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根据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一、问题提出及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财政收入保持高速增长的姿态。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标,主要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发展等职能。国家或地区政府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公益服务与公共物品的种类和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或地区财政收入的状况。所以,研究一国或地区的财政收入增长因素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有助于政府认清现状,作出合理的决策。

目前,财政输入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各项税收、经济活动和国内生产总值等,因此,文章是通过前人学者的基础之上,从国家统计局获取相关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二、数据获取

为探究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从中国国家统计局(2014中国统计年鉴)中获得1978-2013年国家财政收入及各个影响因素的数据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利用Eviews对其进行分析,具体数据见表1:

7.2

表1 1979-2013年财政收入及各项影响因素数据(单位:亿元)

年份财政收入(Y)各项税收(1X)经济活动(2X)国内生产总值(3X)1978 1132.26 519.28 40682 3645.2

1979 1146.38 537.82 41592 4062.6

1980 1159.93 571.70 42903 4545.6

1981 1175.79 629.89 44165 4889.5

1982 1212.33 700.02 45674 5330.5

1983 1366.95 775.59 46707 5985.6

1984 1642.86 947.35 48433 7243.8

1985 2004.82 2040.79 50112 9040.7

1986 2122.01 2090.73 51546 10274.4

1987 2199.35 2140.36 53060 12050.6

1988 2357.24 2390.47 54630 15036.8

1989 2664.90 2727.40 55707 17000.9

1990 2937.10 2821.86 65323 18718.3

1991 3149.48 2990.17 66091 21826.2

1992 3483.37 3296.91 66782 26937.3

1993 4348.95 4255.30 67468 35260.0

1994 5218.10 5126.88 68135 48108.5

1995 6242.20 6038.04 68855 59810.5

1996 7407.99 6909.82 69765 70142.5

1997 8651.14 8234.04 70800 78060.9

1998 9875.95 9262.80 72087 83024.3

1999 11444.08 10682.58 72791 88479.2

2000 13395.23 12581.51 73992 98000.5

2001 16386.04 15301.38 73884 108068.2 2002 18903.64 17636.45 74492 119095.7 2003 21715.25 20017.31 74911 134977.0 2004 26396.47 24165.68 75290 159453.6 2005 31649.29 28778.54 76120 183617.4 2006 38760.20 34804.35 76315 215904.4 2007 51321.78 45621.97 76531 266422.0 2008 61330.35 54223.79 77046 316030.3 2009 68518.30 59521.59 77510 340320.0 2010 83101.51 73210.79 78388 399759.5 2011 103874.43 89738.39 78579 468562.4 2012 117253.52 100614.28 78894 518214.7 2013 129209.64 110530.70 79300 566130.2

三、模型建立与求解

设被解释变量为财政收入(Y ),解释变量分别为各项税收(1X )、经济活动(2X )和国内生产总值(3X ),因此我们设定回归模型为

0112233i i i i i

Y X X X u ββββ=++++

应用Eviews 的最小二乘法程序,输出结果见表2:

表2 Eviews 输出结果

由上表可知,得出估计的回归方程为

1231666.459 1.3104290.0296290.02671(2.48)(31.61)( 2.26)( 3.24)i i i i

Y X X X =+----

1、回归方程显著性分析

1)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 检验)

原假设: 012:0k H βββ====L ;

备择假设: 1:1,2,,j H j k β=L 至少有一个不等于零()。

由上表可知:

/78889.15

/(1)RSS k

F ESS n k =

=--

给定显著性水平0.05α=,查表可知(3,32) 2.9278889.15F =<,否定原假设,总体

回归方程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即财政收入与各项税收、经济活动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2)解释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 检验)

原假设: 0:0(1,2,,)i H i k β==L 备择假设: 1:0(1,2,,)i H i k β≠=L

由上表可以看出,t 检验对应的概率均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α=,因此均拒绝原假设,即可以认为解释变量各项税收、经济活动和国内生产总值对被解释变量存在显著性影响。

3)拟合优度检验

由20.999865R =,20.999852R =可以看出,线性方程拟合很好,回归效果具有很大的说服力。 2、经济意义检验

1231666.459 1.3104290.0296290.02671(2.48)(31.61)( 2.26)( 3.24)

i i i i

Y X X X =+----

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税收收入每增长1亿元,财政收入增长1.31亿元;在假定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经济活动人口每增长 1亿人,财政收入减少0.029亿元;在假定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财政收入就会增加0.027亿元。 3、多重共线性检验

运用Eviews 软件得出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具体见表3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确实存在部分多重共线性。

因此,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和处理多重共线性。 (1)对Y 分别关于123,,X X X 做最小二乘回归(具体结果见表4-6),得 a) Y 关于1X 回归分析

1

?515.7197 1.158555( 3.11)

(256.61)Y X =-+-

220.999484,0.999469,0.332395,65847.35R R DW F ====

表4 Y 关于1X 回归分析结果

b) Y 关于2X 回归分析

2

?86513.21 1.704490( 3.61)

