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学考选考微专题复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高中生物学考选考微专题复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高中生物学考选考微专题复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高中生物学考选考微专题复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一、例题:某研究小组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称取和稀释被污染的土壤时应在火焰旁

B.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C.分离菌种时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

D.对细菌进行计数时宜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技术,因此称取和稀释土壤时应在火焰旁进行,A正确;欲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培养基的配方应以石油为唯一碳源,B正确;分离菌种时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C正确。对活菌进行计数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D错误。

二、知识归纳

菌株筛选原理的不同点

1.关于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培养基、倒平板、接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倒平板时,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C.划线接种时,灼烧接种环后立即进行再次划线

D.划线接种结束后,需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2.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中一定都需要添加碳源或氮源

B.固体培养基中加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液

C.水在培养基中只是作为溶剂,不是微生物的营养成分

D.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异,可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3.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依次是

①化学消毒②灼烧灭菌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消毒⑤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法

A.⑤③②①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⑤②③④①⑥ D.③④②①⑥⑤

4.某些微生物能合成纤维素酶,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酒精,用纤维素酶处理服装面料等。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硝酸盐、磷酸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的化合物A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这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常用的灭菌法

为。

(2)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通常用染色法;如果培养基某部位出现现象,则说明存在纤维素分解菌。

(3)一同学在纯化该类生物时,发现涂布的培养基上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应该采取措施避免出现

此现象。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处理后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环境。

【答案】1.D【解析】配制培养基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A错误。倒平板时,倒入培养基后应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B错误。划线接种时,灼烧接种环冷却后进行再次划线,C错误。划线接种结束后,需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D正确。

2.D【解析】对于某些自养型微生物来说,培养基中并不一定都需要添加碳源或

氮源,如硝化细菌的碳源就是二氧化碳,A错误;由于固体培养基中加入了凝固剂琼脂,不是加少量水即可稀释制成液体培养液的,B错误;水在培养基中不仅作为溶剂,同时也是微生物的营养成分,C错误;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异,可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D正确。

3.A【解析】实际操作者的双手采用酒精擦拭消毒;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的灭菌效果;培养皿能耐高温,需用干热灭菌;④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

⑤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法用于牛奶及其制品的消毒,不会破坏其营养成分。所以选A。

4.(1)纤维素选择高压蒸汽灭菌(2)刚果红透明圈(3)菌液浓度过高增大稀释倍数(4)灭菌

【解析】(1)因为该微生物能合成纤维素酶,所以培养基中加入的化合物A应是纤维素,提供的是碳源。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2)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常用刚果红染色法,因为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这样的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而和纤维二糖和单糖不会发生该反应。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从而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透明圈,则说明存在纤维素分解菌。(3)如果涂布的培养基上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是因为菌液浓度过高,可以通过增大稀释倍数得到单倍体。(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可以防止环境污染。

微生物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与实践应用

微生物实验知识总结与实践应用经过这学期学习和实验操作,我对《微生物实验》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也从中学习到了有用的知识。《微生物学实验》是要求我们掌握实验知识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初步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与迅速发展的科学前沿接轨。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我将我这学期学到的微生物学知识,结合生活和工业当中的一些应用,归纳如下:在吾尔恩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 (1)无菌操作技术: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因此微生物在转接过程中,一般再火焰旁进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种环,已达到灭菌的目的。在做实验时要保持严谨的态度,以后的实验中多数操作都必须再火焰旁进行。 (2)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人工配置的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自然界中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但是不同的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不同类别的微生物对PH值的要求一般不同。 (3)消毒与灭菌:灭菌是用理化方法杀死一定物质中的微生物的微生物学基本技术。灭菌的彻底程度受灭菌时间与灭菌剂强度的制约。微生物对灭菌剂的抵抗力取决于原始存在的群体密度、菌种或

环境赋予菌种的抵抗力。灭菌是获得纯培养的必要条件,也是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中必需的技术。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 物,使之达到无菌保障水平。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称为无菌区域。 (4)平板分离与活菌计数:平板分离计数法是将待测菌液经适当稀释,涂布在平板上。经培养后在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稀释倍数和取样量计算出样品中细胞密度。平板分离法主要有:1.平板划线分离法。2.稀释涂布平板法。 (5)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G+)和革兰氏阴性细菌(G-)两种类型。这是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和组成的差异决定的。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经过革兰氏染色后两者呈现不同的颜色,在显微镜下便于进行观察…… 我们学习微生物实验技术,就是要把微生物的实验技能应用于实践生产,培养繁育细菌收集细菌代谢产物,应用于药业、工业,产生经济利益。制备培养基是微生物实验技术操作的重要环节,按照培养基的功能分类培养基的类型有:1.选择培养基。2.鉴别培养基。在工业生产中常常应用于培养微生物的主要是-发酵罐。我将微生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微生物技术的应用在当今社会中已取得了很大的作用,在工业、农业、医药业、畜牧业等各个行业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相对于

