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研习课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研习课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研习课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研习课答案)

E

D C

A F

研习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 )

A .顶角的平分线

B .底边上的高

C .底边上的中线

D .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2.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cm 和9cm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7cm B .22cm C .17cm 或22cm D .18cm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 .40° B .50° C .60° D .30°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 A .100° B .100°或40° C .40° D .80°

5.如图,C 、E 和B 、D 、F 分别在∠GAH 的两边上,且AB=BC=CD=DE=EF ,若∠A=18°,则∠GEF 的度数是( )

A .80°

B .90°

C .100°

D .108°

E

D

C

A

B

H

F

G

二、填空题

6.等腰△ABC 的底角是60°,则顶角是________度.

7.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是 . 8.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n°,则两个底角的角平分线所夹的钝角是____________. 9.如图,△ABC 中AB=AC ,EB=BD=DC=CF ,∠A=40°,则∠EDF 的度数是_________. 10.△ABC 中,AB=AC .点D 在BC 边上

(1)∵AD 平分∠BA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D 是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 ⊥BC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AD ,CB=CD ,求证:∠ABC=∠ADC.

D

C

A

B

四、探究题

12.如图,已知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BE 交AC 于F , AD 交CE 于H ,

①求证:△BCE ≌△ACD ; ②求证:CF=CH ;

③判断△CFH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E

D

C

A

H

F

13.如图,点E 是等边△ABC 内一点,且EA=EB ,△ABC 外一点D 满足BD=AC ,且BE 平分∠DBC ,求∠BDE 的度数.(提示:连接CE )

E

D

A

参考答案:

1.D 2.B 3.A 4.C 5.B 6.60

7.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8.(90+ 1

2

n)°9.70°10.略11.略

12.①证明:∵△ABC和△CDE均为等边三角形

∴AC=BC,EC=DC,∠ACB﹦∠ECD=60°

∴∠ACD﹦∠ECB

∴△ACD≌△BCE(SAS),∴AD=BE;

②证明:由①知△ACD≌△BCE

∴∠CBF﹦∠CAH

∵∠ACB﹦∠ECD=60°,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

∴∠ACB﹦∠ECD=∠ACH=60°

又∵AC=BC

∴△ACH≌△BCF(ASA),∴CF=CH;

③答:△CFH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

由②知CF=CH,又∵∠ACH=60°

∴△CFH是等边三角形(有一内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13.解:连接CE,

∵△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

在△BCE与△ACE中,

AC=BC,AE=BE,CE=CE

∴△BCE≌△ACE(SSS);

∴∠BCE=∠ACE=30°

∵BE平分∠DBC,

∴∠DBE=∠CBE,

在△BDE与△BCE中,

BD=BC,∠DBE=∠CBE,BE=BE

∴△BDE≌△BCE(SAS),

∴∠BDE=∠BCE=30°.

E

D A

B

H

F

等边三角形性质判定练习题

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A. 180°B. 220°C. 240°D. 300°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腰三角形的两条高相等C.有一个角是60°的锐角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D.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3.在△ABC中,①若AB=BC=CA,则△ABC为等边三角形;②若∠A=∠B=∠C,则△ABC 为等边三角形;③有两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4.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AB的中点E处,则∠A等于()A.25° B. 30°C.45°D. 60° 5.如图,已知D、E、F分别是等边△ABC的边AB、BC、A C上的点, 且DE⊥BC、EF⊥AC、FD⊥AB,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A.△DEF是等边三角形B.△ADF≌△BED≌△CFE C.DE=AB D.S△ABC=3S△DEF 6.如图,在△ABC中,D、E在BC上,且BD=DE=AD=AE=EC,则∠BAC的度数是()A. 30°B. 45°C. 120°D. 15° 7.如图,在△ABC中,AB=AC,∠A=120°,BC=6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M,交AB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交AC于点F,则MN的长为()A. 4cm B. 3cm C. 2cm D. 1cm 第1 题第4题第5题第7题8.已知∠AOB=30°,点P在∠AOB内部,P1与P关于OB对称,P2与P关于OA对称,则P1,O,P2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二.填空题(共10小题) 9.已知等腰△ABC中,AB=AC,∠B=60°,则∠A=_________度. 10.△ABC中,∠A=∠B=60°,且AB=10cm,则BC=_________cm. 11.在△ABC中,∠A=∠B=∠C,则△ABC是_________三角形. 12.如图,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含有30°角的三角板拼接在一起,则拼接后的△ABD的形状是_________ 13.如图,M、N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且BM=MN=NC=AM=AN.则∠BAN= _________.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练习题

