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外加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水泥外加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水泥外加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水泥外加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水泥外加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第一章项目绪论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第四章总图布置

第五章工程设计总体方案

第六章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

第七章工艺技术设计及设备选型方案

第八章环境保护

第九章节能分析

第十章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三章经济评价

第十三章综合评价结论及投资建议

第一章项目绪论

一、项目名称及提出背景

(一)项目名称

水泥外加剂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

兰溪某某股份有限公司

(三)项目提出理由

实践证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要清醒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的进程中。越是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就越要认识到明年贯彻好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才能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才能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二、项目拟建地址及用地指标

(一)项目拟建地址

该项目选址在兰溪某某工业园区。

(二)项目用地性质及用地规模

1、该项目计划在兰溪某某工业园区建设,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

2、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

地面积26666.8 平方米(折合约40.0 亩),代征地面积240.0 平方米,净用地面积26426.8 平方米(折合约39.6 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水泥外加剂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水泥外加剂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需要。

(三)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1、该项目实际用地面积26426.8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8128.8 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29835.9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生产车间24259.8 平方米,仓储设施面积3329.8 平方米(其中:原辅材料库房2008.5 平方米,成品仓库1321.3 平方米),办公用房1162.8 平方米,职工宿舍660.7 平方米,其他建筑面积(含部分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422.8 平方米;绿化面积1744.2 平方米,场区道路及场地占地面积6553.8 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面积26426.8 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

2、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8.6%,建筑容积率1.1 ,绿化覆盖率6.6%,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5.2%,固定资产投资强度3229.5 万元/公顷,场区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根据测算,该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

三、项目建设的理由

做强制造业,亦需着眼长远、提前布局,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头跑。面对摆在所有国家面前的新领域、新机遇,考验的就是抢跑能力、加速能力、持续能力。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预先谋划、扎实推进,才能从“跟跑者”变成“领跑者”。实现由大变强的跨越发展绝非易事。我们既要在较短时间内走完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又要在新一轮世界产业变革和竞争中迎头赶上,不进则退,甚至进得慢了也是退。唯有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动员全社会力量应对挑战,才能抢出一条迈向“制造强国”的通天大路。“‘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第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同志表示,相关部门为“中国制造2025”绘制的详细实施图谱,让这一步走得又稳又好。“1+X”规划体系保驾护航。“1”即规划本身,所谓“X”是包括五大工程、质量品牌提升、发展服务型制造等11个配套的规划、行动计划、发展指南。目前,除了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制造业人才等指南正在报批,其他8个已陆续发布并组织实施。战略咨询委员会绘制技术路线图。工信部推动成立了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通过咨询委员会发布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路线图、时间表。目前已发布2015年版,提出了十大重点领域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分省市指导、统筹协调。为了避免一哄而起,制订了“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每个省根据本省的情况,确定三到五个制造业发展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

长苗圩表示,希望通过部和省一起合作,共同推动这些具有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加快发展,能够在“中国制造2025”方面,取得突破。

四、项目建设内容

(一)土建工程

该项目在兰溪某某工业园区建设,总用地面积26666.8 平方米(折合约40.0 亩),预计总建筑面积29835.9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生产车间24259.8 平方米,仓储设施面积3329.8 平方米(其中:原辅材料库房2008.5 平方米,成品仓库1321.3 平方米),办公用房1162.8 平方米,职工宿舍660.7 平方米,其他建筑面积(含部分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422.8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8128.8 平方米,场区道路及场地占地面积6553.8 平方米,绿化面积1744.2 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面积26426.8 平方米;该项目工程容积率 1.1 ,建筑系数68.6%,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6%,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5.2%,场区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

(三)公用工程及其他

该项目建设公用工程包括: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供热系统、办公生活设施、消防系统、污染物处理系统等,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及便捷舒适的配套环境。

五、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产品规划方案

该项目产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某某有限公司研发能力与发展规划而确定目标市场;项目投产后选定的生产经营范围是:生产(制造)销售水泥外加剂。

(二)项目效益规划目标

根据预测,该项目达纲年的营业收入19228.9 万元,总成本费用15258.8 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90.8 万元,年新增利税总额4905.3 万元,年利润总额3879.3 万元,年净利润2909.5 万元,年纳税总额1995.8 万元。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一)项目投资方案

1、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总投资10640.2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525.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1%;流动资金2115.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9%;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建设投资8360.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6%;建设期借款利息164.6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

2、该项目建设投资8360.4 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7722.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6%,包括:建筑工程投资3545.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3.3%;设备购置费4056.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8.1%;安装工程费121.6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1%;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13.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8%,其中:土地使用权费336.0 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3.2%,预备费123.6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2%。

(二)资金筹措方案

1、项目总投资(TI)10640.2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某某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7296.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8.6%。

2、根据谨慎财务测算,该项目全部借款总额3344.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1.4%,其中:项目建设期申请银行借款3344.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1.4%;项目经营期申请流动资金借款0.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0%。

七、项目达纲年预期经济效益

1、项目达纲年预期经营收益:19228.9 万元(含税)。

2、年总成本费用15258.8 万元。

3、营业税金及附加90.8 万元。

4、项目达纲年利润总额:3879.3 万元。

5、项目达纲年净利润:2909.5 万元。

6、项目达纲年纳税总额:1995.8 万元。

7、总投资收益率(ROI):37.9%。

8、资本金净利润率(ROE):53.2%。

9、项目达纲年投资利润率:36.5%。

10、项目达纲年投资利税率:46.1%。

11、项目达纲年投资回报率:27.3%。

12、全部投资回收期(所得税税后):4.6 年(含建设期12 个月)。

13、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8.6%(达纲年)。

14、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4.3 年(含建设期12 个月)。

15、项目经营盈亏平衡点:38.9%(达纲年)。

八、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水泥外加剂生产建设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该项目建设期限规划为12 个月。

九、报告编制说明

受某某有限公司的委托,泓域咨询机构负责编制《水泥外加剂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泓域咨询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兰溪、兰溪等当地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文件,对本项目的投资建设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研究分析论证,结合本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依据某某有限公司对本项目总体规划设想方案,认真编制《水泥外加剂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达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规定》的要求。

(一)报告编制目的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的分析论证,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盈利能力,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前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报告编制原则

本报告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遵循“创新、先进、可靠、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严格按照技术先进、低能耗、低污染、控制投资的要求,确保该项目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保证进度、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充分利用成熟、先进的经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具体编制遵循下述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的原则。该项目建设必须依法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必须完全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行业投资方向及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

2、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原则。注重发挥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区域规模效益和环境效益协同发展,利用某某有限公司在水泥外加剂方面的技术,使该项目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达到“高起点、高质量、节能降耗、增强竞争力”的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

3、坚持应用先进技术的原则。根据某某有限公司和兰溪某某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水泥外加剂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在水泥外加剂产品生产技术设计上充分体现设备的技术先进性、操作安全性。采用先进适用的水泥外加剂生产工艺技术,努力提高水泥外加剂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

备的同时,做好投资费用的控制工作,以求实科学的态度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4、项目建设要符合国家“综合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对水泥外加剂生产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综合利用企业技术资源,充分发挥兰溪社会经济发展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区位发展优势以及配套辅助设施等有利条件,尽量降低项目建设成本,达到节省投资、缩短工期的目的。

5、认真贯彻执行“三高、三少”的原则。“三高”即:高起点、高水平、高投资回报率;“三少”即:少占地、少能耗、少排放。

6、重视环境保护的原则。使该项目建设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企业安全卫生的各项法律、法规,并做到环保“三废”治理措施以及工程建设“三同时”的要求,使企业达到安全、整洁、文明生产的目的。

7、重视施工设计工作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做好节能、环保、卫生、消防、安全等设计工作。同时,认真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该项目建成后符合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8、坚持节能降耗的原则。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根据兰溪某某工业园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进行布置,做到工艺流

程顺畅、物料管线短捷、公用工程设施集中布置,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从而实现节省项目投资和降低经营能耗之目的。

