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有理数加法(1)(沪科版七年级上教学设计)

1.4有理数加法(1)(沪科版七年级上教学设计)

1.4有理数加法(1)(沪科版七年级上教学设计)
1.4有理数加法(1)(沪科版七年级上教学设计)

1.4有理数的加减法

第一课时有理数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通过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体现化归的意识、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3.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教学程序设计:

一.类比联想提出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算术运算的学习过程,类比联想到在认识了有理数之后,必然要首先学习有理数的加法.

又通过提问,复习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和用负数表示的量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际问题,提出质疑导入新课.

具体问题是:在下列问题中用负数表示量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1)某人第一次前进了5米,接着按同一方向又向前进了3米;

(2)某地气温第一天上升了3°C,第二天上升了-1°C;

(3)某汽车先向东走4千米,再向东走-2千米。

紧接着,回答:

(1)某人两次一共前进了多少米?新课标第一网

(2)某地气温两天一共上升了多少度?

(3)某汽车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千米?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三个问题都是求物体两次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和的问题,同小学一样,可以用加法来做。但是,这些数中出现了负有理数,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呢?引出课题.

在刚才的教学中,通过复习,加强了铺垫,刻意去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前面学过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在旧知识的复习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这样,既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带领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的知识准备,又使学生认识到本课学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个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

二.直观演示归纳法则

用6个实例讲两个有理数相加的问题:

(1)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2)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3)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4)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6)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点拨:“一共”的含义是什么?通过小学的学习知道,就是两个数相加.

探究:若设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你能写出算式吗?

(1)(+5)+(+3)=+8;(2)(-5)+(-3)=-8;

(3)(+5)+(-5)=0;(4)(+5)+(-3)=+2;

(5)(+3)+(-5)=-2;(6)(-5)+(+0)=-5;

以上六个问题的设置运用了数学中分类的思想方法,因为两数相加,按符号异同划分为三

大类。 即:

这样自然就把问题归结为三种情况:问题(1)和(2)是同号两数相加的情况;问题(3)、

(4)、(5)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情况;问题(6)有是有一个加数为零的情况.

这6个问题,都借助于数轴,先规定了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通过电教手段具体演示

验证两次运动的结果,由在数轴上表示结果的点所处的方向,确定和的符号,由表示结果的

点与原点的距离,确定和的绝对值。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通过分类、观察,最后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的加数的符

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归纳出法则之后,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分析法则特点,并总结规律:两个有理数相加

所得的“和”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计算“和”的绝对值,实质上是进行算术数的加减,

因此,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贯穿一个化归思想,即把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化归为算术数的加

减运算.

一般步骤为:

(1)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确定和的符号;

(2)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

前面已经分析过,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抓住突破难点的

关键,一是借助于数轴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自己归纳法则;二是引

导学生分析法则特点,总结规律,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从而使难点化解,并在化解难点的

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结出法则之后,可进一步提问:在算术里,两个不都是零的数相加,和一定大于加数,

那么,对于两个有理数,相加后和还一定大于加数吗?

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最终要让学生明白:在有理数运算中,算术中的

某些结论不一定再成立,即对于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和不一定大于加数,这是有理数的加法

与算术运算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为了解决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使知识教学和智能培养结合起来,设计了例题

和练习题,选题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类型:同号、异号、0与一个数相加的三种情况的有理数相加

例1:计算下列各题:

(1)(+7)+(+4) (2)(-3)+(-9)

(3)4+(-4) (4)(21)+(-3

1)) (5)(-10.5)+(+1.5) (6)(+5)+0

(7)(-7)+0 (8)0+(-8)

分析:先确定符号,在进行绝对值加减运算.

解:(2)(-3)+(-9) (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1条计算)

=-(3+9) (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

通过此例,训练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直接应用,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变式题1:填空(口答,并说明理由)

(1)(-4)+(-7)=_____()(2)(+4)+(-7)=_____()

(3)7+(-4)=_____()(4)4+(-4)=_____()

(5)9+(-2)=_____()(6)(-9)+2 =_____()

(7)(-9)+0 =_____()(8)0+(-3)=_____()

变式题2:今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某地水库的水位在某天当中每一次上升了a厘米,第二次上升了b厘米,问:

(1)两次一共上升了多少厘米?

