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小学科学知识点分类专题整理

苏教版小学科学知识点分类专题整理

苏教版小学科学知识点分类专题整理
苏教版小学科学知识点分类专题整理

苏教版小学科学知识点分类专题整理

第一类:关于生命世界

一、植物

1、植物的分类:①根据植物茎的特点把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②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③根据植物的生命周期分为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④根据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营养繁殖(即用根、茎、叶来繁殖)和种子繁殖(即用种子来繁殖)。

2、植物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的。

①植物的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②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③植物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称为光合作用(海尔蒙实验)。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通道。一片完整的叶具有共同的构造,包括叶片和叶柄。

④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雄蕊的花粉传播到雌

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雌蕊一般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

⑤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种皮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胚根长成植物的根,胚芽长成植物的茎和叶,子叶贮存养料。

3、开花植物的生长主要经历了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主要过程。

4、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主要有弹射传播、动物传播、风力传播、水流传播。

5、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空气。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关。

二、动物

1、蚕蛾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羽毛状的触角,胸部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

2、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用胎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三、人体及健康

1、人的身体外形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2、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3、人的心跳次数正常范围是每分钟60——100次,呼

吸次数是每分钟20次左右。

四、生物及其环境

1、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自然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3、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具有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征。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

4、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五、人类与环境

1、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回收利用。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应该包括:减少垃圾的数量、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

2、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有:

①用纸袋和布袋;

②提菜篮子上菜市场;

③减少塑料包装;

④用可降解塑料袋。

3、要使垃圾真正地变成资源,必须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4、减少丢弃、重新使用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5、大多数污水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重新被利用。

6、现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臭阳层臭氧减少、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缺乏、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

第二类:物质世界之物质变化

1.物质的材料与结构

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合成纤维适合当雨伞的材料。

2.水及其变化

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液体。

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水降到0℃时会开始凝固成冰。

固态的冰升到0℃时会开始融化成水。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之后会凝结成小水滴。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3.物质的溶解

物体在水中溶解后就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可以

采用蒸发水分的方式分离出来。

水能溶解一些固体、液体,也能溶解一定的气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物质在水中溶解速度有快有慢,受到颗粒大小、水的温度和是否搅拌三个因素的影响。

4.物体的运动和力

弹力:橡皮筋、弹簧等物体被拉长或绞紧时会产生的力。

反冲力: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如:火箭升空、喷气式飞机、燃放鞭炮等。

重力: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摩擦力:由于摩擦,物体运动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长度就越长。弹簧秤又叫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力的大小用“牛顿”表示,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一定条件下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5.物体的沉浮

体积相同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相同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物体的沉浮状态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本身的体积大小(排开的水量)来实现。

船是利用物体的沉浮原理制作的。材质轻、排水量大的船,载重量就大。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量、所浸液体有关。

当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时,会下沉,当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轻时,会上浮。

6.工具和机械

杠杆省力与否与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的相对位置有关。

杠杆按是否能省力可分成三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7.物质的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第三类:物质世界之能量表现形式

1.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音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钟340米。

2.光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影子越短。一天中,从早到晚影子的长短依次是:长——短——长。

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

光遇到物体后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阳光下的物体温度与物体受到的光照强度有关。光线越强烈,物体的温度就越高。

一天中气温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气温也越高。

阳光下的物体温度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的光滑程度以及光照的角度有关。

物体的颜色越浅、表面越光滑、光照的角度越斜,温度就越低。

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了材料的吸热和保温等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简易的显微镜是由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组合而成的。

3.电

自然界有两种电,即正电(用“+“表示)和负电(用“—”表示)。

同种电互相排斥,异种电互相吸引。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容易导电的物体称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绝缘体。

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电路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方式。

4.热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

通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为37℃、水结冰的温度为0℃、水沸腾的温度为100℃。

水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水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这种传热的方式叫热传递。

