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烃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总结3.3

烃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总结3.3

烃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总结3.3
烃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总结3.3

有机物烃及其衍生物性质总结 2014.3.3

一.物理性质总结

1.烃类物理性质总结

①分子中碳原子数≤4时为气体,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

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由气态过渡到液态、固态;

②.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密度比水小,与水混合后均在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

2.常见有机物的状态

①常温下为固体的有:饱和高级脂肪酸、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油脂)、高级脂肪酸盐、所有糖类、所有高分子化合物、三溴苯酚、三硝基苯酚、三硝基甲苯TNT等均为固体。(所有的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一定是混合物)、苯酚、醋(16.6℃以下)

②液态:油状: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烃[C x H Y]:当x>4时。(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己烷CH3(CH2)4CH3甲醇CH3OH 甲酸HCOOH乙醛CH3CHO ★特殊: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③气态:气态:C4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甲醛、一氯甲烷

a 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b衍生物类:一氯甲烷(

...HCHO

....,沸点为

....-.21℃

...).

.....).甲醛(

.....CH

..3.Cl..,.沸点为

...-.24.2℃

3. 气味: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芳香气味,有一定的毒性,尽量少吸入:苯及苯的同系

物、石油、苯酚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甘醇)、丙三醇(甘油)、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级酯苦杏仁味:硝基苯

4. 密度

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烃类密度均小于水。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烃、碘代烃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5. 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

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⑤苯酚在冷水中溶解度小(浑浊),热水中溶解度大(澄清);某些淀粉、蛋白质溶于水形成胶

体溶液。

7.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常见的如下所示:☆三硝基甲苯(俗称梯恩梯TNT)为淡黄色晶体;

☆部分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变质的苯酚为粉红色;

☆2,4,6—三溴苯酚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但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

☆苯酚溶液与Fe3+(aq)作用形成紫色[H3Fe(OC6H5)6]溶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二、各类烃的代表物的结构

类别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同系物通式C n H2n+2(n≥1) C n H2n(n≥2) C n H2n-2(n≥2) C n H2n-6(n≥6) 代表物结构式H—C≡C—H

相对分子质量Mr 16 28 26 78 碳碳键长

(×10-10m)

1.54 1.33 1.20 1.40

键角109°28′约120°180°120°

分子形状正四面体6个原子

共平面型

4个原子

同一直线型

12个原子共平面

(正六边形)

三.有机化合物(烃)化学性质总结

类别及代表反应反应反应生成反应方程式备注

通式物类型试剂条件产物

烷烃C n H2n+

2甲烷

CH4

取代

反应

(纯)

X2

光照

卤代

.CH4 + Cl2 CH3Cl +

HCl

不宜制取物

质裂化

反应

催化

剂/△

小烷

小烯

C16H34 C8H18+

C8H16

提高汽油产

量裂解

反应

无高温

小烷

小烯

C8H18C4H10 + C4H8 制取化工原

料气态烯烃

C4H10C2H6 + C2H4

烯烃C n H2n 乙烯

CH2

=CH

2

加成

反应

H2

催化

剂/△

烷烃

CH2=CH2+H2

CH3-CH3

烯与烷转化Br2

(CC

l4)

卤代

CH2=CH+Br2

CH2Br-CH2Br 鉴别与分离HX

催化

剂/△

卤代

CH2=CH2+HX

CH3-CH2X

制取一卤代

烷H2O

催化

剂/△

CH2=CH2+ H2O

CH3-CH2OH

工业制乙醇

氧化

反应

KMn

O4(H

+)

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烯烃鉴别

加聚

反应

引发

高聚

产物为混合

二烯烃C n H2n-

2 1、3-

丁二

加成

反应

Br2

(CC

l4)

卤代

1、4加成

主要产物

1、2加成

次要产物氧化

反应

KMn

O4(H

+)

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用于鉴别

加聚

反应

引发

高聚

1、4加成

炔烃C n H2n-

2乙炔

CH

CH

加成

反应

Br2

(CC

l4)

卤代

部分加成

完全加成H2

催化

剂/△

乙烯部分加成

乙烷完全加成H2O

催化

剂/△

乙醛

乙炔水化生

乙醛氧化KMn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用于鉴别

催化剂/△

催化剂/△

高温

CH2=CH-CH=CH2 + Br2

CH2Br-CH=CH-CH2Br

CH2=CH-CH=CH2 + Br2

CH2Br-CHBr-CH=CH2

nCH2=CH-CH=CH2CH2-CH=CH-CH2

引发剂[ ]

n

CH CH + Br2 CHBr =CHBr

CH CH + 2Br2 CHBr2 -CHBr2

CH CH + H2 CH2=CH2

催化剂

催化剂

CH CH +2H2 CH3-CH3

CH CH + H2O CH3-CHO

催化剂

反应O4(H

+)

加聚反应无

催化

剂/△

三分子聚合

生苯

引发

聚乙

生成高聚物

类别及通式代表

反应

类型

反应

试剂

反应

条件

生成

产物

反应方程式备注

苯及苯的烷基同系物C n H2n-

6 C6H6

取代

反应

纯X2FeX3

卤代

注:苯不能使

酸性KMnO4

溶液褪色,但

苯的同系物

可使酸性

KMnO4溶液

褪色。如甲苯

HO-

NO2

H2SO

4

硝基

HO-S

O3H

H2SO

4

苯磺

加成

反应

H2

催化

环已

C7H8

取代

反应

HNO

3

H2SO

4

2、

4、

6-

三硝

基甲

(TN

T)

