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面资料1961-1990年气候标准值数据集

中国地面资料1961-1990年气候标准值数据集

中国地面资料1961-1990年气候标准值数据集
中国地面资料1961-1990年气候标准值数据集

中国地面资料1961-1990年气候标准值数据集

月值文件数据排列顺序:区站号,月份,累年月极端最高气温,累年月极端最高气温出现日,累年月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年,累年月极端最低气温,累年月极端最低气温出现日,累年月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年,累年月平均气温,累年月平均本站气压,累年月平均水汽压,累年月平均相对湿度,累年月最小相对湿度,累年月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日,累年月最小相对湿度出现年,累年月日平均总云量<2成日数,累年月日平均总云量>8成日数,累年月平均低云量,累年月平均总云量,累年月霜日数,累年月雾日数,累年月冰雹日数,累年月降雪日数,累年月沙尘暴日数,累年月雷暴日数,累年月蒸发量,累年月最大积雪深度,累年月最大积雪深度出现日,累年月最大积雪深度出现年,累年月积雪日数,累年月最大日降水量,累年月最大日降水量出现日,累年月最大日降水量出现年,累年月降水量,累年月日降水量≥10mm日数,累年月日降水量≥25mm日数,累年月日降水量≥50mm日数,累年月日降水量≥0.1mm日数,累年月大风日数,累年月最大风速,累年月最大风向,累年月最大风速、风向出现日,累年月最大风速、风向出现年,累年月最多风向,累年月最多频率,累年月次多风向,累年月次多频率,累年月平均风速,累年月10cm平均地温,累年月15cm平均地温,累年月20cm平均地温,累年月40cm平均地温,累年月5cm平均地温,累年月极端最高地温,累年月极端最高地温出现日,累年月极端最高地温出现年,累年月平均地温,累年月极端最低地温,累年月极端最低地温出现日,累年月极端最低地温出现年,累年月最大冻土深度,累年月最大冻土深度出现日,累年月最大冻土深度出现年,累年月日照时数,累年月日照百分率。

***举例:用Pascal语言读取月值文件数据***

var

station:longint;

month:smallint;

data:array[1..63]of smallint;

inputfile:textfile;

begin

read(inputfile,station,month);

for I:=1to62do read(inputfile,data[i]);

readln(inputfile,data[63]);

end;

数据集要素说明:

区站号:整型,45000—60000,中国范围内区站号

月份:整形,01—12,月份

累年各月年日平均总云量<2成日数:整形,-32766—32766,晴天日数单位0.1日

累年各月年日平均总云量>8成日数:整形,-32766—32766,阴天日数单位0.1日

累年各月年蒸发量:整形,-32766—32766,蒸发总量单位0.1mm

累年各月年霜日数:整形,-32766—32766,单位0.1日

累年年霜初日:整形,-32766—32766,初日

累年年霜初月:整形,-32766—32766,初月

累年年霜终日:整形,-32766—32766,终日

累年年霜终月:整形,-32766—32766,终月

累年年霜初终间日数:整形,-32766—32766,初终间日数,单位0.1日累年各月年雾日数:整形,-32766—32766,单位0.1日

累年各月年最大冻土深度:整形,-32766—32766,单位1cm

累年各月年最大冻土深度出现日: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日累年年最大冻土深度出现月: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月

累年各月年最大冻土深度出现年: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年累年各月年最大日降水量:整形,-32766—32766,单位0.1mm

累年各月年最大日降水量出现日: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日累年年最大日降水量出现月: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月

累年各月年最大日降水量出现年: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年累年各月年大风日数:整形,-32766—32766,单位0.1日

累年各月年冰雹日数:整形,-32766—32766,单位0.1日

累年各月年10cm平均地温:整形,-32766—32766,单位0.1℃

累年各月年15cm平均地温:整形,-32766—32766,单位0.1℃

累年各月年20cm平均地温:整形,-32766—32766,单位0.1℃

累年各月年40cm平均地温:整形,-32766—32766,单位0.1℃

累年各月年5cm平均地温:整形,-32766—32766,单位0.1℃

累年各月年极端最高地温:整形,-32766—32766,单位0.1℃

累年各月年极端最高地温出现日: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日累年年极端最高地温出现月: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月

累年各月年极端最高地温出现年: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年累年各月年最大积雪深度:整形,-32766—32766,单位1cm

累年各月年最大积雪深度出现日: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日累年年最大积雪深度出现月: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月

累年各月年最大积雪深度出现年: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年累年各月年极端最高气温:整形,-32766—32766,单位0.1℃

累年各月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日: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日累年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月: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月

累年各月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年: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年累年各月年最大风速:整形,-32766—32766,单位0.1m/s

累年各月年最大风向:整形,-32766—32766

累年各月年最大风速、风向出现日: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日累年最大风速、风向出现月: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月

累年各月年最大风速、风向出现年: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年累年各月年平均总云量:整形,-32766—32766,单位0.1成

累年各月年平均地温:整形,-32766—32766,单位0.1℃

累年各月年平均相对湿度:整形,-32766—32766,单位1%

累年各月年极端最低地温:整形,-32766—32766,单位0.1℃

累年各月年极端最低地温出现日: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日累年年极端最低地温出现月: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月

累年各月年极端最低地温出现年: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年累年各月年最小相对湿度:整形,-32766—32766,单位1%

累年各月年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日: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日累年年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月: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月

累年各月年最小相对湿度出现年: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年

累年各月年极端最低气温:整形,-32766—32766,单位0.1℃

累年各月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日: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日

累年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月: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月

