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今天下午我们学习了“教-学-评一致性”,我从中领悟到,“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

“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

第一、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目标是教-学-评的灵魂。

第二、“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前者是指老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后者是指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教学“有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老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课程素养表现为坚持博雅教育的理念、确定和叙写清晰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素材或活动、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实施基于目标的评价。评价素养则表现为坚持育人理念、确定清晰的目标、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获取与目标达成相关的学习信息、解释这些信息并做出反馈或进行指导。

认识与实践“教-学-评一致性”的原理,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学习目标从似有若无走向核心统领;课堂设计从始于教学走向逆向思考;课堂评价从随心所欲走向理性导航;教学活动从低效烦琐走向有序开放;对学习信息从熟视无睹走向深度关切。也就是说,“教-学-评一致性”其实是给我们带来了理念的变革,让我

们对课堂的思考建立在原理的层面,而不仅仅是经验的层面。

教学评一致性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研修心得体会2018年12月22日-24日,我参加了全国教研工作转型与创新研修班,聆听了七位教育专家的精彩报告,学习了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让我受益匪浅。 学习过程中我聆听了浙派名师、浙江省生物高考命题专家吴江林老师的精彩报告《基于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引导我们对“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习。“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吴老师提出三个问题: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你是否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方法、学习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让我们明确了教学、目标、评价的关系。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教学评一致性呢?我做了深深的反思。 一、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 学习目标规定了我们在课堂上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也规定了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方向,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因而,设计科学、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是有效“教

学设计”的应有之意。 第一,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标准”在宏观层面上规定了国家对该学科质量标准的要求,是我们“基于标准教学”之本,是设计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它是学习目标制定的大方向。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没有学科“课程标准”意识,学习目标的设计往往会迷失方向。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此路径可以表述为:内容或水平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第二、要正确看待、使用教材。在进行学习目标的设计时,要正确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并充分利用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意识。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教学素材,是设计学习目标的参考,也是达成目标的重要支撑点,但教材中的内容绝非教学任务,也绝非教学过程应该达成的目标,而只是为了实现目标的载体。这就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一直强调的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的教育思想。忽略了这一点,学习目标的设计会偏离主题。 第三、把握好学情,研究学生的认知原点。学习目标的设计要依据学情设定,了解学生一开始的认知起点、认知原点,知道学生“在哪儿”,这是其一;其二,还要注意搜集不同学生学生经过自主学习、预习所达到的“新原点”证据,把握学生“到哪儿了”。不弄清这些,学习目标的设计也会偏离方向,讲课时就会多讲或漏讲,可能讲了一些没有必要的知识,也可能有些该讲的知识却没有讲到,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1.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板书逐渐为大屏幕投影所替代,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通常是黑板空空如也,请你谈一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1)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确实具有某些不可替代的优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①声画并茂、形象直观、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用语言、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重难点内容用更为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解决 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③能节约教学时间 ④事先备课,便于修改 2)多媒体教学不可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即时的活动过程,随时都有新情况、新问题、新的闪光点 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即时、准确地在课堂活动中反映出来。而板书正是最好的 手段。 ②多媒体教学手段往往是教师课前备课的一个环节,无论教师多么精心地准备, 它也只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预判,无法完全准确地把握整堂的全部,因此,板 书是必要的补充。 ③板书也具有多媒体无法取代的优势。如,停留时间长,便于学生记忆、便于做 笔记;更简要、更概括,能突出重点;能根据教学需要即时、合理地改变等等。2.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哪几种教学评价策略?谈谈其实施过程及其注意问题。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作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 评价策略: (1)课前的诊断性的评价 (2)教学过程中采取表现性的评价,开展学生间的自评、互评,提倡参与性的评价。 (3)课后的教师或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如作品展示、研究性课题成果的评价) (4)长期性的评价(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长期开展电子档案袋的方式)。 实施过程: 1)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制订评价方案。 2)科学制订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控制在10-15个,而且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被评价者能根据自己的体会能作出判断。 3)细化、精化评价指标,其产生尽可能校本化,要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4)合理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5)确定评价对象与被评价对象。 6)提前告知评价方案 6)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如不能排名、分等级等。 注意问题: 1)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感悟

