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分析

_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分析

_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分析
_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分析

?论 著?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

干预前后对比分析

姜 玲,沈爱宗,史天陆,孙言才,刘琳琳,杜德才,张圣雨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药剂科,安徽合肥230001)

摘要:目的 探讨干预前后医院甲状腺、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与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 选取实施干预前的2008年3月及干预后的2008年9月3种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进行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对照研究。结果 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100.00%下降为干预后60.47%(P<0.05);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显著提高,由干预前0上升为干预后44.19% (P<0.05);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平均药费由2433.05元下降为1732.22元(P<0.05),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988.17元下降为81.25元(P<0.05)。结论 医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降低抗菌药物费用,为医院设计单病种临床路径及降低单病种费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性;干预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529(2009)1622166204

R 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t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TypeⅠIncision Operations Bet w een A Comparison Pre2and Post2intervention

J IAN G Ling,SH EN Ai2zong,SH I Tian2lu,SUN Yan2cai,L IU Lin2lin,DU De2cai,ZHAN G Sheng2yu (Provi nci al Hos pit al A f f ili ated to A nhui Medical Uni versit y,Hef ei,A nhui230001,Chi na) Abstract:OB JECTIVE To study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t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three typesⅠincision operations including thyroid surgery,breast surgery,repairing hernia surgery and survey the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 ODS The data of medication of two patient groups in Mar2008(pre2intervention) and Sep2008(post2intervention)were collected and compared.RESU LTS The percentage of antibiotics use was much lower,f rom100%pre2intervention to60.47%post2intervention(P<0.05).There was a remarkable improvement on the rationality of antibiotics use,f rom0to44.19%(P<0.05).The reasons of the irrationally utilizing antibiotics pre2and post2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The average drug costs were remarkably decreased f rom2433.05yuan to1732.22yuan and the average antibiotics use f rom988.17yuan to81.25yuan(P

<0.05)pre2and post2intervention.CONC L USIONS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are effective and feasible.This

principle can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and decreasing the antibiotics costs.It can also provide a feasible and effective model for designing clinical pathway to reduce the cost.

K ey w ords:TypeⅠincision operation;Antibiotics;Rationality;Intervention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123]。作为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成员单位之一,我院也一直积极参与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监测。通过调查发现,我院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简称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

收稿日期:2009203212; 修回日期:2009205220

基金项目:卫生部、W HO200822009合作项目课题资助

(WP/2008/chn/04?07)不合理现象较严重[426]。为规范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我院2008年制定了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实施细则,为保证其顺利实施,主要采用行政干预、培训教育与监督检查相结合方法实施干预。为考查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对干预前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3月3种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全部出院病历为干预前组,其中甲状腺手术19例,乳腺手术21例,疝气修补术64例;选取2008年9月3种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全部出院病历为干预后组,其中甲状腺手术22例,乳腺手术22例,疝气修补术42例。

1.2 干预措施

1.2.1 成立干预协作组织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医务处、药剂科、护理部、普外科、小儿外科、感染科、麻醉科、临床检验科、感染办等科室专家成立干预协作领导小组,下设执行小组,负责干预措施的具体实施。

1.2.2 制定实施细则 干预协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专家,参照国内外有关标准[7,8],制定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实施细则,并定期督查执行情况。

1.2.3 培训外科医师 对普外科、小儿外科医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等指南的培训,并将实施细则发至相关科室学习、落实。

1.3 合理性评价标准 参照有关规定[9],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具体评价指标与合理性评价标准,判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与否。评价内容包括: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用法用量、用药途径、溶媒选择、联合用药、更换药物、禁忌证等。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数值用x±s表示,干预前后临床资料的比较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总例数190例,干预前组104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42例;干预后组86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43例。干预前后组患者高危因素、平均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种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院一般资料(x±s)患者基本情况干预前组干预后组平均

年龄>70岁(例)65 5.5

其他高危因素(例)272928

年龄(岁)32.00±26.5533.65±26.5232.75±26.48体重(kg)43.37±26.0540.85±22.7542.24±24.60手术时间(min)75.88±54.0276.23±53.2476.04±53.53

2.2 用药情况

2.2.1 抗菌药物使用率 干预前组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次数为172例次,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干预后组为60.4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前后组用药无适应证的比例由75.00%下降为32.56%,且干预后组有7例有用药指证的乳腺癌患者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2.2.2 用药时间 干预前后组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时间的分布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分布(例)

