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科技发展与专利保护的创新

高科技发展与专利保护的创新

高科技发展与专利保护的创新
高科技发展与专利保护的创新

高科技发展与专利保护的创新[摘要]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兴起

对传统的专利制度产生了极大地冲击,它拓展了专利制度的客体,改变了专利

权的授权标准及授予程序,促进了专利保护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我国《专利法》

应根据上述发展做出相应的修订。

[关键词]高科技,专利法,创新

20世纪中期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迅

速崛起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不仅使传统的专利制度受到了

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且使高科技、社会伦理与专利制度之间的关系日趋密切。

在此基础上,如何来改造传统的专利制度以回应新技术保护的需要,如何来完

善我国的现行专利制度,将是我国政府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高科技发展与专利权客体的拓展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技术是高科技产业的三大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对专利制度影响最大的当数生物技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遗传工程,更确切地说是重组0\六技术,亦称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由于它的介入,动植物的培育、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物制剂的生产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种发展已渗透到农业、渔业、环保、医药等领域。正因为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打破了生物间的种间、属间甚至界间的界限,使人类进入了按照自己的需要创造生物新品种的伟大时代,所以科学家满怀激情地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技术的时代”。在这一新时代,生物技术的巨大价值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因此,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利保护,己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之一。具体而言,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利保护主要涉及以下一些内容:

(一)植物新品种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传统的专利制度一直将植物新品种排除在保护领域之外,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当时普遍认为植物,包括人工育种的植物,是天然产物,不属于专利法保护的对象;二是认为植物不能满足专利法所要求的有关“书面描述”的要求。[1] 步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 在农业科技的推动下,大量的植物新品种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园艺业的繁荣,鉴于植物育种者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极有必要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他们在植物开发中的权利。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各国政府先后以立法的形式承认了植物育种者的各种权利。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Townsend*Purnell植物专利法案,宣布对用无性繁殖所得可区别的新的植物品种,诸如花卉和果树授予专利。对此,国会声称,其立法的目的在于“向农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同工业一样的机会来利用专利制度”,并断言,如无此种保护, “育种者将不会有足够的财力来刺激其从事育种活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植物专利制度来保护植物新品种的国家。该法后来被纳入《美国法典》第35 编专利法的第161条-164条。其中,第161条规定,无论谁发明或发现无性繁殖任何独特的和新颖的植物品种,包括培育的变种、异种、胚种和新发现的秧

苗,而非试管培植的植物或在未培育状况下的发现,均可依据本法之条件耍求

取得专利。植物专利所提供的保护是授予发明人“排除他人以无性方式繁殖该

植物或销售或使用无性繁殖获得的植物”的专有权。除了对无性繁殖的植物品

种授予植物专利之外,美国还授予某些植物普通专利。普通专利是指美国专利

法所规定的除了方法专利、植物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以外的产品类专利。其可

以获得普通专利的原因在于它是一种新的物质组成,“如果一项新技术被认为

是工业产品、物质的组成或是机器,便有可能获得专利”。[2]通过该立法,美

国在专利法框架内给予植物品种以植物专利和普通专利两种形式的保护。但到

了 1970年,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参加了

《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对植物新品种以专门法的形式给予保护。为了适应该变化,美国国会通过了植物品种保护法,对有性繁殖的植物品种授予植物品种保护证书,其目的在于“鼓励对有性繁殖植物新品种的研究并向公众提供,以向培育、研究或发现品种者提供保护的方式促进农业的发展。”因此,有的学者认为:“美国的植物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三足鼎立,即保护无性繁殖的植物品种的植物专利,保护有性繁殖的植物品种的专门立法以及用普通专利保护植物发明三种方式并存。” [3] 在德国,其帝国专利局1934年首

次对人工培育的新植物授予专利权,但该作法引起了人们的置疑,战后最高法院也始终未作判决。之后,德国专利局又曾授予用专门培植方法获得的植物的“繁殖权利要求”以专利权。但在1973年,联邦专利法院在非洲紫罗兰一案的判决屮明确否定了此类“繁殖权利要求”的专利性,认为该类繁殖方法本身不是发明,而真正有发明性的培育方法则不可重复。[4]尽管存在争议,德国在1953年出台的《种子材料法》中率先对育种者的权利给予了专门保护。在实践中,德国专利局也曾就四倍体甘菊品种及其繁殖材料授予过一项植物品种的专利,并在之后又就植物体、组织、部分及细胞培养物等授予了100多项专利。除以上国家之外,匈牙利、韩国等国家也曾对植物新品种授予专利。植物

新品种步入专利法的调整视野,至少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表明植物新品种的重要性己逐渐为人类所认识,育种者的权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二是表明专利制度改变了仅保护工业产品的陈见,而对生物品种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以变通的方式承认了植物新品种的保护,从而扩大了专利法的调整范围。(二)动物品种在大多数国家的专利法中,动物品种通常不属于专利法保

护的对象,其主耍理由在于动物是有生命的物体,一般是依照生物学方法繁殖的,不是人工制造的,不应当授予专利。而在1976年,澳大利亚率先授予生物活体专利权,[5] 1983年匈牙利修改后的专利法规定对动物品种可授予专利,

加拿大也决定将动物纳入专利法的保护范围。[6] 动物品种可以获得专利权,

乃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DNA重组技术的飞速发

展,人们已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各种转基因动物,这是立法者始料不及的,

对于这种极有价值的发明,人们不得不考虑通过法律的解释来加以保护。其中,

美国专利与商标局于1988年批准了世界上第一个哺乳动物专利,这是一只利用

遗传工程方法改变特征的转基因鼠。哈佛大学的Philip教授和

TimothgA. Steward教授把一种致癌物质基因重组到非人类的哺乳动物小鼠体内,

得到了一种对致癌物质极为敏感的,对检测致癌物质十分有用的实验动物模型。

该专利的授予是美国在生物技术专利保护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当该发明在申

请欧洲专利时,欧洲专利局于1989年驳回了该申请,其理由是,《欧洲专利公

约》第53条(b)款的规定不仅排除了对于当申请人要求保护特定动物品种时

的动物本身的专利保护,而且一律排除了对动物的专利保护。申请人不服,向

欧洲专利局申诉委员会提出申诉。该委员会认为《欧洲专利公约》第53条(b)

款的规定是指动物品种,而非动物本身。考虑到对动物无其他保护,应当照顾

发明人的利益,对该类发明给予适当保护,继而认为转基因鼠不属于动物品种,

它是经过微生物学过程有所变异,是可保护的一种发明成果。[7]后来,欧洲专

利局在重新审查后,在1992年4月3日再次作出审查决定,对该申请授予

已卩0169672号欧洲专利,其决定的要点之一是:“哺乳动物和啮齿动物是高于《欧洲专利公约》53条(b)所述‘动物品种’概念的分类学分类,因而不能按照该条款排除授予专利。”尽管该专利权的授予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和不少抗议,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即“正是这个举世瞩目的专利,为生物技术商品化树立了里程碑,此项专利的颁发,在深入发展遗传工程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8]其后,又有多种遗传工程动物相继获得了专利。从理论上讲,保护动物品种对于调动广大科技人员进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保护其正当利益

不受侵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上述审查决定在作出时并未严格遵循法律的规定,因为“动物”与“动物品种”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仅仅出于保护某一特定动物的需耍而将“动物”排除于“动物品种”之外,只会引起逻辑上的混乱。所以,当我们在决定某一对象应否纳入专利法保护范围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对这一对象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要考虑现行法的规定是否与之相适应,如不适应,则只能通过对现行法的修订来进行保护。

(三)微生物与微生物学方法微生物属生物的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繁殖很快,如细菌、病毒等。在很早以前,人们己将微生物用于工业实践,如