取代

反应

X2 光照氯化

是烷烃的

性质

氧化

反应

酸性

高锰

KMn

O4(H

苯甲

甲基受苯环

影响,活性

活性增强

CH CH

n 引发剂[ ]

n

CH=CH

-H 浓H2SO4

+ H2SO4(浓)

-SO3H

+ H2O

+ 3H2催化剂

-H

+ Br2-Br + HBr

FeBr3

-H 浓H2SO4

+ HNO3(浓)

-NO2

+ H2O

CH3

+ 3HNO3(浓) 浓H2SO4

CH3

O2N NO2

NO2

+ 3H2O CH3

CH3

+ HX

+ X2

CH2X

CH3

KMnO4(H+)

COOH

+

))

烃 C X H

Y

注:y/x 越小燃烧时火焰越明亮,且烟越浓。

等物质的量(n )的烃完全燃烧时,(x+y/4)越大耗氧量越高。 等质量(m )的烃完全燃烧时,y/x 越大耗氧量越高。

四.有机化合物(烃的衍生物)化学性质总结 类别及通式

代表物

官能团

反应类型

反应试剂 反应条件 反应方程式

备注

卤代烃 C n H 2n +1X

氯乙烷

CH 3CH 2Cl

-X

取代反应 H 2O (水

解) NaO H 水/△ CH 3CH 2Cl + H 2O CH 3CH 2OH + HCl

醇的制取

NaC N

CH 3CH 2Cl + NaCN → C 2H 5CN + NaCl

有机

物可

增碳

消去反应

NaO

H 醇/△

CH 3CH 2Cl CH 2=CH 2 + HCl 卤碳

邻碳必有

氢 饱和一元醇 C n H 2n +1OH C n H 2n +2O

乙醇 CH 3CH 2OH

羟基 -O H

置换反应

Na 无

证明

有机

物中

羟基

存在

催化剂氧化

O 2

Cu(A g)/△

2CH 3CH 2OH + O 2

2CH 3CHO +2H 2O 羟基碳必有氢

酯化反应

(取

代反应)

CH 3C

OOH

浓硫

酸/△

CH 3CH 2OH+

CH 3COOH

CH 3COOCH 2CH 3 +

H 2O 可证明羟基或羧基存在

取代反应

HX

H +/△ CH 3CH 2OH + HX

CH 3CH 2X + H 2O 醇

浓H 2SO 4/1400c

2CH 3CH 2OH

O(CH 2CH 3)2+H 2O

Cu /△ 浓H 2SO 4/△ H +

/△ OH -

/△

2C 2H 5OH + 2Na → 2C 2H 5ONa + H 2↑

NaOH 醇/△ 浓H 2SO 4 1400C

消去反应无

H2SO

4

/170

0c

CH3CH2OH

CH2=CH2↑+ H2O

羟碳

邻碳

必有

酚羟

-O

H

置换

反应

Na 无

2C6H5OH +2Na →

2C6H5ONa + H2↑

显色

反应

FeCl3无

6C6H5OH + Fe3+→

Fe(C6H5O)63- + + 6H+

溶液

呈紫

复分

解反

NaO

H

C6H5OH + NaOH →

C6H5ONa + H2O

有酸

Na2C

O3

C6H5OH + Na2CO3→

C6H5ONa +NaHCO3

酸性

比碳

酸弱

取代

反应

浓Br2

用于

苯酚

的鉴

HNO3

H2SO

4

/△

产物

叫苦

味酸

缩聚

反应

CH2O

催化

剂/△

俗名

电木

类别

及通式代表物

反应

类型

反应

试剂

反应

条件

反应方程式

备注

饱和一元醛C n H2n +1 CH

O

C m H2

m O

乙醛

CH3CH

O

-C

HO

加成

反应

H2(还

原)

催化

剂/△

CH3CHO + H2

CH3CH2OH

HCN

催化

剂/△

CH3CHO + HCN

CH3CH(OH)CN

有机

物增

催化

氧化

O2

催化

剂/△

2CH3CHO + O2

2CH3COOH

工业

制乙

氧化银氨△(水CH3CHO 醛基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 3Br2(浓) + 3HBr

-Br

Br-

OH

Br

OH

+3HNO3(浓) + 3H

2

O

OH

浓H2SO4

-NO2

O2N-

OH

NO2 OH

反应 溶液 浴)

+2Ag(NH 3)2OH

CH 3COONH 4 + 2Ag + 3NH 3 + H 2O

的鉴定

新制Cu(O H)2

CH 3CHO +2Cu(OH)2

CH 3COOH + Cu 2O ↓+

2H 2O

醛基

的鉴

饱和一元酮 C m H 2m O

丙酮 CH 3CO CH 3

-C O-

加成反应

H 2

催化剂/△ (CH 3)2CO + H 2

CH 3CH(OH)CH 3

HCN 催化剂/△ (CH 3)2CO+HCN

CH 3CH(CN)CH 3

有机

物增

碳 饱和一元酸 C n H 2n O 2

乙酸 CH 3CO OH

羧基 酸的通性 (五条)

活泼金属 无

2CH 3COOH + 2Na → 2CH 3COONa + H 2↑ 乙酸能使指示剂变色。 如: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碱性氧化物 无

2CH 3COOH+CuO →(CH 3COO)2Cu + H 2O 碱

CH 3COOH + NaOH →CH 3COONa + H 2O 盐 无

CH 3COOH+NaHCO 3 →

CH 3COONa+H 2O+CO 2↑

羟基中氢的活性::

