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体系预览

1.识记: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理解: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

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3.应用: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

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考点一人口的迁移及影响因素

[核心知识再现]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点拨】人口迁移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2.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9世纪前“二战”后

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

为主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

少,短期流动人员增多

方向欧洲向美洲、大洋洲迁

迁入地:欧洲,北美,西亚、北非产油国;

迁出地: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①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

【温馨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3.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1)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气候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人类生产生活影响人口迁移

水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恶化而迫使人口迁移

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经济因素最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人口迁移

交通通信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文化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人口迁移

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迁移影响较大

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政策可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

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

提示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高分素养提升]

1.(2014·海南地理,14~15)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完成(1)~(2)题。

(1)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D.人均产值减少

(2)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A.珠江三角洲地区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D.川渝地区

『解析』第(1)题,根据图文分析,2010年比2000年该县外出半年以上总人口和跨省外出人口大幅度增长,意味着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减少,因此劳动力紧张,价格有所提高;人均生产规模扩大;占总人口比例降低;人均产值增加。综上所述,A项正确。第(2)题,该县人口大规模外出,表明该县经济落后,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川渝地区经济最落后,因此选D项。

『答案』(1)A(2)D

2.[2013·天津文综,12(2),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6分)

『解析』安徽省距离长江三角洲较近,且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

『答案』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相近)。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推力和阻力

(1)拉力因素:主要指吸引人口迁移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来自迁入地,迁入地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推进速度快,工业布局、区域大规模开发等因素对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2)推力因素:主要指迁出地促使人口迁出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恶化、经济落后等,促使人口向外迁移。

(3)阻力因素:交通困难、背井离乡等会成为阻碍人口迁移的因素。

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以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真题考向探究]

考向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1.(2016·新课标全国Ⅲ,4~5)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产业升级的需求。第(2)题,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说明这些中小城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就业机会多。故选C项。『答案』(1)A(2)C

2.(2016·浙江文综,3~4)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1)~(2)题。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

(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解析』第(1)题,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了城乡间人口流动,同时给农村经济带来发展,进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故D项正确。第(2)题,人口流动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A项错误;经济因素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B项错误;区域协调发展,使得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C项正确;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人口,其人口向大城市流动没有净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D项错误。

『答案』(1)D(2)C

3.(2013·课标Ⅰ,7~8)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

『解析』第(1)题,两组图分别展示的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平均人口年变化率,20世纪9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小于20世纪80年代,增长速度减缓,A项错误;两个时段总人口增长率均为正值,可见总人口增加,B项错误;对比两组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自然增长率大于20世纪80年代,C项错误;人口迁移量取决于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20世纪80年代两者之和大于1%,20世纪90年代两者之和约为0,可见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第(2)题,该城市人口超千万,为超级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说明经济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国内人口迁移以迁出为主,且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迁出,说明该城市环境恶化,国内产生其他的新兴城市和工业基地,且该城市自然增长率在1%~2%之间。这些符合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特征,A项正确。『答案』(1)D(2)A

考点二人口迁移的影响

[核心知识再现]

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

1.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等产生巨大压力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提示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高分素养提升]

(2017·山西高三第二次四校联考)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1)~(2)题。

(1)能正确反映图甲、图乙所示信息的说法是()

A.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抚养比趋向平衡

B.图中所示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高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

C.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涌入中心城区

D.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

(2)关于外来常住人口的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对城市发展影响不大

B.外来常住人口的文化素质大大提升了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

C.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实现“健康城市”模式的主要方式

D.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解析』本题组考查人口流动、迁移特征及其对城市的影响。第(1)题,图甲反映的是人口性别比变化,且性别比趋向平衡,A无法判断,D正确。图乙显示中心城区外来人口增长速度为负值,郊区增长速度快,B、C错。第(2)题,外来常住人口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性别比变化可反映城市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A错。外来常住人口以进城务工人员为主,B、C错。外来人口大量向郊区迁移,为郊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D正确。

