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色经典与产业的相互促进调查报告

红色经典与产业的相互促进调查报告

红色经典与区域产业的相互促进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前言

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欢庆着我们的胜利,也警醒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多项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与扶持下,我们势必要对那些经典的红色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对红色经典的重温和普遍调查,能让我们把握时况,在壮大红色经典的同时发展产业链,努力达到经济文化双丰收的共赢局面。

关键词红色经典红色旅游革命精神产业面相互促进

理论背景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贯彻十八大精神,根据《2011-2015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一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红色旅游内容。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三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红色旅游产业化水平。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红色旅游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五是加强红色旅游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调查方式:网络调查及实地走访

调研成果

一、红色旅游带动革命老区产业发展

1、红色旅游的概念。

近年来,红色旅游已成为传媒所用的高频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红色

旅游呢?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认为,红色旅游是一种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增加阅历等目的的旅游产品。这种产品所依托的旅游资源,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至新中国成立前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地域上主要包括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沿线。

2、红色旅游如何促进地区产业发展

为了更清晰的呈现,这里我引用一个实际例子,以山西武乡为例。武乡是中国著名的抗战圣地,是太行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和八路军文化的形成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有太行山上“小延安”之称。山西武乡位于太行山西麓,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太行精神的发源地和八路军文化的形成地。抗战时期,作为华北抗战的指挥中枢,八路军总部机关、百团大战指挥部、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驻扎。当时仅有14万人的武乡参加抗战人数就有9万多人,“出粮、出兵、出干部”,谱写出了武乡的英雄事迹、造就了武乡“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之称。

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积淀了武乡的历史财富。如何将这些资源活化并生动起来,进而转化成革命老区发展的新动能?“当一天八路军、打一场游击战、住一宿土窑洞、吃一顿小米饭”,在实景中动态地展现历史,让游客参与其中,成为武乡县开发文化旅游的新思路。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对的:八路军文化园开园的当年游客接待量就跃升到了147万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了2400多万元。

品牌:让文化变成产业

立足文化优势、开发文化资源,怎么才能走出自己的区域特色,把文化发展成为可持续性产业?对于国家级贫困县的武乡来说,打好红色文化旅游这张品牌是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

中国红色旅游的第一品牌成为武乡的一个目标。随后,催生出“两园一剧”的规划——在八路军纪念馆、博物院、研究中心的周边,武乡县投资5亿多元实施了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并以县财政入股方式合作开发总投资2亿多元的《太行山》大型实景剧。

与此同时,武乡争取国家专项投资1.8亿元,完成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百团大战总指挥部砖壁旧址3个红色旅游景区的改陈扩建、配套建设和周边环境整治,完善了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旅游服务工程,为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从2011年开始,武乡连续5年举办“弘扬太行精神、传承八路军文化”为主题的八路军文化旅游节,通过红色藏品展、抗战主题戏曲展、主题电影展、八路军文化学术座谈会等活动提升县域特色形象,成为武乡红色旅游品牌宣传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产业:让文化惠泽县域

武乡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优化了当地的产业经济结构,也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砖壁村是八路军总部和百团大战的指挥部,借着红色旅游,64岁的村民武余秀办起了农家乐,去年年收入突破8万元。毗邻《太行山》实景剧演出的下关村有153口人,依托

实景演出,60%的村民做起农家乐,去年全村年纯收入达到60万元,人均增收4000余元。

据统计,该县八路军文化园、实景演出、体验园等景区拥有正式员工260余人,人均年收入达2.5万元,群众演员600余人,人均年收入近万元。红色旅游已成为武乡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新的动力点,目前,全县有宾馆饭店50多家,农家乐500余户,民间手工艺、土特产等6大类40多个品种旅游产品,推动了革命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

随着红色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砖壁村、下关村等附近村庄依靠“农家乐”产业富裕了起来。下关村,由于紧邻《太行山》实景演出,借着这场“东风”,农家乐数量由2012年的8家迅速增加到32家,依靠这项产业,下关村年纯收入可达6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0余元。

随着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落地,该县一大批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就业。据统计,文化园、实景演出、体验园等景区安置员工260余人,人均年收入达25000余元;群众演员600余人,人均年收入近万元。与此同时,该县着力提升“六要素”配套水平,高标准做好景区规划,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和农村劳动力进入旅游服务业市场,精心打造集红色纪念品、工艺美术品、武乡土特产品、特色小吃等富有地域风情文化的商业街道,新建和改建一批快捷酒店、“农家乐”,加强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的达标建设,逐步做大旅游消费市场。2014年,该县接待游客267.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88亿元。二、“红色经典”为文化产业添彩——影视剧作品改编热

1、背景

近三十年来,将一种被称作“红色经典”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改编

成影视剧,已成为一种艺术创作和大众文化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这一现象,对繁荣影视剧创作,促进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色经典”作为历史的记忆和精神产品,主要指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电影、戏剧等艺术文本,如《林海雪原》、《红岩》、《烈火金刚》、《小兵张嘎》、《地道战》、《永不消逝的电波》、《铁道游击队》、《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作品不单单是政治的传声筒,而是一种载体,它所展现的不仅是简单的历史图景,还是一种文化表达,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多元文化的碰撞。“红色经典”的影视剧改编现象是有助于大众了解转型期的中国文化结构,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