在酿酒中用微生物来发酵,利用微生物来制造抗生素,等等。对于这些特殊的

生产工艺,专利机关通常都认为它们可以取得专利,因为这与普通的产品制造

方法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而且这些微生物学方法可以重复使用。例如,早在

1926年的商业溶剂公司诉人工制品公司一案中,英国专利局授予了这样一件专

利权,即一种用细菌发酵碳水化合物来生产丙酮和丁基酒精的方法。1970年,

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在氨基氢专利中也作出了类似的决定。[9] 与微生物学方

法不同,微生物的专利保护却引起了不少争议。1972年,01^0^]^^7向美国

专利与商标局提出了一项专利申请,该发明对象为一种经遗传工程改造过的细

菌,该细菌能够分解原油的多种成分,它对于油溢处理极有价值。Chakrabarty

的专利申请包括36项权利要求,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生产该细菌的方法权利

要求;第二,由漂浮在水上的载体物(如稻草)和该细菌等带菌材料组成的接

种物的权利耍求;第三,该细菌本身的权利要求。专利审查员同意前两类权利

要求,但驳回了对细菌本身的权利耍求。其理由是:第一,微生物是“自然的

产物”;第二,活体不是专利法第101条中的可取得专利权的主题。

Chakrabarty后来向专利局复审委员会申诉,该委员会维持了专利审查官基于上述第二项理由根据的驳回,并指出,1930年植物专利法的立法史说明,国会

通过制定该法,将专利保护扩大至某些无性繁殖的植物,但是,专利法第101

条并没有覆盖诸如实验室创造的微生物这些活体。0^0^^^

7

不服,上诉于关税与专利上诉法院,结果获胜,该法院认为,“实际上微生物有生命这一事实无法律意义。”美国专利与商标局不服,上诉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该法院

认为,仏

&匕处

&

^

7

的权利要求不是对未知的0然现象而言,而是对非自然产

生的产品或合成物而言,即具有特殊名称、性质和实用的人类创造物。该案的

专利权人生产了一种新的与自然界里发现的任何细菌截然不同并具有潜在的重

大实用价值的新细菌。他的发现不是大自然的造化,而是他的杰作。因此,这是第101条所规定的能够取得专利权的主题。[10]正是由于该案的栽决,为微生物的专利保护铺平了道路。目前,相当一部分国家己在专利法中对微生物给予保护,如日本特许厅早在1979年就公布了向有关微生物的发明授予专利的审査标准。该标准规定,对酵母、霉菌、蘑菇菌类、细菌、放线菌、单细胞、藻类、病毒、原生物等微生物,还包括动植物的组织培养物所产生的微生物,涉及这些微生物命身的发明都可以作为专利的对象物质。日本特许厅1997年实施的《特殊领域发明的审查指南》第二章也详细规定了与微生物本身有关的发明以及与微生物使用等有关的发明。在欧洲,根据《欧洲专利公约》第53条匕项的规定,“微生物学的方法以及由微生物学方法获得的产品”可以获得专利法的保护。微生物与微生物学方法能够获得专利法的保护,反映了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创造微生物已成为可能,将这些微生物利用到生产中已成为现实,因而法律有必要对发明人的这些创造性劳动予以保护。在经过了一段司法实践后,微生物的法律保护逐渐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中确立起来。(四)基因与基因方法基因是存在于生物体细胞染色体上拥有_ 体繁殖能力的遗传单位,该单位在染色体上占有一定位置而作直线排列。现代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基因是具有特定的核苷酸顺序的核酸分子中的一个片断,

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基因所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本身的专利。由基因序列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知识是关于自然界的信息,

在性质上属十发现而非发明,因此不能获得专利。至于通过对特定的基因的克

隆方法而分离出来的基因能否取得专利的问题,理论上却存在重大争议。反对

给基因授予专利权的人认为,被分离出来的基因仍然是南然界中本来存在的东

西,分离基因的方法可以取得专利权,但基因这种自然的东西不应取得专利权。

从实践来看,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一部分发达国家已开始用专利法来保护基因。

例如,美国联邦巡回法院1988年在1虹60卞3^611—案中认为,从自然环境

中被分离出来的基因已不处于自然存在的状态,是人类干预的结果,可以授予

专利权。尽管有人提出分离出来的基因是发现而非发明,但美国专利与商标局

认为,被分离出来的基因作为合成物或制成品符合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因为该

第二,人工合成制备的0\八

DNA分子在天然状态中不会存在该被分离的形式

符合授予专利权的资格,是因为它们的纯化的状态与天然存在的化合物不同。

[11]1998年7月6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通过了《生物技术发明法律保护

的指令》(以下简称生物技术保护指令),该指令于1998年7月30日生效。根据该生物技术保护指令第5条第1款的规定,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的人的身体不能取得专利权,有关人体基本成分的发现,包括基因序列或基因序列的某一部分的发现,也不可取得专利权。因为专利法保护的对象是发明而非发现,同时,该规定也可以避免对人权的限制,维护人的基本尊严。但是,根据第 5 条第2款的规定,脱离人体的或通过技术方法而产生的某种元素,包括基因序列或基因序列的某一部分,可以构成授予专利的发明,即使该元素的结构与一个自然界的结构完全相同。这是因为,脱离人体的或通过其他方法产生的基因是通过技术程序取得的,诸如通过确认、提纯、归类、体外复制等程序而得到,这些程序不会在自然界中产生而属于人们在实践中的干预活动。[12]所以,从

理论上讲,脱离人体的基因也是技术的产物,符合授予专利权的条件,这些基因取得专利权的条件与其他技术取得专利权的条件一样,即应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2、基因方法专利。基因方法通常包括基因的提取、改变、

保存、携带、繁殖等方法,如将某基因从人身或动植物分离出来的方法,通过

不产生内外毒素的生理菌-双歧杆菌,将某基因转导入人体的“转人体内皮抑素

基因双歧杆菌的方法”,通过一种无害的感冒病毒的载体携带P53基因的方法,

等等。[13]这些方法一般都属于非生物方法或微生物方法,因此在理论上属于

可获得专利的方法。 3、基因方法所获得的产品。通过基因方法所获得的产

品,如基因食品、基因药物等等,如果符合专利法所要求的创造性、实用性和

新颖性等实质条件,可以申请专利。 4、转基因微生物。多数国家的专利法

规定,微生物可以申请专利。通过转基因方法所获得的微生物自然属于可申请

专利的对象,如通过突变、重组DNA等手段创造的微生物菌种,可以申请专利。

5、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如前所述,动植物品种通常是用生物学方法繁殖的,不属于可取得专利权的对象,但是,用转基因方法所生产的动植物品种,则类似于通过工业方法生产的产品,只要符合专利法所要求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条件,同样能够申请专利。

二、高科技发展对专利权取得条件的影响

在传统专利制度中,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是取得发明专利权的前提。而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科技的影响下,上述条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

(一)新颖性标准的变化所谓新颖性,简言之,即指申请专利的技术是现有技术中没有的。现有技术,即己公开的技术。在新技术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技术公开的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在传统制度中,只有当事人通过出版物和

实物来公开才算是公开发明。而在国际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果发明人在互联网上公开发明,究竟算不算是公开呢,其技术发明算不算进入了公有领域了呢?比较起来,在国际互联网上公开发明与传统的公开方式存在很大差别,因为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公开的时间不定。发明人在互联网上公开发明的方式是将其发明技术方案上载到互联网上,而网站上的内容随时都有被删除的可能,因此发明公开的时间长短不确定,在将来确定发明公开的时间时,有可能会遇到技术上的障碍。二是公开资料的保存比较困难。在传统制度下,出版物有一定的载体,如书本、期刊等都表现为一定的载体,发明人的发明公开有据可循。而在网络环境下,发明人通过互联网来公开这些发明时,社会公众只能从网上看到发明的技术内容,不能取得记载这些发明的载体,如果要取得载体,或者由发明人提供给公众,或者只能由公众用磁盘这些载体来记载公开的技术特征。因此,与传统的公开方式比较起来,这种公开方式的可信度常常值得怀疑。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专利制度针对网络环境下出现的这一特殊问题在立法上作出了回应》例如,1999年12月10日,日本特许厅发布了

