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羊布氏杆菌病的预防方法

羊布氏杆菌病的预防方法

羊布氏杆菌病的预防方法

羊布氏杆菌病的预防方法

羊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以孕羊流产和公羊发生睾丸炎为特征。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羊布氏杆菌病的预防方法。

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特点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带菌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在流产和分娩时,将大量病原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本病主要通过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经皮肤、粘膜、呼吸道以及生殖道(交配)也能感染。本病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母羊比公羊易感,性成熟后更易感。

(2)本病原对于羊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以通过配种感染。

(3)多为隐性感染。羊群一旦感染,流产孕羊逐渐增多,严重时达到半数以上,多数病羊流产一次。

(4)人也可以感染本菌,诊病操作时要特别注意。

羊布氏杆菌病预防接种

(1)布氏杆菌病猪二号菌苗:按标签注明的活菌数加入适量的注射用水。口服,每只羊(山羊或绵羊)100亿活菌;皮下或肌注,山羊25亿活菌/只,绵羊50亿活菌/只。免疫期为3年,口服接种不受怀孕限制,注射法不能用于孕羊。

(2)布氏杆菌病羊型五号弱毒二连菌苗:饮水或灌服,山羊或绵羊250亿活菌/只;皮下或肌注,10亿活菌/只。免疫期1.5年。孕羊和种

1

常见羊病及其防治方法

羊主要传染病及其防治方法1、口蹄疫它是由偶蹄兽共同晚染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 (1)流行情况:该病侵害多种动物(羊、牛、猪、骆驼等)和人。传染源是病畜和带毒动物,经消化道和呼吸侵入,也可随空气流动传播,无季节性。 (2)症状:患羊发病后体温升高到40、5-41、5度。精神不振,口腔粘膜、蹄部皮肤形成水疱,疱破后形成溃疡和靡烂。病羊表现疼痛,流涎,涎水呈泡沫状。常见的部位唇内面、齿龈,舌面及颊部粘膜,有的在蹄叉,蹄冠,有的在乳房,水疱破裂后眼观形成痕。羔羊易发生心肌炎死亡。有时呈现出血性胃肠炎,临床与羊传染性脓疱病鉴别:羊传染性脓疱病发生于1周岁以下的幼龄羊,特征:口唇郏部水疱、脓疱及疣状痂,在齿龈,舌面、唇内也有脓、疣状厚痂的疱,但不流涎。初期体温变化不大。 (3)防治方法 (一)发病后要及时上报,划定疫区,由动物检疫部门的扑杀销毁疫点内的同群易感家畜;被污染圈舍、用具,环境严格彻底消毒;封锁疫区防止易感畜及其产品运输,把病源消灭在疫区内。 (二)对威胁区的易感家畜紧急接种疫苗防止疫病的扩散。(三)该病只能预防,无治疗药品,不准治疗。

2、羊快疫 本病病原为腐败梭菌引起的,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征是发病菌突然病和被子短,真胃出血,炎性损害。 (1)流行特点:腐败梭菌常以芽胞形式分布于低洼草地,耕地及沼泽之中。羊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芽胞进入羊消化道,多数不发病。在气候骤变,阴雨连绵、秋、冬寒冷季节,引起羊感冒或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腐败梭菌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发病死亡。 (2)临床症状:发病突然,不见症状在放牧或早晨死亡。急性病羊表现为愿行走,运动失调,腹围膨大,有腹痛,腹泻,磨牙,抽搐,最后衰弱昏迷,口流带血泡沫。多在数分钟至几小时死亡,病程极为短促。 (3)防治措施 (一)该病以预防为主。用羊三联苗搞预防注射。湿苗每年春秋两次,子苗每年一次。 (二)羊以舍饲为好,防止放牧时误食被病菌污染饲料和饮水。 (三)注意舍内的保暖通风,饲料更换时要逐渐完成,不要突然改变。 (四)治疗:可肌注青毒素每次80-160万单位,首次剂量加倍,每天3次,边用3-4天。或内服磺胺脒0。2克/公斤体重,第二天减半,连用3-4天。

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动物发病的特征是流产,不育,睾丸炎及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病因病机] 由于易感牛、羊直接或间接接触本病疫邪,病从口人或通过皮肤、粘膜和交配进入体内潜伏,当机体遇到不良刺激而正气虚弱时,疫邪乘虚大量繁殖进入易感脏器引起发病。本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故见妊娠母畜流产和公畜睾丸发炎。 [主证] 1、牛:潜状期2周至6个月。缺乏明显的全身症状,母牛最明显的症状是流产,通常发生于妊娠后的5~7个月。流产前阴道粘膜潮红肿胀,有粟粒大红色的结节,阴唇及乳房肿胀,不久即发生流产。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有时产下弱犊,往往存活不久。大多数母牛流产后伴发胎衣停滞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内流出污秽不洁的红褐色恶臭的分泌物,可持续2~3周,有的病例长期不愈,不能妊娠。非妊娠牛,常常发生关节炎和局部肿胀,多见于膝关节。病公牛往往发生睾丸炎或附睾肿胀、关节炎及局部肿胀,配种能力降低。牛布鲁氏菌病的病程为慢性经过,可延续数年之久。在明显症状消失后,如不伴发慢性子宫炎,常可以自愈。否则长期不妊而淘汰。病种公牛,一般均应淘汰。 2、羊:妊娠病母羊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流产,多发于妊娠后的3~4个月,流产前的症状一般不明显;部分病羊在流产前2~3天,呈现胃肠弛缓,精神沉郁。常喜伏卧,食欲减退,饮欲增加,体温升高,阴道流出粘液性或粘性血样分泌物。其他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关节炎、滑膜炎及支气管炎。病公羊经常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及多发性关节炎。绵羊布鲁氏菌可引起绵羊附睾炎和不育。 [治疗] 治则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可试用下法治疗。 1、胎儿尚活,仅有流产先兆,但还没有发生明显的流产症状的可试行保胎法。 ⑴、孕酮牛50~100mg,羊10~30mg,一次肌肉注射。⑵、炒白术30g,当归30g,砂仁20g,川芎20g,白芍20g,熟地20g,炒阿胶25g,党参20g,陈皮25g,苏叶25g,黄芩25g,甘草10g,生姜15g为引。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一次灌服(为牛的用量,羊酌减),每天一剂。 2、胎儿已死或已发生明显的流产症状,应让其将胎儿产出,必要时可用药物催产坠胎。 ⑴、催产素牛25~100单位,羊30~50单位,一次肌肉注射。⑵、桃仁25g,红花20g,当归60g,川芎20g,白芍20g,熟地30g,益母草45g,炙甘草15g,党参30g,牛膝25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一次灌服(为牛的用量,羊酌减)。 3、已流产母畜应采取活血祛瘀,解毒治疗。 益母草50g,黄芩30g,川芎、当归、熟地、白术、双花、连翘、白芍各25g。共为细末开水冲服,一天一剂,连用3~5天。

