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章学校教育制度

第1节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的内涵

1.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

其各项规定的总称。(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地体系和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教育制度的特征:客观性、强制性、价值性、教育性、历史性。

二、教育制度的类型

2. 根据教育制度的理性化程度,分为显性教育制度与隐性教育制

度;根据教育制度涵盖范围的大小,还可以把教育制度划分为宏观教育制度(国家)、中观教育制度(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组织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和微观教育制度(学校内部的机构、组织及其相应的规范措施)。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因素

3、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3. 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表现为: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学校

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非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伊利奇的“非学校化”)

现代教育制度是社会进一步分化的结果,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以国家教育制度的出现为标志。

制度化教育的特征:①学校时一个自我封闭的连续系统,形成一种从低到高的系列,但是这种连续性实际上只保证部分人受教育的连续性,却妨碍更多人受教育的连续性;②封闭的教育系统强调选择性和竞争性,它主要依靠该体系内部规定的标准来决定允许谁学习和不允许谁学习,以及在上面年龄学习;③这种教育为应试教育,以升学为主旨;④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工具,体现和执行社会意志;⑤学校成为所需人才的选拔机构,文凭则成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⑥学校教育主要履行社会化和选拔两大并重的功能。

4、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4. 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如下一些共同的发展趋

势:(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二)强化

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三)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上通常认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精英教育阶段,大于15%小于50%

(六)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即教育对象的全民化,社会教育化即整个社会都将担负教育的职能);(七)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八)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第2节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5.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

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

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是国民教育制

个基本要素构成,即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和学校的结构。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6.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规学制(现代学制首先产于欧

洲,双轨制有两个平行的系列,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二是单轨学制(最早产于美国,后被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纳),三是分支型学制(苏联型学制前段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原来的西欧学制属双规学制,美国的学制属单轨学制,苏联的学制是分支型学制。

3、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7. 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规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综合中学化就成了现代中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从学校阶段来看,学校教育制度化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幼儿教育阶段:很多国家把幼儿教育列入学制系统;小学教育阶段:成为普遍文化科学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初中教育阶段:初中阶段便成为科学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其后的职业教育和进一步的科学教育有重要作用,因而导致了初中阶段教育结构的变化;高中教育阶

段: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多样化是现代学制的一个重要特点;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当前在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在高中和大学阶段进行的,今后并不一定如此!职业教育在哪个阶段进行,取决于现代生存与科学技术基础发展的状况;高等教育阶段:现代生产和现代科

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日益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人才,于是推动了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

4、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8. **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旧中国的学制沿革——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①1902年的“壬寅学制”,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1902

学制亦称“壬寅学制”

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特点:修业年限长,轻视女子教育;③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明令废除在受教育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

此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新中国的学制沿革——①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新中国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新学制内容: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新学制的主要特点:体现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体现学校面向工农的原则;体现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原则;体现重视职工干部再教育的原则;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与方法方式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②1958年的学制改革,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③1958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主要内容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中等教育改革主要是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改革主要是改革高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对学校实行分级管理,加强领导,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④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关于教育制度的内容是:a.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

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两基”“两全”“两重”。b.调整中等教育结构;c.改革办学体制;d.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分配制度;e.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⑤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⑥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⑦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双基教育”中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基”是指我国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义务教育特点:强制性、免费性、普遍性、公共性。

9.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及类型

结构:从层次结构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层次;从类别结构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可划分为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五个大类。

10.

制,使各级政府承担起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尽快确立和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经费投入机制,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逐步统一中小学学制,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坚持“农科教”相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②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盘活企业、盘活市场,增加就业机会;用人单位要改变用人观念,保证单位人才的合理结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注意适应市场,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国家要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引导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走出困境)③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改革重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一是层次结构的调整,即在发展本科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地区性专科教育,扩大研究生培养数量,同时明确各类学校的分工,保证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规格、质量和特殊;二是各类结构调整,即调整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比例,稳定基础学科的规模,注重发展新兴学科和边

缘学科,重点发展应用科学,减少专门学院,增加综合性大学)④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要结合起来;发展规模与提高质量要结合起来;提高中间与扩展两头结合。所谓提高中间,即指提高专科和本科层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扩展两头指一头向初、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延伸,一头向研究生层次延伸)

2. 《中长期规划》有关学制改革的内容:《中长期规划》是进入21世

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根据这一规划,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中长期规划》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3.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

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想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

第3节教育管理体制

1、教育管理体制的内涵:

11. 教育管理体制指的是教育系统的组织制度,包括教育组织机构以及协调这些组织机构的相互关系的规范。教育管理体制包括两个部分:教育行政体制(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和学校管理体制。

2、教育行政体制

12. 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①按中央和地方的教育行政权力分配关

系,可以分为中央集权制(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基本上属于集权制)、地方分权制(美国是实行分权制的典型代表)和中央与地方合作制②按教育行政机关与政府之间的权力结构关系,可分为从属制(完整制)和独立制(分离制)③专家统治制(要求教育行政首长具备一定的学历且是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专家)和非专家统治制。

