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成人腹股沟疝指南

2014成人腹股沟疝指南

2014成人腹股沟疝指南
2014成人腹股沟疝指南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腹股沟疝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者,为腹股沟斜疝;经直疝三角突出者为腹股沟直疝;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得疝为股疝。 2、体征:斜疝外形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带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仍可突出;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通常并不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采用,疝囊造影,阳性率约95%。 三、鉴别诊断要点: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因此在肠梗阻得病因学诊断上应考虑到腹外疝得可能。此外还应与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腹股沟区肿大得淋巴结、脂肪瘤、脓肿等鉴别。 【治疗】 1、6个月内得小儿疝能自愈,需临床观察。其余得腹股沟疝均需要手术治疗。不主张用疝带治疗,但无手术条件时可短期应用。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糖尿病等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治疗。嵌顿性疝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婴幼儿或老年体弱或伴有较严重疾病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病人取头低脚高位,注射哌替啶,托起阴囊,左手轻轻按摩浅环与深环,右手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向腹腔复位。 2、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术前准备同一般腹部外科手术,绞窄性疝手术前准备同机械性肠梗阻。手术前30分钟备皮,静脉注射预防性抗生素一次,术后不再适用抗生素。术后平卧6小时,托起阴囊,必要时用约1斤重沙袋压伤口。传统得疝修补术后,应卧床1周,术后7天拆线,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无张力疝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3、治疗方案 (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小儿疝;腹壁无明显缺损得青年人疝。 (2)传统得疝修补术,包括; ①Bassini法,切开腹横筋膜,疝囊高位结扎后,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

腹股沟斜疝的健康教育

腹股沟斜疝的健康教育 一.定义: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在穿出腹股沟管(外环),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 二.临床表现 1.易复性斜疝: 腹股沟区有肿块和偶有胀痛,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 2.难复性斜疝: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同时伴胀痛。 3.嵌顿性斜疝:多发于强体力劳动或用力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疝块突然增大,伴明显疼痛,不能回纳。 4.绞窄性斜疝:临床多较严重,但在肠袢坏死穿孔时,疼痛可因疝内压力骤降而暂时有所缓解。 三.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巨大疝者,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离床活动时要用疝带压迫疝内环口,避免腹腔内容物突出,防止疝嵌顿。 2.术后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曲,降低腹内压力和切口张力,次日改为半卧位。 3.采用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可以早期下床活动,但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嵌顿性疝患者要适当延迟下床活动时间。 4.慎起居,防风寒,以防受凉而引起咳嗽,导致腹内压增高。 (二)饮食指导 1.术后6h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次日可进食易消化富含纤维素

的饮食。 2.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预防便秘导致腹内压增高。(三)情志调理 1.畅情志,防内伤,避免过焦过躁脾气。 2.对一些复发性疝而焦虑的患者,稳定情绪,讲解疾病的转归,树立信心。 (四)出院指导 1.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举重物。 2.注意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 3.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如肺部疾病和前列腺肥大等。 4.若疝复发,应及早就诊。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腹股沟疝病人的健康指导

腹股沟疝病人的健康指 导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腹股沟疝病人的健康指导【概念】 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发病以男性居多,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 【疾病相关知识】 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治疗该疾病的最有效方法是手术修补。 腹壁强度降低由先天性和后天性原因所致。先天性原因,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以及腹白线发育不全。后天性原因,包括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和年老或肥胖所致肌萎缩等。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举重、婴儿经常啼哭等是引起腹内压和增高的常见原因。 【术前准备】 患者的手术时间是 备皮,充分清洁术野皮肤及剃去毛发,预防切口感染,范围包括整个腹部和腹股沟区。 消除致腹内压升高的因素除紧急手术者外,凡术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腹内压升高因素者,均应做相应处理,待症状控制后再择期手术。否则易致疝修补手术失败、术后疝复发。吸烟者应在术前两周戒

