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1-2-4(二)

201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1-2-4(二)

201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1-2-4(二)
201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1-2-4(二)

[命题报告·教师用书独具]

1.)

A.用三个已校好的弹簧测力计才能完成此实验

B.用两个校好的弹簧测力计就可以完成此实验

C.用一个校好的弹簧测力计也能完成此实验

D.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外壳与纸面间的摩擦将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解析:由实验原理可知,当需要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时,在确定结点O及两个分力的方向的情况下,可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先拉一侧,另一侧直接用细绳拉,先确定一个分力的大小,用同样的方法再确定另外一个分力的大小,选项B、C正确.

答案:BC

2.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

C.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

D.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解析:实验中合力的大小必须保持不变,即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A正确;实验中,不但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位置,还要记录两拉力的方向,B 错误;本实验中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是任意的,C错误;选项D中的操作,可能会超过弹簧测力计的弹性限度,因而错误.答案:BCD

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2)本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B.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C.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

D.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解析:(1)本实验是利用等效原理,当两个力作用使橡皮筋伸长到结点O点,另一个力作用也使橡皮筋伸长到结点O点时,这个力就是前两个力的合力,选

B.

(2)本实验中两测力计所拉绳间的夹角一般在60°和120°之间较合适,A错误;为了减小误差,便于确定两拉力方向,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一些,且必须使橡皮筋、细绳、弹簧秤都与木板平行,细绳要与弹簧秤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B、C、D均正确.

答案:(1)B(2)BCD

4.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

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套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1)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

(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解析: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操作规程可知,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C、E.在C中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E中未说明是否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了同一位置O,

答案:(1)C E(2)记下两条绳的方向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 5.(2012年高考浙江理综)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

(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2)某次实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N;同时利

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 N,请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

(3)由图得到F合=________N.

解析:(1)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F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描点,选尽可能多的点连成一条直线,其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k,

k=3.2

6×10-2

N/m≈53 N/m.

(2)弹簧秤的读数为2.10 N,选标度合力的图示如图所示.

(3)经测量合力F合=3.3 N.

答案:(1)图见解析53(说明:±2内都可)

(2)2.10(说明:有效数字位数正确,±0.02内都可)

图见解析

(3)3.3(说明:±0.2内都可)

6.(2011年高考江苏卷)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_ N.

(2)下列不必要

...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您提出两个解决办法.

解析:(1)弹簧测力计读数为3.6 N.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需要分别测量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A 是必要的;根据仪器使用常识,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需校零,B是必要的;实验中力必须在同一平面内,C也是必要的;实验是验证三个力的关系,只要测出三个力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固定O点位置,D选项不必要,本题应选D.

答案:(1)3.6(2)D(3)①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②减小重物M的质量(或将弹簧测力计A更换成较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方向等).

7.(2013年合肥模拟)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 T OA、F T OB和F T OC,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3=3,N2=4

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记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两分力F 1和F 2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所以A 错误,B 、C 、D 正确.

(2)要标记结点O 的位置,同时记录OA 、OB 、OC 三段绳子的方向和三段绳子所挂钩码的个数.

答案:(1)BCD

(2)①标记结点O 的位置 ②记录OA 、OB 、OC 绳的方向 ③三段绳上所挂钩码的个数

处理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 一、合成、分解法

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三力平衡的问题.具体求解时有两种思路:一是将某力沿另两个力的反方向进行分解,将三力转化为四力,构成两对平衡力;二是某二力进行合成,将三力转化为二力,构成一对平衡力.

[例1] 如图所示,石拱桥的正中央有一质量为m 的对称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重力加速度为g 。若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则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 )

A.mg

2sin α B.mg 2cos α C.1

2mg tan α

D.1

2mg cot α

[解析] 石块受力如图所示,由对称性可知两侧面所受弹力相等,设为F N ,由三力平衡可知四边形OABC 为菱形,故△ODC 为直角三角形,且∠OCD 为α,

则由12mg =F N sin α,可得F N =mg

2sin α,故A 正确.

[答案] A 二、图解法

在共点力的平衡中,有些题目中常有“缓慢”一词,则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解决动态平衡类问题常用图解法,图解法就是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一般受三个力)的基础上,若满足有一个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另有一个力方向不变时,可画出这三个力的封闭矢量三角形来分析力的变化情况的方法,图解法也常用于求极值问题.

