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

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

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
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

文言文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清白)受物之汶汶(污染)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A.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D.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2.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正确的一项是()

①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②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③秦王击轲,被.八创。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3.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B.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D.赞扬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4.把下列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2)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亭林,字忠清,南直隶昆山人也。曾祖乃顾章志,顾氏为江东望族。少孤,事母孝。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偶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

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

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诸生

..请讲学,亦谢之。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亭林先生貌极丑怪性复严峻鼎革后独身北走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凡所至之地,辄买媵婢、置庄产。不一二年,即弃去,终已不顾。而善于治财,故一生羁旅,曾无困乏。东海两学士宦未显时,常从假贷,累数千金,亦不取偿也。康熙丙辰,先生适都下,两学士设宴,必延之上座,三爵既毕,即起还寓。学士曰:“甥尚有薄蔬未荐,舅氏幸少需,畅饮夜阑,张灯送回何如?”先生怒色而作曰:“世间惟‘淫奔’‘纳贿’二者,皆于夜行之,岂有正人君子而夜行者乎?”学士屏息肃容,不敢更置一词。

亭林先生尝勖其甥徐立斋相国曰:“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有济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论今。”此正先生自道其抱负。一部《郡国利病书》,胥在是矣。自汉以下,堪当此语者,殆无几人。

亭林先生《广师篇》云:“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锡阐;读书为己,探赜洞微,

吾不如杨雪臣;独精三礼

..,卓然经师,吾不如张尔岐;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山;坚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容;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任臣;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彝尊;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

王宏撰;精心六书

..,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弨。”而今乡里晚学粗识径途,便谓朋辈中莫可与语,志高气溢,不亦悲乎?

(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亭林先生貌极丑/怪性复严峻/鼎革后独身/北走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

B.亭林先生貌极丑怪/性复严峻/鼎革后独身北走/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

C.亭林先生貌极丑/怪性复严峻/鼎革后独身北走/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

D.亭林先生貌极丑怪/性复严峻/鼎革后独身/北走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注疏是注和疏的并称。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注解;疏,是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的生员,也包括太学生员。

C.三礼,一指祭祀天、地、宗庙之礼;二指《仪礼》《周礼》《礼记》三部儒家经典。

D.六书指《诗经》《尚书》《礼经》《周易》《乐经》《春秋》这六部先秦古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林先生勤学善思,到了边塞亭障,就询问当地风土人情,考察地理风貌。

B.丁巳年,先生选择定居在陕西的华阴,其后六次拜谒思陵。

C.亭林先生善于管理家财,虽一生客居异乡,但没有困乏的时候。

D.先生辛苦撰写的《郡国利病书》,无处不体现着他的理想抱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2)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有济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论今。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二)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居.则曰居:平日

B.夫子哂.之哂:微笑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遇见

D.每至于族.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秦以.攻取之外

B.子路率尔而.对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C.始臣之.解牛之时邻之.厚,君之薄也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3.下列各句中没有

..通假字的一项是()

A.莫春者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而陛下说之

D.辇来于秦

4.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如会同,端.章甫

A.晋军.函陵B.西.取由余于戎

C.燕赵之收藏

..D.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5.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吾知也

A.若属皆且为所虏B.视为止,行为迟

C.何厌之有D.虽董之以言行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孔子并未直接向弟子发问,而是先从自己谈起,并自然过渡到弟子的治国志向上来。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旁若无人,脱口而出,反映子路不甚谦逊的态度和直接坦率的性格。

C.庖丁技术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D.庖丁成功解牛之后,在满足的同时也还是要小心地把刀擦拭干净,妥善保藏。

7.用斜线(/)为文言文(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三处。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中水利书

宋·单锷

窃观三吴之水,为患滋久,较旧赋之入,十常减其五六。以日月指之,则水为害于三州,逾五十年矣。所谓三州者,苏、常、湖也。朝廷屡责监司,监司每督州县,又间出使者,寻按旧迹,使讲明利害之原。然而西州之官求东州之利,目未尝历览地形之高下,耳未尝讲闻湍流之所从来,州县惮其经营,百姓厌其出力,钧曰:“水之患,天数也。”

按行者驾轻舟于汪洋之陂,视之茫然,犹擿埴①索途,以为不可治也。间有忠于国,志于民,深求而力究之。然有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知其末而不知其本,详于此而略于彼。故有曰:“三州之水,咸注之震泽,震泽之水,东入于松江,由松江以至于海。自庆历以来,吴江筑长堤,横截江流,由是震泽之水,常溢而不泄,以至壅灌三州之田。”此知其一偏者也。或又曰:“由宜兴而西,溧阳县之上有五堰者,古所以节宣、歙、金陵九阳江之众水,由分水、银林二堰,直趋太平州芜湖。后之商人,由宣、歙贩运排木,东入二浙,以五堰为艰阻,因相为之谋,罔绐官中,以废去五堰。五堰既废,则宣、歙、金陵九阳江之水,或遇五六月山水暴涨,则皆入于宜兴之荆溪,由荆溪而入震泽,盖上三州之水,东灌苏、常、湖也。”此又知其一偏者耳。或又曰:“宜兴之有百渎,古之所以泄荆溪之水,东入二震泽也,今已堙塞,而所存者四十九条,疏此百渎,则宜兴之水自然无患。”此亦知其一偏者也。三者之论,未尝参究,得之既不详,攻之则易破。

以锷视其迹,自西五堰,东至吴江岸,犹之一身也。五堰则首也,荆溪则咽喉也,百渎则心也,震泽则腹也,傍通太湖众渎,则络脉众窍也,吴江则足也。今上废五堰之固,而宣、歙、池九阳江之水不入芜湖,反东注震泽,下又有吴江岸之阻,而震泽之水,积而不泄,是犹有人焉桎其手,缚其足,塞其众窍,以水沃其口,沃而不已,腹满而气绝,视者恬然,犹不谓之已死,诚何心哉?

