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最重要的四个因素深入剖析

影响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最重要的四个因素深入剖析

影响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最重要的四个因素深入剖析
影响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最重要的四个因素深入剖析

影响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最重要的四个因素深入剖析

南京雨花初级中学裘谷帆

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提高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发育的过程,这是从生物学角度考察得出的结论,但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系统不断完善趋于稳态平衡的过程,这又是从系统论或系统工程角度考察得出的结果。对于这个脆弱的发育过程和不稳定的复杂系统,我们所面对的是几十个影响系统的因素。也就是说,影响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和发展的因素有几十个之多。这就给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实践中操作带来了难题。显然,对所有的因素都加以均衡注重是不可能做到的,科学的做法应该是从纷繁复杂的各种因素中找出最具有影响力的因素,而且将他们的重要性加以排队,这样,我们的工作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以点带面,照顾全局。笔者多年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经过细致观察和跟踪调查,同时应用多元数理统计方法,得到了影响因素的排序结果,其中前4项是“社会”、“学校”、“教师”、“家庭”,4项因素的信息权重达到92%,也就是说,这4项的作用占到了所有影响因素作用总和的92%。对4项排序因素进一步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如下结论: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学校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场所,教师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家庭是一个重要支柱。

一、社会教育对青少年科学素养提高的作用和做法

社会教育工作主要由指社会教育机构承担,其形式多种多样、活动方式丰富多彩,他们对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相教育结合,这是促使青少年全面发展所必需的教育形式。其内容极其丰富,目标着重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及学生技能或能力,以参观、访问、讲座、社会调查、实验等形式进行活动。这样不仅能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还培养了他们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二)利用课外读物增加青少年的科学知识。青少年要尽可能多阅读科普文章,文学名著、报刊杂志等,这对他们的创造力发展大有益处。青少年离开科技知识的掌握,就不可能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创造,即使有创造性的想法,也无法变成现实。因此应创造条件,让他们不断扩大视野,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为将来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采用影视媒体文化让学生将一般的消费娱乐转化成欣赏和接受科技知识的机会。影视文化以娱乐的形式既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又对他们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影视文化作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现代综合艺术,不但是“生活的教科书”,也是人们观察世界的“窗口”,对于培养青少年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注重社会科普教育设施的投入,加大青少年科学素养提高的力度。我国在科技教育设施方面的投入,如国防园、科技馆、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馆等远低于发达国家,而将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应试教育的发展,这几年随强调素质教育,但教育资源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以致于素质教育几乎成了一种浪漫彩绘。政府应从未来着眼,即使财政捉襟见肘,也应首先照顾百年大计的青少年。

二、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提高的作用和做法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在提高和发展强少年潜能诸因素中居主导地

位,也是培养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主阵地。

(一)利用学校活动的基本构成——课堂进行科学教育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单元是课堂,课堂也就成了学生科学素质提高的基本场所之一。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是否具有科学性,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影响至关重要。在课堂中,教师的言行要具有科学性,做到不说无根据的话,凡事讲求证据,这样,逐渐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同时,在科学相关课(如小学阶段的科学课、中学阶段的科学、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等)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并得到科学情感方面的体验。对于学生要注意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鼓励探索求异,注重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在所有课堂中,都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的新颖的想法都给与相应的支持,并注重支持学生将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二)利用学校的绿化和植物资源进行科学教育

在学校,有较为完善的绿化,这些绿化基本是成完善生态布置的,在进行科普教育和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时,将学生带入学校的绿化场所,让学生观察学校的植物及其生态环境,了解植物的特点,生长繁殖的过程,所需的基本生存环境等基本科学知识,学会观察、记录、分析等科学方法,同时,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整个的探究过程,在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有较大的收获,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并珍惜生命。

(三)利用学校实验室开展科普教育工作

科学实验与科学知识体系之间存在一个辩证的关系。科学实验总是要以原有的科学概念为基础,科学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和发展科学的概念、概念体系或观念。科学的对象是认识自然,要认识自然,不用科学方法和思想,不用实验的方法,得出的不是科学而是宗教邪说。所以,不进行科学方法与思想的教育,单单传授知识,就难免把知识当教条。科学的方法很多,其中科学实验是自然科学中各门类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没有实验也就没有科学。目前学校的实验设备陈旧,手段方法落后,投资不足的现象仍很是严重,制约着学校的科技实践活动及科技素质的提高。实验室的建设至少应有科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科技制作和活动室,有条件的应建立小型人工气候室。凡是实验都在实验室真正让学生参与,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亲历亲为。

(四)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和计算机教室开展科普教育工作

现代社会,网络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中有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学校有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利用网络了解一些科学技术知识,认识科学的发展动态,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同时,利用网络查找需要的科学信息本身又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科学能力。学校的网络应该在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彻底向学生开放,有指导性地鼓励学生网上学习科学知识,甚至科学游戏,将兴趣和学习结合起来。

(五)利用学校建设的校园科技景点进行科技教育

学校环能折射出学校的历史气息和丰富的人文气息,使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校环境中得到体现。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规划、创设和改进校园的科技景点,营造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功能。如有的学校设立了“太阳能石英钟”、“风能电站”、“厌氧发酵沼气装置”、“火箭模型”、“生物养殖”等等学校文化景点,使科技景点涉及领域拓展到新能源、环保、生物发酵技术等各个方面。

在创设校园科技景点时,不仅要注意使景点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可观赏性和可探究性,更要注重景点的实用性,尽可能使学生参与。还要使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既是对学生有启迪作用的物质环境,又是能激励和陶冶学生的精神环境。在征求校园科技景点方案中,学校应采纳学生提出各种意见和要求,使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力在创设校园科技景点得到充分地发挥,营造出浓郁的具有科技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六)利用开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进行科技教育

学校应把“科技教育”的办学思想渗透学校课程体系之中,优化课程设置。在基础型课程中,

加强文理科中的科技教育,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设置上,形成以科技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为主线的学校课程框架,最终形成着眼于每个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及时开发出一批体现科技教育特色的学校课程。开设以科技教育为主的拓展型课程,这些课注重动手创新,学生能从中学习科技知识和科技制作,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三教师对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提高的作用和做法