停课不停研教改进行时 ——“教学评一致性”线上学习心得体会 安丘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组刘爽 为深化课程改革,改进课堂教学,潍坊市教科院组织召开了全市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网络会议。 安丘实验小学张宝成校长在会上作了题为《以标准引领课改以评价促进提升》的典型发言,重点从教学评价的价值与作用、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的策略与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解读。昌乐特师附属小学陈校长通过实际案例,对单元整体教学做了剖析:明晰单元概念,构建整体框架;立足教材与课标,寻求方法突破;依托研究路径,推进全科发展。高密第三实验小学高校长从“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单元要素,提取相关核心素养;纵览各学段目标,明确单元目标站位;层级细化分解,定准三级目标;评价任务设计,促进目标达成;策略总结与提升”六方面交流核心素养统领下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与分解。 潍坊市李庆华院长以《在坚守与改变中砥砺前行》为题,指出要坚持聚焦立德树人,深化学教改革,并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李院长提出落实教学管理的三个关键:学习力、执行力、合作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制度性保障。 潍坊教科院逄凌晖副院长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继续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的目标和努力方向。通过线上观看会议回放,我受益良多,对“教学评一致性”又有了新的认识。要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真正践行好“教学评一致”,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 学习目标规定了我们在课堂上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也规定了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方向,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因而,设计科学、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应有之意。 第一,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标准”在宏观层面上规定了国家对该学科质量标准的要求,是我们“基于标准教学”之本,是设计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它是学习目标制定的大方向。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没有学科“课

最新第九单元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版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三下第九单元第一课时《路程、时间、速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结合实例,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探索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最后得出“速度=路程÷时间、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三个数量关系。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关系式“一份数×份数=总数”,已掌握解决问题的五步思维基础上,从分析关键句入手,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例;同时也为以后的行程问题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点:推理思维、抽象思维 学科德育点:理性精神主要体现在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善于反思 思维严谨主要体现在有理有据、思维缜密两方面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运算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跑步比赛等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梳理归纳,并提炼数量关系,感受模型思想。建立了这个模型,不仅在解决生活中的行程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本课的学习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让学生由第一学龄段的“情景问题串的学习”过渡到第二学龄段的“解决问题的数模学习”。 3.学情分析

