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

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

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
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

提交时间:2016-04-11

学段: 初中学科: 历史教材版本: 人教版

年级/册: 七年级下目录: 1.6 对外友好往来

本次作业的主要知识点: 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

所在省级工作坊名

徽风皖韵(2015年安徽初中历史工作坊)

所在小组名称2015年安徽初中历史4组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掌握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去天竺等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及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比较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佛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2、通过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活动步骤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先在屏幕上显示《职贡图》,教师指出: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使节远道而来,向中国皇帝进献他们的珍稀宝物。此图反映了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携贡品来唐的生动情景。上一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唐朝的民族关系,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唐朝的对外关系。

二、进行新课

(一)新课:

1、在导入的基础上指出:唐朝时中外互赠礼品是中外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

2、学生齐读第28页正文部分,整体感知隋唐对外交往盛况。

3、出示《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引导学生读图探究:根据此图,你能找出唐朝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学生探究活动,教师肯定指图小结:有东亚的新罗、日本,中亚的波斯、大食,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的拂菻,印度半岛的天竺以及东南亚各国等。然后引导学生在图上指明中外交往路线,注意联系古老的丝绸之路等知识。

(二)过渡:首先我们学习唐朝时与日本的交往。唐朝时与日本交往很密切,并且中国唐文化对日本产生重大影响。探究问题:

1、从什么时候开始日本有使者到中国来?

2、唐朝时遣唐使来中国基本概况。

3、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政治、生活有影响吗?

4、日本对唐朝是如何评价的?(从文献资料中提出问题)

5、唐朝到日本去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谁?他什么时候去的?他东渡日本第几次才成功?

6、鉴真东渡日本后对日本国有何贡献?

教师活动:展示《鉴真坐像》:1、针对学生关心的鉴真六次渡海,让收集了这一资料的同学复述鉴真渡海故事(或教师介绍);2、师引导学生读32页的“曾回国‘探亲’的鉴真坐像”让学生明确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对中日文化传播使者鉴真的敬意和怀念他。塑像回国“探亲”说明中日人民传统友谊代代相传。

(三)过渡:隋唐时期,不仅中国与日本交往密切,而且中国与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友好密切,引导学生自由阅读“唐与新罗的关系”在地图上找到新罗的地理位置。新罗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刚才我们讲了日本、新罗在与唐朝密切的友好往来中,学习唐朝的文化,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同时,唐朝也不忘学习其它民族的先进文化,充实自己。

学生举例: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四)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28页导入框图片,启发思考:坐在这头装饰华丽的大象上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受此隆重礼遇?(激发学生兴趣)叫一学生朗读导入框文字,学生明白了这是唐朝高僧玄奘在天竺阐释佛经,在天竺国受最高礼遇的故事。(指出天竺位于现在的印度半岛)

教师活动:设置问题①那么玄奘是何时去的天竺?他为什么要到天竺去?他去的顺利吗?他在天竺有何成就?他回国后又有什么重大成就?

教师设置上述问题后,让学生读课文,探究这些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略)

教师活动:设置问题②学生合作完成课本32页“动脑筋”题:“你知道秦王是谁吗?”(启发学生联系旧知识回答:唐太宗李世民)

教师活动:出示《玄奘》人物画像:①介绍这是玄奘从印度学成后归国的情景。

比较探究:同学们对《西游记》这部电视剧非常喜爱,想一想剧中唐僧的描写与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何不同?

了解的玄奘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教师引导: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取得成功,从这点上是相同的,至于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经历的具体情节则都是虚构的。

三、小结:

教师置疑:今天我们学习了唐与日本、新罗和天竺的交往事实后,想一想,为什么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如此繁盛?它与当今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区别?

(1)唐朝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畅通 

(2)唐朝对外交往十分频繁,但封建时代的交往,多在政治、文化方面,经济交往的比重还很小,相互间的赠品和回礼,与当今的国际贸易无法相提并论。

在我们为祖先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也应该像唐朝那样,与各国友好往来,吸收先进文化,与世界同步发展,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需获得的支持1、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查阅有关信息资料。

2、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以及一定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

