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及特征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及特征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及特征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及特征

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摘要:资本主义的历史是一部波澜起伏、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运动史。在自身基本矛盾的推动下,它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目前处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控制国际生产、国际投资、国际市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资本主义,是走向世界社会主义的末级台阶。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二是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三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正在形成全球寡头垄断市场;四是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更加高级化;五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综合国力为后盾的全球霸权。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主义还没有成熟到能与资本主义相抗衡的地步,因而必须树立共存、团结、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新理念,倡导构建和谐世界,在和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走向强盛。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历史定位;国际垄断;基本特征

当代资本主义究竟处于什么发展阶段,资本主义制度还有多大发展空间,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关系到我们党对所处时代方位的认识,关系到党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以及外交方针政策。当今国内外学术界大多数人都认识到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资本主义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对这种变化的性质和资本主义当今所处的发展阶段的看法,则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西方学者多使用“新资本主义”、“后资本主义”、“晚期资本主义”这些含义较为模糊的称谓,[1](p34)中国学术界则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社会化程度大为提高,社会结构大有变化,国家政府的社会职能和全球各国的竞争与协作大为增强,社会主义因素逐步增长,当代资本主义处于社会资本主义阶段。[2](p10)第二种观点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国际垄断资本控制了国际投资、国际市场的主导权,当代资本主义处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3](p98)[4](p324)第三种观点认为当代资本主义与列宁当年的阐述没有实质变化,仍然处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5](p235)笔者是第二种观点的倡导和支持者,在2001年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思考》[6](p1)一文中,曾提出了对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初步看法。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尚未有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当代资本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历史定位及其基本特征进行周详阐述的论著,本文拟对此作以探讨,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一、当代资本主义处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社会制度的更迭往往是以百年乃至千年来计算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上依次更替的社会制度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作为人类

历史上最后一个存在阶段对立的社会制度,在它存在的合理性和自身历史进步性消失之前必

然会经历一个产生、发展,并逐步灭亡的漫长过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是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只要这一生产关系不改变,资本主义仍旧是资本主义,不管它的形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然而,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不但包含其制度层面,也包含着体制层面。这后一层面相比之下更具变动性,更容易受到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而不断变

化,由此便使资本主义的发展区分出不同的阶段来。

资本主义的历史是一部波澜起伏、不断变化的社会运动史。如同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资本主义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本主义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世代的地方。”[7](p275)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史,如果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有360多年了。在这360多年中,它的演变与发展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基本矛盾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大体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四个阶段。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它解放了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资本主义的四个发展阶段伴随着四次科技革命,资本的扩张推动着资本主义的改革和体制创新,资本主义的改革和体制创新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机制和制度支持,但资本的私人属性决定了它的历史局限性,因而资本主义如同历史上相继更替的社会制度一样,也要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1640-1871)

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70年代,是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时代。在整个资本主义生命史中,这是一个不成熟的初级阶段,也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这一时期中,在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初,发生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实现了自然力代替人力的变革,导致近代机器制造业的蓬勃兴起和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性变革,使人类从工场手工业进入机器大工业时期,欧美发达国家普遍确立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主要表现为:自由竞争占据主导地位,工业资本占统治地位,商品输出是对外输出的主要形式,在对殖民地进行经济掠夺的同时,开始了对世界领土的瓜分和占领。自由竞争一方面刺激了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积极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使生产无政府状态日趋严重。竞争的结果是大资本吞并小资本,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从而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872-194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被垄断所代替,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一时期中,发生了以电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从蒸气时代进入电气化时代,内燃机、化学工业、钢铁技术等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生产和资本迅速集中,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主要现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私人垄断阶段。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并走向成熟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生产力出现飞跃性发展;市场机制为垄断组织操纵,垄断取代了自由竞争,私人垄断成为社会经济结构主体;资本社会化程度提高,大量资本输出促进了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世界领土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完毕,形成了以殖民体系为基础的国际经济关系格局。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46-1974)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时候,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产生了。但是,它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则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后。这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斗争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发生了以原子能的利用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电子化时代,生产的自动化和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创造了崭新的巨大的劳动生产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20多年生产的产品,超过了过去200多年生产的产品的总和。1948年至1973年,世界工业增长了353%。因此,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世界经济的黄金时代”。与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日益加大,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国家的经济作用大大加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一切部门,以保障垄断资本的最大利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来看,国有成分有所扩大,这种现象在西欧最为明显,1972年国有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奥地利为35%,法国为33%,意大利为30%,美国为29%,当然,在垄断资本主义掌握政权的情况下,国家所有制只能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从分配形式来看,国家通过预算系统地、集中地掌握了很大一部分国民收入,大规模地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这一份额大都占整个国民收入的1/4到1/3,当然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也是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国家通过订货、收购、津贴、利息等方式使垄断集团的利润成倍增长;从各阶级和社会集团之间的关系来看,国家的“调控”作用日益增强,对劳资关系的干预越来越多,他们还从垄断组织的利益出发引导国家经济的发展,调解各个垄断组织之间的矛盾,避免国民经济失调。但即使在这一阶段,生产过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政治危机依然存在。

4.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75-)

资本主义的繁荣与危机总是相伴而生、交替出现的。进入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外矛盾明显加剧。特别是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停止各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年底又宣布美元贬值,以美元为中心的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西方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汇率的波动频繁而猛烈。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流动受阻。正在西方国家经济陷入动荡的时候,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大幅度提高油价,这使依赖石油进口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成本大增,触发了1973-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席卷了所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动摇了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中的“正统地位”,而且暴露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理论与政策的严重弊端。随后,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抛弃了凯恩斯主义,转而实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与政策。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走强,不仅结束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深重的经济危机,而且在治理凯恩斯主义的后果、帮助发达国家重新走出困境的同时,推动了以微电子技术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的兴起。这次科技革命,与美国的新经济革命密切相关,均始于石油危机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后的70年代后半期。石油危机在客观上要求一场既可以节省能源,又可以节省原材料的产业革命;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引发了大规模的金融创新。这两者的结合导致了新的科技革命和美国新经济的崛起。新科技革命,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从传统的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全球互联网的出现,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化”,以及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资本的社会化由国内扩展到全球,当代资本主义已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