累年各月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年:整形,-32766—32766,极值出现年

累年各月年平均低云量:整形,-32766—32766,单位0.1成

累年各月年最多风向:整形,-32766—32766

累年各月年最多频率:整形,-32766—32766,单位1%

累年各月年次多风向:整形,-32766—32766

累年各月年次多频率:整形,-32766—32766,单位1%

累年各月年平均本站气压:整形,-32766—32766,单位0.1hPa

累年各月年平均气温:整形,-32766—32766,单位0.1℃

累年各月年平均水汽压:整形,-32766—32766,单位0.1hPa

累年各月年平均风速:整形,-32766—32766,单位0.1m/s

累年各月年降水量:整形,-32766—32766,单位0.1mm

累年各月年日降水量≥10mm日数:整形,-32766—32766,单位0.1日

累年各月年日降水量≥25mm日数:整形,-32766—32766,大雨日数单位0.1日累年各月年日降水量≥50mm日数:整形,-32766—32766,暴雨日数单位0.1日累年各月年日降水量≥0.1mm日数:整形,-32766—32766,降水日数单位0.1日累年各月年积雪日数:整形,-32766—32766,单位0.1日

累年年积雪初日:整形,-32766—32766,初日

累年年积雪初月:整形,-32766—32766,初月

累年年积雪终日:整形,-32766—32766,终日

累年年积雪终月:整形,-32766—32766,终月

累年年积雪初终间日数:整形,-32766—32766,初终间日数,单位0.1日

累年各月年降雪日数:整形,-32766—32766,单位0.1日

累年年降雪初日:整形,-32766—32766,初日

累年年降雪初月:整形,-32766—32766,初月

累年年降雪终日:整形,-32766—32766,终日

累年年降雪终月:整形,-32766—32766,终月

累年年降雪初终间日数:整形,-32766—32766,初终间日数,单位0.1日

累年各月年沙尘暴日数:整形,-32766—32766,单位0.1日

累年各月年日照时数:整形,-32766—32766,单位0.1小时

累年各月年日照百分率:整形,-32766—32766,单位1%

累年各月年雷暴日数:整形,-32766—32766,单位0.1日

累年年雷暴初日:整形,-32766—32766,初日

累年年雷暴初月:整形,-32766—32766,初月

累年年雷暴终日:整形,-32766—32766,终日

累年年雷暴终月:整形,-32766—32766,终月

累年年雷暴初终间日数:整形,-32766—32766,初终间日数,单位0.1日

特征值:

32744所有要素空白或现象未出现

32766所有要素缺测

32700所有要素微量

20000+xxxxx气压极端最高(最低)气压取自定时

10000+xxxxx气压当台站的拔海高度有约测时,不做气压高度订正500+xxx水汽压未经订正的水汽压

200+xxx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取自定时值

101-112极值出现日期次年出现的月份

9950+nn极值出现日期nn为极值出现出现次数

0积雪无积雪

50+xx风向次多风向

100+xx风向八风向

200+xx风向八风向频率

150+xx风向八风向时次多风向

90+x风向出现x个

95+x风向出现x个或以上

1000+xxxx风速风速超刻度

10000+xxx浅层地温地温正超刻度

-10000+xxx浅层地温地温负超刻度

0冻土深度为0表示没有冻土

500+xxx冻土冻土深度超过xxx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4)城设字第124号通知的要求,为了适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需要,由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组办公室会同国家气象局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建筑、气象、城建等专业部门及各有关规编制组的意见;通过对6个城镇的试编工作,确定了编制原则、成果表现形式、全国城镇定点与气象参数的项目容;在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又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然后修改成本稿。 我国城镇较多,各专业需求的气象参数项目较广,限于当前条件,本标准仅选取了209个城镇,每个城镇列出55项常用的气象参数及气候特征分析,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使用。 为使各有关标准规的数值统一起见,本标准中的“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日平均气温≤5℃的日数及度日数等”及“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系来源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送审稿)、《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等。 本标准共分三章,五个附录,主要容有:总则、参数的分类及其应用、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及全国城镇参数定点示意图、参数表等。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城镇小区规划设计的需要而提供统一的建筑气象参数,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中所选用的参数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用的建筑气象参数。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等文件时所用的气象参数,已列入本标准的应以本标准为准。其他未列入本标准中的各专业专用的参数,仍应按各专业的有关规执行。 第1.0.3条本标准按城镇定点提供气象参数。其地名以经国务院批准的截至1985年底的行政区划资料所列为准。 第1.0.4条本标准所列的参数是根据各城镇气象台站30年(1951年~1980年)气象记录资料编制的。不足30年记录者,按实有记录资料整理编制。 第二章建筑气象参数标准的分类及其应用 第一节建筑气象参数项目分类 第2.1.1条本标准按各定点城镇分别列出了各类建筑气象参数:大气压、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风、日照、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地温、冻土及天气现象等10类55项(见附录二、三),并给出当地的“气候特征分析”、“全年、冬、夏季风玫瑰图”。 第2.1.2条“气候特征分析”扼要叙述该点的主要气候特点,为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气候背景,其中有关数据亦可直接引用。 第2.1.3条全年及冬、夏季风玫瑰图给出了各风向的年、季平均频率分布。 第2.1.4条“太阳辐射强度”除附录三所列的城镇外,其他城镇可采用当地已有的数据或参照附录三中所列城市就近套用。 第二节各项参数的引用 第2.2.1条本标准所列各项气象参数可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直接引用。 第2.2.2条引用参数时应注意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的距离、地形等因素对数值的影响。 一、地势平坦的区域 1.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水平距离在50km以,海拔高度差在100m以时可以直接引用。 2.超过上款数值时,则应使用与建设地点相邻的二个以上气象台站(含本标准未列入的台站)的气象资料,按插法取值(插法可视情况采用直线插或平面插)。 二、地势崎岖的区域 气候受山脉的走向、总体高度、长度、地形形态(山顶、河谷、盆地、山坡)、坡度、坡向等因素的影响,地方性差异较大,选取参数值时宜依据邻近台站(含本标准未列入的台站)的长年代资料和工程现场的观测数据对比取值,或与当地气象部门共同商定。 第三章气象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