常见羊病的治疗和有效预防

常见羊病的治疗和有效预防 发表时间:2019-07-17T15:56:26.5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徐勇军[导读] 摘要:羊病的诱发因素有很多,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的话,严重影响着羊的健康生长,并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江苏省如东县洋口畜牧兽医站 226407 摘要:羊病的诱发因素有很多,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的话,严重影响着羊的健康生长,并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要想促进养殖业良好发展,必须做好羊病治疗与预防工作,进行防治措施的具体研究,监督管理的不断完善,更多实践经验的积累,将为养殖效益的持续增长提供有利的保障。本文主要分析了常见羊病的治疗、预防,希望能为其他养殖者管理思路的多元化转变提供可行性的建议,从而改善弊端现状,真正体现出预防管理的实际价值。 关键词:常见羊病;治疗方法;有效预防;措施分析;研究 引言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得越来越高。享用美食是大多数人的追求,羊肉美味,因此食用的频率相当之高。为了充分满足人们的羊肉需求,推动养殖业长远规划、可持续发展,大规模养殖理念的渗透以及常见羊疾病的预防显得至关重要。但是理想虽然美好,实际问题却有很多,不论是大的养殖机构还是个体养殖户,都没有认识到常见羊病有效防治的重要性,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一直存在,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亦未得到有效保护。 一、常见羊病的分析与治疗方法的研究 (一)普通羊病 羊容易患上产科病、内科病、外科病等,与养殖人员没有科学的开展养殖工作有很大的关系。缺乏合理化饲养,羊就会营养失衡、代谢紊乱,大规模患病的几率比较高,突发死亡之后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我们难以预估的。普通羊病感染之后,养殖人员没有意识到,而选择正确治疗方法的话,那么,后续养殖管理活动的开展将毫无意义,整个羊群的羊都患上疾病,经济损失越来越大[1]。肠胃炎是常见的内科羊病,病羊有食欲不振、精神不佳、腹泻等情况,死亡率相当高,有效治疗方法包括:口服50毫升到100毫升的痢菌净(0.5%)、灌服止泻克痢粉8克到15克,静脉注射500毫升的葡萄糖(5%),一天两次。前胃弛缓也是羊的常见普通病,主要病因是羊长期被饲喂不好消化的粗硬饲料,比如豆秸、玉米秸秆等,或是发霉变质的精料和饲料。出现的主要症状是,在刚患病时会出现食欲异常、减退或精神沉郁,反刍减弱甚至停止。羊在患病后会慢慢消瘦,眼窝下陷、全身无力、交替出现腹泻和便秘。主要采取的治疗措施是:在刚刚患病时一两天不喂食,之后喂一些营养比较丰富、多汁且容易消化的饲料。可以使用的药物是10毫升陈皮酊、5毫升姜酊、10毫升龙胆酊,加水混合后口服,一天一次,连续使用三天到五天。或者是使用30克到50克的硫酸钠、100毫升到200毫升的石蜡油、20毫升的酒精、加500毫升的水内服,一天一次,连续服用三天。 (二)传染性疾病 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支原体、细菌等引起,多在动物体内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及致病因子,极大损伤羊的机能。如果出现感染,会致使羊大量死亡。传染性疾病较为复杂,如羊群胸膜炎就是其中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治疗时,采用九一四0.5克、静脉滴注5%葡萄糖300毫升,配合红霉素2克。间隔5天,用药1次。 (三)寄生虫病 寄生虫寄生在羊体内,会导致羊出现寄生虫病,这种疾病表现出季节性特征与群发性特征,很大程度上威胁羊健康,对羊带来较大毒副作用,吸收羊营养物质,极易损伤羊器官,导致羊出现继发性疾病,会有营养不良情况出现,严重时,会导致羊的死亡。其中,以肝片吸虫病较为常见,该疾病容易出现在温暖环境中,引发其它寄生虫病的出现[2]。所以,在治疗这类疾病时,要以硝氯酚口服方式进行治疗,结合羊具体病情及个体差异等,服用相应的剂量。 (四)羊感冒 羊感冒是由风寒侵袭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具体表现为:流鼻涕、流泪、呼吸急促等。羊感冒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病羊受到外界应激刺激后,体内病毒、细菌大量繁殖,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后期逐渐有脓性鼻涕堵住鼻子。该病不会引起继发感染,患病时间大概为7天左右。我们治疗这种羊病应以清热解毒、祛风散寒为主。可以选择使用复方氨基比林5-10毫升,或30%安乃近5-10毫升,或复方奎宁、百尔定、穿心莲、柴胡、鱼腥草等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为了防止出现继发性感染,可以选择使用抗菌药物。用复方氨基比林10毫升、青霉素160万国际单位。硫酸链霉素50万国际单位,加蒸馏水10毫升,分别肌注,日注2次。对于病情严重的可以选择静脉注射青霉素160万国际单位(4支),同时配以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治疗,效果显著。 二、有效预防常见羊病的几点建议 (一)羊场规范建设 羊场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1)合理选址。在选择羊场地址时,要同时满足以下要求:1.和交通要道保持一定的距离,但要确保交通便利;2.地势略高,向阳,且背风;3.水电供应方便;4.和其他动物饲养场、动物交易市场和肉类加工厂保持远距离[3]。(2)配置规范化的圈舍。在建设圈舍时,要安装一些分区性设施,便于管理。(3)若条件允许,可以在圈舍的下风处就近建设一个兽医室,高标准的完成消毒和环保设施。其他的管理区域则应该和圈舍保持一定的距离。 (二)加强指导监督 养殖户必须重视环境方面科学杀菌消毒的必要性,制定系统全面、科学有效的消毒措施,尤其是羊群活动地面、羊圈以及养的皮毛、羊的排泄物等必须强化消毒,通过这种方式将传染源消灭,避免出现爆发性的疫情,针对突然性死亡的羊,禁止随便遗弃或者剥皮,必须马上进行高温消毒和焚烧处理,以免发生疾病传染的危险。对种羊必须严格进行筛选,调整羊的食量时,必须将羊的年龄、性别的具体品种作为依据。 (三)提高重视程度 养殖户对于日常管理的重视度普遍较弱,不重视隔离设施和环境消毒工作,也不愿将资金注入其中,导致日常管理松懈,易引起多种羊常见病的发生。但科学的日常管理、严格的隔离、消毒等,特别是对羊圈中羊的排泄物、皮毛及活动地面进行消毒,是消灭传染源,防止疫情爆发的最佳手段,只有提高了养殖人员的重视程度,常见羊病的有效预防才会顺利。

