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述习题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述习题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述习题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述习题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能够正确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经济模式、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发展道路,不断去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突出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特”。

①“特”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上。实践告诉我们,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会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前,中国正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现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选择,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必然选择。

②“特”在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上。中国政治体制,绝不能照搬西方其他国家制度。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政体上,实行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政党制度上,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在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特”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上。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每一项伟大成就,都是共产党人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能有丝毫的动摇。我们的意识形态就是要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坚持用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理想信念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意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

④“特”在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和平发展道路上。中国要发展和壮大自己,既不能靠掠夺别国,也不能依赖别国的援助,只能依靠本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国内建设与国际和平统一起来,争取和平的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B.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克服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适应了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经济、社会、文化不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等现实状况。

2、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谈得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前,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解决好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问题。制度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和路径;科技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的技术支撑和手段保证;文化创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制度创新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回答如何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如何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如何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问题。科技创新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回答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等重大问题。文化创新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解决如何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如何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等。

这都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引导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当今,我国最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①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并且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②我国的国内人均生产总值处于世界后列;③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④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

我国的主要矛盾没有变,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另外,国内存在的问题还包括:产业结构失衡,服务业发展不足;区域经济结构失衡,中部、西部发展滞后;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民生矛盾突出。

另外,我国发展也具有一些阶段性特征:①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②平均经济体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和障碍依然存在;③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④协调发展取得了成就,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落后;⑤民主发展建设滞后,扩大人民民主、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⑦社会建设、社会管理面临重大问题;⑧国际关系日益激烈,经济、科技压力大。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进入大的变动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进一步加剧,经济发展将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可持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

4、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党需要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一,从国际来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来说,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

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21世纪头20年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等等。显然,“重要战略机遇期”现在依然存在。

第二,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生的深刻变化,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从政治层面来看: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二十国集团走上世界舞台,全球治理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②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从经济层面来看,深刻的变动表现在:①世界经济在经历金融危机后恢复好于预期,但房地产和金融业等支柱产业受到重创,增长放缓;②世界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全球博弈更趋复杂,我国面临的外部压力有所加大。

第三,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困难,包括:人均国民收入低、居民消费率偏低、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需求提升、社会分层加剧、社会矛盾增多等。

这些情况表明,在总的格局不变中世界经济政治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对于我国来说,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是有机遇、有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5、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而不能搞私有化改革?

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能搞私有化,也不能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与结构决定的。

①从市场经济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公有制一直是与私有制相结合的,但市场经济不能以私有化为主体。

首先,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来看,公有制是在私有制之后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所有制关系,符合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主要手段,社会分工的固定化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不同产业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实现,还需要通过市场平等交换来进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在公有制基础上完全可以发展市场经济,从而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财产组织方式和资源配置机制,与运行其中的社会制度是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资本主义可以依托市场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主义也可以凭借它实现财富的积累与共同富裕。那种认为只有私有制才能提高经济效率的观点,既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历史缺陷,也没有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包容多样化生产力及其表现形式的优越性。生产越是社会化,生产资料就越是不能实行私人占有,这是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

②从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来看,我国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实行私有化。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根本要求就是通过发挥公有制的主导作用,有效地弥补市场缺陷,创造出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生产效率。国内外经验表明,任何形式的市场经济都存在着市场失灵问题。只有国家进行高效灵活的宏观调控,才能保证其有效运转。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与支柱,担负着提供公共产品、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区域平衡发展、充分就业等社会重任。这是非国有企业很难做好的事情。建立公有制企业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使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突破了一国范围,日益成为全球范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调节机制,从而要求一国特别是大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站在全球资源配置的平台上,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③从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实践来看。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改革与调整,仅仅依据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来确定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考虑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质。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就是让全体人民公平地占有生产资料。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赶超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阶段,需要运用国家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不是简单地使国有资产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而是要立足长远发展,集中于自然垄断部门、公共产品部门和国家战略安全部门等关系国

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进入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公有制经济的生机和活力,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

6、为什么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而不能搞单一公有制?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但决不是要搞单一公有制。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已经证明:搞单一公有制,不仅不能促进反而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因为,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总体而言还不发达,具有多层次性,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所有制关系的多样性。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必须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①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不是唯一经济成分,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但为了发展社会化大生产,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生产关系要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要与这种状况相适应。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所以我国公有制经济只能在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不能成为社会经济的唯一形式,这就需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都应该加以利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存在和发展已经是我国目前经济的客观事实。实践证明,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7、长期以来,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效果不理想,针对中国目前的情况,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法包括:

①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③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④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⑤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通过以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使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8、为什么中国不模仿西方民主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竞争”制度?