“处理因特网上公开的作为在先技术的技术信息的审查指南”。该审查指南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其理由在于,因特网上公开的信息在内容上与在杂志或书本上公开的技术信息大致相当,考虑到其传输的快捷,它非常有用。而且, 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利用因特网来发表其技术论文,在此背景下,在因特网上公开的技术信息类似于在普通出版物上公开的信息,这在产业世界中已形成了一个准则。因此,“在因特网等网上公开了的发明不应当被授予专利权,即使所说的发明在刊物中没有被公开。”[14] 尽管互联网上技术资料的公开与传统的技术公开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这种公开方式已为越来越多的技

术人员所接受,在互联网上发表学术论文己成为一种时尚,公众对这种公开方

式也表示认可。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将技术发明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也作为一种

公开方式,其合理性不言而喻。尽管这种公开方式可能会存在举证困难,但可以通过专利制度的完善来逐步克服其弊端。

(二)创造性标准的变化所谓创造性,又称为非显而易见性,通常是指该发明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给创造性标准的判断带来了许多新问题。首先,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专利审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作为专利审查人员,他应当通晓本专业的基本知识,但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此之快,客观上对专利审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了解和学习新的科技知识。如果知识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则会影响到专利权的授予质量。其次,各国专利法在确定创造性标准时一般是以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的一般知识作为参照标准,而在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普通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技术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客观上给专利审查带来了新的难度。再次,由于高科技所涉及的领域一般为新兴领域,其所涉知十分高深复杂,客观上使人们难以判断一项技术是否具有创造性。

(三)实用性标准的发展变化实用性是发明取得专利权的第三个必要条件。所谓实用性,乃是指“在实际中制作或制造的可能性以及在实际中实施或使用的可能性。” [15]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判断高科技发明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发明是否具有实用性,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问题,需要立法上作出相应的回应。例如,人们对单纯的基因组序列的认识乃是人们的一种“发现”,因而不具有专利性。但是,分离基因的技术手段则可以在工业上反复应用,因而具有实用性特征,所以这种技术可以申请发明专利。为了解决这些较为复杂的问题,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经过多年的酝酿,公布了有关发明专利的实用性审查指南。根据该指南的规定,判断一项发明是否具有实用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1、具体的实用性。具体的实用性是指发明的主题能够具体的应用于某一个方面。例如,一个多核苷酸的权利要求中被披露的用途只是简单的如

“基因探针”或“染色体标记”,没有披露具体的0\八靶核,则这种用途不具有具体的实用性。 2、实质的实用性。实质的实用性是指一种发明必须能够真正地应用于某一方而。如果权利要求书中没有明确说明产品或方法的特定用途,则其不具有实质的实用性。例如,一种药品的权利要求中明确注明了该药品治疗的具体的疾病,则其具有实质的实用性。反之,如果该权利要求中未具体指明它所应用的疾病,则其不具有实质的实用性。3、可信的实用性。如果专利申请中的陈述不具有逻辑上的错误,则其通常具有可信的实用性。也即,该申请所述的内容不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该实用性陈述背后的逻辑有严重的缺陷;二是该实用性所依赖的事实与该陈述背后的逻辑不一致。在判断该标准时,通常由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科学规律予以分析判断。 4、公认的实用性。一项发明具有公认的实用性的条件是:第一,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该发明的特性(例如,一项产品或方法的性质或应用),会立即地理解为什么该发明是有用的;第二,该实用性是具体的、实质的和可信的。公认的实用性,意味着在专利申请的说明书所披露的材料的性质中,或是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的知识中,直接明显地包含一个可信的具体的、实质的用途。从该指南有关实用性的解释来看,判断实用性的标准相对比较具体,这将为司法实践提供便利。

(四)专利权申请程序的变化在传统专利制度下,专利申请文件都以纸张

形式出现。但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专利申请出现了电子化的趋势。目前,国际上相当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的专利局都实行了电子申请。通过电子申请方式来申请专利,主要应当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电子申请的法律效力。鉴于电子申请与传统申请方式在载体上的不同,必须对其申请的效力给予确认。从目前一些实行电子申请的国家的立法实践来看,一般都对专利法的条文给予相应的修改,即确认电子申请的效力与普通申请的效力一致。二是

电子申请的安全性问题。鉴于目前网络传输仍存在不安全性的现状,必须由专利主管机关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维护。一旦网络出现了安全问题,如何对专利申请人的损失给予适当的补救,立法上应当作出相应的解释。尽管电子申请需要完善的问题较多,但相对于传统专利申请方式而言,实行电子申请方式可以节约成本,提高速度,更好地贯彻先申请原则的落实。同时,实行电子申请方式,便于专利局对专利申请文件进行管理,为专利管理机关对专利申请的审查和专利申请人对专利申请进行修改提供便利。所以,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子申请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高科技背景下我国专利制度的革新

我国目前正处子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在此背景下,通过专利制度的完善来保护高科技发明,就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

任务。在这一时期,我们必须对专利法进行适当的修订,以促进高新技术的发

展。具体而言,我国专利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而来作出回应:

(一)适当拓展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我国子1984年3月颁布、1985年4月 1 日实施的《专利法》第25条规定,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动植物品种、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药品和用化学方法获得的物质、食品、饮料、调味品及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能取得专利权。1992年9月修订并于1993年1月实施的《专利法》删除了对“药品和用化学方法获得的物质”及“食品、饮料、调味品”不授予专利权的规定,从而大大拓宽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从国内专利申请的现状来看,有关高科技的发明数量年年递增,例如就基因专利申请而言,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专利局共受理1754件专利申请,其中,中国国内申请475件,占27.1%,国外申请1279件,占72.9%,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德国、

英国等国。[16]此外,有关微生物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较快,对微生物的专利保护力度也在逐渐加强。在植物品种保护方面,鉴于我国《专利法》不保护植物品种的事实,我国于1997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对植物新品种给予了一定的类似专利的保护。尽管我国目前已逐步对有关高科技领域的发明给予专利保护,但相对飞速发展的高新技术而言,我国在专利制度方面的某些规定已不能适应实践的需要,急需《专利法》作出相应的修订。1、加强对基因技术的保护。基因技术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一项科学技术,它的开发和应用已引起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关注。目前我国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具有先进科研条件的国家级基因研究中心,其中某些研究已步入世界前列,特别是某些基因药物已开始步入应用阶段。[17]此外,我国还加入了“人类基因组计划”,该计划即将完成,它对于了解人类自身的奥秘,治疗各种疾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我们应当加强对基因技术的法律保护。对于基因技术在法律上应当采取何种保护方式呢?我国有学者认为,DNA片段、

基因以及蛋白质在中国被看做是化学物质,因而它们可以作为化学物质而取得专利权。[18]1993年3月由中国专利局发布的《审査指南》第二部分第十章分别规定了专利申请中对0\4序列和蛋白质的记载要求。所以有人认为,在1992 年中国修改《专利法》对化学物质予以保护后,我国实际上已将DNA片段、基因和蛋白质作为化学物质而给予专利保护。[19] 笔者认为,基因技术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在国际上是大势所趋,关键是应当区分清楚究竟哪些是专利法的保护对象,区分清楚发现和发明之间的关系。参照国际上的经验,有关基因序列或基因序列某一部分的发现属于科学发现,不应取得专利。但是,利用技术方式分离出来的基因、被纯化的0似片段可以获得专利权。另外,与基因相关的一些发明,如通过基因方法获得的产品、基因方法等可以获得专利权。 2、将动植物品种适当纳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在传统专利制度中,动植物品种采

