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典型例题修改

典型例题修改

典型例题修改
典型例题修改

基本概念典型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例6-1]数据结构用集合的观点可以表示为一个二元组DS=(D,R)。其中,D是( ①)的有穷集合,R是D上( ②)的有限集合。

①A.算法B. 数据元素C. 数据操作D. 逻辑结构

②A. 操作B. 映像C. 存储D.关系

解析:由数据结构的集合形式化定义可知,本题答案为:①B;②D。

[例6-2]数据的常用存储结构中不包括( )。

A.顺序存储结构B.线性结构C.索引存储结构D.散列存储结构解析:数据通常有四种基本的存储方法,即顺序存储方法、链式存储方法、索引存储方法和散列存储方法。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B。

[例6-3] 算法指的是( ①),它必须具备( ②)这三个特性。

①A.计算方法B.排序方法C.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D.调度方法

②A.可执行性、可移植性、可扩充性B.可执行性、确定性、有穷性

C.确定性、有穷性、稳定性D.易读性、稳定性、安全性

解析: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是由若于条指令组成的有限序列。它必须满足以下性质:输人性、输出性、有穷性、确定性、无二义性和可行性。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①㈠②B。

[例6-4] 在下面的程序段中,对x的赋值语句的执行频度为( )。

for(i=0;i

for(j=0;j

x=x+l:

A.2n B.n C.n2D.1bn

解析:语句的执行频度即语句重复执行的次数,属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类题目。本题中对x的赋值语句为一个二重循环的循环体,外层循环循环n次,内层循环也循环n次,显然此语句的执行次数为n×n=n2次。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C。

二、填空题

[例6-5]是数据的基本单位,通常由若干个组成,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解析:本题是基本概念题,知识点为数据结构的相关概念。本题答案为:数据元素;数据项;数据项。

三、应用题

[例6-6] 简述数据结构的定义。

解析:数据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数据的组织形式。数据结构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物理结构)和在这些数据上定义的运算。用集合的观点可以把数据结构表示为一个二元组DS=(D,R)。其中,D是数据元素的有穷集合,R是D上关系的有限集合。

[例6-7]分析以下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

for(i=0;i

{

x=x+1;//语句②

for(j=0;j<2*n;j++) //语句③

y++;//语句④

}

解析:语句的执行频度指的是语句重复执行的次数。一个算法中所有语句的执行频度之和构成了该算法的运行时间。在本例算法中,语句①的执行频度是n+l,语句②的执行频度是n,语句③的执行频度是n(2n+2)=2n2-2n,语句④的执行频度是n(2n+1)=2n2+n。该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T(n)=(n+1)+n+(2n2+2n)+(2n2+n)=4n2+5n+1=O(n2)。

实际上,可以用算法中基本操作重复执行的频度作为度量标准,而被视为基本操作的一般是最深层循环内的语句。在上例中,语句④为基本操作,其执行频度为2n2+n,因此,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T(n)=2n2+n=O(n2)。

[例6-8] 分析以下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

i=1;

while(i<=n)

i=i*2;

解析:上述算法的基本操作语句是i=i*2,设其执行频度为T(n),则有:2T(n)≤n,即T(n)≤lbn=O(lbn)。因此,该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为O(lbn)。

线性结构典型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例7-1]在数据结构中,与所使用计算机无关的数据叫( ①)结构;链表是一种采用( ②)存储结构存储的线性表;链表适用于( ③)查找;在链表中进行( ④)操作的效率比在线性表中进行该操作的效率高。

①A.存储B.物理C.逻辑D.物理和逻辑

②A.顺序B.网状C.星式D.链式

③A.顺序B.二分法C.顺序及二分法D.随机

④A.二分法查找B.快速查找C.顺序查找D.插入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本概念。本题答案为:①C;②D;③A;④D。

[例7-2] 链表不具备的特点是( )。

A.插入和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B.可随机访问任一结点

C.不必预分配空间D.所需空间与其长度成正比

解析:线性表可随机访问任一结点,而链表必须从第一个数据结点出发逐一查找每个结点。本题答案为:B。

[例7-3] 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head为空的判定条件是( )。

A.head==NULL B.head_>next==NULL

C.head_>next==head D.head!=NULL

解析:在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head中,head指向第一个数据结点。空表即该表没有结点,head==NULL表示该单链表为空。本题答案为:A。

[例7-4] 带头结点的单链表head为空的判定条件是( )。

A.head==NULL B.head—>next==NULL

C.head—> next==head D.head!=NULL

解析:在带头结点的单链表head中,head指向头结点。空表即该表只有头结点,head —>next==NULL表示该单链表为空。本题答案为:B。

[例7-5] 带头结点的循环单链表head中,head为空的判定条件是( )。

A.head==NULL B.head—>next==NULL

C.head—> next==head D.head!=NULL

解析:在带头结点的循环单链表head中,head指向头结点。空表即该表只有头结点,head—>next==head表示该单链表为空。本题答案为:C。

[例7-6] 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时其存储地址( )。

A.必须是连续的B.部分地址必须是连续的

C.一定是不连续的D.连续不连续都可以

解析:链式存储采用动态存储,地址一般不连续。本题答案为:D。

[例7-7] 在双向链表的* p结点前插入新结点*s的操作为( )。

A.p—>prior=s;s—>next=p;p—>prior—>next=s;s—>prior=p—>prior;

B.p—>prior=s;p—>prior—>next=s;s—>next=p;s—>prior=p—>prior;

C.s—>next=p;s—>prior=p—>prior;p—>prior=s;p—>prior—>next=s;

D.s—>next=p;s—>prior=p—>prior;p—>prior—>next=s;p—>prior=s;

解析:在双向链表的* p结点前插入新结点* s的操作如图7.12所示,图中虚线为所作的操作,序号为操作顺序。本题答案为:D。

图7.12 双向链表插入结点的过程示意图

(例7-8)若某表最常用的操作是在最后一个结点后插入一个结点和删除第一个结点,则采用( )存储方式最节省运算时间。

A.单链表B.双向链表

C.给出表头指针的循环单链表D.给出尾指针的循环单链表

解析:在链表中插入或删除一个结点,需修改相邻结点的指针域。上述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D才能从尾指针经过最少的结点来进行题目要求的插入或删除操作。本题答案为:D。

[例7-9] 若线性表中有2n个元素,算法( )在单链表上实现要比在顺序表上实现效率更高。

A.删除所有值为x的元素B.在最后一个元素的后面插入一个新元素C.顺序输出前k个元素D.交换其中某两个元素的值

解析:对于选项A,在单链表上和顺序表上实现的时间复杂度都为O(n),但后者要移动大量的元素,因此在单链表上实现效率更高。本题答案为:A。

(例7-10) 在长度为n的( )上,删除第一个元素,其算法复杂度为O(n)。

A.只有表头指针的不带头结点的循环单链表

B.只有尾指针的不带表头结点的循环单链表

C.只有表尾指针的带头结点的循环单链表

D.只有尾指针的带表头结点的循环单链表

解析:本题答案为:A。具体算法如下:

linklist * delfirst(linklist * h)

{

Linklist * p=h;

while(p—> next!=h) //找到表尾结点

p=p—>next;

p—>next=h—> next;

free(h);

returnp一>next;//返回头指针

}

二、填空题

[例7-11] 在单链表中结点* p后插入结点* s的指令序列为;。

解析:在单链表中结点* p后插入结点* s,即将* p 的后继结点变为* s 的后继结点,* s 则成为* p的后继结点。操作指令序列为:s—>next=p—>next;p—>next=s。

[例7-12]在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中,根据每个结点所含指针的个数,链表可分为和;而根据指针的链接方式,链表又可分为和。

解析:本题答案为:单链表;多重链表;循环链表;普通链表(非循环链表)。

[例7-13] 在单链表中,要删除某一个指定的结点,必须找到该结点的 结点。 解析:由单链表的特点可知,删除某一个结点的操作是将其前驱结点的next 指针域指 向该结点的后继结点。本题答案为:前驱。

[例7-14] 在一个长度为n 的顺序表中删除第i(0≤i ≤n 一1)个元素,需向前移动 个元素。

解析:需将第i 个元素后的元素依次前移一个位置,总共移动(n-1)-(i+1)+1个元素。本题答案为:n-i-1。

[例7-15] 在一个具有n 个结点的单链表,在 * p 结点后插入一个新结点的时间复杂度是 ;在给定值为x 的结点后插入一个新结点的时间复杂度是 。

解析:在 * p 结点后插入一个新结点 * s 的操作是:s —> next =p —> next ;p —>next = s ;其时间复杂度为0(1)。

在给定值为x 的结点后插入一个结点,首先要找到该结点,然后再进行插入。找到该 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O(n),插入的时间复杂度为O(1)。本题答案为:O(1);O(n)。

三、应用题

(例7-16) 设A 是一个线性表(a 0,a 1,…,a i ,…,a n-1),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则在等概率情况下平均每插入一个元素需要移动的元素个数是多少?若元素插在a i 和a i+1之间 (0≤i ≤n-1)的概率为1

(1)/2n n n -+,则平均每插入一个元素所需要移动的元素个数是多少?

解析:在等概率情况下,平均每插入一个元素需要移动的元素个数为:

(012)

1

2n n n ++++=+ 若元素插在a i 和a i+l 之间(0≤i ≤n-1)的概率为

(1)/2n i n n -+,则平均每插入一个元素所需 要移动的元素个数为:

1

0n i -=?2222()2

21(1)1(1)/2(1)3n i n n n n n n n -+轾=+-++=臌++ (例7-17) 简述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方式和链式存储方式的优缺点。

解析:顺序表的优点是可以随机访问数据元素,而且不需要额外的空间存储元素间的逻辑关系;缺点是表的大小固定,增减结点需要移动大量元素。链表的优点是增减元素非常方便,只需要修改指针内容;缺点是只能进行顺序访问,另外在每个结点上增加指针域会造成存储空间增大。

[例7-18] 若频繁地对一个线性表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则应采用何种存储结构来存储该线性表?为什么?