第一篇 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

第一章细菌检验基本技术 一、形态学检查 意义:1.为后续的进一步检验提供参考依据 2.迅速了解标本中有无细菌及菌量的大致情况 3.对少数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细菌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为临床选用抗菌 药物治疗起重要的提示作用。 分为:染色标本和不染色标本的检查 1、不染色标本的检查: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及运动情况。常用方法有压滴法和悬滴法。 2、染色标本检查:检查的内容:对标本合格与否进行评价;了解标本有无细菌及大致菌量;根据细菌形态、染色性质等对病原菌初步识别分类,决定进一步的生化反应鉴定血清学鉴定、并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帮助。 常用染色方法有:革兰染色(常用)、抗酸染色(结核病、麻风病)、荧光染色(结核、麻风、白喉、痢疾)、负染色(墨汁负染色法用于新型隐球菌检查)、特殊染色(鞭毛染色、荚膜染色、异染颗粒(白喉))。 二、培养与分离技术(关键) 目的:鉴定细菌的种类和保存菌种,为进一步确定细菌的致病性、药物敏感性提供依据。 牛肉膏无糖,可作为肠道细菌鉴别培养基的基础成分。 流感嗜血杆菌需要X因子和V因子。 理想的凝固物质具有的特性:本身不被细菌利用;在微生物生长温度范围内保持固体状态,凝固点的温度对微生物无害;不因消毒灭菌而破坏,透明度好,黏着力强。(琼脂最合适) 半固体培养基琼脂含量 0.3%~0.5%;固体培养基1.5%~2.0%。 培养基质量检验:1、无菌试验:将灭菌后的培养基置35℃温箱培养过夜,判定是否灭菌合格。2、效果检验:按不同的培养要求,接种相应菌种(符合要求的标准菌种),观察细菌的生长、菌落形态、色素、溶血及生化反应等特征,判断培养基是否符合要求。 制备好的培养基存放于冷暗处或4℃冰箱,一般不超过七天,如果用塑料袋密封。保存期可延长,但至多两周。 专性需氧: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 微需氧菌(5%氧气、10%二氧化碳、85%氮气):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兼性厌氧菌:大多数病原菌 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梭菌、脆弱拟杆菌 二氧化碳培养(5%~10%二氧化碳):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布鲁菌 菌落是单个细菌在培养基上分裂繁殖而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 菌苔是由众多菌落连接而成的细菌群落。 三、生物化学鉴定技术 1、碳水化合物代谢试验 2、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试验 3、碳源利用试验 4、呼吸酶类试验 5、其他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试题

