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瑜珈理论课

瑜珈理论课

瑜珈理论课
瑜珈理论课

瑜珈运动理论课讲稿

1、“瑜珈”一词的来源和含义

“瑜伽”这个词,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

2、如何理解“瑜伽”活动

⑴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哲学体系及其指导下的运动体系。

⑵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

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与天合一,他们以不同的瑜伽修炼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动作、稳定的头脑、宗教性的责任、无欲无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创造。

近年在世界多个不同地方流行和大热的瑜伽,不是只是一套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瑜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瑜伽的基础建筑在古印度哲学上,数千年来,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经成为印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瑜伽信徒发展了瑜伽体系,因为他们深信通过运动身体和调控呼吸,可以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永远健康的身体。

一、起源与发展

㈠起源

讲:关于瑜伽的起源有说法不一:目前得到较多认可,并有印证的一种说法认为瑜伽起源于古印度河流域。

(印证:考古学家曾在印度河流域发掘到一件保存完好的陶器,上面描画着瑜伽人物做冥想时的形态,这件陶器距今至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可见瑜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㈡发展

1、前古典时期:

由公元前5000年开始,约有3000多年的时间,是瑜伽原始发展阶段,是缺少文字记载的时期,瑜伽由一个原始的哲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修行的法门,其中的静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2、古典时期:

由公元前1500年开始,瑜伽从民间的灵修实践变为正统,由强调行法到行为、信仰、知识三者并行不悖。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印度瑜伽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

3、.后古典时期:

由“瑜伽经”以后,为后古典瑜伽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瑜珈经典认为,纯粹认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达到解脱的唯一方法,它们都有必要通过苦行的修练技术所导致的生理转化和精神体会,才能达到梵我合一的境地。因此,产生出了节食、禁欲,体位法,七轮等。

二、特点

1、宗教情怀:受印度主流文化、婆罗门教影响很大

2、思想丰富:冥想

3、回归自然:寺院、乡间小舍、山涧、茂密森林中的山地等自然环境中

4、提升个人境界:至善境界、唤醒内在的沉睡的能量和善意。

(参考:在数千年前的印度,高僧们为追求进入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经常僻居原始森林,静坐冥想。在长时间单纯生活之后,他们从观察生物中体悟了不少大自然法则,再从生物的生存法则,验证到人的身上,逐步地去感应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于是人类懂得了和自己的身体对话,从而知道探索自己的身体,开始进行健康的维护,以及对疾病创痛的医治本能。几千年的钻研归纳下来,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论完整、确切实用的养身健身体系这就是瑜伽。)

三、近现代瑜珈的发展与传播

由师徒口授,一脉相传——文献记载,世界传播

1、近现代印度瑜伽

在近现代,瑜伽在印度得到了迅速的传播与发展,出现了丰富的瑜伽著作与各种的修习法分支和调理。早在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瑜伽理念就成为社会变革的先进思想工具,而传统的瑜伽思想也在新的时代下吸收新思想、新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也与瑜伽思想有关,甘地哲学思想中三个主要原则真理、非暴力和苦行,这些理念对当代印度瑜伽,都有一定的影响与推动作用。

如今在印度,瑜伽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是印度人民普及性的强身健体与拓展心灵智慧的运动。目前在印度除了传统瑜伽之外,还有大量的世俗瑜伽,即抛弃宗教神秘色彩,以修身养性、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为目标的瑜伽修习活动,这也是西方现代瑜伽的雏形。在印度还有很多专门研究瑜伽的机构与培养瑜伽专业人才的学校,越来越多的瑜伽师飘洋过海赴欧美收徒授艺,将瑜伽向全世界广泛传播。

2、瑜伽在西方的传播

瑜伽被公认是世界上最多样化的健康运动,它跨越了多种文化,包括印度教、佛教、耆那教、西方哲学;也广泛涉及各种语言,包括印度语、藏语、孟加拉语、梵语、泰米尔语、巴利语等等。

过去,西方世界对瑜伽几乎是一无所知。直到二十世纪,西方人开始对东方宗教哲学文化产生兴趣,当时流行于西方的文化偶像们如“披头士”,率先对瑜伽的跏趺坐姿表现出浓厚兴趣,从而促进了西方人对瑜伽这种健康运动形式的理解与接纳,让西方人逐步认识到瑜伽是一种在不平静的世界里寻求内心平静的有效方式。

19世纪开始,印度瑜伽大师罗摩克里希和他的传人维韦卡南达、奥罗宾多等人把瑜伽与现代科学、医学有机结合起来,创立了现代瑜伽,使瑜伽更加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另一位著名的瑜伽大师斯瓦米·希瓦南达及其追随者,于六、七十年代,在美洲和欧洲弘扬瑜伽事业,他们开办瑜伽学校,还将现代瑜珈总结为五项原则——正确地休息、正确地练习、正确地呼吸、正确地饮食、正确地思想和冥想。并建立了国际希瓦南达瑜伽韦坦达中心,弘扬他们的主张。