解析:应采用链式结构来存储该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结构来存储线性表,在进行插 入和删除操作时的复杂度体现在查找插入或删除结点的前驱结点的操作上,查找过程中平 均移动指针域的次数为表长的一半;而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存储线性表,在进行插入和删除 操作时的复杂度则体现在元素的移动上,平均需移动表中的一半元素。因为指针域的移动 操作次数比元素的移动操作次数少得多,所以应采用链式结构来存储该线性表。

(例7—19) (1)写出在双向链表中的结点 * p 前插入一个结点 *s 的语句序列。

(2)写出判断带头结点的双向循环链表L 为空表的条件。

解析:(1)s —>prior =p —>prior ;p —>prior — >next =s ;

s —>next =p ;p —>prior =s ;

(2)(L==L—>next)&&(L==L—>prior)

[例7-20] 链表所表示的元素是否是有序的?如果有序,则有序性体现在何处?链表所表示的元素是否一定要在物理上是相邻的?有序表的有序性又如何理解?

解析:链表所表示的元素是有序的,其有序性体现在逻辑有序,即指针有指向。链表所表示的元素在物理上不一定相邻。有序表的有序性不仅在逻辑结构上有序,而且在物理结构上也有序。

四、算法设计题

(例7-21)编写一个算法,将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逆转。要求在原链表空间上进行逆转,即不允许构造新的链表结点;

解析:从单链表的一种构造方法——头插法中可以得知,该方法构造的线性表中结点的顺序与插人次序相反。因此我们可以将表结点从前往后逐个拆下并用头插法插人新表,所构造的单链表即为原表的逆转。

具体算法如下:

linklist * reverse(1inklist * h)

{

linklist * p,*q,*r;

p=h—>next;

h—>next=NULL;//构造空表

while(p!=NULL)

{

q=p;//拆下结点

p=p—> next;

q—>next=h—>next;//用头插法插入

h—>next=q;

}

return h;

}

(例7-22) 已知一个顺序表La的元素按值非递减有序,编写一个算法将元素x插人后保持该表仍然按值非递减有序。

解析:要让插入新元素后的顺序表仍然按值非递减有序,必须把x插入到表中第一个大于等于x的元素之前。应先在表中找到该位置,然后后移该元素,空出一个位置,再将x 插入。

具体算法如下:

insert(sqlist *La,datatype x) //La为指向顺序表的指针

{

int i=0,j;

while(i<= La—>last) //查找插入位置i

{

if(x<=La—>data[i])

break;

i++;

}

for(j=La—>last+1;j>i;j--) //后移所有大于等于x的元素

La—>data[j]=La—>data[j-1];

La—>data[i]=x;//将x插入

La—>last++;//表长度加1

}

(例7-23)用顺序表A、B表示集合,编写算法求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C(假设A、B 表内无重复元素)。’

解析:求C=A∩B,C中元素是A、B中的公共元素。对于表A中的每个元素,在表B中扫描,若有与它相同的元素,则为交集元素,将其放到C中。

具体算法如下:

intersection(sqlist A,sqlist B,sqlist * C)

{

int i,j,k=0;

for(i=0;i<=A.1ast;i++)

{

j=0;

while(j<=B.1ast&& A.dara[i]!=B.data[j]

j++;

if(j<=B.1ast) //表示A.data[i]在B中

C—>data[k++]=A.data[i]

}

C—>last=k—l;//修改表长度

}

[例7-24]编写一个算法,计算在头指针为head的单链表中数据域值为x的结点个数。

解析:先设一计数器n,初值为0。然后遍历链表中的每个结点,每遇到一个结点都需要判断其数据域值是否为x,如果是,计数器n加1。遍历完成后计数器n的值就是所求的结点数。

具体算法如下:

int count(linklist * head, datatype x)

{

int n=0;

linklist * p;

p = head;

while(p ! = NULL)

{

if(p—> data = = x)

n++;

p=p—>next;

}

return n;

}

(例7-25)用单链表La、Lb表示集合A、B,编写算法求集合A和集合B的差集C,并用链表Lc表示(假设A、B内无重复元素)。

解析:根据集合运算规则可知,集合A—B中包含所有属于集合A而不属于集合B的元素。具体做法是:从头到尾扫描单链表La,并判断当前元素是否在单链表Lb中;若不

在,则将其插入单链表Lc中。

具体算法如下:

linklist * difference(linklist * La, linklist * Lb)

{

linklist *Lc, * pa, *pb, * s, * r;

pa= La—>next

Lc = (linklist * ) malloc (sizeof (linklist)) ;

r=Lc;

while(pa! = NULL)

{

pb=Lb—> next;

while (phb! = NULL & & pb—> data ! = pa—> data)

pb= pb—>next;

if(pb = = NULL)

{

s= (linklist * )malloe(sizeof(linklist));

s—> data= pa—>data;

r—>next=s;

r—s;

}

pa= pa—>next;

}

r—>next = NULL;

return Lc;

}

(例7-26) 已知两个头指针分别为La和Lb的单链表,它们的元素按值递增有序。编写一算法将两个单链表合并,要求合并后链表仍然递增有序,不允许开辟另外的链表空间。

解析:由于题目要求不开辟另外的链表空间,所以首先以两个链表中的一个头结点为新链表的头结点构造一个空的单链表。从头到尾逐个比较La和Lb表中的元素,将值较小的元素结点链接到新表的末尾,若结点值相同则将其中一个链接到新表的末尾而释放另一个。当La或Lb为空后,把另一个链表余下的结点链接到新表的末尾。

具体算法如下:

linklist * union(linklist * La, linklist * Lb)

{

linklist * pa, * pb, * r;

pa = La—> next;

pb= Lb—>next;

r=La;//以*La为新表头结点,r为新表尾指针

free(Lb); //释放Lb表头结点

while(pa! =NULL && pb! =NULL)

{

if ( pa—> data< pb—> data)

{

r=pa;

pa= pa—>next;

}

else if(pa—>datadata)

{

r—> next = pb;

r=pb;

pb = pb—> next;

r—>next= pa;

}

else //pa->data = = Pb—>data的情况

{

r=pa;//将原La表结点插入,原Lb表结点删除

pa = pa—> next;

s=pb;

pb = pb—>next;

free(s);

}

}

if(pa==NULL) //将Lb表剩余结点链到新表

r—>next=pb;

return La;//返回新表头结点地址

}

(例7-27) 设计——个将循环双链表中结点*p与其后继结点交换位置的算法。解析:本题应充分利用双向链表可对前驱结点和后继结点进行操作的特点。

具体算法如下:

int swap(dlinklist * p)

{

dlinklist * q;

if(p—>next= = p—>prior) //只有一个数据结点,不能交换

return 0;//交换失败

q=p—>next;//q指向* p的后继

p—>next=q—>next;//删除* q

q—>next—>prior= p;

q—>prior= p—>prior;//把*q插入*p前

q—>next=p;

p—>prior—>next=q;

p—>prior=q;

return 1;//交换成功

}

8.3 典型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例8-1]在一个具有n个单元的顺序栈中,假设以地址高端作为栈底,以top为栈顶指针,则向栈中压入一个元素时top的变化是( )。

A.top不变B.top=n C.top=top-1 D.top=top+1

解析:本题答案为:C。

(例8-2) 一个栈的进栈序列是a,b,c,d,e,则不可能的出栈序列是( )。

A.edcba B.decba C。dceab D.abcde

解析:栈的特点是先进后出。在选项C中,a、b、c、d进栈,d出栈,c出栈,e进栈,e出栈,此时栈中从栈顶到栈底应该是b、a,不可能a先出栈。本题答案为:C。

[例8-3] 若已知一个栈的进栈序列是1,2,3,…,n,其输出序列为p1,p2,p3,…,p n,若p l=3,则p2为( )。

A.可能是2 B.不一定是2 C.可能是1 D.一定是1

解析:当p1=3时,表示3最先出栈,前面l、2应该在栈中。此时若出栈,则p2为2;此时若进栈,则p2可能为3,4,5,…,n的任何一个。本题答案为:A。

[例8-4]若一个栈的输入序列为1,2,3,4,…,n,输出序列的第一个元素是n,则第i个输出元素是( )。

A.n—i B.n—i—1 C.i D.n—i+1

解析:本题答案为:D。

(例8-5) 栈和队列的共同点是( )。

A.都是先进后出B.都是先进先出

C.只允许在表端点处插入和删除元素D.没有共同点

解析:栈和队列都是操作受限的线性表,只允许在表端点处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本题答案为:C。

(例8-6)向一个栈顶指针为top的链栈中插入一个s所指的结点时,操作语句序列为( )。

A.top—>next=top;B.s—>next=top—>next;top—>next=s;

C.s—>next=top;top=s;D.s—>next=top;top=top—>next;

解析:向链栈中插入一个结点,就是在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表头插入一个结点。本题答案为:C。

[例8-7] 在解决计算机主机与打印机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时,通常设置一个打印数据缓冲区,主机将要输出的数据依次写入该缓冲区,而打印机则从该缓冲区中取出数据进行打印。该缓冲区应该是一个( )结构。