根据生活实际经验,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他们抽象思维还不健全,可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生活经验,对此,我们做了相关检测。依据前测数据,我们得到结论,只要引导孩子建立牢固而清晰的表象,就能认识到运算规律的存在。这一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要求相吻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学会应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概念和建构三者关系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初步渗透模型思想。 3.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意识,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厘清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构建行程问题模型。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数量关系模型背后的意义。 【评价设计】 1.针对目标1: 评价任务:在环节1中,借助观察、比较、演示和表达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物流中心,头脑中再现车辆运动的现象。 评价方式:在全班交流时倾听。 2.针对目标2: 评价任务:根据理解,小组内交流、分享,借助以前的知识与方法动脑思考,厘清数量关系,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通过观察、对比、思考、提炼、概括等活动,抽象概括出新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评价方式:教师在学生操作时深入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展示交流时倾听。 3.针对目标3: 评价任务:在“练习拓展”环节,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由“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基本数量关系式出发,引导学生推理得出其他两个数量关系并解释其道理,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关系。 评价方式:自主练习与集体交流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汇报稿2019.3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例“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指在课堂设计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的一致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匹配程度)。它包括目标指引下的三层含义:一是教-学一致性;二是教-评一致性;三是评-学一致性,这三个因素两两存在一致性的关系,组成一个整体,构成了教-学-评一致性的所有涵义。右边这个图形是教-学-评三因素理论模型。 “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期相关研究已经给课堂带来了相应的变革:学习目标从似有若无到走向核心引领,课堂设计从始于教学走向始于目标,课堂评价从随心所欲走向理性导航,教学活动从低效繁琐走向有序开放。所以,我们必须走到目标导引下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设计中来,以学习目标为导向,设计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简单的说,“教—学—评一致性”就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评价是一致的,都是围绕学习目标展开的,即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价,也是对学习目标的评价。这就需要我们解决三个问题:(1)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2)怎样设计评价任务:我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哪里?(3)如何根据目标和任务设计教学活动:如何安排学习让学生更容易更快更安全到那里?以上三个问题解决了,在边教、边学、边评价的过程中,对教与学的信息进行收集、判断并不断改进,是一个一体化的过程。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不论一课时,还是一单元,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课程标准是“目标确定”“评价设计”“教学展开”的基础;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学生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目标的确定要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再如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在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已经十几年了,作为一位和信息技术课程同步成长起来的信息技术教师,我目睹了这十几年来,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发展并逐步走上正轨,心里感到无比的欣喜和自豪。 今天领导安排我坐在这儿做经验介绍,内心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无论理论方面还是实际教学经验,需要我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今天我只是结合十多年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经历,和一些零散的个人看法和心得,来向大家汇报交流,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做人求真的主战场。对于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好好进行研究,如何减少教师的多余灌输性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合作性学习,完善课堂教学,创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双方平等、积极、探索的互动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在上级教研部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框架内,针对我校实际,突出评价和点拨,提出了“以评导学,以点导讲”的教学模式“以评导学,以点导讲”,概括地说:以教师适当的点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以教师适时的点拨,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走向前台讲知识、讲方法、讲规律、质疑难、破疑惑,做勇敢“小先生”。 “评”指“评价”。对学生个体的言行表现给予评定价值。评价的内容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参与程度、交往环境、思维状态、情绪反映、生成状态等学生展示的内容;评价的方式是多方面的:自评、同学评、小组评、老师评等;评价的形式有语言表述、文字表达等;评价过程又有过程和终结两种。评价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励评价,而是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的鼓励学生进步,不断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上下功夫。评价要做到:一是评价要适时。有时一句适时的轻声激励,可以帮助学生战胜困难,尝试到胜利的欢乐;二是评价要客观,避免使用言过其实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和鼓励性;三是不能打压、责备、挖苦、简单行事。 在我们听课时,时常觉得我们的教学正在被一种形式化的东西扭曲着。时不时听到有节奏的“啪、啪、啪”鼓掌声和“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的赞扬声,

教学评一致性培训学习心得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听完专家老师的讲座,我的确有一些感受,我想这些感受应该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在会议中他提到这样一句话:在实践中提升,在提升中反思。我觉得这句话说的特别有道理,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需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思想,特别是有关于教学的问题,更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让学生更快速、透彻的理解所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标。 专家老师还提到了“规范的养成”,什么是规范的养成呢?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己的好习惯,和希望学生能够具有的好品格带入课堂中,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身上,成为他们的习惯,他们的品格。 专家老师概括了一下现阶段改革前的教育现状,我回忆了一下自己学习经历,确实如专家老师所说,学校只看成绩,所以老师只讲试卷考的,考试考的学生又不一定全部能理解记住,就需要老师不断地一遍又一遍地的灌输已经学过的,枯燥无味,又不得不学的知识,从而形成,死读书,读死书的尴尬局面。 这就不得不说专家老师提出的“教学评一致性”重要作用了。当今社会已经不能再培养那些所谓的“高分低能”的学生了,不能再考试么就讲什么了!我们需要的是全方位的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好好地研究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让学生能够更全面的掌握知识。那么问题就来了,老师要怎样灵活的把课程标准运用到课

