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第十四章重难点笔记

《管理学》第十四章重难点笔记

《管理学》第十四章重难点笔记
《管理学》第十四章重难点笔记

《管理学》第十四章重难点笔记

第五篇控制

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1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管理控制的必要性及其类型

1.管理控制的必要性

管理控制的必要性主要是由环境的变化、管理权力的分散、工作能力的差异所决定的。

(1)环境的变化

企业外部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对原先制定的计划,进而对企业经营的内容作相应的调整。

(2)管理权力的分散

任何企业的管理权限都制度化或非制度化地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和层次中。企业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也有必要。如果没有控制,没有为此而建立的相应控制系统,管理人员就不能检查下级的工作情况。

(3)工作能力的差异

由于组织成员在不同的时空进行工作,他们的认识能力不同,对计划要求的理解可能发生差异,即使能完全正确的理解,由于成员工作能力的差异,员工他们的实际工作结果可能在质和量上与计划要求不符。因此,加强对这些成员的工作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2.管理控制的基本原理

(1)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联结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叫耦合。控制论就是研究耦合运行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

(2)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标准Z。控制标准Z的值是不断变化的某个参数集的函数,即Z=f(S)。

(3)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值Z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3.管理控制类型

(1)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分类

①程序控制。程序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时间t的函数,即:Z=f(t)。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管理工作都属于程序控制性质。

②跟踪控制。跟踪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数。若先行量为W,则:Z=f(W)。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中,税金的交纳,利润、工资、奖金的分配,资金、材料的供应等都属于跟踪控制性质。

③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 值是过去时刻(或时期)已达状态Kt的函数。也就是说,Z值是通过学习过去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即:Z=f(Kt)。自适应是相对的,有一定限度的。

④最佳控制。最佳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传递因子S和K及各种附加参数C,即:Z=maxf(X、S、K、C)或Z=minf(X、S、K、C)。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普遍应用了最佳控制原理进行决策与管理。

(2)根据时机、对象和目的分类

①前馈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其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再补救。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

②同期控制: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对下属的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其作用有两个:a.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b.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

③反馈控制: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成果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

二、管理控制的工作内容及其要求

1.管理控制的过程

控制是根据计划的要求,设立衡量绩效的标准,然后把实际工作结果与预定标准相比较,以确定组织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及其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确保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

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

(1)确立标准

①确定控制对象

经营活动的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确定了企业活动需要的结果类型后,要对它们加以明确的、尽可能定量地描述,即要规定需要的结果在正常情况下希望达到的状况和水平。

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有:a.关于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假设;b.资源投入;c.组织的活动。

②选择控制的重点

企业无力、也无必要对所有成员的所有活动进行控制,而必须在影响经营成果的众多因素中选择若干关键环节作为重点控制对象。通用电气公司在分析影响和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众多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了对企业经营成败起决定作用的八个方面:获利能力、市场地位、生产率、产品领导地位、人员发展、员工态度、公共责任以及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平衡。

③制定标准的方法

一般来说,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三种: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结果;根据经验和判断来估计预期结果;在客观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工程(工作)标准。

a.统计性标准。也叫历史性标准,是以分析反映企业经营在历史各个时期状况的数据为基础来为未来活动建立的标准。

b.根据评估建立标准。对于新从事的工作,或统计资料缺乏的工作,可以根据管理人员的经验、判断和评估来为之建立标准。

c.工程标准。工程标准也是一种用统计方法制定的控制标准,不过它不是对历史性统计资料的分析,而是通过对工作情况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来进行的。

(2)衡量绩效

管理者在衡量工作成绩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衡量工作成效是以预定的标准为依据的。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是要分析通过对标准执行情况的测量能否取得符合控制需要的信息。

②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控制过多或不足都会影响控制的有效性。以什么样的频度,在什么时候对某种活动的绩效进行衡量,这取决于被控制活动的性质。需要控制的

对象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时间间隔是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所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③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负有控制责任的管理人员只有及时掌握了反映实际工作与预期工作绩效之间偏差的信息,才能迅速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应该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网络,使反映实际工作情况的信息适时地传递给适当的管理人员,使之能与预定标准相比较,及时发现问题。

(3)纠正偏差

为了保证纠偏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在制定和实施纠偏措施的过程中注意下述问题。

①找出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

在采取任何纠正措施以前,必须首先对反映偏差的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首先,要判断偏差的严重程度;其次,要探寻导致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原因要求采取不同的纠正措施。要通过评估反映偏差的信息和对影响因素的分析,透过表面现象找出造成偏差的深层原因;最后,在众多的深层原因中找出最主要者,为纠偏措施的制定指导方向。

②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需要纠正的不仅可能是企业的实际活动,也可能是组织这些活动的计划或衡量这些活动的标准。预定计划或标准的调整是由两种原因决定的:一是原先的计划或标准制定得不科学,在执行中发现了问题;二是原来正确的标准和计划,由于客观环境发生了预料不到的变化,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③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针对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就可能制定改进工作或调整计划与标准的纠正方案。纠偏措施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a.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b.充分考虑原定计划实施的影响;c.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2.有效控制的要求

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企业活动符合计划的要求,以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有效控制应具备下述特征:

(1)适时控制

及时纠偏,要求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能够反映偏差产生及其严重程度的信息。纠正偏差的最理想方法应该是在偏差未产生以前,就注意到偏差产生的可能性,从而预先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偏差的产生;或者企业由于某种无法抗拒的原因,偏差的出现不可避免,那么这种认识也可以指导企业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遏制偏差产生后可能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预测偏差的产生,可以通过建立企业经营状况的预警系统来实现。我们可以为需要控制的对象建立一条警报线,反映经营状况的数据一旦超过这条警戒线,预警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提醒人们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偏差的产生和扩大。