2019年精选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人教部编版复习巩固【

2019年精选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人教部编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三篇 第1题【单选题】 唐代的衣食住行时尚有哪些特点( ) ①不同民族、地区的饮食习惯融入中原文化②饮茶风俗风靡全国 ③妇女社会地位不高,不允许骑马出行④流行胡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史实与“古代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这一主题相符的选项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日本遣唐使来访③玄奘西行天竺取经④岳飞抗金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②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学 ③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问答题】 结合你所学唐初的一系列统治措施,你认为这些措施对当今中国仍有启示意义吗?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解析】: 第6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玄奘西行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请完成: 材料一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他要到哪里求取佛经? 材料二中鉴真“航东海”的目的地是哪里?其中的“道艺”指什么?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朝时期的对外政策的特点? 材料三中的“天朝”是指哪个朝代?“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对比以上两种对外政策,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以古鉴今? 【答案】: 【解析】: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课_唐朝的对外关系 教案

第五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很活跃,与周边国家友好的往来比较频繁 掌握唐与新罗、日本、印度的交往 启发学生思索从古至今对外开放政策既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标志 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让学生了解唐朝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国家,培养学生自豪感【教学重点】 唐朝的对外交往,其中以与日本和天竺国的交往为重点 【教学难点】 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这是为什么?世界上有很多大城市都有“唐人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唐朝的对外关系”学完这一课,同学们就找到答案了 二、自学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日本的遣唐使来我国学习与交流,对新罗、 日本有什么影响

2.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什么重要贡献 3.玄奘取经对中印有什么影响及贡献 4.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三、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习情况 1.隋唐时期与亚洲、欧洲、非洲的许多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 界上享有很高声望,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与新罗的交往,唐朝时期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新罗向中国派出 大量使节和留学生。所有留学生中新罗留学的人数最多,他们 的天文、历法、医学、艺术等受到影响。 3.隋唐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多次,还有大批留学生、留 学僧。他们的制度、经济、建筑、文化、风俗习惯等深受中国 唐朝文化的影响。 4.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建筑技术, 雕塑艺术,医药等知识,鉴真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 术明珠。 5.玄奘取经唐太宗时期,玄奘从长安出发,途径西域中亚访问 天竺等南亚国家,在那烂陀寺研习佛经,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在天竺各地讲学,深受当地人的尊敬,后来返回长安带回大量 的佛经,回来,他根据所见所闻写出了《大唐西域记》成为 研究西域、中亚、印度半岛的历史、地理、风俗的重要文献。 6.唐文化通过大量外国客商、使节、学者、僧侣和留学生把中国 的造纸术,丝织技术,建筑技术,医药技术,瓷器等传到世界

第04课 唐朝的中外交流

第04课唐朝的中外交流 1.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多达十几批,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2.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百折不挠,第 6 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 4.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5.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6.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难,历经磨难。他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7.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材料一唐朝的开元通宝与日本的和同开珎 1.上面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和唐朝的钱币,有什么相同之处? 首先看它的外形、图案,日本的和同开珎,与唐朝的开元通宝,都是圆形方孔钱,大小相当,较宽的圆圈和中间方孔边缘的形状相似。钱币上的文字都为汉字。然后比较两者出现的年代,唐朝开元通宝比日本和同开珎早88年。总之,和同开珎是仿唐朝开元通宝制造的。这说明唐文化对日本的巨大影响。日本出土的“开元通宝”达几万枚,“和同开珎”在我国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这说明唐朝时中日贸易的频繁。 2.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 首先日本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如仿唐朝科举制,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其次,日本人还受唐朝文化的很大影响。日本都城平城京,几乎同唐长安的建筑样式相同。日本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随堂巩固案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4课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巩固基础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崛起: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 (2)东突厥:唐太宗时,俘获颉利可汗,在其旧地设都督府,任用突厥人为都督、将军。 (3)西突厥:太宗征服高昌,设安西都护府;高宗灭西突厥;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2.从回纥到回鹘 (1)回纥首领受册封: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2)与唐交往: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与唐和亲,到中原经商,筑城定居。 (3)改名:8世纪后期改名回鹘;9世纪中期瓦解,迁至新疆的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迁至今甘肃的是裕固族的祖先。 3.靺鞨和渤海国 (1)靺鞨兴起: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7世纪中叶强大。 (2)黑水靺鞨:8世纪初,唐设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3)粟末靺鞨: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渤海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4.南诏的崛起:7世纪前期,云南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5.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 (1)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为巩固统治,松赞干布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创制了吐蕃文字。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先进技术,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此后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3)唐蕃会盟: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新罗留学生多,以崔致远最有名。②长安及沿海城市设“新罗坊”等。③仿唐朝制度立国,设立国学,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等,日常生活带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友好往来 (1)政治:从贞观年间开始,派遣唐使十多次;由留唐学生发动的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 (2)文化经济:京都仿长安;学校授儒学,文字仿汉字;贸易频繁。 (3)人物:日本的吉备真备、唐朝的鉴真。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1)东南亚: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2)天竺:贞观时遣使唐朝;中国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入天竺;玄奘西游天竺,义净从海路到天竺。 4.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1)波斯:隋朝时互遣使节;唐朝时其国王居长安;许多波斯商人在唐开设“波斯店”;波斯舞蹈传入中国。 (2)大食:唐高宗时通使交好,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传入大食。 (3)东罗马:有使节往来,进行技术交流。