E D C B A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练习 1.在△ABC 中,AB =AC ,若∠B =56o,则∠C =__________. 2.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_________. 3.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x cm 和(2x -6)cm ,且周长为17cm ,则第 三边的长为________. 4. 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D ,BE ⊥AC 于E ,若∠CAD =25°,则∠ABE = ,若BC =6,则CD = . 5.△ABC 中,AB =AC ,∠ABC =36°,D .E 是BC 上的点,∠BAD =∠DAE =∠EAC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______个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夹角为20°,则其顶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_. 7.如图,∠ABC =50°,∠ACB =80°,延长CB 到D ,使BD =AB ,延长BC 到E ,使CE =CA ,连接AD .AE ,则∠DAE =_______. 8.如下图,△MNP 中, ∠P =60°,MN =NP ,MQ ⊥PN ,垂足为Q ,延 长MN 至G ,取NG =NQ ,若△MNP 的周长为12,MQ =a ,则△MGQ 周长是 . 9.△ABC 中,∠C =∠B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AE =2cm ,且DE ∥BC ,则AD =______ < 10.如图,∠AOB 是一个钢架且∠AOB =10°,为了使钢架更加牢固,需在内部添加一些 钢管EF ,FG ,GH ,…,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 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______ 根. 11.如图△ABC 中,AB =AC ,AD 、BE 是△ABC 的高,它们相交于H ,且AE=BE . 求证:AH =2BD . @ 12.△ABC 为非等腰三角形,分别以AB 、AC 为腰向△ABC 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 和等腰直角三角形ACE ,且∠DAB =∠EAC =90°.求证:(1)BE =CD ;(2)BE ⊥CD . 》 13.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 AC =,AD AE =. 求证:BD CE = 14.如图,AB AC =,30BAD ∠=,且AD AE =.求EDC ∠的度数. — E D C B A P Q M N G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说课稿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等腰三角形 林奕娜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腰三角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第三小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因此它比一般三角形应用更广泛。而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又与它是轴对称图形有关。另外,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又是研究等边三角形、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因此,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这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初步认识等腰三角形,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在生活中对等腰三角形也有了一定的体验,这为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提供了实际背景。并且在前面已接触过轴对称和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而等腰三角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故其性质可通过折纸折叠发现,再利用所学的全等三角形知识便可得证。]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学生对符号表示推理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上一章“全等三角形”已经要求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推理证明,但本节课相对于上一章,推理依据多了,图形题目的复杂程度也增加了。例如用符号表示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有些学生对用符号表示推理还停留在机械模仿的水平,因此在这里会有部分学生无从下手,也存在概括不全面的问题。这时我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适时的点拨与提醒。 二、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与技能: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他们的性质,能用性质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教学设计 沧县风化店乡中学刘青 教学目标:1、会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2、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会用综合法进行证明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回顾: 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 设计思路:通过复习性质定理的内容,分析其中的题设和结论,为证明做好准备。 二、明确证明的步骤: 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设计思路:让学生更好的明确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三、一起探究: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画出上图中等腰三角形ABC的对称轴。 2、对称轴将△ABC分成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说明理由。 3、把你证明∠B=∠C的过程写出来。 设计思路:通过一起探究中问题的引导,画出对称轴,找到全等三角形,从而形成证明的思路。 三、大家谈谈: 1、小亮的证明方法正确吗?你还有不同的证明方法吗?请与同学交流。 2、由Rt△ABD≌Rt△ACD,能推出AD是△ABC底边上的中线和顶角的 平分线吗? 设计思路:通过观察小亮的做题思路,让学生评价小亮的证明过程,同时对做顶角的角平分线和底边上的高线进行证明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对问题能以题多解。 四、做一做: 试证明: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设计思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演绎体系,理解推论的意义。 五、基本技能: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D,E是BC边上的两点,且BD=CE. 求证:AD=AE 设计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证明的过程并规范证明的过程。 六、数学与生活: 如图,是一个简易的水平仪, 其中,AC=AB, D为BC中点, 在点D处悬挂一个自然下垂的铅垂, A B C D E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精品教案

