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为幼儿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

浅谈如何为幼儿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

浅谈如何为幼儿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
浅谈如何为幼儿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

为大班幼儿做好幼小衔接准备的调研与思考

义乌市国贸幼儿园刘悦

[摘要] 幼小衔接,一直是家长和学校所关注的话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了解家长和老师对幼小衔接的态度做了本次的调查。调查采用主要是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需要学会写字,做算术题,回家需要有家庭作业,而在幼儿园中也有部分的老师会将小学的课程教给孩子,针对这一些问题给家长和老师一些建议,孩子心理的健康是幼小衔接的基础,抓好学前幼儿入学能力的准备工作,做好学前幼儿入学的物质准备,进行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的培养,进行角色的演练与转变。

[关键词] 幼小衔接;幼儿园;家长;问卷调查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平稳过渡、合理衔接,即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说上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人生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那么升入小学对于孩子来说不亚于前者,这意味着孩子需要放弃以游戏为主的幼儿生活,转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如果“幼小衔接”不顺利,孩子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初入小学的儿童,普遍嫌上课时间过长、游戏活动时间太短,负担重;心理方面也会出现精神负担重、自信心不足、厌学、人际交往不良、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现象。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孩子更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呢?

二、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为了使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更加的充分、科学为此以一个大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有7—8岁的幼儿家长填写完成。发放问卷35份,收回问卷33份,有效问卷33份。

(二)调查材料

问卷共设8道题,设置7题选择题,1题开放题。

(三)调查方法

首先采用问卷法,将问卷一次性发给被试,为保证客观性,问卷不记名。其次采用访谈法,通过访问幼儿父母获取第一手资料。

三、结果与分析

表1 您和孩子提过小学校的事的统计

您和孩子提过小学校的事

人数百分比

提过30 90

没提过 3 10

表1说明:有90%的家长会在孩子面前提起小学的事情,有10%的家长没有向孩子提起小学的事情。说明大部分的家长对孩子进入小学的事情比较的重视,会和孩子讲述小学的事情。

表2您的孩子对小学的态度的统计

您的孩子对小学的态度

人数百分比

向往29 88

无所谓 4 12

恐惧

表2说明:有88%孩子对小学有着美好的向往,家长和老师应抓住这个契机,进行相应科学的教育。有12%的孩子是无所谓的态度,这可能和老师家长对孩子幼小衔接的教育上不够,应与孩子多多的沟通让让孩子了解小学的生活。

表3您的孩子写字、握笔姿势正确的统计

您的孩子写字、握笔姿势正确

人数百分比

正确31 94

不正确 2 6

不知道

表3说明:有94%的孩子握笔、写字姿势正确,说明在这方面家长比较注重,会提醒孩子坐姿习惯。有6%的家长没有注意这一方面,这可能会使孩子的写字、握笔的姿势不正确,可能会导致孩子近视。

表4您交给孩子的事情,他能够主动完成的统计

您交给孩子的事情,他能够主动完成

人数百分比

能20 60

有时能13 40

不能

表4说明:有60%的孩子在家长交给他任务时会主动完成,说明大部分的孩子做事情比较的主动,有40%的孩子有时会独立的完成。

表5在幼儿园里您希望孩子最需要得到的培养是什么的统计

就幼小衔接来说,在幼儿园里您希望孩子最需要得到的培养是

人数百分比

数学 5 15

自理能力

学习兴趣9 27

学习的良好习惯 4 12

唱歌、跳舞、画画

运动方面

关爱他人 1 3

主动参与清洁活动 1 3

会整理、准备自己的物品

会主动交朋友13 39

会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

会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

会大胆表現自己

表5说明:有15%的家长注重孩子的数学,有27%的家长比较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孩子对学习自然是主动积极的。有12%的家长注重孩子的学习习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受用终身。有3%的家长关注孩子的关爱他人和主动参与清洁活动。有39%的家长重视孩子的社交能力。

表6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您认为幼儿园教育应培养幼儿哪些方面的统计在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您认为幼儿园教育应培养幼儿哪些方面

人数百分比

有一定的受挫能力 3 9

自信心9 27

不容易骄傲 3 9

自我保护意识 5 15

行为意识 5 15

集体观念 2 6

要懂得顾全大局 2 6

基本的思维方式

做事学习的自主性

4 12

要懂得怎样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与

沟通

表6说明:有9%的家长认为孩子要有一定的受挫能力,有27%的家长认为学校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9%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不能骄傲,有15%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意识比较的重要,有6%的家长认为集体观念和懂得顾全大局,有12%的家长认为孩子要懂得怎样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与沟通。

