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筋膜学原理

筋膜学原理

筋膜学原理
筋膜学原理

筋膜学原理

中国传统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同疾病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基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对疾病的认识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近代现代生物学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和对生物进化的认识逐渐清晰,中医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在现代生物学理论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因而长期以来中医未被西方医学体系所接纳,进之有不科学之说。然而,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大量的临床病症用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并不能取得好的疗效,还有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不能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基础上的理论所解释。这些疾病常常用传统中医疗法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这正是中医疗法能够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能够被广大患者接受和欢迎的原因,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有逐渐接受的趋势,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世界发达国家的立法承认针灸在医疗体制的地位,但将中医归属到辅助医学的困境也标志着不能进入主流医学的门槛。

长期以来国家对针灸机制的研究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提出了各种学说,但并无取得根本的突破,经络与穴位的实质结构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统一的认可,我们根据发育生物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结合我们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的发现提出了人体第十个功能系统(筋膜学)的新学说,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和临床问题(包括针灸疗法的机制),以期为针灸疗法提供一个医学生物学的研究平台,并从功能系统的角度深入研究人体筋膜在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筋膜学的基本内容是:在人体进化的过程中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构成人体的软性支架,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细胞以该支架为基础发挥正常功能,功能细胞的功能活动和生命活动(细胞更新)由支持系统提供支持(营养)和储备(干细胞)。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构成机体的软性支架,形成有别于现有功能系统的新的功能

系统——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中医疗法的基本点是通过包括针灸、刮痧、梅花针在内的各种物理刺激调整人体的机能状况和生命代谢;通过中药汤剂的内服等生物活性成分的作用,调整人体结缔组织和功能细胞的机能状况和生命代谢。

中医针灸刺激的解剖学基础为人体结缔组织所较丰富的筋膜结构(如:肌间隔、肌间隙等在旋转针体时能牵动较大范围筋膜结构并产生较强生物信息的部位),刺激点(穴位)与非刺激点的区别只是量的不同而没有质的不同。中药通过改善筋膜的微循环状况(活血化淤)和上皮基膜的通透性(补气)调节功能细胞的再生和活性。

筋膜学理论的提出其意义在于:1、提出新的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即自体调节与监控系统(筋膜学),从而提出新的学科研究领域;2、指出中医疗法的生物学基础和治疗机制,为建立在生物学基础的中医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3、为疑难病症的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如人体的发育和衰老,筋膜发育的缺陷;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治疗的机制等等。

我们提出筋膜学是在数字人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体筋膜聚集处进行标记和三维重建,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的透明化处理可以构建出与人体针灸经络相似的串珠样结构。通过分析筋膜的发育生物学起源,我们认为在个体发生的过程中由中胚层间充质分化成多个器官系统后所遗留的部分形成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筋膜支架,筋膜以干细胞为中心形成其他功能细胞的再生提供细胞储备和支持——称之为支持与储备系统;该支架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参与机体内环境变化的检测与功能状态的调控——称之为自体检测与调控系统。该系统从功能上相当于低等动物的间充质或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外液,起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任何一种新学说的建立必须有大量的实验基础,我们恳切期望各位中医业者根据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来理解有关筋膜学的新学说,并对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以利于该学说的进一步完善。其中所有的学术问题和争议由我一人负责,与其他作者无关。

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原 林

2005-12-21 于广州

目录

筋膜学原理.......................................................................................................................................a 目录..................................................................................................................................................c 第一章. (1)

一、生命起源 (1)

二、动物的进化 (2)

1、原生生物的原肠形成 (2)

初级间充质形成示意图 (4)

2、三胚层的形成及其进一步的分化 (6)

3、间充质的进化 (7)

三、间充质的演化 (8)

四、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9)

1、结缔组织组织学结构 (9)

1.1筋膜内的细胞 (9)

成纤维细胞 (10)

巨噬细胞 (10)

肥大细胞 (10)

浆细胞 (10)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10)

中性粒细胞 (11)

嗜酸性粒细胞 (11)

淋巴细胞 (11)

1.2筋膜的细胞外基质 (11)

胶原纤维 (12)

弹性纤维 (12)

网状纤维 (12)

蛋白多糖 (12)

糖蛋白 (13)

组织液 (13)

归纳结缔组织的功能:1 支持和保护作用 — 各种纤维及成纤维细胞;2 营养和输送作用 —- 组织液和毛细血管、淋巴管;3 免疫防御功能----各种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

4 储备作用-----间充质细胞(细胞储备),脂肪细胞(能量储备)。 (14)

五、从结缔组织(筋膜)的发生分析人体功能系统的形成 (14)

六、支持与储备系统(筋膜学)的功能 (15)

七、从筋膜学到生物进化的三维模型 (17)

八、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筋膜学)与其他功能系统的关系 (18)

人体功能系统相互关系模式图 (19)

第二章筋膜学与针灸经络 (19)

一、引言 (19)

二、构建经络的材料和方法 (20)

三、构建的结果 (21)

1 .人体结缔组织支架重建和分布 (21)

2、结缔组织的标记和重建 (22)

附表 (23)

四、 (24)

针灸疗法的刺激组织与各类型结缔组织对应关系 (24)

2 筋膜的发育生物学(从间充质到筋膜) (25)

3 筋膜神经的发育生物学 (26)

4 自体监控系统的概念和机制 (26)

第一章

一、生命起源

现代天体物理学研究认为我们生存的宇宙诞生于150亿年,我们生存的太阳系为46亿年,地球的年龄比太阳略晚,地球在形成后很长一段时间(约10年)的时间完全没有生命,在地球早期的原始海洋中经历了从简单有机物(如甲烷)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合成复杂的有机物(如氨基酸、核酸)。大量有机物在自然界的无数次碰击中特定成分和比例的有机物被包裹在一起, 能够从周围环境中获取其需要的成分,并能够进行复制这就是原始的生命——细胞,说到底生命是无数偶然事件的必然,宇宙有的是时间。在往后的35亿年的地球经历中开始了有生命的阶段,在这35亿年的时间内有很长一段约10亿年,地球只是存在单细胞的生物,他们大量繁殖占领了整个地球,他们各显其能维持着种群的延续,在大量繁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的出现对生存资源的占有和利用,导致了资源和生存环境的恶化,其中一些生物未能获取其所需的资源无法继续繁衍,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中,其中有些生物积聚在一起共同生存,获得了竞争优势,得以繁衍生息,生物进入多细胞阶段。其中能够利用太阳光进行合成进化的为各种植物,能够利用从其他生物中获取能量与物质进行自身合成的为动物,分解其他生物而生存繁衍的为真菌,人类只是动物界,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