然而百渎非不可治,五堰非不可复,吴江岸非不可去,盖治之有先后。且未筑吴江岸已前,五堰其废已久,然而三州之田,尚十年之间,熟有五六,五堰犹未为大患。自吴江筑岸已后,十年之间,熟无一二。欲具验之,阅三州岁赋所入之数,则可见矣。

盖震泽吐纳众水,今纳而不吐。锷熙宁八年,岁遇大旱,切观震泽水退数里,清泉乡湖干数里,而其地皆有昔日丘墓、街井、枯木之根,在数里之间,信知昔为民田。以是推之,震泽宽广,逾于昔时。昔云有三万六千顷自筑吴江岸及诸港渎堙塞积水不泄又不知其愈广几多顷也。锷又尝见低下之田,昔人争售之,今人争弃之。盖积年之水,十无一熟,积空头之税,或遇频年不收,则饥饿丐殍,鬻妻子以偿王租,或置其田舍其庐而逋。至于酒坊,处在水乡,沽卖不行,以致败阙者,比年尤甚。皆缘水伤下田不收故也。锷又尝游下乡,切见陂啽之间,亦多丘墓,皆为鱼鳖之宅。且古之葬者,不即高山,则于平原陆野之间,岂即水穴以危亡魂耶?尝得唐埋铭于水穴之中,今犹存焉。信夫昔为高原,今为污泽,今之水不泄如古也。

(选自归有光《三吴水利录》,有删节)

注:①擿埴:指(盲人)以竹杖点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云有三万六千顷/自筑吴江岸及诸港/渎堙塞积/水不泄/又不知其愈广几多顷也。

B.昔云有三万六千顷/自筑吴江岸/及诸港渎堙塞/积水不泄/又不知其愈广几多顷也。

C.昔云有三万六千/顷自筑吴江岸及诸港/渎堙塞积/水不泄/又不知其愈广几多顷也。

D.昔云有三万六千顷/自筑吴江岸及诸港/渎堙塞积/水不泄/又不知其愈广几多顷也。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行者驾轻舟于汪洋之陂.陂:池塘、湖泊B.宜兴之有百渎.渎:水渠

C.是犹有人焉桎.其手桎:捆住D.或置.其田舍其庐而逋置:购买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三吴水患迟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是前来调查的官员所知有限,而地方州县与百姓也并不配合。

B.作者认为应当把三吴地区的水利作为一个整体来调查,从多个渠道综合解决太湖水满溢而无处排泄的问题。

C.作者认为溧阳县的五座堰被废除,导致宣州等地五六月份暴涨的山水不能导向芜湖而只能流往太湖,这是太湖水患产生的主要原因。

D.文中的“熙宁八年”中,“熙宁”是宋代皇帝赵顼的年号,“宋神宗”是他的庙号,除此之外,古代皇帝一般还有谥号及尊号。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观三吴之水,为患滋久,较旧赋之入,十常减其五六。

(2)以五堰为艰阻,因相为之谋,罔绐官中,以废去五堰。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抑亭墓志铭

方苞

雍正十年冬十月朔.后九日,过吾友抑亭,遂赴海淀。次日归,闻抑亭厥而瘖,日再往视,越六日而死。

始余见君于其世父文贞公所,终日温温,非有问不言。及供事蒙养斋,始习而慕焉,期月而后,无贵贱老少,背面皆曰:“李君君子人也。”其后余移武英殿领修书事,首举君自助。殿中无贵贱老少,称之如蒙养斋。君自入翰林,再充顺天乡试

..同考官,典试云南,士论翕然。视学江西,高安朱相国每曰:“百年中无或并也。”按察使李兰,以咨革诸生,君常难之,劾君牵制有司之法,而弹章亦具列其廉明。余自获交文贞,习于李氏族姻,及泉、漳间士大夫,其私论乡人各有向背,而信君无异辞。君被劾,当降补国子监丞,群士日夜望君之至。既受职,长官相庆。而莅事未弥月。用此,六馆之士,尤深痛焉。

往者岁在戊申,君弟锺旺厥而瘖,卒于君寓,余既哭而铭之。君在江西,丧其良子清江,又为之铭,以塞君悲。而今复见君之死。古者亲旧相与宴乐,而乐歌之辞乃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有以也。

君在蒙养斋及殿中,与余共晨夕各一二年,返自江西,无兼旬不再三见者。辛亥春,余益病衰,凡公事必私引君自助,无旬日不再三见者。一日不见而君疾,一言不接而君死,故每欲铭君,则怆然不能举其辞,丧归有日矣,乃力疾而就之。

君讳锺侨,字世邠,福建泉州安溪县人。康熙壬午举于乡,壬辰成进士,年四十有四。所著《论语孟子讲蒙》十卷、《诗经测义》十卷、《易解》八卷,藏于家。《尚书》、《周官》,皆有说,未就。父讳鼎徵,康熙庚申举人,户部主事,诰授

..奉直大夫。母庄氏,赠宜人。兄弟五人,四举甲乙科。兄天宠,自入翰林,十余年与君相依,皆不取室人自随。痛两弟羁死,

乃引疾送君之丧以归。君娶黄氏,敕封孺人

..。子五人,四举甲乙科。女一,适士族。

以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铭曰蓄之也深而施者微将踵武于儒先而年命摧悼余生之无成犹有望者夫人而今谁与归

