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精神分裂症

第八章 精神分裂症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八章精神分裂症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赵靖平

授课提纲

?概述

?流行病学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

概述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

?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智能尚好,有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

?多数患者对疾病缺乏自知力

概述

?历史演变

●克雷丕林(Kraepelin,1896,德国)

◆早发性痴呆(dementia praecox)

?发生于成年早期

?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

?最后结局是发展为人格衰退

●Bleuler (1911,瑞士)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知、情、意的不协调,是人格分裂的表现

●4A症状:

?association disorder(联想障碍)

?affective blunting (apathy)情感迟钝

?ambivalence(矛盾观念)

?autism(内向性)

授课提纲

?概述

?流行病学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

流行病学

?发病年龄一般在15~45岁

?成年人口中的终生患病率为1%左右(0.5%~1.6%)?年患病率为0.26%~0.45%

?中国四省市的流调报道月患病率0.8%(0.7%~

1.1%,2009)

?估算我国目前有700万~80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

?占精神残疾人数的70%,是导致精神残疾的最主

要疾病

授课提纲

?概述

?流行病学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

病因和发病机制

?确切病因仍不清楚

?是一种脑结构与脑功能存在异常改变的疾病?可能与以下病因有关

●遗传易感性

●生长发育期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神经发育假说

●神经影像学异常

家系与双生子研究

◆与患者血源关系越近,患病的风险度越高◆一级亲属中约10%的发病危险性◆双亲患病的子女发病危险性50%

同卵双生子一个患病,另一个50%的发病危险性

?遗传因素

病因和发病机制

分子遗传学研究

多基因复杂性遗传性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

?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

●素质应激模式(stress-diathesis model):

认为个体具有易患素质,当受某些环境因素

的作用时就有可能患病

●心理、社会因素可以诱发分裂症,但尚未发

现能决定是否发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分裂人格:患者病前性格具有特征:主动性

差、依赖性强、胆小、犹豫、孤僻、敏感、

内倾、害羞、思维缺乏逻辑性、好幻想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多巴胺(DA)假说

◆60年代提出,精神分裂症与中枢DA功能亢进有关

◆修正的DA假说

?阳性症状可能与DA功能亢进有关

?中枢兴奋药物如多巴胺(DA)受体激动剂苯丙胺

产生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可以使病情恶化

?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作用均与阻断多巴胺受体关

?尸检发现,多巴胺受体密度在尾状核、杏仁核以

及边缘系统等脑区明显增高

?阴性症状可能与脑结构异常及DA功能低下有关

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DA的中枢通道

◆黑质---纹状体(80%DA):和运动有关

◆中脑---边缘系统:阳性症状,(犒赏)

◆中脑---皮层:阴性症状和认知缺陷等有关

◆结节--漏斗:泌(催)乳素分泌

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精神分裂症与兴奋性氨基酸

◆PCP是谷氨酸的非竞争性拮抗剂,可产生类似分裂

症的症状

◆PCP主要作用部位是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

(NMDA)受体

◆PCP引起DA释放增加,而皮质纹状体谷氨酸通道则

抑制CA的释放

◆动物试验表明,PCP所致的精神症状是由于DA的释

放引起

◆DA与谷氨酸系统不平衡假说

◆DA系统功能强于谷氨酸系统功能,丘脑信息过滤

作用减少,导致阳性症状

◆反之导致阴性症状

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5-HT假说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等对

中枢DA受体有拮抗作用,还对5-HT2A受体有很强

的拮抗作用

◆5-HT2A受体可能与情感、行为控制及调节DA释放

有关

◆拮抗5-HT2A受体激活中脑皮质DA通路,改善阴性

症状和认知功能

◆减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在胚胎早期影响大脑发育,导致脑出现形态和功能改变,增加个体患病易感性

Arch Gen Psychiat 1991; Am J Psychiat 1998; Biol Psychiat 1999; N Engl J Med 2003; Mol Psychiat 2005

https://www.doczj.com/doc/ff11268190.html,, https://www.doczj.com/doc/ff11268190.html,

-证据:母孕期因素、病前神经体征及适应不良、认知功能障碍、脑成像、病理、生化

神经发育假说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发育异常的某些证据

●进展性的脑结构损害(灰质减少,白质纤维

排列紊乱)

