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用学中的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的应用

语用学中的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的应用

语用学中的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的应用
语用学中的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的应用

摘要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来华外宾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菜铺上的菜名对人们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它传神的表达出菜本身的特点和美好寓意。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日益与国际接轨,中国菜越来越受外国友人的亲睐。

但由于中国饮食烹饪方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相关专业性强,因而容易导致中国菜名的英译错误。同样的,英语广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两种不同文化形成的语用原则。语用学在实际应用中涉及多方面的理论,包括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

关键词:中国菜名; 面子理论;礼貌原则

Abstract

Chinese diet culture, with a long history, is rich and profound,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indow for the foreign guests to get acquainted with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dish names on the menu have a good indication for people. It vividly expre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od and good moral. At the same time, as our country increasingly has interfaced with international, Chinese dish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foreigners.

However, different Chinese food cooking ways, rich food culture and professional strong bring about difficulties for translation. The applications of pragmatics including face theory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the area of diet. Samely,advertisement is an cross-cultural activity ,so we should consider the pragmatics principle 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agmatics involves various aspects of theroies,including face theory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Keywords: Chinese dish names; Face theory; Politeness principle

The application of pragmatics in advertisement

英语广告advertisement一词产生自拉丁语 advertere,意为“唤起大众对某种事物的注意,并诱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而成功的商业广告是则是通过文字信息、非文字信息(如音乐、图片等)或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以期实现销售目的。然而,在广告所采取的各种形式中,语言一直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众所周知,广告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这个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两种不同文化形成的语用原则。如果翻译准确,则可使持两种语言的人成功地实现交际,达到商标的目的。反之,就容易

产生失误。

一、避免语用失误广告翻译的几点注意

1、跨文化语用失误(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1)品牌的翻译避免直译上海产“白翎”钢笔,其英译为“White Feather”,在英语国家无人问津,其原因在于英语中有句成语“to show the white feather”意思是“临阵逃脱”,而“白色羽毛”象征的是“胆小鬼”。其他例子还有: Dragon (龙牌卷闸), Fang Fang(芳芳牌唇膏) ,Dabao SOD (大宝SOD 蜜) ,Golden Cock (金鸡牌鞋油)等等。

(2)“龙”的英语对应词“dragon”被定义为“a large fierce imaginary animal, usually rep resented with wings, a long tail and fire coming out of its mouth”。见到这个字,英美顾客只会联想到“邪恶”“、

凶猛”、“残暴”、“可怕”。试想谁会去购买这么一件“可怕”、“凶神恶煞”般的商品呢?

(3)避免中文广告中口号性的翻译

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是国际广告中不容忽视的大问题。不同的语言体系有不同的表达习惯,盲目套用必将阻碍原句语用意义的传递。“高高兴兴上班去,安安全全回家来”这条标语是在中国非常常见,而且朗朗上口,被公众用于警示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在翻译成英文诗,若套用汉语结构形式,按字面意思译为:Go to work happily and come back safely!则不符合英语表达方式,使西语文化中人感到困惑。其实用“Drive carefully!”或“Good luck!”等简单的释义,就可以清晰表达了。

2、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比如说对于一则公益广告的翻译“Thieves love crowds; Watch your wallet, bag, camera…”,如果我们直接套用其表达方式译为“小偷喜欢拥挤的人群,注意你的钱包,手提包,照相机……”,就会使汉语读者感觉有些古怪。因为英语中是以提醒顾客从自身保护入手,所以可以简单译为“谨防小偷”。

3、广告翻译应注意其禁忌tabbo

无论任何国家、民族都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忌讳,我们应给予必要的尊重,这也同时会影响到出口商品的销路问题。例如,英国人不喜欢大象、颇喜欢熊猫;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喜欢玫瑰花,忌用菊花;比利时人最忌蓝色,认为蓝色是不吉利的凶兆;土耳其人绝对禁止用花色物品布置房间和客厅,他们认为花色是凶兆;日本人忌绿色,而印度人却

喜爱绿色。为了做好国际广告的翻译工作,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搞好促销就不得不特别留意并做到熟悉有关民族的文化常识。

二、结语

英汉广告的翻译不仅要求译者有着扎实的双语功底,而且还要知晓广告语言的特点。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严重影响着交际效果和产品的销量。因此,中国的产品要走向世界一定要了解异国文化,在翻译过程中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方法可以多样化,手段可以现代化,减少语用失误,提高语用能力。

Contents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Contents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Introduction............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Names of Chinese dishes错误!未定义书

签。

2.1 Flavor snacks (2)

2.2 With good things or image scene named Chinese dishes . 2

2.3 Others (3)

3 The application of pragmatics in advertisement (4)

4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Face Theory (7)

5 Bibliography (9)

1 Introductio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several thousand years formed colorful food culture. Delicious food match good reputation is one of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Chinese food culture. The dishes are concentrated the profound Chinese cuisine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reflect the Chinese long history and splendid culture of food. Chinese dishes pay attention to color, aroma, taste and shape and stress lucky. It witnesses the China’s ancient civilization. It is the national history and culture in miniature.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urists from the whole world, more and more Chinese food culture has been widely disseminated. At the appointed time, the Chinese diet culture steps. How will China’s distinctive image and ethnic Characteristics into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e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starting from the typical naming of Chinese dishes, shows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es.