(2)计算当a、b为下列各数时的值:

① a= 4 , b=3 ② a= -3 , b= 7 ③ a= 5 , b= -5 ④ a= 4, b= -1 ⑤ a = 3 , b=0

(3)说出以上运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利用提问形式,从以下三方面小结。学生先回答,进而教师归纳总结,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1)本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在应用时应注意的哪些问题?(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

(3)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哪些?

五.作业课本第19页练习1~5题.

补充:1.计算:

(1)(-10)+(+6); (2)(+12)+(-4); (3)(-5)+(-7);(4)(+6)+(+9); (5)67+(-73); (6)(-84)+(-59);

(7)33+48; (8)(-56)+37.

2.计算:

(1)(-0.9)+(-2.7); (2)3.8+(-8.4); (3)(-0.5)+3; (4)3.29+1.78;

(5)7+(-3.04); (6)(-2.9)+(-0.31);(7)(-9.18)+6.18; (8)4.23+(-6.77); (9)(-0.78)+0.3*.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4*.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利用|a|与|b|表示a与b的和:

(1)a>0,b>0; (2) a<0,b<0;

(3)a>0,b<0,|a|>|b|; (4)a>0,b<0,|a|<|b|.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1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并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明白学习负数的必要性,能结合生活情境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中国地形图上的温度阅读.(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25℃,10℃,零下10℃,零下30℃. 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和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和逐步发展起来的. 二、讲授新课 1.相反意义的量: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 例1: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买进100辆自行车和卖出20辆自行车. (1)试着让学生考虑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具有相反意义,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 (2)你能举出几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2.正数和负数: (1)能用我们已学过的数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5℃用5来表示,零下5℃呢?也用5来表示,行吗?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 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 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有理数加法课件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有理数加法课件 有理数加法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 的加法法则。 2、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 法运算。 教学重点: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异号数相加。 教学难点: *异号数相加。二、自学指导 : 1 、请同学们预习课本 P 5 2 - 5 5 内容。 第三组: 第一场第二场 2 、根据图示请列出表达式并解释 : 用 1 个表示赢一个球 , 用一个表 示输一个球 , 那么就输赢相 抵 , 则比赛情况如下 : 第四组:

第一组: 第一场第二场 第一场第二场 第五组: 第二组: 第一场第二场 第一场第二场3 、一只蚂蚁在数轴上爬行,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根据图示列 出表达式并加以解释: ( 1 ) 先向东爬行 2 个单位 , 再向东 爬行 3 个单位 , 最后位置如何 ? -1 0 1 2 3 4 5 6 ( 2 ) 先向西爬行 2 个单位 , 再向西 爬行 3 个单位 , 最后位置如何 ? -6-5 -4-3 -2-1 0 1 ( 3 ) 先向西爬和 3 个单位 , 再向东 爬行 2 个单位 , 最后位置如何 ? -4-3 -2-1 0 1 2 3 ( 4 ) 先向东爬行 3 个单位 , 再向东 爬行 2 个单位 , 最后位置如何 ? -4-3 -2-1 0 1 2 3 ( 5 ) 先向西爬行 4 个单位 , 再向东