应该着重强调的是,这里的教师,指的是全体教师,而非仅仅指从事科技活动、辅导科技竞赛的教师,因为科学素养决不是科技活动或科技竞赛。由于教师的专业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职责也会不同,但是共同的目标和义务是一致的,因此也会对全体教师提出共性的要求。

(一)教师需要重新认识学生的特点

第一要明确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既然如此,首先要承认他们各方面都是不成熟的。其次要懂得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再次要正确认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即要全面发展,有重点突出,但不可能十全十美。

第二要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力并等待开发的人。学生的潜能之所以难以展示和发挥,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是因为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压抑,受到了现实环境的限制。作为教师既应该对学生能够发展到更高水平持有信心,更应该创造一种使学生多种潜在的可能性向现实确定性发展的有利环境。

第三要承认学生是具有主体地位的人。承认学生是具有主体地位的人,就应当确立以下几个基本观点:一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发展主体人格的核心内容。二是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三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是现代学生观的高层追求,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四是明确学生是有差异的人。只有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独立性,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独立空间中充分的认识自我、展示自我,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自身应该具有的品质

1.具备应善于吸取新知识、树立新观念的能力。人类社会进入新的世纪,知识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和关键要素,拥有新知识的人也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教师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有接受新事物和面向新世界的敏感性,有着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懂得怎样吸取知识、怎样选择知识、怎样学习知识,并成为终身学习的先导。

2.具备善于运用新知识、探索新领域,使科学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的能力。教师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教育和科学普及以及科技创新教育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高水平高起点高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得以形成和发展。教师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活动中要能到起组织、引导作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激情和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师要在传授已知知识的同时,还要积极指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掌握知识、发现知识,去探索未知的科学真理,去创造、开拓崭新的学科领域。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在教学中指出该学科有待解决的问题,以给学生强烈的创新启迪,而不是去掩盖存在的问题,束缚住学生的思维。尤其要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批判思维上下工夫,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

4.具备创造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和广博的科学知识,从而使科学和科技教育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不能仅仅把教师当作一种生活职业,而应把它当成追求的事业,当作一门艺术,经常有意识地去了解和吸收各种有价值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创造性地运用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引导学生带着探索的精神,带着创造的思维,用敏感的眼光去发现世界。教师应从知识传播者转变为智力开发者,不能仅限于传授知识,应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有待开发的创新者,着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他们的智力,使得每个人都能分享到

其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幸福。

(三)教师在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中应有的角色

曾几何时,我们大力号召,我国应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社会成为学习型社会,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其中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应该是教师,或者说研究性教师。如果没有他们,何来具有创新能力的后代,也就谈不上创新国家和社会。而创新性是研究型教师具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不断创新的精神等特征。研究性教师突出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综合性,一定要把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带进学校、进入课堂、指导教学、培养人才。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成为社会、学校各种有益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1.多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做合格的组织者。一个合格的学习组织者教师,所教必须围绕学生的所学来展开,学生的发展需要什么,教师就应该给予什么。实际上,学生有着广泛和强烈的探究心理,但是缺乏科学的探究组织和过程,教师应该加以指导,让他们自己开展一个个研究项目,从中经历成功,经历失败,提高技能,体验过程,获得方法,培养情感,领悟思想。

2.多关注探究过程,做成功的引导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辨证统一。许多有价值的探究,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困惑,有些困惑他们会自己解决,有些则需要教师的引导,寻找解疑途径。

3.多关注交往互动,做平等的参与者。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实际上都是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但如果只是教师教,学生学,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没有探究过程,也就不会有创新,那么教师也只是一个居高临下的灌输者。而一个具有研究素质新观念的教师,应该师生共创共生,师生同属课程构成因素,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不能置身事外。研究既需要学生个人的见解,也需群体性的讨论切磋,而教师就在交往互动中起纽带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由教师为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面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中走向平等,与学生一起共同经历和体验探究过程,做到教学相长。

4.多关注学生体验,做积极的促进者。教师不能单纯地把传递知识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不应当只重视对“经”的传授,而忽视“人”的发展,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在尽可能的条件下提供一些开放性的探究课题,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担当起一个学习促进者的角色。

四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提高的作用和做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青少年生活的地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任期最长的教师,承担着抚养和教育的双重责任。爱迪生的科学发明素质来自他母亲和父亲的教育;张衡之所以成为我国科技史上的巨匠,是良好的家庭环境培育了他。中国科技馆馆长的王渝生一双儿女都是留美博士,他说:“常有人向我讨教育子秘诀,其实我哪有什么秘诀,我只是经常陪着孩子玩,在玩中培养他们善思好问的习惯,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逐渐让他们把兴趣与好奇心转化到对大自然的奥秘的探索中。”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利昂·莱德曼认为:孩子未来的性格更多是由他们的早期经验所致,从小进行科学教育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影响。他从自己的体验出发,认为孩子们探寻事实的过程与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是一样的——他们先产生想要了解某事物的动机,然后制定方案,收集资料、组织过程,最终分析并得出结论。可见家长对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作用是多么巨大。然而目前我国教育的现状是,在家庭教育的庞大队伍中,没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到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科学教育水平,对提高青少

年的科学素养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及时培养孩子的科技意识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总量激增,科技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影响。社会既需要我们的青少年成长为科学家、艺术家、网络专家等各种专门人才,更需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品质、整体科技素质得到较大提高的合格公民。

1.家长们应该首先具有新的科学素养观念

解决观念问题,实质是观念更新问题。就是要充分认识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重要性。现在科学素养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家长们追逐的仍然是升学率或是考入名牌大学,这对于青少年科技素养的提升是很不利的。家长一定要知道,具有完整人格和全面素养的后代才是今后学生发展的方向。所以家长们应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孩子参与有益于其创造力培养的科技、文化和艺术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具有在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2.家长们要借助不同环境,有意识地培养青少年科技意识

科技意识和科技技能的培养是科技教育的两个要素。青少年学生崇尚科学,首先要有科学的意识,也就是说,头脑里要有“科学”二字,在生活、学习中按照科学精神办事,家长首先要认识到这一点。然后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及时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

(1)在认识大自然中培养孩子的科技意识。家长有计划地带孩子外出旅游,融入祖国锦秀河山,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人文景观,写观察日记等活动,增强他们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情。