羊病大全跟呼吸道

羊病大全 --------呼吸系统疾病 河南天行健动物药业技术部整理提供

河南天行健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动物疾病咨询服务起家的兽药服务公司,主要研发方向为动物血液血清抗体的研究,致力于动物疾病治疗的快速、有效、便捷。公司重视动物疾病的系统性研究,经过与养殖户的多年沟通与调研。 整理出养羊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疾病预防治疗方案,资料免费供养殖户朋友分享,帮助养羊的朋友一起健康养羊。对于有资料需要的朋友可以搜索公司网站---天行健动物药业向在线客服索取养羊资料。 全套羊病基础资料分为: 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产科疾病、外科疾病、代谢性疾病、羔羊疾病、流行病。

目录 呼吸系统疾病 (3) 鼻炎 (3) 溃疡性鼻炎 (4) 鼻出血 (5) 喉头炎 (6) 支气管炎 (7) 肺炎 (9) 化脓性肺炎 (10) 肺坏疽 (11) 呼吸系统疾病 鼻炎 鼻炎是羊常见病,又叫羊鼻卡他,属鼻黏膜表层浆液性炎症。以鼻端不适、流鼻涕.鼻腔狭窄,呼吸不畅为特征。 【发病机制】 鼻腔感染(病毒与细菌寒)、寒冷刺激以及吸入有害气体(灰尘.毒性气体.失火烟熏)引起鼻黏膜充血发炎.红、肿.热、痛、分泌增加,鼻腔变细,甚至鼻孔不通。

【诊断要点】 (1)病初常打喷嚏,大量流稀薄清涕。 (2)经常用鼻端在物体上摩擦,频颊摇头,或用前肢蹄尖蹬鼻端。 (3)病到后期常有鼻痂堵塞鼻孔,呼吸受阻。 【防治方案】 (1)可用副肾上腺素.庆大霉素各1毫升混合后滴双侧鼻孔内。 (2)也可用10%磺胺嘧啶10毫升、病毒唑5毫升混合滴鼻。 溃疡性鼻炎 溃疡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深层化脓性炎症,以鼻腔有烂斑,颌下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发病机制】 在病因作用下,外伤感染.寄生虫损伤、感染了化脓菌等引起局部(感染处)肿胀坏死,组织水解,分泌物增加,甚至引起全身性毒血症,体温升髙。 【诊断要点】 (1)鼻部(内、外)肿胀,局部温度增髙,额面浮肿。 (2)鼻腔内壁可见到成片的溃疡面,并附有血性白色脓液。

常见羊寄生虫病的防治

常见羊寄生虫病的防治 羊常见的体内外寄生虫主要有肠道绦虫、肝片吸虫、捻转胃虫、肠结节虫、钩虫、鞭虫、肺丝虫、疥癣、羊鼻蝇、羊虱、蜱及脑包虫等。 一、绦虫病 最常见的为莫尼茨绦虫。虫体长1—5米,白色,细长。主要寄生在小肠,严重者虫体堵塞肠管。感染绦虫病的山羊很快 消瘦,皮毛粗乱无光,食欲减退而饮欲增加,并出现腹泻、贫血和水肿,少数还会出现神经症状。 治疗:可用别丁(硫酸二氯酚),按每千克体重100毫克,加水溶解灌服,效果很好。也可用1%硫酸铜溶液按每千克体重2毫升灌服。驱绦灵每千克体重50—75毫克口服。预防常用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15毫克灌服,效果良好。 二、肝片吸虫病 又称肝蛭虫,虫体扁平,很像树叶,比南瓜子略大,般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感染率20%—30%。患肝片吸虫病的山羊消瘦、贫血、颌下水肿,到后期出现泻,最后导致肝中毒而衰竭死亡。 治疗:可用硝氯酚驱虫,每千克体重口服4—5毫。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各一次;也可用5%肝蛭净悬,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口服;或选用驱虫效果良好别丁,每千克体重100毫克。常用的还有广谱抗虫丙硫咪唑、肠虫清等。 三、消化道线虫病

常见的有捻转胃虫、肠结节虫、钩虫、鞭虫等,感染率可达100%。症状表现为:机体消瘦,食欲下降,贫血,有时腹泻,多发生在春、夏、秋三季。 捻转胃虫主要寄生在真胃。虫体长10—30厘米,主要危害真胃粘膜和腺体并分泌毒素。病羊精神不振,瘦弱贫血,生长发育停止,腹泻,常和前胃疾病并发死亡。 肠结节虫主要寄生在大肠。虫体长10—20厘米,在肠壁上形成米粒到蚕豆粒大小不等的无数结节。结节大量增生后,使肠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受损,病羊的明显症状为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腹泻时粪稀带血,严重时可引起后肢瘫痪。 钩虫主要寄生在小肠内,以羊血为其营养,造成肠粘膜溃疡。发病羊极度贫血,消瘦,颌下水肿,长期腹泻,可引起羊只大量死亡。 鞭虫主要寄生于大肠和盲肠内。虫体长35—70毫米,羊体感染后,一般症状不明显,严重时引起腹泻,因吸收毒素而引起贫血和食欲下降等中毒症状。 治疗:可用左旋眯唑每千克体重8毫克内服;或用丙硫咪唑或甲苯咪唑按每千克体重15毫克配成混悬液内服。另外,也可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广谱抗虫药,进行皮下注射或口服;或者选用四氯乙烯按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口服,效果良好。 四、肺丝虫病