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向全球扩张,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创造了条件;同时,发达国家政府为垄断公司的全球扩张鸣锣开道,用政治的、经济的、

军事的手段推进垄断资本的全球化,从而使国际垄断资本第一次在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和意识形态上有能力把全世界作为一个一体化单位来管理。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的定义,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拥有资产,包括工厂、矿山、销售和其他营业机构的所有企业,“典型的跨国公司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厂商,以寡头垄断为主,拥有成亿美元的销售额,其子公司分散在几个国家”,[8](p378)跨国公司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从事国际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业务,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的国际化垄断企业。

跨国公司的原始形态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但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的出现则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情。1863年德国的弗里法里克·拜耳化学公司在科隆地方建立公司,二年后,购买了美国纽约州爱尔班尼的苯胺工厂的股份,然后,将其吞并为分厂;1866年,瑞典的阿佛列·诺贝尔公司在德国的汉堡开办了一家炸药分厂;1867年,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公司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建立了一家工厂,从而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批跨国公司。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上资本的巨额过剩和政治上的掠夺扩张使跨国公司渐成气候。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跨国公司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其经济实力也十分有限,对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微不足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发展,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支持下,跨国公司发展势头日益加快。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跨国公司无论从规模数量上,还是从影响力上讲,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01》提供的数据,2000年,跨国公司总数为63312家,国外分支机构数量为821818家,国外分支机构的销售额为156800亿美元。目前,跨国公司的产出已占世界总产值的40%和发达国家总产值的50%,其内部贸易额和外部贸易额约占全世界贸易总额的80%,控制着75%的技术转让,90%的生产技术,8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和90%以上的民用科技研究和开发。跨国公司在母国的地位和影响大大增强。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基本上控制了国内汽车业,三大网站控制了该行业市场的66%,五大公司已经垄断了美国的军工行业。同时,跨国公司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世界上100个最大的经济实体中,51个是跨国公司,49个是主权国家。199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产值(1806亿美元)超过波兰的GNP(1608亿美元),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产值(1501亿美元)相当于印尼的GNP(1537亿美元)。[9](p45)跨国公司在当代世界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全球最重要的工业和第三产业都已纳入跨国公司的一体化国际生产流通和服务的网络中。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从而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二)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拥有对企业和公司的控制权和经营权而进行的在国外直接建立企业和公司的投资活动。国际直接投资不同于国际间接投资和国际灵活投资,它的投资周期长、风险性大,与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联系在一起,形成的是真实资产,不构成东道国的债务负担。

19世纪6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在英国产生;20世纪初,在英、法、德、美等国的推动

下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处于低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出现了商品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全面国际化的趋势,尤其是生产资本国际流动的规模空前扩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和流出量急剧扩张,大大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据统计,1973年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2069亿美元, 2000年达到10463亿美元。西方工业七国(美、英、德、法、日本、意大利、加拿大)1990年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额为1122.4亿美元,1998年达到3285.9亿美元;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额由1604.8亿美元,增加到4312.4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额和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额平均增长速度不仅超过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而且超过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以1973-1979年为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为2.1%,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为4%,而对外直接投资平均增长率达18%。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受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投资环境的变化,直接投资增长势头曾一度有所减弱,但其增长率仍然保持在两位数,如1986-1990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率为16%。

随着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流出量的迅猛增长,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和流出累计额迭创新高。199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累计额为17363.3亿美元,1998年达到40152.6亿美元;同期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累计额由16900.8亿美元,增至40657.9亿美元。国际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的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三)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正在形成全球寡头垄断市场

企业兼并,对于国际垄断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共发生过五次企业兼并浪潮。第一、二次兼并浪潮分别以"横向兼并"、"纵向兼并"为特征,先后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20世纪20年代。它们使西方资本主义完成了从自由竞争阶段向私人垄断阶段的转变。第三次兼并浪潮以"混合兼并"为特征,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它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为企业经营的多元化、跨国化打下了基础。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的第四次兼并浪潮,则以跨国公司为推行全球战略而展开的战略兼并和重组为特征,同时,开始有了一定规模的跨国界的企业兼并、收购和整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第五次兼并浪潮则是第四次兼并浪潮的深化和扩大,特别是大规模的跨国兼并越来越引人注目。与以往四次大规模的企业兼并相比,这次兼并浪潮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数量多、规模大。全球购并事件1992年只有1800多起,1999年达到24万起。全球购并总额1992年只有726亿美元,1999年达到了34000亿美元。前四次兼并浪潮中比较罕见的几十亿、上百亿的兼并在当代已是司空见惯。二是全方位。兼并收购几乎遍及所有行业,其中金融业、通讯业尤为突出。三是跨国界。不同国籍的巨型跨国公司彼此联姻是20世纪90年代兼并案的一个重要特点。从1992年到1998年,美、英、法、德、日、意大利、加拿大西方工业七国跨国并购购买额一直保持在世界总额的70%左右。美国1990年的跨国并购购买额为216.81亿美元, 1998年达到1374.21亿美元,八年间增加了5.3倍。在跨国兼并中,大额的兼并案日益增多。据统计,1999年跨国兼并中,兼并总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有109次,兼并金额为5007亿美元;兼并金额在100亿美元以上的有10次,兼并总额为2205亿美元。近几年发达国家企业的跨国兼并以及美国企业相互兼并的重大案例有:英国沃达丰通信公司继收购美国空中联系通信公司(兼并金额603亿美元)之后,又兼并德国曼内斯曼公司,兼并金额为1850亿美元;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在兼并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兼并金额405亿美元)之后,又并购日本三菱汽车公司;法国电信公司兼并英国奥

