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小尺度空间营造的探讨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小尺度空间营造的探讨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小尺度空间营造的探讨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小尺度空间营造的探讨

【摘要】孟兆祯先生在论述中国传统园林的创作秩序时曾提出“六涵”:“明旨、立意、相地、布局、理微、余韵”。确定建园是为明旨,确定园林风格即立意,相地就是对场地进行考察,布局内部景观元素,理微是对细部进行处理。最后一步余韵,与其说它是造园秩序,毋宁说是一种造园期望,正如本文探求的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意景观造景手法,都希望给人一种美感享受延伸至思维联想的游园体验。在本文所讨论的基于中国古典园林诗意造景手法的小尺度公园营造秩序中,明旨即小尺度公园的设计,立意为充满中国地域特色的景观空间,其他四涵,我们从地域文化、景观结构、需求细节与人性情结来展开讨论。

【关键词】景观元素;空间;造景手法

1 地域特征与文化传承

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生成并发展,与环境相融合,进而打上了具有独一性的地域烙印[1]。某个地域的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主导着地域文化的产生,自然特征如气候、地质、水文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而形成了其地域独有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人文特征。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某些阶段又具有稳定性,因此它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具有长期性[2]。

地域文化从宏观角度体现在国家和民族悠久的历史积淀,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和成就辉煌的文化艺术宝藏;在中观角度体现在城市发展格局的演变,地方风土人情与主流思想,以及文化和历史遗存[3];在微观角则体现在各种文化艺术生活和工作中,如景观设计中以文化元素作为永恒的景观组织主题,其地形、水系、小品、植物,无处不包含属于本地根源性的独特的文化信息。

设计通过设计师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再现当地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等风土人情,隐喻地域特征之下深厚的历史文脉[4]。反过来,景观设计又为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平台,用具象或抽象的表现手法使地域文化得到发展和创新。

2 景观结构与视线分析

空间组织与景观设计构图关系密切,空间按开阔度有旷、奥之分,按封闭程度又有封闭空间与流动空间之分,还有一些学者提出来的灰空间、负空间等等诸多空间概念。在旷、奥空间的划分中,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是旷空间,视野可延伸到无限远处,在其中所见的景观是旷景。由于此时视线平行向前,因此视觉不易疲劳;人的视线被屏障遮挡的空间是奥空间,在其中所见的景观是奥景,景观的感染力强,视觉焦点多,但久赏容易感到闭塞,视觉易疲劳[5]。

从中国诗画艺术的“留白”意境引申至诗意景观空间的设计,小尺度公园应既有旷达的景观空间,也有奥幽的视觉感受,综合应用旷景、奥景、聚景,做到多种空

间共存,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有如戏剧

或音乐一般的节奏变化,起始、发展、高潮、

结尾,过渡空间,使空间主次分明,开、闭、

聚适当,才能相得益彰。

3 需求细节与主题创新

小尺度公园的设计应在诗意景观的营

造上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的优良传统,尊重

地域文化特色,而在具体的细节与主题确

定上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实现传统与科技

的对话,创造出新的设计思想,呈现出不

但充满文化与诗意又符合新时代生活审美

的景观,丰富园林艺术的多元性和地域特

色的多样性。

在具体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不同

游人类型对休憩空间的要求差别进行不同

的细节处理。以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营

造的小尺度公园能给儿童提供学习成长的

载体,看护者也不会对着单调的景观感到

无聊;给青少年相对幽雅的环境,从传统

诗意中传递正能量;中青年也能从空间意

境中找到共鸣,缓解压力;老年人在设计

合理有足够遮荫与座椅的公园空间中也能

够全天候的活动[6]。

4 自然情结与人性设计

景观设计师王向荣教授认为自然分为

两类,原始自然为第一自然,例如像山、河、

海、等自然区域,这些区域基本没有被人

类过多改变。而被人类改造过的自然属于

第二自然。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大师西蒙兹

有一句名言:设计师设计的是人类的体验[7]。

小尺度公园中关注自然情结来作为营造景

观空间的余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

性化”设计。景观设计师的责任是建立人

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人

的生理、心理及情感的需要,创造合乎人

性的休憩空间,借助于这个空间导出多样

的人类户外活动。人性化设计可以从以下

几方面着手,创造出一个易观、易游、易

交流的充满诗意的小尺度公园。

4.1 认识自我以及人类共有的情结。

生活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人从原始人

根深蒂固的就有对水、火、采摘和捕获的

情结;需要遮蔽与观望,因此就需要有自

己的领地归属;需要交流,需要运动,需

要休息;需要道路平坦,却也偏爱涉水、

爬山、穿越障碍。这种种自然情结应被考

虑到设计中,让人性充分发挥。

4.2 融入生活及回忆。

基于当地的地域生活,融入当地的历

史文化生活和风土人情及当地人的思维观

念。如果你到都江堰的江边林下坐上一天,

就明白为什么成都被认为是中国最悠闲的

城市;如果你搭一回北京街上的出租车,

就理解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含义[8];

