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异方差性习题及答案

异方差性习题及答案

异方差性习题及答案
异方差性习题及答案

异方差性

一、单项选择

1.Goldfeld-Quandt 方法用于检验( )

A.异方差性

B.自相关性

C.随机解释变量

D.多重共线性 2.在异方差性情况下,常用的估计方法是( )

A.一阶差分法

B.广义差分法

C.工具变量法

D.加权最小二乘法 3.White 检验方法主要用于检验( )

A.异方差性

B.自相关性

C.随机解释变量

D.多重共线性 4.Glejser 检验方法主要用于检验( )

A.异方差性

B.自相关性

C.随机解释变量

D.多重共线性 5.下列哪种方法不是检验异方差的方法 ( )

A.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

B.怀特检验

C.戈里瑟检验

D.方差膨胀因子检验 6.当存在异方差现象时,估计模型参数的适当方法是 ( ) A.加权最小二乘法 B.工具变量法

C.广义差分法

D.使用非样本先验信息

7.加权最小二乘法克服异方差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赋予不同观测点以不同的权数,从而提高估计精度,即 ( )

A.重视大误差的作用,轻视小误差的作用

B.重视小误差的作用,轻视大误差的作用

C.重视小误差和大误差的作用

D.轻视小误差和大误差的作用

8.如果戈里瑟检验表明,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结果的残差

i e 与i x 有显著的形式

i

i i v x e +=28715.0的相关关系(i v

满足线性模型的全部经典假设),则用加权最小二

乘法估计模型参数时,权数应为 ( )

A. i x

B. 2

1i x C. i x 1

D. i x 1

9.如果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显著,则认为什么问题是严重的 ( )

A.异方差问题

B.序列相关问题

C.多重共线性问题

D.设定误差问题

10.设回归模型为i i i u bx y +=,其中

i i x u Var 2

)(σ=,则b 的最有效估计量为( )

A.

∑∑=2

?x xy b

B. 2

2

)(?∑∑∑∑∑--=

x x n y x xy n b

C.

x y b

=? D. ∑=x

y n b 1?

二、多项选择

1.下列计量经济分析中那些很可能存在异方差问题( ) A.用横截面数据建立家庭消费支出对家庭收入水平的回归模型 B.用横截面数据建立产出对劳动和资本的回归模型

C.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构造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D.以国民经济核算帐户为基础构造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E.以30年的时序数据建立某种商品的市场供需模型 2.在异方差条件下普通最小二乘法具有如下性质()

A 、线性

B 、无偏性

C 、最小方差性

D 、精确性

E 、有效性 3.异方差性将导致

A 、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量有偏和非一致

B 、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量非有效

C 、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量的方差的估计量有偏

D 、建立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基础上的假设检验失效

E 、建立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基础上的预测区间变宽 4.下列哪些方法可用于异方差性的检验()

A 、DW 检验

B 、方差膨胀因子检验法

C 、判定系数增量贡献法

D 、样本分段比较法

E 、残差回归检验法

5.当模型存在异方差现象进,加权最小二乘估计量具备( )

A 、线性

B 、无偏性

C 、有效性

D 、一致性

E 、精确性 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当异方差出现时,最小二乘估计是有偏的和不具有最小方差特性

B 、当异方差出现时,常用的t 和F 检验失效

C 、异方差情况下,通常的OLS 估计一定高估了估计量的标准差

D 、如果OLS 回归的残差表现出系统性,则说明数据中不存在异方差性

E 、如果回归模型中遗漏一个重要变量,则OLS 残差必定表现出明显的趋势 三、名词解释

1.异方差性

2.格德菲尔特-匡特检验

3.怀特检验

4.戈里瑟检验和帕克检验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异方差性?试举例说明经济现象中的异方差性。

2.产生异方差性的原因及异方差性对模型的OLS 估计有何影响。

3.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有哪些?

4.异方差性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5.什么是加权最小二乘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6.样本分段法(即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检验异方差性的基本原理及其使用条件。 五、计算题 1.设消费函数为

01i i i y b b x u =++,其中i y 为消费支出,i x 为个人可支配收入, i u 为

随机误差项,并且22()0,()i i i E u Var u x

σ

==(其中2

σ为常数)

。试回答以下问题: (1)选用适当的变换修正异方差,要求写出变换过程;

(2)写出修正异方差后的参数估计量的表达式。

2.检验下列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列出检验步骤,给出结论。

0112233t t t t t y b b x b x b x u =++++

样本共40个,本题假设去掉c=12个样本,假设异方差由1i x 引起,数值小的一组残差平方和为10.46617RSS E =-,数值大的一组平方和为20.3617RSS E =-。

0.05(10,10) 2.98F =

3.假设回归模型为:i

i y a u =+,其中:2(0,);()0,i i i j u N x E u u i j σ=≠;并且i

x 是非随机变量,求模型参数b 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及其方差。 4.现有x 和Y 的样本观测值如下表:

x 2 5 10 4 10 y 4 7 4

5 9

假设y 对x 的回归模型为01i i i y b b x u =++,且22()i i

Var u x

σ=,试用适当的方法估计

此回归模型。

5.某人根据某区的有关资料作如下的回归模型,结果为:

i i 2i i i i

?ln

Y =10.0930.239X t = (54.7) (12.28) R =0.803?ln Y 1

=9.9320.2258X X X t = (47.87) (15.10)

----

其中,Y 表示人口密度,X 表示离中心商业区的距离(英里)

(1)如果存在异方差,异方差的结构是什么?(2)从变换后的(WLS )回归函数中,你如何知道异方差已被消除或减弱了?(3)你如何解释回归结果?它是否有经济意义?