『答案』(1)D(2)D

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角度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真题考向探究]

考向一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1.(2013·课标Ⅱ,1~2)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贵州的迁出人口比重略高于四川,但贵州人口总量远小于四川,迁出人口数量反而小于四川,故选项A错误;同理,上海迁入人口比重要高于广东省,但广东迁入人口数量要多于上海,故选项B错误;浙江和江苏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小,人口自然增长率较接近,但图示浙江人口净迁入比重远高于江苏,从而导致浙江人口增长率要高于江苏,故选项C正确;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大致和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因此,安徽自然增长率要高于天津,故选项D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皖、赣、黔三省为人口净迁出地区,且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这会加速三省的老龄化进程,选项A错误;皖、赣、黔三省的迁出人口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在迁往其他省区的同时,也有大量农村人口迁入三省的城市,有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故选项C错误;沪、津、京三市为人口净迁入地区,由于迁入人

口以青壮年为主,会延缓三市的老龄化进程,同时也促进了三市的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城市化水平,故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

『答案』(1)C(2)B

考向二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农村的影响

2.(2015·山东文综,1~2)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由我国当前国情可知,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导致部分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第(2)题,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劳动力短缺,导致土地资源浪费,A项正确;该现象不利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城乡协调发展,B、C错误;该现象会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项错误。

『答案』(1)C(2)A

考向三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3.[2014·重庆文综,13(2),8分]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移民城市洛杉矶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美国的“科技之都”和全球性经济中心,其电影产业也久负盛名。下图是洛杉矶主导产业演进示意图。

从人口数量和素质分析外来移民对洛杉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从“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两方面回答。从“人口数量”角度来说,外来移民为高科技产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从“人口素质”角度来说,外来移民为高科技产业提供更高的科技支持。

『答案』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

4.[2016·江苏地理,28(2)(3),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1);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解析』第(1)题,攀枝花地处四川盆地,结合气温、降水资料知,该地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另外,攀枝花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齐备;地处西南,自然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积极意义”,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1)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2)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高考地理-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二) 人口的变化 一、选择题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累计减少1 300万人,,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B.地区之间差距缩小 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外出务工时间过长 2.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B.阻碍企业的转型升级 C.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D.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 图Ⅰ为香港2010~20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预测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Ⅱ中①、②、③、④四条香港人口总数增长曲线与图Ⅰ预测符合的是() A.①曲线B.②曲线 C.③曲线D.④曲线 4.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A.2010年~2020年B.2020年~2030年 C.2030年~2040年D.2040年~2050年 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表示意部分国家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读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6题。

A.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 B.适度延缓退休年龄 C.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D.大量接纳外来移民 读“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警戒值 C.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不变的确定值 D.面积相等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相同 11.按图所示,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水资源B.矿产资源 C.水能资源D.耕地资源 二、综合题 12.下图示意我国劳动人口增量变化(含预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劳动人口变化的特点。 (2)简析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3)若我国劳动人口持续减少,请分析其弊端。 13.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导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重点难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学法指导】 案例分析方法小组互动学习法比较法 【基础知识】 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__________。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_____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________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特点 a.19世纪以前:以_____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b.“二战”后:人口从_______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_________的人口增多。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在______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地区______的现象。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_____,以及自然环境的______,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____、土壤、___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_______有时也会促发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__________、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社会因素:政治、_____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______、社会变革、______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 一、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 对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空间位移:这是人口迁移的首要条件。 2.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通常以是否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

高考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 (2)