如果你在西湖从早期的水雾看到夕照雷锋,

能体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古人盛赞。

童年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心中印象深刻的

美好时光,小尺度公园的人性化设计就可

以从这里入手,并且由于童年的群体活动

较多,所以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经历过相同

的童年回忆和美好的童年趣味。所以在景

观设计里融入一些童年回忆里的印记,让

观赏者想起童年美好的时光,这也是景观

人性化设计的表现[9]。

4.3 挖掘传统与故事。

现代景观的设计更加注重人与空间的

精神对话,所谓故事即源于当地人在生活

和场所中对空间感受的历史性、亲和性、

互动性。因此要挖掘地域的故事,品味这

块场地特色以及人文历史,因此感悟一种

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内在力量

的当地本质属性,即场所精神[10]。景观设

计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能真正参与其中,而

不是”死”的景物,缺乏真实的”场所”。

这样的设计才是人性化的,同时也是属于

当地自然与历史过程的[11]。

5小结 

总而言之,基于中国古典园林诗意造

景手法的小尺度公园景观设计,既要遵循

生态学原则,符合自然法则,又要探讨和

重现地越风情文化下特有的理念和精神,

努力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体现,得到体现诗意意境与人性关怀的游

园体验。

参考文献

[1]郑丹丹.乡土景观的整合与利用研

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2]叶绵源,周建华与康敏.景观设计

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以巫溪马镇

坝新区南北中轴线景观规划设计为例[N].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35

(3)

[3]邓翔.荆州古城滨水空间文化内涵

与景观规划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6

[4] 郭希彦.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

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

2008

[5] 吉亚妮.观空间中的非实体空间

设计[D].山东:山东大学,2009

[6]王中鹏.年人、儿童对户外活动场

所使用需求的研究[D].河北:河北工业大

学,2011

[7]刘智能.园开放空间与大众行为研

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8]李广.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初探[D].

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07

[9]曲佳音,析小区人性化的空间景

观设计[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17)

[10]丁灵鸽.人性化主导的内城区公共

空间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11]唐登齐,地域特色在塑造城市公园

景观个性中的应用——以泸州市城西公园

规划设计为例[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

2008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小尺度空间营造的探讨

邹志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 陕西西安 730015)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小尺度空间营造的探讨

作者:邹志杰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 陕西西安 730015

刊名:

房地产导刊

英文刊名:Real Estate Biweekly

年,卷(期):2015(16)

参考文献(11条)

1.郑丹丹乡土景观的整合与利用研究[学位论文] 2009

2.叶绵源,周建华,康敏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以巫溪马镇坝新区南北中轴线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期刊论文]-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3)

3.邓翔荆州古城滨水空间文化内涵与景观规划研究[学位论文] 2006

4.郭希彦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 2008

5.吉亚妮观空间中的非实体空间设计 2009

6.王中鹏年人、儿童对户外活动场所使用需求的研究 2011

7.刘智能园开放空间与大众行为研究 2009

8.李广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初探[学位论文] 2007

9.曲佳音析小区人性化的空间景观设计 2011(17)

10.丁灵鸽人性化主导的内城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学位论文] 2007

11.唐登齐地域特色在塑造城市公园景观个性中的应用——以泸州市城西公园规划设计为例[学位论文] 2008

引用本文格式:邹志杰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小尺度空间营造的探讨[期刊论文]-房地产导刊 2015(16)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第一节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营造原则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1.1 构架山水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盛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 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申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申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1.2 模拟仙境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数次派人赴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赢洲去获取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没有成功。因此,他就在自己的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模仿仙境来表达企望永生的强烈愿望。汉武帝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赢洲三仙山,自此,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传统。 1.3 移天缩地 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 宋代宋徽宗的艮岳曾被誉为括天下美,藏古今胜。 而清代圆明园中的九州清虽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