根据现在对物质世界和人类的了解,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只不过是宇宙大爆炸的灰烬,生物世界是在地球的特定环境中,基于碳水基的化合物无数偶然事件的集合体。人类只是这种偶然事件的资讯\信息(INFORMATION)纪录的一种载体之一。

二、动物的进化

动物占据了生物界的2/3,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不能象植物一样直接利用太阳光线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从植物和其他生物中获取能量和物质供给自身能量和自身合成的需要(异养),多细胞,没有细胞壁单有胞间连接,一般都具有运动能力并表现出各种行为。

1、原生生物的原肠形成

动物的早期发育和特化分层,经历幼虫阶段,然后变形为成年个体。无脊索动物中的海胆、海星及海绵是其中的代表。其发育变形过程是受精卵分裂增殖形

成细胞团,随着细胞团的不断扩大中央出现一个囊腔,其结构是外层被覆细胞内腔中充填着含有各种营养成分的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既是由外层细胞产生也为细胞的生存和发挥正常的功能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在胚囊形成的过程中外层功能细胞行为也在发生变化,其要点是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层出现折叠(外包和内陷)和迁移(部分细胞从外层细胞向囊腔内迁移)。前者折叠(外包和内陷)为生物进一步具有更完善的功能提供了物质(细胞)基础,这种以折叠的方式增加细胞数量的现象在生物进化中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后者(部分细胞从外层细胞向囊腔内迁移)为进一步完善囊腔充填物的为功能细胞提供稳定内环境的功能提供了细胞源。

内迁的细胞悬浮于囊腔细胞外液形成初级间充质细胞,内移的细胞有丝状伪足,以伪足固着、收缩、延伸的方式沿囊腔内壁做变形虫移动。开始相互连接,以后相互解离悬浮于囊腔细胞外液形内,含有间充质细胞的腔液成为初级间充质。这些内迁的初级间充质细胞的进一步去向是:一部分维持其原始状态作为细胞储备随时转化为壁层功能细胞,修复功能细胞层的缺损,部分初级间充质细胞分化为功能细胞,如形成围绕消化管的肌肉。同时间充质细胞本身也在进行横向分化以维持囊内细胞的数量。

初级间充质形成示意图

结缔组织的起源和进化经历了从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外液→到三胚层生物的间充质→高等动物的结缔组织。在多细胞生物的原生生物,个体结构是由细胞层和细胞外液所组成。包括生物外的细胞层完成了整个生物的全部功能(包括物质摄取、代谢产物的排出、感受外环境的变化及自身的繁殖),内部的细胞外液起到支撑及内部物质的交换,起到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从整体来看,原生生物可分为两个系统即由细胞层所构成的功能系统和细胞外液所构成的支持系统。如海胆示意图:

海胆生物图 海胆组织结构模式图 海胆组织结构示意图

1、外胚层

2、中胚层

在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部分外层细胞向体腔内凹陷,形成内胚层形成原始消化腔。未凹陷的细胞形成外胚层。细胞外液充填于两层间形成原始中胚层。如水母的原始中胚层相当于细胞外液的变形,由细胞层分泌的粘多糖蛋白,透明软骨素构成,呈胶冻状,称中胶层。

如下图所见:

水母生物图 水母组织结构模式图 水母组织结构示意图

1、外胚层

2、中胚层

3、内胚层

在随后的进化过程中原始的由生物壁层细胞凹陷后形成的消化道进一步延伸贯通,形成由头端的进入口和尾端的排泄口,使获取、消化和排泄功能更有效率。此时处于内、外胚层之间的中胶质也因部分外层细胞脱落(转移)而进入使中胶质内散布了并无特定功能的细胞成份,具有细胞成份的中胶层称为间充质。占内外胚层之间的空间称为中胚层。这些细胞的存在为内、外层功能细胞损伤的神经修复提供了储备,因而使生物可以维持较长的生命周期。如在扁虫类动物所见:

扁虫生物图 扁虫组织结构模式图

扁虫组织结构示意图

1、外胚层

2、中胚层

3、内胚层

4、由中胚层来源的各脏器

5、中胚层剩余的组织(筋膜)

2、三胚层的形成及其进一步的分化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通过外层细胞的折叠(外包和内陷)及细胞的迁移,原有的外层细胞形成外胚层,迁移胚囊腔的细胞构成中胚层,进一步由这三胚层进化发育成有诸多器官构成的功能系统,分化如下:

外胚层→表皮,中枢→大脑皮层

内胚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下泌尿、生殖管道

中胚层→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循环系统,生殖、泌尿器官,周围神经及结缔组织。

3、间充质的进化

中胚层内尚未分化为功能细胞的原始结缔组织称为间充质(或间叶组织),位于三个胚层各个器官原基之间。间充质细胞为星状,突起与临近的细胞突起连接成网状(又称网状细胞),细胞核大呈椭圆形,染色质细而分散,核仁明显,细胞质呈碱性。细胞间质主要是由胶冻样粘蛋白组成,无纤维存在。间充质的发育潜力很大,可以形成多种结缔组织,如血液、软骨、硬骨、疏松和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等等。

三、间充质的演化

间充质的演进始于原生动物囊胚其的细胞外液,部分表层细胞转移到囊腔内形成悬浮于细胞外液的初级间充质细胞构成初级间充质,初级间充质的功能在于维持生物的饱满,其细胞外液中的渗透压和营养物质为表面细胞层的细胞提供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内在的初级间充质细胞可作为替补储备随时转化为表层功能细胞修复壁层细胞的缺损。因此初级间充质的功能有两个:支撑和修复。