答案

一、单选

A D A A D A

B

C A C 二、多选

1.ABCDE

2.AB

3.BCDE

4.DE

5.ABCDE

6.BE 三、名词解释

1.异方差性: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如果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不是常数,即对不同的解释变量观测值彼此不同,则称随机项i u

具有异方差性。

2.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该方法由S.M.Goldfeld 和R.E.Quandt 于1965年提出,用对样本进行分段比较的方法来判断异方差性。

3.怀特检验:该检验由White 在1980年提出,通过建立辅助回归模型的方式来判断异方差性。

4.戈里瑟检验和帕克检验:该检验法由戈里瑟和帕克于1969年提出,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建立残差序列对解释变量的(辅助)回归模型,判断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与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进而判断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四、简答题

1. 异方差性是指模型违反了古典假定中的同方差假定,它是计量经济分析中的一个专门问题。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如果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不是常数,即对不同的解释变量观测值彼此

不同,则称随机项i u 具有异方差性,即常数≠=2)var(

t i u σ (t=1,2,……,n )。

例如,利用横截面数据研究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时,对收入较少的家庭在满足基本消费支

出之后的剩余收入已经不多,用在购买生活必需品上的比例较大,消费的分散幅度不大。收入较多的家庭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使得这些家庭的消费有更大的选择范围。由于个性、爱好、储蓄心理、消费习惯和家庭成员构成等那个的差异,使消费的分散幅度增大,或者说低收入家庭消费的分散度和高收入家庭消费得分散度相比较,可以认为牵着小于后者。这种被解释变量的分散幅度的变化,反映到模型中,可以理解为误差项方差的变化。

2.产生原因:(1)模型中遗漏了某些解释变量;(2)模型函数形式的设定误差;(3)样本数据的测量误差;(4)随机因素的影响。

产生的影响:如果线性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存在异方差性,会对模型参数估计、模型检验及模型应用带来重大影响,主要有:(1)不影响模型参数最小二乘估计值的无偏性;(2)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量不是一个有效的估计量;(3)对模型参数估计值的显著性检验失效;

(4)模型估计式的代表性降低,预测精度精度降低。 3.检验方法:(1)图示检验法;(2)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3)怀特检验;(4)戈里瑟检验和帕克检验(残差回归检验法);(5)ARCH 检验(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检验) 4.解决方法:(1)模型变换法;(2)加权最小二乘法;(3)模型的对数变换等 5.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是使残差平方和

∑2

t e 为最小,在

异方差情况下,总体回归直线对于不同的t t e x ,的波动幅度相差很大。随机误差项方差2

t σ越小,样本点

t y 对总体回归直线的偏离程度越低,残差t e 的可信度越高(或者说样本点的

代表性越强);而2

t σ较大的样本点可能会偏离总体回归直线很远,t e 的可信度较低(或者说样本点的代表性较弱)。因此,在考虑异方差模型的拟合总误差时,对于不同的2

t e 应该区别对待。具体做法:对较小的2

t e 给于充分的重视,即给于较大的权数;对较大的2

t e 给于充分的重视,即给于较小的权数。更好的使

∑2

t e 反映)var(i u 对残差平方和的影响程

度,从而改善参数估计的统计性质。

6. 样本分段法(即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的基本原理:将样本分为容量相等的两部分,然后分别对样本1和样本2进行回归,并计算两个子样本的残差平方和,如果随机误差项是同方差的,则这两个子样本的残差平方和应该大致相等;如果是异方差的,则两者差别较大,以此来判断是否存在异方差。使用条件:(1)样本容量要尽可能大,一般而言应该在参数个数两倍以上;(2)t u 服从正态分布,且除了异方差条件外,其它假定均满足。 六、计算题

1. 解:(一)原模型:01i

i i y b b x u =++ (1)等号两边同除以i x ,

新模型:011i i i i i y u b b x x x =++(2) 令*

*1,,i i i i i i i i

y u y x v x x x === 则:(2)变为*

*10i

i i y b b x v =++

此时22221

()()()i i i i i

u Var v Var x x x σσ===新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二)对*

*10i

i i y b b x v =++进行普通最小二乘估计

****0*2*2

**

10()()i i i i i i i i n x y x y b n x x b y b x ?-=?-??=-?

∑∑∑∑∑ 其中*

*1

,i i

i i i

y y x x x ==

(进一步带入计算也可)

2.解:(1)01:; :;t t H u H u 为同方差性为异方差性

(2)120.46617

1.290.3617

RSS E F RSS E -=

==- (3)0.05(10,10) 2.98F =

(4)0.05(10,10)F F ≤,接受原假设,认为随机误差项为同方差性。

3.解:原模型:i i y a u =+ 根据2(0,);()0,i

i i j u N x E u u i j σ=≠

为消除异方差性,模型等号两边同除以

i

x

模型变为:i

i i i i y u a x x x =

+

令**

1,,i i i i i i i i

y u y x v x x x ===

则得到新模型:*

*i

i i y ax v =+

此时221

()(

)()i i i i i

u Var v Var x x x σσ===新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得:

()

*

*

2

*1

()(

)

?11()

i

i

i

i

i

i i y x y y x x x a

x

x x ==

=

∑∑∑∑∑∑

4.解:原模型:011i i y b b x u =++ , 221

()i Var u x

σ=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为消除异方差性,模型两边同除以,

得:011

i i i i i

y u b b x x x =++ 令*

*1,,i i i i i

i i i

y u y x v x x x ===

则:(2)变为*

*10i

i i y b b x v =++

此时22221

()()()i i i i i

u Var v Var x x x σσ===新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由已知数据,得

i x

2 5 10 4 10 *i x

0.5 0.2 0.1 0.25 0.1 i y

4 7 4

5 9 *i y

2

1.4

0.4

1.25

0.9

根据以上数据,对*

*10i

i i y b b x v =++进行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得:

****

0*2*2**

10()()i i i i i i i i n x y x y b n x x b y b x ?-=

?-??=-?

∑∑∑∑∑解得01

1.77 3.280.54

5.95 1.153.280.4455b b ?

