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定位栏母猪肢蹄病的统计分析

定位栏母猪肢蹄病的统计分析

定位栏母猪肢蹄病的统计分析

母猪肢蹄病的统计分析

行走无跛行;严重:肢蹄部有明显伤口,损伤面积较大,有轻微跛行。

二、损伤部位

以悬蹄和膝关节损害最为明显和多见。

三、原因

1、漏粪地板的钢金条过细和间距过大(或由于钢金条脱落,引起间距过大)。

2、妊妊中后期母猪栏栏位过窄。

3、限位栏,靠近地面的纵向钢金条和地面距离过短(平均在5-8CM)。

四、统计分析

1、从统计数据看,本场母猪的肢蹄病发生率高达19%,明显高于正常的4%--5%。

2、后备母猪肢蹄损伤率为0%,妊娠10天母猪为11%,妊娠45天母猪为32%,妊娠80天

母猪为38%,重胎母猪为16%。随母猪妊娠天数的增加,肢蹄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多,这与母猪体重增大和限位栏设计不合理有关。但在重胎母猪期肢蹄病的发生率反而下降,可能母猪到重胎期时,肢蹄部有脂肪的沉积,反而减轻了肢蹄的损伤。

3、对于关掉饮水器与未关饮水器,对母猪肢蹄病的影响,由于以前没有母猪肢蹄病发生情

况的相关数据,只能依据定位栏技术员的经验进行评判。据定位栏的龚厚权反映,关掉饮水器,地面较以前干燥,蹄部伤口更易愈合,肢蹄损伤严重的猪只数下降。(本人以为,地面干燥,蹄部伤口可能更易愈合,严重的肢蹄损伤数会下降。但对于母猪肢蹄损伤数不会影响太大,因为,伤口是由于栏位的设计不合理引起的,而不是由于地面潮湿,潮湿只会加重伤口的感染,从而加重肢蹄的损伤程度。)

2013年1月7日

治疗猪喘气病的有效药物和方法

猪喘气病又名猪支原体肺炎、猪霉形体肺炎、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发生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呈慢性经过,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现将治疗该病有较好疗效的药物及方法荟萃于 猪喘气病又名猪支原体肺炎、猪霉形体肺炎、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发生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呈慢性经过,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变的特征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现将治疗该病有较好疗效的药物及方法荟萃于后,供读者参考。 1盐酸土霉素 日用量300mg/kg体重(第一次用量加倍),用0.25%普鲁卡因或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稀释后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注射5天为一个疗程。重症者可适当延长一个疗程。按6 mg/kg体重作气管内注射效果较好。 2 恩诺沙星 用量2.5mg/kg体重,每日2次,肌注。 3 泰妙菌素 泰妙菌素的商品名为“支原净”,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以拌入饲料内给药为主。对猪喘气病预防剂量为每天50mg/kg体重拌料,口服连续2周。治疗期间有明显的疗效,但部分治疗猪仍会复发。被治疗猪在治疗后6天,剖杀做病原分离,部分猪仍会带菌。从实践来看,泰妙菌素仅能使有食欲的健康猪拌料作预防猪喘气病使用,对较轻有食欲的喘气病猪治疗有效,对明显减食或废食病重的病猪疗效不理想。如果用泰妙菌素和磺胺嘧啶钠按每千克体重分别添加20mg拌入饲料,连喂10天,对该病预防效果好。

4 卡那霉素 硫酸卡那霉素药效较高,一般病猪2.5万IU/kg肌肉注射,可作为延缓疾病急性症状发作的有效药物。此药治疗喘气病疗效快,但是复发率较高,一般治愈率仅占50%左右。如用卡那霉素与土霉素交替使用,其疗效会提高。 5 泰乐菌素 泰乐菌素注射液,按4-9ml/kg体重肌肉注射,1次/天,连用3天。 6 氟苯尼考 猪早期喘气病用此药疗效很好,按0。2ml/kg体重肌肉注射或肺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如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治疗效果也不错。 7 林可霉素 又称洁霉素,对猪喘气病有特效。按50mg/kg体重给药,5天一个疗程,杂交猪2周治愈率可达88.67%,但对二花脸猪疗效差。如在饲料中添加,按每吨饲料加入200g,连续喂3周,疗效较好,休药期为宰前1天。 8 丁胺卡那霉素 50IU~100IU,在右侧苏气穴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疗效很好。

母猪肢蹄病

母猪肢蹄病 是母猪四肢和四蹄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变形蹄、变形肢、遗传性肢蹄病、传染性肢蹄病和非传染性肢蹄病等类型。变形蹄有过长蹄、过宽蹄、卷蹄、卧系低蹄、突系高蹄、外蹉蹄、蹄裂、蹄底增生等几种;变形肢有“X”状肢、“O”状肢等几种;遗传性肢蹄病有外翻腿(撇拉腿,长白和约克夏品种较多)、前肢增粗、屈曲腿、内趾过小、独趾(马蹄样)、多趾、蹄裂、蹄底增生、“X”状肢、“O”状肢等几种;传染性肢蹄病有口蹄疫、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几种;非传染性肢蹄病有变形蹄、变形肢、软组织伤、骨骼伤、神经性肌肉麻痹症、化脓性炎症、风湿性关节炎、瘫痪等几种。由于多种原因,猪的肢蹄病呈日趋上升势头,有的种猪场因肢蹄病被淘汰的种猪占淘汰总数的一半以上,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母猪肢蹄病在我国的研究概况。 1 发病情况 我国由国外引进的长白猪、大约克、杜洛克、汉普夏等世界著名的几个瘦肉型良种猪,对改良我国地方猪的品种,提高生产性能起了很大作用。但上述几个品种猪的肢蹄病均较普通存在,已成为一些种猪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较难防制。陈铁桥等对湖南18个中小型养猪场2 083头母猪进行了肢蹄病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患有肢蹄病的母猪750头,发病率36%。张丽英等对龙海市等规模化猪场统计,母猪淘汰率为20%~30%,该场共有生产母猪550头,母猪年淘汰数约为140头,肢蹄疾病约占淘汰数35%左右。作者对永州某种猪场调查结果显示:该场共有繁殖母猪627头,年淘汰数160头,占繁殖母猪的27%,患肢蹄病的母猪86头,占淘汰数的51%。 2 病因及症状 2.1 品种国内外研究表明,外来品种猪(如长白、大白和汉普夏等)的肢蹄病具备中等遗传力。现已知猪的先天性缺陷约有150余种,其中约有20多种是受遗传基因影响的。表现在肢蹄部位的有:外翻腿、前肢粗大、屈曲腿、内趾过小、多趾、“X”状肢、“O”状肢等,有的专家学者把蹄裂、蹄底增生等也归结为遗传的原因。我国地方品种及其外来品种猪的杂交后代猪肢蹄病发生率稍低。经选育的长白种猪克服了老丹系长白猪四肢纤细无力、易患肢蹄病的缺点。 2.2 年龄母猪肢蹄病的发病率随母猪的胎次、年龄增加而上升和症状加重,尤以蹄裂和蹄变形最突出。骨软症多见于后备母猪和初产母猪;后肢瘫痪多见于经产和产后母猪。 2.3 营养 2.3.1 能量妊娠期母猪采食大量高能日粮,会降低胚胎存活率,影响哺乳性能,有的还会出现产后食欲差、体弱、肢蹄病。 2.3.2 蛋白质后备母猪在培育过程中,饲给过高的蛋白质日粮,则会较多地发生骨软症。 2.3.3 维生素维生素D能促进和加强钙、磷的吸收,调节血中钙磷水平,促进骨内钙盐沉积。长期缺乏维生素D时,除常发生与钙磷缺乏相同的症状外,常出现四肢跛行,严重

