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试卷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试卷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明朝中后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商品经济发达的()

A . 江南地区

B . 广州

C . 北京

D . 中原地区

2. 2015年7月,第七届海峡论坛·纪念郑成功从戎370周年暨郑成功文化交流活动在福建举行。台湾台南郑成功祖庙主委郑有懋先生率60多人的文化交流团参加文化交流活动。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如此敬仰,主要是因为()

A . 郑成功曾经坚持抗清斗争

B .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

C . 福建、台湾有许多郑成功史迹

D . 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

3. 下列作物或水果从国外引入中国的先后顺序是()

A .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 ③①②

D . ①③②

4. 下列关于清朝疆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东到太平洋

B . 南包南沙群岛

C . 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

D . 北至北冰洋

5. 《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 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 . 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 . 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 . 稍

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6. 明清时期,中国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的商品有

A . 棉布、茶叶、瓷器、稻米

B . 玉米、丝绸、茶叶、瓷器

C . 茶叶、生丝、土布、瓷器

D . 瓷器、丝绸、稻米、茶叶

7. 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 . 康熙帝

B . 雍正帝

C . 乾隆帝

D . 道光帝

8.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反映了明清之际

A . 主张工商皆本

B . 倡导为学应务实

C . 批判君主专制

D . 主张重农抑商

9. 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作者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它是()

A . 《齐名要术》

B . 《本草纲目》

C . 《资治通鉴》

D . 《天工开物》

10. 下图是明代《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它描绘了万历时期南京街市三月庆春游艺活动场面。戏台搭在街道正中,街道周围的店铺酒楼也挤满了看客。整个街道成立了演出场所。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反映了南京的地方风俗习惯

B . 徽剧、京剧在街道同时上演

C . 呈现了南京的商业繁荣景象

D . 戏剧表演与欣赏充实了生活

11. 郑和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下列各组关联可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疆域的扩大②丝绸之路的开辟——汉唐盛世的出现

③清朝的海禁政策——近代中国的落伍④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等国的崛起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2. 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A . 清朝初年康熙因对西北用兵设立了军机处

B . 明朝时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一举一动

C .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D . 明朝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成功平息了东南沿海倭患

13. 某八年级学习小组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专题探究,所收集的资料符合该主题的有()

① ② ③ ④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14. 历史告诉我们,新真理通常是以异端开始的。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是西欧中世纪以来社会的主宰力量,他们把一切新思想斥之为异端邪说。14—16世纪具有代表意义的“邪说”是()

A . 人文思想

B . 理性之光

C . 民主共和

D . 空想社会主义

15. “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正式结束。”这个国家应该是()

A . 英国

B . 美国

C . 德国

D . 法国

16. 学习历史应该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下列有关历史事件中因果联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清朝的厂卫制度使专制达到了顶峰

B . 查理一世的统治致使巴黎人民爆发起义

C . 1787宪法宣告北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D . 罗伯斯比尔统治时期,法国大革命达到顶峰

17. 华盛顿和拿破仑是张同学非常感兴趣的历史人物,为此张同学对他们的主要活动进行了如下总结,其中正确的有()

①都是19世纪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②都是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时刻登上政治舞台

③都曾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与外来势力英勇斗争④都毕生致力于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18. 结合下图回答小题。

①哥伦布②迪亚士③达·伽马④麦哲伦

(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地理大发现。从15世纪开始,欧洲许多冒险家多次进行海外探险,下列哪位航海家与“西印度群岛”这一概念有关()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一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画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和“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这句话有关的航海家是()

A . ②

B . ③

C . ②③

D . ③④

19. “人们生来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话出自的文献是()

A . 《联合国宪章》

B . 《权利法案》

C . 《独立宣言》

D . 《人权宣言》

20. 在伏尔泰、孟德斯鸠等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

A . 自由、平等、共和国

B . 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C . 民族、民权、民主

D . 民族、民权、民生

21. “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

①爆发的标志是攻占巴士底狱②主要领导人有罗伯斯庇尔

③转折点是萨拉托加大捷④颁布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2. 17~18世纪,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意义有()

①都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②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③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23. “平民—将军一平民一总统—平民”,这是一个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八年军

旅,置生死于度外;八年总统,正值国家最艰苦之时。那提议用他的名字为首都命名的人真是太有智慧了。材料中的“一个人”指的是()

A . 拿破仑

B . 华盛顿

C . 林肯

D . 克伦威尔

24. 某同学整理的下边这张资料卡片,可用来研究()

A . 《权利法案》的政治影响

B . 《独立宣言》的正义立场

C . 《人权宣言》的革命要求

D . 《拿破仑法典》的历史地位

二、非选择题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中国与欧洲曾先后进行过远洋航海活动。

材料一:

图1:郑和远航路线

图2:新航路开辟航线

材料二:耀兵异域,示中国只富强。——《明史.郑和传》

材料三:哥伦布到达古巴和海地后,用玻璃碎片、用过的扑克牌换取了印第安人大量的金银等。并在那里建立据点,经过九个月的战争对当地人民进行血腥统治和疯狂掠夺。

(1)图1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a、b分别是什么地方?

(2)图2中的A,B,C,D四条航线中,属于哥伦布远航线的是________(字母)(3)根据图片和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有何不同。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反映的措施或制度

措施或制度开始实行的朝代

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史记》

统一度量衡和车轨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元史》

永乐十一年……乃分其地为八府四州,设贵州布政使司,而以长官司七十五分隶属,

属户部。——《明史》

材料二:明史记载:“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康熙帝经过长城时曾作诗:“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材料三:

(1)阅读材料一,写出表格中①②所代表的措施或制度。

(2)“明修长城,清修庙”,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明清两朝在民族政策上有什么不同?

(3)除了上述材料里的措施,清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图一图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 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评述的是清朝时实行的什么政策?材料中“仅限于□□一处口岸”空缺处所指的口岸名称是什么?

(3)材料三图片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创立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到了明清发生什么变化?

(4)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和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与世界有关系吗?这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②第1款: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的任期定为4年……③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两者的法官,只要能忠于职守,即应继续在职。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二:美国的三权分立示意图。

(1)材料一中的宪法有什么意义或影响?根据宪法美国在政治上确立了什么体制?

(2)在材料二图片的空缺处依次填出政府的三个权力的名称,“三权分立”体现了启蒙运动中哪位思想学说?

(3)你如何看待“三权分立”?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最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脚上带着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1)材料一中提到的“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世界”被发现在当时有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一,说说这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请列举当时在文学方面的一位“巨人”及其一部代表作品。

(3)材料二的内容体现的是什么思想(或主张)?该思想由那位思想家提出的?

(4)两则材料反映的两场运动都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何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