质量控制图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简单的预警系统,如图14-1所示。

14-1中,纵轴表示反映产品某个质量特征或某项工作质量完善程度的数值,横轴表示取值(即进行控制)的时间,中心线CL表示反映质量特征的标准状况,UCL和LCL分别表示上、下警戒线。反映质量特征的数据如果始终分布在CL周围,则表示质量“在控制中”;而一旦超越UCL 或LCL,则表示出现了质量问题。在这以前,质量控制人员就应引起警惕,注意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制定或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2)适度控制

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适度控制需要注意:①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②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③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3)客观控制

有效的控制必须是客观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客观的控制源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及其变化的客观了解和评价。为此,控制过程中采用的检查、测量的技术与手段必须能正确地反映企业经营在时空上的变化程度与分布状况,准确地判断和评价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与计划要求的相符或相背离程度,这种判断和评价的正确程度还取决于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是否客观和恰当。

(4)弹性控制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可能遇到某种突发的、无力抗拒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企业计划与现实条件严重背离。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在这样的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维持企业的运营,也就是说,应该具有灵活性或弹性。弹性控制通常与控制的标准有关。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弹性的计划和弹性的衡量标准。有效的控制系统还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抓住影响整个企业行为或绩效的关键因素。有效的控制系统往往集中精力于例外发生的事情,即例外管理原则,凡已出现过的事情,皆可按规定的控制程序处理,第一次发生的事例,需投入较大的精力。

三、危机与管理控制

1.危机的特征

危机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企业内外部的突发事件而引发的可能危及企业发展甚至危及企业生存的严重问题。由此可以总结出危机的三个基本特征:

(1)危机的实质是企业经营中出现的“严重问题”。

问题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实际状况与预定目标之间的一种偏离。危机式的偏离是企业在某一时空的状态严重偏离了预定的要求。

(2)具有危机性质的严重问题不仅危及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且可能影响企业目前的生存。

活动状态与预定要求的任何偏离对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危机式的偏离可能使企业目前的生存都难以为继。

(3)引发危机的根源是企业内部或外部的突发性事件。

危机性的严重偏离既可能是来自外部的突然变化,也可能是源自内部的严重性偶发事件。

2.危机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危机进行不同的分类。

(1)根据诱发危机的原因进行分类

①外源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中的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国家的法律或政府的政策改变以及市场需求的突发性变化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冲击。

②内源危机。指企业内部生产组织因管理疏漏而造成的重大事故或因决策严重失误而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2)根据危机涉及领域的宽泛进行分类:

①战略危机。战略危机源自企业战略选择的失误或源自企业战略选择后市场发生了企业预料不到的变化。

②职能危机。职能危机大多源自企业众多的环节中出现了某个短板。

(3)根据危机涉及主体对危机的可预见和可控程度进行分类

①可预见、可控危机;

②不可预见、不可控危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源自内部的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预料、可控的,而外源性危机通常是企业不可预料、不可控的;诱因累积后的集中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预料、可控的,而瞬间突然引爆的危机是不可预料、不可控的。

3.危机的控制

最有效的危机防范在于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经营管理。危机前的各项工作才是最重要也是最能有效遏制危机的工作。

危机爆发前后的管理控制主要包括危机辨识、危机消解、危机沟通以及危机后的学习等方面的工作。

(1)危机辨识

危机辨识不仅包括危机爆发后迅速识别危机有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冲击从而尽可能迅速地采取应对措施以尽量减小危机损失,更应包括危机爆发前捕捉危机信息,尽可能采取早期的预防和消解行动。

(2)危机消解

危机性事件一旦爆发,管理层就应迅即采取行动,防止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蔓延。危机管理的关键是行动的及时性。

(3)危机沟通

危机爆发后,在不影响企业商业机密或技术秘密的前提下,企业必须心有诚意地及时迅速传递真实的信息。真实信息的传递,不仅反映了企业真诚的态度,而且可以避免企业不同部门在与外部接触时可能出现的不一致以及因此而可能导致的各种猜疑。

(4)危机后的学习

①在危机中发现和挖掘机会。

②通过危机管理的实践掌握危机管理的一般规律。

③要通过危机管理的总结,找出企业目前经营中可能还存在的隐患,尽早采取防范措施,为企业今后的健康经营提供保障。

[管理学]管理学笔记重点下

[管理学]管理学笔记重点下 12 目标管理的基本观点 德鲁克认为,一个人不仅在工作中有目标,相反,在目标中,一个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工作。因此,“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将不可避免地被忽略。因此,管理者应通过目标管理其下属,并立即组织最高管理者确定组织目标,然后必须有效地将其分解为每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子目标。管理者应根据子目标完成情况、评价和奖惩情况对下属进行评价。 第五章组织(1)组织职能1。组织的双重含义(理解就足够了)。从静态的角度来看,“组织”是指一群拥有共同目标和职能的人,他们拥有正式的权利和责任。“组织”是指一个实体。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组织”是指一个社会组织的运作要素和活动的工作行为和过程。“组织”是指一项活动。2.组织功能的概念。狭义的组织职能是指建立和完善组织体系的工作过程。广义而言,组织职能是指从建立工作目标和组织体系到组织运行和实现工作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3.组织工作的原则(一旦我们每年都要参加考试,今年就尽量不参加) 1.有效实现目标与精简机构相结合的原则。 2.专业分工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 3.有效范围与合理水平相结合的原则。 4.统一指挥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6.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