表7孩子进入小学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有哪些的统计

孩子进入小学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有哪些

人数百分比

能否适应小学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态度15 45

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 15

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否跟上小学的学习节奏 5 15

能否主动写作业10 30

能否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 3 9 表7说明:有45%的家长担心孩子能否适应小学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态度,有15%的家长担心孩子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能否跟上小学的学习节奏,有30 %的家长担心孩子能否主动写作业,有9%的家长担心孩子能否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

在开放题请你“您会为孩子的幼小衔接做哪些准备?希望幼儿园为您孩子的幼小衔接做哪些准备工作?”这问题中,大部分的家长都会家中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算术书、识字书、拼音等等。小部分的家长会给孩子买书包、铅笔。在“希望幼儿园为您孩子的幼小衔接做哪些准备工作?”的问题中,大部分的家长希望学校多教一点数学、语文、拼音、写汉字,小部分的家长希望学校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三、讨论与建议

(一)、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分析

1、家庭教育方面

在家长的问卷调查和交谈中发现,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急进心理而超前训练,竟将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过幼儿掌握。他们关注的是孩子在学校学会了写字、拼音、还是算术,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忽视了生活良好习惯的养成,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专心,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日益变好,家长对子女爱护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不用自己动手做。导致了这些孩子自理能力非常的差,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进入小学后的许多事情是需要自己动手做

的,这些自理能力弱的孩子无从下手,这无疑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很大的伤害。

2、学校教育方面

(1)、“幼”“小”衔接工作的脱节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和模式上大相径庭。长期以来,“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

(2)、幼儿教育小学化

在部分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不少的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做小动作、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有些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不少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讲课时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课后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10遍甚至一页,还有计算、英语、常识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家还要做。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扼杀幼儿天性,与社会要求背道而驰,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

(二)、一起为孩子的幼小衔接做准备

1、孩子心理的健康是幼小衔接的基础

在幼儿园,很多孩子已经模糊的认识到自己将在一定的时间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并且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家长和老师应及时抓好学前儿童这种入学期望的心理,为他们做好一个健康的幼小衔接的心理准备。具体可以由以下几方面入手:(1)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引导幼儿观察小学生的一些在校生活情景,让幼儿熟悉小学和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让幼儿知道进入小学学习是长大的表现,是每个人成长过程所必然的经历。从思想上、情感上做好入学的准备。(2)

肯定孩子的学习能力。对孩子现有的学习能力的肯定,是对其未来学习能力的信任。这在无形中让孩子对自己今后的学习能力产生自信,继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3)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告诉他“长大了,马上就是小学生了”,要让孩子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很能干了,不能再自由散漫,不能依赖父母了。要让孩子有信心,向往上学,想做一个好学生。有了这种良好的心态,入学后,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此外,家长还要对孩子多讲关于学校和老师的一些好话,千万不能说“你不听话,进了小学,看老师怎么收拾你”之类的吓唬孩子,也不要说“暑假快玩吧,上了学就没时间玩了”这类误导的话。总之,不要让孩子惧怕上学和有心理压力。

2、抓好学前幼儿入学能力的准备工作

学前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后,小学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的压力,只会在短时间内对幼儿进行入学能力的准备和培训,更多是在学习生活中边学习边培养,这对幼儿养成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障碍,因此要抓好学前孩子入学能力的培养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要求幼儿会正确的穿衣、鞋、裤,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懂得自我保护。如:整理书包,叠被子等。2、纠正“双姿”养成良好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3、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训。4、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训练孩子早睡早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饭,并改变无节制看电视的习惯。

3、做好学前幼儿入学的物质准备

在家里准备一个固定的地方给孩子学习,地方一定要固定,别让孩子“打游击”。准备桌椅、台灯、桌椅高度与孩子身高相配。准备书包文具,要注意简洁耐用,经济实惠。

4、进行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的培养

新入学的儿童年龄只有6—7岁,对为什么要学习并不明确,老师应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还要用生动的实例讲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讲解时要结合孩子的理想、愿望。

5、进行角色的演练与转变

孩子入学,是从“玩耍的孩子”转变为一名按时完成任务的小学生。家长和老师要在孩子入学前进行角色转变的演练。如对孩子的称谓上,在家庭中称作“孩

子”,在幼儿园称作“小朋友”,而在学校中,老师和学生都要称呼“某某同学”,在家庭中或幼儿园进行角色演练时,家长、老师都要和学生称呼“某某同学”,这样来启发孩子入学后做学生的角色意识。

总之,幼小衔接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我们大家团结一心,一点一滴的关注孩子,帮助孩子渡过这个转则点。

参考文献:

[1] 安红.再谈“幼小衔接”问题[A].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

[2] 韩淑萍.浅谈“幼小衔接”——儿童入学适应能力培养[A].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3] 李秀,陈宝华.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

[4] 李明仙.浅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的心理准备[A].宝山师专学报,2002(4)

[5] 王张梅.幼小衔接,我们准备好了吗?[A].科学导报2010(12)

[6] 赵国民. 幼小衔接,家长准备好了吗?[A].新华日报2003(8)

[7] 蔡黎曼.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是搞好幼小衔接的关键[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1997(4)

[8] 刁丽娜.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J].教育论坛2009(12)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

浅谈幼小衔接工作 摘要: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探讨怎样使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儿童发展、意义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长期以来,幼儿园和小学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学生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是教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学习方式、人际交往、师生关系、行为规范及社会期望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幼儿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幼小衔接问题成为近几年来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同时也受到国内很多学者的高度关注,更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幼小衔接的问题及对策,他们认为幼小衔接这一主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如果在幼儿阶段开始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就会使得更多的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受到更小的影响,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幼小衔接的意义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是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交往、学习、生活的基础和保证,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

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标准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幼儿教师作为从事一种专门化职业得道德引导者、思想启迪者与心灵开拓者,更就就是人才培养教育情境中得主体之一。良好得职业素质会促进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完成自己教育、教学工作。本课程就就是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根据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面向社区服务与管理岗位,通过学习婴幼儿早期教育这门课得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早期教育智能开发得重要性以及早期教育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组织幼儿进行儿歌、阅读、认知、交往等活动得基本方法、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对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得认识,感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后,能够面向儿童教育岗位,如早教机构教师、幼儿园游戏指导教师、以及开发相应儿童早教课程等岗位。通过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双结合得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得动脑、动手得实践能力,为走向相应得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前修课程为:发展心理学,家庭教育学;后续课程为:游戏理论、幼儿绘画;本门课程就就是前修课程得后续课程,又就就是后续课程得基础与辅助课程。 1、2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专业面向得工作岗位:如早期教育指导师、幼儿教师、幼儿教学课件制作等一系列相关岗位得分析,本课程将采取课堂基础知识+实训练习+模拟教学情境得结构完成教学任务,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坚持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按照早教老师得工作任务来编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设计思路 第一,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 第二,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内容;

