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地理教学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地理教学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地理教学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地理教学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地理教学

类别中学地理编号

【关键字】地理教学生命教育

【摘要】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本文从生命教育理念对中学教学改革的意义、地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地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加强对学生地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渗透。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地理课程中包含着许多生命教育的素材,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学科。因此,可利用地理学科知识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一、生命教育理念对中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河南大学刘济良教授曾说:“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生命基础上的一种活动,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一种活动,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的一项活动。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和鲜活的,是生命的生活形式,理所当然应该在生命生活的层面上展开。”“生命教育”理论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三个基本命题,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地理教学不仅包容了自然界客观的生命元素,

还蕴含着人类之间的生命体。生命教育致力于人与自我的教育、人与人的教育、人与自然的教育及人与宇宙的教育。无论进行哪方面的生命教育,地理课程都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因此,将生命教育渗透到中学地理教学中无疑具有重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二、地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元素

地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人口、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生命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中学地理教学涉及面广,包括气象气候、地质地貌、水系水文、植被土壤及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涵盖了主要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台风、洪涝、干旱、泥石流、沙尘暴等,并不同程度分析其形成原因和机制。地理教学涉及板块构造运动规律的知识,并且划分出了地震运动比较频繁发生地震带,这些知识都能让学生的形成以及对地震的防范及灾害发生时的急救逃生,进而更新对生命的认识。地理学科涉及到“沧海桑田”、“物质循环”等诸多现象包含着辩证法,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形成正确生命观。可见,地理教学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教育的重要课程。

三、地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

教育以培养人为最高宗旨,这意味着教育应当关注受教育者作为生命个体的真实存在。教育关注个体的生命真实存在就应当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进而提升生命。遵循地理新课

标的要求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应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让其在地理学习中学会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

(一)树立生命教育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形成生命价值关

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本身就

应该具备综合素质,改变传统忽视学生主体性和生命性的教育理念,提倡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教育方式,树立生命教育理念的地理教学观;应强调对生命对生命本体存在价值的珍视,致力于强调对生命神圣性的追求,注重对生命家园的建构,对生命审美境界的引导,强调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时,应在认知、情意与技能方面多充实自己,不断丰富生命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生命价值观。

(二)挖掘地理教材内容,运用案例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编写更加突出人文关怀,教材内容更贴近生活,与生命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一应采取案例教学法和启发示教学法,让学生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如在板块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5.12”汶川大地震,着重让学生理解地震的产生及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让学生了解地震,掌握地震灾害预防技能,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强化防灾、抗灾意识,使学生感悟生命、珍惜生命。教师通过真实案例结合地理知识开展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将生命教育寓于

教学的方法。

(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突出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地理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心灵的交流与对话。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地理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还可以结合与地理学科联系比较紧密的节日,如世界水日、地球日等,开展生命教育主体活动,使学生有多种实践体验,帮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进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使得学生提高学习应用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生命意识,这是地理教育回归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最极目的和体现。【参考文献】

1.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

2.王云峰,冯维.对生命教育内涵的诠释[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其解读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其解读 一、 教育理念的概念与内容 二、 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反思 三、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地理课程教学应遵循的 主导理念 四、 体现新教学理念的地理教与学 五、 地理探究学习的几个基本问题 六、 对地理教学价值追求的几点认识 一、教育理念的概念与内容 什么是理念 什么是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例举 什么是理念 《辞海》对理念的解释是: 理念是哲学名词, 黑 格尔等人的哲学中的观念指理性领域内的概念, “理念”注释为“观念”;《汉语大词典》则把 教育理念的界定 定义一: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 定义二:教育理念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 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 “远见卓识”, 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 定义之三: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 现代教育理念列举 科学、人文、创新融合的理念: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 征。因此必须坚 持科学、人文、创新的统一。要善于营造一种精神氛围,一种追求真理、崇 尚学问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这 样一种氛围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 体,而且要体现在学生对教育的选择上, 要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机会,包括学习时间、学 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等,要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 简单地说,以学生发展为 本,就是要使学生对教育享有“参与性”和 “选择性”。 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美国的教学注重归纳, 中国的教育注重演绎。 前者不受已有 知识和经验的局限,鼓励突破和创新,但所获知识不够系统;后者能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 但不利于学生 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 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发展。两者各有所长,亦各有 所短,因此应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终身教育的理念:其基本内涵是:教育的终身连续性;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给予教育与自 我教育的统一。 终身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的基础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学会生存。 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 有国民自觉意识的人; 与全国共同存在的问题, 实践。(地理学科在体现 这一理念上,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 素质教育理念: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 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 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其核心是面向 全体学生,促使学生个性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和谐的、主动的发展。 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创新能力理应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 在走向知识经济时代, 柏拉图哲学中的“观念”通常译为理念,康德、 有时也译作理念。 《新现代汉语词典》把 “理念” 直解为“理性概念”。 学会共同生活、 培养和平处世的人; 培养具有人权意识的人; 理解并增进其他国家、 其他民族及其他文化; 形成全世界的连带意识;养成具有国际协调、 培养认识自己国家和具 认识国际相互依存关系 国际合作的态度并能