兰治电话公司,兼并金额400亿美元;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兼并美国莫比尔石油公司,兼并金额864亿美元;美国在线公司兼并美国时代华纳公司,兼并金额1830亿美元等等。

企业兼并浪潮推进了国际生产的集中和垄断。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发生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并购的范围跨越了国界,并购的目的不再是单纯追求在国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主要是谋求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企业并购使巨型寡头垄断企业的数目不断增加,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使越来越多的行业操纵在越来越少的巨型企业手中。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企业兼并高潮,在推动生产社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催生出了一批“巨无霸”企业。它们在通讯、石油、金融、医药等行业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超级寡头。美国拥有10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特大型公司1960年开始出现,1970年只有两家,1998年上升为220家。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特大型企业也不断增多。这些巨型寡头占有的资产、产值、销售额及利润的份额都远远高于其他企业。据统计,1994年世界500强企业的销售额为102450亿美元,利润额为2820亿美元,1998年分别增至114634亿美元和4403亿美元。1994年世界500强企业的总资产为308480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的资产为617亿美元;1998年,世界500强企业的总资产为389890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的资产为779.8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增长了162.78亿美元。

经过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的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所有的竞争性行业排序前几名的大企业都占据了本行业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成为该行业的寡头。就美国国内而言,企业疯狂并购的结果使美国的铁路、汽车、电话、百货、计算机、烟草、广告和饮料等行业的市场,均被垄断和操纵在5个寡头公司手里。西方工业国家国内市场垄断性的不断增强,推动着全球化市场垄断的发展。目前多个行业全球范围内的寡头垄断格局已经形成。全球10大化学公司,10大半导体公司分别垄断了各自行业90%以上的国际市场;10大轮胎企业则一直占据着世界轮胎市场80%以上的份额;在航空制造业,自麦道公司被波音兼并后,全世界只剩下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工业公司;在汽车领域,美国两大汽车公司外加大众、戴勒姆-克莱斯勒、丰田等少数厂商控制着全球90%以上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在钢铁领域,10-12家大企业控制着世界钢产量的2/3;在移动通讯领域,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松下、西门子和飞利浦手机占据了国际市场绝大部分份额。企业的兼并催生了垄断本国市场及国际市场的“巨无霸”企业,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正在促使全球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

(四)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更加高级化

从资本主义发展史看,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产生于19世纪末,当时其主要形式是国际卡特尔。传统的国际垄断同盟主要局限于生产与购销等职能部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出现了以技术开发和成果共享为核心内容的跨国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以及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协调等更为高级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形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具备全球的竞争能力,实行全球战略的跨国公司逐步建立起跨国战略联盟,以形成全球合作体系。跨国公司国际战略联盟包括两种形式。一是联合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二是技术互换。跨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作为现代国际技术垄断同盟的具体形式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科技成果的集中与垄断,增强了跨国公司的国际技术垄断地位,并成为其实现全球垄断的重要组织形式。正是因此,近年来掀起了一股跨国公司缔结战略联盟的热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意大利菲亚特集团宣布结成“历史性联盟”;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与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结盟;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与世界最大的

软件商微软公司结成联盟;摩托罗拉公司与索尼公司、三菱公司和加拿大贝尔公司签订联合协议,共同开发新一代的芯片;波音公司与空中客车共同投资40亿美元,联合开发高级客机,这些联合引起全世界的震动。据统计,在世界150多家大型跨国公司中,以不同形式结成战略联盟的高达90%。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已成为当今世界国际垄断同盟的重要组织形式。

当今世界,国际贸易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而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国际化生产更是在不断扩大,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特征日益突出。一国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及经济活动的效果,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别国的政策和行动,为维护共同的利益就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措施来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行为。同时,随着经济交往的增多,各国之间的磨擦和矛盾也日益突出,为了使矛盾不至于发展到对抗的地步,避免在斗争中两败俱伤,就需要各国进行磋商和协调。此外,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经济职能的强化,政府在国内社会再生产各领域和各环节深入地参与和调控,为其全面参与国际经济调节奠定了基础。

当代国际经济协调和合作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各国微观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合作。它是通过国际会议、国际条约和协定、区域经济集团和国际经济组织等形式开展的。目前,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形式有三种。

一是区域性一体化经济组织。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提高本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在各个区域内纷纷成立了区域性的一体化经济集团,协调区域内各国的贸易、投资、财政、货币等经济政策。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特别是欧盟作为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建立的超国家机构。它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欧洲国际垄断资本的同盟,有了前所未有的高级组织形式。

二是国际经济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相继出现,其中许多是由各国的官方机构组成的。按其协调任务来划分,一类是专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某一个方面的国际经济组织,如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各个组织通过各自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对世界贸易和资本流动的方向、规模、速度等施加影响。另一类国际经济组织是以全面协调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为主要任务的,其协调范围涉及到国际经济关系的所有方面,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策划建立、目前已有29个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

三是西方八国首脑会议。1975年法国倡议召开西方主要工业国最高级会议,法、美、英、日、德、意大利六国首脑参加了会议;1976年,加拿大应邀与会,形成了七国集团;1997年,在美国丹佛首脑会议上,俄罗斯总统参加了会议的政治讨论并首次与七国集团首脑以“八国首脑会议”名义共同发表“最后公报”,七国集团首脑会议演变为“八国首脑会议”。西方八国首脑会议原以讨论经济问题为宗旨,如经济形势、经济政策、世界贸易、南北关系等问题,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政治问题也日益成为重要的议题。西方八国集团每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标志着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在最高层次上确定了定期协调的体制。西方八国集团的定期协调体制,形成了当代工业发达国家垄断资本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同盟。