一、选择题(A型): !、下列细菌中哪一种细菌在血平板上一般不出现溶血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甲型链球菌 D、肺炎双球菌 2、进行玻片法血浆凝固酶试验不需要下列哪种材料? A、免血浆 B、生理盐水 C、2%红细胞悬液 D、待检细菌 3、UMI系统不包括下列哪一项试验? A、尿素酶 B、甲基红 C、靛基质 D、动力 4、麦康凯培养基和克氏双糖铁共有的成分是: A、葡萄糖 B、酚红 C、中性红 D、乳糖 5、对浓汁标本进行细菌学鉴定,下列哪一项试验一般不包括在内? A、涂片染色镜检 B、血平板分离培养 C、血浆凝固酶试验 D、抗"O"试验 6、乙链在血清肉汤中的生长情况是: A、完全沉淀生长 B、均匀混浊生长 C、部分沉淀生长 D、形成菌膜 7、甲基红试验和VP试验阳性表明被检菌具有以下哪一特性: A、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B、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 C、生成甲醇、甲醛 D、以上全部 8、下列哪一项不符合霍乱弧菌的特点 A、有动力 B、抵抗力较强 C、耐碱不耐酸 D、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人是唯一易感者 9、对于一个脓汁标本,首先应进行的检验步骤是: A、涂片镜检 B、接种血平板 C、含硫氨基酸 D、苯丙氨酸 10、抗"O"试验管法中,溶血素应预先用还原剂处理,原因是: A、还原被氧化的S溶血素,恢复溶血能力 B、溶血素O对热不敏感 C、溶血素S对氧敏感 D、以上全错 11、观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典型形态,选择哪一种培养基可得理想结果: A、普通琼脂平板 B、普通肉汤 C、血琼脂平板 D、血清肉汤 12、对脑膜炎奈瑟氏菌的标本采送,哪一种是错误的? A、低温 B、保温 C、防干燥 D、快速 13、区别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可采用下列哪种试验? A、氧化酶试验 B、乳糖发酵试验 C、葡萄糖发酵 D、动力试验 14、下列哪一项可用于区别肺炎双球菌和甲型链球菌? A、胆汁溶菌试验和甘露醇发酵试验 B、溶血试验和胆汁溶菌试验 C、菊糖发酵试验和胆汁溶菌试验 D、溶血试验和菊糖发酵试验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一、无菌操作技术 1、定义 是指在执行实验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无菌操作技术是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技术,是保证微生物实验准确和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2、内容 无菌操作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 1)创造无菌的培养环境。包括提供密闭的培养容器、培养容器的灭菌、培养基的灭菌等; 2)在操作和培养过程中防止一切其它微生物的侵入的措施。包括紫外线杀菌、甲醛熏蒸、超净台的消毒与检测、操作工具、器皿灭菌、操作方法等。 3、无菌操作原则 1)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接种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2)在操作前20~30分钟要先启动超净台和紫外灯,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3次后使用。严禁用手直接拿无菌物品,如瓶塞等,而必须用消毒的钳、镊子等; 3)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能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4)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5)接种环或接种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须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 6)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倾倒平板应在超净台内操作,并且在开启和加盖瓶塞时需反复用酒精灯烧。 二、无菌操作的环境要求 1、无菌室 (1)无菌室的结构:更衣间、缓冲间、操作间;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1、史前期(约8000 年前一1676 ) ,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 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 在17世纪下半叶,荷兰学者吕文虎克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亲眼观察到细菌个体之前,对于一门学科来说尚没形成。这个时期称为微生物学史前时期。在这个时期,实际上人们在生产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关于微生物作用的经验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创造财富,减少和消灭病害。民间早已广泛应用的酿酒、制醋、发面、腌制酸菜泡菜、盐渍、蜜饯等等。古埃及人也早已掌握制作面包和配制果酒技术。 这些都是人类在食品工艺中控制和应用微生物活动规律的典型例子。积肥、沤粪、翻土压青、豆类作物与其它作物的间作轮作,是人类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控制和应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生产技术。种痘预防天花是人类控制和应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在预防疾病保护健康方面的宝贵实践。尽管这些还没有上升为微生物学理论,但都是控制和应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实践活动。 2、初创期(1676 一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 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是从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ck 1632-1732)发明的显微镜开始的,它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的显微镜在当时被认为是最精巧、最优良的单式显微镜,他利用能放大50~300倍的显微镜,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而且还把观察结果报告给英国皇家学会,其中有详细的描述,并配有准确的插图。1695年,安东·列文虎克把自己积累的大量结果汇集在《安东·列文虎克所发现的自然界秘密》一书里。他的发现和描述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这在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首次对微生物形态和个体的观察和记载。随后,其他研究者凭借显微镜对于其它微生物类群进行的观察和记载,充实和扩大了人类对微生物类群形态的视野。但是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于微生物作用的规律仍一无所知。这个时期也称为微生物学的创始时期。 3、奠基期(1861 一1897 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继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世界以后的200年间,微生物学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阶段。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柯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1)巴斯德 巴斯德原是化学家,曾在化学上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下列三个方面: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自生说”是一个古老学说,认为一切生物是自然发生的。到了17世纪,虽然由于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活循环,是“自生说”逐渐消弱,但是由于技术问题,如何证实微生物不是自然发生的仍是一个难题,这不仅是“自生说”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 A1题型 1.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屏障结构包括 A、皮肤与粘膜 B、血脑屏障 C、胎盘屏障 D、免疫系统 E、A、B和C 答案E 2. 有关内毒素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均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 B、其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C、160℃,2~4小时才被破坏 D、毒害效应具有组织器官选择性 E、毒性作用较弱 答案D 3. 下列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度称为毒力 B、毒力主要由侵袭力和毒素所决定 C、破伤风毒素属于内毒素 D、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宿主机体的防御功能,并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E、以上均不是 答案C 4. 下列哪种成分不属于外毒素 A、脂多糖 B、痉挛毒素 C、肉毒毒素 D、表皮剥脱毒素 E、霍乱肠毒素

答案A 5. 下列哪种成分不属于外毒素 A、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B、产毒性大肠杆菌肠毒素 C、白喉毒素 D、表皮剥脱毒素 E、类脂A 答案E 6. 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 A、发热反应 B、白细胞反应 C、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D、以上都是 E、A和C 答案D 7. 慢性志贺菌感染的病程一般在()以上 A、两周 B、一个月 C、两个月 D、六周 E、七周 答案C 8. 志贺菌随饮食进入体内,导致人体发病,其潜伏期一般为 A、一天之内 B、1-3天 C、5-7天 D、7-8天 E、8天以后 答案B 9. 下列关于结核分支杆菌描述正确的是

A、类脂质为胞壁中含量最多的成分 B、产生外毒素 C、产生内毒素 D、耐药性低 E、一般采用革兰氏染色 答案A 10. 我国的卫生标准中,每升饮用水中不得超过()个大肠杆菌 A、1 B、3 C、5 D、7 E、8 答案B 11. 大肠杆菌指数测定时,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糖()为阳性 A、产酸 B、产酸产气 C、产酸不产气 D、产气不产酸 E、以上都不产生 答案B 12. 下列何种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A、脑膜炎奈瑟菌 B、结核分支杆菌 C、铜绿假单细胞 D、枯草芽孢杆菌 E、白喉棒状杆菌 答案C 13. 下列何种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 A、大肠杆菌 B、铜绿假单细胞