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5.磁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1、土壤的主要成分有:空气,水分,腐殖质。 2、我们挖取土壤时需要挖取土壤表层的土。 3、在土壤中生长的小草依靠根吸取土壤中的养分。 4、屎壳郎一般会把自己的卵产在土壤中。 5、颗粒状的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6、土壤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答:土壤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如果植物生活在被污染的土壤中,就有可能会发生中毒或死亡现象.这样一来我们食用蔬菜等食品安全就得不到保障。此外,没有优质的土壤就不可能有洁净的水源空气。 7、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8、土壤由上而下分为三层: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 9、常见的土壤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郎,蜈蚣等。 10、把土壤放入水中,会有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用纸巾包住土壤会发现纸巾上有水迹,这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把土壤放入水中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水面上漂浮着一些东西,

这是土壤中的腐殖质。. 11、把土壤放到火上烧,我们能够闻到刺激的气味,这是土壤中的腐殖质燃烧所散发的气味。 12、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养分,供植物生长。 13、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4、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最丰富。下层土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稀少。 15、增加土壤的肥力,常用的改良土壤的方法有: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等。 16、为什么说蚯蚓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答:在土壤成肥过程中蚯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极大地提高了土壤的肥力。蚯蚓的一些活动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 17、一节旧电池烂在土壤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 18、当植被被肆意砍伐、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就会降低,从而导致植物的枯死或干黄。 19、塑料垃圾被埋在土壤中,将会降低土壤的透气性,同时还会阻碍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和养料的吸收与利用。 20、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 答:①积极做环保宣传。.

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备的探究能力,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合作必要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加强了的。 三、任务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日常生活的,逐渐养成科学的习惯和生活习惯; 2、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学习解释模型,以验证的假设。 4、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方法措施: 1、课堂措施: (1)、教材及学生的备好课,好活动材料,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教学,努力每位学生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8、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9、斜坡就是一种(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10、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11、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12、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13、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 14、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5、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16、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17、(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18、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19、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吊车)。 20、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 21、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传动装置)。 22、传动装置可分为(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 23、钟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链条传动)。2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都可以改变运动速度。不同点:齿轮传动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较长距离传力。链条传动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能较长距离传力。

第二单元 1、物体大多数是由(锥)、(台)、(柱)、(球)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2、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薄壳结构的建筑)等。 3、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 4、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 5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 6、不稳定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7、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支架结构),都运用了(三角形结构最稳定)的原理。

最全面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 (3)(精华版)

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 一、电基础知识: 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 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高压电有5500V 以上.干电池的电压是 1.5V. 2、电可以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 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大树容易遭到雷击.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 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 险的220V 的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4、电流过灯丝的时候,灯泡才发光. . 5、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 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线和电池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 也会很快坏掉. ,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线 6、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 灯泡就会发光.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 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 7、不能用我们实验室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 的电器电路. 8、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 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10、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希望有电的地方. ,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 11、不要用湿布擦,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12、我们要好好保护绝缘体 13、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 . 14、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一节电池的电压是 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 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15、电路中的电压超过了小灯泡上标的 二、新的生命 1.5V,灯泡太亮会烧坏灯泡的. 1、2、3、4、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 个花瓣. . 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 备的花叫做完全花.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 叫做不完全花. ,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 5、只有雄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 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既有雄蕊,又 6、开花、结果,果实里面长有种子.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7、雄蕊一般由 2 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雌蕊一般由3 部分组成.上面是柱头,中间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柱头有粘性,能粘住花粉.

最全面小学科学基础知识汇总070612(精华版)