(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综合国力为后盾的全球霸权

冷战结束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依仗自己在经济、军事和科技等方面具有的绝对优势,开始明目张胆地追求全球霸权,企图建立以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

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科技上都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由于经济全球化从一开始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和推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必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目前,美、日、英、法、德、意大利、加拿大等少数西方工业国家无论是在经济总量方面,还是在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等方面都占有绝大份额。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成为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力量,一个国家拥有的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已经成为衡量该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01年西方工业七国的跨国公司在全球500强中占414家,它们的营业额占全球500强的84.8%,利润额占72.4%。跨国公司实力雄厚,往往富可敌国。有些巨型跨国公司在全球的经济力量已超过了某些国家。越来越多的大企业比许多政府更加强大和有影响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的大跨国公司中占有绝大多数,从而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新科技革命在直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对世界政治、军事、文化诸方面也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当今世界,谁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控制世界经济乃至政治事务的发言权。从目前来看,在科技方面,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乃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未来起决定性作用的高科技方面,他们占有巨大优势。在科技研究和开发方面,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每年用于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支出占全世界的95%以上,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只占不到5%;科技人员90%左右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拥有的科技人员数只占10%。从对科技成果的占有来看,到目前为止,科技革命的成果大多掌握在西方国家和西方资本集团手中。据统计,当今世界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拥有全世界新技术的90%和技术贸易额的75%。美、日、德、英、法、加拿大六国居民专利权申请数即占世界总数的70%以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凭借着科学技术、知识经济的优势,利用高附加值的技术、知识产品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低附加值的原料、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不等价交换,使大量经济剩余转移到西方,不仅促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增强了其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

如果以国家为单位看,美国是当今世界无可争议的第一经济、科技强国。由于美国拥有经济、科技、军事等强大优势,从而使其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毋庸置疑地处于"龙头"地位。

从经济方面来看,美国在全球500家大企业中所占的席位越来越多,占世界GDP和贸易额的比重不断上升。据统计,1994年美国在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中占151家,2001年达到197家。2001年美国197家跨国公司的营业额达到58856.1亿美元,占世界最大500家企业营业总额的42%;利润额达到2172亿美元,占世界最大500家企业利润额的71%。1990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57508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6.4%;2000年达到98374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31.2%。美国占世界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比重1990年为13.5%,1999年提高到15.6%。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所(IMD)的《世界竞争力年鉴》发布的材料,1992-2001年,美国一直保持在世界竞争力排名的首位。

从科学技术方面来看,美国是世界上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最发达的国家。1950至1998年,美国人共获得190项诺贝尔科学奖,占全部获奖数343项的55.4%。1995年3月,白宫发表了《国家关键技术报告》。报告称:在几乎所有的关键技术领域,美国不是领先于欧洲和日本,就是与之持平。在信息与通讯领域美国的优势相当突出。除了高清晰度显示技术和高分辨率扫描技术,美国在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每一分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或与其他国家持平的地位。

从军事力量方面来看,美国无论从军事人员数量、军费开支上,还是从武器装备上来讲,都是西方七国中其他国家无法匹敌的。1999年美国的军事人员数量为149万人,英国为21.8万人,法国为42.1万人,德国为33.1万人,日本为24万人,意大利为39.1万人,加拿大为6万人,美国的军事人员数量接近其他6国的总和。1999年美国军事支出为2771.1亿美元,英国为360.4亿美元,法国为388.4亿美元,德国为337.9亿美元,日本为449.9亿美元,意大利为236亿美元,加拿大为88.9亿美元,美国的军事支出为其他6国总和的1.49倍。[10](p75)此外,美国拥有能够打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装备。美国的军事力量使它无可争议的成为西方国家中的军事大国。

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上的全面优势,决定了它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的龙头地位。一些国家或国家集团可能在某些领域向美国提出有力的挑战,甚至有可能超过美国,但全面超越美国,从而取代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这样的前景在短期内至少在目前还看不到。

在两极格局时期,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是东西矛盾,集中表现为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苏矛盾已不存在,国际主要矛盾演化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矛盾,矛盾的实质是少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自己拥有的经济、科技、军事等优势,对广大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推行“雁行战略”,巩固和强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上的依附关系;巩固和发展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垄断地位和垄断优势;巩固和强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平等的交换关系。二是将“人权”矛头转向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新干涉主义。他们把“人权”作为提供经济援助的条件。凡达不到它们要求的发展中国家,不仅会受到停止援助的惩罚,甚至会遭到经济制裁和封锁。他们利用大众传媒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念,促使发展中国家实行政治多元化、经济自由化,并打着“人权”旗帜,寻找各种借口对“不驯服”的国家动用武力进行直接干预。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实行人道主义干预”的旗号,对南联盟公然发动空袭,致使数千名平民百姓在战火中丧生,无数的民用设施在空袭中夷为平地,近百万难民流离失所。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种种谎言已被它在南联盟所犯下的血腥罪行所揭穿,它们的所谓“人权”、“民主”只不过是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遮羞布而已。三是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安全的重点,以“反恐”为旗号,打击反西方力量。在安全问题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已把战略的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9·11”事件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将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确定为其所面临的最大和最现实的威胁,将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确立为安全战略的首要任务。美国正是打着“反恐”的旗号,在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铲除"基地组织"的基地后,于2003年3月20日不顾席卷全球的反战浪潮和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绕开联合国,又悍然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超强的综合国力为后盾,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极力把其经济模式、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强加于别国,一方面践踏了国际法、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另一方面,严重损害了联合国的权威,导致国际安全的无序状态,使以联合国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面临严峻考验。

