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隧道进出洞竖井施工组织设计(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某隧道进出洞竖井施工组织设计(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某隧道进出洞竖井施工组织设计(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某隧道进出洞竖井施工组织设计(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

课程设计

学号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1.1 编制依据及原则 (1)

1.3 工程简介 (1)

1.4 工程地质 (2)

1.5 施工现场情况 (3)

2 工程重点及难点 (3)

2.1 施工场地小、施工区地下管线繁多 (3)

2.2 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主体结构防水 (4)

2.3 控制基坑变形与地面沉降,确保周边环境安全 (4)

2.4 场区地质条件与承压水降水 (4)

3 工程总体筹划 (4)

3.1 施工总体目标 (4)

3.2 施工方案比选 (4)

3.3 工作井至PD3总体施工安排 (5)

3.4 施工工期筹划 (6)

3.5 劳动力组织计划与机械设备 (6)

3.6 现场平面布置 (8)

3.7交通组织方案 (8)

4 深基坑施工方案 (9)

4.1 方案综述 (9)

4.2 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9)

4.3 地基加固方案 (12)

4.4 基坑降水方案 (13)

4.5 基坑开挖与支撑方案 (14)

4.6施工测量及监测 (14)

5 施工组织机构与管理网络 (16)

6 沿线构筑物、地下管线及民用、公共设施保护措施 (19)

6.1 地下管线、构筑物及民用、公共设施保护组织措施 (19)

6.2 构筑物及民用、公共设施情况及保护 (19)

7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9)

7.1 质量方针 (19)

7.2 质量目标 (19)

7.3 主要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19)

8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 (20)

8.1 安全生产措施 (20)

8.2 文明施工措施 (21)

9环境保护措施 (22)

9.1 土方运输、弃土及建筑垃圾 (22)

9.2污水处理 (22)

9.3 施工噪声与振动控制 (22)

10 消防与治安措施 (23)

10.1 消防措施 (23)

10.2 现场治安措施 (24)

11 防汛措施 (24)

11.1 防汛范围及标准 (24)

11.2 防汛组织指挥 (24)

11.3要害部位及防汛措施 (25)

12 应急预案 (26)

12.1 应急准备及响应程序 (25)

12.2接警与通知 (26)

12.3 应急事故处理流程 (26)

12.4 重大危险源、事故预防及应急抢险措施 (27)

12.5 应急物资材料 (30)

某隧道进(出)洞竖井施工组织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地下)

1工程概况

1.1编制依据及原则

1、编制依据:

a)隧道进(出)洞竖井施工图纸设计;

b)隧道工程项目部现场踏勘调查资料,水文地质调查资料;

c)发包合同、招投标文件;

d)《建筑基坑工程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e)《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f)《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g)《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h)《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i)《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j)《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k)《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规范》(GB50086-2001);

l)《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 S22-2005);

m)《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n)《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o)《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0版);

p)《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q)《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r)《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s)国家、行业和某市地方相关的设计标准、规范、规程。

2、编制原则

a)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目标、符合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

地质灾害防治等要求;

b)体现科学性、合理性、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

c)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装备、工艺、材料和施工方法;

d)施工推行作业标准化、施工机械化、检测现代化、管理系统信息化和操

作简单规范化;

e)根据现有初步设计图及咨询图进行初步实施性施工组织编制;

f)充分考虑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g)适合本隧道进出口施工的具体情况。

1.3工程简介

施工竖井位于某市商业中心繁荣地段,且处于十字交叉路口处。施工竖井呈长方形,地下与通风道横道相连。施工场地人流量较大、交通繁忙,交通疏解复杂。根据地勘报告结果显示及现场调查,竖井施工范围内管线繁多:包括上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燃气管、电力及电信管线,车站外轮廓紧临既有建筑物,管线改迁的实施空间有限,难度很大。

竖井横通道设计采用直墙拱复合式衬砌结构,分Ⅰ型和Ⅱ型断面,横通道施工完成后进行东西主线开挖,东西主线进洞设计为江底断层破碎带衬砌结构。

1.4工程地质

根据施工图设计及岩土勘察报告,结合现场实地地质钻探取岩样,场区地质情况从上至下依次如下:

①人工填土

均有分布。以杂填土为主。含石子、砖块等,土质松散,局部区域下

部为素填土,偶含植物根茎、有机质等。

②褐黄-灰黄色粘土

局部缺失。可塑~软塑,含铁锰质结核及氧化铁锈斑,夹少量粉性土,

由上而下土质渐软,中~高压缩性。

③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均有分布。流塑,不均匀,夹薄层、团状粉性土,在埋深5~6米处多

以粉性土为主,高压缩性。

④灰色淤泥质粘土

均有分布。流塑,尚均匀,夹少量薄层、团状粉性土,含零星贝壳碎

屑,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高压缩性。

⑤灰色粘土

均有分布。软塑,尚均匀,含少量泥钙质结核、腐植质,夹少量粉性

土,层下部多为粉质粘土,高~中压缩性。

⑥暗绿色粉质粘土

均有分布。可塑,含铁锰质结核及氧化铁斑点,夹少量粉性土,局部

为粘土,下部有时为草黄色,中压缩性。

⑦草黄色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

均有分布。湿,中密,欠均匀,含云母及氧化铁斑点,夹薄层粘性土,

有时为可塑状粉质粘土,中压缩性。

⑧草黄色砂质粉土

均有分布。湿,密实,尚均匀,含云母及氧化铁斑点,一般由上而下

颗粒渐粗,层下部多以粉砂为主,顶层有时为粘质粉土,中偏低压缩

性。

⑨灰色粉砂

部分孔揭示。饱和,密实,尚均匀,含云母,局部呈粉性土,中偏低

压缩性。

1.5施工现场情况

本工程地处市中心商业中心,周边人流量大,交通繁杂,施工场地狭小,场区内设出入口一处位于施工围挡东端淮海东路与中山北路交叉口位置,场区内道路宽6m,利用原有的沥青路面沿基坑北侧边线布设。

2 工程重点及难点

2.1 施工场地小、施工区地下管线繁多

施工现场空间较小,没有钢筋、模板存放及加工、配制区域,钢筋需在场外加工。由于现场附近有很多商场、超市,因而开挖出来的土体需要及时运出去。由于施工位置在市中心商业区,只能在晚上进行运输,增加了运输成本。临近竖井为淮海西路和中山南路,均为城市重交通主干道,交通安全问题尤为重要。车站内管线繁多:包括上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燃气管、电力及电信管线,车站外轮廓紧临既有建筑物,管线改迁的实施空间有限,难度很大。超前注浆欠缺、

或支护没有跟上或一次开挖高度偏大等任何一个环节考虑不周,都很可能造成井底涌水、涌砂,导致井壁外侧出现空洞,在外侧道路车辆侧压力下或地面震动等作用下,引起井壁失稳,直接影响道路和井身安全。

2.2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主体结构防水

由于地下连续墙的超深深度,现场地下连续墙施工在成槽和钢筋笼吊装工艺上存在以下的难点:成槽深度大,成槽垂直度难以控制、效率低。钢筋笼长、自重大,起吊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此工程为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之一,对结构防水,防渗漏性能要求高,顶部不允许滴漏,其他部位不允许漏水。由于影响结构防水,防渗漏的因素较多,以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等接缝防水为重点。