●进展性的认知损害

●细胞结构异常不伴有胶质细胞增生

●儿童期就有认知和社会功能损害

●神经系统软体征

●过多的冬季出生和产科并发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影像学异常

●大脑皮层灰质的缺失

●杏仁核、海马、额叶,颞叶体积的减少

●脑室容积增大

1.Barkataki I, Kumari B, Das M et al. Behav Brain Res 2006(169):239–247

2.Harrison P. Brain 1999 122:593–624

3.Lieberman J.Biol Psychiatry.1999;46:729–739

4.Lieberman J.Biol Psychiatry 2001;49:487–499

5.Deakin J, J Psychiatr Res 1997;31:277–295

病因和发病机制

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脑部结构的异常

经MRI

授课提纲

?概述

?流行病学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0-04-30T01:08:32.0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8期供稿作者:郭朝霞 [导读]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所占比例更高,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较高 郭朝霞 (新安县精神病医院 471800)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075-02 【摘要】目的探索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问题。方法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按有无攻击行为分为有攻击行为的研究组76例,无攻击行为的对照组117例。两组分别从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发病年龄、精神症状、诊断类型、脑电图和病前性格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在性别、发病年龄、文化程度、诊断分型、脑电图和病前性格方面差异明显。结论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和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许多不同之处,应多加关注。 【关键词】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首发 【Abstract】 Objective :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questions in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s Methods:193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had aggressive behavior. There are 76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 (control group) and 117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non aggressive behavior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y analyzed in sex、education level、family history、the age of falling ill、psychiatric symptoms、diagnosis type、personality before illness and EEG (Electroencephalogram). 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x、education level、family history、the age of falling ill、psychiatric symptoms、diagnosis type、personality before illness and EEG . Conclusion:There are lot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s and patients with non aggressive behaviors.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Key words】aggressive behavior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危害严重,难以预料,且发病率较高,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对社会、家庭造成许多麻烦。近年来受到精神科临床普遍关注[1,2,3]。本文通过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照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征和相关问题。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元月至2003年12月,对前来本院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93例,按有无攻击行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攻击行为者76例为研究组,无攻击行为者117例为对照组,入组病人诊断符合CCMD-3。首发标准为首次发病、未经系统治疗。攻击行为是从病史及临床表现观察到的。男102例,女91例,年龄12~54岁,平均25.35±8.43岁。 1.2资料分析有攻击行为者76例,占39.38%,男48例,女28例,年龄12~46岁,平均2 2.63±5.68岁,对照组117例,男54例,女63例,年龄13~54岁,平均26.12±6.30岁,两组年龄经统计学处理,t = 3.96,P <0.05,有显著差异。 1.3研究方法使用自拟临床资料调查表,项目包括首发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临床症状、脑电图检查、病前性格和诊断分型,对两组病人对照分析。其结果采用一般统计学处理,并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组,男48例,女28例;对照组男54例,女63例,两组性别卡方处理 =6.50,P<0.05,存在显著差异。有攻击行为者男性多。 2.2 文化程度本调查以高中文化程度为分界,高中文化程度以上者共68例,研究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2例,占15.79%;对照组高中以上者56例,占47.86%,两组文化程度方面经卡方处理 =19.06,P<0.05,差异明显。文化程度低者攻击行为多,文化程度高者攻击行为少。 2.3 家族史两系三代有类似病史者为家族史阳性,共52例,研究组18例,占2 3.68%;对照组34例,占29.06%,两组卡方处理=0.67,P >0.05,无差异。 2.4 精神症状阳性精神症状主要指幻觉、妄想和兴奋状态,共121例,研究组有阳性精神症状者73例,占96.05%,对照组48例,占41.03,卡方处理 =59.65,P<0.05,存在显著差异。有阳性症状者攻击行为多。 2.5 病前性格孤僻、少语、怕羞、敏感等为本研究的内向性格共86例,研究组23例,占30.26%,对照组66例,占56.41%,卡方处理 =12.68,P<0.05,差异显著。病前性格内向者攻击行为少。 2.6 脑电图异常本调查中的脑电图异常多为θ节律轻度异常,共49例,研究组28例,占36.84%,对照组19例,占16.24,两组卡方检验 =10.62,P<0.05,差异显著。有攻击行为者脑电图异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2.7 诊断分型研究组76例中偏执型36例,占42.36%,青春型19例,占26.17%,对照组偏执型38例,占32.48%,青春型1例,占0.85%,两组卡方处理值分别为:4.32和294.76,存在显著差异,有攻击行为者青春型和偏执型多。 3 讨论 3.1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所占比例更高,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较高,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2 攻击行为[4] 是指伤害或试图伤害另一个体的心理、躯体状态或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国内有关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研究也有不少报道[5],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研究不多。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阐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发病率高,尤其是攻击行为对社会、家庭、医院带来许多麻烦和危害,本调查显示,青春型主要表现为兴奋话多,思维行为紊乱,知、情、意互不协调,本型攻击行为多缺乏目的性,随时随地都有发生的可能。偏执型攻击行为目标明确,常是受幻觉及妄想的支配,本调查也显示以阳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攻击行为多。这些都与既往报道[2,3]相符。 3.3 性别和年龄方面本研究显示发病年龄早者,攻击行为发生率高,在有、无攻击行为方面,两组年龄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年龄越少其自控能力较差有关,性别方面男性攻击行为较女性多,女性发生率低,这与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男女在身体素质上的差异有关。