酯化反应 乙醇

浓硫酸/△ CH 3CH 2OH + CH 3-COOH CH 3COOCH 2CH 3 + H 2O 碳原

子数相同

的酸

与酯

是同

分异

构体 饱和一元酯 C n H 2n O 2

乙酸乙酯 CH 3CO OC 2H 5

酯基 水解反应

NaO

H 溶液/△ CH 3COOCH 2CH 3 + NaOH CH 3COONa + CH 3CH 2OH 水

稀H 2SO

4

/△

CH 3COOCH 2CH 3 + H 2O

CH 3COOH +

CH 3CH 2OH

油脂

C 3H 5(O 水解水

H +/△ C 3H 5(OOCR)3 + 3H 2O

-C-OH

O

-C-O-

O NaOH/△ 稀H 2SO 4/△ O H +

/△

催化剂/△ △

催化剂/△

OCR)3 反应C3H5(

OH)3 + RCOOH

OH-/△C3H5(OOCR)3

+3NaOH

C3H5(O

H)3 + RCOONa

也叫

皂化

反应

类别

及通式代表物

反应

类型

反应

试剂

反应

条件

反应方程式

备注

糖类单

C6H12O

6

-C

HO

氧化

反应

银氨

溶液

△(水

浴)

CH2OH(CHOH)4CHO+

2Ag(NH3)2OH

CH2OH(CHOH)4COO

NH4+2Ag+3NH3+H2O

醛基

鉴定

新制

Cu(O

H)2

CH2OH(CHOH)4CHO

+ 2Cu(OH)2

CH2OH(CHOH)4C

OOH+Cu2O↓+2H2O

醛基

鉴定

加成

反应

H2

催化

剂/△

CH2OH(CHOH)4CHO

+ H2

CH

2

OH(CHOH)4CH2OH

两者

为同

分异

构体

酸化

反应

乙酸

H2SO

4

/△

CH2OH(CHOH)4CHO+

5CH3COOH

CH2OOCCH3(CH

OOCCH3)5CHO +

5H2O

C6H12O

6

C=

O

加成

反应

H2

催化

剂/△

CH2OH(CHOH)3COCH

2

OH + H2

CH

2

OH(CHOH)4CH2OH

C12H22

O11

----

-

水解

反应

水H+/△

C12H22O11+H2O

C6H12O6(葡) +

C6H12O6(果)

两者

为同

分异

构体麦

C12H22

O11

----

-

水解

反应

水H+/△

C12H22O11+H2O

2C6H12O6(葡)

(C6H10

----

-

水解

反应

水H+/△

(C6H10O5)n+ nH2O

nC6H12O6

两者

不为

OH-/△

催化剂/△

催化剂/△

H+

H+

浓H2SO4/△

H+

H+

O 5)n 同分异构

体 纤(C 6H 10O 5)n ----- 水解

反应

H +/△

(C 6H 10O 5)n + nH 2

O nC 6H 12O 6

五、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除杂)

混合物 (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 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乙烷(乙烯)

溴水、NaOH 溶液 (除去挥发出的Br 2蒸气)

洗气

CH 2=CH 2 + Br 2 → CH 2 BrCH 2Br Br 2 + 2NaOH = NaBr + NaBrO + H 2O 乙烯(SO 2、CO 2) NaOH 溶液 洗气 SO 2 + 2NaOH = Na 2SO 3 + H 2O CO 2 + 2NaOH = Na 2CO 3 + H 2O 乙炔(H 2S 、PH 3) 饱和CuSO 4溶液 洗气 H 2S + CuSO 4 = CuS↓+ H 2SO 4

11PH 3 + 24CuSO 4 + 12H 2O = 8Cu 3P↓+ 3H 3PO 4+ 24H 2SO 4

提取白酒中的酒精 —————— 蒸馏 ——————————————

从95%的酒精中提取无水酒精 新制的生石灰 蒸馏 CaO + H 2O = Ca(OH)2

从无水酒精中提取绝对酒精 镁粉 蒸馏 Mg + 2C 2H 5OH → (C 2H 5O)2 Mg + H 2↑ (C 2H 5O)2 Mg + 2H 2O →2C 2H 5OH + Mg(OH)2↓

提取碘水中的碘 汽油或苯或 四氯化碳 萃取

分液蒸馏 ——————————————

溴化钠溶液 (碘化钠)

溴的四氯化碳 溶液

萃取分液 Br 2 + 2I -

== I 2 + 2Br -

苯 (苯酚) NaOH 溶液或 饱和Na 2CO 3溶液 分液

C 6H 5OH + NaOH → C 6H 5ONa + H 2O C 6H 5OH + Na 2CO 3 → C 6H 5ONa + NaHCO 3 乙醇 (乙酸) NaOH 、Na 2CO 3、 NaHCO 3溶液均可

蒸馏 CH 3COOH + NaOH → CH 3COONa + H 2O

2CH 3COOH + Na 2CO 3 → 2CH 3COONa + CO 2↑+ H 2O CH 3COOH + NaHCO 3 → CH 3COONa + CO 2↑+ H 2O 乙酸 (乙醇) NaOH 溶液 稀H 2SO 4

蒸发 蒸馏 CH 3COOH + NaOH → CH 3COO Na + H 2O 2CH 3COO Na + H 2SO 4 → Na 2SO 4 + 2CH 3COOH 溴乙烷(溴)