(2)在社会大课堂中培养孩子的科学意识。带孩子们参观博物馆、科普宣传基地、高科技企业等,引导他们了解当今最新科技信息和先进科技成果,并为他们提供参加科学考察、科普宣传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其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3.家长要有意识地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科技素质教育

许多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找个好学校,就可以放心了,家长只需管好孩子的后勤,而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事。这种想法,实际上是淡化了家庭教育的功能。知识并不等于素质,如果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对孩子的全面教育,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也证明,许多在事业上做出成就的学者,往往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指导,得到家长的精心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们形成了得才兼备的综合素质,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二)家庭教育需要家长提炼自身素质

“教育者首先受教育”,对家长来说,他们不应以没有时间或工作很忙为理由拒绝自身的科技素养修身。笔者认为,家长们最起码要有这些基本知识:其一,要明确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内涵有哪些,明确对孩子的教育中家庭有着什么样的责任。其二,要学习现代科技及科学发展史的有关知识,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作用,了解现代科技前沿的有关知识和信息,了解历史上著名科学家对社会科技发展、社会文明进步所做的贡献以及他们身上凝集着的科技素质。其三,学习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明白如何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指导孩子,健全孩子人格,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而不是把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有研究报道,家长的价值观往往决定着学生科技兴趣的现实选择。有很多地方的学生对科学学习有较大的兴趣,然而在家长的干预下,孩子不得不放弃科学知识的学习而被动地去学奥数英语等具有功利作用的知识。所以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高,家长的正作用和副作用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由于此,家长更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三)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做的事情

由于家庭的具体情况和家长自身素质的差异,在家庭环境中对青少年进行科技素质教育起方法和内容也会不同。但每个家长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家庭学习科学知识和崇尚科学的氛围,培养孩子热爱科学的情趣

家庭氛围对孩子是一种影响和熏陶,它是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孩子产生长远效果。这种氛围要靠家庭的软、硬环境来支撑。软环境主要使孩子感受到家庭中有“崇尚知识、崇尚科学”的追求,

这包括家长平时谈话的内容、与孩子交流中的价值取向等。硬环境主要是要为孩子提供适合的书籍和动手操作的器材、空间等。家庭应利用这些环境培养孩子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因为在青少年时期培养起来的兴趣,往往为一生所从事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2.积极参与孩子的科技学习活动,与孩子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

在参与孩子的科学知识学习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家长应以朋友、伙伴的关系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促进他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获取知识,并进行创造。在这些活动中,不要让孩子产生压力和束缚,应让孩子在家长面前乐于思考,愿意和家长一道探讨,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实际上,许多家长由于受教育的局限性,某些知识还有许多欠缺,因此在与孩子一道学习时要保持平等心态,学习孩子的长处,注意捕捉孩子思想上的创新点,多加鼓励和肯定,这不仅能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还增强了孩子的创新意识和自信心。

3.利用身边可开发的资源,为孩子提供学习机会

家长在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学校和科教部门组织的各项科技活动的同时,应配合国家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要求,积极开发家庭资源,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

(1)利用家长及亲朋好友所从事的职业

有些家长及亲朋从事科技工作,可利用这一条件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中的科技含量、应用前景等,自然而然地给孩子灌输科技知识。长期的耳濡目染会使孩子的心灵受到热爱科学向往科学情感的熏陶,会让孩子从小立下从事科学事业的志向。

(2)带领孩子参加大型科普讲座会议,参观科技场馆、旅游资源和野外考察

家长要有意识地带领孩子走出家门,了解外面科技含量高的社区,支持他们参观科技场馆,这是帮孩子打开眼界的好机会。同时,利用好旅游资源,选好旅游路线,尽量配合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内容,选择知识含量高的旅游线,给孩子以实地感受,创造一种情境,让孩子吸收应得的知识,从而把旅游和对孩子的科技文化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野外旅游时,做好科学考察准备工作,制定好行动计划,把每次旅游当成一次科学考察活动,做好记录写成论文或游记。

(3)利用生活中的科技知识

有意识地将生活中的科技知识介绍给孩子,引导青少年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让孩子体验生活中科学的无穷魅力。如果家长不懂,正好让孩子去探究明白,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从而增加了孩子的成就感。比如居住小区的生态建设、卫生保健知识、食品安全知识、日用化学品中的环保知识、生活垃圾处理中的环保知识等,都能够使青少年从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4)家长应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全国每年都要举办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大赛及其它科技竞赛活动,这是一个展示青少年发明创造能力的最优秀的平台。家长应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亲身体验科学探究和技术创新全过程的有益活动,但应避免功利性参与,真正起到通过比赛达到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积极性的目的。引导青少年参与科学创新这类活动时,首先要利用大自然多姿多彩的魅力,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生活带来的重要影响力,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求知欲,开阔其眼界,激励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青少年科学素养测评小学试题

青少年科学素养测评-小学试题 一. 判断题(共10题,每小题2分) 1. 目前我们家用电器上用的遥控器最多的是超声波遥控器。(×) 2.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都要顺风,这样起飞速度快,降落迅速。(√) 3. 在观察日食时,绝对不能用眼睛直接对着太阳观看,否则会对眼睛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双目失明。(×) 4. 静电有时会给人带来灾害,目前,防止静电的方法主要有3种,控制摩擦,增加空气湿度,接地泄漏。(√) 5. 金刚鹦鹉的舌头里有一根软骨。(√) 6. 狼在夜间嚎叫是因为太孤独了。(×) 7. 望远镜口径越大,观测得就越清楚。(×) 8. 大西洋中的百慕大海区是一片著名的“陷阱水域”。(√) 9. 北斗星的勺柄指向北极星对吗?(√) 10. 由于月球上没有重力,因此普通人也能跳得老高。(×) 二. 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3分) 11. 日常用的铅笔芯是用下列哪种矿物制作的?( B )