建筑气候区划

建筑气候区划 建筑气候区划是出于使建筑更充分地利用和适应我国不同的气候条件,做到因地制宜的目的,而在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对我国进行的气候区划分。建筑气候区划包括7个主气候区,20个子气候区。 区划背景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由于地理纬度、地势等条件的不同,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因此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各地建筑的节能设计都有对应不同的做法。炎热地区的建筑需要遮阳、隔热和通风,以防室内过热;寒冷地区的建筑则要防寒和保温,让更多地阳光进入室内。为了明确建筑和气候两者的科学关系,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中国划分为了7个主气候区,20个子气候区,并对各个子气候区的建筑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1]。 区划原则 建筑气候区划属于应用性部门自然区划, 其区划原则一般有主导因素原则、综合性原则及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等三种不同的原则。本标准采用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 区划的分级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是基础性区划,主要用于宏观控制, 为了便于应用, 分级不宜过多, 本标准按二级区划系统划分。一级区划为7个一级区, 二级区划为20 个二级区。一级区反映全国建筑气候上大的差异、二级区反映各大区内建筑气候上小的不同。 一级区划指标 一级区划以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相对湿度为主要指标;以年降水量、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和年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为辅助指标;各一级区区划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特征和要求 第Ⅰ类筑气候区 1、建筑气候特征 该区冬季漫长严寒, 夏季短促凉爽; 西部偏于干燥, 东部偏于湿润; 气温年较差很大; 冰冻期长, 冻土深, 积雪厚; 太阳辐射量大, 日照丰富; 冬半年多大风。 2、建筑基本要求 (1)该区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可不考虑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使建筑物满足冬季日照和防御寒风的要求;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合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大及大风的不利影响;屋面构造应考虑积雪及冻融危害;施工应考虑冬季漫长严寒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中国地面气候资料国际交换站年值数据集基本情况表

中国地面气候资料国际交换站年值数据集基本情况表 吴迅英(2002.12.1.修改) 区站号站名北纬东经观测场高度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台站类型站变动情况及缺年月 50353 呼玛 5143 12639 01774 195401------------200012 基本站 50434 图里河 5029 12141 07326 195701------------200012 基准站 1992年改基准站 50527 海拉尔 4913 11945 06102 195101------------200012 基本站 50557 嫩江 4910 12514 02422 195101------------200012 基本站 50564 孙吴 4926 12721 02345 195401------------200012 基准站 1992年改基准站 50632 博克图 4846 12155 07397 195101------------200012 基准站 1992年改基准站 50658 克山 4803 12553 02346 195101------------200012 基本站 50727 阿尔山 4710 11957 10274 195206------------200012 基本站 50745 齐齐哈尔 4723 12355 01459 195101------------200012 基本站 50756 海伦 4726 12658 02392 195207------------200012 基准站 1992年改基准站 50788 富锦 4714 13159 00642 195208------------200012 基本站 50854 安达 4623 12519 01493 195207------------200012 基本站 50915 东乌珠穆沁旗 4531 11658 08387 195511------------200012 基本站 50949 前郭尔罗斯 4507 12450 01347 195210------------200012 基本站 50953 哈尔滨 4545 12646 01423 195101------------200012 基本站 50963 通河 4558 12844 01086 195208------------200012 基本站 50968 尚志 4513 12758 01897 195208------------200012 基准站 1992年改基准站 50978 鸡西 4517 13057 02383 195101------------200012 基准站 1992年改基准站 51076 阿勒泰 4744 08805 07353 195401------------200012 基准站 1991年改基准站 51087 富蕴 4659 08931 08075 196106------------200012 基本站 51156 和布克赛尔 4647 08543 12916 195307------------200012 基本站 51243 克拉玛依 4537 08451 04495 195612------------200012 基本站 51334 精河 4437 08254 03201 195301------------200012 基本站 51379 奇台 4401 08934 07935 195104------------200012 基准站 1987年改基准站 51431 伊宁 4357 08120 06625 195108------------200012 基准站 1992年改基准站 51463 乌鲁木齐 4347 08737 09179 195101------------200012 基本站 51573 吐鲁番 4256 08912 00345 195107------------200012 基本站 51644 库车 4143 08304 10819 195101------------200012 基本站 51709 喀什 3928 07559 12887 195101------------200012 基准站 1991年改基准站缺196710 51716 巴楚 3948 07834 11165 195303------------200012 基本站缺196904---196909 51765 铁干里克 4038 08742 08460 195701------------200012 基本站 51777 若羌 3902 08810 08883 195303------------200012 基准站 1993年改基准站 51811 莎车 3826 07716 12312 195307------------200012 基本站 51828 和田 3708 07956 13745 195302------------200012 基准站 1992年改基准站 51848 安德河 3756 08339 12628 196001------------199812 撤消 1999年撤消,业务由 51747代 52203 哈密 4249 09331 07372 195101------------200012 基准站 1992年改基准站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1.总则 1.1地面气象资料是探索气候演变规律、预测气候变化趋势的基础,是我国天气监测网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为了适应我国大气探测自动化采集仪器的更新,确保及时收集到可靠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有必要统一我国已有的各类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1.2本模式主要根据1979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气表-1)和“基准气候站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气表-1(基准))的格式,除包括“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及补充规定”、“全国基准气候站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字符文件(A0、A1、A6/A7)格式内容外,还将自动观测基本数据统一归入本模式,并命名为文件A格式。本模式与配套的“气表-1封面、封底V文件格式”相结合,其内容涵盖了气表-1的全部内容。 1.3为了适应新仪器采集的时间分辨率更高的数据的需要,制定了单要素分钟数据文件格式,作为文件A格式的补充。1分钟降水量文件格式命名为文件J格式,其它单要素文件格式,将根据需要及业务技术发展另行制定。 1.4本模式与历史资料信息化模式相兼容,其文件框架、要素指示码排列顺序、方式位、特殊字符的表示等与原信息化模式完全相同,历史资料中有关的技术规定请参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本模式不再赘述。同时为适应投入业务运行的我国自行研制或引进国外的自动气象站采集的数据,增添了部分要素的方式位和数据内容。每个要素在同一文件中方式位的设置是唯一确定的。 1.5本模式适用于我国地面气象观测各类台站、各种类型观测仪器采集的数据。 2.A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2.1文件名编制规定 A文件为地面气象资料基本数据文件,由地面19个要素一个站一个月的原始数据构成。文件类型为文本(或称作字符)文件。 文件名以字母“A”打头,由11位字母、数字组成。文件名的结构为: AIIiiiMM.YYY 其中“A”为文件类别标识符(保留字),用大写字母表示。“IIiii”为区站号。“MM” 为资料月份,位数不足,高位补“0”。“YYY”为资料年份,取年后三位。 2.2文件结构 A文件由文件首部、尾部和文件体三个部分构成(见附表一)。 2.2.1文件首部

