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勾股定理解题技巧

勾股定理解题技巧

勾股定理解题技巧

例1 如图1,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 = 8cm, BC = 10cm, 求EC的长.

分析折叠问题和轴对称紧密相关,要注意分清对称轴,在求解这类问题时可以根据题意引进未知数,利用勾股定理来布列方程即能简易求解. 一只爬下树走向离树20 米的池塘,而另一只爬到树顶E直扑池塘,如果两只猴子经过的距离相等,问这棵树有多高

A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在直角三角形中运用勾股

定理构建方程求解.勾股定理的本身就是数形结合的体现,求解时它又与方程紧密相联.

例6 如图4,长方体的长为15cni,宽为

例2 如图2, ZXABC中,Z3 = 22.5‘, ZC = 60 , A3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 , BD = 6近,AE丄BC于E,求EC的长.

分析由条件ZB = 22.5和A3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可想到连结AD f这样就可以充分运用条件,构造方程求解.遇到含30的直角三角形时一定要注意:“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使用.

例3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是3cm 和4cm ,求第三边的长.

分析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并没有指明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因此要分类讨论.

例4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cm, —边长4cm,求底边上的高.

分析一边长4cm,并没有指明是底边还是腰,所以应分类讨论.这里对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实际上就是对直角三角形的边的讨论.

例5 在一棵树的10米高处有两只猴子,其中10cm,高为20cm ,点B距点C 5cm , 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表而从点A爬到点B,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分析由于蚂蚁是沿着长方体的表面爬行的,

故需把长方体转化展开成平而图形,根据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蚂蚁爬行的路线有两种可能(如图5、

图6)利用勾股定理容易求出图5、图6

中A3的长度,比较后即可求得蚂蚁爬

行的最短路程.

说明这里原本是求最短距离,却转化

成研究长方体的展开图问题,

图4

但最终还是利用勾股定理求两点间的距离问题.

图5图6

勾股定理经典例题解析版

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用法 1、在Rt△ABC中,∠C=90° (1)已知a=6,c=10,求b,(2)已知a=40,b=9,求c;(3)已知c=25,b=15,求a. 思路点拨:写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写上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注意勾股定理的变形使用。 解析:(1) 在△ABC中,∠C=90°,a=6,c=10,b= b=9,c=°,a=40,(2) 在△ABC中,∠C=90 (3) 在△ABC中,∠C=90°,c=25,b=15,a=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B=∠ACD=90°, AD=13,CD=12, BC=3,则AB的长是多少? °ACD=90 【答案】∵∠13, CD=12 = AD 222 ∴AC-=ADCD 22-=1312 =25 =5 ∴AC =3 °且BC又∵∠ABC=90 ∴由勾股定理可得 -222 ACBC AB= 22 =53- =16 = 4 AB∴ 4. 的长是∴AB 类型二:勾股定理的构造应用

. BC的长中,、如图,已知:在,,. 求: 2 ,则有角的直角三角形,为此作于D,想到构造含思路点拨:由条件 的DC的长,进而求出BC,再由勾股定理计算出AD、,. 长 ,则因:作,D于解析 (∴的两个锐角互余) 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在,

.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根据勾股定理,在中, . 根据勾股定理,在中, . . ∴ . 求证: . P于,,如图,已知:】1【变式举一反三 解析:连结BM,根据勾股定理,在中, . 中,则根据勾股定理有而在

. ∴ 又∵(已知), ∴. 中,根据勾股定理有在 , ∴. 【变式2】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可以连结AC,或延长AB、DC交于F,或延长AD、BC交于点E,根据本题给定的角应选后两种,进一步根据本题给定的边选第三种较为简单。 解析:延长AD、BC交于E。 ∵∠A=∠60°,∠B=90°,∴∠E=30°。 CE=2CD=4,∴AE=2AB=8, 22222BE==8= -4∴BE。=AE=48-AB,

2.1 勾股定理

2.1 勾股定理 [趣题导学] 动手做一做:剪裁出若干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记为a 、b 、c ,如图2.1-1①.然后进行拼图:分别用4张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2.1-1②③的形状,观察图2.1-1②③,图 2.1-1②中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与图 2.1-2③中小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吗?你可以用怎样的关系式图 2.1-1表示? 解答:容易发现图2.1-1②中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与图 2.1-2③中小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可以用关系式222a b c +=表示,从中也说明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也就是勾股定理. [双基锤炼] 一、选择题 1、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比直角边长大2,另一直角边长为6, a c b 图 ① ②

