、6、8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不仅让学生写出了四个算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其次,有关8、9的加减法计算教材分两个层次安排,一是通过摆学具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两道减法算式;二是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其要求明显高于6、7的加减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8、9的认识。学生在学习6、7的加减法时就会根据一副图列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为本课的一图四式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猜一猜,水果后面藏着几(复习8、9的分与合) 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8、9的分与合,这节课我们来利用8、9的分与合来学习8、9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环节 1 出示笑脸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说出相应的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师依次板书: 5+4=9 9-4=5

8和9加减法的应用

《用8和9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57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的部分题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姚老师打算带你们到大森林里去游玩。你们想去吗? 师:去之前,要做口算练习,只有全算对才有资格参加,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森林里住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看,可爱的小鹿出来了。今天小鹿要请喜欢数学的小朋友去他们中间玩,你们谁想去呀?(争先恐后地说想去) 师:这么多同学喜欢数学呀,小鹿可是要请你们用数学知识帮他们解决问题呢,你们能行吗?(行) (1)出示小鹿图 ①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②那你能帮助小鹿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你能把这道题叙述的更完整吗?(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说图意。) ③谁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 先请你们集中四人的力量分小组研究一下。研究完以后,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然后进行汇报和订正。 ④小组汇报。 算式是:9-3=6,草地上还剩6只鹿。 提问: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呢? 引导回答:因为原来草地上有9只小鹿,跑了3只,求草地上还有几只就是求还剩几只。 这3只小鹿是从9只里面跑掉的,所以用从9只里面去掉3只,就是剩下的6只。 提问:你是怎样算出9-3等于6的? A、因为9能分成3和6。 B、因为3+6等于9,所以9-3=6 。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这么快就帮小鹿解决了问题,小鹿可高兴了,他们打算 采一些磨菇给你们做一顿丰盛的午餐,快看,磨菇在这里! 过渡:看着这幅画面,你还能发现什么数学冋题?( 1 )左边有6个蘑菇,右边有2个蘑

8和9的加减法教案_0

---------------------------------------------------------------最新资料推荐------------------------------------------------------ 8和9的加减法教案 8和9的加减法教学要求: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 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 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 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 神。 教学重、难点: 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教具准备: 1.第53页情景图课件。 2.学生准备7个红圆片; 2个白圆片画的白色小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夺红花 1.教师电脑出示口算题。 2+4= 1+5= 6-1= 2+2= 3+2= 4+3= 6-3= 7-2= 师: 这里有几道口算题,你们想抢答吗?(给对的小朋友奖一朵红 花。 )二、教学例题(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发兴趣 师: 1 / 8

小朋友,你们想见机器猫吗?今天啊,机器猫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但他给小朋友设了三关,我们来认识一下。 评: 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机器猫设置的三关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2.采访学生师: 老师想采访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动物?(猫、狗、小白兔等)你们喜欢恐龙吗?(教师走到小学生中进行采访)(二)教学例1、例2 1.闯第一关(电脑出示)(1)师:我们来闯第一关,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请讲给你的同桌。 (电脑出示: 在大森林里来了6只蓝恐龙, 2只红恐龙。 )学生汇报(2)提问题师: 你们认识?是什么符号吗?(电脑出示?)有问号在说明小恐龙有问题了,你们回答出问题就能和小恐龙成为好朋友,愿意吗?①、请看第1题: 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列式解决吗?●学生提出: 6只蓝恐龙和, 2只红恐龙,合起来是多少?●师:谁来列式帮她解决?●汇报(6+2=8只 2+6=8只)师: 为什么要用加法算?(小组交流、汇报)学生提出:

8和9加减法的应用教案

8、9的加减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 1.根据一幅图写出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理解题意,正确列式解答”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位置的口诀,比大小的口诀。 2、复习口算。 3+5= 5+3= 8-3= 8-5= 6+3= 3+6= 9-3= 9-6= 师:这里有几道口算题,你们想抢答吗? 3.手指变魔术列算式。(全班一起回答)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美丽的大森林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美丽的大森林里有哪些数学信息。 (二)探究方法 1.交流减法的图意 (1)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现在请同学数一下图中一共有多少只小鹿?(全班回答) 有的同学说8只有的同学说9只,现在就跟着老师一起来数一下(1,2,,,,,,,9) 一共有几只啊?(9只)大声点,我听不见。(9只) 现在看一下跑走了几只?(3只) 现在我们知道图里一共有9只小鹿,然后有3只小鹿吃饱了就跑了对吧?那么注意了,现在我们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也就是我们要求什么。 那位同学愿意来说一下,答对了直接进入光荣榜。(要解决的问题是还剩多少只小鹿) ●列算式怎么列?那位同学来说一下 ●汇报(9-3=6只)(做对了就掌声鼓励) (2):为什么要用减法算? 教师小结:一共9只小鹿,走了3只,就是从9只中去掉3只,我们前面说了的去掉我们要用加法还是减法?(减法)要求还剩几只,所以要用一共的9只中去掉3只,就是还剩的6只。 2、交流加法的图意 (1)出示图片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看一下树根下面有几多蘑菇?(6朵) 草地上有几朵?(2朵) 现在我们要求一共有多少朵?谁会列算式(举手回答) 6+2=8 或2+6=8 (2)这里我们为什么要用加法? 因为要求一共有几只蘑菇,就是把左边和右边的两部分蘑菇合起来,前面我们说过合起来是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所以这道题我们也要用加法计算。 二、方法应用 1.第一幅图里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小白兔偷萝卜) 数一下图里一共有几个萝卜?(9个)

8和9的加减法练习题0001

8和9的加减法练习题 1、口算 9-5= 2+8= 2+6= 5+3= 7+3= 4+6= 10-7= 8-4= 6+3= 4+5= 9-7= 10-8= 8-0= 10-5= 9-6=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乜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4=9 2+( )=9 5*( )=5 3+( )=10 9-( □ ( )-6=1 6-C )=3 ( )-2=6 10-( )=3 4、比较大小 706 B Q S 6-2 5+0 06 80^ ■ 3O& 8+1 07 7 O9-2 6Q5 10Q9 7-2Q3 2+&Os 3 □ □ 5 9 □ 6 8 □

5、排一排 (1) 在从左数笫4个下面画△,在从右数第6个下面画O 。 (2) 把右边 5令圈起来。 (3)—共有( )个杯子° □。□二口 - ao&n QO □=□ □。□兰口 □ 00口 - 口0口<] □。口=口 口0口=口 6、你能用4、5、9三个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 O □" 口 □on=n □ OEM □co 口 6、看图列四个算式:

从3、4、5、8四个数中选3个数,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o □工口 ■ r~iQn=n □oa=n EICO 口 □o&n CP CP CP CP ③y J ------------------------- p ---------------------- 1 □on=n non=n □ 0口=口 7、看图应用题: ?抵 9粮

4 丿 □OD = D □OD=D □OD = D

8和9加减法教学设计

8和9加减法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1、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三、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1、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七、2、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八、三、教学过程: 九、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十、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十一、1、复习口算:(口算卡片出示) 十二、2、复习8、9的组成。 十三、3、导入。学生正确口算并汇报答案。 十四、学生和教师做数的组成游戏。学生说“你的朋友在这里,我是1,7和1可以组成8.” 十五、学生听教师导入新课,感受没有见过的动物,说出看到得动物“恐龙”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十六、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示图观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二) 1、看图说话。 (三)①出示“恐龙图”,创境激趣。 (四)②指导观察,激励汇报 (五)师:漂亮吗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 (六) 2、看图写算式。 (七)同桌合作: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桌能帮忙列式解决吗(同桌2人一人提出问题,一人列算式。) (八)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九)(二)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十) 1、操作感悟。 (十一)(1)摆一摆:左边摆7个,右边摆2个。 (十二)(2)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十三)(3)写一写:根据你摆的学具,你能写出几道算式? (十四)2、汇报评定。 (三)思考交流,发掘计算方法。 1、看一看,算一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