加拿大主要城市气候分析

加拿大幅员辽阔,作为世界上地理面积第二大国家,其北面领土达北纬83度,南面为北纬41度。总体而言,加拿大国境属于北欧型态的大陆型气候,阳光充沛、四季分明:3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春季;6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夏季;9月中旬至12月下旬为秋季;12月下旬至来年3月中旬为冬季。大多数地区的气候类似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城市分布在全国的5个气候区:太平洋地区(西海岸区)、平原地区、中部地区(大湖-圣劳伦斯低地区)、大西洋地区和北方地区。因此,各个城市气候有着不同的特点。 以华人最多的温哥华为例,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为3℃,7月的平均气温为17℃,基本上一年四季如春,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其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加拿大少数几个气候温暖的城市之一,适合亚洲人居住,因此是很多中国人首选的城市。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伦多的气候则类似于北京,不同的是冬季较长且多雪,而夏季又无酷暑。首都渥太华及魁北克省会魁北克市的气候相当于中国的长春、哈尔滨。由于加拿大先进的冬季除雪及取暖设施,家庭、商店、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有都充足的暖气保障,所以其冬季依然是非常的暖和。 以下是加拿大主要城市的全年气候标准值: 多伦多/Toronto :

渥太华/Ottawa: 蒙特里尔/Montreal : 温哥华/Vancouver :

维多利亚/Victoria : 埃德蒙顿/Edmonton :

卡尔加里/Calgary : 温尼伯/Winnipeg : 温莎/Windsor :

魁北克市/Quebec City :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气象参数标准

气象参数标准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4)城设字第124号通知的要求,为了适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需要,由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组办公室会同国家气象局北京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建筑、气象、城建等专业部门及各有关规范编制组的意见;通过对6个城镇的试编工作,确定了编制原则、成果表现形式、全国城镇定点与气象参数的项目内容;在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又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然后修改成本稿。 我国城镇较多,各专业需求的气象参数项目较广,限于当前条件,本标准仅选取了209个城镇,每个城镇列出55项常用的气象参数及气候特征分析,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使用。 为使各有关标准规范的数值统一起见,本标准中的“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日平均气温≤5℃的日数及度日数等”及“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系来源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送审稿)、《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等。 本标准共分三章,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参数的分类及其应用、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及全国城镇参数定点示意图、参数表等。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城镇小区规划设计的需要而提供统一的建筑气象参数,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中所选用的参数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通用的建筑气象参数。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等文件时所用的气象参数,已列入本标准的应以本标准为准。其他未列入本标准中的各专业专用的参数,仍应按各专业的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本标准按城镇定点提供气象参数。其地名以经国务院批准的截至1985年底的行政区划资料所列为准。 第1.0.4条本标准所列的参数是根据各城镇气象台站30年(1951年~1980年)气象记录资料编制的。不足30年记录者,按实有记录资料整理编制。 第二章建筑气象参数标准的分类及其应用 第一节建筑气象参数项目分类 第2.1.1条本标准按各定点城镇分别列出了各类建筑气象参数:大气压、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风、日照、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地温、冻土及天气现象等10类55项(见附录二、三),并给出当地的“气候特征分析”、“全年、冬、夏季风玫瑰图”。 第2.1.2条“气候特征分析”扼要叙述该点的主要气候特点,为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气候背景,其中有关数据亦可直接引用。 第2.1.3条全年及冬、夏季风玫瑰图给出了各风向的年、季平均频率分布。 第2.1.4条“太阳辐射强度”除附录三所列的城镇外,其他城镇可采用当地已有的数据或参照附录三中所列城市就近套用。 第二节各项参数的引用 第2.2.1条本标准所列各项气象参数可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直接引用。 第2.2.2条引用参数时应注意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的距离、地形等因素对数值的影响。 一、地势平坦的区域 1.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水平距离在50km以内,海拔高度差在100m以内时可以直接引用。