(4.70)

Y X =-+-

220.393637,0.375803,0.059435,22.07207R R DW F ====

表5 Y 关于2X 回归分析结果

c) Y 关于3X 回归分析

3

?3690.7230.220517( 4.17)

(50.15)

Y X =-+-

220.999484,0.999469,0.332395,65847.35R R DW F ====

表6 Y 关于2X 回归分析结果

根据经济理论和回归结果可知,易知各项税收1X 是最重要的解释变量,所以选取第一个回归方程为基本回归方程。

(2)加入经济活动人口2X ,对Y 关于1X ,2X 作最小二乘回归,得

1

2

?3320.839 1.1763370.064969(6.67)(333.71)(7.86)

Y

X X =+--220.999820,0.999809,0.915509,91837.45R R DW F ==== 表7 Y 关于1X ,2X 回归分析结果

可以看出,加入2X 后,拟合优度2

R 和2

R 均有所增加,并没有影响1X 的显著性,所以在模型中保留2X 。

(3)加入国内生产总值3X ,对Y 关于1X ,3X 作最小二乘回归,得

12

?167.5254 1.3856500.043709(1.38)

(52.81)

(8.70)

Y X X =+--

220.999843,0.999834, 1.059547,105220.7R R DW F ====

表8 Y 关于1X ,3X 回归分析结果

可以看出,加入3X 后,拟合优度2

R 和2

R 均有所增加,并没有影响1X 的显著性,所以在模型中保留3X 。

(4)综合以上分析,虽然根据相关系数矩阵,回归方程存在部分的多重共线性,但是由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可知,多重共线性的存在不影响回归方程的评价结果,因此,回归方程不变。 4、异方差检验

采用White 检验:

(1)先采用图示法,直观判别是否存在异方差

图11X ,2X ,3X 对Y 的散点图

图2 残差与1X 的散点图

图3 残差与2X 的散点图

图4 残差与3X 的散点图

由图1-4可知,随着1X ,2X ,3X 的增加,财政收入Y 随之也增加,表明存在异方差性,但其异方差是否显著存在,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2)White 检验

表9 White 检验输出结果

辅助回归式估计结果如下:

2232

11122

2

233310187486707.66160.0371150.0173556411.32630.0039100.004947*261.20090.001441t u X X X X X X X X =-+--+-+--20.579125,36R T ==

因为22

0.05

360.57912520.8485(9)18.307TR χ=?=>=,所以该回归方程存在异方差。

克服异方差性: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克服异方差。

表 10 加权过后回归分析结果

表11 加权后White 检验结果

根据2

20.05

360.4793617.25695(9)18.307TR χ=?=<=,所以克服了异方差。

5、自相关检验

图5 残差图

(1)估计线性回归模型并计算残差

123

1666.459 1.3104290.0296290.02671(2.48)

(31.61)

( 2.26)

( 3.24)Y X X X =+----

20.999865R =,20.999852R =,..428.4262s e =, 1.177DW =

回归方程拟合较好,但DW 较低。残差图见图5。

(2)分别用,DW LM 统计量检验误差项t u 是否存在自相关

已知 1.177DW =,若给定0.05α=,查表得出,DW 检验的临界值 1.29L d =,1.65U d =。因为 1.177 1.29DW =<,依据判别准则,认为误差项存在严重的正自相关。

LM 自相关检验辅助回归式估计结果是:

12312

137.46080.0202050.00290.00370.379340.1897t t t e X X X e e --=-++-++

220.182478, 2.047, 6.57R DW LM TR ====

表12LM 自相关检验估计结果

因为20.05

(2) 5.991LM χ

=<,所以LM 检验结果也说明原回归方程的误差项存

在自相关。

(3)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回归参数

首先估计自相关系数?ρ

, ?10.412DW

ρ

=-=

对原变量做广义差分变换。

1

0.41t t t TY Y Y -=- 1111

0.41t t t TX X X -=- 22210.41t t t TX X X -=- 3331

0.41t t t TX X X -=-

以t TY ,1t TX ,2t TX ,2t TX (1979-2013年)为样本进行再次回归,得

123939.5436 1.3124070.0287300.027836(1.45)

(22.57)

( 1.39)

( 2.31)

t t t t

TY TX TX TX =+----

20.999723R =,20.999969R =,..400.4786s e =, 2.065DW =

回归方程拟合效果仍然较好,且 2.065(4 1.65) 2.35DW =<-=,依据判别准则,误差项已经消除。残差图见图6。

表13 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

图6 残差图

四、研究小结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对财政收入(Y ),各项税收(1X )、经济活动(2X )和国内生产总值(3X ),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出估计的回归方程为

123

1666.459 1.3104290.0296290.02671Y X X X =+--

方程拟合优度较好,回归方程及解释变量参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可以根据各项税收、经济活动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标来分析及预测财政收入的变化情况,进而给相关部门提供建议。

在异方差检验当中,利用最小二乘法消除异方差之后的回归方程为:

123

2096.454 1.2752100.0387710.008280Y X X X =+--

方程拟合优度并未减小,并且有所增加,说明此方程可以应用于实际的经济分析。

在自相关检验当中,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消除自相关后,得出的回归方程为:

123

939.5436 1.3124070.0287300.027836Y X X X =+--

拟合优度较高,说明方程消除自相关之后,基本未改变原回归方程对问题的

分析效果,可以采用。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意义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意义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其经济意义为 ①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市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想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自身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而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是间接的。 ②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约束效益;而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约束效益是软的。 ③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财政及其基本特征 税收的三个特征 ①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它是税收的前提,解决征之有保的问题 ②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及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它是税收的核心,解决征之有用的问题。 ③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它是税收的限度,解决征之有限的问题。 税收的三个特征--“三性”,是统一的整体,是各种社会制度下税收的共性。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才是税收,否则就不是税收。 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政府投资于非政府投资相比,有自身显著的特点: ①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他们的目标是追求盈利,而且,他们的盈利是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量的。也就是说,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是非政府投资的第一个特点;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②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规模都受到种种限制,一般难以承担规模宏大的建筑项目,而且由于要追求盈利,一般主要从事周期快、见效快和短期性投资;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③企业囿于一行一业,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不难想象,如果一个经济社会完全依靠非政府投资。投资结构是很难优化的;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共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换言之,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经济社会中,如果政府不承担这些方面的投资或投资不足,就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调,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遭遇“瓶颈”制约。 范围: 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生产性投资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还包括增拨流动资金、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摘要: 财政收入是一国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基本保障,主要有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三大职能。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财政收入主要受国民经济发展、预算外资金收入、税收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针对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E-view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排除简单多元回归模型存在的严重多重共线性等问题,建立财政收入影响因素更精确的模型,分析了影响财政收入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预测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趋势。

一问题的提出 据《中国之声》报道,2010年中国税收收入预计将达到7.7万亿元,加上非税收入,今年财政收入走入“8万亿”时代已成定局。而一旦实现了这个数字,中国将紧随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中国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超越日本,坐上了世界第二的宝座,这一变动将会对全球经济及政治形势产生巨大的影响。 据统计1978~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由1978 年的1132.26亿元到2008年的61330.35亿元,扩大了近50倍。“十一五”期间,中国财政收入从“十五”末年的3万亿元起步,以年均1万亿元的幅度增长,年度增速数倍于同期GDP。 同时,“中国税负是否过高”引发了全民关注。 为了研究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财政收入对税收收入的依赖程度,预测中国财政收入未来的增长趋势,需要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很多,但据分析主要的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②预算外资金收入。预算外收入是指不通过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数据显示,1978年,全国预算外收入为347亿元,相当于当年预算内收入的30.6%;而2006年的全国预算外收入总量,已与3.9万亿元的国家财政收入不相上下。预算外收入已成为影响中国财政收入不可或缺的因素。 ③税收收入。税收是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筹集财政收入稳定可靠。中国的税收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95%左右,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④能源消费总量。未来十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48亿-53亿吨煤,等于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近20亿吨,而从供应端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能源的角度考虑,中国也必须叫停大量耗费能源的“世界加工厂”模式,这必然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而由此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变化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财政税收增长的具体影响。 二、模型设定 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变量的选择 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经济变量。大多数相关的研究文献中都把总税收、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作为影响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还有一些文献中也提出了其他一些变量,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一)

实训一: 案例可口可乐决胜奥运 案例分析题: 1、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市场角逐中,你有何启发? 答:(1)可口可乐公司在奥运宣传中相当有预见性,把它要做的事情提前做到位从1928年奥运会,可口可乐就开始提供赞助。2004年雅典奥运会一年之间可口可乐公司就形成了奥运战略。当可口可乐开始“选秀”时,大多数公司连奥运计划都没有开始做,所以抓住了先机是可口可乐公司成功的关键。 (2)可口可乐没有把风险看做自己的负担,而是把推广奥运作为自己的义务 冒着风险来做奥运纪念罐,是因为可口可乐公司已经把自身和奥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像其他企业一样追逐最大利润,不把推广奥运作为增加业务的筹码,不将其中的利润量化,而将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作为了最终的财务管理目标。 (3)用最小的成本获得了最大化的商业价值 可口可乐公司在刘翔成为奥运冠军之前,以35万元一年签下他作为可口可乐的代言人,可口可乐公司在这一点上打了时间差,刘翔成为冠军后身价涨到了上千万,可口可乐用最小的成本获得了最大化的商业价值。 (4)重视财务管理环境对企业的影响。随着简介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运动与体育事业的关注。可口可乐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从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可口可乐就开始提供赞助,并在近80年的时间里与奥运会同行。 (5)重视处理好财务关系。可口可乐与历届国际奥委会和各国奥组委都保持良好的关系,它甚至知道场馆应该怎样经营、火炬应该怎样做,但从不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主办城市的老师,而是伙伴。它还要告诉其他经验较少的赞助企业:在奥运的高期望值环境下,一定要用细节来决定成败。 (6)细节决定成败 在奥运环境下,大家期望值都很高。可口可乐公司在奥运宣传的整个过程中,注重创新、看重细节。奥运给可口可乐公司提供了好的机会,风险是有的,但是每一个项目的投资都会有风险,收益是与风险相均衡的。可口可乐公司每天推出一枚奥运纪念章,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商机。 在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角逐中,可口可乐公司的成功绝非偶然。虽然,百事可乐曾一度用强大的明星阵容和宣传气势占据上风,但是可口可乐公司凭借其准确的预见