烟;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休息疝块较大者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使用疝带压住疝环口,避免腹腔内容物脱出而造成疝嵌顿。 观察腹部情况若出现明显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应高度警惕嵌顿疝发生的可能,须立即报告医生。 灌肠与排尿术前晚灌肠,清除肠内积粪,防止术后腹胀及排尿困难。病人入手术室前排空小便,以防术中误伤膀胱,必要时留置尿管。【术后指导】 体位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切口西愈合和减轻伤口疼痛。次日可改为半卧位。丁字带托起阴囊,避免阴囊内积血、积液和促进淋巴回流。伤口处用盐袋压迫24小时。 饮食一般病人于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如米汤、面汤等,次日可进半流质,如拌汤、挂面汤等。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肠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流质饮食,以后逐步过渡为半流质、普食。(1)?蛋白质对术后恢复起到重要的作用,缺乏使切口愈合延迟,所以,每日有足够的蛋白质(240g),能促进机体早日康复。如瘦肉,鱼类,鸡,蛋,牛乳等。(2)适量的脂肪可以改善事物的口味,事物中应含有一定的脂肪有利健康。(3)维生素与创伤及手术后愈合和

2020年青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年青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我国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治主要遵循《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版)》(以下简称《指南》)[1]。与成人腹股沟疝不同,青年腹股沟疝病人(以下简称“青年病人”)有其特殊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青年病人的年龄定义存在混淆,尚无公认的适用于青年病人的年龄标准。(2)青年病人的年龄跨度和个体差异较大,同一手术治疗方案无法兼顾不同年龄段青年病人存在的临床问题。(3)青年病人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点,青少年期的青年病人在发病机制上与儿童疝相似,不能简单地按照儿童疝或成人疝的治疗方式处理[2-3]。(4)青年病人的活动度大、活动性强,术后预期生存期长,须充分考虑治疗方式可能带来的远期效应,如是否需要使用植入物等问题。因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在遵循《指南》的前提下,详细讨论了青年腹股沟疝临床诊治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并结合专家经验制定本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1 青年的定义及年龄分层 不同国家、不同部门对青年年龄范围的定义存在差异,而不同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发生腹股沟疝后表现出的临床特点各不相同。 由于我国年龄≤14周岁的病人一般在小儿外科就诊,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建议将15周岁作为青年病人的年龄起点。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中年的定义限定为45~59周岁,由于WHO的年龄分层标

准应用较广泛且基本符合腹股沟疝临床特点,故建议将青年病人的年龄终点定义为44周岁[4]。 不同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发病的解剖基础不同,修补策略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各不相同。因此,将青年病人进行年龄分层具有重要意义。15~18周岁青年病人腹股沟管由小儿型向成人型发生转变,而且我国未满18周岁被定义为未成年人,故建议将15~18周岁划分为青年病人的第1个年龄阶段,称为“青少年期青年”。由于肌纤维的发育在24岁左右达到高峰,>18~24周岁的青年病人肌纤维的发育仍处于完善增长期[5-6]。因此,将>18~24周岁划分为青年病人的第2个年龄阶段,称为“青年期青年”。>24~44周岁青年病人则被划分为第3个年龄阶段,称为“成人期青年”,这一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各系统的发育与成人相同,诊治遵循《指南》。本共识主要讨论青少年期和青年期男性病人以及所有年龄段的青年女性病人。 推荐意见1:青年病人年龄范围界定为15~44周岁。 推荐意见2:建议将青年病人年龄分层设定为青少年期(15~18周岁)、青年期(>18~24周岁)、成人期(>24~44周岁)。其中成人期青年男性病人诊治参照《指南》推荐意见执行。 2 诊断和术前检查 青年病人有其特殊之处,本共识在《指南》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青年病人术前检查与生殖功能评价方面进行论述。