第三,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选择相应得教学手段与方法; 第四,根据本课程特点与职场岗位得要求设计课程考核标准与考核方式。 本课程得参考学时为54学时,3个学分。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1、掌握婴幼儿生长发育得特点及教育重点,了解其智力开发得黄金关键期; 2、掌握婴幼儿心理发展得特点,了解其个性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得特点; 3、掌握婴幼儿发育五大领域以及八大智能得内容,体悟早期教育得重要 性; 4、如何培养幼儿得倾听行为,表述行为及早期阅读习惯; 5、如何利用亲子游戏与瞧图讲故事培养幼儿得语言表达能力; 6、如何利用儿歌与音乐活动促进婴幼儿得音乐感知力与右脑开发; 7、针对不同年龄段(0-3岁)得婴幼儿,开展相应游戏活动得原则及要求。 语言表达能力。 2、2基础从业能力 职业道德沟通能力英语能力计算机操作语言表达能力 2、3课程能力目标 1、具有对音乐得感知能力,有丰富得想象力; 2、能够有效得利用儿歌增进幼儿得语言表达能力; 3、能够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得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4、能够针对不同年龄段(0-3岁)得婴幼儿,开展相应游戏活动。 3、学习领域/教学内容 通过职业分析(确定工作岗位,说明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工作分析(分析综合能力、专项能力)与专项能力分析(确定能力标准),之后进行教学分析(划分课程模块、写出课程大纲), 并进行教学设计与开发(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基本环境、内容组织、开发模块课程课件与学习指南)。 表1学习情境/项目描述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范文「3篇」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范文「3篇」从学前到小学,跨两个学段,从儿童身心发展看,是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因而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在此期间,儿童身心要发生一定的质变,掌握不了这一阶段教育的规律性就会出现种种"衔接"的问题。下面是为大家的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范文【3篇】,欢迎参考~ 一、情况分析: 再过一个学期,孩子们就要结束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升上小学,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学前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有教育家甚至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要比高考、中考都要变化巨大。这个阶段的家长和孩子在短时间内有着太多的不适应,作为家长面临孩子人生的第一次考核,诸多家长有着太多的无奈和困惑。对于幼儿来说从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也变了,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的习惯等,面临着许多不适应,所以幼儿园应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认真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减少家长的焦虑和担忧,为幼儿入小学学习从多方面打好基础。 尝试通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种手段多方位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衔接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责任感、自信心等) 2、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为幼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三、具体方案: 1、入学前思想准备:(参观小学、体验生活) 通过参观小学,并深入一年级的课堂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全面体验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使孩子们对小学产生向往,萌发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上学的愿望。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 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一个重要转折,我认为在大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幼小衔接做得不好或不正视它,就很难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幼小接轨的“困难期”。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在年龄上只差几个月,但在休息时间、学习内容、教育方式、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形成了比较大的差别,也就是说他们进入了一个转折。所以替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为他们进入小学新的集体生活和学习生活创造条件,在陶行知《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非常重视的工作,关于入学前的准备,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重点培养。 一、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小学的纪律比幼儿园严格,要初步使孩子了解在学校里要遵守哪些纪律,并要告诉孩子遵守纪律的道理,让孩子懂得应该接受纪律的约束,并能自觉地遵守纪律。还要教育在学校里关心同学、帮助他人、尊敬老师,要主动为大家做好事,讲文明、有礼貌……我们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与学习常规,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爱护学习用品,养成整齐干净的学习习惯。从开始我们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另外,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 在幼儿园大班,每周课堂学习节数可以适当增加,使之接近小学一年级的学习时间。当然,幼儿园在安排作息制度时,除了考虑适应小学的学习条件外,更重要地要立足于幼儿本身的特点,以避免儿童学习负担过重。为儿童建立过渡期的作息制度,循序渐进地训练儿童习惯于有规律的生活。比如说,制定他们就寝、起床、就餐和活动等方面的时间表,并督促他们自己按照时间表去做等等。 二、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幼儿全面发展。 兴趣是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动力源泉,培养孩子们广泛的兴趣可以发展智力,开拓视野,强健身体,陶冶情操,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是非常重要的。幼儿虽然对某些事情感兴趣,有一定的爱好,但不持久、不稳定,容易见异思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这样,不仅能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三、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中语言理解能力也十分重要,因为小学教师的语言与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有本质的不同,小学教师的语言是逻辑性较强,非生活化的语言,语言的内容是传授知识,这种语言要比幼儿教师的语言难理解得多,如果儿童语言理解能力不强,那么他将很难听得懂教师的讲课内容。语言理解能力的高低和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有直接联系。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将要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讲述、情景表演、故事会形式等形式表现出来,使幼儿获得了更多锻炼语言的机会。由于在小、中班重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始重点发展幼儿的书面语言。一方面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幼儿认读写字的兴趣,以便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应用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交谈,一起到公园去,到大自然里去……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运用感官多看,多想,多说,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能力,使孩子们的智力在入学前如同运动员的身体在比赛前一样处于“最佳状态”。 四、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1~2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方案

1~2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方案 摘要: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基础都是在婴幼儿时期奠定的。为了开发儿童潜能,我们根据婴幼儿心理发育规律设计了各年龄阶段婴幼儿早期教育与早期干预的方案,主要通过"感觉-动作、视知觉,听知觉"训练以及良好的习惯和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等几方面,使儿童各种能力得到整体的提高。在婴儿时期认知能力训练的重点在丰富环境,促进感知觉的发展。在幼儿时期认知能力训练的重点主要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早期教育活动展开。 关键词:婴幼儿认知能力动作能力习惯和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第一节 1~1岁半幼儿训练方案 一、认知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感觉知觉活动,是发展智力的主要途径。儿童观察事物是通过各个感觉器官来进行的,因此,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应从发展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能力入手,从他们感兴趣的、注意到的事物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 (1)观察事物的特性 ①识别大小。教小儿比较物体的大小,开始可选择形状类似,大小差别显著的物体来练习,如大娃娃与小娃娃,大杯子与小杯子等。 ②识别形状。 教小儿识别物体的各种形状,对发展观察能力十分有好处。先教小儿识别简单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可用同种颜