则斜边长为( ) A. 4 B. 8 C. 10 D. 12 2、CD 为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AB 上的高,若AB = 10,AC :BC = 3:4,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 A. 6 B. 8 C.12 D.24 3、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 m ,当它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 m 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则旗杆的高为( ) A. 8m B. 10m C. 12m D. 14m 4、一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0cm ,腰长为13cm ,则腰上的高为 ( ) A. 12cm B. cm 13 60 C.cm 13 120 D.cm 5 13 5、如图2.1-2,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2cm,一只蚂蚁从点A 爬 到点B 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 取3)是 ( ) A.20cm; B.10cm; C.14cm;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A B 图

勾股定理知识点、经典例题及练习题带答案

【趣味链接】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图2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用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若S 1,S 2,S 3=10,则S 2的值是多少呢? 【知识梳理】 1、勾股定理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 +b 2=c 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B C a b c 弦股勾 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 弦:斜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下面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勾股数:满足a 2+b 2=c 2的三个正整数叫做勾股数(注意:若a ,b ,c 、为勾股数, 那么ka ,kb ,kc 同样也是勾股数组。) *附:常见勾股数:3,4,5; 6,8,10; 9,12,15; 5,12,13 3、判断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

(经典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 其他方法:(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用它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2)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三角形; 若a2+b2<c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为最大边); 若a2+b2>c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为最大边) 4、注意:(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5、勾股定理的作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3)用于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4)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n的线段 【经典例题】【例1】(2016山东烟台)如图是油路管道的一部分,延伸外围的支路恰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

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 ) A . B . C . D . 2.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算书《网醉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1,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2是由图1放入矩形内得到的,∠BAC=90°,AB=3,BC=5,点D ,E ,F ,G ,H ,I 都在矩形KLMJ 的边上,则矩形KLMJ 的面积为( ) A .121 B .110 C .100 D .90 3.如图,在ABC 中,90A ∠=?,6AB =,8AC =,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过点O 作⊥OD AB 于点D ,若则AD 的长为( )

A .2 B .2 C .3 D .4 4.已知△ABC 是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Rt △ABC 的斜边AC 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Rt △ACD ,再以Rt △ACD 的斜边AD 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 △ADE ,…,依此类推,第n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 A .2n ﹣2 B .2n ﹣1 C .2n D .2n+1 5.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边长分别为a 和b ,正方形CEFG 绕点C 旋转,给出下列结论:①BE=DG;②BE⊥DG;③DE 2+BG 2=2a 2+2b 2,其中正确结论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6.如图是我国数学家赵爽的股弦图,它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已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l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直角边长为a ,较长直角边长为b ,那么()2 a b +值为( ) A .25 B .9 C .13 D .169 7.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90A ∠=?正方形ADOF 的边长是2,4BD =,则CF 的长为( ) A .6 B .2 C .8 D .10 8.有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经过一次“生长”后,在他的左右肩上生出两个小正方形,其中,三个正方形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经过一次“生长”后,变成了上图,如果继续“生长”下去,它将变得“枝繁叶茂”,请你算出“生长”了2020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是( )

中考数学拼图题型赏析

考拼图题型赏析 拼图题就是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有关图形的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进一步形成空间概念,认识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它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延伸性等特点,已成为近几年来中考数学命题的一大风景为帮助同学们熟悉题型,迎接挑战,笔者撷取几例中考拼图趣题,进行归类分析,供大家欣赏. 一.开放型 例1 (广东茂名)如图1,阴影部分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直角图形,请用二种方法分别在下图方格内... 添涂黑二个小正方形,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 分析:本题没有给出对称轴,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可以在不同的位置进行涂黑,解答时可先确定其对称轴,然后再涂黑,如图4所示.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在方格内添的二个正方形使整个图形是对称图形即可. 解:如图2所示. 评注:它是一个结论开放型拼图题,其结果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 方法一 方法二 图 1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图2