猪螨虫病的诊治(一)

猪螨虫病的诊治(一) 摘要介绍猪螨病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情况,提出治疗和预防措施,以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螨虫病;发生;诊治 螨病俗称疥廯、癞,是一种接触性传染性寄生虫病,主要通过病猪与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或通过被螨及其卵污染的圈舍、垫草和饲养管理用具间接接触等而引起感染1]。此外,猪舍阴暗、潮湿、环境不卫生及猪营养不良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和传播,秋冬季节特别是阴雨天气该病蔓延最快。现将猪螨虫的诊治总结如下。 1发病因素 会宁县一养猪户杨某于2009年10月从市场购入仔猪30头,计划用来育肥。因购入的仔猪中部分患有皮肤病,故经饲养一段时间后80%的仔猪感染皮肤病。其原因是仔猪购入后没有进行隔离治疗,加上仔猪放入多年未使用的栏舍,栏舍未彻底消毒,栏舍内存在霉菌是加剧皮肤病严重感染的另一原因。采用敌百虫喷雾治疗及废机油涂擦患部,疗效不佳,反复发作。笔者采用见虫净内服、除癞灵外用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达95%以上。 2临床症状 皮肤病通常由头部开始,常发生在眼圈、颊部和耳朵等部位,严重时不但可蔓延至腹部和四肢,甚至可蔓延至全身。病猪精神沉郁,厌食,皮肤发红,痒感剧烈,时常背部及身体靠近围墙栏柱搔痒2]。皮毛矗立,呈灰白色,逐步变成红褐色斑块,有浆液性或黏性液渗出,有时患部因摩擦而出血,继而体毛脱落,皮肤粗糙肥厚。病程延长,皮肤呈黑色,有腥臭味,体温一般正常,个别猪体温升高至40℃。 3实验室检查 用手术刀刮取痂皮,直到稍微出血为止。将病料装入试管内,加入10%苛性钠溶液,煮沸,待毛、痂皮等固体物大部分被溶解后,静置20min。在管底吸取沉渣,滴在载玻片上。用低倍显微镜检查,可查到疥螨的幼虫和虫卵。先剪去患病猪被毛,再用外科刀刮取患部与健康部位交界处的皮肤刮取物,将刮取的病料置于玻璃器皿中,器皿再置于黑布上,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移动的灰白色小虫体,即确诊为猪疥螨虫感染。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猪疥螨虫感染。采取患部痂皮,镜检有无虫体可确诊为该病。 4治疗 一是用见虫净(阿维菌素)0.3mg/kg体重,7d后再用1次。二是用西药除嫩灵(中德合资)每10mL 加水3~5kg,喷雾或药浴,每日1次或隔日1次,连用3~7次可治愈。对严重病例及发热的猪,要给予配合抗生素治疗(青霉素、地塞米松)。同时,用5%的烧碱彻底消毒圈舍,1次/d。这些措施均能有效防治猪螨虫病。 5预防 搞好猪舍卫生工作,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引进猪时,应隔离观察,防止引进患螨病病猪。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以防止蔓延。在治疗病猪的同时,应用消毒药,彻底消毒猪舍和用具。将治疗后的病猪安置到已消毒过的猪舍内饲养。 6小结 (1)猪疥螨虫肉眼不易看见,虫体钻入猪皮肤表皮挖凿隧道,并在其内发育繁殖。猪疥螨虫病主要是由于患病猪与健康猪直接接触或通过被螨虫及其虫卵感染的圈舍、用具等间接接触传播而引起感染,也可能会由饲养人员的工作服及手传播病原。螨病主要发生在冬季及秋末冬初,此时,阳光照射不足,猪被毛长而密,特别是在圈舍潮湿、猪体卫生状况不良、皮肤表面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最适合螨虫的发育及繁殖。该猪场于10月发病,主要是由于猪厂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猪舍环境卫生状况不良及病初未及时治疗等原因造成的。

猪常见细菌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猪常见细菌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早晚温差比较大的季节,猪发生细菌性呼吸道疾病的机率会不断增加,使得猪的生长发育受阻,还可使饲料转化率大大降低,致使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细菌性呼吸道疾病成为养猪场(户)的一种常见病,一般发病率为35%~70%,死亡率可达14%~35%,这样就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门诊工作的几年中,就猪常见细菌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提出几点意见,供参考。 1 猪肺疫 猪肺疫也叫猪巴氏杆菌病,或称猪出血性败血症,俗称锁喉风。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慢性为咽喉肿胀、肺炎等症状。 1.1 流行特点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气候骤变的秋冬、早春等季节。病原通过病猪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经消化道、呼吸道及损伤的皮肤感染,吸血昆虫也是本病的传播媒介。带菌猪由于受寒冷、闷热、气候突变、潮湿、拥挤、通风不良、营养不足、饲料突然更换、过劳、寄生虫病及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影响,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使猪抵抗力下降造成内源性感染,死亡率比较高。