西南地区建筑设计的气候策略

西南地区建筑设计的气候策略 为了对不同气候区的建筑设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根据《建筑气候区划标准》将整个西南地区分为三个气候区,分别属于Ⅲ,Ⅴ,Ⅵ三个气候区。下文将分别针对其不同的气候特点,制订出相应的气候策略。三个气候区分别在文章中代称以成渝气候区、云贵气候区、西藏气候区。 1 成渝气候区 1)气候分析。成渝地区冬季湿冷,夏季闷热,年降水量大;日照偏少,气温日较差小。7月平均气温一般为25℃~30℃,1月平均气温为0℃~10℃。年平均相对湿度较高,为70%~80%,四季相差不大。 2)气候策略设计要点。a.根据以上气候特征可以看出,该区冬季不舒适程度大于夏季,因而在进行节能设计时首先需要侧重冬季的得热保温设计,再者应充分考虑夏季的遮阳和隔热、通风。b.成渝地区气候湿热指数很高,且6月~8月处于自然通风控制区域,所以夏季自然通风设计很重要。建筑房间开口的朝向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以及它与夏季主导风向的相对位置的设计在该区是非常重要的。夏季湿热气候对通风遮阳要求比较高。所以该区建筑气候特征应表现在隔热遮阳、自然通风的共同考虑。c.成渝区域的建筑设计首先要充分考虑夏季、防热的要求,同时兼顾防寒设计,并且应有好的自然通风设计。该区年温差较大,使得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作用没有寒冷地区好,但也有一定的作用。 3)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成渝地区建筑设计气候技术策略为:被动式太阳能采暖设计+自然通风设计+自然采光设计+植物降温设计。该策略适用于四川、成都等地,建筑设计首先注重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再者结合自然通风设计和自然采光设计,最后采用植物降温进行补充。策略的应用根据条件的不同有所变化,例如重庆地区,太阳辐射少,故不考虑其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的设计。 2 云贵气候区 1)气候分析。云贵地区气候特征是立体气候显著,大部分区域冬温夏凉;经常有多雾雷暴等,气温整体的年较差比较小,与此同时日较差较大,太阳辐射强烈,日照较少,有些区域冬季气温低。 2)气候策略要点。a.该区冬季温和,夏季凉爽的气候条件对建筑热工性能的要求也相应简单,只需要考虑冬季的采暖设计。b.建筑应满足湿季防雨和通风要求,可不考虑防热,宜使湿季有较好自然通风,主要房间应有良好朝向;建筑围护结构需要有足够的储热能力以及保温能力,夏季应充分考虑自然通风的设计,同时应考虑避免冬季采暖太阳能设计造成的夏季温度升高问题。建筑建设应注意防潮、防雷击,施工应有防雨的措施。c.云贵地区气候区内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年日照百分率为30%~60%,年日照时数为1200h~2600h,日 140W/m2~200W/m2。冬季大部分时间可以利用被动式采暖进行解决。仔细考虑太阳能的利用是该区建筑设计的重点,建筑应当尽量争取日照。 3)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云贵地区建筑设计气候策略为:被动式太阳能采暖设计+自然通风设计+自然采光设计。该气候策略适用于云贵区域,首要设计建筑的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其次是自然采光设计和自然通风设计,由于夏季该区温度不高,所以植物降温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3 西藏气候区 1)气候条件分析。西藏气候区属于我国第Ⅵ气候区,该区气候寒冷干燥,长冬无夏,南部降水较多,比较湿润,气温较高;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空气稀薄,气压偏低,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烈,日照丰富;冬季积雪较厚,冻土深。此区域气候特征值如下:7月平均气温为2℃~18℃;1月平均气温为0℃~-22℃,极端气温一般低于-32℃,极少低于-40℃;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2℃~16℃,年日平均气温不高于5℃的日数为90d~285d,冬季气温日较差最大,可达16℃~18℃;年日照时数为1600h~3600h,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180W/m2~

中国主要城市气候资料

中国主要城市气候资料 06-11-26 22:47 发表于:《经纬网天下》分类:未分类 省区市安徽北京福建甘肃 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 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 西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 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 新疆云南浙江重庆 站名徐州赣榆南京东台 (1971-2000年)标准气候值(南京58238) 月月平均气 压(0.1百 帕) 月平均气 温(0.1℃) 月极端最 高气温 (0.1℃) 月极端最 低气温 (0.1℃) 月平均 相对湿 度(%) 月平均 总云量 (0.1成) 月平均 风速 (0.1米/ 秒) 月降水 量(0.1毫 米) 11026724210-131765623374 21024542264-106746326471 31020487295-50746829818 4101451523330736527734 510101205357707466261021 6100542443791277872261934 7100352783971688168251855 8100552743821728159261292 91012922837677796123721 10101951713276775621651 1110241104286-63764922508 121027045219-131744622244 年年平均气 压 年平均气 温 年极端最 高气温 年极端最 低气温 年平均 相对湿 度 年平均 总云量 年平均 风速 年降水 量10162154397-13176612510624