堂中呢? 首先,我们要正确准确的了解所教科目课程标准的内容,不要投机取巧,只讲考的,别的一带而过。其次,需要我们老师认真的进行课堂备课,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渗透到教课的每一个环节,追求课堂的高品质。最后,在期末的评价中,全面、综合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这样做,那我们的教学活动,我们的教育体制都会有很大的改观,会为我们的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综合性人才!作为一名教师,我会努力向那方面发展。

基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基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而不同的评价方式自然会引领我们的学生向着不同的预设方向前进,从而建构他们各有特色和侧重点的信息素养。 很多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叫做“电脑课”,说起玩电脑个个学生眼冒火花,这也可以说是信息技术课的一个优势,就是学生对这门学科有天生的一种兴趣。可是随之的,学生在平时课堂中能够随着教师和教材的思路完整地把课上下来而不“开小差”还真有一定的难度。常见情况如:操作能力强的学生,三两下完成教学任务,便开始自辟领地,东看看西瞧瞧,对于自己更深一步的学习,或是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完善等大都学生不感兴趣;再比如有部分学生一节课下来磨磨蹭蹭,随便玩玩,玩得很开心,可是真正能收获的却不多,这类学生对电脑课的学习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管属于哪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的缺失,比如最明显易见的是操作水平不高,不能用自己所学到的信息技术来服务于自己的学习或是对未来的发展作好铺垫。 在教学中,如何以好的评价去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信息技术,从而使课堂更有效。下面就谈谈教学时运用教学评价的一些方法和思路。 一、利用评价的多元性进行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以前我们一般是以教师评价为主的,甚至有时还会忽视了评价。而众所周知,中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他们需要目标、需要激励,我们只有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他们即时的反馈,才能让他们在不断的信息变换和新认知的产生中去挖掘知识的更深内涵;在这些反馈信息中,我们学生的学习已不再是一个个学习的个体,而是在潜意识中渗透了信息来源的多元化! 有时候对学生进行不同维度的综合评价,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果。而事实上在一个大课堂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给予每一个学生及时而有效的评价,新教材扩大了评价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评价中来,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却是用意深刻。 二、利用评价的层次性进行评价 由于家庭电脑的普及等原因,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长短的区别很大,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的层次化是比较明显的。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同一对待,就会产生一部分学生对电脑有一种距离感,而一部分学生却是做完了没事干,自我感觉良好,缺少更进一步探究的载体。想让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不得不运用层次化的评价。而想注重学生在不同起点上的提高,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评价内容上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以此激发每位学生都去积极思考,各自进步。 三、利用多样化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

语文园地五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及解读 主备人:张福玉 一.目标确定 (一)课标解读 《课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教材分析 1.单元解读 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3篇课文和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及语文园地。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也有动物,每个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能对文本内容进行意义重构,有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人阅读素养的基本体现,也是读者能从文本中获得熏陶和启迪的基本保证。 2.文本解读 《语文园地五》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呈现了两组共8个词语,一组与房屋、处所有关,一组与洞穴有关,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其中带有厂字头、穴宝盖的“厨、厕”等9个生字,运用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来识字。 “字词句运用”编排了两项学习内容。第一项是9个有关“笑”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读一读、演一演中认识不同情状的笑,理解并积累表示笑的词语。第二项重点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出说话时的语气,读出人物的心情。 “我的发现”编排了6个词语,每个词语都由意思相近的两个字组成,泡泡语直

接提示这些词语的结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字义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弟子规》节选,第一段话选自《谨》篇,引导学生学习日常生活中穿戴和放置衣物的规范;第二段话选自《信》篇,引导学生注重个人内在修养,在衣服饮食方面不要攀比。 “我爱阅读”选编了故事《好天气和坏天气》,目的是引导学生懂得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看法也会不一样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喜欢阅读,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对于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有认识,第一次用这个特点来帮助识字。有关不同情状“笑”的词语和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是有所积累的。通过本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简单看法,故事《好天气和坏天气》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看法就会不一样的道理。 (四)教学目标 1.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厕”9个生字,了解厂字旁、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 2.根据书中给出的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3.主动调动以往词语学习的经验,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类词语的意思。 4.背诵从《弟子规》中节选的内容,理解文本意思。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读读《好天气和坏天气》,理解老人说的话。 (五)重点难点 1.借助词语学习累积的经验,积累“识字加油站”和“我的发现”中的词语。 2.自主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读懂文章内容,理解内涵。 二.评价设计 评价内 评价设计评价标准容

