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2013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2013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2013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2013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知识点汇总(2017版)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还有0.94%是陆地咸水。

2、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水总量的2.53%,陆地包括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小循环

4、水的循环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 再生。

环节:蒸发(蒸腾升华)-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 (地下)径流 原 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因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途径 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6、径流=降水量-蒸发量

7、水资源的定义: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主要指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往往东南部的地区,水资源越丰富。

8、我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衡。

9、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10、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5、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产生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

(阳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

体是氧气

负极(阴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

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

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

气味无味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

沸点100℃(1标准大气压下)

凝固点0℃(1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异常现象反膨胀现象:4℃以下时热缩冷胀,

4℃以上时热胀冷缩。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教学提纲

七年级下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2、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月球 3、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4、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5、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6、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7、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现象 1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1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32、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33、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19、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20、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 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第四节、月相 2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 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 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风速的 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我 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 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 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 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 云; 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 化的一些规律。 2. 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 3. 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小学科学知识点

小学科学知识点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

五年级学生知识点复习 第一册 《人与植物》单元 1、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30多万种。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2、认识植物体的各部分名称,知道绿色开花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3、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 《人与动物》单元 1、人类已经发现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自然界里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会根据一定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3、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头 )(胸 )( 腹)三部分,胸部有( 2对)翅,( 3对)足,头上有一对触角。 4、动物按食性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 《人与水》单元 1、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一定的形状、会流动的液体。 2、学会用眼、耳、手、鼻、舌等感官认识物体的方法,并注意不要随便尝或闻自己不知道的物体。 3、目前,北京城市用水主要是密云水库的水和地下水。 4、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影响水流力量的因素有: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 5、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人与空气》单元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一定的形状、会流动的气体。 2、地球的周围围绕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层,就是大气层,保护着地球。 3、会用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4、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并举出生活中的事例。 5、会列举生活中空气应用的事例。知道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6、人每分钟呼吸20次左右。 《人与大地》单元 1、会举岩石应用的事例。 2、砂的颗粒大、黏性小,颗粒之间缝隙大,容易渗水。 3、黏土的颗粒小、黏性大,颗粒之间缝隙小,不容易渗水。 4、土壤是由水、空气、砂、黏土和腐殖质构成的。 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3月22日是世界水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第二册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1、精子和卵细胞 (1)新生命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的.(3)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圆形,而精子呈蝌蚪形.这些遗 传信息决定着新生命的主要特征. 2、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 (1)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66天或约九个月).(2)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来自母体. (3)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4)在胚胎中,胎儿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之间有一层膜作为屏障.这个屏障使得胎儿和母体的的血液不必直接混合就能进行物质交 换.这样就能避免母体身上的一些病原体传染给胎儿. 6、人的生长时期 (1)人的一生大致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等.(2)婴儿出生后的前三年是人的第一次快速生长的时期.少年期的生长相对比较平缓.青春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是生殖器官 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成年期,人的体重和身高开始逐渐停止增长, 各个器官巳发育成熟,人的体能也逐渐达到高峰状态,然后将开始逐 渐衰退直到进入老年期. 7、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1)外表变化:男性和女性除生殖器外,在外表上的不同变化就是第二性征。男女生殖器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产生卵细胞的标志;遗精是男孩子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 志着。 (3)内脏功能日益完善。脑调节功能增强,大脑兴奋性增强,理解、分析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一个物体重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 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

最全面小学科学基础知识汇总070612(精华版)