生命教育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 长期以来,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孩子们对生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未成年人走出误区,教育他们珍爱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生命的价值,学会悦纳自己生命,了解自己的生命多么的美丽,从而学会珍惜生命。 2、通过签订生命盟约,达成珍惜生命的承诺,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入课题 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又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的爸爸在草原上迷路了,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爸爸就从兜里掏出五枚硬币,把一枚埋在草地里,把其余四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五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五枚都扔在草原上,你要一点点的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长大后。阿巴格离开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1、这个故事,说了什么? (学生会有各种回答,预计会涉及:生命,生命的过程,生命的意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的词语,逐词出示课题:生命,美丽的旅程 2、引入:世上的每个人,甚至每个生命体,都有自己的生命旅程,只有经历所有的历程,我们的生命才算完整。今天我们来讨论这个话题,一起走进这个旅程,一起畅想,一起去经历美丽的生命旅程。 设计意图:用故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初步认识生命的意义,唤起学生探索本次主题的需要和愿望。 二、展示美丽画面,欣赏生命 1、首先让我们走进丰富美好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美好欣赏大千世界的视频 分享:欣赏了这样的片段,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用优美的画面音乐,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唤起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而感受生命的美好可爱。 三、生命体验游戏,激发对生命的珍爱 1、音乐冥想

2020省重点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省重点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就针对当前教育形势,结合省重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地理学科特点及地理学科教学中几方面来探讨德育渗透的主要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途径、方法 【正文】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主旋律。可是近年来,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却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教书育人”就只剩下了“教书”。也有许多人错误的理解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思品教师的事,与自己所教学科无关。这也是教育陷入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责任。我们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工作在教育第一战线的任课教师,必须要时刻树立德育教育为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科知识文化,更加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个怎样的人。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物质及它们的运动规律,在省重点中学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很多关于自然界知识的图式,这为他们顺利学习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技能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学生接触地理知识之前,头脑中就已形成了许多前科学概念,为地理学习提供了心理准备。另外,省重点中学地理教学以自然世界为基础,直观性很强,而且跟学生实际的生活联系密切,这正好符合省重点中学生好动、好奇、好学的特点,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心理条件,对德育内容进行渗透,就能促使学生在发现新奇地理现象与已有知识存在矛盾时,去探索现象的因果关系,形成学习地理的直接动机。 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正确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活动,它体现和规定着教育的方向,是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在当今多元文化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把师生关系处理得十分完美、和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 生本教育概论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二、生本教育理论体系 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的独立性 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4、生本教育体系哲学思考:无为而为;教少学多;可以双赢; 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 6、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与内核生成课程;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 三、生本教育思想对儿童的看法 l. 儿童不可限量,所以,对儿童的尊重,是天然地应当的。 2.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这就够了。他们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认可,是否会被人说好话或坏话,我将会得到多少分,……他们不必把情感和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