精神分裂症分类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标准 F20精神分裂症 F20.0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F20.1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F20.2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F20.3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F20.4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F20.5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F20.6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F20.8其它精神分裂症 F20.9精神分裂症,未特定 可采用第五位编码指明症状 F20.x0持续性 xF20.1发作性,伴有进行性损害 F20.x2发作性,伴有稳定性损害 F20.x3弛张发作性 F20.x4不完全性缓解 F20.x5完全性缓解 F20.x8其它 F20.x9观察期尚不足一年。 精神分裂症 虽然无法分辨出严格地标示病理性质的症状,但出于实践的目的,有必要将上述症状分成一些对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并常常同时出现的症状群,例: (a)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

(b)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c)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 (d)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 (e)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 的幻觉; (f)思维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 (g)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h)“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 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i)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诊断要点: 诊断精神分裂症通常要求在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确实存在属于上述(a)到(d)中至少一个(如不甚明确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e)到(h)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符合此症状要求但病程不足一个月的状况(无论是否经过治疗)应首先诊断为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F23.2),如症状持续更长的时间再重新归类为精神分裂症。 回顾疾病过程可发现在精神病性症状出现之前数周或数月,有一

第五章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精神分裂症最多见的幻觉是:() A.听幻觉 B.视幻觉 C.触幻觉 D.嗅幻觉 E.味幻觉 2.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 A.情感不稳 B.情感不协调 C.情感高涨 D.情感低落 E.情感脆弱 3.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妄想主题多为:() A.被害妄想 B.夸大妄想 C.疑病妄想 D.影响妄想 E.贫穷妄想 4.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下,病人出现忐忑惶恐,坐力不安,精神十分紧张。这个症状为() A.易激惹 B.情绪不稳 C.恐惧 D.焦虑 E.情感低落 5.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最有意义的一组症状是:() A.思维迟缓,情绪低落,企图自杀 B.情绪高涨,思维活动加速 C.思维散漫,思维破裂 D.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症状 E.思维敏捷,动作增多 6.注意增强常见于:() A.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B.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C.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D.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E.未分型精神分裂症 7.精神分裂症最多见的幻觉是:() A.幻听 B.幻视 C.幻触 D.幻嗅 E.内脏幻觉 8.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妄想主题为() A.被害妄想 B.夸大妄想 C.自罪妄想 D.疑病妄想 E.嫉妒妄想 9.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主要是:() A.假性幻听 B.言语性幻听 C.幻视 D.内脏幻觉 E.幻嗅 10.问一女病人年龄时,病人答到:“二十二,二月初二生,二八月乱穿衣,衣服脏了没人洗,洗衣机是我买的,我属猴”你认为这个回答说明病人有下列何症状:() A.思维散漫 B.病理象征性思维 C.音联意联 D.强制性思维 E.思维破裂 11.诊断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依据:() A.幻觉突出 B.无自知力 C.思维情感不协调 D.青壮年 E.妄想 12.引起错觉的常见因素为() A谵妄状态B焦虑、紧张等情绪因素C疲劳D以上都对 13、在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研究中,目前最重要的因素是() 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精神因素 D 性格因素 14.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A 思维障碍 B 记忆障碍 C 意志障碍 D 行为障碍 15.关于精神分裂症的预后,错误的是() A 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好 B 病前性格健全预后较好 C 无明显发病诱因预后较差 E 病程长、发病迟、未及时治疗效果差 16.下列不属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关的是() A 焦虑B抑郁症C精神分裂症D癔症 17.有关精神分裂症,下述错误的是() A 多起病于青壮年 B 常缓慢起病,病程多迁延 C 具有思维、意识等多方面障碍 D 在重性精神障碍中患病率最高 18.下列不属于精神分裂症常见症状的是() A 被控制感 B 情感障碍 C 幻听 D 智能障碍 19.精神分裂症最有效的维持治疗是() A 较长时间住院 B 坚持服药 C 坚持服药并参加工作 D 渐减药并参加工作