随着原肠作用的壁层细胞内陷原肠腔顶部的分化出次级间充质的内壁,细胞相互连接,伪足收缩,使原肠腔向囊腔推进,分散在原肠腔两侧的次级间充质

细胞向两侧扩张,形成两个体腔囊;部分次级间充质细胞形成消化管外壁的肌肉层。因此,次级间充质的特点是除了支撑和修复功能以外还分化为其他功能细胞。

在动物胚胎的中胚层细胞部分区域细胞增殖较快集聚在脊索的两侧,从内向外依次分化出轴旁中胚层、间介中胚层和侧中胚层。而散在分布的中胚层细胞及其组织液称为间充质,间充质细胞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分化为肌组织、骨、软骨、血管和成纤维细胞。间充质的最大特点是在发育的过程中分化出成纤维细胞。

从间充质到结缔组织的演化出现在胚胎发育的后期,间充质细胞分化出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胶元蛋白弹性蛋白,胶元蛋白和

弹性蛋白在细胞外聚合粘结成胶元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三种纤维的出现

和其他功能细胞的加入使匀质的液态间充质演化成固态的软性组织---疏松结缔组织,根据结缔组织中细胞组成的比例和纤维成分的比例含量不同,结缔组织又分为致密结缔组织(以纤维为主要成分);脂肪组织(由大量群集的脂肪细胞为主,由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网状组织(由网状纤维和网状细胞构成)。广义的结缔组织还包括血液、淋巴液、骨和软骨。

间充质的演化

四、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1、结缔组织组织学结构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构成。后者包括无定形基质(amorphorous matrix)、丝状纤维(fibers)

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tissue fluid)。细胞分散于细胞外基质内,后者富

含血管和神经。

1.1筋膜内的细胞

主要包括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fat cells)

和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后者为筋膜的干细胞,特定情况下可分裂、分化,形成

筋膜组织。尚可见从血液中游走出的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

巴细胞等。

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是筋膜组织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扁平多突起,胞质弱嗜碱性(电镜下富含粗面内质网和有利多核糖体),核卵圆形,核仁明显。合成和分泌蛋白质和糖胺多糖,构成筋膜组织的纤维、基质蛋白等成分。

巨噬细胞(macrophages):又称组织细胞(histocytes),由血液内的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细胞不规则,有伪足(内含微丝和微管),胞质嗜酸性(电镜下的线粒体等),内含空泡和颗粒性结构(电镜下的吞饮泡、吞噬体、溶酶体等),核小染色深。巨噬细胞具有趋化性(chemotaxis),即向某些化学物质或因子源定向运动。巨噬细胞最主要的功能是吞噬作用,并具有抗原提呈作用,尚可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如溶菌酶(lysozyme)、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tic factor)、补体(complement)、干扰素(interferon)、白细胞介素

-1(interleukin-1)等参与免疫反应。

肥大细胞(mast cells):来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体大,圆或椭圆形,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碱性颗粒。颗粒内有组胺(histamine)、肝素(heparin)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A)等物质,基质内含有白三烯(leukotriene)。这些物质参与过敏反应。肥大细胞尚可通过释放和识别不同的介质,参与并介导炎症过程。另外,肥大细胞还分泌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免疫调节因子。

浆细胞(plasma cells):由B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转化而来。圆或椭圆形,胞质嗜碱性(电镜下的粗面内质网),核偏于一侧,呈车轮状(电镜下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相间排列)。浆细胞产生抗体(antibody),即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参与体液免疫反应。免疫球蛋白分为5类:IgA, IgD, IgE, IgG, IgM。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undifferentiated mesenchymal cells):成体内的间充质细胞,为一种成体干细胞,特定条件下可分化为结缔组织内的各种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软骨细胞、骨细胞等。对该细胞的

研究将为组织工程和细胞工程提供种子细胞,在组织缺损性疾病、退行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该细胞原存在于血液中,特定情况下可经变形穿越血管壁被趋化到筋膜组织中。中性粒细胞呈球形,胞质内充满细小、均匀的颗粒,淡紫色的颗粒为嗜天青颗粒(azurophilic granules),为一种溶酶体,含有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等,消化分解吞噬的异物;浅粉红色的为特殊颗粒,内含碱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有杀菌、溶菌等作用。该细胞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在体内起着重要的防御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acidophils):该细胞原存在于血液中,特定情况下可经变形穿越血管壁被趋化到筋膜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呈球形,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略带折光性的是酸性颗粒,电镜下这些颗粒内含颗粒状基质和方形结晶体,含有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组胺酶和芳基硫酸酯酶。后两者可分解组胺和白三烯,具有抗过敏反应的能力。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可消化分解吞噬的异物如寄生虫,具有抗寄生虫作用。

淋巴细胞(lymphocytes):淋巴细胞以弥散淋巴组织或淋巴小结两种形式常驻于筋膜组织中,与巨噬细胞或抗原提呈细胞一起构成机体的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三类,其中T细胞通过释放淋巴因子引发细胞免疫反应,如移植物排斥、抗肿瘤等;B细胞通过释放抗体引发体液免疫反应;NK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勿需抗体便可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

筋膜内的细胞分散存在于细胞外基质内,它们的功能必须借助细胞外基质来传递信息。

1.2筋膜的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是指由细胞分泌的,位于细胞周围,为组织、器官甚至整个机体的完整性提供力学支持和物理强度,并对细胞的粘附、

迁移、增殖、分化等活动以及胚胎发生等产生影响的物质,是细胞社会属性的体现。筋膜的细胞外基质包括纤维和无定形基质,前者包括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后者则包括蛋白多糖、糖蛋白和组织液。

胶原纤维(collagenous fiber):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由胶原原纤维(collagenous fibril)构成,后者有三条α-前胶原蛋白分子聚合而成,使得胶原纤维有韧性好、抗拉力强等特性。不同部位的筋膜组织其胶原蛋白分子类型不同,目前至少发现了30余种胶原链的编码基因,这些不同的胶原链,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可以形成至少16种以上的胶原三聚体糖蛋白分子。

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呈细丝状,分支交织成网。由弹性蛋白(elastin)和微原纤维(microfibril)束组成,具有良好的弹性。

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可用银染术显示,又称嗜银纤维。细而有分支,交织成网。由胶原原纤维组成。主要分布于筋膜组织与其他组织交界处和小血管周围,尤其是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的筋膜组织内。