2.3 控制基坑变形与地面沉降,确保周边环境安全

由于本工程地处繁华商业区周围多高层建筑物,竖井距离周围建筑又较近,竖井施工对建筑物影响较大,深基坑开挖、支护的重点是控制施工过程基坑内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基坑周围环境不被破坏。因此,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结合场地工程地质资料,选择合理的支护结构型式。另外,还要认真抓好对基坑开挖支护工程影响较大的止、降、排水工作和支护结构、周边建(构)筑物等的位移监测工作。

2.4场区地质条件与承压水降水

场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土类型较多,土体性质较为复杂,对施工进行的不确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本基坑开挖面积大、深度深,基坑开挖层以下有高承压水头的承压含水层。基坑周边分布有众多高层建筑物和大型商场,因此周边环境保护要求高。本基坑工程对降承压水和减小由于降承压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很高的要求。

3 工程总体筹划

3.1 施工总体目标

施工质量达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及设计文件的要求,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工程质量零缺陷。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施工过程中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遏制安全生产一般事故,确保工程的安全性。人员安全达到零伤害要求,确保人员的安全。保证施工进度达到合同规定要求,按时交付工程项目。达到相关的环保要求,争取做到有技术创新,努力打造社会和谐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优质型的优秀工程。

3.2 施工方案比选

本工程采用明挖法进行施工,考虑到施工环境周围高层建筑较多、人流密集、施工场地较小,放坡开挖不现实,故选用支护开挖方式。根据本工程所处的地质情况,本基坑可选用三种围护方法,分别为钻孔灌注桩排桩围护、SMW工法、地下连续墙围护。

钻孔灌注桩排桩结构缺点:止水搅拌桩加固占地大;不易利用灌注桩排桩做地下室侧墙的外模板,需要留有一定回填空间;因此在场地有限的条件下不宜采

用。

SMW工法优点:施工不扰动邻近土体,不会产生邻近地面下沉、房屋倾斜、道路裂损及地下设施移位等危害;墙体全长无接缝,从而有更可靠的止水性;所需工期较短;废土外运量少。SMW工法缺点:水泥土强度控制不严会造成基坑失稳;不易利用水泥土维护墙做地下室侧墙的外模板,需要留有一定回填空间,因此在场地有限的条件下不宜采用;围护结构变形相对前两种围护大。拔出H 型钢时有较大的振动和噪音,拔出后维护墙有一定变形。

地下连续墙缺点:造价略高于SMW 工法,开槽时可能造成道路裂损等危害。地下连续墙优点:刚度大,变形小,维护可靠,防水性能好。可利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室侧墙的外模板,节约空间,节省回填费用和工期。

由于施工场地土体种类较多、土质较软且土体中含水较多,施工场地周围环境对噪音要求较高,而地下连续墙施工占地空间小、不需要回填、围护结构刚度大、变形小、防水性能好,综合预估造价选择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开挖较为经济合理。

3.3 工作井至PD3总体施工安排

首先进行施工准备:包括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场地平整,机械、设备、材料进场,道路施工及配套的有关工程辅助项目的施工,如泥浆池、钢筋平台、材料堆场、土方堆场,设计交底、方案审批、施工放线以及修建导墙等各项工作。

在施工前先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硬化施工道路,之后根据连续墙轴线测放导墙位置,进行导墙施工,导墙先施工两个首开槽段位置,之后接续施工,待首开槽段导墙做好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开始进行连续墙施工。

在施工前要完成设备的进场、组装、调试,各种周转材料的准备,各种计量器具的选用、进场,钢筋、商品砼等的供应及试验计划。

图3.1地下连续墙施工流程

施工时,先清理地表垃圾土并外运,沿施工场地外边缘设置30公分高的阻水带,再修200×300水渠排水,防止地表水流入开挖坑内。之后进行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施工时按照由西至东、由南到北的方向进行,充分利用施工场地南端便利的交通条件。待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之后,采用两台挖掘机进行基坑土方开

挖,开挖时从南向北,挖出的土体用两台装载机、8辆自卸汽车配合外运,整体形成自北向南的流水线作业,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开挖过程中,在基坑中线向东西方向布置集水坑,用水泵抽水,防止坑内大面积积水。基坑开挖完成之后,在顶部加上横向支撑,进行横向支护,基坑周边设置扣件钢管栏杆,并绑密目网,设置警示牌,防止人员和物体坠落。基底平整时,超挖部分用毛石混凝土充填,人工并配合两台压路机进行平整与压实。

3.4 施工工期筹划

PD2段施工计划在2013年3月17日开工,到2013年6月15日竣工,共需要90个工作日。具体安排如下表所示:

表3.1. 施工进度安排

3.5 劳动力组织计划与机械设备

施工过程中选用施工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人力资源配置表如下:

在施工前要完成设备的进场、组装、调试,各种周转材料的准备,各种计量器具的选用、进场,钢筋、商品砼等的供应及试验计划,42m深地墙每幅砼量为260m3,37m深地墙每幅砼量为230m3。投入主要机械设备如下(设备配备相应的操作人员):

备注:本表所列为施工期间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情况,实际进场型号可能与本表有出入,但以满足施工要求为准。

3.6现场平面布置

本工程进场后先进行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然后进行硬地坪、导墙施工、道路施工及配套的有关工程辅助项目的施工,如泥浆池、钢筋平台、材料堆场、土方堆场等各项准备工作。施工平面布置是用来正确处理全工地在施工期间所需各项设施之间的空间关系,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总进度计划合理规划施工便道、材料堆放、仓库、钢筋加工、临时房屋建设、临时用水用电管线敷设等,做到整齐美观、清洁畅通、文明施工。各配套设施位置参见附图01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

本工程为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工程量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要减少料具的场内二次搬运距离,最大限度的发挥机械设备的效率,因此根据省市政府有关文明施工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结合工程特点,做出如下施工总平面布置:

⒈施工现场所在区域交通便利,周边道路均可到达,满足机械、设备和人员进场条件。

⒉本工程现场施工用水用电,由业主提供水电源接入点,从接入点接出水电,施工用水用电沿基坑周边铺设。

⒊本项目临时设施设置在现场北段,场地内设置泥浆池、钢筋堆放场、钢筋加工场、以及物资堆放场。

⒋现场只有办公室和试验室、厕所,由于使用场地限制生活设施由业主施工区附近提供,不另行搭设。

⒌在现场东端大门出口处设置一个洗车槽,驶出车辆要冲洗干净。

⒍施工现场内钢筋堆放场、钢筋加工场以及物资堆放场进行硬化处理,以便在下雨天气保证场地内无泥泞,文明施工。

⒎施工现场设置连续、通畅的排水设施,保证场内没有大面积积水,泥浆污水、废水通过排水设施经过沉淀池沉淀

⒏施工现场内禁止使用有毒物体作燃料,禁止燃烧各类建筑废料和生活垃圾,在固定地点分类别堆放建筑废料,并及时处理。

3.7交通组织方案

由于本工程施工现场南端淮海东路为本市主要干道,交通繁忙,路上的出租车、公交车、私家车、行人以及非机动车过往也比较频繁,因此施工交通组织要确保干道畅通无阻,保证过往行人、车辆的通行安全,施工现场不要妨碍当地居民生活。由中山南路到中山北路的行驶车辆要绕行,交通组织方案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⒈严格执行本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⒉危险地段,悬挂警示标志;

⒊车辆进入现场,应有专职人员指挥;

⒋管道、路基施工应尽量抢晴天施工,派专人维护交通。

⒌施工期间保持与交通管理部门联系,协调运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有关事宜。具体方案如下:

工程施工期间,尽量利用现有路网道路进行工程运输,经现场观测,现有路网道路宽度足够利于工程车通行,但是在会车时还要专门人员协调、组织会车。

施工期间,可能需要对基坑东侧道路进行部分占用,在占用期间要与当地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协调、组织道路封闭,派遣专门人员进行交通疏导与指挥,待占用结束之后,及时解除封闭,恢复正常通车。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在明显位置及主要通道、路口、临时道路两侧设置交通标志和道路指向标志,派遣专职施工人员进行车辆管理和指导,由项目部安全监督部门对现场车辆进行监管。

混凝土车辆的行驶证、准行证、驾驶执照、安全教育、培训,由混凝土公司配合承包单位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在、持证行车。

施工场地要与行车道隔离围护,护栏的高度与规格符合市政建设规定。施工场地附有安全文明施工宣传标语,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的标志要醒目,在施工路段前后一定距离处设置“前面施工车辆绕道”或“前面施工车辆慢行”等路标,夜间配有安全警示灯。

工地出入口应设置明显标志牌,并派专人维护交通,减少各种筑路机械和泥头车进出工地与社会车辆相互干扰,避免意外发生。

对离开施工现场、进入市区道路的车辆及时进行清洗,保证车辆进出时不在市政道路上遗留建筑垃圾。

4 深基坑施工方案

4.1 方案综述

PD2段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支护体系;地下连续墙厚度为1000mm,墙深为36.00m,地下连续墙为纵向连续一字形,总长度25.00m,划分为10个槽段,标准槽段为矩形,每段长度6.00m,共6个,异形槽段4个。槽段施工接头采用接头管连接接头,结构接头采用直接连接接头。墙顶设置1200×1200mm冠梁(兼做抗浮压顶梁);基坑支撑采用四道φ800,t=16mm(第一道)和t=18mm(第二、三、四道)钢管横撑进行开挖临时支护。第一道支撑距地面3.00m,第二道支撑距第一道支撑5.00m,第三道支撑距第二道支撑4.00m,第四道支撑距第三道支撑4.00m,支撑横向间距为5.00m。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安装支撑,钢管支撑由龙门吊吊运进基坑,先安装钢围檩,再架设钢支撑,确保基坑开挖安全。

因施工环境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坑底,开挖过程中会因为基坑积水而影响施工,扰动地基土,发生渗透破坏,地下连续墙除了作为维护结构,还可作为止水帷幕。坑底弱透水层之下的含水层中的承压水会引起基地土层发生流土破坏,且周围建筑物较多,倘若抽取地下水的话,又会引起建筑物的沉降与变形,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地下水,本工程主要选用集水明排方法来控制地下水。

由于基坑土体的土质较软、含水量较大,易发生渗流破坏导致基坑失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之后,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基坑进行检测与维护。

4.2 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地下连续墙施工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图4.1地下连续墙施工流程

具体措施如下:

1、测量放线

工地根据基点、导线在施工场地内设立施工用的测量控制点和水准点(要做好二个以上水准点),保持到工程结束,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复测基点。

2、导墙制作

本工程导墙采用“ ”型整体式钢筋砼结构,导墙间距1040毫米,肋厚300毫米,高1500毫米,采用φ16@150双向钢筋,导墙底部各设三根φ16@150加强筋,砼标号为C30,导墙顶部设一道暗圈梁,暗圈梁内构造筋2φ12,箍筋采用一级钢φ8@200。地墙分幅线左右各1m范围内设置三道横向加强肋,与暗圈梁一起提高导墙抗变形能力。

导墙要对称浇筑,强度达到70%后方可拆模。拆除后设置10cm直径上下二道圆木支撑。

导墙内墙面要垂直,内外导墙间距比设计地墙宽度大40mm,导墙顶部高出原地面20cm,与道路连接成整体,相邻处标高相同,墙面不平整度小于5mm,墙面与纵横轴线间距的允许偏差±10毫米,内外导墙间距允许偏差±5毫米。导墙面应保持水平,砼底面和土面应密贴,砼养护期间起重机等重型设备不应在导墙附近作业停留,成槽前支撑不允许拆除,以免导墙变位。

3、泥浆配制

地下连续墙挖槽过程中,泥浆起到护壁、携渣、冷却机具、切土润滑的作用,性能良好的泥浆能确保成槽时槽壁的稳定,防止塌方。护壁泥浆主要材料为膨润土,外加剂的用量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择,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后进行泥浆拌制,搅拌均匀的泥浆加入储浆罐或储浆池,静置24小时后使用,使用过程中必须循环使用,并及时检测性能指标。实验室配合比时按照规范指标计算,对照下表中有关指标进行测试,检查泥浆质量。

4、成槽施工

a.槽段放样

参考设计图纸和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及水准点,以二次放线导墙定位控制点为依据,在导墙上精确定位出地墙分段标记线,并根据地墙实际尺寸在导墙上标出锁口管位置。

b.成槽设备选型

本工程地下连续墙厚度1000mm,成槽最大深度为36m,根据施工技术要求,选用1台大真砂成槽机和1台普通真砂成槽机。成槽机配备有垂直度显示仪表和自动纠偏装置。

c.成槽机垂直度控制

根据地下连续墙的垂直度要求,成槽前,利用水平仪调整成槽机的水平度,利用经纬仪控制成槽机抓斗的垂直度。成槽过程中,利用成槽机上的垂直度仪表及自动纠偏装置来保证成槽垂直度。

d.成槽挖土顺序

根据每个槽段的宽度尺寸,决定挖槽的幅数和次序,对三序成槽的折线槽段,采用先两边后中间的顺序。相邻两幅地墙深度不一致时,先施工深的地墙。合理安排成槽顺序,使得拐角处地墙做成双雄槽段,以保证地墙质量。

e.成槽挖土

成槽过程中,抓斗入槽、出槽应慢速、稳当,根据成槽机仪表及实测的垂直度情况及时纠偏。

f.槽深测量及控制

槽深采用标定好的测绳测量,每幅根据其宽度测2~3点,同时根据导墙实际标高控制挖槽的深度,以保证地墙的设计深度。

g.成槽结束后,根据需要,选取一定数量的槽段进行成槽质量测试。

5、槽底清基

成槽完毕达到设计标高后,插入圆形锁口管,锁口管后空隙内填泥。再采用撩抓法清基,保证槽底沉渣不大于100mm;清基后槽底泥浆比重不大于1.15。

6、吊放锁口管

槽段清基合格后,立刻吊放接头管,由履带起重机分节吊放安装垂直插入槽内。接头管的中心应与设计中心线相吻合,底部插入槽底30~50cm,以保证密贴,防止砼倒灌。上端口与导墙连接处用木榫楔实,防止浇注砼时移动,锁口管后侧

填砂,防止倾斜。

7、吊放钢筋笼

本工程钢筋笼一次吊放,钢筋笼长度和重量较大。采用1台250吨履带吊和

1台150吨履带吊起吊,主钩起吊钢筋笼顶部,副钩起吊钢筋笼中下部,多组葫芦主副钩同时工作,使钢筋笼缓慢吊离地面,并改变笼子的角度逐渐使之垂直,吊车将钢筋笼移到槽段边缘,对准槽段按设计要求位置缓缓入槽并控制其标高。钢筋笼放置到设计标高后,利用槽钢制作的扁担搁置在导墙上。