小学科学基础知识汇总 三年级:上册 1、植物的页由叶片、叶柄构成。 2、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 蜗牛具有头、嘴、眼睛、触角、腹、尾。 3、人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上肢、下肢)。 4、青少年怎样保证正常的健康成长?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要吃好早餐,注 意营养的均衡搭配,加强体育锻炼,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 的睡眠。 5、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 6、液体——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米饭中甜的部分是淀粉分解而成的。 7、糙米比精米有更多的营养物质(维生素)。 下册: 植物种子中能发育成小芽的部分就是胚芽。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物质的混合。混合后各种物质都保持它们的特性,并且 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合后生成新的物质。 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有些物质混 2、石头、水、空气的比较:石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的形状会随着装它的容器形 状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水的体积不会变化。空气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 它会自动充满任何容器。 和气体。 像石头、水、空气这样的物体,我们分别称它们为固体、液体 3、流动的空气就是风。流动慢成微风,流动快就会刮大风。地球上的空气大约1/5 是氧气(21%),4/5 是氮气(78%),还有1%左右是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等。洁净 的空气是无色味的。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环绕地球的大气层约1000 千米左右。 4、凤仙花的身体有六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属于一年生植物。 5、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有些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很大的变化,它们幼年期与成年期的样子很不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除了桑叶可养蚕,莴笋叶也可以养蚕,只不过茧较薄,产卵少。 6、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跟物体的大小、轻重无关,而跟物体的比重(密度)与形状 有关,比重大于水的物体,一定会下沉;比重小于水的物体,一定会上浮;比重接近水的 物体容易出现悬浮水中的现象。比重大于水的物体,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结构,也可以 使物体上浮。通过改变物体形状或借助其它物体,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7、马铃薯在清水中会沉下去,在盐水中会上浮。盐水的浮力比清水大些。 8、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 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人的正常体温37 度,酒精沸腾78 度,水结冰0 度。 四年级上册: 1、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包括动植物。 2、怎样加快溶解:搅拌、加热(热水)、磨碎(研磨)。 3、水里的动植物呼吸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4、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记录。 5、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 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 用N表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了“身边的植物”、“小车动起来了”、“磁铁玩具”、“白天与黑夜”四个单元。从四个学生熟悉的内容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生命科学、机械与工程、电与磁、宇宙知识等方面的科学教育。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

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植物的叶、茎、花、果实的特点,会观察植物并描述观察到的情况。 2、常见的车的特点,会根据车的不同特征给小车分类,知道物体运动需要力。 3、磁铁的具有吸铁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特性;磁铁具有指向的特征,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昼夜更替对人类活动和动植物的影响。 4、太阳东升西落和月相的变化的自然规律。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枫树与竹子等常见植物的叶片,绘描述植物的叶片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中重点复习题山西现代双语学校新兴校区小学部董茂娉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1、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有:(出生时的脚印)、(从小到大的照片)、(小衣服小鞋子)、(每年的体检卡)、(身高体重的数据)等。 *2、我从出生到现在发生的主要变化有(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能力提高了)。 3、(身高)和(体重)是生长发育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 *4、通过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发现:(6到10岁身高、体重增长缓慢,10到12岁身高、体 重快速增长)。 5、我们如果按照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会(因为体重太重而骨头被压碎, 甚至血管破裂。) *6、人体生长发育的两个生长突增期是(0到1岁)、(10到12岁)。 *7、可以通过(自我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青春期的特点。 *8、(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青春期)是生命重要的时期。 9、(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10、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晚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 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11、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12、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13、女生青春期的变化有:(身高突增)、(乳房发育)、(长出阴毛)、(月经初潮)、长出腋毛)、(臀部变宽)等。 *14、男生青春期的变化有:(身高突增)、(睾丸、阴茎增长)、(出现喉结)、(长出阴毛)、(长出腋毛)、(首次遗精)、(出现胡须)等。 *15、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有(1)性意识骤然增长(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3)独立欲望增强(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 *16、要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1)要注意月经期的卫生(2)不穿高跟鞋(3)不拔胡须(4)不吸烟、不酗酒(5)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6)防治青春痘(7)不束胸勒腰(8)不要过度使用嗓子 17、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的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18、人的一生可以大致划分为(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 *19、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20十月怀胎——胎儿期、呀呀学语——婴幼儿期、勤奋求学——学龄期、生长迅速——青 春期、努力工作——青年期、抚育后代——成年期、颐养天年——老年期。 *21人在(婴幼儿期)和(老年期)需要特殊照顾;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老爱幼)。 22、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可以根据(父母的身高)、(现在的身高)、(自己的脚长)。*23、在同一年龄组中,(中等身高)占多数,(高个和矮个)人数较少。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六年级科学知识归类 ●《冷与热》 ●1、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水受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 缩。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 计。 ●3、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测量人体温度 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4、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 ●《溶解》 ●1、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微粒是均匀地分散的,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则不行。因此我们可把它们分为可溶物质和不 可溶物质。 ●3、我们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切碎、加热以及搅拌等。 ●4、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5、溶解现象不仅发生在液体与固体之间,还发生在液体与液体以及液体与气体等多种 状态的物质之间。 ●6、水里的动物和植物呼吸的就是溶解在水里的空气。 ●《电》 ●1、发电厂发出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 人死亡的电)5500V以上是高压电,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2、我们将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直流电一般比较安全,交流电 一般比较危险,不安全。 ●3、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在点亮小灯泡的电路中,电从电 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电线、小灯泡流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4、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小灯泡特别亮。两 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5、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 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电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所以一般在电线中间安一个开关。 ●6、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 物质叫绝缘体。例如金属是导体,铜、铁、铝、锌、大地等是导体;丝绸、陶瓷、塑料、橡胶、干木材、空气是绝缘体。) ●7、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因为大树容易遭雷击。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神奇的电磁铁》教学设计