色的纸板如红色、黄色,剪成两套形状不同的图形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让小儿和家长分别拿一套,教小儿把他手中的圆圈重叠到家长的圆圈上,指给他看,这两个圆圈的形状是一样的"都是圆的。"再让他把圆圈与其它形状的纸板比较,告诉他是不一样的。 ③识别颜色。 先从基本的颜色红、黄、蓝、绿进行识别。小儿这时可能说不出颜色的名称,家长也不必在这个阶段要求幼儿说出颜色的名称,但应让幼儿明白"颜色"这个词的意思,懂得"这种颜色"、"那种颜色"的意思,使他意识到颜色也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发展观察力。 可用一些大小相同、形状一样、颜色不同的积木方块进行练习,如成人手中拿一块红方块,要小儿从几个方块中挑选一个和成人手中一样颜色的方块。小儿学画时,让孩于注意到小草是绿色的,西红柿是红颜色的,让小儿拿绿色画笔画小草,红色的画笔画西红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小儿注意周围物品的颜色,如妈妈的围巾是蓝色的,小儿的帽子也是蓝色的,这时便可告诉这两件东西的颜色是一样的。 (2)发展幼儿注意力。 ①注意力的稳定性。幼儿注意力短暂,不稳定,成人应帮助小儿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于一个物体上或一种游戏中。如小儿玩皮球一会儿就扔掉,正要开始做其他的事情,母亲可拿起皮球,教他一些新的玩法,如教小儿用手使皮球在地面上旋转,或对着墙壁滚动皮球,使皮球碰向墙壁自动滚回来,或用球投篮等。②扩大注意的范围。教注意物体之间的联系,发展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能力。在培养小儿观察力时,应多带小

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会宁县第三幼儿园衔接工作计划 幼儿进入大班第二个学期,面临的是马上结束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升上小学,怎么样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搞好幼小衔接是大班本学期的重点。 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的习惯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这是研究幼小衔接的实质所在。为认真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为幼儿入小学学习从多方面打好基础。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具体目标: (1)教师必须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要求,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小学阶段,主动适应小学生特点,为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2)使幼儿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生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二、具体措施: (1)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

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 (2)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在本学期后期可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小学班级式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3)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训。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大班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要求幼儿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 (4)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幼儿会用日常礼貌用语;在成人提醒下,能遵守班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行动不影响集体;学会倾听、不乱插嘴;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5)讲究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会正确使用手纸;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等。 (6)加强幼儿学习兴趣、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增加一些学习内容,调整学习的时间和强度,规范幼儿的学习习惯,如读书写字的握笔、坐姿(上课坐姿、阅读姿势、握笔姿势等)等。特别是幼儿的执笔姿势,平时教师要经常提醒督促,对个别姿势不正确的幼儿要进行强化训练,注意纠正。 (7)组织幼儿参观小学。

浅谈如何做好大班幼小衔接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713300939.html, 浅谈如何做好大班幼小衔接工作 作者:朱仕碧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8期 摘要: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 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本学期,我们大班组成立了"幼小衔接"研究小组,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做到提前介入,定人定时定班,幼小联手,家校联手,实现幼小衔接顺利过渡。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培养幼儿自学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 大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为此,进入大班后,我就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我特别制作了丰富的、新颖有趣的教具,活动中彩洗染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控能力。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和坐势正确,一开始我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然后我又通过练习书定自己名字等活动巩固幼儿养成的习惯,平时,认真观察孩子们发现个别幼儿的不良姿势,及时纠正。 二、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标准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课程定位 幼儿教师作为从事一种专门化职业的道德引导者、思想启迪者和心灵开拓者,更是人才培养教育情境中的主体之一。良好的职业素质会促进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完成自己教育、教学工作。本课程是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根据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面向社区服务与管理岗位,通过学习婴幼儿早期教育这门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早期教育智能开发的重要性以及早期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组织幼儿进行儿歌、阅读、认知、交往等活动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对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的认识,感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后,能够面向儿童教育岗位,如早教

机构教师、幼儿园游戏指导教师、以及开发相应儿童早教课程等岗位。通过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双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为走向相应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前修课程为:发展心理学,家庭教育学;后续课程为:游戏理论、幼儿绘画;本门课程是前修课程的后续课程,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和辅助课程。 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如早期教育指导师、幼儿教师、幼儿教学课件制作等一系列相关岗位的分析,本课程将采取课堂基础知识+实训练习+模拟教学情境的结构完成教学任务,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坚持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按照早教老师的工作任务来编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设计思路 第一,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 第二,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内容; 第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第四,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职场岗位的要求设计课程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参考学时为54学时,3个学分。

浅谈幼小衔接

浅谈幼小衔接 作者:先兰、小不点 摘要: 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同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那么幼小衔接也是大家一直不容忽视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阶段,二者之间衔接的好与不好,会影响到儿童以后整个教育的连贯性和儿童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使孩子在以后整个教育的连贯性和儿童的长远发展,家长和教师必须要对幼小衔接这个问题做一个更透彻的了解。 关键词:幼小衔接学前教育入学准备衔接重要性 正文: 针对幼小衔接这个问题,现在有很多的家长正在社会上为自家的孩子寻找幼小衔接班;恰巧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的培训机构请所谓的专业人士针对幼小衔接进行开班等培训;也有很多的农村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没有对幼小衔接这个问题引起足够的注意,孩子的监护人甚至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状态;还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甚至会把一二年级的知识填压给自己的孩子或者有的家长已经在为孩子上小学后孩子的各种不良的改变而在苦恼。其实这就是几种代表性的错误,他们殊不知道这种种错误是对孩子的各方面已经在造成慢性的扼杀。那么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是究竟幼小衔接是衔接什么?幼小衔接对于幼儿到底是不是很重要?如何做好幼小