明代造园家文震亨也在《长物志》中强调“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 1.4 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因此,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就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目标之一。 东晋文人谢灵运在其庄园的建设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帅暇曲之好”,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听泉,旁魄竹树云石的意境。 在园林中,这种诗情画意还尤以槛联庸额或刻石的方式表现出来,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书法艺术与园林也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1.5 形式独特 中国传统园林在布局上看似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而实际上却表现出精巧的平衡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惑。申国传统园林之所以能区别于外国园林,其申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其整体形式的与众不同。在这种自然式园林中,仿创自然的山形水势,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与结构,多彩多姿的树木花草,弯弯曲曲的园路,组成了一系列交织了人的情惑与梦想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园林空间。 1.6 造园手法高超 中国古代造园师在园林创作活动中,首要的工作是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有利、不利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立意,即所谓的构思,确定要表现的主题及内容,因境而成景。 接下来就是运用借景、障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对造园四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组织空间序列,最后对细节进行细致推敲。此时造园师要巧妙处理山体的形态、走向、坡度、凸凹虚实的变化,主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状及组合方式,岛、堤、桥的运用,建筑单体的造型及群体的造型和组合方式,园林植物的种类与种植方式,园路的走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中国皇家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皇家园林的造园手法 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yòu)”、“宫苑”、“园囿”、“御苑”,为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类型之一。中国自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阶段,连续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像古代西方那样震慑一切的神权,在中国相对皇权而言始终是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家气派。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由此可见,在中国园林中.皇家地位的尊贵是不可动摇的,在园林建造手法上,可以说是专横跋扈的,于是,在园林中表现为淋漓尽致的施展和无限的追求. 皇家园林在中国传统园艺艺术上极具代表性。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1、构架山水。2、模拟仙境。3、移天缩地。 4、诗情画意。 5、形式独特。 6、造园手法高超。 造园手法高超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代造园师在园林创作活动中,首要的工作是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有利、不利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立意,即所谓的的构思,确定要表现的主题及内容,因境而成景。接下来就是运用惜景、障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对造园四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组织空间序列,最后对细节进行细致推敲。此时造园师要巧妙处理山体的形态、走向、坡度、凸凹虚实的变化,主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状及组合方式,岛堤、桥的运用,建筑单体的造型及群体的造型和组合方式,园林植物的种类与种植方式,园路的走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实际上中国古代的造园师除了进行图纸设计工作外,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建园的工地具体指导施工,从而保证设计意图的贯彻执行,并有利于即兴创作。中国明代造园大师计成(1582年-?)就著有《园冶》一书,精辟论述了中国传统园林重要的造园手法。这是中国第一部造园专著,具有跨时代的、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中国传统园林给人的美学感受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全园被分成若干景区,各有特色又相互贯通,往往通过漏窗、门洞、竹林、假山等手段保持一种若断若续的关系,相互成为借景,也为游览中景区的转换做出铺垫。在诸景区中常常,布上几件盆景、花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造园手法 摘要:文章通过对江南园林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处 理上常用的手法,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古典园林;空间;布局;自然;意境 A Discussion On The Gardening Art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The Layout Of Garden In The Areas South Of Yangtze River. ZHANG Lei Abstract: Through analytizing the spacious layout of the gardens in t he areas south of Yangtze river, this article introduce the gardening methods of layouting space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In additio n, many exampl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statement above. Key words: Classical Gardens; Space; layout; Nature; 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尤以苏州为胜,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清园林 较之唐宋的空间范围已在缩小,在本已不大的空间里,再建筑许多庭院,空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主 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二是如何使端方齐整的庭院 与自然山水的景境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和谐而完整的园林艺术形象?正由于这种历史发展所形成的 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园虽一而质已不同。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这一角度出发,谈一谈 笔者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认识。 园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 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 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 各种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 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1 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 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 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 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如苏州网师 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师小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内的第一空间,就是由“小 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石 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氛。但当从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 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也正由于 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 朗了。 1.2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 在江南园林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很注意建筑尺度的处理。 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一般均取亲切近人的小尺度,体量较小,有时还利用人们 观赏物体“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有意识地压缩位于山顶上的小建筑的尺度, 而造成空间距离较实际状况略大的错觉。如苏州怡园假山顶上的螺髻亭,体量很 小,柱高仅2.3米,柱距仅1米。网师园水池东南角上的小石拱桥,微露水面之 上,从池北南望,流水悠悠远去,似有水面深远不尽之意。 1.3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 在江南园林中,造景深多利用水面的长方向,往往在水流的两面布置石林木 或建筑,形成两侧夹持的形式。借助于水面的闪烁无定、虚无缥缈、远近难测的 特性,从流水两端对望,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艺术 摘要:园林是有关于空间的设计,老庄思想认为“空”不是“无”,而是“有”的另一种存在状态,并且自然山水景色是借以“悟道”的工具载体,这种观点深深地影响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古典园林空间的“隔”与“望”都建立在虚实相关的空间观念之上,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没有绝对的封闭与开放,古典园林规划上的曲折、婉转回旋之美便建立在这种“有无相生”的空间观念之上;此外,中国古典园林对自然山水的模仿和建筑与风景的有机结合还体现 出“天人合一”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分景;隔景;天人合一;abstract: the garden is about space design, taoism that “empty” than “no”, but “another state, and with views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in order to” enlightenment “tool carrier, this viewprofound influence to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classical garden space apart “and” hope “are built above the actual situation related to the concept of space, not absolutely closed and open concept of the chinese people, the twists and turns on the classical garden planning tactfully roundabout of the united states will be established in this whether with students, “the space notions; imit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经典分析——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与现代设计比较分析