(选自《方苞散文选集》,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铭曰/蓄之也/深而施者微/将踵武于儒先/而年命摧悼余生之无成/犹有望者夫人/而今谁与归/

B.铭曰/蓄之也深/而施者微/将踵武于儒先/而年命摧悼余生之无成/犹有望者/夫人而今谁与归/

C.铭曰/蓄之也/深而施者微/将踵武于儒先/而年命摧/悼余生之无成/犹有望者/夫人而今谁与归/

D.铭曰/蓄之也深/而施者微/将踵武于儒先/而年命摧/悼余生之无成/犹有望者夫人/而今谁与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是古人用来标志日期的词语,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古人还用“望”“晦”来标记日期,分别是指农历每月十五和最后一天。。

B.乡试,是明清科举考试的等级之一。每三年举行一次,参加乡试的人称为秀才,乡试考中后就称之为贡士。

C.诰授,指朝廷用诰命授予封号。清朝五品以上的受封者,本身之封称“诰授”;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之封,活着的称“诰封”,死了的称“诰谥”。

D.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为七品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也用来对妇人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听到李抑亭突然昏倒不能言语的消息,每天两次前去探望他,经过六天后,李抑亭

去世。

B.李抑亭担任江西省的视学时,高安县人朱相国评价他,认为百年间或许无人可与其相提并论。

C.李抑亭从江西返回后,和作者相聚的时间增多,二十天内多次见面。在作者生患疾病期间更是私下予以帮助,十天内就要见多次。。

D.李抑亭的哥哥,自进入翰林院,十多年来与李抑亭互相依靠,都没有娶妻,后哀痛两个弟弟死在异乡,于是就托病辞官护送李抑亭的灵柩回故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供事蒙养斋,始习而慕焉,期月而后,无贵贱老少,背面皆曰:“李君君子人也。”。

(2)按察使李兰,以咨革诸生,君常难之,劾君牵制有司之法,而弹章亦具列其廉明。

5.作者借这篇墓志铭表现了李抑亭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一、

1.B 2.A 3.D

4.(1)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

(2)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吾闻之”,“吾”是主语,“闻”是谓语,“之”是代词,作宾语,后面应断开;“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句式对称,中间断开,排除ACD。

本段话的大意为: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

2.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

①“见”,相当于“我”;

②“见”,被;

③“被”,遭受;

④“被”,通“披”,披散。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关键是读懂文言文,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题干问“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本句的意思是:为什么你具有美好的品德,却被放逐呢?此处,借渔夫之口,赞扬屈原的美好的节操和志向,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A项,错在“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B项,错在“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项,错在“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

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立”,即位;“咎”,抱怨;第二个“以”,因为。

第二句得分点:“醴”,甜酒;“怀瑾握瑜”,喻指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见放”,被放逐。

译文: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改变草稿,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二、

1.B 2.D 3.B

4.(1)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老兵和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到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

(2)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而后可以游览山水名胜;有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的谋略,而后可以考论古今。

详解:

1.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

句意:亭林先生外貌极其丑陋,性格又很严厉,改朝换代后独自去了北方。戊戌年,游遍了的京城郊外的地方,直到山海关外,来观察大东区。

“丑怪”是一个词,是“貌”的谓语,不能断开,排除AC;“戊戌”是时间状语,应单独成句,排除D。

2.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六书指《诗经》《尚书》《礼经》《周易》《乐经》《春秋》这六部先秦古籍”错误,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包括: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B项,“先生选择定居在陕西的华阴,其后六次拜谒思陵”错误,由“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可以看出,是先六次拜谒思陵,再选择定居在陕西的华阴。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厄塞,险要的地方;曲折,这里指详细情况;或,有时;不合,不相符;第二个“即”,到;发,打开;对勘,核对校正。

(2)体国经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济世安民,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参考译文:

顾亭林,字忠清,是南直隶昆山人。曾祖是顾章志,顾氏是江东有名望的家族。年轻时就死了父亲,对母亲十分孝顺。亭林先生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随身带一骡二马驮书。有时候到了边塞岗亭,就招呼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面对面开怀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像不认识一样,有时候因此掉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人能与他相比的。华阴的诸生请求他讲学,他也推辞了。

顾炎武外出游历,总是用许多马和骡子跟着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老兵和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到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他)有时自己走在平原旷野时,不值得留心,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及注释注解与阐发。偶尔有忘记的,就立即前往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亭林先生外貌极其丑陋,性格又很严厉,改朝换代后独自去了北方。戊戌年,游遍了的京城郊外的地方,直到山海关外,来观察大东区。丁巳年,六次拜谒思陵,开始在陕西的华阴县定居。凡是先生到达的地方,总是购买婢妾、置办天地农庄。不到一二年,就舍弃离开,始终不曾回头。亭林先生擅长理财,因此,虽然一生漂泊他乡,但是不曾有一点经济困难。东海两学士官职还未显达时,常常向先生借钱,积累到几千金,也不向他们索取。康熙丙辰年间,先生到了都下,两学士设宴款待,一定会邀请先生坐上座,先生喝完三杯酒,就离开回到寓所。学士说:“外甥还有菜肴未上,希望舅舅稍稍等待,畅饮到深夜,点灯送您离开怎样啊?”先生面露怒色,生气地说:“世上只有淫奔、受贿两件事都在晚上进行,怎么有正人君子晚上做这种事的呢?”