1.2 临床症状 在临床上可分为3种类型: 1)最急性型:突然发病,很快死亡。病猪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至40.0~42.0 ℃。食欲废绝,可视黏膜呈蓝紫色。咽喉肿胀,疼痛。口、鼻流出泡沫,并带血。病的末期。耳根、颈部、下颌部的皮肤为蓝紫色,有出血斑。呼吸极度困难,呈犬坐姿势。一般为窒息死亡。 2)急性型:体温升高40.0~41.0 ℃,眼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口、鼻流白沫并混有血液。痉挛性干咳,呼吸困难,犬坐姿势,呈急性胸膜肺炎症状。皮肤出现紫斑或小出血点。先便秘后腹泻。精神沉郁,拒食。后期极度衰竭,卧地不起,因窒息而死亡。 3)慢性型:主要是慢性肺炎和胃炎。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断咳嗽,呼吸困难。关节肿胀,皮肤上见有湿疹。末期腹泻、脱水、消瘦,衰竭而死亡。 1.3 剖检变化 1)最急性型:各浆膜、黏膜有大量出血点。咽喉部周围组织呈出血性浆膜性炎症,皮下组织可见大量胶冻样淡黄色的水肿液。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呈红色。肺充血,水肿、可见红色肝变区,各实质器官变性。 2)急性型:肺脏有大小不等的肝变区,切开肝变区有的暗红色,有的呈灰红色,有干酪样坏死灶。胸腔积液,胸

500头母猪商品猪场方案与对策

500头母猪商品猪场设计方案 一、项目组成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饲养父母代良种母猪500头,年出栏优质商品猪10000 ~11000头,工程围包括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和服务性设施等。 二、生产技术方案及生产工艺 1、饲养品种 本项目拟从国种猪场引进长大二元母猪和杜洛克公猪,建立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

生产基地。 2、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常年存栏父母代良种母猪500头,建设商品猪生产线,按配种怀孕舍、分娩舍、保育舍、生长育肥舍形成工厂化生产,项目建成达产后,形成常年存栏良种母猪500头,年向社会提供优质商品猪10000~11000头的生产能力。 3、生产技术特点 (1)苗猪生产控制 本项目实行自繁自养,净化猪群,从种源上保证苗猪安全。 (2)饲料配置、使用控制 饲料以购买预混料和其他原料,自配为主。 (3)饲养全过程控制 每圈猪的出生时间、生长状况、饲料使用情况、疫情防治情况都有详细的记录,进行科学化管理。养殖场部分环节(产房、保育)严格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规定。 (4)疫情防治及药品使用控制 猪场按照国家规定,定期给猪做免疫接种,对发生病情的猪,使用的是无药物残留、无污染的绿色兽药。 4、主要生产性能指标

5生产流程 配怀舍16周-分娩舍3周-保育舍4周-生长育肥舍16周-出栏上市 (1)流水作业 安全优质商品猪生产,按配种—怀孕—分娩等形成连续运转的生产线,实行流水作业,周而复始。 (2)提早断奶 出生猪在分娩舍哺乳时间为3周即21天断奶,如果条件不允许可考虑28天断奶,然后转入保育舍。由于猪提早断奶,使母猪年产胎数提高到2.3胎。 (3)全进全出

猪疥螨的根治措施

猪疥螨病的根治措施 猪疥螨病俗称猪癞,是由螨侵袭皮肤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的寄生虫病。临床以皮肤炎症、剧痒、全身衰竭及高度接触性传播为特征。主要是由病猪与健康猪直接接触,或通过被螨及其卵污染的猪舍、垫草、饲槽和饲养管理用具等间接接触而引起传染。我国北方多采用塑料布覆盖猪舍的保温方式养猪,这种方式最适合螨的发育繁殖。幼猪有挤压成堆躺卧的习惯,更是促使本病迅速传播的因素。猪舍阴暗潮湿、环境不卫生及营养不良,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和发展。秋冬及初春季节,特别是阴雨天气本病蔓延最快。 病原体 螨的种类。螨的种类繁多,各种螨在形态上极相似,多数学者认为疥螨只有一种,寄生于各种动物的疥螨都是它的变种。其中以疥螨和痒螨危害最大,猪多发疥螨病。 螨的特征。螨的体型小,呈鱼形,灰白色或黄白色,头、胸、腹融合在一起。前端有口器,腹面有四对肢,肢端有吸盘或刚毛。雄虫小于雌虫。 螨的发育。螨发育的四个阶段都在寄主体上度过,包括卵、幼螨、若螨、成螨。其中疥螨寄生于皮肤的深层,以皮肤的细胞和组织液为营养;痒螨寄生于皮肤表面,以组织液及淋巴液为营养。 螨的繁殖力与抵抗力。疥螨雌虫一生产卵约40个-50个,痒螨产卵约100个。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2周-3 周就可完成一个世代。在不利条件下可转入休眠状态,休眠长达5个月-6个月,并且对各种理化因素抵抗力增强。离开动物体后,疥螨可生存2周-3周,痒螨可生存1个月-2个月,并保持侵袭力。 螨对宿主的特异性。各种动物均可患螨病,只有被特异性的螨类感染后才能引起疾病,并在全群中传播。 临床症状

病初主要发生在猪皮肤稀薄、体毛短小的眼周、颊部和耳根等部位,以后逐渐蔓延到背部、体侧和股内侧。幼猪皮肤通常呈现红斑,丘疹而伴发剧痒(急性过敏症),病猪到处摩擦,致使患部出血、脱毛、结痂、皮肤肥厚、失去弹性、形成皱褶或龟裂,有的幼猪尾色甚至脱落。脱毛处不利于螨的生长发育,逐渐向四周健康部位扩散,直至蔓延全身。种猪的症状一般不明显,常见皮肤微发红、少毛、痂皮不明显、皮屑较多,但临床上常明显见到猪舍墙壁上因猪搔痒而变光滑的擦痕。由于皮肤发炎,病猪烦躁不安,影响休息、采食和消化,导致病猪生长缓慢或停滞,成为僵猪。发病严重的猪逐渐消瘦、贫血甚至衰竭死亡,尤其以子猪的表现最明显。 实验室检查 对症状不明显的可疑病例,可进行实验室诊断。检查方法:在采集病料的部位剪毛、用火焰灭菌的外科刀刮取患部与健部交界处皮屑,将收集到的病料浸入到10%苛性钠溶液的试管中,经过1小时-2小时痂皮软化溶解后,弃去上层液体,吸取沉渣,滴于载玻片上,用低倍镜检查。可看到猪疥螨呈暗灰色或黄白色,圆形或龟形,背腹扁平,头、胸、腹、膈融合一体,头部有口器,腹部有足四对。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对本病不难做出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诊。临床上应注意与湿疹、过敏性皮炎及虱等病相鉴别诊断。 预防措施 搞好环境卫生猪舍要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透光,定期消毒杀虫,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 把好进场关进猪时应进行严格的临床检查,防止引进有螨病的病猪,进场后应隔离观察2周-4周,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做好隔离治疗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以防止蔓延。在治疗病猪的同时,应用杀螨药物彻底消毒猪舍和用具,并对同群的猪进行防治,将治疗后的猪安臵到经过消毒杀虫处理过的卫生