8、浇注水下砼

a.钢筋笼沉放就位后,应及时灌注砼,不应超过4小时。

b.导管插入到离槽底标高300~500mm,灌注砼前应在导管内临近泥浆面位置吊挂隔水栓,方可浇注砼。

c.检查导管的安装长度,并做好记录,每车砼填写一次记录,导管插入砼深度应保持在2~6米。

d.导管集料斗砼储量应保证初灌量,一般每根导管应备有1车6方砼量,以保证开始灌注砼时埋管深度不小于500mm。

e.为了保证砼在导管内的流动性,防止出现砼夹泥的现象,槽段砼面应均匀上升且连续浇注,浇注上升速度不小于2m/h,因故中断灌注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两根导管间的砼面高差不大于50cm。

f.导管间水平布置距离一般为2.5m,最大不大于3m,距槽段端部不应大于1.5m。

g.在砼浇注时,不得将路面洒落的砼扫入槽内,污染泥浆。

h.砼泛浆高度50cm,以保证墙顶砼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9、拔出锁口管

圆形锁口管提拔与砼浇注相结合,砼浇注记录作为提锁口管时间的控制依据,根据水下砼凝固速度的规律及施工实践,砼浇注开始后2~3小时左右开始拔动。以后每隔30分钟提升一次,其幅度不宜大于50~100mm,并观察接头管的下沉,待砼浇注结束后6~8小时,即砼达到终凝后,将接头管一次全部拔出并及时清洁和疏通工作

4.3 地基加固方案

考虑到本工程施工土体为软弱土,且含水量较大,本工程地基加固采用压密注浆技术。注浆采用采用水泥浆—水玻璃双液注浆,注入土层空隙,提高土体承载能力。

地基处理压缩范围按照规定,加固范围每边外扩500㎜,注浆深度为6.0m (基础底面算起),由规范JGJ123—2000.6.8.2条要求空间间距为1.0~2.0m,注浆影响半径为0.5m。孔径为25㎜;综合考虑取孔间距为1m,以保证处理后地基连成一体。考虑浆液的均匀渗透,根据基坑尺寸按梅花形分部。

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快凝浆液,水泥采用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灰比为0.6,加水泥量2%的水玻璃,浆液初凝时间为1~2小时。

本工程压密注浆采用振动堵头花管定注法进行施工,成孔采用钢管振动器压

竖井开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江坪河水电站 右岸灌浆平洞竖井开挖施工方案 1.概述 右岸灌浆平洞竖井开挖为高程310至高程476灌浆平洞通风吊物竖井以及连接各层灌浆平洞的水平支洞石方开挖,通风吊物竖井设计断面尺寸为圆形,半径为1.8m,总长度为169m,水平支洞设计尺寸同灌浆平洞尺寸3.1m*4.3m,石方洞挖工程量为1720 m3。 1.1施工原则 1.1.1总的指导原则 (1)通风吊物竖井开挖为本工程的重点难点项目之一,开挖难度系数高。必须充分考虑到工程施工中不可遇见的各种因素,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组织生产,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2)严格施工人员的岗前安全教育和施工设备实施的检查制度,加强施工中排险工作。 (3)以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为手段,及时反馈围岩和支护的变化,为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4)以光面爆破为基础,严格控制周边眼装药量,保证炮眼保存率,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1.1.2总的指导思想 (1)突出开挖重点,主攻软弱围岩段施工难点,强化锚喷支护关键,以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为基础,以科学管理、合理组织为手段,确保工期、质量、安全、效率、环保等各项目标的实现。 (2)施工遵循新奥法原理,应用光面爆破技术;围岩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地段坚持地质预报超前、掘进、初期支护、等多条主要生产作业线。 1.2施工布置 1.2.1施工交通 本项目施工交通在灌浆平洞开挖施工中已经形成,竖井开挖中直接利用各层平洞通行,高程476平洞的施工交通按业主指定位置,我部加以修复可满足施工需要。

1.2.2施工场地 本着就近施工的原则,隧洞施工队驻地设在所属洞口附近位置。 工区施工队伍驻地总计1500平方米,修建临房950平方米。食堂,水房可考虑简易房屋。 在隧洞洞口附近修建空压机房及值班室。 1.2.3施工用水 隧洞施工生产生活用水根据工区附近情况,利用山泉水或附近河水用抽水机泵水,φ150mm钢管向高山水池送水,并在驻地附近山坡上修筑50m3的简易水池并利用φ150mm钢管配水。 1.2.4施工供电 在隧洞进口处安装一台500KVA变压器,施工驻地的生活用电及施工现场的用电须从变压器牵出。临时用电系统根据各种用电设备的情况,采用三相五线制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施工配电箱采用统一制作的标准铁制配电箱,箱、电缆编号与供电回路对应。 洞竖井施工供电采用电缆线布置若干个移动式灯具,随施工需要移动。1.2.5施工供风 隧洞在施工中,施工供风计划布置一台20m3的空压机,洞排烟在每层平洞支洞口处布置两台强制式抽风机。 2.施工方法及工艺 2.1施工方法 2.1.1施工总体思路 竖井石方开挖的施工总体思路为:首先用地质钻机自上而下打一孔径φ168mm垂直孔,作为安装吊篮之用。在每层灌浆平洞顶部安装一台卷扬机升降吊篮。开挖方式先采用自下而上开挖直径约为1.6m的导洞,后采用自上而下方式按设计尺寸扩挖成型。施工顺序按自上而下的方式先进行高程476至高程425段的开挖,然后进行高程365至高程425段的开挖,最后进行高程310至高程365段的开挖。出渣方式采用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除渣。 2.1.2施工程序 2.1.2.1 水平支洞开挖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铁路单洞双线)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1 隧道概况 (1)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 1.2.1工程地质 (1) 1.2.2 水文地质 (1) 第二章隧道深浅埋判定及围岩压力的计算 (2) 2.1 深浅埋隧道的判定原则 (2) 2.2 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 (2) 2.3 Ⅳ级围岩计算 (3) 2.3.1 Ⅳ级围岩深浅埋的判定 (3) 2.3.2 Ⅳ级围岩压力的计算 (4) 2.4 Ⅴ级围岩的计算 (4) 2.4.1 Ⅴ级围岩深浅埋判定 (4) 2.4.2 Ⅴ级围岩压力的计算 (4) 第三章衬砌内力计算与检算 (5) 3.1 Ansys的加载求解过程 (5) 3.2 衬砌结构强度检算原理 (5) 3.3 IV级围岩衬砌内力计算与强度检算 (6) 3.4 V级围岩衬砌内力计算与强度检算 (9) 第四章衬砌截面配筋计算 (19) 4.1 截面配筋原理 (19) 4.2 IV级围岩配筋计算 (19) 4.3 V级围岩配筋计算 (20) 4.3.1 断面1的配筋计算 (20) 4.3.2 断面2的配筋计算 (21)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隧道概况 太中银铁路为客货共线的双线铁路。线路上一共建有22座隧道,其中王家庄2号隧道位于王家庄东侧,隧道进口地势较陡,此处岩石裸露,进口前方为一冲沟,冲沟内有水,地势狭窄。出口坡度陡,为黄土覆盖,并有大量植被,出口前方为一冲沟,沟内地势平缓,沟内经过开采,原有地形已改变。隧道进口里程DK194+082,出口里程DK194+450,全长368m 。隧道位于半径为5000m 曲线上,隧道内坡度为7.5‰的下坡,最大埋深61.08m 。隧道进出线间距4.49m ,DK194+340至出口线间距为4.40m 。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2.1工程地质 (1) 隧道洞身通过的地层为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层老黄土,奥陶系下统灰白色石灰岩。 地层描述如下: 老黄土:稍湿、坚硬状态,具垂直节理; 奥陶系下统灰白色石灰岩:强风化~弱风化,节理发育,岩层产状195°∠15°。 (3)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04m 。 (4)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地震基本烈度VI 度。 1.2.2 水文地质 隧道洞体内土石界面有地下水。