则。7.最佳选择与最佳组合相结合的原则。8.人才使用与人才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二)组织结构及其设计程序(极其重要)1、组织的横向结构设计 一、部门划分原则(横向和纵向)有效性原则(明确分类)2。专业化原则。满足社会和心理需求的原则。部门划分方法(3) 、组织的垂直结构设计(非常重要,但不一定) 1.管理范围和管理级别1。管理范围是指由经理直接管理的下属人数。 2.管理层次是指组织内部从最高层次管理组织到最低层次管理组织的组织层次。 3.管理范围与管理水平成反比。第二,组织的高层结构、横向组织 1.高层建筑的特点(1)优点:有利于控制;明确权责关系;有利于增强管理者的权威;为下属提供晋升机会。(2)缺点:管理成本增加;影响信息传递;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2.横向组织的特点(1)优势:有利于充分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利于低层管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信息传递;节省管理成本。(2)缺点:不利于控制;对管理人员的高质量要求;横向沟通和协调很困难。1.组织结构特征 2.组织变革趋势 3.不同组织结构的比较结果 (4)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无比重要) 一.直线系统 (最典型的集中式)1。直线制的含义是指组织没有职能组织,从最高管理层到最基层,实行直线垂直领导。2.快速沟通的优势;统一

大学管理学习题及答案集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管理者是( B )。 a.不需要补偿的雇员 b.为实现组织目标协调工作活动的人 c.组织的首脑 d.一线工人 2、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和事业部经理都可以被称为( C )。 a.基层管理者 b.非管理雇员 c.中层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3、玛丽向营销副总裁上报工作内容,同时她又是监督者,一些小时工雇员直接向她汇报,那么玛丽是( B )。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执行者 4、那些负责作出组织层面的决策,并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管理者被定义为( A )。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非管理雇员 5、下列能区别管理职位和非管理职位的是( B )。 a.工资金额的多少 b.是否协调他人的工作 c.是否组织新的项目 d.是否拥有技术技能 6、如果比安卡的工作专注在减少浪费上,那么她更应该是( A )管理者。 a.有效率的 b.有效果的 c.目标导向的 d.拥有技术技能的 7、效果通常被描述为(A )。 a.工作活动有助于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b.委任尽可能多的责任 c.通过自己来管理过程 d.通过资金情况来定义一个项目的结果 8、( C )可被理解为正确地做事,( )可被理解为一种结果,或者达到组织目标。 a.效果;经济 b.效果;效率 c.效率;效果 d.经济;效率 9、计划包括( D )。 a.指导和激励他人 b.适时监控以确保完成任务

c.决定某事需要由谁来做 d.确定目标、制定策略 10、当一个管理者决定需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完成时.他是在( B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1、将实际业绩和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可视为( D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2、珍妮弗的上司要求她解释其所属部门的实际开支与公司预算数额不符之处。在这里,上司执行的是( D )管理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3、在组织成员之间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应属于( C )管理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4、下列哪一个是管理者的决莆制定角色的例子?( A ) a.发起和管理新的项目 b.监督信息的共享 c.新员工的招聘和培训 d.作为各工作团队联络的桥粱 15、接收、收集和传播信息是管理者的( D )部分职能。 a.决策制定角色 b.组织角色 c.人际关系角色 d.信息传播角色 16、根据明菠伯格理论,管理者的人际关系角色的职能包括( A )的职能。 a.领导者 b.监听者 c.发言人 d.资源分配者 17、技术技能对于( C )最为重要。 a.中层管理者 b.执行者 c.基层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18、( A )包括在工作中与其他个人与团队良好相处。 a.人际技能 b.决策制定技能 c.概念技能 d.技术技能 19、当管理者将要扮演他们的人际关系角色时,( A )是至关重要的。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概念含义? 答: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管理职能的基本活动中。 这一表述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世界上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2、管理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就是使个人努力与组织的预期目标一致。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决策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任何组织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由于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还有精神需要,因此,社会与人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协调产生重要的影响。 5、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来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6、协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7、管理活动即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强调目的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的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在效果与效率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即“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其他: ⑴管理目的:管理是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 ⑵管理主体:管理者;一种职业;

⑶管理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⑷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 (5)有效的管理者=理论掌握+技巧运用 2、管理的职能 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最基本智能。 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的目标。另外,他们必须制定一个支配和协调它们所负责的资源的计划,从而能够实现工作小组的目标。 组织:计划的执行需要靠他人的合作。组织工作正是源自人类对合作的需要。应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领导;组织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全体成员的努力,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与信任,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控制的时效性越强,控制的定量化程度也越高;越是高层的管理者,对控制的时效性的要求就越弱,而控制的综合性越强。控制与信任不完全对立。管理中可能有不信任的控制,但不存在没有控制的信任,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 创新:最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活动的空前活跃,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不创新就无法维持。成功的关键就是创新。 各项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新的一轮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个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位置,成为推动管理