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进入国际垄断阶段,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控制了国际生产、国际投资、国际市场的主导权,为了实现资本收益最大化,逐步走向国际结盟,企图建立国际霸权。西方资本在全球循环并不断增殖、丰厚的利润源源不断地流向国内,使一些阶层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一定程度上综合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使发达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客观上存在着两大相互作用的历史趋势。一是资本主义不断扩张、发展、变化的趋势。二是“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总趋势[11](p382),这两种趋势统一于同一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不是离社会主义更远,而是离社会主义更近了。看不到前一种趋势,仍然固守列宁在80年前对资本主义的分析、阐述,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与进俱进的理论品质,又不利于我们党现阶段正确分析国际形势,正确处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制定正确的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看不到后一种趋势,那就离开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察,偏离了对历史发展方向的正确认识。

当代资本主义处于国际垄断阶段,目前,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事物中仍起着主导作用,它自身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成熟到能与资本主义抗衡的地步。因而,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思维观,树立共存、团结、合作、发展、共赢的新理念,倡导构建和谐世界,在和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走向强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对未来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高放.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还是国际社会资本主义[j].河南大学学报,2005,(2).

[2]高放.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中五个问题歧见述评[j].东南学术,2005,(1)

[3]刘昀献.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4]靳辉明. 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上卷)[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5]徐崇温.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2005.

[6]刘昀献.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2001,(1).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下卷)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9]李长久.跨国公司:全球化中值得关注的经济现象[j].求是杂志,2002,(10).

[10]王缉思.美国年鉴2000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原载:《社会主义论丛》2007年第1期

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专题八: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本专题主要包括: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并向帝国主义过渡及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 【专题概括】: 近代资本主义经历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建立与巩固的历程,近代历史的发展实质上是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在这部历史中,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到来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它为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外部条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手段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在工业革命影响下,欧美各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最终使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一、主体线索和分期: 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及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历史,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可抓住两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的发生史,二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1、资本主义的发生史 资本主义的童年时代,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二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2、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并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时代,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二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三是两次世界大战;四是二战后至今。 二、知识结构与精要 【历史分期】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出现近代曙光) 1、背景:1)、14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 2、影响:西方国家走上资本主义扩张的道路,世界市场出现雏形。

(二)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代: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欧美少数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1、背景:封建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2、表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英、法两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通过取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拓展探究】: 1、《独立宣言》和攻占巴士底狱产生的直接影响分别是?(宣告美国诞生,掀开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直接对他们所作所为产生影响?(启蒙运动) 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对欧美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为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开启现代法制社会先河;是对封建社会和殖民统治的批判与否定) 3、联系所学知识,谈谈美法两国在革命中相互影响的史实?(美独立战争期间得到法国支持;美独立战争的胜利,推动法国大革命的发生、发展。) 4、美国两次战争在美国历史上的共同影响是什么?(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英法美三国革命中,三国人民共同的追求是什么?(追求民主、自由、富强等) (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19中期)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成为时代的主流 1、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2、表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1868日本明治维新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了解;考查的可能性较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 1.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1)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是推行政府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2)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的性质仍然是资本主义形式,体现着总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关系。 2.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1)法人资本所有制的基本特点是:各类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数法人股东手中,法人股东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监督和制约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2)法人资本所有制有两种形式:①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②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3)法人资本所有制在性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它仍体现着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从进入生产过程开始已经隶属于资本,表面是平等的交换关系,背后是资本对劳动的实际支配和控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此外,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了劳动者的社会状况。【考点: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1.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拥有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人为生。 2.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3.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1.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国家已经承担起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考点:资产阶级国家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 2.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1)危机对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发展概述 发展线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兴衰背景:鸦片战争前,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战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深远影响: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1)先天不足:资金准备不足,缺乏原始积累;技术和人才准备不足,从手工劳动直接进入机器大生产,存在技术和人才上的空白;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等观念的消积影响。(2)后天畸形:面临四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封建主义的阻碍,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3)缺乏正确的道路,安定的环境。 二、发展过程 (一)产生阶段 1、产生原因(条件):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这样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诞生了。 2、产生概况: 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创办者:A、一些官僚、商人、中小地主、买办、华侨;B、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C、一些洋务派的官办企业也可归于此属。 ③早期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张裕葡萄酒公司(烟台) ④主要特点:民族工业受外资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产生于民族半独立状态之下——民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练习题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3.金融资本是由(C)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D)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B)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9.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D)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1.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B)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二、多项选择题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BC)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ABCD)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 B.社会化大生产所需巨额投资需要国家资助 C.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 D.对于不能直接获利的基础理论研究只能由国家来承担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AD) 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 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 D.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 4.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BCD) 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C.垄断高价是把其它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D.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6.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ABCD) A.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 B.为商品输出开路 C.为控制国外原料产地和其他重要资源 D.有利于争夺霸权地位 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ABD)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七十七国集团 D.世界贸易组织 8.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BCD) A.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 B.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精品文档 .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阶段时间特征原因 一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 初步发展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二20世纪初 (1912-1919中华民国初 期) 短暂春天 ○1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实业的热情。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三1927-1936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 较快发展 ○1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较稳定的政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积极支持国民政府。 ○3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四1937-1945 (抗日战争) 日趋萎缩 ○1在沦陷区,民族工业或毁于战火,或被日军所吞并。 ○2在国统区,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强烈压制。 五1946-1949 (解放战争) 陷入绝境 ○1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得大量美货充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2官僚资本主义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资本主义。 ○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灾难。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一,阶段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清政府时期:阶段一。 中华民国时期:阶段二,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

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问:(在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一课。)请问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什么时间在哪一个国家诞生的? 学生回答:略。 设问:你能列举当今世界上的几个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吗?为什么你的列举中没有苏联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苏联建立后因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直到他解体前,他一直都是社会主义的代名词。在他发展的最高峰他甚至可以与资本主义的老大哥美国平起平座。既然如此他又怎么会解体呢?其解体对世界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再重温那段震惊世界的历史巨变。 ―――设计意图:一巩固知识,概括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二是设计坡度较小的问题,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进行铺垫。 多媒体展示:影片剪辑“苏联解体” 教师引导:看了这段影片,我有几个问题想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几个问题。