中国不能实行“三权分立”,而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证明,“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用实践证明了中国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③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无非是多党竞选、三权分立、两院制。我们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

④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模式,即使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存在着差异,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发展道路。我们要进一步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把新形势下人大的各项工作做得更生动、更扎实、更有效。

中国不能实行“多党制”,而必须实行多党合作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在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阶级解放的长期武装斗争历程中逐步形成的。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逐步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史地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在总结历史经验、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证明,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及全国人民共同做出的完全正确的历史抉择。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现实的优越性。它是在共产党执政的前提下,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政党制度,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现实优势,有利于加强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正确处理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的种种弊端。

③西方多党制不符合中国国情。西方国家资产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当各个集团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各自组织政党,争夺国家政权,从而形成多党制。我国经济基础中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工人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具有不可分割性,这就决定了代表工人阶级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党只能有一个,这是我国不搞西方那种政党制度的根本原因。

9、怎样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实践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取得显著成效的10年。具体表现在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基层民主扎实推进,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进一步壮大了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了海内外中华民族的广泛团结,形成了振兴中华的强大力量;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

发展民主政治,不仅要在客观上形成符合国情和发展要求的政治制度和体制,还要深刻认识民主政治

在本国的发展规律,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持正确原则。虽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民主政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①稳步扩大有序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的民主政治实践中政治参与占有重要地位,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政治参与有多种途径,如民主选举、意见征询等,通过这些形式使党的执政能够准确地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扩大有序政治参与是当下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我们在这一领域必将进行新的探索,迈出新的步伐。

②积极推进政治协商。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优良传统、一大优势。政治协商有利于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协调与整合,有利于化解利益群体之间的分歧与对立,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尤其是处于现代化进程中转型时期的国家,社会利益关系迅速变化、经济社会结构变动不居,政治协商是较为适合、较为有利的民主形式。

③大力加强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体现。特别是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主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主政治形式的意义就更加突出。民主监督是保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根本方法。只有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其他的民主形式才能更好地发挥效力。

10、为什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鸦片战争以后,只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深深扎根,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了光明之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②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公开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解放服务的,明确宣布要把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最终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的政权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引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如果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

③指导思想多元化的实质是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者是民主的积极倡导者和真诚的实践者。我们党始终把追求人民民主作为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目标。民主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总是与一定阶级的思想、一定国家的制度相联系。抽掉民主的社会内容特别是阶级内容而当作抽象的信条,是剥夺大多数人的民主、实行少数人特权的政治势力惯常玩弄的思想游戏。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理论,揭示了民主建设的规律,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民主愿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不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民主,决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民主,因为那样的民主,最终必然要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

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力。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本质和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教育学概论(按题型整理)讲课教案

教育学概论 名词解释、选择题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一门科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孔子 ·《爱弥儿》的作者是-----卢梭 ·教育学的研究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 ·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是------赫尔巴特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教育起源论被称为---心理起源论 ·对终身教育提出系统阐述的是----保罗*朗格朗(法) ·下列不是原始教育的特点的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文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世界上最早推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教育的本质:培养人 ·教育:是通过培养人的活动而作用于社会,它的特定功能或基本职能是通过人类已有文明的传授促使受教育者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从智力的沉睡状态进入激活状态,使其沉睡状态的潜能发展为动态的潜能,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教育活动的构成: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六个要素构成;从微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要素构成。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从狭义的角度来解释的教育,即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当代社会构成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 ·人的特征: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指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即个体在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结构与特征方面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心得体会.do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心得体会篇1 本学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浅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不同于以前政治课灌输形式的授课方式,本学期政治课老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每次课都有不同的老师给我们上课,使我们领略不同老师的上课风采,又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变得趣味而生动。本学期政治课老师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七个主题,分别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当代中国与实践。每一个专题由最擅长的老师进行讲解,使我们收获颇丰。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更加坚定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党指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步,这与