A.栈B.队列C.数组D.线性表

解析:本题答案为:B。

(例8-8)一个队列的入队序列是1,2,3,4,则队列的输出序列是( )。

A.4,3,2,1 B.1,2,3,4 C.1,4,3,2 D.4,1,3,2 解析:本题答案为B。

[例8-9]判断一个循环队列Q为满队列的条件是( )。

A.Q一>front= =Q—>rear

B.Q一>front!=Q—>rear

C.Q一>front= =(Q一>rear+1)%MaxSize

D.Q—>front!=(Q—>rear+1)%MaxSize

解析:由循环队列的结构可知,本题答案为:C。

[例8-10]循环队列用数组A[0,MaxSize-1]存放其元素,已知其头尾指针分别是front 和rear,则当前队列元素个数为( )。

A.(rear—front + MaxSize)%MaxSize B.rear—front+1

C.rear—front—l D.rear—front

解析:本题答案为:A。

(例8-11) 在一个链队列中,假设f和r分别是队头指针和队尾指针,则插入s所指

结点的运算是( )。

A.f —>next=s;f=s;B.r—> next=s;r=s;

C.s—> next=r;r=s;D.s—> next=f;f=s;

解析:向链队列插入一个结点即在单链表表尾插入一个结点。本题答案为:B。

二、判断题

[例8-12]栈是一种先进先出的线性结构。

解析:错误。栈是一种先进后出的线性结构。

[例8-13] 栈和队列都是线性表。

解析:正确。栈和队列都是操作受限的线性表。

[例8-14]即使对不含相同元素的同一输入序列进行两组不同的但合法的人栈和出栈组合操作,所得的输出序列也一定相同。

解析:错误。根据栈的特性,不同的人栈和出栈组合操作所得的输出序列是不相同的。

[例8-15]循环队列也存在空间溢出问题。

解析:正确。循环队列的引入只是解决了一般顺序队列的假溢问题,并没有解决溢出问题。

[例8-16] 循环队列通常用指针来实现队列的头尾相接。

解析:错误。循环队列的首尾相接是假想的,事实上并没有实质上的相接,只是在指针时实现了从最大下标向最小下标的过渡。

三、填空题

[例8-17] 栈的特点是,队列的特点是,栈和队列都是。

解析:本题答案为:先进后出/FILO(或后进先出/LIFO);先进先出/FIFO;操作受限的线性表。

[例8-18] 一个栈的输入序列是:l,2,3,则不可能的栈输出序列是。

解析:在栈的操作中,如果输入序列按递增排序号,则在输出序列中,某一个元素后所有比它序号小的元素序号肯定是逆序的。本题答案为:3,1,2。

[例8-19]队列是限制了插入操作只能在表的一端,而删除操作只能在表的另一端进行的线性表,其特点是。

解析:本题答案为:先进先出。

(例8-20)若用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来表示链栈s,则创建一个空栈所要执行的操作是。

解析:由链栈的运算过程可知,本题答案为:s=NULL。

(例8-21)在链队列Q中,判定其只有一个结点的条件是。

解析:只有一个结点时,队头指针和队尾指针都指向链表头结点。

本题答案为:Q—>front==Q—>rear。

四、应用题

[例8-22]为什么说栈是一种先进后出表?

解析:栈是一种线性表,如果把所有元素都放人栈中再出栈,则最后插入栈中的那个元素总是最先从栈中移出,因此说栈是一种先进后出表。

(例8-23)对于一个栈,按顺序输入A,B,C。如果不限制出栈时机(即栈中元素不必等所有输入元素都进栈再输出),试给出全部可能的输出序列。

解析:本题利用栈的后进先出的特点,有如下几种情况:

(1)A进,A出,B进,B出,C进,C出,产生输出序列ABC。

(2)A进,A出,B进,C进,B出,C出,产生输出序列ACB。

(3)A进,B进,B出,A出,C进,C出,产生输出序列BAC。

(4)A进,B进,C进,C出,B出,A出,产生输出序列CBA。

(5)A进,B进,B出,C进,C出,A出,产生输出序列BCA。

不可能产生的序列为:CAB。

(例8-24)有一字符串次序为-3 * y - a/y^2,试利用栈将该字符串次序改为3y-ay^2/ * -,写出操作步骤。(可用X代表扫描该字符串并顺序取一字符进栈的操作,用S代表从栈中取出一字符加到新字符串尾的出栈操作)

解析:实现上述转换的进、出栈操作如下:

-进3进3出*进y进y出-进-出a进

a出/进y进y出^进^出2进2出/出

*出-出

所以操作步骤为:XXSXXSXSXSXXSXSXSSSS。

(例8-25)什么是顺序队列的上溢现象?什么是假溢现象?解决假溢现象的方法有哪些?

解析:在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中,设队头指针为front,队尾指针为rear,队的容量为MaxSize。当有元素加入队列时,若rear==MaxSize-1(初始时rear==-1),则发生队列的上溢现象,该元素不能加入队列。

队列的假溢现象是指队列中尚有空余空间,但此时rear==MaxSize-1,元素不能入队。解决队列假溢的方法如下:

(1)建立一个足够大的存储空间,但这样做会造成空间浪费。

(2)采用循环队列方式。原理参照8.2.5中的介绍。

(3)采用平移元素的方法,即每当队列中删除一个元素肘,依次移动队中元素,始终使front==—1。

(例8-26)假设Q[0..11]是一个循环队列,初始状态为front==rear=0,画出做完下列操作后队列的头、尾指针的状态变化情况。若不能人队,请指出其元素,并说明理由。

d,e,b,g,h入队

d,e出队

i,j,k,l,m人队

b出队

n,o,p,q人队

解析:本题入队和出队的变化如图8.7所示。队列没有产生上溢。

五、算法设计题

[例8-27] 设有两个栈S1和S2,都采用顺序结构表示,并且共享一个存储区V[o.. n-1]。为尽量利用空间,减少溢出的可能,现采用栈顶相对、迎面增长的方式存储。试设计公用栈的操作算法。

解析:让两个栈迎面增长,只有相遇时才会溢出。另外,用一个变量i(i=1表示栈l操作,i=2表示栈2操作)来区别S1和S2的操作。

进栈操作算法如下:

int push(datatype V[ ],int top1,int,top2,datatype x,int i)

{

if(i!=1& & i!=2)

return 0;//参数错误

if(topl+1 !=top2)

{

if(i= =1) //S1进栈操作

V[++topl]=x;

else //S2进栈操作

V[++--top2]=x;

}

else

return 0;//溢出

return l;//成功

}

[例8-28]设单链表中存放着n个字符,试设计判断字符是否中心对称的算法。例如,abcba和xyzzyx是中心对称。

解析:

方法一:将字符串中前一半字符进栈,然后将栈中字符逐个与链表中的后一半字符进行比较。要注意区分字符个数为奇数和偶数的两种情况。字符串不对称时,返回值为0;反之,返回值为1。

int mateh(1inklist * h,int n)

{

linklist * p;

int i=1;

datatype x;

sqstack s;

initstack(&s);//栈初始化

p=h一>next;//p指向链表第一个数据结点

while(i!=n/2+1) //扫描链表前一半

{

push(s,p—>data);//元素进栈

p=p一>next;

i++;

}

if(n%2!=0) //n为奇数

p=p—>next;

while(p!=NULL)

{

x=pop(s);//元素出栈

if(x!=p—>data) //若不相等,则不对称

return 0;

p=p—>next;

}

return 1;//中心对称

}

方法二:将字符串中的全部字符进栈,然后将栈中字符逐个出栈,并与链表中字符从前,往后逐个比较。字符串不对称时,返回值为0;反之,返回值为1。

int match(1inklist * h)

{

linklist * p;

datatype x;

sqstack s;

initstack(&s);//初始化

p=h—>next;//p指向链表第一个数据结点

while(p!=NULL)

{

push(s,p—>data);//元素进栈

p=p—>next;

}

p=h—>next;//P重新指向链表第一个数据结点

while(p!=NULL)

{

x=pop(s);//元素出栈

if(x!=p—>data) //若不相等,则不对称

return 0;

p=p—>next;

}

return 1;//中心对称

}

[例8-29]编写一个算法,利用队列的基本运算返回队列中的最后一个元素。

解析:假设队列为循环顺序队列。建立一个临时队列,将指定队列中所有元素出队并入队到临时队列中,这样指定队列为空,再将临时队列中所有元素出队并入队到指定队列(因为不能破坏原队列结构,所以需要恢复元素),最后一个元素即为所求。具体算法如下:datatype lastelem (queue * Q)

{

datatype x;

queue tmp Q;

initqueue(& tmp Q)

while(! emty (Q)) //将Q中元素放入tmpQ

{

x=dequeue(Q)

enqueue(&tmpQ,x);

}

while (! empty (& tmpQ)) //将tmpQ中元素恢复回Q

{

x=dequeue ( & tmpQ);

enqueue(Q,x);

}

return x;

}

(例8-30) 假定用一个循环单链表表示队列(循环链队,带头结点),该队列只设一个队尾指针rear,不设队头指针,试编写算法实现下列要求:

(1)向循环链队中插入一个元素x。

(2)从循环链队中删除一个结点。

解析:定义本题队列类型如下:

typedef struct

{

linklist * rear;

} Queue2

(1)队列中人队操作是在队尾进行,即在链尾插入一个新结点。

void enqueue (Queue2 * Q,datatype x)

{

linklist * s;

s=(linklist * )malloe (sizeof (linklist));//建立新结点

s—>datda=x;

s—>next=Q—>rear—>next;//将新结点插入队尾

q—>rear—>next = s;

q—>rear = s;