蛋白多糖(proteoglycan):又称蛋白聚糖,由一个核心蛋白分子与一个或多个氨基己糖多糖,或称糖氨多糖(GAG,glycosaminoylycan GAG)侧链结合而成的大分子复合物。糖氨多糖主要包括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酸肝素、硫酸角质素和透明质酸。①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 ,CS)为一分子葡萄醛酸(glucuronic acid)与N-乙酰半乳糖胺(N-acetylgalactosamine)之间形成β1-3连接构成基本的重复单位。硫酸化位点可位于胺基团的第6位置上,分别称为硫酸软骨素-4(chondroitin-4-sulphate)和硫酸软骨素-6(chondroitin-6 sulphate);②硫酸皮肤素(dermatan sulfate)与硫酸软骨素的分子结构相似,只是葡糖醛酸残基为艾杜糖酸(iduronic acid)残基;③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为葡糖醛酸与N一乙酰葡糖胺之间形成β1-4连接。两个残基可在0- 或N- 位点上发生广泛的硫酸化修饰,糖醛酸则出现表异构化;④硫酸角质素(keratan sulfate)分子结构中,糖醛酸(uronic acid)残基被半乳糖(galactose)基团所代替。重复序列就是半糖基团与N-乙

酰葡糖胺之间的形成β1-4连接,每一个残基上的第6个位点上则发生硫酸化修饰;⑤透明质酸(hyaluronan,HA)含有为数不定的多聚体型葡糖酸与N-乙酸葡糖胺之间形成的β1-3连接形式。蛋白多糖复合物的立体构型形成具有许多微孔隙的分子筛,形成基质防御屏障。

糖蛋白(glycoprotein):包括三种类型:粘附性糖蛋白,如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亲玻粘连蛋白(vitronectin)、层粘连蛋白(laminin)、凝血酶应答蛋白(thrombospondin)和vWF(von Willebrand factor)等;骨相关基质糖蛋白,如骨桥蛋白(ostepontin)、骨唾液蛋白(bone sialoprotein)等;弹性蛋白相关糖蛋白,如原纤维蛋白(fibrillin)和基质相关糖蛋白(MAGP,matrix-associated glycoprotein)。粘附性糖蛋白与细胞的粘附及迁移过程有关,骨骼相关性糖蛋白在离子浓度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原纤维蛋白在弹性蛋白的沉积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

组织液(tissue fluid):组织液为经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的水和小分子物质(氨基酸、葡萄糖和电解质等)组成,构成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

另外,在筋膜组织中分布着密密麻麻的毛细血管和感觉、运动装置,如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运动终板等神经末梢,对筋膜组织的调节功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归纳结缔组织的功能:1 支持和保护作用—各种纤维及成纤维细胞;2 营养和输送作用—- 组织液和毛细血管、淋巴管;3 免疫防御功能----各种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4 储备作用-----间充质细14

归纳结缔组织的功能:1 支持和保护作用 — 各种纤维及成纤维细胞;2 营养和输送作用 —- 组织液和毛细血管、淋巴管;

3 免疫防御功能----各种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

4 储备作用-----间充质细胞(细胞储备),脂肪细胞(能量储备)。五、从结缔组织(筋膜)的发生分析人体功能系统的形成

我们从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了解到结缔组织是从间充质演化而来,间充质是从次级间充质演化而来,次级间充质是从初级间充质演化而来。在原生动物的囊胚期出现了初级间充质,此时的动物胚囊期整个个体可分为两个功能系统;即外周的细胞层形成功能系统,该细胞层完成生物的所有功能,从获取营养物质到排除代谢产物;内部的初级间充质则完成支撑和修复作用并保持生物内部环境的稳定。随后的进化过程主要体现在外层细胞的扩增和折叠,首先通过内陷折叠形成消化系统,然后通过外层细胞的扩增和特化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和表皮;内部消化系统的扩增和折叠内陷形成消化腺和内分泌腺;囊腔内的间充质细胞首先分化出成纤维细胞,形成次级间充质,内含的部分间充质细胞分化为肌肉细胞,内皮细胞,周围神经细胞,生殖细胞等等,从而形成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内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等。其中的未分化散在间充质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各种免疫活性细胞及血细胞以纤维支架为基础形成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此时的功能与初级间充质、次级间充质一样仍然起着相同的作用,只是功能更加完善,因此,从功能系统的角度有结缔组织所构成的分布到全身的筋膜支架仍然是一个有别于其他功能系统的支持和储备系统,从解剖学意义来分类他主要构成分布到全身的筋膜,因此该功能系统亦可简称为筋膜学,高度分化的结缔组织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角度他可通过其内在的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以及内脏神经末梢(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来检测机体内环境的变化,并在神经和免疫系统的参与下通过调节其他功能系统细胞的功能代谢和生命代谢(修复和再生)对机体的其他功能系统产生调节作用。因此,该系统也可称为检测与调控系统。

六、支持与储备系统(筋膜学)的功能

目前对结缔组织功能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作为构成各种功能器官的支持组织,广泛存在于人体各部,具有连接、支持、营养、分割、运输、保护作用。临床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也是基于功能器官的机能和病理变化,很少涉及构成器官的结缔组织在维持器官正常功能中的作用。

从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筋膜学)的角度研究人体个器官的功能则可以看出人体是由支持和储备系统(筋膜)和多个功能系统所构成的,每个功能系统由多个器官组成,每个器官由功能组织和支持储备组织(结缔组织)构成。各个器官的功能是建立在功能细胞的专能特化功能基础上,这种专能特化细胞具有功能上的专一性和生命周期的暂短性,而且越是功能专一而强力与恶劣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接触的细胞其生命周期越短:如消化道的上皮(周期为3-5天);皮肤上皮(15—30天);肝细胞(6-7天);同时相对在交稳定和优越的环境中生存的功能细胞其生命周期越长:如骨细胞(3个月);红细胞(120天);肌细胞和周围神经细胞的周期更长(?);中枢神经细胞现在甚至认为可伴随人的一生(?)。实际上我们人体的每一种功能细胞都不可能是长命(伴随一生)的,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更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身体每天都是新的,就像我们购买的一辆新车,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维修保养和零部件更换,而我们的机体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这种自我更新的机制那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出的以结缔组织为基础的支持与储备系统(筋膜学)的意义。