取有性繁殖方法,不能用工业方法大量复制生产,因此传统的专利制度不对其授予专利权具有其合理性。但在基因时代,动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已可通过无性繁殖来实现,从而为大规模复制同样品质的动植物品种创造了条件。此时,通过无性繁殖生产的动植物品种与工业产品的生产方法具有类似之处,从而为专利法保护提供了便利。从实际生活来看,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对动植物品种授予专利权。[20]其一,对动植物品种授予专利权,有助于保护动植物品种开发者的利益。动植物品种的开发投资较大,广大科技工作者投入的劳动很多,而仿制、复制动植物品种的成本又很低。在此情况下,如果不对动植物品种开发者的利益给予保护,将不利于调动其积极性。其二,尽管我国现有《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对植物新品种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但该条例仅是国务院所颁布的一项行政法规,其权威性不如《专利法》。如果将动植物品种的保护纳入

《专利法》,将会提高动植物品种的保护水平,也可避免多机构的审査、授权

和管理。

(二)完善高新技术专利权的授予程序针对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我国应

当适当完善高科技发明的专利授予程序,提高授权的效率,保证授权的质量。

具体而言,我们可在以下几方面作出改进: 1、明确将电子申请纳入专利申

请的一种方式。鉴于电子申请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应用的事实,我国的

《专利法》应当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采取这种新的申请方式,以便及时保护高科技发明。对此,我国于2001年6月15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3条对此留出了一定的适用余地:“专利法和本细则规定的各种手续,应当以书面形式或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形式办理。”所以,今后我国将引进电子申请方式,这对于提高专利授权的效率,及时保护高新技术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详细规范专利权的授权条件。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仍然是世界各国对高科技发明授予专利权的必要条件,但

是,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些条件的认定标准已越来越技术化,准

确地认定已变得越来越难。为此,我国专利部门应当及时对上述标准作出新的

解释,既便于当事人根据实际情况正确申请专利,也便于专利管理部门审查授

予专利。在网络环境下,我国现行《专利法》所规定的新颖性标准应当作出适

当的调整,如规定互联网上公布的发明技术也属于现有技术等。

注释:

[1]参见张晓都:“生物技术发明的可专利性及日本与中国的实践”,载郑成思

(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6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

[2]参见黄革生:“美国对植物的知识产权保护”,载《知识产权》1997年第1 期。

[3]参见乔德喜:“试论植物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载中国专利局条法部编:《集成电路与植物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专辑》,专利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4]同上。

[5]参见安德鲁*贝恩:“澳大利亚生物技术对专利制度的影响”,专利制度促

进科技与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材料,1995年3月28?30日。

[6]参见潘爱群等:“生物技术发明创造的专利保护”,载《中国专利与商标》1995年第3期。

[7]Br ian

.R eid, A Practical Guide to Patent Law, Sweet

[8]参见郑成思:《知识产权案例评析》,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200页。

[9]Brian

C. Reid,

A ractical Guide to Patent law, Sweet

[10]参见张乃根编:《美国专利法判例选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第70页》

[11]参见张晓都:“生物技术发明的可专利性及日本与中国的实践”,载郑成

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6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第1版,

第48页。

[12]T

ade atthias Spranger, E to EC Biotechnology Directive, IIC, Vol.31, No.4, 2000.

[13]参见须建楚、高建伟:“基因的专利法律问题”,载郑成思(主编):

《知识产权文丛》(第5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227页。

[14]参见张晓都:“生物技术发明的可专利性及日本与中国的实践”,载郑成

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6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第1版,

第13页》

[15]参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知识产权纵横谈》,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

版,第86页。

[16]参见刘瑞升:“为生命蓝图解码”,载《中国知识产权报》2000年7月12

日,第1版。

[17]参见《侨报》1999年5月21日。

[18]参见张清奎(主编):《化学领域发明专利申请的文件撰写与审查》,专

利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06页。

[19]参见张晓都:“生物技术发明的可专利性及日本与中国的实践”,载郑成

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6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176页。

[20]参见须建楚、高建伟:“基因的专利法律问题”,载郑成思(主编):

《知识产权文丛》(第5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224页。

漆线雕:技艺创新与产业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e10782852.html, 漆线雕:技艺创新与产业发展 作者:郭劲旺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1期 摘要:漆线雕是闽台区域重要的工艺美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和独特的传统工艺价值。漆线雕工艺形成、发展于明清时期,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具备现代生产规模。本文主要介绍漆线雕在工艺改进、产品研发、工艺融合等方面的技艺创新,从企业发展、品牌塑造、规模生产、营销手段多方面论述漆线雕的产业发展,介绍漆线雕在人才培养、展示传播、资料整理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漆线雕;技艺创新;产业发展 漆线雕是流传于我国福建闽南、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传统工艺。漆线雕以线来表现纹样,虽以线条盘结,却以浮雕形式展现。漆线雕线条盘绕成的图案层现迭出,再以五彩铺地,整个雕像华丽庄严,精妙绝伦。漆线雕技艺把中国古典美学中“充实之谓美”的传统观念具体化为“错彩锁金,雕绘满眼"的美学风格,形成五彩杂陈、热闹活泼之美。现代的漆线雕作品更是融合源远流长的传统民间工艺,诸如青铜器的厚重气质、髹漆器的典雅色泽,金银器的细巧造型,陶瓷器的繁复纹饰。这种错彩镂金、雕绘满眼的造型装饰风格典型地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成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最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艺术符号而为世界所接受。 一、漆线雕的技艺创新 在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以厦门蔡氏漆线雕为杰出代表的漆线雕技艺适应不同时代的需求,不断改进工艺,不断创新产品,广受不同时代、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喜爱。蔡氏漆线雕,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颠覆性的变革,脱胎换骨,焕然一新。通过变革,传统的精神和工艺手法并不因此而消亡,反而更加纯粹,更加强盛,这在我国成千上万的工艺美术品类中是罕见的。 1.工艺创新 在充斥机械产品的现代,不失现代气息的纯手工艺制品越显得珍贵,漆线雕也就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突破漆线雕保存时效短的问题,蔡水况冒着极大的风险放弃传统上经过处理的金漆,采用耐酸耐热耐水,能使作品历经千年不会变质但具有毒性的青干漆。 此外,蔡水况还在坯体上创新,尝试漆线雕技艺与陶瓷、脱胎漆器、雕塑以及翡翠玉石、天然奇石等天然材料的结合,将漆线雕做在其他坯體上。 2.产品创新

技术创新管理期末作业模板

技术创新管理 期末作业 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分析以及我国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 激励机制方法 学生姓名:邹浩

学号 : 0801082228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我国专利制度在激励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我国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若干激励机制,技术创新是从发明创造到科技成果实现商业化的过程。西方专利制度发展史显示了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专利制度能够实现对技术创新激励作用的关键在于它是关于产权界定的制度。专利权是私人财产权,也是人们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对这种产权进行界定将大大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因此,专利制度是一种最有效的创新机制。作者认为,在依法保护专利同时,应对这种独占权给予必要的限制,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持社会恒久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专利制度;激励.问题.方法 专利制度的产生,几乎与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同步。科学技术发展史告诉我们,近代科学始于15世纪下半叶,而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产生于1474年(威尼斯),这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良性互动的一种客观反映。 1创新的概念 所谓创新,是指“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使资源成为真正的资源”。创新不仅包含科学性、技术性的创新,亦包含社会性的创新。 与专利制度密切相关的创新主要是指技术创新。著名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创造主体通过企业组织创新、工艺创新把技术发明方案转化为新产品的过程,它是发明创造的第一次商业化。台湾学者刘尚志等认为,技术创新是经由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努力与活动所形成的以技术为基础的产品或程序,其不同于现状同时对于资源的分配更有效率。美国学者Frankel认为,创新是技术商品化的过程而言,是指一个有别于现存状况之概念,经由改进与发展其具有的功能而推广到商业用途。另外,前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1997年全国专利工作会议上,认为“技术创新指的是从消化吸收、发明创造到科技成果实现商业化、产业化的全过程。技术创新应该从激励发明创造,到面向市场全线推进。” 2 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 英国是欧洲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实行专利制度最早的国家。1624年,英国颁布了堪称现代专利法鼻祖的《垄断法》。由于专利制度的实施,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创新能力介绍模板综述