中国疝和腹壁外科诊疗的指南

中国疝和腹壁外科诊疗指南(2012 年版) 发表者:丁印鲁(访问人次:29)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前言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分别于2001 年和2003 年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和修订了《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推)动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材料学的发展以及循证医学的深入,疝和腹壁外科的临床证据也在不断的积累,目前诊治原则及方法趋于达成共识。为此,学组在2011 年就以上的“方案”进行反复的专题讨论,今年5 月完成全面修订,并更名为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现公布如下: 1、定义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有向体表突出的疝囊结构存在,腹腔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依据解剖学“耻骨肌孔”的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 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病因和病理生理 2.1 病因 2.1.1 鞘状突未闭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 2.1.2 腹腔压力腹压和瞬间的腹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 2.1.3 腹壁薄弱各种引起组织胶原代及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的组织胶原成分 改变和腹壁肌肉萎缩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2.1.4 其它遗传因素,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疝发生有关。 2.2 病理生理 当腹腔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容物,形成嵌顿疝。若为肠道时,可造成肠道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道出现水肿、渗出和血运障碍,尚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容物坏死,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 甚至危及生命。 3、分类与分型 疝的分类与分型目的在于准确的描述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和比较及评价各种治疗的效 果。 3.1 分类 3.1.1 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复合 疝等,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分类。 1)斜疝斜疝:自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2)直疝直疝:自直疝三角突起的疝。 3)股疝股疝:经股环进入股管的疝。 4)复合疝复合疝: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疝。 5)股血管周围疝股血管周围疝:进入股血管前侧或外侧的疝,临床上较为罕见。

健康教育_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健康指导: 一、术前宣教 1、提供病人预防腹内压增高的知识,注意有无存在使腹压升高的因素,如咳嗽、便秘、排尿困难或腹水,应报告医护人员,预先处理。指导患者注意观察腹部情况,如出现明显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应高度警惕嵌顿疝发生。 2、术前两周戒烟,注意保暖,预防剧烈咳嗽及受凉感冒;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要用疝带压迫疝内环口避免腹腔内容物脱出,防止疝嵌顿。 3、稳定病人情绪,向病人讲解手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缓解病人焦虑 4、术前十二小时禁食,四小时禁水。术前晚灌肠,清除肠内积粪,防止术后腹胀及排便困难。指导病人床上排尿排便,以适应术后体位改变,防止术后尿潴留及排便困难。 5、术前两小时备皮,送病人进手术室时嘱其排尽尿液,以防术中误伤膀胱。取下金属物品,沐浴更衣。 二、术后宣教 1、体位与活动指导:术后六小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术后平卧三日,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委屈,减少腹壁张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伤口疼痛,后改为半卧位。告知患者术后切口放置沙袋压迫

12-24小时以防止伤口出血发生继发感染嘱其勿随便移动沙袋位置。术后3-5天可考虑离床活动。 2、注意观察:体温和脉搏的变化及切口有无红、肿、疼痛、一旦发现切口感染,应尽早处理。 3、切口护理: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清洁,避免大小便污染;若发现敷料污染或脱落,应及时更换。 4、饮食指导:术后6-12小时可进流食或半流食,次日可进易消化,富含粗纤维的饮食。因术后卧床时间较长,肠蠕动慢,水分被吸收易发生便秘,而造成腹压过高,易引起复发。因此,应注意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 5、告知预防腹内压增高因素: (1)、防止剧烈咳嗽:术后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而引起的剧烈咳嗽。指导病人在咳嗽时用手掌按压、保护切口,以免缝线撕脱造成手术失败。 (2)、保持排便通畅: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若便秘给予通便药物嘱病人勿用力排便。 (3)、积极处理尿潴留:若有排尿困难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必要时导尿。 三、出院健康指导 1、出院后注意适当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 2、保持排便通畅,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养成定时排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肝功能一、肾功能一、凝血四项、输血前查体;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 超、前列腺彩超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中国疝和腹壁外科诊治指南(2012版)