我们虽然将支持与储备系统(筋膜学)作为一个功能系统的提出是在近年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其中不少内容早已被科技界所认同:如起源于中胚层各种功能细胞的再生,如骨细胞、血细胞、周围神经细胞;有些逐渐被发现,如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肌肉干细胞的研究);有些还存在争议,如中枢神经细胞(近期有室管膜细胞可分化为中枢神经细胞的报道),但传统的看法认为中枢神经细胞不能再生。

在发育生物学领域还有关于细胞不能跨胚层分化的结论,但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这种不能跨胚层分化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从更新代谢最为活跃的小肠上皮和表皮的更新中我们已经看到的是在上皮的基底部有分化能力的细胞,我们称之为定向干细胞,因为他们只能向特定的上皮细胞分化,但这些定向干细胞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传统的观点认为他们是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但从细胞分化的潜力,单纯的定向干细胞不可能足够维持细胞的快速更新,必须有更加稳定的细胞源维持定向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这里就出现了从中胚层源结缔组织中的干细胞向内胚层和外胚层转移分化为定向干细胞的必然性,但这一过程相对于定向干细胞向功能细胞转化规模上要小的多,不容易观察到。但临床利用干细胞注射成功进行美容的例子已经从实践中打破了这一界限。关于中枢神经细胞再生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笔记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 简答题: 一、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三者之间的辨析? 答:1.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1.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3.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是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部分性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二、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局限? 答:特点:一是在道德教育思想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 二是在教育目标上,注重“修身为本”强调培养理想人格的“圣贤”、“君子”; 三是在教育途径上,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家庭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 四是在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局限:第一,灌输式教育方法在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第二,公私德不分的倾向突出; 第三,“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严重。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答: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互相规定和互相依存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变化不居、互相转化。虽然两者紧密联系,但是他们的角色不同,任务侧重点和活动方式也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最后,它们两者之间必须是平等的,必须是互相理解的,必须是共享两者的精神的。 四、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答:过程: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经过社会实践,使思想品德诸要素不断平衡发展,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从而形成社会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外部制约与内在转化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 规律: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2017最新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题答案

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4、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5、(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2、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 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4、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主要有能力素质、、理论与策略、组织。 5、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 1、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2、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3、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4、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2、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3、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4、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军人集团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 5、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民主党和共和党所把持。 1、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2、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3、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 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1、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人民权利的思想。 2、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3、我们把人民运用其民主权利直接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称之为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 4、制约权力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5、根据分权制衡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1、第三条道路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2、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 3、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4、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 5、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经济自由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1、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流程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流程分子微生物学112300003林兵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科学项目的实施,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在研究人类生命科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并迅速地发展起来,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共同组成系统生物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各种组学0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分别从调控生命过程的不同层面进行研究, 使人们能够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 探讨生命的本质, 逐步系统地认识生命发展的规律.这些组学手段加上生物信息学, 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谢组学的出现和发展是必要的, 同时也是必须的。对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缺点和不足, 代谢组学正好可以进行弥补。代谢组学研究的是生命个体对外源性物质(药物或毒物)的刺激、环境变化或遗传修饰所做出的所有代谢应答, 并且检测这种应答的全貌及其动态变化。代谢组学方法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现代化实验技术手段, 同时也为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1 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发展 代谢组学最初是由英国帝国理工大学Jeremy N icholson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代谢组学是将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来研究, 并且将代谢组学定义为生物体对病理生理或基因修饰等刺激产生的代谢物质动态应答的定量测定。2000年,德国马普所的Fiehn等提出了代谢组学的概念,但是与N ichols on提出的代谢组学不同, 他是将代谢组学定位为一个静态的过程,也可以称为/代谢物组学, 即对限定条件下的特定生物样品中所有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同时Fiehn还将代谢组学按照研究目的的不同分为4类: 代谢物靶标分析,代谢轮廓(谱)分析, 代谢组学,代谢指纹分析。现在代谢组学在国内外的研究都在迅速地发展, 科学家们对代谢组学这一概念也进行了完善, 作出了科学的定义: 代谢组学是对一个生物系统的细胞在给定时间和条件下所有小分子代谢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从而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科学。 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相同, 代谢组学的主要研究思想是全局观点。与传统的代谢研究相比, 代谢组学融合了物理学、生物学及分析化学等多学科知识, 利用现代化的先进的仪器联用分析技术对机体在特定的条件下整个代谢产物谱的变化进行检测,并通过特殊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整体的生物学功能状况。由于代谢组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或动物体的所有代谢产物, 而这些代谢产物的产生都是由机体的内源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的,因此,代谢产物的变化也就揭示了内源性物质或是基因水平的变化,这使研究对象从微观的基因变为宏观的代谢物,宏观代谢表型的研究使得科学研究的对象范围缩小而且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这点也是代谢组学研究的优势之一. 代谢组学的优势主要包括:对机体损伤小,所得到的信息量大,相对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检测更加容易。由于代谢组学发展的时间较短, 并且由于代谢组学的分析对象是无偏向性的样品中所有的小分子物质,因此对分析手段的要求比较高, 在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上也不成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同时生物体代谢物组变化快, 稳定性较难控制,当机体的生理和药理效应超敏时,受试物即使没有相关毒性,也可能引起明显的代谢变化,导致假阳性结果。 代谢组学应用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7个方面:

会计学原理(完全版)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会计学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这些内容是学习会计学的基础。本章要求了解会计历史发展过程,对会计学科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理解并掌握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对象、会计的职能和目标、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一般原则、会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第一节会计的内容和特点 一、会计的内容 通常指会计所要核算、监督和分析的内容。 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指的是会计核算的内容。 不同的行业会计核算的内容有所不同。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记录、计算,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活动的全过程。 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企业单位经营资金的运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预算拨款和预算支出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 二、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 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 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 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职能在不断地扩展,在反映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会计还具有分析经济情况、预测经济前景和参与经济决策等职能。 (二)会计的目标 向哪些人提供会计信息 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如何提供这些会计信息? 一般使用者: 财务报告;包含“通用”信息的会计报表。 特殊使用者,如税务机关: 特殊报告,如按税法规定编制的特别报表及报告。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总结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 论基础。(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二)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理论(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五)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的理论(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知识借鉴: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 3.思想是指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理性认识,也包括感 性认识,还包括情感和意志等成分。 4.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说的思想:一是教育者所传播的思想。它通常是一个社 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一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主导价值观、思想道德规范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 5.思想的特征(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2)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 一(3)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4)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统一 6.思想的表现形式有工具性形式和内容性形式。 7.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行动等外在表现。 8.行为的特征有起因性、自主性、目的性、可塑性。 9.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思想与行为的一般关系是:a思想支配行为。人的绝大 多数行为都是由思想所支配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b行为反映思想。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思想。因此往往通过分析行为而了解产生该行为的思想动机;c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 思想与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第一,思想正确,行为正确;第二,思想正确,行为不正确;(好心办坏事)第三,思想不正确,行为正确;(歪打正着、虚假行为)第四,思想不正确,导致行为错误。思想与行为之间的这些复杂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对人们行为的思想动机与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10.思想向行为转化的条件(影响思想向行为转化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外 因)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先前行为的效果(二)内部条件(内因)思想观念的内化程度、非理性因素(需要、动机、情感等)

电大政治学原理答案

电大政治学原理答案 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2.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社会价值_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3.“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_奴隶__社会时期。奴隶4.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_社会关系_5.1949年至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_民众主义__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6.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__霸道7.__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8.__马基雅维利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9.使神学和政治理论分家的是意大利思想家__马基雅维利。10.密尔将人类行为分为_涉己行为和涉他行为11.利益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 12.公共权力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13.公共权力具有_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14.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 15.政府以_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16.国家的产生以政府的形成为组织标志。17.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18.传统自由主义者认为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是国家和政府合法性的唯一来源19.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参政党20.中华全国总工会是我国最高工会组织。21.目前,各国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其中主要包括一党制、两党制、一党居优制和多党制。22.在西方,市民社会是伴随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衰落、自治城市的兴起、社会角色的日益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日趋多样化而逐步孕育生成的。23.政治秩序是用来描述政治生活的有序性、稳定性以及连续性的概念。 24.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统治25.政治秩序并不要求预测人们的行为,它更多地关注人们之间的_合作行为28.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人民权利用的思想。 29.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30.公民行使政治表达的手段主要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请愿、政治言论3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对于政治事务的参与。32.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33.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意识形态指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34.阿尔蒙德和维巴于1963年出版了《公民文化》,该书为研究政治文化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35.根据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政治生活被分解为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公共政策三个方面36.卡尔?波普和汉娜?阿兰特等人基于对_法西斯主义的分析,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系”,要求垄断真理,拒绝宽容反对意见37.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38.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都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福利化阶段39.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包括秩序原则、自由原则、平等原则和_宽容和理性精神。40.全球化的内容以经济领域为主,涵盖社会生活各方面。41.现代“精英民主”理论被视为民主研究的现代学派。42.英国革命确立了议会政治的民主模式。43.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_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44.具有现代化和_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45.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 1.政治学名着《政治学》的作者是(亚里士多德) 2.下列思想家中权力政治观的代表人物的是(B 韩非) 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A 法 B 势 C术),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4.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有()A B C D P27 5.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A 政治哲学研究 B 政治科学研究)。 6.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D 国家)。 7.古典政治学时代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关于(A城市国家的观念 B 城邦的理论C世界国家论)。 8.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C精英主义)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9.(C 现实主义)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0.政治权力实现方式中的()是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C P73 A 说服方式 B 命令方式C奖酬方式 D 规范方式 11.()是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A B C D P71 A 组织 B能力素质C身份资格 D 理论与策略 12.政治学家划分国家与社会的界限,力图界定公共权力的范围和社会自治以及个人自由的领域。在此方面,德国学者()的观点最具代表性。D P116 A 叔本华 B 黑格尔 C 康德 D 哈贝马斯 13.下列权利属于第二代“权利”的是()和居住等权利。A B C D P78

代谢组学的数据分析技术

代谢组学的数据分析技术 摘要:代谢组学是效仿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思想,对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并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的研究方式,是系统生物学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大都是相对分子质量1000以内的小分子物质。先进分析检测技术结合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等计算分析方法是代谢组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文章主要综述了将代谢组学中的图谱、数据信息转换为相应的参数所采用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方法 代谢组学是以代谢物分析的整体方法来研究功能蛋白如何产生能量和处理体内物质,评价细胞和体液内源性和外源性代谢物浓度及功能关系的新兴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应的研究能反映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受内外环境影响后相互协调作用的最终结果,更接近反映细胞或生物的表型,因此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而代谢组学的数据分析包括预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非监督和监督方法,非监督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等;监督方法包括显著性分析、偏最小二乘法等,本文就是主要综述代谢组学图谱信息转化为参数信息所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1预处理 数据的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谱图的处理;生成原始的数据矩阵;数据的归一化以及标准化处理过程。针对实验性质、条件以及样品等因素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预处理可以通过实验系统自带的软件如XCMS软件。进行,因此一般较容易获得所需的数据形式。 2数据分析方法 2.1 主成分分析PCA是多元统计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最大程度上提取原始信息的同时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的过程,其目的是将分散的信息集中到几个综合指标即主成分上,有助于简化分析和多维数据的可视化,进而通过主成分来描述机体代谢变化的情况。PCA 的具体过程是通过一种空间转换,形成新的样本集,按照贡献率的大小进行排序,贡献率最大的称为第一主成分,依次类推。经验指出,当累计贡献率大于85%时所提取的主成分就能代表原始数据的绝大多数信息,可停止提取主成分。在代谢组数据处理中,PCA是最早且广泛使用的多变量模式识别方法之一。,具有不损失样品基本信息、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的同时避免原始数据的共线性问题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PCA存在着自身的缺点[1]:离群样本点的存在严重影响其生物标志物的寻找;非保守性的代谢组分扰乱正确的分类以及尺度的差异影响小浓度组分的表现等,其他的问题之前也有讨论[2]。针对PCA 的缺陷采用了不同的改进措施,与此同时,为了简化计算,侯咏佳等[3]。提出了一种主成分分析算法的FPGA实现方案,通过Givens算法和CORD IC算法的矢量旋转,用简单的移位和加法操作来实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分析,只需计算上三角元素,因此计算复杂度小、迭代收敛速度快。 2.2 聚类分析CA是用多元统计技术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同类样本应彼此相似,相类似的样本在多维空间里的彼此距离应较小,而不同类的样本在多维空间里的