项目管理概论基础_习题集(附答案)

项目管理概论基础习题集 第1章项目与项目管理 、判断题 1. 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按时完成任务。(X ) 2. 一般民众有时是某些项目的重要利益相关者。(? V ) 3. 每个项目都不一样,因此,制定项目管理的流程没什么作用。(X ) 4. 项目是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服务或任务所作的一次性努力。(? V ) 5. 日常运作总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而项目必须要跨越数年或数十年。(X ) 6. 每一个项目阶段的结束必须以某种可交付成果为标志。(.V ) 7. 项目的生命周期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这种划分通常是固定不变的。(X ) 8. 里程碑即是指一个可交付成果。(.V ) 9.可交付成果必须是可以测量的、可以验证的事实或结果, 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V ) 10. 公民个人可以是项目当事人。(X ) 11. 项目在开始时,它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最高。(.V ) 12. 项目变更所需要的花费将随着生命周期的推进而增加。(.V ) 13. 在项目启动和收尾两个阶段中,人力资源的投入一般都较少。(.V ) 14. 项目启动就是开始执行项目。(X ) 15. 项目计划是项目经理制定出来的。(X ) 16. 项目控制就是不能改变项目计划。(X ) 17. 跟踪项目进展、进行阶段性评审、报告项目的执行结果是项目实施阶段的重要内容。(. V ) 18. 项目管理中计划工作过程、执行工作过程、控制工作过程是截然分开的。(X ) 19. 项目的生命周期与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含义是相同的。(X ) 20. 项目后评价工作不属于项目生命周期内的工作。(X ) 、单选题 1 .项目是(D)。 A. —个实施相应工作范围的计划 B. —组以协作方式管理、获得一个期望结果的主意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500)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特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自身又是一个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这一理论包括以下一些重要内容: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完整的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又好又快”、“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第三,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五,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 第六,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除了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理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政府职能和政府调节的理论等也都是很重要的。不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最为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它们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主要方面。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还很不够。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不是凝固不变的,是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与时俱进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D 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 ( ) 。 A、把发展生产力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B、把发展文化教育放在首位 C、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 D、把军队建设放在首位 A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的核心力量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方针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任何国家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B、任何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C、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D、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要经历的阶段 C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B、改革、发展和稳定 C、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7、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 ) A、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C、建立一个好制度 D、改变我国的落后状态 A 8、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这是指( ) A、我们的对外开放要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开放 B、我们的对外开放有宽阔的活动领域 C、我们的对外开放是按照不同的开放程度梯次展开的

教育学原理重点(一)——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②概念和术语方面; ③研究方法方面; 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 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

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 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 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 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 基本观点: ①反对思辩教育学; 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 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 基本观点: 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 ④教育的(首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 基本观点: ①教育即生活; 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③学校即社会; 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体会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答卷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论文论文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体会》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有机化学 学生宋健 学号112012316001242 指导教师潘妮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体会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已经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坚持,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成果。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我们也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实事求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具体的解决办法。《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的,是能够不断吸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而不是僵化的理论教条,不是条条框框的理论。从中国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马克主义不是教条的行动指南,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它的的真正作用。在当代马克思主义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才能是我国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学习过程中,我始终保持边学习边思考的做法,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去思考目前自己的管理、技术和学习方面的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很多以前迷惑不清的问题,找到了应对各种新问题、新形势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下面将学习中的几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富于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毛泽东思想形成于革命时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则形成于改革和建设时期,都是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我们只有

20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写在试卷纸后面的答题纸上。 1、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B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2、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被称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的是:C A、鲁迅 B、陈独秀 C、李大钊 D、毛泽东 3、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当代时代主题是 C A、改革开放 B、依法治国 C、和平发展