用药时间

干预前组

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合计

干预后组

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合计

术前 未用0112131416939 24~72h20130000 切皮前2~24h10162280055 切皮前30min~2h521421841527 切皮前0~30min223539021315术中 未用1820559322224286 追加10010000 术前未用在术中用019100000 手术时间≥3h术中34073104术后 未用00111415534 0~24h014243122023 24~48h1491431711 2~3d6141123511 3~7d1028202136 >7d2130150011

2.2.3 用药品种 干预前组预防用抗菌药物共涉及9大类25种,居首位是头孢菌素类95例次(55.20%),抗菌药物单用154例次,两药合用9例次,无≥三联用药。干预后组预防用抗菌药物共涉

及6大类13种,居首位为头孢菌素类41例次(56.16%),抗菌药物单用65例次,两药合用4例次,无≥三联用药。干预前后使用抗菌药物的分布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使用频次居前12位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序号

干预前组(n=172)

抗菌

药物

例次

使用

干预后组(n=73)

抗菌

药物

例次

使用

1头孢硫脒4425.58林可霉素2128.77 2青霉素2615.12头孢唑林1824.66 3呋布西林2212.79头孢拉定79.59 4头孢拉定11 6.39头孢地秦5 6.85 5头孢米诺10 5.81头孢甲肟5 6.85 6阿莫西林/舒巴坦10 5.81头孢米诺4 5.48 7头孢地尼6 3.49左氧氟沙星3 4.11 8甲硝唑5 2.91甲硝唑2 2.74 9头孢替唑5 2.91奥硝唑2 2.74 10头孢地秦4 2.33头孢匹胺2 2.74 11头孢噻肟4 2.33呋布西林2 2.74 12异帕米星4 2.33阿莫西林/1 1.37

舒巴坦2.3 术后情况

2.3.1 费用情况 干预前后组3种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总费用、平均药品总费用和平均抗菌药物总费用及其所占比例见表4。

2.3.2 其他情况 干预前组104例患者中有102例手术切口愈合为甲级,仅2例乳腺手术患者切口愈合为乙级,干预后组86例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均为甲级;干预前后均无继发医院感染;均未发现与用药相关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2.4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根据评价标准,对干预前后组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其不合理使用具体表现形式、例数及占所有病例的构成比见表5。干预前组抗菌药物使用均不合理,不合理率为100.00%;干预后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48例,占55.81%;两组不合理用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3.1 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 有关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的规定各国不尽相同,美国为<20.00%,

表4 干预前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情况

项 目

干预前组

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均值

干预后组

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均值

住院天数(d)13.1010.50 4.759.4511.4510.59 4.218.93总费用(元)8924.586301.253453.126226.328077.355843.433385.915768.90药品总费用(元)34348.722273.17677.272433.053410.831242.31543.531732.22抗菌药总费用(元)31410.481228.15325.89988.1751.5043.09149.1581.25药品占总费用的比例(%)348.7336.0719.6139.0842.2321.2616.0530.03抗菌药占总费用的比例(%)315.8019.499.4415.870.640.74 4.41 1.41 注:3P<0.05。

表5 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表现形式及构成比(%)

不合理用药表现形式干预前组(n=104)

例数构成比

干预后组(n=86)

例数构成比

用药无适应证7875.002832.563

溶媒选择不当5754.812529.073

预防给药时机不当5149.041416.283

用药疗程长4644.231820.933

更换药品频繁或无依据3937.501517.443

用法与用量不正确3129.812 2.333

药物选择起点高3028.852124.423

联合用药无指证98.654 4.653

药物选择不当87.693 3.493

 注:3P<0.05。

英国为<22.00%,我国卫生部要求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50.00%[9]。然而,我国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各级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三级医院70.00%、二级医院80.00%、一级医院90.00%,平均为67.00%~82.00%(美国为20.00%~22.00%)[10]。本研究干预后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0.47%,较干预前的100.00%下降明显,说明干预措施效果显著,与国内研究结果相近[11],但仍高于卫生部的要求。其原因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创伤性大、创面暴露时间较长的手术,感染风险较大,按规定应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另外在进行小儿疝气修补手术时,小儿外科为规避风险和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所以基本均预防使用了抗菌药物。督查发现后,对此进行了纠正。

