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讲弟子规27

细讲弟子规27

细讲弟子规27
细讲弟子规27

细讲弟子规

第二十七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5年02月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接着看下一句经文: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所以当我们借人家的东西,念念要想着什么时候该还,这要很谨慎。因为人家借我们东西是对我们有帮助、有恩,假如我们还没有准时还,就太没有道义。所以当我们确定哪个时间要还他,又怕自己忘记,一定要,你可以直接在你挂的月历上写上去,你每天都看月历就不会忘;或者是在你的记事本、行事历上写上去。你对于每次借人家的东西都这么谨慎,往后他人就很欢喜把东西借给你。所以明朝的郑濂有一次去跟人家借书,因为那是大户人家,就跟他说这个书你十天以后要还我。十天很赶,人家肯借,他也就满欢喜的。结果第十天刚好下大雪,主人可能想说他不可能来,但是郑濂还是一样冒着大风雪赶过来。结果这个主人很感动,也很佩服他。所以就跟他说,往后我们家的书都欢喜借给你。所以当我们跟别人借东西,人家面有难色,不可以怪别人。要怎么样?要反省自己。我们的社会信用是要自己一点一滴经营出来,我们不要去羡慕这个人怎么这么赢得别人的信任,必有他的原因,我们要自己好好的去往这个方向去努力。

现在借钱的是什么?是老大,借人家钱的是小弟;借钱的人都高高在上,然后借人家钱的还要去求他还。你看这个社会有没有颠倒?而且还借了,其实自己已经有了还不还。这都恶劣到极处,都没有想到人家当初这么够意思借你钱。按照我们古代这些人的厚道,只要自己有钱,马上一定去还。而且古代这种信用跟现代一不一样?不一样。古代的信是人格,要不要立字条?所以中国的诚信就代表一个人的人格,不需要立字据的。其实差不多在五、六十年前,中国人的社会还是有这样的品德。比方说,我外公以前是开米店的,所以很多人家里目前还没有钱,都会把米先给他。过年过节大部分的人都会拿来还,但是少部分的人没来还,因为没钱,所以我外公也不会去要。

因为人跟人都很有信任,都知道对方一有钱一定会拿来还,现在一定是有难处,我们再去跟人家要,那就太不够道义。所以你看以前的人他对人是信任。

那西方的信是什么?白纸黑字,西方的一个角度就是他要先怀疑你是不是好人?是不是讲信用的人?你要证明给他看你是不是有信用。这是东西方对「信」是不同的态度。但是我们现在在处理「信」这个问题,是东方还是西方?现在也都比较偏西方。因为要像东方,可能没几个人敢做,心里会担心,怕现在的人言而无信。所以我们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我们要冷静思考。

所以该你还人家你不还,看起来好像占了一点小便宜,其实已经把你的整个社会信用一点一滴透支掉。在深圳有一个商人他就去跟农民谈生意,谈好说这一块地卖给他。结果卖给他之后,只付了一半的钱就不再给他。这个农夫很生气,那是他唯一的一块地,还欠了他六千块人民币不还。所以人都觉得他占人便宜好像自己有好处。结果过没有几天,这个农夫带着炸弹到他们家跟他同归于尽。报纸写一条命多少钱?六千块。所以信用特别重要。我们一来要维持好自己的信用,二来要念念想着是别人借我们东西是给我们帮忙,我们要不忘这个道义、这个恩德,自然我们就很有警觉性,言而有信。所以孔老夫子在《论语》的教诲当中,也屡屡提到「信」的重要,我们下一个单元就讲到「信」。在《论语》里讲到「人无信不立」,人无信就无法在社会、在人群当中立足。因为社会是一个团体生活,假如大家都不信任你,就会离你而去,你就很难发展。孔夫子也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假如一个人不信,我真不知道还他能做出什么事来?所以信用对一个人相当重要。

我们来看「信」这个字,它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言语。所以意思就是人的言语一定要守信,要言而有信。我们看看古代人对言语的态度都是一诺千金,一言九鼎。这个「信」,除了守信的意义之外,它另外还有一个含义,就是信义。信跟义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信义它虽然没有讲,但是都放在人的心中。比方说,虽然我们没有告诉爸爸,我要孝顺你,但是在我们的心中,已经把这个「义」时时守住。所以这个信还有另外一个延伸意就是指道义、情义、恩义,也就是用现在话讲叫义务,做人的本分,做人的义务。所以从这样去理解信,你就可以把它的意思解得更广。我

们知道圣人的学问不外乎把人与人的关系处好,这是最根本,就是先学会做人。所以做人如何守信?做人不外乎五个关系,伦常大道。哪五伦?这要考试的,你们要回过神来开始作答。「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你看这五个关系,有没有皇帝看到臣子说你要效忠我。有没有讲?不用讲,因为那是一个人的义务本分,做人的一个态度,不需要讲就会守这个承诺。

我们来看父子关系,当然先要言而有信,你才能把家庭、把孩子带好,孩子才会信服你。假如爸爸说一套,做一套,儿子会不会尊敬你?不可能。你假如这样带下去,保证这个孩子以后一定会逆反,因为他的不满、不服在那里积累,总有一天会火山爆发。所以对孩子必然要言而有信。在周朝就有一个故事叫曾子杀彘,杀猪。这个故事就是说,曾子的太太刚好要出去买菜,小孩就说:妈,我要跟你去。他的母亲就说:你别吵!你假如乖乖的,我回来杀猪肉给你吃。敷衍敷衍一下小孩,结果刚好被曾子听到了,结果他太太回来就看到曾子在干嘛?磨刀子。他太太吓得半死,跑过来:我跟孩子开玩笑,你还当真?曾子马上跟他太太说:假如你对孩子有一句不守信,那你这一辈子要再让他相信你都很困难。所以为人长者也要谨言慎行,你一定要做得到才可以答应。而且不只你做得到才可以答应,还要考虑答应以后是不是对孩子有帮助。你不要说我经济这么宽裕,没关系,要什么给什么。要看他有没有真正需要,所以《弟子规》说「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所以家长你要考虑言语的谨慎度。

那父子之间,除了言而有信,就是一定要父慈子(慈爱子女),子一定要孝父。所以我们常常听一些朋友讲:孩子生了就应该尽心尽力把他教好,这是做人的本分。我都很喜欢听到这样的话,听起来都会特别血液循环很好,因为有浩然正气。所以当一个人真有道义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跟他聊起天来特别舒服。那古代的孝子确确实实念念不忘父母的恩德、父母的恩义。

在宋朝有一位读书人叫朱寿昌。他七岁的时候,因为他母亲不是父亲的原配,父亲的原配又很嫉妒他母亲,所以硬是把他的母亲逼出去改嫁,所以他七岁就跟母亲分离。你看七岁的孩子面临人生这么大的一个悲剧、一个考验,但是这个孩子念念只想着往后一定要把母亲找回来。所以我们看到一个七岁的孩子对父母是如此的态度,我

们看了都非常感动。你说七岁懂什么?非也,只要你从小教他这些做人的道理,七岁的孩子可以让我们打从心里的佩服。后来他在几十年当中,一直打听都没有下落。他的整个事业也发展得很好,在宋神宗时候也当了官。后来他五十七岁,已经五十年,他就下定决心,他对他的亲人说:我要出去找我母亲,假如我没有找到,我从此不回来。就一定要找到,破釜沉舟。诸位朋友,找得到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般人又开始想,大海捞针。其实父子、母子连心。所以他找到偏远的陕西一带,到了一地方叫同州,刚好就下了雨,这都有感应。就停在那里,后来就有因缘探听到他的母亲。所以天地非无情,要靠我们的心去感!