D、一国两制 5、党的十六大把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确立为:B A、消灭贫困人口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消除贫富差别 D、实现共同富裕 6、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A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共二大 D、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7、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B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对象不同 D、革命的前途不同 8、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是A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D、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10、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在 B A、 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 1975年 11、五十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选择的模式是D A、欧洲模式 B、美国模式 C、日本模式 D、苏联模式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 A、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新旧体制交替的矛盾 D、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B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项目管理概论试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项目是:( D ) A、一个实施相应工作范围的计划; B、一组以协作方式管理,获得一个期望结果的主意; C、创立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承担的临时努力; D、为创造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一项有时限的任务。 2、以下不属于战略管理的基本特点的是:( B ) A、全局性; B、局部性; C、长远性; D、主体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3、战略管理所涉及的决策的时期为:( D ) A、1个月; B、3个月; C、半年; D、5年以上。 4、下列不属于项目的特点的是:( D ) A、里程碑事件; B、目标性; C、可交付性; D、可重复性。 5、分析项目产业环境时所要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C ) A、潜在进入者的影响; B、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C、技术革新的影响; D、现有项目之间的竞争。 6、项目的生命期可分为( )个阶段:( B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7、SWOT分析中属于组织内部可控因素的是:( A ) A、优势、劣势; B、优势、机会; C、劣势、威胁; D、机会、威胁。 8、项目生命期的第二个阶段是:( B ) A、概念阶段; B、筹划阶段; C、实施阶段; D、收尾阶段。 9、波士顿矩阵分析中呈现低市场份额、高增长率的特征的象限是:( D ) A、明星; B、现金牛; C、狗; D、问题男孩。 10、项目利益攸关者对项目有不同的期望和需求,这主要是:( C )

A、利益分配不均; B、观念不同; C、关注的重点和目标不同; D、参与程度不同。 11、项目管理的三要素理论中不包括:( B ) A、成本; B、组织; C、质量; D、进度。 12、在波士顿矩阵分析中,能产生较高现金流的业务是:( B ) A、明星; B、现金牛; C、狗; D、问题男孩。 二、多项选择题 1、项目的特点有:(ABCD ) A、一次性; B、目标性; C、独特性; D、过程性。 2、战略管理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ABD ) A、我们是什么; B、我们想做什么; C、我们做得怎样; D、我们如何到那里。 3、战略管理是( )的基础:(BCD ) A、项目风险管理; B、企业项目选择; C、衡量项目成功; D、作出项目决策。 4、项目利益攸关者可定义为:(ABC ) A、与项目直接有关的个人和组织; B、使用项目产品的个人和组织; C、利益受项目执行过程或完成结果影响的个人和组织; D、任何项目可能涉及的个人和组织。 5、战略管理的作用包括:(ABCD ) A、重视战略的实施; B、重视对经营环境的研究; C、重视战略的评价与更新; D、将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在一起。 6、项目管理就是:(ABCD ) A、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 B、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 C、动态的管理项目全过程; D、实现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和优化。

