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诊断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考试前复习用

实验诊断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考试前复习用

实验诊断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考试前复习用
实验诊断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考试前复习用

1、网织红细胞参考值

成人:0.005~0.015(0.5~1.5%)

新生儿:0.03 ~0.06(3~6%)

绝对值:24~84×109 / L

2、溶血性贫血

是RBC寿命缩短、破坏加速,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属于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3、血细胞的发展规律

原始→成熟

[ 胞体]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 胞浆] 量:少→多

染色:深蓝→浅蓝→浅红

颗粒:无→有,非特异性→特异性

[ 胞核]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核型:规则→不规则

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密集→紧缩成块

核仁:有→无

核膜:不明显→明显

[ 核浆比]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4、粒红比值的定义:

粒细胞系统各阶段总和与有核红细胞系统(成熟红细胞除外) 总和之比。

正常值:2~4 : 1

5、造血干细胞

既可产生和自己功能相同的细胞,又能产生造血祖细胞及各种不同系列的血细胞。

造血干细胞的特点: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能力

6、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级

临床意义:

增生极度活跃:亢进

增生明显活跃:旺盛

增生活跃:基本正常

增生减低: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衰竭

7、骨髓各细胞比例:

名称比例(%)

粒细胞系统40-60

红细胞系统20

淋巴细胞系统20

单核细胞系统<4

浆细胞系统<2

巨核细胞系统7-35个/L

8、尿液比重

参考值:

成人在1.015 - 1.025间,晨尿一般大于1.020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失水等肾血流灌注不足。

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多尿期﹑尿崩症。若持续固定在1.010左右,提示肾实质严重损害。

9、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 10、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用系统学理论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实验结果的各个环节,制定措施加以控制 11 参考值范围

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所有抽样组测得的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即

为参考值范围。

12 医学决定水平(Medicine decide level ,MDL )是指不同于参考值的另一些限值,通

过观察测定值是否高于或低于这些限值,可在疾病的诊断中起排除或确认的作用,或对某些疾病进行分级或分类,或对预后作出估计,以提示医师在临床上采取何种处理方式或决定采取某种治疗措施等等。

13 白细胞计数 分类 和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成 人:( 4~10)× 109/L

儿 童:( 11~12)× 109/L 新生儿:(15~20)× 109/L (1)胎儿及新生儿

(2)妊娠后期妇女(>5个月) (3)(成人)剧烈活动或劳动 (4)严寒、暑热

(1)急性感染,化脓性细菌感染 (2)严重损伤、手术、急性心梗 (3)急性中毒,如有机磷农药 (4)急性大出血

(5)急慢性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1)特殊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流感等 (2)慢性理化损伤:如射线、化疗药物

4个大方格白细胞总数

4

×

× × 10 20 106

白细胞数/L =

白细胞

粒 细 胞 淋巴细胞T&B

单核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3)慢性中毒: 如铅、苯、汞

(4)脾功能亢进所致的血细胞减少

(5)再生障碍性贫血病

14、核左移核右移

正常血象:

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之比约为1:13

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

常见于严重感染、白血病时,多伴有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

核右移:周围血中5叶核中性粒细胞超过3%时为核右移

主要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炎症恢复期、病情严重者出现核右移提示预后不良。

1.重点掌握血小板(PC)、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等检

测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熟悉出血性疾病、血管壁检测、一期和二期止血缺陷筛检性试验方法及概念;熟悉有关凝

血因

15、血栓前状态:

即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物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生理变化。在这一状态下,血液有可能形成血栓或血栓栓塞性疾病。

16、

分类一、

☆血管壁检测:

1、出血时间测定

2、束臂试验

☆血小板检测:

1、血小板计数

2、血块收缩试验

☆凝血因子检测: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2、凝血时间测定(CT)

3、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抗凝系统检测:血浆游离肝素时间测定

☆纤溶活性测定:D-二聚体定性试验(D-D)

分类二、

一期止血缺陷检测:

1、出血时间测定(BT)

2、血小板计数(PC)

二期止血缺陷检测: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2、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岀血时间:指皮肤毛细管破裂后,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

6.9±2.1 min(测定器法)

(超过9 min为异常)

17、血小板: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

18、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性实验:

二期止血缺陷是指凝血因子缺乏和抗凝物质存在所引起的止血异常。

凝血酶原时间:

正常参考值:11~13s,超过正常对照值3s以上为异常。

(手工法和血液凝固仪法)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正常参考值:⑴手工法:31~43s;

⑵血凝仪法:31~43s

(与正常对照比,>10s为异常)

方法:与PT操作基本一样,只是加入试剂不同。

PT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APTT可作为药物肝素治疗的首选监测指标

①凝血时间(CT):正常(内源性凝血因子)