《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案电子教案

《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案

《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案 教学目标: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学习习惯、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引言:在我们物理课本当中,有哪些发明创造是属于我们中国人? 二、共同探究 (一)、介绍物理学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1)我国古代人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介绍四大发明对生产、生活、军事、航海方面的作用。指南针的发明,不仅在生产、生活中得以广泛应 用,而且在航海、军事上作出过重要贡献。造纸、印刷术使书写、记录、复制的工作量减少很多,使“汗牛充栋”成为了历史。火药的发明,至今还在军事、生产等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介绍沈括发现的磁偏角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清楚的、准确的论述磁偏角的科学家,这比西方哥伦布1429年横渡大西洋发现的磁偏角早400多年。 (3)介绍张衡的地动议。 构思巧妙,堪称世界之最。 (4)介绍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

在以邓稼先、钱学深为首的科学家协手努力下,我国先后试验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并把卫星送上太空。今天更是实现了中国人的太空行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月球或其它星球的表面也将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学生讨论,补充,畅谈我国从古至今的发明创造 (二)、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介绍“两弹一星”功臣邓稼先的事迹 邓稼先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介绍钱学森的事迹 钱学森,中国科学家,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

谈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

谈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经常运用 地图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 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1 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首先,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新教材突出了利用 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图片大量增加,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 其次,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不是 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 常常出现将海洋名称填注在陆地上,把国界线当成了河流等张冠李戴的笑话。 最后,看地图内容。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我在讲东南亚一节,指引学生看《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时, 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张地形图,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掌握的是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 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并提出问题。其次,指导学生先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例,了解不 同的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中南半岛各地区的不同海拔高度及 范围,并回答我提出问题。学生们非常热情地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顺利地总结得出 北高南低的地势导致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并根据河流上、下游的相对高度推断出上 游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2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 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方能引 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 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老师要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老 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 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河南省在中国的什么位置。有时结合 时事提出问题:香港刚回归不久,让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香港的位置;京九铁路刚通车时,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京九铁路的位置,以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在讲地图时我注意先 让同学们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同学们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在同学们发 言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注意让其区分地图和一般的图画有何不同,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三个基本要素的问题。并逐一认真讲解,打好基础。然后要求同学们 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同学们从兰州乘火车去北京旅游可以走哪 些路线,经过哪些省,大概有多远。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地图的兴趣,也提高了阅读地图 的能力,巩固了地图三要素的知识。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 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 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 3 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抓 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 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作为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指导思想。我们就针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进行一次简单的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

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一)地理素养 构成要素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而其中又主要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三个部分。 1.地理科学素养 ①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知识指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理术语、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空间分布、地理过程、地理因果关系、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内容。 ②地理科学能力:针对地理问题的相关流程:提出→收集→整理→分析→回答 a.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 b.收集地理问题的技能; c.整理地理问题的技能; d.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 e.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③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方法中包含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但在地理科学素养的养成中,更要侧重培养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科学方法,如地理观察、地理实地考察或野外调查、区域综合分析、区位比较、地理实验等方法。 2.地理人文素养

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是有教育意义的。不论何种社会还是哪个国家、哪个学校或是哪个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德育教育。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粗浅地谈谈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地理教学德育教育 从古到今,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把德育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重点,地理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的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都不能放松。通过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实现地理教学任务的需要。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地理方面的知识,进行地理技能的培养,还要进行对学生有影响的思想品质、情感意志、道德修养等各种品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受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中,德育教育具有复杂性、重要性和艰巨性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各科教学中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从古到今都是如此。笔者现在此谈谈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一、地理中有丰富的德育教育材料