南京工业大学《微生物学》复习大纲

《微生物学》复习大纲 一、考试性质 微生物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是为我校招收微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水平考试,选拔具有较全面的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的学生。其指导思想是有利于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选拔,促进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考试对象为2006年起参加我校硕士研究生入学微生物考试的考生。 二、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掌握各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微生物的营养、生长、代谢、遗传育种等内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笔试内容包括具体实验方法等。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硕士研究生入学微生物学考试为笔试,总分150,考试时间为3小时。 四、参考书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编高教出版社 《微生物工程》曹军卫马辉文编科学出版社 五、试题类型 1、填空题 2、是非与说明题 3、名词解析 4、问答题及论述题 六、考试内容、考试要求 第一部分微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及研究范畴;四大类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特征(个体、菌落),细菌的基本形态、共同构造、特殊构造及功能,细菌的群体形态及繁殖方式;革兰氏染色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放线菌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放线菌的群体特征;酵母菌的特点、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酵母菌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与生活史,酵母菌菌落的特点;掌握霉菌细胞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及菌落特点。 熟悉:,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及人类对它的认识,微生物学史中关键人物的贡献,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与科研生产的关系; 第二部分病毒与亚病毒 掌握:病毒的特性、病毒的典型形态构造,噬菌体繁殖的几个阶段,噬菌体效价的测定,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的概念,一步生长曲线的意义,噬菌体溶源性的概念,掌握噬菌体对发酵工业的危害与防治 熟悉:了解AIDS的相关知识,了解昆虫病毒用于生物防治的意义,了解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微生物的培养 掌握:微生物培养基的6大要素;培养基的设计原则,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的原理与实践意义;灭菌法的种类与应用;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微生物连续培养的模式与优缺点,影响微生物生长的3要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法 熟悉:微生物营养类型划分的依据和结果;高密度培养的方法和应用价值;了解化学杀菌剂、消毒剂、治疗剂的种类与应用。

大学生选修课应用微生物学论文

大学生选修课应用微生物学论文 当人类在发现和研究微生物之前,把一切生物分成截然不同的两大界-动物界和植物界。随着人们对微生物认识的逐步深化,从两界系统经历过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甚至六界系统,直到70年代后期,美国人Woese等发现了地球上的第三生命形式-古菌,才导致了生命三域学说的诞生。该学说认为生命是由古菌域(Archaea)、细菌域(Bacteria)和真核生物域(Eucarya)所构成。在图示“生物的系统进化树”中,左侧的黄色分枝是细菌域;中间的褐色和紫色分枝是古菌域;右侧的绿色分枝是真核生物域。 生物界的微生物达几万种,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有些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环境下能引起感染称条件致病菌。能引起食品变质,腐败,正因为它们分解自然界的物体,才能完成大自然的物质循环。 微生物技术作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主要分支之一,是它们发展的先导和基础,特别是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人口健康、资源紧缺、粮食危机等方面,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面本文将在微生物在污水处理和制氢两个方面论述微生物在环保和能源方面的巨大作用。 古菌域包括嗜泉古菌界(Crenarchaeota)、广域古菌界(Euryarchaeota)和初生古菌界(Korarchaeota);细菌域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各种除古菌以外的其它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域包括真菌、原生生物、动物和植物。除动物和植物以外,其它绝大多数生物都属微生物范畴。由此可见,微生物在生物界级分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全球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大,但目前人类使用的绝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质能源,其数量是十分有限的,从而造成了能源的短缺。与此同时,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而一味的发展,对地球造成了大量的污染,这些污染已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甚至关系到人类的生死存亡。因此有科学家预测说能源和环保将是人类社会在今后发展的两大主题。 生命进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Brown等依据平行同源基因构建的“Cenancestor”生命进化树,认为生命的共同祖先Cenancestor是一个原生物。原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两个分支,一个是原核生物(细菌和古菌),一个是原真核生物,在之后的进化过程中细菌和古菌首先向不同的方向进化,然后原真核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5)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A1题型 1、人类ABO血型抗原包括 A、A抗原 B、B抗原 C、O抗原 D、AB抗原 E、A抗原和B抗原 答案:E 2、ABO血型物质在人体中可引起哪几种Ab产生 A、抗B抗体 B、抗AB抗体 C、抗A抗体 D、抗O抗体 E、抗A和抗B抗体 答案:E 3、免疫耐受就是 A、非特异性无反应性 B、特异性无反应性 C、机体无反应性 D、免疫抑制性 E、对任何抗原都不反应 答案:B 4、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与下列哪种物质有关 A、IgE B、IgA C、活化B细胞 D、活化T细胞 E、活化NK细胞