布氏杆菌病与乳制品生产

布氏杆菌属(Brucella)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牛、羊、猪等动物最易感染,引起母畜传染性流产。人类接触带菌动物或食用病畜及其乳制品,均可被感染。布氏杆菌病广泛分布世界各地。我国部分地区曾有流行,现已基本控制。布氏杆菌也是帝国主义者列为失能性生物战剂之一。布氏杆菌属分为羊、牛、猪、鼠、绵羊及犬布氏杆菌6个种,20个生物型。中国流行的主要是羊(Br.melitensis)、牛(Br.Bovis)、猪(Br.suis)三种布氏杆菌,其中以羊布氏杆菌病最为多见。 病理 布氏杆菌感染 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发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 该菌自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或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进入淋巴结,有时可在其中存活并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灶,约2~3周后可进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继之在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骨髓内生长形成新的感染病灶,并可多次反复冲破细胞进入血循中,则再一次引起菌血症和临床急性症状,表现为平均2~3周的发烧期,每间隔约3天至两周,发烧又反复,产生波浪状的热型,故称为波浪热。 同时,布氏杆菌含有内毒素及菌体本身皆可引起人体的过敏,出现各种的变态反应性病变。骨关节病变,多发生在半年左右,少数病例更早些。布氏杆菌骨髓炎是血源性布氏杆菌感染在骨关节的局部表现。任何骨均可受累,但以脊椎炎最为

多见。关节的病变常侵犯大关节,以髋关节炎最为常见。 生物学性状 本菌属初次分离培养时多呈小球杆状,毒力菌株有菲薄的微荚膜,经传代培养渐呈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 本菌为严格需氧菌。牛布氏杆菌在初次分离时,需在5~10%CO2环境中才能生长,最适温度37℃,最适的pH6.6~7.1,营养要求高,生长时需硫胺素,烟草酸和生物素,泛酸钙等,实验室常用肝浸液培养基或改良厚氏培养基。此菌生缓慢,培养48小时后才出现透明的小菌落,鸡胚培养也能生长。 在自然界中抵抗力较强,在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中,一般能存活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能生存2个月。对低温的抵抗力也强,对热和消毒剂抵抗力弱。对链霉素、氯霉素和四环素等均敏感。 布氏杆菌具有二种抗原成份:A(牛布氏杆菌主要抗原成份)和M(羊布氏杆菌主要抗原成份)。二种抗原在各种菌中含量不同,牛布氏杆菌(Am)含a 抗原多,含M抗原少。羊布氏杆菌(aM)含M抗原多,而含A抗原少。可利用凝集吸收试验制备出单因子血清~~单价A或M血清,供菌种鉴定之用。 牛布氏杆菌病 一、临床症状 潜伏期2周至6个月。母牛流产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发生于怀孕第5~8个月,产出死胎或软弱犊牛。流产时除表现分娩征象外,常有生殖道发炎症状,阴道粘膜发生粟粒大小的红色结节,流出灰白色粘性分泌物。胎衣往往滞留,流产后持续排出恶露,呈污灰色或棕红色,可持续2~3周。常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大多数母牛只流产1次。公牛常发生睾丸炎或关节炎、滑膜囊炎,有时可见阴茎红肿,睾丸和附睾肿大。 二、病理变化 常见的病变是妊娠母牛的子宫与胎膜病变变化较突出。子宫绒毛膜间隙有污灰色或黄色无气味的胶样渗出物。绒毛膜因充血呈紫红色,表面覆以黄色坏死物或污灰色脓液。胎膜因水肿而肥厚,呈胶样浸润,表面覆以纤维素和浓汁。流产胎儿主要呈败血症变化,脾与淋巴结肿大,肝脏中有坏死灶,肺常见支气管肺炎,胃肠膀胱的浆膜下可见有点状或线状出血。公牛主要发生化脓坏死性睾丸炎或附睾炎。睾丸显著肿大,被膜与浆膜层粘连,切面可见到坏死灶或化浓灶。阴茎红肿,其粘膜上有时可见小而硬的结节。 三、实验室检验 用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检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方法:将被检血清与布鲁氏菌虎红平板抗原各0.03毫升滴于玻璃板上混匀,在室温下4~10分钟呈现结果,出现凝集现象为阳性反应,完全不凝集的为阴性。受检血

常见的羊病及症状

常见羊病 羊炭疽病 羊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羊表现短时期奔跑、 跳跃几下,摇晃倒地,头向后仰,四肢作不随意的游泳动作,经几分钟后即死亡。该病5 -9月发病率最高。可在春秋季进行一次炭疽预防注射,对发生过炭疽病的地区,每年打 预防针一次,每只羊颈部皮下注射炭疽芽胞苗 0.5毫升,可免疫一年。 羊肠毒血症 羊肠毒血症表现突然发作,倒毙前,四肢出现强烈的划动,肌肉颤抖,眼球转动,磨牙,口水过多,随后头颈显著抽缩,常死于2-4小时之内。治疗:(1)用磺胺胍18- 20克,第一天一次灌服,第2天分2次灌服,直至痊愈。(2)可灌服10%石灰水,大羊 每只200毫升,小羊每只50-80毫升。 羔羊痢疾病 羔羊痢疾病表现为羔羊发生腹泻。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后期含 有血液,常l-2天死亡。治疗:(l)土霉素0.2-0.3克,或再加胃蛋白酶0.2-0.3克, 加水灌服,每天2次;(2)可用抗羔羊痢疾高免疫血清进行治疗,肌肉注射0.5-l.0毫升。 羊肝片吸虫病 病羊急性表现为精神沉闷,体温升高,食欲消失,偶有腹泻。严重贫血,腹围增大, 充满大量腹水,常在3-5天内死亡。病羊慢性表现为病程较长,贫血、消瘦、便秘与下 痢交替发生,被毛粗乱无光泽衰竭而死。治疗:(1)用硫酸二氯酚,按每公斤体重0.08 -0.1克,配成悬浮液一次口服;(2)用硝氯酚,按每公斤体重3-5毫升,一次口服。 预防:定期驱虫,春秋各驱虫一次。 羊螨虫病 波尔山羊圈养区 寄生在羊体表的有疥螨和痒螨两种。疥螨多寄生在羊的嘴皮、鼻、眼睛周围、耳部、 头部、腿内侧及尾根等处。痒螨多发生在毛密的臂部和背部,然后向全身蔓延。这是一种