13.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

第一阶段:解放初期,实行军事接管体制;第二阶段:1952年

~1957年,实行集中统一的教育行政体制;第三阶段:1958~1962年,实

行以地方分权为主的教育行政体制;第四阶段:1963年至文革前,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教育行政权力相对集中于中央的教育行政体制;第五阶段: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小学校一度由工宣队、贫宣队管理,后来由革命委员会领导;第六阶段:文革结束至1984年,基本上恢复了1963年至文革前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强调中央教育行政的权威;第七阶段:1985~1992年,进行了又一轮的教育行政改革,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复制、分级管理的原则,基础教育管理权属地方;第八阶段:1993~2002年,1993年的改革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颁布为标志,主要是将教育行政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联系,将市场因素引入到体制改革中,2001年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确立了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行政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第九阶段:2003年至今,此阶段改革以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为标志,在宏观教育行政体制基本建立健全的背景下,管理体制的改革向微观层面深化发展,本阶段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是在政府职能上转变上。

14. 我国现行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是:党对教育行政的领导(党的领导

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行政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教育行政机构代表人民意志,沿着正确的方针路线实行教育行政管理的根本保证);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中央教育行政与地方教育行政职权划分上的体现,是反映我国教育行政体制基本特征的根本所在,也是决定我国教育行政类型的主要依据)。

15. 我国现有教育行政体制的变革和方向:继续推行基础教育管理地

方化;明确划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实行政校分开,促进学校主动发展;加强社会的参与管理,增强基层教育行政的活力。

为什么说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学校办学缺少生机和活力;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封闭关系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行政机构管理和控制幅度不合理;规章制度和法制建设不完善。

三、学校管理体制

学校管理体制是学校管理组织机构与管理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由学校管理机构与管理规范两个要素所构成的学校领导体制、执行体制、咨询体制、监督反馈体制四部分组成的。在这四种体制中,领导体制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它规定了学校管理体制的性质,以及学校由谁决策和怎样推行决策等。

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演变:1949~1951年,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制;1952~1956年采用校长负责制;1957~1962年,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63~1966年,实行当地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67~1977年即十年动乱时期,实行所谓工宣队、贫管会、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体制;1978~1982年,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83~1992年,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与校长负责制并存;1993年至今,实行校长负责制。

15. 校长负责制也称“一长制”,是我国公办中小学的内部领导体制,

指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

校长负责制有成效也有积弊,校长负责制的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我国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

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实施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党政分工、职责要分工明确,充分发挥党、政各自的职能;必须建立民主管理机制,校长的管理要与教职工的民主管理相结合;要做到权责统一,提高管理效能。

校长负责制的完善途径:逐步实行校长选举制和任期制,实现校长遴选制度的变革;完善行政管理体系,正确清理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的关系;健全法制,完善学校内部机构建设,健全校长职位权力监督机制,走“一长制”和权力制衡想结合的道路。

四、学校组织与运行

我国现有学校组织机构:一类是行政性组织结构(为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维持学校正常运转而设立的),另一类是非行政性组织机构(为配合、监督、保证学校的各项活动而设立的),两类组织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共同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发生作用和影响。

行政性组织结构:校长办公室——教务(导)处(实验室、图书馆、机房、卫生室、文档室、各年级组和教研组)、政教处(各年级组和教研组)、总务处(事务组、财务组、膳食组)。小学一般不设政教处。

非行政性组织机构:一般包括党、群、团组织和各种研究性团体。如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工会、教代会。

中小学组织机构的有效运行必须满足:目标明确、功能齐全、党政分开;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约;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组织机构改革创新(学校组织机构变革的类型表现):从机械模式走向有机模式——随学校发展战略而变;从直线模式走向网络模式——随学校职能而变;从一部制走向分部制——随学校规模而变;从封闭模

式走向开放模式——随学校环境而变。

五、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怎么做)

16. 表现: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首先要体现中央统一领导的精神(新制度里的“统一”,主要是指对教育进行大政方针的导向);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还要体现地方分级负责的精神(要负责就要有相应的权限,为此要加强省一级对基础教育工作的统筹管辖权,实行分级管理);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要充分调动有关各方的积极性(所谓调动各方积极性,是指不仅发挥中央和地方各级的积极性而且要发挥中小学以及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积极性)。

第四节学校与校园文化

一、学校

17. 学校: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

学校的基本性质: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地区别,学校的专门性主要体现在专门的教育职能;专门的教育人员;专门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专门的评价方式;专门的经费支持);学校具有民族性;学校处于不断变革之中。

18. 学校在东西方文明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

学校的萌芽:学校的萌芽始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国外学校的萌芽——青年之家,中国学校的萌芽——成均、庠。

学校的产生:进入奴隶社会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萌芽的学校已经发育成熟,于是,专门的独立的教育机构——学校便应运而生了。国外学校的产生——苏美尔学校(美国学家克雷默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时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的苏美尔学校),中国学校的产生——一般认为,在夏朝的时候,我国就出现了学校。但是,我们并没有从考古发掘中找到可靠的实物证实。而有文字记载同时又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的学校时在商朝。

学校的发展:中国学校的发展——古代学校,近现代学校;西方学校的发展——斯巴达的军事学校,雅典的学校,基督教学校,城市学校,人文主义学校,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

2、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学校文化的功能:①导向作用。学校管理者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把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到学校目标所确定的方向上来,使之在确定的目标下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②凝聚作用。学校文化的凝聚作用,表现为学校文化是联系和协调一所学校所有成员行为的纽带。③规范作

用。学校文化中蕴含着道德因素,能调动人际关系,使之心理相容、和

19.