图4 ① ???② ③ 可.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让解答者感受到数学的美,较好地展示了解答者的创新精神. 二.网格型 例2 (山东日照)如图3所示的阴影部分图案是由方格纸上3个小方格组成,我们称这样的图案为L 形.那么在由4×5个小方格组成的方格纸 上最多可以画出不同位置的L 形图案的个数是( ) A.16个 B.32个 C.48个 D.64个 分析:观察图形得到,L 形图案在4个小方格组成的正方形中,且 这个正方形可以画出4个不同位置的L 形图案, 4×5个小方格组成 的方格纸包含12个4个小方格组成的正方形,所以最多可以画出不同位置的L 形图案个数为4×12=48个.故选C. 评注:注意本题的思考方法是分解法,先确定4个小方格组成的正方形中可画出L 形图案个数,再找出图3中包含小方格的个数,进而得到本题答案. 三.规律型 例3 (河南)如图4,将图①所示的正六边形进行分割得到图②,再将图②中最小的某一个正六边形按同样 的方式进行分割得到图③,再将图③中最小的某一个正六边形按同样的方式进行分割,…,则第n 个图形中共有 个正六边形. 分析:由题知,图①为1个正六边形;图②为4个正六边形,是(1+3×1)个;图③为7个正六边形,是(1+3×2)个;则第n 个图形中正六边形的个数为:1+3×(n-1)个. 评注: 本题是一道按规律拼图的题目,此类题目只要抓住了图形的变化规律,则问题可解.它着重考查的就是识图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图3

数学数学勾股定理试题及解析

数学数学勾股定理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ABC 中,AB=15,AC=13,高AD=12,则△ABC 的周长为( ) A .42 B .32 C .42或32 D .37或33 2.如图,在Rt ABC ?中,90, 5 ,3ACB AB cm AC cm ?∠===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C 以1 /cm s 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当?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t 的值不可能为( ) A .5 B .8 C .254 D .258 3.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BD 于O ,AB =3,BC =4,CD =5,则AD 的长为( ) A .1 B .32 C .4 D .23 4.如图,已知直线a ∥b ,且a 与b 之间的距离为4,点A 到直线a 的距离为2,点B 到直线b 的距离为3,AB 230=.试在直线a 上找一点M ,在直线b 上找一点N ,满足MN ⊥a 且AM +MN +NB 的长度和最短,则此时AM +NB =( ) A .6 B .8 C .10 D .12 5.如图,设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黑、白两个甲壳虫同时从点A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棱向前爬行,黑甲壳虫爬行的路线是AA 1→A 1D 1→…,白甲壳虫爬行的路线是AB→BB 1→…,并且都遵循如下规则:所爬行的第n+2与第n 条棱所在的直线必须

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其中n 是正整数).那么当黑、白两个甲壳虫各爬行完第2017条棱分别停止在所到的正方体顶点处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 A .0 B .1 C .3 D .2 6.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方圆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a 和b ,那么ab 的值为( ) A .49 B .25 C .12 D .10 7.如图所示,有一个高18cm ,底面周长为24cm 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在外侧距下底1cm 的点S 处有一蜘蛛,与蜘蛛相对的圆柱形容器的上口外侧距开口处1cm 的点F 处有一只苍蝇,则急于捕获苍蝇充饥的蜘蛛所走的最短路径的长度是( ) A .16cm B .18cm C .20cm D .24cm 8.下列各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 A .30,40,60 B .7,12,13 C .6,8,10 D .3,4,6 9.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我国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是由汉代的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他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图案被称为“赵爽弦图”.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选它作为会徽.下列图案中是“赵爽弦图”的是( ) A . B . C . D . 10.为了庆祝国庆,八年级(1)班的同学做了许多拉花装饰教室,小玲抬来一架2.5米长的梯子,准备将梯子架到2.4米高的墙上,则梯脚与墙角的距离是( ) A .0.6米 B .0.7米 C .0.8米 D .0.9米 二、填空题 11.如图,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 CB =,CE CD =,ABC 的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寒假作业:2、用勾股定理解古代趣题

初中数学试卷 一、古代趣题 1、12世纪印度著名数学家婆什迦罗给出了一个歌谣式的问题:波平如镜一湖面,3尺高处出红莲。亭亭多姿湖中立,突遭狂风吹一边。离开原处6尺远,花贴湖面像睡莲。请君动脑想一想,湖水在此深若干尺? 2、《九章算术》中的“折竹抵地”问题上: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四尺。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4尺远。问折断后的竹子有多高?