答案:D 5、佐剂作用是 A、将Ag送入机体各部位 B、将Ag固定在局部 C、增强Ag免疫原性 D、赋予Ag免疫原性 E、增强机体对Ag的免疫应答 答案:E 6、下列哪种物质既有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A、IgG B、干扰素 C、IgA D、前列腺素 E、补体 答案:E 7、TDH 细胞是 A、产生Ab细胞 B、天然杀伤细胞 C、细胞毒细胞 D、迟发变态反应T细胞 E、依Ab杀伤T细胞 答案:D 8、关于霍乱弧菌是否侵入上皮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侵入 B、侵入 C、在特定条件下侵入 D、具有侵袭基因的霍乱弧菌侵入 E、侵入后局限于上皮细胞内 答案:A 9、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溶血素,其中最主要的是

A、α、β溶血素 B、α、γ溶血素 C、β、γ溶血素 D、δ、ε溶血素 E、α、γ溶血素 答案:A 10、与其他肺部感染病原菌相比较,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特点是 A、产生外毒素 B、具有内毒素 C、产生溶血素 D、产生绿脓素 E、具有菌毛 答案:D 11、有荚膜的流感嗜血杆菌含有荚膜多糖抗原称作: A、V抗原 B、M抗原 C、A抗原 D、X抗原 E、S抗原 答案:B 12、下列关于铜绿假单胞菌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革兰氏阳性球菌 B、革兰氏阳性杆菌 C、无芽孢 D、具有荚膜 E、无鞭毛 答案:C 13、下列何种微生物具有荚膜结构 A、军团菌 B、支原体

微生物应用技术答案B

微生物应用技术答案B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互生、共生、拮抗 2、有机质化、无机质化 3、共代谢作用、唯一碳源和能源 4、侵染性、专一性、有效性 5、生物体、生理活性物质 6、微生物杀菌剂、微生物除草剂、微生物植物生长调节剂 7、白色农业 8、乳酸菌、肠道细菌 9、同型乳酸发酵菌株、异型乳酸发酵菌株和兼性异型乳酸发酵菌株。 10、酵解、磷酸己糖、三羧酸循环 11、感官鉴定、化学鉴定、物理指标、微生物检验 12、防腐剂保藏法、辐照食品保藏法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微生物拮抗关系:是指一种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某种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从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杀死其他微生物的现象。 2、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的微生物并在使用后能获得特定肥料效应,能增加植物产量或提高产品质量的微生物制剂。 3、微生物农药: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线虫或基因修饰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由它加工而成的具有杀虫、杀菌、除草、杀鼠或调节植物生长等具农药活性的物质。 4、微生物饲料:微生物饲料是指利用微生物个体繁殖或其新陈代谢活动来生产和调制的饲料,包括提供反刍动物能量的青贮饲料、提供各种动物蛋白质的单细胞蛋白、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使用的微生物酶制剂及益生菌剂等。 5、菌群演替:在一个生态区域中,原有的微生物菌群经过一般的发展时期后,由于某种内外环境因素的改变,原有的微生物菌群被另一种新的微生物菌群所取代。

6、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有害的变化,即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和感观性状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三、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全称(每空1分,共10分) 根土比(R/S)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根圈促生细菌(PGPR)苏芸金芽孢杆菌(B.t.) 菌体蛋白(SCP)光合细菌(PSB) 乳酸菌(LAB)超高温瞬时灭菌法(UHT) 水分活度(Aw)糖酵解途径(EMP) 四、简答题(每题9分,共45分) 1、试述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既参与固定CO2光合作用,又参与再生CO2的分解作用。 (1)光合作用:参与光合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藻类,蓝细菌和光合细菌,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和水体中的CO2合成为有机碳化物。特别是在大多数水生环境中,主要的光合生物是微生物,在有氧区域以蓝细菌和藻类占优势;而在无氧区域则以光合细菌占优势。 (2)分解作用:自然界有机碳化物的分解,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 陆地和水域的有氧条件中,通过好氧微生物分解被彻底氧化为CO2;在无氧条件中,通过厌氧微生物发酵被不完全氧化成有要酸、甲烷、氢和CO2。 2、简述根瘤的形成过程(主要步骤)。 特定的根瘤菌与相应的豆科植物相互辩认使根瘤菌特异地吸附在根毛上→二者相互作用使根毛变形,主要表现卷曲或分枝→细菌进入根内→形成侵入线→侵入线发展,进入根皮层后导致一部份细胞转化为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和分化,根瘤开始发育→根瘤菌从侵入线内释放到根瘤细胞中繁殖,而后转化成类菌体形态→豆血红蛋白出现,固氮作用开始。 3、微生物农药的优缺点(与化学农药相比)。 优点: 1、无污染,不积累 2、微生物农药对防治对象不产生抗性 3、对害虫天敌危害小 4、持效期长 5、刺激植物生长 6、取材容易,费用低廉 7、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缺点: 1、药效发挥缓慢 2、制剂成分复杂,活性成分易分解