}

(2)队列中出队操作是在队头进行,即删除链表第一个数据结点。

datatype dequeue (Queue2 * Q)

{

datatype x;

linklist * p;

if (Q—>rear—>next= =Q—>rear) //队列为空

return NULL;

p=Q一>rear一>next一>next;//p指向队头结点

x=p一>data;

Q一>rear一>next一>next=p一>next //删除* p结点

free (p)

return x;//返回原队头元素

}

注意:队列和栈都是线性表,它们是操作受限的线性表。在考虑它们的性质、算法的时候可以结合上一章中有关线性表的内容。

9.3 典型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例9-1]下列操作中,( )是数组的基本运算。

A.插入B.删除C.修改D.排序

解析:数组的基本运算只有两种,一种是给定一组下标,存取相应的元素;另一种是给定一组下标,修改相应数据元素中某个数据项的值。本题答案为:C。

(例9-2) 一维数组和线性表的区别是( )。

A.前者长度固定,后者长度可变B.后者长度固定,前者长度可变

C.两者长度均固定D.两者长度均可变

解析:由数组和线性表的定义可知,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而线性表的长度是可变的。本题答案是:A。

[例9-3]二维数组A的每个元素是由6个字符组成的字符串,其行下标i=0,1,…,8,列下标j=1,2,…,10。当A按行存储时,元素A[8,5]的起始地址与当A按列存储时的元素( )的起始地址相同(设每个字符占一个字节)。

A.A[8,5] B.A[3,10] C.A[5,8] D.A[0,9]

解析:当A按行存储时,元素A[8,5]前共有(8—0)×(10—1+1)+(5—1)=84个元素。对侯选答案进行类似计算可知,本题答案为:B。

(例9-4) 有一个100×90的稀疏矩阵,有非零元素(整型)10个。设每个整型数占2个字节,则用三元组表表示该矩阵时,所需的字节数为( )。

A.60 B.66 C.18 000 D.33

解析:三元组表由表头和主表两部分组成。表头包括三个整型域,分别表示矩阵的行数、列数和非零元素个数;主表用手存放非零元素三元组,每个三元组由三个域组成,分别表示该元素的行号、列号和值。本题答案为:B。

[例9-5] 若对n阶对称矩阵A以行序为主序方式将其下三角形的元素(包括主对角线上的所有元素)依次存放于一维数组B[0..(n(n+1))/2—1)中,则在B中确定a i,j(i

A.

(1)

2

i i

j

+

+B.

(1)

2

j j

i

-

+C.

(1)

2

i i

j

+

+D.

(1)

2

j j

i

+

+

解析:参考9.2.3节有关对称矩阵的内容可知,本题答案为:D。

二、填空题

(例9-6)三维数组A[c1..d1,c2..d2,c3..d3]共含有个元素。

解析:第一维大小为d1-c l+1,第二维大小为d2-c2+1,第3维大小为d3-c3+1,共有(d l-c1+1)×(d2-c1+1)×(d3-c3+1)个元素。

本题答案为:(d1-c2+1)×(d2-c1+1) ×(d3-c3+1)。

[例9-7]设二维数组A[-20..30,-30..19],每个元素占用4个存储单元,存储起始地址为200。如按行优先顺序存储,则元素A[25][18]的存储地址为;如按列优先顺序存储,则元素A[一18][一25]的存储地址为。

解析:当按行优先顺序存储时,元素A[25][18]的存储地址为:

LOC(A[25][18])=LOC(A[-20][-30])+((25-(-20))×(19-(-30)+1)

+(18-(-30)))×4

=200+9192=9392

当按列优先顺序存储时,元素A[-18][-25]的存储地址为:

LOC(A[-18][-25])=LOC(A[-20][-30])+((-25-(-30))×(30-(-20)+1)

+(-18-(-20))) × 4

=2004+1028=1228

本题答案为:9392;1228。

[例9-8] 将一个10阶对称矩阵A 用压缩存储方式(以行为主序存储下三角,且a 00=1)进行存储,设每个元素占一个地址空间,则a 85的地址为 。

解析:矩阵下标从0开始,以行为主序存储下三角,a 85前有8行,第0行1个元素,第1行2个元素,……,第7行8个元素,共计(1+8)×8/2=36个元素,第8行中a 85前有5个元素。所以,a 85前共有36+5=41个元素,其地址为41+l =42。本题答案为:42。

[例9-9] 一稀疏矩阵有8个非零元素,矩阵元素为整型。现用三元组表方式对其进行压缩存储,假设整型元素占2个存储单元,则该三元组表至少占 个存储单元。

解析:三元组表由表头和主表两部分组成。表头包括三个整型域,分别表示矩阵的行 数、列数和非零元素个数;主表用于存放非零元素三元组,每个三元组由三个域组成,分别表示该元素的行号、列号和值。表头部分占3×2=6个存储单元,主表部分占8×3×2=48 个存储单元,总共占6+48=54个存储单元。本题答案为:54。

三、应用题

[例9-10] 已知A n ×n 为稀疏矩阵,试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比较采用两种不同的存储 结构二维数组和三元组表完成求1

0n ii i a -=?运算的优缺点。 解析:由题目可知,所进行的运算是计算主对角线元素之和。对于采用二维数组方法存储的矩阵,需要n 2个存储单元,但由于可以进行随机存取,即可以随机地访问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因此时间效率比较高。采用三元组表方法存储矩阵时是压缩存储,节省了存储空间,但在算法实现上需要从头到尾扫描整个三元组表,因此时间效率相对低一些。

(例9-11) 设给定n 维数组A[c 1..d 1][c 2..d 2)…[c n ..d n ),如果A[c 1][c 2]…[c n ]的存储地址为a ,每个元素占用1个存储单元,求A[i 1][i 2]…[i n ]的存储地址。

解析:若整个数组采用按行优先顺序存储,则A[i 1][i 2]…[i n ]的存储地址为:

LOC(A[i 1][i 2]…[i n ])=a+((i 1-c 1)×(d 2-c 2+1)×…×(d n -c n +1)

+(i 2-c 2)×(d 3-c 3+1)×…×(d n -c n +1)

+(i n -c n ))×l

若整个数组采用按列优先顺序存储,则A[i 1][i 2]…[i n ]的存储地址为:

LOC(A[i 1][i 2]…[i n ])=a+((i n -c n )×(d n-1-c n-1+1)×…×(d 1-c 1+1)

+(i n-1-c n-1)×(d n-2-c n-2+1)×…×(d 1-c 1+1)

+(i 1-c 1))×l

(例 9-12) 设上三角矩阵A n ×n ,将其上三角元素逐行存于数组B[m]中,使得B[k]=a ij ,且k=f 1(i )+f 2(j )+c 。试推导出函数f 1(i )、f 2(j )和常数C 。

解析:由前面内容的分析可得k 和i 、j 之间的关系为:

(21)2(1)2i n i k n n í-+??=ì+??? +j-i 当i ≤j 时 当i>j 时,存放常数c

当i ≤j 时,有

2111f (1)=22

n i i 骣--琪琪桫 2f (j)=j

C=0

当i>j 时,有

12f (i)=f (j)=0

(1)2

n n C +=

四、算法设计题

(例9—13) 已知一个n ×n 矩阵B 按行优先顺序存储在一个一维数组A[0..n ×n 一1) 中,试给出一个算法将原矩阵转置后仍存于数组A 中。

解析:矩阵转置是将矩阵中第i 行第j 列的元素与第j 行第i 列的元素位置互换。因此, 先确定矩阵与一维数组的映射关系:b i ,j 在一维数组A 中的下标为i ×n+j ,b i ,j 在一维数组A 中的下标为j ×n+i 。具体算法如下:

void trans ( datatype A[],int n)

{

int i ,j ;

datatype temp ;

for(i=0;i

for(j =0;j

{

temp=A[i * n+1];

A[i * n+j]=A[j * n+i];

A[j * n+i]=temp ;

}

}

(例9-14) 假设稀疏矩阵A 采用三元组表表示,试编写一个算法求其转置矩阵B ,要求B 也用三元组表表示。

解析:三元组表表示要求按行的顺序存放,所有转置过程不能直接将行下标和列下标 转换,还必须使得转置后矩阵按顺序存放。因此,首先在A 中找出第一列中的所有元素 (即B 中第一行),并把它们依次存放在转置矩阵B 的三元组表中;然后依次找出第二列中的所有元素,把它们依次存放在三元组表B 中;最后按此方法逐列进行,直到第n 列的操作完成。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各元素的行号列号需要互换外,表头部分的行数列数也应该互换。具体算法如下:

void transmatrix (smatrix * A ,smatrix * B)

{

int p ,k ,col ;

B —>m=A —>n ; //B 的行数为A 的列数

B —>n=A —>m ; //B 的列数为A 的行数

B —>t=A —>t ; //转置前后非零元素个数不变

if(B—>t!=0) //非0矩阵

{

k=0;//B表元素计数器,作当前放置元素指针for(col=0;coln;col++)

for(p=0;pt;p++)

if(A—>data[p].j==co1)

{

B—>data[k].i=A—>data[p].j;

B—>data[k].j=A—>data[p].i

B—>data[k].v=A—>data[p].v;