NaHSO 3溶液

分液 Br 2 + NaHSO 3 + H 2O == 2H Br + NaHSO 4 溴苯

(Fe Br 3、Br 2、苯) 蒸馏水

NaOH 溶液

洗涤 分液 蒸馏 Fe Br 3溶于水

Br 2 + 2NaOH = NaBr + NaBrO + H 2O

硝基苯 (苯、酸) 蒸馏水 NaOH 溶液 洗涤 分液 蒸馏 先用水洗去大部分酸,再用NaOH 溶液洗去少量溶解在有机层的酸H + + OH -

= H 2O

提纯苯甲酸

蒸馏水

重结晶 常温下,苯甲酸为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提纯蛋白质 蒸馏水

渗析 —————————————— 浓轻金属盐溶液 盐析 —————————————— 高级脂肪酸钠溶液

(甘油)

食盐

盐析

——————————————

六.常见的类别异构

组成通式 可能的类别 典型实例

C n H 2n 烯烃、环烷烃 CH 2=CHCH 3与

C n H 2n-2 炔烃、二烯烃 CH≡C—CH 2CH 3与CH 2=CHCH=CH 2

C n H 2n+2O 饱和一元醇、醚 C 2H 5OH 与CH 3OCH 3

C n H 2n O 醛、酮、烯醇、环醚、环

CH 3CH 2CHO 、CH 3COCH 3、CH=CHCH 2OH 与

C n H 2n O 2 羧酸、酯、羟基醛 CH 3COOH 、HCOOCH 3与HO —CH 3—CHO

C n H 2n-6O 酚、芳香醇、芳香醚 与

C n H 2n+1NO

2 硝基烷、氨基酸 CH 3CH 2—NO 2与H 2NCH 2—COOH

C n (H 2O)m

单糖或二糖

葡萄糖与果糖(C 6H 12O 6)、 蔗糖与麦芽糖(C 12H 22O 11)

七、有机物的推断

1、根据反应物性质推断官能团 :

反应条件

可能官能团

能与NaHCO 3反应的 羧基

能与Na 2CO 3反应的 羧基、酚羟基 能与Na 反应的

羧基、(酚、醇)羟基 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

醛基

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红色沉淀 (溶解) 醛基 (若溶解则含—COOH ) 使溴水褪色

C =C 、C≡C 或—CHO 加溴水产生白色沉淀、遇Fe 3+显紫色 酚

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C=C 、C≡C 、酚类或—CHO 、苯的同系物等 A 是醇(-CH 2OH )

2.从有机反应的特征条件突破

有机反应的条件往往是有机推断的突破口。

A B 氧化 氧化 C

(1)“”这是烷烃和苯环侧链烷烃基的氢被取代的反应条件,如:①烷烃的取代;②

芳香烃及其它芳香族化合物侧链烷基的取代;③不饱和烃中烷基的取代。

(2)

“ ”是乙醇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条件 (3)“”是乙醇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的反应条件。

(4)“

”为不饱和键加氢反应的条件,包括: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羰基的加成。 (5)“” 是①醇消去H 2O 生成烯烃或炔烃;②酯化反应;③纤维素的水解反应;

(6)“ ”是卤代烃消去HX 生成不饱和烃的反应条件。 (7)“ ”是①卤代烃水解生成醇;②酯类碱性水解反应的条件。

(8)“ ”是①酯类水解;②糖类水解;③油脂的酸性水解;④淀粉水解的反应条件。

(9)“ ”是烯烃与水反应生成醇 (10)“ ”是苯的硝化反应条

件。、

(11)“ ”为醇催化氧化的条件。 (12)“”为硝化反应的条件。

(13)“无条件”,为不饱和烃与X 2、HX(乙炔除外)加成的条件;酚类和浓溴水取代反应的条件。 (14)“

”为苯及其同系物苯环上的氢被卤素取代的反应条件。

(15)“溴水或 Br 2的CCl 4溶液”,是不饱和烃加成反应的条件。

(16)“ ”是醛氧化的条件。 (17)“ ”是苯的同系物氧化成

苯甲酸的条件。 (18)“甲

丙”,连续两次氧化,必为醇氧化成醛,醛再氧化成酸的反应条件。

3.从物质的转化关系突破

在有机框图题中,有机物烯、卤代烃、醇、羧酸、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重要转化关系:

浓H 2SO 4

浓HNO 3

Cu 或Ag

Δ

浓H 2 S O 4

55℃~60℃ 催化剂

加热、加压 稀H 2SO 4

Δ

NaOH 水溶液

Δ

NaOH 醇溶液 Δ

浓H 2SO 4

Δ Ni Δ

浓H 2SO 4

140℃ 浓H 2SO 4

170℃

八.有机反应类型总结:有机物的性质主要由官能团决定,其发生化学反应时也主要发生在官能团上,为了比较现归纳如下:

型概念举例(化学方程式)

反应

物类

取代反应分子

里某

些原

子或

原子

团被

其它

原子

或原

子团

所代

卤代反应

CH4 + Cl2 CH3Cl + HCl

烷烃、

环烃、

芳烃

硝化反应

芳烃、

苯酚磺化反应

芳烃

酯化反应

酸、醇

分子间脱水

2C2H5OH C2H5OC2H5 + H2O

醇水解反应

CH3CH2X + H2O CH3CH2OH + HX

卤代烃、酯

加成反应有机

物分

子中

的双

(或

键)

两端

的碳

原子

与其

它原

子或

原子

团直

加氢气

芳烃、

烯烃、

炔烃加卤素

烯烃、

炔烃加水

CH2=CH2 + H2O CH3-CH2OH(工业制醇)烯烃、

炔烃

接结

合生成新的化合物CH2≡CH2 + H2O CH3-CHO(工业制醛)