2 Names of Chinese Dishes

2.1 Flavor dishes

As a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China has a lot of unique food. For those dishes accepted by foreigners an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can use Pinyin for the purposes of promoting Chinese culture. For example:

Deep fried twisted dough stick(油条—Youtiao)

Dumpling stuffed with vegetable and meat fillings(饺子—Jiaozi)

Dumplings made of sticky rice flour served in soup(汤圆—Tangyuan)

Steamed dumplings with pork and sticky rice filling(烧卖—Shaomai)

2.2 With good things and imagine scenes named Chinese dishes

Some Chinese dishes need to be remained the better image and flavor. For example:

Broiled chicken cutlets with turtle(霸王别姬)

Shrimp and egg soup(金玉满堂)

2.3 Others

Apart from the above, there are many naming. Many dishes are named cooking method and main ingredient. There are many examples of error and correct :

Husband and wife’s lungs lice (夫妻肺片) Pork lungs in chili sauce

Four glad meat balls (四喜丸子) Meat Balls Braised with Brown sauce

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童子鸡)Spring chicken

Government abuse chicken (宫保鸡丁)Stir-fried chicken with dried red pepper

Fried lion’s head(红烧狮子头)Stew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 4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Face Theory

politeness principle 礼貌原则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is a series of maxims, which Geoff Leech has proposed as a way of explaining how politeness operates in conversational exchanges. Leech defines politeness as forms of behavior that establish and maintain comity. That is the ability of participants in a social interaction to engage in interaction in an atmosphere of relative harmony.

Leech's maxims

Tact maxim得体(in directives [impositives] and commissives): minimise cost to other; [maximise benefit to other]

Generosity maxim慷慨(in directives and commissives): minimise benefit to self; [maximise cost to self]

Approbation maxim赞誉(in expressives and representatives [assertives]): minimise dispraise of other; [maximise praise of other] Modesty maxim谦虚(in expressives and representatives): minimise praise of self; [maximise dispraise of self]

Agreement maxim一致(in representatives): minimise disagreement between self and other; [maximise agreement between self and other]

Sympathy maxim同情(in representatives): minimise antipathy between self and other; [maximise sympathy between self and

other]

The face theory面子理论

“Face” (as in “lose face”) refers to a speaker's sense of linguistic and social identity. Any speech act may impose on this sense, and is therefore face threatening. And speakers have strategies for lessening the threat. Positive politeness means being complimentary and gracious to the addressee (but if this is overdone, the speaker may alienate the other party). Negative politeness is found in ways of mitigating the imposition.

Hedging: Er, could you, er, perhaps, close the, um , window?

Pessimism: I don't suppose you could close the window, could you?

Indicating deference: Excuse me, sir, would you mind if I asked you to close the window?

Apologizing: I'm terribly sorry to put you out, but could you close the window?

Impersonalizing: The management requires all windows to be closed.

Stewed Meatball with Brown Sauce is a famous dish. But some people translate into Fried lion’s head. What have you imaged if

you are a foreigner when you see the name? As a king in the forest, if the lion is cooked in this way and appeared on the table, we will of course think China is a rule country. In fact, it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dish, which is famous for its head. The lion is the symbol of good wishes. If we translate like that, we must be laughed.

There is many applications of face theory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Some examples which borrow from the name of food are used to protect people’s faces. For instance, if somebody said “I have eaten stir fried squid”, that may means that she did eat it ; or she got fired. Similarly, “Fried shredded pork with bamboo shoots”can be used when he/she was kicked his/her ass by whip.

Leech, G.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London: Longman

语用学中礼貌和面子观的中西方差异_0

语用学中礼貌和面子观的中西方差异 长期以来,礼貌和面子观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关于面子观和礼貌的探讨体现出多层面、多角度的特点,但主要集中在对面子观与礼貌研究的综述和总结,或者礼貌和面子观在语用策略上的体现等方面,在语用学礼貌原则的中西方差异上的比较还不完善。本文从Leech的“礼貌原则”和Brown及Levinson的“面子理论”入手,指出其不适用于汉语文化的地方,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以加深对礼貌原则的理解,减少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策略使用上的失误。 标签:礼貌;面子;消极面子;礼貌策略;价值观 一、礼貌的界定 在众多关于礼貌的各种文献中,围绕“礼貌”一词进行的研究主要有五个方面,具体如下: (1)礼貌是人们在交际中的一种现实目的(Politeness as a real-world goal)。该观点认为人们在说话过程中运用礼貌原则的目的就是取悦他人。 (2)礼貌是一种敬重(Politeness as the deference)。 (3)礼貌是一种语体(Politeness as register)。语体是指“与社交语境有关的系统化变体”(Lyons 1977),或者指在一定场合下人们说话或写作时的语言变化(Halliday 1978)。 (4)礼貌是一种话语表层现象(Politeness as an utterance level phenomenon)。该观点认为礼貌是一种表层语法编码,其主要是离开语言运用的实际环境去研究礼貌问题。 (5)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Politeness as a pragmatic phenomenon)。该观点在语用学界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Thomas 1995)。 总之,在语用学领域,人们关心的不是说话人是否对他人友善,而是他说了什么,以及他的话语对听话人产生了什么影响。把礼貌看成敬重、语体,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不属于语用学的范围,而把礼貌看成一种话语表层现象,就是脱离了语境去谈礼貌,这是一种超理想化的理论,因为语言形式是和语境、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的(范盈盈2010)。 面子是指个人在公众面前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即每个人都拥有的,并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情感需求和社会需求,礼貌就是用来表示自己认可他人“面子”需求的方式,所以谈论面子也是在礼貌的大前提下来谈的。 二、利奇的礼貌原则上的中西方差异