初一七年级历史练习题第25课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两者之间共同之处,能运用比较法去认识历史现 象和历史人物 3、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在隋唐与各国的交往中,中国有三位高僧做出重要贡献,其中不包括( ) A.玄奘 B.义净 C.法显 D.鉴真 2、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4、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传到非洲、欧洲的国家是 ( ) A.天竺 B.波斯 C.大食(阿拉伯) D.东罗马 5、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原因是( ) 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对外交通发达 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 ⑤唐朝统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并行的宗教政策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6、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统治者推崇佛教②佛经浅显易懂③雕版印刷佛经④人们盼望安定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对日本影响深远的哪些事件( ) ①遣唐使②鉴真东渡③“大化改新”④明治维新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 8、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 A.《徐霞客游记》 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D.《史记》 9、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 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华东师大版

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认定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⒈知识识记: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⒉能力培养:通过了解唐对外友好往来,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⒊情感教育与价值观:使学生为自己的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预习检测】 1.唐都()——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 唐朝的中()西行——中国与天竺的文化交流 外文化交流()东渡——中日文化交流 日本()——中日文化交流 2.长安城内分为和。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为繁荣的。 3.唐长安不仅是全国的,还是 是当时、的城市之一。 4.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他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 5.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至第六次才成功。被尊称为,他带去了大唐先进的文化,被日本人民誉为。 6.唐朝时候,日本先后10多次派到中国来学习交流。 【合作探究】 1.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2.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拓展练习】 1.唐朝时期的天竺是指今天的() A.伊朗 B.伊拉克 C.印度 D.沙特阿拉伯2.下列对唐都长安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B.其中的皇城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 C.规划严整、宫殿雄伟、市容壮观、功能完备 D.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 3.居住在唐都长安的刘守仁款待远道而来的朋友他可以办到的事有几项() ①清晨,去慈恩寺观看佛事活动②夜里,上街逛夜市,品尝风味小吃 ③下午观看马球比赛④上午,去东市选购茶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4.对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唐代名僧是() A.阿倍仲麻侣 B.鉴真C.晁衡 D.玄奘 5.被日本人民称为天平之甍的是() A.唐太宗 B.怀素和尚 C.鉴真和尚 D.玄奘 6.曾先后10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交流的是()A.日本 B.韩国 C.印度 D.泰国 7.阅读下列材料: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 ①诗中的“舍己为人传道义”指的是谁? ②“唐风洋溢奈良城。”指的是什么? ③诗中表现了一个人物的什么精神

第5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

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梳理: 1.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交往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亚洲、欧洲和非洲。 2.新罗和日本派出大量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留学生最多的是新罗。日本自隋朝就派 人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对新罗和日本的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受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他在日本除了 传授佛教外,还传播建筑、雕塑和医药等知识; 4.玄奘取经:唐太宗时期,玄奘一人从长安出发,到天竺(今印度)学习佛法,回国后, 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后来研究中亚历史的宝贵资料。 5.鉴真东渡和玄奘取经是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典型,体现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6.唐朝时期海外贸易频繁,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 7.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原因有: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政策, 对外交通发达。 鉴真玄奘 巩固练习: 1. 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的是() A.鉴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 2. 一位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这位伟大的僧人指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3. 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和日本的交往,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C.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D.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4. 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是( ) A.《大唐西域记》 B.《徐霞客游记》 C.《东游记》 D.《西游记》 5. 下面两个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的对外交往特点是()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第五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新课程标准 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 3、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基本史实。 难点:牢记鉴真、玄奘的历史功绩。 ⊙解析与点拨 例1 简述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的情况。 解析:唐朝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时期,唐朝又是对外交往发达的时期,其中与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交往尤为密切。在中日友好交往史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相互交流和学习。日本至今还保留着中国的某些文化、建筑风格和生活习俗,由此可见。中日交往源远流长。 答案:①中日之间的来往: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等。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仿唐制进行改革;依照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文字。在建筑式样上模仿唐朝的风格;保留着唐朝的风俗习惯。③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④经济交流:唐朝和日本贸易频繁。 例2 唐都长安的特点