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知识

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知识 钩虫病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在我国,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是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钩虫感染几乎遍及全球,在我国除少数气候干燥、寒冷地区外,其他各省均有钩虫感染或流行,以海南、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湖南、安徽等地较严重。 人们常因从事田间种菜、耕作等劳动活动时,脚或手部皮肤直接接触含有钩虫幼虫的泥土或农作物后感染。也可因生食含有钩虫幼虫的不洁蔬菜、瓜果而受到感染。 钩虫的幼虫侵入皮肤后进入人体,并在人体体内移行,最后到达小肠发育成为成虫。成虫产卵后随粪便排出,在土壤环境中发育成为感染期幼虫。因此,钩虫病是重要的土源性线虫病之一。 钩虫病的一般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营养不良及消化道功能紊乱,严重的可引起心脏功能不全,儿童生长和发育障碍。孕妇感染可引起流产、早产或死胎。婴幼儿感染钩虫病常出现急性便血性腹泻、大便呈柏油样、食欲减退,病死率较高。 钩虫在侵入人体并在体内移行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症状。如钩虫幼虫侵入皮肤后,病人可感到局部皮肤有烧灼、针刺或奇痒等感觉。继之出现红色点状丘疹或小泡疹,造成钩蚴性皮炎,多见于手指、足趾间。幼虫移行至肺泡后,病人可出现咽痒、咳嗽、痰中带有血丝,严重感染者可出现剧烈干咳、肺大咯血及类哮喘样发作症状。成虫寄生于小肠,在小肠壁上不断更换部位吸血,伤口不断流血造成贫血。病人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及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由于胃口不佳、消化功能不良,影响铁的吸收,使贫血不断加重,甚至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少数钩虫病人有喜食生米、泥土、木炭等“异嗜症”现象。 从粪便中查到钩虫卵或孵出钩蚴即可确诊为感染钩虫。部分人群虽然已感染上钩虫,并在粪便中发现钩虫卵,但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钩虫感染。 钩虫病的治疗,可采取驱除肠道成虫和杀灭在组织中移行的早期幼虫的病原治疗。常用的驱虫药物有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噻嘧啶等。近年我国合成的新药三苯双脒,则对驱除美洲钩虫的效果更好。另外,可口服硫酸亚铁片或葡萄糖酸铁等补充铁剂,有助于改善贫血和心功能。严重贫血者可输血。 减少和控制钩虫病必须坚持采取驱虫治疗、加强粪便管理、保证饮用水的清洁卫生等措施。另外,广泛宣传普及钩虫病防治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饮生水,生食瓜果蔬菜要反复清洗,尤其要改变赤足下地劳动的不良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包虫病 包虫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我国有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二种,分别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泡球蚴)寄生人体组织器官所致。囊型包虫病呈世界性分布,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多见。我国包虫病高发流行区主要集中在高山草

常见羊病防治-最新

常见羊病的诊断与治疗大严备村农民实用技术资料

我县常见羊病的诊断及治疗 常见羊病防治羊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在性质上可以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三大类。 传染病是由于各种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侵入羊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而导致的。寄生虫病是各种体内外寄生虫侵害羊体,通过虫体对羊的器官、组织的机械性损害,夺取羊体营养并产生有害毒素而导致的。普通病包括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和产科疾病,多因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代谢失调,误食毒物,机械性损伤,异物的刺激以及外界环境变化而引起。 为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各种卫生防疫制度,落实各种综合性防治措施,将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取得防病灭病的综合效果,保证肉羊生产健康顺利的发展。 防治基本技术1.判断:羊是否患病饲养管理人员平时应注意观察个别羊只甚至整个羊群的行为变化,整体上一般观察羊的肥瘦、步态、姿势,从羊的个体上主要观察被毛、皮肤、粘膜、结膜、食欲、粪尿、呼吸、体温的变化等,以确定羊是否有病,并及时诊治。肥瘦: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病原的长期作用,病羊的身体瘦弱。

姿势:观察羊只的举动是否与平时一样,如果不同,就可能是有病的表现。步态:健康羊步态活泼而稳定,病羊则行动不稳,或不愿行走。被毛:健康羊的被毛平整且不易脱落,富有光泽;而在患病状态下,被毛粗乱蓬松,失去光泽,容易脱落。 皮肤:健康羊的皮肤富有弹性。观察羊只皮肤的颜色及有无被毛脱落、皮肤变厚变硬、水肿、发炎、外伤等。粘膜:健康羊的钻膜呈光滑的粉红色。如果可视粘膜发红.则可能体温升高,体内有发炎的地方;如果粘膜发红并带有红点、血丝或呈紫色,可能是由中毒或传染病引起的。 食欲:羊吃草或饮水量突然增多或减少,以及喜欢舔泥土、吃草根,也是有病的表现,可能是慢性营养不良,如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如果反色减少、无力或停止,则表示羊的前胃有病。有时羊不进食可能是由口腔疾病引起的,如喉炎、咽炎、口腔溃疡、舌有损伤等。 粪便:如果羊粪有特殊臭味,则见于各种肠炎,若粪便内有大量粘液,则表示肠道有卡他性炎症;若粪内有完整的谷粒或纤维很粗,则表示消化不良;若混有寄生虫或寄生虫节片,则表示体内有寄生虫。 呼吸:正常羊每分钟呼吸12?20次,呼吸次数增多见于热性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衰弱、贫血、腹内压升高等,呼吸次数减少,主要见于某些中毒、代谢障碍、昏迷等疾病。体温:用手摸耳朵或把