竖井施工组织设计

鄯善鑫晨矿业有限公司 主 竖 井 施 工 组 织 方 案 2016年5月3日

目录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第二章矿井设计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第二节自然地理 第三章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第一节地层 第二节构造 第三节井田水文地质。 第四节地温 第四章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第一节施工方案 第二节井筒施工方法 第三节信号、照明及通讯 第四节压风 第五节排水 第六节供水 第七节通风 第八节地面施工场地布置 第五章劳动力安排及主要施工设备选型 第一节斜井施工工期安排说明 第二节劳动力安排 第三节投入主要施工机具明细 第六章工期保证措施第七章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第八章安全保证措施 第九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第一节文明施工 第二节环境保护

鄯善鑫晨矿业有限公司斜井井筒施工组织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1、鄯善鑫晨矿业有限公司主井井筒施工招标文件,鑫晨201601号。 2、鄯善鑫晨矿业有限公司卧龙岗金铜矿地质地形图及钻孔地质柱状图。 3、卧龙岗铜金矿普查地质报告。 4、《金属矿井巷工程及验收规范》(GBJ213-90)。 5、《金属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MT5009-94)。 6、《金属矿安全规程》。 第二章矿井设计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矿区位于鄯善县城正南约140千米处,地理坐标:东经90°15′--91°00′;北纬41°20′--41°40′。行政区划隶属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管辖。 井田南北宽约1公里,东西长约3.5公里,井田面积约3平方公里。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0万吨,该矿山采用竖井斜井联合开拓方式。竖井为主提升井筒、斜井为副井兼做回风井筒。

中南大学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铁路山岭隧道课程设计指示书 . 隧道教研室. (注:可供公路隧道设计者参考,基本方法一样。) 一、原始资料 (一)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沙口坳隧道穿越地段岩层为石灰岩,地下水不发育。其地貌为一丘陵区,海拔约为150米。(详细地质资料示于隧道地质纵断面图中)。 (二) 线路条件 本隧道系Ⅰ级干线改造工程,单线电力(或非电力)牵引,远期最高行车速度为160公里/小时,外轨最大超高值为15厘米,线路上部构造为次重型,碎石道床,内轨顶面标高与路基面标高之间的高差为Δ=70厘米,线路坡度及平、纵面见附图,洞门外路堑底宽度约为11米,洞口附近内轨顶面标高: 进口:52.00米出口:50.00米 (三) 施工条件 具有一般常用的施工机具及设备, 交通方便, 原材料供应正常, 工期不受控制。附:(1) 1:500的洞口附近地形平面图二张; (2) 隧道地质纵断面图(附有纵断面总布置图)一张。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一) 确定隧道进、出口洞门位置,定出隧道长度; (二) 在1:500的地形平面图上绘制隧道进口、出口边坡及仰坡开挖线; (三) 确定洞身支护结构类型及相应长度,并绘制Ⅳ类围岩地段复合式衬砌横断面图一张(比例1:50); (四) 布置避车洞位置; (五) 按所给定的地质资料及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并绘制施工方案横断面

分块图及纵断面工序展开图; (六) 将设计选定的有关数据分别填入隧道纵断面总布置图的相应栏中,并写出设计说明书一份。 三、应完成的设计文件 所有的图纸均应按工程制图要求绘制,应有图框和图标。最后交出设计文件及图纸如下: (一) 标明了洞门位置及边、仰坡开挖线的1:500洞口附近地形平面图两张,图名为“沙口坳隧道进口洞门位置布置图”和“沙口坳隧道出口洞门位置布置图”; (二) 参照标准图绘制的1:50衬砌横断面图一张,图名为“Ⅳ类围岩衬砌结构图”; (三) 隧道纵断面总布置图一张,图名为“沙口坳隧道纵断面布置图”; (四) 设计说明书一份,主要内容有: 1.原始资料 ①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②线路条件; ③施工条件等。 2.设计任务及要求 3.设计步骤 ①确定洞口位置及绘制边仰坡开挖线的过程 应列出有关参数如b、c、d等值的计算,详细表述清楚各开挖面的开挖过程; ②洞门及洞身支护结构的选择,标明各分段里程、不同加宽的里程; ③大小避车洞的布置; ④施工方案比选: 包括施工方法的横断面分块图及纵断面工序展开图。 四、设计步骤 (一) 隧道洞门位置的确定 洞门位置的确定与洞门结构形式、边仰坡开挖方式、洞口附近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通常采用先在1:500的洞口地形平面图上用作图法初步确定洞门位置, 然后在实地加以核对和修正。 为了保证施工及运营的安全, 《隧规》提出了“在一般情况下,隧道宜早进洞,

乌鞘岭特长隧道竖井施工组织设计Word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第一章概况 一、工程概况 二、井筒设计概况 三、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第二章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二、施工队伍准备 三、施工现场准备 四、设备材料准备 五、临时设施施工 第三章施工方案 一、井筒施工方案 二、绕道施工方案 第四章施工工艺 一、挂吊盘前井筒施工 二、井筒施工 三、防治水及临时排水方案 四、并筒遇断层破碎带施工 第五章施工辅助系统 一、提升系统 二、井筒悬吊设施 三、井口及地面辅助设施 第六章施工组织与管理 一、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二、施工管理 第七章施工进度计划与进度控制 一、工期安排 二、工期保证措施 第八章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灾害预防和安全保证一、安全管理措施,

二、施工技术安全措施 三、灾害预防 第九章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措施和质量保证体系 一、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措施 二、质量保证体系 第十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证措施 第一章概况 一、工程概况 乌鞘岭特长隧道位于甘肃省的河西地区东端,属改建铁路兰新线兰武段建二线控制性工程,位于既有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车站和龙沟车站之间,隧道总长20.05km,设计为两座单线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通过四个正洞口和十四个辅助坑道完成。为加快施工速度,在5#斜井中部增设5#通风竖井一个。 5号斜井口位于上雨岭沟,7号斜井口位于石头沟,沟谷纵横发育,地形自然坡坡度较大,海拔高程2800一3000m,相对高差大,地表植被较少。 二、竖井筒设计概况 井筒设计全深237m,净直径由5.0m,采用素砼支护,支扩厚度200mm,砼标号C30。 井筒技术特征表 三、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

地质岩体根据现有资料描述为三叠系上统的砂岩夹页岩,坚井穿过的主要地层,以砂岩为主,间夹少量的页岩及薄煤,其咋砂岩约占70%以上。砂岩:黄绿色,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中细粒,溥层状-甲厚层状,右怦艾地顾恻造影峒枚严惩下里伥反育-发育,岩体较破碎—完整,呈层状;硬岩为主,少量软质岩,Ⅲ级Ⅳ围岩为主,砂岩夹页岩60=800Kpa,倾角约为70°,厚层砂岩60=1000Kpa,岩性均匀。 不良地质: 隧道通过地段的不良地质主要为有害气体,根据地质调绘和钻探,三叠系上统为含煤地层,砂岩,页岩地层中夹有薄层煤,煤层厚0.2-lm,根据试验结果,煤体的气含量均很低,主要以解吸气和残余气为主,解吸气以N2、C02、02为主,未检测出烷等烃类气体,煤层的吸附能力居中。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和高山融水补给,用岩富水性分区划分可分为中等富水区:主要为F4、F5、F6断层影响带;弱富水区,主要为上三叠统砂夹页岩带;贫水区:主要为加里东晚期闪长岩分布区。 第二章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l、组织技术与管理人员认真审阅图纸,学习技术规范,组织图纸会审,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项目质量计划、填报项目开工报告,准备好各种技术资料和表格,开工前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 2、组织测量人员做好接点复测工作,按业主提供的导线、水准点进行全面复核校验,进行井口十字基桩的布设。 3、试验人员尽早进行试验、检验和各种强度砼配合比的试验。 二、施工队伍准备 l、为确保本工程施工速度和工程质量,特在本处内精选素质奸、经验丰富、从事过二次以上类似工程施工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隧道通风课程设计