高考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原因 例1、图1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或地区人口移动方向示意图。图中序号与选项排列对应正确的是() A. ①中国②美国③俄罗斯④拉丁美洲 B. ①中国②俄罗斯③美国④拉丁美洲 C. ①拉丁美洲②中国③俄罗斯④美国 D. ①中国②拉丁美洲③俄罗斯④美国 解析:本题以四幅简单的人口迁移方向图切入,隐形考查人口迁移的类型、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状况等知识,结合世界地理和世界近现代史考查同学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大规模国际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情况下,国内人口迁移,特别是国家或政府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都是为了开发国土。由选项提供的四个地区,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发展状况综合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主要从黄河下游、长江下游等地区移向西南的云南、西藏及西北、东北等地,其人口移动方向大体如①图所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的人口大量向北流向美国、加拿大,向东北横渡大西洋流入西欧,如②图所示;俄罗斯政治、经济、人口重心主要在欧洲部分,近几十年来一直组织移民向东开发西伯利亚地区,人口移动方向如③图所示;美

国人口大量由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如④图所示。 答案:D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例2、读“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该工业区对其的推力 跨越国界划分)。 (3)引起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有:战 (4)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老工业区对其的拉力 解析:本题以美国的人口迁移为切入点,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注意联系美国历史发展过程,掌握美国各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人口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 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 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 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 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说明 导入新课投影课本“图1.1世界60亿人口日”和国家 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为中国第 13亿小公民颁发证书图片,让学生思考:为 什么这两个孩子的出生备受社会关注? 思考回答问题。 图片导 入使学生感 受到当今人 口问题的严 峻形势。 板书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探究活动 自学讨 论由世界第60亿人口及我国第13亿人口的诞生,说明 人口的数量变化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人口的数量变 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通过读“图1.2 10万年以 来的人口增长”及“图1.3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讨论完成读图思考 题。 学生在分析不同时期人口数量 增长快慢的同时应说出判断的 依据。(人口增长的快慢主要 看曲线的坡度大小,但要注意 为什么工业革命后比农业革命 期间的人口增长要快,是由于 图1.2的坐标单位间隔是不均 匀的。)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到底取 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因 为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 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 中引导学生 如何从类似 人口增长曲 线图中获取 有价值的信 息,并分析 影响人口增 长产生时间 差异的原因 (通过展示 不同时期人 们生产、生 活的图片来 得出原因)。 归纳资料 提取信 息展示课件材料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与自然增 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 的关系。 完成课本P3“活动”题,注意人口的增长 除了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什么有 关。 学生总结:人口自然增长率反 映的是人口自然增长速度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 亡率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 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教师或学生纠正、补充) 通过课本第 三页“活 动”,学生 可得出人口 的自然增长 不仅与人口 自然增长率 有关,而且

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口的空间变化》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一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让学生从潜意识里明白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和人有关的地理,也是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的过渡。 明确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的 迁出或者迁入,在此基础上理解并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类型(按照人口迁移是否跨越了国界划分)。而后,又从二个方面诠释了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要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就必须关注人口问题。并使学生能根据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本节提到的人口迁移一方面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 方面,它又促进了城市的推进,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

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自然地理基本有所了解,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感性的认 识和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对于人文地理还没有接触。 【课标要求】 1. 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3. 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理解人口迁移的基本内涵,掌握人口迁移的类型,了解人口迁移的意义。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了解除了这两个主要方面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战争、宗教、生态环境变化等。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分析讨论法。 2. 探究活动,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3. 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 1、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知识点

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知识点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水平迅速、医疗事业进步,死亡率 降低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举 例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 水平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 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 的人口数量还会逐 渐减少 俄罗斯、德 国、日本 发展 中国家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快,世 界新增人口中,发 展中国家占到 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 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 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 缓慢,很多国家实施 人口控制措施 中国、印度、 巴基斯坦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单位:% 或‰ 人口模式特点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1.1《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班级 姓名 _____ 【学习目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中重要图表等的解读,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学会对人口变化相关知识点的迁移。 【重点难点】 1.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特点及转变影响因素。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学法指导】 重视概念理解。弄懂概念内涵,准确理解把握概念;人口的增长模式要采用比较法,会因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较、分析其不同的特点,把握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夯实基础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因素: 、 。自然增长率= 。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 (1)时间变化特点: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 不同, 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2)地区分布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 。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 的水平,人口增长 。人口政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 ,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 的措施,使人口增长趋于 。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 、 、 。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 、 。 3、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征 原始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高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特征)。 传统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低高型)人口增长_________。 现代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三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_。 4、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 (1)过程:原始型 。 (2)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 和 等 (3)人口增长模式的区域差异:①原因:不同国家、地区的 和 差异的扩大 ②表现:以 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经进入 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 。③总体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 ④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 。原因是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材第5页、第6页“活动”