应用微生物学思考题

思考题 名词解释 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但有些微生物是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细菌: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放线菌:放线菌(Actinomycete)是原核生物的一个类群。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 酵母菌: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可用于酿造生产,有的为致病菌。是遗传工程和细胞周期研究的模式生物。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微生物培养基:通常只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广义上说,凡是支持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介质或材料均可以作为微生物的培养基。培养基种类繁多。 微生物农药:直接利用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产生的天然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本身开发的,对植物病虫草害进行防治的农药。 群体生长: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并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总量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个体生长现象。如果这是平衡生长,即各个细胞组分是按恰当比例增长时,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增加,这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为一个群体。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就引起了这一群体的生长。在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中,只有群体生长才有实际意义。 分批培养: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并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总量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个体生长现象。如果这是平衡生长,即各个细胞组分是按恰当比例增长时,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增加,这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为一个群体。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 2、(正常菌群)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临床上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3、G+菌特有成分:磷壁酸(重要表面抗原,可用于细菌血清学分型)(外毒素) 4、G-菌特有成分:外膜层(由脂多糖(内毒素)、脂质双层(磷脂)、脂蛋白) 5、G+菌和G-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是肽聚糖。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G-菌无。是溶菌酶、青霉素作用部位) 6、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核质(染色体)、质粒(存在于胞质,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转位因子 7、细菌特殊结构:荚膜(保护,致病,抗原性,鉴别)、芽胞、鞭毛(运动器官)、菌毛(普通菌毛—粘附,致病性;性菌毛—接合方式转移遗传物质)*将芽胞是否被杀死而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8、L型(细胞壁缺陷)菌落:①“油煎蛋”(荷包蛋)样菌落(典型L型细菌)。②颗粒型菌落(简称G型菌落)③丝状菌落(简称F型菌落)。高渗环境生长。(环丙沙星) 9、自营菌:以无机物为原料;异营菌(腐生菌:以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为营养物质;寄生菌:以宿主体内有机物为原料),所有致病菌都是异营菌。 10、细菌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 1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在对数期以几何级数增长 12、细菌分类(伯杰)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小分类单位)。 13、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是: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 14、通常由正常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接种血平板,置于空气或含5%~ 10%CO2的气缸中培养,大部分细菌可于24~48h生长良好。 15、血清学诊断时,一般要在病程早期和晚期分别采血清标本2~3份检查,抗体效价呈4倍或以上增长才有价值。 16、透射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适于对细菌表面结构及附件的观察。

应用微生物学1

应用微生物学习题解答 第一章 1. 解释名词: (a) spontaneous generation: 自然发生说。此概念乃系『生物生自无生物』,相似 词为abiogenesis(偶然发生说)。 (b) biogenesis: 生源论。此概念乃系『生物生自生物』。 (c) generation time: 世代时间。菌细胞分裂增殖一倍细胞数所需时间。相似词 为mass doubling time(倍增时间)、doubling time(倍加时间)。 (d) agar: 洋菜胶或琼脂。系为萃取自红藻类海草之复合多糖,主要由agarose (琼脂糖)及agaropectin(琼脂胶)这两种多糖所组成。 2. 科霍假说。 3. 有害人体之细菌:(a) Vibrio parahemolyticus (肠炎弧菌),引起胃肠炎之致病原; (b)Legionella pneumophila(嗜肺退伍军人协会杆菌),引起退伍军人症之致病原。 有害人体之真菌:(a) Aspergillus flavus(黄曲菌),黄曲毒素(aflatoxin)生产菌;(b) Candida albicans(白色念珠菌),引起念珠菌病(candidiasis)之致病原。 4. 有益人体之细菌:(a)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可用来制作酸奶;(b)Bacillus natto(纳豆菌),可用来制作纳豆。 有益人体之真菌:(a)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啤酒酿母菌),可用来酿制啤酒;(b) Aspergillus oryzae(米曲菌),可用来生产曲酸、酱油、味噌等。 5. 微生物六大优点如下:体积小表面积大、培养简单、繁殖迅速、于温和条件下进行、菌株育种容易、种类多。 6. 显微镜(microscopes)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light microscopes)及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es)。显微镜法(microscopy)则有明视野显微镜法(bright field microscopy)、暗视野显微镜法(dark-field microscopy)、荧光显微镜法(fluorescence microscopy)、位相差显微镜法(phase-contrast microscopy)、电子显微镜法(electron microscopy)。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确保高压效果的可靠性。 【适用范围】 蒸气式高压锅。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操作方法】 1.将水加到高压锅内至其刻度线,将欲灭菌物品放入锅内,关闭锅门,拧紧螺丝并确认已经封闭。 2.打开排气阀。 3.打开蒸汽开关,向锅内输入蒸汽或接通电源,使产生蒸汽。 4.观察排气阀的排气情况,待排出的气体由冷气变为蒸汽,压力表达到0.05mPa 时,关闭排气阀。 5.观察压力表,当压力升至0.15mPa时,开始计时。 6.压力达0.15mPa后,可调节进气阀,减少进气量,维持压力并使其稳定在 0.15mPa。电加热时,可切断电源,维持压力持续15分钟,至多不超过30分 钟,否则营养物质破坏。 7.关闭进气阀门或切断电源,让锅内物品自然冷却,不可马上打开排气阀,以免发生意外。 8.待锅内压力降为零时,可打开锅盖,取出物品。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姓名唐玉贞检验科检验科 日期 06年06月06日