衔接即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有哪些?相信大家如果思考清楚了这样的三个问题,那么家长对孩子、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对学生在幼小衔接这个问题上就会茅塞顿开,合理引导! (一)幼小衔接到底是衔接什么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相互连接,平稳的过度。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其实是儿童在连续的、不断发展的心理、生理、社会性发展上的衔接。 1、入学的准备 美国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入学准备研究小组将入学准备划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儿童的准备状态、学校的准备状态、家庭与社区的支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儿童的入学准备包或五个领域即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的发展、认知与一般知识结构、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学习的方式和言语的发展。其实,儿童在这五方面的发展水平会直接的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 2、适应是难题 适应困难,幼儿入学困难主要是在社会性上和学习上的困难。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在社会性上主要有:能否上课规则意识、与老师、同伴等人际关系,独立完成事物的意识与能力这些方面。在学习上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控制力不够对写字困难和数学学习困难等问题。幼小的衔接不仅要重视学习,还要注重社会性的适应问题。从社会性的角度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学习上与生活上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计划

大班课程计划——幼小衔接活动的开展 背景: 幼小衔接工作是教育工作者与家长长期关注的一个话题,它直接影响到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幼儿教育新纲要的施行与深入,幼小教育之间的差距已日益缩小。但幼小衔接工作尚存在着单向衔接、片面衔接、突击衔接、形式衔接等诸多问题。 现象一,幼儿园将幼小衔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而小学却被动等待幼儿园靠上来,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 现象二,幼儿园与小学都积极开展衔接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衔接活动,但在实际研讨过程中,由于理念差异而产生分歧,双方相持不下。 现象三,有许多幼儿园在幼儿将毕业的一两个月进行专门性的衔接工作,实施小学化的生活、学习管理。对此,一些专家批评其为“突击衔接”,认为不可取。 其实,应该辩证地认识这些问题,理顺其中的利弊,为实际教育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目标: 1、对我园已入小学的一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统计,针对薄弱环节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措施,开展幼儿入学前生活和心理准备的目标、内容、方法的研讨。

2、明确衔接任务,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3、在一日活动的环节中,帮助孩子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能力、阅读能力、问题意识)、生活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措施: 1 针对幼小衔接专题,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及具体措施。 2、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目标、措施等,切实做到家园一致教育。 3、各班根据教研计划制定具体活动安排,将幼小衔接落实并开展评价。 4、每位教师确立个案追踪档案,阶段性的评价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加强与小学的互动,挖掘各种教学资源,观察和了解大班孩子的发展水平,撰写教学案例,提炼教学策略。 6、每位教师明确幼小衔接的目标和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方式手段。如:每天的新闻广播、每月邀请小学生来园开展活动等。 7、创设家长与幼儿园平等对话的机会,解决家园间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推广家教经验。 8、邀请小学的老师参与教研,共同讨论幼小衔接的问题,和小学生面对面交流,帮助孩子们消除心理压力。

论文题目: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

论文题目: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 朝霞第一幼儿园韩春艳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上大相径庭。长期以来,"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 现象。大量的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因此,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上的"脱节"现象,建立相互间的联系,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加强相互间的合作,我们幼儿园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 一、进行系列幼小衔接会议、座谈、咨询等活动 1、组织教师方面的会议和学习活动 首先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我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本届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我们也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方法,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然后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学习,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如:看录像《小学生守则》,观看小学老师上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园现场指导等,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