K++

}

}

}

连接体问题

【典型例题】 【针对训练】 例1.两个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 m 1和m 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 A B 对物体A 施以水平的推力 F ,则物体A 对物体 B 的作用力等于( m 1 F ---- ? m 1 m 2 A. —F m 1 m 2 m 2 B. —F m 1 m 2 D.巴F m 2 2.如图A 、B 、C 为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水平力 于B 上,三物体可一起匀速运动。撤去力 F 后, F 作用 三物体仍 用力为f 2,贝U f l 和f 2的大小为( A.f i = f 2 = 0 B.f i = 0, f 2= F F C.f1 =— 3 3.如图所示,在前进的车厢的竖直后壁上放一个物体,物体与壁间 的静摩擦因数卩=0.8,要使物体不致下滑,车厢至少应以多大的 加速度前进? ( g = 10m/s 2 ) 4.如图所示,箱子的质量 M = 5.0kg ,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 数卩=0.22。在箱子顶板处系一细线,悬挂一个质量 m = 1.0kg 的小球,箱子受到水平恒力 F 的作用,使小球的悬线偏离竖直 方向0= 30°角,贝U F 应为多少? ( g = 10m/s 2 ) 【能力训练】 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 、m 的滑块A 、B 叠放在固定的、 倾角为0的斜面上, A 与斜面间、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分别为卩1,卩2,当A 、B 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下滑时, B 受到摩擦力( A.等于零 B.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C.大小为卩1mgcos 0 D.大小为卩2mgcos0 ^TTTTTTTTTTTJTTl C.F TTTTTTTTTTiil

螺纹连接重要习题.(汇编)

《螺纹连接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 采用凸台或沉头座其目的为。 A 便于放置垫圈 B 避免螺栓受弯曲力矩 C 减少支承面的挤压应力 D 增加支承面的挤压应力 2. 联接螺纹要求自锁性好,传动螺纹要求。 A 平稳性 B 效率高 C 螺距大 D 螺距小 3. 连接用的螺纹,必须满足条件。 A 不自锁 B 传力 C 自锁 D 传递扭矩 4. 单线螺纹的螺距导程。 A 等于 B 大于 C 小于 D 与导程无关 5. 同一螺栓组的螺栓即使受力不同,一般应采用相同的材料和尺寸,其原因是。 A 便于装配 B 为了外形美观 C 使结合面受力均

匀 D 减少摩损 6. 用于联接的螺纹,其牙形为。 A 矩形 B 三角形 C 锯齿形 D 梯形 7. 螺纹的标准是以为准。 A 大径 B 中径 C 小径 D 直径 8. 螺纹的危险截面应在上。 A 大径 B 小径 C 中径 D 直径 9、在常用的螺旋传动中,传动效率最高的螺纹是__________。A三角形螺纹B梯形螺纹C锯齿形螺纹D矩形螺纹 10、在常用的螺纹联接中,自锁性能最好的螺纹是__________。A三角形螺纹B梯形螺纹C锯齿形螺纹D矩形螺纹 11、当两个被联接件不太厚时,宜采用__________。 A双头螺柱联接B螺栓联接C螺钉联接D紧定螺钉联接12、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__________。

A螺栓联接B螺钉联接C双头螺柱联接D紧定螺钉联接13、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联接不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__________。 A螺栓联接B螺钉联接C双头螺柱联接D紧定螺钉联接14、普通螺纹的牙型角α为60o,当摩擦系数μ=0.10时,则该螺纹副的当量摩擦系数μv=__________。 A0.105 B 0.115 C 0.1115 D 0.104 15、在拧紧螺栓联接时,控制拧紧力矩有很大方法,例如__________。 A增加拧紧力B增加扳手力臂C使用测力矩扳手或定力矩扳手 16、螺纹联接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__________。 A增加螺纹联接的轴向力B增加螺纹联接的横向力 C防止螺纹副的相对转动D增加螺纹联接的刚度17、螺纹联接预紧的目的之一是__________。

六年级典型病句修改答案

典型病句修改 常见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 2、语序不当 3、搭配不当 4、表意不明 5、不合逻辑 6、语意重复 7、句式杂糅 8、前后矛盾 9、否定不当 10、成分赘余 1)? 在爸爸的启发下,让我解决了这道难题。 去掉“在,下”或“让”。 2)? 经过对这篇着作的阅读,使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 去掉“经过”或“使”。 3)? 当我看到这个场景时,使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去掉“当,时”或“让”。 4)? 在三天的野营生活中,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很好地锻炼了未经风雨的同学们。去掉“在,中”和“在,下”。 5)? 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把“结果”改成“人”。 6)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说明我国已经具备了可以独立的研究这种高尖技术。 在“技术”后加“能力”。 7)通过老师的引导,使我对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 去掉“通过”或“使”。 8)你能否解决好此问题是我给你礼物的关键。 去掉“能否”或在“给你礼物”前加“能否”。 9)完成这次任务,是我考虑是否能让进入下一轮的前提。 去掉“是否”或在“完成”前加“能否”。 10)内容是否充实,语句是否通顺,这是对小学生作文的起码要求。 去掉两个“是否”。 11)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把“胜败”改成“胜利”或在“齐心协力”前加“能否”。 12)三个学校的领导参加了这次活动。 把“三个”移到“学校”后。 13)昨天晚上,西安和咸阳的部分地区下了大雪。 在“西安”后加“的部分地区”或去掉“咸阳”后“的部分地区”。

14)新年伊始,他让我们几个团的干部学习、讨论工作计划。 把“几个”移到“团的”后。 15)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儿童的命运便是将来的命运。 在“重视”后加“对”。 16)他没有听从老师的建议,对作文加以修改,影响了作文的效果。 在“建议”前加“让他修改作文的”,在“对作文”前加“没有”。 17)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把“一边”改成“两边各”或“左边”或“右边”。 18)这是一个英雄的母亲,是一个有着坦荡胸怀的母亲。 在“英雄”后加“无畏”。 19)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在“还只是”前加“他”或“我”。 20)要是一篇文章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调整“文字”和“即使”位置。 考试作文如何写 1、审题要清晰 2、字迹工整 3、多运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多运用诗句,名言 4、写人作文:描写人物要有条理,由上而下 5、写事作文:事件记叙完整,起因、经过、结果都要写 6、写景作文:注意方位的转换,有详有略 7、作文开头结尾要好好构思

连接体问题专题详细讲解20912

连接体问题 一、连接体与隔离体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连接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如果把其中某个物体隔离出来,该物体即为隔离体。 二、外力和力如果以物体系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作用力,这些力是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各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不考虑力。如果把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这些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外力。 三、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 1.整体法连接体中的各物体如果加速度相同,求加速度时可以把连接体作为一个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如果要求连接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必须隔离其中一个物体,对该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此法称为隔离法。 3.整体法与隔离法是相对统一,相辅相成的。本来单用隔离法就可以解决的连接体问题,但如果这两种方法交叉使用,则处理问题就更加方便。如当系统中各物体有相同的加速度,求系统中某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往往是先用整体法法求出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法求物体受力。 简单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 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大小加速度的整体。 2.“整体法”: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即当做一个质点来考虑)。 注意:此方法适用于系统中各部分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情况。 3.“隔离法”:把系统中各个部分(或某一部分)隔离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来分析。 注意:此方法对于系统中各部分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或不相同情况均适用。 4.“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择 求各部分加速度相同的连结体的加速度或合外力时,优选考虑“整体法”;如果还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再用“隔离法”,且一定是从要求作用力的那个作用面将物体进行隔离;如果连结体中各部分加速度不同,一般都是选用“隔离法”。 5.若题中给出的物体运动状态(或过程)有多个,应对不同状态(或过程)用“整体法”或“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再列方程求解。

螺纹连接习题解答(讲解)

螺纹连接习题解答 11—1 一牵曳钩用2个M10的普通螺钉固定于机体上, 如图所示。已知接合面间的摩擦系数 f=0.15,螺栓材料为Q235、强度级别为4.6 级,装配时控制预紧力,试求螺栓组连接 允许的最大牵引力。 解题分析:本题是螺栓组受横向载荷作用的典型 例子.它是靠普通螺栓拧紧后在接合面间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横向外载荷F R。解题时,要先求出螺栓组所受的预紧力,然后,以连接的接合面不滑移作为计算准则,根据接合面的静力平衡条件反推出外载荷F R。 解题要点: (1)求预紧力F′: 由螺栓强度级别4.6级知σS =240MPa,查教材表11—5(a),取S=1.35,则许用拉应力: [σ]= σS/S =240/1.35 MPa=178 MPa ,查(GB196—86)M10螺纹小径d1=8.376mm 由教材式(11—13): 1.3F′/(πd21/4)≤[σ] MPa 得: /(4×1.3)=178 ×π×8.3762/5.2 N F′=[σ]πd2 1 =7535 N (2)求牵引力F R: =7535×0.15×2×由式(11—25)得F R=F′fzm/K f

1/1.2N=1883.8 N (取K =1.2) f 11—2 一刚性凸缘联轴器用6个M10的铰制孔用螺栓(螺栓 GB27—88)连接,结构尺寸如图所示。两半联轴器材料为HT200,螺栓材料为Q235、性能等级5.6级。试求:(1)该螺栓组连接允许传递的最大转矩T max。(2)若传递的最大转矩T max不变,改用普通螺栓连接,试计算螺栓直径,并确定其公称长度,写出螺栓标记。(设两半联轴器间的摩擦系数f=0.16,可靠性系数K f=1.2)。 解题要点: (1)计算螺栓组连接允许传递的最大 转矩T max: 该铰制孔用精制螺栓连接所能传递 转矩大小受螺栓剪切强度和配合面 挤压强度的制约。因此,可先按螺栓剪 切强度来计算T max,然后较核配合面挤 压强度。也可按螺栓剪切强度和配合面挤压强度分别求出T max,取其值小者。本解按第一种方法计算 1)确定铰制孔用螺栓许用应力 由螺栓材料Q235、性能等级 5.6级知: σs300MPa 被连接件材料HT200 = σb500MPa、= = σb200MPa 。 (a)确定许用剪应力