爬行 4 个单位 , 最后位置如何 ? -4-3 -2-1 0 1 2 34 、有理数加法法则 : 同号两数相加 , 取相同的符号 , 并把绝 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 ,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 的符号 ,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 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零。 一个数同 0 相加 , 仍得这个数。三、自学检测 (一) 比一比,看一看,看谁能够准确来运算: 1 口算: - 1 0 ① + 7 + + 3 ② - 7 + - 3 1 0 4 - 4 ③ - 7 + 3 ④ + 7 + - 3 - 7 ⑤ + 7 + - 7 ⑥ - 7 + 0 2 计算下列各题 ①1 8 0 + - 1 0 ② - 1 0 + - 1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有理数加减法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有理数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加减 1. 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以及减法与加法的转换关系; 2. 会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知识要点: 1.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1)在小学我们学过,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后,有理数的加法所表示的意义仍然是这种运算. (2)两个有理数相加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两个正数相加;②两个负数相加;③异号两数相加;④正数或负数或零与零相加. (3)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意:①有理数的加法和小学学过的加法有很大的区别,小学学习的加法都是非负数,不考虑符号,而有理数的加法涉及运算结果的符号;②有理数的加法在进行运算时,首先要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零?接下来确定用法则中的哪一条;③法则中,都是先强调符号,后计算绝对值,在应用法则的过程中一定要“先算符号”,“再算绝对值”. 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根据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时,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加起来,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可使运算简便. 3. 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1)有理数的减法的意义与小学学过的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4.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对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然后可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三、重点难点: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新教材】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

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计划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 制定日期:20##-

教学进度表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教材内容: 本册内容是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于这些,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时整式、分式、图形的运动等。根据课程标准,在学生对数的通性、通法充分理解和掌握了解方程(组)的基础上再学习整式,使学生逐渐体会代数的思想。通过数到式的学习提高学生抽象表述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在分式这章中,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与运算,而在数学思想上主要学习类比的思想,通过类比分数的有关运算法则,得出分式的运算法则。图形的运动这一章的学习,定位在操作感知、试验几何的阶段,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例、操作试验,理解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有关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平行、全等等几何概念作好数学知识的准备。 二、教材目标: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代数式的意义。 2、通过列代数式,初步掌握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转换,领悟字母“代”数 的数学思想,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3、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掌握平方差公式、两数和 (差)的平方公式及其简单的运用。 4、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分组分解法、公式法和二次项系 数为1时的十字相乘法等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5、理解分式的有关概念及其基本性质,通过与分数运算法则的类比,掌握分式 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 6、展现整数指数幂的扩展过程,理解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的概念,掌握有关整数指数幂的乘(除)、乘方等运算法则。 7、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描述,理解图形平移的意义。 8、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图形的旋转及其基本特征,知道旋转对称图形,知道 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中心对称的意义。 9、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面图形的翻折过程,理解轴对称的意义。 10、在认识图形基本运动的过程中,感知几何变换思想,知道在经过平移、旋 转、翻折等运动过程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 三、总体设想: 1、为全体学生学习数学构建共同基础; 2、提供现实、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背景材料; 3、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 5、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9.1 字母表示数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3有理数的加减法测试题 一、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8与-12的和取___号,+4与-3的和取___号。 2、小华记录了一天的温度是:早晨的气温是-5℃,中午又上升了10℃,半夜又下降了8℃,则半夜的温度是____℃。 3、3与-2的和的倒数是____,-1与-7差的绝对值是____。 4、小明存折中原有450元,取出260元,又存入150元,现在存折中还有____元。 5、-0.25比-0.52大____,比-5 2 1小2的数是____。 6、若b a ,b a -<>则0,0一定是____(填“正数”或“负数”) 7、已知2 1,43,32-=-==c b a ,则式子=--+-)()(c b a _____。 8、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7()3()2()8()5(++---++-+=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已知胜利企业第一季度盈利26000元,第二季度亏本3000元,该企业上半年盈利(或亏本)可用算式表示为( ) A 、)3000()26000(+++ B 、)3000()26000(++- C 、)3000()26000(-+- D 、)3000()26000(-++ 2、下面是小华做的数学作业,其中算式中正确的是( ) ①74)74(0=+-;②417)417(0=--;③510)51(-=-+;④5 10)51(-=+-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3、小明今年在银行中办理了7笔储蓄业务:取出9.5元,存进5元,取出8元,存进12无,存进25元,取出1.25元,取出2元,这时银行现款增加了( ) A 、12.25元 B 、-12.25元 C 、12元 D 、-12元 4、-2与4 1 4的和的相反数加上6 51-等于( ) A 、-1218 B 、1214- C 、125 D 、12 54 5、一个数加上-12得-5,那么这个数为( ) A 、17 B 、7 C 、-17 D 、-7 6、甲、乙、丙三地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0米,-15米和-10米,那么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 ) A 、10米 B 、15米 C 、35米 D 、5米 7、计算:2 1)7()9()3()5(+---++--所得结果正确的是( ) A 、2110- B 、219- C 、218 D 、2 123- 8、若031=++-b a ,则2 1--a b 的值为( ) A 、2 14- B 、2 12- C 、2 11- D 、2 11 三、解答题(共52分) 1、列式并计算: (1)什么数与125- 的和等于87-? (2)-1减去5 2 32与-的和,所得的差是多少?