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评价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精心的教学设计,充满激情的讲解,细致入微的课堂指导,是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然而,如果没有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监督与激励,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学评价对反馈孩子的表现,促进孩子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活动中,主动参与,有效学习——教学活动中,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师幼互动有效学习,优化学习的过程。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优化教师教、幼儿学的过程,使教师、媒体、学生融为一个整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如以体育活动为例,我们在课的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视频展示台、照片等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去直观的看动作的分解,初步形成动作表象 2.活动后,分享经验,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后,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师生共同分享经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教学活动后的经验分享,或者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欣赏、为了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我们将课堂评价还延伸到集体教育活动后。因为,学生在欣赏、评价他人的同时,也在共同学习、分享他人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孩子的分析、概括、表达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他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也促进了他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果。

欣赏型课件,我将体育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动作,通过PPT或视频的形式制作而成,供学生学习时进行欣赏的课件。这种课件一般在主题过程中初步形成动作表象。 例如,体育跨栏跑,教师可以通过刘翔的视频做成课件让学生观赏,通过观赏对比自己的动作,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

高中教学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

立足有效追求高效形成特色 ——我校新课标解读活动总结 2014年11月14日—16日,在北大青鸟集团和张志强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校邀请到来自河南的四位知名教育专家莅临我校进行新课标解读活动,并对我校的课改工作做了全面而细致的指导。 历时两天半的活动主要包括听评课及专家讲座两部分。14日、15日两天,专家以两人为一小组分别听了我校文理学科各11节课,并对每节课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评价。16日上午,来自郑州市教研室的卢臻老师做了一场精彩的专题报告,使我校全体一线教师明确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程式。 活动期间,学校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所有一线教师全程参与,认真听讲,积极与专家互动交流,获益匪浅。现将此次活动总结汇报如下: 一、学校高度重视,全体师生热情高涨,确保了此次活动圆满完成并达到了预期效果。 1、学校成立了以王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此次活动的组织协调,同时成立四个职能小组,由副校长任小组组长,处室主任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王校长多次召开专题办公会,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与班子成员和相关处室年级主任反复斟酌,最终敲定了活动的具体方案。在此前一周的“教-学-评一体化”讲课

及活动期间,班子成员和学校部分中层领导全程参与,彰显了学校对于此项活动的高度重视。 2、教导处多次组织协调会,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职责,确保各职能小组有序开展工作,为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做了充分保障。各级部班级也积极行动起来,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在班级安排、卫生扫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各教研组、备课组多次组织集体教研,每学科精心选拨4名拟讲课教师,并会同学校安排的学科督导人员听每位教师的课不少于两节,最终由教研组长和学科督导人员确定讲课教师。 4、一线教师积极参与。根据学校要求,同学科教师参与本学科听课,欢迎听其他学科的课。广大教师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凡是没课的教师基本都来到活动现场,根据教导处统计,我校专任教师听课共听课921节,均达到6节,并有12名教师听课节数超过10节。在评课环节,老师们认真听,虚心向专家请教,求知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二、高素质的专家队伍不仅给我们带了先进的课改理念,还以踏实敬业的高尚品质感染着我们每一位教师。 此次莅临我校的四位基础教育教学评一致性课题研究专家的专业功底深厚,治学态度严谨,他们曾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教学成绩突出,在理论研究上师从名师,立足国内教育现状,关注世界教育前沿理论。作为业内的权威人士能够来到我校,这得益于北大青鸟集团和张志强老师的鼎力相助,得益于王校长率领的我校赴河南学习小组的虚心与专注。