六年级典型病句修改答案

六年级典型病句修改答 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常见病句类型 1)在爸爸的启发下,让我解决了这道难题。 去掉“在,下”或“让”。 2)经过对这篇着作的阅读,使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 去掉“经过”或“使”。 3)当我看到这个场景时,使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去掉“当,时”或“让”。 4)在三天的野营生活中,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很好地锻炼了未经风雨的同学们。 去掉“在,中”和“在,下”。 5)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 把“结果”改成“人”。 6)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说明我国已经具备了可以独立的研究这种高尖技术。 在“技术”后加“能力”。 7)通过老师的引导,使我对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 去掉“通过”或“使”。 8)你能否解决好此问题是我给你礼物的关键。 去掉“能否”或在“给你礼物”前加“能否”。 9)完成这次任务,是我考虑是否能让进入下一轮的前提。 去掉“是否”或在“完成”前加“能否”。 10)内容是否充实,语句是否通顺,这是对小学生作文的起码要求。

去掉两个“是否”。 11)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把“胜败”改成“胜利”或在“齐心协力”前加“能否”。 12)三个学校的领导参加了这次活动。 把“三个”移到“学校”后。 13)昨天晚上,西安和咸阳的部分地区下了大雪。 在“西安”后加“的部分地区”或去掉“咸阳”后“的部分地区”。 14)新年伊始,他让我们几个团的干部学习、讨论工作计划。 把“几个”移到“团的”后。 15)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儿童的命运便是将来的命运。 在“重视”后加“对”。 16)他没有听从老师的建议,对加以修改,影响了的效果。 在“建议”前加“让他修改作文的”,在“对作文”前加“没有”。 17)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把“一边”改成“两边各”或“左边”或“右边”。 18)这是一个英雄的母亲,是一个有着坦荡胸怀的母亲。 在“英雄”后加“无畏”。 19)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在“还只是”前加“他”或“我”。 20)要是一篇文章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调整“文字”和“即使”位置。

5讲 连接体问题与典型例题

5讲 牛顿运动定律与连接体问题 一、连接体概述 相互连接并且有共同的加速度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可以看作连接体。 如下图所示: 还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体的模型图,不一一描述。只以常见的模型为例。 二、问题分类 1.已知外力求内力(先整体后隔离) 如果已知连接体在合外力的作用下一起运动,可以先把连接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他们共同的加速度;再隔离其中的一个物体,求相互作用力。 2.已知内力求外力(先隔离后整体) 如果已知连接体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先隔离其中一个物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他们共同的加速度;再把连接体系统看成一个整体,求解外力的大小。 三、典型例题(以图1模型为例) 【例题1】 如上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1、m 2 的两个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细绳相连,在F 拉力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求中间细绳的拉力为多大? 解析:两个物块组成连接体系统,具有共同的加速度,把他们看作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12()F m m a =+ 解得:加速度12 F a m m = + 再隔离后面的物块m 1,它受重力G 、支持力N 和拉力T 三个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 定律可得: 1T m a = 带入可得:112 m T F m m = + 图1 图2 图3 图4

【例题2】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1、m 2的两个物块,中间用细绳相连,在F 拉力的作用下一起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求中间细绳的拉力为多大? 解析:两个物块具有共同的加速度,把他们看作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1212 ()()F m m g m m a -+=+ 解得:加速度1212 ()F m m g a m m -+= + 再隔离后面的物块m 1,它受重力G 、和拉力T 两个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12111 12()F m m g T m g m a m m m -+-==+ 带入可得:112 m T F m m = + 由以上两个例题可得:对于在已知外力求内力的连接体问题中,系统中各物体的内力是按照质量关系分配牵引力的。只与连接体系统的质量和牵引力有关,与系统的加速度a 、摩擦因数μ、斜面倾角θ无关。 即: 112 m T F m m = + 【例3】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其倾角θ=37o,长方体木块A 的MN 面上钉着一颗小钉子,质量m =1.5kg 的小球B 通过一细线与小钉子相连接,细线与斜面垂直.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0.现将木块由静止释放,木块将沿斜面下滑.求在木块下滑的过程中小球对木块MN 面的压力大小.(取g =10m/s 2,sin37o=0.6,cos37o=0.8) 解析:以木块和小球整体为研究对象,设木块的质量为M ,下滑的加速度为a ,沿斜面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 +m )g sin37o-μ(M +m )g cos37o=(M +m )a 解得:a =g (sin37o-μcos37o)=2m/s 2 以小球B 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 ,细线拉力T 和MN 面对小球沿斜面向上的弹力F N ,沿斜面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sin37o-F N =ma 解得:F N =mg sin37o-ma =6N .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对木块MN 面的压力大小为6N . [例4]如图2-3所示,质量为M 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 2 1,

典型修改病句

典型修改病句 典型修改病句1 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社会教育。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3、早晨6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5、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8、是否努力学习,使我们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勇气。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改: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他们的成功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少主语)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常识性问题,梨花是白的) 页 1 第 3、早晨6点钟,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同1)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公园,街道等就是公共场所,重复) 5、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介宾短语不做主语)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即使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虚词使用不当)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广泛地交换了意见。(没有广泛的意见之说) 8、是否努力学习,是我们能否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条件复句,前后应保持一致)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信心。(动宾搭配不当)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文学名著要读了才有用) 典型修改病句2 1.下面句子的语病是什么?在题后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序号

螺纹联接练习题

连接 一、判断 01. 一个双线螺纹副,螺距为4mm,则螺杆相对螺母转过一圈时,它们沿轴向相对移动的距离应为4mm。( ) 02. 三角形螺纹由于当量摩擦系数大,强度高,所以是常用的连接螺纹。( ) 03. 设计外载荷是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连接,除考虑螺栓的静强度外,还必须验算其疲劳强度。 ( ) 04. 普通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主要是计算螺栓的剪切强度。( ) 05. 对受轴向变载荷的普通螺栓连接适当增加预紧力可以提高螺栓的抗疲劳强度。( ) 06. 受横向载荷的螺栓组连接中的螺栓必须采用有铰制孔的精配合螺栓。( ) 07. 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连接的螺栓所受的总拉力是预紧力与工作拉力之和。( ) 08. 在受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连接中,使用柔性螺栓,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螺栓的应力幅。( ) 09. 受翻转(倾覆)力矩作用的螺栓组连接中,螺栓的位置应尽量远离接合面的几何形心。( ) 10. 在受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连接结构中,在两个被连接件之间加入橡胶垫片,可以提高螺栓疲劳强度。( ) 二、选择 1.常见的连接螺纹是_________。 A.左旋单线 B.右旋双线 C.右旋单线 D.左旋双线 2. 相同公称尺寸的三角形细牙螺纹和粗牙螺纹相比,因细牙螺纹的螺距小,小径大,故细牙螺纹的_______。 A.自锁性好,钉杆受拉强度低 B.自锁性好,钉杆受拉强度高 C.自锁性差,钉杆受拉强度高 D.自锁性差,钉杆受拉强度低 (强度——指螺纹杆的承载能力。) 3. 用作调节或阻塞的螺纹,应采用_____。 A.三角形粗牙螺纹 B.矩形螺纹 C.锯齿形螺纹 D.三角形细牙螺纹 4. 标注螺纹时______。 A.右旋螺纹不必注明 B.左旋螺纹不必注明 C.左、右旋螺纹都必须注明 D.左、右旋螺纹都不必注明 5. 连接用的螺母、垫圈的尺寸(型号)是根据螺栓的______选用的。A.中径d2 B.小径d1 C.大 径d D.钉杆直径 6. 管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______。 A.螺纹的外径 B.螺纹的内径 C.螺纹的中径 D.管子的内径 三、填空 1. 普通螺栓的公称直径为螺纹______径。

六年级典型病句修改答案定稿版

六年级典型病句修改答案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常见病句类型 1)在爸爸的启发下,让我解决了这道难题。 去掉“在,下”或“让”。 2)经过对这篇着作的阅读,使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 去掉“经过”或“使”。 3)当我看到这个场景时,使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去掉“当,时”或“让”。 4)在三天的野营生活中,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很好地锻炼了未经风雨的同学们。 去掉“在,中”和“在,下”。 5)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 把“结果”改成“人”。 6)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说明我国已经具备了可以独立的研究这种高尖技术。 在“技术”后加“能力”。 7)通过老师的引导,使我对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 去掉“通过”或“使”。 8)你能否解决好此问题是我给你礼物的关键。

去掉“能否”或在“给你礼物”前加“能否”。 9)完成这次任务,是我考虑是否能让进入下一轮的前提。 去掉“是否”或在“完成”前加“能否”。 10)内容是否充实,语句是否通顺,这是对小学生作文的起码要求。 去掉两个“是否”。 11)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把“胜败”改成“胜利”或在“齐心协力”前加“能否”。 12)三个学校的领导参加了这次活动。 把“三个”移到“学校”后。 13)昨天晚上,西安和咸阳的部分地区下了大雪。 在“西安”后加“的部分地区”或去掉“咸阳”后“的部分地区”。 14)新年伊始,他让我们几个团的干部学习、讨论工作计划。 把“几个”移到“团的”后。 15)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儿童的命运便是将来的命运。在“重视”后加“对”。 16)他没有听从老师的建议,对作文加以修改,影响了作文的效果。 在“建议”前加“让他修改作文的”,在“对作文”前加“没有”。