确保培养箱温度恒定。 【适用范围】 各种类型隔水式、温度设定为27℃、35℃、42℃、56℃培养箱。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操作方法】 1.培养箱应放置于水平地面(或坚固的水平台),电源电压须匹配。 2.从注水口先将隔水箱内的水注满到浮标要求的位置。 3.将温度调节旋扭调至所需温度,然后将电源开关拨至“开”处。 4.每次使用时应在培养箱顶部插入标准温度计,监测实际温度。 5.培养箱工作温度波动范围应控制在±10C以内。 6.培养箱正面贴有温度记录表,记录每天上班和下班时温度,如温度超出正常范围,指示该温度的刻度应划上红圈,并把修正温度记录下来。 7.培养箱内外应保持清洁。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 姓名唐玉贞检验科检验科 日期 06年06月06日

[医学类试卷]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微生物学及检验)模拟试卷5.doc

[医学类试卷]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微生物学及检验)模拟试 卷5 1 下列微生物中,属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 (A)细菌 (B)支原体 (C)衣原体 (D)病毒 (E)放线菌 2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 (A)病毒 (B)细菌 (C)支原体 (D)立克次体 (E)真菌 3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 (A)形态微小,结构简单

(B)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C)二分裂方式繁殖 (D)有细胞壁 (E)对抗生素敏感 4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是( ) (A)典型的核结构 (B)体积微小 (C)有细胞壁 (D)无完整细胞器 (E)对抗生素敏感 5 细菌的基本结构不包括(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核质 (D)细胞壁 (E)菌毛

6 质粒是细胞的( ) (A)核质DNA (B)胞质DNA (C)核质RNA (D)胞质RNA (E)极体 7 下列不是细菌的特殊结构的是( ) (A)异染颗粒 (B)荚膜 (C)芽胞 (D)菌毛 (E)鞭毛 8 关于菌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多见于革兰阴性菌 (B)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 (C)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

(D)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E)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9 血琼脂上的溶血环不包括( ) (A)δ溶血 (B)α溶血 (C)β溶血 (D)γ溶血 (E)双环溶血 10 细菌L型的特点错误的是( ) (A)对青霉素敏感性降低 (B)对表面活性剂敏感性增高(C)革兰染色均为阳性 (D)高度多形性 (E)抗原性改变 11 细菌按抗原结构不同而分为( ) (A)血清型

090207工业微生物学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090207)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工业微生物学 课程代码:09207 学分与学时:4.0学分,72学时;(理论课3学分,54学时;实验课0.5学分,18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授课对象:生物技术(专科)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工业微生物学的完整基本知识,包括工业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等;了解和掌握微生物菌种分离和培养、染色和观察、菌种选育、菌种保藏以及有害微生物控制等基本微生物实验技术原理和方法;向学生展示工业微生物在现在发酵工业、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和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使所学基本理论更好结合生产实践。在教学中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三、学时安排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1. 突出四性: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应用性 2.多种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课件将授课内容、图表、照片、结论式条文展示出来,把原本活生生的微生物还原其本来面貌,触发学习者的形象思维,加深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和掌握;每章节重点、难点的提示、章后小结,少而精,使学习者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思维活跃、知识丰收; 3.理论与实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教学内容 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微生物,工业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历史,对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以及其他学科的影响,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了解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启迪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为科学发展做出奉献。 重点与难点:要求掌握微生物学科发展历史中几位重要的奠基人物对微生物学的主要贡献;微生物的几大共性特征。