解析:长安城虽然规模宏大,经济繁荣,能“海纳百川”,但它仍然是个典型的传统古典都市。居民住在一个个封闭的“坊”中间,商业只是在市中进行,不是到处可以开店铺。市由官吏管辖,日中击鼓开市,日落鸣钲闭市,街上也一样,日落时街鼓擂动,行人就不能在街上逗留。总之,唐长安还是个限制很多的城市,不仅与现代的城市不同,与后来宋、元、明、清的城市也不同。 例3 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各国使臣、商贾、学者、僧人往来甚多,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如果用唐朝著名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话来形容非常确切,你知道是哪两句吗?仔细想想并讨论唐朝时期外交活跃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恩题考查的是有关唐朝的外交往来情况,更确切地说是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整体上是什么情况。第一问考查认识能力,是对本课内容的宏观认识考查;第二问则是考查归纳概括能力,即为什么唐朝有那么活跃的对外交往,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一问题旨在考查归纳概括知识是否全面细致。 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原因:①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对亚洲各国有很强的吸引力。 ②唐朝国内交通发达使对外交往成为可能。 ③唐政府对外政策开明,既鼓励唐朝商人去外国经商,又鼓励各国商人来中国贸易,使对外交往成为现实。

如何从唐诗中探索唐朝历史的发展

如何从唐诗中探索唐朝历史的发展,麻烦详细举例并论述,谢谢。 linda911010 |浏览604 次 2011-05-09 20:43 2011-05-09 22:46最佳答案 按照探索唐诗历史的要求,似乎诗圣杜甫的是最合适的,谁让他的诗号称“诗史"呢,如果是要从整体全貌上来论,可能可以从一些颇具代表性的诗人诗派来分析。建议去看《唐之韵》这套视频,很全面。如果懒得看,下面是我按照视频脉络大概总结的,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你看看有没有参考价值。 第一,初唐四杰,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彰显了初唐人的从容不迫和自信大气。当然骆宾王的经历也会反映出一些初唐时期的政治斗争。另外初唐诗文的革新人物之一的陈子昂,风格激昂悲越,亘古苍凉,也标志着唐代诗风从魏晋时期的旖旎奢华的转变。 第二,边塞诗人,代表人物是王昌龄,高湿,岑参等。作为盛唐国威的代表者。不管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烈决绝;还是”汉家烟尘,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的气势胸襟;(唐代诗人特别喜欢以汉代相拟,这也可以说是唐诗的一个特点)亦或是”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的孤寂难言,都在述说边塞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由衷热爱,对边塞风光的热切赞美和对征战沙场的将士们的深切钦佩,当然,我总觉得也有一些悲

凉的意味在里面。 第三,山水诗人,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无不写出了诗人的轻松惬意,优雅闲适。也正是在盛唐这种内无隐患,外无急忧,经济发展,心态放松的境况下,才能有这样的心境和淡然。不过,在这两位诗人的经历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经济繁荣,政事安稳,国有明君的表象下,腐败颓靡也在暗暗滋生。(虽然我个人感觉,能写诗作词的要真是放到高位上去,也未必就是个出色的官员,不过他们怀才不遇也是确实的) 第四,号称诗仙诗圣的大李杜。这个我觉得不太用多说,大家都太熟悉了。李白的壮年时期也正是大唐最繁荣昌盛的时期,所以他的诗反映的基本都是,呃,怎么说,比较快乐的事,当然也和李白自己的个性有关。比较放达,追求自由,浪漫。比他小点的杜甫就比较悲剧,赶上安史之乱的全程,天天忧国忧民。什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石壕吏》之类的。不过也有点开心的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是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 第五,大历诗人,这批比较惨,青少年时期处在盛唐,结果被安史之乱冲击,唐王朝一撅不正,他们的梦想也被重创,所以无疑带有失落哀叹迷茫色彩。代表人物刘长卿,诗作多描写生活的孤独寂寞和自然景物的美丽。“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曾经的繁华如同古调一般逝去,今人似乎也无缘得见了。韦应物,崔护等都属于这个时代的诗人。此时的诗人们,对生活迷茫而矛盾,也折射出社会的现状是纷乱纠结的。 第五,韩孟诗派。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将议论引入诗句,是中唐开宗立派的人物。在经历过暴风骤雨的变动后,唐朝人需要一种沉静的反思。孟郊我