现代园林在其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中,与现代建筑的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现代园林在发生了革命性创新的同时,又保持了对古典园林明显的继承性。 1 造园理念 1.1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来源于道家学说,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由于受空间所限,喜好欣赏小景,偏爱把玩细部,往往使得有些园林空间局促拥塞,变化繁冗琐碎。 日本古典园林更加抽象和写意。尤其是枯山水,更专注于永恒。仅以石块象征山峦与岛屿,而避免使用随时间推移,产生枯荣与变化的植物和水体,以体现禅宗“向心而觉”、“梵我合一”的境界。其形态更为纯净,意境更加空灵,但往往居于一隅,空间局促,略显索漠冷落,廖无情趣。 法国古典园林,受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推崇艺术高于自然,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讲究条理与比例、主从与秩序。更加注重整体,而不强调玩味细节。但因空间开阔,一览无余,意境显得不够深远,同时人工斧凿痕迹很重。

英国古典园林,更加排斥人为之物,强调保持自然的形态,园林空间更加整体与大气。但由于它过于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又由于过于排斥人工痕迹,因之细部也较粗糙,园林空间略显空洞与单调。 由以上分析可知,古典园林无论中西,无论是强调师法自然,还是高于自然,其实本质都是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不同之处,仅在于艺术处理的内容、手法和侧重点。 1.2现代景观设计的造园理念 现代园林在扬弃古典园林自然观的同时,又有自己新的拓展。这种拓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2.1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拓展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诸如为保护表土层,不在容易造成土壤侵蚀的陡坡地段建设;保护有生态意义的低湿地与水系;按当地群落进行种植设计;多用乡土树种等基本生态观点与知识,已被设计师理解、掌握和运用。在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园林中的一些工程技术措施,例如,为减小迳流峰值的场地雨水滞蓄手段;为两栖生物考虑的自然多样化驳岸工程措施;污水的自然或生物净化技术;为地下水回灌的“生态铺地”等,均带有明显的生态成分。 1.2.2由静态自然向动态自然拓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尤以为胜,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清园林较之唐宋的空间围已在缩小,在本已不大的空间里,再建筑许多庭院,空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 主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二是如何使端方齐整的庭院与自然山水的景境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和谐而完整的园林艺术形象?正由于这种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园虽一而质已不同。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这一角度出发,谈一谈笔 者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认识。 园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 它不仅要考虑园林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各种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1,突破园林空间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 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 如网师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师小 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的第一空间,就是 由“小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 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 石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氛。但当从 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 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也正由于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朗了。(中国园林的欲扬先抑手法) 1.2 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在江南园林 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 很注意建筑尺度的处理。在较小的空间 围,一般均取亲切近人的小尺度,体量 较小,有时还利用人们观赏物体近大远 小”的视觉习惯,有意识地压缩位于山顶 上的小建筑的尺度,而造成空间距离较实际状况略大的错觉。如怡园假山顶上的螺髻亭,体量很小,柱高仅2.3米,柱距仅1米。网师园水池东南角上的小石拱桥,微露水面之上,从池南望,流水悠悠远去,似有水面深远不尽之意。(写意处理与视觉错差) 1.3