9、坚持安全生产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管理规定,认真贯彻落实“三同时”原则,项目设计上充分考虑生产设施在上述各方面的投资,务必做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工作贯穿于项目的设计、建设和投产的整个过程。

10、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按国家《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要求,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以客观公正立场、科学严谨的态度对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适当的评价。

十、项目综合评价

1、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兰溪及兰溪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兰溪水泥外加剂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表征制造强国的一些指标,如单位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发明专利授权量、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制造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销售利润率、信息化发展指数(IDI指数),2016年与2012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国近年来高度重视制造业研发创新,2015年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为2.01%,近五年

来首次超过2%。在推进智能制造中,一批试点示范企业通过实施制造智能化,生产效率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能耗降低10%,充分显示了这些企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勇立潮头的精神。同时,这些企业还带动了尚处在工业2.0和工业3.0阶段的制造企业。应该指出,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中,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不论国有、民营抑或内资、外资,都积极参与其中。不少在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自动化业务因此而有大幅增长。国外品牌的智能制造装备在中国市场的增长,也是有目共睹。以工业机器人为例,2016年多关节机器人在中国市场销量42963台,同比增长25.2%,与上年度相比,增速加快19.1个百分点。平面多关节(SCARA)机器人销售9553台,同比增长51.9%。两者在中国市场的占比分别为78.5%和88.7%。与其说是企业的性质或是《中国制造2025》的指向性而影响其市场准入,不如说是企业的实力与服务水平影响其在中国的市场状况。

3、某某有限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水泥外加剂生产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兰溪兰溪经济发展,为社会创造166 个就业机会,达纲年纳税总额1995.8 万元,可以促进兰溪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由此可见,该项目的实施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4、该项目总投资10640.2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360.4 万元,

建设期借款利息164.6 万元,流动资金2115.2 万元;经测算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达纲年营业收入19228.9 万元,总成本费用15258.8 万元,年利税总额4905.3 万元,其中:年净利润2909.5 万元,纳税总额1995.8 万元(增值税935.2 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90.8 万元,年缴纳企业所得税969.8 万元),年利润总额3879.3 万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8.6%,全部投资回收期 4.6 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4.3 年,该项目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通过本章上述所做的技术、经济、环保、安全等方面分析结果表明,“水泥外加剂生产建设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本报告认为:该项目所提供的水泥外加剂市场前景良好,投资方向正确,技术方案设计先进合理,经济效益突出,因此,该项目的投资建设并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保护、清洁生产都是积极可行的,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产业发展政策符合性

做强制造业,亦需着眼长远、提前布局,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头跑。面对摆在所有国家面前的新领域、新机遇,考验的就是抢跑能力、加速能力、持续能力。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预先谋划、扎实推进,才能从“跟跑者”变成“领跑者”。实现由大变强的跨越发展绝非易

事。我们既要在较短时间内走完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又要在新一轮世界产业变革和竞争中迎头赶上,不进则退,甚至进得慢了也是退。唯有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动员全社会力量应对挑战,才能抢出一条迈向“制造强国”的通天大路。“‘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第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同志表示,相关部门为“中国制造2025”绘制的详细实施图谱,让这一步走得又稳又好。“1+X”规划体系保驾护航。“1”即规划本身,所谓“X”是包括五大工程、质量品牌提升、发展服务型制造等11个配套的规划、行动计划、发展指南。目前,除了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制造业人才等指南正在报批,其他8个已陆续发布并组织实施。战略咨询委员会绘制技术路线图。工信部推动成立了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通过咨询委员会发布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路线图、时间表。目前已发布2015年版,提出了十大重点领域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分省市指导、统筹协调。为了避免一哄而起,制订了“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每个省根据本省的情况,确定三到五个制造业发展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希望通过部和省一起合作,共同推动这些具有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加快发展,能够在“中国制造2025”方面,取得突破。

(二)区位发展背景

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地

理坐标为北纬29°1'20"—29°27'30",东经119°13'30"—119°53'50",东西长67.5公里,南北宽38.5公里,距金华市区20.5公里,杭州132公里,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2013年末户籍总人口66.67万人。光绪《兰溪县志》开宗明义载,“邑虽褊小而实当四冲。踞杭严之上游,职衢婺之门钥,南蔽瓯括,北捍徽歙。定职方者,谓为浙东之要区,洵不诬也。”婺、衢两江在兰阴山麓汇成兰江,北行至梅城汇新安江而称富春江,继续北行,至富阳以下,称钱塘江。兰溪自古有“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称。市境东南邻金华市金东区、婺城区,西南接龙游县,西北毗连建德市,东北与浦江县、义乌市交界。兰溪市内水系属钱塘江水系,主要有三江(衢江、金华江、兰江)五溪(梅溪、甘溪、赤溪、游埠溪、马达溪)组成。市树市花分别为樟树和兰花。2016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03.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98亿元,同比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53.93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工业增加值142.98亿元,同比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123.77亿元,同比增长10.1%。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4563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871美元),同比增长7.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5381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8101美元),同比增长7.3%。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为8.5:50.7:40.8。

(三)产业发展符合性

在中国当前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要是在劳动力成本等持续上升、追赶型增长方式面临外部约束等背景下的必然政策选择,体现了内生增长的内涵。经典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国家或地区经济可不依赖外力推动而通过自身内在因素实现持续健康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要素,其中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劳动分工程度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决定技术创新水平高低。技术进步带来消费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分化,由技术研发机制、市场培育机制、制度激励机制共同作用直接推动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生性增长体现为需求、知识、制度等内生变量的增长。同时,基于中国当前的市场潜力、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雄厚积累,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有现实条件支持的。另外,适应转型需求的战略新兴产业,往往对整个产业的转型具有一定的先行、引领、引导作用。技术的重大突破导致技术分化,形成不同发展方向的技术,继而依靠技术选择形成市场信赖的技术群和企业群。产业创新技术的先行性、主导性和突破性,使产业具有政策导向作用,预示着未来经济发展重心能够代表未来科技、产业发展的方向,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对经济和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水泥外加剂制造名列其中,覆盖拟建项目投产后的产品,因此,该项目属于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综上所述,该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行业的准入规定。

(四)有利于扩大就业,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1、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可为社会提供166 个工作职位,可为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同时,可增加当地就业人的员的收入,进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某某有限公司通过自身拥有的专业技术和前期调研、询价掌握的市场信息等准备工作,已经建立起来的基础条件与优势将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对明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长期指导性,为我们更好地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三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1、某某有限公司通过对项目拟建场地缜密调研,充分考虑了项目生产所需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距原料产地的远近、企业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以及拟建区域产业配套情况、基础设施条件及土地成本等。

2、通过对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进行比选,综合考虑后选定的项目最佳建设地点——兰溪某某工业园区,所选区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

套的生活设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3、由某某有限公司承办的“水泥外加剂生产建设项目”,拟选址在兰溪某某工业园区,工程场界为:东接健身广场,西靠幸福公园,南临园区主干线,北依(连)蓝天小区。所选建设区域土地资源充裕,而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四方通衢、地形平坦、土地平整、交通条件便利、配套设施齐备,符合项目选址要求。

4、拟定建设区域属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项目总用地面积26666.8 平方米(折合约40.0 亩),代征地面积240.0 平方米,净用地面积26426.8 平方米(折合约39.6 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水泥外加剂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水泥外加剂生产经营的需要。

二、土地权属类别

该项目拟建场区位于兰溪某某工业园区,土地性质为工业建设用地,其土地权属为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归某某有限公司,项目总占地面积26666.8 平方米(折合约40.0 亩),目前,土地征用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所使用土地均系通过土地出让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费336.0 万元,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

三、项目节约用地措施

1、土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某某有限公司在利用土地资源时,严格执行

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的用地指标,根据建设内容、规模和建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节约土地资源要求,合理利用土地。

2、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某某有限公司根据兰溪的总体规划以及工业园区对该项目地块的控制性指标,本着“经济适宜、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

3、该项目依托兰溪某某工业园区已有生活设施、公共设施、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区域少建非生产性设施,因此,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和节省建设投资。