安徽砀山兴华电缆有限公司(简称公司)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化电线电缆,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讯电缆、阻燃电缆等系列产品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公司位于中外闻名的“果都”砀山经济开发区内;陇海铁路,310国道、济祁高速十字交汇贯穿全境,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公司创建与二○○三年十二月,注册资金4218万元,占地面积近44000平方米;现有生产车间13000平方米,仓库10000多平方米,拥有国际先进的进口cascade大直径高物理发泡绝缘生产线、进口高速轧纹生产线、自动冲槽生产线及Agilent公司矢量网络分析仪、德国R&S公司扫频信号源和测试接收机及自动化漏缆测试系统,职工67人。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矿业、电力、石油、化工、冶金、国防、通讯、制药等诸多领域。主导产品矿用电缆、计算机电缆、信号电缆、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硅橡胶电缆、矿用阻燃通信电缆及系列产品销往我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是宿州电力公司、安徽省电力公司、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公司、淮南矿业(集团)公司、淮北矿业集团等大型企业的网络供应单位,公司在国内17个省、29个市和41个地区建有销售网络。历年来,产品分别被授予“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安徽省名牌产品”“质量信得过产品”等荣誉称号。各类产品均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公司各项制度健全,设备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先后通

过了,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2008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煤矿产品安全标志证书和3C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近年来公司先后荣获“省民营科技企业”、“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明星企业”、“质量、服务、信誉AAA示范企业”“市创新型企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矿用电缆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AA+级信用等级”。 主导产品矿用电缆、计算机电缆、信号电缆、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矿用阻燃通信电缆、抗干扰电缆、环保型电缆、高温耐油防腐耐酸碱电缆等系列产品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即: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三)先进制造技术1、先进制造系统及数控加工技术中的具有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生产线领域。对照《高新技术公司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公司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相关规定,现将我公司认定高新技术公司自评情况介绍如下: 一、公司科技人员情况 公司现有合同员工67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30人,占到公司人员的44.7%,公司设立砀山兴华特种电线电缆技术研究所(工艺技术部、新产品开发部、质检部、实验部),研发人员12人,占公司人员的17.9%。专业涉及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力系统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网络控制技术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知识结构合理。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

企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及应对方案

陕西富捷药业有限公司知识产权 预警机制及应对方案 一、知识产权预警机制 第一条为规范我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我公司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创新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公司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和利用的能力,整合和运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及时有效的防止和减少涉及知识产权的侵权纠纷的现象发生,发挥知识产权在保护创新成果、促进公司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知识产权预警制度的任务是充分依靠和运用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使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成为促进公司创新的一个主要动力机制和保护机制,鼓励和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企业技术创新以及生产、经营全过程服务。 第三条公司的知识产权状况指标及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作为考核本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公司主要负责人应主管和统筹其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应设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公司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应明确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在本公司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中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提供工作条件,保障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应有的权利,支持他们参加知识产权及其相关业务的培训、交流等活动。 第六条知识产权预警制度的工作任务是: (一)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 (二)研究、制定本公司中的知识产权预警制度建立; (三)预防涉及知识产权的突发性事件;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公司有关的知识产权信息; (四)根据公司存在的问题,定期发布预警信息和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五)开展企业专利战略研究。引导各部门在涉及重大利益的投资、立项、研发、引进、合资、合作、营销、知识产权申请和维权等决策前,及时收集、研究与产业发展有关的信息,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企业的利益。 (六)重点产品研发前,要对该产品及相关产品进行专利信息检索查新,分析研究,充分运用预警机制,规避风险,规避重复研究,资源浪费和侵犯他人专利权。 (七)加强公司在进出口环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举办相关培训、提供防侵权检索和法律状态检索等形式,及时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第七条应依法维护其知识产权权益,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的,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必要时由知识产权办公室处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八条建立预警信息报送反馈制度。应按照“客观、准确、及时”的原则,收集、编辑和上报知识产权相关的信息报送公司主要领导。 第九条信息报送。每季度末应将本公司内有关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送公司主要领导。 第十条信息的内容和范围。报送信息内容主要是本公司开展的知识产权工作。报送信息范围主要是本行业在创造、保护、管理、实施、转让、许可知识产权方面的最新动态、工作经验、遇到的问题,以及涉及知识产权的重大纠纷、诉讼案件。 第十一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企业知识产权预警应对方案 企业知识产权纠纷,直接涉及到的是侵权者和被侵权者的利益,也暴露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存在的严重缺陷。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和谐保护机制,遏制侵权纠纷的发生,对于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推进企业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特建立以下应对方案: (一)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发展的前景是创立自己的品牌,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中小企业而言,独立研发和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技术保护方式选择:创新技术申请专利前的技术布局思路总结(DOC)

技术保护方式选择:创新技术申请专利前的技术布局思路总结 创新技术的保护方式是在进行技术布局即专利布局时首要考虑的。对于不同类型的技术内容采取不同的技术保护方式,以获取最大化的技术控制能力和竞争能力。其通常表现为专利申请前的决策过程。专利申请前的决策是指企业在申请专利之前,根据企业技术研发方向、市场战略定位、行业竞争状况等因素,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形式、申请专利的客体类型、申请专利的时机、地域以及数量的分布等方面进行的决策。专利申请前的决策对于企业专利管理而言非常关键,亦是专利布局策略的起点。一方面,企业选择最佳的保护途径充分利用创新成果为企业参与竞争服务;另一方面,企业要确保其自身资源投入到合理的领域并得到预期的回报。 通过专利申请前的决策和准备,企业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目的: ◇确保属于商业秘密范畴的技术方案不被公开,保持企业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优化保护方式构成,灵活运用防御性公开、避免企业陷入被动局面; ◇专利申请前提前进行专利检索分析,及时发现和排查专利风险,为潜在的纠纷做好准备;◇申请专利时多维度挖掘,形成专利组合,促进企业在市场中形成有利竞争地位; ◇对费用提前做好预算,确保重点项目的资源投入,实现收益最大化。

下面就技术保护策略及专利申请策略要点进行详细说明: (一)专利申请前决策的内容及操作要点 专利申请前决策的目的是集中有限资源对创新成果讲行最有效的保护,其宗旨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获得利润。对于不同的创新成果,处理的方式不尽相同。 首先,考虑创新成果的最佳保护形式,确定是否申请专利。其次,在确定专利保护的方式后,从企业的布局和需求出发,对具体的申请类型、申请时机、地域以及相应的专利申请数量进行设计和部署,以实现对创新成果的最大保护,建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1.创新成果的保护形式 在针对技术方案提出专利申请之前,首先要考虑的内容就是否应该提出专利申请。虽然专利权的保护对专利权人非常有利,但一项发明创造是否采用专利的形式予以保护,需要综合考量专利制度本身的特征和技术方案本身的特点,否则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 (1)不同的保护形式及特点。 企业的创新成果通过技术来展现,对技术的直接保护方式一般包括专利保护和商业秘密,而防御性公开是利用专利制度的特点,以主动提前公开技术信息的方式避免他人对该技术进行专利申请以获得独占权。