13.3等腰三角形 13.3.1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重点) 2.经历等腰三角形的探究过程,能初步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探究: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照图中虚线对折并减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类型一】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求边长或周长 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6cm和3cm,那么它的周长是( ) A.9cm B.12cm C.15cm或12cm D.15cm 解析:当腰为3cm时,3+3=6,不能构成三角形,因此这种情况不成立.当腰为6cm时,6-3<6<6+3,能构成三角形;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6+6+3=15(cm).故选D. 方法总结:在解决等腰三角形边长的问题时,如果不明确底和腰时,要进行分类讨论,同时要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

探究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类型一】利用“等边对等角”求角度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 A.65°或50° B.80°或40° C.65°或80° D.50°或80° 解析:当50°的角是底角时,三角形的底角就是50°;当50°的角是顶角时,两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易得底角是65°.故选A. 方法总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已知一个内角,则这个角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类型二】利用方程思想求等腰三角形角的度数 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解析:设∠A=x,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各角的度数. 解:设∠A=x.∵AD=BD,∴∠ABD=∠A=x.∵BD=BC,∴∠BCD=∠BDC=∠ABD+∠A=2x.∵AB =AC,∴∠ABC=∠BCD=2x.在△ABC中,∠A+∠ABC+∠ACB=180°,∴x+2x+2x=180°,∴x =36°,∴∠A=36°,∠ABC=∠ACB=72°. 方法总结: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以得到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当这种等量关系或和差关系较多时,可考虑列方程解答,设未知数时,一般设较小的角的度数为x. 【类型三】利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进行证明 如图,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BD、CE为底角的平分线,且∠DBC=∠F,求证:EC∥DF. 解析: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C=∠ACB,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到∠DBC=1 2 ∠ABC,∠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精选试题附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精选试题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09?呼和浩特)在等腰△ABC中,AB=AC,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7B.11 C.7或11 D.7或10 2.(2006?仙桃)在△ABC中,已知AB=AC,DE垂直平分AC,∠A=50°,则∠DCB的度数是() A.15°B.30°C.50°D.65° 3.(2006?威海)如图,在△ABC中,∠ACB=100°,AC=AE,BC=BD,则∠DCE的度数为() A.20°B.25°C.30°D.40° 4.(2003?青海)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此三角形的底角等于()A.75°B.15°C.75°或15°D.30° 5.(2006?普陀区二模)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 A.顶角的一半B.底角的一半 C.90°减去顶角的一半D.90°减去底角的一半 6.在等腰△ABC中,AB=AC=9,BC=6,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于点D、E,则△BDC的周长是() A.6B.9C.12 D.15 7.如图,AB=AC,∠C=70°,AB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D,则∠DBC的度数为() A.10°B.15°C.20°D.30°