4、该项目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专业化生产的原则,除了主要生产过程和关键工序由某某有限公司实施外,其他附属商品采取外协(外购)的方式,从而减少重复建设,节约了资金、能源和土地资源。

5、采用大跨度连跨厂房,方便生产设备的布置,提高厂房面积的利用率,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原料及辅助材料仓库采用简易货架,提高了库房的面积和空间利用率,从而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

四、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该项目用地位于兰溪某某工业园区,用地周边交通便利,由于规划科学合理,项目与相邻大型建筑物有一定安全距离,与周围建筑物群体及城市规划要求协调一致,项目施工过程中及建成运营后不会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构成任何影响,是该项目最为理想、最为合适的建设场所。

2、拟建项目用地位置周围5km以内没有地下矿藏、文物和历史文化遗址,项目建设不影响周围军事设施建设和使用,也不影响河道的防洪和排涝。

3、项目选址所处位置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项目生产所需原料、辅助材料和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水资源丰富、能源供应充裕,适合于水泥外加剂生产经营活动;为此,该区域是发展水泥外加剂行业的理想场所。

4、场址周围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目标,无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自然环境条件良好;拟建工程地势开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良好。

综上所述,项目选址位在兰溪某某工业园区工业项目占地规划区,该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四周无污染源、自然景观及保护文物;供电、供水可靠,给、排水方便,而且,交通便利、通讯便捷、远离居民区;所以,从场址周围环境概况、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的场址选择是科学合理的。

第四章总图布置

一、项目总平面布置方案

(一)平面布置总体方案

1、按照建(构)筑物的生产性质和使用功能,项目总体设计根据

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与试验方法

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与试验方法 外加剂和水泥的相容性应该是“双向适应”,实际上还是单纯强调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即混凝土外加剂如何去适应水泥。关于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有多种描述。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 2003附录A 规定了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检测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对某种水泥需选择外加剂时,每种外加剂应分别加入不同掺量;对某种外加剂选择水泥时,每种水泥应分别加入不同掺量的外加剂。对不同品种外加剂,不同掺量应分别进行试验。绘制掺量为横坐标,流动度为纵坐标的曲线。其中饱和点(外加剂掺量与水泥净浆流动度变化曲线的拐点) 外加剂掺量低、流动度大,流动度损失小的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好。 ①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将经检验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某种外加剂,掺入到按规定可以使用该种外加剂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水泥中,外加剂在所配制的混凝土(或砂浆) 中若能产生应有的作用效果,则称该外加剂与水泥相适应;若外加剂的作用效果明显低于使用基准水泥的检验结果,或者掺入水泥中出现异常现象,则称该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良或不适应。 ②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将经检验符合有关标准的某种外加剂掺加到用按规定可以使用该品种外加剂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或砂浆) 中,若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就认为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是适应的;相反,如果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则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不适应。 ③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影响到混凝土硬化前,硬化过程中和硬化后的性能。涉及电化学、表面化学、水泥化学和高分子化学诸方面相互影响,十分复杂。大体上可用 3 项指标衡量,即:初始流动度,是否有明晰的饱和点和流动度损失大小。国内用水泥净浆流动度方法进行检测。 ④作者认为,应从实际应用来考虑,以在外加剂和水泥系统中,掺入某种功能性外加剂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来表示外加剂与水泥是否适应。GB50119 -2003 的方法有时会出现误判。最直观地应进行混凝土试验,通过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坍落度损失、保水性、粘聚性等及硬化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来综合评定。快速测定方法建议采用《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 T8077 - 2000 测定胶砂的减水率或流动度;或者水泥净浆流动度及损失来判定。

(整理)怎样调整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怎样调整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冯浩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系统试验方法,解析该方法六个实验步骤及相关注意。 关键字:外加剂水泥混凝土适应性 今天本人要与诸位探讨如何进行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试验的方法。 外加剂与水泥产生不适应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在使用泵送减水剂时发生更频繁。 不相适应的表现首先是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偏小,扩展度更小,可此时减水剂用量已经相当大了,通俗说法就是“打不开”;其次是坍落度损失大,有时甚至出现假凝,即在搅拌开始时水泥浆很稀,可是迅速发粘、变干,出机后混凝土和易性很差;其三是虽然坍落度和扩展度都不小,但是混凝土泌水、也有时滞后1—3小时泌水并且量大;还有时是砂浆包裹不住石子,发生离析但却并未伴大量泌水,如此这般。更有时新拌混凝土中未观察到明显不适应,可硬化后强度偏低。特定外加剂与特定的水泥发生不适应的原因可能来自三方面:水泥特性引起;混凝土组成材料、特别是其中的砂及掺合料引起;外加剂本身匹配不当所引起。究竟哪个是主要原因,就需要经过试验和分析,怎样调整到相适应,就必须进行实验。 于是、从何处着手开始试验,就摆到我们面前了。 第一步宜从检测打算使用的水泥PH值开始,也就是水泥的碱度。用PH试纸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当然用PH计更好。可以用三份水溶解一份水泥,充分搅

拌后沉淀澄清,取清液一滴置于广泛PH试纸上,观察试纸背面变色程度以确定水泥的碱性。一般PH值应在12以上,但也有的普硅水泥只有9-10,个别还更低。试验结果让我们能初步判断:水泥中可溶性碱量大还是小;水泥中的混合材是否含偏酸性的材料或石粉类惰性材料使PH值偏低。 第二步是考察。考察的第一部分是要尽量设法取得该种水泥的熟料分析结果。水泥厂每班做一次熟料的萤光快速分析,每个月有一个平均值,虽然不可能写在水泥合格证上,但也不是一个保密资料。如果我们能得到近期任何一日的熟料分析结果也可以。根据分析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水泥中的四种矿物:铝酸 三钙C 3A,铁铝酸四钙C 4 AF,硅酸三钙C 3 S和硅酸二钙C 2 S的数量。影响水泥适应 性的矿物是铝酸三钙、硅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选择缓凝剂的品种。另外根据熟料分析中的碱和硫含量数据,我们能计算出塑化度值SD,作为复配外加剂时要适当加硫酸盐还是加碱的参考依据。 虽然熟料分析单中的碱是总碱量而非单纯的可溶性碱量,但对我们快速认定SD值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将水泥溶于水后,溶液的碱含量是包括混合材在内的可溶性碱含量,对我们调整适应性的试验可能更有意义。 考察的第二部分是了解熟料磨成水泥时加多少什么种类的混合材。这对分析诸如混凝土泌水,凝结时间异常(过长、过短)的成因都很有帮助。粉磨熟料时混合材只是矿渣(水渣)或粉煤灰,则出来的成品水泥对外加剂尤是缓凝剂的适应性好,但以水渣作混合材的水泥有时泌水,这是因水渣硬度大于熟料,不易磨得与熟料同样细的缘故。混合材是煤矸石、页岩灰、窑皮等火山灰质材时,成品水泥表现为吸附高效减水剂,后者掺量必须增加很多才能得到预计的混凝土坍落度,并且扩展度还达不到要求,往往用了“牺牲剂”的效果也不明显。粉磨时混合材有石灰石粉则成品水泥易产生泌水,粉磨前在水泥中加了存放时间久的陈旧

外加剂与混凝土适应性

外加剂与混凝土适应性的分析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混凝土系统工程中外加剂的科学应用,针对水泥、外加剂,掺合料及混凝土配合比组成等诸方面因素,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从而 为合力解决外加剂适应性问题,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 水泥外加剂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水平配合比质量水平 张保 砼外加剂是用于改变水泥反应的进程和新拌与硬化砼的性能。 若要充分发挥外加剂的自身效应,就必须对外加剂—水泥的相互适 应性,以及砼施工过程中的综合技术特征进行研究。其中也包含了 对属于胶结材料体系里的矿物掺合料的合理使用。 外加剂对水泥、砼的适应性既有相同性又有不相同性。相同的是:水泥是砼的主要胶凝材料,如果某种水泥和某种外加剂相互适应,那么用该水泥和该外加剂配置成砼亦应该相互适应。所不同的是,砼中其它材料性质亦可能和外加剂性能发生违勃,比如骨料中 的含碱量过高,掺合料的化学成份等等。故前者是指外加剂和水泥 矿物组成的是否适应,后者是指外加剂和砼所有材料性质的是否适应,并延伸到砼的强度等级、流态指标、搅拌方式、运输距离、施 工方法以及施工环境等等。 外加剂对水泥、砼的适应性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减水率、流 动度、泌水程度、凝结时间、塌落度损失、抗冻抗渗性能等等。这 诸多要素都和外加剂的品种,化学成份以及水泥的矿物组成,砼的