《新时代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与严格保护》题库

《新时代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与严格保护》题库 (一) 单选题,每题5 分,共5 题。 1. 专利质量主要是指专利的法律质量、技术质量和经济质量,其中(法律质量)是决定性质量。 2. 高档商品或奢侈品的价格主要由知识产权的高额附加值决定,知识产权就是它所用的商标和品牌。这体现了专利具有(经济价值)。 3. 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数量和质量共同构成企业的知识产权优势,其中,(专利数量)是构成企业知识产权优势的基础。 4. 专利具有时间性,其中,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保护(10年),过了保护期,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 5.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道,全球每年发明成果的(90%-95%)都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查到。 (二) 多选题,每题5 分,共5 题。 1. 根据本课程,专利的权利特点是指专利具有()。 (A)独占性(B)地域性(C)时间性(D)可转让性 2. 对一个概念下定义至少要遵循()个准则 (A)简练(B)完备(C)准确(D)易懂 3. 企业到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申请专利的时候,审查员会依法审查,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主要审查()。 (B)新颖性(C)创造性(D)实用性 4. 本课程提到,知识产权有多种价值,最主要的价值是它的()。 (A)制度价值(B)经济价值(C)文化价值(D)市场价值 5. 高价值专利的“高价值”是一个相对概念,价值高低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下列各项中,属于因事而异的是()。 (A)专利主体为了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充分发挥专利的制度价值功能(C)专利主体想和竞争对手开展市场竞争,更多关注专利的市场价值(D)专利主体想建设企业文化,更多关注专利的文化价值 (三) 判断题,每题5 分,共10 题。 (是)1. 知识产权有多种价值,最主要的价值是它的制度价值、经济价值、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 (是)2. 高档商品或奢侈品的价格主要由知识产权的高额附加值决定,知识产权就是它所用的商标和品牌。 (是)3. 本课程提到,高价值专利是指有用性强的专利。对于国家来讲,高价值专利可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赢得国际经济竞争。 (否)4. 很多企业往往只认识到知识产权具有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同时知道知识产权还有制度价值和文化价值,知识产权的制度价值是最重要的。 (是)5. 高价值专利可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赢得国际经济竞争。 (否)6. 本课程提到,专利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财产,随着使用会产生损耗,因而会在使用中不断贬值。 (否)7. 高价值专利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专利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成果并不是,因为法律赋予专利“独占性”。 (是)8. 专利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成果并不是,因为法律赋予专利“独占性”。 (否)9. 根据中国专利奖评奖标准,凡是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利一定是高价值专利,同时,高价值专利也一定是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利。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分

(七)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企业创新能力主要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 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各 级指标均按整数打分,满分为100 分,综合得分达到70 分以上(不含70 分)为符合认定要求。四项指标分值结构详 见下表: 序号指标分值 1知识产权≤30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 3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20 4企业成长性≤20 1.知识产权(≤ 30 分) 由技术专家对企业申报的知识产权是否符合《认定办 法》和《工作指引》要求,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 序号知识产权相关评价指标分值 1技术的先进程度≤8 2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8 3知识产权数量≤8

4 知识产权获得方式≤6 (作为参考条件,最多加 2 分) 5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2技术规范的情况 ( 1)技术的先进程度 A. 高(7-8分) B. 较高( 5-6 分) C. 一般( 3-4 分) D. 较低( 1-2 分) E. 无(0分) ( 2)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 A. 强(7-8分) B. 较强( 5-6 分) C. 一般( 3-4 分) D. 较弱( 1-2 分) E. 无(0分) (3)知识产权数量 A.1 项及以上(Ⅰ类)(7-8 分) B.5 项及以上(Ⅱ类)( 5-6 分) C.3~ 4 项(Ⅱ类)(3-4分) D. 1 ~ 2 项(Ⅱ类)(1-2分)

E. 0 项( 0 分) ( 4)知识产权获得方式 A. 有自主研发( 1-6 分) B. 仅有受让、受赠和并购等(1-3 分) (5)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技 术规范的情况(此项为加分项,加分后“知识产权”总分不超 过 30 分。相关标准、方法和规范须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认 可。 ) A.是( 1-2 分) B.否( 0 分)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30 分) 依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 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专利、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 平而对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 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形式包括:自行投资实施转化;向他人转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方案

公司知识产权保护方案 对于一个研发技术的企业而言,要想在市场中谋生存,只有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知识产权形成有效地保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建议公司做如下工作: 一、对公司的知识产权进行整体规划和有效管理 公司的业务活动可能涉及到不同形式的知识产权,如专利权、商标权、着作权(特别是计算机软件的版权)、商业秘密、域名等。因此建议公司对所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规划和管理: 1、公司可指派专人负责知识产权的管理,列出明细,建立档案。 2、对知识产权按其实际可创造价值、对公司发展的重要程度、维护成本等进行分级。 3、建立知识产权数据平台,如中外专利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外标准数据库等,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数据信息,避免重复研究造成对公司资本的浪费,也可避免造成对其他知识产权人的侵权。 4、综合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公司利益。知识产权覆盖面很广,在签订合同或遇到纠纷时,有的情况下主张一项权利往往难以有效保护公司的权益,这时需将几种权利综合起来行使,往往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 二、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1、公司在分析成本与预期收益的基础上,对于可能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的知识产权,如商标权、专利权、着作权、域名等,应第一时间进行申请,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司利益。在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的权属、使用范围、期限、后续研发成果的分配等做详细规定,签署相关法律文件。 2、在保护知识产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3)商业秘密的保护: A、确定商业秘密 首先通过分析企业成本与预期收益来确定商业秘密的类型,然后确定哪些商业秘密纳入保护范围,并以何种力度进行保护。 B、采取系统有效的措施 对于已经确定进行保护的商业秘密,建议分成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护: a、?将需要保护的商业秘密分成几个部分,分别由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使企业中全面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员数降至最低。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技术创新是乃至国家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是保护智力成果的重要法律制度,两者在知识的呼唤下进一步起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成为法律界和共同的呼声。本文着重论述两者的,最后谈如何增加知识产权意识,在技术创新中提高实力。 1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 的技术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智力创造的活动,这种创造的过程和成果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比如,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出来的新产品等都可以通过工业产权中的专利制度予以保护;技术创新中设计的软件文档和设计图纸等可以通过著作权法予以保护;如果创新的成果投入市场时辅以商标战略,就涉及到商标的保护了……因此,的技术创新活动可能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多个方面,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整体保护。此外,知识产仅制度与的技术创新还具有相互促进的密切,以下将详细论述。 从历史发展来看,知识产权制度在技术创新中完善和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的产生,几乎是与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同步。近代科学始于15世纪下半叶,而世界上第一个知识产权的法律―――第一部专利法产生于1474年的威尼斯,这并非偶然的巧合,而是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互相呼应的一种客观反映。 保护领域随着技术创新的发展而延伸 知识产权保护首先从专利法开始。到1623年,英国为了发展新工业,颁布了《垄断法》(被称为现代专利制度的“鼻祖”),1803年法国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带有商标法性质的《关于工厂、制造场和作坊的法律),1857年法国又制定了关于使用原则和不审查原则为内容的制造标记和商标的法律。从15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是近代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时期,也是技术创新最活跃时期。正是在这个时候,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从专利、著作权到商标,逐步拓展,其基本法律体系也逐步形成。 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将不同形式的知识产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的要求日益迫切,以高新技术为例,组成高新技术核心的计算机、生物工程与新材料技术之间是相互、相互渗透的,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交叉边缘科学。在法律上与之最密切的知识产权中各个专门法也不应再孤立地加以对待或人为地划分种种界限,例如计算机软件需要著作权法、专利法、商业秘密法,乃至商标法的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施意见》,推动我市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由周同余、谢建民副主席带队,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并联合九三学社,对我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情况进行了调研。委员们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实地考察、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困难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国家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并组织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出台《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等文件,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创新驱动战略,坚持走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在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一)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成绩明显。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引导企业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特别是把引进消