公开课教案(沪科版七年级上教案)

4.3线段的长短比较(第一课时) 执教人:王士春 班级:七年级(5)班 时间:2013年12月12日(星期四)上午第二节地点:枞阳二中多功能教室一楼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根据实际条件,会用叠合与度量等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能说出线段长 短比较的结果,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线段存在的长短;借助 具体情境了解线段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释一些实际现象;了解线段中 点的概念和几何语言表示。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等过程,有条理的叙述自己的观点。 3、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内容分析:本节教科书首先介绍了线段的长短的比较方法——叠合法,给出两条线段长度三种不同关系的几何符号表示,并在此基础上再介绍线段和差关系、 中点的概念及它们的几何语言表示。 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和线段的和差关系、线段中点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几何语言的表述。 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交流 教具:多媒体课件,绳子,筷子,画有线段的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找两位同学上黑板前来比个子,看谁的个子高。很自然的得到今天这节课的内容:线段的长短比较。 板书:4.3线段的长短比较 二、讲授新课 (一)比较线段的长短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线段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操作很容易知道他们的长短,比如黑板的长与宽等等,但是还有一些线段,往往不容易直接比较它们的长短。如黑板上画出的两条线段,我们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呢? 学生思考、讨论 1、度量法:用刻度尺量出线段的长度,再比较两者数据的大小。 让学生就黑板上画出的两条线段长短的比较展开讨论,学生应该很容易发现和说出,用刻度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可以比较它们的长短。 提出问题:除度量外,有没有其他方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引导学生探究,能不能用操作叠合的方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2、叠合法:画一条直线l,在l上作出线段AB,再作出线段CD,并使点C与点A重合, 点D与点B位于点A得同侧 让学生合作交流,利用叠合的方法,移动其中一条线段,使其与另一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观察两条线段另外一个端点的情况,并就几种情况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口述。 师生共同将上述分析过程板书在黑板上: A B (C)(D)

初一数学有理数加减法练习题及答案_题型归纳

初一数学有理数加减法练习题及答案_题型归纳 一、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加减 1. 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以及减法与加法的转换关系; 2. 会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知识要点: 1.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1)在小学我们学过,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后,有理数的加法所表示的意义仍然是这种运算. (2)两个有理数相加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两个正数相加;②两个负数相加;③异号两数相加;④正数或负数或零与零相加.(3)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意:①有理数的加法和小学学过的加法有很大的区别,小学学习的加法都是非负数,不考虑符号,而有理数的加法涉及运算结果的符号;②有理数的加法在进行运算时,首先要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零?接下来确定用法则中的哪一条;③法则中,都是先强调符号,后计算绝对值,在应用法则的过程中一定要“先算符号”,“再算绝对值”. 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根据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时,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加起来,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可使运算简便. 3. 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1)有理数的减法的意义与小学学过的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4.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对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然后可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三、重点难点: 重点: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减法法则;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难点:①异号两个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②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个是运算符号由“-”变为“+”;另一个是减数的性质符号,变为原来的相反数)