首发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临床研究 朱文明

首发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临床研究朱文明 摘要】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临床上利培酮片与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 治疗方法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患者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使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将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 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采用利培酮片进行治疗。将两组患 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临床上应用利培酮片与利培酮联合心理 社会康复治疗方法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患者有什么样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的结论,发现治疗过程中影响患者恢复的种种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将治疗的方法和模 式不断地改进,从而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服务。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维思通;综合治疗;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078-02 1.实验内容 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临床上采用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对 患者进行治疗是否更有利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恢复。治疗过程中发现不同的 治疗方式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有着不同的影响的时候,将根据实验的实 际情况不断地改进治疗方式,从而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治 疗服务。 2.实验对象 本实验选取近期入院的50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数据来源,本次 试验的患者都同意接受跟踪调查,并且配合医生治疗。实验研究的患者的年龄段 在24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岁,将观察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一共50名患者,其中25名患者 采用传统的利培酮片作为主要药物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的对照组。另外的25名患 者采用的是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的实验组组。 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治疗之前的PANS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3.实验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3.1 变量界定 因变量:不同的治疗方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自变量:采用 何种治疗方式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前置变量: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 3.2 实验数据的收集 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的初期注射利培酮初始的时候每天1mg,连续注射三天,在第四天的时候增加到2mg。一星期后加至3mg,在患者的病情稳定后,主治医 生应该要根据患者个体的情况调整剂量,以个体最适宜剂量维持治疗为原则,如 果实验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医生可以对患者加用普萘洛尔等药物进行补 救治疗。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实验组除了与利培酮组一 样给药外,加以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社会技能训练、职业功能康复训练和心理治 疗等综合干预治疗,这些综合性的治疗方式每月进行一次,持续六个月。所有入 组患者在治疗第1、3、6个月末以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其副 反应;并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其生活质 量和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的性别差异

精神分裂症的性别差异 郭春梅司天梅舒良 早在上个世纪初Kraepelin就指出,早发性痴呆的首次入院年龄女性比男性大。之后陆续有研究重复了这个结果。但真正系统严格的对精神分裂症的起病、临床表现、治疗、病程及预后等进行研究还是近十几年的事〔1〕。大量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起病年龄及起病年龄分布、临床症状、认知功能、治疗反应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性别差异。 一、起病年龄及起病年龄的分布 精神分裂症大多慢性起病,具体的起病时间不易判断,所以多数研究将首次入院年龄作为衡量起病年龄的标准。Angermeyer和Kuhn于1988年回顾了50多篇相关研究报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得到的首次入院年龄男女差异为1~10年不等,但均为男性比女性早〔1〕。Hafner等人为排除精神分裂症首次入院年龄受求医行为影响的可能,利用自编的精神分裂症回顾性评估问卷(IRAOS),调查了首发患者早期病情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出现的年龄,发现:首次出现疾病征象、开始发作阴性或阳性症状及首次发作高峰(定义为阳性症状最严重时)等标志性事件发生的平均年龄男性都比女性早3~4年。可见,精神分裂症起病年龄的性别差异是疾病本身的特点,存在生物学原因。 虽然女性比男性平均起病年龄晚,但女性的起病年龄分布并不是简单的较男性向后推移,而是呈现不同的分布模式。Castle等人在伦敦某地区精神疾病登记病例中,采用精神病操作性诊断目录(OCCPI)作为诊断标准,抽取非情感性精神病患者477名,对其发病年龄分布进行研究,发现男性发病呈双峰分布(中数分别为24.4岁、36.6和61.5岁)。对总人口年龄分布、婚姻状况及病前工作适应情况等影响起病年龄的因素进行控制后,性别差异仍然存在。这与之前的几个研究结果相似,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该研究纳入了一些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Hafner等人在研究中将年龄每五年作为一个阶段考究发病率时,发现男性在15-25岁发病率迅速增加,之后随年龄逐渐下降至一个低的水平,而女性存在两个发病高峰,每一个在15-30岁出现,经过一段下降后于45-50岁(绝经期前后)又出现一个较小的发病高峰。因此,虽然男性起病年龄更早,但总的年龄范围内,男女的累积发病率无明显差别。不过,并非所有情况下这种性别差异都存在,Albus在家族性患者中未发现起病年龄的性别差异,且家族性患者的起病年龄较散发病例的起病年龄早。 对造成起病年龄及起病年龄分布模式性别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索时,人们自然而然想到了女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的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See-man等多个学者提出了雌激素假说,认为雌激素对精神分裂症具有保护作用,可推迟女性的起病时间,并减轻临床症状。但随着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一部分潜在的女性患者此时发病。之后大量的研究验证了这个假说。如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雌激素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月经周期中血浆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与精神分裂症症状量表评分负相关。而雌激素联合治疗比单用抗精神病药物能更好地改善症状。不过,家庭性患者无起病年龄差异的事实提示,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可被遗传方面的致病因素消弱。 二、临床症状 许多关于精神分裂症症状及亚型的性别差异的研究得到类似的结论,即女性患者发生阳性症状和情感症状的几率较大,而男性患者则更多出现阴性症状和隐匿起病。Carpenter等曾经将具备6项阴性症状中的两项定义为“缺损型精神分裂症”。Roy等人根据此定义于2001年对有关症状和性别关系的文献作了荟萃分析,得到男性与缺损型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结论。然而也有研究未发现症状的性别差异。Hafner等人比较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和女性在疾病不同阶段的诊断、分型、症状群及单独症状,未发现二者在临床诊断、症状评分及症状表面上存在明显不同。唯一的差异是女性患者在症状前驱期比男性更容易表现出焦虑,Hafner认为这更可能是女性的特点而疾病的特点。