推荐参加“小学科学(粤教科技版)优秀教学论文、案例评比”材料之一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神奇的电磁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神奇的电磁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粤教科技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第三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什么电磁铁,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借助自己制作的电磁铁进行探究,认识到电磁铁也有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以及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当学生经历了制作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的磁极的探究活动后,依旧有初步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并能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活动、比较、估测、合作实验等方式,多角度认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并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设想】 1、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影响电池铁磁性大小的因素,学生就会失去自己探索影响电池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兴趣,也没有兴趣继续探究影响电池铁磁性大小的因素。教师让学生用实验材料制作电磁铁并进行了吸回形针的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活动中能主动提出“是什么影响影响电池铁磁性大小?”。猜想是探究活动的主线,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促进学生不断探索。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情境,激发学生对“影响电池铁

磁性大小的因素”进行猜想。儿童有了自己的猜想,才会带着自己的猜想去探究,真正“用科学的本来方式学习科学”。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得出各种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获得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情感和态度。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个人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彰显,让同学之间在合作中受到启发和帮助。 2、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的科学素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都必须亲身经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教师让学生经历制作电磁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动手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而实验之后,老师让学生把各组的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情况和结果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有助于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使学生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感性上升到理性。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既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最后老师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将知识外化应用,让学生知识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通过探索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2)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必考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必考知识点 第1单元我们长大了 1.我在成长 1.我们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最快),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身高)和(体重)体重发生了变化。尤其是10至12岁身高与体重增长得特别快。 2.我们成长的证据:每年的身高体重数据,毕业证,旧衣服,旧鞋,照片,乳牙,手印和脚印,奶瓶,勺子等 2.我们的生长过程中,头部占身体比例逐渐减小,变化较大;腿部占身体比例逐渐增大,变化较大;躯干部占身体比例逐渐减小,变化较小。由此可以推断:人体的不同部位生长的速度不同。 2.悄悄发生的变化 1.填空 (1)(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男孩(要稍晚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2)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表现在(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智力)水平迅猛提高;(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做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情绪不稳定,易与(老师、家长)产生对立;(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2.青春期注意点:1、不穿高跟鞋2、不把胡须3、讲卫生4、不吸烟、不酗酒5、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3.青春期发育存在个体差异。有早熟型、晚熟型、均衡型。 3.人生之旅 1.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 2.在人的一生中(幼年)期和(老年期)需要别人较多的帮助。(成年)期独立性较强。 3、可以预测自己的身高的方法 男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 x 1.08 女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X 0.928+母亲身高)/2 4.踏上健康之路 1.从身高统计图上可以看出,身体(中等)的人较多,身材(很高)的人和身材(很矮)的人较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身高平均增长量,男女生分别达到6.9厘米和5.5厘米;体重增长男女生分别达到6.6千克和4.5千克。 2.