综合技术条件是息息相关的。如何平衡处理好这些因素,使其在予盾中统一,既要外加剂能达到理想的技术效应,又能够使砼获得应有的质量水平,应是砼外加剂应用研究的重点。 虽然外加剂对水泥、砼的适应性是多方面的,但按我国现在以商品砼、泵送砼为主要生产方法的工艺需求。外加剂对砼的适应性关键在于三个方面:即减水性能,粘聚程度和保塑能力。这三个问题不但是中国砼界高层研究人员所特别关注的,也是世界各国砼专家所予以关注的。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研究成果来看,和我国同济大学的研究成果基本相一致。同济大学材料科学院和工程学院为摸清我国南方各省市诸多水泥品种和各种外加剂的适应性情况,以江苏、上海、浙江、广州、深圳等城市商品砼主要水泥品种和28种外加剂进行了研究性相关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证明,对外加剂—水泥—砼相互适应主要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加剂方面的因素 1、奈系减水剂:生产奈系高效减水剂的主要原料—奈的来源、品位和纯度等对产品的性能有一定影响。奈系高效减水剂在生产过程中的磺化程度越高,则转变为带有磺酸基磺化物的奈环越多,该减水剂的分散作用也增强:水解越充分,则随后的缩聚反应越容易进行,减水剂品质越好。奈系高效减水剂分子的聚合度对其塑化效果有明显影响,一般奈系高效减水剂的聚合度为10左右较好。减水剂的状态也影响其对水泥的塑化效果,粉状减水剂的减水率约比液态减水剂低5%。 2、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作为新一代高性能减水剂,与传统的奈系高效减水剂和密胺系高效减水剂相比,不仅掺量低(0.2%~0.7%),而且塑化效果、控制塌落度损失能力

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水泥对外加剂的适应性 2006-01-11 配制流态化混凝土所使用的外加剂主要有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多环芳烃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多元醇系等,单一外加剂不能满足流态混凝土的流化效果、强度、干缩、抗冻性、耐久性及运输过程中的经时损失要求,为达到综合效果,视混凝土的特性要求,需加入一部分缓凝剂、膨胀剂、早强剂以及上述外加剂的复合。目前较难控制的是混凝土经时损失,从外加剂的调制和加入方式上均应能得到解决,但搅拌站使用的是多家厂商的水泥,有不同的外加剂适应特点,不便于对各种水泥进行专配。为此,对水泥外加剂适应性的控制达到施工特性要求是水泥厂需采取一些技术措施,这也是本文章所要解决的问题。 1 水泥外加剂的作用 外加剂均是表面活性剂,水泥厂所关注的是外加剂的分散作用,尽可能降低立方混凝土用水量,保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达到高强度的目的。水泥与水接触即发生水化反应,机械搅拌过程使水泥分散成碎片,但这样的分散体系是不稳定的,特别是过粉磨的小粒径的粒子更容易絮凝,一部分游离水被包裹在絮凝水泥粒子团中间,水泥的持水量与水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水泥的矿物组成及水泥的分散度有一定关系,不同厂家的水泥持水量在很大范围内变化,持水量决定水泥混凝土用水量,这就构成了各厂家水泥的使用特点。外加剂的分散作用能够提高水泥凝聚体的分散度,改变结合水、吸附水和游离水的比例,提高游离水,以提高水泥浆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其作用机理有: 1)在固-液界面产生吸附,降低颗粒表面能,使水泥分散体的热力学不稳定性降低,获得相对稳定。 2)增大水泥粒子表面的动电电位,从而增大粒子之间的静电排斥,破坏了水泥粒子的絮凝结构。 3)吸附在粒子表面的外加剂形成熔剂化膜,阻止凝聚结构的形成。 4)由于在水泥粒子表面形成吸附层,产生对水泥初期水化的抑制作用,提高了游离水和水泥浆的流动性。 5)引入稳定均匀的微小气泡,减少水泥粒子之间的摩擦,以提高水泥浆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水泥分散体系是固-液分散体系,同时伴随着水泥水化过程和相变过程,随着水化的进行,液体量减少,固相量增大,逐渐失去流动性,在运输及泵运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满足施工要求。水泥的持水量和水化速度是决定用水量及经时损失的主要因素,同时构成了各厂家水泥的特点,有些适应性好,有的较差。水泥用水量可在水泥生产中适当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即助磨剂,加以解决。 2 坍落度及经时损失 坍落度6cm~8cm的基准混凝土,掺外加剂后可得到坍落度为20~22cm的流态混凝土,配置基准混凝土时,用水量越小越好,水灰比低,混凝土强度越高。现原则上要求每立方混凝土用水量控制在185kg内,各水泥厂用水量相差较大,这与水泥熟料、混合材种类及水泥细度有很大关系,用水量低的水泥混凝土强度较好。新配混凝土随时间的延长,坍落度逐渐减小,最终失去流动性,其损失的速度取决于外加剂的品种。 拌和温度及水泥的早期硬化特性!坍落度及经时损失机理主要是水泥水化反应所引起的物理凝聚现象,在这里只谈一谈水泥的水化影响。水泥的水化速度影响有矿物组成及水泥细度,