项目管理学-简答题习题库答案

第1章项目与项目管理 1. 一般用哪三大因素来衡量项目的成败? 答:在计划时间之内、把费用控制在预算之内,把实施控制在范围之内、把质量控制在需求之内。 2. 某个组织正在决定它们是否需要正式的项目管理过程,如果指派你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来帮助决策,你将会提出哪些问题? 答: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内,根据实施的具体规划,项目成果的概率如何?项目失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使项目管理能够改善所有的实施情况?对于已经完成的项目,客户的满意度是多少?怎样选择项目?怎样改善项目的资源管理? 第3章项目组织与项目经理 1. 解释一下项目管理中“整合优化”这个术语,并描述项目经理的主要角色和职责。 答:所有的项目组成部分和计划过程是紧密相关的,项目经理必须在整个组织内部协调和整合优化项目活动。项目经理必须确保各职能部门之间能够有效地相互沟通。 2. 分析矩阵组织结构,描述一下在组织采用了这种结构后会带来哪些主要优点以及潜在的缺点。 答:优点:更好地使用资源,改善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各职能部门能更高效地进行运作,项目经理就像一个协调者并且有一定的权限。 缺点:有时候资源可能会承担过重的负担、进度冲突,有的是关于由项目经理还是职能经理来进行任务派遣和控制工作的冲突。 3. 如果项目经理能提供一个有益于团队合作的积极的工作氛围,这将使项目团队的表现更加高效,描述一下一个项目经理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他能产生一个高绩效的团队。 答:明确定义角色和职责、授权给项目团队成员使他们能完成自己的职责、按规定给予奖励并能识别出优秀的工作绩效提供培训和个人指导、建立一个支持的环境、避免对团队成员所做得工作有个人偏见和产生不信任、保证坚信项目团队将获得最终成功。 4. 为什么项目经理应该是一个通才,而不应是一个技术专家? 现代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的中心。项目经理的素质对项目管理的绩效举足轻重。项目经理的素质是指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的各种个人条件在质量上的一种综合,由个人的品格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三大要素组成。一个人在这三种素质方面的状态,决定了他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应掌握项目管理学、技术经济学、企业领导学等知识。项目经理应该是具有一定知识广度的“杂家”,他应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5.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项目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结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式和职能式组织的优势,尽量避免其弱点而产生的一种组织结构。它是在职能式组织的垂直层次结构上叠加了项目式组织的水平结构。其形式可分为强矩阵形式、弱矩阵形式、平衡矩阵形式。 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优点可以概括为: ①项目是工作的焦点,有专门的人即项目经理负责管理整个项目; ②由于项目组织是覆盖职能部门的,它可以临时从职能部门抽调所需的人才; ③当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时,公司可以平衡资源以保证各个项目都能完成其各自的进度、费用及质量要求; ④对客户要求的响应与项目式组织一样快捷灵活,对公司组织内部的要求也能做出较快的响应。 第4章项目范围管理 1. 为什么要进行项目范围管理? 答:项目范围是指为了成功达到项目的目标,所必须完成的工作,是关于项目工作内容和期望产出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正式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通过“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课堂研究活动(讨论、集体归纳),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介绍,使学生认识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通过“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逐步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及突破: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本史实,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首先采取总分总的教学方式,先在总体上对课文内容作介绍,让学生对整体结构有一个了解,再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讲述,通过质疑法和联想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最后进行总结。其次,利用图片或电影片段,,从视觉上帮助学生帮助学生掌握邓小平在党的各次大会上的重要发言,以此归纳邓小平的活动,来突破重点。 难点及突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姓“资”姓“社”问题和邓小平理论问题。可通过社会主义的概念与根本目的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突破难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及相关网站:邓小平纪念馆、中共党史上的80件大事、中学历史在线、中学学科网 教法学法 ①采取总分总的形式。先对课文的整体框架进行介绍,再对每一部分的具体知识点作详细的说明,最后再进行总体归纳。 ②由于涉及的会议较多,学生容易混淆,通过电教手段,从视觉上帮助学生记忆。 ③由于本课的理论性较强,所以在讲述的过程中,采用诱导的方式,通过层层设问,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联系性。 板书设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论述题

论述题 (注:考试时为4选2题) 一、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参考答案要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我国的优势和特色,必须坚持。 30多年来,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道路,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实践中始终得到坚持和完善,对人民的生活影响广泛而深刻,对中国的发展作用重大而显著。 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说明,制度不能脱离实际、国情、历史,任何国家的制度都是历史发展延续的结果,脱离了国情来谈政治制度是没有意义的。多党制在中国行不通。 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不是全盘否定西方的政治制度,我们需要吸收、借鉴他们的合理成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统一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在推进,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举例说明)但要看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复杂性。

党的十八大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明确提出: “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里提出了“三个更加注重”。 明确提出“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 复 习 思 考 题

目录 第一章概论 (1) 第二章项目组织理论 (4) 第三章项目策划 (8) 第四章工程项目目标控制基本原理 (10) 第五章工程项目采购管理 (13) 第六章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16) 第七章网络计划技术与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18) 第八章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 (25)