3、苍鹰与蛇的问题:树根下有一蛇洞,树高15米,树顶有一只苍鹰,它看见一条蛇迅速向洞口爬去,与洞口的距离还有三倍树高时,鹰向蛇直扑过去。如果鹰、蛇的速度相等,鹰扑击蛇的路线是直线段,请说出,鹰向何处扑击才能恰好抓住蛇? 4、有一棵古树直立在地上,树高2丈,粗3尺,有一根藤条从根处缠绕而上,缠绕5周到达树顶,请问这根藤条有多长?(注:古树可以看成圆柱体;树粗3尺指的是圆柱底面周长为3尺。1丈=10尺)

二、最短距离问题 5、如图,有一个底面半径为6cm,高为24cm的圆柱,在圆柱下底面的点A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点A相对的点B处的食物后再返回到A点处休息,请问它需爬行的最短路程约是多少?(π取整数3) 6、有一个长宽高分别为2cm,1cm,3cm的长方体,如图,有一只小蚂蚁想从点A爬到点C1处,请你帮它设计爬行的最短路线,并说明理由。

7、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工人师傅按规定做得AB =3,BC =4,AC =5,CD =12,AD =13, 假如这是一块钢板,你能帮工人师傅计算一下这块钢板的面 积吗? 8、若△ABC 的三边长为a 、b 、c ,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 的形状。 (1)a 2+b 2+c 2+200=12a +16b +20c (2) a 3-a 2b +ab 2-ac 2+bc 2-b 3=0 B C A D

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

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知识归纳总结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D 是直线BC 上一点,已知15AB =,12AD =,13AC =,5CD =,则BC 的长为( ) A .4或14 B .10或14 C .14 D .10 2.如图,在△ABC 中,∠BAC =90°,AC =2AB ,点D 是AC 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ADE 如图放置,连接BE ,EC .下列判 断:①△ABE ≌△DCE ;②BE =EC ;③BE ⊥EC ;④EC =3DE .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C=BC=5,AB=8,D 为底边上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DE ⊥AC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则DE+DF= ( ) A .5 B .8 C .13 D .4.8 4.如果正整数a 、b 、c 满足等式222+=a b c ,那么正整数a 、b 、c 叫做勾股数.某同学将自己探究勾股数的过程列成下表,观察表中每列数的规律,可知x y +的值为( ) A .47 B .62 C .79 D .98 5.如图,在△ABC 中,∠A =90°,P 是BC 上一点,且DB =DC ,过BC 上一点P ,作PE ⊥AB 于E ,PF ⊥DC 于F ,已知:AD :DB =1:3,BC =46,则PE+PF 的长是( ) A .6 B .6 C .42 D .26

6.如图是由“赵爽弦图”变化得到的,它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若S 1+S 2+S 3=15,则S 2的值是( ) A .3 B .154 C .5 D .152 7.如图,已知AB AC =,则数轴上C 点所表示的数为( ) A .3- B .5- C .13- D .15- 8.如图,在Rt △ABC 中,∠A=90°,AB=6,AC=8,现将Rt △ABC 沿BD 进行翻折,使点A 刚好落在BC 上,则CD 的长为( ) A .10 B .5 C .4 D .3 9.如图, 在ABC 中,CE 平分ACB ∠,CF 平分ABC 的外角ACD ∠,且EF //BC 交AC 于M ,若CM 4=,则22CE CF +的值为( ) A .8 B .16 C .32 D .64 10.如图,△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已知AB =5,AD =3,则BC 的长 为( )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3、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理的含义,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二、中考要求: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会求第三边长。 2、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3、了解定义、命题、定理含义;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三、 本章结构图: 互逆定理 四、 本章的地位和作用 五、本章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要7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8.1 勾股定理 3课时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课时 18.3 小结 2课时

六、本章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1. 在定理、逆定理探究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2.数形结合思想:面积法证明数学问题及由数到形、由形到数 3、整体的方法. 4.分类讨论思想 5.方程思想贯穿始终 6.转化思想:化斜为直,化空间为平面,化曲为直 七、教学内容设计 八、数学思想的贯穿 2、数形结合思想 例1、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 那么( a+b)2的值为_____ 例2 如图,高速公路的同侧有A、B两个村庄,他们到高速公路所在直线MN的距离分别为AA1=2km,BB1=4km,A1B1=8km。现要在高速公路上

勾股定理 例题详解

勾股定理经典例题详解 知识点一: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平方关系的定理。 (2)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而不适用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 (3)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变式: c2=a2+b2, a2=c2-b2, b2=c2-a2,c2=(a+b)2-2ab 知识点二:用面积证明勾股定理 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 图(1)中,所以。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 图(2)中,所以。 方法三: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拼成如图(3)—1和(3)—2所示的两个形状相同的正方形。

在(3)—1中,甲的面积=(大正方形面积)—(4个直角三角形面积), 在(3)—2中,乙和丙的面积和=(大正方形面积)—(4个直角三角形面积), 所以,甲的面积=乙和丙的面积和,即:. 方法四:如图(4)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 ,所以。 知识点三:勾股定理的作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求第三边;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3.用于证明平方关系的问题; 4.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 的线段。 2.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悉下列勾股数 满足不定方程x2+y2=z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x,y,z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熟悉下列勾股数,对解题是会有帮助的: ①3、4、5②5、12、13;③8、15、17;④7、24、25;⑤10、24、26;⑥9、 40、41.