教 学 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今天下午我们学习了“教-学-评一致性”,我从中领悟到,“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 “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 第一、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目标是教-学-评的灵魂。 第二、“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前者是指老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后者是指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教学“有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老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课程素养表现为坚持博雅教育的理念、确定和叙写清晰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素材或活动、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实施基于目标的评价。评价素养则表现为坚持育人理念、确定清晰的目标、设

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获取与目标达成相关的学习信息、解释这些信息并做出反馈或进行指导。 认识与实践“教-学-评一致性”的原理,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学习目标从似有若无走向核心统领;课堂设计从始于教学走向逆向思考;课堂评价从随心所欲走向理性导航;教学活动从低效烦琐走向有序开放;对学习信息从熟视无睹走向深度关切。也就是说,“教-学-评一致性”其实是给我们带来了理念的变革,让我们对课堂的思考建立在原理的层面,而不仅仅是经验的层面。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版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设计模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三下第九单元第一课时《路程、时间、速度》 成功的乐趣。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关系式“一份数×份数=总数”,已掌握解决问题的五步思维基础上,从分析关键句入手,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例;同时也为以后的行程问题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点:推理思维、抽象思维 学科德育点:理性精神主要体现在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善于反思 思维严谨主要体现在有理有据、思维缜密两方面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运算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跑步比赛等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梳理归纳,并提炼数量关系,感受模型思想。建立了这个模型,不仅在解决生活中的行程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本课的学习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让学生由第一学龄段的“情景问题串的学习”过渡到第二学龄段的“解决问题的数模学习”。 3.学情分析 根据生活实际经验,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他们抽象思维还不健全,可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生活经验,对此,我们做了相关检测。依据前测数据,我们得到结论,只要引导孩子建立牢固而清晰的表象,就能认识到运算规律的存在。这一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要求相吻合。 【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价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价 遂宁中学吴俊(编辑整理)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诊断测评报告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部于2014年5月27日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该标 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 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 要求。其中,I.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 II.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 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 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学习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 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能力自评I II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 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注:I代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 堂教学,II代表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红色区域代表 不合格,黄色区域代表合格;绿色区域代表优秀。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查看详细解释 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水平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水平技术 素养1. 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 堂教学的意识。 2.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 3.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 4.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 5.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能够以身示范。待提高 1.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具有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 技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 2. 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 3. 探索并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 4. 利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相连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 间。 5. 帮助学生建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待提高计划与准备 1.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 当的教学方法,找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契合点。 2.设计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信息化教学过程。 3.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与使用技

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今天下午我们学习了“教-学-评一致性”,我从中领悟到,“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 “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 第一、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目标是教-学-评的灵魂。 第二、“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前者是指老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后者是指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教学“有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老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课程素养表现为坚持博雅教育的理念、确定和叙写清晰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素材或活动、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实施基于目标的评价。评价素养则表现为坚持育人理念、确定清晰的目标、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获取与目标达成相关的学习信息、解释这些信息并做出反馈或进行指导。 认识与实践“教-学-评一致性”的原理,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学习目标从似有若无走向核心统领;课堂设计从始于教学走向逆向思考;课堂评价从随心所欲走向理性导航;教学活动从低效烦琐走向有序开放;对学习信息从熟视无睹走向深度关切。也就是说,“教-学-评一致性”其实是给我们带来了理念的变革,让我们对课堂的思考建立在原理的层面,而不仅仅是经验的层面。