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良好的校风能对新师新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0. 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

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21. ***校园文化的特征: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

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主题统揽策略;个性塑造策略;传统拓展策略(这主要是针对具有较长历史的老校而言的);分步推进策略;重点突破策略;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①文化理想建立:分析现状;寻找生长点和突破口;提出理想模型;创造性实践。②校园文化主体建设:校长应该培养创新意识,全面提高文化素养;教师要实现从自在到自为的转化;学生需要经历被动接受、主动认识、积极参与、相互传播这个过程来参与并促进校园文化的形成。③校园文化行为的表现特征:教育性;连续性;系统性;有效性。

教育统计管理规定

《教育统计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4号) 《教育统计管理规定》于2018年5月15日经教育部2018年第12次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2018年6月25日公布,共六章四十一条,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198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暂行规定》(〔86〕教计字034号)同时废止。 [1] 中文名教育统计管理规定 发布机关教育部 发文字号部令第44号 发布时间2018年6月25日 实施时间2018年8月1日

目录 .1规定发布 .2规定全文 .3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第八条 .4第二章教育统计机构和人员 .?第九条 .?第十条 .?第十一条 .?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 .?第十四条 .?第十五条 .?第十六条 .?第十七条 .5第三章教育统计调查和分析 .?第十八条 .?第十九条 .?第二十条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五条 .6第四章教育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九条 .?第三十条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二条

.7第五章教育统计监管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九条 .8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条 .?第四十一条 规定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4号 《教育统计管理规定》已于2018年5月15日经教育部2018年第12次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 [1]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2018年6月25日 规定全文 教育统计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教育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教育管理、科学决策和服务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制度2019

准旗实验学校教育统计工作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教育管理、科学决策和服务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教育统计工作制度日如下: 1、教育统计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各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教育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2、学校根据教育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学校统计工作实行校长统一领导,学校明确一名校领导分管统计工作,检查、督促并协助完成统计任务。学校统计人员必须按时、如实提供统计资料。 3、教育统计人员应当加强学习,具备与其从事的教育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应当恪守职业道德,如实整理、报送统计资料,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负责。 4、加强对教育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按照国家规定加强统计人员资质和信用建设,提高教育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保障统计人员的稳定性。

5、统计人员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6、应当根据统计资料,对本地区或者本单位的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统计分析和监测,提供咨询意见和决策建议。建立教育统计数据解读、预测预警机制,加强数据分析,增强教育统计分析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7、统计人员应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入挖掘数据资源,综合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提高统计分析和应用能力。 8、学校和其他有关机构等教育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上报的统计资料必须由统计人员、审核人、本单位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印章。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9、教育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建立健全教育统计保密制度,完善教育统计内控机制,做好有关统计资料的保密工作。 10、学校和其他有关机构及其负责人不得自行修改教育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教育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人员伪造、篡改教育统计资料,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 11、教育统计应当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教育统计资料应当真实、准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虚假教育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

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形成

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形成 一、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用以指称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等。其中的“各级”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阶段;其中的“各类”除普通学校外还有各种专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业余学校等不同类型。它们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学校教育系统。可见,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通过立法作出规定而建立起来的,从而保证一个国家学制的统一性、稳定性和完整性。或者说,学校教育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明确的是,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制定学制不能凭主观意志,因为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⑴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学形态已趋于定型。教育实体的产生式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一般认为,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的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学校是其重要的标志。奴隶社会初期,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到了时一部分人有可能摆脱直接的物质生产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精神活动或智力活动,社会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于是教育活动开始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单独的专门事业。具体条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的前提条件;二是社会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丰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教育内容;三是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教育媒介。 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近代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据目前可查证的史料记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古埃及,欧洲最早出现的学校约在公元前8≈前7世纪古希腊的雅典。在我国的史料记载中,夏朝就有学校,但尚未完全确认,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殷有学校已从甲骨文的研究中找到证明。学校的产生,意味着教育活动的专门化,教育形态趋于定型。教

幼儿园教育统计工作规章制度大全

版幼儿园教育统计工作规章制度大全 最终版幼儿园教育统计工作规章制度1 1、各班以新《纲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确定教育活动目标,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实际水平,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有计划地选择和组织。 2、各班要制定班级教育教学计划。班级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幼儿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设计和组织各类教育活动的过程。它是由各个层次的计划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主要包括学期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 3、各班在实施本班教育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可根据幼儿发展实际水平和生活经验、兴趣的需要,灵活地调整教育目标、内容,每学期应对教育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研讨交流和总结。 4、各班应根据幼儿年龄实际和季节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活动,将动与静、室内与室外、教师组织与幼儿自主活动等有机结合、交替进行,建立健全良好的一日活动常规。 5、各班应为幼儿提供多内容、多层次、多形式的各类活动,发挥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应注重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6、各班应灵活采用小组和个别等形式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生活活动、游戏、教学、劳动、娱乐等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教育活动质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根据需要做好观察记录、教育笔记,不断积累教育资料,总结教育经验。 7、各班应保证每天2小时以上的幼儿游戏时间,充分利用室内外空间开展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各类游戏;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体现多功能和多变性、层次性和趣味性,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和条件。 8、各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围绕教育目标,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师生合作创设具有班级特色的教育环境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园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1702)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制,这个学制还在 1995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里得到了确认。它包 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教育。 学校教育(幼儿园):招收 3~6、 7 岁的幼儿。 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招收6、7 岁儿童入学,学 制为 5~6 年。在成人教育方面,是成人初等业余教育。 中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业余中 学。全日制中学修业年限为 6 年,初中 3 年,高中 3 年,职业高中 2~ 3 年,中等专业学校3~ 4 年,技工学校 2~3 年。属成人教育的各类 业余中学,修业年限适当延长。 高等教育:指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高等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历者。专科学校修业年限为 2~3 年。大学和专门学院修业年限为 4~5 年,毕业考试合格者,授予学士学位。业余大学修业年限适当延长,学完规定课程经考核达到全日制高等学校同类专业水平者,承认学历,享受同等待遇。条件较好的大学、专门学院和科学研究机关设立研究生教育机构。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为 2~3 年,招收获学士学位者和同等学力者,完成学业授予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修业年限为 3 年,招收或硕士学位者和同等学力者,完成学业授予博士学位。在职研究生修业年限适当延长,完成学业者也可获得相应学位。 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