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还要注意(心理卫生),每天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四周较薄)(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 8、至少两个以上的(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粤教科技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 (1) 第一课"冷与热"的奥秘 (1) 第二课温度计 (4) 第三课热往哪里传 (10) 第四课热胀冷缩 (21) 第五课: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28)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 (32) 第六课让我们一起关心天气 (32) 第七课刮风了 (40) 第八课下雨了 (42) 第九课:小小气象员 (51) 第十课奥运与天气 (56) 第三单元振动与声音 (65) 第十一课声音的产生 (65) 第12课声音的传播 (71) 第十三课:乐声与噪声 (75) 粤教科技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 第一课"冷与热"的奥秘 教材分析: 《冷与热》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冷与热"与学生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通过身体感受,动手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们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获取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本课"冷水与热水"是这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从体验中孕伏新知,活动中 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 设计思路: 1,科学学习应以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动机,采用创设情境提供诱因的方法. 3,使知识与能力同时发展,既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又要重视学习结果. 4,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想想做做的活动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 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 触摸的感觉. [采用谈话,实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师: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一、填空: 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2、(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4、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 5、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6、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 二、问答: 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答:在大自然里的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地方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可以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生物,也可通过肉眼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2、做酸奶 一、填空: 1、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3、利用霉菌可以(生产腐殖质、加工食品、净化环境、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 二、问答: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 3、馒头发霉了 一、填空: 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 二、问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 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过: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 三、实验: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5天后观察它们。现象:在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发霉了,其他条件下馒头没有发霉。 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最新小学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1、根有直根和须根;直根的特点:有明显主根和侧根,须根的特点:没有明显 的主根和侧根,都是不定根,根的粗细和长短相近,看上去像一把胡子;直根:白菜、大豆、蒲公英、芝麻,须根:稻、洋水仙。 2、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根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深、广、 多。 3、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大豆、白菜等属于直根系,它们有 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玉米、水稻是须根系,它们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了许多像胡须一样的根。 4、植物根系生长特点与环境有关: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 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在沙漠中的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能较好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吸收水分。 5、从根的顶端到生用根毛的一段,就是根尖。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部分为根毛; 根毛的功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分泌酸类物质、溶解土中不易溶解的养分。 6、植物茎的作用:吸收地下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等。 茎的形态:a、按质地分:木质茎和草质茎;b、按生长状况分:直立茎、缠绕茎(自身缠绕)、攀援茎(卷须攀援)、匍匐茎。 茎的特点:有叶、节、芽。 7、为什么树怕剥皮:植物体叶子制造的养分要通过树皮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切断树皮,养分运输通道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和叶也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8、叶片有互不遮蔽的规律,叫叶镶嵌,这样的规律有利于叶片尽可能吸收更多 阳光。 9、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和氧气。 10、几乎所有的生物呼吸都需要氧气,并排放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除了要 进行呼吸之外,它们的叶片在阳光照射下,还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放出氧气。 11、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并放出二 氧化碳; 植物的绿叶可以把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和从气孔进入的二氧化碳,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制成养料和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①制造有机物;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③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④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作用。