通风计算 1基本资料 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2.车道数、交通条件:2车道、单向 =80km/h 3.设计行车速度:u r 4.隧道长度:1340m;隧道纵坡:1.5% 5.平均海拔高度:1240m;隧道气压:101.325-10×1.24=88.925 6.通风断面面积:62.982 m,周长为30.9m 7.洞内平均温度:12℃,285K 2通风方式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的交通量预测,近期(2013 年)年平均日交通量为7465辆/每日,远期(2030年)10963辆/每日,隧道为单洞单向交通,设计小时交通量按年平均日交通量的10%计算,故近期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为747辆/h,远期为1096辆/h。 根据设计任务书所给的车辆组成和汽柴比,将其换算成实际交通量,小客车:20%,大客车:27.2%,小货车:7.8%,中货车:20.6%,大货车:20.1%,拖挂车:4.3%,汽柴比:小客车、小货车全为汽油车;中货 0.39:0.61;大客 0.37:0.63;大货、拖挂全为柴油车,结果如表6.1所示 表6.1车辆组成及汽柴比 可按下列方法初步判定是否设置机械通风。 由于本隧道为单向交通隧道,则可用公式(6.1) L*N≤2×105式(1) 式中:L——隧道长度(m);

N ——设计交通量(辆/h )。 其中L 、N 为设计资料给定,取值远期为N=1096辆/h ,L=1340m 由上式,得 1340×1096=1.46×106 >2×105 以上只是隧道是否需要机械通风的经验公式,只能作为初步判定,是否设置风机还应考虑公路等级、隧道断面、长度、纵坡、交通条件及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由初步设计可知知本设计需要机械通风。 3 需风量计算 CO 设计浓度可按《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查表按中插值法的再加上50ppm 。设计隧道长度为1340m ,查表知ppm =ppm δ()292。交通阻滞时取 =300ppm δ。烟雾设计应按规范查表,设计车速为80km/h ,k (m 2)=0.0070m -1 。同时,根据规范规定,在确定需风量时,应对计算行车速度以下各工况车速按20km/h 为一档分别进行计算,并考虑交通阻滞时的状态(平均车速为10 km/h ),鹊起较大者为设计需风量。 CO : n m m m-1f =?∑ (N )219×1.0+110×7+85×2.5+88×5+188+138+220+48=2235.5 烟雾:n m m m-1 f =?∑ (N )188×1.5+138×1.0+220×1.5+48×1.5=822 3.1 CO 排放量计算 CO 排放量应按式(6.2)计算 61 1()3.610n CO co a d h iv m m m Q q f f f f L N f ==????????∑ 式(2) 式中:CO Q ——隧道全长CO 排放量(m 3/s ); co q ——CO 基准排放量(m 3/辆·km ),可取为0.01 m 3/辆·km ; a f ——考虑CO 车况系数查表取1.0; d f ——车密度系数,查表取0.75; h f ——考虑CO 的海拔高度系数,海拔高度取1240m 查表取1.52; m f ——考虑CO 的车型系数,查表; iv f ——考虑CO 的纵坡—车速系数,查表取1.0; n ——车型类别数; m N ——相应车型的设计交通量(辆/h )查表。 稀释CO 的需风量应按式(6.3)计算

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与原则 一、编制原则 1.执行国家及煤炭建设的方针和经济政策; 2.统筹安排内部与外部;生产与生产服务、生活服务之间的协调建设,通过综合平衡,确定合理建设工期。 3.以矿建为主,全面安排井下与地面、生产与生活的建设顺序,做到“五通一平”先行,环保绿化同步。 4.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在确保安全、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合理组织矿井建设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及各个工程项目之间的平行交叉作业和协调建设。 5.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突出市场经济和竞争意识,增加时间观念、利息观念和资金周转观念,尽快形成综合生产能力,缩短建设工期。 6.结合矿井建设实际,扬长避短,大胆探索。 7、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 8、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降低工程成本。 9、合理利用永久设施建井,减少大临工程‘ 10、积极进行施工准备,缩短施工准备工期。

11、在工作安排上,做到“四个优先安排”即被利用永久工程优先安排,工期长的工程优先安排,安装任务重的工程优先安排,大型工程优先安排;“四个不停”即矿井主要矛盾线上的工程不停,井筒装备时提升不停,井巷交叉施工时运输不停,单位工程开工后不停;“三个缓干”即需要长期维护的煤巷缓干,用作平衡劳动力的工程缓干,建设期间不使用的井下电器设备缓购,力争做到劳动力、施工设备的基本平衡。 二、编制依据 1.批准的地质报告、矿井初步设计及概算。 2.建设单位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协议。 3.矿井建设的客观条件及现场条件。 4.国家及煤炭工业有关经济技术方面的政策、法令、规程、规范、标准等。 第二节矿井设计概论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110号文),批准以山西煤销集团为主体对古交市屯川矿、马兰镇营立矿、古交后沟煤矿、白道煤矿有限公司进行兼并重组整合,整合后企业名称为山西煤销集团古交铂龙煤业有限公司,井田面积5.995km2。开采煤层为02、2、4、8、9号煤层。 矿井保有储量51.61mt,可采储量29.14 mt。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矿井服务年限为17.3a。 一、矿井设计方案

(整理)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轮廓优化断面设计资料

(整理)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轮廓优化断面设 计

实例一 2.2 隧道横断面优化设计 2.2.1概述 公路隧道横断面设计,除满足隧道建筑限界的要求外,还应考虑洞内路面、排水、检修道、通风、照明,消防、内装、监控等设施所需要的空间,还要考虑仰拱曲率的影响,并根据施工方法确定出安全、经济、合理的断面形式和尺寸。 10多年来,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规模扩大,各地在设计隧道横断面时标准不统一,隧道轮廓有采用单心圆的,有三心圆的,既有尖拱又有坦拱,曲率不一。甚至,同一公路上出现几种内轮廓的断面,这既影响洞内设施的布置,又不利于施工时衬砌模版的制作。而在国外和我国的铁路隧道中,已推动了断面的标准化。 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和内力分析,我们认为,应该采用拱部为单心圆,侧墙为大半径圆弧,仰拱与侧墙间用小半径圆弧连接。对于同一隧道,应该采用相同的内轮廓形式。 根据隧道断面应具有适应应力流和变形的合理形状,同时要适应围岩条件、净空要求。本隧道的围岩级别为Ⅲ、Ⅳ和Ⅴ级,按规范要求,需要设置仰拱,同时要求设计为两车道,所以采用三心圆断面设计。 2.2.2 影响隧道衬砌结构内轮廓线的因素 这里所指的隧道横断面是隧道衬砌和基底围岩或仰拱所包围部分的大小和形状。公路隧道不仅要提供汽车行使的空间,还要满足舒适行使、交通安全、防灾等服务的空间。因此,隧道的断面不仅要满足要求的道路宽度及建筑限界,还要有设置通风、照明、内装、排水、标志等的设置空间,也要确保维修检查的监视员通道的设置空间。 所考虑的因素有[3]: 1. 须符合前述的隧道建筑限界要求,结构的任何部位都不应侵入限界以内,应考虑通风、照明、安全、监控等内部装修设施所必需的富余量; 2.施工方法,确定断面形式及尺寸有利于隧道的稳定;