制。 随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对有文化的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大和越 来越迫切,我国的单轨学制必然要走向分支型学制。 二十多年来,我国学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就是重建和完善分支型学制。我们现在正在走的道路是通过发展基础教育后的职业教育 走向分支型学制,下一步要走的道路将是通过高中综合化走向单轨学 制。这是现代学制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2011-11-13 17:29:40)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经过“文革”破坏和之后的恢复和改革,我国形成了目前的学校教育制度系统。 (1)幼儿教育:实施机关为幼儿园,招收3~6岁儿童入学,任务是解放妇女劳动,使幼儿接受早期教育,为接受小学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初等教育:包括普通小学和成人初等学校。普通小学招收7周岁儿童入学,实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修业年限5~6年,实行一贯制,任务是使儿童打好读写算的基础,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他们接受中等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人初等学校:主要学习语文、算术两科。扫盲识字班招收文盲、半文盲的人入学,以学会1500~2000个常用字为扫盲标准。 (3)中等教育:包括普通中学、农业中学、职业学校或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学校。 普通中学分为初中、高中两个阶段:初中修业年限为3年,实行普及义务教育;高中修业年限为3年。普通中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受到全面教育,一方面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后备力量,另一方面为高一级学校教育培养合格新生。 农业中学: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年限2~3年,任务是为农业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技术后备力量,为农村培养各种急需人才。 职业学校和职业高中: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为3年,任务是培养劳动力量和技术后备力量,为城市培养各种急需人才。 技工学校: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为2~3年,任务是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 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为3~4 年;招收高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为2~3年。任务是培养中级的专门业务人才和技术人才。 成人中等学校:包括成人业余初中和高中、成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成人业余初中和高中分别招收具有小学和初中程度的青少年入学,修业年限2~3年。 成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实行脱产和半脱产,修业年限为2~3年。 (4)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和专门学院、成人教育的高等学院、研究生院。 大学和专门学院: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人学。修业年限为4~5年。 成人教育的高等学校:包括广播电视大学、职业大学、农业大学、函授大学、夜大学等,招收具有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人入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给自学考试合格者发给单科成绩证明书;累积分达到专业毕业要求的发给毕业证。 研究生院:由各高等院校和有关科研单位招收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修业年限为2--3年,部分高等学院设有研究生院(部)。

XX小学教育统计工作规章制度

**小学教育统计工作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学校教育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以及国家教育部、省、市有关规定,制定学校统计工作规章制度。 二、统计工作基本任务。统计是认识教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是制定教育政策、编制教育规划、检查教育计划实行情况的重要依据,是学校科学管理的基础。学校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学校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本校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 三、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有关人员必须依照《统计法》和统计制度,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伪造、篡改,确保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 第二章统计机构人员及职责 一、学校确定由校长负责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列入领导工作日程,具体指导,定期研究,经常督促和检查统计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领导和支持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执行《统计法》和统计制度,准确、及时地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加强统计工作现代化建设。 二、综合统计负责人,代表学校履行《统计法》规定的职责,执行综合统计的职能,其主要职能是: 1、组织协调本校的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地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和本校的统计调查任务,收集整理和提供统计资料; 2、对本校教育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教育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 3、统一管理全校的统计调查表和各种基本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综合统计台帐; 4、会同有关基层部门建立、贯彻本校统计工作规章制度,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现代化。 三、基层统计工作是各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管理的基础,各部门领导要对统计工作给予支持与指导。学校根据各部门统计工作的需要,在有关部门设专、兼职统计人员。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本部门的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地完成本部门业务主管机关颁发的

学校统计工作总结3篇

学校统计工作总结2020(一) 近年来,我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在市教育局发展规划处的正确领导下,着力抓好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和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建设,健全统计网络,强化业务进修,狠抓数据质量,取得了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现将我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法开展统计工作 我校领导班子对统计工作高度重视,作为做好学校统计工作的行为准则,做到与教育教学工作同计划、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二、强化统计工作制度建设 我校主要领导一贯重视统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和各级领导讲话精神,切实把统计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提到议事日程。建立统计工作管理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先后制定下发了《学校统计工作制度》、《学校统计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为学校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校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统计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有行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安全保卫与总务处、信息中心等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各成员职责细化到人,责任明晰,认真分析研究统计工作要求,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配齐配强专兼职统计工作人员。我校通过培训、筛选,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统计工作人员队伍。各部门工作人员根据分工各司其责,最后由行政办公室主任汇总录入。以上专兼职统计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纳入学校对各部门及个人的绩效考核。