①假设你是生活在当时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位普通公民,苏联的解体会对你产生什么影响? ②假设你是生活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苏联解体 又会对你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评:的确如此,如果连苏联都解体转轨成了资本 主义国家,得出上面的结论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社会主 义的前景似乎大大不妙。事实果真如此吗?社会主义到 底能不能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即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是 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板书: 3.3.2 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设计意图:一是设计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实践能力;二是初步引导学生认识苏联解体的影响。 二、探究学习 1.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 (1)资本主义制度的神话 ①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趁火打劫,为了证明资本主义 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他们列举了许多事例进行证明。他们会从哪些方面进行举例说明呢?请讨论回答。

归纳: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概况.

特别归纳: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世界市场、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理解背诵版 1资本主义兴起时期 14-17 经济:行会出现,手工作坊兴起,新航路开辟。 政治:教会权力控制社会,民族国家形成 文化: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工场手工业时期 17\18 经济:手工工场得到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西欧殖民扩张 政治: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欧洲教会权力较大 文化:启蒙运动 3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760s--1840s 蒸汽时代 经济: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政治:美国法国、德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代议制逐步完善,工人运动兴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870s--1945电气时代 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完善,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一战,凡华体系,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二战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945--今 经济:通过国家政权该干预和调节经济,完善社会保障,重视科教,第三次科技革命

政治:两极格局形成 评价世界近代经济事件、现象、政策的标准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基本定型的时期。评价此时期重要的经济事件、现象、政策要始终遵循生产力标准,即是否符合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如圈地运动, 要认识到它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消灭了自耕农,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本、市场,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而不能仅看到圈地运动使农民丧失土地,到处流浪,处境悲惨。类似情况还有很多,如法国大革命土地政策、美国历史上的“ 西进运动” 。法国大革命中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对于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具有积极意义, 但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角度看,不利于法国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备要素可以归纳为“ 三个前提和四个条件” 。 ① 三个前提:一是社会稳定,战乱和政局动荡都会破坏经济发展;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 三是资本主义生产系的调整和适应, 例如垄断的出现及从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发展。② “ 四个条件” 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a. 科技条件b. 市场条件c. 资本条件d. 自由劳动力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 ① 英国:14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 一方面使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发展成为新 贵族; 另一方面, 农民失去土地, 成为自由劳动力。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采用拍卖王室土地等方法, 形成并巩固了大土地所有制。 ② 法国: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颁布法令,对法国进行初步改造,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 制。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把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从而形成了小地产制。 ③ 美国: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 ,促进西部的开发。

第六讲 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范文

第六讲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重要经济基础是() A.垄断 B.剥削 C.国家调节 D.对外掠夺 2.要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经济全球化,关键是() A.实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扩大国家关系的民族化 C.发展世界政治多极化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3.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A.内容 B.作用 C.表现形式 D.作用后果 4.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 A.参与制 B.公私合营 C.建立垄断银行 D.相互联合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6.金融资本是由()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D.垄断的银行资本和中小银行资本融合成长而成的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是代表和维护()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8.资本主义在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A.物质资料生产 B.生产社会化 C.固定资产更新 D.资本主义私有制 9.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可分为()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国家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 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 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1.垄断时期垄断的银行资本() A.和中小资本有固定的联系 B.和大企业有短期联系 C.是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 D.是存贷款的普通中介人 12.“个人联合”是金融寡头实现其在() A.政治上统治的主要方式 B.经济上统治的主要方式 C.生产中统治的主要方式 D.流通中统治的主要方式 13.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即() A.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C.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D.国家掌控的中小资本 14.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量“过剩资本”的根源是() A.生产社会化 B.生产国际化 C.垄断统治的形式 D.国内经济部门投资饱和 15.作为国际垄断组织具体形式的跨国公司一般是() A.由一国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B.由多国垄断组织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C.由一个国际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D.由多个国家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16.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A.只有迅速发展趋势,没有停滞趋势 B.只有停滞趋势,没有迅速发展趋势 C.停滞和发展并存,但没有迅速发展趋势 D.既有迅速发展趋势,也有停滞趋势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江苏 【高频考点】 一、资本主义的兴起 1.西欧城市的兴起。 10世纪开始,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城市的市民,以法国琅城为代表,掀起了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使城市的发展摆脱了教会和封建势力的束缚。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2.文艺复兴。 14世纪前后,意大利的很多城市商业发达,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开始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他们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

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3.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人们对黄金需求的增加,同时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也促使他们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实现财富的梦想。《马可·波罗行纪》的诱惑、造船技术的进步、地圆学说的流行、指南针的广泛应用等也是重要原因。 葡萄牙王室资助的迪亚士、达·伽马,西班牙王室资助的哥伦布、麦哲伦,在新航路开辟中成就巨大。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 “三角贸易”: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法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西方殖民者在非洲虏获黑人后,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金银和工业原料等。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英国后来居上,成为主要的经营者。“三角贸易”使非洲喪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利润高达百分之几百。很多人发财后,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民掠夺: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2)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第一、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是开创社会生产新时代的必要前提。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建立在对直接生产者小私有制剥夺基础上的。它从一开始就以货币和财富的集聚为前提,它能够把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结起来,组织社会化的生产过程,从而成功地把个人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在所有和雇佣劳动相结合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它适应了自发分工的商品生产所具有的生产要素全面流动的客观要求,因此能有效地组织社会化的商品生产过程。 第二、资本主义具有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使命 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生产者为决定条件的,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市场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市场的交换,才能把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才能确定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从而确定是否为其生产者带来物质利益。所以,市场的需求状况同商品生产者的物质利益和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因为只有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品生产者才能获利,这样商品生产者之间必然会为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展开剧烈的竞争。同时,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就必然要使自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展开竞争。再者,由于商品交换的比例是以价值为基础,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使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生产者又必然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展开竞争。可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社会经济到处都是剧烈的竞争,生气勃勃,蕴含着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这既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也是它历史进步性的重要体现。 从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质来看,由于资本使用的是自由劳动才能够以财富积累为目的,由于资本追求的是财富的一般形式和一般的社会权力,由于剩余价值质的无限性和量的有限性的矛盾的刺激,由于资本的无止境的致富欲望及其唯一能实现这种欲望的条件不断地驱使劳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因此,资本是生产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的关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的使命就是发展生产力。 第三、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为创造新的生产力和广泛应用自然力和科学技术开辟了道路。