[例2] 如图所示,一小球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一切摩擦,如果把竖直挡板由竖直位置缓慢绕O 点转至水平位置,则此过程中球对挡板的压力F 1和球对斜面的压力F 2的变化情况是( )

A .F 1先增大后减小,F 2一直减小

B .F 1先减小后增大,F 2一直减小

C .F 1和F 2都一直减小

D .F 1和F 2都一直增大

[解析] 小球受力如图甲所示,因挡板是缓慢转动,所以小球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转动过程中,此三力(重力、斜面支持力、挡板弹力)组成矢量三角形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重力大小方向均不变,斜面对其支持力方向始终不变),由图可知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不断减小,挡板对小球弹力先减小后增大,再由牛顿第三定律知B 对.

[答案] B 三、正交分解法

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列平衡方程求解:F x 合=0,F y 合=0.为方便计算,建立坐标系时以使尽可能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为原则.

[例3] 如图所示,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推力F 作用在物块上,随着θ逐渐减小直到水平的过程中,物块始终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物块受到的外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推力F 先增大后减小

B .推力F 一直减小

C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D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一直不变

[解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由平衡条件得F cos θ-F f =0

F N -(mg +F sin θ)=0 又F f =μF N 联立可得F =μmg

cos θ-μsin θ

,可见,当θ减小时,F 一直减小,故选项B 正

确.

[答案] B 四、三力汇交原理

物体受三个共面非平行外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

[例4]一根长2 m,重为G的不均匀直棒AB,用两根细绳水平悬挂在天花板上,当棒平衡时细绳与水平面的夹角如图所示,则关于直棒重心C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距离B端0.5 m处

B.距离B端0.75 m处

C.距离B端

3

2m处

D.距离B端

3

3m处

[解析]当一个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必通过前两个力作用线的相交点,把O1A 和O2B延长相交于O点,则重心C一定在过O点的竖直线上,如图所示.由几

何知识可知:BO=1

2AB=1 m,BC=

1

2BO=0.5 m,故重心应在距B端0.5 m处.A

项正确.

[答案] A

五、整体法和隔离法

选择研究对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首要环节.若一个系统中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物体的平衡问题,在选取研究对象时,要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对于多物体问题,如果不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我们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很多情况下,通常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的方法.

[例5]如图所示,顶端装有定滑轮的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相连,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物体B上,将物体B缓慢拉高一定的距离,此过程中斜面

体与物体A仍然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

A.水平力F一定变小

B.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变大

C.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解析]隔离物体B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则有F=mg tan

θ,F T=

mg

cos θ,在物体B缓慢拉高的过程中,θ增大,则水平力F随之变大,对

A、B两物体与斜面体这个整体而言,由于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但是因为整体竖直方向并没有其他力,故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不变;在这个过程中尽管绳子张力变大,但是由于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开始并不知道其方向,故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的情况无法确定,所以答案为D.

[答案] D

六、临界问题的常用处理方法——假设法

运用假设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1)明确研究对象;

(2)画受力图;

(3)假设可发生的临界现象;

(4)列出满足所发生的临界现象的平衡方程求解.

[例6]倾角为θ=37°的斜面与水平面保持静止,斜面上有一重为G的物体A,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给A施以一水平力F,如图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sin 37°=0.6,cos 37°=0.8),如果物体A能在斜面上静止,水平推力F与G的比值可能是()

A.3 B.2 C.1 D.0.5 [解析]设物体刚好不下滑时F=F1,

则F1cos θ+μF N=G sin θ,

F N=F1sin θ+

G cos θ.

得:F1

G=

sin 37°-0.5×cos 37°

cos 37°+0.5×sin 37°

0.2

1.1=

2

11;

设物体刚好不上滑时F=F2,则:F2cos θ=μF N+G sin θ,

F N=F2sin θ+

G cos θ,

得:F2

G=

sin 37°+0.5×cos 37°

cos 37°-0.5×sin 37°

1

0.5=2,

即2

11≤

F

G≤2,故选B、C、D.

[答案]BCD

七、相似三角形法

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画出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的平行四边形中,可能有力三角形与题设图中的几何三角形相似,进而得到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对应成比例,根据比值便可计算出未知力的大小与方向.

[例7]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小球套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上,一个劲度系数为k,自然长度为L(L<2R)的轻质弹簧,一端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大环的最高点,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φ.

[解析]对小球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有△AOB∽△CDB,

则R AB =G F 又F =k (AB -L ) 联立可得AB =

kRL

kR -G

在△AOB 中,cos φ=AB 2 R =AB 2R =kRL 2R (kR -G )=kL

2(kR -G ).

则φ=arccos

kL

2(kR -G )

[答案] arccos

kL

2(kR -G )

八、正弦定理法

三力平衡时,三力合力为零.三个力可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由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例8] 一盏电灯重力为G ,悬于天花板上A 点,在电线O 处系一细线OB ,使电线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30°,如图所示.现保持β角不变,缓慢调整OB 方向至OB 线上拉力最小为止,此时OB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等于多少?最小拉力是多少?