最新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

最新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 【知与技能】 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是数 . 2.会用正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的量. 【程与方法】 1.了解数生的背景是从需要生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用意,渗透立一的思想. 【情感、度与价】 体数学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的需要,激学生学数学的趣. 教学重点 【重点】了解正数与数是由需要生的并会用正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的量. 【点】明白学数的必要性,能合生活情境出具有相反意的量的典型例子. 教学程 一、新引入 1. : 同学,你看或听广播中的天气?中国地形上的温度.( 可学生模)大家来当小小气象,温度所示的气温:25 ℃, 10℃,零下10℃,零下30℃ . 写方便,将量气温写成25℃, 10℃, -10 ℃, -30 ℃ . 2. : 同学,我已学了哪些数,它是怎生和展起来的? 教引学生出: 在生活中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序,生了数1, 2, 3,? ; 了表示“没 有”,引入了数0; 有分配和量的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 小数 ) 表示 . 之,数是了足生和生 活的需要而生和逐步展起来的. 二、授新 1.相反意的量 : : 同学,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量( 事情 ): 例 1: 汽向行 3 千米和向西行 2 千米 . 例 2: 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 例 3: 收入 500 元和支出237 元 . 例 4: 水位升高 1.2 米和下降0.7 米. 例 5:100 自行和出20 自行 . (1) 着学生考些例子中出的每一量有什么共同特点. ( 都具有相反意,向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和出都具有相反意.) (2) 你能出几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的量? 2. 正数和数 : (1) 能用我已学的数表示些具有相反意的量?例如,零上5℃用 5 来表示,零下5℃呢 ?也用 5来表示,行 ? 明 : 在天气中,零下5℃是用 -5 ℃来表示的 . 一般地,于具有相反意的量,我可把其中一 种意的量定正,用去学的数来表示; 把与它意相反的量定,用去学的数( 零除外 ) 前 面放一个“ - ” ( 作“ ” ) 号来表示 . 以温度例,通常定零上正,零下; 零上 10℃就用 10℃表示,零下5℃ 用 -5 ℃来表示 .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正数和负数(2)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会根据要求把给出的有理数分类. 3.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及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有理数包括哪些数. 难点:要明确有理数分类的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分类结果应是不重不漏,即每一个数必须属于某一类,又不能同时属于不同的两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①正常水位为0m ,水位高于正常水位0.2m 记作 ,低于正常水位0.3m 记作 。 ②乒乓球比标准重量重0.039g 记作 ,比标准重量轻0.019g 记作 ,标准重量记作 。 2.一个物体沿东西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它们的运动,如果向东运动4m 记作4m ,向西运动8m 记作 ;如果―7m 表示物体向西运动7m ,那么6m 表明物体怎样运动? 二、讲授新课 1.数的扩充: 数1,2,3,4,…叫做正整数;―1,―2,―3,―4,…叫做负整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数32,41,854,+5.6,…叫做正分数;―97,―7 6,―3.5,…叫做负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0”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②“―2”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③自然数就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要求学生区分“正”与“整”;小数可化为分数. 3.有理数的分类 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有理数进行不同的分类: ① 先将有理数按“整”和“分”的属性分,再按每类数的“正”、“负”分,即得如下分 类表: {负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0?????? ②先将有理数按“正”和“负”的属性分,再按每类数的“整”、“分”分,即得如下分类表:

七年级上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有理数的加减法(一) [本节课内容] 1.有理数的加法 2.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 [本节课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够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将有理数的加法转化为非负数的加减运算. 3、掌握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的规律. 4、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 5、能够应用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 [知识讲解] 一、有理数加法: 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 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 下面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看下面的问题: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 5m;如果物体先向右移动5m,再向右移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移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 = 8 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 = ?8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就是5+(?3) = 2 探究 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如下: 3+(—5)=—2; 5+(—5)= 0; (—5)+5= 0.