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构景手法)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一、抑景(又叫障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 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 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如 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忌 一览无余,一望到边。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进门就看到最好的景色,而是 通过某种途径将园中景致隐藏起来,使之好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然后再突然展现出 来,使人心情为之一振,达到渐入佳境和步移景异的意境,以此来提高园林艺术的 渲染力,这叫“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如颐和园入口处一组大殿(仁寿殿、乐寿 殿……)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过了大殿,眼前豁然开朗,见到了秀美无比的万寿山 和烟波粼粼的昆明湖,那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尽收眼底,真正的画面才在我们面前 展开,达到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审美效果。这种构景手法恰如 其分地体现了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特征,如苏州园林的留园、拙政园的门口风景,都有此手笔。 二、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 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 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 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 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有时求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感,在缺乏前景的情况下可作添景处理。如甲风景 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 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花卉,便叫作添景。例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岸的垂柳 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 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 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如在 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 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为了突出优美景色,常将视线两侧的较贫乏的景观,利用树丛、树列、山石、建筑 等加以隐蔽,形成了较封闭的狭长空间,突出空间端部的景物。这种左右两侧起隐 蔽作用的构景手法称为夹景。夹景是运用透视线、轴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能起 障丑显美的作用,增加景观的深远感。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 州桥主景,被两岸起伏的山石和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多夹持,构成明媚动人的景 色。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意境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意境分析 摘要:“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审美中最重要的核心范畴,是东方艺术魅力的神奇所在。中国传统的“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的意境理念,不仅推动了我国艺术理论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我国a-~建筑的审美发展。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构成;意境 1.楼阁建筑意境分析 楼阁是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是极为常见的园林建筑。楼阁作为一种独立的建筑类型,高峻宏敞是其重要的特征。同时,古人对楼阁的追求有两种倾向:“欲与南山齐”与“高处不胜寒”。 首先,楼阁的特点是壮美与优美。和其他艺术类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也体现在了和谐与对抗中。中国自古以来推崇高大阳刚之美,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所在。登高远眺,会使人领略到平地上不能体会的感受,加深对人生以及世界的理解与体验。中国美学的传统表现在建筑方面是强调“大壮适形”的中和之美。楼阁之美在“高大”与“和谐”之中找到了平衡,展现其独特的风味。 其次,楼阁强调形与势。在楼阁建筑的设计中,风水形势说对其有深刻影响。风水形势说是中国古代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理论,它通过对建筑环境景观中空间构成的各个方