小学科学基础知识汇总 三年级:上册 1、植物的页由叶片、叶柄构成。 2、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 蜗牛具有头、嘴、眼睛、触角、腹、尾。 3、人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上肢、下肢)。 4、青少年怎样保证正常的健康成长?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要吃好早餐,注 意营养的均衡搭配,加强体育锻炼,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 的睡眠。 5、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 6、液体——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米饭中甜的部分是淀粉分解而成的。 7、糙米比精米有更多的营养物质(维生素)。 下册: 植物种子中能发育成小芽的部分就是胚芽。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物质的混合。混合后各种物质都保持它们的特性,并且 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合后生成新的物质。 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有些物质混 2、石头、水、空气的比较:石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的形状会随着装它的容器形 状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水的体积不会变化。空气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 它会自动充满任何容器。 和气体。 像石头、水、空气这样的物体,我们分别称它们为固体、液体 3、流动的空气就是风。流动慢成微风,流动快就会刮大风。地球上的空气大约1/5 是氧气(21%),4/5 是氮气(78%),还有1%左右是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等。洁净 的空气是无色味的。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环绕地球的大气层约1000 千米左右。 4、凤仙花的身体有六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属于一年生植物。 5、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有些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很大的变化,它们幼年期与成年期的样子很不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除了桑叶可养蚕,莴笋叶也可以养蚕,只不过茧较薄,产卵少。 6、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跟物体的大小、轻重无关,而跟物体的比重(密度)与形状 有关,比重大于水的物体,一定会下沉;比重小于水的物体,一定会上浮;比重接近水的 物体容易出现悬浮水中的现象。比重大于水的物体,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结构,也可以 使物体上浮。通过改变物体形状或借助其它物体,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7、马铃薯在清水中会沉下去,在盐水中会上浮。盐水的浮力比清水大些。 8、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 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人的正常体温37 度,酒精沸腾78 度,水结冰0 度。 四年级上册: 1、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包括动植物。 2、怎样加快溶解:搅拌、加热(热水)、磨碎(研磨)。 3、水里的动植物呼吸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4、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记录。 5、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 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 用N表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知识点汇总(2013版)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还有0.94%是陆地咸水。 2、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水总量的2.53%,陆地包括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小循环 4、水的循环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 再生。 环节:蒸发(蒸腾升华)-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 (地下)径流 原 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因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途径 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6、径流=降水量-蒸发量 7、水资源的定义: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主要指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往往东南部的地区,水资源越丰富。 8、我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衡。 9、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10、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5、 水 循 环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产生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 (阳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 体是氧气 负极 (阴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 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 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 气味无味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 沸点100℃(1标准大气压下) 凝固点0℃(1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异常现象反膨胀现象:4℃以下时热缩冷胀, 4℃以上时热胀冷缩。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 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 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②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科学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科学技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第2 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一、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一)、试管 1、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2、使用方法: 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使用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再进行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 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⑤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3、原因: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 1、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2、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3、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 1、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2、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 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1-1《运动和位置》 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 用时(长),运动(慢) 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 1-7《我们的“过山车”》 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汇资料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资料 (六上)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重要知识点 1、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其中像剪刀、扳手等构造简单的 又叫【简单机械】,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 2、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原理】。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分别是【支点— 支撑并使杠杆围绕转到的位置;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点;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点。】 4、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费力杠杆—阻力点到 支点的距离大;】【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使用杠杆不一定省力【例:省力杠杆——开瓶器、切纸刀、园林剪等;费力杠杠——手术剪、镊子、筷子等; 不省力不费力杠杠——订书机、跷跷板、天平】 5、杠杆尺的钩码怎么挂才平衡? (1)如果两边只挂一个点,只要两边挂的钩码数与它离支点的格数相乘的积相等就行。 (2)如果挂1个点以上,杠杆尺两边各个点上的钩码数和格数的乘积的和要相等。? 左边【2 ×2=4】【右边1×4=4】左边【2×1+1×1=3】右边【1×3=3】6、【“称砣虽小,能压千斤”】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事例,生活中的实例还有:羊角锤、尖嘴钳、各种剪刀、镊子、开瓶器等。【小杆秤三点:提绳——支点;秤盘——阻力点;秤砣——用力点】 7、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且可以转动的装置叫【轮轴】,生活中常见轮轴有:【门 把手、汽车的方向盘,水龙头,扳手,螺丝刀等】。 轮轴的作用:【A、在轮上用力带动轴省力B、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费力。】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名称: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 作用: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既能省力,又能的