亭林先生曾经勉励他的外甥徐立斋相国说:“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而后可以游览山水名胜;有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的谋

略,而后可以考论古今。”这正是先生自己陈述他的报复。一部《郡国利病书》,无处不体现着他的理想抱负,自汉朝以来,能承担起这句话的人,大概没有几个人吧。

亭林先生《广师篇》说:“学问渊博,刚强坚决,不可动摇,我不如王锡阐;为了自己的志向读书,探索幽深之理,洞察隐微,我不如杨雪臣;精到地研究三礼,卓越地讲授经书,我不如张尔岐;超脱世俗,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洞察天机,我不如傅山;刻苦努力学习,无师自通,我不如李容;遍尝艰难险阻,能屈能伸,我不如路安卿;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博览群书,我不如吴任臣;文章文雅,为人忠心厚道,我不如朱彝尊;爱好学习,不知疲倦,对朋友感情深厚,我不如王宏撰;精心钻研六书,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我不如张弨。”而现在乡里后进之士粗略识得求学途径,就说同辈之中没有人可以和他说话交流,志气高昂而自得,不也很可悲吗?

三、

1.C 2.C 3.D 4.A 5.C 6.C

7.良庖岁更刀/ 割也 /族庖月更刀/ 折也。

8.(1)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

(2)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3)依照牛体的自然结构,击入大的缝隙,引刀进入(骨节之间的)空处,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C项,“遇”,结合“神”“目视”分析,“遇见”错误。应该译为接触。句意: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

2.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介词,因为;介词,用。

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C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介词,从;介词,比。

3.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项,莫——暮,晚。

B项,颁——斑,斑白。

C项,说——悦,喜欢,高兴。

D项,无通假字。

4.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以分析词类活用的形式考查。

例句,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

A项,名词作动词,驻军。

B项,名词作状语,向西。

C项,动词作名词,收藏的珍宝。

D项,形容词意动,以……为乐。

5.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正常语序应该为“不知吾也”,宾语前置句。

A项,“为”表被动,被动句。

B项,视为(之)止,行为(之)迟”,省略句。

C项,正常语序为“有何厌”,宾语前置句。

D项,结合“以言行”分析,为状语后置句。

6.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错误。结合“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分析,庖丁技术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

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良庖”“族庖”分别作为后面句子的主语,且语句对称,“族庖”前面需要断开;“更刀”“割”的主语都是“良庖”,“割”前面需要断开;根据句式特点,“折”前面也需要断开。句意: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

8.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

(1)“千乘”,形容兵车很多;“摄”,夹;“乎”,介词,在。(2)“俟”,等待;“君子”,先秦时指社会地位高的人,人格高尚的人。(3)“天理”,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批”,击;“郤”,空隙;“导”,顺着;“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参考译文:

(一)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

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二)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四、

1.B 2.D 13.C

4.(1)我观察三吴的水情,成灾时间更长,比较之前的赋税收入,十成常要减少五六成。

(2)(这些商人)认为这五座堰是对他们运输的阻碍,于是一起为此谋划,欺骗官府,废除了这五座堰。

详解: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句子大意是:从前说有三万六千顷,自从修筑吴江岸,以及各个巷道水渠堵塞,积聚的水不能泄出,又不知它的水面又增加了多少顷。

其中,“三万六千顷”是震泽的水面面积,是一个整体词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及”字一般用于后面分句的句首,前面断开,“诸港渎”是主语,“堙塞”是谓语,“堙塞”后断开;“积水”是主语,“不泄”是谓语,“不泄”后断开,排除AD项。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D项,“或置其田舍其庐而逋”意思是“有的舍弃了田地房屋而逃跑”。“置”是舍弃的意思。

3.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分析判断文本信息的能力。

C项,“主要原因”错,原文是“今上废五堰之固,而宣、歙、池九阳江之水不入芜湖,反东注震泽,下又有吴江岸之阻,而震泽之水,积而不泄,是犹有人焉桎其手,缚其足,塞其众窍,以水沃其口,沃而不已,腹满而气绝,视者恬然,犹不谓之已死,诚何心哉”,溧阳县的五座堰被废除,只是导致太湖水患的原因之一,文中并未表明是主要原因。

4.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为患,成为祸患,成灾;旧赋,原来的税收;十,十成。(2)以为,认为;因,于是;为之,为此;罔绐,欺骗;废去,废除。

参考译文:

我观察三吴的水情,成灾时间更长,比较之前的赋税收入,十成常要减少五六成。以日期来计算,那么水危害三州,已经超过五十年了。所说的三州,是苏州、常州、湖州。朝廷多次问责监司,监司也常常督责州县,又不时地派出使者,探寻过去的踪迹,让他们讲明利害的根源。然而西州的官想要得到东州的好处,他们的眼睛不曾看过地形的高下,耳朵未曾听过急流来自哪里,州县畏惧他们的谋划,百姓厌倦自己出力,都说:“水患,这是天道。”

巡行的人驾着小船在汪洋的水边走走看看,看到的是茫茫的水面,就像盲人用拐杖点地探索前路一样,也认为不能够治理。偶而有对国家忠诚,有志于为百姓做事的人,深入探求极力研究这件事。然而有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道事情的结果不知道根源,在这方面知道的详细而在别的方面懂得的简单。所以有这样的说法:“三州的水,全都注入震泽,震泽的水,向东注入松江,从松江一直到大海。从庆历以来,吴江修筑长堤,横着截断江水,因此震泽的水,常常满溢而无法泄出,以至于堵塞淹没三州的田地。”这是只知其一的偏见。又有人说:“从宜兴向西,溧阳县的上游有五座堤坝,古时候是用来拦截宣州、歙州、金陵九阳江这些江水的,有分水、银林两座堰。后来的商人,从宣州、歙州贩运排木,向东进入两浙,认为这五座堰是对他们运输的阻碍,于是一起为此谋划,欺骗官府,废除了这五座堰。这无座堰废除之后,那么宣州、歙州、金陵九阳江的水,有时遇到五、六月山洪爆发,就全部进入宜兴的荆溪,从荆溪进入震泽,上述三州的水,向东灌溉苏州、常州、湖州。”这又