(完整word)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编制人:梁宏程爽廖海钦审核人:梁宏 【课程标准】 1.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 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主预习案(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一、知识清单 (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2、人口迁移概念:一_________ 3、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 。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____________ 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_____________ )的迁移活动;国 内人口迁移是指在 ________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4、国际人口迁移(读课本P8填表) 、国内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读课本和图填表) 6、人口迁移的意义: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③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认为,人 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因素的综合反映。 2.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环境因素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 等式最主要的, _____________ 有事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3.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______________ 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其中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 等式主要因素。都是为了寻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更好的 ______________ ,改 善 ________________ 。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高一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1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 【学习目标】 1、能区分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2、能根据材料分析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差异、不同地区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并能简单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 【课前预习】 1、上网查询世界、中国、常州在不同时期人口数量是如何变化的。 2、阅读课本1—5页,把有不理解的地方写出来。 【问题探究】 1、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_______人数与同期________数之比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_______人数与同期_________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______数减去______数)与_________数之比即自然增长率= ________率—__________率 2、某镇有1万人,2009年出生婴儿并成活了130个,死亡人数为30人,该镇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多少?人口是在增加、减少?还是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3、完成书本第2页的“读图思考”,第3页的“活动”。 4、在下图填出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归纳总结】 1、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由自然增长率及_______________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共同决定。

【课堂反馈】 1、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只与出生率有关 B.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C.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等于该地区的出生率 D.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出生率除以人口的死亡率 2、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是不相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B.农业革命之后,人口数量高速增长,一直到工业革命前 C.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前,人口数量总体来说在增加,但后期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增长D.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减少 3、“世界60亿人口日”的时间是( ) A.2000年1月3日B.1999年10月12日 C.1999年12月10日D.2000年12月25日 4、世界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中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中国B.尼日利亚C.美国D.印度 5、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是()A.快速增长B.负增长C.接近零增长D.零增长 判断题: 6、人口增长得快慢就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7、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所以每年净增加的人口很多() 8、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9、人口的增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不平衡() 10、世界上增加的人口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学案新人教必修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不同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成因。3.学会运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决定因素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世界人口的增长 (1)数量变化的总趋势:不断增长。 (2)时间差异 (3)空间差异 ①特点: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②表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思考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是否说明人口总数在下降(暂不考虑人口机械增长)? 答案不能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时,如果仍是正值,则人口总数仍在增长。如果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则说明人口总数在下降。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1)构成(如上图):a出生率;b死亡率;阴影部分为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点 类型 特点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A(原始型) 高高低 B(传统型) 高低高 C(现代型) 低低低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过程: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2)表现 差异具体表现 时间20世纪50年代 到70年代中期 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型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空间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中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3)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相关的人口政策。 思考 为什么我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每年净增人口还很多? 答案年净增人口=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虽然我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故每年净增人口还很多。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判断人口迁移及人口迁移的类型。 (2)通过读不同时期世界人口迁移图,并结合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 (3)通过课本阅读学会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变化,会分析人口的迁移效应。 教学重难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课前预习: 一、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在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 ⑴国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 年)的迁移活动。 ⑵国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向另一个 移居的现象。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环境因素中,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是最主要的,___________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_________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其中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是主要因素。 3、政治、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4、个人因素: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三、人口迁移的分类