优化统计工作条件。我校为所有专兼职统计工作人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和一部专用电话,所在办公室均能上网,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保证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强统计人员业务进修。我校相关人员按时参加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会议,认真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努力保证与会人员的连贯性 三、强化科学发展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我校在坚持把统计工作摆上学校工作重要位置的同时,十分注重加强对政策与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的`分析,努力在全体教职工尤其是干 部队伍中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在职业教育竞争形势日趋激烈、专业结构调整加快、专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吻合度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既不断层,数据传递更不断线,依据准确的统计数据为学校的健康发展作好决策,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要求各部门加强统计资料的过程性积累,统计工作人员做“有心人”,切实加强统计工作责任心,着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各专业人数的统计为招生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为专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教师队伍的统计数据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参考;统计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出点子”、“号脉搏”,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四、实行统计资料电子化、档案化管理 我校统计资料实现电子化,严格遵守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实行统一编号、统一格式、统一封面、分卷装订、分卷保管的办法,专橱存放,保管期限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既是学校获得有效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学校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同时还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我校充分认识教育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统计工作的责任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指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各级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大学和高等学校 12世纪产生中世纪大学,意大利、法国等,文学科、神学科、医学科、法学科,现代大学和现代高等学校:A:增强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改造中世纪大学 B:创办新大学和新高等学校 (二)中学 1、文艺复兴期间,古典文科学校,学习七艺和拉丁语、希腊语,为大学预科, 为教会国家培养僧侣、官吏。 2、实科中学:18世纪初,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 (三)小学 行会学校、基尔特学校,本族语读写算,宗教, 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劳动者的初步读写算能力、自然社会常识 (四)初级中学 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有文化的脑力劳动者, (五)职业学校 学徒制,职业教育法令,普通中学----综合中学 (六)高级中学 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生产和劳动性质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七)短期大学和大学 高等教育大众化, (八)幼儿教育机构 从保育到教育 (九)研究生教育机构 19世纪德国,现代学位,哲学博士 (十)成人教育机构 现代社会产物,以在生产上运用科学技术为特征。

现代技术要求知识更新,闲暇时间增多,个性发展需要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纵向划分学校系统(双轨学制),横向划分学校阶段(单轨学制) (一)双轨学制 1、自上而下,大学(其他高等学校)----中学(中学预备班) 2、自下而上,小学(小学和初中)----职业学校(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 育) (二)单轨学制 学术性一轨没有充分发育,群众性小学和中学迅速发展,形成美国单轨制(三)分支型学制 文科中学和职业学校单设,既有单轨特点,又有双轨学制因素。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一)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英德,综合中学(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并轨) 双轨并轨与义务教育,综合中学===现代中等教育发展趋势 (二)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发生重大变化 1、幼儿教育阶段 幼儿教育提前结束,加强与小学的联系 2、小学教育阶段 小学无初高之分,年龄提前,年限缩短,与初中衔接 3、初中教育阶段 初中延长,普通教育中间阶段,小学初中合并 4、高中教育阶段 三种类型学制,区别最大—高中教育阶段,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多样化 西欧高中----大学预备教育,苏联高中----大学预备、普及高中文化科学知识教育 美国综合高中----大学预备、普及高中教育、职业教育 5、职业教育阶段 古老学徒制教育----现代职业教育

学校统计工作制度

统计资料审核制度 为确保统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高质量的完成国家法定统计调查任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审核制度。 一、总体要求 各类统计资料上报前,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统计方法制度的要求,做好审核工作。审核工作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 二、实行审核工作责任制 (一)统计人员应当按照统计调查报表制度要求,对各项统计指标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认真的审核,确保各项统计指标以及相关统计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准确无误。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与统计报表配套衔接,保持一致。 (二)统计负责人要对统计人员填报的统计报表进行审核,确保各项统计数据真实准确、逻辑关系严密、报表填报完整。对审核不合格的统计报表,退回相关统计人员进行重新核对、校填。 (三)单位负责人最终审核统计负责人审核通过的统计报表,审核不合格,退回统计负责人会同统计员重新核对、校填。 统计工作流程的各环节统计人员、审核人员均应当对其统计、审核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负责。 三、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于不认真履行审核职责,导致本部门统计资料失实并被政府统计部门追究统计法律责任者,本单位将再依法追究相应的经济责任。 四、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统计资料签署制度