==????=-?=??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

吸收一章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用气相浓度△y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有两种,以传质分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以传质总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A = k y (y-y i) N A = K y (y-y e) 2、吸收速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因此,要提高气-液两流体相对运动速率,可以_______________来增大吸收速率。 双膜的扩散速率减少气膜、液膜厚度 3、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_________ 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_____。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______,则操作线向_________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y e)_________。 大于上方增大远离增大 4、用清水吸收空气与A的混合气中的溶质A,物系的相平衡常数m=2,入塔气体浓度y = 0.06,要求出塔气体浓度y2 = 0.006,则最小液气比为_________。 1.80 5、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_________,操作线将_________平衡线。 减少靠近 6、某气体用水吸收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气液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其平衡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常数表示,而操作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表示。 相平衡液气比 7、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 OG将_________,N OG将_________ (增加,减少,不变)。 不变增加 8、吸收剂用量增加,操作线斜率_________,吸收推动力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增大增大 9、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衡关系物料衡算传质速率。 10、填料的种类很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拉西环鲍尔环矩鞍环阶梯环波纹填料丝网填料 11、填料选择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面积大、空隙大、机械强度高价廉,耐磨并耐温。 12、在选择吸收剂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所选用的吸收剂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 良好的选择性,即对吸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对惰性组分不溶解。 13、填料塔的喷淋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塔截面上单位时间内下流的液体量(体积)。 14、填料塔内提供气液两相接触的场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料的表面积及空隙 15、填料应具有较_____的__________,以增大塔内传质面积。 大比表面积 16、吸收塔内填装一定高度的料层,其作用是提供足够的气液两相_________。 传质面积 17、菲克定律是对物质分子扩散现象基本规律的描述。 18、以(Y-Y*)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为N A=K Y(Y﹣Y﹡)。 19、、吸收操作是依据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得以分离。 20、某气体用ABC三种不同的吸收剂进行吸收操作,液气比相同,吸收因数的大小关系为A1﹥A2﹥A3,则气体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异方差性的white检验及处理方法

实验二异方差模型的white检验与处理 【实验目的】 掌握异方差性的white检验及处理方法 【实验原理】 1. 定性分析异方差 (1) 经济变量规模差别很大时容易出现异方差。如个人收入与支出关系,投入与产出 关系。 (2) 利用散点图做初步判断。 (3) 利用残差图做初步判断。 2、异方差表现与来源异方差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 (1)递增型 (2)递减型 (3)条件自回归型。 3、White检验 (1)不需要对观测值排序,也不依赖于随机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它是通过一个辅助回归式构造 2 统计量进行异方差检验。White检验的零假设和备择假设是 H0: (4-1)式中的ut不存在异方差, H1: (4-2)式中的ut存在异方差。 (2)在不存在异方差假设条件下,统计量 T R 2 2(5) 其中T表示样本容量,R2是辅助回归式(4-3)的OLS估计式的可决系数。自由度5表示辅助回归式(4-3)中解释变量项数(注意,不计算常数项)。T R 2属于LM统计量。 (3)判别规则是 若T R 2 2 (5), 接受H0(ut 具有同方差) 若T R 2 > 2 (5), 拒绝H0(ut 具有异方差) 【实验软件】 Eview6 【实验要求】 熟练掌握异方差white检验方法 【实验内容】 建立并检验我国部分城市国民收入y和对外直接投资FDI异方差模型 【实验方案设计】 下表列出了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数据,并利用统计软件Eviews建立异方差模型

表1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数据(单位:元) 【实验过程】 1、启动Eviews6软件,建立新的workfile. 在主菜单中选择【File 】--【New 】--【Workfile 】,弹出 Workfile Create 对话框,在Workfile structure typ 中选择unstructured/undted.然后在observations 中输入31.在WF 中输入Work1,点击OK 按钮。如图: 2、数据导入且将要分析的数据复制黏贴. 在主菜单的空白处输入data x y 按下enter 。将家庭人均纯收入X 和家庭生活消 地区 家庭人均 纯收入 家庭生活消费支出 地区 家庭人均 纯收入 家庭生活消费支出 北京 湖北 3090 天津 湖南 河北 广东 山西 广西 内蒙古 海南 辽宁 重庆 吉林 四川 黑龙江 贵州 上海 云南 江苏 西藏 浙江 陕西 安徽 甘肃 福建 青海 江西 宁夏 山东 新疆 河南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吸收习题解答

第七章 吸 收 7-1 总压101.3 kPa ,温度25℃时,1000克水中含二氧化硫50克,在此浓度范围内亨利定律适用, 通过实验测定其亨利系数E 为4.13 MPa , 试求该溶液上方二氧化硫的平衡分压和相平衡常数m 。(溶液密度近似取为1000kg/m 3) 解: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50 640.0139100050 1864 x ==+ 二氧化硫的平衡分压:* 3 4.13100.0139kPa=57.41kPa p Ex ==?? 相平衡常数:634.1310Pa 40.77101.310Pa E m P ?== =? 7-2 在逆流喷淋填料塔中用水进行硫化氢气体的吸收,含硫化氢的混合气进口浓度为5%(质量分数), 求填料塔出口水溶液中硫化氢的最大浓度。已知塔内温度为20℃,压强为1.52×105 Pa ,亨利系数E 为48.9MPa 。 解:相平衡常数为:6 5 48.910321.711.5210 E m P ?===? 硫化氢的混合气进口摩尔浓度:1534 0.04305953429 y = =+ 若填料塔出口水溶液中硫化氢达最大浓度,在出口处气液相达平衡,即: 41max 0.0430 1.3410321.71 y x m -= ==? 7-3 分析下列过程是吸收过程还是解吸过程,计算其推动力的大小,并在x - y 图上表示。 (1)含 NO 2 0.003(摩尔分率)的水溶液和含NO 2 0.06 (摩尔分率) 的混合气接触,总压为101.3kPa ,T=15℃,已知15℃时,NO 2水溶液的亨利系数E =1.68×102 kPa ;(2)气液组成及温度同(1),总压达200kPa (绝对压强)。 解:(1)相平衡常数为:513 1 1.6810Pa 1.658101.310Pa E m P ?===? * 1 1.658 0.0030.00498 y m x ==?=

练习(异方差)

练习(异方差) 1 什么是异方差性?举例说明经济现象中的异方差性。检验异方差的方法思路是什么? 2 判断下列各题的对错,并简单说明理由: (1)在存在异方差的情况下,普通最小二乘法(OLS )估计量是有偏的和无效的; (2)如果存在异方差,通常使用的t 检验和F 检验是无效的; (3)在存在异方差的情况下,常用的OLS 法总是高估了估计量的标准差; 3 简述异方差对下列各项有何影响: (1)OLS 估计量及其方差; (2)置信区间; (3)显著性t 检验和F 检验的使用。 4 试比较说明模型存在异方差时,普通最小二乘法与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区别与联系。 5 已知消费模型 t t t t X X Y μααα+++=22110 其中,t Y 为消费支出,t X 1为个人可支配收入,t X 2为消费者的流动资 产,且 0)(=t E μ 212)(t t X Var σμ=(其中2σ为常数) 进行适当的变换消除异方差,并证明