2、国内人口迁移(中国为例)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地区 当代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3、国内人口迁移(案例2:美国为例) 合作探究1: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 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 ) 4、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 5、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 6、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 7、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 8、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 合作探究2: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这些人 有 利 影 响 不 利 影 响 迁 入 地 时期 迁移原因 迁移流向 19世纪中期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以后

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点(人教版)(Word版)

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点(人教 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3、一个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增长速度常见人口问题影响人口政策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缓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鼓励生育和移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快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计划生育中国、印度、巴基斯坦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模式特点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8、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和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1.3人口的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比较及制约因素制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关于《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策略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曲线图、活动、案例等材料。 2.各种图片、资料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讨论、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进一步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补充“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实例,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并把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2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各阶段的特点、原因和地理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与方法。 4.联系实际分析某个地区某个时期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 【使用说明】 1、结合课本将课前预习内容填好并记住,准备上课检查 2、找出不明之处做好标记,写下问题,交给课代表 3、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由组长汇总讨论结果,准备发言。 4、学案用完后,上交检查 【自主学习】 一、人口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和。 2、人口迁移概念: 3 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国内人口迁移是指。 4.国际人口迁移【读课本填表】

图 5.国内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 【读课本P8和图1.8填表】 (1)二战后,欧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主要是由于 ; (2)拉丁美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 地区吸引 了大批外籍工人。 6、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是由于 、 、 等影 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 (2) 8、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 往往起重要作用。此 外, 、 、 、 、 、 ,也 能影响人口的迁移。 【合作探究】 1、如何判断是否是人口迁移? 【读图思考】下图中A 、B 、C 分别代表三 个不同的行政区,D 代表国外,请说出各箭 头的含义。

2、现代我国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有何影响?(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入手分析) 对迁出地: 对迁入地: 3.读案例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 (2)图中人口迁移属哪一种人口迁移? (3)美国四次人口迁移的原因及方向? (4)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人口迁移的的推力是什么? (5)20世纪70年代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的拉力是什么? 4.读案例3分析:我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的原因?比较分析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什么不同? 【巩固提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或国家)的是 A.西欧 B.拉丁美洲 C.澳大利亚 D.西亚 2.下列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游牧民的迁移 B.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流动 C.日本人去美国定居 D.中国人去欧洲旅游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高一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认识和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的影响。 2.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3.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学会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做好充分预习,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2.在充分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数据资料进行练习计算,进一步明确人口的增长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3.通过分析字、数据资料及景观图片,理解人类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学会分析多种素材背景下的人口问题,逐步提高调查研究、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地理问题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利用比较法及数据图表分析法,分析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并进行相应的读图思考练习,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人口的图片、数据、资料,制作多媒体。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前自主阅读教材、分析思考相关的问题,同学间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整理相关问题的答案。前搜集有关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问题的图资料。 ■教学过程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地理选编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及完美解析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地理选编人口的空间变化- 含解析及完美解析 【一】选择题,选对得4分〔文综格式〕〔16〕 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能正确反映图甲、图乙所示信息的说法是 A. 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抚养比趋向平衡 B. 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 C. 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涌入中心城区 D. 图中所示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高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 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说明 A. 上海的重工业大量向内地迁移 B. 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C. 上海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 D. 上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吸引女性就业 关于外来常住人口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对城市社会、家庭、婚姻的冲击增大 B. 外来常住人口的文化素质大大提升了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 C.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实现〝健康城市〞模式的主要方式 D.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 【小题1】B【小题2】C【小题3】D 【解析】此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及读图分析能力。读图,甲图反映的是人口性别比变化,且性别比趋向平衡,A错、B对。乙图显示中心区外来人口增长速度为负值,郊区增长速度快,人口主要涌入郊区,CD错。应选B。 此题考查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带来的影响。由上题分析可知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逐渐趋向平衡,性别比平衡说明社会稳定,经济