省区市安徽北京福建甘肃 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 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 西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 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 新疆云南浙江重庆 站名上海龙华 (1971-2000年)标准气候值(上海58362) 月月平均气 压(0.1百 帕) 月平均气 温(0.1℃) 月极端最 高气温 (0.1℃) 月极端最 低气温 (0.1℃) 月平均 相对湿 度(%) 月平均 总云量 (0.1成) 月平均 风速 (0.1米/ 秒) 月降水 量(0.1毫 米) 11026147192-55756030753 21024260264-45725631437 31020292261-77872331176 41015214732224756632632 51010920334994746533852 6100652383681608277322116 7100492803772008066321418 8100642783781998165342301 910123244367139775833761 101019319232265745629635 1110233135265-19745530426 121026578203-77735029337 年年平均气 压 年平均气 温 年极端最 高气温 年极端最 低气温 年平均 相对湿 度 年平均 总云量 年平均 风速 年降水 量10163166378-7776623211844 32766/99999:缺测 32744:无记录 南京(江苏) 位于(118°48’E,32°00’N) 海拔高度12.5米

(完整word版)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区分我国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建筑影响的差异性,明确各气候区的建筑基本要求,提供建筑气候参数,从总体上做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防止气候对建筑的不利影响,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与施工。 第1.0.3条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时,除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筑气候区划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建筑气候的区划应采用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第2.1.2条建筑气候的区划系统分为一级区和二级区两级:一级区划分为7个区,二级区划分为20个区,各级区区界的划分应符合图2.1.2的规定(见文后插图)。 第2.1.3条建筑上常用的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等21个气候要素的分布,应按本标准附录一全国气候要素分布图附图1.1至附图1.21的规定采用。 第2.1.4条建筑气候参数应按本标准附录二全国主要城镇气候参数表附表(一)至(九)的规定采用。 注:当建设地点与本标准附录二各表所列气象台站的地势、地形差异不大,水平距离在50km以内,海拔高度差在100m以内时,本标准附录二所列建筑气候参数,可直接引用。 第二节区划的指标 第2.2.1条一级区划以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相对湿度为主要指标;以年降水量、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和年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为辅助指标;各一级区区划指标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第2.2.2条在各一级区内,分别选取能反映该区建筑气候差异性的气候参数或特征作为二级区区划指标,各二级区区划指标应符合表2.2.2的规定。 第三章建筑气候特征和建筑基本要求 第一节第Ⅰ建筑气候区 第3.1.1条该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西部偏于干燥,东部偏于湿润;气温年较差很大;冰冻期长,冻土深,积雪厚;太阳辐射量大,日照丰富;冬半年多大风。该区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1月平均气温为-31--10℃,7月平均气温低于25℃;气温年较差为 30--50℃,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0--16℃;3--5月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大,可达25--30℃;极端最低气温普遍低于-35℃,漠河曾有-52.3℃的全国最低记录;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干5℃的日数大于145d。 二、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0%--70%;年降水量为200--800mm,雨量多集中在6--8月,年雨日数为60--160d。 三、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140--200w/m2,年日照时数为2100--3100h,年日照百分率为50-70%,12--翌年2月偏高,可达60%--70%。 四、12--翌年2月西部地区多偏北风,北、东部多偏北风和偏西风,中南部多偏南风;6--8月东部多偏东风和东北风,其余地区多为偏南风;年平均风速为 2--5m/s,12--翌年2月平均风速为1--5m/s,3--5月平均风速最大,为3--6m/s。 五、年大风日数一般为10--50d;年降雪日数一般为5--60d;长白山个别地区可达150d,年积雪日数为40--160d;最大积雪深度为10--50cm,长白山个别地区超过60cm;年雾凇日数为2--40d。 第3.1.2条该区各二级区对建筑有重大影响的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IA区冬季长9个月以上,1月平均气温低于-28℃;多积雪,基本雪压为 0.5--0.7KPa;该区为永冻土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为4.0m左右。 二、IB区冬季长8--9个月,1月平均气温为-28--22℃;年冰雹日数为1--4d;年沙暴日数为1--5d;基本雪压为0.3--0.7KPa;该区为岛状冻土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为2.0--4.0m。