[解析] 对电灯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据三力平衡特点可知:OA 、OB 对O 点的作用力F T A 、F T B 的合力F T 与G 等大反向,即F T =G ①

在△OF T B F T中,∠F T OF T B=90°-α

又∠OF T F T B=∠F T OA=β,故∠OF T B F T=180°-(90°-α)-β=90°+α-β

由正弦定理得F T B

sin β=

F T

sin(90°+α-β)

联立①②解得F T B=

G sin βcos (α-β)

因β不变,故当α=β=30°时,F T B最小,且F T B=G sin β=G/2.

[答案]30°G 2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五步走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五步走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1)力与直线运动;(2)力与曲线运动;(3)功和能;(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5)电路与电磁感应;(6)必做实验部分; (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结构分析;(2)主要命题点分析;(3)方法探索;(4)典型例题分析;(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选考模块的复习不可掉以轻心,抓住规律区别对待。 选考模块的复习要突出对五个二级知识点的加强(选修3—4中四个,

选修3—5中一个)。由于分数的限制,该部分的复习重点应该放在扩大知识面上,特别是选修3—3,没有二级要求的知识点,应该是考生最容易拿分的版块,希望认真钻研教材。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弄透,一次不够就两次,两次不行需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是从这里取材的。 实验部分一直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的理论部分一般在第一轮中进行,我们把“走进实验室”放在第二轮。历年来尽管在实验部分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掌握的情况往往是不尽如人意,学生中高分、低分悬殊较大,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思想重视不够、学习方法不对。实验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实验目的和原理,特别是《课程标准》下,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即使是考查教材上的原实验,也是改容换面而推出的。原理是为目的服务的,每个实验所选择的器材源于实验原理,电学中的控制电路与测量电路之间的关系是难以把握的地方。复习中还要注意器材选择的基本原则,灵活地运用这些基本原则是二轮实验复习的一个目的。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选做题中考实验的可能性也很大,不要忽视这方面内容。 突出重点知识,狠抓主干知识,落实核心知识 二轮复习中我们不可能再面面俱到,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时

年高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指导.doc

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指导 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指导 物理学科每一章节,都离不开概念、规律、实验这些基础知识。物理一轮复习基础最重要,应该先将这些基础知识理解、记忆,再结合习题巩固。 1.概念:研究内涵 学习物理概念,除了知道它的定义、单位、标矢性,还要知道它的物理意义,掌握其内涵和外延。有同学认为学习物理不用记概念,只要会做题就行了,对很多概念的定义都不能正确表达出来。其实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我们不用去死记硬背概念,但是如果要完全掌握一个概念就一定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所以不能描述出一个概念的定义就一定没有掌握好这个概念。 因此,对物理概念我们应当反复的思考才能准确把握,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加速度、功、电场这三个概念在高中物理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把握。 例如,学习功这个概念时,我们需要掌握恒力做功的表达式、公式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对参考系的要求;还要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理解功的含义,通过分析各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安培力、内力、外力)做的功来理解功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分析才能理解功的物理意义: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而对功这个概念的深刻理解对学习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非常有帮助。 复习之初,就可以把所有公式定理统统列出来,熟记在心,并在做题当中熟练和灵活运用。只有通过不断地解题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题。 另外,由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使得同学们在高三能从新的角度去认识旧有的知识。如学习了极限便能更好地理解瞬时速度;导数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速度、加速度、磁通量的变化率这些概

念;三角函数对掌握简谐运动的规律是非常有帮助的。 2.规律:知其所以然 关于规律的学习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规律是如何得出的;规律的适用范围(或条件)是什么。 学习物理规律除了掌握结论,还要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如同学们都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却有很多人不清楚是怎样得出的;知道自由下落的电梯内的物体和卫星上的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两种不同的运动都会完全失重;知道静电屏蔽时内部的场强为零却不知道怎样证明这些都是重结论、轻过程的结果。这些同学在上课时尽管做了很多笔记,但对规律的得出过程并不清楚,造成不会做题。 学习物理规律时还要注意规律的适用范围,如动量定理必须在惯性系中才能使用,用动能定理解题时要选大地为参考系来计算动能和功。 3.实验:亲自操作 实验题对学生在高考中是否能拿高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每一个实验,有条件情况下要亲自做一做。要弄懂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器材;特别注重基本的实验方法,能对实验的误差原因进行分析。特别要重视课本上的实验,也包括每一个学生实验,重视实验涉及的原理、方法。在近年的物理高考实验中,我们已经感受到高考实验不再是简单地照抄课本上的实验,而是利用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原理、方法去处理新的问题。关于实验的复习,可以选择试题调研的《实验热点》作为辅助材料。 4.教材:精细阅读 无论是概念、规律,还是实验方法,都在教材中有详细的论述,这是任何教学参考书都不能替代的,所以在每一章学习之前都要认真阅读本章的教材。通过阅读教材加深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认真阅读教材的另一个作用是有些细节问题在复习时老师不去细讲,这时要结合教材复