勾股定理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

勾股定理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BC 中,4AB AC ==,6BC =,在BC 边上取一点P (点P 不与点B 、C 重合),使得ABP △成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 共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AD =9,AB =3,将其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折痕为EF ,那么折痕EF 的长为( ) A .3 B .6 C .10 D .9 3.如图,已知ABC 中,10,86,AB AC BC 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 AB 于 ,,D E 连接BD ,则CD 的长为( ) A .1 B . 54 C . 74 D .254 4.如图,在ABC 中,90A ∠=?,6AB =,8AC =,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过点O 作⊥OD AB 于点D ,若则AD 的长为( ) A 2 B .2 C 3 D .4 5.如图,设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黑、白两个甲壳虫同时从点A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棱向前爬行,黑甲壳虫爬行的路线是AA 1→A 1D 1→…,白甲壳虫爬行的路线是AB→BB 1→…,并且都遵循如下规则:所爬行的第n+2与第n 条棱所在的直线必须

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其中n 是正整数).那么当黑、白两个甲壳虫各爬行完第2017条棱分别停止在所到的正方体顶点处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 A .0 B .1 C .3 D .2 6.如图是由“赵爽弦图”变化得到的,它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若S 1+S 2+S 3=15,则S 2的值是( ) A .3 B . 154 C .5 D . 152 7.下列四组数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 A .1,2,6 B .3,5,4 C .5,12,13 D .3,2,13 8.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9,7,12 B .2,3,4 C .1,2,3 D .5,11,12 9.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90C ∠=?,两直角边长及斜边上的高分别为,,a b h ,则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 A . 222221a b h += B . 222111 a b h += C .2h ab = D .222h a b =+ 10.如图,在△ABC ,∠C =90°,AD 平分∠BAC 交CB 于点D ,过点D 作DE ⊥AB ,垂足恰好是边AB 的中点E ,若AD =3cm ,则BE 的长为( )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文档

一、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也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主要用于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与生活”是这章书所体现的主要思想。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比较、探索、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进行正确的应用。 2、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几种常见的勾股定理验证方法,进行分析和欣赏。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感悟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2> 通过拼图活动,尝试验证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3>让学生经历查询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计算推理、动手操作等过程,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取得成功和克服困难的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进他们数学学习的信心。 <4> 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这两个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1> 分析和欣赏几种常见的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难点: <1>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 通过拼图,探求验证勾股定理的新方法。 4、教法和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 1、以学生自我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2、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虽然缺乏七年级学生那种强烈的新奇感,但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而且勾股定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只要教师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进行适当的引导,他们能够就勾股定理这一主题展开探索,在探索中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三、课程设计 1.课时安排 勾股定理2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课时 勾股定理的运用2课时 复习2课时 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2课时 共9课时 四、注意事项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2 一.学前准备: 阅读课本第82页到83页,完成下列问题: 1、讨论P82中的问题 ⑴如何求出图中的x、y、x ?⑵如何画出、、的线段吗? 2、学生看书(学生小组讨论) P83例3、P84例4 思考:如何得到直角三角形的? 二.自学、合作探究: (一)自学、相信自己: 1、完成课本P83练习1、 2、3及P83-84习题2.7 4、5、6 2、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m,一阵风吹来,红莲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m,求这里的水深是多少米? (提示:画出图形建立直角三角形) 3、已知等腰△ABC的周长为26,AB=AC,且AB=BC+4,求: ⑴底边BC上的高。⑵△ABC的面积和一腰上的高。 (二)思索、交流: 1、.已知:如图,在△ABC中,D为边BC上的一点,AB=13,AD=12,AC=15,BD=5.求△ABC 的面积. 2、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0dm,3dm,2dm,A和B是这个台阶两相对的端点,A点有一只昆虫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昆虫沿着台阶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是多少dm? 3、一块长4m,宽2.1m的薄木板能否从一个宽1m、高2m的门框内通过?试说明理由.