诸位朋友,我们到温州去讲课,他们已经好几个月没有下雨,结果我们去的那一天雨就下来了;我们上秦皇岛也好几个月没下雨,结果去的当天晚上下了今年第一场雪。所以确确实实整个大自然环境跟人心是一体。人心善,国泰民安;人心恶,灾害连连。所以我们现在要扭转社会的状况,不要去抱怨,要从什么?根本,从我们的心开始转善,进而去影响更多人心,整个社会整个灾难自然就会慢慢化解掉。所以他顺利的找到了他母亲,他母亲已经七十多岁。母子也是很感动,相拥而泣。朱寿昌不只是把他的母亲迎回来奉养,连母亲后来生的弟弟、妹妹一并接过来。请问他跟他这些同母异父的弟妹有没有签契约?有没有?没有。中国人是那一分信义、情义,就一起统统接过来生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是朱寿昌对于母亲的一种情义。

另外一位宋朝的读书人叫黄庭坚,他文学非常好。那时候他已经当太史,也是相当高的官。但是每一天他一定亲自帮母亲洗尿桶,洗尿桶!他不是没有仆人,但是他一定坚持每天要替母亲做他孩子应该做的事。连尿桶都洗,代表其它的事也会怎么样?尽心尽力。所以黄庭坚虽然当了大官,虽然名闻利养都得到了,但是他那一分至诚的孝心有没有被名闻利养污染?没有。我们再反观我们现在的社会,当一个人赚了大钱,他那一颗孝心有没有变?很可能变成财大气粗,都用钱在尽孝,可能那个恭敬心都不足。所以我们对照古人也要好好向他们学习。

这是父子关系当中,言语有信,还要有信义,要尽本分。那古代还有一个关系也

对一个人一生有很大的影响,虽然他没有在这五伦之内。哪一伦?师生这一伦。其实师生有没有在五伦之内?有没有?在哪一伦?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在父子伦,无二无别。我们从古礼里面就看得出来,父母往生要守丧三年,老师往生也是心丧三年,完全一样。所以我们来看看古代师生之间是如何守信?当我们教学生一定要言而有信,你才能把学生带得心服口服。那学生答应老师的事也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做到。孔夫子那时候教学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当夫子去世的时候,这些弟子统统在夫子的墓旁盖了房子,坚持守孝三年。法律有没有规定?没有。一分对于老师一种恩义、道义的心意表达。其中有一位弟子守了六年,他叫子贡。因为子贡在夫子去世的时候,刚好在其它的国家做生意,所以他一直很遗憾没有亲手送老师走,所以他守完三年,自己再加三年。这种师生的道义我们现代的人确实很难深刻的体会,体会那一分师生之间的存心。

在明朝有一个名臣,他的老师叫做左忠毅公,这一篇文章,左忠毅公。他的老师那个时候刚好当的是国家的大臣,(临时忘了他的学生叫什么名字?谢谢这位朋友,掌声鼓励)他的老师是左忠毅公,史可法的老师。刚好左忠毅公主持了一次国家的大考,进士的考试。一般读书人他对于国家都有一个使命,应该为国家举贤良之才。所以他的老师在考试之前就微服出巡,披着衣服,把官服先去掉,微服出巡到一些寺庙里面去看看这些来参加考试的读书人素质如何。他为什么不到酒店去看要到寺庙里面去?因为古代的读书人都是很刻苦,都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所以那些有钱住酒楼的,可能都怎么样?考不上。所以他的老师就到一些名山宝刹去巡视一下。

刚好走进史可法的房间,史可法那时候已经刚好写完一篇文章睡着了。他的老师一看他这一篇文章写的一气呵成,在文中流露出为国为民的气节。所以老师看了之后很感动,马上把身上的大衣披在学生身上,披在史可法身上。后来正式考试,他的老师在看考卷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份考卷精神振奋,马上把它面署第一,这样有没有作弊?古代也不知道这篇文章是谁的,但是他老师为什么一看就这么确定是史可法?为什么?言语跟文章是一个人的心声,所以老师马上感觉到就是他,给他面署第一,状元。因为考上的学子都要拜主考官为师,所以史可法就择了良辰吉日到左忠毅公的家

里,给他行拜师礼。当史可法到家里来,他的老师就对师母说,往后继承我人生的志业不是我的孩子,而是这一位学生。

其实古代真正读圣贤书的人他不怕自己没有子嗣,更怕没有为国家举到贤才,没有把圣贤学问传承下去。为什么我有这么深的感受?因为杨老师跟卢叔叔跟我非亲非故,可是对我是疼爱有加,把他们人生的经验全盘托出,只怕我吞不下去。所以从他们这一分心,我就深刻感觉到古代读圣贤书的人确实念念在人民,念念在承传圣贤智慧。所以后来他跟老师就同朝为官。

很不幸明朝末年宦官当政,所以他的老师被陷害,被关在监狱里。当学生的非常紧张,就想方设法要到监狱去看望老师。他的老师因为关到监狱受了刑法,都很残忍,拿着烧红的铁片往眼睛,就是很残酷!连膝盖以下都被切掉,所以史可法非常着急,就求监狱里面的士卒,让他能见老师一面。他这一分真心也感动了监狱里面的士卒,士卒就跟他说:你伪装成到监狱里面捡破烂的、捡垃圾的,要全身穿得脏兮兮的,这样才能够混进去。所以那天史可法就这样缓缓的到监狱去探望他的老师。当他看到老师已经成了这个模样,不禁痛哭失声,就扑过去抱着老师的脚。他的老师眼睛已经张不开,突然听到史可法的声音,马上用他的双手把他的眼睛撑开来,用双眼直视史可法,他说你是什么身分?你是国家的栋梁,怎么可以让自己身陷在这么危险的禁地?与其让这些奸人把你害死,不如现在我就活活把你打死。说完话,马上捡起地上的石头就往史可法的方向扔过去。史可法看老师这么震怒,也赶快快步离去。

诸位朋友,他的老师已经身陷在九死一生,看到这么亲的学生来探望,第一个念头想到什么?有没有想到自己?想到的是国家的安危,想到的是学生的安全。后来他的老师不幸去世,史可法也担任很多国家的要职,也曾经领军队在外防守。在领军队的时候,史可法都找士兵三班轮流,半夜都跟他背靠背休息,他都不愿意去睡觉。他的士兵看了以后心里很不忍,就跟他说:大人,你假如这样继续下去,身体一定会受不了。史可法就回答士兵说:假如我去睡觉,刚好这个时候敌兵来犯,国家受到损害,那我是对不起国家,更对不起我的老师。所以史可法确确实实是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诲。所以古代的学生如何回报自己的老师?依教奉行,真正把圣贤学问演出来。史可法每