第九章 马的主要寄生虫病

第九章马的主要寄生虫病 一、马绦虫病 马绦虫病的病原体常见的有三种,即:叶状裸头绦虫、大裸头绦虫和侏儒副裸头绦虫。这三种 绦虫都寄生在马属动物的肠道内。主要危害幼驹,当寄生数量多时可引起死亡。 叶状裸头绦虫:寄生于马、骡和驴的盲肠、回肠后部和结肠内。虫体全长2~5㎝,偶可长达8 ㎝。头节小,上有4个杯状吸盘,每一吸盘后方各有一个特征性的耳垂状附属物。无顶突和小钩。 大裸头绦虫:寄生于马、骡和驴的小肠后半部,偶然见于胃、盲肠和结肠内。成虫全长大80 cm, 最宽节片大2.5 cm。头节宽大,吸盘在顶部,颈节短。 侏儒副裸头绦虫:寄生于马、骡等家畜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内。虫体全长3cm,宽5 mm。 头节小,颈节短。 诊断、防治:参照牛、羊莫尼茨绦虫病。 二、马副蛔虫病 马副蛔虫是寄生于马属动物体内最粗大的一种线虫。虫体近似圆柱形,两端较细,外形与猪蛔 虫相似。雄虫长150~280mm,尾端向腹面弯曲。雌虫长180~370mm,尾部直,阴门开口于虫 体前1/4部分的腹面。 诊断、防治:参照猪蛔虫病。 三、马尖尾线虫病(马蛲虫病) 又称蛲虫,是由尖尾科、尖尾属的马尖尾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大肠内而引起的疾病。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本病的特征症状为臀部发痒,故又称“痒尾症”。 形态 雄虫体形小,白色,体长9~12mm;有一根交合刺,大头针状。雌虫长可达150mm,尾部细 长而尖,可达体部的三倍以上,未成熟时为白色,成熟后为灰褐色,阴门开口于体前部1/4附近。 发育史 ●雌虫将体前部伸出肛门外产卵,虫卵在肛门周围发育→ 感染性虫卵→经口入动物体内→小肠幼虫逸出→入大肠→成虫 诊断 1. 参考症状尾根部发痒,脱毛,皮炎。 2. 虫卵检查刮取肛周污物涂片检查虫卵。 3. 虫体检查严重感染时,可在粪便中发现虫体。 治疗 1. 敌百虫 2. 噻苯唑 3. 石碳酸软膏:涂擦肛周皮炎部。 预防注意卫生、饲养管理、检疫等 四、马圆线虫病 马属动物圆线虫病是由圆线目、圆线科、和盅口科的许多种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大肠(以盲肠、 结肠为主)内所引起的一类线虫病。根据虫体大小分为大型圆线虫和小型圆线虫两大类。本病 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马匹圆线虫感染率平均为87.2﹪,感染强度最高可达10万条以上,是马属动物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 大型圆线虫属于圆线科、圆线属,虫体较大,粗硬,长为14~47mm,形如火柴杆状,呈红褐色 或深灰色。主要有三种: (1)马圆形线虫特征是口囊基部背侧有1个大型、尖端分叉的背齿,腹侧有2个亚腹齿。 (2)无齿圆形线虫特征是口囊内无齿,又称为无齿阿尔夫线虫。 (3)普通圆形线虫特征是口囊底部有2个耳状的亚背侧齿。 诊断、防治:参照牛、羊捻转血矛线虫病。 五、丝状虫病 (一)牛、马腹腔丝虫病 ●丝状线虫指丝状科、丝状属的一些线虫,多寄生在腹腔 内,故又称腹腔丝虫。牛丝状线虫病,马脑脊髓丝虫病,浑睛虫病,三种病的病原体是同一种虫体的不同发育阶段。 形态 ●乳白色,线状。长数cm至10余cm,尾端部卷曲呈螺旋 形。口孔周围有角质环围绕,在背、腹面,有时也在侧面,有向上的隆起形成唇状,肩章状或乳突状的外观。 雄虫交合刺1对,不等长,不同形;在泄殖腔前后有乳突数对。雌虫阴门在食道部,产微丝蚴。 常见的牛、马丝状线虫有三种: 1. 马丝状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腹腔、胸腔、盆腔, 雄虫长40~80mm ,雌虫长70~150mm。 2. 鹿丝状线虫:寄生于牛、羚羊、鹿的腹腔,雄虫长 40~60mm,雌虫长60~120mm。 3. 指形丝状线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牦牛腹腔,雄虫 长40~50mm,雌虫长60~80mm。 发育史 ●雌虫产幼虫→微丝蚴→经血循→外周血液,当蚊子吸 血时→将幼虫吸入体内→感染性幼虫,当含有感幼的蚊子再吸健康牛、马血时,又将感幼注入健康牛、马体内,在腹腔内发育为成虫。 ●当含有指形丝状线虫感幼的蚊子吸非固有宿主马、羊血 时,将感幼注入马、羊体内,经淋巴、血循→脑、脊髓→童虫。 ●经淋巴、血循→眼前房→童虫。 致病作用和症状 成虫寄生于腹腔,致病作用不明显,故临床一般无可见的症状。 诊断 取动物外周血液检查,发现微丝蚴即可确诊。 1. 压滴标本检查暗视野可见活动的虫体。 2. 厚涂片检查厚涂片干燥后置水中泡,再镜检微丝 蚴。 防治 防蚊子叮咬,灭蚊。因症状不明显,一般不进行治疗。(二)马、羊脑脊髓丝虫病 ●本病主要发生于马属动物和羊,马属动物患病后,逐渐 丧失使役能力,重病者多因长期卧地不起,发生褥疮,继发败血症致死。羊患病后,症状和马属动物相似。