分析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

分析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 财政收入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财政收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1989年的2664.9亿元到2008年的61330.35亿元,20年平均每年增长了16.98%。为了研究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财政收入的增长规律,预测中国财政收入未来的增长趋势,我们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财政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年底就业人数。 一、模型的建立 本模型主要反映的是财政收入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在这里,我们选择“财政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选择“财政支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底就业人数”、“进出口总额”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收集到以下数据。 年份财政收 入 (亿元) 财政支 出 (亿元) 城镇居民 家庭人均 可支配收 入(元) 农村居民 家庭人均 可支配收 入(元) 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 额 (亿元) 年底就 业 人员数 (万人) 进出口总 额 (亿元) 1989 2664.90 2823.78 1260.70 601.50 7074.20 55329 1116.00 1990 2937.10 3083.59 1510.20 686.30 7250.30 64749 5560.10 1991 3149.48 3386.62 1700.60 708.60 8245.70 65491 7225.80 1992 3483.37 3742.20 2026.60 784.00 9704.80 66152 9119.60 1993 4348.95 4642.30 2577.40 921.60 12462.10 66808 11271.00 1994 5218.10 5792.62 3496.20 1221.00 16264.70 67455 20381.90 1995 6242.20 6823.72 4283.00 1577.70 20620.00 68065 23499.90 1996 7407.99 7937.55 4838.90 1926.10 24774.10 68950 24133.80 1997 8651.14 9233.56 5160.30 2090.1 27298.90 69820 26967.20 1998 9875.95 10798.18 5425.10 2162.00 29152.50 70637 26849.70 1999 11444.08 13187.67 5854.02 2210.30 31134.70 71394 29896.20 2000 13395.23 15886.50 6280.00 2253.40 34152.60 72085 39273.20 2001 16386.04 18902.58 6859.60 2366.40 37595.20 73025 42183.60 2002 18903.64 22053.15 7702.80 2475.60 42027.10 73740 51378.20 2003 21715.25 24649.95 8472.20 2622.20 45842.00 74432 70483.50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9.5 % ,但二元经济结构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农村人口占了中国总人口的70 %多,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不发达,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势必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障碍。正确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其中,农民收入增长是核心,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力图应用适当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有关农民收入的历史数据和现状进行分析,寻找其根源,探讨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回归模型的建立 (1)数据的收集 根据实际的调查分析,我们在影响农民收入因素中引入3个解释变量。即:X2-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的比重, X3-乡村从业人员占农村人口的比重, X4-农作物播种面积

(1)回归模型的构建 Y i=1+2X2+3X3+4X4+u i 二、回归模型的分析 (1)多重共线性检验 系数a 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 t Sig. 共线性统计量 B 标准误差试用版容差VIF 1 (常量) -2983.479 803.141 -3.715 .003 X2 -14.221 15.007 -.141 -.948 .361 .579 1.726 X3 5.201 3.760 .258 1.383 .190 .368 2.717 X4 .021 .006 .614 3.677 .003 .459 2.177 a. 因变量: y 表1 多重共线性是指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判断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一般可看方差膨胀因子VIF和容忍度这两个指标,如果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一般采用逐步剔除VIF最大的解释变量来消除解释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的问题。从表1可知,解释变量,X1,X2,X3三者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分别为1.726,2.717和2.177,均小于10。且三者的容忍度均大于0.1。所以可以判断解释变量X1,X2,X3三者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2)模型异方差的检验 异方差产生的原因有:数据质量原因、模型设定原因。由异方差 引起的后果一般会导致回归系数估计结果误差较大、有关统计检验失 去意义、模型的预测失效等危害,所以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必须要检 验模型之间是否存在异方差。若存在异方差解决办法——加权最小二 乘法。

中国财政地方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财政地方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姓名:贺犇 班级:金融工程152 学号:2406150207 内容摘要 近年来居民卫生医疗健康状况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与此同时,中央及