(三)应用、探究: 1、如图,一个高18m,周长5m的圆柱形水塔,现制造一个螺旋形登梯,为了减小坡度,要求登梯绕塔环绕一周半到达顶端,问登梯至少多长? (建议:拿一张白纸动手操作,你一定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2、如图,笔直的公路上A、B两点相距25km,C、D为两村庄,DA⊥AB于点A,CB⊥AB 于点B,已知DA=15km,CB=10km,现在要在公路的AB段上建一个土特产品收购站E,使得 C、D两村到收购站E的距离相等,则收购站E应建在离A点多远处? 三.学习体会: 四.自我测试: ⒈已知:如图①,在Rt△ABC中,两直角边AC、BC的长分别为6和8,现将直角边AC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等于( ) A.2 B.3 C.4 D.5 ⒉在上题中的Rt△ABC折叠,使点B与A重合,折痕为DE(如图②),则CD的长为( ) A.1.50 B.1.75 C.1.95 D.以上都不对 ⒊一条河的宽度处处相等,小强想从河的南岸横游到北岸去,由于水流影响,小强上岸地点偏离目标地点200m,他在水中实际游了520m,那么该河的宽度为( ) A.440 m B.460 m C.480 m D. 500 m ⒋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则其周长为______________. ⒌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出1m,如果把绳子的下端拉开距旗杆底部5m后,绷紧的绳子的末端刚好接触地面,则旗杆的高度为___________m. ⒍一架5m长的梯子靠在一面墙上,梯子的底部离建筑物1m,若梯子底部滑开2m,则梯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2用勾股定理解古代趣题练习(新版)北师大版

2、用勾股定理解古代趣题 一、古代趣题 1、12世纪印度著名数学家婆什迦罗给出了一个歌谣式的问题:波平如镜一湖面,3尺高处出红莲。亭亭多姿湖中立,突遭狂风吹一边。离开原处6尺远,花贴湖面像睡莲。请君动脑想一想,湖水在此深若干尺? 2、《九章算术》中的“折竹抵地”问题上: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四尺。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4尺远。问折断后的竹子有多高? 3、苍鹰与蛇的问题:树根下有一蛇洞,树高15米,树顶有一只苍鹰,它看见一条蛇迅速向洞口爬去,与洞口的距离还有三倍树高时,鹰向蛇直扑过去。如果鹰、蛇的速度相等,鹰扑击蛇的路线是直线段,请说出,鹰向何处扑击才能恰好抓住蛇? 4、有一棵古树直立在地上,树高2丈,粗3尺,有一根藤条从根处缠绕而上,缠绕5周到达树顶,请问这根藤条有多长?(注:古树可以看成圆柱体;树粗3尺指的是圆柱底面周长为3尺。1丈=10尺) 二、最短距离问题 5、如图,有一个底面半径为6cm,高为24cm的圆柱,在圆柱下底面的点A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点A相对的点B处的食物后再返回到A点处休息,请问它需爬行的最短路程约是多少?(π取整数3)

6、有一个长宽高分别为2cm,1cm,3cm的长方体,如图,有一只小蚂蚁想从点A爬到点C1处,请你帮它设计爬行的最短路线,并说明理由。 7、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工人师傅按规定做得AB=3,BC=4,AC=5,CD=12,AD=13,假如这是一块钢板,你能帮工人师傅计算一下这块钢板的面积吗? 8、若△ABC的三边长为a、b、c,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的形状。(1)a2+b2+c2+200=12a+16b+20c (2) a3-a2b+ab2-ac2+bc2-b3=0 B C A D

勾股定理案例分析

勾股定理案例分析 我仅从四个方面,借助教学案例分析的形式,向老师们汇报一下我个人数学教学的体会,这四个方面是: 1.在多样化学习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动态调整; 3.对数学习题课的思考; 4.对课堂提问的思考。 首先,结合《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多样化学习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案例1:《勾股定理》一课的课堂教学 第一个环节: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 师(出示4幅图形和表格):观察、计算各图中正方形A、B、C的面积,完成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生:从表中可以看出A、B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正方形C 的面积。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A、B的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正方形C的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根据上面的结