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10-09T15:03:36.7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4期供稿作者:伍光辉刘顺发覃艳惠[导读] 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广西龙泉山医院 545005) 【中图分类号】R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4-0075-02 【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60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疗程8周。结果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率91.7%,显效率65.0%,不良反应少。结论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比较适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首选用药。【关键词】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商品名:博思清)是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有多篇报道认为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均有良好疗效,且患者依从性及耐受性好。为了解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我们进行了开放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2008年5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初次发病,未曾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药;年龄16~60岁;病程≤5年;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血、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脑电图及X线胸透等均正常;排除神经系统及其他精神病、明显的躯体疾病、酒或药物滥用、妊娠、哺乳妇女及药物过敏者。入组对象全部取得知情同意。共入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6~60岁,平均(32.6±12.8)岁;病程1个月~60月,平均(24.7±13.9)月;偏执型36例,其他型24例。 1.2 方法 阿立哌唑初始剂量为5mg/d,此后根据患者反应调整,最大剂量30mg/d,平均(22.5±7.5)mg/d。疗程8周。如有需要可酌情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及抗胆碱能药。采用PANSS评定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各评定1次;同时用副反应量表(TESS)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疗效评定按PANSS减分率评定,≥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 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治疗8周后痊愈14例,显著进步25例,进步16例,无效5例,显效率65.0%,有效率91.7%。 2.2 PANSS评分变化可见,治疗第2周时PANSS总分和阳性症状分均有明显下降,至第4周时PANSS总分及3个分量表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均P<0.01)。 2.3 安全性及依从性 所有患者均完成了8周的治疗。有22例现入睡困难,2例出现锥体外系反应,但较轻。其他不良反应有便秘、头昏、嗑睡各4例,直立性低血压2例,坐立不安2例,心电图异常2例。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轻度升高4例,在46U/L~79U/L之间,但无相关症状和体征,继续治疗又有好转。 2.4 合并用药情况 22例患者因失眠或焦虑合并使用了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地西泮等。2例因锥体外系反应合用了苯海索。2例因坐立不安合并普萘洛尔。 3 讨论 阿立哌唑是一种喹啉类衍生物,具有部分激动多巴胺(D2)和5-羟色胺1A(5-HT1A)受体的活性,被誉为“多巴胺-5-羟色胺系统稳定剂”,国内外文献认为其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2,3]。本研究结果提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显效率为65.0% ,有效率为91.7%,与potkin[4]报道基本相符。本研究结果还发现,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时阳性症状最先改善,阳性症状评分在治疗2周末已显著下降,而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在治疗4周末才显著改善。 本研究结果发现,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少,且症状轻微,安全性好,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4,5]。这可能是阿立哌唑主要对突触前D2受体和5-HT1A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同时对5-HT2A受体起拮抗作用,它可根据内环境中相关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来调节它的激动和拮抗作用,从而达到系统平衡状态,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其低毒副作用的基础。对心血管不良反应较少,对血常规和肾功能也无影响。 总之,阿立哌唑是多巴胺系统稳定剂,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都有明显的疗效,且安全性好,比较适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首选用药。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2~75. [2] Kane TM,Carson WH,Saha AR,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ripiprazole and haloperidol versus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J].J Clin Psychiatry,2002,63(9):763-771. [3] 吴仁容,李乐华.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177-179. [4] Potkin SG, Saha AR, Kujawa MJ ,et al..Aripiprazole,an antipsychotic with a novel mechanism of action with psychizophrenia and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J]. Arch Gen psycheiatry,2003,60(7):681-690. [5] 俞东山.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J].临床精神病学杂志,2004,14(5):304-306.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性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性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 发表时间:2010-04-29T00:04:08.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4期供稿作者:高彩虹[导读] 探索新药利培酮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高彩虹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精神病防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21)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4-0028-02【摘要】目的探索新药利培酮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对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照治疗。同时运用三种量表BPRS及其因子测定(《简明精神病测定量表》)、PANSS (《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及TESS(《不良反应量表》)来观察利培酮对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结果利培酮与氯氮平相比,前者特点是见效快、用量少、不良反应少,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更好。【关键词】利培酮氯氮平精神分裂症疗效对照组 利培酮是较强的5-HT2A相对弱的D2受体拮抗剂[1],是80年代末由比利时杨森研制的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我院于2003年开始应用此药。我们对40例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照治疗,以观察利培酮对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40例均符合CCMD—Ⅲ诊断为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1.1.2 从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BPRS大于40.无严重躯体疾病。 1.1.3 年龄 18-40岁。性别:女18例,男22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年龄性别均相仿。 1.2.2 给药方式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1mg片剂,开始剂量为1mg/d,两周增至2-6mg/d,从开始治疗至结束时间为8周,氯氮平组,采用25mg的氯氮平片剂。开始剂量为50mg/d.两周增至200-250mg/d,开始治疗至治疗结束时间为8周。 1.3 疗效评定方法 1.3.1 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其各因子测定)和PANSS(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评价精神症状变化,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2],以BPRS前后的分值变化评定疗效。即BPRS减分率评定疗效,大于80%为临床痊愈;60%-79%为显著好转;30%-50%为好转;小于30%为无效。 1.3.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肝功等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8周后疗效 2.2 由BPRS测定在第1周和第2周利培酮组因子1.2减幅度显著优于氯氮平组,SANS评定利培酮组明显低于氯氮平组。SAPS无明显差异。由此提示了利培酮对改善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在显效时间上,利培酮组为13-19天,氯氮平组为14-21天。 不良副反应: 利培酮组:困倦5例;头晕,乏力2例;僵直1例,实验室检查心、肝等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 氯氮平组:流涎4例;抽搐1例;粒细胞减少1例;心率减慢1例。 3 讨论 本文通过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对照分析,体现出利培酮作为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比其特点为见效快用量小,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小。特别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更好,而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效应及锥体外系反应比病程长并已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更敏感。因此,建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应用氯氮平治疗之前,不妨先给以剂量低,安全性较好的利培酮治疗。 参考文献: [1]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54. [2]张明园主编.精神科量表评定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1-89.94-111.197-211.