隧道“三检”记录表

工程名称:XXX隧道围岩级别: 工程部位工序名称开挖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名称及编号《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 班组自检 检查内容设计要求现场检查情况 检查结果: 经班组长自检本工序 □合格 □不合格 检查人: 年月日 周边眼炮眼间距≯45cm □合格□不合格 开挖质量 炮眼痕迹 保存率 □合格□不合格 技术复检 检查内容设计要求现场检查情况 检查结果: 是否同意进入下道工序 □是 □否 检查人: 年月日欠挖情况 欠挖< 5cm □合格□不合格 中线高程、拱底高程复核5mm≤□合格□不合格 质检专检 检查内容设计要求现场检查情况 检查结果: 是否同意进入下道工序 □是 □否 检查人: 年月日开挖质量 炮眼痕迹 保存率 □合格□不合格 Ⅱ~Ⅳ级围岩 最大 超挖 ≯25cm □合格□不合格 Ⅴ~Ⅵ级围岩 最大 超挖 ≯15cm □合格□不合格

工程名称:XXX隧道围岩级别: 工程部位工序名称初期支护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名称及编号《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8 班组自检 检查内容设计要求现场检查情况 检查结果: 经班组长自检本工序 □合格 □不合格 检查人:钢架间距±100mm □合格□不合格 钢筋网片搭接长度≥1个网格□合格□不合格 虚渣清理、仰拱积水□合格□不合格 技术复检 检查内容设计要求现场检查情况 检查结果: 是否同意进入下道工序 □是 □否 检查人: 年月日 钢架间距±100mm □合格□不合格 横向位置±20mm □合格□不合格 垂直度±1o□合格□不合格 锁脚锚管角度30°□合格□不合格 质检专检 检查内容设计要求现场检查情况检查结果: 是否同意进入下道工序 □是 □否 检查人: 年月日钢架安装质量□合格□不合格 钢筋网片搭接长度≥1个网格□合格□不合格 虚渣清理、仰拱积水□合格□不合格

立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

第三章立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 1.井筒概况 1.1.水文地质 根据根据永夏安全改建工程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成果资料,井位处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第三系、二叠系(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副井井位处新生界松散层厚为:340.45m,基岩风化带厚分别为12.87m。北回风井井位处新生界松散层厚为294.03m,基岩风化带厚为29.97m左右。箕斗井、副井和回风井井筒基岩段有两个主要含水层,煤间砂岩裂隙第一含水层(段),其垂深在1147.50米~1154.00米,厚度为60~100米;第二含水层(段),其垂深在1267.50米~1329.00米,厚度30~40m。副井井筒基岩段全井筒混合含水层涌水量171.55m3/h。二叠系煤系各砂岩裂隙含水层(段)由于砂岩裂隙不发育,富性弱,渗透性差,在自然状态下,地下水运动缓慢,处于半封闭状态,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差,以储存量为主。主要为区域层间补给、迳流、排泄。垂向上各含水层(段)之间都有相应的隔水层,正常情况下无直接水力联系。 副井基岩段两个含水层均在设计水平以下,其风化带以下至井底水平之间没有较大的含水层。 二叠系地层岩性主要由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以泥岩、粉砂岩为主,砂岩次之。不同岩石的抗压强度大小不同,一般是砂岩>粉砂岩>泥岩。而风氧化带岩石由于风化裂隙发育,受地下水作用影响,岩石的抗压强度明显降低。总体上二叠系基岩段岩体工程质量较差,岩性软弱。 预计井筒涌水量见副井井筒单层涌水量计算结果表3—1 表3—1副井井筒单层涌水量计算结果表 含水层名称井筒深度(m)涌水量(m3/h) 基岩风化带322.33~333.10 110 K5砂层326.97~372.18 400 三煤下砂层443.85~447.13 150 二煤顶砂层483.4~489 75 K3灰岩547.92~549.73 15

排水竖井施工组织设计#附示意图

排水竖井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概况 排水竖井中心里程YK8+191.5,竖井设计直径2m,深35.35m,为永久性排水竖井。其中加强衬砌段23m,普通衬砌段11m,井口锁口段1.35m。 加强衬砌段设计情况:1.5m长φ22砂浆锚杆间距100×100cm;C20喷射砼厚10cm;φ6.5钢筋网,网格间距25×25cm;C20模筑衬砌砼厚30cm。 普通衬砌段设计情况:C20喷射砼厚8cm;φ6.5钢筋网,网格间距25×25cm;C20模筑衬砌砼厚25cm。各型衬砌段设计情况见图1、图2、图3 图1 普通衬砌段设计图图2 加强衬砌段设计图 图3 竖井纵断面图

竖井地表主要为坡积含块、碎石砾质粘性土,下为细~中粒花岗岩;总体呈块、碎石镶嵌结构,局部呈碎屑状松散结构,稳定性差~较差,属Ⅳ级围岩。 2.总体施工方案 竖井施工采用人工钻眼爆破的方式进行开挖;人工扒碴进斗,提升设备出碴;风钻打设锚杆,挂网,自动计量拌合站生产砼,喷射砼采用湿喷施工工艺;防水板按厂家提供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衬砌采用定制钢模进行施工,衬砌砼采用商品砼。 总体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井口锁口段→井身施工开挖→初期支护→防水层→二次衬砌。 3.施工方法 3.1竖井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测量放线,定出竖井中心及竖井直径。 测量员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坐标点,水准点和平面布置图,进行轴线和桩位放样,将主要轴线标注到四周建筑物或围墙上,坐标点在固定物体上做记号并加以保护。 桩位放样完毕后,测量组先将放样结果交项目技术负责人验收。 项目技术负责人验收合格后,再请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经双方负责人在桩位放样单上签字认可,将放样结果形成文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桩位均用Ф12钢筋头钉入地下200mm或用红油漆在水泥地上做记号,钢筋顶部涂以红油漆,以利于检查核对。 3.2施做井口锁口段及安装提升设备 在做好现场临建后,进行竖井井口锁口段开挖,锁口段长1.35m,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并对锁口段地基进行夯实,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外模采用木模,内模采用小型钢模人工绑扎钢筋,商品砼浇筑。 在井口锁口段施做完毕及达到70%强度后,架设提升设备,提升设备采用自制型钢制作的钢架和电动葫芦组成,最大提升能力为0.5t,安装完毕后请安全工程师及安全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其中钢丝绳、吊桶、轴承支架、开关均必须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提升设备在使用中经常检查。提升设备安装如图4所示。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Tunnel 作者姓名:黄浩刘彦强 专业、班级:道桥1002班道桥1003班 学号: 311007020711 311007020815 指导教师:陈峰宾 设计时间: 2014/1/9 河南理工大学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目录 目录 (2)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0 一.课程设计题目 0 二.隧道的建筑限界 0 三.隧道的衬砌断面 0 四.荷载确定 (1) 4.1围岩压力计算 (1) 4.2围岩水平压力 (2) 4.3浅埋隧道荷载计算 (2) (1)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垂直压力 (2) 五.结构设计计算 (3) 5.1计算基本假定 (3) 5.2内力计算结果 (4) 5.3 V级围岩配筋计算 (5) 5.4偏心受压对称配筋 (6) 5.5受弯构件配筋 (7) 5.6箍筋配筋计算 (7) 5.7强度验算 (7) 5.8最小配筋率验算: (9) 取 50 s a mm = ,有 ()() 942 0.02092% 100050050 s s A b h a ρ===> ?-?- 满足规范要求. (9) 六.辅助施工措施设计 (9) 6.1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法 (9) 6.2开挖方法 (9) 6.3施工工序 (10)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题目 某单车道时速350Km/h高速铁路隧道Ⅴ级围岩段结构及施工方法设计 二.隧道的建筑限界 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有关条文规定,隧道的建筑限界高度H取6.55m,宽度取8.5m,如图所示。 三.隧道的衬砌断面 拟定隧道的衬砌,衬砌材料为C25混凝土,弹性模量Ec=2.95*107kPa,重度γh=23kN/m3,衬砌厚度取50cm,如图所示。