届高中高考物理一轮总结复习计划规划方案.doc

云师大附属丘北中学2018 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物理组 2018 届高三复习,结合我校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的教学实际,计划划分为 三轮。第一轮地毯式复习,第二轮板块复习(专题)60 天集训,第三轮“强化1+1 ”高考仿真大综合套题复习、第四轮模块短板补缺。 第一轮地毯式复习:以考点过关为目标,并构建单元知识网络,主要使学生 能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物理现象、基本实验、基本题型和基本的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轮板块复习60 天集训:以高中物理的重点专题为主线,通过力与运动,功与能,动量和能量,电磁场,电路与电磁感应,原子物理,实验,热学等专题,主要侧重于综合分析和训练,使学生能对各板块知识间联系和各种综合题型进行全 面复习和训练,进一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强化1+1 ”高考仿真大综合套题复习 第四轮:“调整1+1 ”旨在查漏补缺和调整应试状态。 一、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目标、宗旨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知识网络; 2、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促成学科科学思维, 培养物理学科科学方法。 3、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 练解题规范和答题速度; 4、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 理现实问题。 5、最终高考目标:1、 2 班平均分达到60 分 3、 4 班平均分达到50 分

二、第一轮复习时间具体分配(自2017.6.18-2018.1.18 ) 周次复习内容具体时间 1 第一讲 : 直线运动、第二讲匀变速直线运动2017.06.18 1. 关于运动的描述 (2 课时 ) 至 2. 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5 课时 ) 2017.06.28 3.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3 课时 ) 4 章节检测( 4 课时 ) 2 第三讲 :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017.06.29 至 1 两种常见的力 (4 课时 ) 2017.07.06 1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重点复习黄金方案,就是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在短短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位学生所关心的,下文为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大家请仔细阅读。 一、复习目标、宗旨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知识网络; 2、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培养物理学科科学方法。 3、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解题规范 4、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理现实问题。 二、复习具体时间安排 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上旬。 三、复习具体措施 1、第一轮复习中,要求学生带齐高中课本,加强基本概念、原理复习,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点知识结构。 2、注重方法、步骤及一般的解题思维训练,精讲多练,提高学生分析具体情景,建立物理图景,寻找具体适用规律的能力。

3、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平时多交流,多听课,多研究课堂教学。 4.提高训练的效率,训练题要做到精心设计,训练题全收全改,有针对性地做好讲评. 5.典型的习题,学生容易错的题目,通过作业加强训练. 四、复习策略 (一)去年可借鉴的经验 1、滚动式复习,反复强化,逐渐提高 2、限时训练:留作业限定时间,课堂训练限定时间,指导学生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3、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4、在复习过程中抓住六个环节:读、讲、练、测、评、补 (二)今年在吸取去年经验的基础上将从以下几方面操作 1、综合科目的考试主要是学科内的综合,以新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线索,以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作为重点,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复习中要突出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结构,把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科内部的综合能力。 2、认真备课,精心选择例习题,做到立足课本,即针对两纲,针对学生实际,紧抓课本,细挖教材,扎实推进基础知识复习工作.高考立足课本考基础,于变化中考能力。研究高考试题的特点就是研究命题专家的'命题特点,洞察命题者的命题思路。通过对高考题的研究、比较、创新,体会高考命题的技巧与方法,有利于指导复习备考, 3、课堂教学以学生实际掌握的质量作为标准,认真落实分类指