当代在西方流传的瑜伽主要是“现代瑜伽”。

与印度古典瑜伽相比,现代瑜伽的特征是:强调就在生活的当下用功夫,练习者不再以现实中的“本体解脱”为目的,更注重于把瑜伽作为一种生活观点或态度,而融入到日常生活体验里。还可以这样表述:古时的瑜伽是注重“修灵”的,欲将“真我”由肉身的“小我”中升华出来,与永恒的本体“梵”合而为一;而现代的瑜伽是注重“修身”的,经过瑜伽体位法的练习和呼吸法及静坐,将身体的肌肉、骨骼、经脉及内分泌系统调节到最佳状态,美体、美容,使人健康、身心愉快,同时在精神层面也得到超常的升

华。

3、瑜伽在中国的传播

大约在公元4世纪前后,瑜伽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入中国。中文“瑜伽”一词早在唐代就出现,是“yoga”音译,在唐以前意译成“相应”。中国佛教禅观、天台宗的“六妙法门”、法相唯识宗的止观,都是瑜伽静坐冥想的变通说法。另有学者考证,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入的《易筋经》、唐朝流行的《天竺按摩法》、宋代的《婆罗门导引法》,都是从印度传入我国的瑜伽术。

当代中国大陆民众最早认识瑜伽,应该是1985年中央电视台连播的张蕙兰瑜伽术教学片,这是很多人认识瑜伽的开始。

如今,各色瑜伽馆一夜之间遍布中国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瑜伽已成为国人强身健体的新时尚。目前中国国内的瑜伽取向,大都是丢弃印度古典瑜伽中深层次宗教哲学理念,取其修心健身功能的一面,使之成为人们塑身美体、放松身心、调节改善身心状态的一种种健康运动。对中国人来说,真正接触并了解瑜伽刚刚起步,一如西方人注重现代瑜伽一样,中国人习惯于用现代生活理念来看待并参与瑜伽,对于瑜伽传统理念中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关于古印度宗教哲学的理义,国人是不以为然的,大家普遍认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儒、释、道传统文化,已足以涵盖世界上任何一种宗教、哲学文化。当代有眼光的瑜伽学者,还有笔者本人,已经注意到了国人的这种瑜伽价值取向,力图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佛、道文化中的相关理念,巧妙地将古典瑜伽的真实内涵与体系融于其中,并期望给国人带来真正的瑜伽受用。

四、瑜珈练习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现代瑜珈运动为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只保留了几十种体式的练习。通过这几十种体式及其变化体式的练习,来达到养生、健身、放松精神的效果。虽然没有了对日常生活习惯的限制,但是认真修炼的人还是会感到瑜珈对自己饮食起居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

常见问题

1、瑜珈对柔韧性的要求是否很高?

其实,瑜珈提示中拉伸的姿势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挤压式的动作以及力量型、平衡型的动作。同一个练习目标,比如说瘦身,可以有很多体位对应,并不一定要勉强去做强烈的拉伸动作。当然,练习一段时间后,大部分人的柔韧性都会有所提高。

2、瑜珈改善人体状况的原理?

瑜珈运动通过各种体势的挤压、拉伸,以及呼吸和意守的配合,来调节人体的内循环,从而达到治疗和健身的效果。因为完全没有外界物质的引入,是纯粹自然的方法,所以没有副作用的顾虑。

3、瑜珈是否能够瘦身?

练习者通过练习改变体内代谢的平衡点,同时,在练习过程中大量消耗体内热量,从而达到瘦身的效果。当然,瑜珈瘦身还需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配合。

注意事项

1、瑜珈练习前后1到2小时内不要进食,练习后至少半个小时内不能洗澡。

2、着装要选择宽松的衣服,且没有任何装饰性硬物,如拉索、纽扣等,有卡子的皮带和过紧的松紧带也是不可取的。

3、练习时最好不要穿内衣,不要戴各种发饰、首饰、耳环、戒指等。

4、关闭手机,全身心投入,练起期间,放松精神,尽量不要说话。

5、瑜珈体势的标准是自然舒适,不要因为自己柔韧性比别人差就加大幅度,以免使自己感到痛苦,甚至受伤。

6、练习时老师会指导呼吸的节奏,但是不要为了跟上节奏就打乱自己的呼吸,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只要把当时的呼吸完成再跟上老师的节奏就可以了。

五、锻炼原则

1、科学性

2、循序渐进

3、区别对待

六、益处

1、按摩和强化各个器官,使其机能平衡;

2、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

3、调整脊柱,增强柔韧性

4、排除体内毒素,减缓和消除疾病

5、调整心灵、延长生命力

6、减肥和保养皮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