3.2 抗菌药物的选择逐渐规范 按实施细则规定,对于3种Ⅰ类切口手术最适宜的预防用药,应选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敏感的头孢唑林或头孢拉定。结果显示,干预前组预防用抗菌药物居前3位的品种分别是头孢硫脒(25.58%)、青霉素(15.12%)、呋布西林(12.79%)。干预后组居前3位的品种分别是林可霉素(28.77%)、头孢唑林(2

4.66%)、头孢拉定(13.21%)。由此可见,干预前后药物选择的变化较明显,逐渐规

范。但干预后组中仍有3例次选用氟喹诺酮类、16例次使用三代头孢菌素、2例次使用复合β2内酰胺酶抑制剂,需进一步加强外科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培训。

3.3 预防用药能把握时机与疗程 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如需预防用药者其最佳用药时间应在术前30min~2h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从表2可知,干预前组术前未用药有13例,术前给药时机≤2h有60例,术后未用药的1例,用药≤2d的57例;干预后组术前未用药的39例,术前给药时机≤2h有42例,术后未用药的34例,用药≤2d的34例。结果均表明,干预后给药时机和疗程的合理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Pan等[12]在对3种Ⅰ类切口手术和1种Ⅱ类切口手术进行干预研究时通过使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记录表,发现使用记录表与不使用记录表导致给药时机不正确情况分别为15.7%、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合适的干预措施对提高给药时机的正确率有很大促进作用。此外,干预前组中由于临床不良用药习惯,导致术前2~24h用药有26例患者,干预后未出现此现象。但在干预后组中,术前2~24h给药有5例,术前未用且术中未追加,而在术后使用5例,这10例(干预前组44例)超过了最佳预防用药时间,仍存在用药时间不合理现象。

3.4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医疗药费 据W HO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多中心调查表明,医院内抗菌药物消耗经费占药品费用>30.00%[13]。卫生部调查显示,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50.00%(国外一般为15.00%~30.00%)[4]。干预前我院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费用40.61%,略高于W HO的调查结果;而抗菌药物费用占总住院费用15.87%,低于卫生部的调查结果,与国外的调查结果相近。干预后我院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费用

4.69%,占总住院费用1.41%(P<0.05)。可见,通过干预能显著降低药品费用,节约卫生资源。

3.5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显著提高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综合判断的结果显示,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显著提高,由0上升为4

4.19%(P<0.05);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需指出的是,干预前组中用法与用量不正确有31例,占29.81%,在干预中要求临床医师严格依照药典及药品说明书用药,根据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尤其是半衰期来选用适宜的用法与用量。干预后,用法与用量不正确下降为2例,仅占2.33%。

以上结果表明,我院制定的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细则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降低抗菌药物费用,为医院设计单病种临床路径及降低单病种费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虞德才,左改珍,等.1132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

率横断面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6):6842

686.

[2] 任南,吴安华,冯丽,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横断面调

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9):104821050.

[3] 肖永红,王进.2006-2007年Mohnarin ICU病原菌耐药性监

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9):122321227.

[4] 姜玲,史天陆,孙言才,等.某“三甲”医院3种清洁手术围手术

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2):

1032105.

[5] 钟晓祝,杨艳,舒承婷.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前瞻性调

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3172319.

[6] 李炜清,应庆茹,陈忆伟.Ⅰ、Ⅱ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3):4072409. [7]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围手术期

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3):

4591.5951.6951.

[8]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7(1):41247.

[9]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

学科学出版社,2000.329.

[10] 周筱青,刘皈阳,朱士俊.医院抗生素应用政策的制定、实施和

成效[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4):2042206.

[11] 石海鸥,王力红,张京利,等.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干预前后对

比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4282430. [12] Pan SC,Sun H Y,Lin J W,et al.Improvement in timing of an2

tibiotic administration by using a prophylactic antibiotic record

form[J].J Formos Med Assoc,2008,107(3):2182224.