会计学原理重点(非常全)

第一章总论 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 2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来表示的有关单位的经济活动——对象 3 核算和监督——基本职能 4提高经济效益——目标 会计的基本职能 核算:也称为反映职能。就是对企、事业单位所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反映。 监督:就是对所核算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和检查。 会计核算的方法(7个) 设置帐户复式记帐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持续经营:以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会计分期:人为地将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时期 货币计量: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派生出:币值不变假设) 权责发生制:凡属本期实现的收益或已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凡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都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亦应付制,应计基础。(权责发生制举例:某企业3月29日销售产品,并向银行办理了托收,4月2日接到银行通知款项收到。现收现付制:3月份不作处理,4月份作现金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处理。权责发生制:3月份作债权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处理;4月份作现金增加、债权减少处理。) 第二章设置账户和复式记账原理 会计要素:对会计对象的简单分类叫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资产:指过去的交易或则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动偿付的债务。 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或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_考试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一、填空题 1.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 2.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中心概念 3.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7. 思想政治教育被经济基础决定又为其服务。 28. 有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区别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其他剥削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29.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30. 思想政治教育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备条件。 31.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32. 以环境构成要素的性质为划分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3. 以环境构成范围的大小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34. 宏观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

35. 经济环境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 36. 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工作环境。 37.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依托的“社会亚文化”。 38. 思想政治教育所说的研究对象,广义角度研究是指一切人。 39. 青少年和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40. 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功,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目标。 42. 按教育对象的范围,可将目标分为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 41.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双重的功能,它既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的终点。 4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内容。 1. 2. 3. 4. 5. 6. 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有思想政治教育。(错误。在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极为丰富。) 7. 行为支配思想。(错误:思想支配行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人的绝大的多数行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 8. 人的思想支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不一定反映人的思想。(错误。人的行为反映人的思想。) 9. 管理带有明显的强制性。 10. 主体因素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错误。客体因素) 11. 客体因素在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能动作用。(错误。主体因素) 12. 自我教育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新型的有控影响。

电大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作业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作业参考答案 客观题共8题(满分24分) 一、多项选择题(共8题,每题3分) 第1题. 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A、B、C、D)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A. 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 B. 合作 C. 伙伴关系 D. 协商 第2题. 在现代法治社会,(D)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A. 政党 B. 社会 C. 公民 D. 新闻舆论 第3题. 在现代法治社会,(D )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A. 政党 B. 社会 C. 公民 D. 新闻舆论 第4题. 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D)上。 A. 财产权 B. 平等权 C. 自由权 D. 参政权 第5题. (B)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A. 法律 B. 利益 C. 阶级 D. 国家 第6题. (A)是使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 A. 选举 B. 监督 C. 集会

D. 游行 第7题. 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A、B、C、D)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A. 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 B. 合作 C. 伙伴关系 D. 协商 第8题. 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A、B、C、D)。 A. 复决权 B. 罢免权 C. 创制权 D. 选举权 主观题共5题(满分76分) 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 第9题. 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联系的基本途径。由于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只能是少数人,这样就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行使者相互分离,并因而形成少数领导者和绝大多数被领导者的相互矛盾。选举制度则为解决这种相互分离和相互矛盾状况提供了根本的途径;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公民与国家权力行使者的这种委托关系,决定了权力行使者必须向全体公民负责。如果公民撤回对权力行使者的委托,那么权力行使者的存在、延续以及权力行使也就失去了合法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公民可通过民主程序重新选举产生新的符合自己意愿的权力行使者。这就要求权力行使者必须坚持为社会公众服务,时刻牢记对权力所有者负责的思想;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国家的统治、社会的管理都必须以民意为依归。选举就是形成、表达民意的理想方式。同时,公民通过选举活动的参与,还可以增强民主意识。公民通过参与选举,不仅会对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产生明确的认识,而且还能增强其分析和判断政治现象、政治问题的能力,从而积极地参政、议政;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经济萧条、通货膨胀、政局不稳、集团利益冲突激烈等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通过选举,不仅可以使社会公众之间、社会公众与其代表之间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可以集思广益,对各种政策选择方案进行论证,从而为各种社会问题寻找到合理的能为人们所接受的解决方法。 第10题. 试述现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1)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作为一种法律价值的秩序,即法律秩序,它是人们行为的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整理-第一讲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及其生产与发展 一.会计的含义与特点 1.从会计的工作来看,会计可以被认为是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确认, 归集,分析,计量,分类,记录,汇总和报告,并进行控制(反映)与监督,预测与决策的一种管理方法 (1)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 (2)会计是一种提供信息的技艺 (3)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4)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 2.现代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物量和劳动量通常是会计货币量度的辅助量度) 2)以凭证为基本依据 3)以一套完整的专门技术方法为手段(包括核算方法和监督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基本) 4)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的发展 1.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是基于人类管理生活,生产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关系和经济管理活动的日 趋复杂而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 第二节会计的只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1.会计职能包括核算(反映),监督(控制),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 1)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2)控制职能(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3)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 二.会计的目标(也是财务的目标) 1.会计的目标可分为两层: 1)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2)反应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重点) 1.会计主体假设(是对空间的限定,概念详见书17页) 1)注意:法律主体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能成为法律主体 2)会计主体可以由一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组成的企业集团构成