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正常(内源性凝血因子)

③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外源性凝血因子)<11~13s

19、内外源性凝血

20、A/G的临床意义

名称 A G A/G

急性肝炎正常或略低轻度升高 1.5 - 2.5

慢性肝炎明显下降轻度升高<1.1

肝硬化明显下降明显升高<0.75

肝癌轻度下降轻度升高 1.2

21、急慢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

1. ALT﹑AST: 显着升高(8倍以上)

2. 黄疸鉴别: 血清胆红素与尿二胆测定

3. 两对半实验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

1. ALT﹑AST: 轻度升高(活动期时)

2. 黄疸鉴别

3. 两对半实验

4. A/G比值: < 1

22、补体的概念:

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目前已知补体是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性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的多分子系统,故称为补体系统。

23、肿瘤细胞标志物主要是指肿瘤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或宿主对体内新生物反

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和多胺等。

肿瘤标志物应用:

肿瘤普查:AFP

肿瘤高危人群筛选:PSA

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监测肿瘤:CEA、HCG

肿瘤预后判断:CA199

24、铁蛋白:正常参考值:男30-300 ng/ml; 女15-150 ng/ml

临床意义:

作为肝癌患者AFP测定值低时的补充作用。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也有相应的增高

良性疾病肝炎、心梗、肝硬化、输血后含铁黄素沉积、继发性血色素沉着症等,都可使循环血中铁蛋白的水平增高

单纯血清Fer的增高不能作为恶性肿瘤的诊断

甲胎蛋白(AFP)正常参考值:< 10.3 ng/ml

临床意义:

肝癌时明显升高,肝胆病时亦可升高

原发性肝癌血清AFP>300 ng/ml ,但不少的肝癌患者,由于异质性的缘故,AFP可以正常 生殖腺癌、胃癌或胰腺癌,AFP升高

妊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AFP升高:20-200ug/L

25、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

1. 低蛋白饮食3天,禁肉类,少动

2. 第4天晨留尿(24小时),同步取血、尿测定Cr

3. 计算:

尿肌酐浓度(μmol/L)×24小时尿量(ml)

血浆肌酐浓度(μmol/L)×1440min

参考值:80~120 ml/min

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

(140 - 年龄)×体重(kg)

85 (72) ×Scr(mg/dl)

血清肌酐测定(Scr)

原理:

肌酐由内源性和外源性组成,每天肌酐的生成量是相当恒定的。当肾实质损伤时,Cr的滤过减少,排出少,血中的Cr↑。

只有当GFR下降到正常的1/3时,Scr才明显↑

Scr不能代表Ccr测定,不能反映肾早期损害的程度。

参考值:88.4~176.8μmol/L(全血)

男:53~106μmol/L(血浆)

女:44~97 μmol/L(血浆)

26、血清尿酸测定

原理:

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

内源性:组织核酸分解(80%)

外源性:食物核酸分解(20%)

参考值:男:150~416μmol/L

女:89~357μmol/L

方法:正常饮食和活动,每隔3h留尿1次,分装8个容器,分别测定尿量和比密。

参考值:尿量:1000~2000ml/d,

尿量:日/夜3~4/1

比密:最低<1.003

最高>1.020

27、昼夜尿比密(莫氏实验)

方法:正常饮食,少饮水,上午8时弃尿后,

每2h留尿一次,白天6次,晚上8时至次

日晨8时,共7个标本,测比密和尿量。

参考值:尿量:1000~2000ml/d,

日/夜3~4:1

尿量不应超过750 ml

比密:夜尿≥1.020

最高比密-最低比密≥0.009

浓缩稀释实验的临床意义

1. 尿量增多和/或夜尿量超过750m l,常为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

2. 夜尿增多, 最高尿比密低于1.018 ,高低差<0.009。功能严重受损。

3. 尿比密可固定在1.010左右(称等渗尿), 稀释—浓缩功能完全丧失。

尿渗量测定

方法:晚8时后,禁水8小时,第2天晨留

尿,留血标本,测血尿渗量。

参考值:

尿:600~1000 mOsm/kgH2O

血:300 mOsm/kgH2O

尿/血:3~4.5: 1

原理:游离α1-M可自由通过肾小球,99.9%在近端小管内

被重吸收。

参考值:<15mg/24h尿,血α1-M 10~30mg/L

临床意义:

肾小管功能受损:早期敏感指标,优于β2-M

肾小球功能受损:较Cr和β2-M灵敏,Ccr<100ml/min即可升高

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人空腹血糖 3.9~6.1 mmol/L

200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参考范围上限为5.6mmol/L

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

升高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OGTT):

在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3h内连续测定血浆葡萄糖浓度,以评价不同个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的一种标准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