(完整版)徐国华管理学重点知识笔记

管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节管理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 有限的资源与互相竞争的多种目标的矛盾,这是管理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为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成效,这也是管理获得根本目的。 第三节管理的作用 在没有管理活动协调时,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行动方向并不一定相同,以至于可能互相抵触。即使目标一致,由于没有整体的配合,也达不到总体的目标。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管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英国快,其主要原因就是依靠较高的管理水平。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说过,美国经济的领先地位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 没有现代财务、成本、质量管理和科学决策制度,没有扎扎实实的管理基础工作,就不能搞现代市场经济。 第四节管理学的特性 一、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管理学的主要母的是要指导管理实践活动。 二、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管理学具有科学的特点:1客观性2实践性3理论系统性4真理性5发展性总之,管理学完全具备科学的特点,确实是一种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 管理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艺术的含义是指能够熟练的运用知识,并且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而有效的管理活动正需要如此。 三、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 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得到确定结果的科学称之为精确的科学。管理学则不同,在已知的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管理主要是同人发生关系,对人进行管理,那么人的心理因素就必然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因素。而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还没找出更有效的定量方法,使管理本身精确化,而只能借助于定性的办法,或者利用统计学的原理来研究管理。 四、管理学的系统观念 系统就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要素所构成的集合。作为系统观念有以下几点: 1 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性。 2 重视系统的行为过程。

南开大学《管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

17秋学期(1709)《管理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1. (C)是进行组织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A. 人员配备 B. 组织文化 C. 组织目标 D. 组织结构满分:2 分2. 领导的特质理论告诉我们. A A. 领导是天生的 B. 领导的行为决定了领导才能 C. 下属的服从是领导之所以为领导的关键 D. 领导行为是可以模仿的满分:2 分3. 决策方法中的“硬技术”是指(A)。 A. 计量决策方法 B. 专家意见法 C. 定性决策法 D. 决策树法满分:2 分4. (B )是指企业管理系统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自己的经营理念、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为达此目的,必须相应的改变有关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使其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适应。A. 激励原理B. 动态原理C. 创新原理D. 可持续发展原理满分:2 分5.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管理学家是(A)。 A. 泰勒 B. 法约尔 C. 德鲁克 D. 西蒙满分:2 分6. 现在很多大公司都实行所谓的“门户开放”政策(比如IBM),即鼓励各级员工通过多种途径直接向公司高层领导反映意见、提出建议,公司总裁也会设立专门的信箱,以接收这些意见或者抱怨。这里的沟通渠道可以看成是一种(B)。 A. 下行沟通 B. 上行沟通 C. 对角沟通 D. 横向沟通满分:2 分7. 非程序化决策往往是有关企业重大战略问题的决策,主要由(B)承担。 A. 一线工人 B. 上层管理人员 C. 中层管理人员 D. 低层管理人员满分:2 分8. 下面关于内部招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内部员工的竞争结果必然有胜有败,可能影响组织的内部团结。 B. 内部招聘人员筛选难度大,成本高。 C. 可能在组织中滋生“小集团”,削弱组织效能。 D. 组织内的“近亲繁殖”现象,可能不利于个体创新。满分:2 分9. (D)是指依靠企业各级行政组织的法定权力,通过命令、指示、规定、制度、标准以及具有约束性的计划等行政手段来管理企业的方法。 A. 教育方法 B. 经济方法 C. 法制方法 D. 行政方法满分:2 分10. 目标管理的提出者是(C)。 A. 泰罗 B. 法约尔 C. 德鲁克 D. 巴纳德满分:2 分11. 解决复杂问题应采用的沟通方式是(D)。 A. 链式 B. 轮式 C. 环式 D. 全通道式满分:2 分12. (D)就是对一系列典型的事物进行观察分析,找出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这种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也称为实证研究。 A. 演绎法 B. 调查法 C. 试验法 D. 归纳法满分:2 分13. 泰罗管理理论的代表著作是(B)。 A. 管理理论的丛林 B. 科学管理原理 C. 有效的管理者 D. 人的动机理论满分:2 分14. 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D)。 A. 尊重需要 B. 情感需要 C. 生存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满分:2 分15. 决策是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活动,但人们对其含义的理解不尽相同,你认为以下哪种理解较完整?(C) A. 出主意 B. 拿主意 C. 既出主意又拿主意 D. 评价各种主意满分:2 分16.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五项职能是(A)。 A.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B. 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 C. 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 D. 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满分:2 分17. 管理的难点与核心是。A A. 处理好人际关系 B. 提高员工的专业和业务水平 C. 设备等物质资源的配置 D. 计划满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教材:《管理学》人大出版,(美)斯蒂芬P. 罗宾斯 参考书1:《中国企业管理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以变革为中心,两条主线:历史实践发展,职能线计划,组织导控制,学会一套行话,讲一套理论,成一套习惯。 参考书2:《管理学精要》(亚洲篇)(美)约瑟夫普蒂…… 《西方管理思想史》孙耀君,山西人民出版社。 《德鲁克文集》 《竞争优势》(美)迈克尔波特,清华大学出版社。 管理的目的:效率+效果 背景知识: 一、 顾客观存在customer主导权转移到顾客手中① 3c’sworld竞争competition② 变化change③ ①不能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不能使顾客满意的企业,注定要被淘汰出局。 ②竞争的规模,范围和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竞争几乎覆盖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领域,从传统的工商业,一直到金融、服务、教育、医疗卫生、大众传媒、通讯等。 ③除了变化本身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从一年为单位变成了以月为单位企业的新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除了质量高、价格低、服务好外,速度还必须快。