次回到他的故乡,不是先去探望自己的亲人,而是先去探望师母。所以史可法把他的老师所有的亲人都尽心尽力的照顾。这就是师生的情义,师生的道义,这是不需要言语的交代,这是我们从古代可以看到师生之间的信义。

五伦当中还有第二伦君臣有义。所以为君者,所谓君无戏言,讲话一定要算话。那臣子答应君王的事,一定也要尽心尽力做到。假如对君王言而无信,那会怎么样?那可能就要掉脑袋,因为犯了欺君之罪。除了在言语当中的信用之外,君臣关系换作我们现在的名词叫「领导人与被领导人的关系」,都是有那一分义务、道义、情义在里面。

我们看看古代的尧帝他是怎么对待他的臣民。尧帝有一天走在路上,刚好遇到他的两个人民因为偷东西被抓起来,正要去服刑的路上。结果尧帝看了非常恐慌,马上就跑过去。他说:你们两个是犯了什么罪,怎么会被抓起来?两位人民就说:因为久旱不雨,我们实在没有东西吃了,也没有东西给家人吃,所以不得已偷了人家的食物。尧帝听完很惭愧,他就对着士兵说:你把他们两个放了,把我抓起来。士兵很诧异,怎么可以把君王抓起来?尧帝接着就说,因为我没有德行才会感得久旱不雨,这是我第一个过失;第二个过失是我没有把我的人民教好。所以我犯了这两个大罪,应该关的是我。当尧帝讲完这一番话,当场天空就开始飘来乌云,过不久,久旱就逢甘霖。所以当一个人是至诚的爱护人民,由他这一念心,一定可以让他全国的人民都受到感动,都向他效法。当全国人民都是这样的存心,整个灾难一定会转掉。所以袁了凡先生当时他在宝坻县当县长,也是久旱不雨。他也是亲自自己斋戒沐浴去求雨,果不其然念完祈文以后,很快的雨就降下来。

所以诸位朋友,不要小看我们这一颗真诚之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什么这些古圣先王可以留名青史,可以垂范后世,都来自于他这一分对人民的道义。在夏朝,夏朝的第一位领导者是谁?大禹。我们一定知道大禹治水,也可能知道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水患急迫,假如他刚好一天不小心,洪水泛滥,可能不是一个人受灾,可能不是一家人受灾,而是千千万万的人民遭殃,所以念念战战兢兢。大禹结婚四天以后就离开了,从此八年没有回家,因为整整治水八年。后来

确确实实用了很好的方法,用了什么方法?疏导。所以大禹这个方法我们现在能不能用?不是叫你去治水,教导孩子也可以用什么?疏导,顺势力导。绝对不要像大禹的父亲用什么?防堵。一直堵住,到时候就怎么样?溃堤,我们也要因材施教,顺着不同孩子的性情好好引导他。

所以我们从尧帝、从大禹可以看得出来,一个领导者对于人民的一种道义。人民对领导者也要有什么?恩义。所谓「君仁臣忠」,领导者要怎么样?仁慈,处处为人民的生活着想,那部属也要常常能感领导者这个恩德,让我们有好的生活环境。假如没有这一份好的工作环境,可能我们家庭都会堪忧,都会三餐不继。所以为臣子一定都会尽心尽力效忠君王,尤其当君王有过失的时候,他们一定直言不讳。所以我们之前在「孝」的这段经文,就有详细讲解「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里面有举了魏征、举了丙吉这些忠臣的事例。

我们现在来看一看,现在的国家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企业王国,经营一个企业也好像经营一个小国一样。所以领导者第一个念头是要为员工谋福利,绝对不能是什么?只为自己的荷包。当你只为荷包而不尊重、而不照顾员工,铁定留不住人。所以孟夫子对于君臣关系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里面提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这个「雠」是古字也就是仇人的仇。孟夫子这段话很有味道,领导者假如把部属当作手足一样疼爱,部属会把他当什么?心腹。君之视臣如犬马,犬马拿来做什么?来使用而已,反正我就使用你,然后付你钱,只是把员工当工具而已。部属看到你就好像一般的人民一样,没什么交情,没什么感情。所以他只要帮你多做一分钟,铁定要跟你要什么?加班费,一分一毫绝对不会为你再多做。下一句,君之视臣如土芥,你把他当作根本不重要的东西,还心里面想说,反正我有钱,到处都可以请到人。假如我们对待人这么轻慢,那部属对我们可能是咬牙切齿。所以我就曾经听过,有一个餐厅的员工处处在他的厨房里面动手脚,让客人吃了都出问题。后来他的餐厅也怎么样?开不下去。

所以从这句教诲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企业、一个团体假如不好,谁要负比较多

的责任?领导者。所谓「上行下效」,所以一个企业、团体的风气好坏,领导者是责无旁贷。所以今天我们当老板、当主管,绝对不能在那里,我的员工怎么都这么差?不能有这种态度,应该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看为人部属应该也是要念公司、念领导者的恩德。记得我曾经看过这个公司经营了几十年,刚好很困难,很多的员工马上拉起白布条,然后绑着什么?抗议。把公司、工厂都围起来,这样做好不好?当时候我看到这一幕觉得很伤心。

一个人的一生,东北有一句话说「三穷三富过一生」。一个人一生难免都有起落。一个人一个家如是,一个企业哪有可能一帆风顺。而当企业好的时候,我们在这里已经工作了几十年,这几十年为什么孩子教育可以稳定?为什么家庭可以运作正常?经济的支援,经济的稳定,谁的功劳?当然一定有你努力的功劳,可是不可忘了要有公司、要有老板这样的缘分,他还要扛风险。你每天在那里,工作我做完了,回家倒头就睡。你在睡的时候,老板可能还在为公司的前途在思考,为资金的周转在努力。因为我父亲在银行服务,所以他就说,你不要看这些企业家好像很风光,其实下午三点半他们可忙碌。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领导者他的经济比较优厚,我们还要看到他对于公司的付出决不比我们还少。所以应该要念这些德,不能一遇到事情就意气用事。请问这个做法谁得利益?谁?没有人。而且公司可能还不至于会倒,还可以拉起来,结果员工这么一做,连起来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人确确实实不可意气用事,要很理智的去给公司建议,要取得好的沟通才好。所以日本人当他对公司不满,他没有去把厂围起来,他也会在头上绑个布条,但是不会说话,写了「抗议」,继续工作。这样才能让公司营运正常。领导者一看,怎么这么多人都绑白布,赶快商量;把这些主管都找来,到底公司有哪些需要修正的地方,我们赶快调整。当领导者重视,领导者有诚意去修正,那部属也会欢喜。这个时候就能以和为贵,家和自然就万事兴。所以我们在君臣的对待,也要时时想着我的本分,要时时想着我应该尽的道义,我应该尽的恩义、情义。这样做人就非常厚道,非常让人家肯定、安慰。好,今天这节课就到这里。谢谢。