反映过去2~3月的平均血糖浓度,可为评估血糖的控制情况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血钾:

参考值:3.5-5.5mmol/L

高钾血症:>5.5mmol/L

低钾血症:<3.5mmol/L。

乙肝表面抗体测定

通常认为>100 mIU/L 才具备保护能力

大三阳:

HBsAg 阳性(1) 急、慢性乙肝

HBeAg 阳性(2) 乙肝病毒正复制

抗-HBc 阳性(3) 病毒活动期,传染性最强

小三阳:

HBsAg 阳性(1) 急、慢性乙肝

抗-HBe 阳性(2) 传染性减弱(恢复期)

抗-HBc 阳性(3) 慢性携带者

基因诊断的定义:

以DNA或RNA为检查对象,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检查基因的结构或表达量的改变,对人体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和过程。遗传物质可以是外源性基因,也可以是内源性基因。

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客观题)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 A. 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 K2O B.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的测定。 C. 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 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 ?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 A. 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抗凝的标本。 B. 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 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X的测定。 3 ?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 A. WBC总数升高 B. 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 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 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 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 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 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B 2 —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 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 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 ?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 A. 骨髓增生活跃 B. 粒红比值约为5—7: 1 C. 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 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 A. F n、W、/、X B. F n、%、/、X

实验诊断学试试题库学校答案学习资料

实验诊断学试试题库 学校答案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K2。 B.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C.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A A.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2抗凝的标本。 B.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D A.WBC总数升高 B.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C A.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D A.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β2-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C A.骨髓增生活跃 B.粒红比值约为5-7:1 C.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B A.FⅡ、Ⅳ、Ⅸ、Ⅹ

中医诊断学实验指导大纲

《中医诊断学》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 学时学分:总学时:90 总学分:实验学时:9 实验学分: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中医专业本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本大纲主笔人:胥筱云、鲁法庭、杨梅、何丹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

中医诊断学实验是一门以中医诊断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发展中医诊断学的实验性学科。 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综合采用有关的方法技术对中医学实验对象进行检测和观察,以最大程度地揭示其内在机制、作用原理,其目的在于: 1、达到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巩固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中医诊断学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操作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及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医诊断素质,激励学生发现知识的局限性,主动自学、积极思考,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素质,包括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他人的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协作精神,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医疗、科研、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中医学实验的操作实施方法,掌握相关实验内容的目的要求。 2、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安静和良好的课堂秩序,尊重指导教师。 3、爱护实验设备、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 4、学生实验前要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及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5、实验课后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 6、注意安全,严防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 二、中医诊断学课程简介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 A.100 ?140 B.140 ?170 C.120 ?160 D.110~150 E.17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 A. 高血压性心脏病 B.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 冠心病 D. 贫血性心脏病 E. 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A. 上消化道出血 B. 缺铁性贫血 C. 溶血性贫 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 A. 网织红细胞0.005 ?0.015 B. 白细胞计数 (4.0~10.0)X109 C. 嗜酸性粒细胞0.5%~5% D. 嗜中性粒细胞 20%~40% E.血小板数(100?300) X 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量为: A. > 90g/L B. 90g/L ?60g/L C.60g/L ?30g/L D. v 60g / L E. v 30g/L 6. 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 缺铁性贫血 B. 溶血性贫血 C. 急性失血性贫血 D. 巨幼细胞性贫血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7. 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A. 急性溶血 B. 急性中毒 C. 急性感染 D. 大面积烧伤 E. 恶性肿瘤 8. 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 A.尿毒症 B.急性中毒 C.化脓性感染 D.伤寒 E.急性 心肌梗死 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10X 109/L 为白细胞增多 B.v 4X 109/L 为白细胞减少 C. 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增多 D. 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 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增多常一致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 A.血小板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白细胞升高 D.白细胞减少 E. 血小板减少增高 1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 急性出血 B. 急性感染 C. 过敏性疾病 D. 肺结核 E. 伤寒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化脓性感染 B.寄生虫病 C.病毒性感染 D.皮肤病 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急性大失血 C. 放射病 D. 脾功能亢进 E.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A. 上消化道出血 B. 肺出血 C. 脑出血 D. 血小板减少 E.红细胞减少 15.凝血埋单缩短见于: A.血友病 B.严重肝病 C.无纤维蛋白血症 D.DIC E.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 16. 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最常见于: A. 巨幼细胞性贫血 B. 未治疗的缺铁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淋巴瘤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7. 通常作为判断贫血治疗效果和治疗性试验的指标是: A.RBC B.Hb C.Ret D.Hct E.ESR 18. MCH 是指: A.平均红细胞体积 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C.红细 胞压积 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E.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19. 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的指标为: A.MCV B.MPV C.RDW D.HCT E.ESR 20. 下列哪种成分增高可导致血沉增快: A.白细胞 B.白蛋白 C.球蛋白 D.网织红细胞 E.血小板 21. 某患者血液检查结果为:MCV76fl ,MCH24pg,MCHC290g儿应属于: A. 大细胞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性贫血 C.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 正常人 22. 镜下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数: A. > 2 个/HP B. > 3 个/HP C. > 4 个/HP D. > 5 个/HP E. > 7 个/HP 23. 正常尿液中偶见: A.透明管型 B.脂肪管型 C.颗粒管型 D.白细胞管 型 E. 腊样管型 24. 正常人尿比重为 A.1.010 B.1.015 ? 1.025 C.1.020 D.1.015 E.1.025 ?1.035 25. 少尿是指24 小时尿量小于 A.100ml B.400ml C.600ml D.800ml E.1000ml 26.下列哪项是肾性少尿的原因: A.肾动脉血栓形成 B.休克 C.急性肾炎 D.重度失 水 E. 前列腺肥大 27. 多尿是指24小时尿量多于: 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3000ml 28. 酱油色尿易见于 A.血友病 B.膀胱炎 C.肾盂肾炎 D.蚕豆病 E.缺铁性贫血 29. 病人尿中出现哪种管型,首先考虑急性肾盂肾炎 A.白细胞管型 B.蜡样管型 C.脂肪管型 D.上皮细胞 管型 E. 红细胞管型 30.. 振荡尿液后,尿液泡沫呈黄色见于 A.药物影响 B.食用胡萝卜影响 C.尿中有血红 蛋白