二、技术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企业存在及活动的方式。 三、全球化的影响 竞争者不再受国界之限,新的竞争者可能会在任何时刻,在世界上任何地点突然出现。如果组织者要想取得长期的成功,管理者必须从全球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国际经营领域中,跨国公司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区域性贸易组织、国际化组织也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全球化经营中,必须考虑各国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 四、人类环境意识的普遍高涨 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 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生存所必需的特征有:FFII 快速Fast 灵活Flexible 勇于创新Innovation 持续不断地改进Improvement 企业及企业管理的演变 ——股东(shareholder)受益各方(stakeholder)(顾客、职工、供应商、社会、股东) ——组织结构扁平化,部门间界限更加模糊甚消失,自我导向的团队成为组织活动的核心。 ——横向的过程联系取代纵向的部门分割而成为管理的核心 ——企业间新型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导致了共生共荣的企业生态系统诞生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1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的目的能使管理人员全面了解整个组织的不同工作内容,得到各种不同的经验,为其今后在更高层次上任职打好基础 A提升B职务轮换C在副职上培训D理论培训 2在管理方格理论中,确定领导行为的两个因素是() A对人的关心B对生产的关心C正式结构D体谅 3决策是计划工作的() A基础B重心C核心D目标 4决策树是()的一种,受到广泛的使用 A博弈论法B效用方法C线性规划法D期望值法 5狭义的决策就是()方案 A筹备B拟定C选择D执行 6组织工作就是为了使组织有效运作而进行的一种()的设计和维持 A职位结构B人员群体C分工协作D组织框架 7管理层次的划分主要是解决组织的()问题 A横向结构B纵向结构C横向分工D总想协调 8按()划分部门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划分方法 A地区B职能C产品D时间 9一般的,集权或分权的程度,常根据各管理层次拥有的()来确定 A组织权B决策权C计划权D领导权 10根据激励的公平理论()能得到激励 AOp>oo Bop/ip>oo/io Cop/ip

西安交大管理学 冲刺必背核心

管理学冲刺版 必背核心理论配套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二版或第三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指定教材)复习时间建议:11月初至1月中旬(考前) 复习三遍适宜,尽量全部背诵

政治:田维彬(新浪微博)/肖秀荣/风中劲草时政 英语:丁晓钟(新浪微博)—点点英语(真题超精解+外刊阅读) 理论学科,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狭义的管理学包括组织理论和组织资源配置方式方法研究两块内容,广义的管理学还包括经营领域的研究。 管理学的研究范围有两大方面:一是组织本身包括组织的动力学机制、组织的构造及运行等;一是组织内依靠行政机制运作的各种管理方式方法,包括对资源配置的整体性系统方法和针对局部问题的各种职能性方法。 展望21世纪的管理学,它或许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1.夯实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2.形成管理学的方法论。 3.管理学研究内容深化。 第1章管理的概念 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为活动是有效整合资源所必需的活动,它们仅是帮助有效整合资源的部分手段或方式,本身并不等于管理。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 1.1-2 管理的特性:动态性、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和经济性。这五个特性相互关联,是管理性质的五个不同方面的反映。 1.动态性。①这类活动需要在变动的环境与组织本身中进行,需要消除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②组织所处的客观环境与具体的工作环境不同,各个组织的目标与从事的行业不同,从而导致了每个组织中资源配置的不同性。 2.有章可循,照 章运作便可取得预想效果的管理活动)无章可循,需要边运作边探讨的管理活动)。这两类活动可以转化,这种转化的过程就是对这类活动与管理对象规律性的科学总结。 3.艺术性。①管理主体对这种管理技巧的运用与发挥;②在众多可选择的管理方式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用于现实的管理之中。 4.创造性。创造性根植于动态性之中,与科学性和艺术性相关,管理创新成为必需。 5.经济性。①反映在资源配置的机会成本之上;②反映在管理方式方法选择上的成本比较。③在选择不同资源供给和配比上有成本大小的问题。 1.2管理的目标与基本手段 1.2-1 管理的目标 1.管理的目标是双重的。 2.组织既定目标的双重性:功利性和非功利性。 3.管理目标与组织目标。(1)组织存续目的决定了组织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既定目标,既定目标是组织存续目的的阶段性展示。(2)既定目标分解成各类管理活动的具体目标,这些具体目标的逐步实现将最终帮助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1.2-2 管理的基本手段

(完整版)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学笔记2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学》笔记 (三)韦伯的组织理论 [德]韦伯:(Max Weber,1864-1920)终身是一个学者,研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等。---“组织理论之父” 贡献:提出所谓“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Bureaucratic Model)(行政、科层) 核心:设立公职。(权力的承袭通过职位,而不是依靠世袭或个人魅力) 特点:1)明确的分工 2)清晰的等级 3)详尽的规章:强调规则化 4)非人格化的关系。理性意志代替个人情感 5)管理人员职业化:固定的薪金和明确的升迁制度 优点:1)稳定 2)高效 (有助于杜绝任人唯亲、组织涣散、人浮于事等现象) 三、行为科学阶段(30年代后) ?背景: ?梅奥及其霍桑试验:(George Elton Myao,1880-1949)(1933年发表《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 ?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 (1)工人是“社会人”,非单纯的“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满足员工需求来达到组织目的。 四、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二战后--- 60年代) 孔茨称其为“丛林” 1、社会系统学派 ?创始人:巴纳德(chester 1.Barnard,1886-1961),曾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 1938年发表《经理人员的职能》 ?观点: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有三个基本要素: 共同的目标 协作的意愿------ 取决于诱因与贡献的平衡 信息沟通 ?经理人员的基本职能: 确定目标、提供诱因、建立维持信息沟通网 2、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H?西蒙(Harbert A.Simen,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管理学》考试题库