一些情况。老师还要更新观念,经常阅读"幼小衔接"的有关文章。 2、组织家长方面座谈、咨询活动 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如: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分班请一些小学的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和咨询活动。及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各班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小组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研究家长反馈的意见,改进工作。还组织了全体大班家长进行有关"幼小衔接"的答辩会及知识竞赛活动。 二、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浅谈幼小衔接班重要性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1、知识衔接:拼音、书写、算数知识的衔接 ●关于认读识字: 识字常用的方法有两种:拼音识字和形意识字。拼音识字主要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到初中阶段,孩子现在学会了拼音,也就掌握以后的文字认知方法。目前,很多孩子都能熟练掌握拼音的认、读、写、拼读四个基础环节,而在最后的“拼认”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当汉字和拼音在一起时会拼读,会认字,但是当拼音和汉字分开后就不认得了。 ●关于写字: 目前很多教育机构大多采用“生产线”的方式教授孩子写字,结果是:每个孩子写的字都如出一辙。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写字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而目前学写字的方式多是临摹文字,不能帮助孩子做到表达的目的。不仅教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更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个性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重要的是通过书写,培养孩子表达的欲望。 2、能力衔接:听课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衔接。 ●关于表达: 表达是幼小衔接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重点小学选拔学生必考科目。很多学前机构利用这样的环节,在教授表达时多使用“记忆式”表达。譬如,根据学校考试题目教授孩子“记忆式”表达。而没有真正教会孩子的表达方法。从会听开始,到会说,敢说,再到怎样说,说什么?完全顺应孩子思维,让孩子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表达的方法,完成自己思考的表达方式。 3、思维衔接:数学思维、观察思维 ●关于数学思维: 目前,在训练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常见的方法是借助实物来帮助孩子识数和加减乘除法。但是常常的情况下,当孩子脱离了实物之后,就不懂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孩子知道2个苹果加1个苹果是3个苹果,但当问到2+1的时候,他就会反应不过来或者掰手指计算。这样的情况是孩子只会“记忆数学”,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应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数学学习方法转化为形象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孩子真正拥有正确的数学思维。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调整成人与孩子间的关系。让孩子感到父母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很

幼小衔接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篇

幼小衔接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篇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衔接的幼儿教育阶段,既要充分认识它们的阶段性,又要充分认识它们的连续性;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减缓幼小之间的坡度,实现教育之间的衔接。下面是 ___网为大家准备的三篇幼小衔接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参阅!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衔接的幼儿教育阶段,既要充分认识它们的阶段性,又要充分认识它们的连续性;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减缓幼小之间的坡度,实现教育之间的衔接。绝不能学前教育“小学化”;增强衔接意识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入学准备的内容,这不是具体知识的多少,而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这既是入学准备的内容又是幼小衔接的焦点。 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1)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按时来园,不迟到。 (2)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3)会做值日生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等。 2、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 (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 (3)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其意志、品质。 3、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 (1)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适当改变太多儿童化的教师态度,在师生关系中,肯定性和混合性(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要求或批评)接触应成为主体。

(3)鼓励幼儿多与同学、老师交往,鼓励其合作 ___。 4、讲究教育的相互渗透,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当性。 (1)以儿童为本,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活动,不“拔苗助长”。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 的学习态度。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等。 (4)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小学的课堂环境接轨,在下学期后半段将幼儿的座位改成小学的上课座位形式。 (5)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及握笔姿势。 (6)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 (7)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并进行简单的书写练习。

《学前班老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学前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学前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本学期,我们学前班组成立了“幼小衔接”研究小组,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做到提前介入,定人定时定班,幼小联手,家校联手,实现幼小衔接顺利过渡。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 我们的具体措施是: 一、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学前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为此,进入学前班后,我就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我特别制作了丰富的、新颖有趣的教具,活动中彩洗染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控能力。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和坐势正确,一开始我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然后我又通过练习书写自己名字等活动巩固幼儿养成的习惯,平时,认真观察孩子们发现个别幼儿的不良姿势,及时纠正。 另外,我与家长一起鼓励幼儿早起、不迟到,积极坚持参加幼儿园晨运活动,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我知道持之以恒是常规培养的关键,因此,我经常对幼儿的常规进行检查,并通过各种游戏巩固幼儿已有常规,我还激发幼儿乐意担任值日生的热情,让值日的幼儿提醒同伴遵守常规。 二、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学前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学前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学前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学前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参观看有关录像,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活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学前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为幼儿在自

2020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2020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2020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幼儿升入大班,摆在他们眼前的必由之路是升入小学,怎样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搞好幼小衔接任务,是大班阶段的任务重点。下面是带来关于20xx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幼儿入小学是教育过度的关键期,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经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家长们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仅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将尝试通过教育教学、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径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衔接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责任感、自信心等) 2、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为幼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准