A. 石英 B. 石墨 C. 石膏 D. 木炭 12. 有些小商贩还在使用的杆秤,是利用杠杆原理来称重量的简易衡器。杆秤的力点是( B )。 A. 提绳 B. 秤砣 C. 秤盘 D. 秤杆 13. 制作粉丝. 粉条的主要原料是( B )。 A.面粉 B. 淀粉 C. 米粉 D. 大豆粉 14. 长时间存放白酒. 食油. 食醋最不理想的容器是( C ),因为容器的一些化学成分会渗入存放物中。 A. 瓷容器B. 玻璃容器C. 塑料容器 D. 金属容器 15. 去医院打针的时候,护士会在你的皮肤上涂抹的浅棕色的消毒药水是( A )。 A. 碘酒 B. 酒精 C. 高锰酸钾试剂 D. 硝酸 16. 下列对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 雾是悬浮于地面的水汽冷却凝结而成 B. 笼罩城乡的雾气不会含有污染物 C. 雾散之后是晴天 D. 雾是早晨才会出现 17. 打针时为什么要把针筒里的药水排掉一点?(B) A. 防止注射的药水过量 B. 把针筒里的空气排出去 C. 试试针筒是否通畅 D. 药水太多了 18. 夜晚看书或写作业时,所用台灯的亮度适中,应该从( A )方向射入。

科技活动使青少年提高科学素养

科技活动使青少年提高科学素养 摘要:青少年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中的重点人群,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需要认真研究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特点,不断探索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新模式,让青少年科学素质得到更快、更好地提升。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科学素养 【出处】《科技视界》 一、科技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科技活动,是大面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丰富多采的科技活动,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个性,增进身心健康,使他们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科技活动主要包括发明、创造、论文、制作、饲养、科学试验、环境保护、计算机操作、科学信息传播等方面。通过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科技发展过程及对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我国及世界历史上的科技成果、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科学创新意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以及科学地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科技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课内知识的兴趣。课内知识对课外活动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做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是学校进行科技教育的主渠道。 二、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益处 1、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我国教育现状很不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科技活动有许多课堂教学不能替代的作用。从性质来看,科技活动是在教师辅导下,由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内容看,它比课堂有较

大的伸缩性,能及时吸收现代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从形式和方法来看,它灵活多样,寓科技教育于活动之中,富有实践性和创造性。此外,许多项目与生产技术密切结合,参加这些活动将为多数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打下基础。因此,广泛地开展科技活动,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向青少年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及早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 科技活动的开展,使青少年从小接受科学启蒙和熏陶,特别是为那些科技爱好者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他们成材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些50年代、60年代参加科技活动的青少年,现在已成为科技战线上的骨干。 3、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有利于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风尚 科技活动对青少年有很强的吸引力。它能使许多学生找到正当地表现自己能力的领域,将他们旺盛的精力引向正确的轨道。这对于在青少年中逐步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风尚很有好处。不仅如此,开展科技活动还是一种对少年儿童进行理想教育的好形式。科技活动在青少年的心目中从对科学的兴趣,逐步加深到对科学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把科学与祖国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确立自己的志向,形成一种社会责任感,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升华为崇高的理想。 4、可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科技活动可以培养青少年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学会关心集体和他人,维护集体利益,从而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形成协作意识,培养协作能力。在活动中可以使他们不断地端正学习动机,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自律精神,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充分发挥科技活动的实践性,使青少年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他们懂得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些基本原理,并学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

最新浅谈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浅谈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小学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引起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与深度思考。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实践中,积极践行《科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探寻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无疑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 一、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知识的掌握是科学素养提高的前题和保证。一个科学知识储备贫乏的人,是不可能提高他的科学素养的。 第一,介绍科学发展史引导学生崇尚科学。我们在科学教学活动要抓住有关点滴,特别是我国的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发明史方面,我们教师要以情导学,引起学生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我在教学《磁铁》、《纸》等课时,我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指南针、活字印刷的发现、利用和世界性影响,同学们受到巨大的鼓舞,深深地为自己生长在一个科学发达的文明古国感到骄傲。像这样的实例在

科学史上举不胜举,在教学中渗透科学家的故事,为学生们将来投身于科学事业提供了榜样,这当然是对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好素材,要充分地利用。 第二,在探究活动中培养科学素养。小学生喜欢动手,容易被具体、新奇的材料所吸引,他们收集到或面对新异、奇特的实验材料后,肯定会自觉探究的。当孩子们遇到一些富有生趣的材料,他们就会去摸抚、去拨弄、去观察、去探究一番,当材料发生变化时,更会牢牢地吸引他们。例如在“认识磁铁的性质”时,学生会被形状各异的磁铁吸引,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去看、去“玩”、去比较;再如学生在了解热空气的性质时,学生的探究材料是一种“走马灯”,当灯里的蜡烛点燃后,就会看到灯罩上画的人和马在不停地转动,这种新奇的材料不能不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既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又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知识的掌握,是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好举措。 第三,教学过程渗透科学技术新信息。如从“神舟六号”到“嫦娥计划”,从磁悬浮到子弹头,从人类转基因工程到人类克隆技术,从超导到纳米等等,教学中渗透这些知识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而且,唤起了学生的时代感,树立了科学意识,并从中获得启示:现在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创造和发现。 二、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自然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概念的引进、规律的得出都和实

如何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中学教师如何坚持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并重的理念,如何提高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一.深入学习,提高认识。 1.深入教育一线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升华——即调查研究,这是教育科研必需的也是基本的内容和方法。 2.如果说科研是教育生命的源泉,那么,课题便是教育科研的起点、旗帜和抓手。课题的能量是巨大的、神奇的。因为它有智慧的能量。名师走的是课题研究之路,名校走的是课题研究之路,课题研究也是区域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3.教育经验来自教育实践活动。只有及时地认真地科学地总结,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明确地指出——“理论的概念必须要由大规模积累的实际经验来完成。4.台湾诗人痖弦有句绝美的诗——“海,蓝给自己看”。就像那只破水罐,悄然为自己开一朵花,教育科研工作者以缄默淡泊自己的美丽,只要立足于学生、教师、课堂和学校,关爱生命、关照心灵、关注成长,走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管理必然有新视野,课堂必然有新天地,课改必定有新干线,家庭教育必定有新亮点。 5.教育科研其实很简单,她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拓宽基础、专一深入、痴情关注、大胆设想、艰苦奋斗,都需要我们比平常人晚睡早起、按照规律下笨功夫,不仅需要积极地入迷、奋发、获得,大部分时间里还需要在宁静平和的状态下反思,在教育科研中寻觅理味、趣味、情味、艺术之味,乃至人生之味。 6、用握过粉笔、教鞭的手,用批改过考卷、作业的笔,记录下、整理出教育生活中一个个专题,诸如“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等,从而走过亘古走过蛮荒,走过森林走过雪原,与那些高尚的人们和思想进行心灵沟通。如此不断沟通,不断蒸馏,不断品味,即是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臻妙心境和生活享受。 一、分析问题,寻求对策。 1、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学校层面:申报课题多,深入研究少.检查汇报多,平时落实少.装门面赶新潮多,联 系实际少.追求短期效应多,持之以恒少,应付上级检查多,解决问题少.