加卤代烃

CH≡CH + HCl CH2=CHCl

烯烃、

炔烃加氢气

CH3CHO + H2 CH3CH2OH

聚合反应由相

对分

子质

量小

的化

合物

互相

结合

成相

对分

子质

量大

的高

分子

化合

加聚反应

烯烃、

炔烃、

醛、酚

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的同时还有小分子

有机分之内脱水

醇、

去反应化合

物在

一定

的条

下,

从一

个分

子中

脱去

一个

小分

子而

生成

不饱

(含

双键

或三

键)

的化

合物

CH3CH2OH CH2=CH2↑+ H2O

烃、卤

代烃

等卤代烃脱卤化氢

CH3CH2CH2Br + NaOH CH3CH=CH2 + NaBr

+ H2O

裂化(深度裂化也叫裂解)

C4H10 CH4 + C3H6

C16H34 C6H18 + C 8H16

氧化反应分子

中加

氧或

去氢

以及

跟强

氧化

燃烧(得氧)

CH4 + 2O2 CO2 + 2H2O

去氢

有机

物的

燃烧、

烯、

炔、甲

苯、醛

等能

剂发生的反应

使酸

KMnO4

溶液

褪色银镜反应

跟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

CH3CHO + 2Cu(OH)2 CH3COOH + Cu2O↓+2H2O

还原反应有机

物分

子中

加氢

原子

或失

去氧

原子

的反

加氢

去氧

醛、

苯、油

脂等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考点1 物质的组成 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基:中性原子团)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特别提醒: 1.离子与基团: 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知识规律] 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如金刚石(C)、晶体Si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P4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具体地: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 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 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 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它:如NO、N2O4、Al2Cl6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 (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第6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物质从一种状体变成另一种状态,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如:水结冰(液态水变成固态水)铁块拉成铁丝(形状发生改变)矿石粉碎,典升华等。 2,化学变化:物质从一种状体变成另一种状态,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子、原子发生了变化)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原来的木炭变成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钢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5,注意事项: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但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发热就是物理变化。 知识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磁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变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3.,物理(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区别: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而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固有的属性。 4,例题:下列叙述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的描述(),哪些属于化学性质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的描述(),哪些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描述()。 ①木炭燃烧②木炭能燃烧③木炭是黑色的④块状木炭碾成碳粉 5,注意事项:酸味是物理性质,不是化学性质。 知识点3: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醋酸、盐酸、硫酸、硝酸等都是酸。 食醋是一种酸溶液,具有酸性。平时吃的果汁含有某些酸,具有酸性。某些地方的雨中含有某些酸,也具有酸性。不同的酸性物质的酸性强度是不同的。 2,碱性物质: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氨水等都是碱。另外小苏打、纯碱、洗涤剂等的水溶液都具有碱性。碱性物质的碱性也有强弱。某些碱性物质(洗涤剂)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例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碱与酸大部分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不要直接接触。 B 洗涤剂有较强的去污能力,它属于强碱。 C 紫色石蕊试液能使酸溶液变红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集锦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集锦 物理性质: 1. 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化学性质: 1.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 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 1. 物理性质: (1)熔点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2)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密度 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 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 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 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 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导热性也好。 (10)延展性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质叫展性。二者合称为延展性,延展性一般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之一。 2. 化学性质: (1)助燃性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进行燃烧的性质。如硫具有可燃性。 (2)助燃性物质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如氧气具有助燃性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7、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8、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9、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 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0、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1、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2、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3、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4、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5、黄绿色气体:氯气 16、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4、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1.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 1、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2、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3、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1、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2、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3、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4、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5、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6、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7、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8、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2、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3、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4、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5、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6、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new: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七、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2、乙醇(C2H5OH):酒精 3、乙酸(CH3COOH):.2.

镁和氧化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镁和氧化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次 我来帮他解答 2007-8-10 18:15 满意回答 镁 元素名称:镁 元素原子量:24.31 元素类型:金属 发现人:戴维发现年代:1808年 发现过程:1808年,英国的戴维,用钾还原白镁氧,最早制得少量的镁。 物理性质:银白色的金属,密度1.74克/厘米3,熔点648.8℃。沸点1107℃。化合价+2,电离能7.646电子伏特,是轻金属之一,具有展性,金属镁无磁性,且有良好的热消散性。 电负性:1.31 外围电子排布:3s2 核外电子排布:2,8,2 同位素及放射线: Mg-24 Mg-25 Mg-26 Mg-27[9.45m] Mg-28[21h] 电子亲合和能: -21 KJ·mol-1 第一电离能:738 KJ·mol-1 第二电离能:1451 KJ·mol-1 第三电离能:7733 KJ·mol-1 单质密度:1.738 g/cm3 单质熔点:650.0 ℃单质沸点:1170.0 ℃ 原子半径:1.72 埃离子半径:0.66(+2) 埃共价半径: 1.36 埃 化学性质: 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能与热水反应放出氢气,燃烧时能产生眩目的白光,镁与氟化物、氢氟酸和铬酸不发生作用,也不受苛性碱侵蚀,但极易溶解于有机和无机酸中,镁能直接与氮、硫和卤素等化合,包括烃、醛、醇、酚、胺、脂和大多数油类在内的有机化学药品与镁仅仅轻微地或者根本不起作用。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2Mg+O2==2MgO 3Mg+N2=Mg3N2 2.与水的反应:Mg+2H2O=Mg(OH)2+H2(加热) 3.与酸的反应:Mg+2HCl=MgCl2+H2 4.与氧化物的反应:2Mg+CO2=2MgO+C(点燃) 元素来源:镁存在于菱镁矿MgCO3、白云石CaMg(CO3)2、光卤石KCl·MgCl2·H2O中。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氧化镁或在电炉中用硅铁等使其还原而制得金属镁,前者叫做熔盐电解法,后者叫做硅热还原法。氯化镁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每立方英里海水含有约120亿磅镁。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习题