是只知其一的偏见。又有人说:“宜兴有上百条水渠,古时候用来泄导荆溪的水,向东进入两个震泽,如今已经堵塞,还剩下四十九条,疏通这百条水渠,那么宜兴的水自然就没有水患了。”这也是只知其一的偏见。这三种意见,未曾参考研究,得到的结论既不详实,攻击它就容易有破绽。

以我来看这些踪迹,从西面的五堰,向东到吴江岸,如同人的一个身体。五堰就是人头,百条水渠是心脉,震泽是人的肚腹,旁边联通太湖各条水渠,就是人的筋脉各种关窍,吴江就是人的脚。如今在上游废掉五堰的坚固,而宣州、歙州、池九阳江的水不能进入芜湖,反而向东注入震泽,在下游又有吴江岸的阻挡,而震泽的水,只积聚而不能泄出,这就如同有人捆住他的手,绑住他的脚,堵住他的七窍,用水不停地灌他的嘴,肚子被灌满就气绝而亡,看他的人还很恬淡,还不说他已经死了,实在是何居心呢?

然而百渠不是不能治理,五堰并非不可修复,吴江岸不是不能去除,只是治理有先后。况且没有修筑吴江岸之前,五堰废除已经很久了,然而三州的田地,在十年间,还有五六次丰收,五堰还没有成为大的祸患。从吴江筑岸之后,十年之间,也没有一两次丰收。想要仔细地勘验这件事,看看三州每年税收的数目,就可以知道了。

原来震泽吞吐各条水流,如今只接纳而不吐出。我自熙宁八年,每年遇到大旱,真切地看到震泽的水后退几里,清泉乡的湖水干涸数里,而那些土地上都有昔日的坟墓、街市、枯树的树根,绵延在几里地之间,确信这些地方原来是民田。凭借这个推究,震泽水面宽广,超过昔日。从前说有三万六千顷,自从修筑吴江岸,以及各个巷道水渠堵塞,积聚的水不能泄出,又不知它的水面又增加了多少顷。我有曾经看见低洼的田地,从前的人争着买它,如今的人争着抛弃它。大概多年积水,十年中没有一年庄稼丰收,积聚了很多空头税,有时遇到连续几年没有收成,就挨饿乞讨甚至饿死,卖掉妻儿来偿还朝廷的租税,有的舍弃了田地房屋而逃跑。以至于酒坊,处在水乡,买卖不好,以致于倒闭的,比往年更加厉害。都是因为水伤害了田地没有收成的原因。我又曾经到下游各乡去看,真切地看到水塘之间,也有很多坟墓,都成为鱼鳖的巢穴。并且古时安葬,不是选择高三,就是在平原的田野之中,难道会靠近水穴来使亡魂危险吗?曾经得到唐朝一块埋藏于水穴中的碑铭,如今还保存完好。才确信从前是高原,如今成了污浊的沼泽,如今的水不能泄出如同古时候一样啊。

五、

1.D 2.B 3.D

4.(1)等到(我)在蒙养斋担任职务时,我才开始了解李抑亭并且仰慕他,一整月以后,无论地位高低年长年少,大家背后和当面都称赞说:“李君是君子啊。”

(2)按察使李兰,按照公文除去一些生员的资格,李抑亭常常诘难他,(李兰)于是弹劾李抑亭妨碍官员的执法,但是奏疏上也详细列出他廉洁清明。

5.①性格温和②为官清正廉明③学识渊博(有才学)④有为政之才(答满3点即可)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蓄之也深”和“而施者微”是对称结构,据此排除AC;动词“摧”的主语是“年命”,而“悼”的省略主语是作者,所以中间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而今”是句首的关联词,前

面应断开,据此排除BC。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乡试考中后就称之为贡士”说法错误。乡试考中者被称为举人,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才称为贡士。

3.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

D项,“都没有娶妻”说法错误。原文“皆不取室人自随”是都没有将妻子接来跟随自己的意思,“取”在这里不是通假字。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供事”,担任职务;“习而慕焉”,熟悉并且仰慕他;“期月”,一整月;“背面”,背后和当面。

(2)“咨”,公文;“革”,革除;“难”,诘问、责难;“而”,表转折,却。

5.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的能力。

从第二段“始余见君于其世父文贞公所,终日温温,非有问不言”句,可概括出李抑亭性格温和;

第二段“按察使李兰,以咨革诸生,君常难之,劾君牵制有司之法,而弹章亦具列其廉明”,可概括出其为官清正廉明;

第五段“所著《论语孟子讲蒙》十卷、《诗经测义》十卷、《易解》八卷,藏于家。《尚书》、《周官》,皆有说,未就”,可概括出其学识渊博(有才学);

结合第二段众人对其为政的评价以及第四段“余益病衰,凡公事必私引君自助”,可概括出其有为政之才。

参考译文:

雍正十年冬天十月初一之后九日,我在拜访过我的朋友李抑亭之后,就奔赴海淀。第二天回来后,听到他突然昏倒不能言语的消息,我每天两次前去探望他,经过六天后,李抑亭去世。