答案 1解答 对于模型i ki k i i i X X X Y μββββ+++++=Λ22110 (i=1,2,…,n ),如果出现 ),,2,1()(2n i Var i i Λ==σμ,即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即干扰项的方差不再是常数,而且互不相同,则认为出现了异方差。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异方差性经常出现,尤其是采用截面数据作样本的计量经济学问题。例如,工业企业的研究与发展费用支出同企业的销售和利润之间关系的函数模型;服装需求量与季节、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模型;个人储蓄量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模型等。检验异方差性的主要思路就是检验随机干扰项的方差与解释变量观察值的某种函数形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2解答 (1)错。当存在异方差情况下,OLS 法估计量是无偏的但不具有有效性。 (2)对。如果存在异方差,通常使用的t 检验和F 检验是无效的。 (3)错。实际情况可能是高估也可能是低估。 3解答 由于异方差性的存在,使得OLS 估计量仍是线性无偏但不再具有最小方差性,即不再有效;而由于相应的置信区间以及t 检验和F 检验都与估计量的方差相关,因此会造成建立的置信区间以及t 检验和F 检验都不再是可靠的。 4解答

异方差性检验

金融122班 23号钟萌 异方差性检验 引入滞后变量X-1、X-2、Y-1 。可建立如下中国居民消费函数: Y=β0+β1X+β2X(-1)+β3X(-2)+β4Y(-1) 用OLS法进行估计,结果如下: 对应的表达式为 Y=429.3512+0.143X-0.104X(-1)+0.063X(-2)+0.838Y(-1) 2.18 2.09 -0.73 0.63 7.66 R2=0.9988 F=4503.94 估计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25的临界值为2.060,若存在异方差性,则可能是由X、Y(-1)引起的。

做OLS回归得到的残差平方项分别与X、Y(-1)的散点图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两者存在异方差性。下面进行统计检验。 采用White异方差检验: 所以辅助回归结果为: e2=-194156.4-249.491X+0.003X2+265.306X(-1)-0.004X(-1)2+4.187X(-2)- 0.001X(-2)2 +51.377Y(-1)+0.001Y(-1)2 -1.566 -4.604 2.863 2.648 -1.604 0.055 -0.301 0.579 0.410 X与X的平方项的参数的t检验是显著的,且White统计量为

16.999>5%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8的卡方分布值15.51,(从nR2 统计量的对应值的伴随概率值容易看出)所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同方差性这一原假设,方程确实存在异方差性。 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异方差性进行修正,重新进行回归估计, 得到加权后消除异方差性的估计结果: 回归表达式为: Y=275.0278-0.0192X+0.1617X(-1)-0.0732X(-2)+0.9165Y(-1) 3.5753 -0.3139 1.3190 -1.0469 16.5504

人体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消化 2.吸收 3.胃的排空 \ 4.紧张性收缩 5.粘液-HCO3-屏障 二、填空题 1.消化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2.食物对胃的扩张和化学刺激可_______________胃的排空,食物对十二指肠的扩张和化学刺激可_______________胃的排空。 3._______________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同时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胃液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糖类在小肠被吸收的主要分子形式是,蛋白质主要是以 ( 形式被吸收,它们的吸收均与的吸收相耦联。 6.胃蛋白酶原在的作用下,被激活为胃蛋白酶。 三、选择题 1.关于基本电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生电性钠泵的周期性活动有关 B.当其除极的幅值超过一定的临界时,可触发一个或多个动作电位

C.它本身不触发平滑肌收缩 D.去除神经体液因素后不能产生 、 E.是平滑肌收缩的控制波 2.关于消化器官神经支配的叙述,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 B.所有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均以乙酰胆碱为介质C.去除外来神经后,仍能完成局部反射 D.外来神经对内在神经无调制作用 E.内在神经丛存在于粘膜下和平滑肌间 3.人的唾液中除含有唾液淀粉酶外,还含有() 】 A.凝乳酶 B.蛋白水解酶 C.麦芽糖酶 D.溶菌酶 E.肽酶 4.关于胃的蠕动,正确的是() A.起始于胃底部 B.空腹时基本不发生 ^ C.蠕动波向胃底和幽门两个方向传播 D.发生频率约为12次/分

计量经济学异方差性参考答案讲解

第五章 异方差性课后题参考答案 5.1 (1)因为22()i i f X X =,所以取221i i W X =,用2i W 乘给定模型两端,得 31232222 1i i i i i i i Y X u X X X X βββ=+++ 上述模型的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为一固定常数,即 2 2221 ()()i i i i u Var Var u X X σ== (2)根据加权最小二乘法,可得修正异方差后的参数估计式为 ***12233???Y X X βββ=-- ()()( )()()( )( )** *2 ** * *222323 22 32 2 *2*2** 2223223?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W y x W x W y x W x x W x W x W x x β-= -∑∑ ∑ ∑∑∑∑ ()()()()()()( )** *2 ** ** 232222223 3 2 *2 *2** 2223223?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W y x W x W y x W x x W x W x W x x β-= -∑∑ ∑ ∑ ∑∑∑ 其中 2223 2***23222, , i i i i i i i i i W X W X W Y X X Y W W W = = = ∑∑∑∑∑∑ ***** *222333 i i i i i x X X x X X y Y Y =-=-=- 5.2 (1) 22222 11111 ln()ln()ln(1)1 u ln()1 Y X Y X Y u u X X X u ββββββββββ--==+≈=-∴=+ [ln()]0 ()[ln()1][ln()]11 E u E E u E u μ=∴=+=+=又 (2) [ln()]ln ln 0 1 ()11 i i i i P P i i i i P P i i E P E μμμμμμμ===?====∑∏∏∑∏∏不能推导出 所以E 1μ()=时,不一定有E 0μ(ln )= (3)对方程进行差分得: 1)i i βμμ--i i-12i i-1lnY -lnY =(lnX -X )+(ln ln