公众科学素养抽样调查分析

公众科学素养抽样调查分析 公众科学素养抽样调查分析 科学素养(scientificliteracy)就是人们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它们的影响了解有多少,有多深。此次开展的区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在我区还是第一次,是了解我区公众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对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的看法和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手段等各个方面情况的重要方法。在科学技术正日益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今天,一个人科学素养的高低,绝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已经开始影响到现代社会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在不断影响和改变国民的价值观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 一、我区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 此次公众科学素养抽样调查,选取了各层次公众组成的随机样本384人。其中男性公众185人,占48.18%;女性公众199人,占51.82%。现将主要数据及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国 家 机 关 机 关 企 业 办 事 员 商 业 及 服 务 人 员 学 生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生 产 工

人 失 业 及 下 岗 人 员 其 他 企 业 法 人 家 务 劳 动 者 离 退 休 人 员 2.6% 3.9% 7.81% 3.9% 9.9% 6.77% 12.24% 6.25% 0.52% 1.3% 44.27% 经过本次调查的数据采集和后期计算,结果表明我区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12%,而杭州市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2.9%,杭州市统计局城调队11提供资料高于杭州市的平均水平。 二、我区公众获得科技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渠道和方法 电视、报纸是我区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高达85.94%的公众通过电视和报纸获得科学技术信息;通过广播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比例为41.93%、通过因特网、杂志、图书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比例分别为23.18%、16.15%、13.54%;排列较后的主要渠道依次为亲友或同事、专业技术培训、音像制品,其比例分别为5.47%、3.39%和1.56%。以上情况说明,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科学教学中,由于科学学科本身的特性(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和创新精神,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就我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探索与实践。 一、呵护儿童好奇心,激发科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以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通过科学探究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使之真正发挥科学学习的原动力。“本来好奇心就是人与生俱来的,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至打小学毕业的时候,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反而逐渐减弱了”,对此我们教育工作者是有责任的。 二、引领儿童亲历科学探究过程 在过去的文化背景下,我们的科学教育往往既枯燥又乏味,教师实行的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满堂灌”,孩子们依赖死记硬背蒙混过关,根本不知道科学和他们周围世界有何相关。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几个方面: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方案、实施计划、分析综合整理、表达交流等。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探究活动给予适当帮助、适时调控。1?问题情境阶段,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提出假设、验证假设阶段,学生提出假设和实验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并将自己的观点在探究中交流讨论,反复探究,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3.发现、概括阶段,在实验完成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观察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结论。 三、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方法初探

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方法初探 作者:梁莉 来源:《海峡科学》2009年第07期 [摘要]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我们应该积极破除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使之树立起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其创新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成为与时俱进、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科学素养方法青少年 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是开发科技人力资源、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也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我们要通过具体生动、切实有效的科学素养教育,在青少年中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他们的 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成为与时俱进、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 1破除心理障碍,引导青少年走近科学的大门 科学给很多人的感觉就是高深莫测的,是只有专业人士才可以接触、钻研的事物。因此,很多人是谈“科学”色变。这种心理障碍肯定对提高大众科学素质不利。 因此,为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我们必须先从其心里障碍开始,只要破除这块坚冰,就可以正确地引导青少年走进科学的大门。 我们在给青少年上课、讲解时,就非常注意青少年的心理状态的调整,从身边的科学讲起,给他们灌输一个概念:科学是可以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只要利用好科学,那么就会事半功倍。同时营造了一个热烈的讨论氛围,大家各抒己见,交换彼此的看法,并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的结论,让他们在求索中得到满足,充分理解到科学的重要性。 阿累尼乌斯说过,一切自然科学知识都是从实际生活需要中得出来的。我们在给青少年讲课的时候,就非常注意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比如讲到电传导的时候,我们提问学生“为什么打雷时 不要站在树下”,让学生去反思这些生活小常识背后的科学意义,让他们觉得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关键是自己是否留心、留意。科学并不需要专业的设备,更不是专业人士的时尚饕餮。 2精心挖掘教材,着力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 科学兴趣是激励人们孜孜不倦地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培养科学素质首先要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观察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一、学生求知欲强,小组合作出成效 从小学六年级开始的科学教材中就有了很多初中生物课程的实验,需要学生动手、分析和思考。所以,作为教师要具备领导才能,能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提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验探究中,教师的作用应尽力体现在情境的创设、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学生创造性思维兴奋点的捕捉等方面。把思考的空间、总结评价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最后获得问题的答案,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乐趣。这一过程中的教育意义是照本宣科所无法达到的。 二、大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挖掘学生潜力 在生物学实验中,我们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成功的情境体验,让他们积极交流,展示探究的成果。对于学生的认识和经验,是正确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独特的见解要大加表扬;对于错误的不要草率批评,应鼓励思考,鼓励质疑问难的品质。树立起肯疑、敢疑和善疑的优秀品质。例如:在进行“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时,让学生自己制作实验材料,然后创设问题情景,比如材料的选取为什么培养到5cm时候才剪取,为什么只剪取3cm?在实验步骤中,为什么要按照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的步骤,如果顺序颠倒会怎么样?如果每个处理步骤时间过长后者过短会有什么后果等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意发掘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大胆理性质疑,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能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还可以提高探究的能力。 三、创造合作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提倡合作学习,是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合作多,交流少”的现象,使得交流活动成了小组中学习成绩优秀者的独角戏。这样“合作”成了“独做”,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了探究的观众。所以,教师应对合作探究加强有效的组织和指导,协调自主与合作的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对科学问题的讨论,鼓励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大家讨论。同时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他们也能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能够敏锐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现自身价值。 本人教学过程中发现,在进行生物探究活动时,由学生依据所提供器材(或自己设想可以找到的器材),自行组成合作小组,设计、进行对照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特点,自由搭配、设置小组长,形成有组织、有分工(比如有的同学负责设计,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小结汇报)的合作小组。这样,学生依据自己在小组中的合作地位履行各自的职责,在小组活动中注意合理的分