猪喘气病的治疗方法

猪喘气病的治疗方法 病情分析: 1 本病冬春寒冷季节多见,四季均可发生。猪舍通风不良、猪群拥挤、气候突变、阴湿寒冷、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可促进本病发生,加重病情; 2 任何日龄、任何品种的猪对支原体都易感; 3 潜伏期一般为11~16天,感染后临床上出现呼吸困难、呈典型腹式呼吸、有明显喘气现象、病猪干咳、低烧、生长缓慢、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一般体温正常,继发性感染时体温升高。①急性型:多见新发疫区的病猪群,主要发现呼吸困难,像拉风箱,腹式呼吸,不爱动,死亡率较高。②慢性型:消瘦、毛焦,生长发育停滞,弓背,干咳尤以清晨喂猪或赶猪时,可见连续性的痉挛和咳嗽。 4 病理变化:肺膨大,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在尖叶、心叶及部分膈叶下方呈小叶性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变化。病变界限明显,似鲜嫩肌肉样,俗称“虾肉样变”。 5 食欲和体温变化不大。 防治方案: 1平时的防治措施: 1. 1 后备母猪一年1次的防疫和仔猪普遍进行两次早期免疫,建议使用支原体灭活疫苗或支原体弱毒疫苗; 1.2 及时检疫、隔离发病猪; 1.3 对隐性感染猪和有临床症状猪进行药物治疗; 1.4 有计划的对场舍进行卫生消毒,定期用碘制剂进行带猪消毒。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结合严格的生物防护措施,有助于建立和保持无气喘病净化场。 2 发病时的防治措施 2.1 一天1次,全场采用巨碘进行带猪消毒,能够最大程度抑制病原的传播;

2.2 支原体是全球养猪界最难净化的猪病之一,只能采用脉冲式投药控制。饮水:交替使用阿奇环素、泰磺菌素,使用1周,间隔1周后,1克/公斤水再使用1周; 2.3 喘气严重的病猪需要通过肌肉注射,控制病情形成混合感染。根据临床经验,使用喘倍治或重症混感清,能够一针见效。①喘倍治,3天一次,连用2次。②长效土霉素,一天1次,连用2天。③重症混感清+牲力源。 专家指导: 1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元凶。 2 调查发现,疫苗免疫有“锦上添花”的倾向,即在管理水平高,尤其是空气质量好,卫生清洁的猪场,免疫效果才明显。 3 严重感染时易继发其它细菌或病毒感染,使病情加重。几乎所有的支原体肺炎都极易发生继发性感染,尤以肺炎支原体合并蓝耳病最严重。 4 剖检观察见两肺的心叶、尖叶和膈叶发生对称性肉样变,肺门淋巴结肿大、增生,其它器官无明显变化。 5 人用林可霉素的成分与兽用林可霉素的成分有所不同,人药趋向于毒副作用较小的部分,而兽药趋向于疗效好而毒副作用相对较大的部分,所以兽用林可霉素疗效强于人用林可霉素。地方兽医不一定懂得林可霉素与酸性阳离子配伍能增强疗效,再配合DVD制成复方剂型,效果更佳。 6 刺激性消毒剂能加重呼吸道病的发生,避免使用酚、氯等消毒剂带猪消毒。

500头生产母猪智能化和传统定位栏两种设计方案

500头生产母猪智能化和传统定位栏两种设计方 案 500头母猪定位栏饲养模式猪场设计及自动供料方案一.设计参数 1.基础母猪500头 2.采用4周断奶+5周保育模式 3.年产胎次2.0 4.初配返情率15%,流产率5%。综合初配分娩率为85%*95%=80% 5 .平均发情天数10天 二.各阶段母猪分布 1.每周配种数=500*2/52/80%=24头 2.每周分娩头数为500*2/52=19.25头,则产房母猪数为19.25*(1+4)=96头,需要产床数为19.25*(1+4+1+1)=134个 3.定位栏妊娠母猪数=24*4*0.85+24*(107-28) /7*0.95=340头

考虑到母猪前后期料吃料问题,吃后期料母猪数为 340*(107-85)/107=70头,需要定位栏70*(22+7)/22=92,吃前期料母猪数为340-70=270头,需要定 位栏数为270*(85+7)/85=294个。 4.小圈空怀母猪数=24*4*(1-85%)+24*(1-85%)*(107-28)/7*(1-95%)+19.25*10/7=54头 三.保育猪舍 5周保育+1周消毒,需要保育床数为19.25*6=116个注:以上数据为理论数据,实际建设中宜留一定裕 度 四.猪舍设计及料线规划 1.妊娠舍: 吃前期料母猪规划为一条料线,定位栏数300个,两栋舍,每栋150个,双排,每排75个栏位; 吃后期料母猪规划一条料线,定位栏数100个,一栋舍,双排,每排50个栏位。 妊娠舍1、2中母猪到85天换后期料时需要把猪转圈到妊娠舍3。

2.产房:一条料线,产床数144个,三栋舍,每栋 48个产床,双排,每排24个。 3.空怀诱情舍:54头猪,每3-4头一个小圈,可以 和其他圈舍合并。 4.保育舍:保育猪需要饲喂人员精心照看并且食量小,人工饲喂,不考虑自动供料系统。120个保育床,3栋猪舍,每栋40个保育床,双排,每排20个。 综上,500头母猪仔猪繁育厂共需要猪舍为:种 公猪+后备母猪+采精室1栋,空怀诱情母猪+配种舍 +杂物间1栋,妊娠母猪舍3栋,产房3栋,保育3栋,共计11栋。