如果物体第1秒向可(或向左)走5m,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向左)运动了5m.写成算式就是5+0=5 或(—5)+0=—5. 你能从以上7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题 例1、计算 (-3)+(-9);(2)(-+. 分析:解此题要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解:(1) (-3)+(-9)=-(3+9)=-12 (2) (-+3·9=--=-. 例2 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 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4)+(—2) = +(4—2)=2; 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4—2)= ( ); 蓝队共进( )球,失( )球,净胜球数为( )=( ). 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通过这两个题计算,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果都为10,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式子表示为: 再请你计算一下,[ 8 +(-5)] +(-4),8 + [(-5)]+(-4)]. 通过这两个题计算,可以仍然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果都为-1,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结合律,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式子表示为: 上述加法的运算律说明,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改变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使计算简化. 例题 例1 计算:16 +(-25)+ 24 +(-35).

初一年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计算题练习完整版

初一年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计算题练习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

有理数的加减法——计算题练习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号数________成绩________ 1、加法计算(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 (1)(-6)+(-8)= (2)(-4)+2.5= (3)(-7)+(+7)= (4)(-7)+(+4)= (5)(+2.5)+(-1.5)= (6)0+(-2)= (7)-3+2= (8)(+3)+(+2)= (9)-7-4= (10)(-4)+6= (11)()31-+=(12)()a a +-= 2、减法计算(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 (1)(-3)-(-4)= (2)(-5)-10= (3)9-(-21)= (4)1.3-(-2.7)= (5)6.38-(-2.62)= (6)-2.5-4.5= (7)13-(-17)= (8)(-13)-(-17)= (9)(-13)-17= (10)0-6= (11)0-(-3)= (12)-4-2= (13)(-1.8)-(+4.5)=(14)1143????--- ? ????? =(15)1( 6.25)34??--- ???= 3、加减混合计算题(每小题3分): (1)4+5-11;(2)24-(-16)+(-25)-15(3)-7.2+3.9-8.4+12 (4)-3-5+7(5)-26+43-34+17-48(6)91.26-293+8.74+191 (7)12-(-18)+(-7)-15(8))15()41()26()83(++-+++- (9))2.0(3.1)9.0()7.0()8.1(-++-+++-(10)(-40)-(+28)-(-19)+(-24)-(32) (11)(+4.7)-(-8.9)-(+7.5)+(-6)(12)-6-8-2+3.54-4.72+16.46-5.28 4、加减混合计算题: (1)53141553266767????????-+-++--+ ? ? ? ? ????????(2)(-1.5)+134??+ ???+(+3.75)+142?? - ??? (3)()??? ??--++??? ??-+??? ??+-??? ??-41153141325(4)222348312131355??????+-++-+- ? ? ??????? (5))75.1(321432323+-??? ??--??? ??--??? ? ?-(6)711145438248????????---+--+ ? ? ? ?????????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测试题(B卷)