第4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 (1)

第4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答案 三简答题 1.商品是劳动过程生产出来的。⒈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自然之间的关系。⒉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⒊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就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这二重属性。 2. 1)⑴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但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自发形成的。⒉)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地位平等的经济利益关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关系。 3. ⒈)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⒉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还相继产生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⒊货币执行职能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⑴货币执行职能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①货币的产生暂时缓和了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解决了交换过程的矛盾,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②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有利于商品价值得到表现,使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便于各种商品价值的比较;③流通手段使物物交换发展为商品流通,从而使整个商品界联成一个整体,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货币执行职能也对社会经济发生了负面影响:①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看,它把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②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看,以货币为媒介的一系列相互交错的商品交换的整体形成商品流通。这样,商品流通就把整个商品界的运动相互犬牙交错联成一体,产生了生产当事人无法控制一系列社会经济联系。③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使生产当事人之间除了买卖关系以外,又出现了债权债务关系。 4.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作用:一、自发地调节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也就是调节着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技术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因为货币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带来剩余价值,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但它的产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只有通过流通领域,资本家才能购买到特殊商品劳动力,它的使用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才可能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6.利润率的平均化是通过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资本竞争而实现的,而这种竞争的主要方式则是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每个部门的资本都力图追逐较高的利润率,把资本从利润率较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较高的部门。这样,利润率较高的部门会由于资本大量流入、生产规模扩大和产品供给增加,导致商品价格降低和利润率下降;而利润率较低的部门则会由于资本大量流出,生产规模缩小和产品供给减少,导致商品价格上升和利润率提高。“平均利润率是在互相竞争的资本家势均力敌的时候出现的。”竞争可以造成这种均势,但平均利润本身并不是竞争创造的,利润的水平在利润率平均化过程前就已经确定,竞争只是使不等的特殊利润率平均化了。资本的竞争不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的实现形式。可见,利润率的平均化是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客观必然趋势,是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中间环节。 7.错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变化。但是,价格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商品供求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变化,使价格与价值不一致;又例如,货币价值的变化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也会影响商品价格的总水平。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商品价格的变化都是由商品价值的变化引起的。 8.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是当剩余价值转化成利润以后,它的来源变得神秘了,利润成了它的神秘化的虚假形式。这不是根源于人们的错觉,而是由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1)由于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采取了生产成本的形态,使可变资本作为剩余价值惟一源泉的特殊作用被掩盖了,剩余价值也就自然地被看成是全部资本的产物了。(2)由于劳动力的价值采取了工资

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明确资本主义积累与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培养同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必定会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的信念。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 回顾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引入新课内容。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基本矛盾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为本质的剥削制度。 与奴隶制和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着不同的性质: 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规律得以展开和发生作用的基础,对剩余劳动的占有采取了等价交换的形式。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它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

2、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作用 第一,资本主义首先造成了商品关系的普遍化。这种普遍的商品关系打破了自然经济和封建等级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严重束缚,促进了协作、分工、生产的集中以及劳动和自然科学的结合,推动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过程的社会化,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第二,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贪欲和残酷竞争的压迫,使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的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整个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 第三,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商品关系的普遍化特别是劳动力的商品化,劳动者摆脱了类似奴隶制和封建制下的那种对统治阶级的人身依附,实现了法律上的平等和自由。法律上的平等和人身自由的获得,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了剩余劳动时间的增多。这样,资本在追求剩余价值同时,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阶级对立的消除,从而为消灭自身存在的基础,创造了物质前提。 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个基本矛盾。 2、基本矛盾表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的积累过程中通过平均利润下降、资本和人口的相对过剩以及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表现出来。 第二节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与资本积累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一)19世纪6、70年达——十九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产生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内部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列强侵略摧残) ②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瓦解着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条件。(主要原因)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④外商企业的刺激。 2、产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通商口岸出现 3、途径: A、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B、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4、代表企业: 方举赞、孙英德上海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5、主要行业: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造纸业、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 (二)甲午战争后——一战之前(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出现第一次高潮) 1原因: 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②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③清政府也调整政策,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渝令各省办厂。 2、代表: 南通张謇大生纱厂 无锡荣德生、荣宗敬保兴面粉厂 唐山周学熙新洋灰公司 山西刘懋赏、冯济川保晋矿务公司 3、分布特点: 地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行业——主要是轻工业 (三)1912——1919(一战期间或者民国初年)短暂春天(黄金时期) 1、原因:①辛亥革命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民国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 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主要原因) 2、表现:①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②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迅速。纺织业、面粉业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新疆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第一、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是开创社会生产新时代的必要前提。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建立在对直接生产者小私有制剥夺基础上的。它从一开始就以货币和财富的集聚为前提,它能够把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结起来,组织社会化的生产过程,从而成功地把个人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在所有和雇佣劳动相结合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它适应了自发分工的商品生产所具有的生产要素全面流动的客观要求,因此能有效地组织社会化的商品生产过程。 第二、资本主义具有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使命 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生产者为决定条件的,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市场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 题目: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姓 名 艾力卡木.阿斯卡 夏伊麦尔旦.约麦尔 学院: 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 动物科学专业 班级: 动物科学143班 学号: 220141031 220141036 成 绩:

市场的交换,才能把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才能确定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从而确定是否为其生产者带来物质利益。所以,市场的需求状况同商品生产者的物质利益和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因为只有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品生产者才能获利,这样商品生产者之间必然会为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展开剧烈的竞争。同时,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就必然要使自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展开竞争。再者,由于商品交换的比例是以价值为基础,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使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生产者又必然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展开竞争。可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社会经济到处都是剧烈的竞争,生气勃勃,蕴含着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这既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也是它历史进步性的重要体现。 从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质来看,由于资本使用的是自由劳动才能够以财富积累为目的,由于资本追求的是财富的一般形式和一般的社会权力,由于剩余价值质的无限性和量的有限性的矛盾的刺激,由于资本的无止境的致富欲望及其唯一能实现这种欲望的条件不断地驱使劳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因此,资本是生产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的关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的使命就是发展生产力。 第三、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为创造新的生产力和广泛应用自然力和科学技术开辟了道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在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小私有制的个体经济。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分散为条件的,它不仅排斥协作和分工,而且排斥对自然的统治和社会生产力的自由发展。只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出资本主义经济,又经过资本原始积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这样,社会生产力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一方面,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以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必然反过来推动社会分工的更大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扩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在自由竞争时期所经历的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是资本主义劳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阶段。简单协作的劳动者协同劳动本身就创造出了新的生产力——集体力。以分工为特点的工场手工业使工具专门化、劳动操作简单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推动劳动工具的改进及革新,而且为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使生产过程中利用巨大的能源和动力、广泛运用科学成就有了可能,从而扩大了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

资本主义发展有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几个阶段

资本主义发展有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几 个阶段 资本主义发展有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几个阶段 资本主义并没有准确定义,不同的经济学家也对资本主义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藉著雇佣或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在这种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动。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资本主义的定义是“提供人类需求的产业是由企业方式所达成的”这么一种社会制度。在1920年他又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定义,这个定义包括了马克思所说的“上古”时期的商业和高利贷资本,以及借由机会所制造的利润(例如投机)—而不只是直接的商业行为。一些人认为称呼现代主要的产业经济为“资本主义”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些经济体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举例而言,很多人认为美国的市场与真正的“自由”仍相差一段距离,也因此称之为混合经济

较为正确。不过一些人仍然认为美国的经济是资本主义,而英国的经济才是“混合经济”,又或者香港的经济是资本主义 而美国的经济是混合经济等等,这取决于他们对于那些地区的经济自由度的看法。经济和商业历史学家Robert Hessen 说:“彻底的自由经济(真正的自由放任)从来没有存在过,但政府权力对经济活动的控制自从18世纪以来便急遽升高,尤其是在经济大恐慌之后……今天的美国,昔日曾是资本主义的堡垒,但实际上是一个“混合经济”,政府在没有透明或 一致的原则下对经济实行补助或限制。”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也采取类似的定义,他们认为大多数现在的经济体制都是偏差的资本主义—有时候被称为裙带资本主义(Crony capitalism)。同样的,一些人使用“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一词来区分“普通的资本主义”,认为两者存在差异。一些人则认为“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一词是不必要的,因为一般对 于资本主义的定义便已经清楚表明必须有“自由市场”贸易的 存在。许多马克思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绿色组织、和反全球化者则主张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资本家阶级担任统治阶级的社会,这些统治阶级并不会扮演保护自由市场的角色,反而会优先保护那些资本的所有人和公司。诺姆·乔姆斯基主张:“资本主义根本没有存在过。如果有,也早已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消失了。”自由意志主义者和其他自由市场的支持者也可能会认同这种观点。不过,即使在18世纪的美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三个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三个发展阶段 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先后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历史阶段 一、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 17世纪中叶,以商业资本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确立,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迅速发展,西欧各国纷纷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到18世纪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它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成熟时期。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奉行自由竞争学说,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全面建立并发展起来,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顶点。与此相适应,在政治思想上,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等级制度、行会制度,主张“自由”、“平等”和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倡导经济上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不受任何约束,主张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自由竞争一方面迫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客观上促进科技和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剧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导致生产过剩的危机。同时还使各国强烈地进行殖民战争,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自由竞争的结果,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基础上,必然引起生产的大规模集中,当生产集中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垄断的产生 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以竞争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被以垄断为主要特征的帝国主义时代所取代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继续发展和扩大,它使资本主义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形成。 巨大的垄断组织都是采用科学方法组织起来并以科学方法加以管理的。在很大的范围内用有计划的生产代替“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使生产的社会化大大提高,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日益扩大,使孕育着的经济危机日趋成熟垄断资本主义出现的结果是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帝国主义国家不仅剥削本国人民,而且通过殖民扩张,把他们的统治带到全世界,造成帝国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尖锐矛盾。20世纪初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立直至挑起世界大战,其根本原因是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激烈的争夺、瓜分世界领土造成的 对垄断组织的影响的分析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垄断组织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尽管垄断组织作为独占生产和市场的经济联合体,必然会带来停滞和腐朽的趋势,但作为高度社会化的超大型企业或集团,它的出现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就客观条件和影响而言,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但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其次,从主观动机来看,是为了调节生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实质上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最后,托拉斯等高级垄断组织,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具有更为有利的条件。 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开始成熟的一个新阶段,也意味着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剥削性和侵略性的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垄断组织之垄断市场、价格,势必降低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垄断组织的形成,意味着对劳动人民掠夺的加强。 第二,垄断资本的形成,就是大生产吞噬小生产的结果,其间充满了暴力、欺诈的行为及种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