果,可以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里,教师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发现“数”与“形”的密切关联,形成猜想,主动探索结论,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自然得到运用和渗透,“面积法”也为后面定理的证明做好了铺垫,双基教学寓于学习情境之中。 第二个环节:证明勾股定理的教学 教师给各小组奋发制作好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纸片,先分组拼图探究,在交流、展示,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形成新的能力(试图发现拼图和证明的规律:同一个图形面积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学生展示略 通过小组探究、展示证明方法,让学生把已有的面积计算知识与要证明的代数式联系起来,并试图通过几何意义的理解构造图形,让学生在探求证明方法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个环节:运用勾股定理的教学 师(出示右图):右图是由两个正方形 组成的图形,能否剪拼为一个面积不变的新 的正方形,若能,看谁剪的次数最少。 生(出示右图):可以剪拼成一个面积 不变的新的正方形,设原来的两个正方形的 边长分别是a、b,那么它们的面积和就是

勾股定理趣题赏析

勾股定理趣题赏析 江苏 刘顿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重要定理之一,其应用十分广泛.与勾股定理有关的新题、创新题、趣题等等更是花样百出.为激发同学们学习勾股定理的兴趣,现就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趣味题举例说明. 例1 如图1,我国古代数学中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有一棵树直立在地上,树高2丈,粗3尺,有一根藤条从树根缠绕而上,缠绕7周到达树顶,请问这根藤有多长?(注:树可以看成圆柱;树粗3尺,指的是:圆柱底面圆周长为3尺.1丈=10尺) 分析 粗看本题似乎比较复杂,其实与上题的解题思想一致,要注意的是,展开后前一圈的终点恰好是后一圈的起点,有几圈展几回.如图2. 解 将圆柱的侧面包括藤一次次展开,可以得到图2,显然AB =20,BC 1=3,BC 7=21. 在Rt △BC 7D 7中,因为∠BC 7D 7=90°,所以BD 72=BC 72+ C 7D 72, 即BD 72=202+212,所以BD 7=29(尺) 答:这根藤长29尺. 例2 如图3,智能机器猫从平面上的O 点出发,按下列规律行走:由O 向东走12cm 到A 1,由A 1向北走24cm 到A 2,由A 2向西走36cm 到A 3,由A 3向南走48cm 到A 4,由A 4向东走60cm 到A 5,……则智能机器猫到达的A 6点与O 点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分析 要求OA 6的长度只要先求出OP 、A 6P 的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其长度即可. 解 依规律第六次由A 5向北走72cm 到A 6,OP =12+60-36=36,A 6P =24+72-48=48. 由勾股定理,得OA 62=OP 2+P A 62=362+482=602. 所以OA 6=60(cm) 即智能机器猫到达的A 6点与O 点的距离是60厘米. 例3 如图4,美现的人造平面珊瑚礁图案,图中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图中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如果图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980平方厘米.则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分析 突破口在于我们可以将图中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与大正方形的面积联系起来.找出图中的基本图形,即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解 根据勾股定理的图形可知,图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5倍的最大正方形的面积为980平方厘米,所以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980÷5=196平方厘米. 因此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14厘米. 例4 小溪边长着两棵棕榈树,恰好隔岸相望.一棵树高30尺,两外一棵树高20尺;一 棵棕榈树之间的距离是50尺,每棵树顶上都停着一只鸟.忽然,两只鸟同时看见棕榈树间的水面上游出一条鱼,它们立刻飞去抓鱼,并且同时到达目标.问这条鱼出现的地方离较高的棕榈树根有多远? 分析 这是11世纪阿拉伯民间趣题,取名为“鸟儿捉鱼”.画出如图5所示的图形. 在图1 呼 图2 17 7 A 5A 4图3

《勾股定理》教学分析

《勾股定理》教学分析 本节课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的地位 “勾股定理”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第十八章第一课时内容。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它将数与形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证明的理论思维能力。他们希望老师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希望老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让他们实际操作,使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但对于勾股定理的得出,首先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数学结论,而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和运用数学的思想意识,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从而形成困难。据此,我制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三)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⒈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能够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其计算; ⒉通过观察分析,大胆猜想,并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逻辑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

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并验证勾股定理。 【教学难点】1.“割补法”探究直角三角形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2.通过拼图验证勾股定理; 【学具准备】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硬纸板.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引导探索法”,由浅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提出问题。以导为主,采用设疑的形式,让学生逐步进行探究性学习。 这种教学理念紧随新课改理念,也反映了时代精神。同时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才是中学教育的真正目标. 三、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我采用以下环节:创设情境以古引新,提出问题发现探索 动手操作证明定理,应用知识回归生活,总结升华推荐作业。 在创设情境以古引新这一环节,我由故事引入了商高定理的由来,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然后出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问题的设计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进入乐学状态。 在提出问题发现探索这一环节,由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从朋友家的地砖铺成的地面上发现了直角三角形的某种特性开始,提出问题,首先让学生用数方