[13] 弟红兵.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的调查分析[J].中国

现代医药杂志,2007,9(1):71274.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及疗程

附件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注: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3.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疗程 临床手术名称/用药疗程/特殊情况 疝修补术≤24h ≤72h (用补片) 甲状腺次全切≤24h ≤72h (用引流管) 乳腺肿瘤切除术≤24h (瘤直径≤2cm) ≤72h (瘤直径> 2cm) 乳腺癌根治术5~6d( ≤6d) (用引流管) 胃肠道手术5~7d 胆道手术5~7d 痔手术3~5d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d 化脓性阑尾炎≥7d 穿孔和脓肿酌情延长 体外循环5~6d(不需补片) 7~9d ( 置入人工器官或补片)

纵隔肿瘤切除4~5d(不切肺) 5~7d (如需切肺) 输尿管镜碎石术(无感染者) ≤3d 5~6d (伴感染者) 前列腺曲切术( Turp) ≤3d 肾切除术≤3d 经皮肾穿碎石术( PCNL) 3~5d 伴感染者酌情延长 膀胱全切,前列腺癌根治5~7d 肾上腺肿瘤切除术≤3d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及阴囊内容物手术1~2d 阴茎癌根治5~7d 肾切开取石术3~5d 5~7d (伴感染者) 输尿管切开取石术≤3d 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3~5d 包皮环切术2~3d 粉瘤2~3d 脂肪瘤2~3d 颅骨缺损钛网植入修补术、脑室腹腔分流术、脑积水外引流术、闭合性颅腔外伤开颅术、颅内肿瘤开颅切除术、经鼻垂体瘤切除术、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疤痕切除植皮和皮瓣移植术非植入性手术3~7d ,植入性手术大于7d ,合并糖尿病,贫血,休克,低蛋白症等用药时间相对延长 全身性感染术后一般需要用抗生素4d 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7d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下发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有所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一步规范。为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根据2008年度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现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也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

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 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情况,以下药物作为“特殊使用”

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最新版)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 识(最新版)

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最新版)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一、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 1、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否可以传染给人?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以传染给人,而且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2、人如何感染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有何症状和现? 人可能通过接触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而感染甲型H1N1流感。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3、是否有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 目前虽尚无疫苗预防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但人感染甲型H1N1

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规定

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 物的规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各级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订以下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一、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污染或者严重污染-感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 根据手术野是否有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椎间盘植入术、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严重污染-感染: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 则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一)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二)预防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1.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 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 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表 1-1 手术切口类别 切口类别定义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 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Ⅱ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 Ⅲ类切口(污染手术)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 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 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Ⅳ类切口(污秽-感染 手术)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三)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1. 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

流感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一、隔离 (一)隔离的原则。 1.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并进行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以置于多人房间,不设陪护。患者的活动应当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进行。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患者应安置在具备有效通风条件(至少每5分钟空气交换1次)的隔离病房内。有条件的,可安置在负压病房内进行隔离。 (2)若条件不允许时,可以将确诊患者置于同一房间,床间距>1米。 (3)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 (4)尽量减少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数量。 (5)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 (6)医疗设备、器械(如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实行专人专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7)隔离病房门口放置速干手消毒剂。 (8)隔离病房内放置免触式医疗废物容器及利器盒。 (9)尽量减少患者携带个人物品,餐具、杯子等日用品应置于患者伸手可及之处。 (10)隔离病房门外设专用工作车或者工作台,放置个人防护用品。 (11)隔离病房门外放置有盖容器,收集需要消毒的物品。 (12)隔离病房内设置电话或其他通讯设施,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隔离病房。 (13)隔离病房应当设立明确的标识。 3.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2)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 (3)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肥皂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4)与他人的距离保持1米以上。 4.医疗机构根据实际工作条件采取区域隔离。具体要求包括: (1)将整个病区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等,污染区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等。 (2)在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应当分别设立缓冲带或者缓冲间,并有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 (3)各区之间使用颜色区分,清洁区划蓝色线,潜在污染区划黄色线,污染区划红色线,以警示医务人员。