浅谈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

浅谈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 发表时间:2018-03-14T13:54:57.0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1期作者:冯岩军 [导读]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改善,建筑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 山东广信工程试验检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改善,建筑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提供高质量和高性能的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而混凝土外加剂具有提高混凝土质量的效果,对于建筑物来说可以增加稳固性等,因此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也成为工程建筑的热点难题,在进行混凝土搅拌前,要首先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进行试验。 关键词:水泥,试验,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 前言: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的外加剂由于具备一定的优势而被建筑施工广泛的应用。然而混凝土外加剂并非是统一规格的,在不同厂家的生产外加剂中也有不同,不同的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也不同,因此要做好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才能确保外加剂添加后混凝土的质量。本文首先对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进行相关的分析,支出了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试验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影响二者适应性的要素,并阐述了解决二者适应性的办法。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水泥厂、混凝土预拌长以及外加剂生产厂共同协商来实现,这样既可以高效的利用资源,也可以避免相应的资源浪费,为建筑企业增加利润的空间。 一、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检验具有必要性 工程建筑中使用的非基准水泥即使符合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也一样存在相应的剂量定量与化学成分定性适应性的情况,也可能发生不适应的现象。因此据一项研究表明,普通的减水剂包括木钙、木钠、木镁等对调凝剂中的无水石膏、硬石膏、半水石膏等均存在化学上的不适应问题,使用外加剂以后要增加用水量。而外加剂的适应问题与铝酸三钙的含量有关。不同产地的水泥中含有的成分不同,因此混凝土的外加剂并非与所有的水泥相适应。只有以试验的方式对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进行检测,最后得出相应的最优掺量,才能进行混凝土的大规模拌制。因为如果混凝土外加剂的添加多出了最优掺量,那么即使加再多的外加剂也不会起到建水的作用,而相反可能会增加副作用。同时,如果低于最优掺量,那么水泥的产品的见谁了会大规模降低。在实际工程建筑中,外加剂的掺量受到环境的因素影响,包括温度的配比等,如果温度和配比不变,适当的增加少量的缓凝剂具有延长混凝土初凝的时间效果。相反如果已经增加了最优掺量时,再继续增加掺量,那么缓凝的效果会降低。 二、影响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 了解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情况,就要首先明确有那些影响因素。影响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水泥、外加剂、骨料添加以及环境因素等。 (一)水泥方面的因素 水泥中含有的化学元素C3A,能够在水中迅速融化成铝酸钙,在有石膏存在的情况下,会生产钙矾石等产物,从而降低减水剂的碱水作用。所以C3A的含量也会相应增加,对减水剂的吸附效果也会相应变小。其次,水泥的鲜度和温度也是影响其与外加剂适应的要素之一,水泥放置的时间越短,高效减水剂对它的作用的效果会越差。同样温度越高在添加减水剂以后塑化的效果也就越差。相应的水泥的减水剂减水率也会变成,导致混凝土出现大幅度坍塌的现象,给建筑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再次,水泥的颗粒,虽然水泥颗粒级配对减水剂的掺量不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在减水剂中的掺量较大或者水胶较大的情况下,会导致水泥浆体出现流动的现象发生,导致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增大。而掺有减水剂的泥浆,通常浓度越大,浆体的流动效果就越好。因此水泥颗粒表面对减水剂的初始吸附会导致水泥浆的初始流动发生改变,导致水泥的吸附量降低。最后,水泥的含碱量。含碱量大的水泥塑化效果较差,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也会相应的增长,因此减水剂的塑化效果也会相应变短,因此其坍塌现场会时有发生。另外,碱对缓凝剂也有一定的选择性能,高碱水泥应使用酸性缓凝剂。另外,水泥的品种选择也应主义混合材的挑选,混合材的性质、掺水量和品种是影响减水剂的关键。通常混合超量有高炉矿渣粉、火山灰、粉煤灰等,好的减水剂对于火山灰等的适应新较差,对矿渣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适应效果较好。 (二)外加剂 首先,减水剂的种类是影响适应性的关键所在,粉剂的减水率通常通常会比液体状态低5%,水解越彻底,那么混凝土的凝聚时间就会越短,化学反应也更加容易进行,减水剂的减水率相应的也越高。通常高效的减水剂掺量会变小,其塑化的效果也会不断增加,对于经常出现假凝的水泥,可以使用这些缓凝剂进行混凝土的拌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速度也会影响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这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同,其分散效果、凝结时间,可以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硬化与耐久性能。混凝土搅拌的速度同样会更快,导致水泥颗粒表面发生相应的硬化。快速搅拌会捯饬水泥颗粒表面遭到破坏,水泥浆体结构也会因此而发生损失并产生较大的而影响。 三、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的双向适应性 高性能高强的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导致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存在一定的适应性问题,因此也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由于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局域适应的关系,因此在外加剂与水泥不适应状况发生时,要求外加剂改变自身的成分和性能,从而来确保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通常,单纯的依靠外加剂的调整和配方不足以适应水泥的特性,依靠技术也难于实现。因此,在缓凝剂坍塌问题的解决上是较难的,因此混凝土外加剂要与水泥相互适应。在添加外加剂的同时,也要考虑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这样才能确保外加剂能够增加混凝土的质量,提升建筑物的性能。 四、如何提高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第一,提高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就要做好选料,包括水泥和外加剂的选择。因此首先要从水泥上下手,选择适合的优质水泥,同时在外加剂的掺加工艺上要选用有经验的师傅进行混合配比。建议采用少量多次掺加和后掺法来增加混凝土的性能。如果遇到了坍塌严重的混凝土,则可以采用增加外加剂掺量或者注意用水量的特点。 第二,混凝土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较为复杂,需要水泥厂、外加剂长与预拌混凝土长共同合作,对于每一批生产的水泥和外加剂分别进行检测,尽可能的将适应性较好的外加剂与水泥配合使用,这样可以避免原材料的浪费,同时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能够让施工更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研究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7-06-12T16:38:54.2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5期作者:包素君 [导读] 作为生产混凝土的重要原料,混凝土外加剂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硬度及含水量,使混凝土发挥更加稳定的性能。 杭州市交通运输发展服务中心检测试验室 310018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得到极大进步,混凝土作为重要的施工材料被广泛应用。作为生产混凝土的重要原料,混凝土外加剂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硬度及含水量,使混凝土发挥更加稳定的性能。然而其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却存在着一定的适应问题,为此在建筑中需改善二者的适应性。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水泥;适应性 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混凝土的需求也极大增强,使用外加剂可有效改善混凝土质量,使其达到施工建筑的基本要求。在改进了生产工艺后,混凝土外加剂却与水泥之间存在了较为严重的适应性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二者适应性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混凝土外加剂及适应性的相关概述 (一)混凝土外加剂的概念 所谓混凝土外加剂即是指为提高混凝土的硬度及含水量、改善混凝土性能,在混凝土搅拌前或搅拌中添加的改良剂。通过改良剂的添加,改善了混凝土中吸附水、结合水与游离水的比例,提升游离水含量,避免混凝土因为短时间内未使用而凝固。由于外加剂是固液分散的体系,同时与水泥的相变过程与水化过程相伴,因此对于外加剂有较高要求。为保证混凝土具有高质量,在进行外加剂添加前必须进行相关的试验,对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做严格分析。 (二)适应性的相关叙述 适应性是指在制作混凝土时,对于外加剂的添加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按照适当的比例与水泥掺入,以达到有效的目标效果。对于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新制混凝土经过一段时间坍落度较大,损失严重。第二,新制混凝土易出现速凝现象。第三,新制混凝土减水效果不佳。第四,混凝土易发生泌水现象。第五,混凝土强度明显降低。 二、影响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 (一)外加剂的掺量与掺合工艺 任何产品的改良剂添加需要合适的度,就混凝土而言,当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达到最佳时,对于改善混凝土性能可达到最佳效果。对于掺量的多少必须经过严格的实验来确定。同时混凝土外加剂的掺合工艺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也具有重要影响,其掺合的方式主要包括先掺法与后掺法,经过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运用后掺法可有效减少外加剂的掺量,较高程度的确保了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二)混凝土搅拌的时间与速度 施工人员经过实践发现,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与搅拌速速不仅会影响混凝土的含气量,同时又可对混凝土的分散效果与凝结时间作有效的调节,进而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力学性进行了有效调控,确保了混凝土在施工建筑中发挥其优良的性能与作用,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三)外加剂的品种 不同的外加剂化学键会对水泥产生不同的影响,外加剂的分子含量与结构性差异会对混凝土性质产生不同的影响,外加剂中碱的含量同样会影响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 (四)水泥的因素 水泥中含有矿物成分、石膏形态、碱等成分,其中石膏形态及其掺量、混合品种的含量会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具体表现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矿物成分的含量。水泥中的矿物成分主要为C3A与C4AF两种,当二者存在的比例较小时,减水剂会发挥较大效果。经过专家的实验表明,C3A与硫酸根离子的含量是否平衡将直接影响到减水剂能否发挥最大的效果。第二,石膏形态及掺量。水泥与水的接触将直接影响C3A与硫酸根离子的平衡量,如果在水泥中掺加的是无水石膏,那么一旦与糖钙或者木钙减水剂相遇,其适应性会极大显现,既无法达到减水效果,同时又会加剧流动性损失。第三,其他因素。出上述影响因素外,水泥中的碱含量、水泥的新鲜度与温度会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产生较大影响,为此必须控制相关因素的含量以使二者达到完美的结合。 (五)缓凝剂因素的影响 对混凝土进行生产后会存在暂时无需的情况,为此混凝土将被搁置,一旦经过长时间的放置,混凝土必然会出现凝固现象,因此必须在其中添加相关的缓凝剂。然而对于添加多元醇类的缓凝减水剂时较易导致混凝土出现假凝情况,但是经过科学验证,羟基羧酸盐及二甘醇等缓凝剂不但不会降低石膏的溶解度,相反会使溶解度提升,当混凝土发生假凝情况时则可添加此类的缓凝剂。 三、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调整方式 (一)调整混凝土外加剂的掺合工艺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采用后掺法可减少外加剂的添加量,为此需要对混凝土运送装置进行整改,在运输车上安装后掺混凝土外加剂仪器,更好的发挥运输设备的优势,确保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避免出现异常情况,减少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不适应性,减小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调整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与配方 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配方进行调整,可有效改善对石膏的溶解度。例如当调节剂为硬石膏时,可减少糖钙、木钙减水剂的使用,以提高石膏的溶解度。除此之外,增加混凝土外加剂的掺合量可有效降低掺合物的坍落度损失速度,同时又可出现泌水情况的出现。 (三)调整混凝土配比及综合调整 对于不同的施工工程需要使用不同的混凝土,为达到混凝土的配比要求,施工方必须按照严格的标准对混凝土进行制作。若混凝土存在严重的泌水情况,则需适量的添加掺合物或提高砂率。若出现坍落度损失率较高的情况,则需加大掺合物的掺加量。在进行混合物的掺加时,必须经过严格的实验,尽量减少MgO、f-CaO等的含量,确保混凝土中C3A的含量小于9%。 四、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检测方式 为确保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形成良好的适应性,主要可通过以下三个指标来进行衡量:初始流动性、饱和点与流动性损失。其具