学习“教学评一致性”小结

学习“教 - 学- 评一致性”小结 陕西省神木县矿区第一小学王春艳 课堂教学作为单位时间内的活动,它的有效性非常重要,而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论是教者还是学者,都非常希望我们的教学活不光有效,而且要做到高效。所以,作为教者的老师,我们在教学活动前,就要根据教材做到胸有成竹即“为什么教” 、“教什 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而且这些问题都必须在教学活动前贯穿在教学三维目标中,让教学活动从头到尾都将“为了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成长。”的理念贯穿整堂课。 在学习中,我印象深刻的是“根据学习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促进目标的实现。平时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因学生在课堂中的生成等内容而偏离了最初的学习目标,导致学习效果与学习目标时不时的就不对等了。读了“教- 学- 评一致性”后,收获颇丰。 教: 崔允漷教授说,真正的教育永远伴随着灵动的生命、不确定的情境、复杂的关系的因素。我作为教书二十多年的老师,我知道,同一课内容,不同的老师授课,相同的学生都会感知到不同的知识、情感、能力等。教的环节会因老师和 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的随机生成而更具生机。所以,老师如何利用文本、学生、教学环境进行灵活、生动的教,就非常关键。

学: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完成这个主要任务的方法不同,孩子们所接收的知识、能力等的多寡就非常不同。如我们过去的“满堂灌”,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这是现在课堂教学改革所摒弃的方法,我们在努力割除这种教学模式。换之于小组学习法,再加上我们正在积极融合的真爱梦想的体验式学习法,孩子们以学习的主人感受着求知的乐趣。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分享展示,将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分享给他人,同时去倾听他人的收获,使得不同观点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碰撞,搜寻精华吸收,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死板的知识在这样的求知中变得生动有趣。 评: 传统的教学活动,是以老师教完教材,学生听好课就算完成任务。而当今社会要求,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评价者教、学、评三者互为一体。这对于我来说可是一个新理念:文中说:教学、学习、评价逐渐被看做是三位一体的关系,评价与教学、学习紧密地绞缠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学、学习应当是数据驱动的,而数据就来自于评价;评价持续地镶嵌在教学、学习的过程之中,而不只在教学、学习终结之后实施;教学、学习、评价三者共享目标。所以,教者就应该负责任地、清楚地知道或监控学生真的学习学会了什么。加上形成性评价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想实现可以知道学生学会了什么的愿望也就有了可能。

《皇帝的新装》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4)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研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教材分析 《皇帝的新装》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26课。这个单元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诗歌、神话、寓言故事。这些文学作品的共同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 本文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 帝上当受骗、当众出丑的故事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愚蠢虚伪、自欺欺人的丑行。 无论是作者扣人心弦的叙述,还是那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都将使学生 增加阅读兴趣去体悟,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理想观,提高文化品 位和审美情趣、发展语言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好教材。 3.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涉及“童话”,要精确地介绍这种文学体裁知识,要求学生自己了 解一些安徒生在这一领域的成就。这种情节曲折的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 童话的讽刺意义很可能明于心而不明于口,教师应适当点拨,使之对主题的理解 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2.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领会主旨的 深刻内涵,复述课文,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根据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主要是:对童话主旨和借助想象、夸张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 【评价任务】 (1)针对评价目标一 设计三个问题一个活动,用一些词语概括《皇帝的新装》一文语言留给你的深刻印象吗?有关童话故事的主要情节如果用一个字来勾连、概括,全文的情节其实就围绕一个“骗”字展开,我们来看看各色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人物各自有什么性格特点? (2)针对评价目标二 设计一个问题,皇帝在游行大典结束后回到宫中会发生什么事呢?试以“游行大典结束之后”为题给本文写一个续篇,大胆想象,合理夸张。 【教学活动设计】 (一)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动画片段, 将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来到童话屋 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积累,谈一谈对童话的认识, 说一说对安徒生的了解,在学生回答补充之后,教师投影出示作者,作品 及文体知识简介。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学生了解童话,积累文学知识而设计的,同时训练 学生的说话能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精心的教学设计,填塞激情的讲解,细致入微的课堂指导,是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然而,如果没有有用的评价机制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监督与激励,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学评价对反馈孩子的表现,促进孩子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活动中,主动参与,有用学习——教学活动中,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师幼互动有用学习,优化学习的过程。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优化教师教、幼儿学的过程,使教师、媒体、学生融为一个整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如以体育活动为例,我们在课的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视频展示台、照片等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去直观的看动作的分解,初步形成动作表象 2.活动后,分享经验,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后,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师生共同分享经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往往简易忽视教学活动后的经验分享,或者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欣赏、为了使学生都能获得胜利的怡悦,我们将课堂评价还延伸到集体教育活动后。因为,学生在欣赏、评价他人的同时,也在共同学习、分享他人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孩子的分析、概括、表达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他享受胜利怡悦的同时,也促进了他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果。欣赏型课件,我将体育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动作,通过PPT或视频的形式制作而成,供学生学习时进行欣赏的课件。这种课件大凡在主题过程中初步形成动作表象。 例如,体育跨栏跑,教师可以通过刘翔的视频做成课件让学生观赏,通过观赏对比自己的动作,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 1/ 1