猪场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场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制 呼吸道疾病一直是困扰猪场的一类重要的病症,其病因复杂,病原多样,流行性广,防治困难,给猪场带来很大损失。影响猪呼吸道系统的主要病原有: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毒,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呼吸道疾病的控制应从猪场饲养管理,生物安全和防疫,疫苗免疫,药物预防等方面综合控制。 1.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发病特点及诊断防治: 猪瘟病毒(CSFV): 猪瘟引起的疾病病症包括急性型,慢性型和迟发型。急性猪瘟病猪体温高至℃,呈稽留热,畏寒打堆,腹泻后便秘,病猪鼻端,耳尖,四肢内侧,腹下,外阴等处出现出血变化。母猪可见流产,产死胎等症状。慢性猪瘟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体温时高时低,生长发育不良,常常成为僵猪。猪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引起呼吸道的卡他性,纤维性和出血性炎症反应,引起免疫抑制并继发其它疾病感染。猪瘟病毒的血清型单一,绝大多数猪场进行了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使得典型的猪瘟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目前猪瘟主要表现出非典型性,温和性和散发性,使得猪瘟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而由于各个猪场疾病控制手段存在差异,猪瘟免疫也存在免疫耐受,抗体整齐度和滴度的不一致等,猪瘟的防控仍然存在较大的压力。 猪瘟的主要病理解剖特点有:肾脏表面出血;脾脏边缘出现出血性梗死;回肠和盲肠粘膜上有纽扣状溃疡。确诊还须借助实验室诊断,包括:免疫荧光试验、ELISA、反向间接血凝等,RT-PCR是借助于分子诊断技术对病毒核酸进行

快速诊断的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目前猪瘟防控主要通过疫苗免疫,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通过检测各阶段猪群的抗体水平,对免疫程序做出相应的调整。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又名蓝耳病毒,传播迅速,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是目前造成猪场生产不稳定的重要病原,蓝耳病毒属于动脉炎科,是一种RNA病毒,由于病原核酸存在变异性并在不同的毒株间存在抗原漂移,使得本病的防控存在很大难度。PRRSV有两个基因型,欧洲型(LV)和美洲型(VR2332)。在我国主要流行美洲型毒株。PRRSV主要通过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内增殖而感染机体,引起各阶段猪群呼吸障碍,肌肉震颤,共济失调,腹式呼吸,耳部及四肢末端发紫等病症,并能引发严重的免疫抑制。在母猪引起怀孕后期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儿,或弱仔等。 本病的原发性感染只造成轻微的肺损害,而大部分呼吸症状和病变是由原发性感染后的继发感染所致。主要病理变化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伴有卡他性肺炎区。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血清中和试验(SN);ELISA检测抗体;病毒分离鉴定;RT-PCR方法等。防制主要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消毒措施,对引进的种猪进行隔离,待检测结果表明不携带病毒时方可引入基础群。目前,国内外对控制PRRS也研制出了相应的疫苗,但灭活苗激起不了机体免疫应答,弱毒苗又存在的散毒的危险,并且有事实已证明,由于病毒本身的变异性使得疫苗在防控蓝耳病所起的作用上存在很多疑问,专家学者争论不已。但至少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是绝无坏处的。 猪圆环病毒2型(PCV-2):

50头母猪场设计方案

50头母猪商品猪场设计方案 一、项目组成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饲养父母代良种母猪50头,年出栏优质商品猪1000 ~1100头,工程范围包括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和服务性设施等。 序号工程类别 1 主要生产工程 1.1 配种怀孕舍 1.2 分娩保育舍 1.3 生长育肥舍 2 辅助生产工程 2.1 消毒室 2.2 饲料间及药品房 3 公用工程 3.1 配电室 3.2 水塔 3.3 污水处理工程 4 服务性工程 1、饲养品种 本项目拟从国内种猪场引进长大二元母猪和杜洛克公猪,建立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生产基地。 2、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常年存栏父母代良种母猪50头,建设商品猪生产线,按配种怀孕舍、分娩舍、保育舍、生长育肥舍形成工厂化生产,项目建成达产后,形成常年存栏良种母猪50头,年向社会提供优质商品猪1000~1100头的生产能力。 3、生产技术特点 (1)苗猪生产控制 本项目实行自繁自养,净化猪群,从种源上保证苗猪安全。 (2)饲料配置、使用控制 饲料以购买预混料和其他原料,自配为主。 (3)饲养全过程控制 每圈猪的出生时间、生长状况、饲料使用情况、疫情防治情况都有详细的记录,进行科学化管理。养殖场部分环节(产房、保育)严格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规定。 (4)疫情防治及药品使用控制 猪场按照国家规定,定期给猪做免疫接种,对发生病情的猪,使用的是无药物残留、无污染的绿色兽药。 4、主要生产性能指标

项目参数项目参数 33 妊娠期(天)114 公母猪年更新率 (%) 哺乳期(天)21 窝均健壮数(头)9.6 保育期(天)30 成活率(%) 生长育肥期(天)105-115 哺乳猪95 出生-出栏(天)156-166 保育猪98 断奶至受胎(天)7-14 生长育肥猪99 配种分娩率(%)85% 出生-出栏92.2 母猪年产胎次 2.3 出生至目标体重 (kg) 18 初生重 1.2-1.4 生产商品猪数/头 /年 料肉比21日龄重5-6.5 产出-100kg出栏 2.75 60日龄重20-25 种猪消耗占料比0.55 156-166日龄重100 全群料肉比 3.3 5生产流程 配怀舍16周-分娩舍3周-保育舍4周-生长育肥舍16周-出栏上市 (1)流水作业 安全优质商品猪生产,按配种—怀孕—分娩等形成连续运转的生产线,实行流水作业,周而复始。 (2)提早断奶 出生猪在分娩舍哺乳时间为3周即21天断奶,如果条件不允许可考虑28天断奶,然后转入保育舍。由于猪提早断奶,使母猪年产胎数提高到2.3胎。 (3)全进全出 产和保育阶段,在同一单元或同一组别的猪只均采取2周制全进全出。 (4)集约化饲养 猪只密集饲养,空怀、怀胎和哺乳母猪都采用限位饲养法。由于比较集中地把猪养在一起,因此每头猪所占地面减少,密度加大。实践证明,在工厂化养猪技术管理条件下,限制种猪的活动不会影响其生产力。 6、猪舍型式选择 猪舍的型式主要有全敞开式,半敞开式和封闭等。舍型的选择取决于诸多因素,猪场所在地区的气象因素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南方地区夏季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冬季较寒冷。因此猪舍型式的选择必须遵循以隔热为主,兼顾防寒、防潮的原则。 7、猪舍工艺设备