水泥对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影响

水泥对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影响 (1)水泥中的碱含量 水泥中的碱含量对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有重要影响,水泥中的碱分为可溶性和非可溶性两部分,水泥中的可溶性碱可以促进水泥水化,有利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但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经时损失;非可溶性碱大多固溶在C3A中对外加剂相容性影响不大。 通过对萘系高效减水剂与六种含碱量不同的水泥相容性的研究表明:存在一个相对于流动性和流动性损失而言的最佳可溶性碱含量,是0.4%~0.5%Na2O当量,在这个最佳碱含量下,浆体的流动性最好流动性损失最小,而且这个最佳碱含量,是独立于水泥组成与高效减水剂掺量的。水泥中含有少于最佳可溶性碱含量的碱时,掺加Na2SO4后浆体的流动性会表现出明显的增加;当水泥中的可溶性碱含量高于最佳值时,掺加Na2SO4会使浆体流动性略有降低。 碱含量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表1列举了部分净浆流动度的试验数据,从表中可知,碱含量较大的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比较差,这是因为水泥中碱含量越高,减水剂对水泥的塑化效果变得就越差。水泥碱含量的增加还将导致混凝土凝结时间的缩短和坍落度损失的增大。 表1水泥碱含量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序号R2O(%)水泥净浆流动度(mm)

水泥中的碱主要来源于所用原材料,特别是石灰和黏土。含碱量过高或过低的水泥,在加入某些品种的外加剂时,会引起水泥中石膏溶解度的变化,使水泥矿物成分C3A的水化速率加快,使需水量增大,工作性损失也变快。这时加入可溶性的Na2SO4能够提高其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2)石膏形态 水泥中加入一定量的石膏用于调整水泥的凝结时间,石膏的形态不同,溶解速率有差异,对外加剂适应性的影响也不同。水泥中加入的石膏在水泥的粉磨过程中,磨机温度的高低可以使部分二水石膏的形态发生转化,如:在80~140℃时,二水石膏逐步转化成半水石膏;在130~200℃时半水石膏又逐步转化成无水石膏。不同种类的石膏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差异很大,半水石膏的溶解速度最快,远大于二水石膏,硬石膏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最慢。水泥水化过程中由于不同种类石膏溶解度的不同,使石膏持续不断地对C3A产生作用可以改善外加剂的相容性。因此,适宜的石膏掺量和不同形态石膏比例应综合考虑水泥熟料中C3A含量及结晶形态、碱含量及形态、水泥比表面积和水泥出机温度等因素。当熟料出窑温度高、冷却速率慢时,

水泥对外加剂适应性的影响

水泥对外加剂适应性的影响 (一)C3A、SO3和碱含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水泥中C3A、可溶SO3和碱含量的平衡关系是影响外加剂与水泥中的相容性的关键因素。水泥中的石膏与C3A反应生成AFt(钙矾石)包裹在C3A的表面阻止C3A的进一步水化,C3A水化速度最快,在没有SO3存在的情况下可以瞬间水化。因此水泥中的SO3过少不能阻止C3A的水化;SO3过多石膏沉淀会导致假凝;水泥浆体中可溶性的碱可以促进C3A的溶出,增加溶液中C3A的数量,降低SO3与C3A 的比值,使水化速度加快;碱又能突破石膏与C3A反应生成AFt(钙矾石),使被AFt(钙矾石)包裹的C3A继续水化。可见水泥中的C3A、SO3及碱三者的平衡对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凡是打破三者平衡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相容性。应当注意的是,水泥中的碱与Na2SO4的碱对减水剂的作用是不一样的,Na2SO4在水泥浆体的溶解速度大于石膏的溶解速度,Na2SO4与 Ca(OH)2反应生成的CaSO4的溶解速度,比水泥中石膏快但作用时间较短;水泥中的石膏溶解速度慢主要对水泥的C3A产生作用,且作用时间长。 (二)C3A、SO3和碱含量匹配的因素 影响C3A、SO3和碱含量的因素很多,水泥比表面积、C3A 含量及形态石膏的种类、细度、用量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可以打破C3A 与SO3之间的平衡;水泥中的碱分为可溶性和非可溶性两部分,水泥

中的可溶性碱可以促进水泥水化,有利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但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经时损失;非可溶性碱大多固溶在C3A 中对外加剂相容性影响不大。 水泥的粉磨过程中,磨机温度的高低可以使部分二水石膏发生转化。如:在80~140℃时,二水石膏逐步转化成半水石膏;在130~200℃时半水石膏又逐步转化成无水石膏。不同种类的石膏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差异很大,半水石膏的溶解速度最快,远大于二水石膏,硬石膏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最慢。水泥水化过程中由于不同种类石膏溶解度的不同,使石膏持续不断地对C3A产生作用可以改善外加剂的相容性。因此,适宜的石膏掺量和不同形态石膏比例应综合考虑水泥熟料中C3A含量及结晶形态、碱含量及形态、水泥比表面积和水泥出机温度等因素。 当熟料出窑温度高、冷却速率慢时,活性高溶解速率快,石膏中需要一部分溶解速率快的半水石膏与其相匹配。出磨水泥温度低于110℃时,二水石膏转化成半水石膏的量较少, 当出磨水泥温度达到130℃时大部分二水石膏都转化为半水石膏和硬石膏。因此控制出磨水泥温度, 最好在120~125℃,最高不超过130℃,可以使二水石膏转化成一定比例的半水石膏。 张大康认为:掺加助磨剂后水泥中最佳流变性能要求的SO3含量为2.7%~2.9%,但国内多数水泥厂仅根据凝结时间和强度确定水泥中SO3含量,许多水泥厂P·O42.5R水泥的SO3含量在2.2%左右,低于最佳流变性能要求的SO3含量。Shi ping Jiang 通过对萘

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及其他

影响混凝土中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及其他 -------------------------------------------------------------------------------- 摘要:论述了引起混凝土中外加剂(减水剂) 与水泥不相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并从预防的角度出发,浅议混凝土主要材料水泥、外加剂、粉煤灰的选择。 关键词:外加剂; 水泥; 适应性; 坍落度;坍落度损失 混凝土是人类的重大发明,混凝土的出现开始了人类建筑史的革命,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是混凝土生产的重大进步。混凝土集中搅拌站的出现,使建筑材料混凝土的生产走向了工业化、节约化的道路。这也对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控制提出更多的要求,造成了近几年混凝土质量整体提高的同时,由于部分混凝土预拌站质量控制技术水平的不高,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甚至出现了20 多年未遇的工程质量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 外加剂与水泥产生不相适应问题的主要因素 混凝土的性能不仅取决于组成材料的性能,更取决于材料之间的适应性及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减水剂) 与水泥的不相适应问题即外加剂对水泥工作性能改善不明显、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或混凝土过于快凝,甚至造成混凝土结构构件更易出现的裂缝。 外加剂作为混凝土的第5 组分,所占比重很小,但是对混凝土的性能却是影响很大,能够明显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调节凝结时间,从而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或节约成本。水泥的水化反应需要不到水泥质量25 %的水,但水泥遇到水会形成絮凝结构将水包裹在里面,为了使水泥水化更完全和提高混凝土施工性能需要加入更多的水,外加剂的加入能够在水泥颗粒表面定向吸附,使水泥颗粒表面带有同性电荷,因斥力作用而分离开来,从而释放出水泥絮凝结构包裹的水份,使更多的水参与水化反应、提高流动性[1 ] 。水泥颗粒对外加剂吸附性的大小及外加剂作用的损耗大小,反应了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好坏。 外加剂与水泥的不相适应性问题是让所有商品混凝土厂家的担心和头痛的问题,而出现问题后,最终总归罪与外加剂,外加剂与水泥的不相适应性有外加剂本身的质量、化学成分的因素,主因却常是水泥及掺合料等的因素有关,无论是普通减水剂、奈系高效减水剂还是第3 代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都会出现与水泥的不相适应性的情况,影响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 1 外加剂自身的因素 外加剂(减水剂) 的品种不同、结构官能团的不同、聚合度不同、复配组分不同等等因素的影响均会影响与水泥的适应性。不同厂家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不一样,产品必然有差异[1 ] 。 1. 2 水泥的矿物组成对外加剂的影响 水泥的矿物组成对外加剂的影响很大,水泥的矿物组成主要有铝酸三钙(C3A) 、铁铝酸四钙(C4AF) 、硅酸三钙(C3 S) 、硅酸二钙(C2 S) 等,不同矿物组成主要是由生产水泥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决定的,水泥的矿物组成中对外加剂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C3A > C4AF > C3