地理教材具有严密的科学逻辑性、深刻的思想性以及实用性等,这些都包含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所以,地理学科本身就有着强烈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有利的。 以中国地理为例,主要讲述的是我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还有我国人民如何利用这些地理环境发展生产,进行现代化建设。教材中的这些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素材。比如,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在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产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工农业、交通运输、航天事业以及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些内容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面。当然,在中国地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讲有利的方面,还要讲不利的方面。如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发展与世界强国相比还是比较落后,我们应该克服这些不利因素,赶超世界强国。只要我们抓住这些内容,就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意志品质。 二、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与教材紧密结合,深刻分析和挖掘教材中具有思想教育性的东西,发挥教材的教育作用。地理教材中,有些材料是可以直接进行德育教育的,而有些是潜在的,需要教师进行挖掘和分析。因此,作为地理教师要在深刻分析和挖掘教材上多下工夫。具体来说,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应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多种形式的地图法。利用多种形式的地图能够很好地说明多种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要求公民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文 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新课程的实施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虽然,七年来, 我校也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当中,努力改变以往陈旧落后、忽视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善于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探索、 勇于创新的合格公民。然而,我们却发现“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这 一现状依然很难改变。我们课题组张伟定校长完全以朋友的身份,向六年级某 班学生调查这样一个情况:“真正发自内心喜欢学习(指学校知识性内容)的同 学请举手”,结果只有寥寥几位!其实这种不喜欢学习、甚至憎恶学习的现象在 很多班级、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厌学呢?我想,原因是 多方面的,但主要核心就是我们对学生作为正在迅速成长的个体生命的忽视, 一味的“以师为本”,师生的本末倒置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学生学习没有积极 性、主动性。那,如何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 要学”这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呢?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 教育”,它的办法就是:把学习还给学生。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 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把学习还给学生,就像邓小平把土地还给农民, 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所以,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持自悟、脚踏实地的学 习态度,增强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学习的科学意识,就必须实施生本教育,因 为生本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最本质的东西,能全面依靠学生的本能,最大程度地 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的提升。 (二)国内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历经十年的实验,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这对 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极大的帮助。时下,全国很多省份的老师都纷纷 到广州取经,并积极的投入到生本教育的实验中。但是,郭思乐的生本教育体 —3—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道德教育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教育和教育人是每位教师不可推卸 的责任。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自觉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 重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让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路,逐 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我们如何在通常的物 理教学中教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经过几年的不断研究和探索,总结了 以下实践: 首先,道德教育是在通常的备课中进行的 中学生处于“心理断奶期”,处于半天真,半成熟期,处于相对 危险的人生年龄,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和家长都非常需要关心和 指导。教导道德更为迫切和必要。要在物理教学中有道德教育的计划 和目的,必须把道德教育纳入自己的准备,并为每个班级准备道德教 育的内容,方法和方法。以有针对性的方式做到这一点。 第二,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教育 根据好学生的特点,胜利和初中生的良好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服务社会是物理道德教育的重点。初中