【活用实例】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B.硫磺是淡黄色固体 C.石墨耐高温,熔点高 D.水在4℃密度最大为1 g/mL 【活用实例】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40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 C.酒精能够燃烧. 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5.下列变化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里变成粉末 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C.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 D.常压下,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6.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7.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9.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①1773年和1774年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发现一种新的气体,②后经拉瓦锡确认,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③这就是我们现已熟知的氧气。④氧气是无颜色无气味的气体,⑤它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⑥但氧气能腐蚀钢铁等金属,使它们生锈,⑦少量氧气能微溶于水。 叙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两句; 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两句。 10.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作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1) (2) (3) 【例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有无颜色变化B.有无新物质生成C.有无气体生成D.有无 发光、放热现象

初中化学_常见物质性质归纳汇总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九、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Mg + O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点燃Fe3O4(在空气中不燃烧)3.铜在空气(或氧气)中受热: 2Cu + O△2CuO 4.铝在氧气中燃烧: 4Al + 3O点燃2Al2O3(在空气中不燃烧)5.氢气中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H2 + O点燃2H2O 6.红磷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4P + 5O点燃2P2O5 7.硫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S + O点燃SO2 8.碳在空气(或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点燃CO2 9.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点燃2CO 10.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CO + O点燃2CO2 11.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C + CO高温2CO

初中化学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十二讲理化之战 【知识要点】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Eg: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碱性,脱水性、稳定性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Eg: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吸水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典型例题】 例1.某物质具有下列四种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熔点 B硬度C还原性 D挥发性 例2.物质的下列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是() A颜色 B状态C密度 D氧化性 例3.下列性质一定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①挥发性②氧化性③浓硫酸的“脱水性”④溶解性 ⑤浓硫酸的吸水性⑥吸附性⑦稳定性⑧酸碱性 A.①②③ B.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⑥ 例4.下列性质中,有一种性质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 A.可燃性 B.氧化性 C.酸碱性 D.导电性 例5.下列性质中,有一组性质与其他性质的类型不同,该组是() A.可燃性、腐蚀性 B.稳定性、还原性 C.挥发性、溶解性 D.氧化性、酸碱性

例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化学性质的是 A.煤气能燃烧 B.液氧呈淡蓝色 C.糖能溶于水 D. 通常情况下氮气没有气味 例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木材烧焦变黑 C.酒精挥发 D.冰熔化成水 例8.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一起撞车事故,导致一辆栽有35t 液态氯气(C12)的槽罐车破损,使液氯大量泄漏挥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当地消防队迅速用高压喷淋水枪向槽罐车周围持续喷洒大量雾状水,降低空气中氯气含量。 (1)氯气一定有毒; (2)氯气还可能有的性质是: ①氯气溶于水;②氯气与水反应。 小帆和同学讨论后,对猜测(2)进行验证。老师提供了两瓶氯气 (如右图),并提醒小帆:把蒸馏水加入软塑料瓶,观察完 现象后,再向瓶内滴加数滴石蕊溶液。 (3)请你和小帆一起经历并完成这项探究实验: (4)根据图中氯气的放置状况,你认为氯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收集氯气时用_____________方法。