听蔡老师有关弟子规讲座有感

听蔡老师有关弟子规讲座有感 蔡老师说:“知道羞耻的人,才知道奋发图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羞耻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让我们规范自己,直观审视自己的行为,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个警示灯。 每个人都是有羞耻心的,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只是被个人成长环境所改变,变得或强或弱。由此我联想到现在大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学生们喜欢穿拖鞋——上课穿拖鞋,出门穿拖鞋。这可能是一件无人问津的小事,也许作为践行者你也不会觉得羞耻,但这至少是一件不雅、有伤风化的事。我完全不能理解这种行为,同样是穿鞋,为什么就不能换上正式的谢呢?换个鞋的时间也做不了什么正事。 拖鞋是回到家时,放松你酸痛的脚部的东西,宿舍是我们在学校的家,所以你在宿舍穿拖鞋很正常,但难道天大地大,走哪儿都是你家吗?所以,大家完全是扩大了拖鞋的作用,这是一种误用。穿上拖鞋会给人一种散漫悠闲的形象,缺少精气神。大学是自由的,但绝不是散漫的。有一种文化叫做鞋文化——在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鞋——你穿的鞋要符合场合和你的身份。我习惯看人先看鞋,不是看鞋的牌子或款式,鞋的干净整洁与否和与衣服的整体搭配能看出人的许多性格。如果看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脚丫子,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肯定很糟糕的。 我经常看见许多同学穿着拖鞋大摇大摆的进教室,还伴随着拖地发出的“咔咔咔”的声音,这种感觉就像是千万只蚂蚁在爬我的心,特

别难受。这种行为不仅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不尊重——给自己形象烙下疤痕——留下一种散漫、随便和缺乏素质的形象。 其实,你会毫不介意的穿拖鞋,并不是说明你的羞耻心已经泯灭了,是因为你周围的人都在穿拖鞋,穿的人多了,你就会觉得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了,大家都可以做,你也可以,这种效果就如同“三人成虎”一样——一个影响一个。但反过来想,如果你身边的人都是穿戴正常的上课、出门,你还会这么毫无顾忌的穿拖鞋出门,做一个“奇葩”吗? 所以,我呼吁大家:不穿拖鞋出门、上课,注意自己的形象,尊重他人,更尊重自己。从自己做起,影响周围的人。

第七讲长善及慎及始

第七讲:长善与慎于始 家庭教育根本方法:1、上所施,下所效;2、养子使作善也;3、长其善而救其失;4、慎于始。 一、长善 1、上周我们讲上所以施下所效,使作善。今天讲长善与慎于始。长善这个词出自于中国的教育经典:?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长善又当什么讲呢,简单解读一下:长是增长激发,善是善行和善心,这个和赏识有点同,但又不同; 2、本善:利他、忍让、明辨、诚敬、自信,习性:贪、嗔、痴、慢、疑。我们希望孩子的本善能够长养,人生能够变化,所以能把这部分善给长养出来,把这部分善给放大。 3、为什么要长善呢?要想改变坏习惯,重要的是先要养成好习惯,我们培养孩子的善行,养正以后他的习性慢慢就消退了。这就是我们讲到长善的根本原因。 3、成长足迹:——《冬令营》活动的老师给每个孩子长善。 4、《只有你能欣赏我》 5、小故事:《上帝为每一只笨鸟准备了一个矮树杈》 6、思考:如果您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年,遇到这样的老师、母亲,您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 7、《小孩不笨》——哪一个家长是我? 8、讨论:长善,对于孩子的“心性成长”有哪些益处? 9、家长做好长善的四个误区:(1)、传统老观念,吝于表扬孩子。(2)、挑问题专家,以为这就是教育。(3)、不明善恶,不知该长什么。(4)、孩子没有“善”,让我怎么办? 10、求求你,帮帮我! 亲爱的爸爸、妈妈: 每个孩子都希望做一个好孩子,在我成长的路上,我会迷惘,

我会不知所措,可是,我很想很想把事情做好。所以,在我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时候,你的肯定,会让我更加自信,相信自己是一个好孩子。在我第一次做错的时候,你的鼓励,会让我不会轻易放弃,努力,努力,再努力。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在邻居阿姨面前说我笨,说我不行,那时,我的心特别地失落,甚至会流血,从小,我就被贴了标签,是个坏孩子,笨孩子,我会抬不起头来,我会越来越笨。爸爸、妈妈,有了你们的鼓励,我不再害怕失败,我知道,每个人的天份不一样,可是,只要我努力了,我会考出属于我的第一,走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爸爸、妈妈,今天,我已经会把自己的袜子洗了,还陪奶奶下楼拎菜,我正在努力地成长,你们看到了吗? 谢谢你们,在我弱小的童年,陪我一起走过…… 11、《有你的地方是天堂》 母亲呦你像月亮,散发出温柔的光,我们像迷途的羊,依偎在你的身旁。母亲呦你的手掌,拍拍着我们背上,为我们轻轻的唱,让我们幸福成长,你的爱像月光,那么温柔又慈祥,在你的怀抱中,是最幸福的时光,你的爱像月光,给我温暖和希望,有你的地方是天堂。 12,如果这是您孩子拿回来的一张考卷,您看到了什么,又如何做?1 + 6 =7 14+18=22 23+15=38 11+18=29 15+19=44 13、哪一件事是我们最应该做的?(1)、指责孩子?(2)、嘲笑孩子?(3)、帮助孩子? 14、要给孩子长哪些? 考了个高分?学会了占小便宜?会说两句俏皮话? 学会主动学习,礼让同学,懂礼貌会和大人说话,帮助父母劳动。 当父母没有正知正见时,孩子该长什么,不该长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说长善,不是简单的表扬。长善应该长得是善,见善才可以长,非善不可以长。 15、现场体验:路标都错了,车往哪里开?