8.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0对B.1对C.2对D.3对 9.如图,在△ABC中,∠B=∠C,点F为AC上一点,FD⊥BC于D,过D点作DE⊥AB于E.若∠AFD=158°,则∠EDF的度数为() A.90°B.80°C.68°D.60° 10.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40°,那么∠ACB的外角的度数是() A. 110°B. 140°C. 110°或140°D.以上都不对 11.如图已知∠BAC=100°,AB=AC,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则∠DAE=() A.40°B.30°C.20°D.10° 12.如图,钢架中∠A=16°,焊上等长的钢条P1P2,P2P3,P3P4…来加固钢架,若AP1=P1P2,则这样的钢条至多需要()根. A.4B.5C.6D.7 13.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AC的角平分线,AD=8cm,BC=6cm,点E、F是AD上的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48 B.24 C.12 D.6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若按边(角)是否相等分类,两边(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一类特殊三角形,它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特别地,等边三角形的各边相等,各角都为60°.解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全等三角形依然是重要的工具,但更多的是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这些性质为角度的计算、线段相等的证明、直线位置关系的证明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因此,重视全等三角形的运用,又不囿于全等三角形,善于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例题求解 【例1】如图AOB是一钢架,且∠AOB=10°,为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根.(山东省聊城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通过角度的计算,确定添加钢管数的最大值. 注角是几何中最活跃的元素,与角相关的知识异常丰富,在三角形中,角又有独特的等量关系,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内外角关系定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利用这些定理可以找到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 随着知识的丰富,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随之增加,因此,在使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时,需要综合与选择. 【例2】如图,若AB=AC,BG=BH,AK=KG,则∠BAC的度数为( ) A.30° D.32° C 36° D.40° (武汉市选拔赛试题) 思路点拨图中有很多相关的角,用∠BAC的代数式表示这些角,建立关于∠BAC的方程. 【例3】如图,在△ABC中,已知∠A=90°,AB=AC,D为AC上一点,AE⊥BD于E,延长AE交BC于F,问:当点D满足什么条件时,∠ADB=∠CDF,请说明理由. (安徽省竞赛题改编题) 思路点拨本例是探索条件的问题,可先假定结论成立,逐步逆推过去,找到相应的条件,若∠ADB=∠CDF,这一结论如何用?因∠ADB与∠CDF对应的三角形不全等,故需构造全等三角形,而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中线)是等腰三角形中一条常用辅助线.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性质说课稿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初中几何第二册第三章《三角形(二)》的第一课时,是全等三角形的续篇。等腰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图形,因为它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因而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特别是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性质,能够实现一个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转化,也是今后论证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高对折完全重合是今后论证两条线段相等及线段垂直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合作交流等水平,增强学生对直觉、猜想、演绎、类比、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水平和创新精神。 2、教材重组:《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所以我制作了学生非常熟悉和感兴趣的电视转播塔、房屋人字架等课件,让学生观察寻找出其熟悉的几何图形,然后动手作出这个图形,并裁下来,动手折叠,发现规律。如此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动活泼的思维创造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学习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相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能应用性质实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水平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和合作学习水平。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其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证明。 5、突破难点策略: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实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实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学情分析 刚进入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水平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使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水平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增强和引导。 三、教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实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了顺利达到这个目标,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了以观察法、发现法、实验操作法、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实行教学。 四、学法建构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所以,通过本节教学,我将对学生实行以下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智水平投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 2、向学生渗透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水平。 五、教学模式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土右旗民族第一中学赵来拴 一、概述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 年级:八年级上册 章节:第十四章轴对称第三小节等腰三角形 课时: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 能应用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熟悉利用几何画板构造图形、观察图形、探索图形性质的方法; 进一步提高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并进一步进行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更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学习过一般三角形的概念和构成三角形的主要元素,对三角形边、角的关系有比较好的掌握,已认识了三角形的分类。 本班学生一直在网络课时上课,对计算机操作特别是几何画板的操作相当熟悉,而且熟悉利用几何画板构造图形、测量等方法。 一直以来学生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几何主题探究都十分的感兴趣,学习投入程度大。她们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利用教学资源网站,经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学具:网络教室及作图工具 教具:黑板、粉笔、网络教室及作图工具