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钨属于元素周期表第Ⅵ族副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是5d46s2,氧化价从+2到+6价。致密钨呈钢灰色,粗颗粒钨粉显深灰,直至超细钨粉显黑色,并皆具有金属光泽。其熔点为3410±20℃,密度为19.3g/cm,,沸点为5700±200℃,其熔点是所有金属中最高的。钨的导电性能好,电子逸出功较小。在机械性能方面其硬度和抗拉强度极限都与加工及热处理情况杂质含量有密切关系。 常温下,钨在空气中十分稳定,在400℃轻微氧化,高于500-600℃则迅速氧化生成WO3,不与氢气发生作用,因而其热处理过程可在氢气保护下进行。在氮气中致密钨到2000℃才发生反应。炽热温度下,能与水蒸气作用生成WO2。 常温下,钨在任意浓度的盐酸、硫酸、硝酸、氢氟酸和王水中都是稳定的。80~100℃下只与盐酸,硫酸发生微弱反应,硝酸与王水对它有明显的腐蚀,而在氢氟酸和王水混合酸中则迅速溶解。常温下钨与碱溶液不发生反应,但在氧化剂(如KNO3等)存在下高温熔融,则钨与碱剧烈反应生成钨酸盐。 美国用喷雾干燥-流化床技术制备纳米WC粉体,其中间产物纳米金属钨粉体采用氧化钨(WO3)还原法制备。此法先用喷雾干燥技术得到AMT粉体[(NH4)6·(H2W12O10)·4H2O],再将AMT粉体在500℃Ar气氛中热解得到黄色的WO3粉体最后用纯度为99.999%的H2还原得到纳米金属W粉体。当还原温度 T<575℃时,得到β-W结构的纳米W粉,平均晶粒度为9nm;当T=575~650℃时,得到份β-W与α-W两种结构共存的纳米W粉体,平均晶粒度为10~15nm;而当T>650℃时,得到α-W结构的纳米W粉体,平均晶粒度为16nm。 Fecht曾指出,高能球磨法可将包括金属钨在内的体心立方(bcc)金属粉细化至纳米尺寸。Wagner的实验结果表明,用高能球磨方法可制备出平均晶粒尺寸为5nm的金属钨粉体,但因钢球与球磨罐在球磨过程中沾染了W粉体,使其中含有杂质Fe。如延长球磨时间,纳米W粉不再细化,含Fe量却不断增加直至生成无定型的Fe-W合金。 钨是稀有高熔点金属,属于元素周期系中第六周期(第二长周期)的VIB 族。钨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外形似钢。钨的熔点高,蒸气压很低,蒸发速度也较小。它的主要物理性质如下: 元素符号&Nbsp; W 原子序数74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 1.颜色的规律 (1)常见物质颜色 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 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 碱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石蕊及pH试纸遇到较强酸时及品红溶液 橙红色:浓溴水甲基橙溶液氧化汞等 棕红色:Fe(OH)3固体Fe(OH)3水溶胶体等 以黄色为基色的物质 黄色:难溶于水的金碘化银磷酸银硫磺黄铁矿黄铜矿(CuFeS2)等 溶于水的FeCl3甲基橙在碱液中钠离子焰色及TNT等 浅黄色:溴化银碳酦银硫沉淀硫在CS2中的溶液,还有黄磷Na2O2氟气 棕黄色: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的烟 以棕或褐色为基色的物质 碘水浅棕色碘酒棕褐色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的烟等 以蓝色为基色的物质 蓝色:新制Cu(OH)2固体胆矾硝酸铜溶液中淀粉与碘变蓝石蕊试液碱变蓝pH试纸与弱碱变蓝等 浅蓝色:臭氧液氧等 蓝色火焰: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的火焰甲烷氢气火焰(蓝色易受干扰) 以绿色为色的物质 浅绿色:Cu2(OH)2CO3,FeCl2,FeSO4?7H2O 深黑绿色:K2MnO4 绿色:浓CuCl2溶液pH试纸在约pH=8时的颜色黄绿色:Cl2及其CCl4的萃取液以紫色为基色的物质 KMnO4为深紫色其溶液为红紫色碘在CCl4萃取液碘蒸气中性pH试纸的颜色K+离子的焰色等 以黑色为基色的物质 黑色:碳粉活性碳木碳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硫化亚铜(Cu2S) 浅黑色:铁粉 棕黑色:二氧化锰 白色物质 难溶于水和稀酸的:AgCl,BaSO3,PbSO4; 难溶于水的但易溶于稀酸:BaSO3,Ba3(PO4)2,BaCO3,CaCO3,Ca3(PO4)2,CaHPO4,Al(OH)3,Al2O3,ZnO,Zn(OH)2,ZnS,Fe(OH)2,Ag2SO3,CaSO3等; 微溶于水的:CaSO4,Ca(OH)2,PbCl2,MgCO3,Ag2SO4; 与水反应的氧化物:完全反应的:BaO,CaO,Na2O;不完全反应的:MgO (2)离子在水溶液或水合晶体的颜色 水合离子带色的: Fe2+:浅绿色;Cu2+:蓝色; Fe3+:浅紫色呈黄色因有[FeCl4(H2O)2] 2-; MnO4-:紫色苯酚与FeCl3的反应开成的紫色主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包括含氧酸根)无色 运用上述规律便于记忆溶液或结晶水合物的颜色 (3)主族金属单质颜色的特殊性 铯:带微黄色钡:带微黄色铅:带蓝白色铋:带微红色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

物理性质: 1. 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 化学性质: 1.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实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3. 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三、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1、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 区别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特有属性,不同的物质其属性不同,是变化的内因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有序的,动态的,性质的具体体现 2、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发生的变化,而变化又是性质的

3、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 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四、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 1. 物理性质: (1)熔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密度: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习题

【活用实例】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 是 ( ) A.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B.硫磺是淡黄色固体 C.石墨耐高温,熔点高 D.水在4℃密度最大为1 g/mL 【活用实例】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 是 (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40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 C.酒精能够燃烧. 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5.下列变化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里变成粉末 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C.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 D.常压下,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6.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7.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9.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①1773年和1774年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发现一种新的气体,②后经拉瓦锡确认,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③这就是我们现已熟知的氧气。④氧气是无颜色无气味的气体,⑤它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⑥但氧气能腐蚀钢铁等金属,使它们生锈,⑦少量氧气能微溶于水。 叙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两句; 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两句。 10.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作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

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总结

一.金属 (1)金属与氧气反应: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加热2CuO 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 + 3O2 = 2Al2O3 (2)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 H2↑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3)金属单质+ 盐(溶液)------- 新金属+ 新盐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ZnSO4 + Cu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二.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的反应 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高温4Fe + 3CO2↑冶炼金属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高温2Cu + CO2↑冶炼金属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加热Cu + H2O 氢气与氧化铁反应:Fe2O3+3H2高温2Fe+3H2O 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高温H2 + CO 水煤气的制法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 CuO + 2HCl = H2O + CuCl2 Fe2O3 + HCl = H2O + FeCl3 CuO + H2SO4 = H2O+CuSO4 Fe2O3 + H2SO4 = H2O + Fe2 (SO4)3 Fe2O3 + HCl = H2O + FeCl3 Na2O + HCl = NaCl + H2O Na2O + H2SO4 = Na2SO4 + H2O 可溶性金属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是碱. Na2O + H2O = 2NaOH CaO + H2O = Ca(OH)2 K20+H20 = 2KOH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知识点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掌握:一、电离方程式 H2SO4 = 2H++SO42- NaOH = Na++OH- Al2(SO4)3 = 2Al3++3SO42- 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8月25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中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7·南京)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状态 C.熔点 D.氧化性