唐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

第五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梳理: 1.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交往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亚洲、欧 洲和非洲。 2.新罗和日本派出大量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留学生最多的是新 罗。日本自隋朝就派人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对新罗和日本的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受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最终到达 日本。他在日本除了传授佛教外,还传播建筑、雕塑和医药等知识。 4.玄奘取经:唐太宗时期,玄奘一人从长安出发,到天竺(今印度) 学习佛法,回国后,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后来研究中南亚历史的宝贵资料。 5.鉴真东渡和玄奘取经是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典型事例,体现了唐朝 开放的对外政策。 6.唐朝时期海外贸易频繁,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 7.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原因有: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 繁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巩固练习: 1.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的是() A.鉴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 2.一位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 筑而成的求知之路。这位伟大的僧人指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3.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 关于唐朝和日本的交往,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C.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D.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4.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是()

A.《大唐西域记》 B.《徐霞客游记》

D.《西游记》 5. 下面两个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的对外交往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泽被东西 6.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的先进文化 C.加强两国友谊 经典 7. 以下最能体现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所表现出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的 是( ) A.玄奘西行 B.文成公主 入藏 C.鉴真东渡 C.《东游记》 B.对外开放、 D.源远流长、 ) B.传播日本 D.求取佛教 D.遣唐使

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抽测】 1、贞观之治局面出现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2、开元盛世局面出现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3、唐朝时期出现的农用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用途分别是什么? 4、唐朝陶器中的精品是什么? 5、唐朝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是哪里? 6、唐太宗李世民的两点统治措施? 【学习目标】 1. 能记住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掌握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2.能掌握中外交流频繁的条件及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相关史实。 能记住唐朝的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并理解其重要意义。 (独学完成) 阅读教材P12—14,在书上标记出:①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②北方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③藏族祖先的名称;统一吐蕃的首领;他迎娶的汉族公主;汉藏通婚的影响;④唐蕃会盟的时间、盟约及意义。 2.阅读教材P14—16,在书上标记出:①中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②与唐朝交往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③唐朝初年西行取经的僧人、目的地、他的著作及其地位;④唐玄宗时赴日本的僧人及其贡献;⑤唐朝和睦的民族关系与频繁的中外交往的意义;⑥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综合提升】(独学完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履我国都。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中的“文皇”和材料二中的“联”指的是谁?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一说“朕”之前的统治者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怎样的?“朕”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 (3)“文皇统治”,为了密切汉藏之间的关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有什么历史意义? (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你有什么建议? 【知识梳理】(独学完成) 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尊称为: 民族关系唐与吐蕃:吐蕃概况:吐蕃是中国古代政权名,7世纪前期,统 一了青藏高原各部落,定都罗些。 唐蕃交往史实: 对外交往唐对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局面的原因: 对外交往的表现: 对外交往的特点: 根据新知探究阅读教材并在书上做好圈点勾画,然后完成综合提升、知识梳理3、对学内容:

唐诗的繁荣和唐代历史

从唐代历史来看唐诗的兴衰 摘要:唐代在中国诗史上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但是就事物发展的规律而言,唐诗有兴盛则也有低谷。本文主要从唐代的历史发展的角度逐层分析唐诗繁荣或相对衰败的原因其中侧重对繁荣原因的分析,包括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部分。 关键词:唐诗唐朝历史 一:唐宋诗之争 在中国诗史的研究上常常存在着一些纷争。作为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和宋之间自然也有着诸多争论。唐诗和宋诗之争便是其一。 唐宋诗之争,起于南宋。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首次区分唐宋诗的界限,其后永嘉四灵、江湖派诗人及严羽、方回等理论家都对唐、宋诗的差异作出了辨析。其中以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总结的“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影响最大。但将严羽的这一概括系统化、理论化,则是由推崇唐诗的明代复古诗论家们完成的。清初的诗坛以学习宋诗为主。 诗分唐宋(唐又分初、盛、中、晚)以来,赞成反对者争辩不休。今人钱钟书认为,“诗分唐宋乃风格性分之殊,非朝代之别”;“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夫人禀性,各有偏至,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沉潜者近宋”;“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谈艺录》。 不过,虽然唐诗与宋诗在诗史中都有着重要的位置,但是提到诗歌,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唐诗,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每个朝代都有自己出彩的东西,对后人来说影响特别深的东西。那么唐朝可以说完完全全是个诗歌的朝代,那么唐代诗歌究竟为何如此繁荣呢?本人将会从历史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 二:唐代历史的发展与唐诗的兴衰 唐代是一个健康而富有活力的时代。唐诗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它的繁荣兴盛经历了一个曲折演变的过程,明初高棅在《唐诗品汇》中把唐诗总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大致符合唐诗的发展情况。 (1)初唐——时间最长,诗歌数量与质量却最差 从唐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延和元年为初唐,共92年,然而这一时期并没有产生伟大的诗人和诗歌。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说:初唐时间最长,可是无论诗歌的质量还是数量都是最差的,而且一百年间竟然没有出现一流的诗人,缺少异峰的突起。“但是这一时期诗人们特别是初唐四杰纠正了齐梁以来柔弱轻艳的宫体诗余风并酝酿形成了各种新的诗歌形式【律诗】,可以说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虽然初唐为盛唐奠定了基础,但是初唐诗歌的平庸却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是什么制约了初唐诗歌的发展呢?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隋末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的影响,靠农民战争取得政权的唐朝统治者所采取的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农民的生活和要求,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刚结束战乱的年代,百废待兴,因此在社会经济上初唐稍差。 社会文化基础的薄弱,虽然统治者爱好提倡诗歌,但是诗坛长期为宫廷馆阁的文馆学士所支配,诗歌创作中心下移过于缓慢。创作主体的贵族化和诗歌风格的单一化制约了唐诗的发展。唐初的几代君主,不仅太宗如其自称喜“以万机之暇,游息艺文”(《帝京篇·序》),高宗、武后、中宗等,也都如此。为了炫耀大唐帝国的治世气象,他们又广引天下文士,编纂类书,赋诗唱酬。由此在唐初先后出现了几个宫廷文人集团。初唐宫廷诗人虽然在诗歌形式方面作

历史: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华东师大七年级下)

第五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新课程标准 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 3、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基本史实。 难点:牢记鉴真、玄奘的历史功绩。 ⊙解析与点拨 例1 简述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的情况。 解析:唐朝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时期,唐朝又是对外交往发达的时期,其中与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交往尤为密切。在中日友好交往史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相互交流和学习。日本至今还保留着中国的某些文化、建筑风格和生活习俗,由此可见。中日交往源远流长。 答案:①中日之间的来往: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等。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仿唐制进行改革;依照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文字。在建筑式样上模仿唐朝的风格;保留着唐朝的风俗习惯。③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④经济交流:唐朝和日本贸易频繁。 例2 唐都长安的特点 解析:长安城虽然规模宏大,经济繁荣,能“海纳百川”,但它仍然是个典型的传统古典都市。居民住在一个个封闭的“坊”中间,商业只是在市中进行,不是到处可以开店铺。市由官吏管辖,日中击鼓开市,日落鸣钲闭市,街上也一样,日落时街鼓擂动,行人就不能在街上逗留。总之,唐长安还是个限制很多的城市,不仅与现代的城市不同,与后来宋、元、明、清的城市也不同。 例3 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各国使臣、商贾、学者、僧人往来甚多,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如果用唐朝著名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话来形容非常确切,你知道是哪两句吗?仔细想想并讨论唐朝时期外交活跃的原因是什么?

第25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第25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目标 ①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②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唐僧取经的故事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的鉴别能力。 ③通过对《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④运用阅读、讨论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使学生感知日本等国的遣唐使节和中国的鉴真、玄奘等,为发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其重大贡献。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由此可见,国力的强大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础,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进步。 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难点: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唐朝的对外开放丰富了中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导入新课 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 教师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 一、和同为一家 探究点: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1、唐朝的疆 域2、边疆各族的分布