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是课程原理的基本要求,是课程实施的基本规律,是国家的课程设计最终转化为学生实际素养必须遵循的原则。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自然也必须符合这样的要求,依据这样的规律,遵循这样的原则。“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变革,是从“方案设计”到“课堂实施”全方位的 专业探索。 一、“教学评一致性”试图解决的问题 1.“教学评一致性”试图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国家意志如何转化为“成了怎样的人”的问题。 在任何国家,教育始终是一个国家行为,体现着国家意志,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总是要有自己的期待与要求。在当下,我们国家提出的“核心素养”框架与图景,其实质即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待与要求。这些“核心素养”的理想描述怎样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素养?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追求“一致性”,即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理想描述与学生的实际素养之间的“一致性”。学生实际素养的获得,要经过不同学段,要经历不同的课程,但最终应该与国家意志保持“一致性”,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完成学校教育的国家使命。课堂是国家意志转化为学生实际素养的“前沿阵地”,“教学评一致性”,说明白些是“教”“学”“评”相一致于“学习目标”,而“学习目标”应相一致于“课程目标”(表现为国家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应相一致于国家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才说,“教学评一致性”试图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国家意志如何转化为“成了怎样的人”的问题。 2.“教学评一致性”试图解决课堂教学改革眼花缭乱但不能切实解决课程“基本问题”的问题。

课程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课程基本问题即“一致性”。课程经典理论告诉我们,课程的基本问题即“四要素的一致性”。所谓“四要素”,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并不是有了这“四要素”就是符合逻辑的“课程”了,课程的逻辑乃是这“四要素”的“一致性”。这“四要素”的一致性,在课堂教学中,即围绕学习目标所进行的教、学、评的一致性。所谓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要警惕的是不要为了漂亮、好看、热闹、轰动,而忘记了“回家的路”,家在哪里?家就是“课程的基本问题”,就是“四要素”的一致性。不考虑“一致性”问题,就会导致所教非所学、所学非所评、所教非所评,课堂变成“滑冰场”,滑到哪里是哪里,如此课堂再怎样“貌似出彩”,都是令人担心的。 3.“教学评一致性”试图解决课程改革理念纷呈而技术路径缺失的问题。 在大量的理念洗脑之后,人们总是责怪教师们改革步伐太小,总是责怪学校不能领会,总是责怪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速度太慢。殊不知,对于当下学校现场,理念固然是极其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与理念相一致的技术路径。我们所说的“技术路径”,应是体现对课程专业理解的实施“一致性”的路径,而不是指将所有学校武装成高度新科技的“技术路径”。我们也不要指望将所有学校用高科技武装起来,课程的“技术路径”就能找到。“教学评一致性”的技术,最主要体现在专业方案的设计与课堂实践中如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方案设计 可以说,专业方案的设计是专业活动的起点。“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是从专业化地设计教学方案开始的。“教学评一致性”方案的设计,要能够解决本文第一部分所述的三个问题。“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方案的基本格式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