2013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知能演练强化闯关

1.(创新题)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11年8月23日在中国深圳胜利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取了75枚金牌、145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名列金牌榜首,在下列比赛项目中,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的为() A.健美操B.花样游泳 C.跳水D.田径长跑 解析:选D.A、B、C三项中运动员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情况不完全相同,都不能视为质点.2.下列诗句描绘的情景中,含有以流水为参考系的是() A.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析:选A.A项是以水流为参考系,故有桥流水不流,A对;B、C、D都是以大地为参考系. 3. 图1-1-3 (原创题)在2011年大邱田径世锦赛中,牙买加选手布莱克和博尔特分别以9.92 s和19.40 s 的成绩夺得男子100米决赛和200米决赛冠军.关于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 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 B.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小于10.31 m/s C.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08 m/s D.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 解析:选BC.200 m决赛的跑道有一段弯道,所以200 m决赛的位移小于200 m,所以A错; 2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v<200 m 19.40 s =10.31 m/s,故B对;1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v= 100 m 9.92 s = 10.08 m/s,而最大速度无法确定,故C对、D错. 4.关于物体的运动,下面说法可能的是() A.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大 B.加速度方向始终改变而速度不变 C.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 D.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变化 解析:选ACD.对于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在增大,只不过增大变慢,A可能;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即加速度存在,有加速度存在速度就在改变,B不可能;加速度仅仅反映速度改变的快慢,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最大时,速度减小的最快,当然速度可有最小,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当加速度最小时,速度增大的最慢,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可能取最大值,C可能;物体做平抛运动,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时刻变化,D可能. 5.(2012·丽水模拟)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地是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运动到乙地,经过乙地速度为60 km/h;接着又从乙地匀加速运动到丙地,到丙地时速度为120 km/h,求汽车从甲地到达丙地的平均速度. 解析:设甲丙两地距离为2l,汽车通过甲乙两地的时间为t1,通过乙丙两地的时间为t2.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 一、力学: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①1638年,伽利略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研究了抛体运动,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②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评价: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标志着物理学的开端。 (在伽利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地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理想实验是实际实验的延伸,而不是实际的实验,是建立在实际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断。) 奥托··格里克(德国马德堡市长) ①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①提出胡克定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笛卡儿(法国物理学家)①根据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①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归纳为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 ①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①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①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二、电磁学:

2021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通用版第1章 第1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高考导航] 考点内容要 求 高考(全国卷)三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 201720182019命题分析 参考系、质点Ⅰ 卷Ⅰ·T22: 实验:水滴 计时器、瞬 时速度、加 速度 卷Ⅱ·T22: 实验:平均 速度、速度 公式、v-t 图象卷Ⅱ·T19: 根据v-t图 象分析追 及相遇问 题 卷Ⅲ·T18: x-t图象的 理解及应 用 T22:自由 落体运动 及相关的 知识点 卷Ⅰ·T18:以扣 篮为背景的竖 直上抛运动 卷Ⅱ·T22:实 验:求瞬时速 度和加速度 卷Ⅲ·T22:实 验:测重力加 速度 1.高考命题 以选择题和 实验题为 主,以计算 题副。 2.命题热点 为运动学基 本规律的应 用和图象问 题,实验题 以测瞬时速 度和加速度 为主。 位移、速度和 加速度 Ⅱ匀变速直线 运动及其公 式、图象 Ⅱ 实验一:研究 匀变速直线 运动 核心素养物理观念: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科学思维:在特定情境中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公式、推论及图象解决问题(如2018全国卷Ⅱ·T19、Ⅲ·T18)。 科学探究: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2017全国Ⅰ卷·T22 , 2019Ⅱ卷·T22)。 科学态度与责任:以生产、生活实际为背景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如2019全国Ⅰ卷·T18)。 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参考系质点 1.参考系 (1)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 (2)选取原则: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它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 二、位移速度 1.位移和路程 (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和速率 (1)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Δx Δt,其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4)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加速度 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Δv Δt。 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是矢量。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规划指导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规划指导 高三一轮复习学生要掌握的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 法与技巧。整理出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规划指导,供参考! 第一轮物理复习的特点是:一个不落,有所侧重。一个不落是说 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小问题,第一轮复习的目的就是打基础,时间也充 足长,所以一定要全面复习,教材上每句话都要思考。但这并不是要 把所有知识一视同仁,而是应该按照考纲对那些基础的而又比较难的 章节多下些功夫。 那么对于物理来说,哪些知识是重点呢? 力学中最难的还是力的分析,很多学生看到力的分析就糊涂,不 是落下某个力就是搞混几个力。所以,做题前先要切切实实明白单个 力的特点。比如重力,何时需要考虑,何时必须忽视。力的分析,一 定要多练习,多画图,从单个到多个一步步来。 功和能的知识点中,动量联系是比较紧密的。高考一轮复习阶段,必须试着综合使用。在这部分要重点领悟“守恒”的思想,从这个角 度去解答问题有时会使题目变得很容易。 电学部分中,比较抽象的电场理解起来有些难度,而且高考中往 往是跟磁场、力学结合考查,所以要多花些时间。 光学、热学部分相对容易,也是因为这样,同学们常常会忽略这 部分内容。第一轮是的一次详细系统的复习,如果在这段时间你没有 抓住机会复习这些小问题,日后它就很可能成为你的高考失分点。 相对来说,物理的解题是有迹可循的:画草图——想情景——选 对象——分析题目、限制条件、明确所求——列方程——检查。每一 道题你都能够如此训练,当然对不同题目能够相对应省略一些步骤。 物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大概有10种:受力分析、运动分析、过程分析、