我当初是在李抑亭的叔父文贞公(李光地)家见到他的,他整天都非常谦和,如果不是别人问他话他不会轻易言语。等到(我)在蒙养斋担任职务时,我才开始了解李抑亭并且仰慕他,一整月以后,无论地位高低年长年少,大家背后和当面都称赞说:“李君是君子啊。”那以后,我移任武英殿担任修书总裁,首先举荐李抑亭辅助我。殿内无论地位高低年长年少,大家都像他在蒙养斋任职时那样称赞他。李抑亭自从进入翰林院后,两次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又担任云南省主考官,士人对他的评价都是一致称赞。后来在担任江西省的视学时,高安县人朱相国(朱轼)常常说:“百年间或许无人可与李抑亭相提并论。”按察使李兰,按照公文除去一些生员的资格,李抑亭常常诘难他,李兰于是弹劾李抑亭妨碍官员的执法,但是奏疏上也详细列出他廉洁清明。我自从与文贞公(李光地)结为朋友以来,和李家族人、姻亲以及泉州漳州间的士大夫熟悉,他们对于乡里人的评论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但在信任李抑亭这一点上没有异议。李抑亭被弹劾后,应降职为国子监丞,众士人日夜盼望他到来。已经接受职

务后,上司互相庆贺。但是李抑亭任职还不满一个月。因此,国子监的士人,为他深深痛惜。

之前在雍正戊申年(雍正六年)时,李抑亭的弟弟李锺旺突然昏倒不能言语,死于李抑亭住所,我已经哭着为其写了墓志铭。李抑亭在江西时,失去了他的善良贤能的儿子李清江,我又为李清江写了墓志铭,来弥补李抑亭的悲痛。而现在我又见到李抑亭死去。古代(人去世后),亲人故友一起宴饮作乐,快乐地唱歌,歌词是:“人随时都可能死,没有多久就可以相见了。”有道理啊。

李抑亭在蒙养斋和武英殿任职时,和我朝夕相伴各有一二年,他从江西返回后,我们二十天内多次见面。雍正辛亥年(雍正九年)春天,我身患疾病更加衰弱,所有的公事,一定会私下请李抑亭帮助我,十天内就要见多次。谁知道一天没见面他就患病了,一句话没有说得上他就死了,所以我每次想要为李抑亭作墓志铭时,就悲痛得不能写下只言片语,李抑亭的灵柩运回故乡已经多日了,我就勉强支撑病体写成了这篇墓志铭。

李抑亭的名为锺侨,字世邠,福建泉州安溪县人。康熙壬午年(康熙四十二年)在乡试中考中举人,康熙壬辰年成为进士,时年四十四。他的著作有《论语孟子讲蒙》十卷、《诗经测义》十卷、《易解》八卷,珍藏在家中。他给《尚书》、《周官》都作了注解,没有完成。李抑亭的父是李鼎徵,是康熙庚申年的举人,担任户部主事,皇帝命令授予奉直大夫之职。母亲庄氏,封为宜人。李抑亭兄弟五人,四人考中进士或举人。兄长李天宠,自进入翰林院,十多年来与李抑亭互相依靠,都没有将妻子接来跟随自己,李天宠哀痛两个弟弟死在异乡,于是就托病辞官护送李抑亭的灵柩回故乡。李抑亭娶妻黄氏,朝廷以敕令封为孺人。儿子有五人,其中四人考中进士或举人。一个女儿,嫁入了一个名门望族。

李抑亭在某年某月某日安葬于某乡某原。铭文为:蓄之也深,而施者微。将踵武于儒先,而年命摧。悼余生之无成,犹有望者夫人,而今谁与归?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①。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②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释】①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②佗:他。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B.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C.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D.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注重考察考生对经书记诵能力,也有少量的经义阐发。 B. 水部,唐朝尚书省下设有水部,水部司职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负责各地区的河渠修理和灌溉事宜。 C. 四夷,指古时中原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周边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西狄和北我的合称。 D. 帑廥,指钱粮府库。一般称贮谷建筑为仓,贮米建筑为廪,贮文书档案的建筑为府,贮金帛财货、武器的建筑为库。

高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专项训练 (答案)

常见古今异义词答案: 1、凶(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凶恶、凶残) 2、加(古:更;今:增加) 3、僭:(古: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4、橹(古:盾牌;今:划船的工具) 5、赢(古:背负;今:胜或获得) 6、走(古:跑;今:走路或离开) 7、穷(古:困厄、不得志;今:贫困、穷) 8、率(古:一概、全部;今:率领、轻率) 9、再(古:第二次;今:又一次)

10、原(古:推究;今:原来、原则) 11、床(古:坐具;今:卧具) 12、归(古:女子出嫁;今:回来) 13、比(古:等到,紧挨、并排;今:比较) 14、去(古:离开、距离;今:往)15、略(古:夺取;今:简略) 16、或(古:有人、或许;今:或者) 17、固(古:本来;今:坚固) 18、稍(古:逐渐;今:稍微) 19、诚(古:果真、如果;今:真诚) 20、拜(古:授官;今:一种礼节)

21、鄙(古:边境;今:轻视或粗俗) 22、池(古:护城河;今:水塘) 23、汤(古:热水、开水;今:较浓汁液) 24、按(古:查究;今:压住或按照) 25、病(古:困苦至极;今:疾病) 26、必(古:果真、如果;今:一定、必然) 27、齿(古:年龄、岁数;今:牙齿) 28、顾(古:拜访;今:回顾或照顾) 29、会(古:恰逢;今:聚会或会议)