主竖井施工组织设计

四川通用投资有限公司 若尔盖县阿西金矿主竖井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审定: 审核: 编制: 温州第二井巷工程公司驻阿西金矿项目部二○○八年三月十五日

目录 目录------------------------------------------------------------------2 第一章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3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4 第三章施工准备-----------------------------------------------------5 第四章施工方法-----------------------------------------------------7 第五章现场施工组织机构---------------------------------------111 第六章施工顺序、进度安排及施工工期---------------------111 第七章保证工期的主要措施------------------------------------133 第八章辅助系统------------------------------------------133 第九章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19 第十章安全技术措施------------------------------------23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 266

井巷矿山施工组织设计

井巷矿山施工组织设计 2018-07-19 23:42:21|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施工组织设计 审定: 审核: 编制: 温州第二井巷工程公司驻阿西金矿项目部 二○○八年三月十五日 目录 目录------------------------------------------------------------------2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要紧工程量-----------------------------------4 第三章施工预备-----------------------------------------------------5 第五章现场施工组织机构---------------------------------------11 第七章保证工期的要紧措施------------------------------------13 第八章辅助系统------------------------------------------13 第九章保证质量的要紧措施------------------------------------19 第十章安全技术措施------------------------------------23 第十一章环境爱护及文明施工----------------------------------- 26 一、编制依据 1、主竖井井筒设计施工图纸(ZSJJJ1-1,2,3,4,5,6)。 2、《金属非金属地下开采安全规程》、《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本单位现有的施工力量、技术水平、技术装备和机械化程度等。 4、主竖井现场实际情形。 二、编制原则 精心组织,科学治理,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正确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方法,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差不多建设,经济及施工政策,狠抓链锁工程及关键工程的施工,有打算有重点地组织人力、物力、确保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建井工期的实现。使用行之有效的先进体会,选用成熟配套的施工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确保施工安全。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确保实现创优质工程的目标。 三、编制范畴 1、四川省若尔盖县阿西金矿主竖井井筒。 2、为主竖井井筒施工服务所必须的临时设施,场内施工道路的改建和爱护,施工场地的平坦,临时供风及水电系统,混凝土生产运输系统,临时生产、生活用房及通讯系统。

矿山井巷工程竖井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矿山井巷工程竖井安装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标工程为某矿业有限公司盛老庄矿区3#竖井安装工程,本井筒深度为1221m,井筒直径5.5m,共设有17个马头门。井架为单侧斜撑式箱型井架,起立后垂直高度为50m,总重约240t。设计采用双层3#罐笼和9立方箕斗互为配重的提升方式。本次安装工程主要是井筒部分。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 1、3#井罐道、罐道梁、梯子间、电缆支架安装。 2、3#井排水管路、供水管路、供风管路、通风管路安装。 3、3#井动力电缆、控制电缆安装。 4、3#井17层马头门摇台基础浇筑。 第二章施工方案、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一)总体施工安排及编制依据 1、总体施工安排 1)先完成各单位工程的测量控制点布设,为施工机械进场以及正式安装工作提供条件,随即根据施工组织及确定的施工顺序展开施工。 2)本工程施工以井筒装备安装工程为工期控制关键线路来组织施工;在主线工期上其他辅助工程可同时施工;辅助工程要以主线工期要求为主,提前完成。 3)考虑到现场场地等因素,临时设施布置尽量占用最小空间保证有足够的材料及成品件堆放场。 4)非标件加工制作实行工厂制作,保证安全之前运到现场。 本次工程施工,我们将根据工程特点和工程各阶段的施工要求,来制定

合理的劳动力计划,并以科学的管理方法组织施工力量,进行专业化施工,使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顺利完成。 2、编制依据 1)《某矿业有限公司盛老庄矿区3#竖井安装工程邀请招标文件》 2)部分招标图纸 3)现场勘查情况 4)部分施工验收规范、标准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88)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13-1990) 冶金矿山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YBJ 218-1989) 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10-95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 81-200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金属焊接结构构件通用标准用技术条件(Q/MTZ1015-85) (二)施工方案和主要施工方法 1、井筒施工方案 ①、井筒装备施工方案,待3#竖井井筒工程施工完毕后,利用永久井架,在永久井架立架上平台东西布置钢梁及承重轮,作为井筒装备用的临时天轮平台。安装一天3.2米宽滚筒提升机做为安装过程中上下人员和回料用。在井口东西两侧各布置两台25吨稳车作为吊盘车。在井口西侧再布置两台10吨稳车,一台做为夺料车,另一台做为提升用稳绳。临时设施施工完毕后悬吊多层吊盘,自上而下安装罐道梁、管座梁、电缆支架、梯子间、井筒罐道、井筒管路等,一次成井。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 题目: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 2 - 一、设计依据.................................................................................................................................. - 2 - 二、设计资料.................................................................................................................................. - 2 - 三、隧道方案比选说明.................................................................................................................. - 2 - 1.平面位置的确定................................................................................................................... - 2 - 2.纵断面设计........................................................................................................................... - 3 - 3.横断面设计........................................................................................................................... - 3 - 四、二次衬砌结构计算.................................................................................................................. - 3 - 1.基本参数............................................................................................................................... - 3 - 2.荷载确定............................................................................................................................... - 3 - 3.计算衬砌几何要素............................................................................................................... - 4 - 4.载位移—主动荷载在基本结构中引起的位移................................................................... - 6 - 5.外荷载在基本结构中产生的内力....................................................................................... - 7 - 6.主动荷载位移....................................................................................................................... - 8 - 7.载位移—单位弹性抗力及相应的摩擦力引起的位移..................................................... - 10 - 四、墙底(弹性地基梁上的刚性梁)位移................................................................................ - 13 - 五、解力法方程............................................................................................................................ - 13 - 六、计算主动荷载和被动荷载分别产生的衬砌内力................................................................ - 14 - 七、最大抗力值的求解................................................................................................................ - 16 - 八、计算衬砌总内力.................................................................................................................... - 17 - 1.相对转角的校核................................................................................................................. - 17 - 2.相对水平位移的校核按下式计算..................................................................................... - 18 - 九、衬砌截面强度检算................................................................................................................ - 18 - 1.拱顶..................................................................................................................................... - 18 - 2.墙底偏心检查..................................................................................................................... - 19 - 十、内力图.................................................................................................................................... - 20 --2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