化工原理(下册)第六章吸收习题答案解析

6-1 已知在101.3 kPa(绝对压力下),100 g 水中含氨1 g 的溶液上方的平衡氨气分压为987 Pa 。试求: (1) 溶解度系数H (kmol ·m -3·Pa -1); (2) 亨利系数E(Pa); (3) 相平衡常数m ; (4) 总压提高到200 kPa(表压)时的H ,E ,m 值。 (假设:在上述范围内气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氨水密度均为 10003/m kg ) 解:(1)根据已知条件 Pa p NH 987*3= 3/5824.01000 /10117 /13m kmol c NH == 定义 333*NH NH NH H c p = ()Pa m kmol p c H NH NH NH ??==-34/109.5333 (2)根据已知条件可知 0105.018 /10017/117 /13=+= NH x 根据定义式 333*NH NH NH x E p = 可得 Pa E NH 41042.93?= (3)根据已知条件可知 00974.0101325/987/* *33===p p y NH NH

于是得到 928.0333*==NH NH NH x y m (4)由于H 和E 仅是温度的函数,故3 NH H 和3 NH E 不变;而 p E px Ex px p x y m ====** ,与T 和p 相关,故309.0928.031' 3 =?=NH m 。 分析(1)注意一些近似处理并分析其误差。 (2)注意E ,H 和m 的影响因素,这是本题练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6-2 在25℃下,CO 2分压为50 kPa 的混合气分别与下述溶液接触: (1) 含CO 2为0.01 mol/L 的水溶液; (2) 含CO 2为0.05 mol/L 的水溶液。 试求这两种情况下CO 2的传质方向与推动力。 解: 由亨利定律得到 *2 250CO CO Ex kPa p == 根据《 化工原理》 教材中表 8-1 查出 ()kPa E CO 51066.1252?=℃ 所以可以得到 4 *1001.32 -?=CO x 又因为 ()() 3 45 25/10347.318 1066.1100022 2m kPa kmol EM H O H O H CO ??=??= ≈ -ρ℃

异方差性习题及答案

异方差性 一、单项选择 1.Goldfeld-Quandt 方法用于检验( ) A.异方差性 B.自相关性 C.随机解释变量 D.多重共线性 2.在异方差性情况下,常用的估计方法是( ) A.一阶差分法 B.广义差分法 C.工具变量法 D.加权最小二乘法 3.White 检验方法主要用于检验( ) A.异方差性 B.自相关性 C.随机解释变量 D.多重共线性 4.Glejser 检验方法主要用于检验( ) A.异方差性 B.自相关性 C.随机解释变量 D.多重共线性 5.下列哪种方法不是检验异方差的方法 ( ) A.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 B.怀特检验 C.戈里瑟检验 D.方差膨胀因子检验 6.当存在异方差现象时,估计模型参数的适当方法是 ( ) A.加权最小二乘法 B.工具变量法 C.广义差分法 D.使用非样本先验信息 7.加权最小二乘法克服异方差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赋予不同观测点以不同的权数,从而提高估计精度,即 ( ) A.重视大误差的作用,轻视小误差的作用 B.重视小误差的作用,轻视大误差的作用 C.重视小误差和大误差的作用 D.轻视小误差和大误差的作用 8.如果戈里瑟检验表明,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结果的残差i e 与i x 有显著的形式 i i i v x e +=28715.0的相关关系(i v 满足线性模型的全部经典假设),则用加权最小二 乘法估计模型参数时,权数应为 ( ) A. i x B. 21i x C. i x 1 D. i x 1 9.如果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显著,则认为什么问题是严重的 ( ) A.异方差问题 B.序列相关问题 C.多重共线性问题 D.设定误差问题 10.设回归模型为i i i u bx y +=,其中i i x u Var 2)(σ=,则b 的最有效估计量为( ) A. ∑∑=2?x xy b B. 2 2)(?∑∑∑∑∑--=x x n y x xy n b C. x y b =? D. ∑=x y n b 1? 二、多项选择 1.下列计量经济分析中那些很可能存在异方差问题( ) A.用横截面数据建立家庭消费支出对家庭收入水平的回归模型 B.用横截面数据建立产出对劳动和资本的回归模型 C.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构造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异方差性的检验及处理方法

实验四异方差性 【实验目的】 掌握异方差性的检验及处理方法 【实验内容】 建立并检验我国制造业利润函数模型 【实验步骤】 【例1】表1列出了1998年我国主要制造工业销售收入与销售利润的统计资料,请利用统计软件Eviews建立我国制造业利润函数模型。 一、检验异方差性 ⒈图形分析检验 ⑴观察销售利润(Y)与销售收入(X)的相关图(图1):SCAT X Y 图1 我国制造工业销售利润与销售收入相关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销售利润的平均水平不断提高,但离散程度也逐步扩大。这说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递增的异方差性。

⑵残差分析 首先将数据排序(命令格式为:SORT 解释变量),然后建立回归方程。在方程窗口中点击Resids按钮就可以得到模型的残差分布图(或建立方程后在Eviews工作文件窗口中点击resid对象来观察)。 图2 我国制造业销售利润回归模型残差分布 图2显示回归方程的残差分布有明显的扩大趋势,即表明存在异方差性。 ⒉Goldfeld-Quant检验 ⑴将样本按解释变量排序(SORT X)并分成两部分(分别有1到10共11个样本合19到28共10个样本) ⑵利用样本1建立回归模型1(回归结果如图3),其残差平方和为2579.587。 SMPL 1 10 LS Y C X 图3 样本1回归结果 ⑶利用样本2建立回归模型2(回归结果如图4),其残差平方和为63769.67。 SMPL 19 28 LS Y C X

图4 样本2回归结果 ⑷计算F 统计量:12/RSS RSS F ==63769.67/2579.59=24.72,21RSS RSS 和分别是模型1和模型2的残差平方和。 取 05 .0=α时,查F 分布表得 44.3)1110,1110(05.0=----F ,而 44.372.2405.0=>=F F ,所以存在异方差性 ⒊White 检验 ⑴建立回归模型:LS Y C X ,回归结果如图5。 图5 我国制造业销售利润回归模型 ⑵在方程窗口上点击View\Residual\Test\White Heteroskedastcity,检验结果如图6。 图6 White 检验结果