商品混凝土生产中外加剂适应性问题

商品混凝土生产中外加剂适应性问题 (2011-11-05 07:42:49) 分类:混凝土质量控制 标签: 杂谈 外加剂适应性问题(不包含使用不满足相关国家标准的外加剂、水泥所引起的问题) 通常是指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水泥与外加剂出现不良反应,造成拌合后的混凝土工作性和其他 性能出现问题的现象。这个问题从外加剂开始在混凝土生产中应用就出现了,多年以来世界 各国学者、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但由于其原因过于复杂,始终未形成统一认识,至今仍处于一事一议的状态。外加剂适应性问题在商混生产中也是经常困扰工程技术人员的问题,因为商混中使用外加剂的量相对较大,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较高,尤其是为满足某些 性能需求而需要同时复合使用多种外加剂和掺合料,这就使商混生产中的外加剂适应性问题 更加复杂。商混中外加剂适应性不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初始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差,不能满足泵送要求,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大,运输到施工现场后难以泵送;混凝土出现假凝 或过度缓凝。这些问题造成混凝土不能顺利泵送施工,混凝土不能从罐车中正常排放、堵泵、堵管,混凝土在罐车假凝造成报废,浇注后假凝、过度缓凝使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甚至要将已浇注的混凝土拆除重新施工给商混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并因工期延误带来其它方面损失。本文对商混生产中外加剂适应性问题出现的原因做了一些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供 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商混生产中参考。 1 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问题 在商混中出现外加剂适应性问题首先要从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方面考虑,通常不同品 种水泥对同一种外加剂的适应性是有较大差异的,这就决定了用同一种泵送剂有时无法使不 同品种水泥配制的商混顺利泵送,商混生产中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主要是水泥与泵送剂中 的高效减水剂成分的相容性如何,水泥的各种熟料成分对高效减水剂有不同的吸附能力,C3A 或C3S 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所以混凝土要得到相同的和易性,C3A 或C3 S 含量高的水泥 需要掺加更多的高效减水剂[1 ] 。这就是为什么在商混生产中使用早强水泥容易出现外加剂不适应问题的原因,因为一般早强水泥的C3A含量较高。现在泵送剂一般采用萘系高效减水剂作为减水组分,萘系高效减水剂存在坍落度损失大的缺陷,这是由于水泥颗粒被减水剂分散之后,一定程度上加快了C3A 水化,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水化物,将高效减水剂分子包裹,使静电斥力减弱,已被分散的水泥颗粒又重新聚集的原因[2 ] 。

最新怎样调整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怎样调整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怎样调整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冯浩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系统试验方法,解析该方法六个实验步骤及相关注意。 关键字:外加剂水泥混凝土适应性 今天本人要与诸位探讨如何进行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试验的方法。 外加剂与水泥产生不适应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在使用泵送减水剂时发生更频繁。 不相适应的表现首先是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偏小,扩展度更小,可此时减水剂用量已经相当大了,通俗说法就是“打不开”;其次是坍落度损失大,有时甚至出现假凝,即在搅拌开始时水泥浆很稀,可是迅速发粘、变干,出机后混凝土和易性很差;其三是虽然坍落度和扩展度都不小,但是混凝土泌水、也有时滞后1—3小时泌水并且量大;还有时是砂浆包裹不住石子,发生离析但却并未伴大量泌水,如此这般。更有时新拌混凝土中未观察到明显不适应,可硬化后强度偏低。特定外加剂与特定的水泥发生不适应的原因可能来自三方面:水泥特性引起;混凝土组成材料、特别是其中的砂及掺合料引起;外加剂本身匹配不当所引起。究竟哪个是主要原因,就需要经过试验和分析,怎样调整到相适应,就必须进行实验。 于是、从何处着手开始试验,就摆到我们面前了。 第一步宜从检测打算使用的水泥PH值开始,也就是水泥的碱度。用PH试纸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当然用PH计更好。可以用三份水溶解一份水泥,充分搅拌后沉淀澄清,取清液一滴置于广泛PH试纸上,观察试纸背面变色程度

以确定水泥的碱性。一般PH值应在12以上,但也有的普硅水泥只有9-10,个别还更低。试验结果让我们能初步判断:水泥中可溶性碱量大还是小;水泥中的混合材是否含偏酸性的材料或石粉类惰性材料使PH值偏低。 第二步是考察。考察的第一部分是要尽量设法取得该种水泥的熟料分析结果。水泥厂每班做一次熟料的萤光快速分析,每个月有一个平均值,虽然不可能写在水泥合格证上,但也不是一个保密资料。如果我们能得到近期任何一日的熟料分析结果也可以。根据分析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水泥中的四种矿物:铝酸三钙C3A,铁铝酸四钙C4AF,硅酸三钙C3S和硅酸二钙C2S的数量。影响水泥适应性的矿物是铝酸三钙、硅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选择缓凝剂的品种。另外根据熟料分析中的碱和硫含量数据,我们能计算出塑化度值SD,作为复配外加剂时要适当加硫酸盐还是加碱的参考依据。 虽然熟料分析单中的碱是总碱量而非单纯的可溶性碱量,但对我们快速认定SD值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将水泥溶于水后,溶液的碱含量是包括混合材在内的可溶性碱含量,对我们调整适应性的试验可能更有意义。 考察的第二部分是了解熟料磨成水泥时加多少什么种类的混合材。这对分析诸如混凝土泌水,凝结时间异常(过长、过短)的成因都很有帮助。粉磨熟料时混合材只是矿渣(水渣)或粉煤灰,则出来的成品水泥对外加剂尤是缓凝剂的适应性好,但以水渣作混合材的水泥有时泌水,这是因水渣硬度大于熟料,不易磨得与熟料同样细的缘故。混合材是煤矸石、页岩灰、窑皮等火山灰质材时,成品水泥表现为吸附高效减水剂,后者掺量必须增加很多才能得到预计的混凝土坍落度,并且扩展度还达不到要求,往往用了“牺牲剂”的效果也不明显。粉磨时混合材有石灰石粉则成品水泥易产生泌水,粉磨前在水泥中加了存放时间久的陈旧矿渣,也容易形成泌水。加入其它工业废渣,虽然可能掺量不大,但磨成水泥后