面的把握,诸如高下大小、远近离合、主从虚实、整体局部等视觉效果及内在规律的调和,使得建筑观感能够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引起审美愉悦。在单体建筑的尺度控制上,风水形势说尤为重要。 2.亭和塔的建筑意境分析 塔本为佛教中的墓塔,传人中国后逐渐演变成高层观景建筑和宗教标志建筑。“亭者,停也”,是供人驻足休息的一种小型建筑。亭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形式美之精华,有很高的观赏性与实用性。 亭和塔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系中,既是观景建筑,也是点景建筑。亭和塔一般成为激发山水意境或建筑意境的点睛之处,它们作为主要空间因素,虽然是意境中、视觉上的“画框”的中心,但却与欧洲集中式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在环境中不能独立地构成景观,一般从属于既定的环境之中,联系植物山石和周围建筑共同构建景观,成为景观结构的枢纽――“点”。 亭和塔的空间意境从建筑本身结构到环境空间的结合都体现出“动静相映、虚实相生”的意境。首先是空间的虚实交错,由于亭和塔经常是空间的中心,甚至可以认为是空间中的“点”的垂直拉伸,因此常常被作为“实景”。但亭本身有着通透的视觉感受,空间分割感不强,使空间虚实变化丰富。其次是动静结合,作为在线性上和空间形态中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手法分析(精)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手法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造景手法艺术设计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古色古香,其优美的景色和高超的造园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造园者通过各种不同的造景艺术手法使园林具有了不一样的风景,使游览者在游园时享受到了美景与身心的愉悦,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建筑方面的宝贵遗产与旅游资源,也为后人建造园林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本文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入手,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进行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集中于江南一带,尤其是在苏州一带,更是有众多的私家园林留存至今。从时间来看,古典园林在明清时期较为繁盛,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尤其是皇家园林,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笔。而苏州园林作为古典园林集大成者,更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与代表。包括苏州园林在内的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借景、障景、隔景、移景等造景手法使有限的空间具有了无限的风景,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资源,同时也为我们后世建造园林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在建筑与设计方面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一切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天人合一,倡导“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哲学观。因此,古典园林在建造时,并没有急功近利,与自然抗衡,而是遵照自然法则,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辅之以人工的亭台楼榭,并通过借景、障景、隔景、移景等造景手法丰富了园林内部景观,透视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建筑思想与人文思想,营造了良好的意境。由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些艺术特色,虽已历经几百、上千年的风雨,古典园林依然是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纵观整个古典园林的构造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造园者通常会采用固定的几种造景方式来对古典园林的景色进行深化。常见的几种造景手法包括借景、障景、隔景、移景等。 (一借景 古典园林的空间一般都是比较狭小的,有时候设计太多的风景反而会使空间更为狭小,令人压抑,而借景则可以巧妙地避免这一缺陷,并使风景层次更为丰富。所谓借景,就是将本来不属于园内的风景通过一定的叠合、引入等方式来组合到园内,从而弥补古典园林空间小的不足之处,使园林通过引入其他风景而更为丰富,更富魅力。如颐和园内的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等。 1.借景的方法 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借景手法通常会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开辟赏景透视线、提升景点高度、借虚景。 (1开辟赏景透视线 在景物观赏过程中,会有一些障碍物阻挡人们赏景的视线,如树木的枝叶,因此,在借景方法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去除赏景的阻碍物,修剪树木枝叶,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使人能够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 (2提升视景点的高度 人们观赏园林时会受到园林界限的限制,所以看到的仅仅是园内的一些景物,而提升视景点的高度,则可以使人们观赏到俯视或者平视远景的效果。如此一来,观赏者便可以观赏到更多的风景,使园林内的假山、池筑、亭台楼榭一览入目,达到良好的借景效果。 (3借虚景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艺术浅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艺术浅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一直以来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造就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风格的独特性,以及有别于其它国家造园风格的中国古典园建筑。与古典园林建筑息息相关的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也为中国园林建筑的辉煌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绘画的参与中国园林的艺术内涵味道更加浓厚,民族特征也更加突出,这是西方园林成就无法与之媲美的。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个特殊范畴,以满足人们游赏和居住等多重需要为目的,将认为的物质环境与自然风景相配合,融建筑、绘画、文学、书法、园艺为一体。园林建筑与绘画艺术完美的古人将诗情画意引入园林建筑的布局和造景,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体特征。本文试图从中国古典园林要素中的建筑要素入手, 研究中国园林中的建筑布局结构, 以期为我们所从事的城市建筑群体的空间设计以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艺术 正文:一、引言 “一块石, 两竿竹, 小窗前, 清趣足。伴读书, 夏寒玉, 夜灯红, 窗纸绿。”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此诗中描写的是中国古典园林创造出居住生活空间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造园者为求在喧嚣的城市之中开辟世外桃源, 模仿自然宅院,提出了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主张。正是经过造园者精心巧妙布局表现出的自然意境, 以及由此引发的观者对人生哲理无限感悟, 使中国古典园林突破了时间、空间而趋于无限。于小小园林观晨曦晚霞, 明晦雨雪, 领略四季景色的变幻: 从春风杨柳依依, 夏暑焦廊蔽日, 至秋时桂子飘香,冬日雪月梅影, 四季美景自成乐趣。听鸟语虫鸣, 松涛竹啸, 残荷秋雨, 溪流淙

不由得令人与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所述产生共鸣: ”悠悠平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 洋洋平与造物者游, 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 颓然就醉, 不知月之人, 苍然暮色, 自远而至, 至无所见, 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如此人生美境并不是简单的堆砌, 而是一池一山, 一楼一亭, 一花一木, 配置相宜, 景观浑然一体, 妙若自然。园林建筑物作为构成景境的要素, 一方面是纯粹的人工构筑物, 另一方面其布局在与山、水、花、木的自然协调中,成为创造中国古典园林这种独树一帜的居住生活空间的重要手段。以山水为主体, 结合山水地形、地貌特点, 巧妙构筑建筑物, 使之与山水风格统一融合成宛若天成般的景观体系, 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基本准则。因此, 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之中的建筑, 对于我们继承中国传统居住文化, 研究建筑群体的空间布局及其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建人与自然共生息的生态聚居环境,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试从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艺术入手, 探索其对现代生活居住空间创建的启示。 二、中国古典园林之建筑空间布局 中国园林艺术是在伴随着其他类型,如诗词、绘画艺术相互影响,互相通融而逐渐发展的,更为重要的是满足了园居者使用功能要求。小小宅国不仅是生活的场所,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还是接待宾客,宴饮亲朋,读书,怡情悦性,标榜风雅,消遣精