中国地面资料国际交换站1961-1990年气候标准值数据集

中国地面资料国际交换站1961-1990年气候标准值数据集 年值文件数据排列顺序:区站号,累年年平均本站气压,累年年极端最高气温,累年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日,累年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月,累年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年,累年年极端最低气温,累年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日,累年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月,累年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年,累年年平均气温,累年年气温年较差,累年年平均水汽压,累年年平均相对湿度,累年年最小相对湿度,累年年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日,累年年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月,累年年最小相对湿度出现年,累年年日平均总云量<2成日数,累年年日平均总云量>8成日数,累年年平均总云量,累年年平均低云量,累年年霜日数,累年年霜初日,累年年霜初月,累年年霜终日,累年年霜终月,累年年霜初终间日数,累年年雾日数,累年年大风日数,累年年冰雹日数,累年年降雪日数,累年年降雪初日,累年年降雪初月,累年年降雪终日,累年年降雪终月,累年年降雪初终间日数,累年年沙尘暴日数,累年年雷暴日数,累年年雷暴初日,累年年雷暴初月,累年年雷暴终日,累年年雷暴终月,累年年雷暴初终间日数,累年年蒸发量,累年年最大积雪深度,累年年最大积雪深度出现日,累年年最大积雪深度出现月,累年年最大积雪深度出现年,累年年积雪日数,累年年积雪初日,累年年积雪初月,累年年积雪终日,累年年积雪终月,累年年积雪初终间日数,累年年最大日降水量,累年年最大日降水量出现日,累年年最大日降水量出现月,累年年最大日降水量出现年,累年年降水量,累年年日降水量≥10mm日数,累年年日降水量≥25mm日数,累年年日降水量≥50mm日数,累年年日降水量≥0.1mm日数,累年年最大风速,累年年最大风向,累年年最大风速、风向出现日,累年年最大风速、风向出现月,累年年最大风速、风向出现年,累年年最多风向,累年年最多频率,累年年次多风向,累年年次多频率,累年年平均风速,累年年10cm平均地温,累年年15cm平均地温,累年年20cm平均地温,累年年40cm平均地温,累年年5cm平均地温,累年年极端最高地温,累年年极端最高地温出现日,累年年极端最高地温出现月,累年年极端最高地温出现年,累年年平均地温,累年年极端最低地温,累年年极端最低地温出现日,累年年极端最低地温出现月,累年年极端最低地温出现年,累年年最大冻土深度,累年年最大冻土深度出现日,累年年最大冻土深度出现月,累年年最大冻土深度出现年,累年年日照时数,累年年日照百分率。 ***举例:用Pascal语言读取年值文件数据*** var station:longint; data:array[1..93] of smallint; inputfile:textfile; begin read(inputfile,station); for I:=1 to 92 do read(inputfile,data[i]); readln(inputfile,data[93]); end; 数据集要素说明: 区站号:整型,45000—60000,中国范围内区站号 月份:整形,01—12,月份 累年各月年日平均总云量<2成日数:整形,-32766—32766,晴天日数单位0.1日 累年各月年日平均总云量>8成日数:整形,-32766—32766,阴天日数单位0.1日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本目录下的所有自动站实时报文数据格式均遵循以下说明; 由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更改了文件名规范,但文件内容格式未做更改! 文件名更改参见文件:“附件:自动站观测资料传输文件名调整方案.doc” 2、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包括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和加密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该文件为顺序数据文件,共4条记录,第1条记录为本站基本参数,共34个字节;第2条记录为器测项目,共262字节;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第4条记录为目测项目和天气报、加密天气报有关的编报项目,共134字节,当某观测时间无此条记录内容时,该条记录省略;最后一条记录的后面加上“=”,表示单站数据结束,其他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文件结尾处加“NNNN”,表示全部记录结束。 ⑴第1条记录:包括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和观测方式共6组,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⑵第2条记录共52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⑶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每分钟2个字节,即1~2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3~4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119~120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每分钟内无降水时存入“00”,微量存入“,,”,降水量≥10.0mm时,一律存入99,缺测存入“//”。 ⑷第4条记录共23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

中国地面气候资料国际交换站数据集

xx地面气候资料国际交换站数据集 xx信息 区站号站名纬度经度拔海高度开始年月结束年月台站变动情况及资料尚缺年月xx 54511北京3948N 11628E 00313 195101---200712 xx 54527天津3905N 11704E 00025 195401---200712 xx 54405怀来4024N 11530E 05368 195401---200712 54423承德4059N 11757E 03859 195101---200712 54539乐亭3926N 11853E 00105 195701---200712 1988 54616沧州3820N 11650E 替,缺199601-200612 54618泊头3805N 11633E 00132 199601---200712 1996 xx 53487大同4006N 11320E 10672 195501---200712 1994 53673原平3844N 11243E 08282 195401---200712 53772太原3747N 11233E 07783 195101---200712 1987 53863介休3702N 11155E 07439 195401---200712 53959运城3502N 11101E 03760 195601---200712 xx

50434图里河5029N 12141E 07326 195701---200712 1992 50527海拉尔4913N 11945E 06102 195101---200712 50727阿尔山4710N 11957E 10274 195206---200712 50915xx 53068二连浩特4339N 11158E 09647 195510---200712 53192阿巴嘎旗4401N 11457E 11261 195206---200712 1992 53336乌拉特中旗4134N 10831E 12880 195401---200712 1988 53352达尔罕联合旗 53391化德4154N 11400E 14827 195212---200712 53463呼和浩特4049N 11141E 10630 195102---200712 53529鄂托克旗3906N 10759E 13803 195410---200712 54012xx 54026扎鲁特旗4434N 12054E 02650 195205---200712 54027巴林左旗4359N 11924E 04844 195301---200712 1987 54102锡林浩特4357N 11604E 09895 195206---200712 54115林西4336N 11804E 07990 195205---200712 54135通辽4336N 12216E 01785 195101---200712 54208多伦4211N 11628E 12454 195206---200712 1991 54218赤峰4216N 11856E 05680 195101---200712 xx

全国主要城市气象参数表

全国主要城市气象参数表 地区北纬东经海拔冬季 采暖 室外 设计 干球 温度冬季 通风 室外 设计 干球 温度 冬季 空调 室外 设计 干球 温度 夏季 通风 室外 设计 干球 温度 夏季 空调 室外 设计 干球 温度 夏季 空调 室外 设计 湿球 温度 极端 低温 极端 高温 冬季 湿度 夏季 湿度 北京市39°48′116°19′-9 -5 -12 30 41 77 上海市31°10′121°26′-2 3 -4 32 34 73 83 天津市39°06′117°10′-9 -4 -11 30 54 78 重庆市29°35′106°28′ 4 8 3 33 36 81 76 黑龙江省 海拉尔49°13′1196°45′-35 -27 -38 25 76 72 嫩江49°10′125°13′-33 -25 -36 25 73 79 博克图48°46′121°55′-28 -21 -31 23 70 80 海伦47°26′126°58′-29 -23 -31 25 73 67 齐齐哈尔47°23′123°55′-25 -19 -29 27 69 74 哈尔滨45°41′126°37′-26 -20 -29 26 72 78 牡丹江44°34′129°36′-24 -19 -28 26 69 78 吉林省 长春43°54′125°13′-23 -17 -26 27 68 79 通辽43°36′122°16′-20 -15 -23 28 53 74 四平43°11′124°20′-23 -15 -25 28 66 79 延吉42°53′129°28′-20 -14 -22 26 58 81 辽宁省 1