浅谈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114113167.html, 浅谈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 作者:蔡诗萌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4期 摘要:礼貌,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Leech (1983)在其《语用学原则》中提出了礼貌原则,用以解释在语言使用中合作原则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 关键词:礼貌原则;六大准则;面子原则 1 引言 礼貌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和谐相处的信念和行为。礼貌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标准,也制约着语言活动。然而,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有其独特的内涵。礼貌原则是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提出的。他指出,在交流过程中,人们应该关心彼此的感情,并以含蓄的方式表达情感,而不是直接伤害对方的感情。同时,他提到了礼貌原则的六条准则。因此,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正文部分分析了利奇的礼貌原则、六条准则以及对礼貌原则的评论,最后一部分是对文章的总结。 2 利奇的礼貌原则 礼貌是一个总括性术语,用于描述人际关系因素和影响语言互动形式和功能的语言选择。在著名的英国语言学家利奇之前,没有人从修辞学的角度研究过言语交际,他开创了这个领域。他指出,一般语用学包含两大修辞原则,人际修辞和话语修辞,礼貌原则在人际修辞中起着重要作用( Leech,1983 : 15-17 )。具体来说,有六条准则,每一个都包含另外两个标准。 2.1策略准则 (1)让他人的损失最小化 例如,在西方公共场所,不难发现这样的标志“请勿在这里吸烟,谢谢”。与“严禁吸烟,违者将被罚款人民币200元”的标志相比,前者减少了对他人的伤害,并慷慨地尊重他人,体现了策略准则中尽量减少对他人伤害的原则。 (2)尽量加大他人的利益

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分析 语言学

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分析 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礼貌原则”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礼貌用语中有充分的体现。礼貌是对比语言学中语用对比研究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迥异的中西方文化中更是如此。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礼貌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差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的理论研究 1.西方文化中的礼貌概念 西方“礼貌”理论中较有影响的理论框架当属Brown & Levinson的“面子论”及Leech的“礼貌原则”。两种理论对礼貌的内涵及外延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研究,对不同文化领域的礼貌研究都有一定影响和借鉴意义。Brown&Levinson的“面子”概念建立在Gofman的定义基础上。根据Gofman的理论,面子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最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对每一个交际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不容忽视的。但Brown&Levinson 的面子概念更为具体,他们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他们根据个人需要把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即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面子有双层性,而且构成面子的双方面是相互矛盾的。在交往时,一方面我们需要与对方有所关联,或者关注对方,并且要向对方表示出我们的关注。面子的“关联”方面就是积极面子,Levinson把它称之为积极礼貌(Positive politeness)。“积极面子”所常用的语篇方略是:恭听对方谈话,对其表示兴趣,表示与对方有共同之处,相互以名字称呼等。如:“Agree,I have always believed that,too.”另一方面,我们要维护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向对方表示我们也尊重他们的独立需求。面子的“独立”方面就是消极面子,Levinson把它称之为消极礼貌(negative politeness)。实施消极面子的方略主要有:最低限度地推测别人的需求和兴趣,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给别人以充分选择的余地。比如向别人建议时,可能会说“I’d enjoy going out for coffee,but I imagine you are very busy.”实施消极面子的所用方略的关键是不强加于人,使对方享有充分的自由和独立。在现实生活中,交际行为大都是威胁面子的,有时威胁积极面子,比如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表示反对,抱怨或指责他人工作干得不好,有时说不敬的话或忌讳语电是对积极面子的威胁,这是因为说话者不顾及他人的社会价值。有时一些行为会威胁消极面子,比如命令、请求等,如果对方按照命令或请求去做,就等于他自己的行为自由受到了阻碍,受到了别人的强加。为了避免或减少对面子的威胁,并使正常交际进行下去,说话者要为自己和对方的面子做出一定的努力,这就是礼貌。 2.中国文化中的礼貌概念

《合作原则、会话含义及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会话含义及礼貌原则 摘要:“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美国哲学家Grice 提出的一套假想的原则,合作原则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但是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总是遵循这四条准则,其实也就是因为对合作原则下的这四条准则的违反才产生了“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但是Grice 并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在此之后,Leech 又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作为对合作原则的补充。Leech 认为在日常会话中,人们往往因为遵守礼貌原则而违反了合作原则。但是实际上,人们并不总是因为礼貌才违反合作原则的。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礼貌原则 一.合作原则和它的四个准则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Grice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他认为,合作原则是一切成功的语言交际活动的基础,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所有参加交谈的人在他们进行交谈活动时采取的是合作的态度。 首先让我们来搞清楚什么是合作原则。它是一套设想的准则,如果在交谈过程中交谈双方都希望更好的理解对方的话语意思,就得遵循合作原则,Grice把它具体化为四条准则。 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也就是说要尽量说真话 (1)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例1: A:你认为他适合做这个工作吗? B:当然了,完全适合。 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 A: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现时的交际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B: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要求的更详尽。