弘扬科学精神 提升科学素养(范文)

范文一: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化先驱们为我国引进了“赛先生”,从此开始了我国的科学进程。时至今日,科学依然在我国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成为了我国既定的国策。然而尽管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国不断取得突破,却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科研学术浮躁、“伪科学”盛行、公民科学素养低下都成了我国科学进程的绊脚石,因而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就尤为重要。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一个国家的发达进步必须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推动力,而科学精神便是指引科学技术走向正轨的指路明灯。只有弘扬科学精神才能在全社会树立人人懂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氛围,才能进一步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国家方方面面的发展。因此,要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指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就是要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这也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秉性,它要求人们在对待任何事情的时候必须从实际出发,摒弃浮躁,以务实的态度探索未知的世界,去揭示事情的本质以获求真理。而我国目前学术界及科研领域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夸大研究成果以骗取国家经费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素有“象牙塔”称号的高校校园里,也出现了师生共同炮制泡沫论文、虚假奖项等学术浮躁现象。这些具有欺骗性质的行为反映出科学工作者浮躁、不踏实的工作作风,明显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无法在学术上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脚踏实地地专注于科学与学术研究,创造新的科学成果。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就是要弘扬理性探索的科学精神。由“加碘盐可抵抗日本地震引发的辐射”这样一条假新闻引发的全国抢盐潮以及下岗工人张悟本的“绿豆养生说”引发全民喝绿豆汤这些“闹剧”,无不显示出我国国民科学素养之低下。究其原因,是我国国民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但更重要的是缺乏理性探索的科学精神。面对社会上的传闻和所谓“专家”的论断,公众不是进行理性的思考而是盲目的跟风,媒体舆论也不进行科学的查证就进行吹捧炒作,造

公众科学素养必备知识(一)

公众科学素养必备知识 (一)、社会科学部分 2011年2月江苏省科协、省统计局发布了第四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明显提升,201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了4.9%,比全国调查结果高1.63个百分点,继续居于全国前列。 本次调查是从了解公民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等三方面定量测评的。其中,公民对科学的理解是核心指标,用于测度公民的基本科学素质。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国民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民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公民科学的素养方面。公民科学素质影响国家的竞争力,影响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和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支持程度,影响本代甚至下一代青年的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定期进行测量和调查。并及时地提出各种促进本国科学素养发展的措施和计划,进行科学教育。 为了加强科普宣传的力度,为了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我们探索着编写了这本小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 “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具有:客观性、理论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因而,在编写时受我们知识水平限制和老化,一定会有不足之处,甚至有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老科协编执笔孙云生 2011年4月(一)、社会科学部分 1、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借助于一定的认识方法获得的,以精确的概念、定理、假说等理论形式加以表述的,并且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独特的社会活动历史地形成的,并在不断发展着的系统知识。 科学作为生产知识的活动,具有:客观性、实践性、理论性、发展性。客观性是指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实践性,科学来源于社会实践和实验,又被实践所证明;理论性,通过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手段,对感性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发展性,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发展变化的,科学的认识和科学知识体系也是不断丰富和深化的。 2、科学的任务和分类 科学的基本任务是探求客观真理,揭示和发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作为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南。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的各种物质体的结构和运动形式。社会科学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通常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科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是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以及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

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 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启蒙课程”。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但实验课很难组织,教师为了减少“麻烦”,能不触及实 验的,尽量不触及,虽然随着新教改的深入,近几年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不过,教师在教学中,不知如何把握:小组合作怎样更有效?怎样指引学生合作、交流,更有效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长时间处被动参与的应付层面,这与我们追求的科学素养背道而驰。因此,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修,分别观看高秀丽老师执教的〈〈有趣的磁铁》和刚老师的〈〈我们的呼吸》等一系列实验的巧妙,惠文老师执教的〈〈认识岩石》这一自然界事物的过程和方法,周伟老师执教的〈〈我们的身体》、 外部的秘密,森老师执教的〈〈寻找生物的家园》的欢乐旅程,鲍星海老师执教的〈〈彩虹的秘密》六位老师的课,真正领略到了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彩的教学艺术,真是受益匪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行动的改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是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做到让学生乐意做实验,首先应该从精彩的导课入手,给学生创设各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 这是激发其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一个扣人心弦的精彩导课,自然会吸引学生的眼球,在短短的几分钟抓住学生的求知和探究欲,才能组织好学生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 二、寻找证据,巧解冲突,验证猜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目的不单是使学生“做”得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怎么样“做”,因而,教师应当在“做”的方法上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使学生懂得如何去“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实践是人类认识自然神会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特点。科学家在探究中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收集证据,并以此为基础解释自然界的奥秘。在科学课堂的探究中,动手实验,寻找证据,巧解冲突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冲突是学生探究的动力,证据是学生探究获取新知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注意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情境,每个未知的答案都不是从教师口中说出来,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科学课就是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同时,教育学生做任何事也不能弄虚作假,一定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尊重科学、尊重知识。 三、科学课上的细化问题。 在科学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在提问时,往往问的问题太笼统,致使课堂上出现学生答非所问、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做实验前一定要明确实验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针对想要验证的猜想制定出实验方案,这是有效实验的关键。要想做到有的放矢,首先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细化问题,使实验的指向性明确。其次,教师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完善探究方案。每个学生都喜欢实验活动,但由于小学生的个人能力参差不齐,观察事物时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影响很大,有时常常偏离主题。他们往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因此要在学生开始探究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设计出一个相对完善的探究方案,了解实验注意事项,更是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探究方案,教师指导完善,并让学生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说出来,这样,学生探究目的明确,更能尽情地享受实验的乐趣。缺乏对全体学生的关注。教师为了追求有序的课堂效果,过多了关注表现积极的学生,忽视了其他学生,很多学生始终是倾听者。 今后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小组合作,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引 导他们参与其中。我们要注意教法的灵活运用,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积极合作、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情感,面向全体,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才能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交流等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