阿立哌唑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阿立哌唑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4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20 w的阿立哌唑开放性治疗试验。治疗前与治疗后第4 w、8 w、12 w、20 w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采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ESES)与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同时采用月经调查问卷对患者月经情况进行调查,1次/4 w,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变化。结果治疗20 w后PANSS总分值治疗前相比下降十分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同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也有明显下降(P<0.05);有35例患者PANSS减分率≥76%;治疗前后,患者RESES 评分差异不明显;患者治疗后体重测量较治疗前有所增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经时间、月经量、月经周期与用药前相比变化不明显;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现象。结论给予阿立哌唑25~30 mg/d时,可以使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且发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具有较小的危险性;对患者月经、体重影响不显著,对女性患者来说,是一种新型而理想的抗精神病药物。 标签:阿立哌唑;女性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 阿立哌唑属于新型的精神类药物,其对精神分裂患者的阴性及阳性症状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和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相比,阿立哌唑导致的不良反应较少[1]。文章对我院2011年5月~2012年6月收治44例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阿立哌唑口服治疗,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6月收治44例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46岁,平均(28.5±6.1)岁,病程7个月~3年,平均(1.8±0.79)年;所有患者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标准,PANSS总分≥60分;入院前3 w内均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排除滥用药物、严重躯体疾病以及脑器质性疾病患者[2]。 1.2方法首次给予阿立哌唑剂量为10 mg/d,分作2次口服;次日增加到20 mg/d,仍作2次口服,并维持此剂量连续进行4 w观察。依据患者药物耐受情况与临床症状进行药量调整,必要时可将剂量调整至25 mg/d,疗程为20 w。治疗过程中如果产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处理。 1.3观察指标研究前对患者进行量表一致性测试,Kappa=0.8(P<0.01)。在治疗的0、4、8、12、20 w评定PANSS、TESS、RESES,同时检查患者肝功能、尿常规、血常规及心电图,并在研究开始与结束时询问患者月经与体重情况[3]。20 w后利用PANSS减分率评估总体疗效,痊愈:减分率≥75%,进步显著:50%~74%,好转:30%~50%,无效:减分率0.05)。除此之外,其他不良反应主要有失眠3例,心动过速5例,震颤6例,静坐不能11例。