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

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 1.数据集信息 数据集中文名称:中国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资料数据集 数据集代码:AGME_AB2_CHN_TEN 数据集版本:1.0 数据集建立时间:200603 2.数据来源:根据1991年以来中国农业气象台站上报的农业气象旬月报报文资料整理而得,其中一部分资料来自国家气候中心农气室,一部分资料来自国家气象中心9210要素库。 3.数据集实体 3.1.数据集实体内容说明 3.1.1.数据集实体文件名称: AGME_AB2_CHN_TEN-yyyymmdd.TXT 其中,yyyy为年、mm为月、dd为旬标记(01、11、21分别表示上、中、下旬)。 3.1.2.数据集实体文件的内容描述: 1991年以来中国农业气象台站上报的农业气象旬月报报文资料整理而得农作

3.1.3.特征值说明: 数据中-9999表示资料缺测。 站名为XXXX,表示站名不详。. 省名为XX,表示省名不详。 3.2.数据存储信息 3.2.1.存取格式和读取:数据集实体文件为文本格式,每行数据顺序为:每个数据之间用“,”分隔。站号,站名,省称,经度,纬度, 测站高度,年,月,旬,作物名称,发育期名称,发育期日期,发育程度,发育期距平,植株高度,生长状况,植株密度,到本旬末积温,积温距平,干土层厚度,1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3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4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5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7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10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灌溉标志,土壤湿度测定方法。每个数据之间用“,”分隔。 3.2.2.数据集在介质中的放置

存取介质及数量:光盘1张 存储目录结构: (1)datasets:存放数据集实体文件,共存放了174个数据文件。 (2)metadata:元数据文档。 (3)description:数据集说明文档。 (4)documents:台站信息文件,文件名为:AGME_AB2_CHN_TEN_STATION.TXT。 数据总量:28.3MB 3.3.时间属性 时间范围:199109-999999 观测时次:每旬一次观测。 3.4.空间属性 3.4.1.地理范围 地理范围描述:中国 最西经度:73.66E 最东经度:135.08E 最北纬度:53.52N 最南纬度:4.00N 3.4.2.台站信息:见“documents”目录下的台站信息文件,文件名为“AGME_AB2_CHN_TEN_STATION.TXT”。 3.4.3.空间分辨率:778站. 3.4.4.垂直范围:地面 3.4.5.投影方式:无 3.5.观测仪器:见引用文献(1) 3.6.数据处理方法: 为使两种不同来源的资料具有相同的格式和表示方法,我们以农气室提供的资料为蓝本,将实时接收的资料按此格式进行转换。同时,为了兼顾使用上的习惯,对原格式亦进行了少量的修改。主要是: 1)原格式中处于第三列的区站号提前到第一列的位置; 2)将原格式中的台站经纬度进行舍入,只保留少数点后两位; 3)将原格式中的全角逗号换成半角逗号。 3.7.数据质量状况 3.7.1质量控制方法:没有进行质量控制 3.7.2质量状况:一般 3.8.数据完整性:各台站资料起止时间及来报情况见“documents”目录下的台站信息文件:AGME_AB2_CHN_TEN_STATION.TXT 4.引用文献: (1)国家气象局监测网络司编定,地面气象电码手册,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2)国家气象中心编定,实时气象数据库实用手册,内部刊物。 5.数据集制作及技术支持 5.1.数据集制作人 姓名:汪万林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一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一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一) 2011年01月02日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 建标[1993]462号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实施日期:1994年2月1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区分我国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建筑影响的差异性,明确各气候区的建筑基本要求,提供建筑气候参数,从总体上做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防止气候对建筑的不利影响,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与施工。 第1.0.3条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时,除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筑气候区划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建筑气候的区划应采用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第2.1.2条建筑气候的区划系统分为一级区和二级区两级:一级区划分为7个区,二级区划分为20个区,各级区区界的划分应符合图2.1.2的规定(见文后插图)。

第2.1.3条建筑上常用的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等21个气候 要素的分布,应按本标准附录一全国气候要素分布图附图1.1至附图1.21的规定采用。 第2.1.4条建筑气候参数应按本标准附录二全国主要城镇气候参数表附表(一)至(九)的规定采用。 注:当建设地点与本标准附录二各表所列气象台站的地势、地形差异 不大,水平距离在50km以内,海拔高度差在100m以内时,本标准附录二所列 建筑气候参数,可直接引用。 第二节区划的指标 第2.2.1条一级区划以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相对 湿度为主要指标;以年降水量、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和年日平 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为辅助指标;各一级区区划指标应符合表2.2.1 的规定。 第2.2.2条在各一级区内,分别选取能反映该区建筑气候差异性的气候参数或特征作为二级区区划指标,各二级区区划指标应符合表 2.2.2的规定。 第三章建筑气候特征和建筑基本要求 第一节第Ⅰ建筑气候区 第3.1.1条该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西部偏于干燥,东部偏于湿润;气温年较差很大;冰冻期长,冻土深,积雪厚;太阳辐射量大,日 照丰富;冬半年多大风。该区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1月平均气温为-31--10℃,7月平均气温低于25℃;气温年较 差为30--50℃,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0--16℃;3--5月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大,可达25--30℃;极端最低气温普遍低于-35℃,漠河曾有-52.3℃的全国最低 记录;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干5℃的日数大于145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