陈大惠传统文化弟子规讲座(一)观后感(贺晨妈妈)

陈大惠传统文化弟子规讲座(一)观后感 贺晨家长 2016年11月26日晚上,我们和孩子一起观看了陈大惠传统文化弟子规讲座(一)视频。在这次观看中,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陈大惠老师对“人定胜天”的深刻讲解。字典中对“人定胜天”解释是指:人的能力一定胜过天,一定胜过自然界。我们学这个过来的,人定胜天是这个意思吗?陈大惠老师认为完全错了。儒家讲“人定胜天”中的“人”就是我们社会上的人,每个成员你是做爸爸、做妈妈、做领导、做官员、做商人、做军人,社会各界人士这是人的意思。“定”,人心安定,安守本分。他定在这个位置上,他是他,而且他定;人定就是这个意思。胜天,就是人定这个力量,能够胜过自然界的力量。你看人在自然界面前很渺小,但是人心安定,安定有个标准就是安守本分,然后怎么样?这力量就是和谐,这力量能够胜过自然界的力量。那“定”字我们都做到了,做爸爸像做爸爸,做妈妈像做妈妈,做儿子像做儿子,做女儿像做女儿。人心安定了,人心都安守本分,都安定了,人定,那个力量能超过自然界,力量很大。反过来,人心不安定,那个力量也很大啊,这个破坏性的力量也很大。 对此,我们深有感触,的确如此,若每个人安守本分,定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每个人内心就很安定很和谐,每个家庭也会很和谐,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就和谐了。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我们不要讲太多大道理,每个家庭成员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么每个成员内心就会和谐,整个家庭也就和谐了。记得在贺晨上一年级时我们就和他讲过,我们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我们父母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努力工作和自我成长,同时挣钱养家和陪伴他成长;他的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同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爷爷奶奶的主要任务是安度晚年,必要的时候带带贺晨。因为年龄太小,当时贺晨不能真正理解这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反复跟他讲这些,跟他的爷爷奶奶讲这些,请他们不要娇惯他,他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去做。刚开始效果并不好,我们每个人不能很好地做到。慢慢地,我们开始总结经验,不断反思。尤其是在王老师的帮助下,同时通过收看陈大惠老师的系列教育视频,我们

《细讲弟子规》读后感

如何经营幸福人生 中埠中学李强 近几年来,我们张店区的教育提倡学生诵读《弟子规》。自己以前虽然大致看过,知道所说的大致内容,但是,还真没有认真读过,在假期中,利用空余时间,比较仔细的翻阅了台湾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这并不是一本单纯的阐述《弟子规》的书,而是通过讲解《弟子规》并结合许多事例和道理,教会人们如何经营幸福人生。 幸福在哪里?要想营造幸福的人生,首先,要完美自己。我们普通人都是对别人要求太多,对自己要求太少,“严以待人,宽以待己”,寻找真诚时,自己没有对世界付出真诚,却希望别人对自己真诚,追求完美时,只是要求别人完美。其实最应该完美的是自己。只有主动付出人生才会幸福,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幸福还在于安于职守,敦伦尽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只有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幸福自然会在你身边。在家你是一个好的父母,在学校你是一个好的老师,,那你就会时时体会到幸福,只要懂得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幸福的理由。 幸福还在于把握当下,要和谐对待自己和他人,理解和关爱他人,心胸宽广“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人生天地之间,要演出天地无私之德”,只要心中有爱,幸福就在身边。 “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要下对抉择,人生才会幸福。人生也要抉择轻重缓急,什么事请先做,什么事情后做,先后顺序要下对抉择,人生第一件大事是把孩子教育好。怎么教孩子?身教。我们知道教孩子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做人做事的态度,而不是分数最重要,但是我们还是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因为我们太注重名利,放不下自己的面子,太注重名利。应该教孩子学会做人,与人相处。做事要有责任心,一个孩子有责任心,,他才会有担当。让孩子明白念书,不是为了面子,而是一种责任。有孝心的孩子是希望让父母放心,希望让父母有好的生活,所以他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跟能力,这样的孩子才会大有发展。“真正成功的主管和企业家,学历都不是顶尖的。”什么样的特质才会让人成功呢?诚实、责任心、谦虚、信用、耐心。智商很重要,但是,情商更重要,品德最重要。现在西方人一经发现,原来还有一个比把东西做好更重要影响企业的因素,就是员工的德行。既然德行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呢?要教育孩子“使作善也”,孩子又善良的心,就会有善的行为,自然会有善良的朋友,他的人生就会幸福。所以教孩子不是要读很多的书,而是先要求自己要做到,当我们表现出善的行为,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所谓的“身教重于言教”。假如现在你的孩子扎根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你已经让他这一生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说抉择最重要,你抉择要教给孩子的是什么,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将会影响的孩子一生的幸福,也会影响到你的幸福。 我们如何才能下对抉择?建立理智。如何才能建立理智?还要透过学习,有好的判断力,才能下对判断。理智要愈早建立,人生才会下对重要的抉择。当我们理智时,我们会下对抉择。抉择中最重要的是你的思想观念。思想决定你的行为,行为决定你的习惯,习惯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所以一个人能不能幸福,关键是“思想”思想会影响你的一言一行。但是现在人的思想普遍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自私。如何才能教育孩子不自私呢?就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当我们真正修养身心,就能够对家庭、社会产生很大的力量。百善孝为先,其实要对社会有贡献,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困难,就是要好好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首孝悌”,你让一个人真正有孝心,他面对所有为人父母的人他都会恭敬。子让回去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所以重视孩子的德行,整个社会就会呈现祥和之气。如果孩子从小注重物质享受,家长不给于合理的管教,等到花钱习惯了,就很难改。他的努力目标就不是为了孝顺父母,不是为了照顾妻儿,而是满足他的物质欲望,就会变得自私。因此从小要教育孩子要有仁爱之心,要替他人着想,他将来一定会为社会造福,自己也就会过得幸福。

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3篇

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3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蒙学教材之一,是一部针对儿童的行为规范,全部需要身体力行,执行力与示范性很强的读物。下面是网带来的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 学校的读书节让我有了一次机会接触《弟子规》。品读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来,竟能编出如此圣明的书来。原本一些同学还说是因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学校才会要求我们朗诵。其实不然,学校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许就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或许现在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该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应该恭敬地听而不可以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伤心。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

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要做孝顺父母的人! 篇二: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 冬天带走了秋天最后一片黄叶,收获,交杂着工作的欢乐与泪水;喜悦,记载着孩子成长的点滴。今年九月来到龙岗幼儿园后第一次接触到《弟子规》,经过一学期培训与学习,使我对《弟子规》有了深刻认识与了解。 每日的中午是我们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的时间----听《细讲弟子规》讲座。蔡礼旭老师从生活中点滴讲起,教导我们平时应如何孝顺父母、兄弟和睦;教导我们与朋友、同事之间应怎样相处;还教导我们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及人生怎样创造幸福等等。每听一次蔡老师的讲座,都会给我带来很大的触动。回想往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蔡老师所说的相差无异。 生活中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是毫无怨言的付出,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们;而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没有真心的去孝顺我们的父母,关心父母的生活哪怕是短短的一声问候;对于朋友及亲人是否真诚相待;对

弟子规学习心得文档4篇

弟子规学习心得文档4篇Learning experience document of disciple GUI 编订:JinTai College

弟子规学习心得文档4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读书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弟子规学习心得文档 2、篇章2:弟子规学习心得文档 3、篇章3:弟子规学习心得文档 4、篇章4:弟子规的学习心得体会文档 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蒙学教材之一,是一部针对儿童的行为规范,全部需要身体力行,执行力与示范性很强的读物。下面是带来的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章1:弟子规学习心得文档

学校的读书节让我有了一次机会接触《弟子规》。品读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来,竟能编出如此圣明的书来。原本一些同学还说是因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学校才会要求我们朗诵。其实不然,学校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许就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或许现在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该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应该恭敬地听而不可以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伤心。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学习心得体会