化吸收再创新作为推进自主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显著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XX年,投入研发资金达4亿元,承担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78项,开发新产品900个,其中9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9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129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其中填补国内空白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61%;专利申请量719件,专利授权量284件,其中发明专利占26%。今年上半年,新批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0项,开发新产品580个,其中19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61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专利申请量401件,专利授权量160件。 (二)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亮点纷呈。我市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注重整合各种创新要素,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恒瑞医药先后在连云港、上海、美国成立三个新药研发中心,积极开展药物研发的原始创新,位列全国“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十强”企业第2位。康缘药业矢志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XX年以33件发明专利,在全国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中位居第8位。鹰游纺机与国内知名专家合作,突破国外产品垄断和技术封锁,在碳纤维的原丝生产线顺利投产后,进而实现原丝碳化攻关成功,成为我市集成创新的典型代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依靠自主创新,把握主动、抢占先机、跨越前进,有力地推进了全市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

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报告

“512”团队 知识产权申办及保护措施报告

目录 一、知识产权概述 (1) 1.1 什么是知识产权 (1) 1.2 知识产权重要性 (2) 1.3 知识产权分类 (3) 专利 (3) 版权(著作权) (5) 商标 (6) 商业秘密 (6) 域名 (7) 技术诀窍 (8) 二、商号概述 (9) 2.1 商号与商标的区别 (9) 三、知识产权获取方式 (11) 3.1 专利的获取 (11) 专利分类 (11) 授予原则 (12) 申请步骤 (12) 办理程序 (15) 申请时间 (15) 3.2 版权的获取 (16) 需提交的材料 (16) 办理费用 (17) 3.3 商标的获取 (17) 商标分类 (18) 需提交的材料 (18) 商标禁用条款 (18) 办理程序 (21)

申请时间 (22) 办理费用 (22) 3.4 域名的获取 (22) 四、商号的获取方式—工商注册 (23) 办理流程 (23) 五、知识产权的有效期及延续 (25) 六、知识产权基本保护策略 (27)

一、知识产权概述 1.1 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一种术语,描述用于保护个人或公司的创意、创新、标语或其他智力劳动产物1的法律权益。知识产权包括不同类型的法律权益,其中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和过程性知识。虽然知识产权的概念起初看起来比较复杂,但顾名思义,知识“产权”简单来说是一种形式的财产(无形资产2)。比较常见和熟悉的财产形式包括不动产,如土地和房屋,和个人财产,如汽车和电脑。许多与不动产和个人财产相关的特点同样地也适用于知识产权上。例如,跟汽车或土地一样,知识产权可以被购买,出售,出租,赠送或交换别的东西。此外,就如一个地主可以禁止其他人擅自闯入他的土地,或者汽车拥有人可以禁止其他人驾驶他的汽车一样,知识产权拥有者可以禁止他人制造,使用,复制,进口,和出售由其知识概念所体现出的技术、信息、产品,和任何形式的表现。 然而,不同之处在于,知识产权属于由我们的思想或智力所创作1本文中将“创意、创新、标语或其他智力劳动产物”统称为“产物” 2本文中“无形资产”泛指财会统计中的知识产权资产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种有效方法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种有效方法 摘要:现代社会是改革创新的社会,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就是从学科创新方面选拔人才。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辟途径和形式,鼓励学生创造发明,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后备人才。 关键词:创新途径形式 纵观世界风云变幻,有的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也有的企业却由强变弱、由大变小,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创新。现代社会是改革创新的社会,没有创新精神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淘汰。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就是从学科创新方面选拔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学校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 学校专门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领导一手抓,以保障各项措施顺利实施。计算机掌握较好的老师负责各个兴趣小组,每周举行一次活动,让学生不拘泥于教科书的限制,引领他们大胆畅想,形成了一批科技创新骨干教师队伍。 二、学校提供了足够的物质保障

学校建立了配套设施齐全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器材室,使学生能及时对所学知识动手操作,做到对知识灵活运用,从而对实验进行创新。我校有5名学生获得省实验创新奖。我们建成了两个多媒体网络教室、一个远程教育室和一个电子备课室等信息化功能室,班班配备了多媒体,为学校的科技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的创作,并且在网上参加各种比赛,在这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三、建立科技展览室和参观科技巡展活动 我们把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放到展览室中,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由科技辅导老师对每项展品进行详细的讲解,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每年都组织学生参观上级部门举办的科技巡展活动,学生实际操作各种展品。通过亲身体验、共同探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创新的实际意义,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加强科技创新教师的培养 学校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组织各项科技创新活动,每年都去外地参加培训,学习电脑动画、绘画、信息学奥赛、机器人等方面的技巧,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开拓了创新思路,及时、不断地学习和传播新的科技教育信息。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比赛获得省级名次的,给予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和一定的奖金,保障科技教师

沈阳科技创新产业园规划

沈阳科技创新产业园规 划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一、建设沈阳科技创新产业园的目的和意义 1、建设科技创新城市的发展需要。目前沈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沈阳建设国家创新性城市的发展目标,创新性城市首先在于技术创新,而目前先进制造在内的技术创新无一不是在IT技术的支撑下得到发展的。正因如此,IT技术和产业以其极强的行业渗透性和技术扩展性,而被深圳等国内科技创新发达城市列为首选的主导产业。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以IT和先进制造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出现两大趋势,一是从发达国家向次发达国家转移,二是从国内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转移。沈阳IT 先进制造产业主要集中在浑南,由于浑南发展空间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因此,抓住国际国内IT和先进制造产业转移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利用沈北高校集中和空间资源优势,为沈阳的IT和先进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使沈阳IT和先进制造产业形成南北呼应发展的新局面,推动“十一五”期间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3、蒲河新城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IT和先进制造产业,对构建具有蒲河新城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蒲河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体系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空间产出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二是改善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三是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化水平。四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通过3-5年建设,将沈阳科技创新产业园建设和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最具吸引力的科技创新园区、国际化水平的IT产业园区、IT企业和人才孵化园区和全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产业园区。引进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国际知名IT和先进制造企业30-50家;国内知名IT 和先进制造企业150-200家;引进、扶持和培育中小科技企业300-500家;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以上,力争到2010年,园区实现产值达到300-500亿元。

专利保护的国际趋势及对策(上)

专利保护的国际趋势及对策(上) 一、时代发展与专利保护的国际化 专利是传统知识产权的三大支柱之一,因此,专利的国际保护是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同时,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之所以“首先着眼于专利-(也)是因为专利对许多技术和商业领域影响巨大,还因为获得和实施专利权的费用总的来说高于其他形式的知识产权。” 从目前来看,所谓专利的国际保护的新趋势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专利保护的国际化的新趋势和世界各国专利的保护的最新动向。 在专利保护的国际化这一领域,主要由于贸易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丁?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强有力的专利制度,从而降低专利费用,减少程序,最终有利于发明人和专利权人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便捷地获得被有效保护的专利和实施专利技术。这里讲的统一,不仅指专利申请、授权的程序一致,还包括实质上的统一的“世界专利”,即突破国家主权的藩篱,在世界范围内统一授权、统一有效的专利,从而也是在世界范围内以统一的力度保护的专利。但是,从目前来看,一方面由丁?民族国家的主权还是实现这一理想不可逾越的障碍,另一方面因为各个国家经济、政治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的对专利制度需求的水平也不同,能提供的保护水平也不同,这又造成了打造“世界专利”制度的客观困难。因此,目前的专利国际保护的基石仍然是《巴黎公约》所确定的“国民待遇”原则,专利的国际保护还仅仅停留在程序上逐步达到统一的进程中,离“世界专利”的目标还十分遥远。但是,随着《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和《专利合作条约》(PCT) 的生效,上述进程有加快的趋势。而随着《欧亚专利公约》(EAPC)的生效以及欧洲专利局(EPO)、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日本特许厅(JPO) 1997 年京都三方会议建立全球性专利审批制度共识的达成,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专利”制度的努力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专利制度本身在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世界各 国都在对专利制度进行着不断的完善和探索。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逐渐反映到专利制度的建设上来,专利保护的客体呈扩大 之势。由于管理科学日臻重耍,甚至管理方法都存在被纳入专利法律保护的可 能性。专利制度设计本身包括申请、授权等制度也都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 二、PCT和TRIPS对专利国际保护的影响 1883年签署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巴黎公约》)是各种工业产权公约中“最早、成员国也最广泛的一个综合性公约”。《巴黎公约》“保证了一个成员国的国民在申请和取得专利、注册商标等工业产权方面,在其他成员国内享有某些统一的、最低限度的权利”。其核心是以互惠为前提的“国民待遇”原则。但事实上,所谓“国民待遇”原则并“不产生任何具有跨国效力 的工业产权”,成员各国在提供“国民待遇”时,以各国自己的国内法为依据。