奶牛常见肢蹄病及其防治

奶牛常见肢蹄病及其防治 [日期:2011-03-26]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奶牛常见肢蹄病及其防治 李林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是目前国内外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它是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引起奶牛被迫淘汰的第三大最普遍的原因。但由于该病多呈慢性经过,不致死亡,常被忽视。肢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柱器官,肢蹄健康是奶牛高产、健壮的保证。肢蹄病对奶牛产生严重不良后果,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而且会造成高的淘汰率,使替补的费用大副增加。因抗病性状遗传力很低,环境管理和营养调控技术将是降低肢蹄病的主要途径。 一、常见奶牛肢蹄病种类及其症状 1常见奶牛肢蹄病种类 肢部疾病:腕、附关节发炎囊肿。蹄部疾病:蹄冠、球部炎性红肿、蜂窝织炎、组织增生、蹄底溃疡腐烂等;蹄角质变形:延伸蹄、剪状蹄、翻卷蹄和翘尖蹄等;骨营养不良:蹄角质粉化,指(趾)骨变形和骨折等。 2一些常见的蹄病临床特点和治疗 1、蹄叶炎:这是发生在包围趾骨的真皮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65%的蹄病直接或间接地与蹄叶炎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奶牛的跛行是由蹄叶炎引起的,当然并不是全部。蹄炎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在所有三个阶段,奶牛通常都有特定的姿势以减轻疼痛。患蹄病的奶牛通常后背拱起来,如后肢比正常情况更朝前放置,说明疼痛在脚趾,如比正常更朝后,说明疼痛在蹄踵。奶牛如起卧困难或走路笨拙,则很可能是由于蹄炎或其他蹄病所致[1]。 在急性阶段(最初10天),牛蹄会发热,蹄底软化,一周以后,临床症状包括其白线变黄呈粘稠状,蹄内真皮组织血管阻塞,且由于接近蹄壁和缺少可活动性,肿胀会引起很大的疼痛,牛蹄变热,冠状带之上脉博次数增加,家畜呼吸次数和体温都增加。 在亚急性阶段(第10-45天期间),壁外及冠状带周围出血,最显著的变化是蹄壁与蹄底分离,可以看到趾很长及蹄踵分枝。从内部可以看到趾骨刺向下面。 在慢性阶段,(45天以后)蹄底开始凹陷,且蹄底与蹄踵区分不明显,趾朝上。蹄壁外层可看到横的纹路(小沟)趾骨刺向蹄底,进一步与蹄壁分离,由于趾骨的转动,使得奶牛感到很不舒服。

5000头母猪设计方案

年出栏5000头商品猪猪场设计方案 一、生产系统:常年性产仔,出售商品猪; 二、群体规模:母猪300头;公猪:母猪=1:25,则公猪为12 *(1+ 15%)= 14头; 生产要求:每头母猪每年提供18头商品猪出栏; 三、周转模式:采用分阶段、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以每周为一个生产周期; 每周产仔窝数为:300 * /52 = 13 窝; 则每周出栏商品猪:13*10** * = 100头;(哺育期成活率*保育期成活率*育肥成活率)生产周转模式:后备---配种---怀孕---分娩/哺乳---保育---生长育肥; 四、生产标准: 300头母猪 * 胎/年 = 660 胎/年; 660胎/年 / 52周/年 = 13 胎/周; 13胎/周 * 9头断奶 = 117 头仔猪出保育/周; 117头保育猪 * 90%*98% = 103 头商品猪出栏/周; 五、猪只所需空间计算: 1.后备、配种猪: A.后备猪:300头母猪 30%年更新率 52周 = 2 头后备猪补充/周; 4周驯化期 + 8周配种及怀孕确认期 = 12周; 12周 * 2 头/周 = 24 个后备母猪位置; 采用大圈饲养,平方米/头, 5---6头/圈; 需圈数: 24 / 6 = 4个后备母猪圈; B.配种猪:2周断奶至重新配种期 + 4周怀孕确认期 = 6周; 6周 / 80%分娩率 = 周; 周 * 13窝分娩/周 = 98 个配种母猪位置; 此阶段母猪采用大圈饲养,4---5头/圈; 平方米/头 4头/圈 =10平方米/圈; 需圈数:98 4 = 24 圈; 则共需配种母猪圈数为: A + B = 24 + 4 = 28 个 2.妊娠猪: A.每周胎数: 300 * / 52 = 13 窝/周; B. 从4 周怀孕确认期到分娩前一周上床 = 12周; 则怀孕母猪定位栏数为: 12 周 * 13窝/周 = 156 个; C.淘汰母猪栏位: 300 * 30%年更新率 / 52 = 2 头母猪淘汰/周; 则淘汰母猪定位栏数为:

中国兽药网帮你设计50头母猪商品猪场设计方案

中国兽药网帮你设计50头母猪商品猪场设计方案 一、项目组成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饲养父母代良种母猪50头,年出栏优质商品猪1000 ~1100头,工程范围包括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和服务性设施等。 二、生产技术方案及生产工艺 1、饲养品种 本项目拟从国内种猪场引进长大二元母猪和杜洛克公猪,建立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生产基地。 2、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常年存栏父母代良种母猪50头,建设商品猪生产线,按配种怀孕舍、分娩舍、保育舍、生长育肥舍形成工厂化生产,项目建成达产后,形成常年存栏良种母猪50头,年向社会提供优质商品猪1000~1100头的生产能力。 3、生产技术特点 (1)苗猪生产控制 本项目实行自繁自养,净化猪群,从种源上保证苗猪安全。 (2)饲料配置、使用控制 饲料以购买预混料和其他原料,自配为主。 (3)饲养全过程控制 每圈猪的出生时间、生长状况、饲料使用情况、疫情防治情况都有详细的记录,进行科学化管理。养殖场部分环节(产房、保育)严格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规定。 (4)疫情防治及药品使用控制 猪场按照国家规定,定期给猪做免疫接种,对发生病情的猪,使用的是无药物残留、无污染的绿色兽药。