传染病学 期末考试试题复习资料

艾滋病 一、单项选择题 B 1、艾滋病的全称是:(? ) A、免疫缺陷综合征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 2、下列哪项不是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 ) A、发热 B、咽痛 C、淋巴结肿大 D、口腔真菌感染 C 3、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犯和破坏哪种细胞:(?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T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D 4、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无偿献血人员 B 5、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临床症状分期错误的提法是:(? ) A、急性感染期 B、病毒携带期 C、无症状感染期 D、艾滋病期 D 6、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 A、性传播 B、母婴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虫媒传播 B 7、下列哪项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 A、血常规 B、HIV抗体确诊试验 C、HIV抗体筛查试验 D、尿常规 C 8、HIV不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杀灭:(? ) A、370℃,10%漂白粉处理30分钟 B、焚烧 C、室温条件下,放置3天 D、56℃,30分钟 D 9、艾滋病常见合并症一般不包括:(? ) A、复发性单纯疤疹 B、持续性或间歇性慢性腹泻 C、皮肤瘙痒 D、急性肾炎 B 10、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病人 D、艾滋病期病人 A 11、艾滋病人体体液含有大量病毒,具有很强传染性的是:(? ) A、血液 B、尿液 C、泪液 D、汗液 A 12、人群对艾滋病病毒的易感性正确的描述是:(? ) A、人群对HIV普遍易感 B、种族、性别与易感性有关 C、只有高危人群易感 D、只有性传播疾病患者易感 D 13、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诊断艾滋病的主要症状是:(? ) A、体重减轻10%以上 B、发热1个月以上 C、持续性或间歇性慢性腹泻1个月以上 D、体重减轻10%以上,发热1个月以上和持续性或间歇性慢性腹泻1个月以上 A 14、艾滋病的特异性治疗是:(? ) A、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B、抗反转录酶抑制剂治疗 C、蛋白酶抑制剂治疗 D、融合抑制剂治疗 A 15、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的病毒。 A、免疫系统 B、神经系统 C、骨酪系统 D、肌肉系统 D 16、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概率,大约是( ) %。 A、40 B、60 C、80 D、100 D 17、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 A、静脉吸毒者 B、性乱者 C、同性恋者 D、每个人 B 18、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 A、临床表现 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C、具有高危行为 C 19、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 D 20、艾滋病常见合并症有: A、PCPP B、隐球菌脑膜炎 C、弓形体感染 D、以上都是 A 21、HIV感染的确证实验是: A、免疫印迹法查HIV抗体 B、酶联免疫法查HTV抗体 C、PDR法检测HIV RNA D、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数 B 22、PCP首选治疗是: A、氟康唑 B、复方新诺明 C、戊烷脒 D、乙胺嘧啶 B 23、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胳系统 C 24、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D 25、下列哪项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A、血常规 B、尿常规 C、HIV抗体筛查试验 D、HIV抗体确诊试验 C 26、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 A、霍奇金病 B、淋巴肉瘤 C、卡波济肉瘤 D、非霍奇金淋巴瘤 D 27、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医护人员 二、是非题 √1、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艾滋病的唯一传染源。() √2、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作用是抑制病毒复制。()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必考题