技术创新方法TRIZ与专利规避

技术创新方法triz与专利规避 信息产业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发展受知识产权的影响远远高于其他的传统产业,特别是在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标准的制定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的影响尤其重大。我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一些关键领域存在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还主要依靠进口等等。因此,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的整体性突破,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关键问题。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要加快提升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效率,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体系是强有力的支撑。韩国三星电子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典型代表,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从一个技术上的跟随者成为领跑者, triz 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功不可没。三星电子自从1998年引进技术创新方法triz,通过应用triz,产生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并为保障核心专利、降低成本和解决工程问题等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专利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2年实施了23个基于triz 的亚哈项目,节约成本2400万亿美元,至2005年,三星电子以1641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超过micron technology和intel。同时,在三星电子通过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高技术和尖端设计为核心的追求高利润品牌生产营销模式,实现和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 技术创新方法triz,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前苏联科学家根里奇·阿奇舒勒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对2500万份发明专利进行研究、整理、归纳、提炼和重组,总结出的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类技术问题常用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流程与triz方法体系。它包含着40个发明原理、最终理想解、矛盾敌国、进化法则、物场分析、知识效应库、功能分析、创新原理等一整套工具。 三星电子应用创新方法提高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高度重视应用知识产权来提高其技术壁垒,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专利分析与专利规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专利规避主要是指针对竞争对手的专利壁垒,找出其在在保护地域、保护内容等方面的漏洞,利用这些漏洞,实现在不侵犯专利权的前提下,借用该专利技术。专利规避的优点主要有:一是使产品更具竞争力,强化原有产品的优点,改良缺点;二是可能产生一项或多项新的技术专利,逐步构建自己企业专利壁垒;三是可能避免被判恶意侵权之虞。应用triz进行专利规避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手段。通过功能分析,物场分析与标准解,矛盾分析,功能导向搜索以及技术进化法则来进行分析和实现。 1、通过裁剪法对竞争专利规避:是指通过消除专利独立权利要求的一个或以上组件,将其功能转移至系统或超系统其它组件完成,从而绕过竞争对手专利保护。 2、物场分析与标准解: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如果发现需规避专利所构成的技术系统存在作用不足、产生有害作用的情况下,可以抽取出该问题部分系统的物场模型,利用标准解系统的解题思路将其消除,转化为详细设计的概念方案,也可形成新的专利。 3、矛盾分析:分析需规避专利,对比专利中的问题描述与解决方案,若专利技术是解决了一个矛盾问题,可以用矛盾矩阵表和创新原理再次解决该矛盾问题,规避专利,将得到的解决方案申请了专利。 4、功能导向搜索(function oriented search,缩写fos)是一种基于对目前世界上跨领域已有成熟技术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用于解决问题的工具,具有很强的开放创新性。 5、技术进化法则:若需规避专利采用了技术系统进化路线中的某个方案,则可继续沿进化路线找方案,若需规避专利采用了进化路线的所有方案,则尝试用其他进化路线找方案。 笔者在从事防监控系统设计过程中应用triz来进行专利规避的实践。该项目的任务是设计一套安防监控系统,系统具有对异常信息(如异常气味、温度、湿度、烟雾、异常闯入等)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我县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不强。企业专利申请多数是实用型或外观型的,发明专利不多,特别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少。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总体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产业核心技术不强,没有形成上规模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业。尤其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研发能力更是非常薄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全县研发经费投入达到销售额5%以上的企业只有少数几家,大多数中小企业,受困于资金、县场、效益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研发投入难有保障,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政府引导性投入效应难以对各个层次上的企业发挥作用。 (三)技术创新人才匮乏。中高级技术人员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民营中小企业中分布少,特别是面多量广的中小企业中科技人才更少,高新技术人才匮乏,更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国内技术领军人物更是少之又少。 (四)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服务功能不足,政府部门和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尚未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投入引导、沟通协调、信息传播,以及咨询、招标、风险投资、融资担保等综合服务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五)扶持政策尚需进一步落实。为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我县已经制定了一定的扶持政策,但有些政策落实有难度。如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政策,虽财政、科技部门已作了广泛的宣传,但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执行比较困难,在部分企业不易落实。 二、对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科技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县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增强县场竞争力的客观选择,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我县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仍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实施进度,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进一步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切实引导企业树立强烈的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决策、投资、开发、成果转化和受益的主体。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主要形式的研发机构建设,使其成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进与转化科技成果的主体力量。引导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在自主创新上有所突破,在一些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促进“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科技创新热情,发挥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组织作用。大力引进创新人才,支持企业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程度作为重要的分配标准,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科技创新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国家科技中心

2012年新疆创新工程师(TRIZ理论) 培训班结业总结 2012年11月6日至11月21日,2012年新疆创新工程师(TRIZ 理论)培训班圆满结束,在十五天的时间里,学员们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创新方法的实际应用,不同程度的掌握了创新方法(TRIZ理论)的重点内容,领悟到TRIZ理论在企业研发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实效性,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培训班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班基本情况 1.总体情况 本期创新工程师(TRIZ理论)培训班为期15天,来自我区创新型企业、科研院所研发部门的总工、技术骨干,共计31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其中企业27人、科研院所2人、其他单位2人。通过集中培训,学员们完成了规定的培训内容,共解决了技术难题30个,产生出516个难题解决方法,专利意向84项。 2. 课程安排情况 本期培训班在课程安排上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着重培养学员运用创新方法(TRIZ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授课内容包括:TRIZ理论概述、克服思维惯性的方法,功能分析方法、因果与资源分析方法、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概念、如何以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来描述工程问题、创新原理、矛盾矩阵、分离法则、矛盾的转化以及应用、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物场分析方法、专利申请及规避等。课程中结合大量实例来介绍创新的概念和方法,同时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Pro/I对自身的技术难题进行实际演

练,在实战中不断体会与理解如何实现有效创新。经过15天180课时的学习,学员们基本达到运用TRIZ工具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培训形式 培训班采取全封闭式教学模式,使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有奖提问的授课方式,同时结合分组讨论、课后练习、晚自习辅导等形式,教学效果显著。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携带本单位、本企业在技术研发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参加培训,在学习过程中,将技术难题与TRIZ理论、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软件结合起来,随着学习进度的推进,技术难题得到逐步的分解和深入的分析,得出备选解决方案,再根据实际情况,筛选出最佳解决方案。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员们学习和应用TRIZ理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热情。 二、培训班特点 1. 准备工作充分,是培训成功的关键 本次培训班旨在为新疆企业、科研院所培养创新工程师,使其熟练掌握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的科学思维、创新方法和发明工具,形成创新型思维模式,掌握创新技能,迅速解决研发中的问题和矛盾,以此提高新疆企业、科研院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效率。为达到上述目标,在培训筹备初期,在课程设置上,科技厅与培训中心、亿维讯公司三方面,就如何提高新疆企事业单位运用技术创新方法,学习TRIZ理论,进行多次沟通,在培训课程设计、技术难题征集、培训时间、培训步骤、培训教材、师资配备等进行了细致的交流分析与安排布置,形成了适合新疆实际的培训实施方案。同时,培训中心面向各企业、科研院所发放了培训通知,并对报名的学员进行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