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手法—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

《园林艺术概论》 期末小论文 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手法 —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 姓名: 学号: 班级: 2013年12月26日

摘要:苏州园林是古典园林的最主要的代表,其中在造园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本文以苏州园林为例,简单分析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造园手法 古典园林介绍 古典园林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两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则集中在江南。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之所以形成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从春秋以来,苏州一直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质丰裕、文化发达、山明水秀的优越条件,自晋室南迁以后直至清代,历代贵族官僚不断地在苏州建造供他们享受的园林。因此,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相当可观。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吴王的苑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四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世纪至18世纪全盛时期,有园林二百余处,现在保存完好的尚有数十处,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不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古典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尽管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建造的,在园林布臵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与意境之美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与意境之美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犹如一幅清幽淡远的水墨画,一首意味深长的山水诗。它是将雕栏画栋的楼阁、厅堂、轩榭、人工斧砌的山石、名花异木等与大自然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组合在一起,营造出引人入胜的园林意境。本文主要介绍空间布局的几种方法和意境美的营造,重点突出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限的意境。 关键字:古典园林,空间布局, 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花木、山水、楼阁、厅堂等基本要素构成,并形成一整套的园林符号语言。 山是整个园林的骨架,叠石堆山和 精妙绝伦的假山在古典园林中是最常 见得,例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 借助各种石料的色泽、叠砌的形体,加 之竹木和光影效果,使游者联想到四季 之景。体现出“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扬州个园水是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古典园林的灵魂。它可以成景以供观赏、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温度和湿度、栽种植物,也可划水行舟。平静似带的河流、潺潺有声的溪涧、深邃空灵的渊潭、气势雄壮的瀑布、精巧细腻的泉水给古典园林赋予了浓厚的生命力,有着真实、变形、虚幻的韵律之美。 楼阁是层高型建构,不但极 大的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也极大 的丰富了园林。例如,颐和园的 “山色湖光共一楼”超越了园林 的局限空间,虚实相生,具有无 限的空间表现力和空间蕴含量。

——颐和园的“山色湖光共一楼” 厅堂是待客集会的场所,是园林 中的主体建筑。所以通常是处于阳光 中,光影多变,景色显得变幻无穷。 在景区中,通常建于水面开阔处,临 水一面多构筑平台,如拙政园的远香 堂、留园的涵碧山房、狮子林的荷花 厅都采用此法布置厅堂。 ——拙政园的远香堂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元素,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的作用;若植物花木配置得宜,更能衬托庭院之妙,表现造园者的崇尚、意趣和个性品质,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瑕、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等。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时间的,立体的,流动的空间意识形态,其空间布局造成的悬念和意境都具有极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例如程氏的园艺论就显示出园林文化对空间序列、空间组合的整体性、和谐性的完美思维。 蕴藏在借景中的视觉规律和空间规律是丰富的。 窗子是借景的具体媒介。例如苏州园林的“花窗”; 借景是沟通有限与无线最好的手段。立足于特定的自 然环境,把最感动的景色融入构建之中,以产生丰富 的视觉意趣 ——苏州园林的“花窗” 实虚并置是营造空间环境丰富性的有效 手段。这种空间营造表现增加了空间的深度和 广度,扩大了园林空间的视觉效果,丰富了园 林空间的变化,创造了园林静态空间的动势。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在现代的园林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尤以苏州为胜,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清园林较之唐宋的空间范围已在缩小,在本已不大的空间里,再建筑许多庭院,空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主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二是如何使端方齐整的庭院与自然山水的景境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和谐而完整的园林艺术形象?正由于这种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园虽一而质已不同。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这一角度出发,谈一谈笔者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认识。园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各种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 和高度概括。1 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 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如苏州网师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师小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内的第一空间,就是由“小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石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氛。但当从这个庭院的西面, 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也正由于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 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朗了。 1.2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在江南园林中,建 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很注意建筑尺度的处理。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一般均取亲切近人的小尺度,体量较小,有时还利用人们观赏物体“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有意识地压缩位于山顶上的小建筑的尺度,而造成空间距离较实际 状况略大的错觉。如苏州怡园假山顶上的螺髻亭,体量很小,柱高仅2.3米,柱距仅1米。网师园水池东南角上的小石拱桥,微露水面之上,从池北南望,流水悠悠远去,似有水面深远不尽之意。1.3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在江南园林中,