实验诊断学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答:1.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线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抗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绝对性增多按发病元婴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包括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和红细胞生成素非偿性增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症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2.简述红细胞染色反应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答: ①,低色素性: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苍白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③.嗜多色性: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正常人外周血中占.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慢性贫血. 3.简述红细胞中常见的异常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答: ①.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聚集而成. ②.染色质小体:是核的残余物,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③卡-波环:成熟红细胞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 膜的残余物. ④有核红细胞:正常成人有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科见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何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4.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答:1.急性感染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5.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5.自身免疫性疾病. 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寄生虫病3.皮肤病4血液病5某些恶性肿瘤6 某些传染病 7.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血液病3.恶性肿瘤4.其他如糖尿病, 8.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 ★9.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 10MPV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增加多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增加时造血功能恢复的主要表现.减低多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MPV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标志之一.

诊断学综合病例分析题

病例分析题 病例 1: 患者男性, 60岁,于2004年 5月 12日入院。患者于 20年前开使出现受凉感冒后咳嗽、咳痰,服药后症状减轻,以后每到冬季易发作, 10 年前出现气喘,劳动力日渐下降, 5 年前出现下肢浮肿,服利尿剂后水肿可减轻, 1 周前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气喘不能平卧,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慢支急发收入院。 1.精确概括主诉(不超过 20 个字)。 2.咳嗽的性质是什么他描述的完整吗应该补充哪些 3.对患者的气喘你应该如何理解 4.他的浮肿应该属于哪种类型 5.他是否存在心源性呼吸困难你如何从问诊中进一步深入了解 . 病例 2: 患者男性, 28岁,于1992年 7月 5日急诊入院。患者于 7月4日感上腹不适,烧灼感,以后出现恶心,吐出暗红色血液约1500ml,出现头晕、出汗、乏力。病前曾有饮酒史。 1.概括主诉 2.现病史中还有哪些不足 3.你判断患者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说明系统、大概部位) 4.患者为什么出现头晕、出汗,可能还会出现什么 5.既往史中应注意到什么 病例 3 患者XXX,男性,36岁,未婚,干部,湖南长沙人。因食欲下降、乏力5天,皮肤 巩膜黄染 1 天入院。患者 5 天前因受凉而出现食欲下降,全身乏力。感畏寒,无发热、腹痛等不适。今日发现皮肤巩膜黄染,小便呈浓茶样,腹泻 3 次,稀水样便而就诊,既往有乙肝 标志物 HBsAg(+) , HBeAg(+) , HBcAg(+) , 否认”肺结核、痢疾、伤寒”等病史。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未见蜘蛛痣及肝掌,腹平软,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化验: WBCX 109/L, N 0.75 L TB L CB L 问: 1、该患者最可能是那种类型黄疸 2、为确定诊断,你认为还需要作什么化验与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病例 4 患者,女性, 45岁。于 2007年 4月24日入院。患者于 2007年3月24日开始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伴上腹痛。 2007年4月20日出现左上腹疼痛加剧,并呕吐大量咖啡样物伴柏油样便,

流行病学试题题库(1)选择题

流行病学试题题库(1)选择题 选择题 1. 在临床工作中,流行病学方法可用于: A. 探讨某种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B.筛检某种疾病的病人 C.对诊断试 验或方法进行评价 D.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 E.A十B十C十D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 A.统计分析 B.对比分析 C.普查 D.抽样调查 E.人群筛查 3.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范 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患者 E.病原携带者 4.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 不包括: A.病例对照研究 B.临床试验 C.队列研究 D.回顾性队列研究E.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5.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C.提供诊断依据 D.不涉及药物治疗 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6.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设立对照组 B.不设立对照组 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D.盲法 E.统计学检验 7.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8.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普查 B.抽查 C.队列研究 D.现患调查 E.生态学研究 9.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A.临床试验 B.干预试验 C.人群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E.防治实验研究 10.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应选用: A.发病率B.罹患率C.患病率D.期间患病率E.时点患病率 11.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 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D.诊断标准的变化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12.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 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实验诊断学笔记(第八版诊断学)

实验诊断 第一节概述 一、实验诊断的概念 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二、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 ※(一)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检验项目选择、患者准备、标本采集与处理 分析中:仪器、试剂、实验方法、人员等 分析后:记录、书写、计算机输入 (二)实验诊断的质量保证体系 1. 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QC) 指在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 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密度。 2.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nlity assesment, EQA) 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有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分析和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评定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观察实验的准确性,建立起各实验室分析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3. 全面质量管理: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设施与环境、仪器、试剂、标准操作规程、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人员、记录、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 ※(三)检验报告的临床应用 在一项临床实验应用之前,应选择参考人群确定合适的参考区间和医学决定水平,以便在临床应用时参考。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一些实验在建立参考区间后,就可以开始应用;但是,医学决定水平往往需要在不断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反复验证后才能确定。 1.参考区间(reference interval) 是指用稳定、可靠的实验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检测健康人群所得的包括95%测定值(正态分布)的范围。对一个测定值呈正态分布的参考区间,只能代表