(卷)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试题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1、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 A、手术开始前24小时 B、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 C、手术开始后2小时 D、术后2小时 2、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 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3、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A、手术后3天 B、术后24小时 C、术后1周 D、用至患者出院 4、我国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有() A、无适应症用药; B、剂量过大; C、使用抗菌药物疗程过长; D、以上都是 5、卫生部“38号文”规定:应严格控制()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A、头孢菌素类 B、氨基糖苷类 C、氟喹诺酮类 D、大环内酯类 6、甲状腺手术通常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如需用药应选() A、一代头孢菌素类 B、氨基糖苷类 C、氟喹诺酮类 D、二代头孢菌素类 7、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正确的说法是:() A、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 B、剖宫产手术术前用药应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给药。 C、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宜选择一代头孢菌素,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D、以上都不对 8、围手术期给药时,当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 A、克林霉素 B、氨曲南 C、环丙沙星 D、阿奇霉素 9、围手术期给药时,当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A、克林霉素 B、氨曲南 C、环丙沙星 D、阿奇霉素 10、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 A、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B、头孢唑啉或头孢硫脒 C、头孢硫脒 D、头孢呋辛 11、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正确的是:() A、头孢唑啉5g B、头孢呋辛3g C、头孢呋辛1.5g D、头孢曲松3g 12、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抗菌药物A、非限制使用级B、限制使用级C、特殊使用级D、以上都对 13、头孢哌酮舒巴坦+ 阿奇霉素注射液(芙琦星)易发生的不良反应是() A、皮疹 B、神经毒性反应 C、戒酒硫样反应 D、肌病 14、下列药物中含有乙醇的是()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自文件下发之日起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将严格纳入质控考评,各科室须严格遵照执行。 一、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一)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原则上应选择一、二代或三代头孢类等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二)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 (三)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和半衰期),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四)给药地点:手术室。 三、预防用药条件 (一)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应加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

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年龄大于70岁; 5、糖尿病控制不佳; 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 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二)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污染手术(Ⅲ类切口手术): 1、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药; 2、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三)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四、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 1、抗菌药物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1)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 (2)针对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污染菌种类选用。 2、既往该部位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性; 3、参考抗菌药物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 4、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应参照卫生部办公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一)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二)预防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1.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 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

菌药物。 3. 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此 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 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 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表 1-1 手术切口类别 切口类别定义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 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Ⅱ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 Ⅲ类切口(污染手术)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 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 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Ⅳ类切口(污秽-感染手 术)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三)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1. 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 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 2. 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 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 3. 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 预防用药应针对手术路径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如心血管、头颈、胸 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等经皮肤的手术,通常选择针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结肠、直肠和盆腔手术,应选用针对肠

甲型流感安全教育教案(5课时)

时间:2009秋期第周授课者:王川编号:共5课时 教学目标: 1、甲流感的症状 2、甲流感的医治 3、甲流感的预防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一、症状: 猪流感的潜伏期一般1至7天左右,普遍易感,以青壮年为主。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人感染猪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大多预后良好;而感染H1N1者预后较差,病死率约为6%。

二、治疗: 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可试用奥司他韦(oseltamivir达菲),如出现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毒袭肺卫症状: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咳嗽 常用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双黄连口服制剂。 ·毒犯肺胃症状:发热或恶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身、肌肉酸痛 常用中成药:葛根芩连微丸、藿香正气制剂等 ·毒壅气营症状:高热、咳嗽、胸闷憋气、喘促气短、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参考方药:必要时可选用安宫牛黄丸以及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等。 三、预防措施: 1、如何保护自己远离甲型H1N1流感?· 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 ·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

2、如果感觉自己感染了流感,应该怎么办?·如感不适,出现高烧、咳嗽或喉咙痛,应待在家中,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地方; ·多休息,喝大量的水;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遮掩住嘴和鼻子,用完后的纸巾应处理妥当;·勤洗手,每次洗手都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尤其咳嗽或打喷嚏后更应如此;·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和朋友,并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 3、家中有人出现流感症状,应如何照料?·将病人与家中其他人隔离开来,至少保持1米距离; ·照料病人时应用口罩等遮盖物遮掩住嘴和鼻子,遮盖物使用后应丢弃或清洁;·与病人接触后应用肥皂彻底洗净双手,病人居住空间应保持空气流通; 4、如果自己认为需要医学治疗,应该怎么办?·去医疗机构之前,应该首先与医护人员进行联系,报告自己的症状,解释为何会认为自己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 ·如果没法提前与医护人员联系,那么当抵达医院寻求诊断时,一定尽快把怀疑自己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想法告知医生; ·去医院途中,用口罩或其他东西遮盖住嘴和鼻子。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定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规范 为进一步加强全院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尤其是清洁手术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提高临床预防用药效果,纠正当前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根据2015 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范 一、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 1、预防用药目的 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 / 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2、预防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 对 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 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 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 术, 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 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清洁 - 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 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污秽 - 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 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3、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预防甲型H1N1流感工作方案