赴厦门暑期学习之心得体会 2018年7月16日上午9点25分,我校全体职工坐上了开往厦门北的高铁,展开了为期五天的培训。 厦门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任勇给我们带来了培训第一讲。任老师的讲课主题为《做步入新境的觉醒者》,共分为12个方面。任老师逐一讲解,有详有略,并且结合教学实例,语言风趣幽默,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引发教师思考。从任老师的讲座中,我找到了教学的基本思路——“好玩——玩好——玩转”。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发现各学科的趣味性,有了趣味,孩子自然愿意学习,在趣味中带领孩子学好、学精,一定要将教学落实到细节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另外任老师关于尊重孩子“灵性生长”这一点,也另我印象深刻。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借用任老师讲座中的一句话:“虽曰难能,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培训第二讲的老师是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副院长沈立心。沈老师的讲课主题是《信息化教学的创新与颠覆》。听过沈老师这一讲,让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更清晰直观的认识,也给我在“信息化课堂”这一教学模式中提供了一种思路。最后沈老师还从教师、学校以及教育部这三个角度,指出“信息化课堂”的路径,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信息化课堂。 培训第三讲的主讲人是泉州外国语学校校长余恺庶。他的讲座主题是《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余校结合自己的办学经验,从教学理念、校园文化、管理方法等方面,详细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其中我

对余校提出的成功教育、赏识教育以及快乐学习印象深刻。感谢余校的倾囊相授,让我受益匪浅。 此次校本培训除了有课堂教学,还有现场学习。培训第三日,全体教师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美学村以及陈嘉庚先生纪念馆进行参观。听了导游的讲解,在场教师无不为陈嘉庚先生的赤诚爱国之心和鞠躬尽瘁的精神所折服。 经过此次校本培训,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不断努力,学以致用,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合肥市第70中学 李董楠

读《细讲弟子规》有感读后感1

读《细讲弟子规》有感读后感1 读《细讲弟子规》有感读后感1500字 这个学期通过参加研究学习活动,我接触到并且开始学习《弟子规》。我和许多人一样,提到《弟子规》都存在一个误解:那是给小孩子学的,我都这么大了,学它何用?但当我开始学习《弟子规》就发现我错了,里面所说的一百一十三件事情,我做到的很少,有一些道理还不太明白,有一些虽然明白了,但是没有落实到生活中。不过我很庆幸我在高二就接触到《弟子规》并认真去学习,它使我能够在以后的为人处事中做出正确的抉择,能够少留下遗憾。 首先,提到《弟子规》会让我想起”道德”二字,我总以为自身与人相处时内心最初的反应,便是道德的根本。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我从以往的错误认识中醒悟过来,原来道德的根本是孝。更让我感到羞愧的是,我很少做到“孝”这个字,还有什么脸面说自己有道德呢!此后我就开始认真学习《弟子规》中“孝”的部分,它让我懂得了以前对父母的诸多不是。《弟子规》中有不少孝敬父母的准则,虽然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但都体现了“孝”这个字,也说明孝顺父母不需要多少财富或多大的名气,就算是一些小小的关怀也能让父母感到开心满足。世上不求回报地对你

好的就是父母了,只要给父母一点点关爱他们就心满意足。回想以前我对父母的种种不好的行为,我就感到愧疚。父母辛苦地工作赚钱养育我们,我们慢慢长大,父母却渐渐老去,但我们并没有懂事,和父母顶嘴,惹父母生气,让父母伤心。我常常因为父母的一句轻声责骂就非常地不高兴,因此两三天不理睬父母,现在想起真是非常后悔,就因为那么一点小事我就如此对待父母,父母心里肯定也伤心难过。我们总是对别人的一点帮助而感激不尽,却对父母的关爱视而不见。难道父母对我们好我们才对父母好,父母对我们不好我们就应憎恨父母吗?不是这样的,《弟子规》中有说“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就是无论父母对我们好不好,我们都应孝顺父母,岂能因父母一时对我们不好而憎恨他们呢?父母对我们好,我们做到孝顺不难。若父母对我们不好,而我们仍不变其心地孝顺父母,才能显现出一个人的孝顺和高尚品德。“孝”不仅是对父母的行为,还是对师长,对朋友的的行为。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开始学习与他人如何相处,《弟子规》中有在家、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准则。这些准则无一不体现出先贤所凝聚的大智慧,体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它正确地引导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和落实。书中提到的“欲平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其国,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 (1)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十七集)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看下一句经文: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道人善,即是善』。当大家听到很多善人的行持,善人的风范,每个人心中都会生起这种效法之心,是绝对会这样,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在这几天当中,一定有人已经做到『愈思勉』,已经学到了,一定有。从诸位朋友的脸上就看得出来有法喜。这个法喜绝对不是念经念出来,而是有落实在生活之中。所以这个道人善很好,因为会让更多的人得利益。所以现在卢叔叔的名字已经到全中国去了,这也是我落实《弟子规》的结果,叫「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所以我们也要非常用心去把这些好的风范记在脑子里,随时都可以告诉别人,让他们都可以得到一个效法的对象,甚至於从中找到一些很好的方法。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当我们去宣扬别人的过失,对方假如知道了,可能会非常难受,所谓「背后之议」,背后的议论,说他的是非;「受撼者,常若刻骨」,你批评他这一些不好的言语,在他的心中就好像刻入骨头里面去了,时时想著报复你。这都是在意气用事,这样不可取。所以不要去『扬人恶』,可能会树立敌人。十个朋友不嫌多,一个敌人可以给你烦死了。所以我们存心仁厚,不与人起冲突。当假如别人有善我们都不称扬,别人一有一点小恶马上就到处传,这样不只折损了自己的福分,更大的罪过,它是影响了团体跟社会的风气。你看假如每一个人都不讲人家的善,都只宣扬人家的恶,那将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人与人将会纷争不断。所以我们也要考虑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是在影响整体社会的风气,这个罪过不单是个人,还可能跟整个社会结罪。所以言语不可不慎。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善相劝』。我们之前课程也提到,「善」必须先分辨真善假善、是善非善,还有很多的判断在《了凡四训》这一本书。当你判断正确才能够去劝,不然到时候是非都没分清楚,那就不见得是利益到他人。那古代人面对别人善的劝告,或者是听到善的言语行为,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接受?孔子赞叹颜渊「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就是颜渊只要听到一个善,马上时时刻刻放在心中,一定要去落实。所以只要提到贤德,孔子都会直接说到「有颜回者好学」。对於颜渊这个学生,夫子非常欢喜,也因为他的学习非常扎实,只要老师说过的话、说过的善,他都会时时刻刻不忘去实践。所以当我们有这样学习善的态度,自然就能够『德皆建』。 在古代所有当官的,我们都称他是「父母官」,为什么叫父母官?因为比方说一个县令,他与整个人民相处得很密切,而且整个县的教育方针、教育内容都是由县长在负责,所以他也有责任把他这一县的人民教育好,能够「爱民如子」的这种态度,所以也称为父母官。那当然这一些地方领导人,他也有要落实「善相劝,德皆建」,让整个社会风气能够愈来愈好。那我们现在当官的有没有这个态度?还是有,我们要隐恶扬善。但是为什么比例没有像以前那么高?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我们错了,我们也没有把《弟子规》跟他们讲,现在又功利主义这么炽盛,所以重利轻义。只要他能够有这个机缘看到《弟子规》,应该会唤醒他那种为官的责任心。 在隋朝时代,有一个读书人叫辛公义,这个姓比较少。诸位朋友,这个父亲取的名字好不好?他取这个名字,他儿子绝对不可能作奸犯科,因为每天人家都喊他公义。他一定全身都是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着。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