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第一节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营造原则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1.1 构架山水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盛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 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申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申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1.2 模拟仙境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数次派人赴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赢洲去获取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没有成功。因此,他就在自己的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模仿仙境来表达企望永生的强烈愿望。汉武帝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赢洲三仙山,自此,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传统。 1.3 移天缩地 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 宋代宋徽宗的艮岳曾被誉为括天下美,藏古今胜。 而清代圆明园中的九州清虽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

明代造园家文震亨也在《长物志》中强调“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 1.4 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因此,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就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目标之一。 东晋文人谢灵运在其庄园的建设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帅暇曲之好”,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听泉,旁魄竹树云石的意境。 在园林中,这种诗情画意还尤以槛联庸额或刻石的方式表现出来,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书法艺术与园林也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1.5 形式独特 中国传统园林在布局上看似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而实际上却表现出精巧的平衡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惑。申国传统园林之所以能区别于外国园林,其申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其整体形式的与众不同。在这种自然式园林中,仿创自然的山形水势,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与结构,多彩多姿的树木花草,弯弯曲曲的园路,组成了一系列交织了人的情惑与梦想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园林空间。 1.6 造园手法高超 中国古代造园师在园林创作活动中,首要的工作是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有利、不利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立意,即所谓的构思,确定要表现的主题及内容,因境而成景。 接下来就是运用借景、障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对造园四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组织空间序列,最后对细节进行细致推敲。此时造园师要巧妙处理山体的形态、走向、坡度、凸凹虚实的变化,主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状及组合方式,岛、堤、桥的运用,建筑单体的造型及群体的造型和组合方式,园林植物的种类与种植方式,园路的走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其继承与发展 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其继承与发展的 文献综述 侯晓明 摘要:抓住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以适应现在城市发展为目的,提出对传统园林艺术的继承与发展问题的粗略看法。 关键词:中国园林;古典园林;艺术特点;继承;发展 前言 中国的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并对世界园林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中国传统园林以其不同的地域特点形成了不同特色及构园表现手法的“北方园林”、“南方园林”、“扬州园林”、“岭南园林”等几大典型代表。并以不同的艺术表现力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中国传统园林文化遗产,可以用“北雄、南秀、岭南巧”的说法描述。本文在论述中国古典园林特点的同时,也考虑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既要考虑继承传统,又要考虑有所创新;既要考虑中国古典,又要考虑现代发展。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就要积极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摒弃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文化效应。在现代高科技、新材料的支撑下,不断创新进取,做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 主体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1.依山旁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山水和植物组成的综合艺术品。传统建筑有榭、楼、斋、亭、舫、阁、馆、廊、厅(堂)、殿和轩等多为依山傍水。常用观赏花木有松、竹、梅、樟、兰、菊、柳、荷、玫瑰、茶花、迎春和牡丹等,其选栽一般与园林的地理环境和园主所寄托的性情有关。 2.追求立意,概括提炼,力求神似 中国园林集天下名山胜境,经过取舍并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虽取材于自然又非纯天然模仿,立意新颖,展示“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神似境界。这种历经艺术加工而得到的艺术美,富有身临其境,似曾相识,又不知其所的玄妙之感,给人以诗情画意或触景生情的美好灵感。 3.造景含蓄,耐人寻味,一点方悟 中国古典园林的绝妙之处为“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美人峰越细看才像,鸳鸯厅一点方悟。亭榭匾额成了赏景说明书。又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身临其境,虽无荷风,但亦觉风在其中,发人遐思。再如拙政园西部的扇面亭,仅一几两椅,却凭借宋代大诗人苏轼“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佳句,在感受诗人孤独心境的同时,会萌生一种高雅的情操与意趣。 4.动态布局,犹如画卷,百看不厌 动态序列布局,使园林空间成为连续序列的写景,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以苏州留园为例,其空间处理之妙当列它园之首。无论从鹤所进园,经五峰仙馆区,至清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