1.(2017·北京)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B.密度 C.可燃性D.沸点 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有助燃性 B.氢气有可燃性 C.浓氨水有挥发性 D.一氧化碳有毒性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易升华 B.酒精能燃烧 C.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 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4.谷氨酸钠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料味精的主要成分。下列属于谷氨酸钠化学性质的是 A.易溶于水 B.略有甜味或咸味 C.白色晶性 D.光照条件下不分解 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概念,化学性质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的性质。颜色、密度、沸点均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C。学&科网 2.【答案】C 【解析】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浓氨水有挥发性,只发生了物质状态的改变,物质种类不变,所以氨水的挥发性是物理性质。助燃性、可燃性、毒性均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故选C。 3.【答案】B 【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干冰易升华,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是物理性质;B、酒精能燃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是化学性质;C、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是物理性质。 故选B。 4.【答案】D 每日总结是为了更好的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瓦斯爆炸 B.牛奶变酸 C.铁生锈 D.霓虹灯通电发出红光 2.下列有关“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化学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现象 3.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放出大量的热 B.发出黄色的火焰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火焰分成三层 4.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在发现准晶体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 5.厨房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米饭变馊 B.水果榨汁 C.铁锅生锈 D.煤气燃烧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天然气用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铁铸造铁锅 D.铜用于制造导线 7.下列叙述中,均属于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铁易生锈,二氧化碳易液化 B.O 2有氧化性,H 2 有可燃性 C.纯净的铁片是银白色的,酒精易挥发 D.金属能导电,H 2CO 3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8.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工业上用稀硫酸来除铁锈 B.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

C.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浓硫酸使纸张变黑 9.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 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含有炭黑 10.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 B.蔗糖的溶解 C.酒和醋的酿造 D.食物的腐烂 11.南京青奥会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 3H 8 ]。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中,属于丙烷的化学性质的是 A.沸点为—42.1℃,易液化 B.微溶于水,可溶于酒精 C.易燃 D.无色气体 12.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13.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14.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铜:我能导电 B.氧气:我液态时是淡蓝色的

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点1 物质的组成 1. 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 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基:中性原子团) 3.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特别提醒: 1. 离子与基团: 2.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知识规律] 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如金刚石(C) 、晶体Si 都属原子晶体, 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 、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 、P4属分子晶体, 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具体地: (1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 、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 、H2O 、NH3、H2S 等 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等 ④酸类:如HClO4、HClO 、H2SO4、H3PO4、H2SiO3等 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它:如NO 、N2O4、Al2Cl6等 (2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 (3 )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 )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 考点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物质俗称性质用途 S 硫磺淡黄色粉末、易燃、于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纯氧为蓝紫色,并伴有刺鼻气体产生(SO2) P 赤磷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P2O5固体) 用物制烟雾弹 C 金刚石、石墨、 活性炭 金刚石是最硬物质;石墨具有导电性、润滑 性、质软;活性炭用于吸附剂 金刚石用于制钻头,切割物 质。石墨用于电极、润滑、 制铅笔 Fe 化学性质活泼、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于纯氧中燃烧生成Fe3O4) P2O5 白色固体、易吸水用作干燥剂 CO2 干冰碳酸气易溶于水、水呈酸性、比空气重人工降雨、工业原料 SO2 ρSO2>ρ空气、有刺激气味、其水溶液为H2SO3 SO3 ρSO3>ρ空气其水溶液为H2SO4 CH4 沼气坑气ρCH4<ρ空气难容于水,无味、易燃、是最简单有机物 C2H5OH 酒精易燃烧用于燃料、消毒(70%~75%) CH3OH (甲 醇) 与乙醇相似;有毒(使人眼睛失眠、甚至死亡)易燃烧 CH3COOH (乙酸) 醋酸水醋酸有刺激气味、具有酸性、能使指示变色 CaO 生石灰白色固体、易吸水、溶于水后反应生成熟石 灰[Ca(OH)2] 用于干燥剂 Fe3O4 磁铁矿的主要 成分 黑色物质、难溶于水、可用酸来溶解用于治炼金属铁 Fe2O3 磁铁矿的主要 成分、铁锈主 要成分 红褐色难溶物质、可用酸来溶用于治炼生铁 CuO 黑色难溶于水2Cu+O2=CuO、可被还原剂还 原成单质铜、可用酸来溶解 用于治炼单质Cu、即 Cu+H2=Cu+H2O CuSO4 白色固体、溶于水变成蓝色能与活性比其强 的金属反应置换出单质铜来 用于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 水 CuSO4"5H 2O 胆矾蓝矾 蓝色晶体、溶于水后其性质与CuSO4 溶液 一致,易风化即: CuSO4"5H2O=CuSO4+5H2O CO 难溶于水,ρCO>ρ空易燃烧、无味有毒气 体 用作还原剂、治炼金属 CaCO3 石灰石大理 石 白色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固体用于制CO2及制生石灰CaO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汇总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汇总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Ne 、C、He 、Kr…… 双原子分子:H2 、O2、HCl、No…… 多原子分子:H2O、P4 、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的说,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Ca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氯化钠溶液中……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元素在地壳中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是:O、Si、Al、Fe、Ga。 5.同位素 同位素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氢(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他们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他们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以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CH3COO-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应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