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培育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新一代建设者,是关系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命题,也是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重要依托。对青少年进行科技普及教育,不仅是从事科普教育工作部门以及学校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此,按照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向纵深发展要求,进一步探究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1、挖掘科普教育资源,营造立体科普学习氛围 上海有着十分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行业博物馆、专业展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青少年活动基地等俯拾皆是。目前100多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是全市范围内科普职能较为成熟、各具特色的单位,成为向青少年普及科技教育的重要场所。组织广大青少年参与上海科技馆、上海天文台、上海植物园和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等一系列科普活动,引领青少年积极探究科学奥秘,激发青少年崇尚与理解科学的高昂热情,使之养成善于在科学知识中遨游的良好习惯, 2、科技教育渗透教育改革,研发科技教育新模式 课堂教育是青少年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基本渠道。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素养整体水平是不断提高的,学校教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科学精神的培养与塑造还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教育不仅要传授科技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技术兴趣的培养,使学生了解科学方法、了解科学史,

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加强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科技教育要渗透到新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学校科技教育改革,鼓励科技界与教育界联合设计和实施科技教育改革方案,充分调动科技界与教育界的力量,广泛吸收社会资源,共同研发学校科技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形成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3、构筑传播媒体网络,搭建立体科技信息平台 计算机及其互联网的突飞猛进和广泛应用,为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极好的历史机遇,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变化,同时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由于传媒在科技教育中的作用突出,应当充分利用其高效、高速的传播作用,大力传播科学文化,积极发展科普文化产业。 因此,政府相关部门、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充分了解媒体的传播规律,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因特网等信息传播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重点完善和建设由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科普画廊等大众传媒共同参与的传播媒体网络。 4、抓好科普教育,建设高素质科普人才梯队 学校教育是正式教育机构,而科技馆、大众传媒等是传统的科普地盘,前者是阵地,后者是辅助。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需要加大科普教育的力度,营造尊崇科学的社会风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来培养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有效调动各类科普实施主体参与科普,例如,研究所、各类

在科学实验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科学探究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氧化碳》教学感悟 余姚市实验学校叶银雅 背景分析: 《二氧化碳》这节内容是华师大版科学七下第二章空气中的一节重要的内容,因为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它不仅是大气中的重要成分,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是碳酸盐鉴定的重要依据,是自然界碳循环的主要转化物质,所以教材以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为切入口,引向对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学习。本节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实验较多,教材中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讲解均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实验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结果的讨论,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更深的认识。其次,学生通过前两节内容的学习,特别是对氧气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为本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还不够强,特别是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的意识几乎没有形成,与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在2008年3月余姚市第十届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中,我与梨洲中学704班的同学们合作,共同完成了《二氧化碳》这节课的学习,并获得余姚市一等奖的好成绩。那么本课的宗旨就是以二氧化碳的知识为载体希望通过探究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和感悟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片段: 活动一:看一看,闻一闻 师:现在每组同学的实验台上都有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得出二氧化碳的哪些物理性质呢? 生:二氧化碳无色的气体。 师:二氧化碳有没有气味呢? 生:有的(或没有) 师:我们闻一闻就知道了。我们在科学学习中,闻气味的方法是扇闻法。请同学先看老师演示一下。下面请同学们按老师的方法试一试。 此环节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实验操作开始,让他们通过亲身的探究活动,去体验,去领悟二氧化碳是性质,并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活动二比一比 师:从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很轻,密度很小,那么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比哪个更大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生:二氧化碳更大 师: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有办法来验证吗?

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

谈一谈如何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使自己能够更好的从事教研、教学,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很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能够与时俱进,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才能更好的从事教育。以下是我的简单认识: 一、如何提高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部分,所谓科学素养也叫科学素质。我个人认为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师科学素养应包括:1、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吃透教材,结合自己班的情况,把复杂教学简单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2、 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3、新时代要求教师也要具备新技能,所以我们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已经安装电子白板,我个人认为教师有必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把抽象问题具体化。 二、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作用,“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是就是我们教师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操、性格等等各方面的修养,所以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以身示范,做好学生的榜样。1、我们自己

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通过读书,不断提高修养。2、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与领导、同事、家人和谐相处,给自己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3、我们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旧观念,加强与时俱进。 4、在教书之余,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出去旅游,开拓眼见等等。 总之,我相信教师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方面有所改变,有所提高,那么我们在处理教学,师生问题时候也就更加和谐,我们也能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很多时候不喜欢听老师的一大堆道理,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一身说教,我觉得这样的效果更明显。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

1996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 引言 1996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是我国第三次(第一次1992年,第二次1994年)全国性的调查。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20个县(城市区),覆盖全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样本量为6000,约为我国人口的20万分之一。回收有效问卷4465份,占总样本量的74.42%。有效样本量达到社会学一般要求的有效数量。这次调查是成功的,数据能够说明我国公众的基本科学素养水平和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本文将根据1996年的调查结果对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公众的群体差异(性别差异和文化程度差异)、及其它国家相比的差异等情况进行描述与分析。 根据国际调查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具体国情,1996年的调查除了保持原有的调查题目以外,又增加了对新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了解程度、对经济学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迷信的程度和对未知现象的看法等的调查。以便能够更全面第了解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 第一节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变化 经过多年探索之后,各国专家学者逐渐地对什么是科学素养以及科学素养的测度标准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指标体系。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养不是指对科学技术的某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对所有的科学技术状况具有非常高水平的了解,而是指基本的了解。这种基本的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1、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2、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3、对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基本了解。如果一个公众对科学术语和概念没有基本的了解程度,那么,就不能理解大众传媒中的科学技术进展的报道和科学信息,从而也就不可能提高科学素养。如果对科学研究的过程不了解,就不能分辨伪科学和科学之间的区别,从而也不可能具备科学精神。如果一个公众不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那么,就不能自觉和有效地认识科学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及科学的局限性,从而也就会影响公众对科学的作用的理解,科学事业就又可能失去公众的支持。在这三个标准的内容中,专家们又精心地设计了测试题。公众科学素养的三项标准和这些相应的测试题目,已经构成从事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通用标准指标体系的基础。 为了能够使我国的调查能够得到国际的承认和便于与各国进行比较,我们采用了国际间通用的调查标准和测试题目。同时,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也相应地设计了适合中国特点和我国公众比较熟悉的科学技术问题,用以测度科学素养的辅助试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时时处处都能明显地感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我们作为一线的教育者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有别于其他学科。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学生学习儿科学知识,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呢?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尝试,我总结了点滴体会。下面我就这个问题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恳求各位同行批评指争,以求共勉!一、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对其产生了无穷的兴趣之后,就会积极地去完成。学习也一样,我们教师如果在教学