第一章概论 1、为什么没有明确目标的建设工程不是项目管理的对象?P1 答:只有明确目标(投资、进度、质量)的项目才称为项目管理意义上的“项目”;没有明确目标的项目不是“项目”,因而不需要控制,也无法控制。 2、请分析工程管理包括的范畴及其核心任务。P5-6 答:(1)工程管理的范畴是:项目前期的开发管理+项目管理+设施管理=DM+PM+FM。涉及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的管理,也涉及参与建设工程项目的各个单位对工程的管理(投资方、开发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及项目使用期的管理方)。 (2)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1)工程建设增值:确保工程建设安全、提高工程质量、投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2)为工程使用(运行)增值:确保工程使用安全、有利于环保、有利于节能、满足最终用户的使用功能、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有利于工程维护。 3、请阐述工程项目管理的含义。P8 答:《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定义: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 工程项目管理的含义有多种表述,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CIOB)对其作了如下的表述: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此解释得到许多国家建造师组织的认可,在工程管理业界有相当的权威性。在上述表述中: ?“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指的是项目的实施期; ?“项目策划”指的是目标控制前的一系列筹划和准备工作; ?“费用目标”对业主而言是投资目标,对施工方而言是成本目标。项目决策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项目的定义,而项目实施期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管理使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 4、请分析项目各参与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P10-13 答: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主要分为以下五方参与者: 一、业主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业主方项目管理服务于业主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 (2)业主方的项目管理工作涉及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即在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分别进行安全管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和协调。 (3)业主的项目管理是在投资立场上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的科学、有效和必要的管理。其中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任务,因为安全管理关系到人身的健康与安全,而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合同管理等则主要涉及物质的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古人云:“一日当三省吾身”,通过“三省”而思过往、观如今、知将行。我觉得,作为革命军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常发忧患之感、常怀进取之心、常抱创新之志,坚定信念,奋发有为,不辱使命,做到“经常四问”。 一问任务是否完成。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是军人的职责、军人的誓言、军人的荣誉。凡是具有强烈使命意识和事业心责任感的军人,都会经常自问自查任务完成情况,始终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全局在胸。对目标任务要随时了如指掌。尤其对本单位的基本任务、年度重大任务和临时性突击任务的标准要求、时间节点、保障要素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统筹规划、有的放矢。对工作进展要经常总结反思。通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掌握任务特点和工作规律,把握工作主动权,不断提高工作效益。不善于总结反思的领导,不仅难以圆满完成任务,而且难以提高自己。对重点难点要及时攻关破局。要善于补“短板”、突“瓶颈”,勇于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及时制订和落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措施,确保各项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出色完成。 二问职责是否履行。作为医务人员,“肩上有千钧重担,身后有千军万马”,其履职尽责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医院全面建设的推进和各项任务的完成。因此,必须履行好条令规定的职责。条令条例是军人必须遵守的“法”,对每一级别的干部职责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要忠诚使命,牢记职责,时常对照条令规定的职责要求,满腔热情干事创业,

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履行好党章要求的职责。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章,遵守拥护党章,带头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于叫响“向我看齐”、“跟我上”,廉洁自律,遵守章纪,为大家立好标杆、做好表率。必须履行好岗位所需的职责。 三问能力是否提高。能力素质是一名医务人员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单位作战能力强弱的内在尺度。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常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强将手下无弱兵”。干部应当通过孜孜不倦的刻苦学习,扩展基础知识,强化业务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当今知识极度爆炸、极速更新的时代,一天不学习就意味着落后。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先进性要求,努力把单位建设成为团结和谐、风清气正、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火车头”。要不断提高科室作战能力。这是提高能力素质的最高体现和最高目的。 四问安全是否保证。高度纯洁、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是科室全面建设的根本要求,是部队科学发展的保底工程,是军人的政治责任。无论执行何种任务、进行何种工作、开展何种活动,每名军人时刻都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始终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时常要问有没有问题隐患。做到见微知著,落叶知秋,不因表面平静而麻痹大意,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及时组织隐患排查,及早发现存在问题和苗头隐患。 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中心出版的一本书。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和奠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这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它结合了我国社会主义经验和国外一些资本主义经验,是根据中国国情发展起来的。 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未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载体,是在与时俱进的实践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新的历史形势下,谱写更加壮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文章,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在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基础

