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哲学·《人性的善与恶》教学设计

儿童哲学·《人性的善与恶》教学设计

儿童哲学·《人性的善与恶》教学设计
儿童哲学·《人性的善与恶》教学设计

《人性的善与恶》

教学目的:

1、通过借助阅读法国儿童哲学大师奥斯卡·伯瑞尼弗的《绘本花园:人性的善与恶》、故事、

寓言等形式,学会正确区分善与恶,在丰富学生认知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甄别、感受的能力,并能够进一步创建个人的思维、观点和良心。

2、通过讨论当今社会发生在身边种种善与恶的现象,让孩子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

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重点:

借助寓言、绘本、故事,结合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体验与思考,让学生除了懂得从逻辑上分清善与恶之外,还要有善与恶本性上的感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揭示主题

1、今天的课从一则小故事开始,请同学们猜猜,老师今天要讲的是什么主题?——

有两个人,都得了同一种治不好的慢性疾病,每时每刻都受着病痛的折磨,生不如死。一天,两个人遇到一起,谈起共同的感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两人相见恨晚,便坐下喝起酒来,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个人都喝醉了。

甲问乙:“如果上帝能让我们每人实现一个愿望,你会许一个什么愿?”乙打着酒嗝说:“我会祈祷上帝公平一些,让世间所有人都尝尝我们所受的痛苦!老兄,你会许个什么愿啊?”甲抑制着眼泪说:“我会祈祷上帝赐我医术或药方,能为世间所有人解除疾病的困扰,让大家都快乐地活着。”

后来,两个人依旧长期经受着疾病的折磨。但却因对人生态度的截然不同,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

甲随时随地地关注并查阅相关方面的资料,用自己的身体去试药,逐渐地摸索出了这种病的规律和性质,形成了一套针对这种病的用药和身体保养的综合治疗办法,治愈了自己的病,征服了这种“治不好的病”。后来,又用这种治疗办法,让成千上万名患者解除了疾病的折磨。而乙却因为对人生的失望和仇视,染上了酒瘾。疾病加酒精,使他的身体快速衰老。等到甲的治疗办法面世时,他已经病入膏肓,最后不治而亡。

2、提出问题:同学们,甲和乙在面对“如果上帝能让我们每人实现一个愿望”这个假设问题时,分别所表现出的是什么?

(生:甲祈祷上帝赐医术或药方,为世间所有人解除疾病的困扰,让大家都快乐地活着。乙祈祷上帝公平一些,让世间所有人都尝尝他所受的痛苦!)

3、从他们的愿望,你看到了什么?(甲的美好和善良,乙的自私与恶毒)

正因为甲的美好愿望,他最后——治愈了自己的病,征服了这种“治不好的病”,并用这种治疗办法,让成千上万名患者解除了疾病的折磨。而乙因为自私与恶毒,他最后——对人生失望和仇视,染上了酒瘾,身体快速衰老,最后不治而亡。

其实,善与恶,更多的影响的是——(学生总结)自己的人生。

二、理性认知,明晰主题

1、善与恶,分别是什么呢?

(1)字典中说:善,即好的行为与品质;恶,即坏的行为与品质。

(2)请学生试说: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告诉大家你理解的善与恶?

(将黑板分为A、B面:A面归纳“善”;B面归纳“恶”)教师协助组织语言——

善:孝敬父母;有爱心;护送过马路的老人、孩子(尊老爱幼);关心别人;乐于助人;同情弱小;拾金不昧;义务献血;为贫困地区捐助;看到残疾人主动帮忙;热心公益活动;做义工;见义勇为;爱护公物;善待生灵……

恶:仗势欺人、以大欺小;放纵不羁;肆意践踏草坪;故意毁损公共设施;说脏话、暴粗口;污损墙壁;在文物古迹上刻画;虐待涂炭生灵;杀人放火、违法犯罪……

2、在我们身边时时刻刻都会出现善与恶的事情,你能给大家讲一个吗?

三、绘本故事,深议主题

A、或许于我们的眼中,所谓的善与恶真可以一目了然,说不上复杂与深奥。生活中的问题,不都是只有唯一的答案,也不都是只有一种思维方式。每个人应该自己去发现,去寻找,去创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关于人性的奥秘。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翻开奥斯卡·伯瑞尼弗的《绘本花园:人性的善与恶》,看看这位著名的法国哲学博士十二组对立的观念在这本书里的展示——

对于人性的善与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想法……

1、有些人认为,善与恶是完全相反的概念,我们能够清楚地区分它们。

但也有人认为,善与恶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不好的东西常常也会披着漂亮的外衣。【是不是这样呢?你来举个例子吧。示例:故意装作关心你的样子,打探你的隐私】

2、有些人认为,善与恶在所有地方都差不多,人们对它们的定义是相同的。

但也有人认为,善与恶只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准则,它能够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简单。

11、有些人相信那些帮助自己的人,他们喜欢那种被人呵护的温暖,喜欢听听别人的建议,感受别人的热情。

也有些人会怀疑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他们自认为比别人懂得更多,比别人知道什么更好,所以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12、有些人认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地去做好事,尽量不去做不好的事情。

但也有人认为,对于生活来说,我们可以积极地追求真理,让自己自由、快乐和从容。

那么,你认为呢?(围绕这十二组对立观念展开讨论)

B、人性原本没有严格的善与恶之分,而善与恶其实是相伴而行。来听这则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与他的学生欧提德穆斯对善与恶的讨论——

欧:请问老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苏(反问):欺骗、盗窃是恶么?

欧:当然是恶,欺骗与盗窃怎么会与善沾边呢?

苏:如果我们盗窃了敌人的武器,如果我们不欺骗敌人,这种盗窃、欺骗是恶吗?

欧:这不是恶。不过我说的是朋友,没有说敌人。

苏:你认为盗窃朋友的东西是恶。假如你的朋友想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以自杀的剑使他自杀不成,这也算恶吗?

欧:……

苏:你认为欺骗朋友是恶。假如在战争中,军事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告诉士兵援军就要打来了,结果士气大振,打了胜仗,可实际上并没有援军。这种欺骗是恶吗?

欧:……

这则对话,我们能感受到所谓的人性善与恶,原来如此的充满玄机与奥妙!不同的人在对善与恶的定位时,真的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智慧与内涵的。善过火了可能就会演绎成恶,这叫物极必反。恶适中了也可能达到善,这谓之为因祸得福。

这就好比你帮助一个人原本就是善,如果因为你一直的善,却惰化了别人自身生存能力,这叫好心办坏事。如果你有一个恶意的竞争对手,他不时地打击你、挖苦你、嘲笑你、激怒你,而你却因这个对手的恶,激发了斗志和成就,将来你还会感谢他的“恶意”,这叫坏到极点反而善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