中国疝和腹壁外科 专业指南 (2012年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疝和腹壁外科学组   2012年6月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前 言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和修订了《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推动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材料学的发展以及循证医学的深入,疝和腹壁外科的临床证据也在不断的积累,目前诊治原则及方法趋于达成共识。为此,学组在2011年就以上的“方案”进行反复的专题讨论,今年5月完成全面修订,并更名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现公布如下:    1、定义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有向体表突出的疝囊结构存在,腹腔内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依据解剖学“耻骨肌孔”的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 病因和病理生理  2.1 病因  2.1.1 鞘状突未闭 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  2.1.2 腹腔内压力 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  2.1.3 腹壁薄弱 各种引起组织胶原代谢及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的组织胶原成分改变和腹壁肌肉萎缩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2.1.4 其它 遗传因素,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疝发生有关。 2.2 病理生理  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若为肠道时,可造成肠道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道出现水肿、渗出和血运障碍,尚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3、 分类与分型  疝的分类与分型目的在于准确的描述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和比较及评价各种治疗的效果。   3.1 分类   3.1.1 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复合疝等,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分类。  1) 斜疝: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腹股沟斜疝的健康教育

腹股沟斜疝的健康教育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腹股沟斜疝的健康教育一.定义: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在穿出腹股沟管(外环),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 二.临床表现 1.易复性斜疝:腹股沟区有肿块和偶有胀痛,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 2.难复性斜疝: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同时伴胀痛。 3.嵌顿性斜疝:多发于强体力劳动或用力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疝块突然增大,伴明显疼痛,不能回纳。 4.绞窄性斜疝:临床多较严重,但在肠袢坏死穿孔时,疼痛可因疝内压力骤降而暂时有所缓解。 三.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巨大疝者,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离床活动时要用疝带压迫疝内环口,避免腹腔内容物突出,防止疝嵌顿。 2.术后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曲,降低腹内压力和切口张力,次日改为半卧位。 3.采用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可以早期下床活动,但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嵌顿性疝患者要适当延迟下床活动时间。 4.慎起居,防风寒,以防受凉而引起咳嗽,导致腹内压增高。(二)饮食指导

1.术后6h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次日可进食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饮食。 2.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预防便秘导致腹内压增高。(三)情志调理 1.畅情志,防内伤,避免过焦过躁脾气。 2.对一些复发性疝而焦虑的患者,稳定情绪,讲解疾病的转归,树立信心。 (四)出院指导 1.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举重物。 2.注意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 3.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如肺部疾病和前列腺肥大等。 4.若疝复发,应及早就诊。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 年版)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 年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与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虽隶属不同,但目标一致,即致力于提高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诊疗水平。 为此,两者互相协作,从2013 年着手准备,2014 年初组织修订,共同讨论,最终完成《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 年版)》(以下简称为“指南”)。 需要说明的是,“指南”的前身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 年版)》,本次修订依据国内外近年有关学科的进展和我国的国情,增添了一些条款,目的在于强调腹股沟疝外科治疗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提高我国疝外科的治疗水。 1. 腹股沟疝的定义 腹股沟疝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腹壁存在缺损,有突向体表的疝囊结构,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 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依据解剖学上的“肌耻骨孔”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 腹股沟疝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2.1 病因 (1) 鞘状突未闭:为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

(2) 腹腔内压力: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发生腹外疝的动力。 (3) 腹壁局部薄弱:各种引起腹股沟区域腹壁的组织胶原代谢或成分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4) 其他:遗传因素、长期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腹股沟疝的发生有关。 2.2 病理生理 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内容物若为肠管时,可造成肠管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 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管出现水肿、渗出和被嵌顿肠管发生血运障碍,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进而发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3.腹股沟疝的分类与分型 对腹股沟疝分类与分型的目的包括:①准确地描述病情;②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③比较及评价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 3.1 分类 3.1.1 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分类 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复合疝等。 (1) 斜疝: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2) 直疝:自直疝三角突起的疝。 (3) 股疝:经股环进入股管的疝。 (4) 复合疝: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疝。

腹股沟疝病人的健康指导 ()