地方各级政府也一再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的财政支出力度。而许多地方“看病难、看病贵”等现象似乎并没有得以解决,这个历史遗留的民生问题牵涉的方方面面是在太多,要一次性完全解决妥当似乎不是那么件容易的事。要解决问题,首先肯定要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我国卫生医疗跟不上脚步。本文着重从政府地方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来分析,为何地方卫生支出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关键词:卫生医疗、财政支出、GDP 、财政收入 早在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就提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力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的要求,但是我国政府的卫生支出水平仍旧偏低。从绝对量上看,我国的卫生支出从2000年的709.5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124.57亿元,虽然增长了4倍多,但直到2003年SARS 的爆发,政府才更加重视卫生领域的投入,政府预算支出的增长开始慢慢地与财政支出的增长相协调。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还要求在二十世纪末“争取全社会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但是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 的比重直到2010年也没有超过5%。根据Tanzi 和Schuknecht(1997)的整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奥地利、法国、意大利、德国、挪威、荷兰等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 的比重就超过了8%,加拿大和美国更是超过了10%,比例最低的是爱尔兰,也达到了7.1%。 一、理论分析 研究对于影响政府财政支出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密度,人均GDP ,受教育水平。本文主要以人口密度、人均GDP 和文盲率作为人口、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效率影响因素。所使用的所有数据均来自2010年各地中国财政年鉴、中国卫生年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统计年鉴 人口数:由于较多的人口数有利于降低政府支出的管理和监督成本,所以人口数与政府支出的效率应该呈正相关关系 GDP 水平: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所以GDP 越高地地区,政府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应该越高。 卫生医疗机构数:卫生医疗机构多的地区,医疗卫生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所以卫生医疗机构数应与政府财政医疗支出成正比。 财政收入水平:财政收入高的地区说明当地政府正真能力强,能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发展地方经济,说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也就较高,医疗发展水平也较高。所以财政收入高地地区政府财政卫生医疗支出也高。 二、模型设定 Y 代表政府财政医疗支出额 X1 代表人口数 X2 代表GDP 总额 X3 代表卫生医疗机构 X4代表财政收入 基于以上数据,初步建立模型 t i u X X X X Y +++++=443322110βββββ 三、数据收集:本文收集了我国2010年我国卫生医疗支出以及相关因素的部分数据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

价值工程 1财政支出的主要目的 财政支出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政策,规定了财政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及其所造成的耗费,表现出不同社会形态下国家财政的特殊性质。就其实质而言,财政支出就是为满足财政需要和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需要,通过国家财政收入将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的分配,从而为实现国家的各种职能服务。从满足现代国家职能需要的角度来看,财政支出的目的不外乎有三点: (1)政治目的,即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保障国家法律的实施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保障国家的安全。(2)社会目的,即满足社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财政需要。(3)经济目的,即利用财政支出以调节国家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而在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决定了经济是财政支出的主要目的,即促进经济的增长。 2财政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2.1财政支出,特别是生产性的支出,增加了全社会的有效资本供给。财政支出增加的资本供给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1)财政的购买性支出直接形成了社会的有效需求而参与经济循环,当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时,财政的购买性支出将显著地拉动经济增长,这也是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的方式。(2)财政支出提高了社会资本有效供给。财政生产性支出能直接构成社会的资本供给,当社会的投资信心和需求不足时,财政的投资能够起到带动社会投资的效应。(3)财政支出能提高社会资本的生产效率。特别是财政对一些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譬如交通、能源、通讯和其他一些公共基础设施,这些设施的投资大、周期长、收益外溢程度高,私人投资很难实现,而这些设施又相当重要,但这些基础设施的收益外溢到相关地区或产业的各类其他社会生产资本上时,就能显著地提高这些资本的生产效率。 2.2财政支出影响人力资本供给,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效应是最大的,而且是最持久的,也是收益外溢性最大的。财政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不仅体现在教育投资,还包括文化、体育、医疗卫生、营养等诸多方面的支出。财政的这些支出能提高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和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1)财政对教育的投资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教育投资提高了劳动力供给的层次,这样就提高了劳动供给的深度,使各种不同的劳动者有所求,不同的工作岗位有所需。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的学习能力更强,适应新技术的能力更好,技术性教育则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提高生产率。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分工协作越来越细,知识愈来愈专业化,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越来越长,教育投资对劳动力供给显得越来越重要。(2)财政对医疗卫生、体育、文化及营养方面的投资则可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水平,进而提高劳动力的有效供给。身体健康的劳动者可以减少疾病和旷工,提高劳动的有效供给,文化消费可以让劳动者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良好的营养、体育等条件可以促进劳动者的恢复,加快劳动力的再生产,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还可以延长劳动力的使用寿命,提高 劳动供给水平和生产效率。 2.3财政的R&D(即research&experiment development,包括研究与试验发展。研究分基础研究和实验研究,实验发展指是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一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己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投资对社会的生产技术进步有着重要影响,技术进步对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原材料,甚至节约交易费用等诸多方面都有影响。财政所投资的R&D都是基础性的技术,这些基础性的技术收益有着很大的外溢性。当这些基础技术外溢到相关产业时,则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促进经济增长。 2.4财政支出从整体层面上影响社会效率,直接影响经济增长 (1)财政提供的公共服务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财政提供的社会服务大多是公共物品,如国防、警察、司法,制定法律法规等,这些公共物品具有很强的收益外溢性。财政的这些活动在两个方面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a.保护产权。产权是保证市场经济不至十混乱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财政利用国家暴力保证经济产权才能激发社会经济主体的自利行为来推动经济增长,所以市场要发挥作用必须要有明确的产权并有着稳定的预期。维护社会私有产权,保障私人部门的投资利益并使其有着稳定的预期,提高了私人部门投资的信心与积极性;b.维持社会秩序,降低交易费用。财政制定的法律法规在于制定一套社会成员都认可的“游戏规则”,使人们能够依据这些规则来预期别人的活动,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交易的风险。财政的警察、司法活动为交易风险提供最后的救济手段,尽量减少损失。(2)财政的转移支付促进社会公平。转移支付作为自动稳定财政政策的执行工具具有平抑经济波动的效应:在经济形势良好的情况下,转移支付少,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抑制消费;在经济形势恶化的时候,转移支付多,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平抑经济波动。转移支付调节社会收入公平分配,能维护社会稳定,稳定本身就具有效率,对经济增长也有着重要作用。 3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财政支出直接构成和影响社会总需求,因而调节财政支出规模就可以达到调控社会总供需关系的目标;另一方面,财政支出结构的确立与调整,对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变动,对国家职能的履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其重要意义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财政支出是实现财政职能的主要手段;(2)财政支出是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3)财政支出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财政间的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对企业和个人的转移支付都是财政支出的重要形式,因而财政支出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任务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随着现在城乡间、区域间的收入差距拉大,更加需要财政增加财力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对弱势群体、地区的扶持力度,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长期发展。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Economic Growth 陈素丽Chen Suli (邯郸市复兴区统计局,邯郸056003) (Fuxing Bureau of Statistics,Handan,Handan056003,China) 摘要:本文讲述了财政支出的主要目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优化财政支出的意义。 Abstract:The thesis describes the purpose of the financial expenditure,the influence of the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optimizing expenditure. 关键词:财政支出;经济增长;影响 Key words:financial expenditure;economic growth;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012-01 ·12·