等腰三角形地性质习题附问题详解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一.判断题 (本大题共 40 分) 1. 等腰三角形一点到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则这点和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及底边 中点 在同一直线上. ( ) 2. 已知如图AB =AC, OB =OC, 则∠ABO =∠ACO ( ) 3. 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AD 平分△ABC 的外角∠EAC, 则AD ∥BC. ( ) 4. ( ) 5.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 ) 6. 已知如图, △ABC 是等边三角形, D 是BC 中点 DE ⊥AC 于E, 则 EC =AC ( ) 7.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一定是锐角. ( ) 8. 如图△ABC 中AB =AC, D 、E 分别为AC 、BC 上的点, 则DB >DE ( ) 9.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 ) 10.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中线的交点到底边的两端点距离相等.( ) 11. 如图, D 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C 上一点. 则 ∠ADC >∠C. ( ) 12.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中线把它周长分为15cm 和6cm 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三边长为10cm 、10cm 、1cm ( ) 13. 等腰三角形中, 两个角的比为1:4, 则顶角的度数为20°. ( ) 14.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 则高为a. ( ) 15.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以是直角、锐角或钝角. ( ) 16. 如图, 已知: △ABC 的AB =AC, D 是AB 上一点, DE ⊥BC, E 是垂足, ED 的延长线交CA 的 延长线于F, 则AD =AF. ( ) 17. 如图B 、D 、E 、C 在同一直线上, 若AB =AC, ∠1=∠2, 则 ∠3=∠4. ( ) 18. 等边三角形ABC 中, D 是AC 中点, 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 且 DB =DE. 则 CE =CD ( ) 19. 已知, △ABC 中, AB =AC, ∠B =75°, CD ⊥AB 于D, 则CD =AB ( ) 20.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 ) 21. 如图, B 、D 、E 、C 在同一直线上, 若AB =AC, ∠3=∠4, 则∠1=∠2. ( ) 22.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所以等腰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 23. 如图, △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则 AD =BE. ( ) 24. 如图, 已知: 四边形ABCD 中, ∠ABC =∠ADC, AB =AD, 则 CB =CD. ( ) 25.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 这个三角形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 ) 26. 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高线、中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 ) 27. 已知如图, △ABC 中, ∠B >∠C, 点D 是AC 上的一点, 且AD =AB, 则∠DBC =(∠ABC-∠C) ( ) 28.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 那么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40°. (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一、基础能力平台 1.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与相邻外角的关系是() A.底角大于相邻外角B.底角小于相邻外角 C.底角大于或等于相邻外角D.底角小于或等于相邻外角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00°,则另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A.40°,40°B.100°,20° C.50°,50°D.40°,40°或100°,20° (3)等腰三角形中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50°,50°,80°B.80°,80°,20° C.100°,100°,20°D.50°,50°,80°或80°,80°,20° (4)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比顶角大15°,那么顶角为() A.45°B.40°C.55°D.50°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 A.顶角B.顶角的一半 C.顶角的2倍D.底角的一半 (6)已知:如图1所示,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则∠A 的度数为() A.30°B.45°C.36°D.72°

(1)(2)(3)2.填空题: (1)如图2所示,在△ABC中,①因为AB=AC,所以∠________=∠______; ②因为AB=AC,∠1=∠2,所以BD=_____,_____⊥______. (2)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之和为110°,则顶角的度数为______.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顶角为______. (4)在等腰三角形ABC中,一腰上的高是1cm,这条高与底边的夹角是450,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5)如图3所示,O为△ABC内一点,且OA=OB=OC,∠ABO=20°,∠BCO=30°,则∠CAO=______. 3.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比为4:1,求其各个角的度数. 4.如图,已知线段a和c,用圆规和直尺作等腰三角形ABC,使等腰三角形△ABC?以a和c为两边,这样的三角形能作几个? c a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知识讲解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 课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以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它是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本节课就是要利用对称的知识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2、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它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作为特殊的 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应用更为广泛,因此,探索和掌握它的基本性质对学 生更好的认识现实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和轴对称的知识,具有初步的推理证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担负着进一步训练学生学会分析、学会证明的任务,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而“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论证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本节课是第三课时研究等边三角形的基础,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数学思考:1、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 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1、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 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优秀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通过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 3.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及“三线合一”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如何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等腰三角形性质。 【教学突破点】:通过折叠重合实验探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通过分别画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平分线和一般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中线、顶角平分线进行对比,发现归纳“三线合一”的性质,通过例题与练习训练学生的推理叙述能力。 【教法、学法设计】:教法:教授法;学法:观察、探索、推理 教师应创造一种环境,采用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际相结合的方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等腰三角形构成的图形,本节课我们将研究等腰三 角形的有关性质. 2、如图,在△ABC中,AB=AC,标出各部分名称 P49 把活动中剪出的△ABC沿折痕AD对折,找出