腹股沟疝病人的健康指导【概念】 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发病以男性居多,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 【疾病相关知识】 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治疗该疾病的最有效方法是手术修补。 腹壁强度降低由先天性和后天性原因所致。先天性原因,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以及腹白线发育不全。后天性原因,包括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和年老或肥胖所致肌萎缩等。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举重、婴儿经常啼哭等是引起腹内压和增高的常见原因。 【术前准备】 ●患者的手术时间是 ●备皮,充分清洁术野皮肤及剃去毛发,预防切口感染,范围包括整个腹部和腹股沟区。 ●消除致腹内压升高的因素除紧急手术者外,凡术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腹内压升高因素者,均应做相应处理,待症状控制后再择期手术。否则易致疝修补手术失败、术后疝复发。吸烟者应在术前两周戒烟;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休息疝块较大者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使用疝带压住疝环口,避免腹腔内容物脱出而造成疝嵌顿。

●观察腹部情况若出现明显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应高度警惕嵌顿疝发生的可能,须立即报告医生。 ●灌肠与排尿术前晚灌肠,清除肠内积粪,防止术后腹胀及排尿困难。病人入手术室前排空小便,以防术中误伤膀胱,必要时留置尿管。 【术后指导】 ●体位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切口西愈合和减轻伤口疼痛。次日可改为半卧位。丁字带托起阴囊,避免阴囊内积血、积液和促进淋巴回流。伤口处用盐袋压迫24小时。 ●饮食一般病人于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如米汤、面汤等,次日可进半流质,如拌汤、挂面汤等。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肠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流质饮食,以后逐步过渡为半流质、普食。(1)?蛋白质对术后恢复起到重要的作用,缺乏使切口愈合延迟,所以,每日有足够的蛋白质(240g),能促进机体早日康复。如瘦肉,鱼类,鸡,蛋,牛乳等。(2)适量的脂肪可以改善事物的口味,事物中应含有一定的脂肪有利健康。(3)维生素与创伤及手术后愈合和康复有着重要关系,术后应多吃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绿叶)多食粗纤维的蔬菜,韭菜,茴香等。以保持大便通畅。 ●活动一般于术后3~5天可考虑离床活动。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可以早 期离床活动。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病人可适当延迟下床活 动时间。在行走时需略弯腰,腰过度伸直可引起疝修补处牵拉而疼痛。 ●伤口保护小便时避免污染切口辅料;咳嗽时用手掌按压保护切口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健康指导】 ●病人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术后三周可以恢复一般工作,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

腹股沟疝病人的健康指导

腹股沟疝病人的健康指导 【概念】 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发病以男性居多,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 【疾病相关知识】 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治疗该疾病的最有效方法是手术修补。 腹壁强度降低由先天性和后天性原因所致。先天性原因,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以及腹白线发育不全。后天性原因,包括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和年老或肥胖所致肌萎缩等。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举重、婴儿经常啼哭等是引起腹内压和增高的常见原因。 【术前准备】 ●患者的手术时间是 ●备皮,充分清洁术野皮肤及剃去毛发,预防切口感染,范围包括整个腹部和腹股沟区。 ●消除致腹内压升高的因素除紧急手术者外,凡术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腹内压升高因素者,均应做相应处理,待症状控制后再择期手术。否则易致疝修补手术失败、术后疝复发。吸烟者应在术前两周戒烟;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休息疝块较大者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使用疝带压住疝环口,避免腹腔内容物脱出而造成疝嵌顿。 ●观察腹部情况若出现明显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应高度警惕嵌顿疝发生的可能,须立即报告医生。 ●灌肠与排尿术前晚灌肠,清除肠内积粪,防止术后腹胀及排尿困难。病人入手术室前排空小便,以防术中误伤膀胱,必要时留置尿管。 【术后指导】 ●体位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切口西愈合和减轻伤口疼痛。次日可改为半卧位。丁字带托起阴囊,避免阴囊内积血、积液和促进淋巴回流。伤口处用盐袋压迫24小时。 ●饮食一般病人于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如米汤、面汤等,次日可进半流质,如拌汤、挂面汤等。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肠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流质饮食,以后逐步过渡为半流质、普食。(1)蛋白质对术后恢复起到重要的作用,缺乏使切口愈合延迟,所以,每日有足够的蛋白质(240g),能促进机体早日康复。如瘦肉,鱼类,鸡,蛋,牛乳等。(2)适量的脂肪可以改善事物的口味,事物中应含有一定的脂肪有利健康。(3)维生素与创伤及手术后愈合和康复有着重要关系,术后应多吃含维生素多