外加剂(减水剂)对水泥适应性试验方法

外加剂(减水剂)对水泥适应性试验方法 1 适应范围 本方法适应于间接评价混凝土中外加剂(一般指减水剂)对水泥的适应性试验。 2 方法提要 比较测定水泥砂浆全分散状态下的外加剂饱和掺量、坍落扩展和流动度损失,以此评价若干种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好坏。 3 试验仪器 a 胶砂搅拌机符合JC/T681 的要求; b 截锥圆模及模套、卡尺,均应符合CB/T2419的规定; c 抹刀; d 玻璃板厚度5mm,尺寸500mm*500mm; e 药物天平称量100g,分度0.1g; f 台秤称量5kg; 4 材料 一次试验用材料水泥500g;砂和水量按预定混凝土中的砂灰比和水灰比计算确定。 5 试验方法 5.1 测量外加剂饱和掺量和最大坍落扩展度 5.1.1 标准方法 将称量好的水泥、砂倒入胶砂搅拌机锅内,搅拌30s后,再加水和外加剂搅拌3min。搅拌好后,立即将砂浆一次性装入放在玻璃板上的截锥圆模内,上口用刀刮平,然后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提起,测量砂浆坍落扩展度d,以砂浆扩展面得两个垂直方向为直径的平均值(mm)表示。出现最大坍落扩展度且砂浆又不泌水时的外加剂掺量为外加剂饱和掺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表示)。 5.1.2 简便方法 水泥、砂和水量与前相同,外加剂先估计一个掺量区间,由低到高分成若干级,并预先将外加剂每级之间的差量称好。 (1)将称量好的水泥、砂倒入胶砂搅拌机锅内,搅拌30s后,再加水和最低一级的外加剂搅拌3min。拌好后,立即将砂浆一次性装入放在玻璃板上的截锥圆模内,上口用抹刀刮平,然后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提起,测量砂浆坍落扩展度d. (2)将测量完扩展度的砂浆从玻璃板上刮起(注意尽量减少损失),重新放入胶砂搅拌 机锅内,并加入一级差量的外加剂,搅拌3min后,测这级掺量的坍落扩展度。 (3)逐次增加一级外加剂掺量,重复上述实验,当砂浆扩展度不再增加或出现泌水时,不再继续增加外加剂掺量试验。上一级的外加剂总参量即为外加剂饱和掺量,上一级测得的坍落扩展度即为最大坍落扩展度。 5.2 测量砂浆流动度损失 按外加剂饱和掺量用标准方法测坍落扩展度,然后每隔30min重新测一次。坍落扩展度的减少,说明流动度的损失。 6 评价 在预定混凝土的灰砂比和水灰比的情况下,将若干种外加剂和水泥进行上述比较试验,坍落扩展度(d)大,流动损失小,饱和掺量相对较小,则该种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好;反之,则适应性差。

分析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

分析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 分析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 摘要: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的、用以改善新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的新型特种建材产品,其主要作用是节约水泥、水、矿产等资源,提高混凝土强度,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改善建筑施工环境质量,满足建筑物体抗震性等特殊要求,在保证混凝土工程顺利施工、控制质量方面功效巨大,是我国重大优质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节能环保型高新技术产品。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因素,并且提出如何改善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水泥;适应性 Abstract: Concrete admixtures is a new special building material for improving the newly mixed and hardening the concrete performance, which is added before mixing the concrete or in the process. Its main roles are to save cement, water, minerals and to improve the concrete strength, to extend the building life,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to meet the buildings seismic resistance and other special requirements. Concrete admixtures is the essential high-tech product for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great qualified engineering projects of China, which can ensure the smooth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engineering, plays grea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impacts the adaptability the concrete admixtures and cement, and suggests ways to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Key words: concrete; admixture; cement; adaptability 中图分类号:TU7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探讨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探讨 发表时间:2017-10-26T20:06:11.2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作者:罗智华[导读] 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获得提升,对建筑的质量问题有了更高的要求。广东红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获得提升,对建筑的质量问题有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城市化进程逐渐推进,就给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各种新型的技术和设备得到利用。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不可缺失的建筑材料,能够促进施工的效率。而混凝土外加剂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组成,能够将混凝土的强度和含水量等作数适当的调整,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但是其中还涉及到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怎样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进行调节,是现阶段主要思考的问题。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水泥;适应性;研究与探讨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混凝土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需求,保证其在实际的运用中具有成本低、易养护等功效。混凝土外加剂是实现这些目的的主要方式,但是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也经常发生。所以,要在混凝土的使用中合理的使用和添加外加剂,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适应性进行合理的调节,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具有实际性的意义。 一、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问题分析(一)混凝土外加剂定义 混凝土外加剂指的是在进行混凝土搅拌之前和搅拌的过程中要适量的添加外加剂,这样就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这是一种改变混凝土性能的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的原理就是能够调节水泥聚体分散度和吸附水、结合水以及游离水的比例,从而提升游离水的含量,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固液分散的体系,在水泥的变化和水化期间能够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所以,对于混凝土外加剂来讲有一定的要求。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因此,在外加剂添加之前,要进行试验,将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进行充分的研究,这样就能够确保混凝土的质量。(二)适应性概念 适应性的概念主要指的是在进行混凝土制造的过程中,外加剂、水泥在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基础上,在水泥和水的系统中按照比例合理的添加外加剂,以此来实现原有的目标和计划,保证其适应性。若是不能够满足预计的目的和效果,就是不适应的。(三)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差的体现(1)在搅拌混凝土之后坍落度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严重的损失。(2)新拌制的混凝土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出现速凝、假凝的现象出现。(3)新拌制的混凝土减水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坍落度不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4)混凝土中出现泌水和离析分层的现象比较严重。(5)使得混凝土的强度和各项性能出现下降的趋势。 二、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一)混凝土外加剂掺量和掺加工艺混凝土外加剂都会有最佳的掺量值,当掺量达到最佳的状态时,混凝土外加剂在混凝土的性能中就会呈现出最佳的效果,混凝土外加剂的最佳掺量要通过试验来确定。在此基础上,混凝土外加剂的掺加工艺也是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一项影响因素,掺加的方式主要分成先掺法和后掺法这两种。通过实践来证明,后掺法要比先掺法更好一些,在相同的情况下,后掺法对外加剂的使用量会更少一些。 (二)混凝土搅拌时间和速度 混凝土搅拌时间和速度对混凝土的含气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混凝土的分散时间和凝结时间也有一定的作用,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促进混凝土耐久性和力学性的调节。(三)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 混凝土外加剂中不同的化学键水泥颗粒造成的影响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外加剂的分子量、分子形状、结构差异对混凝土外加剂产生的性质和功效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混凝土外加剂中一些表面活性剂在吸附分散的效果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对二水石膏的溶解度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就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造成影响。除此之外,混凝土外加剂中碱含量也会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造成影响。 (四)水泥方面的原因 水泥矿物成分、石膏形态、碱含量、颗粒大小、混合材料的种类等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程度都有所区别。首先是矿物成分,水泥中C3A和C4AF这两种矿物质的比例越小,其中减水剂的分散效果就越好。通过实验来证明,水泥中磺化的超塑化剂和硫酸根离子相比较来看,硫酸根离子的化学键活性要更强一些,与铝酸盐的反应也会更加剧烈,所以,C3A与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平衡情况对高效减水剂的浓度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其次是石膏的形态和掺量,水泥在与水产生接触之前,石膏掺量、品种和形态对液体状态下的C3A和硫酸根离子间的平衡状态有着直接的影响,若是水泥的调凝剂利用的是无水石膏,一旦与糖钙、木钙减水剂接触时,适应性就不是十分显著,不能够实现减水的作用,导致流动性的损失速度加快,出现异常凝结现象更是常见。最后是水泥等其他因素,因为影响水泥和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的因素多种多样,除了矿物成分、石膏形态和掺量的问题之外,水泥中的碱含量、细度、温度等也能够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水泥中碱含量过大,水泥的新鲜程度就会因此而降低,对减水剂塑化的效果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调节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措施分析(一)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掺加工艺混凝土外加剂掺加方法,根据工艺的角度来分析,利用后掺法、滞水法以及少量多次掺法等来进行,效果都比较显著。与此同时还要对混凝土输送车的装置来进行适当的整改。例如,在搅拌机中安装配套的后掺或者是多次掺加混凝土外加剂的仪器,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上改进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情况,与此同时还能够更好的促进运输车技术方面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以此来提升经济效益。(二)混凝土外加剂的配方和掺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