肉牛羊布氏杆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国畜禽业 中种2019.10 附表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相关情况调查情况表 作者简介:康玲慧(1975.3-),女,宁夏同心县人,大学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肉牛羊布氏杆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康玲慧 (宁夏同心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51300) 摘要:为有效防止肉牛、肉羊布氏杆菌病的发生,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宁夏多个地区肉牛和肉羊养殖情况及出现的布氏杆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分析。根据此次调查结果进一步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关键词:肉牛;肉羊;布氏杆菌;流行病学;同心县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通常情况下家畜会对布氏杆菌存在易感性存在种属差异,而且羊和牛的易感性较强,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和胎盘炎,导致羊出现流产、不育、后肢麻痹等症状。在传染过程中不具有季节规律性,有多种传播途径可通过皮肤、呼吸道等传播。因此,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及血清检测对该地区肉牛和肉羊养殖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统计。 1调查问卷 调查针对肉牛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情况进行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填写以及与养殖人员交谈等多种方式向该地区共发放136份问卷调查,在调查对象选取过程中,以过去发生母牛羊流产,育肥牛羊关节炎等的牛羊场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肉牛羊养殖场进行全方面排查,然后抽取血样进行血清检测。 1.1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由当地畜牧兽医学部中心抽取技术骨干和3名技术人员共同构成调查小组,以镇为单位,每周小组选一名成员进行调查对象宣传,组织开展各种流行病学调查,其内容涉及品种,免疫程序,市场销售,引种来源等,同时还需要通过对小组人员进行分工,两人完成采样,一人负责信息登记,将样品保存送到上级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相应的检测。 1.2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由当地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发放调查表,其内容包括肉羊肉牛总存栏数,公羊公牛数,能繁母羊和母牛数,出栏数,从业养殖人员的年限,文化,健康情况等作为基本数据,重点调查免疫程序,种类,临床症状,发病率等。在现场调查过程中需要根据调查情况由专家深入养殖现场对养殖人员进行巡查调查,针对肉羊和奶牛群体个体进行检测,对肉羊和奶牛发病情况进行快速诊断,对调查表所反映存在问题的牛羊场进行调查,主要针对品种选定,经营方式,生产免疫等综合分析探 讨,以帮助养殖者解除困难,提高养殖效益。 1.3血清检测 对当地肉牛羊养殖场进行百分百血样采集,按照动物疫病监测要求,对空腹肉牛羊采取真空采血管,由颈动脉采血5ml,室温静止后分离血清,并送到相应的实验室检测。专用的检测试剂为布鲁氏菌病琥红平板凝集抗原及ELISA 试剂盒 [1] 。按照 布鲁氏菌病的监测标准,利用抗原监测血清的抗体,一旦出现凝集反应表明血清中含有布鲁氏杆菌产生的抗体,说明该牲畜受到布鲁氏杆菌的感染。由于存在假阳性问题,可先进行琥红 平板凝集实验筛选,对出现阳性反应的再利用ELISA 检测,最后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是带毒阳性还是属于临床病例。 2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与牧户访问结合现场调查的方式,在发放的136份调查问卷中表明有50户肉牛30户绵羊 ,20户山羊,10户牛羊混养,10户绵羊和山羊混养,养殖方法主要是圈养和散养。其中有30%的养殖户对于布鲁氏菌病有一定了解,而70%的养殖户对该疾病不了解,有45户是由外地购买,全部具有检疫证,有58%的养殖户对养殖场进行定期消毒,屡配不孕的共有30户,其流产率为22.6%,参见附表。 从血清学结果上来看,随机抽选两万份血清样品中,利用琥红平板凝集实验初步筛选出56份阳性血清,经过ELISA 确定有55份阳性血清,结合临床症状确定有18只发病羊,17只带毒羊,有10只发病牛,有10只带毒牛。 3讨论 牛羊养殖是畜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很多地区出现牛羊流产问题,通过检测发现,导致牲畜流产主要是由于感染了布鲁氏菌病。在本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和血清学检测,通过调查肉牛和肉羊养殖情况以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养殖户没有充分认识布鲁氏菌病的危害, 动态 30

布氏杆菌症状及防治措施

布氏杆菌病防控措施 布氏杆菌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能侵害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类。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牲畜感染后,以母畜发生流产或死胎,公畜发生睾丸炎为特征。母畜流产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该菌自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或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进入淋巴结,有时可在其中存活并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灶,约2~3周后可进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继之在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骨髓内生长形成新的感染病灶,并可多次反复冲破细胞进入血循中,则再一次引起菌血症和临床急性症状,突出表现为寒战,发热,多汗,热型多为弛张热,表现为平均2~3周的发烧期,每间隔约3天至两周,发烧又反复,产生波浪状的热型。同时,布氏杆菌含有内毒素及菌体本身皆可引起人体的过敏,出现各种的变态反应性病变。骨关节病变,多发生在半年左右,少数病例更早些。布氏杆菌骨髓炎是血源性布氏杆菌感染在骨关节的局部表现。任何骨均可受累,但以脊椎炎最为多见。关节的病变常侵犯大关节,以髋关节炎最为常见。此外还会引起淋巴结及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主要见于颈

部及腋下。男性可有睾丸炎或附睾炎,女性可患卵巢炎等。常见症状还有疲乏,出汗,头痛,低热,抑郁,烦躁,肌肉及关节酸痛。 其主要预防措施有: 1.加强家畜的管理,做好经常性的家畜卫生处理和检疫;病畜应隔离饲养、治疗,病畜分泌物、排泄物等应做无害化处理或消毒深埋;病死的牲畜要深埋或烧毁。被污染的畜舍、运动场、饲槽、水槽等用10%石灰乳或5%热火碱水严格消毒。 2.不食用未经过煮沸或灭菌的奶和奶制品。能感染人类布氏菌病的主要奶制品是新鲜乳酪,特别是由山羊的奶制作的乳酪,但是,在干的或发酵过的乳酪中,布氏菌一般不能继续存活。 3.不食用患布氏病动物的肉及肉食品。患布氏病动物的肉及肉食品特别是处于菌血症时期的肉类对人有很大的危险性。冻肉和腌肉、未煮熟和未烤熟的肉类都具有传染性。牛羊肉烹调熟透后食用;生熟肉案板一定要分开使用,案板和操作容器一定要清洗并用热水烫洗,必要时消毒。 4.不使用感病动物毛、皮。有布氏病流行的地区出产的毛、皮也是一种传播因子,毛和皮特别容易被动物的尿、粪便及阴道分泌物污染而带有布氏病菌,凡接触未经卫生处理的毛、皮均有被感染的危险。 5.发现疫情的养殖户的圈舍要进行卫生消毒。 6.对于有职业史的相关人员,一旦出现类似某症状的患者要提高警惕,最好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去咨询。兽医、病畜管理人员、接