发展迅速,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上海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对;不能说明上海的重工业大量向内地迁移,A错;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主要从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不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B错;上海经济发达,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都已向我国中、西部转移,D错。应选C。 此题考查外来常住人口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趋向平衡,有利于城市发展的稳定,A 错;外来常住人口有大量的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不能提升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B错;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问题严重,不利于实现〝健康城市〞模式,C错;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D对。应选D。 〝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近年来〝候鸟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大。据此回答32-33题。 我国〝候鸟老人〞的主要迁移省区是 A. 上海福建 B. 新疆湖南 C. 黑龙江海南 D. 西藏云南 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养老制度 B. 经济水平 C. 气候条件 D. 婚姻家庭 【小题1】C【小题2】C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南北气候差异。老人因身体抵抗力下降,一般冬季迁往南方避寒,而夏季迁往北方避暑。据此分析各选项,上海和福建都位于南方,冬季都较低,夏季都高温,不是老人夏季避暑、冬季避寒的理想省区,A错误;新疆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西藏气候高寒,低压、缺氧,两省区自然条件差,都不是老人夏季避暑、冬季避寒的理想省区,BD错误;黑龙江纬度较高,夏季较北方较凉爽,海南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是老人夏季避暑、冬季避寒的理想省区,C正确。应选C。 此题考查影响老人迁移的主要因素。〝‘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说明其迁徙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夏季,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候鸟老人〞向北方迁移;冬季,北方气候寒冷,〝候鸟老人〞迁往南方地区。C正确;经济水平、婚姻家庭、养老制度不是影响候鸟老人〞迁徙的主要因素,ABD错。应选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解析】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简略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三题。 1.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取决于() A.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D.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A.国际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农村 D.由城市到城市 读“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图”,完成以下两题。 3.20世纪以来是人口增长的快速期,导致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A.自然条件有所改善 B.生产力的发展 C.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的独立 D.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死亡率下降 4.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资料图”,回答下题。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我国人口增加7 390万人,比1990~2000年减少了约5 600万人,年均增长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说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低—低—低模式 D.低—高—低模式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简称“单独两孩”),回答下列两题。 5.出台“单独两孩”政策的意义,有利于() ①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①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①减轻国家负担①放弃计划生育政策①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出我国热带、中亚热带、北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学设计1

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教学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 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 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地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课标解析】 课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解析: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的概念,读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名称和特点,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 预习:提前发导学案 附:导学案

【课标解析】 课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解析: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的概念,读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名称和特点,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 【主干知识点梳理】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60亿人口日(了解) 2、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 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3、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差异: (1)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匀速性 (2)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均衡性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指标: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和三项指标共同决定的。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 学习目标: 1. 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 2. 运用不同时期世界人口迁移图,并结合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3. 结合案例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学会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所产生的影响。【自学释疑】 一、人口的迁移(自主学习第8-9页课文内容) 1.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的概念是什么?人口迁移的分类? 2、国际人口迁移: (1)概念:是指人口____ 并____ 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迁移活动; (2)特点:以___ 性、________ 的移民为主; (3)①19世纪前:流向:欧洲到_____ 和 ____ 为主;特点:从______ 国家流向 ______ 国家 ②二战后:特点: _____________ 移民减少,短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流 向:________ , _________ 从境外招募外籍工人的_________ 禾廿________ 石油输出国。 3、国内人口迁移: (1)概念:指在____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新中国:①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国家有_______________ , 有__________ 进行。②20世纪80年代前:流向:由________ 向 _____ 和东北。③20世纪80年 代后:由于受国家_____________ 政策的影响,特点:流量 _,流向也明显变化。流向:由 中、西部迁往_____ 部。(结合图1.9 )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主学习第10页课文内容) 1. 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有哪些?请举出一两例加以说明。 2. 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分别有哪些?在这些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什么因素? 【互动探究】 探究一:人口迁移的判断 1. 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A、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