状态分析、动量分析、能量分析、电路分析、光路分析、图像分析和数据分析。每一种分析方法都要熟练掌握。 最后,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还要注重以下几点: 1、跟住老师复习。 2、认真看课本。 3、按照答题规范写解题过程,同时训练准确的思维方式。 4、做题量要适中,在精不在多。 5、定期复习,时常分析。 6、总结题型,对应每种题型,记住其最快的解题方法。 7、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8、建立错题集。 9、反刍,把以前不懂、不清楚的问题实行加深记忆,还要对当天课堂内容实行集中复习,再就是在学习新内容前,复习之前的内容。

2015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精品总结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精品总结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

.精品文档.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 测量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 【纲要导引】 此专题作为力学实验的重要基础,高考中有时可以单独出题,16年和17年连续两年新课标1卷均考察打点计时器算速度和加速度问题;有时算出速度和加速度验证牛二或动能定理等。此专题是力学实验的核心基础,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 【点拨练习】 考点一打点计时器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时常考两种方法: (1)逐差法 纸带上存在污点导致点间距不全已知:(10年重庆) 点的间距全部已知直接用公式:,减少偶然误差的影响(奇数段时舍去距离最小偶然误差最大的间隔) (2)平均速度法 ,两边同时除以t,,做图,斜率二倍是加速度,纵轴截距是 开始计时点0的初速。

1. 【10年重庆】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频率f=50Hz在线带上打出的点中,选 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是22图1所示,A B、、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 =16.6=126.5=624.5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①相信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 S ②打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 /s(取2位有效数字) ③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用、、和f表示) 【答案】①0.1s②2.5③ 【解析】①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隔4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 . ②根据间的平均速度等于点的速度得v==2.5/s . ③利用逐差法:,两式相加得,由于,,所以就有了,化简即得答案。 2. 【15年江苏】(10分)某同学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

高三物理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电磁场(含答案详解)

高三物理第一轮专题复习——电磁场 在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半径为r 的圆形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如图所示。一个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从磁场边界与x 轴的交点A 处以速度v 沿-x 方向射入磁场,恰好从磁场边界与y 轴的交点C 处沿+y 方向飞出。 (1)请判断该粒子带何种电荷,并求出其比荷q/m ; (2)若磁场的方向和所在空间范围不变,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变为B ’,该粒子仍从A 处以相同的速度射入磁场,但飞出磁场时的速度方向相对于入射方向改变了60°角,求磁感应强度B ’多大?此次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用时间t 是多少? 电子自静止开始经M 、N 板间(两板间的电压 为U )的电场加速后从A 点垂直于磁场边界射入宽度为d 的匀强磁场中, 电子离开磁场时的位置P 偏离入射方向的距离为L ,如图所示.求匀强磁 场的磁感应强度.(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 ,电量为e ) 高考)如图所示,abcd 为一正方形区域,正离子束从a 点沿ad 方向以0 =80m/s 的初速度射入,若在该区域中加上一个沿ab 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 ,则离子束刚好从c 点射出;若撒去电场,在该区域中加上一个垂直于abcd 平面的匀强磁砀,磁感应强度为B ,则离子束刚好从bc 的中点e 射出,忽略离子束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不计离子的重力,试判断和计算: (1)所加磁场的方向如何?(2)E 与B 的比值B E /为多少?

制D 型金属扁盒组成,两个D 形盒正中间开有一条窄缝。两个D 型盒处在匀强磁场中并接有高频交变电压。图乙为俯视图,在D 型盒上半面中心S 处有一正离子源,它发出的正离子,经狭缝电压加速后,进入D 型盒中。在磁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半周,再经狭缝电压加速。如此周而复始,最后到达D 型盒的边缘,获得最大速度,由导出装置导出。已知正离子的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加速时电极间电压大小为U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D 型盒的半径为R 。每次加速的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正离子从离子源出发时的初速度为零。 (1)为了使正离子每经过窄缝都被加速,求交变电压的频率; (2)求离子能获得的最大动能; (3)求离子第1次与第n 次在下半盒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 如图甲所示,图的右侧MN 为一竖直放置的荧光屏,O 为它的中点,OO’与荧光屏垂直,且长度为l 。在MN 的左侧空间内存在着方向水平向里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 。乙图是从甲图的左边去看荧光屏得到的平面图,在荧光屏上以O 为原点建立如图的直角坐标系。一细束质量为m 、电荷为q 的带电粒子以相同的初速度 v 0从O’点沿O’O 方向射入电场区域。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都可忽略不计。 (1)若再在MN 左侧空间加一个匀强磁场,使得荧光屏上的亮点恰好位于原点O 处,求这个磁场的磁感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如果磁感强度的大小保持不变,但把方向变为与电场方向相同,则荧光屏上的亮点位于图中A 点处,已知A 点的纵坐标 l y 3 3 ,求它的横坐标的数值。 E 、方向水平向右,电场宽度为L ;中间区域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质量为m 、电量为q 、不计重力的带正电的粒子从电场的左边缘的O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穿过中间磁场区域进入右侧磁场区域后,又回到O 点,然后重复上述运动过程。求: (1)中间磁场区域的宽度d ; (2)带电粒子从O 点开始运动到第一次回到O 点所用时间t 。 如下图所示,PR 是一块长为L= 4m 的绝缘平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个空间有一个平行 B B l O 甲 乙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一)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一)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1)力与直线运动;(2)力与曲线运动;(3)功和能;(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5)电路与电磁感应;(6)必做实验部分; (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结构分析;(2)主要命题点分析;(3)方法探索;(4)典型例题分析;(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是力学和电磁学部分,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