《诊断学》考核方式

考试方法与标准 一、五年制考核体系 理论考试占70%,技能考试占20%,平时成绩占10%。 二、八年制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及平时成绩相结合方法。其中理论考试理论考试占40%,技能考试占3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由下列几个方面组成:老师评价40%、作业与测验40%(包括病历书写、入科和出科测试)+考勤20%。 三、具体方法 1、理论考试:时间120分钟 (1)试卷命题:五年制命题有本科生院统一命题考试,8年制命题工作由我院诊断学教研室负责实施。要求考教分离,并采用试题库、试卷库命题。每门课程考核至少准备难度相当、覆盖面相同、不得有重复试题的两套试卷,一套用于期末考核,一套备用。每套试卷均应进行试做,并提供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建立健全命题、审题制度,每套试卷至少由一位教师命题、另一位教师审题,教研室主任审定签字。 (2)命题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题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试题内容要求覆盖面广、题型优化、题量与难度适当,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良好的区分度,期望值控制适中。 (3)题型:我院诊断学考试题型目前采用1)选择题(A1、A2、A3型选择题及B型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综合分析题,其中英文题目占30%。考试试卷模板见附件1。 (4)教师不得指定考核重点或划定考核范围,更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考核内容。(5)补考采用备用卷,要求与期末考核相同,不得简化程序,降低标准。

2、技能考试: 为站点式,包括物理诊断和实验诊断2部分,物理诊断为各部位的体格检查(心脏、肺部、腹部等),各种穿刺;实验诊断为心电图、血气分析、骨髓片、血片阅片。每站时间8分钟。8年制上述技能全部考核,5年制仅考核体格检查。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见附件2。 3、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老师评价40%、作业与测验40%(包括病历书写、平时测试)+考勤20%。评价表为见习课老师对学生进行评议,包括学习态度、职业素养、合作精神、学习技能几个方面,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评价表见附件3。病历书写由老师根据学生书写的病历进行评定,平时测验由见习课的老师出题考核。考勤则由见习课及班组长负责。 附件1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题型) 20 —20 学年第学期时间120分钟 诊断学课程学时学分考试形式:闭卷 专业年级:总分100分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A1、 A2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分)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需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30题) [A3型题] (病历组最佳选择题) 下列试题,每组题都有一段共用题干病历描述,然后提出两个或三个与病历有关的问题,每个问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答题时,每道题答只许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 [B1型题](最佳配伍型)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然后提出2-3个问题,共用这5个备选答案,答题时需要为每个题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择1次,1次以上或1次也不选。 [名词解释] (每题2分,共10分,题目是英文的要求用英文回答)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 某患,女,25岁 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 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 化验: RBC 3.1×1012/L RC 0.05 HGB 7.5g/L Hct 0.25% MCV 76fl MCHC 300g/L 思考题 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 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 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 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病例1讨论 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 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 (1)RBC形态检查 (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 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行鉴别 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 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 某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始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始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健康 查体: 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呼吸急促,声音嘶哑。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RBC 4.80 ×1012/L,HGB 140g/L; MCV 96fl,MCH 30pg/L,MCHC 320g/L; WBC 12.0 ×109/L;Sg 0.72,St 0.08;L 0.19,E 0.01;PLT 320 ×109/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 思考题 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 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 病例分析 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 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

最新诊断与改进报告模板(精品收藏)

XX 课程诊改报告 一、课程设立的必要性 本课程是 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 。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二) 能力目标 (三) 职业情感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重点分析制冷工的主要工作岗位,总结出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其职业能力结合岗位所对应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序化出主要教学知识点。 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 参考学时 重点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并且结合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任务驱动法 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为: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步骤来组织教学,即了解资讯-—方案设计——方案确定——实施工作过程——过程检查——工作评价,由此培养学生整体工作过程概念和工作组织方法等。 2.直观演示法 使用多媒体设备和软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数字资源进行各类操作、工艺过程的演示。 3.小组讨论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内容特点,教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编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通过分组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协调沟通能力。

(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改善了课堂教学条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PPT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微课短片、仿真软件、云班课等,解决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主学习等问题,加强教学互动及教、学过程的监管与评价,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课程考核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总成绩构 成考核内容考核 方式 成绩比重 平时考核 成绩1。作业 (30%) 教师 评价 30%2.笔记 (30%) 3.出勤 (40%)