为确保本单位统计工作各环节的工作质量和数据质量,明确分工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本签署制度。 一、实行签署上报制 (一)无论是实行纸介质上报的统计资料还是实行网络上报或磁介质上报的各类统计资料,均应按照国家统计制度的规定格式(表式)打印出纸介质的统计资料,并经有关统计人员、统计负责人、单位负责人签署并加盖本单位公章后,方可报出并留档。 (二)签署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提高效率的原则。 二、实行签署上报工作责任制 (一)统计人员依据统计调查报表制度、原始数据、统计台帐填报各类统计报表,审核无误后,需签字确认,方可提交统计负责人审核。 (二)统计负责人负责审核统计人员填报的统计报表,审核无误后,需签字确认,方可提交单位负责人审核。 (三)单位负责人审核经统计负责人签字的统计报表,审核无误后,最终签署确认。 各环节的签署人员应当对其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负责。 三、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于不认真履行签署职责,导致本部门统计报表上报不真实、不准确、不及时、不完整并被政府统计部门追究统计法律责任者,本单位将再依法追究相应的经济责任。 四、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统计工作交接制度 为履行统计法定义务,确保本单位统计工作的延续性、稳定性,规范统计负责人、统计人员在工作、人员交接时的特殊职责,依据《中

2019年教育事业统计的工作总结

教育事业统计的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在市教育局发展规划处的正确领导下,着力抓好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和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建设,健全统计网络,强化业务进修,狠抓数据质量,取得了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学校、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大赛组织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三星级职业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在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中,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一、依法开展统计工作,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及时、全面。 我校领导班子对统计工作高度重视,坚持把贯彻落实《统计法》和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加强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文件以及各级领导同志关于统计数据要真实、可靠、不能有水分的讲话精神,作为做好学校统计工作的行为准则,做到与教育教学工作同计划、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二、强化统计工作制度建设,健全统计工作网络,加强统计人员业务进修。 我校主要领导一贯重视统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和各级领导讲话精神,切实把统计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提到议事日程。

1、建立统计工作管理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先后制定下发了《学校统计工作制度》、《学校统计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为学校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我校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统计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有行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安全保卫与总务处、信息中心等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各成员职责细化到人,责任明晰,并定期在九月初市教育局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会议召开后举行学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会,认真分析研究统计工作要求,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配齐配强专兼职统计工作人员。我校通过培训、筛选,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统计工作人员队伍。主要成员有行政办公室主任、人事秘书、教务处学籍管理员、学生工作处主任、团委书记、安全保卫与总务处资产管理员等。各部门工作人员根据分工各司其责,最后由行政办公室主任汇总录入。以上专兼职统计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纳入学校对各部门及个人的绩效考核。 4、优化统计工作条件。我校为所有专兼职统计工作人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和一部专用电话,所在办公室均能上网,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保证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5、加强统计人员业务进修。我校相关人员按时参加每年市教育局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会议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统计工作会议,认真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努力保证与会人员的连贯性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统计工作管理规定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统计工作管理规定 (海师办…2014?18号文印发) 一、总则 (一)为了科学、有效地完成学校的统计工作,加强对学校统计工作及统计资料的管理,发挥统计工作在学校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教育统计工作暂行规定》及《海南省统计管理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定。 (二)我校教育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执行教育部、海南省颁发的统计报表制度,准确、及时地搜集、整理学校教育发展情况的有关资料、数据。 2.依法律规定实施统计监督,对学校上报的、公开或内部发布的统计信息进行核实,确保各项信息真实可靠。 3.完成上级统计部门布置的各项统计工作,如实填报各类统计报表。 4.开展统计分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服务。 二、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一)统计网络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全校综合统计工作由学校办公室负责,学校办公室配备专职综合统计员,各单位配兼职统计员一人,组成学校的教育统计网络。 (二)统计队伍建设 1.各单位必须配备一名兼职统计人员,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因特殊原因调动者须办好资料移交手续。 2.学校办公室定期组织统计人员业务学习和情况交流,提高业务水平。 3.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统计工作检查。 (三)专职综合统计员的职责 专职综合统计员在学校办公室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全校的教育统计工作。 1.贯彻执行上级统计部门的各项统计制度,建立与贯彻学校统计工作制度,统筹学校统计工作。 2.统一组织协调各单位的统计员,及时、准确地填报各级部门下达的综合统计年报或一次性统计调查表,确保质量。 3.做好管理学校统计报表工作。 4.编制学校年度统计数字公报。 5.参加上级统计部门召开的统计工作会议,进行校际统计工作经验交流活动。 6.做好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四)兼职统计员的职责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总结