管理方法与艺术期末练习题(一) 1.教材对管理的性质进行了阐述,下列(A )的说法不正确。 A.管理具有时效性 B.管理具有科学性 C.管理具有艺术性 D.管理具有二重性 2.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除了下列(B )项。 A.影响作用 B.领导作用 C.制约作用 D.决定作用 3.管理的首要职能是(D )。 A.指挥 B.控制 C.协调 D.计划 4.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 C)。 A.管理就是决策 B.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C.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D.管理就是经由他人去完成一定的工作 5.“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C )的观点? A.泰罗 B.法约尔 C.西蒙 D.韦伯 6.“三个和尚”的故事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主要揭示了下列各项管理职能中(B )的重要性。 A、计划 B、人事 C、协调 D.激励 7、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良好的( C )是最为重要的。 A人际技能 B概念技能 C技术技能 D管理技能 8.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是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泰罗 D.大卫·李嘉图 9.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C)。 A.科学技术B.加强人的管理 C.提高劳动生产率D.增强责任感

10、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B)。 A、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 C、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 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11.“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D)提出来的。 A、韦伯 B、泰罗 C、梅奥 D.法约尔 12.泰罗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美国的杰出代表,他被誉为(B)。 A、工业管理之父 B、科学管理之父 C、经营管理之父 D.行政管理之父13.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非正式组织是以(B)为重要标准。 A、感情的逻辑 B、正规的程序 C、科学的理念 D.效率的逻辑 14.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B)。 A.复杂人B.经济人 15.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对未来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活动过程,可以称为(A)。A、预测 B、定性预测 C、决策 D、计划 16.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C)。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D、定性预测17.在预测过程中,如果缺乏或难以获取足够数据的资料,而主要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这时需要采用(C)。 A、移动平均法 B、定性预测法 C、定量预测法 D、趋势外推法18.定量预测是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具体描述的方法。它需要完整有效的(D)作基础。 A.科学技术B.模拟试验室 C.信息 D、数据资料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管理实践悠久历史原因 二.管理的必要性 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的企业建立的基础。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的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的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效果。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决策 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 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三)领导 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

西安交大管理学简答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概述 1.为什么管理者对于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十分重要? 组织的活动有两类———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组织是直接通过作业活动来达成组织目标的,但组织为了确保这一基本过程顺利而有效地进行,还需要开展管理活动,管理是促进作业活动顺利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和保证。 2.为什么说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了解管理的这种属性对管理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管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管理规律,总结出了许多管理原则。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在管理实践中,不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只强调管理工作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将会表现为随意性;不注重管理工作的艺术性,管理科学将会是僵硬的教条。 管理的科学性来自于管理实践,管理的艺术性要结合具体情况并在管理实践中体现出来,二者是统一的。 3.在分析企业的市场环境时,应主要考虑哪些要素? ●现有竞争者 ●潜在竞争者 ●替代品生产者 ●供应商 ●用户 4.为什么SWOT分析方法能够在管理工作中受到广泛重视和普遍应用? 将内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复杂的非结构问题结构化,为群体决策过程中的有效沟通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明确地识别自身的优势、劣势,把握外部机会和威胁;给决策者提供更多的方案。 5.概念技能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履行其职责的意义是什么? 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而言,概念技能决定了其能否为组织。确定正确的目标和战略。概念技能也是高层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基础。 6.一个组织中,管理者的工作是如何随着其所处层级的变化而改变的? 首先,管理职能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其次,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完成不同管理职能的重点有所不同,相对而言,高层管理者在计划、组织和控制上所花的时间要多于中层和基层管理者,在领导职能上所花的时间要少于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7.有效率的企业都有效果吗?如果你必须在效率和效果之间做出选择,哪一个更重要?为什么? 有效率的企业不一定都有效果。效率和效果哪一个重要,要看具体的情况和所面对的问题。 8.当一名优秀员工被提升到管理岗位时,(1)通常会提拔到那一层?(2)随着岗位的变化,对管理技能和职能的要求有怎样的变化? 一般说来,应该是从基层管理者做起;随着管理层次的变化(从基层到高层),对技术技能的要求相对降低,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 9.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的管理有些什么特点? 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所以相对大企业有一些自身的管理特点。例如,小企业对环境反应比较敏感;组织结构简单,规范化程度低;沟通及时迅速;管理工作人情味浓,常依赖于某个(些)人;管理控制简单;等等。 10.试说明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做法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利弊。 优点:有利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促使企业注重长远利益。 缺点:可能会导致行业过度竞争,造成竞争成本上升。 11.管理的一个著名定义是,通过别人并和别人一道实现组织目标。请说明管理者如何才能有效做到这一点。 管理者要有效地做到这一点,需要正确确定组织目标(或做出正确的决策),正确设计和维护组织,并且要科学授权和有效激励,最后还须适当地控制。 12.小王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楼房内外清洁的保洁公司。经营这样一家公司,你认为应关注哪些一般环境因素?PEST 应关注的一般环境因素有:技术因素,如清洁技术的变化等;经济因素,这对清洁业务的需求有宏观上的影响;自然因素,当自然环境污染严重时,会增加对清洁业务的需求;社会因素,这可以影响对清洁业务的接受程度和劳动力供应等问题;政治法律环境因素,这决定了清洁行业经营的合法性等问题。 13.管理追求“1+1>2”的协同效应,影响协同效应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协同效应的因素有:协调,要素的质量以及互补、相容的程度,内外部环境。 14.你是否相信公司能够从社会责任的行为中收益? 一般说来,应该相信企业能够从对社会责任的行为中受益。但可以有不同观点,要加以论证。 15.解释在过去二十年中越来越受欢迎的企业家创业精神。 “企业家创业精神”可以定义为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企业家启动一。项商业风险计划,组织必要的资源,并且承担风险和收益的过程。不断追求机会,并且通过创新来满足需求与愿望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第二章决策与计划