语言学合作原则的运用

语言学合作原则的运用

合作原则、会话含义及礼貌原则在语言学中的应用 摘要:“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美国哲学家Grice 提出的一套假想的原则,合作原则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但是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总是遵循这四条准则,其实也就是因为对合作原则下的这四条准则的违反才产生了“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但是Grice 并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在此之后,Leech 又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作为对合作原则的补充。Leech 认为在日常会话中,人们往往因为遵守礼貌原则而违反了合作原则。但是实际上,人们并不总是因为礼貌才违反合作原则的。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礼貌原则 一.合作原则和它的四个准则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Grice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他认为,合作原则是一切成功的语言交际活动的基础,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所有参加交谈的人在他们进行交谈活动时采取的是合作的态度。 首先让我们来搞清楚什么是合作原则。它是一套设想的准则,如果在交谈过程中交谈双方都希望更好的理解对方的话语意思,就得遵循合作原则,Grice把它具体化为四条准则。 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也就是说要尽量说真话 (1)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例1: A:你认为他适合做这个工作吗? B:当然了,完全适合。 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 A: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现时的交际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B: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要求的更详尽。 也就是说,数量准则规定,我们向对方传递的信息只能是对方想得到的,不能多也不能少,不要说对方不想听到的。 例2:

从礼貌原则看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的参考答案

从礼貌原则看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的参考答案 摘要:笔者运用Leech的礼貌原则与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分析2006年某市高考英语试卷中的书面表达题的参考答案,并与英国诺丁汉大学一位教师写的例文对比,以期促进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认识英语语言中的礼貌原则。 关键词:英语作文;礼貌原则;面子理论 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深入。近年来,省市英语高考自主命题的书面表达题开始涉及到跨文化交际的内容,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运用复杂结构和较高级词汇而且行文连贯流畅,还要能注意语言的得体性。2006年某市英语高考书面表达是一则颇能代表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语篇。如何在语言交际活动中维护双方友好的社会关系成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新内容。 礼貌可以被看成是文化中一个固定的概念,也是在交际中被用来维护面子的手段(Yule, 2000)。爱面子不是中国人特有的,它具有普遍性。几十年来,语用学家分析各种言语行为(speech acts),试图建立起具有普遍意义的礼貌原则或者面子理论。虽然他们的理论受到了各种赞赏或批评,然而英国语言学家Leech(1983)以及Brown和Levinson(1987)关于礼貌或面子的理论对我们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本文运用语用学中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分析某市高考书面表达题的参考答案,以期促进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认识英语语言中的礼貌原则。 一、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 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用来阐释语义(sense)与语力(force)之间的关系。Leech认为:合作原则无法说清楚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何在言语表达时要采用间接方式,为什么要故意违背合作原则。于是他在1983年提出了礼貌原则,意在改进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由六条准则(maxim)组成,即:1)得体准则(Tact Maxim),2)宽宏准则(Generosity Maxim),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4)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在这六条准则中,最根本的一条是得体准则。为了衡量礼貌程度,Leech还设置了四个语用尺度:1)损益尺度,用于测定言语行为对谁有利、对谁不利,对听话者越有利就越有礼貌;2)选择尺度,用于衡量一个言语行为给听话人多大的选择权,选择权越大越礼貌;3)间接尺度,用于测定一个言语行为达到目标含义的间接程度,越间接越礼貌;4)社会距离尺度,用于确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角色关系。话语的礼貌程度要根据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年龄、亲疏程度等来确定。人际关系越疏远,说话越需要讲礼貌;关系越密切,越不需要客套。 Brown 和 Levinson(1987)借用Goffman的面子概念提出了“面子理论”,以解释社会交往中具有正常交际能力的典型人的礼貌行为现象。他们认为典型人所具有的“面子”即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并且将“面子”分为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和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两种。消极面子是自主的自由,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不因迁就别人或受到别人的干涉、阻碍而使自己丢失面子。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喜欢和与别人立场相同。Brown 和Levinson(1987)认为,有些类型的言语行为本质上和交际者的面子相悖,它们对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都会产生威胁,并且对说话人和听话人的面子都可能造成威胁,这些言语行为被称为“面子威胁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礼貌语言的功能就是尽量维护面子,减少威胁程度。于是我们的言行就需要补救策略,它们依次是:1)公开面子威胁行为策略;2)积极礼貌策略;3)消极礼貌策略;4)非公开面子威胁行为策略;5)不实施面子威胁行为策略。在面子理论中决定说话人采用何种策略的三个主要因素是权势、距离和要求度。 从整体来看, 国外的礼貌研究大多以 Brown & Levinson(1987)的面子理论为框架, 而国内的研究则大多以Leech(1983)的礼貌原则为框架。笔者认为,Leech的礼貌原则对(不)礼