关于财政收入影响因素 的统计分析报告.doc

关于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报告 14经济统计1班 陈秋昱 陈翔强 毛翔宇 2016年4月13日

目录 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因素的统计分析 (3) 一、引言 (3) 二、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 (3) 2.1变量的选择 (3) 2.2数据说明 (3) 三、模型建立 (4) 3.1模型数据 (4) 3.2相关分析 (6) 3.3模型建立 (7) 四、模型检验 (7) 五、个别数据的折线图分析 (9) 5.1从业人数与国家财政收入间关系 (9) 5.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于财政收入间关系 (9) 5.3财政收入占GDP的时间变化 (10) 六、从模型中得到的结果 (10) 6.1财政收入对GDP的依存度 (10) 6.2财政收入对能源消费总量的依存度 (10) 6.3财政收入对实际利用外资的依存度 (11) 6.4财政收入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依存度 (11) 七、结论 (11)

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因素的统计分析 摘要:影响一国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如税收收入,三大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本文选取GDP、能源消费总量、从业人员总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总额、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9个指标,建立了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了影响财政收入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一、引言 财政作为最为重要的政府活动,是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能够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能够调节资源配置。因此,财政收入的变化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政府性基金收益等。同时,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规模还要受到经济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以财政收入为因变量,GDP、能源消费总量、从业人员总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9 个经济指标为自变量,利用R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财政收入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为何。 二、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 2.1变量的选择 研究影响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离不开基本经济指标,许多文献资料中都把税收、GDP这两个指标列为影响财政收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本文通过对较多指标的综合分析,企图在众多而复杂的指标当中寻找财政收入比较重要的决定因素。 2.2数据说明 1、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 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3、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总量是一定时期内全国或某地区用于生产、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之和。是反映全国或全地区能源消费水平、构成与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 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案例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本文力图应用适当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有关农民收入的历史数据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农民收入水平的度量常采用人均纯收入指标。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结构性矛盾因素,又有体制性障碍因素。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收购价格水平。二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三是城市化、工业化水平。四是农业产业结构状况。五是农业投入水平。考虑到复杂性和可行性,所以对农业投入与农民收入,本文暂不作讨论。因此,以全国为例,把农民收入与各影响因素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 一、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一)、数据搜集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在影响农民收入因素中引入7个解释变量。即:2x -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的比重,3x -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4x -非农村人口比重,5x -乡村从业人员占农村人口的比重,6x -农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总产值的比重,7x -农作物播种面积,8x —农村用电量。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二)、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 我们设定模型为下面所示的形式: 利用Eviews 软件进行最小二乘估计,估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DependentVariable:Y Method:LeastSquares Sample: Includedobservations:19 Variable Coefficient t-Statistic Prob. C X1 X3 X4 X5 X6 X7 X8 R-squared Meandependentvar AdjustedR-squared 表1最小二乘估计结果 回归分析报告为: () ()()()()()()()()()()()()()()() 2345678 2? -1102.373-6.6354X +18.2294X +2.4300X -16.2374X -2.1552X +0.0100X +0.0634X 375.83 3.7813 2.066618.37034 5.8941 2.77080.002330.02128 -2.933 1.7558.820900.20316 2.7550.778 4.27881 2.97930.99582i Y SE t R ===---=230.99316519 1.99327374.66 R Df DW F ====二、计量经济学检验 (一)、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及修正 ①、检验多重共线性 (a)、直观法 从“表1最小二乘估计结果”中可以看出,虽然模型的整体拟合的很好,但是x4x6