配种分娩率(%)85%出生-出栏92.2 母猪年产胎次 2.3出生至目标体重(kg) 生产商品猪数/头/年18初生重 1.2-1.4 料肉比21日龄重5-6.5 产出-100kg出栏 2.7560日龄重20-25 种猪消耗占料比0.55156-166日龄重100 全群料肉比 3.3 5生产流程 配怀舍16周-分娩舍3周-保育舍4周-生长育肥舍16周-出栏上市 (1)流水作业 安全优质商品猪生产,按配种—怀孕—分娩等形成连续运转的生产线,实行流水作业,周而复始。 (2)提早断奶 出生猪在分娩舍哺乳时间为3周即21天断奶,如果条件不允许可考虑28天断奶,然后转入保育舍。由于猪提早断奶,使母猪年产胎数提高到2.3胎。 (3)全进全出 产和保育阶段,在同一单元或同一组别的猪只均采取2周制全进全出。 (4)集约化饲养 猪只密集饲养,空怀、怀胎和哺乳母猪都采用限位饲养法。由于比较集中地把猪养在一起,因此每头猪所占地面减少,密度加大。实践证明,在工厂化养猪技术管理条件下,限制种猪的活动不会影响其生产力。 6、猪舍型式选择 猪舍的型式主要有全敞开式,半敞开式和封闭等。舍型的选择取决于诸多因素,猪场所在地区的气象因素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南方地区夏季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冬季较寒冷。因此猪舍型式的选择必须遵循以隔热为主,兼顾防寒、防潮的原则。 7、猪舍工艺设备 (1)猪栏 A、大猪栏:每栏深4.0m,宽2.4m(3.0),高1.2 m B、母猪定位栏:每栏深2.2m,宽0.6m,高1.0m C、分娩栏:该栏由母猪限位栏、哺乳猪栏,小保温箱组成,深2.2m,宽1.8m,其中母猪栏宽0.6m,高1.0m,居中;小猪栏高0.6m,居两边。保温箱由木方、木板制成,顶盖为活动板,并配有一盏保温灯。 D、保育栏:深2m,宽1.6m,高0.75m。栏底为塑料漏缝板,前面高出饲料道10cm,后面高出地面50cm。 (2)喂料 方式为人工手推饲料车喂料。即每个公猪栏、空怀母猪栏,怀孕栏,分别配置一个U型水泥料槽,分娩栏前端分别装有U型铸铁母猪料槽和小猪补料槽,保育栏安置圆形自由采食料槽,生长育肥舍采用U型水泥料槽喂料。 (3)饮水 母猪定位栏采用料槽饮水,其他饮水方式选用鸭嘴式饮水器自动给水(大、小号)。 (4)清粪 清粪方式采用人工手推粪车检粪与水冲粪相结合的方式。 各类猪舍主要工艺设备

种猪肢蹄病的分析与防治.doc

种猪肢蹄病的分析与防治 概述:国内外研究表明,此病主要发生在高度选育的瘦肉型品和品系中,如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和汉普夏等品种。肢蹄纤细的猪最易患此病,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种更易得。我国地方品种及其与外来品种的杂交后代猪则极少发病,国一.发病原因 1.品种因素 国内外研究表明,此病主要发生在高度选育的瘦肉型品和品系中,如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和汉普夏等品种。肢蹄纤细的猪最易患此病,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种更易得。我国地方品种及其与外来品种的杂交后代猪则极少发病,国外发现生长缓慢,背膘较厚的品种发病率很低。所以规模化猪场在选育留种期间,尽量以肢蹄粗大,背膘厚者优先选育为主。 2.营养因素 后备母猪对于饲料中需求钙,磷相对较多,如果比例不当,易造成蹄底裂,缺硒时可引起足变形,脱毛,关节炎等,慢性氟中毒和缺锰时,能导致肢蹄异常变形,而且缺锰时多呈横裂,缺锌则呈蹄底裂或侧裂,缺维生素D,影响骨骼的生长不良发生软骨病,肢蹄不正和关节炎肿胀等,使种猪的肢蹄受力不均,导致裂蹄,特别是集约化密

闭饲养,缺乏运动和阳光照射更易发生此病。后备种猪在一百斤以后如果还一直饲喂育肥料,则对身体骨骼的营养发育不足,在配种时,可能会出现公猪压倒的现象。同时后备种猪对于生物素的需求量较高,在后备种猪饲养后期,需要格外注意添加生物素以满足营养需求。 3.气候因素 在《二十四节气论猪病》的文章当中我有提到,冬季主气寒冷,风寒湿邪,侵入皮肤,传入经络,则会引起肢蹄疼痛,导致跛行,所以冬季较为常见肢蹄病的出现。而寒性收引,湿邪入体也会收引在内,待立春回暖之际,湿邪则会破阳而出,这也是最初的“口蹄疫”病理过程。同时对于阳气不足,卫气不固的现象,卫阳不能温煦四肢的情况,也会造成风寒湿痹的病理现状,这种情况会直接造成瘫痪的临床表现。 4.圈面因素 在裂蹄猪群中,后肢蹄比前肢蹄发生多。这与圈面的光滑度有关,圈面光滑度适中,可见有密密麻麻的小点沙粒,圈面过于光滑,看不见沙粒,圈面过于粗糙,易见较大沙粒。这三种类型栏舍所饲养的母猪,其肢蹄软弱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前者的发病率较低,后两者类型的发病率较高。在圈面结构方面,集约化限位栏饲养的猪肢

母猪限位栏介绍

https://www.doczj.com/doc/ff16238255.html, 母猪定位栏的介绍 母猪定位栏最近两年在媒体上比较热,尤其是去年澳大利亚要跟随欧盟逐步减少母猪定位栏的数量,最终变成群养的形式,不过,在我们国家规模化养猪的初级阶段,母猪定位栏还处于普及使用阶段,那么,对于这个母猪定位栏尺寸大家了解多少呢? 母猪定位栏是集约化养猪的最基本的养猪设备之一,作为一个技术成果,母猪定位栏的尺寸和质量的好坏影响着母猪的正常发育情况,所以,不可忽视。母猪定位栏是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的一个产物。 定位栏因为可做到定时定量、占用空间小和便于管理受到大多数猪场的认可。由于长期的不正确选育,外来种猪的母性被降低,在其活动过程中很容易压死仔猪。为了降低了母猪压死仔猪的可能性,现在绝大多数猪场采用定位栏限制了母猪的运动。 据经验人士介绍,母猪定位栏一般的规格:长X宽X高=2.1米X0.65米X1.1米,但这种限位栏由于母猪的活动范围受到严重影响,母猪淘汰率非常高,现在很多养殖户已将母猪限位栏改为长X宽X高=2.1米X1.3米X1.1米,这样母猪在里面可以调头,增加活动空间,可以有效提高母猪的经济寿命。 母猪定位栏的要求配备: 1、笼架:¢20热镀锌管外包,横向加筋¢20热镀锌管1根,其余为¢15热镀锌管,壁厚均为2.5 mm,具体参见笼架图纸; 2、前后门: 500 mm *600 mm368块、550 mm*600 mm80块,材质为¢15热镀锌管,门扣、插销为热镀锌钢材制作; 3、拉杆:通长¢15热镀锌管拉杆2道、通长¢20热镀锌管拉杆1道(兼当水管); 4、水管安装:上述¢20热镀锌管拉杆兼当水管,每2栏用三通连1根520 mm长¢15