实验诊断学考试名解简答论述汇总_给力版

第一部分血液的一般检验 名词解释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问答题 1.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 功能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 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 象。(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Ret 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病理性增快的临床意义: 答:病理性增快可见于:①各种炎症:感染是血沉加快最常见的原因,如急性 细菌性感染;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等慢性炎症于活动期血沉增快,病 情好转时血沉减慢,故血沉(ESR)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②组织损伤及坏死: 见于较大范围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 常,可作为两者鉴别指标。③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④高 球蛋白血症。⑤贫血。⑥高胆固醇血症。血沉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指标, 血沉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 3.试述中性粒细胞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 答: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等;2)严重的组织损伤,如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3)急性溶血;4)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如脾破裂,肝破裂等;5)急性中毒,如代谢性中毒或化学性药物中毒;6)恶性肿瘤和白血病。 4.何谓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一周前,左腋下附近的疖肿,用手抓痒后,局部红肿加剧。口服土霉素和局部应用后,局部肿胀和疼痛没有减轻。两天的发烧和全身不适;今天我看了一个发高烧和发冷的医生。过去的健康状况体检:体温39.8℃,呼吸26次/分钟,脉搏118次/分钟,血压120/80毫微克脸部疼痛,左侧鼻翼根部有肿胀(1.5厘米×2.0厘米)的疖子,破碎,表面有黄色脓液和坏死组织,肿胀、压痛(+)心率快,每分钟116次,心音正常,腹部柔软,肝脾不沾。实验室检查血液常规检查 RBC 5.0x1012/L,Hgb 150g/L,HCT 0.45, MCV 85fl,MCH 28pg,MCHC 340g/L,RDW 0.14;;PLT 200 x109/L,MPV 10fl,PDW 0.15; WBC 16.8 x109/L,Sg 0.78,St 0.12,L 0.09,E 0.01中性粒细胞 大小不一,多为细胞质,毒性颗粒较多,空泡变性,尿常规检查葡萄糖2+, 临床化学检查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正常。血糖12.5毫摩尔/升病原学检查血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检查题 1。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该疾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2.尝试解释实验室检查结果 3。你认为还应该做哪些实验室测试? 4。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出该病例的最终诊断。案例分析1。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患者的初步诊断是:面部疖肿败血症?糖尿病?

2。本例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 (1)血常规检查:红细胞检查和血小板检查均为正常,白细胞检查均为化脓性感染和中毒:①白细胞总数增加;②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③核左移(St增加高达0.12);④中性粒细胞中毒(有毒颗粒和空气炮变性)(2)尿常规:葡萄糖2+ (3)血液生化检查显示高血糖(与尿糖阳性一致),其余正常3.需要进一步检查: (1)血细菌培养和鉴定(看是否有疔疮引起的菌血症) (2)如果有细菌分离,应进行抗菌药敏试验和细菌耐药性试验(3)应复查血糖。如有必要,可以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以确定是否有糖尿病)。入院后实验室检查 血培养报告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药敏试验和耐药性试验结果待报告。血糖复查结果:空腹血糖12.5毫摩尔/升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FBG 13.5毫摩尔/升,餐后1小时(1HbG)23.8毫摩尔/升256±199小时(2HbG)15.6毫摩尔/升3小时(3HbG)12.2毫摩尔/升4个时间点的尿糖均为阳性256±1994。结合入院前后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该病例的最终诊断为:1、面部疖肿2、败血症3、糖尿病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地理试题试题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 地理试题 2020.10 (本试卷共8页,2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I卷(共7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阿姆斯特丹运河落日景观是世界“十大落日景观”之一。下图为“十一”假期期间某中国游客拍下的阿姆斯特丹运河落日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船上游客穿行的运河河道大致走向为 A.西—东B.西南—东北 C.西北—东南D.北—南 2.若该游客欲故地重游且在同一位置观赏到如此美景(假 设天气晴朗),还可以选择在我国的 A.植树节前后B.劳动节前后C.春节前后D.元旦前后 菊花是一种短日照花卉,其开花期对日照时长非常敏感。当日照时长低于10小时30分时,某品种菊花才进入开花期。下表为武汉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读表,回答3~4题。 3.在自然状态下,该品种菊花在武汉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是 A.2月B.5月C.8月D.11月 4.仅从光照角度考虑,该品种菊花在下列四个城市中进入开花期的时间从早到晚依次是A.天津、武汉、济南、长沙B.天津、济南、武汉、长沙 C.长沙、武汉、济南、天津D.济南、天津、武汉、长沙 安徽黄山宏村水圳(左下图)是人工修建用于灌溉农田的水利体系,兼有泄洪、防火等功能。宏村水圳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总长1200多米,绕过家家户户,长年清水不断。右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5~7题。