编号:_____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总结 学校: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第1 页共6 页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总结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总结 我是xx市教育局的一名财务工作人员,从事教育统计工作已经近x个年头。在从事教育统计工作过程中,通过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我深深地认识到,教育统计是认识教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依据,是对教育进行宏观决策、实行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做好教育统计工作,对于指导和监测教育计划、规划的执行,对于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尽管教育统计工作繁重复杂,凭着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我还是深深地热爱上教育统计工作,在统计岗位上勤奋工作,甘于奉献,为我市教育统计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工作中,我认真贯彻统计法,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依法开展教育统计工作。积极参加省教育厅、市统计局召开的有关统计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市统计部门的要求和任务。通过努力,几年来,我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统计任务,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真实;对基层单位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培训;为我市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和科学依据,受到了领导、基层和同志们的好评。 xx市辖xx县x区,中小学校xx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学生xxx 多万人,统计工作范围大,对象多。而我局仅我一人从事统计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要求高。为做好全市教育统计工作,我克服困难,一心扑在工作上,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健全教育统计工作网络 第 2 页共 6 页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一、填空题1.在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它的颁布,宣告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 2.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3学制是指—个国家()学校的系统。 4广义的教育制度指(),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 5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6.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 7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再到()的过程。 8义务教育是国家以()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二、单选题 1.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下列哪一个学制? A.“壬戌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D.壬寅学制 2.下列哪一个学制,把女子教育列入学制,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 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D.“壬寅学制”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哪一年颁布的?A.1985年B.1986年C.1995年D.1997年 4.现代教育制度最早诞生于?A.我国唐代B.美国C.日本D.西欧 5.现代教育制度诞生是以下列哪种教育制度的出现为标志? A.教会教育制度B.行会教育制度C.国家教育制度D.中等教育制度 6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A.古代 B.现代C.近代 D.中世纪 7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 A.19世纪末 B.18世纪末 C.20世纪末 D.17世纪末 8.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 A.6~8年 B.12年或12年以上 C.4~6年D.9年或9年以上 9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 A.特殊教育系统 B.职业教育系统 C.学校教育系统 D.社会教育系统 二、多选题 1.义务教育中的“义务”是指哪些义务?A.就学义务B.设置义务C.保障义务D.避止义务2.义务教育具有哪些特点?A.强制性B.普及性C.免费性D.普通性 3.历史上,学校教育制度呈现出哪几种形态?A.双轨制B.单轨制C.综合制D.分支型学制 三、简答题 1、确定学制的依据有哪些? 2、我国现行的学制有哪些?

【学校工作计划】2020学校教育统计工作计划5篇

2020学校教育统计工作计划5篇 计划本身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下面是整理的学校教育统计的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学校教育统计的工作计划(一) XX年全市统计法制工作,紧密围绕省统计“改革创新年”活动要求及全省统计法制工作要点,以学习宣传贯彻《省统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主线,坚持服从服务于统计改革大局,为全市统计科学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一、健全完善制度,着力提升依法统计水平 1、配合省局开展《省统计管理奖惩办法》立法调研活动。 2、以《条例》出台为契机,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做好规范性文件的修订和清理工作。 3、探索开展县、乡政府统计事务委托代理试点。 4、制订《市统计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结合企业统计规范化认证工作,推动企业(单位)统计基础建设。 二、深化宣传教育,着力提升统计法影响力 1、通过媒体宣传、集中培训、在线学习、送法上门等形式,广泛宣传《条例》。 2、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合作,将《条例》纳入地方领导干部培训内容。

3、扎实推进统计“六五”普法。继续做好经济普查、“128”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等重大活动和重要时点的普法宣传。做好统计普法考试、登记,全面完成统计“六五”普法任务。 三、强化检查指导,不断提高统计源头数据质量 1、按照“群众有举报的必查、弄虚作假的必查、拒绝配合的必查”的要求,选择一定数量的乡镇、街道、企业作为重点,加大对普查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反映发展成果。 2、加强对源头数据监督核查,杜绝对数据生产中间环节的非法干扰,强化责任追究。认真做好三季度国家开展统计数据质量专项检查的准备工作。 3、结合统计双基建设,以为统计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基层统计部门服务、为统计各专业服务,为统计调查对象服务为出发点,加强对重点地区(单位)的行政指导。 4、整合执法资源,提高执法效能,提升执法效果。开展乡镇分片执法试点,尝试建立统计执法条块结合考核模式。 学校教育统计的工作计划(二) 为做好XX年度统计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提升统计能力,优化知识结构,促进改革创新,根据全市统计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市统计工作会议要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部署,围绕“统计改革创新年”总体

西方教育制度

第二节西方的学校教育制度 由于我国近现代的学制一直以西方为模版,所以我们先来看看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沿革。总的来说,古代西方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近代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是人类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推动了人类制度化教育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到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当前,西方的学校教育制度正处于一个剧烈的变革时期。 一、西方古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古希腊的学校教育制度 1、雅典的民主教育制度 ①0-7岁接受家庭教育。 ②7-12(13)岁上音乐学校。 ③12(13)-15(16)岁上体育(体操)学校。 ④15(16)-18岁上体育馆学习:学习投标枪、驾御战车、角力等在当时十分重要的知识,为学生成为一名军人做准备。 ⑤18岁以后上埃夫比学校学习。 雅典民主教育制度的目的在于培养民主的公民,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发达的智力,健康的体魄,多方面的兴趣,身心和谐发展等。女子在家里接受教育。以私立学校为主,学生上学要交纳一定数量的费用,只有部分有钱家庭的子女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2、斯巴达的军事教育制度 ①0岁以前就开始进行胎教:斯巴达非常重视胎教 ②0-7岁接受学前(家庭)教育。 ③7-18岁上国家设置的寄宿学校。 ④18-30岁接受长期的军事训练。 斯巴达军事教育制度的特征:教育由国家办理,禁止私人办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骁勇善战的军人,与雅典的全面发展教育有很大差别;男女接受同样的教育,对以后女子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二)中世纪的西方教育制度 1、宗教教育 宗教教育主要由教会学校进行传授,学习神学知识,其目的在于培养僧侣,并向群众宣传教义。 2、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公元十一世纪,一些大的主教学校和修道院发展成为大学,是古代西方教育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创新的思考 摘要:学校教育制度是构成中国教育制度的基本组成,也是最切合学生生活的教育制度。因此必须完成学校教育制度的即时创新,跟踪时代步伐。当前,需要重点调整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调整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二是调整学校内部关系;三是调整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关系。对此要完成教育、政治和社会之间的协调,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学校依据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校自主教育制度的核定,藉此以完成学校教育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基础教育;学校制度;制度创新 Abstract:School education system is constitute the basic component of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which is the most relevant to the student life education system. Therefore must complete instant innov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tracking time. At present, the need to focus on adjus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aspects: one is to adju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chool; two it is to adjust the school internal relations; three it is to adju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and family, and community. Have to complete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education, politics and society, the government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n the basi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ocial school for approval of independent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through which to complete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innovation. Keywords:Basic education; The school system; System innovation 引言: 学校制度是与学校教育相伴而生的,它也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变化和发展而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学校制度的提出是现代学校教育正在经历的变革在制度层面的反映。构建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就是要通过制度创