(完整word版)计量经济学习题与答案

期中练习题 1、回归分析中使用的距离是点到直线的垂直坐标距离。最小二乘准则是指( ) A .使∑=-n t t t Y Y 1 )?(达到最小值 B.使∑=-n t t t Y Y 1 达到最小值 C. 使 ∑=-n t t t Y Y 1 2 )(达到最小值 D.使∑=-n t t t Y Y 1 2)?(达到最小值 2、根据样本资料估计得出人均消费支出 Y 对人均收入 X 的回归模型为 ?ln 2.00.75ln i i Y X =+,这表明人均收入每增加 1%,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 ( ) A. 0.75 B. 0.75% C. 2 D. 7.5% 3、设k 为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个数,n 为样本容量。则对总体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的F 统计量与可决系数2 R 之间的关系为( ) A.)1/()1()/(R 2 2---=k R k n F B. )/(1)-(k ) R 1/(R 22k n F --= C. )/()1(22k n R R F --= D. ) 1()1/(22R k R F --= 6、二元线性回归分析中 TSS=RSS+ESS 。则 RSS 的自由度为( ) A.1 B.n-2 C.2 D.n-3 9、已知五个解释变量线形回归模型估计的残差平方和为 8002=∑t e ,样本容量为46,则随机 误差项μ的方差估计量2 ?σ 为( ) A.33.33 B.40 C.38.09 D. 20 1、经典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时,下列哪些假定是正确的( ) A.0)E(u i = B. 2 i )V ar(u i σ= C. 0)u E(u j i ≠ D.随机解释变量X 与随机误差i u 不相关 E. i u ~),0(2 i N σ 2、对于二元样本回归模型i i i i e X X Y +++=2211???ββα,下列各式成立的有( ) A.0 =∑i e B. 0 1=∑i i X e C. 0 2=∑i i X e D. =∑i i Y e E. 21=∑i i X X 4、能够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 ) A.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法 B. t 检验与F 检验综合判断法 C. DW 检验法 D.ARCH 检验法 E.辅助回归法

异方差检验

七、 异方差与自相关 一、背景 我们讨论如果古典假定中的同方差和无自相关假定不能得到满足,会引起什么样的估计问题呢?另一方面,如何发现问题,也就是发现和检验异方差以及自相关的存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个部分就是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二、知识要点 1、引起异方差的原因及其对参数估计的影响 2、异方差的检验(发现异方差) 3、异方差问题的解决办法 4、引起自相关的原因及其对参数估计的影响 5、自相关的检验(发现自相关) 6、自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 (时间序列部分讲解) 三、要点细纲 1、引起异方差的原因及其对参数估计的影响 原因:引起异方差的众多原因中,我们讨论两个主要的原因,一是模型的设定偏误,主要指的是遗漏变量的影响。这样,遗漏的变量就进入了模型的残差项中。当省略的变量与回归方程中的变量有相关关系的时候,不仅会引起内生性问题,还会引起异方差。二是截面数据中总体各单位的差异。 后果:异方差对参数估计的影响主要是对参数估计有效性的影响。在存在异方差的情况下,OLS 方法得到的参数估计仍然是无偏的,但是已经不具备最小方差性质。一般而言,异方差会引起真实方差的低估,从而夸大参数估计的显著性,即是参数估计的t 统计量偏大,使得本应该被接受的原假设被错误的拒绝。 2、异方差的检验 (1)图示检验法 由于异方差通常被认为是由于残差的大小随自变量的大小而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散点图的方式来简单的判断是否存在异方差。具体的做法是,以回归的残差的平方2i e 为纵坐标,回归式中的某个解释变量i x 为横坐标,画散点图。如果散点图表现出一定的趋势,则可以判断存在异方差。 (2)Goldfeld-Quandt 检验

应用回归分析,第4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违背基本假设的情况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4.1 试举例说明产生异方差的原因。 答:例4.1:截面资料下研究居民家庭的储蓄行为 Y i=β0+β1X i+εi 其中:Y i表示第i个家庭的储蓄额,X i表示第i个家庭的可支配收入。 由于高收入家庭储蓄额的差异较大,低收入家庭的储蓄额则更有规律性,差异较小,所以εi的方差呈现单调递增型变化。 例4.2:以某一行业的企业为样本建立企业生产函数模型 Y i=A iβ1K iβ2L iβ3eεi 被解释变量:产出量Y,解释变量:资本K、劳动L、技术A,那么每个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对产出量的影响被包含在随机误差项中。由于每个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对产出量的影响程度不同,造成了随机误差项的异方差性。这时,随机误差项ε的方差并不随某一个解释变量观测值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呈现复杂型。 4.2 异方差带来的后果有哪些? 答:回归模型一旦出现异方差性,如果仍采用OLS估计模型参数,会产生下列不良后果: 1、参数估计量非有效 2、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 3、回归方程的应用效果极不理想 总的来说,当模型出现异方差性时,参数OLS估计值的变异程度增大,从而造成对Y的预测误差变大,降低预测精度,预测功能失效。 4.3 简述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消除一元线性回归中异方差性的思想与方法。 答: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就是寻找参数的估计值使离差平方和达极小。其中每个平方项的权数相同,是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参数估计方法。在误差项等方差不相关的条件下,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是回归参数的最小方差线性无偏估计。然而在异方差

的条件下,平方和中的每一项的地位是不相同的,误差项的方差大的项,在残差平方和中的取值就偏大,作用就大,因而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的回归线就被拉向方差大的项,方差大的项的拟合程度就好,而方差小的项的拟合程度就差。由OLS 求出的仍然是的无偏估计,但不再是最小方差线性无偏估计。所以就是:对较大的残差平方赋予较小的权数,对较小的残差平方赋予较大的权数。这样对残差所提供信息的重要程度作一番校正,以提高参数估计的精度。 加权最小二乘法的方法: 4.4简述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消除多元线性回归中异方差性的思想与方法。 答: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消除多元线性回归中异方差性的思想与一元线性回归的类似。多元线性回归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在平方和中加入一个适当的权数i w ,以调整各项在平方和中的作用,加权最小二乘的离差平方和为: ∑=----=n i ip p i i i p w x x y w Q 1211010)( ),,,(ββββββ (2) 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就是寻找参数p βββ,,,10 的估计值pw w w βββ?,,?,?10 使式(2)的离差平方和w Q 达极小。所得加权最小二乘经验回归方程记做 22011 1 ???()()N N w i i i i i i i i Q w y y w y x ββ===-=--∑∑22 __ 1 _ 2 _ _ 02 222 ()() ?()?1 11 1 ,i i N w i i i w i w i w w w w w kx i i i i m i i i m i w x x y y x x y x w kx x kx w x σβββσσ==---=-= = ===∑∑1N i =1 1表示=或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doc