2、著名作品

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3D》无疑是红色经典翻拍最成功的一部。以武侠片闻名的徐克将红色经典《林海雪原》翻拍成了“一部拿着枪的武侠片”.如何让经典在今天重生?徐克说:“我是着眼于用现在的电影手法去重新建构故事,用现在的眼光和角度去塑造人物。在不能改变故事的结局与走向的前提下,我需要让杨子荣与座山雕的故事更加丰富,人物性格更接近所谓的戏剧真实。”

由林农导演、李默然主演的影片《甲午风云》以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中丰岛、黄海两次海战为主线,将这一历史事件中人民群众和

爱国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的淋淋尽致。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了一部电影《百团大战》。该影片主要讲述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进入最艰难时期,在枣宜会战中,中将张自忠(邓超饰)以身殉国;中国陕北延安,在日军轰炸机频繁轰炸下,毛泽东(唐国强饰)、朱德(王伍福饰)等中共领导人为中国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影片从战略、战役、战斗三个层面,再现了司令部决策的真实场景、战壕中战斗的真实场景,描绘了一幅幅气势宏伟的战争全景。

三、徜徉红色的海洋——读书活动

1、背景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胡锦涛、温家宝、习近

平等中央领导通知有关学习和读书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努力倡导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我们在图书馆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读书活动,为了大家能更多的了解红色经典,深入交流,我们进行了读书活动的调查与总结。

2、红色经典促进文化建设

通过对红色经典的书籍阅读,我们更加从本质上深刻体会红色经

典的意义,更多的读书活动与宣传,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红色经典,有了个更多人的关注,我们才会有机会让更多的人宣传红色文化,进而对红色文化进行发扬,大幅度的促进了红色经典的宣传与发展。

此次活动宗旨明确:“阅读红色经典、发扬红色精神”正如一位名

人所说: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灵魂,一个民族最不能丢的是自己的精神和信仰。在发扬红色经典的同时也深植自己的文化精神,倡导文化价值,有利于文化建设,为文化建设作了很好的辅佐。所以倡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校园文化,增添校园书香味道,加强当代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间接促进全民文化,绝对是一个好的活动。3、书籍推荐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红日》吴强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红旗谱》梁斌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青春之歌》杨沫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林海雪原》曲波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著北京燕山出版社

《青年近卫军》(前苏联)法捷耶夫著水夫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西行漫记》)(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牛虻》(英)伏尼契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绞刑架下的报告》(捷克)伏契克著徐伟珠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建议

1、以政策升级助推旅游发展

一是加强整体规划。红色旅游发展政策应进行整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摸清家底。通过系统深入的资源

普查来摸清全国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类型、可开发性、预期效益等,建成数据库、电子地图等并实时更新。其次,准确定位。将红色旅游放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去。再次,确定框架。从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一期规划、二期规划)、产业扶持与振兴计划、协调发展指导意见、资源开发与保护指导手册等方面来确定红色旅游发展政策的大致框架,形成红色旅游发展政策体系的主干。最后,形成体系。对主干政策不断进行细化、补充和完善,衍生出相应的贯彻落实和反馈督查政策、制度。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按照《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各部门各地区应制定出台具体细化的配套政策文件,建立全面系统、协调配套的红色旅游发展政策体系。

三是制定行业标准。根据旅游业的共性和红色旅游的特点,总结提升相关地方制定和实施红色旅游标准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制定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标准,对红色旅游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服务进行规范,以标准化为手段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水平。

四是纳入宏观政策。将有关红色旅游发展政策统筹纳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的总体政策体系,将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与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廉政建设基地政策结合,以形成政策合力,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发展红色旅游进行统筹保障。

五是出台政策规划。在总结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经验和不足的基础

上,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争取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红色旅游的意见》,争取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编制《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2、完善政策落实机制

一是完善政策落实制度。制定出台二期规划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具体到责任单位、时间进度。

二是完善政策督查制度。二期规划明确提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中央宣传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负责综合协调,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报送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上述规定,应由四部门牵头,对有关部门和重点地区贯彻落实二期规划情况,开展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将工作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告党中央、国务院。

三是完善政策考核制度。应对照二期规划责任分工,开展红色旅游年度考核,完善考核细则,将考核结果呈报党委、政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并可考虑作为评价和考核相关管理者的依据之一。

总结

“一个地区文化与经济有效融合所迸发出的巨大创造力,能够极

大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也是生产力。”黑河市委书记刘刚代表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红色经典文化在文化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当红色文化成为一种生产力,那无疑是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的,文化特有的渗透性,能从各个方面对经济产业进行补给。

反之,当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尽能合理,产业链齐全,经济态势

呈现良好的现状,会丰满并带动该地的其他方面,之后我们再来发展文化宣传的话,那便有了十分齐全的配套措施和资源,所以经济的发展也能促进文化的繁荣,“红色经典”也会在逐渐的经济成长中深入人心,这样,我们一直所倡导的红色文化与民族精神就会在无形中渗透进人们的心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