30、害(古:嫉妒;今:祸害或害处) 31、遣(古:休、被夫家赶回娘家;今:消除或派遣)32、坐:(古:因……而犯罪;今:坐下来) 33、寻(古:不久;今:寻找) 34、章(古:花纹;今:文章或图章)35、速(古:招致;今:速度快) 36、寝(古:丑陋;今:睡觉) 37、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38、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岑嘉州诗集》序 (唐)杜确 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自后沿袭,务为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 物极则变,理之常也。圣唐受命,斩雕为朴。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博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粲粲然,近建安之遗范矣。 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公讳参,代为本州冠族。曾太公文本,大父长倩,伯父羲,皆以学术德望,官至台辅。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鉴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回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天宝三载进士高第,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转右威卫录事参军,又迁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安西节度判官,入为右补阙。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为起居郎,寻出虢州长史,又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圣上潜龙藩邸,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入为祠部考功二员外郎,转虞部库部二正郎,又出为嘉州刺史。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表公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于幕府,无几使罢,寓居于蜀。时四川节度因乱受职,本非朝旨,其部统之内,文武衣冠,附会阿谀,以求自结,皆曰中原多故,剑外小康,可以庇躬,无假向阙。 公乃著《招蜀客归》一篇,申明逆顺之理,折挫佞之计,有识者感叹,奸谋者惭沮,播德泽于梁益,畅皇风于邛。旋轸①有日,犯軷俟②时,吉往凶归③,呜呼不禄,岁月逾迈。殆三十年,嗣子佐公,复纂前绪,亦以文采,登名翰场。有公遗文,贮之筐箧,以确接通家馀烈,忝同声后辈,受命编次,因令缮录,区分类聚,勒成八卷。倘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京兆杜确。【注释】①旋轸:回车,喻返京。②犯軷俟时:岑参赴嘉州刺史任途中遇蜀中动乱不得前行,留滞在梁州、成都一带。軷,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③吉往凶归:唐代宗永泰元年岑参出为嘉州刺史,约大历五年客死于成都。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属:这些人 B.近建安之遗范矣遗范:遗存风范 C.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解褐:担任官职 D.可以庇躬,无假向阙假:假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其皆出于此乎 B.物极则变,理之常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带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 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礼记?檀弓下第四》)【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左传?襄公十五年》)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历届高考语文试题精选:文言文阅读(1992年)

历届高考语文试题精选:文言文阅读(1992 年)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 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 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 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司空张 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除佐 著作郎,出补阳平令。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撰《魏蜀吴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 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或云丁仪、丁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 “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 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 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次少之。 下列两句中的加红字的正确读音是 ①由是屡被谴黜②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 ùyúóyúùyǔóyǔ 答案:C。 “除佐作郎”中“除”字的正确意思是

A.降职 B.调职 C.升职 D.授职 答案:D。 下列各句中加蓝词语的正确意义是 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红的字在用法上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以《晋书》相付②执手相看泪眼 ③可觅千斛米见与④君既若见录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答案:D。 “坐是沉滞者累年”中“是”字指代的内容是 A.“屡被谴黜”,“乡党以为贬议” B.“寿独不为之屈”,“屡被谴黜” C.“蜀平” D.“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乡党以为贬议” 答案:D。 下列句子的正确意思是 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 A.宦人黄皓独揽权柄,耍弄威势,大臣都违背自己心意而依附他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库一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库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投知己书 [宋]张耒 五月日,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某闻古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而其志不分者,其心之所思,意之所感,必能自达于其技,使人观其动作变态,而逆.得其悲欢好恶之微情。故工乐者能使喜愠见于其声,工舞者能使欣戚见于其容。当其情见于物,而意泄于外也,盖虽欲自掩而不可得。昔伯牙之所好者琴耳钟子期坐而听之而伯牙不能藏其微情夫伯牙之情岂与琴谋哉?惟其专意一心以事其技,故意之所动,默然相授而不自知也。 某不幸少苦贫贱,十有七岁而亲病,又二年而亲丧。既仕而困于州县者,十有二年矣。其煎熬逼迫之情,郁塞愤懑之.气,盈心满怀。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孥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计其安居饱燠①,脱忧危而解逼仄②,扬眉开口,无事一笑者,百分之中不占其 一。又观一世之情,其所矜尚 ..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耒素于其身,无有其一。故虽出仕四方,而门单族薄,执版趋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凌侮。其.穷愁困苦有不可胜言者,又岂独此哉! 古之能为文章者,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如某之穷.者,亦可谓之极矣。其平生之区区,既尝自致其工于此,而又遭会穷厄,投其所便。故朝夕所接,事物百态,长歌恸哭,诟骂怨怒,可喜可骇,可爱可恶,出驰而入息,阳厉而阴肃,沛然于文。耒之于文,虽不可谓之工,然其.用心,亦已专.矣。某之区区,盖已尽布于此,则世之高明博达之君子俯而.听之,盖有不待夫疑而问,问而后知其心也。 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方为朝廷训词之臣,而不腆 ..之文尝欲奖与。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而某自顾所藏,无一而可,敢书其平日之文与诗几六十卷,以辱左右,伏惟 闲暇而赐观焉.。则耒之精诚 ..,虽欲毫发自伏,而不可得矣,公亦念之耶?(选自《张耒集》,有删改) 注①燠(yù):暖。②逼仄:窘迫。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一)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一) 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 (4)向使三国各爱其他( )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 ) (2)然后得一夕安寝( ) (3)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 (4)衣食所安( ) (5)既来之,则安之( ) 3.被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 (2)将军身被坚执锐( ) (3)被发行吟泽畔( ) (4)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 (5)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 4.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 (3)每逢佳节倍思亲( ) 5 本 (1)盖亦反其本矣( ) (2)此之谓失其本心( ) (3)若止印三二本( ) (4)本末倒置( ) (5)抑本其成败之迹( ) 6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3)孔子鄙其小器( ) 7.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 (4)左右欲兵之( ) 8.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3)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 9。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 (2)虽不能察,必以情( ) (3)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 (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 (5)人至察则无徒( ) 10.朝 (1)朝服衣冠( )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 (4)于是入朝见威王( ) (5)两朝开济老臣心( ) (6)坐南朝北( ) 【参考答案】 1.爱 (1)疼爱(2)喜爱(3)吝惜(4)爱惜(5)欣赏 2.安 (1)安稳(2)安逸(3)哪里(4)养生(5)使…安定 3.被 (1)被动词(2)通“披”,穿在身上(3)通“披”,散开(4)被子(5)覆盖4.倍 (1)通“背”,背叛(2)加倍(3)越发 5 本 (1)根本(2)原本(3)量词(4)根本(5)推究本源 6 鄙 (1)边界的地方(2)浅陋(3)轻视 7.兵 (1)兵器(2)军队(3)策略(4)用兵器杀人 8.病 (1)疾病(2)困苦(3)责备 9。察 (1)仔细看(2)了解(3)洁白的样子(4)看清楚(5)精明 10.朝 (1)早晨(2)朝见(3)朝拜(4)朝廷(5)朝代(6)向对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20) 1.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近五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整理