物理教科书包含丰富的思想和教育资料。教师应充分探索和组织物理 教科书中的思想教育资料。 三是培养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作为一个坚定的学生,他可以顽固地克服一切困难并自信地对待 一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对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有很大 的影响。教师应掌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充分利用物 理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 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通过挖掘物理教科书中的历史资料,我们将告诉学生在历史物理 领域对世界科学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展示了物理学的发展成就。 通过这种方式,通过在客观地介绍这些物理成就,可以增强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5.进行特别讲座,并使用历史资料鼓励学生。 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举办了一些专题讲座,系统地介绍了 物理学家对祖国和人民的学术贡献,以及他们的学术态度和奉献真理,造福人民的奉献精神。例如,通过讲座,可以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两 弹元星--邓稼先的故事》,美国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的 故事,介绍中学生在物理奥林匹克中的杰出成就,以及思考中学生。 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6.运用物理学教育学生辩证唯物主义。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3-09-22T16:12:12.43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56期供稿作者:韩龙堂 [导读] 首先地图作为一种直观教具,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而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 韩龙堂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734500 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相互联系、空间的分布规律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是图文结合,地图是地表图形的描绘,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需要用地图来表达地物和现象的分布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对它运用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因为地图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地图作为一种直观教具,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而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利用地图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与兴趣,并且使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 其次利用地图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如讲课时利用几幅地图进行分对比,让学生综合分析得出规律,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再次利用地图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在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在宇宙空间中自转和公转的场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最后当教师挂出地图时,可以地图为主体,从中提出许多问题。如引导学生观察沿黄河分布的水电站位置图时,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某些地方水电站特别密集?从而引发学生从地形等方面去思考,有助于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之广,作用之大,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运用地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景观图、撒哈拉大沙漠景观,通过这两幅实物地图的展示,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从而在头脑中留下直观而又深刻印象,学生不禁疑惑道:为什么同在一个地球,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过学生自己思考与我的点拨:那是因为降水量的差异。然后提出问题:世界上的降水有什么分布规律呢?请同学们在课外翻阅有关资料或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找找答案,把你查找的信息在下节课跟我们大家共享好吗? 2.在讲授新课时,灵活运用地图 (1)将课本插图与地图紧密联系起来。例如讲《世界的气候》先让学生看教材中三幅不同气候类型控制下景观图,告诉他们所属气候的名称,然后挂出世界气候类型图,让学生找出其分布位置。再如讲《地势和地形》时,我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学生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之间的区别。 (2)灵活运用不同种类的地图进行教学。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地图进行教学,而不应一成不变的运用一种地图。我在教学中就运用了多种地图,如地球仪、世界语音地图、世界政治地图、世界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等等。 (3)运用地图巩固新课。如在讲中国的地形时,介绍完中国的山脉、盆地、高原、丘陵、平原后,我在黑板上绘制了一幅中国轮廓图,与学生一起在适当的位置填好主要山脉,然后把山脉连线形成一个个网格,在每个网格中填上相应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以及丘陵。这样不仅起到了小节的作用,还为学生做了绘图的表率,学生也跟着模仿,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三、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地图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有助于教学的实施,另一方面主要培养学生自己读图,看图能力,从而学会形成独立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是教师多在黑板上画图,引起学生模仿的冲动与兴趣;二是建立竞争机制,多从地图上提出问题(如比赛找某个国家、山脉、河流等等);三是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填充图册,勤练习。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地图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不断探索与总结,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地努力探索与挖掘。