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国债是以国家或政府为债务人,以国家财政承担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国家信用行为。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至今,我国累计发行国债近32927亿元。随着国债规模的日益扩大,国债政策正逐步成为中央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成为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工具,也日益成为维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据统计,1998年的千亿元国债投资拉动GDP增长个百分点,1999、2000年国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2个百分点和个百分点,2002年我国建设国债有效地带动了各方面的投入,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亿元,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国债余额增长速度过快,偿债能力和国债依存度指标都已处于高位,所以我们认为:应当适度控制国债发行规模。 一、理论基础 要控制国债发行规模,就要研究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我们暂且不去考虑微观上国债的管理水平与结构、筹资成本、期限安排、偿还方式等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是个别的,并且难以计量,我们只考虑宏观上的经济指标。 首先很直观地我们可以引入国内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一定的条件下,国债累计余额超大,国债的负担率就越高,增发国债就应

越要引起警惕。而且政府的偿债能力也主要体现在国内生产总值上,它衡量了一国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状况,国内生产总值越高,政府的偿债能力就越强,国债的可发行规模就越大。 其次是中央财政收入、中央财政支出、财政赤字,而财政赤字是由中央财政支出减去中央财政收入计算所得。 从财政收入角度看,一般认为低的财政收人需要国债的发行来弥补,但高的财政收人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或减少国债的发行,这要根据国债发行的目的来定。如果发行国债仅仅为了弥补财政赤字,高的财政赤字将减少国债的发行;如果发行国债的目的是为了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聚集社会闲散资金,调整分配,进行国家大规模项目的建设,那么高的财政收入还可能要增发国债。所以,我们在定量分析的时一半以上依赖于债务收入,这对财政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偿债的沉重压力和逐渐积累的高风险。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只能说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扭曲,即国民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财政集中的国民收入份额太少,财政收入的基础十分脆弱,从而造成在财政依存度不断扩大的同时,国民经济的债务应债能力却只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原因是受财政收入规模限制,财政支出的增加只能通过赤字财政来实现,而财政赤字的弥补,又造成了国债规模的扩张,进而又导致国债依存度的加大。 从财政支出的角度看,我国的财政支出平均增长率一直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和GDP的平均增长率,由此形成了支出膨胀-赤字加大-国债发行规模增大这样一种连锁反应。由此会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有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有 (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的影响最大,其系数估计值为1左右,这说明财政收入增长率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率之间呈1对1的关系,财政收入超收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高度相关;(2)财政支出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系数估计值分别为0.9和0.6左右,这说明基于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财政(税收)收入计划具有刚性,通常计划本身安排就比GDP增长速度要高,实际执行时又会超额完成,所以财政支出具有很高的收入弹性,甚至超过GDP的收入弹性很多;(3)全社会商品零售额变化率的系数估计值为0.1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的影响最差,其系数估计值为0.06左右,这说明消费的收入弹性较高,而投资的收入弹性较低; (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的系数估计值分别为0.15和0.40左右,这说明居民收入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同时意味着其工作积极性越高,创造出的财富越多,这些因素都能带来财政收入的更快和持续增长。 《计量经济学》报告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分析 金管0202 穆兰 ◆前言 本篇报告我们主要是要来研究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之所以研究这一问题,是因为,财政收入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财政收入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大小往往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宏观调控的首要问题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包括总量上的平衡和结构上的平衡两个层次的内容。财政收入的杠杆既可通过增收和减收来发挥总量调控作用,也可通过对不同财政资金缴纳者的财政负担大小的调整,来发挥结构调整的作用。此外,财政收入分配也是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合理分配的主要工具。 在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收入。因此,在税收体制及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会随着经济繁荣而增加,随着经济衰退而下降。 ◆理论背景 我们从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来分析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从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看,财政收入又表现为来自各经济部门的收入。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就是在财政收入中,由来自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收入所占的不同比例来表现财政收入来源的结构,它体现国民经济各部门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等部门。其中工业和农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最大。 第一,农业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这样说并不是从农业直接为财政收入提供的数据来分析,而是基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来认识

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多元分析 班级:统计学129 姓名: 杨芳 学号:200712918 2010年3月3日

