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核心地位:牛顿第二定律定量的回答了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

基础性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定律之一,是学习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的基础。将深刻的影响着学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犹如高楼大厦之地基.

2.新旧教材的对比

旧教材

教师演示实验总结归纳出牛顿第二定律

新教材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探究实验结果的展示,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同体性、瞬时性和矢量性

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简单的有关计算。

②过程与方法:

以上一节实验为基础,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由学生归纳,教师引导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合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

由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

初步认识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依据:由牛顿第二定律的地位决定的。

突破方法:通过数学知识和联系实际生活举例来突破。

②难点:

由牛顿第二定律比列式引出数学表达式以及K的取值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依据:如何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物理问题是学生弱点。

突破方法: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来突破

二、说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学生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力与运动的定性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应该有部分学生已经得到了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三、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改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针对我校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我将采用如下教法和学法: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讨论,自主探究,从而得出结论

通过本堂课让学生掌握根据教学要求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学习

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创设情景,视频,图片引入

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

1、创设情境视频、图片引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刘翔在国际比赛中的视频或者图片

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以设疑的形式引入新课:运动员起跑时怎样获得更大加速度?

2.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学生活动:

部分小组展示说明前一节课探究实验得出的的a-F图和a-1/M图。

利用投影仪投影学生的a-F图和a-1/M图。

通过知识回顾,让学生体味成功的喜悦,保护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新课教学指路。

教师设问引导

学生讨论总结出:

a∝F

a ∝1/m

a∝F/m

F ∝ma

F=kma

教师设问引导:

(1)要使公式简洁和使用方便,K=?

(2)怎样才能使K=1?

K的取值与什么因素有关?

可举例说明K的值与单位有关

学生思考讨论:

K=1

取不同的单位制K是不同的,为了简洁方便,在选取了质量和加速度的国际单位(Kg, m/s2)时规定K=1。那么就有;F=ma

把能使1kg物体获得1m/s2加速度的力称做一牛顿(纪念牛顿),符号N表示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举例开扩了学生的视野,体验到物理中的简洁美。掌握F=ma等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取国际单位.及其力的单位来源。为下一节单位制埋下伏笔。

问题:实际物体受力往往不止一个,多个力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得出牛顿第二定律更一般的表达式: F合=ma

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思考讨论

1、用很小的力能否推动万吨巨轮?

2、用力提一个很重的箱子却提不动,为什么?

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实际加速度是由F合产生的

理解同体性

举例理解瞬时性

理解矢量性(指导学生看教材P77四个图)

请问任何情况都可以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吗?

学生讨论:

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条件

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例.刘翔的质量为80Kg,在起跑时的爆发力达到了1600N,其他力不计。那么他在起跑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思维拓展:如果起跑时受到水平阻力为200N,其起跑加速度又为多大?

通过以教学引入时的情景为背景的例题和发散思维使学生能简单掌握一力和多力情况下求加速度的方法。解决引入新课时的问题达到前后呼应!让学生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可以指导生活实践。

思考、讨论、随堂练

1、质量为0.20T具有2400N爆发力相扑运动员想在百米栏中挑战刘翔,他能成功吗?为什么?

2.要是一个20kg,爆发力为300N的小孩呢?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思考增加课堂的幽默感,形成轻松活跃的气氛。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来验证。引导学生注意在统一国际单位下F=ma才成立,并总结出加速度由合力与质量之比来决定,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1、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2)表达式:F合=ma

3)理解:

2、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设计说明:我的板书设计追求结构清晰,内容明确

几点说明:

1、这节课由学生回顾知识,展示实验结果,归纳总结规律,理解应用规律,训练巩固规律;教师设疑解惑起引导作用,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2、学生活动较多,要注意把握课堂节奏。

3、课前做好处理突发问题的各种预案,才能轻松应对开放式的课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