第五章 吸收 相组成的换算 【5-1】 空气和 CO 2 的混合气体中, CO 2的体积分数为 20%,求其摩尔分数 y 和摩尔比 Y 各为多少? 解 因摩尔分数 =体积分数, y 0.2 摩尔分数 y 0 2 摩尔比 Y . 025. 1 y 1 0 2 . 【5-2】 20℃的 l00g 水中溶解 lgNH 3, NH 3 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 x 、浓度 c 及摩尔 比 X 表示时,各为多少? 解 摩尔分数 x 1 / 17 =0.0105 1 / 17 100/18 浓度 c 的计算 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 s 998 .2kg / m 3 代替。 3 n 1 10 3 / 17kmol 溶液中 NH 的量为 溶液的体积 V 101 10 3 / 998.2 m 3 溶液中 NH 3 的浓度 n 1 10 3 /17 3 c = =0.581 / m V 101 10 3 998 2 kmol /. s 998 2 3 或 c x . 0 0105 0 582 M s 18 . . kmol /m NH 3 与水的摩尔比的计算 1 /17 X 0.0106 100 / 18 x 0 0105 或 X . 0.0106 1 x 1 0 0105 . 【 5-3 】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 NH 3 的体积分数为 10%,吸收率为 90%,求离开吸收器 时 NH 3 的组成,以摩尔比 Y 和摩尔分数 y 表示。 吸收率的定义为 被吸收的溶质量 Y 1 Y 2 1 Y 2 原料气中溶质量 1 1 Y Y 解 原料气中 NH 3 的摩尔分数 y 0.1 1 0 1 摩尔比 1 y . 0 111 1 1 0 1 Y 1 y . 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 NH 3 的摩尔比为 Y 1 Y (1 09)0111 0 0111 2 ( ) 1 .. . 摩尔分数 Y 2 = 0 0111 0 01098 y 2 1 1 . Y 2 0 0111 . . 气液相平衡 【 5-4 】 l00g 水中溶解 lg NH 3 ,查得 20℃时溶液上方 NH 3 的平衡分压为 798Pa 。此稀

Eviews 进行异方差性检验及估计模型

异方差性检验及存在异方差模型估计 检验使用方法:(1)G-Q检验(2)White 检验 模型估计方法:加权最小二乘法(WLS) 下表为2000年中国部分省市城镇居民每个家庭平均年可支配收入(X)与消费性支出(Y)的统计数据: 1

一、利用Eviews求出线性模型 可得模型: ?272.2250.755 i i Y X =+ 2

(1.705) (32.394) R2=0.9832 二、异方差检验 (1)G-Q检验:首先将可支配收入X升序进行排列,然后去掉中间4个样本,将余下的样本分为容量各为8的两个子样本,并分别进行回归。 大样本小样本 3

样本取值较小的Eviews输出结果如下 残差平方和:RSS1=126528.3 4

样本取值较大的Eviews输出结果如下: 残差平方和:RSS2=615073.7 因此统计量为:2 14.8611 RSS F RSS ==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0.05(6,6) 4.28 F=,4.86>4.28,因此拒绝原假设,存在异方差性。 5

(2)White检验:在原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窗口上选择“View\Residual Tests\Heteroskedasticity Tests\White”得到如下结果: x ,因此12.6478>5.99,因而拒绝原假设,检验统计量值为12.64768,查询20.05(2) 5.99 模型存在异方差。 三、估计存在异方差的经济模型 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进行估计:首先在对原模型进行估计后,保存残差,步骤如下:①Quick\Generate Series 再输入“e1=resid”,得到e1 ②Quick\Estimte Equation 再输入“Y C X” ③选择Options,在“Weighted LS/TLS”输入“1/abs(e1)”(备注:abs表示绝对值) 得到如下结果; 6

异方差习题

第五章 异方差性 思考题 5.1 简述什么是异方差 ? 为什么异方差的出现总是与模型中某个解释变量的变化有关 ? 5.2 试归纳检验异方差方法的基本思想 , 并指出这些方法的异同。 5.3 什么是加权最小二乘法 , 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 5.4 产生异方差的原因是什么 ? 试举例说明经济现象中的异方差性。 5.5 如果模型中存在异方差性 , 对模型有什么影响 ? 这时候模型还能进行应用分析吗 ? 5.6 对数变化的作用是什么 ? 进行对数变化应注意什么 ? 对数变换后模型的经济意义有什么变化 ? 5.7 怎样确定加权最小二乘法中的权数 ? 练习题 5.1 设消费函数为 12233i i i i Y X X u βββ=+++ 其中,i Y 为消费支出;2i X 为个人可支配收入;3i X 为个人的流动资产;i u 为随机误差项 , 并且 E(i u )=0,Var(i u )= 222i X σ( 其中2 σ为常数) 。试回答以下问题 : 1) 选用适当的变换修正异方差 , 要求写出变换过程 ; 2) 写出修正异方差后的参数估计量的表达式。 5.2 根据本章第四节的对数变换 , 我们知道对变量取对数通常能降低异方差性 , 但需对这种模型的随机误差项的性质给予足够的关注。例如 ,设模型为 21Y X u ββ=,对该模型中 的变量取对数后得 12ln ln ln ln Y X u ββ=++ 1) 如果ln u 要有零期望值 ,u 的分布应该是什么 ? 2) 如果 E(u )=1, 会不会 E(ln u )=0? 为什么 ? 3) 如果 E(ln u ) 不为零 , 怎样才能使它等于零 ? 5.3 表 5.8 给出消费 Y 与收入 X 的数据 , 试根据所给数据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 1) 估计回归模型12Y X u ββ=++中的未知参数1β和2β, 并写出样本回归模型的书写格式; 2) 试用 GOMeld-Quandt 法和 White 法检验模型的异方差性 3 3) 选用合适的方法修正异方差。