过程中,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兴趣的培养,将取决于学习态度的培养。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逐步地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实际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借助可用素材,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总是巧妙地把科学的学习内容寓于生活实例当中,把科学知识与生活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富有兴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真知。例如,我在教学《铁生锈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生活当中有哪些东西容易生锈,然后再在课堂上呈现一些生了铁锈的金属,如生了铁锈的自行车车轮,爬满了铁锈的金属锁头,长满铁锈的铁钉等等,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些生了锈的金属,并适时的设置悬念:为什么这些金属会出现这种生锈的现象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达到培养科学素养的预期目标。二、巧妙创设学习情景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科学课程新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青少年科学素养测评-小学试题10

青少年科学素养测评-小学试题10 一. 判断题(共10题,每小题2分) 1. 酒精灯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 2. 木头比水轻,所以所有的木头都会浮在水上。(×) 3.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的南北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示方向的仪器。(√) 4. 辐射消毒可能会把食品变成有放射性的东西,所以这种方法不是安全可靠的。(×) 5. 蚯蚓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6. 仙人掌能够在缺水的情况下生活很多年,最长的情况下能够活10年左右。(×) 7. 煮粥时加碱会破坏米中的维生素C 和维生素B。(√) 8. 十二生肖中的子时是指23点——1点。(√) 9. 海洋还有调节气候,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 10. 太阳的表面温度就有摄氏6000度,中心温度更高,可达摄氏1500万度左右。(√) 二. 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3分) 11. 自然界已知的最硬物质为:( C ) A. 石墨 B. 金刚石 C. 金刚砂 D. 晶体硅

12. 在0摄氏度时,水会:( B ) A. 热缩冷胀 B. 结冰 C. 升华 D. 变成水蒸气 13. 在雷雨天气里,人在下列哪所房子里最安全 ( C ) A. 铁屋 B. 木屋 C. 一般楼房 D. 泥屋 14. 镜子主要利用的是光的( B )原理。 A. 折射 B. 反射 C. 投射 D. 全反射 15. 傍晚一阵雨后,出现了美丽的彩虹,彩虹出现在哪边的空中( B )。 A. 西边 B. 东边 C. 南边 D. 北边 16. 在一个温度恒定的室内,你赤脚站在瓷砖上觉得比站在棉花上冷,是因为:( B )2 A. 棉花温度较高 B. 瓷砖导热较快 C. 身体的错觉瓷砖温度较低 17. 汽车轮胎上的沟纹主要作用是:( A ) A. 增加与地面的摩擦 B. 排除雨水和泥水 C. 增加车身的缓冲好看 18. 一个充满气的氢气球,把它放了,它将:( C ) A. 一直向上升 B. 升到一定高度后停止上升 C. 一直升,最后爆炸 D. 直接爆炸 科学探究-综合分析 19. 白炽灯用久了会发黑是因为:( C ) A. 玻璃老化 B. 玻璃遇热变色 C. 钨丝蒸发 D. 用旧了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问卷编号□□□□第一部分 首先,我想问一下您的个人情况. 101.性别(由调查员直接记录) 1.男 2.女 102.您多大岁数了? ________周岁 103.您的实际文化程度______ 1.小学以下 2.小学 3.初中 4.高中或中专 5.大专 6.大学 104.您现在的职业(做什么工作)___ 1.专业技术人员 2.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4。商业工作人员 5.服务性工作人员 6。工交企业人员 7.农林牧渔劳动者 8。家务劳动者 9.学生和待业人员 10。离退休人员 11.城镇待业人员 12。丧失劳动能力者 13.个体劳动者 14。其他—————— 第二部分 现在我想问几个与您的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 201.您知道的有关科学技术的消息主要来源于下属渠道中的哪一个或哪两个? 1.报纸、杂志 2.图书 3.广播 4电视 5.和亲友、同事的谈话

6.因特网 7.其他渠道 202.在过去的一年里,您是否有过下述活动?如果有,是经常有,还是偶尔有? 203.如果您收看电视节目中的科学节目,请问您平均一个月看几次? 1.很多次(超过三次) 2.三次 3.一两次 4.几乎没有 204.在过去的一年里,您是否有过下述活动? 205.您对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报道、话题感兴趣吗?兴趣程度如何 1.很感兴趣 2.比较感兴趣 3.不大感兴趣 4.毫无兴趣 206.您对当前新闻话题感兴趣吗?是十分感兴趣、一般感兴趣还是不感兴趣? 1. 很感兴趣

2.比较感兴趣 3.不大感兴趣 4.毫无兴趣 207.您是否经常阅读报纸? 1.每天读 2.一个星期读两次或两次以上 3.一个星期读一次 4.少于一星期一次 5.几乎不读 208.对于您来说,有没有定期阅读的刊物?若有,请问平均每个月看多少份?请写出其中专业杂志的名称 208a:1。有 2。没有 208b:每个月看_______次 208c:名称(1)_______ (2)_________ 209.总的来说,您平均每天看多少小时的电视?请写出。 时间:_______小时 210.在您看的节目中有多少小时是新闻?请注明 时间:_________小时 211.总的来说,您平均每天听多少小时的广播?请写出 时间:_________小时 212.在您听的节目中有多少小时是新闻?请注明 时间:_________小时 213.您在公共图书馆借过书吗?这一年中借过多少本?借过录像带吗?这一年中借过多少盘? 213a. 1.借过书 2.没有 213b.:一年中借过_______本 213c. 1.借过录像带 2.没有_____ 213d.:一年中借过_______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