2020年腹股沟疝诊疗指南(课件)

2020年腹股沟疝诊疗指南(课 件) 腹股沟疝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者,为腹股沟斜疝;经直疝三角突出者为腹股沟直疝;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为股疝. 2.体征:斜疝外形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带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仍可突出;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通常并不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采用,疝囊造影,阳性率约95%. 三、鉴别诊断要点: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因此在肠梗阻的病因学诊断上应考虑到腹外疝的可能。此外还应与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腹股沟区肿大的淋巴结、脂肪瘤、脓肿等鉴别。 【治疗】 1。6个月内的小儿疝能自愈,需临床观察.其余的腹

股沟疝均需要手术治疗。不主张用疝带治疗,但无手术条件时可短期应用.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糖尿病等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治疗。嵌顿性疝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婴幼儿或老年体弱或伴有较严重疾病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病人取头低脚高位,注射哌替啶,托起阴囊,左手轻轻按摩浅环和深环,右手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向腹腔复位。......感谢聆听 2.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术前准备同一般腹部外科手术,绞窄性疝手术前准备同机械性肠梗阻。手术前30分钟备皮,静脉注射预防性抗生素一次,术后不再适用抗生素。术后平卧6小时,托起阴囊,必要时用约1斤重沙袋压伤口。传统的疝修补术后,应卧床1周,术后7天拆线,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无张力疝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感谢聆听 3.治疗方案 (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小儿疝;腹壁无明显缺损的青年人疝。 (2)传统的疝修补术,包括; ①Bassini法,切开腹横筋膜,疝囊高位结扎后,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和联合腱以及腹横筋膜缝合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间。适用于腹股沟管后壁薄弱或有缺损者.

2020年青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年青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专家共识(完整 版) 我国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治主要遵循《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版)》(以下简称《指南》)[1 ]。与成人腹股沟疝不同,青年腹股沟疝病人(以下简称"青年病人")有其特殊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 )青年病人的年龄定义存在混淆,尚无公认的适用于青年病人的年龄标准。(2 )青年病人的年龄跨度和个体差异较大Z同一手术治疗方案无法兼顾不同年龄段青年病人存在的临床问题。 (3 )青年病人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点,青少年期的青年病人在发病机制上与儿童疝相似,不能简单地按照儿童疝或成人疝的治疗方式处理 [2-3 ] O(4)青年病人的活动度大、活动性强,术后预期生存期长,须充分考虑治疗方式可能带来的远期效应Z如是否需要使用植入物等问题。因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 在遵循《指南》的前提下,详细讨论了青年腹股沟疝临床诊治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并结合专家经验制定本共识Z供临床医师参考。 1青年的定义及年龄分层 不同国家、不同部门对青年年龄范围的定义存在差异,而不同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发生腹股沟疝后表现出的临床特点各不相同。 由于我国年龄≤14周岁的病人一般在小儿外科就诊,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建议将15周岁作为青年病人的年龄起点。世界卫生组织(WHO )将中年的定义限定为45-59周岁,由于WHO的年龄分层标准应用较广泛且基