八年级数学下册(沪科版)勾股定理新题赏析

勾股定理新题赏析 勾股定理及其逆用是中考必考考点,题型形式多样,探究题不断涌现,现以中考题为例加以分析说明,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网格中的勾股定理问题 例1(四川)如图在66?的网格(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中有一个三角形ABC ,则三角形ABC 的周长是 (精确到0.001) 解析:由图易知AC=2,BC=3 由勾股定理 得13322222=+=+=BC AC AB 所以三角形ABC 的周长是AB+AC+BC=606.83213≈++ 二、规律探究题 例2、(成都)如图如果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 ACEF ,再以对角线AE 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 ,如此下去,…己知正方形ABCD 的面积1S 为1,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依次为n Sn S S (,32Λ为正整数),那么第8个正方形的面积8S = 解析:求解这类题目的关键策略是:从特殊到一般,即先通过观察几个特殊的数式中的变数与不变数,得到一般规律,再利用其一般规律求解所要解决的问

题. ()()822,4222,112 4232221====== ==S S S S 照此规律可知:16425==S 观察数1、2、4、8、16得43210216,28,24,22,21=====于是可得12-=n n S 因此128227188===-S 三、材料分析 例3、(临安)阅读下列题目的解题过程: 己知a, b,c 为△ABC 的三边,且满足442222b a c b c a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 () ()()()()()C b a c B b a b a b a c A b a c b c a 2222222222442222+=∴-+=-∴-=-Θ ∴△ABC 是直角三角形: 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 (2)错误的原因为 (3)本题正确的结论为 解析:材料阅读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题型多种多样,本题属判断纠错型题目,集中考查了因式分解、勾股定理等知识.在由442222b a c b c a -=-得到等式()()()2222222b a b a b a c -+=-没有错.错在将这个等式两边同除以了一个可能为零的式22b a -.若022=-b a 则有()()0=-+b a b a 从而得a=b ,这时△ABC 为等腰三角形. (1)选C (2)没有考虑022=-b a (3)△ABC 是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四、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讲解

勾股定理讲解 知识点一: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斜边长为c,那么a + b2= cl即直角三 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平方关系的定理。 (2)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而不适用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 (3)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变式: c =a +b , a =c-b , b =c -a , c =(a+b) -2ab 熟悉下列勾股数,对解题是会有帮助的: ①3、4、5②5、12、13;③8、15、17:④7、24、25;⑤10、24、26;⑥9、40、41. 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用法 1、在Rt△ ABC中,/ C=90° (1)已知a=6, c=10,求b, (2)已知a=40, b=9,求c; (3)已知c=25, b=15,求a. 【练习】:如图/ B=Z ACD90° , AD=13,CD=12, BC=3,则AB的长是多少 类型二:勾股定理的构造应用 例如图,已知:在胡BC中,= ,虫C = ,屈=30 求:BC的长. 【练习1】如图,已知: 」,二—二于P求证:』丄 ::. ,/ A=60°, AB=4, CD=2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D 练习】一辆装满货物的卡车,其外形高 2.5米,宽1.6米,要开进厂门形状如图的某 题型三:旋转问题: 例 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 ABC 内一点,PA=2,PB=2「3,PC=4,求厶ABC 的边长. 练习 如图,△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90 , E 、F 是BC h 的点, 2 2 2 究BE 、CF 、EF 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题型四:关于翻折问题 例: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 C=90°, AC = 6cm, BC= 8cm, 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 AB 上,且与AE 重合,求CD 的长。 练习:如图,矩形纸片 ABCD 的边AB=10cm BC=6cm E 为BC 上一点, 矩形纸片沿AE 折叠,点B 恰好落在CD 边上的点G 处,求BE 的长. 类型五: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例 如图,公路 MN 和公路PQ 在P 点处交汇,点 A 处有一所中学, AP=160米,点A 到公路MN 的距离为80米,假使拖拉机行驶时,周 围100米以内会受到噪音影响,那么拖拉机在公路 MN 上沿PN 方向 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到影响,请说明理由;如果受到影响,已知拖拉机的速度是 18千米/小时,那 么学校受到影响的时间为多少? 类型六用勾股定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例 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从营地A 点出发, 60°方向走了二?-二二到达B 点,然后再沿北偏西 500m 到达目的地C 点。 求A C 两点之间的距离。 确定目的地C 在营地A 的什么方向。 沿北偏东 方向走了 (1)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