连接体问题专题详细讲解

连接体问题一、连接体与隔离体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连接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如果把其中某个物体隔离出来,该物体即为隔离体。 二、外力和内力如果以物体系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作用力,这些力是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不考虑内力。如果把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这些内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外力。 三、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 1.整体法连接体中的各物体如果加速度相同,求加速度时可以把连接体作为一个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如果要求连接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必须隔离其中一个物体,对该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此法称为隔离法。 3.整体法与隔离法是相对统一,相辅相成的。本来单用隔离法就可以解决的连接体问题,但如果这两种方法交叉使用,则处理问题就更加方便。如当系统中各物体有相同的加速度,求系统中某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往往是先用整体法法求出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法求物体受力。 简单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 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大小加速度的整体。 2.“整体法”: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即当做一个质点来考虑)。 注意:此方法适用于系统中各部分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情况。 3.“隔离法”:把系统中各个部分(或某一部分)隔离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来分析。 注意:此方法对于系统中各部分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或不相同情况均适用。 4.“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择 求各部分加速度相同的连结体的加速度或合外力时,优选考虑“整体法”;如果还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再用“隔离法”,且一定是从要求作用力的那个作用面将物体进行隔离;如果连结体中各部分加速度不同,一般都是选用“隔离法”。 5.若题中给出的物体运动状态(或过程)有多个,应对不同状态(或过程)用“整体法”或“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再列方程求解。 针对训练 1.如图用轻质杆连接的物体AB沿斜面下滑,试分析在下列条件下,杆受到的力是拉力还是压力。 (1)斜面光滑; (2)斜面粗糙。 〖解析〗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假设法。即假定A、B间的杆不存在,此时同时释放A、B,若斜面光滑,A、B运动的加速度均为a=g sinθ,则以后的运动中A、B间的距离始终不变,此时若将杆再搭上,显然杆既不受拉力,也不受压力。若斜面粗糙,A、B单独运动时的加速度都可表示为:a=g sinθ-μg cosθ,显然,若a、b两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A=μB,则有a A=a B,杆仍然不受力,若μA>μB,则a A<a B,A、B间的距离会缩短,搭上杆后,杆会受到压力,若μA<μB,则a A>a B杆便受到拉力。 〖答案〗 (1)斜面光滑杆既不受拉力,也不受压力 (2)斜面粗糙μA>μB杆不受拉力,受压力 斜面粗糙μA<μB杆受拉力,不受压力 类型二、“假设法”分析物体受力 【例题2】在一正方形的小盒内装一圆球,盒与球一起沿倾角为θ的斜面下滑,如图所示,若不存在摩擦,当θ角增大时,下滑过程中圆球对方盒前壁压力T及对方盒底面的压力N将如何变化?(提示:令T不为零,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

机械设计-连接部分习题答案

机械设计-连接部分测试题 一、填空: 1、按照联接类型不同,常用的不可拆卸联接类型分为焊接、铆接、粘接和过盈量大的配合。 2、按照螺纹牙型不同,常见的螺纹分为三角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等。 其中三角螺纹主要用于联接,梯形螺纹主要用于传动。 3、根据螺纹联接防松原理的不同,它可分为摩擦防松和机械防松。螺纹联接的防松, 其根本问题在于防止螺纹副转动。 4、对于螺纹联接,当两被联接件中其一较厚不能使用螺栓时,则应用双头螺柱联接或 螺钉联接,其中经常拆卸时选用双头螺柱联接。 5、普通螺栓联接中螺栓所受的力为轴向(拉)力,而铰制孔螺栓联接中螺栓所受的 力为轴向和剪切力。 6、在振动、冲击或变载荷作用下的螺栓联接,应采用防松装置,以保证联接的可靠。 7、在螺纹中,单线螺纹主要用于联接,其原因是自锁,多线螺纹用于传动,其原因是 效率高。 8、在螺纹联接中,被联接上应加工出凸台或沉头座,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螺纹产生附加弯曲 应力。 楔键的工作面是上下面,而半圆键的工作面是(两)侧面。平键的工作面是(两)侧面。 9、花键联接由内花键和外花键组成。 10、根据采用的标准制度不同,螺纹分为米制和英制,我国除管螺纹外,一般都采用米制螺纹。圆柱普通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大径,强度计算多用螺纹的()径。圆柱普通螺纹的牙型角为 60 度,管螺纹的牙型角为()度。 二、判断: 1、销联接属可拆卸联接的一种。(√) 2、键联接用在轴和轴上支承零件相联接的场合。(√) 3、半圆键是平键中的一种。(×) 4、焊接是一种不可以拆卸的联接。(√) 5、铆接是一种可以拆卸的联接。(×) 一般联接多用细牙螺纹。(×) 6、圆柱普通螺纹的公称直径就是螺纹的最大直径。(√) 7、管螺纹是用于管件联接的一种螺纹。(√) 8、三角形螺纹主要用于传动。(×) 9、梯形螺纹主要用于联接。(×) 10、金属切削机床上丝杠的螺纹通常都是采用三角螺纹。(×) 11、双头螺柱联接适用于被联接件厚度不大的联接。(×) 12、平键联接可承受单方向轴向力。(×) 13、普通平键联接能够使轴上零件周向固定和轴向固定。(×) 14、键联接主要用来联接轴和轴上的传动零件,实现周向固定并传递转矩。(√) 15、紧键联接中键的两侧面是工作面。(×) 16、紧键联接定心较差。(√) 17、单圆头普通平键多用于轴的端部。(√) 18、半圆键联接,由于轴上的键槽较深,故对轴的强度削弱较大。(√) 19、键联接和花键联接是最常用的轴向固定方法。(×) 20、周向固定的目的是防止轴与轴上零件产生相对转动。(√)

六年级典型病句修改 答案

典型病句修改答案 1)在爸爸的启发下,让我解决了这道难题。 去掉“在,下”或“让”。 2)经过对这篇著作的阅读,使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 去掉“经过”或“使”。 3)当我看到这个场景时,使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去掉“当,时”或“让”。 4)在三天的野营生活中,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很好地锻炼了未经风雨的同学们。去掉“在,中”和“在,下”。 5)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把“结果”改成“人”。 6)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说明我国已经具备了可以独立的研究这种高尖技术。 在“技术”后加“能力”。 7)通过老师的引导,使我对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 去掉“通过”或“使”。 8)你能否解决好此问题是我给你礼物的关键。 去掉“能否”或在“给你礼物”前加“能否”。 9)完成这次任务,是我考虑是否能让进入下一轮的前提。 去掉“是否”或在“完成”前加“能否”。 10)内容是否充实,语句是否通顺,这是对小学生作文的起码要求。 去掉两个“是否”。 11)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把“胜败”改成“胜利”或在“齐心协力”前加“能否”。

12)三个学校的领导参加了这次活动。 把“三个”移到“学校”后。 13)昨天晚上,西安和咸阳的部分地区下了大雪。 在“西安”后加“的部分地区”或去掉“咸阳”后“的部分地区”。 14)新年伊始,他让我们几个团的干部学习、讨论工作计划。 把“几个”移到“团的”后。 15)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儿童的命运便是将来的命运。 在“重视”后加“对”。 16)他没有听从老师的建议,对作文加以修改,影响了作文的效果。 在“建议”前加“让他修改作文的”,在“对作文”前加“没有”。 17)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把“一边”改成“两边各”或“左边”或“右边”。 18)这是一个英雄的母亲,是一个有着坦荡胸怀的母亲。 在“英雄”后加“无畏”。 19)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在“还只是”前加“他”或“我”。 20)要是一篇文章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调整“文字”和“即使”位置。 21)不亲身体验,怎能获得真实的感受不是很清楚吗? 去掉“不是很清楚吗”或在“不是很清楚吗”前加“这”。 22)当校长宣布我们班是先进集体时,我们都有既光荣又愉悦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去掉“是难以形容的”或在“是难以形容的”前加“这种感觉”。 23)我们来到著名的博物馆,看着历史悠远的文物,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连接体问题含答案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连接体问题 【自主学习】 一、连接体与隔离体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连接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 。如果把其中某个物体隔离出来,该物体即为 。 二、外力和内力 如果以物体系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作用力,这些力是系统受到的 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不考虑 力。如果把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这些内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 力。 三、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 1.整体法:连接体中的各物体如果 ,求加速度时可以把连接体作为 一个整体。运用 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如果要求连接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必须隔离其中一个物体,对该物体应用 求解,此法称为隔离法。 3.整体法与隔离法是相对统一,相辅相成的。本来单用隔离法就可以解决的连接体问 题,但如果这两种方法交叉使用,则处理问题就更加方便。如当系统中各物体有相同的加速度,求系统中某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往往是先用 法求出 ,再用 法求 。 【典型例题】 例1.两个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 对物体A 施以水平的推力F ,则物体A 对物体 B 的作用力等于( ) A. F m m m 211+ B.F m m m 2 12 + C.F D. F m 2 1 扩展:1.若m 1与m 2与水平面间有摩擦力且摩擦因数均为μ则对B 作用力等于 。 2.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两物体m 1和m 2,用与斜面 平行的力F 推m 1,使两物加速上滑,不管斜面是否光滑,两物体 之间的作用力总为 。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板可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下滑, 木板上站着一个质量为m 的人,问(1)为了保持木板与斜面相 班级 姓名