3、唐朝与突厥的关 系4、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对少数民族的态度:开明、平等、一视同仁 读图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表现:(1)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唐朝多次击败突厥,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等机构管理天山南北地区。 (2)唐朝与回纥的关系:唐朝对其进行册封,曾 3次将公主嫁给回纥可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3)唐朝与靺鞨的关系:唐朝对其进行册封,与唐朝长期保持和好。 (4)唐朝与南诏的关系:开元年间,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A、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通婚 B、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尺带珠丹(吐蕃赞普)“和同为一家” 唐蕃通婚的意义:增强了汉藏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C、9世纪初唐蕃结盟,建立会盟碑,此碑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都有哪些措施? ①册封;②战争;③设立行政机构;④和亲;⑤会盟。 和亲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重要形式。历史上除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外,还有哪些汉族公主与边地少数民族首领成亲? 715年,固安公主嫁奚王李大(酉甫) (宗室出女辛氏) 717年,永乐公主 嫁契丹首领李失活(东平王外孙女杨氏) 722年,燕郡公主嫁契丹王李郁于 (宗室出女慕容氏) 726年,东华公 主嫁契丹王李邵固(玄宗侄甥女陈氏)等 二、西行与东渡 探究点:唐朝的中外交往 1.背景: 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外交通发达。

2018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课标要求】 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学习目标】 ①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②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③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重点】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材解读】 知识点一遣唐使 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弘法大师空海是日本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绝对不仅局限在佛教界,在精神文明、文化乃至实务的贡献上,空海的地位都相当崇高。 3、含义:日本遣唐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好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人等。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4、作用: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风格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二鉴真东渡 1、鉴真的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应日本留学僧请求,东渡日本,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763年(广德元年)6月25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2、东渡经历: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3、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新罗强胜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流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知识点四玄奘西行 1、目的地:天竺 2、时间:贞观年间(唐太宗时期) 玄奘像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3、经历 (1)出发:玄奘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2)学习:玄奘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经在佛学最高学院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唐朝发达的对外交通和对外交往的盛况;和新罗的友好往来;日本遣唐使;唐文化对新罗、日本的影响;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中印经济文化交流;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者;和波斯、大食、东罗马等的往来。 二、要求学生认识 1.由于国力强盛和执行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加上有发达的交通条件,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与前代相比,有进一步的发展,往来的国家更多,经济文化交流更频繁。这说明,一个时期的对外交往与此时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是密切相关的。 2.隋唐时期与亚欧非地区许多国家的友好交往,对这些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可见,一个民族只有融入到世界民族的发展中,才更具有活力。 3.中外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友好使者们不畏艰辛,百折不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分析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频繁局面的原因,培养学生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通过学习隋唐时期中国与亚欧非地区许多国家友好交往的情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联想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日本、印度的友好往来。 难点:古今地名、国家及其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1.电子投影仪。 2.投影片若干张(包括丝绸之路图片、《隋唐疆域图》、《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唐人街图片、唐装图片等)。 教学要点 第七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一、发达的对外交通和唐朝的国际地位 1.隋唐的对外交往 2.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二、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1.朝鲜半岛上的国家 2.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 3.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 三、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1.日本遣唐使 2.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3.中日贸易往来 4.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吉备真备、鉴真 四、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1.和东南亚国家的往来

唐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提问:这些国家是通过什么道路和唐朝保持联系的? 指出:唐朝便利的交通为东西方的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当时唐朝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交往。 中外交往,盛况空前(板书)引导学生思考:唐王朝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外国人纷纷前来? 学生表演历史剧《酒肆中的故 事》 指出:由于唐朝经济稳步发展, 文化高度发展,国力强盛,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国家,处于世界历史的先导地位,因而受到各国的尊重,享有很高的声望,对很多国家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以日本和天竺为例来进一步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 日本遣唐使(板书) 以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和学 问僧到唐王朝学习唐朝的制度和 文化,回国后积极传播唐朝文化,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为例,说明繁荣的唐朝在对外开放时的全面性。 提问:就你现有的了解说说日本有哪些方面是受中国的影响? 出示中日文字对照图、唐朝长安和日本平城京平面图、日本和服图等图 在中日的交往中不仅有大量的遣唐使和留学生、留学僧到唐朝来,也有不少唐朝人到日本去,其中最有名、影响最大的是高僧鉴真。 鉴真东渡(板书)观看历史地图从形象上了解唐 朝的对外交通路 线 看历史剧思考问题 学生初步学会从 众多材料中提取 有效信息的方法 思考:遣唐使到唐朝 来的目的是什么? 学成之后会怎样? 各抒己见 运用学生的已有