问题背景: 我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旅游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我国的旅游业分为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两大市场,虽然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年均增长率高于国内旅游收入,但国内旅游收入在中国旅游收入中占50%以上的比例,因此,有必要对影响我国国内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数据的选择及处理: 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选择了影响国内旅游收入因素(y)的因素有人均收入(x1)、国内旅游人数(x2)、城镇人均旅游支出(x3)、农村人均旅游支出(x4)、公路里程(x5)、铁路里程(x6)。 国内旅游收入数据资料 年份国内旅游收 入(亿元) 人均收 入(元) 国内旅游 人数(百 万人次) 城镇人均 旅游支出 (元) 农村人 均旅游 支出 (元) 公路里程 (万公 里) 铁路里 程(万公 里) 1994 1023.51 4044 524 414.67 54.88 111.78 5.9 1995 1375.7 5046 629 464.02 61.47 115.7 6.2389 1996 1638.38 5846 640 534.1 70.45 118.58 6.49 1997 2112.7 6420 644 599.8 145.68 122.64 6.6 1998 2391.18 6796 695 607 197 127.85 6.64 1999 2831.92 7159 719 614.8 249.5 135.17 6.74 2000 3175.54 7858 744 678.6 226.6 140.27 6.87 2001 3522.4 8622 784 708.3 212.7 169.8 7.0058 2002 3878.36 9398 878 739.7 209.1 176.52 7.19 2003 3442.27 10542 870 684.9 200 180.98 7.3 2004 4710.7 12336 1102 731.8 210.2 187.07 7.44 2005 5285.9 14053 1212 737.1 227.6 334.52 7.54376 2006 6229.74 16165 1394 766.4 221.9 345.6999 7.70838 2007 7770.6 19524 1610 906.9 222.5 358.3715 7.79659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8》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指国内游客在国内旅行、游览过程中用于交

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居民消费水平却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将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 关键词:财政支出居民消费挤入效应挤出效应 Abstract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however, always remain at a low level,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therefore, our country's government has been to raise the level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as an important goal of the fiscal policy. Key words:Fiscal spending; Residents' consumption; Into effect; Crowding out 引言: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实际上,投资是消费的一种引致需求,如果没有消费支撑,那么投资将成为无效投资。净出口更是一种不足以维持经济长期增长的需求,它很容易受到国际贸易伙伴经济景气状况的影响和国际贸易摩擦争端的困扰。因此,消费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需求。恰恰相反,我国是一种“投资驱动,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居民消费严重不足。为了应对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2008 年政府推出总额高达4 万亿元公共投资计划,用以拉动国内居民消费。于是,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从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以及不确定性三个层面上,考察和分析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就成为本文写作的初衷。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就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结论:第一,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这说明现阶段财政支出的扩张并不会挤出居民消费,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挤入了居民消费,肯定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带动内需的有效性。第二,政府规模扩张不会降低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而税收规模和债务规模的增加,将减弱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这意味着政府为稳定财政扩张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会被为之增加的税收或债务所抵消,从而降低扩大内需的有效性。第三,财政社会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持续性挤入效应,并且它对城乡居民消费、地区居民消费以及不同收入阶层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说明我国公共福利资源配置不均,社会性支出差异已引起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居民消费差距拉大。第四,财政支出不

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

我国税收收入影响因素 的实证分析 姓名:杨玉婷 班级:0331404 学号2014210992

目录 1. 引言 (2) 2. 文献综述 (2) 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2) 2.2. 国内的相关研究 (3) 3. 建立模型 (4) 3.1. 变量 (4) 3.2. 数据 (4) 3.3. 描述性分析 (5) 3.3.1. 税收收入虽年份变化的关系图 (5) 3.3.2. 税收收入与各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图 (6) 3.3.3. 模型 (7) 4. 模型的参数估计与统计检验 (8) 4.1. 参数估计 (8) 4.2. 拟合优度检验 (9) 4.3. 显著性检验(t检验) (9) 4.4. 总体显著性检验(F检验) (9) 5. 模型的计量经济检验 (10) 5.1. 多重共线性检验 (10) 5.1.1. 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 (10) 5.1.2. 辅助回归法 (10) 5.1.3. 逐步回归法修正模型 (11) 5.2. 检验模型的异方差 (14) 5.2.1. 图形法 (14) 5.2.2. White检验 (15) 5.2.3. 加权最小二乘法修正异方差 (15) 5.3. 模型的自相关检验 (17) 5.3.1. 图形法检验自相关 (17) 5.3.2. 自相关DW检验 (18) 5.3.3. 自相关问题的修正 (19) 6. 结论和启示 (21) 6.1. 模型的最终形式 (21) 6.2. 启示 (21) 7. 参考文献 (23)

1.引言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基于税收分配广度和深度的发展,税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显著,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映经济。对税收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有助于我们运用政策工具对税收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使税收对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为了研究影响中国税收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规律,以及预测中国税收未来的增长趋势,我们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将数据挖掘应用于税收预测中,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记录和与之相关的各种数据的分析,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以及Eviews软件,对税收收入情况进行了预测。并对各预测模型进行了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双对数预测方法较简单回归预测方法能更好地进行税收收入预测,从而更好地指导税收计划的完成,为科学地建立税收计划进行了有效地探索,并为税收计划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2.文献综述 2.1.国外的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关于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涉及了很多方面。如在经济增长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方面,有的文献表明,经济的发展会使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国家征集更多的收入来发展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