第六章 连接 练习题

第六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由一些刚性构件用______副和______副相互连接而组成的在同一平面或相互平行平面内运动的机构称为平面连杆机构。 2、图1-1为铰链四杆机构,设杆a最短,杆b最长。试用式子表明它构成曲柄摇杆机构的条件: (1)_________。 (2)以_________为机架,则_________为曲柄。 图1-1 3、如果将曲柄摇杆机构中的最短杆改作机架时,得到________机构;最短杆对面的杆作为机架时,得到________机构。 4、当机构________时,则机构有急回特性。 5、机构中传动角γ和压力角α之和等于________。 6、通常压力角α是指________________间所夹锐角。 7、当平面四杆机构中的运动副都是________副时,就称之为铰链四杆机构;它是其他多杆机构的________。 15、曲柄摇杆机构产生“死点”位置的条件是:摇杆为件,曲柄为件或者是把 运动转换成运动。 16、曲柄摇杆机构出现急回运动特性的条件是:摇杆为件,曲柄为件或者是把` 运动转换成。 17、曲柄摇杆机构的不等于00,则急回特性系数就,机构就具有急回特性。 二、选择题: 1.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只有当________为主动件时,才会出现“死点”位置。 A.连杆 B.机架 C.摇杆D.曲柄 2.绞链四杆机构的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的长度之和时,机构________。 A.有曲柄存在 B.不存在曲柄 C. 有时有曲柄,有时没曲柄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3.当急回特性系数为________时,曲柄摇杆机构才有急回运动。 A. K<1 B. K=1 C. K>1 D. K=0 4.当曲柄的极位夹角为________时,曲柄摇杆机构才有急回运动。 A.θ<0 B.θ=0 C. θ≦0 D. θ﹥0 5.当曲柄摇杆机构的摇杆带动曲柄运动对,曲柄在“死点”位置的瞬时运动方向是________。 A.按原运动方向 B.反方向 C.不确定的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6.曲柄滑决机构是由________演化而来的。 A. 曲柄摇杆机构 B.双曲柄机构 C.双摇杆机构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7.平面四杆机构中,如果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的长度之和,最短杆为机架,这个机构叫做________ 。 A.曲柄摇杆机构 B.双曲柄机构 C.双摇杆机构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8.平面四杆机构中,如果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的长度之和,最短杆为连杆,这个机构叫做________。 A.曲柄摇杆机构 B.双曲柄机构 C.双摇杆机构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9.________能把转动运动转换成往复直线运动,也可以把往复直线运动转换成转动运动。

螺纹联接复习题

螺纹联接 一、是非题 N 1、受预紧力和轴向工作载荷的螺栓,其总拉力为预紧力与工作拉力之和。 N 2、在螺栓工作拉力与残余预紧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刚度,可以收到提高螺栓疲劳强度的效果。 N 3、在螺栓工作拉力和剩余预紧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螺栓的刚度和减少被联接件的刚度,都可以收到提高螺栓疲劳强度的效果。 N 4、联接受轴向载荷后,螺栓的总拉力等于预紧力与工作拉力之和。 N 5、为提高联接螺栓的疲劳强度,可以加大螺栓直径。 N 6、受横向载荷的普通螺栓所受的载荷是工作载荷加剩余预紧力。 N 7、在受轴向变载荷的螺栓联接中,为了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可采用增大螺栓刚度的办法来实现。 N 8、受横向变载荷的普通螺栓中,螺栓所受力为静载荷。 Y 9、对受轴向载荷的普通螺栓联接适当预紧可以提高螺栓的抗疲劳强度。 N 10、铰制孔用螺栓适用于承受轴向载荷的联接。 Y 11、在λ相同的前提下,梯形螺纹较三角螺纹的传动效率高。 N 12、紧螺栓联接的螺栓强度公式中,1.3是安全系数。 Y 13、对于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当螺栓、被联接件刚度和预紧力都不变时,增大工作载荷,残余预紧力必然减小。 Y 14、振动冲击较方应采用机械防松。 N 15、细牙普通螺纹,牙细不耐磨,容易滑扣,所以自锁性能不如粗牙普通螺纹。 N 16、受交变横向载荷作用的普通螺栓联接,在正常工作时螺栓杆所受到的拉力不变。 N 17、受横向载荷普通螺栓连接,是靠螺栓受剪切和挤压平衡外载荷。 N 18、粗牙螺纹的螺距和升角较大,所以容易自锁。 N 19、在承受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连接中,采用空心杆螺栓的作用是减轻连接的重量。 Y 20、对于受扭矩作用的螺栓组连接,螺栓布置得越远离螺栓组中心越好。 二、选择题 1、采用凸台或沉头座作为螺栓头或螺母的支承面,是为了 A 。 A、避免螺栓受弯曲应力 B、便于防止垫圈 C、减少预紧力 D、减少挤压应力 2、通常螺纹联接采用 A 。

高中语文经典病句修改20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们虽在文学创作历程中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作品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当下军旅小说写作的空白,是部队文学阵营中的 颇具潜力的一支创作队伍。 B.“新生代”偏好对个人体验进行精确捕捉和极致表达,突出个体的存在意义,并且在叙事方式上有所创新,以此来实现文学理想和诗学空间。 C.在世界读书日那一天,长春学人书店开展了各种与读书、评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长春各层次读书爱好者的欢迎与好评。 D.提起大仲马,你一定会想到的是《基督山伯爵》。其实,这位法国大文豪本人最满意的作品不是那些脍炙人口的小说,而是一本美食著作。 【解析】:A语序不当,正常语序为“一支颇具潜力的创作队伍”。B搭配不当,“实现”不能与“诗学空间”搭配。C句式杂糅,应该是“开展了……活动,这些活动深受……欢迎与好评”。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其实有太多共通之处,只有两者改变彼此观望的状态,转为互相吸收对方优势,才能互相得益,共同提高文学的健康发展。 B.学者李欧梵在新近出版的《人文六讲》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重构人文学科,对文学、音乐、艺术、电影等进行触类旁通的研究。 C.中国的作家每一个人都在写中文,可是他们对中文的了解不完全一样。在当代的白话文小说中,写得最好的还是农村题材。 D.中国漫画大师丰子恺的漫画理论和实践,对中国漫画的发展,过去不仅起过重要的作用,就是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解析】:A搭配不当,“提高”与“发展”不搭配,将“提高”改为“推动”。B不合逻辑,并列短语分类不当,艺术包括音乐、电影等。D关联词语语序不当,应该是“不仅过去……”。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仍有一些人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网络作家,认为他们只是一些雕虫小技,无思想无才华无生活底蕴,行之不远。 B.生命中的好日子是留不住的,但我们可以用写日记留住;你的经历、感受是最可靠的财富,日记会帮你保留这些。 C.无论是欧阳修还是曾巩,无论是司马光还是赵概,他们对苏洵有各种各样的称呼,独独没有“老泉”之称。 D.食品安全事件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虽然有关部门采取了严厉打击措施,但谁又能防止这样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次出现? 【解析】:A主宾搭配不当,人不能是“雕虫小技”。B成分残缺,应该是“写日记的方式留住”。D不合逻辑,“防止”和“不会”造成否定失当。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本一个科研团队日前宣布,今年将启动猛犸象复活计划,主要工作内容是借助克隆技术,用冷冻细胞培育出已灭绝的约1万年前的猛犸象。 B.近年来,随着现代经济成分的多元化,职场小说又开始在人们的阅读视野中显山露水,渐渐成为一种新的畅销文学类型。

螺栓联接习题及解答

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给出的A、B、C、D中选一个答案) 1 当螺纹公称直径、牙型角、螺纹线数相同时,细牙螺纹的自锁性能比粗牙螺纹的自锁性能。 A. 好 B. 差 C. 相同 D. 不一定 2 用于连接的螺纹牙型为三角形,这是因为三角形螺纹。 A. 牙根强度高,自锁性能好 B. 传动效率高 C. 防振性能好 D. 自锁性能差 3 若螺纹的直径和螺旋副的摩擦系数一定,则拧紧螺母时的效率取决于螺纹的。 A. 螺距和牙型角 B. 升角和头数 C. 导程和牙形斜角 D. 螺距和升角 4 对于连接用螺纹,主要要求连接可靠,自锁性能好,故常选用。 A. 升角小,单线三角形螺纹 B. 升角大,双线三角形螺纹 C. 升角小,单线梯形螺纹 D. 升角大,双线矩形螺纹 5 用于薄壁零件连接的螺纹,应采用。 A. 三角形细牙螺纹 B. 梯形螺纹 C. 锯齿形螺纹 D. 多线的三角形粗牙螺纹 6 当铰制孔用螺栓组连接承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时,该螺栓组中的螺栓。 A. 必受剪切力作用 B. 必受拉力作用 C. 同时受到剪切与拉伸 D. 既可能受剪切,也可能受挤压作用 7 计算紧螺栓连接的拉伸强度时,考虑到拉伸与扭转的复合作用,应将拉伸载荷增加到原来的 倍。 A. 1.1 B. 1.3 C. 1.25 D. 0.3 8 采用普通螺栓连接的凸缘联轴器,在传递转矩时,。 A. 螺栓的横截面受剪切 B. 螺栓与螺栓孔配合面受挤压 C. 螺栓同时受剪切与挤压 D. 螺栓受拉伸与扭转作用 9 在下列四种具有相同公称直径和螺距,并采用相同配对材料的传动螺旋副中,传动效率最高的是。 A. 单线矩形螺旋副 B. 单线梯形螺旋副 C. 双线矩形螺旋副 D. 双线梯形螺旋副 10 在螺栓连接中,有时在一个螺栓上采用双螺母,其目的是。 A. 提高强度 B. 提高刚度 C. 防松 D. 减小每圈螺纹牙上的受力 11 在同一螺栓组中,螺栓的材料、直径和长度均应相同,这是为了。 A. 受力均匀 B. 便于装配. C. 外形美观 D. 降低成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