有理数的加减法测试题(B 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________+(-5)=-2;(+2)+________=-5 2.________-(+3)=-3;(-5)-________=+5 3.-4+1 31=________;-31+6 5=________ 4.-(-32-1)=________;0-(-2.5)-(+3)=________ 5.如果a <0,b <0,那么a+b________0(用“>”“<”填空). 6.如图1数轴上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为m ,n ,则|m -n|=__________. 图1 7.如果a -b=0,则a ,b 的关系是________;如果a+b=0,则a ,b 的关系是________. 8.若a >0,b <0,则a -b________0;b -a________0. 9.如图2,有理数a 、b 、c 、d 在数轴上分别对应着点A 、B 、C 、D ,写出a 、b 、c 、d 所对应的数 . 图2 10.如果a<0,b>0,|a|>|b|,那么a+b________0(用“>”“<”填空).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若a 是正数,则1-a 是负数( ) 12.若对于有理数a 、b 有a+b=0,则有a=0且b=0( ) 13.若|a|=|b|,则a -b=0或a+b=0( ) 14.若a+b>0,且a 与b 异号,则a -b>0( ) 15.-1.2的相反数与-15 1的绝对值的和为零( ) 三、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两数之差为-8,如果被减数加上-3,减数加上-6,那么这两数的差是 A .-11 B .-5 C .-3 D .3 17.已知|a|=3.5,|b|=2.5,且a 、b 异号,则a+b 的值为 A .6 B .1 C .-1 D .-1或1 18.设a 是最小的正整数,b 是最大的负整数,c 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d 是倒数等于自身的有理数,则a -b+c -d 的值等于 A .1 B .3 C .1或3 D .-1或2 19.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位置如图3所示,则a+b 的值 图3 A .大于0 B .小于0 C .等于0 D .大于b 20.有下列五个结论,其中错误的结论个数为 ①两个正数相加和一定为正;②两个负数相加和一定为负;③负数减去正数差一定为负;④正数减去负数差一定为正;⑤两个负数相减,差一定为负. A .0 B .1 C .2 D .3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加减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计算(-3)+5的结果等于() A.2 B.-2 C.8 D.-8 2.比-2小1的数是() A.-1 B.-3 C.1 D.3 3.计算(-20)+17的结果是() A.-3 B.3 C.-2017 D.2017 4.比-1小2015的数是() A.-2014 B.2016 C.-2016 D.2014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个数是() ①两个有理数的和可能等于零; ②两个有理数的和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加数; ③两个有理数的和为正数时,这两个数都是正数; ④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时,这两个数都是正数.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下列算式中:①2-(-2)=0;②(-3)-(+3)=0;③(-3)-|-3|=0;④0-(-1)=1.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算式-3-5不能读作() A.-3与-5的差 B.-3与5的差 C.3的相反数与5的差 D.-3减去5 8.一个数减去2等于-3,则这个数是() A.-5 B.-1 C.1 D.5 9.如图是一个三角形的算法图,每个方框里有一个数,这个数等于它所在边的两 个圆圈里的数的和,则图中①②③三个圆圈里的数依次是() A.19,7,14 B.11,20,19 C.14,7,19 D.7,14,19 10.古希腊数学家帕普斯是丢潘图是最得意的一个学生,有一天他向老师请教一个 问题:有4个数,把其中每3个相加,其和分别是22,24,27,20,则这个四个 数是() A.3,8,9,10 B.10,7,3,12 C.9,7,4,11 D.9,6,5,11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练习(1)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练习(1) 班级姓名 1.计算:-3+2=_______; 2.比-2大6的数为_______; 3.若a的相反数是-3,b的绝对值是4,则a+b=_______; 4. 比+7大-2的数是_____,比+1的相反数大3的数是________; 5. -5与3的和的绝对值是_____,-5与3的绝对值的和是_______. 6.温度从-2℃上升3℃后是( ) A.1℃B.-1℃C.3℃D.5℃7.-3+5的相反数是( ) A.-2 B.-2 C.-8 D.-8 8.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的值( ) A.大于0 B.小于0 C.小于a D.大于b 9.如果两个数的和为正数,那么这两个加数( ) A.都是正数B.一个数为正,另一个为0 C.两个数一正一负,且正数绝对值大D.以上都有可能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号两数相加,其和比加数大 B.异号两数相加,其和比两个加数都小 C.若两数互为相反数,则这两数的和为0 D.两数相加,取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11.如果两个数的和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数( )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一正一负 D.至少有一个正数 12.计算: (1) 11 ()() 23 -+- (2) (-2.3)+(+1.7) (3) -3+7.8 (4) 1 (2)( 2.2) 5 ++- (5) 11 ()() 42 -++ (6) 1 (4)( 2.6) 3 -++