电大-政治学原理真题答案

《政治学原理》历届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政治管理)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2、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5、古典民主观以(直接民主)为蓝本,把民主视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提倡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6、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根据政治学的一般分析原理,非政府政治体系由 (A.个体公民B.社团C.政党D.市民社会)组成。 2、一般来讲,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A.舆论监督B.公民监督D.社会团体监督) 3、(B.孟德斯鸠)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4、(C.阶级性)是政府的灵魂。 5、英国政府一直在(A.保守党 D.工党)的轮流执掌之下。 6、民主的限度包括(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人“私人领域”为限度)。 7、马克思主义认为(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8、(B.选举权 C.罢免权)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9、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B.组织政府的手段 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10.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A.代议制)。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 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 执行危机;(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 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 法治原则。三大原则构成了宪法精神的统一体,成 为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具体说来是: 人民主权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权力制约是国家 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3) 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 的政府。 五、论述题(20分) 1.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答:(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 有效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 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3)对“公权”和“私 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 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 定的基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19世纪,由于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 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 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 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2、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经济自由和最小可 能的(政府管制)。 3、制约权力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4、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 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复合制和(单一制)。 6、(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 基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 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 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是(A.经济市场化B.文化世俗化C.政治文明化D.政 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2.(政治制度化)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 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 4.(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 的监督方式。 5.(意大利、法国)是多党制的典型。 6.议行合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 基本原则。 7.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B.政治科学研究 D.政 治哲学研究) 8.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 包括(A.复决权B.罢免权C.创制权D.选举权)。 9.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 有(A.示威抗议B.政变C.恐怖活动D.司法诉讼)。 10.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 同党派、团体和个人之间的(A.冲突 C.竞争)是区分 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每小题6分.共18分) 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与进展

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与进展 一、学习指导 1.学习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内涵,掌握代谢组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析方法。 2.熟悉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技术手段 3.了解代谢组学优势特点 4.了解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5.了解代谢组学发展趋势 二、正文 基因组功能解析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基因功能的复杂性和生物系统的完整性,必然要从“整体”层面上来理解构成生物体系的各个模块功能。随着新的测量技术、高通量的分析方法、先进的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新理论的发展,加上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生物信息的大量积累,使得在系统水平上研究由分子生物学发现的组件所构成的生命体系成为可能[1]。系统生物学家们认为,将生命科学上升为“综合”科学的时机已经成熟,生命科学再次回到整合性研究的新高度,逐步由分子生物学时代进入到系统生物学时代[2]。系统生物学不同以往的实验生物学仅关注个别基因和蛋白质,它要研究所有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组分间的所有相互关系,通过整合各组成成分的信息,以数学方法建立模型描述系统结构[3,4]。 (一)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内涵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组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代谢组学术语在国际上有两个英文名,即metabolomics 和metabonomics。Metabolomics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Fiehn等通过对植物代谢物研究提出来的,认为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定性和定量分析单个细胞或单一类型细胞的代谢调控和代谢流中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从而监测机体或活细胞中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5]。英国Nicholson研究小组从毒理学角度分析大鼠尿液成份时提出了代谢组学(Metabonomics)的概念,认为代谢组学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扰动或刺激后(如某个特定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或代谢产物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的一种技术[6]。国内的代谢组学研究小组基本用metabonomics一词来表示“代谢组学”。严格地说,代谢组学所研究的对象应该包括生物系统中所有的代谢产物。但由于实际分析手段的局限性,只对各种代谢路径底物和产物的小分子物质(MW<1Kd)进行测定和分析。 (二)代谢组学优势特点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可以更好地反映体系表型生物机体是一个动态的、多因素综合调控的复杂体系,在从基因到性状的生物信息传递链中,机体需通过不断调节自身复杂的代谢网络来维持系统内部以及与外界环境的正常动态平衡[7]。

最新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整理-第一讲 1 第一章.总论 2 第一节.会计及其生产与发展 3 4 一.会计的含义与特点 5 1.从会计的工作来看,会计可以被认为是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6 及其结果进行确认,归集,分析,计量,分类,记录,汇总和报告,并进行控制(反映)7 与监督,预测与决策的一种管理方法 8 (1)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 9 (2)会计是一种提供信息的技艺 10 (3)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11 (4)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 12 2.现代会计的特点: 13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物量和劳动量通常是会计货币量度的辅助量度)14 2)以凭证为基本依据 15 3)以一套完整的专门技术方法为手段(包括核算方法和监督方法,会计核算方 法是基本) 16 17 4)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18 二.会计的发展 19 20 1.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是基于人类管理生活,生产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关系

和经济管理活动的日趋复杂而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 21 22 23 第二节会计的只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24 25 1.会计职能包括核算(反映),监督(控制),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 26 1)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27 2)控制职能(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28 3)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 29 30 二.会计的目标(也是财务的目标) 31 1.会计的目标可分为两层: 32 1)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33 关的会计信息 34 2)反应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35 36 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基础 37 一.会计基本假设(重点) 1.会计主体假设(是对空间的限定,概念详见书17页) 38 39 1)注意:法律主体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能成为法律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答案 【篇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3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即()和教育 科学文化建设。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是()。 4、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法的主要方式有()、理论学习法、()、演讲报告法。 5、培养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思想政治 教育的根本任务。 6、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道德两个层次。 7、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有疏通引导艺术、语言文字表达艺术、()艺术、个别谈心的艺术、()的艺术、运用制度、规范的艺术 奖惩的艺术、组织会议的艺术。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思想品德结构 3、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2、简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3、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哪些? 5、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四、论述题(15分) 1、试论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 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专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思想道德建设 2、实施影响,促成转化 3、马克思主义哲学 4、理论讲授法;理论宣传法 5、有道德;有文化 6、共产主义 7、报告、演讲;协调人际关系 二、名词解释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 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 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 2、指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具 体而言,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 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 3、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小环境”,一般包括家庭 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 三、简答题 1、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对社会存在 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或促进社会进步,或阻碍社会发展。 2、答: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 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往往通过一系列具体矛盾表现出来:(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2)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 的矛盾;(3)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4)教育者与教 育环体之间的矛盾;(5)受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6) 教育介体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 3、答: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1)社会发展的客 观需要;(2)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3)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 的需求以及思想实际。 4、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1)管理载体;(2)文化载体;(3)活动载体;(4)大众传媒载体。 5、答: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1)思想政治教育 者的素质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主观作用的基础;(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四、试论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 答:(1)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 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客体因素能否产生预期作用,不在 于客体因素本身,而在于接受者本身的主体因素,在于主体因素与 客体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只要在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都与一定 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相互一致、相互协调的条件下,才肯形成 良好的思想品德。(2)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体内在的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