本符合腹股沟疝临床特点,故建议将青年病人的年龄终点定义为44周岁 [4]。 不同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发病的解剖基础不同,修补策略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各不相同。因此,将青年病人进行年龄分层具有重要意义。 15-18周岁青年病人腹股沟管由小儿型向成人型发生转变,而且我国未满18周岁被定义为未成年人,故建议将15-18周岁划分为青年病人的第1个年龄阶段,称为“青少年期青年”。由于肌纤维的发育在24岁左右达到高峰,>18~24周岁的青年病人肌纤维的发育仍处于完善増长期 [5-6] O因此,将>18-24周岁划分为青年病人的第2个年龄阶段,称为“青年期青年"。>24-44周岁青年病人则被划分为第3个年龄阶段,称为"成人期青年",这一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各系统的发育与成人相同,诊治遵循《指南》。本共识主要讨论青少年期和青年期男性病人以及所有年龄段的青年女性病人。 推荐意见1 :青年病人年龄范围界定为15~44周岁。 推荐意见2 :建议将青年病人年龄分层设定为青少年期(15~18 周岁)、青年期(>18-24周岁)、成人期(>24-44周岁)。其中成人期青年男性病人诊治参照《指南》推荐意见执行。 2诊断和术前检查 青年病人有其特殊之处,本共识在《指南》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青年病人术前检查与生殖功能评价方面进行论述。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精校版本)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 为提高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与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互相协作,从2013年着手准备,于2014年初组织修订,反复讨论,最终完成《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以下简称为“指南”)。本“指南”的前身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版)》[1],本次修订依据国内外近年有关学科的进展和我国的国情,增添了一些条款,还增加了“指南”中的部分附件(腹股沟疝的常规修补方法和腔镜修补方法),目的在于强调腹股沟疝外科治疗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我国疝外科的治疗水平。 1 定义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腹壁存在缺损,有突向体表的疝囊结构,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依据解剖学上的“肌耻骨孔”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 病因和病理生理 2.1 病因(1)鞘状突未闭。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2)腹腔内压力。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3)腹壁局部薄弱。各种引起腹股沟区域腹壁的组织胶原代谢或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4)其他。遗传因素、长期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腹股沟疝的发生有关。 2.2 病理生理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若为肠管时,可造成肠管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管出现水肿、渗出和被嵌顿肠管发生血运障碍,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3 分类与分型

腹股沟疝手术护理常规(仅供参考)

腹股沟疝手术护理常规 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一、手术前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1.手术前期病人的评估:(1)健康史。(2)身体情况:复发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3)心理-社会情况.(4)辅助检查. 2.手术前期病人护理: (1)术前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腹股沟疝的病因及诱发因素,充分说明不良的生活习惯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交待术前2周禁止吸烟,有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及时治疗控制;嘱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咳嗽。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常规术前准备①皮肤准备:手术切口距会阴部较近,容易污染。手术当天为患者剃除手术区皮肤的毛发和污垢,特别要注意老年患者脐孔内的污物,需彻底清除干净,避免术后切口感染; ②抗生素皮试:术中及术后患者需要应用抗生素消炎,

故在手术前充分做好皮试准备; ③帮助患者进行床上排便,排尿练习并根据不同情况患者提前采取对应措施。 二、手术后期病人护理 1.术毕回病房后给予平卧位,膝下垫枕,使髋关节屈曲,阴囊抬高,常规置沙袋压迫伤口6-8h。 2.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 3.注意观察患者伤口敷料外观是否干燥,有无渗血,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防止切口感染; 4.两周后可参加体力劳动,但时间应控制在30 min内。 5.饮食的护理:手术后8 h鼓励患者进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第2天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嘱多进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便秘、排尿困难,咳嗽等,与手术后果直接相关。了解患者排便习惯,协助排便;例患者有便秘,给予服用缓泻药或开塞露通便。 6.并发症的护理 (1)疼痛轻微伤口疼痛多无需特殊处理,疼痛明显者可适当给予止痛剂镇痛或应用镇痛泵镇痛,膝下垫小枕,防止牵拉引起的伤口疼痛。 (2)疝复发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认识疾病,治疗原有基础疾病,戒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指南(最全版)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指南(最全版) 为了推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理念、规范手术操作流程、推动学科发展,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对2013年制定的《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规范化操作指南》予以修订。本次修订在原版本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的技术进展和相关指南,结合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和具体国情,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广泛听取意见,不断修订和完善,于2017-03-18在杭州举行的工作会议上完成全面修订和定稿。现公布如下。 证据级别: 1A: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各个研究具有同质性)。 1B: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2A:2B级别研究的系统评价(各个研究具有同质性)。 2B:前瞻性对照研究(或质量略低的随机对照试验)。 2C:结果性研究(大样本分析,群体数据等)。 3:回顾性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4:病例研究(即无对照组的研究)。 5:专家意见,动物或实验室研究。