论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

论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 发表时间:2011-03-29T15:58:04.200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1年第1期供稿作者:李跃英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还没完善的今天,教学的最终评价还是要看考试的结局。 四川省越西县第二中学(661650)李跃英 地理这门学科在初中阶段被视为“副科”,往往不被学生及家长所重视,虽然地理学科有着广阔的知识性、趣味性,但是学生学习这门学科仅凭兴趣而学,因为这门学科在八年级便结业了,不纳入升学考试,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压力,甚至有的学生干脆放弃这门学科。对于初中地理教师来说确实苦不堪言。其实,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完善的今天,只要能把握好地理学科的特色,结合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教学方法,始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初中地理教学还是比较容易。下面就笔者从事多年的地理教学及在新课程教学中探索的一些感悟与初中地理教师作点探讨。 1抓住学习兴趣,树立长远学习观 地理学科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自然资源等等,都会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更应该把这种兴趣始终贯穿在这门学科当中,让学生在一种有兴趣探讨学习地理知识的氛围中进行,真正转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理念上来。随着年级的升高,当学生对地理学科开始放松时,就应该向学生指出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以及地理学科带来的丰富知识、广阔的视野,可以足不出户也能知晓世界,从而树立学生长远的学习观。 2 激活课堂教学活动 初中地理学科每周仅两节或三节课,因此应当充分利用好每节课的45分钟,让课堂教学生动活跃起来,使学生尽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来,力求高效完成每一堂课。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实施。 2.1 多种教学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当中,应当经常性地变换教学方法,或者聚几种教法的优点为一体,扬长避短地进行教学。由于我们都知道,天天吃同样的菜,久而久之会厌,而经常性地变化菜的种类,那人的胃口就会大增。因此,课堂教学也不例外,适当变化教学方法,根据学校的本班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比如,对于比较活跃班级的学生,则可采用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师生民主对话等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并且掌握牢固、师生间又能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2.2 充分利用好地图。有一位地理教师把地图与地理比作“骨”和“肉”的关系,地理犹如“骨架”,只有把地理知识附着在这副骨架上,才容易记住这些知识,并引起一系列的联想,从而获取更加丰富的地理知识。可见地图的重要性,它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地图的最大效应呢?通过笔者多年从事地理教学认为,可以从读图和画图两方面进行。 2.2.1 读图。在应用地图时,首先要教学生按照地图的“三要素”进行读图,然后把书上的内容逐一落实到地图上,让学生多看、多比较、多比划,找出其特点、规律,再由图像信息综合体现出地理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在头脑中建立起地理表象,从而使学生能形象、生动、深刻地识记地理知识。最后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读图的特殊方法,以便让学生更形象深刻地识记。比如,形状打比方:我国像一只雄鸡,黄河干流像“几”字,长江干流形似字母“W”。意大利则像一只女式高跟皮鞋伸向地中海,澳大利亚像一只沙漠旅行者的皮囊浮在太平洋上,而南极洲则像一个逗号,南极半岛像逗号的尾号;经纬线识记方法:穿越北极圈的国家有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伦敦有0度经纬经过,非洲有南、北回归线和赤道经过,因此非洲有“热非洲”之称,我国台湾省、广东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有南回归线经过等。 2.2.2 画图。读图对于学生来说,只是让学生做到了动脑、动眼,如果再让学生画一画地图,那么则锻炼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并且会增加他们的兴趣、加深印象。因此,每节课我都会留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画图,每位学生专门准备一本画地图的本子,对每节内容的地形、位置、气候等再现在地图上,并作为一份作业,当堂给予肯定,指出需要努力的地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地图的理解,以及对地理知识的牢固掌握。 2.3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手段也亮相于课堂,多媒体教学所持有的直观、形象、新颖性是地理教师所无法替代的,而地理这门学科其独特的特点,又恰巧非常适合多媒体教学。所以,作为一个地理教师应充分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比如,在教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时,首先向学生播放一些非洲的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热带雨林美丽的自然景观,让他们陶醉在其中,然后自然引入本章节的教学当中,会有不错的效果;教学世界“热点”——中东时,可先播放一些中东战争片断,然后向学生提问,中东为什么经常发生战争,而成为世界的“热点”?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探究。但是再好的东西也有负面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也不能用得太多、太普遍。 3 教给学生识记地理知识的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还没完善的今天,教学的最终评价还是要看考试的结局。因此,在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性的同时,还可教给学生一些识记的方法,以便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通过多年的地理教学,我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种方法。 3.1 比较法。①比同,比异。如,中国与印度两个国家,在人口、生活习惯有相同之处,在航空、航天、电子高科技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的发展中大国,这是相同之处。另外,从气候来说,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而中国则属于温带;②纵比。纵比也可以说是自己比较,可以揭示其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各个异同点,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现在和过去,分析未来发展变化趋势。 3.2 抓重点破难点。重点、难点内容在教学中,老师已作了详细讲解,要求学生识记时,应结合知识网络图,找出各部分内容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钻研透彻、灵活应用地识记。 3.3 综合识记。由于地理知识宽而广,所以可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识记方式。首先在整理知识要点的基础上分段记忆,把眼看、口说、脑记、耳听、手写等一系列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多感官、立体式、全方位识记。 3.4 回忆播放,查漏补缺。如果用回忆的方式再现过去所学的知识,可以加深、巩固学过的知识,而回忆则可以在许多时间、场合均能实施。比如,临睡前对所学知识进行像播放电影一样,在眼前再现一遍,就会加深印象,同时在回忆的过程中找出没有记住的地方,或出错的地方,再进行改正完善。这样一来所学知识就不会有“漏网之鱼”了。 3.5 特殊识记。在识记地理知识过程中,还可以教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创造发明性地进行一些特殊的识记。比如,我在教学地球半径长度(6731千米)时,告诉学一我就是67年3月1日出生的,记住我的生日便记住地球的半径。课后有位学生告诉我,“落基山腰”