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还要看你的形象呀。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着。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

三十讲-第五讲-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心得体会-副本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嘹 亮号角。“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 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 满乾坤” ? ? 习总书记发自肺腑的讲话传递出坚定的决心和意志, 向 世界展示新时代的中国自信。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如一道宏光, 让梦 想和希望在每个人面前展开,举国上下,士农工商兵,东南西北中迅 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高潮,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 征程上奋勇向前。 新时代,新气象,山清河晏,锦绣华年。十九大报告中, “新时 代”一词出现频率极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政治 论断,建立在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基础 之上,清晰地指出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时代坐标, 为明确下一阶段 的历史任务、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 。 我们作 为党的一份子, 也真切的感受着祖国的变化。 十八大以来, 重典治乱, “打虎”“拍蝇”“猎狐”,正能量不断上升,作为中国人的腰杆越来 越直,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了。山青了,水绿了,医疗 方便了,教育资源丰富了, 在各政府部门办事方便快捷了,各行各业 人们的笑容变多了, 投诉无门无助无依的事情变少 了? ? 我们很幸运 赶上了这样蓬勃活力、 激扬奋进的时代, 我们更幸运能享受山清河晏 的锦绣华年。 新时代,新气象,厉兵秣马,时刻准备。新时代,是充满机遇 ,

满载挑战的时代,是与时俱进、蓬勃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给我们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正所谓不进则退、时不我待,无不 时刻提醒我们要抓紧时间,积极投身新时代创造发展、丰富强大自己,打好基础,做好准备。这些准备来源于敢于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源 于踏实肯干、勤劳务实,源于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更源于我们投身 工作,参加工作时的初心,那是热血沸腾的入党誓词,那是牢记使命 的起跑线,那是担当有为、乘风破浪的决心。只有不断厉兵秣马,时 刻枕戈待旦,才能真正做到战时当用我,用我必得胜。 新征程,新作为,踌躇满志,大步向前。有理想,有目标,更要 有实际行动,平时的实训、实操是战时的实力、实效。思想指导实践,知识实现计划,创新成就未来。在新时代的挑战中,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用于工作,积累经验,创新创造,引领行业,任何理由的退缩和 停滞都会影响整个进程的运转。 每个人都可以避免平庸,在自己的领域开启个人传奇,成为得心应手的主角,不愧对时光,不蹉跎生命,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努力 奋斗!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一) 说实在的,很久以前我就度过《弟子规》,当时只认为它和《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而我们学习这些经典,一定要提得起一个最重要的态度,就是“经典”是拿来做的,而不是拿来背的,也不是拿来读而已。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所以,在读此书的同时,也开始向蔡老师学习,决心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弟子规》的每一句话。虽然有些一时还做不到,但可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现在在家庭生活方面已初尝了甘甜的果实。 在读此书以前,我自认为是个孝顺的人,无论对父母还是其他长辈。哪怕是对一些陌生的老人,我的行为也还说得过去,因为我一直觉得天下的父母都是父母。我能做到将心比心。可是读了本书,我才发现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孝,德之本也,对我们恩德最大的人莫过于父母了。可是我们却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而不能常回去看看他们,不能慰籍他们老来孤独的心,总以为多打几个电话,多给几个养老的钱就是孝顺了,这是何等的愚蠢啊。这个寒假,悉细照顾父母,和他们促膝谈心,领他们到公园、博物馆等地游玩,和他们一起观赏花灯焰火,看民间扮玩。经过这一假期,我欣喜地发现,老人越来越开朗了,吃得越来越多了,身体也越来越好了,脸上开始有了光泽,皱纹也少了。想想确实有道理,作为他们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孩子,对自己百依百顺,心情怎能不舒畅,胃口怎能不好呢? 在学校里,我也尽力把《弟子规》的每一句话落实到工作中去。 首先先要以身作则教导学生。《论语》里有一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长期以来,老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遗失了这根本的一条,因此实效性不大。今天,当我切身感受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时候,心里的滋味十分复杂。试想:我们做老师的自己连讲台都收拾不整洁,学生又怎么可能收拾得好抽屉呢!“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现在我要“见己恶,即内省”了!我要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来督促自己举手投足,起心动念都要合乎《弟子规》的要求。在生活细节方面,我有时对学生指手划脚,今后要小心、严谨、细致地身体力行。比如捡垃圾,擦桌子,整抽屉等等。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其次要与同事友好相处。努力做到“兄道友,弟道恭”。以前,我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今后要注意修正。 总之,看了《细讲弟子规》,我感悟甚深,受益匪浅。通过此次读书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细讲弟子规》就是让我们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学习来提高我们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以及如何做到学以致用,

四年级语文第三讲 感受诗歌的魅力 学生版讲义

1 (一) 小院的夏天 邻家的葡萄藤悄悄地翻过院墙, 带须的嫩尖偷看我的小窗。 窗上的牵牛花爬上瓦檐, 太阳透过青叶在我的桌上洒下绿光。 一只蜜蜂飞进小屋嗡嗡地歌唱, 推开窗子又吹来茉莉花的清香。 (二)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ténɡ藤yán 檐xuān 喧yànɡ漾xuàn 旋fēnɡ风 第三讲感受诗歌的魅力

【练一练】 ◎读了《小院的夏天》,我仿佛看到,仿佛听到,仿佛闻到。 ◎《街头》第一句话中体现街头热闹的词语是、;表现人物精神专注和集中的词语是、。 ◎《街头》第二句话抓住人物的和进行描写。(外貌神态动作心理) ◎《街头》"黑旋风”和“浪里白条”是《水浒传》中的好汉,在诗歌中代指,因此这首短诗描写的画面是。 【我是大诗人】 ◎新诗创作的第一步是,第二步是合理选材。 ◎新诗创作要善用修辞以及。 【我来练练笔】 2

课后练习 1.下列词语中哪一个不能让人感受到《小院的夏天》作者把动植物当作了人来写() A.翻过 B.偷看 C.飞进 D.歌唱 2.下列对《小院的夏天》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以葡萄藤,牵牛花,阳光,蜜蜂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构成了美丽的画面。 B.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 C.这首诗应该用悲伤的语调和缓慢的语速朗诵。 D.作者由窗外写到窗内,读起来很有层次。 3.新诗创作的步骤不包括下列哪一个选项() A.确定主题 B.合理选材 C.善用修辞 D.随意书写 4.“黑旋风”和“浪里白条”是哪部名著中的人物()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5.《街头》描述的是什么情景() A.孩子在街头读书 B.街头的喧闹 C.街头晴朗的天气 D.孩子很爱护书籍 3