课后同步练习 1.填空题 (1)等腰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互相重合. (2)等腰三角形顶角与底角的度数比为4:1,其各个角分别为________.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为___________. 2.一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将这个三角形分成() A.能完全重合的锐角三角形B.能完全重合的直角三角形 C.能完全重合的钝角三角形D.能完全重合的斜三角形 3.在△ABC中,AB=AC,若一个外角为150°,则∠A=___________. 4.在△ABC中,AB=AC,BD为∠ABC的平分线,∠BDC=75°,那么 ∠A=__________. 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5,一边长等于6,则它的周长等于____. 6.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为6和3,则它的周长等于_________. 7.纸上画出5个点,任意3个点组成的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问这5个点该怎么放?画出你认为可能的一种情况.

(完整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同步练习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图,在△中,,点D、E在上,连接、,如果只添加一个条件使∠∠,则添加的条件不能为() A.B.C.D.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A.80°B.80°或20°C.80°或50°D.20° 3.已知实数x,y满足,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20或16B. 20 C. 16 D.以上答案均不对 4.如图,在△中,,∠40°, 为∠的平分线,则∠的度数是() A.60°B.70°C.75°D.80° 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A. 8 B. 9 C.10或12D.11或13 6.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的条件共有() 其中,能使ABC DEF A.1组 B.2组C.3组 D.4组 7.在等腰△中,,中线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 7 B.11 C.7或11D.7或10 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 A.60°B.120°C.60°或150°D.60°或120°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则另两个角的度数是. 10.如图,已知∥,,∠68°,则∠.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11.如图,在△中,,△的外角∠130°,则∠°. 12.如图,∥,,交于点F,∠110°,则∠°. 13.如图,在△中,,6,⊥于D,则. 14.如图,在△中,,∠32°,则∠°.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15.如图,与交于点O,=,=,∠50°,∠B=30°,则∠D的度数为. 16.如图,在△中,,平分∠,∠36°,则∠的度数为. 17.如图,在△中,,点D为边的中点,∠20°,则∠. 18.如图,在△中,,∠80°,E,F,P分别是,,边上一点,且,,则∠度.三.解答题(共5小题) 19.已知:如图,在等腰△中,,O是底边上的中点,⊥于D,⊥于E.求证:. 20.如图,在△中,,点D是的中点,点E在上.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一、设计理念 现代数学教学观念要求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所以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把重点放在了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上,先让学生通过剪纸来认识等腰三角形;再通过折纸、猜测、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加以论证,在教学设计中遵循由个别形象到一般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思维由形象直观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演绎,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在教学设计中还突出了三个注重:1、注重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2、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协作,共同提高;3、注重知能统一,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的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以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它是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本节课就是要利用对称的知识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证明这些性质。 2、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轴对称性以及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推理证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进一步训练学生学会分析、学会证明打基础,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今后论证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和计算。 能力目标:从设置问题?模型演示?自己动手探究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发现法,体验几何发现的乐趣,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感受几何的应用美。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和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推理应用。 5、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的纸片,剪刀等。 三、学情分析 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严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 四、教法设想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A.5cm B.3cm C.2cm D.不能确定 2.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边并且在AB的同一侧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M,连接BD交CE于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 ①AE=BD ②CN=CM ③MN∥AB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B.1C.2D.3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E⊥AC,EF⊥AB,FD⊥BC,则△DEF 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15小题) 4.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EDF+∠EAF=180°,求证 DE=DF. 5.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