精神分裂症题

A1型题 1、有关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的作用机制,以下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和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B.阻断中枢神经系统 5-羟色胺受体 C.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D.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E.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 2、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幻觉是 A.幻听 B.幻视 C.幻味 D.幻触 E.幻嗅 *3、关于Ⅰ型精神分裂症,下列何种说法是错误的 A.以阳性症状为特征 B.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良好 C.认知功能损害轻 D.预后差 E.生物学基础是多巴胺功能亢进 4、关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多在青少年期起病 B.病程缓慢 C.生活疏懒 D.兴趣及活动逐渐减退 E.常伴有幻觉、妄想 5、下列抗精神病药物哪一种为非典型药物 A.氟哌啶醇 B.奋乃静 C.奥氮平 D.舒必利 E.氯丙嗪 6、关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错误的是 A.多数在青壮年发病 B.自知力丧失 C.常慢性起病、病程多迁延 D.偏执型是最常见类型 E.常有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 7、使用过量氯丙嗪的精神病患者,如使用肾上腺素后,主要表现为 A.升压 B.降压 C.血压不变 D.心率减慢 E.心率不变 8、有关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特点,下列何种说法是错误的 A.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 B.可以产生锥体外系副反应 C.不产生催乳素的水平的升高 D.可以产生心血管副反应 E.可以产生肝脏副反应 9、对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能够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 B.除能拮抗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外,还能拮抗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C在治疗精神病的阳性症状方面不如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 D.多数药物锥体外系副作用相对较多但其他副作用较少E.主要包括奋乃静、氯丙嗪、利培酮 10、不属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是 A.言语性幻听B.影响妄想 C.思维破裂D.思维贫乏 E.紧张性木僵 11、不属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是 A.急性肌张力障碍、 B.静坐不能 C.震颤麻痹综合征 D.意识障碍 E.迟发性运动障碍 12、关于幻觉,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一种感觉障碍 B.可分为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 C.可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 D.评论性幻觉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有重要价值 E.意识障碍的患者也可出现幻觉 13、以下有关氯氮平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一种非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 B.一般不作为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首选药物 C.镇静作用较强 D.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 E.锥体外系反应严重 14、原发性妄想主要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恐惧症 B.抑郁症 C.神经衰弱 D.精神分裂症 E.强迫症 15、关于病理性象征性思维,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属于思维内容障碍的一种 B.正常人不可能出现象征 性思维 C.是思维形式障碍的表现之一 D.与文化背景有关 E.可以被人们共同理解 16、关于妄想,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B.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信 念 C.是病人坚信不移的信念 D.是一种可以通过讲事实,摆道理进行说服的信念 E.是 和他(她)的文化水平相符合的信念 17、关于自知力,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自知力也称为领悟力 B.病人自称自己有病,肯定有自知 C.自知力一般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恢复 D.有些精神疾病患者自知力并不丧失 E.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18、妄想按起源可分为 A.原发性妄想与继发性妄想 B.系统性妄想与非系统性 妄想 C.被害妄想与夸大妄想 D.疑病妄想与虚无妄想E.钟情妄想与物理影响妄想 19、思维贫乏 A.是急性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B.是慢性精神分裂症 的常见症状 C.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 D.是焦虑症的常见症状 E.是癔症的常见症状 20、注意增强常见于 A.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B.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C.单纯型精 神分裂症 D.紧张型精神分裂症E.慢性精神分裂症 21、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 A.情感低落 B.情感不稳 C.情感高涨 D.情感不协调 E. 情感淡漠 22、精神分裂症的年发病率为 A. 0.1?左右 B. 0.5?左右 C. 1?左右 D. 5?左右 E. 10?左右 23、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认为 A.有智能障碍 B.无智能障碍 C.有意识障碍 D.有躯体 1

精神分裂症与其它妄想性障碍考试题

第八章精神分裂症及其它妄想性障碍 【选择题】 (一)A型题 1.以下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定义哪项不正确 A.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 B.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C.慢性病人可有意识障碍 D.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且病程迁延 E.一般智能无明显损害 2.精神分裂症最多见的幻觉是 A.视幻觉 B.听幻觉 C.触幻觉 D.嗅幻觉 E.本体幻觉 3.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最可能的是 A.单基因遗传 B.双基因遗传 C.多基因遗传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E.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在意识清晰的基础上,下列何种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最有诊断意义 A.被害妄想 B.嫉妒妄想 C.牵连观念 D.思维散漫 E.夸大妄想 5.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 A.情绪低落 B.情绪不稳 C.情绪高涨 D.情感不协调 E.欣快 6.听幻觉最常见于 A.躁狂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强迫症 7.下列何种症状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 A.思维破裂 B.被控制体验 C.幻觉 D.怪异行为 E.注意不集中 8.关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思维联想散漫 B.片断的幻觉妄想 C.幼稚愚蠢行为 D.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E.妄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9.关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常急性发病 B.可表现精神运动型兴奋 C.可出现木僵 D.对电抽搐治疗反应较好 E.发病多在中老年期10.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特征,以下哪项错误 A.起病年龄较晚,常在40岁左右 B.以妄想为主要表现