八年级上 科学(浙教版)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2.1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 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 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0-8Km),赤道厚度大(0-17Km)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 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2.2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1)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2)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 炎热;35℃寒冷:0℃ 2.3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的大小: A(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新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第一章水 1〉地球上的水 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 _________ 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 _____________ ,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 源。 2)海洋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 ___________ ;陆地水占总水量的_________ ;还有少量的大气水等。 3)水存在于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 内。 4)水一般以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种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中。 5)水的分类------ 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物理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和____________ 。 (3)按对生命的作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4)按存在空间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和____________ 。 6)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海水是咸的,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_______ 物质。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_________ 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目前最常用的海水 淡化的方法是_______ 法提取淡水。海洋中的鱼因为鱼鳃中有一种____________ ,具有把盐分排出体外的功能。 海洋中的植物在汲取水分的时候, ___________ 也具有排除盐分的功能。所以我们在吃海洋生物的时候并 不感到咸味。 7)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 _______ ,其中大约 _______ 是咸水,咸水主要存在于大陆内部的一些湖 泊中,如我国的______ ,亚欧大陆的里海,中东地区的死海,只有剩余的_____________ 才是陆地上宝贵的淡水。 8)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 _____________ ,它主要包括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 。 9)大气中的水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你根据哪些现象说明大 气中有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从哪些生活实际可以体验到植物体中有水?。 15)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量______________ ,生命活动旺盛不分比不旺盛部分含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小学科学自然知识点

小学科学自然知识点 一、电基础知识: 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高压电有5500V以上。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2、电可以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 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大树容易遭到雷击。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 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4、电流过灯丝的时候,灯泡才发光。 5、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线和电池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线也会很快坏掉。 6、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7、不能用我们实验室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8、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 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10、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不要用湿布擦,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12、我们要好好保护绝缘体。 13、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 14、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15、电路中的电压超过了小灯泡上标的1.5V,灯泡太亮会烧坏灯泡的。 二、新的生命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 4、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 5、只有雄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6、开花、结果,果实里面长有种子。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7、雄蕊一般由2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雌蕊一般由3部分组成。上面是柱头,中间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柱头有粘性,能粘住花粉。

(完整版)华师大八上科学知识点大全

华师大八上科学知识点大全 一、机械运动与力 1.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所得的目标物运动状态也不同。 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速度。 3.速度的计算公式:t s v =,路程的计算公式vt s =,时间的计算公式v s t =。 4.速度的换算公式:1m/s=3.6 km/h 。 5.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6.路程-时间图像(s-t 图像):它表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直线。 7.速度-时间图像(v-t 图像):它表示物体的速度跟时间的关系。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它的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一条直线。 8.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三要素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9.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10.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公式mg G =(g 一般取9.8N/kg)。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11.弹力必须在物体接触且发生形变之后才会发生。弹力的方向是物体恢复原来形状的方向,大小与物体的劲度系数和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公式kx F =。 12.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相对运动.... 的力,切记不是阻碍运动的力。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成正比,与面积没有关系。 1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压力;(2)使接触面变粗糙;(3)变滑动为滚动。 14.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减小压力;(2)使接触面变光滑;(3)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滚动轴承);(4)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15.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条件下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6.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跟质量有关,与其他任何因素都没有关系。 17.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18.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 19.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二、压力和压强 20.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挤压作用时就有压力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提纲【精排】

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一、地球的形状 请举例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地球的形状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的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即极半径)是6357千米,赤道长约4万千米。 三、地球内部的结构(写出地壳其他部分的结构和特点) 3.2地球仪和地图 地球仪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 (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4. 东半球包括: ;西半球包括: 5. 160° E 的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20° W 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 6. 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将地球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1)指向标定向法:用一个指向北的方向标表示北方。 (2)经纬网定向法: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3)一般的表示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图图幅大小一样,比例尺越 表示的范围越 ,描述的内容越 ; 比例尺越 表示的范围越 ,描述的内容越 。 七年级上3.3组成地壳的岩石学案 一. 岩石类型以及特性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四周较薄)(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 8、至少两个以上的(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