(完整版)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

试论会话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 一.会话中的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理论是理解自然语言的一种学识,它是由格莱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讲座中提出。这个理论提出,谈话的参与者都必须有把谈话进行下去的愿望。所谓成功的言语交际需要会话双方互相合作互相配合,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正是交谈者的这种配合,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交谈者在交际中所遵循的那些原则和准则就是所谓的“合作原则”,即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 合作原则又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 1)质量准则( The Maxim of Quality): A.不要说自已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B.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2)量的准则( The Maxim of Quantity): A.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实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B.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3)关联准则( The Maxim of Relation): 说话要贴切。 4)方式准则(The Maxim of Manner) 表达要清楚 A.避免晦涩的词语 B.避免歧义

C.说话要简要(避免赘述) D.说话要有条理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在实际交往中,人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遵循这四条准则,甚至有时是故意违反这些准则。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人们故意违反这些准则中来,探究隐含在语言之下的那些言外之意,有时会达到幽默的效果,有时却会引起听者的误解,以至于有时说话者不得不额外的注以解释。例如在(1)对话中: 女孩:我漂亮吗? 男孩:你带眼镜的时候很漂亮。 在这个对话中女孩所期待的回答是:是的,你很漂亮。这样也遵守了合作原则。但偏偏男孩没这样回答,也就是说他违反了合作原则,所以令女孩产生了误解,她完全有理由这样想:“那就是说我不带眼镜的时候很丑了”。而男孩为了不让女孩误解,赶紧接着说“你不带眼镜的时候更漂亮。”以此来消除前句话有可能带来的负面的效果。 例(2)He is a machine. (3) Tom has wooden ears. 上面这两句话都违背了质量准则里的第一条,因为人不可能是机器,人的耳朵也不可能是木制的。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推导出特殊的会话含义。比方说,说他是个机器,可能是想描述“他工作努力”,“他只知道干活”,“他不理解女孩的心”等,视具体情景而定。而(3)则可能说他对音乐,或其他的能用耳朵来听的东西没有鉴赏能力等等。 (4)A: Where does John live?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 摘要: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语言交际中的礼貌现象进行了研讨,以旨更全面地向读者展示语用礼貌观。本文共分四部分:(1)礼原则的由来;(2)礼貌原则的解析;(3)礼貌策略;(4)礼貌原则的应用。加深对礼貌原则的理解可以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语用学礼貌原则教学应用 一.礼貌原则的由来 (一)礼貌的界定。 在众多关于礼貌的各种文献中,围绕“礼貌”一词进行的研究主要有五个方面,具体如下: (1)礼貌是人们在交际中的一种现实目的(Politeness as areal-world goa1)。人们在说话过程中运用礼貌原则的目的就是取悦他人。 (2)礼貌是一种敬重(Politeness as the deference)。 (3)礼貌是一种语体(Politeness as the register)。语体是指“与社交语境有关的系统化变体”(Lyons,1977)。或者指在一定场合下人们说话或写作时的语言变化(Holliday,1978)。 (4)礼貌是一种话语表层现象(Politeness as an utterancelevel phenomenon)。该观点认为,礼貌是一种表层语法编码,该观点主要是离开语言运用的实际环境去研究礼貌问题。 (5)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Politeness as a pragmatic phi—nominee)。该观点在语用学界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Thomas,1995)。总之.在语用学领域,人们关心的不是说话人是否真正对他人友善,而是他说了什么,以及他的话语对听话人产生了什么影响。把礼貌看成敬重、语体,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不属于语用学的范围,而把礼貌看成一种话语表层现象,就是脱离了语境去谈礼貌,这是一种超理想化的理论,因为语言形式是和语境、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的。(二))礼貌原则提出的必要性。 在英语语用学习领域中,提及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Theory).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eve)的会话含义学说(Convocational Implicate),即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尤其是用来解释会话结构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和四项有关质量、数量、相关、方式的次准则(Quantity,Relation,Manner)用以指导说话人和听话人如何成功地进行会话。不论他们遵循或是违背这项原则,都会产生会话含义,也就是一种特殊的非自然意义。 在合作原则中.Grieve指出谈话的双方必须怀着一个相同的愿望,且双方的话语能相互理解,共同配合。然而,谈话的一方若未能遵守“合作原则”,并非为了说谎或是出于故意,有时他可能由于礼貌或语境的需要。说了一些违反合作原则的话。当另一方觉察到对方的话没有遵守合作原则时,他就迫使自己越过对方话语的表面意义去设法领会说话人话语中的弦外之音。寻求说话人在什么地方体现着合作原则,由此产生会话含义,也就是一种特殊的非自然意义。后来学者们注意到.谈话双方不遵守合作原则有时是出于礼貌上的需要.所以在讨论合作原则的同时,应充分考虑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语言学家利奇(G.N.Leech)曾指出,礼貌原则完善了会话含义学说,解释了合作原则无法解释的现象,因此,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是互为益补的关系,用Leech的话说,礼