(7) (-2.93)+0 (8) (-21.8)+51 2 (9) (23-)+(+0.6) (10) 11 2233-++ 13. 用算式表示并计算:温度由-3℃上升7℃后所达到的温度. 14. 若a 、b 两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 a 0 b 则 a+b_____0 (-a)+b______0 a+(-b)_____0 (-a)+(-b)______0 15. 已知3,4a b ==,试求a+b 的值. 16. 用数学符号表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 若a >0,b >0,则a+b=______________; (2) 若a <0,b <0,则a+b=______________; (3) 若a >0,b <0,且,a b >则a+b=_______________; (4) 若a >0,b <0,且a b <,则a+b=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8与-12的和取___号,+4与-3的和取___号。 2、小华记录了一天的温度是:早晨的气温是-5℃,中午又上升 了10℃,半夜又下降了8℃,则半夜的温度是____℃。 3、3与-2的和的倒数是____,-1与-7差的绝对值是____。 4、小明存折中原有450元,取出260元,又存入150元,现在 存折中还有____元。 5、-0.25比-0.52大____,比-小2的数是____。 6、若一定是____(填“正数”或“负数”) 7、已知,则式子_____。 8、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已知胜利企业第一季度盈利26000元,第二季度亏本3000元,该企业上半年盈利(或亏本)可用算式表示为() A、B、 C、D、 2、下面是小华做的数学作业,其中算式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小明今年在银行中办理了7笔储蓄业务:取出9.5元,存进 5元,取出8元,存进12无,存进25元,取出1.25元,取出2元,这时银行现款增加了() A、12.25元 B、-12.25元 C、12元 D、-12元 4、-2与的和的相反数加上等于() A、- B、 C、 D、 5、一个数加上-12得-5,那么这个数为() A、17 B、7 C、-17 D、-7 6、甲、乙、丙三地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0米,-15米和-10米, 那么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 A、10米 B、15米 C、35米 D、5米 7、计算:所得结果正确的是() A、B、C、D、 8、若,则的值为() A、B、C、D、 三、解答题(共52分) 1、列式并计算: (2)-1减去的和,所得的差是多少? 2、计算下列各式: (1) (2) (3) 3、下列是我校七年级5名学生的体重情况,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信息技术 一、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 (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教学难点: 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教学过程: 1、引入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你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先;各种新闻、消息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辩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信息技术。 (2)知道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 主动探究信息抗美援朝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新技术(如:传感微电子、通信等)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主动探究信息扶持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教学过程: 1、复习信息处理的过程。 2、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 3、强调信息技术是信息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说明信息技术包含的3个技术。 4、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 5、请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老师来总结

新北师大版数学七上《有理数的加法》word教案

2.4 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小学阶段学习过加法运算律,由此类比学习有理数的运算律。 2、会通过一些具体数的计算,合情推理,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 3、会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养成求简意识。 4、能利用有理数加法的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1、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探索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 3、 一、学前准备: 1、知识链接:想一想,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 (1)、加法的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的位置, 和不变。 (2)、加法的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 先把相加, 或者先把相加, 和不变。 2、预学教材:阅读课本P37和完成P37的做一做. 你有什么疑难问题: 预学检测: (1)(-7)+6+(-3)+10+(-6) (2) ) ( ) ( 5 2 8 4 3 5 5 3 2 4 1 3- + + - + 二、课堂导学: 探究活动(一):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 (1)(-9.18)+6.18;(2)6.18+(-9.18);(3)(-2.37)+(-4.63) 1、发现、总结: ①问题:在小学里,我们曾经学过加法的交换律,这个运算律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也是 成立的吗? ②探索: 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 ③总结:让学生总结出加法的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用式子表示: . 2、变式训练: (1)、(-8)+(-9)(-9 )+(-8) (2)、4+(-7)(-7)+4 (3)、6+(-2)(-2)+6 探究活动(二):有理数的加法结合律 1、检查预学P37“例2和例3”情况,将自己的所得与同学交流,小组代表班上交流: 2、问题:(1)[2+(-3)]+(-8)=_____+_____=_____; 2+[(-3)+(-8)]=_____+______=______ (2) [10+(-10)]+(-5)= _____+______=_____; 10+[(-10)+(-5)]= ______+__(-15)____=______ 发现、总结: ①问题:在小学里,我们曾经学过加法的结合律,这个运算律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也是

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新人教版

1.3 .1有理数的加减法 ——(第1课时)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 -3与-2;|3|与|-3|;|-3|与0; -2与|+1|;-|+4|与|-3|. (二)引入新课 在小学算术中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进行新课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例1 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总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4)+(-5),……同号两数相加 (-4)+(-5)=-( ),…取相同的符号 4+5=9……把绝对值相加 ∴ (-4)+(-5)=-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