实验诊断学综合测试卷

实验诊断学综合测试卷一及答案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08-2-28 浏览次数:1588 [大] [中] [小] 一、名词解释 1.红细胞比积: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由此而测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积。 2.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以mm/h表示。 3.红细胞渗渡脆性试验:将红细胞悬浮于不同浓度的低渗氯化钠溶液里借以观察,判断红细胞脆性强弱的试验。主要用于诊断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4.红细胞直径曲线:用目镜测微计,分别测出染色薄血片上100个或200个红细胞直径后,把各红细胞的直径数据绘成红细胞大小分布的曲线,称为红细胞直径曲线曲线。 5.碱性点彩红细胞:在瑞氏染色条件下,红细胞胞浆中存在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嗜碱性黑蓝色颗粒,其胞浆每具有嗜多色性色调称为碱性点彩红细胞。 6.卡博环:位于嗜多色性碱性点彩红细胞胞浆中的一种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呈圆形或8字形,见于铅中毒,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恶?血。 二、填空题 1.血小板具有粘附于胶原纤维及带负电荷物质表面的特性,称为() 此种功能对初期止血有重要意义。 【答案】血小板粘附功能 2.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称为() 【答案】聚集 3.血小板在各种诱聚剂作用下,将其颗粒内含物放出的反应,称为()或分泌反应。 【答案】释放反应

4.检查血小板分泌功能最常用的化验指标是()和()测定。 【答案】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因子 5.血小板具有使血块收缩的功能,主要由()来完成。 【答案】血栓收缩蛋白 6.凝血过程主要分为(),()和()形成三个阶段。 【答案】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纤维蛋白 7.凝血第一阶段因起动方式及激活X因子的途径不同分为()和()。 【答案】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 8.内源性凝血途径起动于(),这一过程有四个凝血因子参加,即()(),()和()后二者在血浆中以复合物形式存在。 【答案】接触活化,Ⅻ,Ⅺ,激肽释放酶原,高分子量激肽原 9.外源性凝血途径起动于组织损伤后所释放的()。 【答案】组织因子 10.()由于参与的凝血因子多,反应步骤复杂,故需3—8 min。()由于参与的因子少,步骤简单,故反应迅速,所需时间不到10s。 【答案】内原性凝系血途径,外原性凝系血途径 11.当凝血第一阶段的各凝血因子特别是(),(),()含量严重减低(各种血友病时),每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答案】Ⅷ,Ⅸ,Ⅺ因子 12.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凝血途径一旦各自激活()后,就沿着一条()而进入其后的阶段。 【答案】X因子,共同作用 13.()是血浆中最重要的一种生理性抗凝物质,占血浆中总抗凝血酶活性的50%以上。 【答案】抗凝血酶-Ⅲ 14.血液凝固后,血块再被溶解的现象称为()。这一过程是由存在血浆中的()转变为()后面完成的。

诊断学实验检查习题

血液学一般检查(一) 一、选择题 1、APTT正常和PT延长多见于() A XIII 缺陷症 B.血友病缺乏 D. X缺乏 F.纤溶亢进 2、APTT延长和PT正常多见于() A VIII缺陷症 B,血友病缺乏缺乏 F.纤溶亢进 3、APTT和PT均延长多见于() A VIII缺陷症 B,血友病缺乏缺乏 F.纤溶亢进 4、血友病甲是由于下列哪种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 C. VIII E. XI 最常见的病因是() A.严重创伤 B.严重感染 C.恶性肿瘤 D.产科意外 E.大面积烧伤 6.使用普通肝素首选的监测指标是() C.血浆肝素浓度 D.抗因子VIII活性计数 7、使用口服抗凝剂(如华法令)首选的监测指标是() C.血浆肝素浓度 D.抗因子VIII活性计数 8.内源性凝血途径始动因子是() D. XIII E.血小板 9.使用链激酶、尿激酶作溶栓治疗时常用什么作监测指标以控制在正常值的3~5倍 二、填空题 1.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血液凝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选择: 填空:1.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吸附)收缩 2..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纤溶蛋白 血液一般检查(二) 一选则题 1、正常成人红细胞中90%以上的血红蛋白是() A. HbA B. HbA2 C. HbF D. SHb E. HbH 2、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的疾病是() A.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B. 多发性骨髓瘤 C. 遗传性球性红细胞增多症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3、外周血出现多色性红细胞增多,表明骨髓造血功能() A. 正常 B. 活跃 C. 低下 D. 重度低下 E. 以下均不是 4、双形性贫血最常见于() A. 流血性贫血 B. 急性失血 C. 巨细胞性贫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