C.缓慢发病者多 D.幻觉少见 E.及时治疗效果较好 11.关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多在青少年期发病 B.病程进展缓慢 C.社会退縮行为 D.幻觉妄想较为明显 E.预后较差 12.下列何种症状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 A.思维贫乏 B.假性幻觉 C.动力缺乏 D.情感平淡 E.孤僻离群 13.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研究中,目前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生化因素 D.脑萎缩 E.精神因素 14.一青年病人,三个月前急性起病,意识清晰,表现说话难以理解,行为幼稚怪异,本能意向亢进,有片断的耳闻远方亲友声音的幻觉,觉有人跟踪。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B.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C.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D.病毒性脑炎 E.分裂样精神病 15.30岁的男性病人。近半年来觉得有人跟踪自己,有人在屋里放了窃听器而不敢大声讲话,常听见有人在议论如何对付他。因而表现闷闷不乐,闭门不出,写信到公安局请求保护。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A.青春型分裂症B.偏执型分裂症C.单纯型分裂症 D.偏执性精神病 E.紧张型分裂症 16.青年女性,家人诉其近2年来逐渐变得少语少动,不与人交往,孤僻离群,对亲友冷淡,不讲究个人卫生,有时发呆。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B. 品性障碍 C.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D. 偏执性精神病 E. 人格障碍 17.以下疾病那一种预后最好 A.偏执狂 B.偏执状态 C.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D.偏执型人格障碍 E.妄想阵发 18.有关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以下哪项不对 A.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 B.病程间歇发作,症状缓解后不留明显缺陷 C.分裂症状与情感症状消失的时间比较接近 D.分裂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时间不能少于一个月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与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在年轻者中最多见,并被认为从大约从童年开始。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缺乏意志、思维贫乏、情感冷漠,虽然常观察不到妄想、幻觉、合作困难。缺乏动机增多和社会化减少的普遍功能恶化。此症被认为是罕见被确诊的、没有思维失调症状的一种精神分裂症 了解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利于尽早发现本病以及时治疗。 1.相关症状 (1)从未出现明显的阳性精神病性症状,如妄想、幻觉、紧张综合征等,且自知力未出现减退或消失。 (2)阴性症状日益明显,以思维缺乏、情感淡漠、意志减退及社会性退缩为主;病初可出现类似神经衰弱症的相关表现,如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头痛、眩晕、睡眠障碍、全身疲乏无力等;随病情发展,情感障碍及行为异常变得更加明显,如情感淡漠、性格孤僻、缺乏兴趣、对人冷淡或漠不关心、无责任心、行为懒散、行动退缩等。病情严重时,患者对任何事情都抱有无所谓的态度,而整天呆坐、卧床或无目的徘徊,甚至对换衣服、梳头、吃饭、洗脸等最基本的日常活动都显得十分被动;因情感及行为明显退缩,使患者无法适应社会需求而不能融入到正常社会生活中。 2.病史:本病起病隐袭,发展缓慢。病程至少在2年以上,并伴有精神状态日趋衰退。 3.排除继发性精神分裂症:如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等,以进行最后确诊。 精神病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是精神病病常见的治疗方法。脑立体定向技术,这是一种全新的划时代的方法,结合了临床治疗精神病众多方法的优势,脱颖而出,可以完全根治精神病。技术来源郑州153医y. 立体定向技术方法避免了传统开颅手术带来的手术风险,安全性达95%以上,也无需切开脑内蛋白质,精确定位下可避开各正常神经组织,极细的射频穿刺针对脑内组织基本无损伤直达病灶进行微创治疗,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手术精度可控在1毫米以内。 立体定向技术治疗更具有针对性,保证了治疗的有效性;又可排除长年对西药的依赖性,疗程短,愈后不易复发,迅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无副作用,是真正的绿色疗法,真正达到彻底康复的目的。

精神分裂症的分类

虽然精神分裂症经常出现,但很多人对它的认识只是表面上的,精神分裂症的范畴其实更多,很多人对于她的类型并不是很清楚,下面长沙鹤诚医院为您介绍精神分裂症的具体类型。 单纯型:青春期起病缓慢,一般无明显原因,有孤独、寒冷、思维不畅、意志薄弱等症状,可发现幻觉妄想,头痛、头晕、失眠、全身无力等早期症状常误诊为神经衰弱。这种疾病进展缓慢,通常为2年,老年人3至5岁,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个性或思想问题。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很容易逐渐退化成慢性精神衰退。 青年型:16岁~23岁的青少年发病,多为急性急性失眠症。行为失常,幼稚,往往冲动去破坏事物。情绪不稳定,没有外部刺激,孤独、愤怒、悲伤、欢乐和悲伤、多变、瞬息万变。思维显然被打破了,语言也在不断增加。无论是唱歌还是说话,都是乱七八糟的,但也有一些奇妙的幻想。这种类型的重点是早期控制兴奋性症状,如疾病的发展是难以控制的全周期。这种类型大多是复发性的,并且在许多攻击之后趋于下降。 紧张型:发生于青壮年,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发作,表现为行为淡漠是其主要特征。在早期阶段,言语运动明显减少并发展为昏迷状态。但是我们应该保持警惕。有时我们会突然释放抑制并变得兴奋。突然会出现打人的行为,破坏东西逃跑。它会持续很短的时间,然后会出现昏迷状态。预后良好,治疗后完全恢复。 偏执型(偏执狂):青年和青年都是病态的,发作的形式是缓慢的,早期是敏感的和可疑的或伴随着幻听,然后逐渐发展成妄想,大多数是被害、错觉、夸张、幻觉。恐吓、怀疑或影响因为妄想和幻觉影响他们的言行,他们的情绪反应往往与他们的内容和环境不一致。 该病发展缓慢,早期仍能正常工作,不易发现。往往发展影响工作生活,产生异常行为才发现疾病。预后良好。大部分治疗后可以治愈。他们中只有少数人会留下性格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