微生物应用技术

100学年度第一学期微生物应用技术 Final Examination 学生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请勿选择你报告的题目来回答 I. 解释名词 (30分选六题): 1. 何谓Molecular farming, 为何用植物? 2. 生分解性 3. 芽孢杆菌在工业上的应用优势 (1)Bacillus及其代谢产物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中,目前尚未发现有任何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的菌种。 (2)Bacillus可以耐受不良的环境,如80℃的高温环境,pH2-3的酸性环境。 并且对营养要求简单,代谢快,易于分离和保存。 (3)Bacillus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抑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也有抑制效果。 4. 生物相容性 用来描述生物医用材料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情况的概念。 若生物材料相容性好,表示: a.该材料能够与身体相互适应 b.不会对身体有显着或严重的不良反应 c.身体也不会引起材料性能的改变 可分为:血液反应、免疫反应、组织反应、生物化学反应 5. 解说液化淀粉的功用 6. Plant Transformation 7. 白色生技的应用 8. NDM-1超级细菌 9. 抗药性结核分枝杆菌产生 10. 专利三特性 (1)排他性:为了保护一发明或创作其正当权益,而向政府提出申请,经过审查认为符合专利法的规定,因而给予申请人在一定期间享有专有排除 他人未经其同意而制造、贩卖、使用或为上述目的而进口该物品之权, 或专有排除他人未经其同意而使用该方法及使用、贩卖或为上述目的而 进口该方法直接制成物品之权,这种排他性就是专利权特性。 (2)时间性:发明、新型、新式样专利均自公告之日起给予专利权。 专利权只在专利权期限内有效,期限届满,权力消灭,技术内容即成公 共财产。 (3)地域性:专利系采属地主义,因此,虽已向外国申请专利,但如欲在我国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带答案)-3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 1.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时,常采用血清学方法,Ag-Ab反应有许多特点,但Ag-Ab反应主要特点是 A、分阶段性 B、可逆性 C、敏感性高 D、特异性 E、非特异性 答案:D 2.革兰氏染色是重要的细菌鉴别染色之一其媒染剂(卢戈氏碘液)所起的作用 A、增加摄取染料作用,不易脱色 B、固定初染细菌 C、对下一步脱色起促进作用 D、杀死细菌 E、破坏细菌细胞壁 答案:A 3.血清制品的保存常加一些防腐剂,防止杂菌生长,常用的是硫柳汞常用浓度为 A、0.001% B、0.01% C、0.1% D、1% E、10% 答案:B 4.能在SS琼脂上生长出的大肠埃希氏菌呈现______色 A、浅红 B、深红 C、微黄 D、无 E、深灰

答案:B 5.在用血清学方法诊断或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常采用Ag与Ab反应,进行此反应必须有电解质参与,电解质量与反应有关,当电解质超出最佳浓度时 A、提高反应敏感性 B、降低敏感性 C、不反应 D、反应不变 E、提高特异性 答案:A 6. 肺炎链球菌在临床上主要引起下列何种疾病 A、脓胸 B、大叶性肺炎 C、肺纤维化 D、肺结节 E、支气管炎 答案:B 7. 颗粒型细菌抗原(死或活菌)在哪种反应中采用 A、沉淀反应 B、琼脂扩散 C、中和试验 D、凝集试验 E、对流电泳 答案:D 8.抗酸染色的结果判定 A、菌体着兰色为抗酸菌 B、菌体着红色为抗酸菌 C、菌体着绿色为抗酸菌 D、菌体着黄色为抗酸 E、菌体无色为抗酸菌 答案:B

9. 下列何种培养基适合军团菌培养 A、庆大霉素培养基 B、BCYE琼脂培养基 C、巧克力平板 D、PPLO培养基 E、Korthof培养基 答案:B 10. 冻干菌种待完全干燥后,需将安瓶中空气抽成真空,当用真空火花检测器检测时,火花是什么颜色证明为真空 A、红色 B、黄色 C、白色 D、紫色 E、兰绿色 答案:D 11.戊烷脒选择性培养基,胆汁湟绿培养基适用于什么细菌培养 A、霍乱弧菌 B、白喉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布鲁氏菌 E、炭疽杆菌 答案:E 12.活性炭酵母琼脂培养基CYE是适用于培养什么细菌 A、分离鼠疫杆菌 B、布鲁氏菌培养 C、白喉杆菌培养 D、肠道细菌培养 E、军团菌的培养 答案:E 13.牛肉膏汤是常用的培养基,但它有一个特点是什么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

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的分类。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 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 繁殖快,代谢强 适应强,易变异 种类多,分布广 1.微生物类型 根据微生物大小、结构和组成不同分为三类型 2.病原微生物的定义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植物或人类产生疾病的微生物。 3.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 (1)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最早观察到微生物;微生物学研究的创始人:巴斯德、科赫、李斯特 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肽聚糖结构及其化学组成;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 (一)细胞壁 化学组成与结构,革兰染色共有组分:肽聚糖 特殊组分:G+ 菌、G-菌不同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2.细胞壁的功能: (1)维持细菌固有形态和抵抗低渗作用。(2)物质交换作用。(3)屏障作用。(4)免疫作用。(5)致病作用。(6)与细菌药物敏感性有关。 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称中介体。 2.细菌荚膜、鞭毛和菌毛的功能。 荚膜: 功能: 有抗吞噬和抵抗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构成细菌致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②具有免疫原性。③鉴别细菌和血清学分型 鞭毛: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 菌毛 普通菌毛:具有黏附性,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变异相关 3.芽胞结构特点、意义、与消毒灭菌的关系;细菌L型的形态特征、检验要点。 芽胞:某些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浓缩脱水而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具有多层膜状结构、通透性很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常发生在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 根据细胞壁缺陷程度分: 原生质体(完全失去细胞壁,见于G+菌,仅在高渗环境中存活) 原生质球(细胞壁部分缺损,见于G-菌,在高渗或非高渗环境中均能存活) 4.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及其意义。 第二节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生长条件,生长周期及各期的特点;IMViC试验的组成及机制;细菌分解及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意义。 细菌的生长繁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