备。 三、衔接方案: 教育教学方面: (一)工作目标: 通过"幼小衔接"系列活动的开展,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各项准备。 (二)具体做法: (1)参观小学、体验生活。 为了让大班的孩子能更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我们将组织他们去正则实小,观看小学的升旗仪式和广播体操;参观小学的环境,包括操场、教室、图书室、厕所等地方,边看边比较与幼儿园的不同;并深入一年级的课堂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了解小学生是怎样上课、怎样举手、怎样做作业的,并组织幼儿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我心目中的小学",使孩子们对小学产生向往,激发他们上小学的愿望。 (2)启发幼儿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了解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都做些什么。并请一位老师拍一些课间十分钟的录像,回来组织幼儿讨论、交流,课间十分钟是用来干什么的?录像里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不对?为什么? (3)请孩子学做小学生每天背着书包来园,并学着整理自己的书包和学习用品,开展整理书包比赛。 (4)和孩子一起制订作息时间计划表,养成做事专注有序的习惯。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也是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意义重大。 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 其实在十年前、二十年前,幼小衔接可能没有那么重要。而在这几年,幼小衔接重要得不能再重要了。是因为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家庭教育以后,我们发现家长最重视孩子的学习。 我们也分析了很多,见到了很多的孩子和家庭,分析了很多案例。我们发现孩子厌学是从一二年级开始的,当他不爱学习的时候,他肯定就不会学习太好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我们认为是这个社会太急了,整个社会急,我们追求物质的速度超过了追求精神的速度,所以这种急影响了我们的教育,影响了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家长也很急。而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是叶圣陶先生说的。工业可以缩短过程、可以急一些。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结果。而教育孩子是农业,你把种子种在地下,只能等着,他有一个规律,你只要破坏了这个规律,最后他一定不会成才。 我上海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五岁,他就让孩子写字,这个孩子写字写不好,他就骂了孩子、打了孩子,他的孩子就跟他说了一段话。他发短信给我发过来,他儿子五岁说了一段这样的话:这世界有三种笨鸟:第一种笨鸟是先飞,第二种是后飞,第三种是不飞的,下了蛋希望蛋飞的。孩子一下就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你都不飞你让我飞。 这道出了中国家长教育的最核心问题,高标准、严要求。我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的时候,张越老师,我跟她这样说过,我说现在家长对孩子的问题是高标准严要求。张越老师问,难道这样不对吗?从古至今,高标准严要求这个词我觉得都不应该用在另外一个人身上。家长应该想办法让孩子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但是当家长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的时候,孩子对自己就会没标准、没要求。所以家长应该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现在幼小衔接的核心问题,在我们小学有一个学前班,我们小学的学前班是本校考,是学校的老师,是没有功利色彩的,是这些孩子在学校里面边玩边学。现在大量的学前机构是培训机构搞的,孩子在上小学之前都学了很多这样的知识,他上了小学以后,学的我都会了。等到三年纪真正写作文的时候,他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 幼儿园和小学有几个不同:

婴幼儿早期教育的15个内容

威廉王子公学,免费体验英国皇家早期教育课程,第一步,与王子同步:https://www.doczj.com/doc/f713300939.html,(报名网址) 纯英式教学模式:引入英国早期教育纲领EYFS体系, 深圳最好的国际机构 婴幼儿早期教育的15个内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日益被爸妈所接受,而了解它所涉及的早教内容更是爸妈应该关注的。 早期教育是指在宝宝生命的初始阶段(通常指0~6岁),利用大脑半球急剧增长、分化的有利时机,挖掘潜能,使之早慧,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 归纳来说,有15个早教区域,这15个方面都要涉及到,但不是平均进行,而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培养宝宝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1、训练感觉器官 视觉:新生儿所在的房间要宽敞明亮,视力所及处要有鲜艳的物品。 听觉:不要避开人的声音,而且要有音乐存在。 嗅觉:让宝宝闻各种各样的气味。 味觉:让宝宝品尝酸甜苦辣的滋味。 触觉:经常抱宝宝,并有意识地用软、硬等不同材质的东西触碰宝宝,让他能够有所感受。 2、发展交往能力 这是宝宝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宝宝进入社会的开始。 爸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宝宝接触同龄宝宝和成人,鼓励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落落大方、行事礼貌;并创造机会比如鼓励宝宝正确称呼客人、给客人倒茶、带宝宝串门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宝宝的语言能力、提高了自信心,而且为其高明的人际交往打下了基础。 3、培养观察提问的能力 教宝宝学会看世界。从衣食住行、花草树木、砖瓦泥石等日常所见来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并能够即时地对宝宝的提问作出回应,比如宝宝指天上的星星,爸妈就要立刻告诉他“星星”这一概念,将物与概念对应起来。等宝宝再大些,观察的事物多了,就要引导他进行思考提问,刺激他认识世界的强烈欲求。 4、进行体能训练 平时多带宝宝进行运动,有条件的家庭从宝宝一出生开始就开始注意这方面的训练,比如新生儿期开始学游泳、1岁半左右学滑冰等。根据对中美两国儿童的调查,在身体运动、发展体力方面,中国儿童明显不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