牛的常见九种寄生虫病防治

牛的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 一、毛滴虫病 毛滴虫病是由寄生在公牛和母牛生殖器官内的牛胎毛滴虫引起的生殖道疾病,通过配种而传染,可导致母牛早期流产和不孕,给生产带来一定危害。 牛胎毛滴虫主要寄生在母牛的阴道和子宫内,公牛的包皮、阴茎黏膜及输精管内。母牛怀孕后,在胎儿体内、胎盘和胎液中都有大量的虫体。人工授精器械消毒不严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症状】公牛常为带虫者,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严重时公牛包皮有肿胀,流出脓性分泌物,阴茎黏膜上出现虫性结节,不愿交配。母牛阴道红肿,黏膜上有红色结节,发生子宫内膜炎时,屡配不孕,从阴道流出脓性分泌物。怀孕母牛可发生早期流产或死胎,泌乳量下降。 【治疗】 (1)0.2 %~ 0.3 %碘溶液(碘2 ~ 3 克、碘化钾4 ~ 6 克、蒸馏水 1 000 毫升),冲洗子宫或公牛包皮腔,也可用0 . 1 %利凡诺或0 . 1 %黄色素冲洗。隔日 1 次。 (2)灭滴灵每千克体重60 毫克,每日 1 次口服,连服3 次。或按每千克体重10 毫克配成5 %的溶液静脉注射,每日1 次,连用3 次。 【预防】①对引进牛要进行毛滴虫病检查。②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是有效的防制措施,但要严格消毒授精器械。③定期进行毛滴虫检查。 【检查方法】 (1)用生理盐水冲洗牛阴道或包皮囊内,收集冲洗液,离心沉淀,沉淀物用显微镜检查。 (2)将阴道或包皮内分泌物、流产胎儿液或胎液滴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见到活动的虫体。 (3)毛滴虫体为梨形、圆形或纺锤形等多种形状,有 4 根鞭毛,其中 3 根在虫体前部,另1 根与体侧波动膜相连,叫后鞭毛,身体中央有一纵轴,纵轴末端伸出体外 二、新陈代谢疾病幼畜白肌病 新陈代谢是动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机能。机体的新陈代谢是在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下,和在内分泌腺的调节下进行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

羊布氏杆菌病怎么预防

羊布氏杆菌的防治措施 病原 病原为布氏杆菌。它存在于病畜的生殖器官、内脏和血液。该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37天,在冷暗处和胎儿体内可存活6个月。1%来苏尔,2%的福尔马林,5%的生石灰水15分钟可杀死病菌 传播途径 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 布氏杆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黏膜及损伤甚至未损伤的皮肤等多种途径传播,通过接触或食入感染动物的分泌物、体液、尸体及污染的肉、奶等而感染;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如牛羊群共同放牧,可发生牛种和羊种布氏杆菌的交叉感染。动物布氏杆菌可传给人类,但人传人的现象较为少见。 发病特点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带菌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在流产和分娩时,将大量病原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本病主要通过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经皮肤、粘膜、呼吸道以及生殖道(交配)也能感染。与病羊接触、加工病羊肉而不注意消毒的人也易感本病。本病不分性别年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母羊较公羊易感性高,性成熟极为易感,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经配种感染。羊群一旦感染此病,首先表现孕羊流产。开始仅为少数,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可达半数以上,多数病羊流产一次。 因布氏杆菌病导致的羊流产 感染症状 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怀孕羊主要症状是发生流产,但不是必有的症状。流产发生在怀孕后的3-4个月。有时患病羊发生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公羊发生睾丸炎;少部分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 本病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流产多发生于怀孕后的第三个月、第四个月。流产母羊多数胎衣不下,继

畜禽常见寄生虫

牛、猪、鸡、鱼常见寄生虫的介绍 姓名:杨昌龙 (动物医学院08级兽医三班,学号200840307326) 前言:根据动物寄生虫学书上,第三篇兽医寄生虫病内容的学习和实习中常听闻病种归纳出以下常见寄生虫病。将网上的资料与课本上的内容结合起来,从各病的病因、症状与诊断、防治。三个内容的介绍,了解该种寄生虫病。以下资料大部分为百度百科上的内容,经过我的理解删减得到。望老师批评指正。 一、牛的常见寄生虫 (一)牛球虫病 1、病因 牛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几种球虫寄生于牛肠道引起的以急性肠炎、血痢等为特征的寄生虫病。牛球虫病多发生于犊牛。文献上记载的牛球虫有十余种,寄生于牛的各种球虫中,以邱氏艾美耳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的致病力最强,而且最常见。 球虫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为直接发育型。当牛吞食了感染性卵囊后,孢子在肠道内逸出进入寄生部位的上皮细胞内进行裂体生殖,产生裂殖子;裂殖子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由配子生殖法形成大、小配子体,大小配子结合形成卵囊排出体外;排至体外的卵囊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孢子生殖,形成孢子化的卵囊,只有抱子化的卵囊才具有感染性。 2、症状与诊断 当牛球虫寄生在大肠内繁殖时,肠黏膜上皮大量破坏脱落、黏膜出血并形成溃疡;这时在临床上表现为出血性肠炎、腹痛,血便中常带有粘膜碎片。约1周后,当肠黏膜破坏而造成细菌继发感染时,则体温可升高到40--41℃,前胃迟缓,肠蠕动增强、下痢,多因体液过度消耗而死亡。慢性病例,则表现为长期下痢、贫血,最终因极度消瘦而死亡。 临床上犊牛出现血痢和粪便恶臭时,可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患犊粪便,查出球虫卵囊即可确诊。在临床上应注意牛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的鉴别。前者常发生于1个月以上犊牛,后者多发生于生后数日内的犊牛且脾脏肿大。 3、防治 牛球虫病预防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①犊牛与成年牛分群饲养,以免球虫卵囊污染犊牛的饲料;②舍饲牛的粪便和垫草需集中消毒或生物热堆肥发酵,在发病时可用1%克辽林对牛舍、饲楕消毒,每周一次;③被粪便污染的母牛乳房在哺乳前要清洗干净;④添加药物预防,如氨丙啉,按O.004%一0.008%的浓度添加于饲料或饮水中;或摩能霉素按每千克饲料添加0.3克,既能预防球虫又能提高饲料报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