6.>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请判断△ABC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DE. (1)∠E等于多少度? (2)△DBE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8.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 9.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与BC相交于点F.求证:DF=EF. 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C是斜边.∠B的角平分线交AC于D,过C作CE与BD垂直且交BD延长线于E, 求证:BD=2CE.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doc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以外,还具有一些 特殊的性质。它是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本节课就是要利用对称的知识来研究等腰 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2、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它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作为特殊的三 角形——等腰三角形,应用更为广泛,因此,探索和掌握它的基本性质对学生更 好的认识现实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和轴对称的知识,具有初步的推理证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担负着进一步训练学生学会分析、学会证明的任务,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而“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论证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本节课是第三课时研究等边三角形的基础,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数 学思考: 1、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和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1、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 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

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等腰三角形,对等腰三角形并不陌生,在进入八年级后,学 生观察、操作、猜想的能力较强,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演绎推理、归纳、建 立数学模式的意识等方面比较薄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 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教材内容,遵照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育原则,按照教学 中发扬民主,教师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基本要求,主要采 用以下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猜想、验证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并讨论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针对新知应用,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学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生活中房子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教师提出问题:建筑工人在盖 房子时,用一块等腰三角板放在梁上,从顶点系一重物,如果系重物的绳子正好 经过三角板底边中点,就说房梁是水平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由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引出问题,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体会数 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新 知创造丰富的情境环境,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也为等腰三角 形三线合一性质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回顾定义,引出新知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若按边(角)是否相等分类,两边(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一类特殊三角形,它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特别地,等边三角形的各边相等,各角都为60°.解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全等三角形依然是重要的工具,但更多的是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这些性质为角度的计算、线段相等的证明、直线位置关系的证明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因此,重视全等三角形的运用,又不囿于全等三角形,善于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例题求解 【例1】如图AOB是一钢架,且∠AOB=10°,为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根.(山东省聊城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通过角度的计算,确定添加钢管数的最大值. 注角是几何中最活跃的元素,与角相关的知识异常丰富,在三角形中,角又有独特的等量关系,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内外角关系定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利用这些定理可以找到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 随着知识的丰富,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随之增加,因此,在使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时,需要综合与选择.

【例2】如图,若AB=AC ,BG =BH ,AK=KG ,则∠BAC 的度数为( ) A .30° D .32° C 36° D .40° (武汉市选拔赛试题) 思路点拨 图中有很多相关的角,用∠BAC 的代数式表示这些角,建立关于∠BAC 的方程. 【例3】 如图,在△ABC 中,已知∠A=90°,AB=AC ,D 为AC 上一点,AE ⊥BD 于E ,延长AE 交BC 于F ,问:当点D 满足什么条件时,∠ADB =∠CDF ,请说明理由. (安徽省竞赛题改编题) 思路点拨 本例是探索条件的问题,可先假定结论成立,逐步逆推过去,找到相应的条件,若∠ADB =∠CDF ,这一结论如何用?因∠ADB 与∠CDF 对应的三角形不全等,故需构造全等三角形,而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中线)是等腰三角形中一条常用辅助线. 【例4】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90°,D 是AC 上一点,AE ⊥BD 交BD 的延长线于E ,且AE= 2 1BD .求证: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北京市竞赛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七年级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顶新九义校:代小燕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 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定理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定理的引入培养学生对命题的抽象概括能力,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2)、定理的证明培养大胆创新、敢于求异、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定理的应用,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再发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经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探索,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外部世界的完善与和谐,让他们有效地获取真知,发展理性。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 教学难点 用文字语言叙述的几何命题的证明及辅助线的添加。

教学过程 一、前置诊断,开辟道路 1、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让学生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 二、构设悬念,创设情境 1、一般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2、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还有那些特殊性质呢? 三、目标导向,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板书课题,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设问质疑,探究尝试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与教师一起按照要求,把两腰叠在一起。 [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结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板书学生发现的结论。 [辨疑]由观察发现的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需要证明,怎样证明? [问题] 1、此命题的题设、结论分别是什么? 2、怎样写出已知、求证? 3、怎样证明? [电脑演示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