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①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动力学和天体问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②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如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 中的运动、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利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③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与运动观点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④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这是近几年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如通过粗略地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等。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分别安排不同的专题重点强化,这是我们二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希望在这些地方有所突破。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运动学部分专题

一.平均速度:任意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的理解 ①t s ??= 一v 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②v =20t V V +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③t V V S t 2 0+=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1.物体由A 沿直线运动到B ,在前一半时间内是速度为v 1的匀速运动,在后一半时间内是速度为v 2的匀速运动.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221v v + B .21v v + C .21212v v v v + D .2 121v v v v + 2.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 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221v v + B .21212v v v v + C .21212v v v v ++ D .2 121v v v v + 3.一辆汽车以速度v 1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 2=20km/h 跑完了其余的2/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 ,则v 1的值为( ) A .32km/h B .345km/h C .56km/h D .90km/h 4.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 1=40km/h 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v 2=60km/h 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 1=40km/h 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以v 2=60km/h 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A .V 甲=V 乙 B .V 甲 < V 乙 C .V 甲 > V 乙 D .因不知位移和时间故无法确定 二.加速度公式的理解:a=(v t -v 0 )/t 公式中各个部分物理量的理解 匀加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v t >v 0,a 为正,此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匀减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v t <v 0,a 为负,此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1.对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变化量也为零 B .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C .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则该物体的速度也越大 D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变化量越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 .速度改变△V 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C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D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很小 3.关于加速度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为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B .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 C .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增大 D .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反而增大 4.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 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

(AA级)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 第1单元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2 第2单元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4 第3单元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7 第4单元直线运动的图象8 第二章相互作用9 第1单元力重力和弹力摩擦力9 第2单元力的合成和分解11 第3单元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4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8 第1单元牛顿运动三定律18 第2单元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21 第3单元解析典型问题24 第四章机械能29 第1单元功和功率30 第2单元动能势能动能定理34 第3单元机械能守恒定律38 第4单元功能关系动量能量综合41 第五章曲线运动45 第1单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物体的运动45 第2单元圆周运动48 第3单元万有引力定律人造卫星53 第五章动量59 第1单元动量冲量动量定理59 第2单元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63 第3单元动量和能量70 第六章电场72 第1单元电场的力的性质73 第2单元电场的能的性质77 第3单元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82 第4单元电场中的导体86 第七章恒定电流87 第1单元基本概念和定律88 第2单元串并联电路电表的改装92 第3单元闭合电路欧姆定律98 第八章磁场103 第1单元基本概念和安培力103 第2单元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108 第3单元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110 第九章电磁感应114 第1单元电磁感应楞次定律115 第2单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118

第3单元电磁感应与电路规律的综合应用121 第4单元电磁感应与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123 第十章交变电流127 第1单元交变电流127 第2单元变压器电能的输送129 第十一章热学132 第1单元分子运动的三条理论132 第2单元物体的内能和热力学定律134 第3单元气体、固体和液体137 第十二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141 第1单元机械振动142 第2单元机械波146 第十三章光学150 第1单元光的传播几何光学150 第2单元光的本性物理光学153 第十四章电磁波和相对论简介158 第十六章原子和原子核16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单元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平动、转动、直线、曲线、圆周) 参考系: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2) 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3)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2、 质点:在研究物体时,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是有质量的点,或者说 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点叫做质点。 (1) 质点忽略了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是简化出来的理想的、抽象的模型,客观上 不存在。 (2) 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能看成质点。 直 线运动 直线运动的条件:a 、v 0共线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例 自由落体(a =g )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 02 1 at t v s +=as v v t 22 02=-,t v v s t 2 0+=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方法汇总