面子理论

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张燕--维普资 谈中西礼貌原则 On Chinese and Western Politeness Principles 浅谈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研究 论文关键词: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对比 论文摘要: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礼貌原则”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礼貌用语中有充分的体现。礼貌是对比语言学中语用对比研究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迥异的中西方文化中更是如此。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礼貌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差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的理论研究 1.西方文化中的礼貌概念 西方“礼貌”理论中较有影响的理论框架当属Brown&Levison的“面子论”及Leeeb的“礼貌原则”。两种理论对礼貌的内涵及外延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研究,对不同文化领域的礼貌研究都有一定影响和借鉴意义。Borwn&Levison的“面子”概念建立在Gofman的定义基础上。根据Gofman的理论,面子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最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对每一个交际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不容忽视的J。但Brown&Levison的面子概念更为具体,他们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他们根据个人需要把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negativeface),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face),即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面子有双层性,而且构成面子的双方面是相互矛盾的。在交往时,一方面我们需要与对方有所关联,或者关注对方,并且要向对方表示出我们的关注。面子的“关联”方面就是积极面子,Levison把它称之为积极礼貌(Positivepoliteness)。“积极面子”所常用的语篇方略是:恭听对方谈话,对其表示兴趣,表示与列方有共同之处,相互以名字称呼等。如:“Agree,Ihaveal~waysbelievedthat,too.”另一方面,我们要维护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向对方表示我们也尊重他们的独立需求。面子的“独立”方面就是消极面子,Levison把它称之为消极礼貌(negativepoliteness)。实施消极面子的方略主要有:最低限度地推测别人的需求和兴趣,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给别人以充分选择的余地。比如向别人建议时,可能会说“I?denjoygoingoutfo rcofee,butIimagineyouareverybusy.”实施消极面子的所用方略的关键是不强加于人,使对方享有充分的自由和独立。在现实生活中,交际行为大都是威胁面子的,有时威胁积极面子,比如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表示反对,抱怨或指责他人工作干得不好,有时说不敬的话或忌讳语电是对积极面子的威胁,这是因为说话者不顾及他人的社会价值。有时一些行为会威胁消极面子,比如命令、请求等,如果对方按照命令或请求去做,就等于他自己的行为自由受到了阻碍,受到了别人的强加。为了避免或减少对面子的威胁,并使正常交际进行下去,说话者要为自己和对方的面子作出一定的努力,这就是礼貌。 2.中国文化中的礼貌概念 许多中国学者对礼貌现象也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理论。顾日国先生在《礼貌、语用与文化》一文中认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礼貌”包含四个基本概念:尊敬、谦虚、热情、文雅(respecftulness,modesty,attitudinal,warmth and refinement)。尊敬是个人积极肯定别人的面子、社会地位;谦虚可以被看做是贬低自己的另外一种说法;热情是个人对别人表现出友好、关心;文雅是选用雅语,禁用秽语。何兆熊认为与B&L的面子相比,“尊敬”

从合作原则到礼貌原则

2008年第43 期周刊摘要:“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是美国哲学家Grice 提出的一套假想的原则,合作原则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其实也就是因为对合作原则下的这四条准则的违反才产生了“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但是Grice 并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coop -erative principle )。在此之后,Leech 又提出了“礼貌原则”(po -liteness principle),作为对合作原则的补充。但实际上,人们并不总是因为礼貌才违反合作原则的。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礼貌原则一、合作原则和它的四个准则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是Grice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他认为,合作原则是一切成功的语言交际活动的基础,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所有参加交谈的人在他们进行交谈活动时采取的是合作的态度。 合作原则是一套设想的准则,如果在交谈过程中交谈双方都希望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话语意思,就得遵循合作原则,Grice 把它具体化为四条准则。 1.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 )—— —也就是说要尽量说真话(1)不要说自己认为不真实的话。(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2.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 ) (1)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要求的更详尽。 (2)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现时的交际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3.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 要保证你说的每一句都和所进行的谈话是关联的,你所说的话和你们正在讨论的话题有紧密的联系,如果对方问你一些中国的事情,你就不应该告诉对方美国的事。 4.方式准则(避免赘述)(manner maxim)(1)说话要清晰明了,有所指。 (2)不要使自己的谈话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从而难于理解。在这四个准则中,前三个是规定说话的内容的,最后一个是规定说话的方式的,质量准则规定说话的真实性,数量原则要求在交谈中所传递的信息的适中性,关联原则要求说话要切题,而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要简洁和有条理。在这四个准则中,关联准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合作原则就要求每一个说话人的话语都应该是切题的,同时也是和对方所说的话相关联的。只有这样语言交际才能进行下去。 二、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以及会话含义的产生 但是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人们并不总是遵循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人们还会故意违反这些准则,比如说故意说谎,拐弯抹角的说话,把本来简单的事说得很复杂,等等。那么,人们故意违反这些原则肯定有其他的意图,也就是说,在字面意义下,肯定还有更深的隐含的意义,这就是“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在这些情形下,交谈双方都应该从对方的话语的字面含义中推导出他的真实意图,也就是要明确对方的“会话含义”,只有这样语言交际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对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的违反的具体情形。 1.对质量准则的违反 人们违反质量准则总是采取说谎的方式,有时候说话者也利用暗喻、反语、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他们的真实意图,所以在语言交际中,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经常是完全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例5:(1)有人背叛了你,你对他的行为非常气愤,当你谈起他时,你会说,“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朋友”,在这里你用的就是“反语”修辞格。 (2)“你去哪里了?我等了你几个世纪了”,“几个世纪”用的就是夸张的修辞格。 2.对质量准则的违反 例6:A :约翰什么时候到?B :明天某个时间到。 这里A 并没有给B 提供约翰到达的准确时间,这个说法隐含着或者B 并不清楚约翰到底什么时候到,或者B 不想告诉A 约翰到达的准确时间。 3.对关联准则的违反 例7:A :你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B :你不是有词典吗? A 的意思是,你能告诉我这个词的意思吗?但是 B 并没有用一个陈述句来回答B 的问题,相反,B 用了另外一个问句拒绝了A 的请求。 4.对方式准则的违反 例8:A :我们给孩子们搞点东西吃吧? B :好的,但是我反对给孩子们吃 C —H —O —C —O —L —A —T —E 这是夫妻之间的谈话,B 本来应该直接把“chocolate ”这个词整个直接读出来,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故意地把这么长的一个单词一个一个字母读出来,他采用这种说话方式是为了避免孩子们听出来他们是在谈论“chocolate ”。 三、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和对礼貌原则的遵守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推导出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用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呢?”Grice 提出了合作原则并指出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就产生了会话含义,但是Grice 并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人们要违反合作原则。后来Leech 从修辞和语义的角度提出了“礼貌原则”,作为对Grice 合作原则的补充,Leech 认为,在语言交际中,人们为了礼貌才违反了合作原则,Leech 的礼貌原则有以下六条: 1.得体准则,又叫圆通准则(tact maxim )①尽量使他人受损最小。②尽量使他人受惠最多。 2.慷慨准则,又叫大方准则(generosity maxim )①尽量使自己受惠最少。②尽量使自己受损最大。 3.赞誉准则,又叫赞许准则。(approbation maxim)①尽量缩小对别人的贬损。②尽量夸大对别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又叫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①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赞扬。②尽量对夸大对自身的贬损。 (皖西学院外语系,安徽六安 237012) 从合作原则到礼貌原则 田灵枝 ○外语教学与研究 111