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考试试题完整版

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考 试试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本科管理学出题参考答案 3、管理者和管理机构是:(第一章) (1)管理的主体√(2)管理的对象 (3)管理的目的(4)管理的手段 1、组织的各类资源(事物)是:(第一章) (1)管理的主体(2)管理的对象√ (3)管理的目的(4)管理的手段 1、管理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表现在:( P10 2、3 ) (1)不精确(2)复杂性 (3)边缘性(4)可靠性 2、管理人员按所处的组织层次可分为:( P12 1、2、3 ) (1)高层管理者(2)中层管理者 (3)基层管理者(4)作业人员 3、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有哪些 (P15—P16) 管理者的角色包括: 人际关系方面1、名义首脑,2、领导者,3、联络者,

信息传递方面4、监听者,5、传播者,6、发言人 决策制定方面7、企业家。8、故障排除者。9资源分配者,10、谈判者。 管理者的技能包括: 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技能。 5、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是指: P15 (第一章) (1)专业技能(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4)沟通技能 6、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的技术和方法是指:(第一章) (1)专业技能√(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4)沟通技能 1、企业 (P18)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盈利,进行自主经营,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单位。 4、现代管理中,最一般的和最基本的管理手段主要有:(补充 1、2、3、4 ) (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 (3)法律方法(4)技术方法和教育方法

精品管理学笔记总结归纳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 1、定义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就是管理 2 4 5)、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是一个组织的管理者;管理管理者的管理者(团队意识);管理工作或工作的管理者。 二、管理的性质 1、组织劳动(自然属性) 2、监督和指挥劳动(社会属性)

3、管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指管理过程中总结出的规律性方法的属性。 三、管理学的特点和内容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特点: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实践性。 1 2 3 2 3 第二节 一、 1、早期管理方法或实践阶段(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 2、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 3、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阶段(19世纪至今) 二、早期管理活动实践 1、四大文明古国的管理实践 2、中世纪的管理实践

三、管理思想的萌芽 1、有关管理职能原则方面; 2、有关具体管理技术方法方面 四、管理学的产生(管理活动为基础,并在近代的科学管理理论和过程,组织理 论的研究上产生)。 1、 2 3 五、管理学的初步发展 1、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2、管理科学理论 伯法(美国)

一系列现代管理科学方法理论,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有决策和规划的科学。它是与行为科学平行发展的,是古典管理科学的新发展。 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及其发展 一、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1、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2、 3、 4、 5、 6、 7、 统。 李维特 8、数学学派 二、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探索 1、系统管理理论 2、权变管理理论

考研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经典案例(1)

考研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经典案例(1) 案例一、阳贡公司员工为何对工作不满意 阳贡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的集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其技术在国内同行业 中居于领先水平,公司拥有员工100人左右,其中的技术,业务人员绝大部分为近几年毕业 的大学生,其余为高中学历的操作人员,目前,公司员工当中普遍存在着对公司的不满情绪,辞职率也相当高。 员工对公司的不满始于公司筹建初期,当时公司曾派遣一批技术人员出国培训,这批技术人 员在培训期间合法获得了出国人员的学习补助金,但在回国后公司领导要求他们将补助金交 给公司所有。技术人员据理不交,双方僵持不下,公司领导便找些人逐个反复谈话,言辞激烈,并采取一些行政制裁措施给他们拖加压力,但这批人员当中没有一个人按领导的意图行事,这导致双方矛盾日趋激化。最后,公司领导不得不承认这些人已形成一个非正式组织团体,他们由于共同的利益而在内部达成一致的意见: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单独将钱交回。他们 中的每个人都严格遵守这一规定,再加上没有法律依据,公司只好作罢。因为这件事造成的 公司内耗相当大,公司领导因为这批技术人员“不服从”上级而非常气恼,对他们有了一些 成见,而这些技术人员也知道领导对他们的看法,估计将来还会受到上级的刁难,因此也都 不再一心一意准备在公司长期干下去。于是,陆续有人开始寻找机会,“跳槽”。一次,公 司领导得知一家同行业的公司来“挖人” 公司内部也有不少技术人员前去应聘,为了准确地知道公司内部有哪些人去应聘,公司领导 特意安排两个心腹装作应聘人员前去打探,并得到了应聘人员的名单。谁知这个秘密不胫而走,应聘人员都知道自已已经上了“黑名单”,估计如果继续留在公司,也不会有好结果,于是在后来都相继辞职而去。 由于人员频繁离职,公司不得不从外面招聘以补足空缺。为了能吸引招聘人员,公司向求职 人员许诺住房、高薪等一系列优惠条件,但被招人员进入公司后,却发现当初的许诺难以条 条兑现,非常不满,不少人干了不久就“另谋高就”了。为了留住人才,公司购买了两栋商 品房分给部分骨干员工,同时规定,生产用房不出售,员工离开公司时,需将住房退给公司。这一规定的本意是想借住房留住人才,但却使大家觉得没有安全感,有可能即使在公司干了 很多年,将来有一天被公司解雇时,还是“一无所有”,因此,这一制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 效果,依然不断有人提出辞职。另外,公司强调住房只分给骨干人员,剩下将近一半的房子 宁肯空着也不给那些急需住房的员工住,这极大的打击了其他员工人积极性,使他们感到在 公司没有希望,既然没有更好的出路,因此工作起来情绪低落,甚至有消极怠工的现象。在 工资奖金制度方面,公司也一再进行调整,工资和奖金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大多数员 工的收入水平并没有多大变化,公司本想通过调整,使员工的工作绩效与收入挂起钩来,从 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频繁的工资调整使大家越来越注重工资奖金收入,而每次的调整又 没有明显的改善,于是大家产生了失望情绪。此外,大家发现在几次调整过程中,真正受益 的只有领导和个别职能部门的人员,如人事部门。这样一来,原本希望公平的措施却产生了 更不公平的效果,员工们怨气颇多,认为公司调整工资奖金,不过是为了使一些人得到好处,完全没有起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 公司的技术、业务人员虽然素质较高,但关键职能部门,如人事部门的人员却普遍素质较低,其主管缺少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却靠逢迎上级稳居这一职位。他制订的考勤制度 只是针对一般员工,却给了与他同级或在他上级的人员以很大的自由度,如:规定一般员工 每天上下班必须打卡,迟到1分钟就要扣除全月奖金的30%借机谋取私利,这样,就在公