2019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方法汇总 2019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方法 高考复习,一般可分为三轮。第一轮复习是最细致的复习,目的是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思维,第二、三轮复习则属于查漏补缺,因而第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如何才能达到第一轮复习的最佳效果呢?好方法是复习的必备。 一、结合考试说明全面复习知识点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求仔细研究考纲,按照考试说明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分析透彻,不要有遗漏,做到所有的知识点心中有数。那么,如何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呢?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老师建议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研究命题思想,近年来的物理学科命题思想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突出强调联系实际、回归教材、注重基础、体现思想等特征; 二、研究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包括学科知识和解题能力;三是要研究考试说明的变化,关注内容的增减和考察能力的变化情况。只有把考纲和考试说明以及高考真题研究透彻,才能定制出合理的备考计划,为迎接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以课本为基础,夯实各个知识点 第一轮复习的目标,就是梳理基本知识。什么是基础?当然是课本。第一轮复习要对照教材梳理每一个知识点,不留空白。对于概念不要死记硬背,而是理解记忆。从定义、

定义式、物理意义等多个角度把握。对于习题,新东方一对一老师不建议采用题海战术,第一轮的复习要认真研读课本上的习题和书后题。夯实好基础,在二、三轮的复习上才能有质的飞跃。 三、总结知识结构,形成网状知识体系 课本中的物理知识点都是有相互关联的内在联系的,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高考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位,因此高考题的编制绝非只考一个知识点,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整合物理模型,把具体的问题抽象为模型,这对于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新东方一对一老师叮嘱同学们在复习中,既要注重物理知识的积累也要注意物理模型的总结。 四、归纳总结基础题型及变形 在第一轮复习的做题环节,要有意识的将所做过的物理试题进行分类整合。对于某一类题目的答题方法、技巧要心中有数。善于归纳总结,尤其是自己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以不变应万变,无论高考的题目怎样变化,都是由基础的题型演变而来的。多总结题型,将会使复习环节变得非常轻松,避免题海战术! 五、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解题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而同学们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给自己一个明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38波粒二象性含解析

率,入射光光子的能量变大,金属的逸出功不变,故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选项C正确;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则单位时间内入射光的光子数目增大,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也将增多,选项D正确;延长入射光的照射时间,入射光光子的能量不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选项B符合题意. 4.[2019·安徽省六安一中模拟](多选)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为(4.3×1014Hz,0),与纵轴交点坐标为(5.5×1014Hz,0.5 eV).由图可知( ) 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3×1014Hz 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Hz 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 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 eV 答案:AC 解析:当最大初动能为零时,入射光的光子能量与逸出功相等,即入射光的频率等于金属的截止频率,可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3×1014Hz,A正确,B错误;根据E km=hν-W0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C正确;金属的逸出功为W0=hν0=6.63×10-34×4.3×1014 J=1.78 eV,故D错误. 5.[2019·天津市耀华中学检测]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飞飞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 A.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 B.乙光的波长小于丙光的波长 C.乙光的频率小于丙光的频率 D.对于同种金属,甲光对应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对应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答案:C 解析:甲、乙光截止电压相同,故它们的频率相同,A错误;乙光截止电压比丙光低,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各专题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运动的描述与匀变速直线运动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一)第1讲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时间/40分钟 基础达标 图K1-1 1.[2018·杭州五校联考]智能手机上装载的众多APP软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K1-1所示为某地图APP软件的一张截图,表示了某次导航的具体路径,其推荐路线中有两个数据:10分钟,5.4公里.关于这两个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 B.10分钟表示的是某个时刻 C.5.4公里表示此次行程的位移的大小 D.根据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2.[2018·河北唐山统测]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中,速度大小恒定 B.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恒定不变 C.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D.速度变化率很大时,加速度可能很小 3.如图K1-2所示,哈大高铁运营里程为921公里,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某列车到达大连北站时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第5s内的位移是57.5m,第10s内的位移是32.5m,已知10s末列车还未停止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1-2 A.在研究列车从哈尔滨到大连所用时间时不能把列车看成质点 B.921公里是指位移 C.列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25m/s2 D.列车在开始刹车时的速度为80m/s 4.下表是四种交通工具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改变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速度变化最大,加速度最大 B.②的速度变化最慢 C.③的速度变化最快 D.④的末速度最大,但加速度最小 5.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A.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先均匀增大,然后增大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图K1-3 6.如图K1-3所示,一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从A点开始向右运动,经过3s与距离A点6m的竖直墙壁碰撞,碰撞时间很短,可忽略不计,碰后小球按原路以原速率返回.取小球在A点时为计时起点,并且取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在7s内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A.2m,6m B.-2m,14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