语言学合作原则的运用

合作原则、会话含义及礼貌原则在语言学中的应用 摘要:“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美国哲学家Grice 提出的一套假想的原则,合作原则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但是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总是遵循这四条准则,其实也就是因为对合作原则下的这四条准则的违反才产生了“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但是Grice 并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在此之后,Leech 又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作为对合作原则的补充。Leech 认为在日常会话中,人们往往因为遵守礼貌原则而违反了合作原则。但是实际上,人们并不总是因为礼貌才违反合作原则的。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礼貌原则 一.合作原则和它的四个准则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Grice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他认为,合作原则是一 切成功的语言交际活动的基础,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所有参加交谈的人在他们进行交谈活动时采取的是合作的态度。 首先让我们来搞清楚什么是合作原则。它是一套设想的准则,如果在交谈过程中交谈双方都希望更好的理解对方的话语意思,就得遵循合作原则,Grice把它具体化为四条准则。 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也就是说要尽量说真话 (1)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例1: A:你认为他适合做这个工作吗? B:当然了,完全适合。 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 A: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现时的交际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B: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要求的更详尽。 也就是说,数量准则规定,我们向对方传递的信息只能是对方想得到的,不能多也不能少,不要说对方不想听到的。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_0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语用学中的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的应用摘要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来华外宾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菜铺上的菜名对人们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它传神的表达出菜本身的特点和美好寓意。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日益与国际接轨,中国菜越来越受外国友人的亲睐。但由于中国饮食烹饪方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相关专业性强,因而容易导致中国菜名的英译错误。同样的,英语广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两种不同文化形成的语用原则。语用学在实际应用中涉及多方面的理论,包括面子理论和

礼貌原则。关键词:中国菜名; 面子理论;礼貌原则Abstract Chinese diet culture, with a long history, is rich and profound,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indow for the foreign guests to get acquainted with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dish names on the menu have a good indication for people. It vividly expre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od and good moral. At the same time, as our country increasingly has interfaced with international, Chinese dish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foreigners. However, different Chinese food cooking ways, rich food culture and professional strong bring about difficulties for translation. The applications of pragmatics including face theory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the area of diet. Samely,advertisement is an cross-cultural activity ,so we should consider the pragmatics principle both in Chinese and

浅谈语用学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浅谈语用学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摘要合作原则能够使人们的言语交际顺利地进行,礼貌原则能够很好的解释人们为什么在说话的时候有意的违背合作原则。本文简单介绍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合作原则内部的联系、礼貌原则内部的联系以及两者之间在言语交际中的关系。 关键词语用学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交际 Abstract Cooperation principle can make people's verbal communication smoothly, while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can explain why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speaking against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ten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Highlighted links within the principles of cooperation, politeness and the internal links between the two principl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bal communications. Key Words Pragmatics Cooperative principle Politeness principle Verbal communication 前言 语言运用,简称语用,是交际双方在一定的场合,为着一定的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语用学(pragmatics)是研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如何得体地、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学科。语用学的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提出的,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语用学才逐渐形成和发展为独立的学科。[1]在此期间,美国哲学家格莱斯(H. Paul Grice)系统的阐发了会话含义,为了确保会话的顺利进行,提出了“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的理论,以达到谈话时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格莱斯合作原则的提出,引起了不少人对于会话含义的研究,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就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对合作原则进行了有益的补充。[2] 一、合作原则 格莱斯1967年在哈佛大学作了三次演讲,在演讲中提出了合作原则。 他指出:在言语交际中,双方都希望所说的话语互相理解,彼此总是需要互