母猪肢蹄病的研究

现代母猪非特异性肢蹄病多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的研究1刘永祥、徐秋良、杨建平、姜东风、刘艳丽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郑州 450009) [摘要] 母猪肢蹄病在世界范围内常见多发,是母猪淘汰的第二大原因。高强度选育、现代的饲养制度和采食量过高是现代母猪肢蹄病多发的三大因素。应从后备母猪的选择与培育、重视母猪肢蹄健康检查、慎重的营养措施和猪床维护等方面着手实现肢蹄病的有效控制。群养垫料饲喂系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母猪;肢蹄病 本文讨论肢蹄病是指人们在追求高生产力的同时,忽略了猪的体质,造成肢蹄结实度下降,肢蹄细软,以肢势、步态和站立不正常、支持躯体困难为特征的非特异性腿病症候群,又称肢蹄软弱综合症、跛腿病等。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特别是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养猪场,种母猪的肢蹄病发生率很高。近几年,由于人们对跛腿对生产效益的影响,以及猪的健康与动物福利的关心,母猪肢蹄病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对母猪肢蹄病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1 母猪非特异性肢蹄病发生情况 在世界范围内,母猪肢蹄软弱综合症的发生率很高。Gjein和Larssen[1]的调查发现,96%的散养母猪和80%的圈养母猪的蹄后侧部至少有1处损伤。Sukumaran等[2]统计显示,2293头繁殖母猪的各类肢蹄病包括角质增生、蹄底损伤和蹄侧开裂等的发生率为37%。Stalder 等[3]检查3158头淘汰母猪发现,前后肢脚垫损伤率分别是67.5%和32.9%,前后肢蹄裂的比率分别是22.6% 和18.1%。我国规模化猪场母猪肢蹄的发生率一般在30%以上[4-6],李宇晓和邢建玉[7]曾报道妊娠前期、中后期及泌乳期母猪肢蹄发生率分别高达72.5%、72.9%和76%。 2 母猪非特异性肢蹄病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母猪非特异性肢蹄病是是母猪淘汰的第二大原因。Anil等[8]将674 母猪按照肢蹄评分分成蹄软组和正常组,然后观察随后350天内两组母猪的淘汰率,发现蹄软组母猪的淘汰率是正常组母猪淘汰率的1.71倍。Heinonen等[9]的调查显示因肢蹄病淘汰的母猪占所有淘汰母猪的20%~45%。与老母猪相比,后备母猪和青年母猪蹄垫娇嫩容易磨损,蹄壳较薄容易破裂,易发生继发感染。Boyle等[10]调查了数个养猪场的记录发现,所有第1胎淘汰的母猪中,肢蹄病母猪所占比例接近32%。Lahrmann等[11]报道第1和第2胎母猪因母猪肢蹄病被淘汰的比例大约为26%~27%。 尽管目前对跛腿与繁殖力之间关系的介绍不多,但是发生跛腿是引起母猪繁殖问题的基础,造成的应激和疼痛会损害母猪的繁殖生理,导致母猪无法发情和妊娠。人工授精或本交时,疼痛可能会干扰催产素的释放,影响子宫收缩以及精子有效运输。腿跛母猪不情愿站立 1作者简介:刘永祥(1969-),男,山东成武县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养猪生产研究。E-mail: yxliu225@https://www.doczj.com/doc/ff16238255.html,

猪喘气病和防治.

猪喘气病和防治 喘气病也称猪支原体肺炎、猪地方性流行性肺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不能正常生长。 病原 病原菌寄居于猪的呼吸道,具有多形性,其中常见的有球状、球杆状和杆状等。菌落小,通常凸起,表面为颗粒状,较老的菌落产生稍为凹陷的中心,呈油煎蛋状。本菌兼性厌氧,对营养要求非常严格,用以分离此种病原体的液体培养基通常由富含水解乳蛋白的组织培养平衡盐溶液、酵母浸液和猪血清组成。对高温、阳光和腐败的抵抗力不强,排出体外后生存时间较短,在低温或冻干条件下保存时间较长。30%草木灰及20%石灰乳等消毒剂都能很快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 此病的自然病例仅见于猪。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哺乳仔猪最易发病,其次是妊娠后期及哺乳母猪,成年猪呈隐性感染。集约化养猪场的发病率高,在屠宰场常发现40%~80%的猪肺有病变。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新疫区多呈暴发性流行,病势剧烈,传染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且多为急性经过;而老疫区多为慢性经过。如有繁殖呼吸综合征、巴氏杆菌、肺炎链球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继发感染,将造成严重的损失。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尤以饲料质量,猪舍拥挤、阴暗潮湿、寒冷、通风不良和环境突变等影响很大,能诱发本病。 临床症状

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根据病程经过,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三型。急性型:比较少见。当病原菌首次传入易感猪群时,很可能会严重暴发急性型。所有年龄的猪均易感,发病率可达100%。伴有特征性发热或不发热的急性呼吸困难。持续时间约为3个月,然后转为较常见的慢性型。慢性型:很常见,小猪多在3~10周龄时出现第一批病状,接触后的潜伏期是10~16天。反复明显干咳和频咳是本型的特征,在早晨喂饲和剧烈运动后咳嗽特别严重。一般病猪只咳嗽1~3周,或无限期地咳嗽。除极严重病例外,呼吸动作仍正常。病猪一般食欲正常,但生长发育不良。在外表康复之后,当猪达到16周龄时可能复发或“第二次暴发”。一些患慢性型疾病的猪以后由于巴氏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继发侵入可能发生急性肺炎。隐性型:病猪没有明显症状,有时发生轻咳,全身状况良好,生长发育几乎正常,但X射线检查或剖检时可见到气喘病病灶。 病理变化 常见眼观病变是在肺脏前叶和心叶,有界线清楚的灰色肺炎病变区,与正常肺组织有明显的分界,在肺叶的腹侧边缘有分散的与淋巴样组织相似的梅红色或浅灰色的实变区。具有特征性增大的水肿性支气管淋巴结,在急性病例可见肺严重水肿和充血以及支气管内有带泡沫的渗出物。当继发感染时,则常见胸膜炎和心包炎。可能有严重的胰样变和充血,以及有坏死性支气管肺炎。 诊断 慢性干咳,生长受阻,发育迟缓,死亡率低,发生和扩散缓慢,反复发作等症状是本病的特征。确诊必须从病料中分离到致病性支原体。在鉴别诊断上,应与猪流行性感冒、猪肺疫区别。其要点如下:猪流行性感冒:猪流行性感冒突然暴发,传播迅速,体温升高,病程较短(约1周),流行期短。而猪气喘病相反,体温不升高,病程较长,传播较缓慢,流行期很长。猪肺疫:急性病例呈败血症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