近五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整理 整理要求: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臵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节选自《明史》)偾军:溃败的军队。 整理: (二)2011新课标卷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整理: (三) 2012新课标卷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捴迨宥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节选自《宋史》) 整理:

南昌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南昌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南阳何颗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热麦约食菱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操从之。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遂以奇兵破绍。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B.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C.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D.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 B. 兖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区。《尚书·禹贡》称:大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C. 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丧服”,还可代指“书画”,有时也喻指“俭朴”。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丧服为义帝戴孝。 D. 九锡,即“九赐”,是我国古代皇帝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最高的礼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 全

四黎丘丈人 1.(1)女,同“汝”,你(2)责,同“债”,讨债(3)反,同“返”,回来 2.(1)仿效,装扮(2)到……去,前往(3)使……受苦,折磨(4)老人(5)彼,那个(6)本来(7)故意(8)往,去 3.(1)(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省略主语 (2)扶着他却在路上折磨他。省略宾语。 (3)他的儿子哭着磕头地说。省略介词“于” 4.(1)状语后置句。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 (2)判断句。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了。 (3)被动句。老人的智慧被貌似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 5.不能。因为它点出了全篇的寓意说在。作为一种文体,寓言通常会在故事的结尾处揭示它的寓意。 五记王忠肃公翱事 1.(1)内通纳(2)贾通“价”(3)识通“志”,标记,记号(4)阳用“佯”,假装 2.(1)对……说(2)禀告(3)买来的(4)按照 3.(1)代王翱女婿的官职名,代王翱女婿的姓名 (2)代太监姓名 (3)代“我”,太监自称 4.(1)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情意罢了。 (2)你们的伯父很廉洁,你们(过得)该不会很贫苦吧? 5.(1)女婿最终没有调职。王忠肃公不以权谋私。 (2)原先封存好的记号仍是当时那样。王忠肃公不贪馈赠,能为后人着想。 六《梦溪笔谈》二则 1.c 2.(1)还 (2)确实 (3)雨停云散 (4)靠近 (5)渐渐 (6)越过 3.c 4.(1)不一会儿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 (2)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 5.是时久之次日 6.比喻陨石坠地时的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 7.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七萧颖士恃才傲物 1.(1)人:今义只指东西,词义缩小 (2)美景:今义胜利 (3)突然:今义凶暴 (4)很:今义略微,词义转移 (5)道歉:今义感谢 (6)遗憾:今义怨恨,词义强化 (7)怠慢:今义忽然,不经心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本题共4小题,19分2019年高考全国1卷)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余尝再游武夷,信宿天游观中,每与静参羽士夜谈茶事。(羽衣、羽客) ?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人名)复留兼旬而后别,唯不敢纵饮矣. ?无虑吾农事 ?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吏民皆安堵如故 ?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既而中州板荡,戎狄交侵 ?匈奴人民每来降汉,单于亦辄拘留汉使以相报复 ?宽尝于坐被酒 ?倍道、倍日 ?比年一小聘 ?比年以来,曾无宁岁 1、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⑴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译文: ⑵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 2、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002年北京卷)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⑴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译文: ⑵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2018全国卷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 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营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四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乃殊色也。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舅姑毁黜以至此。"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又曰:“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惟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子有何术可导我邪?”女悲泣且谢,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君当解去兹带,束以他物。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因而随之,无有碍矣。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毅曰:“敬闻命矣。”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毅深为之戚,乃致书囊中,引别东去。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月余到乡,还家,乃访友于洞庭。洞庭之阴,果有社橘。遂易带向树,三击而止。俄有武夫出于波间,再拜请曰:“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实,曰:“走谒大王耳。”武夫揭水止路,引毅以进。夫曰:“此灵虚殿也。”语毕而宫门辟,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夫跃曰:“此吾君也!”乃至前以告之。君望毅而问曰:“岂非人间之人乎?”对曰:“然。”因取书进之。洞庭君览毕,以袖掩面而泣曰:“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须臾,宫中皆恸哭。因命酌互举,以款人事。 (《柳毅传》节选)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越国以鄙远”中的“鄙”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夜缒而出B.阙秦以利晋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秦伯说,与郑人盟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 全国卷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 幼赴阙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 ..,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 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 ..,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