学校大学统计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大学)统计工作管理暂行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对统计工作的管理,科学、有效地组织学校的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了解校情和指导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统计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学校各单位(部门)均为统计调查对象,必须遵守本条例。学校师生员工均有义务如实提供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 第三条学校办公室负责学校的统计管理工作,并履行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职责。第四条学校的重要统计资料,无论对内对外、对上对下都必须由学校办公室负责审定、提供 和公布,所公布的统计资料均为一个周期的统计结果。 第五条学校统计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完成《X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完成学校办公室下发的各类统计报表所规定的内容,学校办公室要同时做好统计结果的分析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供数据依据。 第六条学校统计调查工作的程序是:按照上级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制定统计工作计划,按计划实施统计调查工作,审核统计结果,确定准确无误后请主管领导签批、上报、公布。 第七条学校实行统计调查周期性普查和抽样调查制度。周期性普查每年进行 2 次,即每年的3 月末、9 月末。周期性普查和抽样调查统计工作由学校办公室组织实施。学校办公室对统计调查工作主要内容中规定的事项实行动态管理,各单位(部门)应随时报送变化的统计调查资料。 第八条学校办公室设专职综合统计人员负责学校统计资料的管理工作。各单位(部门)要指定一名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部门)的统

计工作。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相互配合,统一协调的统计队伍,应保持统计人员的基本稳定。 第九条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实行专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具备执行统计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允许统计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条统计人员的职责是: (一)依据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制定统计调查计划,组织学校及各单位(部门)的统计工作,搜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完成国家、省及学校的统计调查任务,并对所提供的统计资料真实性负责; (二)管理、报送学校及单位(部门)统计调查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 第十一条统计人员的权力是: (一)要求有关单位(部门)和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 (二)检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要求改正不确实的统计资料; (三)纠正统计调查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第十二条统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予以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 (二)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三)拒报或者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 第十三条学校各单位(部门)必须执行国家、省和学校制定的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和国内资本主义势力的兴起,迫使清朝政府不得不对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于是“废科举,兴学校”,改革教育,制定现代学制。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这个学制未及实施,到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这个学制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宗旨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它以当时的日本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尊孔读经等封建教育的残余。其突出特点是教育年限长,总共26年。如果6岁入学,中学毕业为20岁,读完通儒院则是32岁。

图4—6 癸卯学制系统图 (1904年1月13日,光绪29年11月26日) 图4—7 壬戌学制系统图(1922年公布)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又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于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这个学制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强调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之发展,注重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给各个地方留有伸缩余地。在学校系统上,将全部学校教育分为3段5级:初等教育段为6年,分初小(4年)、高小(2年)2级;中等教育段6年,分初中(3年)、高中(3年)2级;高等教育段为4—6年,不分级。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个学制虽几经修改,但基本没有变动,影响深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这是我国学制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首先,这个学制吸收了老解放区的经验、1922年学制和前苏联学制的合理因素,发扬了我国单轨学制的传统,使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保证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其次,职业教育在新学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重视培养各种建设人才和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表现了我国学制向分支型学制方向的发展;第三,重视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的业余教育,坚持了面向工农和向工农开门的方向,初步表现了我国学制由学校教育机构系统向包括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现代教育施教机构系统的发展,显示出终身教育的萌芽。 195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现行的学制是需要积极地妥当地加以改革的。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有权对新学制积极地进行典型试验,并报告中央教育部。经过典型试验取得充分经验之后,应当规定全国通行的新学制。”随后,许多地区开展了学制改革的试验,如提早入学年龄,进行了六岁入学的试验;为了缩短年限,进行了中小学十年一贯制的试验;为了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创办了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学校,进一步发展了业余学校。但是由于“左”的影响,由于急躁冒进和盲目发展,不仅使学制改革的试验不可能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下进行,而且一大批新创办的各级各类学校,由于师资、设备跟不上,也难以维持。在中央的及时觉察下,1961年开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特别是制定了大、中、小学工作条例,在肯定一些积极成果的同时,对当时各种“左”的表现作了纠正。 “文化大革命”提出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等口号,对我国的学制和教育事业造成了严重破坏。第一,和当代中学学制延长的发展趋势相反,毫无根据地把中学学制大大缩短,把初高中都缩短到二年;第二,和当代中等教育结构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相反,对中专和技校大加砍杀,盲目发展普通高中,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比例失调;第三,和当代高等教育多层次和多类型的发展趋势相反,把高等教育缩短为三年和一个层次,把很多院校、科系、专业取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