预防甲型H1N1流感工作方案 Work plan for prevention of influenza A (H1N1)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预防甲型H1N1流感工作方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春秋季节是甲型H1N1流感的高发期,为了有效防范其传播,提高防控能力,消除甲型H1N1流感的危害,确保师生安全,尤其是儿童的身心健康,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托幼机构和小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市、县教育局、市卫生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预防控制甲型 H1N1流感等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中心 校关于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工作部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 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宣传和普及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 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甲型H1N1流感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认真落实晨检制度,每日进行晨检,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甲型H1N1流感不在学校内蔓延。 4、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发病诱因和隐患。 5、建立学校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处理机制,迅速、积极开展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有效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切实维护教育稳定和社会安定。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在校园和班级宣传普及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知识,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防控,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提高师生的防控意识。 2、建章立制,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对疾病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3、加强领导,高效运转。

(终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84号)及相关文件规定,结合2013年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制定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如下: 一.预防用药品种选择: (一)I类切口手术 冠脉造影等血管介入诊断手术(冠状动脉造影、主动脉造影、颈动脉造影、肾动脉造影等)不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关节镜检查、颈动脉内膜剥脱、颅骨肿物切除、白内障手术、体表肿瘤切除术、子宫,附件良性肿瘤切除手术、鞘膜积液切除术、睾丸固定术、赘生指切除手术、肌性斜颈治疗手术、淋巴管瘤切除手术等I类切口手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他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根据本院实际,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品种仅可选择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菌素类过敏患者可选用克林霉素但需在病程记录中作出说明。 按ICD-9-CM3编码对应的Ⅰ类切口手术名称见附件1,按照手术部位对应的Ⅰ类切口具体手术名称见附件2. (二)非I类切口手术 根据我院实际,非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品种一代头孢菌素仅可选择头孢唑啉、头孢拉定;二代头孢菌素仅可选择头孢呋辛;三代头孢菌素首选头孢曲松。头孢菌素类过敏患者可选用克林霉素、氨曲南但需在病程记录中做出说明。氨曲南的使用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办理。 考虑预防合并厌氧菌感染可选二、三代头孢联用甲硝唑,亦可单独应用头孢西丁。 对甲硝唑不良反应无法耐受的患者方可选用替硝唑或奥硝唑做为预防用药品种。使用替硝唑或奥硝唑做为预防用药需在病程记录中作出说明。 阑尾手术、妇科手术、结直肠手术可选择头孢噻肟做为预防用药品种但非首选,其他手术不合理; 肝胆系统手术可选择头孢哌酮做为预防用药品种但非首选,其他手术不合理; 泌尿外科手术可选择环丙沙星做为预防用药品种但非首选,其他手术不合理;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品种选择见附件3. 二.预防用药给药时机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范

台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规范我院I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 抗菌药物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根据卫生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 整治活动方案》和《I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研究制定本办法。 一、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一般情况下,I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 1、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污染机会多;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 4、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大于70岁)、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 二、I类(清洁)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 1、I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准联合用药。 2、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病人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 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3、I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 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抱菌素作为预防用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 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不准使用三代头抱菌素作为I类(清洁)切口预防使用。 4、常见手术预防用药见附件: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三、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 1、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 5 ~ 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择期手术预 防使用抗菌药物医嘱应在术前1日下达,术晨药物带入手术室,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在规定时间 内配置使用并记录。 2、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给药完毕,以保证有效浓度。 3、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选择半衰期短的抗 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 第三次。 4、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使用。若病人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应 用人工植入物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24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附件1:手术切口分类 附件2: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附件1 手术切口分类 一、手术切口分类标准 I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 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流感的预防与控制