光合作用分为: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12、根据花的构造,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在一朵花中,花萼、花 冠、雄蕊、雌蕊四部分俱全的,叫完全花,如白菜花、桃花;缺少其中一至三部分的,叫不完全花。生活中常见的有木棉花、白菜花、萝卜花、油菜花、茄花、蚕豆花、梨花、桃花、柑橘花、牵牛花等;有百合花(缺花萼)、南瓜花(属于单性花,缺雄蕊和雌蕊)、黄瓜花(属于单性花,缺雄蕊和雌蕊)、鸡蛋花(缺花萼)柳树花(缺花冠)。 13、花各部分的作用:a) 花萼保护幼嫩的花蕾b) 花冠保护雄蕊和雌蕊c) 花 瓣:虫媒花花瓣鲜艳吸引昆虫传粉,风媒花花瓣很小或退化有利于接受花粉。 d)雄蕊:雄性生殖器官e) 雌蕊:雌性生殖器官f) 胚珠:发育成种子g) 子 房:发育成果实。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题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题 一、填空: 1.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汽车的后视 镜也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性质。 2.如果没有光,世界将是一片黑暗,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3.光在生活中有许多用途,如:太阳能计算器、光导纤维、交通灯、激光手术等;如果不注 意,光也可能伤害我们的身体。例如:长时间看电视会伤害眼睛、玻璃幕墙会产生光污染等。 4.在自然界中,彩虹的出现与阳光和空气中的微小的水滴有关。所以一般彩虹都是在雨后初 晴会出现。 5.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我们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这些营 养是可以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 6.面粉等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类;食油含有丰富的脂肪;肉类、蛋类和豆类含有丰富的蛋 白质;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奶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 7.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器官依次为:口腔、胃、小肠、大肠、直肠等。 8.人的呼吸器官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组成。 9.肺活量大,肺功能大。不同年龄的人肺活量不一样,儿童的肺活量约1.2升,成年人的肺 活量约2.6升。经常锻炼的人肺活量可以增大。 10.儿童平静时,每分钟平均呼吸次数是20次。把手指按压在手腕上,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安静时,成年人的心脏每分钟大约跳75次,每次跳动约有70毫升的血液送出。 11.传染病人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交叉传染。 12.人体内的“高速公路”网络——心脏和血管。血液在我们体内不停地流动,心脏和血管的 工作就是让血液流动起来。经常锻炼、均衡饮食、不吸烟等良好习惯,都可以使我们的心脏和血管保持健康。 13.大脑控制着你的肌肉运动、感觉、语言,甚至你的食欲,脑也是思考问题和记忆事情的器 官,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司令部)。劳逸结合、合理用脑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要重视的大问题。 14.常见物体运动方式有平动、转动、振动等。滑雪的运动方式是平动,电风扇叶的运动方式 是转动,钟摆的运动方式是摆动。 15.常见的力有:动力(外力)、重力(地球引力)、大气压力、弹力、浮力、(阻力)、摩擦力 等。。 16.多吃低脂肪、低胆固醇和少盐的食物有助于心脏和血管的健康。 17、镜子能使光“拐弯”的原因是因为镜子可以反射光。 18、在小肠中,食物变得细小,食物中的营养主要通过小肠壁经血液流经全身。 19、你体内最粗的血管有你的大拇指那么粗。 20、一般来说,胸围差越大,表示呼吸功能越强。 21、物体因为形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2、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的压力。德国科学家奥托于1654年在德国马德堡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23、英国的科学家牛顿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再经过自己的观察研究,用了许多年时间经过艰苦的计算,证实了地球引力的存在。 24、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人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计算公式为:距离÷时间 25、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我们把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叫做物体的重力,重力的单位是牛顿,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站在地球上的人头朝上,脚朝下,我们通常所说的下方,其实就是重力的方向,它是指向地心的。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我们才能安安稳稳地生活在大地上。 26、心脏由很结实的肌肉组成,在人的生命每一秒钟它都在有节律地跳动,像水泵一样推2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27、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内。 28、物体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物体运动时位置会发生变化。描述物体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二、判断: (√)1、小孔成像是光线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镜子可以反射光线。 (×)3、吃饭时看书不是坏习惯。 (√)4、肺是人的重要呼吸器官。 (×)5、不同的人的肺活量都是一样的。 (√)6、心脏一分钟可以输送5000毫升血液。 (√)7、充足的睡眠能消除大脑的疲劳。 (√)8、用脑所需的血液比肌肉工作时需要的血液多15—20倍,所以长时间用脑会使人头昏脑胀,反应迟钝。 (√)9、不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得心脏病的人可能性要高出两倍。 (×)10、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仅凭我们的感觉就可以了。 (×)11、飞机在天空中飞行时,没有受到地球引力。 (×)12、注射器吸取药水利用的是弹力原理。 (×)13、摩擦力对我们没有任何帮助。 (×)14、在水中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在水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水的浮力。11.石头在水中不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1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力原理制作的。 三、选择: (A)1. 下面哪些现象说明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 A、光线打靶 B、潜望镜 C、彩虹 D、太阳能热水器 (B)2. 我们常用的电灯(白炽灯)是发明的: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 (C)3. 瘦肉中含有丰富的:A、脂肪B、糖类C、蛋白质D、维生素 (D)4. 根据“食物金字塔”,我们每天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A、糖果 B、植物油 C、盐 D、谷类 (C)5. 平静时,人一分钟心跳次数约为:A、20次B、150次C、75次D、30次(B)6. 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是受到的缘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