异方差性及其检验

异方差性及其检验 I 概念 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同方差性假设为 如果出现 即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机干扰项的方差不再是常数,而是互不相同,不具有等同的分散程度,则认为出现了异方差(Heteroskedasticity ) II 类型 同方差性假定是指,回归模型中不可观察的随机误差项i u 以解释变量X 为条件的方差是一个常数,因此每个i u 的条件方差不随X 的变化而变化,即有 2()i i f X σ=≠常数 在异方差的情况下,总体中的随机误差项i u 的方差 2 i σ不再是常数, 通常它随解释变量值的变化而变化,即 异方差一般可归结为三种类型: 01122 1,2, ,i i i k ki i Y X X X i n ββββμ=+++ ++=2(), 1,2,...,i Var i n μσ==2(), 1,2,...,i i Var i n μσ==2() i i f X σ=

异方差类型图: III来源 (1)截面数据(不同样本点除解释变量外其他影响差异大) (2)时间序列(规模差异) (3)分组数据、异常值等 (4)模型函数形式设置不正确和数据变形不正确 (5)边错边改学习模型 IV影响 计量经济学模型一旦出现异方差,如果仍然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 (1)参数估计量非有效 (2)OLS估计的随机干扰项的方差不再是无偏的

(3)基于OLS估计的各种统计检验非有效 (4)模型的预测失效 V检验 异方差性,即相对于不同的样本点,也就是相对于不同的解释变量观测值,随机干扰项具有不同的方差,那么检验异方差性,也就是检验随机干扰项的方差与解释变量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 一般检验方法如下: (1)图示检验法 (2)帕克(Park)检验与戈里瑟(Gleiser)检验 (3)G-Q(Goldfeld-Quandt)检验 (4)F检验 (5)拉格朗日乘子检验 (6)怀特检验 (具体步骤随后介绍) VI修正方法 加权最小二乘法 定义: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对原模型加权,使之变成一个新的不存在异方差性的模型,然后采用OLS法估计其参数。 基本思想:在采用OLS方法时,对较小的残差平方2? e赋予较大的权 i 重,对较大的2? e赋予较小的权重,以对残差提供的信息的重要程度 i 作一番修正,提高参数估计的精确程度。 不同形式的异方差要求用不同的加权方法来处理: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一、填空题 1. 消化可分为① ______ 消化和②_________ 消化两种方式。 2.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有① ________ 、②_________ 和③ _______ 等三种形式。慢波的起步 点是④细胞。 3. 副交感神经兴奋通常引起胃肠道运动① _________ ,腺体分泌②;交感神经兴奋主要引起胃肠道运动③, 腺体分泌④ ______ 。另外,消化管壁内还有完整的、可以独立 完成反射活动的整合系统,称为⑤ __________ 。 4. 胃肠激索的作用主要有① ________ 、②________ 和③________ 。 5. 胃肠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① ________ ,小肠所特有的运动形式是② ________ ;最重要的消化 液是③ ;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部位是④ ___________ 。 6. 胃的功能是① _____ 食物并向十二指肠输送② _________ 。胃的运动形式主要有③ _______ 、 ④_______ 和⑤_______ 。 7. 胃液的成分除水以外,主要还有① _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 ________ 和④_________ 。 8. 内因子是由胃的① ______ 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促进回肠上皮细胞吸收② __________ 的作用,缺乏它时将引起③ ________ 。 9. 消化期胃液的分泌,按照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可分为① _______ 期、②________ 期和③期三个时期。 10. 胰液中消化蛋白质的酶有① _______ 和②_________ ,消化淀粉的酶是③ ________ ,消化脂肪的酶是④ _______ ,此外,还有碱性物质⑤ ________ 。 11. 胆汁成分包括① 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 ___________ 等,其中与消化活动有关的是 ④_______ ,其主要作用是⑤ _______ 。 12. 糖类和氨基酸的吸收是经过① ________ 途径,而大分子脂肪酸的吸收是经过② __________ 途径。糖类吸收的主要分子形式是③ __________ 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形式是④ ________ ,脂肪吸收的主要形式是甘油、脂肪酸和⑤ __________ 。回肠能主动吸收⑥ ______ 和⑦________ 。 13. 肝脏参与体内① 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 _______ 和⑤________ 等功能,其中以⑥ ______ 功能最为重要。 二、选择题 [A型题] 1. 胃肠道平滑肌节律性收缩的频率主要取决于() A. 慢波的幅度 B. 慢波的频率 C. 动作电位的幅度 D. 动作电位的频率 E. 平滑肌本身的节律 2. 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的起步点为() A. Cajal 细胞 B. 浆膜层 C. 黏膜层 D. 纵行肌 E. 环行肌 3. 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主要依赖于()

异方差练习题参考解答

异方差练习题参考解答 练习题 1.设消费函数为 i i i i u X X Y +++=33221βββ 式中,i Y 为消费支出;i X 2为个人可支配收入;i X 3为个人的流动资产;i u 为随机误差 项,并且222)(,0)(i i i X u Var u E σ==(其中2 σ为常数)。试回答以下问题: (1)选用适当的变换修正异方差,要求写出变换过程; (2)写出修正异方差后的参数估计量的表达式。 2.由表中给出消费Y 与收入X 的数据,试根据所给数据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估计回归模型u X Y ++=21ββ中的未知参数1β和2β,并写出样本回归模型的书写格式; (2)试用Goldfeld-Quandt 法和White 法检验模型的异方差性; (3)选用合适的方法修正异方差。 Y X Y X Y X 55 80 152 220 95 140 65 100 144 210 108 145 70 85 175 245 113 150 80 110 180 260 110 160 79 120 135 190 125 165 84 115 140 205 115 180 98 130 178 265 130 185 95 140 191 270 135 190 90 125 137 230 120 200 75 90 189 250 140 205 74 105 55 80 140 210 110 160 70 85 152 220 113 150 75 90 140 225 125 165 65 100 137 230 108 145 74 105 145 240 115 180 80 110 175 245 140 225 84 115 189 250 120 200 79 120 180 260 145 240 90 125 178 26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