流行性感冒预防与控制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鹏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英文名为Influenza,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 染病。流感传播迅速,流行季节感染人数多,流感流行时部分高危人群(包括儿童、老年 人或有慢性基础病患者)会出现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流感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的丙类传染病。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正黏液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系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流感病毒上有两种糖蛋白突起,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根据流 感病毒抗原性不同(包括M蛋白和N蛋白抗原行不通),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流行,同时可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常引起流感局部暴发,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 流感病毒可出现变异,流感病毒不断引起流感流行,主要是其HA和NA的抗原性容易发生变异所致,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流感流行的规模。流感病毒变异的种类包括:抗原漂移(drift)、抗原转变 (shift)。流感病毒变异的机理包括:基因突变(mutation)和基因重配(reassortment)。 对于抗原漂移,主要是HA和NA的小变异。抗原漂移在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中每年或间隔数年发生,流感病毒的RNA和氨基酸发生了变化,但是其不会产生新的亚型,可以 导致明显的流行。 抗原转变即会产生大流行,抗原转变发生在甲型流感病毒,可导致“新亚型”的病毒的产生,每十年至数十年发生一次。例如1918年的H1N1的流感,1957年H2N2流感,1968年的H3N2流感,以及2009年的H1N1流感,都是属于新的亚型流感病毒的出现,并 导致了世界的大流行。 流行病学特征。流感每年的发病率大约为10%—30%。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常发生于冬季,而南方多发生于冬夏两季。流感流行的严重程度可用超额死亡率 来评价,即由于流感流行所导致的超过预期的死亡率。 流感的传染源包括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是急性期的患者。流感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接触传播中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会获得一定的免疫力,由于流感病毒变异较快,存在反复感染的可 能性。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等感染流感后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中小学生罹患流感的风险最大,是流感防治的重点人群。 流感的潜伏期通常为数小时到7天,一般为1-3天。传染期,在流感的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病初的2-3天传染性最强,成年人发病后1-7天均有传染性,儿童传染期可长 至病后10日,迁延不愈者传染性可长达1个月。 临床表现。通常流感是急性起病,高热(腋下体温通常≥38℃)、畏寒、头痛、头晕、浑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同时可出现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但是卡他性症状 常不明显。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少数病例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

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一、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 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

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4. 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注意事项 1.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2.单次剂量: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如药品说明书没有说明具体剂量均按照一般感染的治疗量给药,例如头孢呋辛说明书:1)一般用法,一次0.75—1.5g,q8h;2)严重感染或罕见敏感菌引起的感染,3)1.5g,q6h;4)脑膜炎,每8小时不超过3g,。当我们选择作为预防感染时按照1)一般用法,一次0.75—1.5g。具体剂量根据患者的情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3)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卫生部, 手术部位抗菌药物选择头颈外科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甲硝唑心脏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神经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血管外科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 乳房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 腹外疝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 应用植入物或假体的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骨科手术(包括用螺钉、钢板、金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属、关节臵换)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胃十二指肠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 胆道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 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阑尾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甲硝唑结、直肠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 +甲硝唑 泌尿外科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妇产科手术 +甲硝唑

注意: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发生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臵、人工关节臵换等,~可选用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u process such files are missing; Missing, wrong, legal documents. The fourth chapter special considerations for rating _This document specifies a personal loan business processes and control points, aim to standardize the Bank's personal loans business operations, effective control of operational risks. 2. the scope and target audience 2.1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摘自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号 一、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1. 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 目的。 3. 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对免疫缺陷患者~宜严密观察其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征兆时~在送检有关标本作培养同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 4. 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流感预防控制措施

冬春季节谨防流感和腺病毒感染 一、概述 呼吸道传染病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可以通过空气、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不同,常伴发热、头痛、肌痛、乏力、流涕、咳嗽、咳痰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并发症或死亡。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在每年的冬春季节,好发于学校和集体单位等人群密集场所。我国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感、腺病毒感染、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二、常见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 目前正值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主要的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中,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引起的疾病最为常见,其主要特点有: (一)流感 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多数患者临床表现轻微。但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对人类威胁较大。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的流行一般均发生在冬季,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夏季

和冬季。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在流感流行季节之前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感染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避免流感病毒感染造成的危害。 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以及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等重点人群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二)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是引起人类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已知有55个血清型,通常可引起呼吸道、眼部及胃肠道感染,少数情况下可引起膀胱和肝脏感染,偶见致胰腺、心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为腺病毒3、4、7、14和21型,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症状在临床上多表现为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少见重症和死亡病例。 腺病毒导致呼吸道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4~12天,平均8天。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目前无针对性疫苗。 因腺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在国内外时有报道,主要发生于生活在封闭环境内的人群。腺病毒4、7和21型是部队入伍新兵及其他在封闭环境中生活的群体(如寄宿制学校、托幼机构)急性呼吸道疾病暴发的常见病原体。我国曾于2006年在北方学校中发生过由腺病毒55型引起的学生群体中的呼吸道暴发疫情,以轻型病例为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