大学管理学笔记

大学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第三节:管理学的特点和内容 一、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的定义: ?? ?? ? 西蒙(Herbert A Simon):管理就是决策。 ?? ?? ? 罗宾斯: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 ?? ? 唐纳利: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 ?? ? 卡斯特:管理就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 ?? ? 国内管理学界比较认可的定义: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活动,使别人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效率是管理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 ?? ? 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 ?? ?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是指具有既定目标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 组织的特点: 1.每个组织都有一个目标。 2.由人组成。 3.有系统性的结构。 二、管理的二重性与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 2.社会属性:指任何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总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的。

3.科学性:以反应管理客观规律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 4.艺术性:灵活运用管理理论、知识、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学的特点与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管理学的特点: 1、一般性,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和专门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 2、多学科性或综合性。 3、历史性 4、实用性或实际性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1).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习管理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我国管理的落后不仅表现在管理理论及方法等落后,更主要的是管理思想的落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3).随着共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协作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管理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第二章管理的演进 一、历史背景 1.早期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大多散见于埃及、中国、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2.管理理论的萌芽:劳动分工理论,工业革命及其在美国出现的管理运动。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正规化管理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二、多样化时期 1、科学管理: 其关注点:如何改进工人的生产率 泰罗所面临的状况:工人磨洋工,管理者凭感觉和经验管理,几乎不考虑人与岗位匹配的问题,劳资关系非常紧张。提出了四项管理原则: 1).研究工人工作方式,收集相关的工作知识,试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 2).将完成工作的新方式编成书面规程和标准的操作步骤 3).仔细挑选工人,以他们具备与工作需要相匹配的能力和技术,按特长分配工作 4).提倡实行有差别记件工资制泰罗进行的著名的试验:a.搬运生铁块试验b.确定铁锹大小的试验c.金属切削试验d.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对美国制造业的影响

四川大学《项目管理学》试题库

《项目管理学》试题库 10201000130.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时间范畴是建设工程项目的()。 A.全寿命周期 B.决策阶段 C.实施阶段 D.施工阶段 正确答案: C 10201000230.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 A.目标规划 B.目标比选 C.目标论证 D.目标控制 正确答案:D 10201000320.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主体是()。 A.工程总承包方 B.业主方 C.施工总承包方 D.工程咨询方 正确答案:B 10201000321.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而言,虽然有代表不同利益方的项目管理,但核心是( ) 方的项目管理。 A.设计 B.总承包 C.监理 D.业主 正确答案: D 10201000420.按照建设工程项目不同参与方的工作性质和组织特征划分的项目管理类型,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不包括()的项目管理。 A.施工总承包方 B.建设项目总承包方 C.施工总承包管理方 D.施工分包方 正确答案:B 10201000530.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 )。 A.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 B.设计阶段、招标阶段和施工阶段 C.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 D.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 正确答案:A 10201000521.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不包括项目的()。 A.决策阶段

B.设计阶段 C.实施阶段 D.运营阶段 正确答案:B 10201000522.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不包括项目的()。A.决策阶段 B.保修阶段 C.实施阶段 D.运营阶段 正确答案:B 10201000533.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包括()。 A.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B.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使用阶段的物业管理C.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建设管理+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D.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建设管理+使用阶段的物业管理正确答案:A 10201000534.在全寿命周期中,将项目决策阶段的管理称为( )。A.开发管理 B.设施管理 C.项目管理 D.决策管理 正确答案: A 10201000620.项目决策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确定项目的定义 B.确定项目的目标 C.确定项目的任务 D.确定项目的功能 正确答案:A 10201000730.关于项目管理和工程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程项目管理的时间是项目的全寿命周期 B.建设工程管理的时间是项目的实施阶段 C.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目标论证 D.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为项目的建设和使用增值 正确答案: D 10201000830.业主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项目的()。 A.投资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 B.投资目标、进度目标、成本目标 C.进度目标、投资目标、安全目标 D.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 正确答案: D 10201000920.设计方的项目管理工作涉及项目()。 A.决策阶段至保修期 B.设计阶段至动用前准备阶段 C.设计准备阶段至施工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