2021年弟子规的观后感

2021年弟子规的观后感 《弟子规》本身就是一种规范,一种道德品质的规范;同时也是一个让大家去身体力行、自我管理的行为规范。它不是拿来要求他人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践行来引导、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习,一同力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社会风气,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家园、和谐社会的目的。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弟子规的观后感,请您阅读。弟子规的观后感1 最近读完了《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这是迄今为止我读的最慢最细的一本书,一遍读下来也只能算囫囵吞枣,文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内涵是一时无法全部掌握,总有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看的角度不同,理解的内涵就不一样。 这本书是当今社会现实与古人智慧的融合,也可以说是今人对古人思想的一种延续,哪怕是初懂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完全可以作为我们行为准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叙,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们达到的准则,告诉我们如何去为人处世,如何去工作和学习。

首先是“入则孝”,孝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孝不仅仅是对父母和亲人的顺从和恭敬,首先是在礼节上体现,更是要真心去了解父母和亲人的诉求,并贯穿到行动中来。 其次是“出则悌”,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衣着穿戴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这与职场礼仪是相通的;戒骄戒躁,做到谨言慎行,自觉接受社会规则和道德的约束。 “信”应该是贯穿儒家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弟子规中讲述比较深刻的一部分。承上部分的“出则悌”、“谨”,启下部分的“泛爱众”。“信”更应该是我们今天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实事求是的一种体现,人无信而不立,“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妄巧”。 “泛爱众”这一章重点讲述了儒家“仁”的主题,那就是对待一

心得体会-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 精品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一 说实在的,很久以前我就度过《弟子规》,当时只认为它和《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 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 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而我们学习这些经典,一定要提得起一个最重要的态度,就是经典是拿来做的,而不是拿来背的,也不是拿来读而已。 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 所以,在读此书的同时,也开始向蔡老师学习,决心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弟子规》的每一句话。 虽然有些一时还做不到,但可先易后难,先近后远。 现在在家庭生活方面已初尝了甘甜的果实。 在读此书以前,我自认为是个孝顺的人,无论对父母还是其他长辈。 哪怕是对一些陌生的老人,我的行为也还说得过去,因为我一直觉得天下的父母都是父母。 我能做到将心比心。 可是读了本书,我才发现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孝,德之本也,对我们恩德最大的人莫过于父母了。 可是我们却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而不能常回去看看他们,不能慰籍他们老来孤独的心,总以为多打几个电话,多给几个养老的钱就是孝顺了,这是何等的愚蠢啊。 这个寒假,悉细照顾父母,和他们促膝谈心,领他们到公园、博物馆等地游

第三讲 培训实施 三十讲第三讲心得体会

第三讲培训实施三十讲第三讲心得体会 ·培训的实施阶段·培训途径培训的实施阶段这是培训工作的主要阶段,是实施培训的目标和计划,并根据目标和计划,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控制整个过程的顺利发展。培训的实施阶段上,并存着两方面工作,一是教学工作,二是教务工作。如何教学和教务工作,按既定的培训计划与目标展开培训,是成败的关键。 培训途径(一)培训者为中心的途径 1、展示。培训者通过直接对话或演示,给出信息、事实或程序。学习者除了记笔记或可能偶尔提问题,几乎没有参与。辅助工具有幻灯、高架投映器(OHP)、通报单、样品等。当进行这种学习并可以理解的时候,这种途径被使用,尤其那些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人。这种途径缺乏学习者的参与,因而学习者收到的多数信息不久就忘记了。 2、展示/讨论。这是培训者进行的有组织的展示,然后是讨论。局限很清楚,培训者计划和指导以至于所有重要的课题都被包括进来。当要求的学习类型可以理解时使用这种途径。它也是一种灵活的方法,但如果培训者的展示讲解过多,学习者将很少参与。但这种途径可以是以小组为中心的,如果培训者实行自我成长模式,做演示就是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了。如果展示是以小组成员进行,并且接下来是自由讨论时,它更应以小组为中心。

(二)小组为中心的途径 1、小组讨论。即一个由小组成员而不是培训者控制的小组来讨论一个主题或执行一项任务。它是参与性方法,培训者需要经常培训其如何使用。学习者经常需要学习其他的技能以有效的参与小组活动,培训的未来期望也许会被这种方法___改变。 2、工程工作埃姆希(1968)划分了四种类型的工程小组:(1)依据学习者在自己公司过去经历的工程;(2)需要原始工作的工程;(3)学习者取信德公司解决具体问题的工程;(4)依据与别的学习者讨论的工程报告。 只有当需要的学习类型能够为人所理解时,工程工作才能被实行。传统上,它使用于管理者和潜在的管理学员。 3、小组培训。设计这个方法是帮助学习者认识到个人对小组的作用和贡献。个人由于对自己行动或贡献的理解,所以对小组其他成员不同但有效的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理解。 (三)个人方法 1、发现学习。发现或学习的关键在于通过让学员去解决不同难度的问题来对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加以传授。这种方

2021年弟子规的观后感

2021年弟子规的观后感 弟子规的观后感1 最近读完了《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这是迄今为止我读的最慢最细的一本书,一遍读下来也只能算囫囵吞枣,文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内涵是一时无法全部掌握,总有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看的角度不同,理解的内涵就不一样。 这本书是当今社会现实与古人智慧的融合,也可以说是今人对古人思想的一种延续,哪怕是初懂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完全可以作为我们行为准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叙,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们达到的准则,告诉我们如何去为人处世,如何去工作和学习。 首先是“入则孝”,孝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孝不仅仅是对父母和亲人的顺从和恭敬,首先是在礼节上体现,更是要真心去了解父母和亲人的诉求,并贯穿到行动中来。 其次是“出则悌”,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

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衣着穿戴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这与职场礼仪是相通的;戒骄戒躁,做到谨言慎行,自觉接受社会规则和道德的约束。 “信”应该是贯穿儒家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弟子规中讲述比较深刻的一部分。承上部分的“出则悌”、“谨”,启下部分的“泛爱众”。“信”更应该是我们今天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实事求是的一种体现,人无信而不立,“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妄巧”。 “泛爱众”这一章重点讲述了儒家“仁”的主题,那就是对待一切大众应该平等关爱,对待穷人不歧视,对待富人不巴结及怎样礼尚往来。我的理解就是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及孙中山先生倡导“博爱”,爱天下的芸芸众生。从小处说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把这个“仁”延伸出来那就是除了爱家人老师朋友,还要爱人民,爱祖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亦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总之要胸怀祖国,心忧天下。 “亲仁”则阐述如何向有仁德的人学习,事实上是儒家的交友观,即要交怎样的朋友,向真正的朋友学习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