推荐级别: A:基于1级证据= 强烈推荐(“标准”,“必须执行”)。 B:基于2级或3级证据,或基于1级证据推论= 推荐(“推荐”;“应该执行”)。 C:基于4级证据,或2级或3级证据推论= 建议(“选择”;“可以执行”)。 D:基于5级证据,或缺乏一致性、或不确定级别的证据= 不做推荐,仅叙述。 本文的证据和推荐级别来源于文献[1-5]。 2.1 麻醉和体位行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建议全身麻醉。病人头低脚高10~15?仰卧位,双臂紧贴身体两侧。主刀医师位于疝的对侧,助手位于患侧或头侧。监视器置于手术台尾侧。 2.2 手术步骤 2.2.1 置入套管脐孔穿刺,建立CO2气腹至12~15 mmHg(1 mmHg=0.133 kPa)。置入3个套管:脐部10~12 mm套管放置30?腹腔镜作为观察孔,患侧腹直肌外侧平脐水平和对侧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分别置入5 mm套管作为操作孔。直径>10 mm的套管可能会增加戳孔疝的发生率(2B级证据)。双侧疝时两侧的套管可置于对称位置。

2014年IES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指南

Chapter 1: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evidencefor antibiotic and thromboembolic prophylaxisin endoscopic/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surgery? Chapter 2: Technical key points in TAPP repair Which is the safest and most effective method ofestablishing pneumoperitoneum and obtaining access tothe abdominal cavity? Level1BIn thin patients (BMI\27), the direct trocar insertion is asafe alternative to the Veress needle technique (strongerevidence). GradeCThe direct trocar insertion (DTI) can be used in order toestablish pneumoperitoneum as a safe alternative toVeress needle, Hasson approach or optical trocar, ifpatient’s risk factors are considered and the surgeon isappropriately trained (new recommendation). What kind of trocars should be used? Is there any relation between the trocar type and riskof injury and/or trocar hernias? Level2BUse of 10-mm trocars or larger may predispose to hernias,especially in the umbilical region or in the obliqueabdominal wall (Stronger evidence). GradeBFascial defects of 10 mm or bigger should be closed(Stronger evidence). Is clinical examination efficient enough? What is the role of TAPP and other techniques inreliable assessment? GradeBA thorough closure of peritoneal incision or biggerperitoneal tears should be achieved (Stronger evidence). Chapter 3: Technical key points in TEP How should a large direct sac be handled? Level4Alternatively to fixation of the extended fascia transversalisto Copper’s ligament the direct inguinal hernia defect canbe closed by a pre-tied suture loop (new statement). GradeDAs alternative the primary closure of direct inguinal herniadefects with a pre-tied suture loop can be used (newrecommendation). How should a large indirect sac be handled? Level3Transection of a large indirect sac does not lead to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stoperative pain, length ofhospital stay and recurrence, but to a significant higherseroma rate (new statement). GradeCA large indirect sac may be ligated proximally and divideddistally without the risk of a higher postoperative pain andrecurrence rate, but with an increased postoperativeseroma rate (new recommendation). Should a drain be used after a TEP repair? Shouldseromas be aspirated? Level3Drain after TEP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seroma formation with increasing the risk of infection orrecurrence (new statement). GradeCA closed-suction drain can be used to reduce the risk ofseroma formation without increased risk of infection(new recommendation). Has extraperitoneal local anesthetic treatment duringTEP a positive effect on postoperative pain? New(added) question Level 1AExtraperitonealbupivancaine treatment during endoscopicTEP inguinal hernioplasty is not more efficaciousfor thereduction of pain than placeb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