上,打通山路、过河、拆桥,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回地。 与时俱进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过程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度的每一步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和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际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成就,为新时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由于“左”倾的逐步发展,1957年以后,这种探索逐渐偏离了方向,导致人民公社和整个“文化大革命”发生了巨大飞跃,但探索中的挫折也造成了全党全国人民

工程项目管理习题

第1章工程项目管理概论 一、单选题 1、在同一个工程项目中,不同的参与者的生命周期不同,其中监理(咨询)单位的生命周期是( D )? A、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B、从批准立项到交付使用 C、从施工招标到交付使用 D、根据业主和合同要求不同,其生命周期是不同的 2、在工程项目中,作为监理单位在项目中的负责人是( B )。 A、监理单位的项目经理 B、总监理工程师 C、监理工程师 D、监理单位的总经理 1、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基本目标的关系是( D )? A、相互依赖 B、相互对立 C、相互排斥 D、对立统一 2、在建设监理规划系列文件中,属于指导本专业(部门)的监理工作的文件是(C ) A、监理大纲 B、监理规划 C、监理细则 D、监理方案 不是项目的特征为( D )? A、一次性 B、系统性 C、有生命周期 D、独特性 项目是具有独特的过程,有开始和结束日期,由一系列相互协调和受控的活动组成。过程的实施是为了(D ),包括满足时间、费用和资源等约束条件。 A、协调各方的约束 B、满足业主要求 C、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 D、达到规定的目标 2、在工程项目中,作为监理单位在项目中的技术人员的是( D )。 A、监理单位的项目经理 B、总监理工程师 C、监理工程师 D、监理员 3、项目分标方式的确定是项目实施的战略问题,对整个工程项目有重大影响,下面的分标方式中(A ),我国目前还不能采用。 A、CM模式 B、分阶段分专业平行分包方式 C、总包模式 D、BOT模式 项目的目标中,其成果性目标是指(D ) A、成本 B、进度 C、质量 D、功能和使用价值 2、涉及专业较少的小型项目,一般应采用( B )组织结构。 A、直线式 B、部门控制式 C、矩阵式 D、事业部式 下面哪一个不是项目管理的职能(A )。

教育学概论(答案)

一、判断题 1、“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 2、“成均”、“痒”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 3、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4、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地方官学。(√) 5、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内容可以分成经馆和小学两类。(×)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辨别自己的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2、现代教育不仅要把个体当作必要的工具塑造,更重要的是要把个体当作目的本身来加以培养。(√) 13、自治教育体现了“自由与责任”、“自由与纪律”的统一。(√) 14、清末洋务派和维新派在教育目的上均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所讲的“中学”与“西学”含义基本相同。(×) 15、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表述,“五育”说在逻辑上比“三育”、“四育”说更趋合理。(×) 16、学生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条件。(√) 17、教师行为的真正适应是以对学生的适应和为学生所接纳开始的。(√) 18、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9、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 2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21、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做”中学,这里所讲的“做”就是“动手操作”的意思。(×) 22、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23、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 24、学科课程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组织而成的课程,活动课程是按学科知识固有的内在逻辑与体系组织而成的课程。(×) 25、综合课程不可能表现为学科课程。(√) 26、“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含义是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最终能独立地学习。(√) 27、学生结合教材采取的自学和家庭作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28、教师不在现场而学生学校进行的自习不是教学活动。(×) 2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它不应该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30、教学过程应该受到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31、在实施自觉纪律教育中,教师应尽量多采用奖励,而避免使用处罚的方式。(×) 32、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33、“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过程”的规律,它提示教育者在实施德育中应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来进行。(×) 3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复杂性和曲折性是由于受到学生各种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各种影响的复杂性决定的。(√) 35、强调教学是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主要的途径,但并不否定其他德育途径的重要性。(√) 36、学校管理的机构包括决策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和反馈机构。(√) 37、教研组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38、正确的集体舆论标志着班级成员在自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39、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是对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概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二)、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今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开辟出来的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道路。这条道路是前无古人的道路,没有任何既有先例可循,也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经验,尤其是深刻反省社会主义发展中经历的曲折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走自己的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三十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开放,开拓进取,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坚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坚持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认识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综合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上,总结实践经验,从原来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上升到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