合作原则的违反和礼貌原则的遵守

合作原则的违反和礼貌原则的遵守 【摘要】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的,他认为交谈双方遵循这一原则,并在会话中向对方提供相关、真实、清晰、准确的信息。事实上,人们在自然谈话状态下常常违反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基于这一现象,礼貌这一概念得到了关注和发展。不同于莱考夫、布朗和莱文森,利奇提出了与合作原则形式相仿的礼貌原则,并认为礼貌原则可以“援救”合作原则。本文将以实例介绍人们对于合作原则的违反以及对礼貌原则的遵守,同时进一步阐明礼貌原则如何“援救”合作原则。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准则 [Abstract]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originated by the famous American philosopher and linguist H. Paul. Grice,is an influential theory in pragmatics. Conversational participants are supposed to observe this principle,provid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and speak sincerely,relevantly and clearly when talking to each other. However,it is worth noticing that speakers sometimes do violate the CP and its sub-principles in their natural talks. Based on this,another important concept—politeness is focused and developed. Differing from Lakoff,Brown and Levinson,the British Linguist G. Leech proposed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analogous to the CP and he suggested that the PP could “rescue” the CP.This essay attempts to introduce the violation of the CP and the observance of the PP. And it is also devoted to set examples to illustrate how the PP rescues the CP from serious troubles. [Key words]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s;the Politeness Principles;maxim 合作与礼貌是语用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在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的著作中,合作已经被提升到独立原则的地位。他认为在会话中,双方必须首先愿意合作,否则就不可能继续对话,这个原则被格赖斯定义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合作原则连同四个准则被认为存在于我们的脑海,并在有意无意的指导着我们的自然交谈。我们试图清楚明了的谈论真实的、相关的和有信息量的事物,听者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理解听到的话。但有趣的是,人们不会总是那样谈话。对话双方有时的确会违反合作原则和它的四个准则。虽然在他的文章中缺乏进一步的阐释,格赖斯仍旧简短的提示说,除了合作原则下的四个准则,“当然,还有其他准则(美学的,社会学的,或性格上的),比如‘讲礼貌’,这些也通常为交谈双方所遵守。”(格赖斯,1975)。在格赖斯理论的基础上,语言学家提出了礼貌的理论作为必要的补充和进一步的发展。莱考夫、利奇、布朗和莱文森都提出礼貌是,除了合作原则的规则之外,另一个交流的层次。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al,简称PP),是利奇(Geoffrey Leech)基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而提出的。作为礼貌理论的代表,它向我们阐释:讲礼貌的需求可以合理解释我们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和四个准则的原因,或者我们选择暗示而不是直陈观点的理由。

语用学理论及语用失误(优.选)

语用学理论及语用失误 第一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20世纪50~6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奥斯汀(J. L. Austin)在他的著名哲学著作《论言有所为》中,提出并逐步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 奥斯汀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词和句子,而是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语言理论实际上应该是行为理论的一部分。因为:(1)句子形式本身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如果想了解某句话的意义,我们必须了解说话者通过这句话所完成的行为;(2)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把句子看成言语行为的一部分来研究,可以为解决一些哲学上的争论提供依据。 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的“三种行为”模式: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所谓言内行为就是说话本身所构成的行为,言外行为则是通过讲这句话所实施的行为,言后行为则是言外行为对听话者所产生的效果。 根据奥斯汀的研究,他把施事行为作如下分类:(1)裁决型(verdictives)、(2)行使型(exercitives)、(3)承诺型(commissives)、(4)行为型(behavitives)、(5)阐述型(expositives)。 美国哲学家塞尔对奥斯汀的观点加以修正和发展。塞尔认为言语行为理论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是所有言语实践与言语行为有关,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他指出每个语句都包括:(1)说话本身构成的话语行为(utterance act);(2)指称和述谓,也就是命题行为(propositional act);(3)施为性言语行为(illocutionary act)。塞尔还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 Speeeh Act Theory) 以上,我们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初步介绍,下面我们将讨论,言语行为理论欠缺所导致的语用失误。(1)话语行为方面的问题 话语行为:“指的是说出单词、句子这一行为”(何兆熊2000:97)。塞尔认为除了奥斯汀提出的行事动词外,一些语言手段如词序、重读、语调、标点符号、语气等也能表达出一句话的言外之力。中国学生在说英语时,可能就会在这些语言手段上发生语用失误。 例1:重读位置掌握不好,将industry, dictionary的重音误放在第二个音节上。 例2:在请求别人时用错了语调。学生对教授说:“Wouldn’t it be a good idea if I postpone the defence?”时用了降调。此时,学生请求教授延长答辩日期,本应足够的礼貌。可是降调的使用使得教授觉得学生不是在请求自己而是在命令自己,结果适得其反。 这些看似小事,实则不然。话语行为中的任何小的毛病都会对整个句子所要表达的言语行为产生影响。这些毛病会影响英语本族语者对你话语的理解程度,并使话语命题表述不清,不能产生你所预期的言后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