生命教育案例 10个

【生命教育案例1】 对于没有什么升学压力的孩子们已经习惯了松散闲适的生活,在学习方面没有很大的上进心。 班上又有许多同学没交作业,孩子们上课懒洋洋的神情、做早操时无精打采的样子、潦草凌乱的作业、教室里满地的纸屑、互挑毛病如好斗的公鸡似的同学关系……课上苦口婆心的劝说、和屡教不改的同学个别谈心……都收效甚微,上学期曾激励过全班同学的评比栏、小红花再也不能激起兴奋了。 指导教师提出新的激发孩子学习性的评价方式,寻找一种能替代小红花、小星星给孩子们新鲜感的小标志。孩子们对这个方案是感兴趣的。但是单靠老师们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优秀的班干部集体在管理班级上往往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于是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人作为学习委员,帮助老师督促学生积极学习。得力的班干部走马上任了,果然不负众望,把班级管理得有声有色。因为是自己推举的班干,所以同学们非常配合,很少出现抵触冲撞的情况。有序向上的学习风气、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开始在班上形成。 【生命教育案例2】 给孩子们讲述孟祥斌的故事。 开展了“生命教育”课题的探讨,将教会学生珍爱生命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一课。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从小开始进行生命理念教育,使学生从小就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才能使我们的青少年远离非自然因素死亡危险的侵害,进而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倡导“学习英雄,珍爱生命”风尚,孩子既是父母的,也是祖国的。而要让孩子不负家庭、社会、祖国的期望,就要让孩子从小懂得真、善、美。通过孩子对英雄事迹的辩论,“祥斌的死值不值得?”看到了孩子们对生命的态度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学校的教育,就是要对孩子进行价值引导。从孟祥斌舍己救人和孕妇被撞的两件事情中,引导学生去思考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案例3】 学校每天早中晚放学时,会有各个村子里面租借的小公共接送孩子们上下学,但是经过孩子们反应,司机为了挣钱,每一辆车都是严重超载,有的孩子只能站着回家,并且,郊区车不是很多,所以司机一般速度都是很快,对于孩子们的安全十分不负责任。 为学生讲交通安全辅导课,红灯停绿灯行,不横跨栏杆走捷径……很多交通安全知识,学生们都了然于胸,可以脱口而出,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讲座,还是让学生们有不少新的收获。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都十分重视,但更多是侧重安全意识的强调上,每次放学时候老师会把学生安全的送到学校门口,至于具体如何走路,怎样才算文明安全的出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一样。【生命教育案例4】 在《小海马》一文中,通过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和感悟,懂得提升生命价值,懂得懂得在危急情况下,想办法用科学知识、现有条件保护自己的生命培养求生和生存意识,了解小海马生活和成长特点。 ;感受给予的快乐,引导学生关爱残障生命,感受保护人的自尊是关爱、尊重生命的表现。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课外读物和有关生命知识的科普作品,或影视作品。教师可以给学生开出书目,并让学生写出读书报告或读后感。学生还出了《珍爱生命》的小报,班级出《珍爱生命》的黑板报、墙报。组织学生辩论、演讲。经常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主

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工作教育

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工作教育 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新课程改革提出一三维目标中就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古人有言:“文以载道”。对学生实施德育工作不只是政治学科和班主任的事情。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内涵,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我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做了一定的探索、尝试,也收到了一定实效。 一、地理教学中渗入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地理”是中学地理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事物的不断认识推动着人类的文明和世界的进步,一个杰出地理学家的出现,是一个民族的骄傲。我国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博览了很多地理图书,徒步对我国很多地区的山河、地质、植被进行了考察,著有《徐霞客游记》一书,对所到之处的地理事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中国人了解自己国家以及外国人了解中国都是很好的资料。李四光教授,对中国地质结构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考察,终于在大庆打出了石油,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这在当时震惊了世界,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教材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同学们知道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人口12.95亿,居世界第一位,占了世界上人口总数的21%,我国人口密度为第平方千米135人,并且分布不均,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东西差距很大,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一定难度,并且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太快,每年净增1200—1300万人口,相当于西欧上些小国的人口,所以,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近年来,我国工农业产品数量增长很快,如:粮食、棉花、原油、钢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但因我国人口增长过快,我国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所以说,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当然,我也向学生指出,近一百多年来,中国由于贫穷落后,受到了外国侵略的入侵,曾经使一个完整的中国四分五裂,由于国内政局动荡,我国许多领域出现了空白,从这一历史教训可以看出,任何时候,落后是要挨打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对我国的评价由过去的“东亚病夫”到现在的“东方腾飞的巨龙”,我国日益受到国际上的重视,但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差距,需要我们继续去努力,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使学生树立起学好地理的勇气和决心,更好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在地理教学中渗入实践教育 地理来源于自然,并且为社会实践服务。教师的地理教学应注意其实践性,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在我们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无反顾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复杂环境里,坚持这样的教育方针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之中离不开地理”,体会到地理的积极性。在讲比例尺的时候,首先通过对比例尺概念的学习,量算出某一地点到另一地点的实际距离,在进行这项教学活动时,组织学生参与实际测量,指导学生如何量算两地间的距离,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求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与实践的变通过程,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 三、地理教学中渗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大纲》对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人类的关系,地理学科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作了明确的阐述。 1、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