生兴趣 了解玄奘事迹。同时区别文艺作品与历史事实的的关系,不能混为一谈 学生初步学会对 比的方法 学生初步学会归 纳问题的方法 评价方式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问卷调查: 1、学习了《唐朝的对外交往》一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列举唐朝的对外交往中的主要事件? 评价量规 1、课前预习情况。 A级:充分,能较好地了解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B级:较充分,能了解部分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C级:不充分,不能了解部分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2、课上表现情况。 A级:思想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B级:思想较活跃,能参与教学活动。 C级:教学活动参与少 3、课后问卷调查完成情况。 A级:两个问题都认真完成。 B级:认真完成一个问题 C级:完成一个问题 D级:没有完成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 字数)首先:为学生学习创设情景,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是本课的一个特点。如在课前三分钟就先播放反映盛唐景象的图片和音乐,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深入挖掘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的功能,凸显了德育的实效性是本课的又一特点。 第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又 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如学生表演的情景剧《酒肆中的故事》,就是在前面学习了唐朝强盛、科技进 步、文化繁荣的基础上的设计的,学生为有这个表现的机会感到很兴奋。 第四:本课的小结体现了“论从史出”的学科特色。让学生通过前面学习的“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的史实能够感悟出那是唐朝在向外传播文明;通过“玄奘西游”的史实感悟出那是唐朝在吸纳外来的文明,由此进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 作业

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 日本唐招提寺是唐朝赴日本的哪位高僧设计的() A.玄奘 B.释迦牟尼 C.鉴真 D.文殊菩萨 2. 新罗和唐朝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以下是马小虎同学进行的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 B.新罗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 C.唐朝派官员去新罗任职 D.朝鲜音乐传入中国,受到欢迎 3. 玄奘西游天竺回国后,以亲身见闻写成() A.《红楼梦》 B.《西游记》 C.《大唐西域记》 D.《三国演义》 4.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分别发生在哪位皇帝时期() A.唐高祖、唐太宗 B.唐太宗、唐玄宗 C.唐太宗、唐高宗 D.唐高宗、唐玄宗 5. 唐朝对外交往的政策是() ①不允许向外国商人征重税②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长期居住③闭关政策④鼓励各国人民到中国进行贸易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 下列事件发生在唐太宗时期的是() A.玄奘西游天竺 B.鉴真东渡日本 C.金城公主入吐蕃 D.设立北庭都护府 7. 鉴真和玄奘有很多的相同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都是僧人②都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③都去过日本④都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著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A.天竺 B.朝鲜 C.日本 D.越南 9.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取自() A.唐代中日之间盛况空前的交流 B.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唐代玄奘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经精义 D.长安城内有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和长年聚居的外国客商 二、列举题 列举与唐朝往来密切的三个亚洲国家。 三、材料分析题 1.识读下图,请回答:

初中历史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教案

课 件 解 说 做一个文明的人, 请你保持教室卫生清洁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天祝三中党文叁《中国古代史》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学习重点内容 1. 中国古代史中如何分析对外交往的条件 2.掌握隋唐时期和新罗、日本、天竺的友好往来的表现、影响 3.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4.掌握古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种途径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一、对外交往的条件1.政治:2.经济:3.政策 :4. 交通: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国家安定统一 经济文化繁荣 对外政策开放 海陆交通发达思考?联系秦汉时期的对外交往,分析 中国古代史中统一时期对外交往的条件有哪些? 对外交通的路线 从出发向西到达向东从出发从出 发海路陆 路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长安朝鲜印度、伊朗、阿拉伯、欧非 登州、扬州广州韩国、日本波斯湾

二、对外交往的盛况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一)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1.友好往来: (1)留学生:(2)商旅:新罗最多(崔致远) “新罗坊”、“新罗馆” (3)贸易往来:新罗唐朝 特产、工艺品、药材 丝绸、茶叶、书籍、 手工技艺 2.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还设立国学,教授儒学。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技艺。新罗人喜欢唐诗,许多文人会写唐诗。此外,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教科书 政治 经济 习俗 文化 1.友好往来(1)使臣(2)贸易 (3)突出人物隋朝:中日互派使臣 唐朝:日本遣唐使十多次 日本出土唐币“开元通宝” 中国出土日本 银币 日本:吉备真备 中国: 鉴真(二)和日本的友好往来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此像是鉴真弟子 忍基等人按其真 容制作。此像至 今供奉在唐招提 寺开山堂内,被 视为日本的国宝。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2.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1)政治:(2)科学技术:(3)文化教育: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 都城仿照长安 教授儒学、创立文字等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三)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1.和东南亚往来: 2.和天竺往来: ⑴政治:⑵经济:⑶文化:⑷人物:天竺派遣唐使 天竺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中国的十进位记数法, 推动了天竺数学发展 玄奘、义净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品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